防灾减灾的方法范例6篇

防灾减灾的方法

防灾减灾的方法范文1

一、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及全国地震局长会议精神,按照中国地震局、中央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意见》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及“主动、稳妥、科学、有效”的原则,以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建设为目标,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以全面提高地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为主线,以强化防震减灾意识,营造防震减灾社会环境为目的,坚持防震减灾和经济建设两手齐抓的工作方针,从保障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把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作为抵御和减轻地震和火山灾害损失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在群测群防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抵御地震和火山灾害,最大限度的减轻灾害损失。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宣传活动,使干部及群众了解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提高全民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的意识,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主题、目标及宣传内容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主题:防震减灾与生态文明建设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地震局、中央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意见》,使防震减灾知识能够全面进入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农村和家庭,按要求开展好全省“平安中国”防灾宣导系列活动。创建一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培养一批宣传骨干。通过面向全社会和基层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普及活动,使民众了解和掌握防震减灾工作的法律法规、制度和要求,增强公众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法律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调动民众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内容及形式:

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朝鲜族自治州防震减灾条例》等防震减灾政策法规和防震减灾知识,防震减灾文化及新一代区划图宣传和贯彻。

形式:悬挂宣传横幅、利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地震法律法规和宣传标语、电视台播放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片、组织防震减灾知识讲座、到社区和学校送宣传资料、广场集中宣传、摆放防震减灾知识展板、发放防震减灾宣传单、组织地震应急避险和疏散演练等。

三、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时间

2014年4月至10月

四、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具体任务

(一)利用媒体和网络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

1.自5月2日—5月30日,在县政府电子滚动屏幕中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2.在电视台民生频道播放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专题宣传片。协调电视台自2014年5月2日起,在县电视台民生频道晚上7点的民生大讲堂中,增设防震减灾宣传栏目,每周安排2天播放《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片》及相关防震减灾知识。

3.协调防震减灾成员单位从5月份开始在本部门网站开辟防震减灾宣传专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防震减灾知识及防震减灾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宣传报道,充分发挥公共网站宣传防震减灾知识的平台作用。

(二)与相关部门联合共同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联动宣传

积极与教育、民政、科协、党校等有关部门联系,组织好“科技周”、“5.12”防灾减灾日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提升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推进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联合县防灾减灾办公室,协调县防震减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在5月12日防灾减灾日和“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当天,在我县明月镇中心地带(老明月镇政府前)开展集中宣传日活动。主要通过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挂图和标语、发放宣传材料、设置宣传展板、播放录音带、现场咨询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及相关防震减灾知识。

(三)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进社区、进学校活动。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是安全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结合省、州防震减灾安全社区建设,大力开展家庭避震,居民自救等知识宣传,组织开展社区地震应急演练,使防震减灾知识进入社区和家庭。结合县创建防震减灾安全示范社区活动,指导社区在显要位置设立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栏或者橱窗;到社区组织居民开展一次防震减灾知识专题讲座;组织社区干部和居民观看一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片。

目前我县已有一所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县朝鲜族学校。我们要与教育部门密切合作,进一步完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规范示范学校管理,发挥好引领和示范作用。根据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的实际需要,再创建一批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组织全县各学校学生每月在班级观看一次防震减灾宣传片,开展一次防震减灾知识图片展。开展一次防震减灾主题班队会和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活动。协调学校每学期不少于二课时的防震减灾课程,科技局地震办到学校为教师和学生发放防震减灾知识手册和宣传单。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扩大防震减灾宣传面,不断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法律意识和应对灾害能力。

(四)组织全县开展地震应急避险疏散演练。

利用全国学生安全教育日和国家防灾减灾日,组织县内各中小学校开展地震应急避险和疏散演练。每所学校至少一年内必须组织2—3次。在防震减灾宣传月期间,组织县内商场和企业进行一次防震避险疏散演练,提高民众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成立防震减灾宣传活动组织机构,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科技局成立由局长亲自挂帅,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好宣传活动方案,报请州地震局和县主管领导批示。切实做到周密策划、广泛发动、精心组织、科学安排。

2、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原则,针对不同的社会群体,采取不同的方式搞好学习宣传活动,引导和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自觉掌握地震科普知识,主动参与防震减灾事业建设,提高全社会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防灾减灾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防灾减灾;灾害应急;救灾应急能力

中图分类号:S166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重庆是全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重庆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生态环境脆弱,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差异明显,自然变异强烈,自然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强度大、损失重。每年都不同程度地发生干旱、风雹、洪涝、低温、雷电、地震、泥石流、滑坡、岩崩、水土流失、生物病虫害、森林火灾等多种自然灾害,造成众多的人员伤亡、大量的住房倒塌和农作物毁损。

加强重庆防灾减灾应急能力建设,已成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在灾害应急管理中,政府的作用极其关键。政府是灾害应急管理的动力源之一,其能力之大小、功能之强弱,职能配置之合理与否,都关系到灾害应急管理的效率。

二、重庆防灾减灾工作成果

近些年来,重庆防灾减灾工作发生了较大变化,突出表现在防灾减灾工作的有序性增强、有效性提高,“秩序”与“效率”已经和正在成为当前重庆防灾减灾工作的新特征。具体说来,这种特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工作的变化:

一是体系更加健全。目前,全市救灾工作已基本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领导和组织管理体系。从管理体系上改变了过去权力分散、职责不清、运转不灵的状况。

二是制度更加完善。重庆直辖以来,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包括地震和地质灾害防治、防汛抗旱、气象监测、森林防火、生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行政规章,制定并出台了政府救灾救济工作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初步形成了救灾工作的法规体系,基本实现了救灾工作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三是管理更加有序。近年来,重庆市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对自然灾害依据不同标准实行分级管理,救灾资金和物资的筹措、储存、分配与使用,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

四是力度更加增大。防灾减灾资金投入的大幅度增长是重庆直辖以来救灾工作最显著的变化。直辖后,中央加大了对重庆救灾经费的预算,全市各级各部门对灾区的投入也相应增大,

五是手段更加增强。目前,运用卫星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全市已初步建成“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网”、“三峡库区地质滑坡监测网”、“汛抗旱指挥系统”等,使全市救灾工作的科技化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三、防灾减灾工作存在的缺陷

近年来,虽然全市救灾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政府救灾应急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救灾工作管理体制与现行的救灾工作不相适应。救灾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协调一致的行动,而现行的是多头管理体制,导致各自为阵,难以形成系统合力。

2、减灾工程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减灾工程严重不足,且现有减灾工程标准低、设施老化、装备落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

3、救灾投入与现行财政体制不相适应。现在的救灾投入主渠道仍是国家财政和市级财政,县乡两级财政基本上少有投入,“分灶吃饭”、分级负责的救灾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4、减灾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救灾工作的现实需要不相适应。受资金、人才、体制的限制,减灾科技成果推广严重滞后,自然灾害损失的科学评估从上到下至今也还没完全建立。

5、救灾法规体系与依法治灾不相适应。国家没有自然灾害救助的基本法,防灾减灾的许多共性问题和大政方针没有确立,不利于救灾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

四、大力提高重庆防灾减灾应急能力

政府是各种突发事件的先期处置主体,建立健全社会有效应对突发灾害的应急体系,政府是关键。因此,为进一步提高重庆防灾救灾应急能力,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进一步完善城市灾害应急法制建设。开展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的立法研究,构建和完善政府应对和处理城市危机事件的法律、法规体系,这是强化政府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根本措施,对提高政府应急处置能力,尤其对加大政府部门协调、组织机制落实、人财物调拨的力度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2、建立和完善政府灾害应急政策。加强应急信息系统建设,除健全职能机构、培训人员、加强信息网络连接和信息共享外,更为紧迫的是从信息报告制度入手,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信息报告的责任、标准、程序、时限、渠道、协作等具体要求。这是政府加强应急管理、健全应急机制的重要内容。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和民主建设的推进,政府的职能应逐渐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3、推进科技减灾,用现代科技提升政府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城市抗御灾害能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进步的水准,因此要大力发展防灾减灾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把科技减灾纳入城市的发展规划;加大减灾投入,建立具备通讯、预警、灾情评估和监视、确定行动重点地带、协调及分配救灾资源、公众信息与新闻媒介等多方面的功能高效的应急技术系统,使之成为一个城市事故灾害的“神经中枢”。

4、加大减灾投入。政府必须自觉地担当起防灾减灾投入主体的责任,建立政府应急基金或发展灾害保险事业,扩大城市应急管理能力。救灾资金按比例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分级建立救灾资金的投入机制;坚持减灾工程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后投入使用;对具有排他性财产权的减灾工程,按“谁投资、谁使用、谁受益”的市场模式引资建设;广泛开展社会捐赠活动;建立多渠道、社会化的减灾投入机制。

5、通过各种形式,向广大市民广泛普及防御地震、火灾、疫情等灾害常识。在社会各个层面开展灾害防御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工作,强化城市人民的防灾意识,提高居民的应急反应能力。

同时,在新的历史时期,重庆将坚持“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协调发展、综合减灾”的方针,紧紧围绕秩序与效率这一目标,建设防洪抗旱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气象减灾工程、地震预防工程、植物疫病防治工程、森林防火工程、灾后重建工程、生态建设工程等重点工程,实现救灾工作系统化、社会化、科学化、法制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五、结语

防灾减灾是一个功在千秋的系统工程,不可急功近利。它需要政府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国家利益负责的精神,未雨绸缪,守土有责;需要把建立综合性防灾减灾系统工程切实纳入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战略布局当中。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高低,将成为全面衡量城市整体功能及其安全防卫能力的标志。随着重庆防灾减灾应急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防灾减灾工作的不断推进,重庆防灾减灾应急能力将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方佳军.重庆市救灾工作的新变化、新举措[J].中国减灾,2002.4.

防灾减灾的方法范文3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防震减灾服务人民群众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根本宗旨;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积极宣传党和国家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政策,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增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和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积极性,引导全社会主动、科学参与防震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工作目标

通过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六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活动、特殊时段重点宣传和地震应急演练,达到省上提出的“力争5年内,全省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达到80%以上,社会公众基本掌握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三、宣传内容

(一)方针政策。宣传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党和国家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发展方向、决策部署和工作措施。

(二)法律法规。宣传防震减灾法律、国务院防震减灾行政法规,中国地震局部门规章,以及我省防震减灾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

(三)监测预测知识。宣传地震监测预测科普知识和技术方法,地震宏观异常现象在地震预测中的重要作用,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技术要求,我国地震预测的客观能力。

(四)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城乡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作用和意义,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减灾实效,我省地震应急预案及防震减灾规划,普及抗震设防、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断层探测、地震小区划、地震地质灾害防范等知识。

(五)救助知识与应急演练。宣传应急避险、自救互救、医疗救护、卫生防疫、次生灾害防控、心理疏导等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地震应急演练。

(六)科技成果。宣传国内外地震科技创新进展,地震科技理论成果和技术创新对提高防震减灾能力的作用,地震科技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具体工作

(一)以规范政府部门行政管理、提高应急指挥能力为重点,深化防震减灾法律法规进机关活动。行政学院要将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及主体培训内容,每期至少安排1次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培训,使参训人员对防震减灾相关知识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提高全体公职人员防震避震、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能力。各部门、各单位要引导全体职工学习并熟悉本级应急预案疏散撤离路线和避险地点。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每年都要组织开展1次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决策、指挥、服务、协调能力。

牵头单位:市地震局

配合单位:行政学院、各成员单位

(二)以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和提高紧急避险能力、推进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为重点,深化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学校活动。教育部门要按照《防震减灾法》关于“学校应当进行地震应急知识教育,组织开展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要求,把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作为学生安全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上、下半年分别安排不少于4个课时的防震减灾相关知识教育。地震、教育部门要指导、督促各学校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每周不少于2次的应急演练。确保在地震来临时能够做到科学避险,有序撤离,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学校要认真实施地震安全校舍工程,新建基础设施和各类建筑物必须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选址、设计、施工和验收,把学校建成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地震、教育等相关部门要做好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活动,5年内力争建设5个省级科普示范学校,2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1个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配合单位:市地震局

(三)以提升企业抗震能力、依法进行抗震设防为重点,深化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企业活动。发改、规划、建设、国土、房管、地震等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行政审批窗口的管理作用和信息优势,加大对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重要性的宣传。地震部门每年要深入2家企业,宣传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重要性,并对有关人员如何加强安全措施进行培训,提高企业抗御地震灾害风险能力。

牵头单位:市地震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房管局

(四)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社区居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为重点,深化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社区活动。地震、民政、三区等相关部门要以创建省级地震安全社区为目标,不断推动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活动。通过组织制定地震应急预案,设置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专栏,对社区管理人员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对居民进行专门培训,使社区居民掌握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和救助技能,了解居住环境地震安全,熟知震时的撤离路线和避震地点。年完成对全市30个社区的防震减灾知识培训;争取通过5年的建设,在全市社区中创建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3个。到年使辖区内80%的居民基本掌握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

牵头单位:三区

配合单位:市地震局、市民政局

(五)以增强农村居民地震安全意识、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能力为重点,深化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农村活动。三区、建设、地震、科协等部门要把农村地区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与地震安全农居建设、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通过科技“三下乡”等活动,采取培训农村干部群众、播放科教片、赠发宣传资料、张贴挂图等多种形式,向农民普及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和民房抗震技术,帮助农民编制地震应急处置方案,开展自救互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救援能力。今后5年内,每年要保证举办农村工匠抗震技术培训班1—2期。

牵头单位:市建设局

配合单位:三区、市地震局、市民政局、市科协

(六)以满足家庭自救知识需求、提高自防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为重点,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家庭活动。地震、文化广播电视、科技、卫生、妇联等部门要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家庭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广播电视节目、地震基本常识宣讲、地震仪器演示解说、宣传咨询台、宣传展版和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农家书屋专题图书、群发手机短信和以家庭为单位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为家庭提供丰富多彩的地震科普服务,引导家庭自备“防灾应急箱”,提高地震自防自救互救能力。市科协要设立地震科技科普展区,完善图片、录像和实物模型。

牵头单位:市地震局

配合单位: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市科技局、市卫生局、市妇联、报社、市科协

(七)以提高公众应对地震灾害能力、依法开展信息公开为重点,做好地震信息和舆论引导工作。一是各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经常化的防震减灾公益宣传,建立与地震局信息交流的快速便捷通道,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二是市地震局、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要联合有关部门成立防震减灾公益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科学制定防震减灾公益宣传规划,确定宣传主题、工作目标、分解落实任务。其中,市地震局要每年确定防震减灾公益广告主题和重点时段,并及时提供制作防震减灾公益广告所需的素材和信息,确保防震减灾公益广告宣传内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要结合国家和本地区地震环境与防震减灾工作目标任务,将防震减灾宣传公益广告纳入公益广告宣传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定期。三是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要在主题宣传时期,如“5·12”、“7·28”、《防震减灾法》颁布纪念日、科普宣传周等时段调整增加防震减灾公益广告播出时间。有感地震发生时视具体情况进一步加大播出密度,确保社会公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四是新闻单位要充分发挥网络、广播、电视、报刊、微搏传媒作用,及时准确向社会震情、灾情信息,澄清不实报道,维护社会稳定。地震局要建立完善“地震信息网”、科普网站和微博,将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和地震信息作为主要内容,提高防震减灾宣传的覆盖面和信息公开的时效性、权威性。

牵头单位:市文化广播电视局

配合单位:报社、市地震局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有关部门要提高对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加强对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形式多样的宣传格局,并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纳入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依法履职,积极推进。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依法履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法定职责,精心策划,周密组织,深入开展常态化、特殊时段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文化部门要切实把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做为一项重要的和长期的任务列入工作计划。地震部门要发挥主体作用,与文化部门共同研究制定防震减灾宣传报道计划、宣传提纲、应急宣传方案,统一震情报道口径,建立联系协调制度,共同负责实施。同时,地震部门要按照《防震减灾法》关于“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指导、协助、督促有关单位做好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地震应急救援演练等工作”的要求,积极、主动服务于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指导相关部门开展防震减灾法制宣传和科普教育,及时为防震减灾法制宣传和科普教育提供资料,确保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防震减灾宣传的组织、协调工作由文化部门牵头,地震部门参与;宣传内容、宣传口径由地震部门负责把关。重大地震事件的宣传要经党委、政府批准。有关地震预报的报道按照《地震预报管理条例》规定,由政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传播。

(三)精心策划,保障需求。地震、教育、文化、新闻出版、科协等部门要协作配合,组织制作质地精良、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科普书刊、科教片、动漫片、折页、电子书等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产品,内容包括地震基本知识、防震避震、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自救互救、识别地震传言常识、心理疏导等,满足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实际需求。

防灾减灾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北京;交通;防灾;减灾;规划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s major disasters such as earthquake and tsunami happened frequently all over the world,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urban comprehensiv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system has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increasingly.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for transport lifelin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system. In recent years, Beijing has made some useful researches on the planning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for transport system.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traced and interpreted the planning and related research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of Beijing’s transport system, analyzed the problems and insufficient existed in the work, on basis of above analysis and combined with related practice of planning, made suggestions to the planning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of Beijing’s transport system. These suggestions includes: carry out research on planning technology system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start the compilation of special plan of various infrastructure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conduct special plan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for transport system in the whole city and all the districts (counties) as soon as possible; improve the existing planning compilation system as soon as possible; issue the compilation methods, technical manual or guide for the planning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 Beijing, transport ; disaster prevention ; disaster reduction ;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5)-11-64(6)

1 前言

随着近年来全球地震、海啸等重大灾难的频繁发生,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与此同时,防灾减灾交通生命线系统规划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得到广泛认同。除了地震、洪水等区域性的重大灾害或灾难外,近年来发生在城市范围的因降雪、降雨引发的城市交通系统大规模长时间的瘫痪事件或交通设施损毁事件日益增多。笔者认为,这类事件也不容忽视,因其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所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重大,可以说已经属于交通灾害的范畴。如北京市2001年12月7日的中雪导致的地面交通大面积瘫痪事件(图1);2004年7月10日的中雨导致的京城多处交通瘫痪事件(图2)。

从事件所造成的后果来看,上述两起典型的交通系统大规模长时间的瘫痪事件,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是给市民及城市相关部门造成了重大的经济(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失。其中,2001年12月7日的中雪使整个城区的大街小巷成了阡佰相连的停车场;乘车出行者在路上耗费的时间比平时增加了5到10倍;由于道路拥堵,弃车步行,于深夜甚至凌晨才回到家的风雪夜归人不计其数。2004年7月10日的中雨使城区41处道路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水,21个路段严重拥堵,至少8处立交桥行车瘫痪,交通严重受阻;二环及三环路几乎全线瘫痪;很多底盘较低的车辆陷入水中不能自拔;一些立交桥下面的积水甚至没过了公交车的车顶;路边熄火的小客车随处可见;很多行人在很深的积水中艰难前行;受暴雨影响,43处交通信号灯出现故障;多处地面在暴雨过后出现塌陷,骑车及步行的市民陆续有人掉到坑里;此外,暴雨还导致地铁1号线万寿路站无法正常运营达20分钟。

如果说,上述事件仍未能够引起相关部门足够重视的话,那么2012年7月21日发生在北京的特大暴雨事件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一场暴雨的袭击,造成了特大自然灾害,给整个城市带来了重大的人员、财产和经济损失。暴雨导致北京道路交通系统遭受重创,中心城区道路交通中断37处,道路塌陷110处;高速公路护坡水毁255处,县级以上公路阻断47条,路基损毁29.2万立方米,路面损毁47.7万平米,桥涵损毁159座,公路塌方1601处;乡村公路损毁更为惨重,其中道路中断159条,路基损毁23.4万立方米,路面损毁337.4万平米,桥涵损毁112座,挡墙损毁218处(16.8万立方米),公路塌方394处(18.1万立方米)。本次事件反映出部分山区公路系统规划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如部分山区乡镇和村庄进出道路单一,道路受阻或被毁后没有替代进出道路;部分山区道路局部为开山路段,或经过易塌方地段,强降雨时易引发山体坍塌、滑溜、滑坡等地质灾害,极易造成道路中断受阻,等等。该事件同时也反映出亟待规划建设完善的山区紧急疏散救灾通道系统、疏散救灾通道监测和管理系统等需求(图3、图4)。

2008年的四川汶川地震以及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灾害一次又一次给北京敲响警钟,各级部门和各类专业都开始关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和相关研究工作。然而,我国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方面的基础理论相对薄弱,实践经验匮乏。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方面更是如此,当前需要研究的基础理论很多,真正形成一套科学、规范化的理论体系尚需要一定时间。灾不等人,城市防灾减灾必须从规划做起,而交通系统是城市防灾减灾的生命线系统,尽快编制北京市交通系统防灾减灾专项规划迫在眉睫。

近几年来,北京在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虽然尚未编制交通系统防灾减灾专项规划,但已经在各区(县)综合交通规划修编中纳入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内容。从各区规划成果看,不同的编制单位、同一编制单位的不同团队,对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的理解是不同的,规划编制的内容、方法、成果等也存在很大差异。不仅如此,规划管理部门在审查和审批这类规划时也没有依据可循,不确定性和随意性增加。显然,这些非常不利于北京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以及全市整体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

在上述背景下,笔者认为,北京有必要从规划层面,对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工作及相关研究工作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目标和重点,从而有效促进北京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编制工作。

本文以下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等重大规划及相关研究工作进行系统回顾、梳理和解读,其目的一方面是理清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从无到有再到被关注和重视的工作脉络,另一方面是分析既有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此为基础,结合笔者有关规划实践工作遇到的问题、体会和思考,对北京市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工作提出建议,希望能够借此促进北京市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和相关研究工作。

2 近年来北京城市规划及相关研究工作

2000年以来,北京先后完成了《北京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全市11个新城的新城规划、全市各区县综合交通规划修编等规划编制工作,以及《北京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研究》等研究工作。

2.1 2003版《北京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在2003年编制完成的《北京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并没有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方面的内容,甚至没有应急交通方面的内容。

2.2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定规划内容之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以下简称“2004版北京总规”)中,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为独立一章,内容涵盖防洪、地震、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多个灾种(但不含交通灾害)。交通方面的全部内容如下:

建立和完善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立体交通网络和紧急疏散交通网络,确保救灾道路畅通。

生命线系统综合减灾:建立安全可靠高效的交通、水、电、气、热、通信等城市生命线系统,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建立城市生命线运行监控系统,提高科技含量,加强政府管理。加强城市生命线系统设施和应急体系建设,增强城市承灾能力。

应急交通:提高交通设施自身的抗灾能力和可靠性;建立应急交通组织机制,制定应急状态下的交通组织方案,整体提高北京城市交通系统的应急能力。充分考虑特殊交通运输的需要,完善交通体系,保障城市交通系统运行可靠性和效率。

可以看出,2004版北京总规并未将城市生命线系统之一的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纳入,与交通相关的内容主要侧重于应急交通管理和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要求,尚未提及紧急交通疏散救援通道和避难通道系统等防灾减灾交通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要求。

2.3 各新城规划

2005年编制完成并得到北京市政府批复的各新城规划,是2004版北京总规的下位规划,同时也是各新城的总体规划。在规划中,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也是独立一章,并对2004版北京总规中防灾减灾规划的内容进行了深化和细化,一般细分为地震、洪水、气象等多个灾种分别进行规划。尽管如此,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仍未被纳入其中。只有个别新城在抗震规划中对连接避难场所的道路提出应按照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建设。

从规划实践来看,2004版北京总规和各新城规划中有关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内容的缺失,造成了规划部门在编制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控规等下位规划时,难以体现和落实交通系统防灾减灾方面的规划要求(因为没有上位规划需要落实,也没有法规要求这些规划应包含交通防灾减灾规划的内容)。

2.4 《北京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研究》

《北京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研究》是北京开展的首个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研究,2011年完成。研究重点有三方面:强化城市承灾能力的规划对策;灾害预报台网的规划保障措施;应急救灾设施布局规划研究。

该研究在规划理念、原则、思路、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遗憾的是2011年编制完成后至今,北京市并没有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开展防灾减灾方面的规划编制工作。同时,该研究的着眼点主要是宏观、战略性的规划探讨,尚不能真正直接指导总规、控规、专项规划等各类各层次规划中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管理。

2.5 各区县综合交通规划

2012年,北京全市11个区(县)均完成了综合交通规划修编工作。与上一版综合交通规划不同的是,各区(县)新一轮综合交通规划均将交通防灾减灾规划纳入其中。

总体来看,各区(县)在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的内容、思路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5.1 规划内容和深度不一

综合交通规划阶段,防灾减灾规划的内容、深度并没有一套明确的标准。此外,因防灾减灾规划的内容及深度与上位规划的内容、对下位规划的要求、其他防灾减灾设施的规划情况等多种因素有关,而各区(县)的这些因素又各不相同,由此造成各区(县)综合交通规划中的交通防灾减灾规划的内容和深度存在差异。

2.5.2 规划思路和方法各异

各区(县)在规划思路和方法上存在差异,由此造成规划成果类型和表达方式各不相同。例如,许多区(县)没有区分灾种进行交通防灾减灾规划,仅有门头沟区针对地震和采空区进行了防灾减灾通道规划。

2.5.3 防灾减灾通道分类和确定方法不一

各区(县)对防灾通道的分类、分级和含义是不同的(如:丰台2级,门头沟4级,密云、通州、大兴3级,平谷1级,东城2级,房山3级)。此外,防灾减灾通道的确定方法也不够科学。例如,并非所有的高等级道路均是疏散救援通道。又如,仅依据避难场所、医院来规划防灾救灾通道不够科学。

2.5.4 规划编制缺乏全局观念

各区(县)各做各的,没有从全市角度统筹考虑。因通道分类及标准不同,各区(县)防灾通道无法在全市范围整合形成“一张图”。硬性拼合后,进一步暴露出防灾通道凌乱、不成系统,无法形成全市范围的防灾通道系统。

3 对北京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工作的几点思考

从上述可以看出:

3.1 北京市对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大

从2003年编制全市综合交通规划到2012年各区(县)综合交通规划修编,交通防灾减灾规划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被关注和重视的历程。虽然这些工作还存在各种不足,但足见北京市政府及规划部门对交通系统防灾减灾工作的日益重视。

3.2 北京市现行规划编制体系不健全

北京市现行的规划编制体系中,交通方面的专项规划主要包括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含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城市停车系统规划、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城市交通管理系统规划、公路网系统规划、公路主枢纽规划、机场系统规划、铁路系统规划等十余项专项规划,但却没有交通系统防灾减灾专项规划。由此造成交通系统防灾减灾专项规划在现行规划编制体系中的位置、定位、地位、编制主体、编制时机等均不明确。

3.3 北京市现行防灾减灾规划技术体系不成熟

虽然北京近年来陆续开展了一些防灾减灾方面的规划和研究工作,但整体来看,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的技术体系尚不成熟,还没有一套科学、实用、公认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标准,亟待探索。

3.4 北京市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技术规范、导则、指南缺失

目前,北京市尚没有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设计方面的地方性规范、指南或导则。现行的国家层面的相关规范主要有:《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等。其中,《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主要从交通设施的抗震设防标准和要求、道路桥梁构筑物的抗震结构工程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尚没有从综合防灾减灾的角度,对道路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标准、防灾救灾通道系统的规划方法和技术要求、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的内容和深度等进行规定;《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及《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对道路选线、城市主要出入口道路数量、地震设防城市的城市道路规划要求等进行了规定,但同样没有对防灾救灾通道系统的规划方法、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的内容和深度进行规定。对于道路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要求,规范中虽然有所提及,但尚不够全面和细致,对于防灾减灾通道系统规划和建设的指导意义非常有限。这些使得北京市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缺乏依据,规划审批同样没有标准可依。

3.5 北京市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是贯彻和落实《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的重要举措,必要而迫切

随着近年来各种灾害的频繁发生,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工作。2011年,《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编制完成。201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2011〕55号)》,指出本规划的实施由国家减灾委员会统筹协调,通过优化整合各类防灾减灾资源,做好组织协调和实施保障工作。国家减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围绕本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以本部门规划为支撑,与本规划有机衔接。地方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民政部、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基本建设程序要求组织推动规划重大项目建设。该规划同时指出,要加强自然灾害工程防御能力建设;提高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工程防御能力。提高城乡建(构)筑物,特别是人员密集场所、重大建设工程和生命线工程的灾害防御性能;加强区域和城乡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将防灾减灾与区域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态环境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城乡建筑和公共设施的设防标准,加强城乡交通、通信、广播电视、电力、供气、供排水管网、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大中城市、城市群、人口密集区、经济集中区和经济发展带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建立城市综合防灾减灾新模式。

可以看出,国家层面对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北京作为首都和人口超过千万的特大城市,确保城市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贯彻和落实《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北京需要尽快编制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而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作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重中之重,其编制意义、必要性和迫切性不言而喻。

4 对城市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的几点建议

基于前述分析,为促进北京市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工作,从规划层面加强城市承灾能力,促进交通防灾减灾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尽快开展防灾减灾规划技术体系研究

如前所述,现行的部级规范和标准、北京市地方规范和标准中,几乎都没有明确提出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的内容和深度,也没有防灾通道的分类及相关的技术标准。这使得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缺乏依据,规划审批同样没有标准可依。

基于上述,建议尽快开展两项工作。其一,尽快开展针对各层次交通规划(总规、控规、专项规划等)中的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的内容、深度、思路、方法的研究,为各层次交通规划中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提供技术支撑;其二,尽快开展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技术标准研究。包括防灾减灾通道的类型、划分标准、技术要求(等级、红线、管控要求等)。

4.2 尽快启动各类防灾减灾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需要以一系列相关规划为前提、基础、依据。包括防洪规划、避难场所规划、消防专项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气象灾害防灾规划、紧急指挥中心规划、医疗救护中心规划、物资储备库及防灾据点规划,等等。这些规划对防灾分区、防灾据点、临时性及永久性避难场所、医疗救护中心、消防站、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等防灾救灾设施的空间布局、用地规模、紧急联动等做出规划安排。而这些设施是确定交通系统防灾减灾各类通道(应急疏散救援主通道、备用通道,应急避难主通道、备用通道,应急救灾联络通道等)的重要依据。同时,这些设施的规划布局和规模也需要各类交通防灾减灾通道的支撑。

目前,北京市尚未开展上述各类专项规划,这给控规中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内容的确定,以及交通系统防灾减灾专项规划的编制带来困难。因此,建议尽快开展上述各类防灾减灾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以确定全市防灾分区、防灾据点、临时性及永久性避难场所、医疗救护中心、消防站、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等防灾救灾设施的空间布局、规划建设要求,以及危险化学企业、油气走廊等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的设施空间布局及规划建设要求等,为后续开展全市和各区(县)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基础和依据。

4.3 尽快开展全市及各区(县)交通系统防灾减灾专项规划

目前,北京市尚未开展全市范围及各区(县)范围的交通系统防灾减灾专项规划。虽然各区(县)在编制综合交通规划时将交通防灾减灾规划纳入编制内容,但并未达到专项规划的深度。

因此,建议北京市尽快开展全市及各区(县)交通系统防灾减灾专项规划。

4.4 尽快完善现行规划编制体系

建议将交通系统防灾减灾专项规划纳入现行规划编制体系中。明确其在现行规划体系中的定位、地位、作用,以及所处的位置、横向及纵向的层级划分。

建议在城市总规、控规、修规、综合交通规划中均纳入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的内容。同时建议将交通系统防灾减灾专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并纳入总规中共同审批,要独立成章并明确强制性内容。

关于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的内容,建议在控规中对地块开口、建筑红线退让、相关避难场所及防灾减灾通道布局等提出规划控制要求;在修规中重点对应急通道的规划建设标准和要求、应急交通组织策略和疏散救援路线规划等内容进行研究;对于各级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市域、跨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等),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应重点体现在区域交通系统防灾减灾总体策略及整体格局、区域联防联控等内容方面。

4.5 尽快出台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编制办法、技术指南或导则

应尽快研究制定总规、控规、专项规划、片区规划、单体设施规划等不同层面的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编制办法,并在编制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规划编制技术指南或导则,服务于北京的各类、各层次规划中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

5 结语

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涉及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规划作为防灾减灾工作的最前端环节,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根据了解到的信息,国内尚没有一个城市编制了交通系统防灾减灾专项规划。很多城市还没有意识到编制这类规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首都,北京的城市防灾级别和要求最高,编制交通系统防灾减灾专项规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最强。笔者认为,在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审批及实施管理等方面,北京应在全国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本文针对北京市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工作的讨论,主要目的是发现和梳理问题、总结经验、明确后续的工作方向、目标和任务。希望这些能够对北京以及国内其他城市的防灾减灾规划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对交通系统防灾减灾规划工作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何芩,张帆,魏保义,盖春英,等.7.21暴雨带来的城市防灾减灾思考[J].北京规划建设,2012,(5).

[2]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Z].2005.

[3]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研究[Z].2011.

防灾减灾的方法范文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履行学校应急管理职能,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管理、正面引导,紧紧围绕提升师生防灾减灾意识这个主题,积极创新宣传手段,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内容,提高宣传实效,深入宣传各种防灾减灾法律法规知识和普及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提高师生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为进一步促进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总体部署

(一)宣传发动阶段:4月30日—5月6日

精心组织,周密策划,细化实施方案,及早部署,广泛动员,采取有效措施,以宣传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为重点,辅以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在文化走廊开辟防灾减灾和有关法规知识宣传专栏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二)集中宣传活动阶段:5月7日—5月13日

5月7日至13日“防灾减灾日”期间,广泛发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开展好“七个一”活动:悬挂一副安全宣传标语;举行一场安全法制教育专题讲座(5月11日班会课);出一期安全教育宣传栏;举行一次国旗下安全教育讲话;举办一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开展一次校园安全隐患大检查;举行一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练(时间待定)。通过设置防灾减灾知识图板,发放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救助宣传资料,播放有关灾害录像、科普宣传片,接受咨询,开展应急演练等活动,向师生宣传防灾减灾法规和科普知识,使“防灾减灾日”活动进全校师生心里,提高对防灾抗震重要性的认识,增强防灾意识,并进行各班总结评比活动。

(三)总结评比阶段:5月18日前

各班要认真总结“防灾减灾”宣传月活动的先进经验,推广好的做法,整改工作中的不足。

三、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附件:

全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月活动宣传用语(供参考)

1.防灾减灾,和谐平安

2.全面加强应急管理,依法应对突发事件

3.群策群力防灾减灾,万众一心共创和谐

4.防震减灾,利国利民

5.今天防灾的力度决定明天减灾的程度

6.以人为本,民防为民

7.防灾减灾,公共安全

8.防灾减灾,科学发展

9.事故教训是镜子,安全经验是明灯

10.严格要求安全在,松松垮垮事故来

11.群策群力科学管理,戒骄戒躁杜绝事故

12.遵章是幸福的保障,违纪是灾祸的开端

13.一人违章,众人遭殃

14.违章违纪不狠抓,害人害己害国家

15.遵章是安全的先导,违章是事故的预兆

16.绿叶底下防虫害,平静之中防隐患

17.事故临头后悔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18.治病要早,除患要细

防灾减灾的方法范文6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根据云南省地震局《关于做好防灾减灾日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县人民政府专题动员布置、要求各级各单位同时行动,大力营造氛围。为了做好防震减灾的宣传活动,5月10日县政府办召开全县“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抓落实会议,协调各部门在活动周期间的具体分工和合作,共同做好“防灾减灾日”的科普活动,确保本次活动取得显效。县地震局认真实施了防震减灾宣传周活动的各项工作。4月26日我局召开第二个“防灾减灾日”和防震减灾宣传周工作会议,就“防灾减灾日”活动周工作进行专项布置。

二、创新方法,广泛宣传.

县地震局干部职工全员出动,宣传周期间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

1. 4月18日和4月30日,我局分别到县民族小学,银生中学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向全体师生发放地震科普知识材料,在学校操场展出防震减灾科普展板,并指导学校开展地震应急救援演练。

2. 5月11日,县人民政府在县体育馆门口举行“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以县民政局牵头,宣传、消防、地震、科技、教育、建设、交通、国土、水务、农业、林业、电视台、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共同参加。活动中,县地震局发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100问》、《云南防震应急自救互救手册》、地震科普挂图等,共发放5000余份。

3. 5月6日-7日,紧扣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减灾从社区做起”开展宣传。我局分别到玉屏社区、龙泉社区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在社区展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展板、发放防震减灾等材料,开展防震减灾现场咨询,解答群众提出的防震减灾知识疑问。

4.在县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和防震减灾宣传周开展工作动态,使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知识有了更广泛的认识。

5.向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干部分发《云南防震应急自救互救手册》,在干部中全面宣传防震减灾法和防震减灾知识,共发放2500本。

6.5月11日在乡镇和县城南北两端分别悬挂防震减灾日宣传标语1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