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课程体系建设范例6篇

党校课程体系建设

党校课程体系建设范文1

【关键词】高校党校 规范化 制度化 学习型政党

加强高校党校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是面对新形势、应对新挑战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学习型政党,特别是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需要,因而是当前党校工作者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本文将在总结部分高校党校培训经验的基础上,理清规范化、制度化的逻辑关系,明确具体内容,为进一步加强党校培训工作提供借鉴。

规范化与制度化建设的内涵

规范化属管理学概念,最早源于工业技术领域的管理过程,是为满足产品、工艺、图纸等技术的通用化需要而制定实施的统一标准,后来制定标准的对象逐渐从技术领域延伸到经济领域及人类生活的其他领域,泛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活动”。严格的规范化管理应具有标准化、图示化和量化三大特点,即全部工作能用标准、标识和数据等符号系统反映。其目的是养成按规则办事的工作习惯,避免随心所欲。确保科学化培训内容的顺利实施和可持续发展,是党校管理科学化的必然要求和核心内容。规范化管理要靠规章制度实施,制度作为“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或行动准则”,其目的是巩固科学的培训理念和模式,使管理行为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文可查,因此制度是规范化的重要保障。

部分高校党校对规范化与制度化建设的探索

党课培训的规范化探索。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是党校培训的主体对象,党课是必修课,但是长期以来党校培训没有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缺乏课程化管理。随着高校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比例不断增加,开设选修课的条件已经具备。清华大学党校从1994年率先对党课课程化改革进行了尝试,如今“党的知识概论课”已成为人数最多的人文社科类限选课,其中课外实践环节占三分之一,由院系分党校辅导员辅助完成,并借助网上课堂完成期中测试;2003年北京建工学院已将面向全校的“党的基本知识”和面向入党积极分子的高级党课纳入了选修课,受到了选课学生的普遍欢迎;2004年和2005年中央分别于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号文件)和《中组部、教育部党组、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14号文件),号召“有条件的高校可开设党课类选修课程,高校党委负责人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要带头讲授党课”。2007年沈阳师范大学开设的党课类通识选修课《中国共产党的基础知识》是报名最多的选修课。为加强党课教学管理,扬州大学还组建了党课教研室。

从师资力量上看,校级党课教学主要由校党委领导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纳入选修课体系的条件是成熟的,课程化管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大部分院系级分党校将其初级党课纳入选修课难度较大。由于上级指导监督和培训的力度不够,大部分师资的理论水平较低,使得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手段以及教学文件的准备往往处于混乱失控状态,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馈更是空白。但院系领导和辅导员较了解学生实际,邀请优秀党员毕业生进行典型示范式的培训,组织讨论和校外红色考察实践活动,可补充党课培训的实践环节。

党课教材和辅导材料是教学的重要载体,目前能够满足需要、令人满意的教材很少。成都理工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52.25%的受调查者认为党课教材“不贴近工作,实用性差”,42.6%的认为“脱离实际,空洞说教”,81.8%认为党课教材应针对“形势与政策热点与难点。”在被调查的142所高校中,34%的党校使用了自编教材,其中北京27所高校中,采用自编教材授课的党校不到四分之一。

党校管理的规范化探索。“业余”是20世纪80年代高校党校的存在方式,这已不能满足新形势对党校正规化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高校党校便开始向“挂靠”和“独立建制”发展。按照组织系统化的要求,规范化的培训需要管理体制、机制、师资及物质方面的保障,其中体制和运行机制是规范化管理的核心内容。狭义的体制仅指组织体制,是关于机构设置、权限划分和隶属关系的设置。规范化的党校应具备相应的职能机构,包括常设的领导机构、专职的负责人员和办公室。校务委员会负责培训任务的安排和校级党课教师的选聘,党校办公室负责校级培训内容的统筹安排和教学质量的监控,为院系级党校提供指导、监督和培训。在142所被调查的高校党校中,61%的高校认为制约党校发展的最大因素是没有专人负责或人员编制太少,或管理体制不健全。其中只有7%的高校党校是独立建制的,15%的高校挂靠某部门但相对独立,合起来不到四分之一,75%的高校党校与组织部、宣传部合署办公,19%的高校没有设立院系级分党校。69%的党校至少有1间独立的办公室和1名专职工作人员,17%的高校党校设置了专职副校长,11%的副校长是兼职的,但配备了专职的处级党校办主任。对27所北京高校进行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党校办公室与组织部合署办公,设立校务委员会的接近一半,只有四分之一的高校配有专职负责人员。由此可见,各高校党校的管理体制总体上不够规范,参差不齐,有待健全。

广义的体制还包括程序体制(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管理体制(主要是激励惩罚办法)。将党校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图示化是业务流程化的要求,它有利于快速了解和开展实际工作,如北京建工学院制作的党员发展流程图使培训工作一目了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确保了党员发展质量。在干部培训管理中,考核一直是薄弱环节,坚持训用结合,与聘任挂钩是非常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但能够严格执行的高校较少,在142所高校中只有47%的党校能够做到,中南大学实行学分制排名榜后,按时修满40学分的人数比例由30%提高到70%。

师资队伍建设是党校运行机制的人力保障。党课教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党课的教学效果,很多高校充分利用离退休教师、两课教师和校外专家等人才优势,建立了党课师资库。北方交通大学采取现场评委打分的形式选拔教师,确保了党课教师的质量。在被调查的142所高校中,有86%的党校能够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党课教师备课会。中国政法大学组织的党课师资培训促进了党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经费是党校运行机制的物质保障,是使党校培训工作难以开展的掣肘因素。在被调查的142所高校中,37%的党校认为制约党校发展的最大因素是经费严重不足,36%没有独立的办公经费预算,21%没有培训经费预算但可报批,42%的党校至少有6万元以上的经费预算,50%的党校经费可独立使用,无需挂靠单位负责人审批。凡是党校培训工作开展较好的高校,往往是校党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物质上给予大力支持的单位。

党校的制度化探索。在被调查的142所高校中,60%的党校制定了比较齐全的管理制度,70%的党校制定了分党校制度,15%的党校开创性地制定了干部培训学分制管理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制定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规程》、《学员手册》、《保障细则》,以及中层干部轮训制度,支部书记、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的定期培训制度;扬州大学制定了党校培训需求和效果调研制度、党课教研室活动制度、党课教师培训制度等。然而制度的撰写只是必要的表面形式,很多制度是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准备的,实际工作中根本没有实行过,最后成了一纸空文或者摆设,可见制度化并不等于规范化。

完善高校党校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的对策

建立完善的党校培训工作体系并使之图示化是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基本要求。这包括明确的目标体系(包括总目标和二级子目标)、丰富完备的内容体系(包括党性教育、业务素质培训和综合素质培训)和现代多样的方法手段体系(包括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访谈式、体验式、实践环节等)、质量监控体系(包括培训需求和效果调查、集体备课、听课看课、教学评比等)、制度保障体系(包括体制设置、运行机制和制度文件)和人力(包括专职人员和师资队伍)物力(包括办公场所和经费)保障体系。

将校级党课纳入选修课体系,编写满足学员需求、体现高校特色的党课教材是重点。将党课纳入选修课教学体系既符合中央的文件精神,也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党员形势的需要;既有利于建立质量监控体系,确保党课的培训效果,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入党积极分子既可以修到学分,又可以获得党校颁发的结业证书,可谓一举两得。有条件的高校党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入党学生思想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搜集材料,组织党课教师共同编写内容与时俱进、形式新颖的党课培训教材,院系级党校可分担校级党课的实践环节。

党校课程体系建设范文2

关键词:广西高职院校;特色党课教材体系;建构

一、建构广西高职院校特色党课教材体系的主要依据

现已公开出版的党课教材有许多种版本,这些教材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党的纲领和基本路线、党的优良传统、党的纪律、党员权利义务、入党程序等内容做了比较系统地阐述,编写者对党课教材工程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然而,由于主客观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党课教材建设,特别是广西高职院校特色党课教材体系建设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缺乏具有民族特色和高职特色的党课教材

纵观以往的党课教材,专门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具有高职特色的党课教材很少。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党课教材体系建构,如何把培养合格党员与促进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实现结合起来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广西作为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与东部和中部地区有着不同的特点,能够联系广西的发展实际,突出西部特色、民族特色和边疆特色的高职党课教材更少。促进党课教材体系先进性、科学性与针对性有机结合需要做出积极努力。

(二)缺乏贴近高职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的党课教材

现在出版的多数大学生党课教材理论性、学术性较强,这对本科生和研究生来说是必要的。然而,与本科生、研究生相比,高职生的知识面和生活积累、理解和接受党的理论知识的能力(包括理论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对热点难点问题的判断与关注度等方面存在差异,现在的党课教材却对这种差异性考虑不够,这就使得多数党课教材现实针对性不强。此外一些党课教材对艺术生动性与趣味可读性也重视不够,这对高职学生来说也是不太适合的。

(三)缺乏具有立体化特点的大学生党课教材

一般来说,现在出版的大学生党课教材缺乏立体化,主要是纸质教材。构建以纸质教材为主,视频音像资料、网上学习资料、实践锻炼指导等为辅的立体化教材体系是党课教材体系建设的又一重要任务。另外,出版的大学生党课教材大多数编写体例单一、单调,创新性不足。

二、探索建构广西高职院校特色党课教材体系的目的和意义

(一)建构的目的

通过校际合作研究,构建具有广西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立体化高职学生党课教材体系,以增强民族地区高职学生党课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高职学生党建工作水平。

(二)建构的意义

1.理论意义

探索建构广西高职院校特色党课教材体系有利于深化对党课教材体系建构的研究。对党课教材体系建构的模式,党课教材体系的内容与载体选择、结构体例与文字表述等方面作出新的探索,这对提高党课教材体系建构研究水平具有积极意义。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按照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要求,努力实现党课教材体系的理论性、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与现实性、艺术性、可读性相统一,努力实现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教育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结合,充分体现高职特点和民族边疆地区特色。这种探索在党课教材体系建构研究中是一种新的尝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1)有利于民族地区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广西高职院校特色党课教材体系的建构不仅对民族地区高职学生学习党的知识,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提高高职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有利于提高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水平。创新党课教材体系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结合民族边疆地区的特点和高职学生特点构建特色党课教材体系对提高党课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推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3)有利于促进广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高职学生毕业后将成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成为民族地区建设和谐社会的带头人。广西高职院校特色党课教材体系的建构对增强民族地区高职学生热爱边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防,对促进西部大开发、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都具有重要价值。

三、探索建构广西高职院校特色党课教材体系贵在创新

(一)研究视角要创新

要以广西高职院校特色党课教材体系的建构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提高党课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为突破口,以切实解决党课教材体系建构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主旨,以培养造就大批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热爱边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先进青年为出发点和归宿,以避免党课教育与高职学生特点和民族边疆地区实际脱离的倾向。

(二)研究内容要创新

党课教育必须突出现实性、时代性,必须坚持一般与个别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广西地处西部边陲,有12个世居民族,加强广西高职院校特色党课教材体系建构研究,在研究内容上要突出“四个密切结合”:一要密切结合高职教育与高职生的特点,二要密切结合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强调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各民族共同繁荣),三要密切结合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教育,四要密切结合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与国防观念(保卫边疆,巩固边防)教育。

(三)研究方法要创新

坚持研究主体多元化与研究方法综合化相统一。研究主体多元化要求多所高校围绕探索建构广西高职院校特色党课教材体系开展合作研究,研究者应包括党建研究学者、党务工作者、一般研究人员等。研究工作要以研究团队即课题组成员为骨干,在研究过程中加强与非课题组党建研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并吸收部分优秀高职学生参与研究。研究要综合运用文献法、实地调查法、归纳演绎法、系统论方法等进行研究。

(四)研究成果体例要创新

党校课程体系建设范文3

【关键词】党校教育;培训机制;创新;课程体系

党校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其他教育事业基本相同,其生命线就是教学质量,必须建立与党校教育规律相符的教育管理体系,才能够完成教育目标。党校教育存在着自身规律,它实际上就是培养党员干部的学校,有着其他教育单位不可替代的地位。党校教育与一般国民教育中存在共同点,也存在差异,一般学校教育的主要在于传授技能,培训知识,党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党员干部了解党的思想,提高党员干部的专业素养。

一、党校教育培训机构的创新

党校教育定位决定了其在教学机制与教育方式上存在自身特点,党校课程的开展需要与社会紧密联系,它服务于党员干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稳定发展,控制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控制教学过程。从党校质量管理方面上看,其产品就是学员,党校质量高低可通过学员学习效果反应出来,党校需要采取有效手段,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坚持高效、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有效的教育制度。

(一)建立有效的教育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的建立需要了解党校的实际情况,管理者要具有系统管理的思维方式,并且将管理目标与管理过程结合起来。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坚持相应的原则,可将管理系统分为多个层次,经分层后,有利于降低管理难度。

(二)全面控制教育质量。全面控制教育质量可通过建立管理组织系统而实现,管理组织系统中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其中主要有质量活动、质量环节、质量关联、组织结构等,所谓组织结构就是指设置执行结构与决策结构;质量环节就是指质量管理工作中所包含的所有流程的顺序;质量关联是指将质量活动在相关单位中落实;质量活动指的是质量管理中的活动与环节;质量信息指的是将质量管理体系转变为闭环系统,所有质量信息均可通过流程管理显示。

(三)党校课程教育改革。党校课程教育改革非常必要,教育改革要注重可实施性,可以通过建立党校信息平台、教学管理一体化等,使党课教育质量得到提升。

教育质量的评价是党校课程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质量的评价以教育标准和教育目标为依据,利用系统对信息进行搜集,并分析数据信息,同时还要判断党校教育是否与现阶段的社会需要相符,对教学效果、教学流程等进行判断。党校管理者可以根据以往的教学手段与教育理论,对现阶段的教育机制进行创新。

二、党校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一)实现党校管理的规范化。首先,党校管理者要建立统一的管理方法,结合以往的管理制度,实现党校管理的规范化。另外,管理者要意识到自身的管理职责,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相应考核与评估,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党校还可组织交流会,大家各自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每个人都可以发言,讲述自己在培训过程中学习的知识,并提出自己在日后如何做才会变得更好。党校需要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对党员的上课情况、考核结果等进行详细记录,将党员考核成绩纳入对其的年终整体考核中,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意识,明确党校教育培训机构的重要性。

(二)有效整合教育资源。通过建立一支专业的党校队伍,对党校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最好实现师资网络的形成。扩展并不断完善党校教育队伍建设工作,将教育途径与思想政治资源结合在一起,强化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实现党校课程的系统化教育。党校还可以从校外聘请专家进校授课,这样有利于提高大家学习的积极性,针对不懂的问题,还可踊跃提问。

(三)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党校可以适度开展实践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参与活动,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党校老师进行授课,在这种情况下,党员干部既能够学习到理论知识,也可亲身实践,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党员干部感受到自身价值,还能够让他们了解到党校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对党校课程培训有了更进一步了解。另外,党校还可组织党员参观革命先烈的纪念馆,参加义务劳动,深入到群众生活中去,让他们了解基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党校老师可以让他们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增强其对基层人民的了解,党员干部了解基层人民生活后,他们便能够及时提出改善人民生活的方案,并设置相应的目标,以这种形式开展党校教育,让党校课堂不再局限于纯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可以得到实践,能够让他们感受到群众的生活环境,增进对基层人民生活的了解,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三、结语

党校在提高党员干部专业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的党校课程管理体系可以使教育质量得到提升,让党员干部真正了解群众生活,使他们意识到党员干部培训课程的重要性。本文首先分析了党校教育培训机构的创新体现,然后探讨了如何做好党校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工作,通过分析得知,党校课程教育需要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并让党员干部接近群众,了解群众,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向东.高职院校党校教育培训机制创新与课程体系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0):53-55.

[2] 杨翰美.增强党校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与实效性之我见[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1(01):37-40.

[3] 许晓菁.关于高校党校教育培训的“自助学分制”路径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1(06):77-79.

党校课程体系建设范文4

【关键词】 基层党校;党性教育;实践经验;问题;措施

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曾指出:“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工作的重心必须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主要任务是学习党的理论、接受党性教育。”党校作为党性锻炼的大熔炉,这一性质、地位决定了党校在党性教育中承担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新的历史时期,昆山市委党校充分发挥党性教育主阵地作用,始终将党性教育列入党校工作的重点,不断探索开展党性教育的新方法、新渠道,增强党校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打造党性教育示范基地。

一、昆山市委党校开展党性教育的实践经验

1、精心设置课程,丰富教学内容

为突出主业主课地位,巩固党性锻炼大熔炉作用,学校课程体系始终将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教学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讲到了八个“不忘初心”,第一条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学校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主体班教育的份量,引导学员深读深思原著,组织原原本本学、原汁原味学,不断提高自身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计划中,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核心课程,通过学习,使学员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增强党性修养的“总开关”,学校紧扣时代主题,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总要求以及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开设了诸如《“打铁还需自身硬”――学习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理想信念与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中国梦》等课程。加强宗旨意识教育。学校从强化党员干部宗旨意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教育着手,开设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以解决“”问题为着力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践行群众路线,改进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等课程,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观念。加强党规教育。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党规教育列为各班次必修课,引导学员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动学员把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遵循。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颁布后,将“两条例一准则”纳入全市主体班次的教学、培训计划中,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廉洁从政教育,切实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

2、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育实效

党性教育的生动鲜活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对党性教育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是增强党性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必然选择。一是做精做细现场教学。党性教育不仅需要理性思考,还依赖于情感震撼。学校坚持“把现场变课堂、把经验变教材、把实践者变互动者”的思路,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江苏省委党校开展合作共建,精心培育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深度开发党性教育现场教学案例,并对各级各类班次实现了现场教学常态化。二是创新班级活动载体。学校在学制较长的主体班中建立临时党支部,开展学员党性分析和党性评议活动,要求每位学员结合实际撰写党性锻炼计划,认真开展党性分析和自我解剖,找准个人党性党风、思想意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真正在思想上得到提高。三是注重分层分类施教。学校认真研究党性教育对象的特点,在开展党性教育中,注重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结合各班次领导干部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培训专题,强化学员需求调研,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也做到分层分类、因材施教,体现各班次、不同学员对象的差异性和针对性,防止一锅煮。

3、延伸教学课堂,优化教育体系

送教上门,延伸教学课堂。学校以基层干部实际需求为导向,采取送教上门的形式,积极开展主题宣讲活动,延伸党性教育辐射范围。在送教上门过程中,整合全校培训资源,成立校宣讲小组,每位教师都承担相关课题任务,制定送教上门党性教育“总菜单”供广大基层干部选择。在前期准备过程中,组织骨干教师参加专题师资培训,并实行严格的教案审核、集体备课、课前试讲等制度,最后宣讲小组深入市部委办局、乡镇街道、农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宣讲活动,送教上门方式的服务受到基层党员干部的普遍欢迎,同时送教上门也为教师深入基层汲取营养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优化布局,创新教学体系。党性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打破孤立封闭的状态,为了增强教育过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在入学教育、课堂讲授、分组研讨、党性分析、现场教学、结业总结等重要环节都融入党性教育。一是通过入学教育明确党性锻炼的要求。入学教育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风和校风,为此,我们切实抓好入学教育第一关,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明确学习和纪律要求,使学员尽快适应党校生活,实现角色转变。二是通过日常教学明确党性锻炼的方向。在教学框架的设计上,各班次都设置了党性锻炼单元,力求在各教学环节把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融会贯通起来,从而为学员的党性锻炼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三是通过结业考核明确党性锻炼的目的。为了检验党性锻炼的实际效果,我们不断改革考核方式。对如何撰写党性分析报告作出严格规范,要求学员必须运用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进行撰写。

4、坚持从严治校,完善制度建设

学校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引领,把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治校、治教、治学中去,坚持将党性教育寓于从严治校之中,在党性教育中严字当头,坚持从严治学、从严治教、从严治校,培养优良校风教风学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一是从严治校。坚持依法管理、依规管理,营造管理严格、治学严谨、学风严肃的教学环境;梳理、完善、修订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学风校风、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制度,强化依法依规治校意识;坚持将党性教育寓于管理和服务之中,于细微处点点滴滴,将党性教育灌注其中。二是从严治教。教育引导教师时刻牢记党校教师身份,在爱党护党上更加自觉,在党性修养上更加严格,在作风学风上更加过硬;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坚持学术研究无、讲坛论坛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采用试讲制,定期召开备课会、研讨会,开展教学测评,提升教学质量。三是从严治学。教育引导学员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格遵守中组部《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强化学习培训纪律,特别是要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对学员的上课、小组讨论和现场教学等情况进行记录,增强学员的纪律意识,促使学员自觉维护教学秩序;严格生活管理,提倡勤俭节约,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通过一系列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促使学员提高党性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昆山市委党校党性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学校在党性教育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对全面难现蔚车男滦问疲面对干部教育培训新任务新要求,学校党性教育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一是党性教育培训内容、教学课程更新不及时。课程的开发不能完全做到与时俱进,最新精神、最新理论成果不能快速反映到课堂中去,教学内容显得相对滞后。二是党性教育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教学方式方法主要还是课堂讲授方式,没有充分体现学员的主体地位,譬如案例式、研讨式、模拟式教学等新的培训方法运用还不够多。三是深度挖掘的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不多,部分现场教学点内容比较陈旧。一些现场教学点涉及的内容虽然比较全,但缺乏深度,无论是图片介绍、专题片还是现场讲解均需要进一步深度打磨。个别现场教学点内容长期不变,现场教学流程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

三、昆山市委党校进一步强化党性教育的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课程更新机制

一是培养一支教学水平高的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的稳定与提高,打造一支精良的教学队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提升教育实效,必须形成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年龄结构均合理的师资队伍,并将其作为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工作来抓。二是打造教学精品课程。组织骨干教师打造党性教育主题的精品课,完善“集体备课、试讲交流、集体研讨”制度,促进教师把握教育规律、讲究教学技巧,有的放矢、扬长避短,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感染力。三是开展重点课题研究。发挥科研支撑教学的作用,引导教师加强基础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加强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做到课程及时更新,与时俱进,建设具有示范性的党性教育精品课程。

2、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党性教育实效性

一是结合学员实际,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干部群体的特点,创新党性教育形式,借鉴、吸收和运用现代培训技术、理念及手段方法,不断运用案例分析式、情景模拟式、研讨互动式、现场体验式等多种教育培训方式来进一步增强党性教育生动性和实效性。二是强化互动研讨,提高学员研学成效。发挥学员主体作用,开办学员讲坛,突出问题导向,组织讨论互动,使学员在思维的碰撞中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员党流提供平台,实现学员的自我剖析、自我提高,增强自我修养意识。在比较长的主体班次中组成调研小组,开展党性课题研究式教学,引导党员联系工作,选准课题,查找基层党建、党风廉政、制度执行等方面的问题,形成研究成果。三是完善考评制度,形成科学有效党性教育机制。完善学员量化考核评价、学员表现反馈等管理制度,在学员考评中强化分类指导,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考核办法,来完善学员综合考评制度。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使党性教育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3、拓展现场教学课堂,强化党性教育基地建设

一是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异地党性锻炼。组织学员赴井冈山、延安、西柏坡、遵义会议旧址等地考察学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设身处地重温党创业之初的艰辛,深刻了解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艰辛历程,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二是精心培育并深度挖掘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更加重视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的开发与维护,推动现场教学与时俱进,形成一批“时代感强、内涵丰富、保障有力”的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组织骨干教师深度跟踪相关教学点,做好现场教学点的讲解、点评等教学工作。三是规划建设党性教育主题教室。通过规划新建党性教育主题教室,进一步突出党性教育主业主课,在党性教育板块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党史国史、革命传统、法治思维、反腐倡廉教育,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党性教育展板进行深度讲解。

【参考文献】

[1] 陈燕楠.关于党性教育时代性和科学化的思考[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11.

[2] 周文彰.如何加强领导干部党性教育[J].党政论坛,2011.7.

[3]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编.党性教育――实践与创新[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4.

党校课程体系建设范文5

[__] 10号文件《教育系统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学校党总支高度重视,结合实际,精心安排,周密部署,扎扎实实地开展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现将我校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为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学校充分发挥广播、校园网、校讯通等平台的作用,营造了良好氛围,统一了思想认识,有力推进了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迅速有序地开展。

(一)围绕基础项目,实施“规范工程”。

学校党总支紧紧围绕“五个好”总体要求,全面开展“五有五健全”规范化建设活动。通过问卷调查、调研、座谈讨论等形式,依照《基层党组织“五有五健全”规范化建设标准》,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确保党总支有一个凝心聚力的党组织领导班子;有一套规范严密的党组织工作程序;有一处符合标准的党员活动阵地;有一套完整齐全的工作档案;有一个务实管用的创先争优工作机制。健全学习教育制度、目标管理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党内监督制度、主题活动制度。

(二)围绕核心项目,实施“精品工程”。

进一步深化和拓展领导干部“三联三问三提升”活动。我校共有6名副校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了“三联”活动。即每名领导干部联系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或群众典型、联系一个年级组或教研组、联系一名学困生或贫困生。深入到群众、年级组、教研组之中,与他们谈心,介绍教育形式及当前重点工作,围绕学校实际征求意见和建议,拉近干群距离,增进群众感情,拓宽科学决策的民主渠道。关爱困难学生,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送去党的关怀和温暖,尽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从而提升群众意识、提升服务意识、提升发展意识。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创新服务手段,摸清本单位的实际特点和问题所在,创新发展思路,促进教育工作科学发展。

(三)围绕人才项目,实施“提质工程”。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加强党建的基础。学校党总支一直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重点工作,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一是坚持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校党总支中心组理论学习安排细致合理,分别组织学习党的建设纲领性文件、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中央及省委重要会议精神等相关内容。学习方式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理论辅导和调研讨论相结合等形式进行。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活动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有机结合,与创先争优活动有机结合,坚持推行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妥善处理和解决好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二是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我们紧密结合党内评选先进工作和创先争优工作,深入开展了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推荐评选先进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共产党员工作,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在评议中各党支部严格按照民主评议党员规定程序,在个人自评的基础上,支部党员着重围绕“新时期如何发挥党员的先进性”这一主题进行评议,广大党员从增强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方面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切实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加强建设,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党委主要从三个方面加强建设:一是加强发展前教育;二是严把发展中关口;三是强化发展后教育管理。为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程序,提高发展党员工作质量。在调研的基础上,及时召开党员发展工作专题座谈会,总结发展党员工作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索学校发展党员工作的新途径、新举措,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依托学校党校和党内的“”常规活动,进一步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同时做好党员组织关系的转接等有关服务工作。通过学校党总支的不懈努力,广大党员在增强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方面有了显著提高,切实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加强建设,增强了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围绕示范项目,实施“旗帜工程”。

在创先争优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逐渐的认识到,创先争优活动不仅仅是学习上级文件,学习几篇文章,喊几个口号的事情,要想把创先争优活动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必须与学校的常规管理机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起到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才能使创先争优出成果。

1.与师德教育德育、教育工作紧密结合。

我们把“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师德考核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成绩,开展推荐“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评选活动,让党员教师、优秀教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发挥作用。

在实施“旗帜工程”方面,我们的做法是,(1)以优秀党员干部为重点,扩大干

部的影响力。(2)搞好对标定位。所有党员,都要对照先进典型,对照工作标准,查找自身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制定跟进、赶超的具体措施,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3)对照创先争优标准,着眼全面提升,加强党组织建设,使处于先进的当好标杆、中间状态的规范提高,相对后进的改变面貌。我们先后树立了马光明、王迎君、赵亮三名党员干部典型,以此激励和促进全体党员干部提高自身素质,保持党员先进性。

树立王晓东、万金梅、杨金华为党员班主任典型,通过她们做班主任工作的典型事例,带动学校班级管理的整体水平。

树立了蔡红、程秀艳、车彬、蔡丽英为教学先进典型,通过介绍他们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引领教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树立了杨宇、李静、卢丹为教育教学创新典型,这几位年轻干部、年轻党员、年轻教师在学校管理,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坚持创新,使学校课程改革增强了活力。

为了把国学教育与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党总支实施了《国学教育与中学生良好行为研究》的自选工作立项,要求党员和教师带头学国学,为学生做出榜样。

学校开设了国学课并安排了专职教师,利用班主任的优势地位,每天早读时让同学们诵读自己准备的国学经典,并说出自己的感悟及计划做法。背诵《弟子规》、《三字经》以及《论语》《道德经》《孟子》等精彩片段。

在做人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 ①真诚待人的习惯;②诚实守信的习惯;③认真负责的习惯;④自信自强的习惯。

在做事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意识”; ⑵做事方面的习惯:①遵守规则的习惯;②讲究效率的习惯;③友善合作的习惯;④合理消费习惯。

在学习方面,①主动学习的习惯;②独立思考的习惯;③学用结合的习惯;④总结反思的习惯;⑤爱好读书的习惯。

通过党总支部工作立项的开展紧密配合了学校关于《国学教育与中学生良好行为研究》科研立项的实施,学生的文明礼貌,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在逐渐的养成。

2.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要提高教学质量党员要作为表率,所以我们学校把党员示范课作为作为争先创优的一个重要载体。两年来,党员示范课活动定在上学期的4月份和下学期的10月份举行。本学期按照局党委的工作要求,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我们确定了《生态课堂优质课》创新工作立项,要求全体党员在构建生态课堂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首先制定党员《生态课堂优质课》活动方案,使党员认识到党员生态课堂优质课是争先创优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党员示范课活动发挥党员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1)成立由支委会成员和主管教学的中层干部组成的党员示范课领导小组,制定方案。

(2)党员示范课要做到“五个一”:即写一份具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示范教案;制作一个较高水平的课件;上一节充分体现有效教学的示范课;写一份示范性的听评课记录;写一份示范性的教学反思。

(3)老党员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优秀,深受学生欢迎。年轻党员教师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充分展现了朝气蓬勃,锐意开拓的精神风貌,无论是老党员同志的示范课,还是年轻党员教师的展示课,都为我校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地方,都能引起听课教师的反思,起到了很好作用,课后所有同学科教研组进行了认真评课。

十一月份教育局先后组织个学校教学领导和德育领导到凤城六中参观学习,构建“分组联动,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党总支组织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凤城六中的先进经验,要求全体党员在构建“分组联动,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课程改革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根据沈阳市教育局、苏家屯区教育局联发[__]135号《关于沈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的通知》的工作部署,学校党总支积极配合行政开展专任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要求全体党员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大练兵活动,立足教学岗位,增素质、强技能、树形象。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在各年级组均建立了联系点,定期到联系点指导点评工作,督促检查,帮助联系点发现问题、破解难题,努力把领导干部的联系点培育成党建示范点。

开展规范有序的组织生活是落实党管党员原则的一项长效机制,是党员加强党性锻炼的一种有效方法。

1、坚持好“”教育。

通过党员会、支委会和小组会,学习党的十文件精神,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对新形势认识,在学习中统一思想,提高对形势认识,坚定信念,从而自觉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

“七一”前夕,开展了向党谈心里话的党课教育。从实际出发,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对党员进行诚实、忠诚、守信教育。党员同志受到鼓舞,纷纷谈工作前景,帮助学校想办法解决实际困难,凝聚了人心,形成了合力。

2、坚持对党员的考核工作。

开展群众评党员,群众评干部,学生评党员,家长评党员活动。在评议中党员接受考核,使党组织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群众的监督效应,杜绝了违纪事件发生。

3、树立党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坚持开展民主生活会制度,从班子、支委到党小组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及时分析问题、及时总结工作、及时指出不足、及时改正缺点,形成党内良好风气,纯洁了思想,净化了组织。本学期利用行政例会时间开两次,利用党员活动的时间召开一次,效果很好。

4、坚持做好预备党员的转正工作,在党内、在党外同时进行评议工作,保证了预备党员的如期转正。

5、发挥团委、工会工作积极性,配合党组织完成各项工作。开展了到敬老院慰问活动,走访离退休老教师,关心他们的生活。

党校课程体系建设范文6

关键词:高校;党校;教育培训;人力资源管理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人才作为这个时代最核心的资源,必须合理利用和开发才能实现社会、组织和个人的价值。高校党校是培养高校党员干部、高校师生中入党积极分子和学习理论知识的主阵地,党校教育培训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着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等问题,这种矛盾状态亟需高校党校深化教学体制改革,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其关键是要从教学理念这个根本性问题上实现转变。因此,在高校党校传统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如何转变教学理念、调整培训方法和提高培训质量,已成为全面提升高校党员干部(含学生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重大课题,对于高校的建设发展和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高校党校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高校党校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为重点,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一)日益活跃的学习需求与固守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矛盾使得教育培训缺乏时效性

当前,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社会知识的需求明显增强,传统的高校党校教育培训内容和教育形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从历年高校党校教育培训情况看,培训内容基本是由培训者“一厢情愿”设计的,缺乏前期的需求调研,往往只是涉及党的性质、宗旨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注重任务、形式和眼前,忽视培训对象的实际需求、岗位特点、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全面提高培训对象综合素质的要求,这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中“干部教育培训应当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岗位职责要求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促进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的要求有相当距离。同时,对于培训的质量评估,只是在培训即将结束时,向学员们发放教学评估表,让学员现场进行测评,没有在培训结束后对学员进行回访。由于缺少事前的培训需求调研及事后的培训质量跟踪回访两个重要环节,严重影响了高校党校教育培训效果最优化的实现[1]。

(二)日益增长的培训人数与培训条件制约之间的矛盾使得教育培训组织难度加大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和高校实体的扩张(如多校区办学、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等),参加党校学习的人数急剧增加,即使是举办一期常规的党课培训都需要花费相当大的精力,如安排教室、学员管理、教材编制、印刷和批阅试卷等工作,都需要时间和人员上的保证。而大多数党校由于人员编制紧张,工作人员疲于应付常规工作任务,无法对整个培训过程实施规范、有效的监控。同时,由于不少高校存在多校区办学情况,当为不同校区众多师生组织教育培训时,上课时间和上课地点很难统一,因此党校教育培训一般多考虑和选择不同培训对象的时间“空档”,这样很容易造成培训时间跨度大、培训工作缺乏连贯性、培训质量也得不到有效保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效果,也给党校的声誉带来了不良影响。①学校高层管理者不属于党校培训对象。

(三)亟待壮大的师资队伍与高水平主讲教师匮乏之间的矛盾使得培训缺乏实用性

从党校培训师资来源分析,各高校党校的培训教师多为学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学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专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中的领导干部(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因为工作性质不同,不一定都适合主讲党校教育培训课程,只是因为职务和资历的优势而勉强应对,所以其讲课并不一定受学员欢迎[2]。而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专职教师,虽然是科班出身,但因为所学专业和研究方向的限制,往往无法满足各类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加之党校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因长期得不到培训和提升,在教学过程中阐述的多是一般性规律,介绍的多是一般性经验,从理论到理论,导致教学内容缺少时代感和前沿性,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同时,由于党校教师往往是具有丰富资历的老教师,知识结构新颖的年轻教师往往无法进行授课,这就导致青年教师很难有锻炼的机会,于是党校便沦为纯服务管理机构,师资队伍建设也就无从说起。

二、改进高校党校教育培训体系的设计思路

(一)“1234”设计思路

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高校发展战略,通过建设先进的网络学习管理平台,构建E-Learn-ing学习体系,形成电子学习、集中培训、工作项目研究三者并行结合的新型培训体系,形成点面结合、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学习和工作相结合的新型学习方式。逐步形成“1234”的总体结构:“1”为一条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为两种主要学习方式:在线教育方式和传统面授方式;“3”为三类参与者:高校教师、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4”为四大知识资源库:通用课程资源、定制课程资源、自主课程资源和辅助资源库,这四块重要的内容资源构成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

(二)“陀螺式”培训结构

高校党校的教育培训体系应该能够涵盖整个高校,满足培训对象的实际学习需要,同时,整个体系必须协调配置、协调运转,好比一个运动中的“陀螺”,我们称之为“陀螺式”培训结构。

1.三级架构:倒“金字塔”式结构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可以将高校党校教育培训人员划分为三个层次:一般师生员工(包括高校教师、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等)、基层管理者(包括正副科级干部)、中层管理者(包括正副处级干部)①。对于这三类人员的培训侧重点各不相同:一般师生员工的培训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具体的工作方法;基层管理者的培训侧重于基本管理技能和通用方法;中层管理者的培训侧重于部门决策领导能力。对应于这些要求,高校党校的培训体系也包括三级架构:操作技能培训、管理能力培训和战略决策培训。这三个层次组成上述的一个倒“金字塔”结构。

2.一条“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论源泉,也是高校组织凝聚力的核心所在,它渗透在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体现在人的行动上,作用于人的内心深处,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因此,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高校党校工作的主线可以将整个高校组织成员紧密地凝聚起来。

3.转动起来:协调配置、逐步深化高校党校教育培训的陀螺式结构应该实现“理论—实践—评估—制度”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也就是说高校党校的教育培训体系不仅要求各要素协调配置,还要求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而不仅仅是一系列课程、讲座的孤立活动。要想保持这个陀螺式培训结构的平稳运转,就必须用鞭子不断地抽打它,给它加力,而这条加力的“鞭子”就是培训、考核、晋升等一系列的制度保障。同时,在设计高校党校培训整体架构的同时,高校还必须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整体推进并逐步深化高校党校教育培训工作的运行。拿“陀螺”来比喻,高校党校的整体运行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让陀螺不空心”,即为各类培训对象有针对性地组织一系列的培训课程,这是基本要求;第二层次是“使陀螺转起来”,即不仅高校党校形成协调运转的系统,而且对整个高校的绩效提升发挥作用;第三层次是“使陀螺成为一个自我调整、自我激励、自我反馈的有机系统”,即让整个组织走向学习型组织,使每一位学员成为主动的学习者,不断推进高校各项工作的良性开展[3]。

三、改进高校党校教育培训体系的具体措施

(一)高校党校教育培训的课程重构

1.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包括通用课程、定制课程、自主课程和辅助课程。通用课程指基本适用于所有党校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类课程对于学员基本素质的提高和知识结构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包括《中国共产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上级有关重要精神和文件、群众路线教育、师德师风教育等。定制课程是定制面授内容,指适合于特定对象的业务知识培训课程。由于培训对象所从事的工作不同,单一的通用课程只能起到思想层面的指引,但实践操作层面还需要根据需求因人制宜,通过定制课程的岗位培训来强化业务实践能力。如:某一院系的党政干部调任资产经营类部门的领导前,应增加诸如企业管理、经济学、商务谈判等课程的培训,使其具备新岗位的业务能力,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为学校发展服务。自主课程指根据个人兴趣而非强制性的可选择课程。通过此类课程学习能够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组织培养和选派党员干部打下坚实的基础。辅助课程指案例库、行业资料等。

2.教师资源

师资主要分为内部师资和外部师资。内部师资可以在原有党校专职教师的基础上吸纳部分本校优秀的专业教师进入党校教师队伍中,如:可吸引从事经济学、教育经济与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等学科的优秀教师充实到党校教师队伍中。而外部师资可以通过吸纳兄弟院校或者对口扶持高校的教师或其他国有企事业单位专家充实到本校党校教师队伍中来,采取党校间协同合作、共享部分师资等教育资源以减少教育成本、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

3.学习内容分配的层次安排

具体而言,高校党校培训内容包含三个层次的安排:①中层管理者培训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上级有关重要精神和文件、沟通协调能力培训、如何指导下属、如何完成特殊委派、如何转变管理方式制定战略决策等内容。②基层管理者培训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上级有关重要精神和文件、沟通协调能力培训以及如何进行时间管理、项目管理、辅导下属制定工作目标和完成工作计划等内容。③一般师生员工培训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上级有关重要精神和文件、沟通协调能力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安全和健康培训、员工发展等内容。

(二)高校党校教育培训体系的制度改进及实现策略

1.制度改进

首先,建立和完善党校组织建设机制。由高校高层领导组织党校的管理工作团队,建立外部联络、教务管理、资源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或人员负责制度,形成定人定责、系统管理的组织体系,保障党校的正常运行。其次,建立和完善学习需求调查制度。包括就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评估等相关内容的全面调查,或从高校实际需求出发,确定需求方案,由党校工作人员将整个需求方案面向全体学员进行满意度调研,并将调研结果进行汇总评估,确定最后的培训计划内容。将上述流程形成制度,保证培训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第三,建立和完善学习过程管理制度。从学员的出勤管理、党校的培训计划落实到学习过程的全程跟踪管理,保持充分的数据支持,从而不断修正课程内容、学习安排和培训计划,激发培训学员主动学习的热情,保证学习内容的新旧更迭、学习制度的合理有序。第四,建立和完善学习效果评估制度。包括党校对于学习活动的验收程序、考试的组织安排以及最后与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奖惩机制衔接的制度,使高校党校教育培训成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并且体现在利益奖惩上,保障学习机制在组织内部的迅速推广。

2.实现策略

首先,实行“一把手”工程。高校党校要实现上面所述的制度改进,必须坚持高校党校是“一把手”工程,通过党委书记自上而下的直接灌输、狠抓落实和广泛动员,可以迅速在高校内部构筑起全新的管理制度,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部门或人际摩擦,提高高校党校工作的效率。其次,实现学习管理平台的智能化。为了实现高校党校工作的跨时空培训目标,需要建立混合式培训体系,即建立在线教育方式和传统面授方式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这需要通过购置或者开发先进的、功能强大的学习管理平台来实现,通过这一平台可以使党校教育培训的所有环节,包括需求调研、制定计划、组织培训、学习反馈等在该平台的相应功能模块上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使高校的党校工作绩效得到进一步的提升[4]。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高校党校必须建立与时展相适应的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学员的思想认识、理论水平和业务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高校党校教育培训工作的成效,才能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师生员工队伍,才能不断推动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高校根本宗旨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曾银芳.地方高校党校创新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5):303-304.

[2]张慧欣,陈尚华.创新高校党校教育培训模式的若干思考[J].价值工程,2010(31):299-300.

[3]杨思卓.新型企业大学构建的“八一模型”[J].现代企业教育,2014(9):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