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的办法范例6篇

防震减灾的办法范文1

二、加大学校宣传力度,提高学校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市及各市区、开发区地震、教育、科协等部门根据年初制定下发的文件要求,组织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在5月份集中开展地震科普宣传和地震应急疏散救护演练。5月9日下午,市地震局组织工作人员到经区实验小学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学校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5月12日上午,市地震局、教育局、科协、高区科技局、高区教育局等部门在神道口中学开展“纪念汶川地震三周年暨高区神道口中学地震疏散演练活动”。活动期间,神道口中学开展了以地震知识讲座、紧急疏散演练、救护知识讲座为主要内容的防震避灾救护安全教育系列活动。各市区、开发区其他学校采用防震减灾专题宣传栏、黑板报、手抄报、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主题班会、地震科普知识讲座、张贴地震科普知识挂图、观看地震科普宣传片等形式,广泛开展学校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600余次。

三、创新科普宣传形式,开展特色宣传活动。“5.12”期间,市地震局及各市区、开发区地震主管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5月11日上午,市地震局、教育局、共青团市委以及市应急办、科技局、地震局、教育局、共青团市委、红十字会等部门在市第二中学举行了全市地震志愿者队授旗仪式暨学校地震应急疏散救护演练活动。副市长出席现场活动,并为区、、区、工业新区7支县市区地震志愿者队伍授旗。同时,在市第二中学组织开展了市学校地震应急疏散救护演练及地震群测群防、防震减灾科普和应急救护知识培训。5月10日上午,市地震局、红十字会联合三星电子举办了企业地震科普知识讲座。5月12日,市地震局会同红十字会、民政、安监、公安、卫生、消防大队、气象、人民防空办公室等单位在市人民广场举行了以“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为主题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5月12日上午,市地震局在市步行街举办广场宣传活动,向群众发放《公共安全知识手册》及《省防震减灾条例》读本,全面普及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地震科普知识。近期,还将在市委党校为市青年后备干部举办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地震科普知识专题讲座,强化防震减灾宣传进机关。

四、完善行政审批工作机制,开展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宣传。以完善地震行政审批工作机制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建立了行政审批和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宣传相结合的工作机制。5月10-12日,通过市行政审批中心和市防震减灾指挥中心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第三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标语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并通过行政审批窗口向办事群众发放防震减灾知识明白纸,进一步加大对相关建设单位和办事群众的宣传力度。

防震减灾的办法范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抓防震减灾就是抓经济建设的发展意识,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进一步健全完善防震减灾责任机制,强化震情第一观念,加强震灾防御基础,提高地震应急管理水平,增强地震灾害防范应对能力,为建设“幸福*、平安*、和谐*”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采取措施,落实防震减灾工作任务

(一)强化震情监测措施,提高监测预报能力

1、加强地震震情监测。充分发挥地震部门专门监测、各乡镇宏观观测、社会公众群测群防的作用,及时收集信息,掌握动态,组织前兆异常落实判定、震情上报、震情灾情速报,对破坏性地震提出快速反应的措施建议,提高预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为有效开展防震减灾工作奠定基础。

2、强化震情信息网络管理。加强地震监测设施运行管理,做好系统维护,确保系统运行正常,保证地震速报及时准确、信息传递快速高效。积极争取上级地震观测和技术改造项目,努力推进现代化地震观测台网建设,逐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配套科学的监测预报系统。

3、加强“三网一员”建设。严格执行《*回族自治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群众性地震宏观观测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地震知识宣传网建设,在各乡镇、各部门及街道居委会配备防震减灾助理员,建立县、乡、村“三网一员”群测群防工作网络,使地震群测群防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二)加强震害防御工作,提高防震减灾能力

4、依法行政,切实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增强工程抗震能力,防患于未然,是防震减灾工作的第一要务。依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回族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回族自治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管理办法》、《*回族自治区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明确防震减灾执法责任,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对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程进行抗震设防要求确认,从审批程序、审批权限、监督管理、过错追究等方面,建立完善行政审批制度,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县地震局、发展和改革局、建设与环境保护局、国土资源局要加强配合,从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计和施工质量三个环节上严格把关,确保建设工程设计施工符合设防标准。强化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执行情况检查,按全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标示值进行工程抗震设防,确保建设工程抗震性能。

5、抓好城乡规划建设,切实提高城乡建设工程抗震安全能力。一是科学制定城乡建设规划。严格按照城乡建设抗震防灾标准和规范,认真做好规划编制工作,严禁在地震断裂带规划建设开发区、学校、医院、居民小区、村庄居民点和工业设施等项目。把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城市广场、绿地、公园、学校操场等工程改造,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配备标示牌,预留水源、厕所等公用设施和避险救生设施。城市急避难场所人均有效面积不少于1平方米,服务半径500米;固定避难场所人均有效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服务半径2?3公里。二是严格执行抗震设计规范。严格执行《*回族自治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管理办法》、《*回族自治区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对人员密集、自救能力较弱的中小学、幼儿园、敬老院等建筑,一律采用框架结构,由乙级以上资质的建筑设计单位设计,抗震设防标准由丙类提高到乙类或抗震设防裂度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度,推广使用新型轻质墙体材料、轻型屋面和轻钢结构体系。新建中学校舍原则上不超过三层,农村新建小学校舍原则一层。对各类新建项目,特别是新建的学校、医院、商场、影剧院、会议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敬老院、居民住宅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生命线工程,必须严格按照抗震设防标准进行选址、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三是全面提高农村住房设防标准。结合新农村建设,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意见》,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开展农村民居基础资料与抗震能力调查,加强村镇规划和农村建房管理,加快危房改造,实施农村民居示范工程,建立农村防震技术服务网络。县建设与环境保护局、地震局要加强对农村民居建设的抗震设防技术指导,推广使用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技术,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建设施工质量,确保乡村民居抗御5.5级左右地震的目标。四是全面开展各类建筑抗震设防大检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各类建筑抗震设防大检查。重点检查公共建筑物,特别是学校、医院、商场、影剧院、会议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敬老院、居民住宅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点工程、生命线工程、可能产生次生灾害等工程的抗震设防问题,根据检查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抗震设防加固、实施搬迁或异地重建。

6、深入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是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落实防震减灾目标的重要措施。各单位要把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作为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的重要工作,列入日程,制定计划,常抓不懈。要结合各类纪念日,尤其是“5.12”汶川大地震、7.28唐山地震纪念日,通过发放地震知识宣传单、制作宣传展板,组织各单位特别是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地震应急演练的方式,进行防震减灾系列宣传活动;地震、科技、科协等部门要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五进”(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活动。教育部门要通过组织学生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防震减灾科普讲座等活动,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确保一方平安的目的。

(三)建立健全组织体系,提高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能力

全县地震救援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联动、社会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工作机制。

7、建立健全地震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健全由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防震减灾助理员、村(居)委会联络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组成的地震应急救援管理组织体系。

8、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根据地震震情、国家防震减灾政策要求,及时完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充实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完善抢险救灾、通讯保障、工程抢修、公安消防、医疗救护、交通运输、后勤供应、地震情报、宣传教育、震害评估十个抢险救灾专业组的工作措施。加强对各单位应急预案完善及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督导。进一步扩大应急预案覆盖面,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街道、乡镇、社区和各企事业单位要完善修订地震应急预案。

9、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由县公安、建设、地震、民政等部门和消防、武警部队联合组成县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乡镇、街道办事处组成警务人员、医务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物业保安和志愿者等基层地震应急队伍;村(居)委会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组建志愿者队伍。加强各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管理,开展培训和演练,形成应对地震灾害自我保护、相互配合、协调联动的地震应急救援机制。

10、加强地震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依托政府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逐步建立具备监测监控、预测预警、震情灾情信息获取、应急指挥辅助决策、震情灾情信息报告公告、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功能的地震应急指挥平台。同时,调查掌握全县自然条件、行政区划、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建筑物主要类型和特点等情况,收集厂矿企业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的基本情况,建立应急基础数据库,为地震应急决策提供依据。

11、加强地震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根据《“*”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有关规定,乡镇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好村镇规划,合理避让地震活断层,规划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县城要严格功能分区,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空地等规划建设避难场所;电信、天然气、自来水、电力、建设等主管部门或单位要加强公共设施抗震和快速恢复能力建设;财政、民政部门要保障开展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所需资金、设备和救灾物资储备。

12、加强地震灾害灾情信息速报。建立全县地震信息速报网络。各乡镇、部门、企事业单位及村(居)委会要设立地震灾情速报员,制定灾情速报制度,明确信息报告内容。同时采取多种形式鼓励群众及时报告地震灾情相关信息。按照国家地震信息规定,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和手段,科学、慎重、准确地宣传地震信息。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

13、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防震减灾工作队伍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地震干部队伍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做到思想过硬,业务精通,纪律严明,精干高效。

三、加强领导,保障防震减灾工作顺利推进

14、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乡镇、各部门要把防震减灾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充分认识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并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要根据《*县地震应急预案》(永政发[*]107号)的有关要求,认真修订本系统、本部门的防震减灾对策和地震应急预案,健全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并负责本系统的防震、抗震和救灾工作。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

15、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防震减灾工作领导体系和组织体系,把防震减灾工作融入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全过程,强化县、乡、村三级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建设,重点加强企业、重大工程和生命线工程、学校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建设,确保各级防震减灾工作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职责明确,责任落实,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有效的组织保证,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地震部门组织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震减灾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16、认真编制防震减灾规划。根据国家和自治区、银川市的统一部署,由发改部门牵头,会同县地震、建设、民政、财政、教育等部门,做好全县防震减灾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的制定要坚持有利于防震减灾事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有利于提高防震减灾能力和取得减灾实效,有利于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充分体现国务院提出的建立完善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防御和紧急求援三大工作体系的要求。同时,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和基本建设等专项计划时,也要充分考虑防震减灾工作的要求。

17、建立健全防震减灾联动机制。充分整合全县各种行政资源,建立各乡镇、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防震减灾联动机制,明确防震减灾各环节主管部门、协作部门、参与单位职责,实现信息联动、队伍联动、物资联动。同时,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社区等组织及志愿者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防震减灾的整体合力。

防震减灾的办法范文3

一、职责调整

(一)加强地震监测预报系统建设,建立科学、高效、及时、实用的地震监测系统,逐步提高地震测监预报水平。

(二)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动参数复核的监督管理。

(三)加强地震应急救援相关工作。

二、主要职责

(一)贯彻落实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订相关规范性文件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编制和实施全市防震减灾规划和年度计划;管理、监督事业费和专项资金的使用。

(三)负责全市监测预报工作,提出地震趋势和短临预报意见;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地震观测环境和市内典型地震遗址、遗迹。

(四)管理全市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按照项目管理权限审批、确定抗震设防要求;管理以地震动参数(烈度)表述的抗震设防要求,依法监督检查全市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

(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承担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办事机构的职能;负责震情和灾情速报,参与地震灾害调查和损失评估;参与制定地震灾区重建规划。

(六)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提高公民防震减灾意识和在地震灾害中自救、互救的能力;按照有关规定审核防震减灾宣传报道。

(七)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地震紧急救援工作体系,组建和培训地震紧急救援队伍;协助有关部门建立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地震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系统;会同有关部门防范地震次生灾害。

(八)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地震局设3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负责机关政务工作,督促检查机关工作制度的落实;负责机关会议的组织和决定事项的督办;负责文电、机要、档案、、保密、接待、计划生育、精神文明、综合治理、后勤服务、机关财务和资产管理等工作;负责机关和所属单位的机构编制、干部人事、劳动工资、培训、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工作;负责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实施目标责任考核工作;负责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参与地震应急有关工作。

(二)监测预报科

负责全市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拟订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提出全市地震趋势预测意见,确定重点地震监视防御区意见;制定、落实年度地震短临跟踪工作实施方案;负责震情短临跟踪工作;负责震情分析研究、震情会商、宏微观前兆异常落实、地震现场考察及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的趋势预测工作;组织开展防震减灾各项专题调研;负责防震减灾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开展社会公共服务工作;负责防震减灾知识社会咨询,平息地震谣传工作;组织实施全市地震台网数字化建设和技术改造工作;负责地方地震台站、群测点的业务技术和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负责市属地震台站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负责防震减灾科技成果的申报管理工作;负责地震监测资料的管理工作;指导地震学会工作。

(三)震灾防御科

负责拟订全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地震应急工作;拟订本级地震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地震应急工作检查,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建立地震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系统;承担地震灾害及次生灾害的综合防御对策研究工作;负责组织县(区)地震工作队伍的业务技术培训;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工程建设项目的抗震设防要求审批和重大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负责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备案管理工作;负责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资格审查认证和任务登记;参与重要工程抗震设计的会审,组织对已建建筑物、构筑物进行地震动参数复核,指导和监督重要工程以及重要设施的抗震设防工作;负责地震基础数据资料的收集,建立市级地震应急数据库;负责地震应急与地震现场工作的组织实施、灾情速报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并参与制定地震灾后重建规划;负责管理地震小区划成果的应用,参与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审查工作;负责工程地震震害预测和工程爆破备案工作;组织实施全市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承担防震减灾示范社区组建、推广工作;负责防震减灾宣传报道的审核工作。

四、人员编制

市地震局机关事业编制16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1名,科级领导职数5名。

机关党的机构按规定设置。

纪检、监察机构按有关规定设置。

五、其他事项

设立市地震监测中心,为市地震局管理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正科级建制,人员编制从市地震局系统调剂解决。

防震减灾的办法范文4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全社会力量,提高监测预报、综合防范、应急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推进中心城区核心区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到2015年,城乡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能力明显增强,新建和在建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农村抗震民居比例有较大幅度提高;地震应急救援能力明显提高,建立起以地震救援队伍为中坚、各有关行业救援队伍为骨干、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公众应对地震的能力明显增强,普遍掌握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和防震避险技能。

二、进一步加强城乡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

(一)提高城乡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能力。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施工、监理,推广应用成熟可行的抗震新技术,加强对学校、医院、超限高层和大跨度建筑结构等大型公共建筑抗震设防管理,加强城市桥梁、供水、供气、排污等生命线工程抗震防灾能力建设,确保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学校、医院等人群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要高于当地房屋建筑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加大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力度,逐步消除抗震设防达不到要求、结构抗震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建筑,五年内基本完成我区沿海石结构房屋的拆迁重建或加固改造工作,提升城乡建筑工程抗震防灾能力。

(二)加快推进校安工程和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按照区校安办的统一部署,多渠道筹措校安工程资金,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按期完成我区校安工程建设任务。加强对农村建房抗震设防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结合新农村建设推广应用《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按照建筑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使农村抗震民居比例有大幅度提高。

(三)大力推进防震减灾工作。认真组织编制“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积极开展防震减灾项目的前期调研工作,争取与省、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对接。经组织论证后,适时列入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以项目带动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为中心城区核心区建设提供更有力的地震安全保障。加大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力度,并依法纳入本级财政预算。要完善地震应急指挥的组织体系和技术系统建设,确保在突发破坏性地震时,震情灾情信息能够及时准确上报。区地震办要加大对各镇(街道)防震减灾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与各镇(街道)密切配合,继续完善地震宏观观测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以下简称地震“三网一员”)建设,夯实防震减灾工作基础。各镇(街道)要重新选任热心地震工作、有一定政治、文化素质的人员任地震“三网一员”,并于5月底前上报区地震办备案。

三、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

(一)提升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能力。按照“一专多能”的要求,依托区消防大队建立区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能力建设的通知》(政办〔〕119号)精神,区财政将区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装备配置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用于区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设备购置及队伍建设;同时,对获得省、市专项补助的用于开展地震异常测报落实、灾情现场调查、城乡地震科普宣传、地震应急等工作,区财政要予以适当配套。继续推进各系统、各行业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各级地震应急救援体系。

(二)完善地震应急指挥的组织体系和技术系统。加强地震应急指挥平台建设。严格落实地震预案管理的各项制度和工作程序,细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联动机制,适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地震应急演练,确保地震应急指挥有效、反应迅速、保障有力。破坏性地震发生后,1小时内救援队伍能赶赴灾区开展救援,24小时内灾民能得到基本生活安置。

(三)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规划部门应抓紧组织编制城市抗震防灾专项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公园、体育馆、城市绿地等设施,增加交通、供水、供电、排污等救生避险设备,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完善全区各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优化储备布局和方式,完善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机制,保证震害发生时有效应对。

四、进一步提升地震监测预报能力

(一)提高地震监测预测能力。密切关注我区的震情动态。加大投入,继续推进地震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地震监测信息网络资源优势和综合效益。加强群测群防,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二)健全地震灾害信息报送机制。规范震情灾情及相关信息管理,完善地震应急新闻机制,畅通信息报送及渠道,切实提高地震信息速报的公共服务水平。对群众报告的宏观异常,及时组织专家深入调查核实,并公布调查结果,防止地震谣传,保持社会稳定。

五、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宣传

(一)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培训,完善防震减灾宣传长效机制。各级宣传、广电、报刊、教育等部门应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在每年的5·12“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段定期开展防震减灾集中强化宣传。区地震办要牵头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厂区、进乡村、进家庭”宣传活动,扎实推进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示范学校建设。教育部门将防震减灾教育纳入中小学安全教育内容。每学期开学后,教育局要督促各大中小学校集中组织宣传教育活动,每所学校应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讲座,举办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二)做好信息和舆论引导。地震、新闻宣传部门要密切配合,规范震情灾情及相关信息管理,完善地震突发新闻快速反应机制、舆论收集和分析机制,畅通信息报送及渠道。充分发挥主流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及时处置地震谣传,保持社会安定稳定。

防震减灾的办法范文5

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融入成渝经济圈开局之年,是市委政府确定的“开放推进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地震局的帮助指导下,围绕中心工作和工作重点,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根本宗旨,以市政府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为主线,不断加强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和基础建设,全面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现将年工作及2012年工作设想汇报如下:

一、以目标管理为抓手,切实抓好“意见、规划”的贯彻

(一)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奠定工作基础。2月24日,市政府第90次常务会议决定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并强调要落实好组织机构,严格各项制度,抓好应急管理和演练,重视次生灾害防治工作,加大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着力提高公民防震减灾意识,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市政府雅府发〔〕22号《关于下达年度政务目标任务的通知》,明确将防震减灾工作作为市政府对县(区)政府考核的七个单项目标之一。据此,我局制定并下达了《年度县区防震减灾工作目标》,从五个方面、19项内容向县(区)政府提出了工作目标任务。10月中旬,我局牵头、分两个组对各县(区)防震减灾工作目标执行情况进行了督查,并向市政府报告了督查情况和工作建议。现正进行年度目标考核评定。

(二)切实抓好市政府一号文件的学习宣传贯彻,夯实防震减灾工作基础。为抓好国务院、省政府两个《意见》的贯彻,今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雅府发〔〕1号)文件。一号文件出台后,我局和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及时制定下发了学习贯彻的通知,就组织学习宣传、领会精神实质、确保任务落实,作出了安排,提出了要求。3月25日,市政府召开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会议,就一号文件任务分解下达到各成员单位落实,副市长毛凯提出了要求。局机关在初学、集中学习后,召开了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进行了专题学习,就《意见》的贯彻落实联系实际展开了讨论,提出贯彻要求和落实措施。7月上旬,我局组织全市防震减灾系统业务培训会,着重围绕一号文件的领会和贯彻进行了培训。我们还将一号文件在网上进行了公开,日报、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解读、报道。在贯彻中,根据《意见》25个方面内容,今年着重按照工作要点要求抓落实,出台了4个具体工作意见,下功夫夯实工作基础。

(三)编制出台“十二五”规划,切实做好项目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上下互动,反复修改完善,6月30日市政府第9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2015年)》,市政府办公室雅办发〔〕66号印发实施。《规划》围绕“到2015年全市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的总体目标,围绕增强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防御、应急救援、救灾恢复”四个能力,提出12项具体任务和5条保障措施,并拟定了9项、投资1.66亿元的主要项目。全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及项目,纳入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市防震减灾拟投入6.5亿元。

一是“市主要活动断裂调查与填图”项目全面完成。该项目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投资80万元,从年5月开始,今年4月28日通过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邓起东为组长的评审专家组评审和市发改委等组成的验收组的验收,9月底提交了最终成果,我局提出了成果应用意见。该项目成果的应用,将全面提升我市地震灾害预防、监测预报、应急救援能力,为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经济社会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二是“市地震台网中心搬迁建设项目”正进行第三轮招投标。该项目总投资180万元,包括三部分。一部分为灾后恢复重建“市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项目技术系统部分建设资金100万元(该项目安排灾后恢复重建资金150万元,其中50万元用于市应急办组织进行的“市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实际拨款80万元,对方代购30万元设备用于地震台网中心搬迁项目);第二部分作为“十二五”项目市政府从财政安排60万元用于“台网中心”搬迁升级;第三部分为省地震局项目补助资金20万元(其中设施设备8万元)。

三是积极配合省地震局做好“灾情快速上报接收处理系统项目”和“防震减灾素质教育工程”建设项目。健全了以“三网三员”为基础的灾情速报网络,为11所示范学校、4个示范社区、4个重灾县素质教育服务站配备了一批宣传教育设施。

二、以“三大工作体系”建设为重点,促进防震减灾事业上台阶

(一)坚持以监测预报为基础,加强地震监测跟踪,及时提供震情信息。一是加强监测预报日常工作。全年观测上报20余测项、16余万条数据,编写周情况汇报56期、月会商12期及震情反映11期。完成的《市年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和市年度地震监测预报日常工作,分别获得全省地方系统第三名。二是加强台站管理和监测设备设施保护。强化并完善了局“台网中心”的管理和值班,完成了天全、2个数字化测震项目改建。三是强化地震监测分析和震情跟踪工作。年度市中小地震活动频次、强度均比往年同期偏低,及邻区年10月以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6次(境内5次),境内最大地震为年7月25日雨城4.0级有感地震。年4月中旬,邻近的大邑等区域呈现3级左右地震密集活动的态势,为进一步加强跟踪监测,我市对、、3个二氧化碳监测数据进行了加密观测和报数。我局与县区局着重对7月25日雨城4.0级和8月8日3.5级有感地震进行了现场考察。四是积极落实宏观异常现象。全年共收到和处理宏观异常现象4起。五是加强校舍安全督查工作。按市校安办统一部署,两次牵头深入县进行现场督查,坚决制止使用D级校舍用房,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督促县上限期整改,确保师生安全。

(二)坚持以震害防御为重点,加大防震减灾行政执法力度,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综合防御能力。一是向市政府提交了《关于落实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有关问题的请示》,修订印发了《市防震减灾行政复议制度》、《市防震减灾行政执法制度》、《市防震减灾行政执法奖惩制度》等五个制度,转发了中国地震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的意见》,进一步规范了防震减灾行政执法工作。二是充实完善了执法队伍,市防震减灾行政执法支队专兼职人员由16名增加到了24名,启用了新式IC卡行政执法证。三是积极参与《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纲要》和《市贯彻落实地震灾区振兴规划的实施意见》修订工作,依法提出高度重视“城市地震安全”、“全面提升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防御、应急救援、救灾恢复能力”等建议意见。四是依法开展抗震设防监管,确认姚桥拆迁安置房二期工程、新区汽修厂南侧拆迁安置小区两个项目应做地震安全性评价,依法向业主单位提出安评要求。在市区范围内开展重大建设工程行政执法检查,对拓海第一江岸、正黄金域国际、恒信上海城、雅化集团搬迁等未作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提出整改要求,为工业园区扩区工作提供抗震设防咨询及参数。五是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教育,实施防震减灾素质工程。制定下发了《市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考核办法(试行)》,明确了考核对象、分解了评分指标、细化了考核内容、规范了考核方法、强化了考核结果的运用,促进我市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利用宣传阵地开展日常宣传,与电视台签署了常年性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法律法规宣传联办协议;举办了《世界百年重大地震暨防震减灾图片展》,制作“追赶跨越走向辉煌”形象专题片和“从悲壮走向豪迈”公益宣传片,在大型群众活动现场和闹市区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利用、防震减灾网和、天全两个防震减灾科普基地及新闻媒体开展日常宣传;配合市(区)宣传部门做好“市暨雨城区抗震救灾·恢复重建陈列馆”筹备、布展工作;继续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和法律法规“六进”活动,联合县防震减灾局在六个社区开展了法制宣传活动;深入雨城区、县、县开展防震减灾科普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在全市年中地震趋势会商暨业务培训会、市第26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展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培训。六是新创建5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和3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命名5个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和2个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七是以“关注地震安全,强化防震减灾”为主题,组织开展全市“5·12”特大地震三周年纪念宣传活动,共出动宣传人员1406名、宣传车74辆,悬挂宣传标语、横幅近500条,设置宣传展板、挂图7330张,开办各类讲座4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10万多份。

(三)坚持以应急救援为关键,不断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切实做好各项应急准备。一是编制了《市防震减灾局年地震应急准备方案》,对年地震应急工作进行了评估,形成了《评估报告》。二是修订了《市地震应急预案》,广泛征求各县区、部门、企业意见,正报市政府审定;修订了《市防震减灾局机关地震应急预案》、《市防震减灾局地震应急工作规程》。三是结合对全市县(区)政府年度防震减灾工作目标任务执行情况的检查,逐项检查了应急预案、救灾物资、避难场所、救援队伍等建设情况,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四是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和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市、县(区)物资储备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储备了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协助民政部门开展了市中心城区16个应急避难场所选址工作。五是强化了地震应急救援力量。市、县(区)都组建了综合应急救援队,配备了必要的抢险救援设备,逐步建成统一调度机制,六是加强地震应急演练。指导全市346个部门和单位共8万多人参加了不同规模的地震应急演练,其中、、开展了全县综合应急演练,其余县(区)开展了多部门参加的综合演练。七是协助市应急办编制2012年《市市级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工作方案》,制定《市防震减灾局机关应急演练方案》,参与完成市市级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三、以“解放思想大讨论大行动”为载体,切实抓好机关建设

(一)以贯彻中央省市重大部署、重要会议及讲话精神的落实为主线,抓好思想政治理论武装。一是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大行动”活动,突破制约跨越发展的思想瓶颈和制度障碍。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制定了我局《关于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大行动活动的实施意见》,着力解决思想解放不够、开放程度不高、发展特色不鲜明、服务意识不强四个问题,着力从制度保障、服务型机关建设、基础建设保障、重点工作开展等方面,确保解放思想大讨论切实落实到大整改、大转变的实际行动上,从思想和制度上突破制约跨越发展的瓶颈和障碍。二是紧紧抓住五中、六中全会、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年大会上讲话以及省委、市委重要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认真抓好思想政治学习、党风党纪学习以及中心学习组学习活动,全年共开展中心组(扩大)学习会7次,其他形式的学习会14次,为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思想保障。

(二)以“治理庸、懒、散问题”为抓手,完善各项制度,不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按照市纪委《关于进一步治理庸懒散问题的通知》要求,为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制定了我局的实施方案,提出了10个方面的治理内容,以此为抓手,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一是加强机关制度建设,完善了机关《部门职责及岗位责任》和《机关管理制度》,增强了制度的约束力和可操作性;二是坚持依法行政,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加强行政监督,推进廉政建设;三是认真清理行政审批事项,不断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切实提高效率,增强服务;四是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强化问责力度,建立起了机关整治庸懒散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机构队伍建设。按照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要求着力改善队伍结构,加大干部培训力度。一是积极争取市委、市编委对我局班子、机构、编制的重视。新增设一名纪检组长;市编委同意“市地震台网中心”机构单设,为我局管理的正科级事业单位,核定编制5名,领导职数2名;增加局机关参公编制2名、科级领导职数从4名增至6名。二是去年以来,我局公开新考入工作人员5名,调入2名,使在职人员增加到19名。今年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公开选拔任用了1名正科级干部。三是加强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新进人员多和防震减灾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今年为防震减灾“大培训”年,以市政府一号文件为主要内容,举办了有60余人参加、为期2天的全市防震减灾系统“防震减灾工作业务培训班”;组织了市、县区局干部20余人参加了中国地震局在举办的三期防震减灾工作培训班;参加其他培训15人次。县上举办“防震减灾助理员培训班”6期,100余人助理员参训。

(四)以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为契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为增强干部职工廉洁从政意识、拒腐防变能力,局党组以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为契机,坚持惩防并举、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制定并印发《关于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突出了专项治理重点,并认真落实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全年我局无违法违纪的人和事发生,确保了清正廉洁。

(五)认真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切实做好“挂包帮”工作。继续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重点,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投入万余元整治机关、宿舍区环境,对办公楼水、电设施进行全面检修,疏通排污管道,清理化粪池、杂物垃圾,规范家禽饲养,开展灭“四害”等活动,并建立了长效机制使之制度化、常态化;高度重视网格化管理工作。局领导多次亲临网格化管理区域检查工作,听取街道办、社区意见,常年安排一人在管理区,并对派往责任区工作人员施行目标管理,强化责任心。全年参与社区范围综合执法12次,组织开展集中治理12次,网格责任区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积极落实“挂包帮”工作责任,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深入县田湾乡联系村,与县局和乡村干部共商工作计划,狠抓工作落实。完成首部《市地震志》编纂、审印,近期发行。

四、2012年工作设想

(一)继续抓好“意见、规划”的贯彻,促进防震减灾工作新跨越。继续以目标考核为抓手,以一号文件为主线,以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为龙头,细化分解任务,履行工作职责,当好政府参谋,搞好部门协调,狠抓意见、规划落实。针对规划项目,做好与中国地震局、省地震局的对接,积极争取资金、争取项目,力争城区活动断层探测、县区地震小区划等项目的立项,积极配合上级做好相关项目工作。

(二)坚持在“建设数字城市,构建智慧”的思路指导下,加快防震减灾数字网络基础建设。加快市综合地震台网中心建设,尽快完成“台网中心”搬迁升级扩容和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等项目建设;在中国局和省局的指导帮助下,积极推进市县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试点工作。

(三)以强化区域技术合作为引领,不断强化震情监视跟踪,努力提高地震监测水平。加强技术合作,与周边6市州建立震情联动通报机制,积极参与“川滇藏”震情协作区工作交流和“川陕甘宁”13市州的震情联防工作;完善市地震台网监测功能,努力新建观测台站,加强强震台点管理维护工作;继续做好周、月会商,及时对市域内出现的重大异常进行核实、地震考察和短临跟踪等工作;做好“市主要活动断裂调查与填图”项目成果推广工作。

(四)全面推进防震减灾素质工程,依法强化抗震设防监管。修订《市防震减灾简明读本》,编印《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汇编》,进一步做好“意见、规划”的宣传贯彻,深入细致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完善防震减灾示范社区和学校管理,发挥好示范社区和学校的示范作用,创建10个防震减灾示范社区和学校,完善防震减灾宣传阵地;继续对全市重点建设项目抗震设防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纳入行政审批事项,落实学校、医院抗震设防提高要求,推进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创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点;不断完善行政管理规程,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对法律法规规章赋予的行政权力进行全面清理。

防震减灾的办法范文6

一、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

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区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将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各项工作的检查指导,完善地震应急指挥的组织体系和技术系统,确保在突发破坏性地震时,震情灾情信息能够及时准确上报,应急救援队伍能够迅速派出,交通和通讯能够保持畅通,灾民能够尽快得到妥善安置,社会能够尽快恢复稳定。

(一)提升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能力。区消防大队作为我区突发灾害紧急求援的主要力量,要加强救援力量的建设,配备基本的搜救装备,应有侧重地配置重要专用装备,配备能实施搜救倒塌楼房被埋人员的救援装备;

(二)提高公共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区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已建的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重要工业设施、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等建(构)筑物的抗震性能普查和鉴定工作,尤其是1990年以前建设的多层砖房、预制板房等建筑物要进行抗震性能普查或抽样调查,对达不到抗震设防标准的,要加快实施加固或改造。新建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按照国家和我省的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工程的抗震设计、施工。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要严格按照中国地震局《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原则的通知》(中震防发〔〕49号)要求或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三)加强地震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区建设、规划、文体、教育、水务、供电、地震等有关部门要在现有广场(公园)、体育馆、学校等设施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展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和临时疏散场地的规划,统筹安排地震应急避难所必需的交通、供水、供电、排污等设施建设,并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同时,区民政、经贸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应急救灾物资储备机制,特别是地震应急救援的帐篷、衣被、药品、设备等专用物资储备。卫生等有关部门要建立食品、医疗等物资应建立平战结合的流动共享机制,有效利用各种应急物资资源。

(四)积极做好地震次生灾害防治工作。区国土、安监、水务、环保、经贸、建设、供销社等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震后容易引发水库溃坝、尾矿库、泥石流、山体滑坡、地基塌陷、环境污染、易燃易爆等次生灾害源的专项普查,对排查出的隐患要登记建档,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治和防范。

二、增强全社会共同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防震减灾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重视和支持防震减灾工作、积极参与防震减灾工作,使防震减灾逐步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一)认真制订地震应急预案。各镇(街道)、区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要在6月20日前完成制定本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交通、铁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以及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矿山、危险物品等生产经营单位,都要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各主管部门和区地震办要负责督促指导。地震应急预案完成制订后必须报送区地震办备案,区政府将统一汇编。

(二)加强地震应急演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地震应急预案,适时组织开展相应规模的地震应急演练,不断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各部门协同配合、有序应对突发性地震灾害的能力。交通、铁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实施和大型企业以及流动人员相对集中的学校、医院、影院、商场等单位,主管部门和区地震办应加强指导,每年适时开展一次以上的地震应急演练,提高民众防震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加快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区地震办、团区委和区红十字会要按照《关于印发省地震救援志愿者行动实施意见的通知》(震〔〕71号)要求,发挥新成立的“区地震救援志愿服务大队”的作用。6月底前,团区委和各镇(街道)团委要负责本行政区内各机关、学校、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社区、村(居)等地震救援志愿者招募、志愿服务队组建,区地震办、红十字会要负责组织对地震救援志愿者进行地震应急救援知识培训、演练和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建立起震时迅速调集和组织动员地震志愿者队伍的机制。区有关部门要利用医疗急救、卫生防疫、心理干预、建筑工程、电力通信等专业领域人才资源,逐步开展兼职志愿者准入登记制,实施动态管理,加强相关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具有不同专业救援技能、能够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高效率开展救援行动的兼职志愿者。

(四)加快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建房抗震设防的宣传引导和技术指导。要推广应用村镇建设抗震设计规范,加强村镇建设管理,建立健全村镇建设抗震技术服务体系,引导和鼓励农民在新建住宅特别是沿海广大地区的石结构房时采取抗震措施,对达不到抗震要求的住宅要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不断提高农村防震保安能力。

三、努力提升地震监测和预报能力

区地震办要牢固树立“震情第一”观念,努力捕捉地震前兆信息,加强全区地震活动形势的跟踪分析,提高对破坏性地震的预测预报水平,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好服务。

(一)提高地震监测预测能力。密切关注值得注意地区的震情动态,加强群测群防,凤凰山公园动物观测站、东圳水库水产养殖场鱼类观测站等5个地震前兆异常宏观观测站要加强地震宏观异常观察,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区地震办。大力推进地震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地震监测信息网络资源优势和综合效益。继续完善地震宏观观测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以下简称地震“三网一员”)建设。各镇(街道)和区地震办要加大地震“三网一员”的培训、指导力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体系。

(二)健全地震灾害信息报送机制。区地震办要切实提高地震“三网一员”地震信息速报的水平,规范震情灾情及相关信息管理,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对群众报告的宏观异常,区地震办要第一时间深入调查核实,及时公布调查结果,防止地震谣传滋生。

(三)加快地震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建设。区地震办要按照省地震局《关于推广应用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通知》(震〔〕58号)要求,6月底前完成我区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实现与省、市地震局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地震监测网和地震灾情速报网信息的实时传输,确保地震速报和地震灾情信息报送的及时、畅通,为抗震救灾和社会稳定提供第一手资料。并于年底基本完成我区地震应急数据库建设任务。

四、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

要健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网络和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培育防震减灾科普队伍,充分发挥科普基地和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宣传教育作用,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升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综合素质。

(一)建立防震减灾宣传长效机制。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要利用多形式、多渠道,广泛、持续地进行防震避险宣传教育,针对不同对象编印不同内容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读物,并联合宣传、广电等部门在每年“5·12”防震减灾日等重要时段定期开展防震减灾集中强化宣传。要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以及广大农村地区民众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推进防震减灾教育基地和科普示范学校建设,不断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