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的法律知识范例6篇

关于幼儿的法律知识

关于幼儿的法律知识范文1

关键词:幼儿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起发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 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影响幼儿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而且还影响着学习态度和学习信心。幼儿时期特别是小班时候的兴趣,态度和信心的重要时期。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只有当幼儿对某种事或某个活动发生兴趣时,他才会积极的参与,主动的探索和自觉的学习。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的学习数学机会,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例如:幼儿园发现玩具的形状,颜色,大小不同,班上的小桌子少,小椅子多,进餐时将碗和勺一一对应,整理玩具时可按形状,颜色分类,户外活动时说说花草的数目,形状,颜色,排队时说说自己所在的位置等等,让幼儿在轻松自然地生活情景中活动数学知识和经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 耐心引导,启发思维

幼儿的运算活动,从形式上看,是从在直接感知实物的基础上进行运算过渡到表现运算,再过渡到概念运算的;从运算活动内化来看,是从与外语活动和动作相关的运算过渡到以语言运算为主角的。这正好反应了幼儿的运算活动从外部向内部的智力活动转化过程。如何促进这一过程的顺利转化,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呢?

第一,有层次的提出启发性问题,这是培养幼儿思维的方向性,顺序性的求范性思维。如要求幼儿列出两个数相加等于6夫人所有加法运算,并使大部分幼儿做到有步骤的思考,体现一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不遗漏,不重复。必须给幼儿提供思维线索,进行有步骤的启发。首先按照第一个加数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这样就可以保证幼儿的思维准确。

第二,注意规律的探索和发现,一切事物都具有的规律可循,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是思维发展的最终目的。如从1-1=0,2-2=0,3-3=0等式子的概括中的出同数相减等于0的规律,从5+3=8,3+5=8的概括中得出加法交换律。而在于引导幼儿获得发现规律的思维方式,学习数学与其他学科显著区别在于学习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低位,因此,我们必须从数学的启蒙教育做起,遵循幼儿的心里特征和思维特征。充分运用幼儿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征,乐于接受,乐于参与的各种形式和方式,从发展具体形象思维出发,尽可能地逐步培养抽象逻辑思维,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为他们将来进入学校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乐趣

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就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幼儿操作材料的提供应注意的问题;一是所提供的材料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自发地探索活动,同时便于幼儿的操作,二是材料外问特征不能太花哨,应注意体现幼儿所学的概念属性,三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材料多少考虑与幼儿人数相等,凡是要教给幼儿的有关数学知识,都尽可能地转化为可直接操作的材料活动,让幼儿的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现某种概念,形成头脑中形象,作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 变换教法,保持记忆

儿童心理研究表明,幼儿在连续集中注意一段时间一般在课堂开始的15到20分钟左右,这是教学的最佳时间,教师既要善于抓紧最佳时间,又要科学的安排一节课的每一个教学程序,不断的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得意调整,每一位教师都十分珍惜学生的最佳注意时间,在时间内完成新知识的传输,学生要松一口气时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安排一下游戏,游戏数学激发学生兴趣,保持记忆的最佳方法之一,游戏是幼儿忠实的伙伴,可以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成长,不可分离,把教学巧妙结合,妙趣横生的数学游戏,活泼的组织形式,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加强思维。

五.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及时抽象出一般客观规律

关于幼儿的法律知识范文2

然而,什么是身体伦理?身体伦理问题从何而来?幼儿园教学中是否存在身体伦理失范现象?其理论溯源是什么?如何整饬幼儿园教学的身体伦理秩序?本文欲对此做初步探讨。

一、身体与身体伦理

身体在世如何处置的问题是古今学者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在西方,柏拉图、笛卡尔和黑格尔等人的理论以心灵压制躯体,以理性压制感性,将人与他人、世界对立,其结果是将身体撕裂。法国身体现象学家梅洛・庞蒂认为,作为在世存在的身体是人的躯体和心灵,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体,是人获得经验、意义和情感体验的根基和来源,对人的发展具有奠基性的作用。美国身体社会学家奥尼尔也认可身体的重要性。他认为,身体包括生理的身体和交往的身体,两种身体不可分离;生理的身体可视为一种道德身体,它使人拥有尊敬、互助和关怀等美德;交往的身体是世界、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的总的媒介,社会机制借助身体而重构。

鉴于身体在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价值,2005年,马格瑞特・许尔德瑞克(Margit Shildrick)和罗克珊・麦吉提克(Roxanne Mykitiuk) 在其合著的《身体伦理学:后习俗的挑战》中首先提出了身体伦理学一词,认为人的在世存在应该遵循身体伦理,避免身体受到现性主义、技术主义和消费主义的伤害。此后,身体伦理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并应用在不同学科的研究上。尽管身心关系问题和身体规制问题成为身体伦理问题并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学者们却对什么是身体伦理没有达成一致看法。

结合身体现象学和身体社会学的相关理论,本文认为,身体是人的“此在”即人作为存在者的存在,是人在世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人的躯体与心灵、感性和理性、个体自我和社会自我的统一体,是人获得经验、意义和情感体验的根基和来源,是人与他人、世界共生的场域。身体在世具有整全性、根基性和共生性的特点。对身体整全性、根基性和共生性的维护即是对身体的善,反之即是恶。为维护身体的整全性、根基性和共生性应该遵循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就是身体伦理。破坏人的身体的整全性、根基性和共生性则认为是违背了身体伦理,反之则是遵循或遵守了身体伦理。

二、幼儿园教学身体伦理的失范

幼儿园教学是幼儿通过身体中的躯体和心灵、感性和理性构建个体自我和社会自我这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现幼儿园这一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幼儿身体却遭受了众多的诘难。

首先,幼儿是天生的学习者,对世界充满好奇,对世界的一切都感到新鲜有趣。他们不管躯体发展的关键期或敏感期是否到来,都会通过口、手、眼、耳、鼻、脚、皮肤和身体的内部器官去感知、触摸周围世界中的一切事物,将它们视为自己身体的伙伴,与它们对话、玩耍,认识它们,融入它们,吸收它们,把它们视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或者把自己和世界融为一体,不分彼此。然而,在幼儿园教学中,幼儿这一天生的、感性的、能动的学习活动常常不为教师理解,他们的躯体被束缚,本能、灵感、想象、兴趣、好奇心被禁锢,身体因为躯体与心灵的分离,感性的被驱逐而发出痛苦的声。

其次,幼儿生活在自己的感性世界和游戏世界中,他们试图按照自己身体的生物节律成长,试图在感性和游戏中感知和融入世界,但是在幼儿园教学中,幼儿的身体被权力、知识和话语所裹挟和规制,它们常常被要求脱离身体感性、身体操作去识记、理解和应用科学世界的“套装知识”和抽象符号。“上更好的小学”和“决不能输在起跑线”是这一身体规制事件的权威话语,兴趣班、提高班和超常班是这一身体规制事件发生的知识场域,社会、家庭和幼儿园是这一身体规制事件发生的权力拥有者。在这一身体规制事件中,权力不断生产知识和话语,知识和话语又不断维护权力,权力、知识和话语的合谋,使得对幼儿身体的规制发生在各个微观领域中。幼儿身体在权力、知识和话语的威逼下,获得了社会自我,却失去了个体自我。自我的分裂,使幼儿身体宛如机器,失去了灵性和诗性。

最后是幼儿习惯将自己和世界不分,他们不将世界称为“它”,不将世界对象化,不以控制世界为目的。他们将世界称为“你”“你们”和“我们”。他们将世界视为身体,将自己也视为身体,他们将自己和世界融为一体。他们与世界对话,与世界沟通、交流,他们在与世界对话、沟通和交流中获取世界的信息和意义,获得关于世界的知识和经验,获得对世界的情感体验和感悟。他们试图与世界共生、共荣。然而在幼儿园教学中,幼儿园教师常常以独白的方式向他们介绍文本、教玩具和环境,试图让他们仅仅认识文本和环境,学会运用玩具,而不是让幼儿通过身体与文本、环境和玩具对话,融入它们,或让它们融入幼儿身体。

幼儿身体在幼儿园教学中遭遇的诘难,使幼儿身体的整全性、根身性和共生性遭到破坏,幼儿园教学迫切需要建立身体伦理秩序,促进幼儿身体整全、和谐发展。

三、幼儿园教学身体伦理失范的理论溯源

幼儿园教学中幼儿躯体与心灵分离、感性与理性对立、个体自我与社会自我分裂,教学过程的去身化、隐身化和无身化,身体与文本、教学环境的独白化不是偶然发生的,其发生的理论基础可溯源到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和技术主义。

在现代幼儿园教学理论中,理性主义以科学的名义,将幼儿园教学中的一切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视为研究对象,试图从中发现或发掘出隐含的带有普遍性意义的、静止不变的本质、规律和定律,用以指导不同情境下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在对幼儿园教学中的关键要素――幼儿的研究中,理性主义更是竭尽所能,试图从不同学科的研究视角,将幼儿生理性的身体与心理、感性生活与理性生活、学习活动与游戏活动、师幼关系与同伴关系等细微化、精致化、科学化、机械化和因果化,以求在教学活动中能根据教学需要,随时从研究中挑拣出规律和原则用以指导幼儿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

培根、休谟等人的经验主义认可幼儿感官在身体经验获得中的作用,认为身体经验是幼儿感官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身体经验是幼儿获得确定性知识的唯一来源,否认身体理性和心灵在幼儿认知和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尽管经验主义在抵制理性主义的扩张,恢复生理身体和身体感性在幼儿生活、学习中的地位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由于经验主义忽视了身体在幼儿感性生活和理性生活,生理身体和心灵中的联接作用,导致经验无法在幼儿园教学中明晰而最终难以形成连贯、系统的知识、经验而陷入虚无主义和怀疑主义的窠臼之中。

技术主义是现性主义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的渗透、延伸和具体化。技术主义在幼儿园教学中表现为教学的程序化、机械化和工具化,其具体表现为:预设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割裂为互不相关的若干子目标;教学内容科学化和抽象化,疏远幼儿生活世界;教学组织程序化、逻辑化,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性和弹性;教学方法独白化,师幼之间、师幼与环境之间缺少对话,幼儿缺少实践操作的机会和时间;教学模式离身化、隐身化,教学模式只见程序和步骤,不见幼儿身体参与和对话;教学评价单一化,评价指标忽视幼儿身体经验和身体情感体验。技术主义将幼儿园教学变成了没有激情、创新和生命活力的机械活动。

在现性主义、经验主义和技术主义的压制下,幼儿躯体与心灵分离,感性与理性对立。幼儿身体的分裂和空场,使得幼儿园教学因为无法沟通幼儿生活世界而失去了提升幼儿生活意义和强化幼儿生命体验的本真价值。幼儿园教学的异化,急切呼唤身体伦理出场以重新整饬教学秩序和生命秩序。

四、幼儿园教学身体伦理秩序的整饬

要整饬幼儿园教学中身体伦理秩序失范的现象,恢复幼儿园教学中的身体伦理秩序,迫切需要相关法律、法规为幼儿身体建立法律、法规伦理,为幼儿身体正名,为幼儿身体赋权,维护幼儿身体权利。幼儿园教师也需要明晰有关幼儿身体的专业伦理,并在教学中根据法律、法规伦理和专业伦理建立起有关幼儿身体的教学伦理。

(一)法律法规伦理

身体是人存在的具体形式。人的权利可以表现为身体的权利。在古代,幼儿身体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都很难得到有效保障,身体被无视和被侵害的现象普遍。在现代,自联合国通过《儿童权利公约》以来,幼儿的身体权利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全面确认和保护,身体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得到各种形式的保障。保障幼儿身体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是世界各国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都应遵守的身体伦理。

在我国,尊重幼儿身体特点,促进幼儿身体和谐、健康、快乐发展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与幼儿身体相关的最为普遍的法律、法规伦理。2001年颁布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一部分“总则”第四、五条分别规定要使幼儿“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和 “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和谐发展。”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第八条中提到要“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简称《指南》)提出,实施《指南》要坚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三条原则。我国2016年实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条明确幼儿园的任务是“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二)专业伦理

幼儿园中有关幼儿身体的专业伦理指的是幼儿园教师为维护幼儿身体的整全性、根基性和共生性,在处理教育教学活动与幼儿身体之间的关系时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划和要求,它主要体现在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具体包括:责任伦理、德性伦理、知识伦理和实践伦理。

责任伦理指的是幼儿园教师从事专业活动时,对幼儿身体所享有的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与受保护权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如保护幼儿的身体健康权和幼儿身体安全等。德性伦理是幼儿园教师从事专业活动时应该具备的美德,如关爱幼儿身体,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等,这些美德能够保证对幼儿身体施加最大程度的善。知识伦理指的是幼儿园教师在选择、组织教学知识时所应该遵守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幼儿园教师从事专业活动时提供的知识,必须能为幼儿操作、理解和掌握,适合幼儿身体需要,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这样的知识,由于维护幼儿身体的整全性、根基性和共生性,能提升幼儿身体的价值,因而它是善的知识,具有伦理价值。实践伦理是幼儿园教师从事专业实践活动时在教育教学策略上应该遵循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如幼儿园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数学时宜让幼儿通过身体操作练习进行,不宜只通过图画表象和抽象符号进行等。

(三)教学伦理

有关幼儿身体的教学伦理是指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为维护幼儿身体的整全性、根基性和共生性而应该遵循的基本规范和要求,这些规范和要求以有关幼儿身体的法律、法规伦理和有关幼儿身体的专业伦理为依据,并应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

1.教学的根身性

幼儿身体是幼儿躯体与心灵、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体,是连接自我和他人以及世界的中介,幼儿经由身体生成世界,生成自我、他人与自然。在幼儿园教学中,不管幼儿是与幼儿园教师交往还是与同伴交往,是学习科学世界的符号、概念还是生活世界的经验,游戏还是学习,操作还是视听,都必须经由身体获得意义、经验、知识和情感体验。任何知识、经验、技能和情感体验都必须内居于身体,所有阅读、艺术、科学、运动、游戏活动都必须由身体来参与,与外部世界进行的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都必须经由身体来表达,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材料的操作都必须基于原有的身体经验来进行。

2.对话的具身性

幼儿园教学是身体之间的对话教学,是师幼之间、幼幼之间、幼儿与文本、环境之间的对话。幼儿园教学中的信息、经验、知识、技能经由身体之间的对话而流动、传播和获得,在身体之间的对话中达成理解和生成。幼儿园教学之所以是身体之间的对话,是因为师、幼、环境和文本都由相互交织的,具有交流能力的“世界之肉”组成。正因为含有共同元素“世界之肉”,作为身体主体的师、幼、环境和文本才具有了身体间性的特点,身体之间才能交往,意义才能流动,理解才能达成,知识、经验和情感才能获得,文字、言语、经验和情感才能表达。正因为如此,幼儿园中的对话教学具有具身性的特点,幼儿园中的对话教学是身体之间的对话教学,对话教学存在于身体之中,活在身体之中,在身体中生成。

3.教学的共生性

在幼儿园教学中,幼儿以生态的观点来看待教师、环境和教学。在幼儿眼中,幼儿园教学如生活,生活化的幼儿园教学存在于自己身体之中,幼儿园教学中的教师、环境、文本、文化、知识、经验和情感与自己本来即为一个整体,它(她/他)们在与自己身体的互动中存在,与自己身体的交往中共生、共存,它、她/他)们就是自己身体的组成部分。

关于幼儿的法律知识范文3

关键词:幼儿园;工会;创新发展;思考

D412.6

幼儿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每个人接受教育最基本的教育过程,是接受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教师队伍是教育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参与者,若想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就必须拥有一支思想政治素质优良,业务素质强的教师队伍。而幼儿园工会是幼儿园党委直接领导与教职工群众组织,是与教职工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幼儿园管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幼儿园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一、目前我国幼儿园工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工会工作中思想素质偏低,解决能力较弱

幼儿园工会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主要中坚力量,幼儿园工会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保障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发展。但是,当前幼儿园工会的组织和领导作用不明显,甚至形同虚设,工会开展工作的思想素质偏低,比如:幼儿园工会在开展工作时对幼儿园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视力不足,对这方面的考核缺乏力度,使得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突发事件的解决能力较弱,直接导致幼儿园教学质量低下。这样的情况在我国现阶段的幼儿园教学是普遍存在的,不利于幼儿教学的发展。

(二)较低的文化业务素质

幼儿园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那么,幼儿园工作人员的文化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幼儿园教育水平。然而,从幼儿园工会职工的文化业务素质水平的现状来看,许多基层教育工作人员存在文化素质低下,在开展幼儿园工会工作时无法达到预期工作的目标。例如幼儿园工会工作时只知道蒙头的一手抓,辨不清主次之分,再加工会是以组织的形式存在,没有强制性权利,就使得工会工作难以独立解决问题。

(三)法律意识相对薄弱

幼儿园工会的存在是为了保障幼儿园教育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保障。但是,由于幼儿园工作人员文化素质程度和教育制度的缺失,现今幼儿园工会整体法律意识不高,在维护工会合法权益的中往往感到无力,维护权利的能力低下,致使幼儿园工会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甚至使得工作无法进行。所以,当前幼儿园工会法律意识相对薄弱,不利于幼儿园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阻碍着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关于幼儿园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考

幼儿园工会作为基层教育教学组织,是幼儿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当前幼儿园工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关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提高幼儿园工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性,进行关于幼儿园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思考,找出促进幼儿园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措施。

(一)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政治思想是指导工作的方向指标,也是幼儿园工会工作发展的灵魂,是工会干部素质中的关键。幼儿园工会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不仅表现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以及坚持党的路线和指导上,而且还要紧紧把握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幼儿园的教职工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力量,一旦离开教职工的支持和参加,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就会无法进行,工会将一事无成。因此,幼儿园工会干部要牢牢遵循发展方针,始终着眼于职工是幼儿园的主题地位,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二)强化文化业务素质,认真履行工会职能

针对当前幼儿园工会工作存在的文化素质偏低的现象,工会的工作干部,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业务素质,塑造优秀的人格魅力,掌握法律、政策等相关的知识,要树立刻苦钻研的精神,精通业务,掌握关于工会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要熟悉工会的特点和工会职能,自觉贯彻工会的工作方针,同时,工会还要根据幼儿园教育发展的情况建立起独特的工会规章制度,将工会的工作和幼儿园的教学任务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工会工作的开展力度。

(三)提高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职工职能

法律是对社会秩序进行规范发展的规定,现今法律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幼儿园工会要保证工会工作的有效进行,就必须提升法律意识。幼儿园工会是基层教育组织的工会,不但承担着民主管理工作的责,而且还必须配合政府行为的行政管理,最主要的是还肩负着组织幼儿园职工的法律学习的义务。这些就要求幼儿园工会需要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做到依法治会,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利益。

三、结束语:

现阶段幼儿园工会工作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发展,幼儿园工会工作中要辨清发展主流,及时找到工会工作的实际问题,加以解决。幼儿园工会工作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为幼儿园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必须加强幼儿园工会工作的管理发展,才能实现幼儿园工会组织的和谐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关于幼儿的法律知识范文4

【关键词】幼儿教学 情境创设 原则 方法

教师在幼儿教学中恰当地从多角度、多方位来应用好幼儿教具、设施,积极创设情境,不但能提高自身技能,而且使幼儿在乐中求知,在趣中增智,在情境中萌感,在美中陶冶情操,在动手实践中实现发展。

一、幼儿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

1、形象性原则

在创设情境教学时,坚持形象性的原则,能够更好地处理幼儿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使幼儿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很好的融合,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保证情境的真实性,保证其是感性的,以此来培养幼儿的感性认识。此外,创设的教学情境还要有具体性和形象性,这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抽象思维能力得以发展。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化,教育工作者要促进幼儿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使其对周边的事物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2、情感性原则

幼儿的依赖心理比较强,对周围的事物认知度不够,所以很容易被周边的环境所影响。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充分利用周边的事物,调动幼儿的情感,然后根据幼儿情感的挥发,对其进行知识的传授,教学的效果会更加突出。

3、问题性原则

幼儿对周围的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其对周围事物认识的缺乏性,使其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所以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在创设的过程中加入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及信息,开发幼儿的智力,让其主动的去思考这些问题,活跃其思维,不断满足其对事物的好奇心及对知识的求知欲。幼儿很容易被新颖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在创设情境时,为了能够更好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可以创设有新意的情境,吸引幼儿的关注,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促进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4、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激发人们学习的基础,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性格及心理特点的特殊性,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对于幼儿,可以采取简单易懂的教学情境,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小故事,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进而加深印象。

5、生活性原则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意联系实际的生活,创设一些幼儿熟悉的情境,更能激发幼儿的情感,使教学的难度大大降低,对于新的知识的接受能力加强。但值得一提的是,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儿童生活的特点及经验,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情境教学的效果。

二、幼儿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

1、 利用幼儿游戏天性调动起兴趣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中应当充分利用幼儿的游戏天性来进行情境创设,在情境教学中体现出游戏内容,这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并且调动起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游戏是每个幼儿的天性,对于幼儿的吸引力毋庸置疑,而要在情境教学中体现出与游戏相关的内容,就可以采取一些更加丰富多样的情境教学方式。例如在角色扮演中,就可以插入一些游戏,利用准备好的一些道具让幼儿扮演情境中的角色并且参加游戏,游戏的内容可以是竞赛性的,也可以是趣味性的。

2、丰富情境创设方式

丰富情境创设方式也是情境教学法应用中的一个必要措施,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应当充分了解班级幼儿的具体情况,针对幼儿的具体特点制定出适宜的情境教学应用方案。幼儿教师也应当了解,情境创设的方法有很多,在应用方式上并不仅限于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幼儿展示一些生动形象的画面,例如给幼儿播放动画片等等。在丰富情境创设方式上,可以进行一些创新,不必局限于固有的情景教学应用模式中,关键便在于要把握住情境教学法的精髓,创造出一个形象生动的情境。同时,在情境教学中还可以加入一些与美术、音乐等相关的艺术教学,培养幼儿的艺术感知力,这也是情境教学法的一个重要作用。鼓励幼儿进行想象,通过画画、描述等方式展现出来,充分利用幼儿的想象力,丰富情境教学的创设方式。

3、教师良好掌控课堂节奏完成教学目标

幼儿教师是情境教学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作为幼儿教师应当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在情境创设中较好地体现出相关教学内容,并且通过对于情境教学课堂节奏的良好把握,来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在掌控课堂节奏中,幼儿教师应当具有更好的技巧性,对于幼儿来说,一味地强调纪律并不易于取得较好效果,特别是在情境教学中,过分强调纪律性就失去了情景教学的意义。因而幼儿教师应当对于幼儿进行良好的引导,既要保证幼儿对情境教学的参与积极性,又要保证正确引导幼儿思维,以完成相关内容的教学。

4、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与活动内容紧密联系,体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情境要紧扣主题,不能随心所欲,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我们在进行音乐教学的体态律动时,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 我们可以根据音乐的乐段所表现出来的规律,设计一个有趣的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乐趣。

5、借助音乐、美术、多媒体等手段增强教学情境的趣味性

由于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能呈现单纯的文字、数字等教学信息,还能输出动画、视频、图像和声音, 能较容易地做到教学信息图、文、声并茂。有时我们为幼儿创设教学情境时,如果只是单一的语言表达,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增强情境的真实感。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幼儿对听磁带、听教师弹奏会感到枯燥和单一,而充满美感的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课件, 则能很好地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教唱歌曲《走路》时,教师可先利用课件带幼儿走进丰富的动物世界, 让幼儿看到并认识了许多的小动物, 然后通过观看动画《走路》,使幼儿不仅欣赏了歌曲,更理解了歌词,知道了可爱的兔子、乌龟在歌曲中是怎样走路的, 为幼儿学习歌曲和表现歌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最后我们还让动态的小动物给小朋友表演了节目, 通过情境创设和多媒体的结合达到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总之,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不同内容灵活运用, 巧妙地创设出富有情趣的情境,使幼儿在情景交融中探索和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玲玲. 情境教学法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 成才之路. 2012(18)

[2] 刘晓华. 情境教学法在小班韵律活动中的有效运用――以小班律动《猴子爬树》为例[J]. 早期教育(教科研版). 2011(12)

关于幼儿的法律知识范文5

案例所选择的活动内容是“引导幼儿学习8的分合”。活动过程的设计是这样的:以“复习7的分合”引入,然后为每个幼儿提供8个双色圆片(一面为红色,一面为绿色),让幼儿玩“撒圆片”的游戏,要求把撒出的结果(几个为红色,几个为绿色)写在记录单上。撒一次记录一次,重复的结果不记录。操作完成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归纳出“8有7种分法”,并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记录单上分合式中数字递增、递减的规律。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的操作出现了这样的意外情况:刚开始,有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撒圆片作记录,但是撒过一两次后,大部分幼儿已不再玩这个游戏。有的改为自己逐个翻圆片,翻一次记录一次,有的索性撇开圆片,开始扳手指头推算,有的甚至直接在记录单上写出了另外几种分法。

这是一个典型案例。活动结束后,笔者对68位在现场观摩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65位教师(占被调查者的95.6%)都赞同让幼儿通过实物操作学习数的分合,60位教师(占被调查者的88.2%)曾在从5开始(有的甚至从2开始)到10的分合教学中都采用了类似方法。即5的分合是这么教的,6、7、8、9、10的分合也是这么教的,只不过可能会换个不同的情景或操作材料。但是也有53位教师(占被调查者的77.9%)反映:“数的分合”教学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刚开始幼儿还能投入地进行操作,但后来由于同样的操作要求出现在多次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便不再感兴趣了。

当然,从教学现场和活动后的调查中,我们能欣喜地看到,绝大部分教师已不再要求幼儿机械记忆数的各种分合式,开始关注幼儿自主操作的学习过程了。这反映出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已发生重大转变。但问题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些教师还基本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只会不断套用一种教学形式,不知道幼儿学习数的分合的特点与路径,不知道幼儿在不同的阶段学习数的分合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操作,为什么要这样操作。以至于在实际教学中幼儿所做的是在原有水平上重复操作,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由此可见,虽然在理念层面教师们已普遍认同教学要基于幼儿的现有水平,要“以学定教”,但在实践层面,具体到“数的分合”教学,很多教师还是未能准确把握教学的实质,对幼儿的学习路径并不了解,仍然强调结果(有几种分法、分别是什么),而没有看到帮助幼儿达成教学目标过程中所蕴含的发展价值。

那么,幼儿到底是怎么学习“数的分合”的呢?虽然幼儿在数学发展水平上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但某一年龄段幼儿对“数的分合”的理解、掌握过程有严格的心理发展顺序,基本上都要经历以下五个阶段,走过相同的学习路径。

第一阶段:积累“量的分合”经验

在理解“数的分合”之前,幼儿需要积累大量的相关经验。尽管中大班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都有过分东西的经验,但刚开始他们并不真正理解“数的分合”的意义,并不知道数是一个可分可合的集合。大班幼儿抽象思维开始萌芽,但从上述“数的分合”教学案例中看,幼儿的学习远没有达到抽象的水平。“智力始于动作”,幼儿对“数的分合”的理解也是从动作水平的摆弄开始的,幼儿需要通过自身的操作体验去发现数的分合规律。只有基于动作水平上的“量(实物)的分合”经验。幼儿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分,什么是分两份,体验一个量可以分成两个部分量。理解这一点,是幼儿学习“数的分合”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美国著名幼儿数学教育专家金斯伯格曾指出,一开始耍鼓励幼儿运用非正式的方法(如数数)去探索和解决数的分合问题,尽量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和解释当前的问题。生活中一些“量的分合”方面的游戏,可以作为幼儿原有经验和正式的“数的分合”学习之间的桥梁。如游戏“谁的糖果多”(方法是幼儿用自己手中的糖果去匹配放在果盘格子中的糖果,数一数合起来等于指定的数量,便可取出)就是幼儿喜欢的、有利于积累经验的游戏。案例中的“撒圆片”也是很好的帮助幼儿积累前期经验的数学游戏:“分合”不是幼儿有意识操作验证的结果,而是在“撒”的过程中自然出现的,幼儿只需通过数数即可感受到不同的分法。这些游戏在中班末期就可以让幼儿玩了,以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体验量的分合。

幼儿进入大班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为幼儿提供大量操作机会。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从5开始学习数的分合。一方面,因为5是单数,不能平均分成两份,有助于打破幼儿固有的均分观念:另一方面,对大班幼儿来说,5的数量是能够目测的,一般不会出现计数上的困难。在具体活动设计上,教师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25个相同的实物,让幼儿每次取5个实物,并将其分成两份,想想可以怎么分,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在幼儿基本掌握了5的分合后,再让幼儿运用5的分合经验,通过实物操作去探索学习2~4的数的分合。

只有在参与了大量的操作活动,使用了大量的材料,通过操作获得了大量的感性经验并经常与他人交流、讨论自己的观察和发现的基础上,幼儿才能较好地掌握数的分合概念。

第二阶段:从“量的分合”

皮亚杰在强调动作对幼儿思维发生发展的重要性的同时,更强调对动作进行抽象概括的必要性。因为数理逻辑知识是从人们对客体所施加的动作中抽象出来的。如前所述“智力始于动作”,但动作本身不是获得数理逻辑知识的充分条件。要让幼儿掌握数理逻辑知识,教师必须保证幼儿在对物体施予动作的同时还会对动作本身进行反思和抽象。通过第一阶段的经验积累,幼儿虽然能够理解量(实物)的不同分法,但要让他进一步理解抽象的“数”也有这些分法就难了。刚开始接触“数的分合”活动时,幼儿并不理解分5个苹果和分5个梨子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以教师需要提供不同的材料让幼儿操作,除了分苹果外,还可以分梨、分香蕉、分橘子……再至分豆子、分玩具、分勺子等,让幼儿发现虽然具体分的东西不一样,但都是将5个东西分成两份。只有在操作诸多“量的分合”的基础上,幼儿才能逐步抽象出“数的分合”这一知识,而不是停留于具体“分东西”的行为上。

第三阶段:领会数的分合关系

幼儿在积累大量操作经验的过程中,会发现两个以上的东西有多种不同的分法,逐步学会有序分合,从而穷尽所有的分法。也即知道每个数有几种分法,继而发现数的分合中存在的规律。

如果在教学中,幼儿已通过操作学习积累了5以内数的分合经验,那么,从学习6的分合开始,教师就应进一步引导幼儿进入对“数的分合规律”的学习,帮助幼儿归纳出已有的分合经验,并进一步解决下列问题:从2到5,怎样对每个数进行有序的分合?每个数的分法有几种,和它自身比有什么规律?2至5的分法的递增规律是什么?如果掌握了这些规律,幼儿就可以借助它们自主学习6至10的数的分合,而无需教师再一个数一个数手把手地教了。在此过程中,可能会有少数幼儿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教师可以针对他们的个别需求,继续帮助他们掌握6-10的数的分合。

第四阶段:掌握数的分合关系

只有基于以上各阶段的学习,幼儿才能逐步理解分合中“总数”和“部分数”之间的包含关系(例如,2和5合起来是7,7包含了这两个部分数),以及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例如,从1和6变到2和5,左边多1、右边少1,合起来还是7个)和互换关系(例如,3和4、4和3都是7的分法,两个部分数相同但位置互换)。皮亚杰指出,对儿童来说,“包含关系”的掌握是一个难点,因为儿童一注意部分就会忘了整体。同时,幼儿在理解“数的分合”中隐含的互补关系、互换关系时也有很大困难。而这些关系恰恰是幼儿能否真正理解“数的分合关系”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体验分合有序性的同时,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互换关系,帮助他们去发现:一个部分数增加几个,另一个部分数就会减少几个;有相像的分合式(两组部分数相同,总数相同,但部分数位置可互换),并从其中一个分合式推断出另一个分合式。应该强调的是,在“数的分合”教学中,重点在于让幼儿理解上述三种逻辑关系,至于幼儿是否会说“一个数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起来就是这个数”,则不是教学的目标和重点。

第五阶段:用推理的方法学习分合

幼儿也可以通过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推断出更多的“数的分合”规律。或通过掌握一些数学的基本规律来进一步学习和理解互补、互换等规律。推理方法的掌握,不仅可以简化解决问题的过程,还可以促使幼儿运用更有效的思维方法,避免死记硬背。金斯伯格认为,在“数的分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儿童运用多种有意义的方式,如数数、扳手指、推理、游戏等,来加强对数的分合的理解。在“10的分合”的教学中,如果幼儿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分合的三种逻辑关系,就完全可以让他们运用推理的方法直接写出10的9个分合式。从本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部分幼儿已经达到了这个水平。当然,我们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允许幼儿采取适合自己水平的方式。如借助分实物来直接感知,将操作与推理结合起来,等等。

弄清了幼儿“数的分合”的学习路径,我们再回到本案例来,就能较客观地解释教学过程中幼儿的表现了。“撒圆片”活动其实并不能体现幼儿当前思维发展的水平,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提升。既然幼儿已经有了前期分合操作的经验,幼儿的抽象水平也在逐渐提高,“8的分合”教学就可以通过纸笔练习或其他抽象程度更高的操作活动来进行了。

在“数的分合”教学中,教师关键是要通过观察和分析,判断幼儿处在学习路径中的哪一个阶段,这样才能将“以学定教”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皮亚杰.儿童智力的起源[M].高如峰,陈丽霞,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2][5][6]周欣.儿童数概念的早期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周希冰.幼儿数学教育操作活动浅谈[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版,1999,(5).

关于幼儿的法律知识范文6

我园认真贯彻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安全工作的教育方针,抓好安全工作,确保师生安全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现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制定安全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做到各项到位,责任到位。时时向家长、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内容要以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防触电、防溺水安全、玩具安全、生活安全为重点,加强法制教育。自防自救教育与防火防灾教育,食品卫生与健康教育、节约教育等,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提前消除事故隐患,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

三、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各班主任

其他成员:全体教职工

四、工作重点:

1、健全组织领导,确保工作到位。定期召开各种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定工作计划,研究实施办法,解决安全工作中的问题,布置相关的工作任务。要定期检查并分析幼儿园的事故隐患,加强研究,及时处理有关问题,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上级有关安全工作文件和通报,学习本园制订的一系列安全工作规程,并针对幼儿园安全工作特点,对教职工开展消防知识、应急救生知识、保健卫生常识培训;利用家长、幼儿园和园内宣传窗,开展安全、卫生知识教育;增强教职工和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知识。

3、建立健全领导和有关规章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安排专门管理人员,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加强值班、值日教师的管理。

4、要定期对易燃、易爆物品进行全面检查,操场、玩具、各专用教室、各办公室、以及玻璃、门、窗、等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检查,加强安全管理。

5、要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预防交通事故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6、要加强幼儿园值班工作,强化值班人员们的责任意识,严格遵守值班工作制度,严禁社会闲杂人员随意进入幼儿园。

7、后勤人员要加强园内安全检查(电、水、火、等),全面消除和杜绝幼儿园安全隐患。

8、加强相关业务的学习,提高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责。加强安全工作的监督与检查,经常性对园内场地、设施以及人员等方面的安全进行检查与了解,及时把握安全工作态势,发现不安全隐患,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9、要积极配合派出所、搞好幼儿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严历打击各类扰乱幼儿园秩序的犯罪活动。维护幼儿园正常教育教学工作。

10、抓好幼儿日常活动的安全防范,规范教职工行为。严格规定带班教师须留心观察幼儿情绪的变化,不准离开幼儿,幼儿活动须在教师的视线内等;门卫须坚守岗位,管好幼儿的进出,不准让幼儿独自出园门,不随便让陌生人进入园内。努力消除幼儿日常活动中的不安全因素。凡是组织幼儿外出集体活动要制定有关安全防范措施,做到组织管理无疏漏。

11、加强发生意外事故(火灾)时师生自我保护教育,创设有关安全教育的活动环境、结合一日活动各环节,对幼儿进行相关安全教育并开展相关的活动,使幼儿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提高幼儿的保护能力,在活动中渗透有关的安全知识,积累有关安全教育的资料,提高安全教育的科学性。

12、根据上级有关精神,严格执行重大情况请示报告制度,凡发生重大事件必须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和部门。

五、渗透法制教育

将法制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园本课程中,我们将粗浅的法律常识贯穿于幼儿一日教育教学活动中,各班教师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从幼儿生活入手,从身边入手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指导,使幼儿对“法”有比较形象的认识,知道“法”就在我们身边,并初步形成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另外还通过学儿歌、讲故事、做游戏等多种形式,教育幼儿从小有爱祖国、爱家乡、遵纪守法的意识,教育幼儿做懂礼貌、有道德、守纪律的好孩子。通过开展法制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园教职工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法制观念,为构建平安、和谐幼儿园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也为幼儿园开展好全面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六、月份工作安排:

八月份:

1.开展保育员、门卫及后勤人员开会并传达各自职责范围,认真执行。

2.各班做好入学前教育及班级行为规范教育。

3.落实检查各班各室物料情况,不足的补足。

4.对全园各项设施进行全面的安全大检查,有安全隐患要及时排除。5.家长会筹备工作。

九月份:

1.对新生入园安抚工作,做好宣传,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

2建立健全外来人员登记制度,对来访人员进行盘问清楚,出入及找某人,做某事等等。

3.建立刷卡制度,要求每个幼儿入园、离园应自觉遵守幼儿园制度,主动刷卡,配合园所做好安全工作。

4.全园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师生、家长的安全意识。

5.组织全园幼儿观看防溺水安全视频,并教育孩子在没有大人的带领下不能私自结伴到海边、池塘里冲凉、戏水以防溺水事件发生。

6.组织全园幼儿观看消防演练视频,遇到火灾时要冷静处理机求救方法。

7.对校园内外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8.推选家长委员会成员,家委会成立。

9.组织全园幼儿参观安海声乐玩具公司,让幼儿体会加工程序。

十月份:

1.幼儿保健知识宣传教育做好户外安全教育。

2.先把消防演练预案告知老师,让老师教会孩子安全出口,消防通道,通过视频学到地震了怎么办?怎样逃生等等。

3.老师讲解火灾的注意事项及处理方法。组织幼儿进行模拟火灾现场逃生演练。了解自救方法、常见安全警示标示的认识“119”火警报警电话以及自救逃生的办法。

4.中秋节放假时间,发放告家长书并签定配合幼儿园做好节日安全工作。

5.各班做好节日活动及介绍中秋的由来故事传说。

6.组织全员幼儿秋游活动,家长委员会商讨秋游事宜。

7.全员师生防地震安全演练。

十一月份:

1.做好户外安全教育。各班老师注意活动前后进行点名及安全常识教育。

2.对幼儿园厨房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3.幼儿健康知识宣传。

4.坚持安全设施及时维修、专人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发现设施损坏及时报告园长,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大型玩具使用安全。

5.坚持日常防火巡查,保持安全疏散通道畅通,修订消防灭火预案,组织一次消防灭火救护演习。

6.继续严格执行卫生保健制度,抓好各项保健常规工作,做好各项记录。

十二月份:

1.园内宣传窗,开展安全、卫生知识教育;增强教职工和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知识。

2.组织全员幼儿进行交通安全演练,认识红、黄、绿灯的认识及过马路走人行道。

3.在教学中参透对幼儿怎样与陌生人的沟通交流,不透露家中信息等等。

元月份:

1.节前安全教育,发放告家长书及配合幼儿园安全工作。

2.加强保安校园巡视的警惕性,禁止下班后约外来人员来园闲聊。

3.期末安全大检查,对安全隐患及时防患,以防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