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音乐教育专业的理解范例6篇

对音乐教育专业的理解

对音乐教育专业的理解范文1

【关键词】学前教育;视唱练耳;教学;有效性

前言

近些年,学前教育专业在我国发展迅速。很多高等院校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学前教育工作。视唱练耳乐理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中一门基础的入门级课程,具有重要的位置。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视唱练耳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教学的效果,还会对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想要确保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们未来发展,就一定要做好对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一、乐理视唱练耳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开设的目的和重要性

乐理视唱练耳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全面系统的对学生的在音乐课堂中节奏、节拍以及视唱练耳等音乐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了解和掌握,进而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自身而言,并不能和专业的音乐院校做比较,但是在学校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乐理知识,并且结合乐理视唱练耳练习学生们对节奏、节拍、音高以及音准的掌握和运用,并且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唱歌学习、音乐伴奏以及今后幼儿教育动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学前教育专业中乐理视唱练耳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具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于音乐作品来说,不仅仅只是包含节奏和音符,其中还蕴藏着很多的音乐理论,心理学、生理学、没血、和声、曲式以及调式调性等。从文字表面上理解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主要和唱、听有联系,但是实际意义上涵盖的科学性较为广泛。可以不断的融入音乐方面专业的乐理知识在视唱练耳训练中。例如在训练视唱练耳时,可以根据音乐作品本身具有的风格特点以及曲风,对音乐作品相关的音乐知识以及作曲背景进行简要的介绍。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视唱练耳训练,还可以将乐理知识融入到实践教学当中。因此,视唱练耳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1]

二、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从视唱练耳教学情况来看,视唱练耳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忽视视唱练耳教学的有效性

忽视视唱练耳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是教学忽视了视唱练耳训练,还有一方面是学生忽视视唱练耳训练。造成教师出现这样状况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例如由于学前教育专业日常课程比较多,教师没有全面的考虑,亦或是由于教师将侧重点放在对幼儿心理教育和知识教育上。导致学生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学生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乐理视唱练耳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具有的重要性,还有可能出现的原因是学生对学习音乐积极性不高,具有一定的排斥性,在主观上这也可能是造成学生不喜欢音乐的原因。

(二)缺少音乐乐理专业教材

目前,虽然有一部分高等院校都已经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当中课程的设置也包括视唱练耳,但是还有一部分高等院校中并没有自己编写印刷的视唱练耳教材,缺少音乐专业教材,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保证视唱练耳教学的质量。通常情况下,这些高等院校视唱练耳教材都是以国内外著名的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教材为主机型撰写和印刷的,虽然这些著名的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中视唱练耳专业水平被认可,但是学校知识一味的效仿教学内容,并没有和本学校自身的实际教学水平、教育环境、师资力量以及教学需求,那么很难保证学前教育专业中视唱练耳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方法不当

视唱练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的选择和采用良好的教学方式可以合理有效的保证视唱练耳教学效果的有效性。但是通常情况下,有一部分教师都是按照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这样的视唱练耳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从专业的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来说,这会影响着学生今后未来职业的发展。[2]

三、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要想提高学前教育视唱练耳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不但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还一定要确保乐理视唱练耳教学的有效性,并且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提高乐理视唱练耳教学的有效性。

(一)树立正确的乐理视唱练耳教学的观念

学前教育专业中教师一定要纠正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并告诉重视和认可学前教育专业中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性,并发现视唱练耳教学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以及日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将视唱练耳教学列入到重点的教学当中去。与此同时,教师应该转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意识,通过思想教学模式和行为指导学生正确的了解和掌握学前教育专业中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意义,并未视唱练耳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有利的条件。[3]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在进行视唱练耳教学时,教和学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其视唱练耳教学的主要的特点是将教学分解,然后再整合起来。将音乐作品中的各个音乐要素进行分解联系,例如节奏、节拍、音高、音准等要素,并对和声和旋律进行连接性的听写,最后整体的分析音乐作品,深深的体会到各个音乐要素运用的特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环境下,学生通常对音乐乐理知识的了解都是由教师灌输,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计划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要想将视唱练耳教学做好更好的效果,教师不仅要灌输学生乐理知识的学习和讲解,还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状态寻找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充分的实现自我学习、自我训练的能力。学生可以自主的制定出学习计划,例如课堂教学训练、课后实践活动、自我评价以及监控训练,逐渐的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三)做好专业乐理视唱练耳教材的研究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中乐理视唱练耳教学行为而言,一个科学完善的教材具有着重要的作用。教材在研发和编写的过程中,对高等音乐院校中乐理视唱练耳教材的效仿和借鉴具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效仿和借鉴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教材内容融合性问题,确保自身所研发和编写的视唱练耳教材在典型教材的指导下,不仅可以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对乐理视唱练耳教学的需求,还可以满足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使学前教育专业中视唱练耳教材可以真正的发挥着对学生学习需求的指导作用,为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幼儿教育水平提供保障。

(四)借助现代教学技术

视唱练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听觉能力的训练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音乐作品都是通过敏捷的听力以及感知能力去完成。但是就现阶段的视唱练耳状况来说,单一的对学生进行听觉能力的训练是不可行的。目前,社会上各项科学技术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这就使得视听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表现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学前教育专业中视唱练耳教学主要的表现是不断的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补进可以调动人体的感知能力,还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了人体的最大潜能。与不同的节奏、节拍结合训练可以带来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点,进一步的提高了学期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听觉能力的训练和运用,另一方面要提高听觉和视觉能力相互协调的训练和培养,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有效性的显著特点。[4]

(五)实现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方法的创新

视唱练耳是一个比较漫长枯燥和不断重复的学习过程,主要表现的是一种螺旋上升的状态,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厌倦心理、乏味,那么就很难保证视唱练耳的效果。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实现视唱练耳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但可以保证视唱练耳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的保持,因此做好学前教育专业中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方法的创新对视唱练耳教学具有着重要的作用。视唱练耳教学中,音节、调式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音准和节奏的了解和掌握,不但可以有效的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旋律和调式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节奏教学上,教师可以利用节拍器帮助学生提高对音乐的节奏感,根据节拍器上指示灯闪烁频率来帮助学生掌握节奏的时间,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节拍的速度和长短。在音准教学上,教师可以通过采用钢琴伴唱的方法让学生从分的了解和掌握音准。让学生先听钢琴伴奏,然后教师为学生进行钢琴伴奏示范,最后让学生进行钢琴弹奏,实现对音准的有效性的了解和掌握。

(六)重视课后练习和心理调节

除了在课堂上的教学和训练之外,针对课堂训练和课后复习这样的学习模式,这就要求学生应该积极的通过集体的形式来进行视唱练耳的训练,尤其是对于音乐的初学者来说,要讲重点放在集体训练的方法上,由于集体训练不论是在熟练程度上练习还是对音乐要素的准确度上,都具备较大的保障。通常在学生视唱练耳训练不稳定的条件下,对音高错误的概念一旦产生就很难扭转形式。因此,在音准概念还没有形成准确性和独立性,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集体训练。此外,由于学前教育专业中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前其实并没有进行系统性专业的练习和培训,其中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来自于乡村小镇,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基本上都是没有进行专业性、规范性音乐课,学生们对音乐乐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能力比较差,底子薄,对音乐感知能力差。对于这些音乐综合素质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在初期学习的过程中通常会产生较大的心理障碍,因为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需要学生对音乐有着直接的反应和表现,但是在课堂的练习当中音调唱不准、音高的听辨能力不正确,这些因素都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因此在学习初期,一定要不断的鼓励和爱护学生,注重培养学生互助共进的学习意识,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学生改变不足之处,提高他们的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做好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不但影响了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更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以外,还应该对自身教学方法不断地创新改革,确保教学行为能够符合大纲对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教学的要求,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音乐综合素养,为我国幼儿教育水平的提升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小宁.浅析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的有效性[J].音乐大观,2013,(03):111.

[2]刘哲.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视唱练耳乐理教学方法[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02):103-105.

[3]田媚娜.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黄河之声,2015,(11):33.

对音乐教育专业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高校音乐专业;素质教育;教学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7-0115-02

引言

伴随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教育事业有序进行,社会发展对全面综合型人才需求逐步提升。高校音乐专业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优秀音乐人才的重任,由此可见,我国未来音乐事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素质教育质量影响,开展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下教学创新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教学现实意义。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作用

(一)促进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眼界拓宽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各式各样音乐形态所要表述的各种思想、情怀。全球范围内音乐类型多种多样,在高校音乐教学期间,音乐专业学生可通过对不同类型音乐的接触,了解到世界各国的音乐文化,从而有效促进眼界拓宽。

(二)促进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文化素养、精神追求提升

音乐教学某种意义上而言属于一种精神与文化层面的教学,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能够使学生一定程度上感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艺术家们不同的精神情怀、人生事迹,从而有效促进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文化素养提升。同时,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在高尚音乐品质的耳濡目染下,有效促进精神追求提升,并塑造其更深层次的气质,以为学生日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促进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学习、生活压力缓解

对于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来说,在高校的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他们要面对诸多的压力问题,包括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以及自身未来发展压力等。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能使音乐专业学生通过对音乐的学习与体会,从而有效促进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学习、生活压力缓解,使自身更多的生活重心侧重至更加有意义、高尚的事物中。

二、现阶段高校音乐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音乐教学目标、定位模糊

高校音乐教学目标、定位是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与教学创新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重要关联着高校音乐教学的方向和价值的显现。现阶段,还存在一些高校并没有明确音乐专业学生培养的目标和定位,这必然会影响到学生音乐学习的正确方向,使得培养的音乐人才难以满足社会教育的需求,高校音乐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高校音乐教学方式、方法落后

受一些高校音乐教学方式、方法落后影响,音乐专业课程安排缺乏科学合理性,使得高校音乐专业学生音乐专业素质、音乐基础知识、音乐专业技能等不够扎实,缺乏创新能力,音乐学习兴趣普遍不足。传统的高校音乐教学方式、方法显然已难以满足现如今学生音乐学习需求,高校对于音乐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由于一些高校太过关注音乐学科本位,过分追求第一音乐课程的全面、系统性,疏忽了课程相互间紧密的联系,造成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疲于应对,学习音乐知识内容过于死板,与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相悖。高校音乐教学方式、方法落后,一定程度上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高校音乐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高校肆意扩招,音乐专业生源质量不佳

现阶段,高校不断展开生源扩招,一方面使得高校音乐教学资源难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学校的音乐教师数量不足,音乐教学设备投资力度不高,教师音乐教学创新改革意识不强;一方面不断扩招,必然会降低音乐招生条件的门槛,学生的考前学习状态过于轻松,导致音乐基础不扎实,不具备良好的音乐文化素质,进校以后会直接影响到学习的进程,不能快速适应学校的专业的授课,掌握各种专业文化知识。此外,学校在招生过程中,未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审查、了解,而音乐学习是比较依仗学习者身体天赋的,即使进行后天进行努力的学习,但仅凭努力显然是不够的。音乐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偏差,高校音乐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四)音乐教师教学素质偏低

现阶段,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进行,高校音乐教学对于教师的教学素质要求势必不断提升。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以及良好的教学能力,还应当具备创造性,敢于去对音乐专业领域进行研究探讨,创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更加满足学生对于音乐新知识的需求。然而,部分高校的不断扩招,导致音乐专业学生不断增多,生源的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增多促使学校原有的教师教学时间紧凑,学校不得不聘用一些年轻的音乐教师,以弥补过多的音乐专业课程安排,他们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难以为学校培养音乐专业人才贡献太多的价值,高校音乐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下教学创新意义

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应当具备扎实的音乐专业素质、音乐基础知识、音乐专业技能,具体细分应当具备各项素质分别有音乐理论、音乐演唱、音乐演奏、合唱指挥、乐队编排以及舞蹈编制等。伴随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与教学创新持续开展、深入,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与教学创新相关教学实践呈现出,经对学生素质教育与教学创新的有效整合,能够一定程度的提升学生音乐学科学习渗透水平;同时,经将教学创新有效地渗透于素质教育中,能够为培养起学生所学音乐知识结合实践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一直长时间以来高校音乐教学方式、方式过多地关注众多音乐基本理论知识,而一定程度地疏忽了音乐实践创新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在高校音乐学习过程中,只能够学习到单纯的音乐基本理论,而欠缺音乐实践创新应用能力。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下教学创新则能够通过对音乐基本理论的有效实践创新应用,以帮助学生在得以学习音乐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一定程度地感受其中的深层次内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下教学创新,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音乐辨识能力,一方面能够塑造学生泛唱精唱水平、音乐思维能力,使学生于音乐意境中更深层次的对音乐理论知识展开领会、巩固。

四、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下教学创新有效策略

(一)科学规范高校音乐教学目标、定位

高校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结合当代社会音乐教育的实际状况,切实从学校自身办学特征出发,对于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改革创新,符合社会发展对音乐人才的需求。对于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一方面要关注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一方面要强调学生音乐实践技能的锻炼学习。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积极强调学生的创造性以及学习自主性,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综合素质,加强学生音乐技能的实践运用,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规范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

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受过去高校音乐教学方式、方法落后影响,音乐教学往往会给学生造成枯燥的印象。因此,在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与教学创新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对教学方法进行规范,选取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促使课程教学变得更加生动、丰富。此外,在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下教学创新过程中,在对音乐教学内容重难点取得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还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完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经选取相关教学内容意外的高品质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展开辨听、解读,有利地补充音乐教学内容,培养学生音乐理解能力,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高校音乐教师教学水平

高校应当适时对年轻的音乐教师展开教育培训,经邀约有丰富音乐教学经验的音乐教授对他们进行授课,对于他们日常授课的方式给予评价和指导,不断提高这些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教研水平。同时,高校可定期组织音乐实践活动,让年轻教师积极参与音乐表演活动,在表演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学习别人的表演方式,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自身的教学方式。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下教学创新势在必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高校务必要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不断钻研、研究,全面分析现阶段高校音乐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认识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作用及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下教学创新意义,“科学规范高校音乐教学目标、定位”、“规范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强化高校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积极促进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与教学创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敏.大学生音乐素质调查――论改进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对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62-163.

[2]李东静.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问题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0):217-218.

[3]李晓艳.地方综合性大学音乐类专业素质拓展教学研究――以三峡大学音乐类专业为例[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105-107.

[4]彭雪帆.高校音乐素质教育问题和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1):7-8.

[5]唐敏.大学生音乐素质调查――论改进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对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02-105.

对音乐教育专业的理解范文3

关键词: 音乐课程  师范教育  课程改革

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音乐课程依然是整个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难以跟上21世纪 社会 经济 和教育发展的步伐。如何加强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在这样的背景 下,《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试行无疑是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整体改革和音乐教育自身发展的重大举措,它标志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我国师范院校现行音乐教育课程进行客观 分析 ,并针对现实 问题 着力加以改革创新,已成为一件极为紧迫而富有现实意义的事情。

一、 师范院校现行音乐教育课程概述

专才教育一直以来是我国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基本模式,并由此而建立起相应的音乐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对于

我国的中小学 音乐 教育 至今已有一百余年,对于音乐课程性质及其基本理念的认识,经历了从把音乐课当作德育、娱乐性教育课到审美教育课,再到素质教育课的过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理应是中小学或中等学校合格的音乐师资。综合音乐教育的 发展 趋势和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如何造就合格、新型的音乐教师,已成为音乐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

美国全国音乐学校协会是对大学音乐和音乐教育专业进行审批的机构,它们早在20世纪70至80年代就确立了以能力为基础的师范音乐教育原则,在此基础上列举了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三种能力和素质:一是个人素质,即音乐教师必须能激励他人,能不断 学习 本专业和其他专业的知识,能联系其他学科和 艺术 ,能确定和评价新的思想,能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并能理解教师的作用;二是音乐能力,即音乐教师能凭着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技术水平,进行表演、伴奏、演唱、指挥并评价他人的表演,为个人的表达而组织声音,通过原作和各种风格的即兴表演表现出对音乐的理解,同时,应具有确定和解释比较满意的作品和不太满意的作品的能力,能为在学校环境中进行表演而记录和改编音乐,能确定和解释用于全部音乐的创作手法,能评价创作手法的情感效果,能描述用于音乐中的声音产生的 方法 ;三是专业素质,即音乐教师必须能表明自己的音乐观和教育观,能表明自己熟悉当代教育思想,能运用有关音乐作品的广泛知识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 问题 ,能通过实例展示全面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献身教学的思想。这充分表明,一个成熟的音乐教师应明显地表现出具有作为音乐家和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能力。④因此,我国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已势在必行。它不仅应体现“面向 现代 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发展思想,还应遵循教育的发展 规律 。同样,音乐课程结构也要体现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要尊重学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音乐课程设置必须适应 社会 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设置创新性、开拓性、 研究 性的音乐教育课程,这是培养21世纪合格音乐教师的重要前提;音乐课程设置还必须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面向世界,用全球的宏观视野,高标准、严要求,保证音乐师资的高质量,进而提高基础教育质量。“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在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性音乐教育。所以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不要求其专,而应求其全。也就是说,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不以专向为主,而需全面发展;不要求其深,而应求其正,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不以技术的数量为追求目标,而求其根本质量。”⑤据此 分析 ,音乐课程改革并非全盘否定现有的课程体系,而是站在 时代 发展的高度,重视审视以往的音乐教育课程体系,有继承、有摈弃、有创新,重在整体化。为了这一目标,我们认为,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应遵循下列几项原则:

对音乐教育专业的理解范文4

1.生源现状与课程开设目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生源为普招中文理兼收学生,与高等师范类院校音乐学院或音乐系招收的专业考生相比,没有相关的艺术经历,专业基础薄弱,但学习热情高、职业理想高尚,对今后所要从事的工作有坚定的信念。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相关音乐课程的开设目的也与音乐学院有所区别,是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一定的欣赏和简单的创编能力,对这门特有的听觉艺术有一定的了解,且为胜任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较为坚实的基础。

2.课程设置现状。师范类院校在音乐课程的开设中具有课程细分化、学科专业化、培养形式多样化等特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培养目标虽然与师范类音乐学院或音乐系不同,但在课程设置中有诸多相同,例如钢琴、器乐作品鉴定、即兴伴奏等课程,学科专业性很强,虽然是根据幼儿园音乐教育所需的音乐能力(如音乐技能、音乐基础知识等)进行设置,但对于毕业后教学来说,实用性体现不够,不能充分体现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特色。课程的设置忽视了音乐课程内容的相通性、实用性,只注重音乐知识本身的系统性、专业性。

3.课程内容现状。首先,在声乐课中,过多注重发声位置、气息控制和咬字吐字等专业性很强的问题,虽然最终目标是让声音通过腔体共鸣更加美妙丰富,但要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幼儿演唱需要用最自然的声音表达心中的感受和美,如何引导幼儿用心聆听、感受和实践音乐以及幼儿嗓音运用和保护等问题更加重要。目前,对幼儿唱歌中教学问题的解决和嗓音保护方面的知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其次,是器乐课程,钢琴和即兴伴奏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已经被逐渐认识,但对即兴伴奏能力的调查结果是很不乐观的。钢琴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从最基本的节奏、弹奏技巧到练习速度来安排课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是科学的,但与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不相符。即兴伴奏要求手、眼、嘴的密切配合,而弹唱脱节一直是学生到幼儿园进行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高职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设置中,参照音乐院校中技能技巧的课程设置,强调对学生理论、技能、实践的严格培训。而学生所学的知识没有为毕业后音乐教学工作做好充足准备,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严重脱节。此外,音乐学科之间相通的知识不能根据专业特点编排,忽视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课程设置过于专业化、细分化。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有乐理与视唱、声乐、钢琴、舞蹈、集体电子琴演奏等课程,这些课程专业特点体现不够明显,同一知识点在不同的音乐课程中重复讲解,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2.课程内容过于专业化,授课内容简单化。现行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内容,多以本课程重点知识讲授为中心,围绕重点知识进行教学内容设计、讲授。乐理与视唱、钢琴、声乐、舞蹈、即兴伴奏、音乐欣赏等课程分科开设,就重点知识系统性讲解来说效果显著,但就学生自身的专业基础程度来看,学生的学习难度偏大,效率不高,这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持续保持且日益增温形成很大的挑战。同时在授课过程中,也存在着音乐院校课程内容简单化的现象:在课程目标上降低教学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减少重点难点,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技能特点不明显。教师在授课中注重单一的技能技巧,忽视音乐素质和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设置构想

音乐课程的设置应在高职学前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原有理论的基础之上,树立正确且符合现有状况的教育观:如依据学生音乐能力的个体差异,以及课时少、学生多、教学任务繁重的特点,对相关的音乐课程进行合理整合。

1.课程整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强调综合性、实践性,并且要与新的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和课程改革同步发展。首先,必修课程要突出综合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并结合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对分配过细的必修音乐课程教学进行系统、科学的整合,时刻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要求相一致。第一,声乐课程。声乐课程包含发声技巧与理论基础、歌曲演唱技巧、童声合唱训练等内容,在课程共性分析的基础上,尝试进行相关的资源整合,课程可分为两个重点:一是根据幼儿成长过程中对语言、生活、节奏、兴趣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具体需求,建立优秀幼儿音乐歌曲库,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增加对音乐风格的了解和不同歌曲题材的大量积累,以适应今后幼儿教育中各个教学环节中对音乐的不同要求。二是声乐教学法。示范演唱和歌曲的情景表演相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指导幼儿有目标地参与活动并演唱,在幼儿园唱歌教学中还应注意幼儿的发声方法、嗓音保护等。第二,器乐课程。器乐课程包括钢琴、即兴伴奏、幼儿歌曲编配与弹唱、乐理与视唱、幼儿打击乐等内容,也可以进行相关整合。自弹自唱在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中应用最多。需要具备以下能力:根据学生不同嗓音条件,进行移调伴奏的能力;视奏能力,即快速地读谱并演唱儿歌;为歌曲配置伴奏的能力;自弹自唱的能力。这些能力决定着自弹自唱的效果和水平。当然弹奏钢琴正确的坐姿、手型、放松与手指的独立性以及乐曲演奏的基本技术要领等是自弹自唱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准备。第三,关于乐理中的内容,可以在弹唱课或者鉴赏课中进行实践教学,专业性很强的内容可以删去。其次,选修课程应该突出实用性。为了适应市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要求,根据学生的不同优势、才能,为学生提供具有实用性的选修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在必修的基础上,设置电子琴、手风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幼儿园音乐活动设计、0~3岁早教课程等选修课程。其中部分课程针对有专业基础的同学和对本门课程兴趣相对浓厚的学生,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之上,继续向更高的层次学习。

2.教材建设。教材建设要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充分考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现实情况,并贴近幼儿教育的职业特点。首先是声乐教材,应该选择不同国家、民族、地区、风格的艺术歌曲,时代感强、现代气息浓厚的歌曲,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展开联想、想象,拥有歌唱欲。增加中外经典歌曲和中外优秀幼儿歌曲,让学生为以后工作积累音乐元素。加入幼儿声乐教学法,了解幼儿的嗓音特点及正确的幼儿发声方法,为以后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其次是器乐教材,应该分为乐曲弹奏和歌曲编配两部分。乐曲弹奏涉及坐姿、基本手型、音阶训练、琶音以及不同节奏、不同风格的乐曲和相关的乐理知识。歌曲编配涉及简谱、指法设计、伴奏编配以及弹唱的内容,加入幼儿打击乐训练与奥尔夫音乐的节奏训练等。

对音乐教育专业的理解范文5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教育使命的全新教育体制,对于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所应该具备与行使的责任与担当,要求我们必须对适应社会需求以及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双基”有正确的理解、认识与定位。伴随着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从思想认知的深处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者将“双基”实施赋予了新的期待,给出一个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时代意义的新功能与价值。音乐教育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以及社会职位的需要而不断适应与时俱进。我们不能够将“双基”定格在最初所理解意义上的音乐教育表层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当新的教育使命赋予了音乐教育专业新的使命是,他的“双基”功能与内容也随之有了新的变化和更高的要求。因此,从新课程改革为基点的音乐教育课程,进一步厘定了“双基”的内涵以及重新确定了在终身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并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双基”在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中的地位

在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强调“双基”的重要地位是巩固与强化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与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方面,但也不是教条的偏重于“双基”的实施。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构架中,既要考虑到对学生知识以及能力的综合性培养,又要照顾到个性的发挥与因材施教。不能够因为注重了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就忽视了其他知识结构的渗透。每一个方面都不能走极端,要权衡好每一个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重视结论的同时也要重视教育过程,要注重对学生知识体验的培养和创新精神,注重课程建设的价值与意义。

1.“双基”在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中的规约性教育者认为,强调主动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是进行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由此,在进行课程建设中,传统意义上的“讲授新课”环节提倡变更为“主题探究”环节。在强调基础理论讲授的过程中,更加重视的是讲授的过程,是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主动研究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文化能力上的规约性,强调在双基实施过程中,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而不是单方面的知识讲授。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而非原始意义的拼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关于“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地处理好“双基”训练与形成“主动学习”之间的关系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在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要想办法让学生通过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建立良好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够形成可持续学习的能力,通过课程建设的归约性,使双基成为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中既有“基础性”又有“能力性”的双面。事实表明,这种高层面的双基训练与教育比以往单一的基础知识与技术能力培养具有更高的挑战性,需要音乐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努力与思考,才能够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科学、良性的双基教育循环体系。

2.构架在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文化层面的双基认知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价值取向的核心是音乐基础理论与技能教育的扎实性与多元性,通过课程落实与实施,使这种价值性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仅体现音乐理论与基础技术内涵,也反映出课程的价值取向,从一定内容上体现了时代与社会需求的本质性与课程精髓。当然,不可回避的是在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双基”的培养与实施也有其更迭演变。尽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价值取向本身作为一种价值活动的主体过程,但它的内隐性变化与内容上的拓展都必须在一定的社会与文化层面上的规约,不能够脱离社会与历史而进行空想理念上的构架。从文化角度对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价值取向的核心要素“双基”进行纵向分析,从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上来看将极大促进课程建设本身改革的深化。学生获取音乐教育专业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从课程本质上讲就是个性化学习的过程,在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实施“双基”的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统一性与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与学科综合知识构建之间的关系;学生音乐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践之间的关系;知识学习过程培养与兴趣培养之间的关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充满人文关怀与文化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

三“、双基”在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中的价值取向

纵观文化开放后的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内涵建设,音乐教育课程改革迈出的每一步都为文化的进程提供了坚实的步伐。理性地提出在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中重视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实施,即“双基”的实践,对于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的合理配置与教学内容的科学厘定都是一种具有人才培养社会适应性的调整与摆布。存在差异的同时,必定会有共同的认知,即强化“双基”的作用,对于人才培养尤其是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建设具有相当的意义。当下,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从人文课程设置、通识课程设置、基础理论与史论课程设置、专业与专业主干课程设置到多元化、综合性、开放性的选修课程建设,都尊重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体现“双基”教育实施的根本,将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置于社会需求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大环境中,清晰地界定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本质问题与属性。这种属性将为21世纪“双基”在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中的价值取向提供更为自觉的文化意义。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对于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建设更为宏观的价值性指导,需要清醒地认知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必须构建在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与认知的基础上,强调音乐教育“专业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强调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更强调在面对时代与社会文化巨大发展的进步中进行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本身的反思、比较与借鉴,并进行主动探索、自主适应与不断的超越,才能够走出真正属于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建设自身特色的文化高度。

四、结语

对音乐教育专业的理解范文6

一、湖南乡村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知识的现状分析

笔者以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湖南的湘南、湘中、湘北地区抽选12所乡村小学在职音乐教师进行现状的了解与分析,测查结果大略如下。

(一)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整体水平

教师专业知识掌握基本情况的调查。首先,关于教学理论知识。(1)教育基本理论知识作答,有63%教师答案选择正确;(2)教学基本方法知识作答,只有46%教师答案选择正确;(3)教育新方法知识作答,只有36%教师答案选择正确。

其次,关于音乐专业理论知识。(1)关于基础乐理、基础和声等知识作答。其中基础乐理知识教师作答正确率在53%左右,而基础和声知识只有26%的教师基本合格,绝大部分教师基本或者是完全不懂;(2)关于作品欣赏及背景知识考题测试,。涉及作品中的主要乐器、主要风格、作品结构、基本音乐术语等,有59%回答正确,设计作品中的作品结构、旋律特征等只有32%教师回答正确。

第三,关于音乐专业技能知识作答。(1)合唱指挥知识考题测试,有56%的教师回答正确;(2)歌唱技能练习主要方法作答,有52%教师回答正确;(3)器乐练习主要方法作答,只有23%教师回答正确。

第四,关于音乐实践活动的情况调查。(1)儿童合唱排练的调查,有76%的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过合唱排练并进行演出或比赛;(2)儿童乐队排练的调查,只有36%的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排练。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分析可知,第一,乡村音乐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较弱,尤其是和声等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不甚理想。第二,乡村教师的教育理论新方法知识掌握能力较弱。第三,乡村音乐教师对器乐教学了解甚少。教师的乐队组织与排练能力、儿童歌曲编配与创作能力等方面亟待提高。

(二)音乐教师的学历及工作情况

通过调查与采访调查相关学校获悉,近70%的乡村音乐教师是通过函授获得的本科学历。其中,有近58%的乡村音乐教师不是专职教师,而是兼职教师。从中可以看到,乡村音乐教师整体学历偏低,专业素质与能力不高。另外,年龄在30岁以下的乡村音乐教师大约为23%,在30岁至45岁之间的乡村音乐教师大约是36%,在45岁以上的大约是41%。充分反映了乡村音乐教师年龄老化现象严重,专业知识更新速度更慢的实际情况。

整体来看,湖南乡村小学音乐教师普遍存在问题有:(1)关于教师的音乐专业技能。许多乡村教师缺乏基本的弹、唱、视奏的技能技巧。其中范唱、范奏能力较差,音准、节奏等基本音乐表现意识不强;(2)关于教师的音乐专业知识。许多乡村音乐教师专业知识观念陈旧、专业知识中有知识信息的错误;(3)关于教师的艺术实践活动开展。乡村音乐教师缺乏对当地特色音乐资源的观察能力与运用能力,目前乡村的音乐课程教学主要以简单的唱歌课程为主,忽略了音乐教学活动的知识性、教育性与实践性的结合。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与教师的学习背景、乡村教育环境、学校领导意识、学生家长意识、当地行政职能部门等有直接关联。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成长与提高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二、乡村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对策研究

(一)更新音乐教师的职后培训观念

美国成人教育教授达肯沃尔特说过,学习与生存密切相关是成人教育的特征。①更新乡村小学音乐教师的职后培训观念,以敦本务实的学习态度,重新规划和认知职后培训的价值与目的。首先,乡村音乐教师在培训中,教师要有问题意识、参与精神、互动态度,通过培训达到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目的。如教学活动的观摩、教学问题的探讨、教学方法的学习等,以此建立良好的互助、合作与交流的关系,让专家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做到彼此的思想能够碰撞、彼此的智慧可以交流、彼此的知识相互融合、彼此的资源得到共享。这样,乡村音乐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收获专业知识的发展,还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其次,相关的教育培训内容要有时效性和针对性,能够贴近乡村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成长所需,促进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这样,教师即可通过培训,答疑解惑。并能将新的教学方法、理念与知识接地气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二)建立音乐教师的教育联盟

乡村学校与地方学校之间可以建立多维共生的集体教研系统,实行教育联盟。首先,大小学校之间可签订合作协议,以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组织教师之间面对面的进行专业知识的探讨与交流。以此营造工作中进行研究的氛围,并让乡村音乐教师学会反思、自评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教学的实践能力。其次,大学教师应深入合作的乡村小学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调查,去发现、了解乡村音乐教师的教学问题与困惑,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诊断与分析,为乡村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和途径。第三,乡村音乐教师通过观摩与参与大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排练,聆听大学各种音乐会与讲座,更新自己专业观念、补充自己的知识信息、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学识水平。第四,教育联盟的双方可设计专业知识的研究主题,再进行交流与讨论。双方教师之间还可组织兴趣小组、学习互动小组等合作方式,在实践--探讨--实践中良性循环,以充实乡村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完善乡村音乐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