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配音技巧范例6篇

角色配音技巧

角色配音技巧范文1

关键词:长笛 影视 作用 应用 《料理鼠王》

长笛,音色优美动听,表现力丰富。这不仅是因为它有着宽广的音域,更是由于其所具备的丰富的渲染力和较强的穿透力。正因如此,长笛不仅是绝好的独奏乐器,更能够在乐队演奏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当代的许多影视剧中,长笛越来越多的作为配乐乐器出现,或主或辅,对影视剧的情节、影视音乐等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即从长笛的构造及演奏特点入手,结合美国迪士尼动画影片《料理鼠王》中的长笛演奏,对长笛在影视中的作用及应用进行细致阐述。

一、长笛及其演奏特点

长笛,是一根开有数个音孔的圆柱型长管,早期材质是乌木或者椰木制,现代多使用金属材质。现在的长笛虽然是金属所制,但是由于其发音原理跟以前木质的相同——由长笛最上方的木塞震动而发声,使得其在西方管乐中一直被称作木管乐。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木质长笛和金属长笛还是有着区别的,木质长笛的音色特点是圆润、温暖、细腻,音量较小,而金属长笛的音色就比较明亮宽广。

长笛之所以能长久应用流传,归因于其独特的演奏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长笛之音色悠扬灵活使其符合众多音乐的内涵。自产生以来,长笛的材质已经从木质到金质银质,操控方式从孔到键,结构也由单管到多节,功能由原本只能吹几个单音到今天能够演奏多种多样风格的作品……长笛作为管乐器中最灵活的乐器之一,不仅能够有效地演奏甜美悠扬的乐曲,更是特别擅长演奏快速的断音和快速的同音反复。换句话说,长笛音色独特,不仅能够在低音区(音色朦胧浑厚)、中音区(清澈抒情柔和)、高音区(光辉明亮)中灵活转换,更具有极强的穿透力。正是由于长笛有着这样悠扬兼灵活的特点,它很容易被人们接受,甚至喜爱,这也是人们常常用于影视音乐的主要原因。

其次,长笛的演奏技法多样而灵活,非常适用于影视音乐。长笛属于技巧性管乐器,在很多的影视音乐及交响音乐中长笛被用作增加色彩性的乐器。例如:用它演奏的装饰音(倚音)经常用来描写昆虫、树林中的小鸟等;用它演奏的半音阶经常用来描写野蜂飞舞或是描写大自然(风声)的景象;用它演奏的连续性的音阶,经常用来描写潺潺的溪水,缓缓流淌地小河等;用它的演奏技巧相结合能刻画出机灵活泼的人物形象。总之,长笛的演奏技法多样灵活,富于变化,易于被作曲家喜爱。

再次,长笛应用于影视音乐有着重要的意义。长笛以其多样而灵活的演奏技法成为影视音乐的宠儿,一是它能够使影视音乐在原有配乐基础上更为灵动,处处充满自然性的生机和活力;二是通过配乐它可以丰富影视音乐的内容,使剧情在人物、情节之外还富有独特的灵魂音乐感,引导剧情更加深入人心;三是作为影视音乐的主旋律乐器,长笛应用技巧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影视音乐乃至整个影视剧整体艺术气息的展现。

二、长笛配乐在影片《料理鼠王》中的作用

2007年出品的迪士尼动画影片《料理鼠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产生了轰动效应,这不仅取决于其内容对广大群体尤其是少年儿童的吸引力,还取决于影片拍摄的精良度及视觉效果的冲击性,更离不开与影片剧情相得益彰的配乐。《料理鼠王》的影片配乐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它具有以往美国迪士尼动画影片的配乐风格,即用适宜于欢快、兴奋特点的诸如小提琴等乐器进行配乐,同时还将各种音乐风格融会贯通,这是与以往迪士尼动画作品的配乐不同的。《料理鼠王》中,影片音乐创作者将传统的交响音乐、现代游戏配乐等音乐创作手法交汇运用,使观众在看影片的同时感受到管弦乐、电子音乐融合在一起的新式风格。事实证明,影片音乐人的这种“混搭”配乐让影片的音乐创作既具有现代精神又具有丰富细腻的内涵,这种多元音乐文化的交融创新,使影片的配乐效果与众不同,十分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料理鼠王》中的配乐根据主要是剧中的卡通角色及其所引领的故事情节、主题思想,同时,影片本身要求做到准确把握不同的角色心理以刻画出不同的任务形象,揭示角色行为下的主人公小米的思想感情,上述因素都使得配乐各不相同。如《料理鼠王》用长笛演奏了多首经典欢快名曲,但它们分别被用于不同场合以渲染主人公——小米鼠的情感、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应当说,长笛贯穿小米鼠在剧中行为展现的整个过程,将小米鼠这一坚强小老鼠的形象刻画的极其生动。

1.长笛曲渲染了《料理鼠王》的整体欢快气氛。正如前面所说,长笛可以通过音色、旋律的变换表现出诸如自然等场景和气氛。《料理鼠王》在描述整个剧情时,是以灰鼠小米作为绝对的主线,而小米的整个行为过程都搭配有长笛做铺底,这些长笛曲随剧情尤其是小米的遭遇有时加上一些欢快、幽默的配曲,有时则加上压抑的、不协和的旋律,让音乐透露出飘忽不定的感觉,不仅给小米笼罩上了坚强的神秘色彩,更给整部影片的向上基调定了位。

2.长笛演奏成为小米的心理情感象征。长笛是一种音色变化多样细腻的乐器,它的音色轻盈柔和,这正切合小米作为一只小老鼠外表温柔孱弱的特征,同时也符合小米对烹饪的情感。尤其是在描绘小米各项为了烹饪而进行的不懈努力行为时,音乐创作者选用了不同风格的音乐用长笛采用不同的演奏技巧进行配乐。这些穿插在影片中代表小米心理情感元素的长笛曲,时而柔和、时而轻快,再配合上长笛吹奏出上行小二度的旋律进行,从音乐上给小米这个人物描绘上了励志向上的色彩。如在哥哥及爸爸被老太太追打走散之后,曾出现了一段长笛主奏的柔和旋律,低沉阴郁,不仅表现出了小米心中的难过,也为小米本身性格的感情细腻画上了一笔浓墨重彩,为后面它的成功打下了性格基调。

三、长笛演奏技巧在影片《料理鼠王》中的应用

正如前面所说,长笛演奏技巧可称得上是木管乐器中最灵活最全面的,各种乐句、调式音节等都能比较灵活的吹奏出来。正因如此,其在影片《料理鼠王》中的应用可谓既广泛又深刻。《料理鼠王》虽然是传统意义上的迪士尼动画影片,相应的音乐也应当与剧情相符,但由于音乐创作人对长笛的理解与准确把握,使世俗的和神圣的音乐在长笛上达到交融、古典的和现代的音乐在长笛上共鸣。

(一)《料理鼠王》中长笛演奏的总体原则

1.演奏技术精妙。《料理鼠王》全剧贯穿了长笛演奏作为配乐,并对长笛配乐演奏进行了精细加工,无论在呼吸技法还是吐音、颤音等技术方面,都体现出了演奏者精妙的技术。演奏者在对这些技术进行精雕细琢时,充分考虑到了演奏方式与剧情内容的契合,从音强、音准方面都给予了适度的刻画。

2.演奏技巧创新独特。在对演奏技术进行精妙改进的同时,《料理鼠王》的长笛配乐演奏者在演奏技巧方面也进行了创新——在剧情允许的范围内扩大或缩小原本规范的音色范围;在吐音、颤音的合理呼吸运用基础上开创了半吐、半颤音等,这些创新不仅有效的推动了影片情节的发展,更对影视音乐发展起到了借鉴作用。

(二)长笛演奏在《料理鼠王》中的具体应用及表现

正是鉴于上述原则,长笛演奏在影片《料理鼠王》中得到了十分有效且适当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气息和呼吸的适度转化应用

长笛作为吹奏乐器,在演奏时需要大量气息的运用,尤其是在以情节为主的影视剧音乐中,对气息和呼吸的把握应用更需适当。在《料理鼠王》中,主人公小米的命运是跌宕起伏的,这就决定了在演奏中演奏者的气息和呼吸运用一定不会是从一而终平缓的,需要演奏者根据剧情配乐的需要适度转化气息和呼吸运用:当小米的语言、行为散发出对烹饪的情感、对厨王之子的帮助时,长笛演奏定会适时出现,同时运用大量调性的转换,较大尺度的突出气息的铺垫和呼吸的程度技巧;小米每次在老板的打击下由安转危或是由危转安,长笛演奏都会变换演奏音彩,将气息轻重加以转换,时而将呼吸改换方式及频率,以形成气息与呼吸搭配剧情的新体系,突出小米这一角色的形象及性格特征。

2.规范吐音与颤音吹奏的有效穿插

吐音是长笛吹奏时的一种典型且重要的吹奏方式,它在《料理鼠王》中也有着不少应用。当小米的命运得到转折,尤其是由悲开始转喜时,长笛配乐就会出现吐音的元素,演奏者往往将较为欢快的乐曲配以相应的吐音,以配合小米命运的跳跃,让观众听众在看到剧情的同时伴随着听觉的协调搭配,真正达到全方位多立体的观赏效果;同时,颤音总是伴随在《料理鼠王》吐音的左右,小米每次眼看就要历险,长笛配乐就会出现些许的类似波浪形的声音,这些声音既以其自然柔美使听者感受到影片中的音乐美,更带有着俏皮的元素让观众对小米这一角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音色的自由转换

在旋律方面,长笛之所以能够成为《料理鼠王》中最主要的配乐乐器,主要就在于其好听的音色效果上。长笛的音色有时就在于其不仅不受以往诸如钢琴之类的主流乐器所受的“修辞学”般的规范和约束,更有助于利用自身的旋律跳跃性对主题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保证配乐的连贯性。在《料理鼠王》中,长笛的旋律之所以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正是由于其音色的灵活自由转换能够使配乐与剧情的搭配契合感空前的加强,不仅能是剧情得以凸显,又融合了较强的即兴性,改变了以往影片音乐中往往以动机展开方式为基础的器乐性旋律的面貌。尤其是在小米一次一次受到打击,由一次一次坚强应对,最终实现了自己烹饪梦想的过程中,音乐创作者们将配乐的力度、速度等方面与音色的自由转换有机结合,进行了精心布局,使每首舒缓柔情的名曲在长笛的演奏下发出了震撼人心的力量,极度抒发了小米这一主人公不同时期分明的各类情感。

四、结语

长笛作为木管乐器的代表,在各类乐曲中都能有效施展其作用。《料理鼠王》作为经典的动画影视作品,其配乐却融合了现代、传统等多种风格,这使得长笛有了极大的用武之地:空灵的声音、丰富的音色变化、多变的旋律、可控的节奏,这些都使剧中的经典曲目与剧情相得益彰,不仅得当的表现出原曲柔婉悠远的意境,更使人们强烈感受到了单一传统的音色己经无法胜任的现代混搭音乐风格。总之,长笛演奏风格的多元化已经成为长笛演奏的必修内容,这对现在音乐以及经典音乐等多种音乐的长远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钱芑.长笛技巧强化训练[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角色配音技巧范文2

1二胡演奏的风格特点

二胡是使用最为普遍、又最具有民族韵味及气质的拉弦乐器之一,俗称“抒情圣手”。二胡有着较为广泛的使用,很多戏曲里面都有二胡的身影,它还扮演着关键伴奏乐器的角色。二胡在音色方面具有厚实、圆润、柔和、优美的特点,可以将乐曲中缠绵、细腻、温婉等情感充分表达出来。特别适宜优美如歌旋律的演奏,获得十分动人的演奏效果。也正是因为二胡较强的表现力与极具特点的音色这两方面,使其稳稳占据着我国民族乐队中最关键拉弦乐器的显赫地位。二胡有着多元化的演奏手法,滑音是其较常用来制造特殊风味与效果的手法。多样化的音色再加上到位的演奏,让二胡具有十分丰富的表现力。二胡乐器声类似人的声音,十分接近嗓音,不但可以抒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的旋律,面且还可以演奏出明快喜悦、流畅活泼的曲调,如在《夫妻双双把家还》这个黄梅戏里面,二胡所演奏的曲调就是婉转悠扬,欢快轻松的。

2二胡在戏曲音乐中的表演艺术

(1)在戏曲音乐中二胡的表演要注意“领”的艺术。在戏曲音乐中二胡表演必须领换板式,领出高调、速度、情感。在戏曲中需要换板式,尤其是某些核心唱段,因为情感较为复杂,必须组合多样板式才可以将乐曲中情感充分表达出来,面二胡在其中的演奏就需要领着其他乐器进行板式的更换,完成乐曲情感的演绎;领出高调指的是将戏曲中演员应当以什么调子来唱,二胡领好调子,将音准把握好,才不至于走调两弦;领出速度指的是当演员还没有进入唱腔以前,要由乐队领出唱腔的节拍速度,进面让演员可以准确把握好这段唱腔的节奏,保证曲的稳定性;领出情感,则是指在演员没有正式出场以前,已经由乐队所演奏的伴奏提示给观众接下来的戏曲是悲的情感,还是喜的情感。由于二胡在乐队中的核心地位,在这些“领”的动作中也起着带头作用,因此在戏曲中,只有正确把握好二胡“领”的艺术,才可以有效提高戏曲的表达效果。

(2)恰到好处的演奏托腔。在戏曲舞台之上,演员的一举一动,角色心中情感的抒发都需要乐队的配合。二胡演奏拖腔的发挥,可以充分细化乐曲旋律,在演员的过门与唱腔中进行同步弹奏,就能将乐曲音乐里面说唱部分万门呈现。当演员进入唱腔以后,乐队需要将拖腔的力度减弱下来,只需要托扶着唱腔即好,让唱腔更丰富,避免乏味单调。就像扶着唱腔往前走一般,既不会喧宾夺主造成压腔,又能让演员舒舒服服地演唱。例如,下面一个音乐片段主人公有段独白是对自身遭遇的诉说,在此段二胡承担独奏,伴着二胡乐曲也达到了演奏的最高潮。角色发自肺腑的呐喊,在音乐的托腔之下,更牵动每一位观众的心,进面达到较好的演出效果。

(3)在进行包腔演奏时要注意突显韵味。所谓的包腔指的是根据演员所演唱的旋律进行相同的纯旋律伴奏。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与角色极其默契地相互配合,才能使主旋律通顺流畅,更富感染力。在进行音乐的演奏时,在力度方面要注意与托腔伴奏相区别,因为它更饱含情感因素,是角色情感的体现,也是突显演员韵味的重要手段。在演奏时尤其要注意配合好弓法与指法(也就是左手、右手),除了握好进行弓法力度强弱变化控制时右手的动作,怎样用左手的动作突出韵味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掌握并熟悉演员行腔、叶字的独特方法,根据演员唱腔与唱腔之间、字和字之间变化声调的情况,并根据这些情况来进行演奏手法的选择。如壮剧唱腔中音色型润腔有跳音,哭音,直音等。跳音是通过腹肌和横隔膜急速的弹跳,促使气息冲击声带面发声的一种方法,那二胡演奏时就要了解乐曲的跳音区在哪,演奏音量不宜过重,音色要求清脆,明亮,圆润。运用准确的演奏手法来表现出欢快,跳跃的情绪和生气勃勃的精神面貌。从面做的伴奏与唱腔的和谐统一。艺术在于传神,技术则在于用得妙、巧,深入掌握流派、唱腔等方面的唱法及技巧,就可以在演奏中将韵味突显出来,使戏曲音乐更加生动,细腻。

(4)在演奏时要将节奏韵律有效突出。在戏曲里面节奏节拍占据着较为关键的位置。多元化节奏往往用在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戏曲气氛、描写环境等方面。这些节奏有时低同哀伤,有时幽默诙谐,有时有力铿锵,二胡则根据声音的长短、强弱、快慢等方面来实现这些节奏的变化,进面用音乐为观众描绘出色彩斑斓的音乐色彩。戏曲变化音乐节奏,很多时候都是通过打击乐来体现的,它利用打击乐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力来描绘意境与各类情绪。例如壮剧:哭调“中一种“紧拉”的方法是以“快流水”的速度紧打慢唱。演唱者仍按自由节奏,面伴奏却以较快的速度来跟。在这其中二胡在其乐队中的演奏时心里要有打击乐的感觉,要注意把这些节奏韵律尽可能突显出来,将戏曲的独特韵味充分表现出来,进面将不同人物角色的喜怒哀乐情感气氛恰如其分地烘托出来。

(5)要艺术性处理润腔。在民间戏曲里面润腔就是指对润饰戏曲唱腔的一些特殊的技巧。戏曲音乐中,二胡可以应用某些风格性的技巧模仿戏曲音乐里面润腔的方法,进面表现出戏曲韵味。正确掌握二胡润饰的技巧,对二胡戏曲风格作品的演奏效果十分关键。在进行润饰的时候要手指用力要适中得当,要注意用指尖进行按弦的动作,这样才可以演奏出效果较好的音色。在进行演奏的时候,不能单靠谱面演奏,面是需要灵活的演奏手法。可以选择垫指滑音,回滑音,装饰音颤音,以及揉弦(压揉和轻揉)等技巧来进行音乐处理,如泣如诉地把人物悲伤的情绪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面将角色情感充分释放。

角色配音技巧范文3

【关键词】徐州琴书;演唱技巧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031-01

一、徐州琴书的发源及发展

有300年左右历史的徐州琴书演唱实际是一种以说唱形式来表现其丰富内容的艺术。它自明清乐曲而来,在其的基础上,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改进,最终形成了具有部分现代化特征的琴书演唱。其具有强大的叙述故事功能与自带的音乐特征,以贴地气的地方性语言为表现方式深受观众喜爱。琴书在金元明时期一度走入曲艺艺术的低谷。到了清代,康乾盛世为徐州琴书的发展奠定了历史基础,徐州琴书重新走向复兴、繁荣,众多的曲艺人更是为徐州琴书的发展作出历史性的贡献。此后,徐州琴书积累了300多年中国土生土长的音乐文化,如今依然活跃在中国乃至世界各个舞台。

二、徐州琴书的表现技巧

琴书表演虽短暂,却能展现出烟雨柳巷的画面,这与徐州琴书细节中的动作表现和完美的手势表演是分不开的,徐州琴书相比于国粹京剧的具体、夸张而细腻生动的扮相又是不同的,但是一个人尝试多种角色分配,配合着有声有色的剧本情节,就把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一个故事的悲欢离合、一种艺术的完美形式呈现得淋漓尽致,不得不说徐州琴书是一种高深的艺术。另外演T的生动表现、现场创新能力是在徐州琴书艺术完美表达中不可或缺的因素,特别是运用在不同人物的演唱叙事中,这种能力显得极其重要与可贵。因为一旦演员在此刻无法进行完美的转换,观众是很难洞察徐州琴书整个表演之中角色内心动态的变化的。毕竟要把场景真实重现,要让表演栩栩如生,演员们只有发自内心地进行歌唱,热衷于这门艺术,才能够让自己的真情演绎打动观众。

三、徐州琴书的演唱技巧

(一)培养气息的运用技巧。徐州琴书演唱重在说唱,演唱技巧在徐州琴书各技巧中的历史性地位自然不言而喻。对演员来说,歌曲声音的展现一定要通过歌喉,声音的圆润立体感的培养,离不开对气息巧妙的运用。足够的气息可以让演员增加对人物情感的丰富表现力,这在徐州琴书演唱之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例如:有足够气息的唱腔比正常呼吸时的唱腔声音更有立体感,有层次的丰富感。情绪唱法对于气息的要求与运用更加不同。徐州琴书唱功的强弱是衡量琴书演唱的一个方面,想有足够的唱功就必须要付出足够多的汗水,付出足够的努力。

(二)咬字水平的训练。徐州琴书演唱的技巧必须要求演员咬字清晰,出喉声音位置要厚重,位置要高,这样才能保证将所要传达的内容清晰地呈现给观众。咬字训练主要分为韵母、英语是元音的训练A、E、I、O、U,意大利式韵角是a、e、i、o、u,然后根据不同之处练习,要求气沉丹田,出声位置要高并且厚重。咬字时喉咙打开,保证咬字清晰,继而努力提高自己的吐字发音水平。更重要的是高低音的衔接,这就更加要求演员对咬字的运用,清晰圆润地唱出每个元音后,然后才能加上相应的辅音再次训练。

(三)互联网对演唱技巧的影响。信息时代下的互联网音频传播技术成为徐州琴书传播的主要载体,其相比于传统录音技术具有革命性、技术性,以多媒体等多种设备为主。它充分运用了现代技术,可以通过控制电流的方式改变录制圆润声音的轨道和画面的特写。甚至歌唱家不需要多么吃力地进行表演就可以直接进行剪辑修改。此外互联网技术还处于完善的过程,但其在徐州琴书上的优势已经充分地展现出来。互联网为徐州琴书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新的意义,并让广大爱好者有机会接触了解琴书,使琴书表演脱离了时间、场地和人员等一系列的限制,对琴书演唱作出了革命性的改变。

四、总结

总而言之,徐州琴书表演是一项通过演员说唱、演唱的方式,将角色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内涵生动具体展现出来的一种说唱艺术。其需要演员们苦练上述技巧、综合且均衡提高自己的唱功,并在传统媒体逐渐没落和互联网技术兴起的时代特征中,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提高演唱的技艺,才能够完成一场别具一格的表演。若要实现徐州琴书历史文化价值和欣赏价值,就必须采取走出去的战略,我们必须借助技术来更加广泛地传承艺术。与此同时,地方曲种的传播与传承还必须强调它的地方性、方言语言的特性,重新扎根于发源地,才能让徐州琴书艺术蓬勃地生长,收获应该得到的丰硕果实。

参考文献:

[1]王兴芳,尹丽丽.论新媒体时代下徐州琴书的传播方式[J].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1994-2015.

角色配音技巧范文4

关键词:米约;双钢琴作品;胆小鬼;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094-01

一、双钢琴作品《胆小鬼》的创作概况

双钢琴演奏虽然在古典音乐时期就已经出现,但是,这种演奏形式真正被音乐创作者所亲睐还是在浪漫派的发展初期,并逐渐登上了越来越多的音乐会舞台。这一钢琴演奏形式,结合两位演奏者的演奏,体现表达一部音乐作品的内涵,这对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位演奏者不仅要有心灵上的高度默契,而且要对所演奏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内涵等达成共识,以便更好的完成作品的演绎。在米约的双钢琴作品《胆小鬼》中,米约融合了多种音乐表达方式和风格,欣赏者不仅可以感受到作品中典雅精致的作曲风格,而且可以体会到作品中表达出的拉丁美洲异国情调。《胆小鬼》创作于1937年,因其在巴黎的“胆小鬼”剧院中上演,故得此名。胆小鬼的原意是在意大利喜剧中经常出现的懦弱而且好吹牛的丑角。该作品的第一乐章中,创作者采用的是夸张的谐角,通过两架钢琴演奏展现具有戏谑性的对比主题,让整部作品具有较高的感染力和节奏性。第二乐章演奏的的是爱的二重唱,演奏中大都是五声性音调,音乐节奏缓慢有致,亲切感人。第三乐章的主题是欢快的桑巴舞曲。三个乐章无论是在衔接上,还是整体分析,都具有极大的反差,让欣赏着感受到音乐中的大胆和勇气。

米约在音乐创作方面一直都是一位大胆的创新者,习惯于选择适合自己音乐情感的音乐表达结构,这也与其受新古典主义的影响有关,在创作中更加灵活自由,不受古典音乐创作结构的束缚,利用出人意料的情感表达冲动去代替音乐的规律性,给听者以强烈的听觉刺激。

二、米约的双钢琴作品《胆小鬼》的演奏技巧

米约的双钢琴作品《胆小鬼》的创作灵感源自巴西的舞曲节奏,探戈节奏的运用使得这部音乐作品的特色更加突出。本文主要介绍其在技术层次上需要注意的演奏技巧,所谓技术层次上的演奏技巧是指两位演奏者在共同完成演奏的过程中遇到的诸如声部、音色以及速度等方面的问题。

在声部的控制方面,演奏者在演奏时一定要注意纵向的声部层次,各个声部应该相互对应衬托,并相互独立。在《胆小鬼》的演奏中,两架钢琴声部之间结构可以归纳为复调式、对话式、齐奏式以及版旋律加伴奏四种类型。

复调式声部主要在第二乐章中运用,而且大都是对比式的复调音乐,其主要是结合不同的旋律线,在音乐表达、节奏、音调等方面形成对比,为此,演奏者在演奏中一定要准确把握不同声部的线条、音色。比如,在第二乐章中的125节中,为了配合第一钢琴的主旋律,并且与其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钢琴出现了新的旋律线,两者的演奏风格既有活泼的一面,又有温婉的一面。

在第二乐章中还采用对话式的演奏结构,两架钢琴的演奏在两个声部之间相互呼应,一问一答,演奏节奏流畅自然。这一声部结合方式,要求演奏者一定要准确的把握两个声部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音色对比、音响大小等方式,表达出音乐中的包含的整体感觉。

齐奏式,顾名思义,是两架钢琴一起奏出的音乐旋律,用以表达较为强烈的主题或者高潮,所以,一般会在音乐的开始、结尾部分出现。两位演奏者必须要确保合奏时的速度和力度,确保旋律的清晰度。

旋律加伴奏的演奏结构大都会出现在音乐演奏单一的段落,比如,在第三乐章的桑巴舞中,第二钢琴的角色是伴奏者,但是还要实现两个声部的完美结合,这就需要第二钢琴的演奏者一定要准确的将重音落在第一钢琴的弦的节奏重音上。

总之,为了提高双钢琴作品《胆小鬼》的演奏效果,演奏者在演奏之初必须相互交流,充分理解作品的主旨内涵,增强彼此之间的配合,避免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演奏问题,在长时间的练习磨合中调整双方在音响上的比例关系,细致的处理高潮与高潮之间的关系,不断克服合作中可能出现的节奏和旋律错位的问题。

三、结语

米约的双钢琴作品《胆小鬼》融合了法国优雅的音乐创作传统,同时又不拘泥于传统的古典主义式的音乐结构,渗入了巴西民间音乐元素,整部作品中充满了诗情画意。在演奏技巧方面,包含了各种大胆新颖的和声,融合多种元素,对于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在实际的演奏中,两位演奏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创作者的创作意图,掌握演奏技巧,寻找恰当的触键方式,内心充满真挚的情感,充分体现双钢琴演奏的独特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李丹.米约《繁音随想曲》中的素材与创作技法简析[J].艺术评论.2007(05).

角色配音技巧范文5

关键词:声乐;艺术表现;演唱技巧

一、浅谈声乐艺术中演唱技巧的重要性

声乐艺术的演唱技巧也称为歌唱技巧,即唱如演。是通过长期不断的反复磨练而巩固起来的动作方式,一种比较复杂的动作方式达到完善化的技能。熟练的掌握演唱技巧,不只是靠专门时间单独练习,更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歌唱时的呼吸技巧与平时生活中的绝大部分呼吸都不一样。生活中的呼吸比较肤浅。而歌唱中的呼吸要求比较严格、比较具体化。如果把生活中肤浅的气息习惯运用到歌唱当中,那就无法获得歌唱的呼吸技巧。因此,必须要改正生活中的呼吸方法,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这样就不至于在歌唱时分散精力去想呼吸了。当你熟练的掌握歌唱的发声技巧,在演唱中运用自如,恰到好处,说明你在声乐技术上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能力。因为演唱技巧是为艺术表现内容服务的,高超的演唱技巧,它的技术内容要求更高,处理更细致、更复杂、更精确,因此难度也就越大。演唱技巧越高超,歌唱的艺术表现力也就越精湛。但是,高超的演唱技巧一定要与艺术所表达的内容相结合,不要单独炫耀技巧,只有遵循艺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结合,才能不断完善与发展声乐技巧。(一)演唱中的呼吸是歌唱的根本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发音的动力、声音的生命力。有气才有声,有声必有气,如果没有正确、自然的深呼吸,就没有正确的发音。气息的运用正确与否,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人运用声音能力大小,效率高低以及表达力的强弱。所以说呼吸问题在演唱技巧中占主要地位。1.演唱中的吸气和呼气(1)歌唱时的吸气是以“说话吸气”为基础的,是很自然、无声、有感情的。吸气时无论是站、是坐、是躺都要保持身体处于自然放松状态,让呼吸肌能与歌唱腔体积极配合,投入到正常的工作状态。然而正确的吸气方法会让演唱技巧得到充分的发挥。要“以情引气,以情运气”,感情始终贯穿支配着呼吸,这样的声音才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2)歌唱时的呼气亦称叹气。若情绪不佳时,气息就不能够顺畅的叹出来。因为人的紧张神经在干扰整个发声系统,造成气息僵、不流畅、不自然、深不下去。这样会影响到歌唱者对作品的表现力,只有真正体会呼气时精神的放松、身体放松的状态,各共鸣腔体才会全部用上,获得好的音色。总之,为了使发声能够连贯持久,并掌握轻松自如地支配变化声音的本领,就要培养好相对松弛的呼气状态和均匀有节制的呼气能力。2.演唱中的吐字和咬字音唱中除了要掌握好呼吸的技巧还要注意歌唱时的吐字归音技巧。只有咬字清楚发音准确,声音才会具有穿透力,才能够充分地表达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它与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吐字有所不同。前者比较夸张,在空间和时间上要求有一定的扩大和延伸,后者开口度不大,持续时间短。因而,我们要不断的了解认识歌唱时的发声吐字规律和要求,认真吸取专业老师传授给我们的知识,努力钻研,掌握其中的技巧。完成此吐字归音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1)字头要咬住:(2)字身要拉开,因为它是字音的中心和主体。气息的支持与控制,共鸣腔体的协调运用等基本技巧,通常是靠字身体现的。字音的定形叫响,也主要靠字身来完成。因此,字身是与发声结合最紧密环节,也是最能发挥人体共鸣腔体作用的关键部分。(3)字尾要收准,它是完成字音、直接影响字义正确表达的重要部分。简单的叙述演唱中的咬字过程:找准字头成阻的部位用力合拢,使气息形成较大的阻力;然后突然张开,一触即发,使气息短促有力,灵活干脆的冲破阻力以形成爆破式的磨擦声,之后立即借助字头“引力”的惯性过渡到字身。一擦即亮,能更好的加大语音共鸣,发出好听的音色。3.演唱中气息的控制与运用演唱艺术实践证明,演唱技巧首先取决于气息的控制与灵活运用,只有掌握对气息的控制能力,才能使气、字、音结合为一体,形成声区的统一。从而使演唱者的歌唱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演唱气息的控制是一项有目的、有意识、有意志力的训练,需要学生与教师的相互配合。气息的控制,首先是吸气的控制,要让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将喉咙和气管打开,同时横隔膜下降,为肺腾出足够的空间。第二,要想气息保持住,就要有意识的采取有效的控制,根据歌曲内容的用气量,慢慢往外送。实际上是靠自己调理,自动供给。如果此项技能掌握好,以后在演唱中对作品的处理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二)演唱中身体的协调,喉咙的打开,喉咙的稳定。1.演唱中身体的协调(1)简单的说演唱中的身体协调。所谓身体的协调,按我个人的了解,就是要有正确的姿势,只有正确的歌唱状态,腔体才会正常工作。①脚的放置,一前一后,与肩宽度一样。身体直立,要有稳定的重心,稍微前倾点,肩部放松,目视正前方。②面部肌肉放松,下巴放松,口形正确,才能与腔体正常配合。③身体的状态要精神饱满,各个腔体才会自然协调,情绪兴奋。④心理状态舒展。这四项也是演唱技巧必备的训练练习。2.演唱中喉咙的打开简单的说,呼吸技巧是打开喉咙的一把钥匙。打开喉咙要采用元音a,它可以解决喉咙的打开问题,让舌肌放松,是一门必须要专门训练的技巧性问题。打开了喉咙并不等于能保持住这种位置,还需要注意控制的艺术。歌唱状态是一瞬间的变化,都要依靠大脑的支配。譬如:吐完气后再深呼吸时,喉部都是受大脑神经自然调节,为气息进入肺部而活动的,这时的状态就是喉咙打开的状态。深呼吸时,咽腔自然打开,喉结下沉,下鄂也略有点下放,此时是打开喉咙的最佳状态。3.演唱中喉头的稳定在演唱中,喉头的稳定是每个学唱人必须掌握的技巧。喉头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歌唱方法的正确问题。简单地说,喉头位置的稳定能使歌唱者获得优美、洪亮、完整的声音:能获得正确的歌唱状态;对初学歌唱者的嗓子起到保护作用。喉头的稳定能产生优美,起伏规律正常的颤音,解决不规律的抖音。所以说,喉头的稳定对歌唱技巧的展现有重要作用。

二、浅谈声乐艺术中声乐艺术的表现意义及有关的内容

演唱是一门声乐表演艺术。歌曲的表演,不仅要通过听觉表象(就是内心凝聚着的一个完整的视觉图象。)如声音运运图象等,而且是通过视觉表象(就是依赖于演唱者的视觉感受和生活经验而产生)。换言之,观众既要听声音,又要观其表演。歌曲作家的词句和音符只有通过演唱者演唱,才能使其变成优美动听的旋律,加上歌唱者对歌曲作品的深刻理解,以及现实生活经验的体会,把歌曲进行再创作,让观众得到美的感受。所以说离开了再创作,歌曲没有任何的生命力,又无感染力。声乐艺术的表演是为其内容服务的,是一项艺术的处理,它包含的内容有:1、音乐处理,其中它包括:①力度处理;②速度处理;③音色处理;④风格处理等。2、情感处理,其中它包括:①艺术修养;②道德修养:③美学修养等。它是声乐艺术表现中最重要的一个手段。(一)对歌曲的分析演唱时要对歌曲进行细致的分析,歌曲的背景与情感是歌唱者表演至关重要的因素,欲使观众得到美的享受。分析作品可以加深自己对歌词意境的理解,然后用自己内心的一切感受去表现作品深层含义。例如《松花江上》它的社会背景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三省,却把东北军调到陕北剿共。当时的西安城里,东北军官兵携老带小,流落街头,他们有仇难报,有家难归,多少悲苦怨愤郁积心头要倾吐,要喷发,所以境况很苦涩。演唱时脑里要有此视觉图象,情绪要激昂,烘托出当时的凄惨气愤。(二)对歌唱时歌曲的处理演唱时对歌曲的所有内部结构要了解清楚,仔细品味,精心琢磨,要在每个字、每个乐句,甚至每一个装饰音上,都要下苦功夫,反复练唱,认真寻味。总体把握是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要提出歌曲演唱的艺术处理。就是声音的变化速度,节奏风格变化的对比。以此些变化来感化观众的听觉。1.力度变化处理演唱一首歌曲不能从头到尾都使用相同的力度,歌曲有规定的力度标记,而每一种力度与歌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相关,力度要靠演唱者控制。例如演唱《松花江上》这首歌曲,要十分注意力度的科学使用。首先,它开头是叙述的情节,所以要用中弱(mp)的声音,委婉倾诉,到第二部分“九一八”,要用稍强(mf)、激昂的声音唱出对外来强者蹂躏祖国的悲愤以及鱼肉同胞的痛苦。然后又进入到第三部分宣泄人们对残酷现实的控诉和对收复祖国、亲人团聚的渴望,直接把歌曲推向高潮,由强(f)到弱(p)收。2.音色变化处理不同的歌曲用不同的音色演唱。“民歌”需要嘹亮昂扬的音色演唱,同一首歌曲当中也有不同的人物角色,可以用不同的音色表达。例如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里头就有两个不同的人物,即母亲和女儿,母亲要用扎实的、浑厚的中声区音色和高亢的高声区混合音色唱出。女儿要用甜美清脆的音色应答,形成角色的鲜明对比,让歌曲作品戏剧味更浓。3.速度变化处理演唱时,歌唱者内心要有一个正确的速度,演唱速度与情境有关。欢乐的歌曲速度欢快;哀伤的歌曲情绪忧伤要用沉重而缓慢的速度等。演唱者要对作品速度进行明显的对比,表达出作者内心的心声。根据速语要求变更,例如《松花江上》“那年那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是把歌曲推向高潮的时候,要放慢速度,有如一声一泪的控拆,让人感受到身临其境。4.曲调风格一首好的歌曲,总是具有某种鲜明的风格特征,而鲜明的风格特征,应该是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聚合的产物。例如《槐花几时开》是一首四川民歌,歌曲当中也运用到了一些戏剧性的手法,它运用四川方言演唱,更具地方风格,同时也采用了川剧中的高腔,使歌曲带有浓厚的情趣,吸引观众。所以在学习当中要对各民族或地方音乐语言有所了解,借鉴别人的创作方法,多听、多看、多想,吸取养料。这样才能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得以提高。综合上述,声乐的演唱技巧和声乐艺术的表现在声乐中占重要地位,上面所述只是本人在学习声乐过程中的一点体会,简单的概要。声乐是一门十分深奥的学科,是需要时间不断积累新的理论知识,不断的创新。所以要掌握好基础的演唱技巧,为声乐艺术的表现内容服务。使自己的演唱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许讲真著.《语言与歌唱》.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角色配音技巧范文6

在琵琶表演艺术方面,很多老一辈教育家、演奏家给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继承老一辈经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科学化、理沦化、先进化的教学。今天,我就琵琶表演艺术中的几个问题,谈几点体会以供商讨,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琵琶表演艺术,是通过演奏者对作者意图,作品内容深刻周密的思考,有机、巧妙地运用各种演奏表演手段,以达到生动地表现乐曲内容,完美地塑造音乐形象为目的的。也就是,通过演员的再度创造,运用综合的表演艺术手段,给作品赋予实际的生命。

要想完整地完成琵琶表演艺术,必须具备以下技术、技巧,艺术修养和表演手段。

(一)完成琵琶表演艺术,左右手必须具备科学的演奏方法,过硬的基本功和各种高难度技术、技巧。

如左手:换把运指,跳把,特别是在演奏多声部时,和声曲调,各种音程、和弦、快速旋律,跳把旋律等按音的准确性、灵活性;各种吟揉的松驰性及运动幅度,速率时的自如性;推、拉、滑、抹、撞时的柔和性和棱角性;颤音的灵活性等等,都是左手在琵琶表演艺术中必备的主要技术、技巧。

又如右手:弹挑的正确演奏方法,各种运动方向和角度、力度;夹弹、滚的力度和速率,稀扫的力度和慢快运动时的速度和速率;轮指均匀的颗粒性力,是快、中、慢轮指时的定数和各种分解演奏;凤点头、摇指均匀,连贯的颗粒性力度及速率。还有很多汇组方法,各种指法交替运用连接时动作的科学化,以及有的演奏者借用其它弹拨乐器的某些手法等等,也是琵琶表演艺术中右手必备的主要技术、技巧。

(二)完成琵琶表演艺术须掌握各种音色的发音原理及科学的演奏方法。

在琵琶演奏艺术中,发音与音色变化也居于很重要的地位。声音是通过弹性体的振动获得的。琵琶本身复合振动系统,是通过其弦受到激励,使有效弦长部分的振动引起复手传致面板、音梁、音柱、背板等整个外壳及共鸣箱的共振而获得声音,也产生了泛音列。懂得了琵琶的发音原理,远远不能满足琵琶演奏艺术的需要,还必须掌握其大量声音色彩的变化手段和演奏方法。

琵琶的发音。从声学角度来说,分乐音、噪音两类。乐音是一系列规则的振动,在一个基音上有较多谐和泛音列产生的结果。而噪音则反之。发出的乐音又分:基本音色和多种变化音色。基本音色的美体现在:清晰、滑润、松、厚、亮、结实。而变化音色有的体现在刚劲有力,有的体现在优美柔合,有的体现在松驰浑厚,有的体现在尖薄刺激,有的体现在明亮轻快,有的体现在暗淡压抑等等。

获得好的音色,除左右手演奏方法正确外,从力学角度要特别注意三点:(1)力的作用点(触弦的位置),(2)力的方向(触弦时手指运动的方向,指甲触弦的角度),(3)给予弦的触量(力的大小),这是正确用力的三要素,从而发出各种不同的音色。再就是触弦时碰撞时间的长短,指甲的选料,制造的形状等都与发音有关。

在琵琶演奏艺术中,仅掌握基本音色的发音是远远不能适应琵琶表演艺术需要的。还必须充分掌握多种变化音色的发音原理和方法。

触弦斜度加大,指甲入弦加深,甚至弱奏时用指面演奏,这样使指甲与弦接触面积进一步加大,激发点也进一步增多,演奏时虽然看到右手运动幅度并未缩小,但作用到弦的分力则由于斜度加大,相反倒缩小了,再加之吟揉巧妙运用,其发音饱满,浑厚,柔和,优美。

对弦激发位置和角度的大幅度变化,也引起了音色的大幅度变化。激发按弦位置与复手之间弦长的三分之一处,指甲与板面的角度,入弦度,根据发出音色的需要作适当的调整,使激发点双方的弦振动都较充分,产生谐和的泛音也较多,使其余音延长,点的感觉减弱,音色圆润、柔和。激发按弦位置与复手之间弦长的二分之一处,激发点双方的弦振动最为充分,产生谐和的泛音列也最多,使其余音延续的更长,点的感觉更弱,所以音色更为圆润、柔和。以上几种变化音色,适合于表现优美秀丽,柔美恬静的抒情性文曲。

反之,激发位置靠复手处,触弦角度与板面垂直,指甲人弦较浅,用指尖弹奏,导致弦的高频振其音色尖锐、刺激、干瘪。同样激发位置在复手处,人弦加深,角度缩小,又会使其音色相对加厚,给人以遥远、朦胧,渺茫或怀念、哀思的感觉,

世界上没有绝对、抽象的美,各种美的音色变化都是为表现乐曲内容,塑造音乐形象服务的,并存在于对比之中,所以根据乐曲内容的需要,有时还可以发出多种形式的噪音等等。

科学的掌握琵琶各种音色的发音原理与演奏方法,同样也是完成琵琶表演艺术的必备条件。

(三)完成琵琶表演艺术必须具备好的音乐感觉和高深的艺术修养。

音乐感觉是人的分析器官(听觉)在长期音乐活动中对音乐产生的特殊复杂的感觉。如:节奏感觉、音准感觉、强弱感觉、快慢感觉、渐快渐慢、突快突慢感觉,以及为了乐曲内容,塑造音乐形象,表达各种情绪,描写各种场面的需要,将节奏放慢、拉宽或加快缩短各种气口的感觉等等。

在琵琶表演艺术中,演奏者还要具备全面的、高深的艺术修养。这种艺术修养包括:广泛的音乐修养、美学修养,渊博的文化智力(包括地理、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相当的政治水平及对社会生活的深入了解等等。

广泛的音乐修养是指:对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民间音乐。民歌、戏曲、说唱等风格特点的广泛了解与掌握,对琵琶表演艺术中如何巧妙的运用左右手各种技术技巧,出色的表现出所演奏乐曲的风格特点韵味是非常重要的。

演奏者对社会各种生活的了解深入与否,美学修养、文化水平、政治水平的高低,同样也是能否在琵琶表演艺术中,正确运用各种技术、技巧,生动地表现乐曲内容,出色地描绘各种景象和场面,是准确的塑造各种音乐形象的重要方面。

(四)各种呼吸状态在琵琶表演艺术中的运用。

在琵琶演奏中,正确的运用各种状态的呼吸,先解决力气和神气(情绪)的有机配合问题。

人所共知,我们用力离不开气,各种呼吸状态可控制肌肉运动速度的快慢及给弦能量的大小。同样在我们的演奏中,要想有感情的表达各种情绪,也离不开气,不同的呼吸状态可表达不同的神情。

我们演奏时的呼吸与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或说话时的呼吸,有时相同,有时截然不同,平常的呼吸纯为自然的动作,而演奏时的呼吸,则是高度技术性的,后天训练的结果。

呼吸的种类可分三种:第一种是在演奏中身心安静时的呼吸。第二种是在演奏中心情紧张、兴奋时的呼吸。第三种是在演奏中有意识的强力呼吸。

我们演奏时,尤其演奏热烈的音响激昂的情绪的吸气,肌肉较大的幅度,缩和提肩,将身体上提,呼气时又要通过较大幅度的向下甩头,肩部及上身向腰部速落弹起,这绝不是所做的动作,而是因为吸肌群和呼肌群有不少肌肉与颈部、肩部、腰部相连的缘故。这也进一步说明:演奏艺术绝不是通过身体某个局部所能完成的,而是必须通过全身各部肌肉直辖市的有机配合才能完成。

我们所演奏的乐曲有喜、怒、哀、乐、抑、扬、顿、挫,这就须要我们的呼吸状态也要有急、缓、连、断等才能在琵琶表演艺术中完成表达乐曲内容,塑造音乐形象的任务。

(五)表演动作与演奏动作在表演艺术中的有机结合。

为了表现乐曲内容,塑造音乐形象的需要,我们在表演艺术中须用很多种表演动作。现在重点谈一谈大臂在琵琶表演艺术中的动作与演奏动作的结合问题。

大臂动作主要是在表演艺术中,根据表现乐曲内容塑造音乐形象的需要,不同速度的抬起和落下。大臂不同速度的抬起和落下,不但有利于胸廓扩大和协调各部肌肉有弹性的配合工作,而且还可衬托所表现的乐曲内容和艺术形象。但是,大臂有节奏的抬起后必须有节奏的收回。这是因为我们右手正确科学的演奏方法大臂应自然下垂,在大臂抬起后如不按节奏及时的收回去弹奏,就会造成错误的演奏方法。

如:我们在演奏中表现高亢、激昂、热情、歌颂性旋律时,大臂根据乐曲速度气口的要求,快速抬起,刹那的保持,然后快速收回至演奏姿势,同时弹奏出强烈的音响效果,这样有助于我们表现的乐曲内容和塑造的音乐形象。反之,我们在演奏慢速优美、雅静、稳健的乐曲时,根据乐曲的内容和节奏,大臂也可慢度优柔的抬起,慢速优柔的收回,弹奏出优美、雅静、柔和的音响效果,或慢速的抬起,较快的收回,可弹奏出结实、浑厚、有力的音响效果。这样我们在演奏时,就可通过我们形象的表演动作,将观众引入到我们所要表达的乐曲境界中去,有利于使观众在欣赏中加深对我们所表演乐曲内容、塑造音乐形象的理解。

总之,在我们的琵琶表演艺术中,不但要具备过硬的基本功,而且还有一个好的音乐感觉,高深的思想境界,艺术修养、美学修养和正确的运用各种呼吸、状态及表演动作等。这也进一步说明,我们的琵琶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基本功训练,还要教育学生注重对音乐共同课和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尤其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要有创新的精神,突破学科研究,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才能培养出有学问的琵琶表演艺术家,为振兴祖国民族音乐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