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栽培技术和管理范例6篇

草莓栽培技术和管理

草莓栽培技术和管理范文1

让他意外的是,这种被称为循环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比目前农民普遍应用的滴灌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每亩用水量竟然又节省了近80立方米、节肥14.5千克。他不敢相信,又算了一遍,结果还是如此。

万彬杰明白了,原来早被视为用水、用肥不能再少了的滴灌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的草莓生产,还有很大的节水、节肥空间。

1 少用30%水肥,多产300千克优质果

万彬杰从2002年开始种植草莓,是位合作社的资深技术员。

万彬杰向记者介绍说,草莓每年8月底栽植,到来年5月下旬拉秧,生长期长达9个多月,是个能吃能喝的“大肚汉”。农民种植草莓,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就是“草莓一枝花,肥水来当家”。

合作社成立前农民给草莓追肥时用的是“水压肥”的方法,即将化肥撒在田间,然后浇水,使化肥溶解在水中随水渗入地下;给草莓浇水时用的是微喷技术。每亩草莓用水量高达200立方米、化肥用量近百千克。

这位种了多年草莓的资深技术员知道,种草莓根本用不了这么多的水,也用不了这么多的肥!但苦于没有更好的方法。

北京市土肥站站长赵永志说,微喷技术所带来的变化,只是将传统的大水漫灌改为喷水漫灌,减少了田间渠道而已,灌溉方式没有产生质的变化。与大水漫灌相比,微喷技术用水量虽然有所减少,但没改变“水压肥”的方法,施肥时不管草莓是否缺水都要浇水,致使草莓生产用水量有增无减。

合作社成立后,请来市土肥专家指导,草莓生产用上滴灌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该技术根据草莓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需水量以“输液”方式,一滴一滴地将水滴定到草莓的根部;追肥时将肥料事先溶解到水中,养分随水与草莓根系零距离接触,更利于草莓吸收。专家们还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及养分供应能力、草莓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需肥规律,为合作社草莓制定了控氮、降磷、增钾专用肥料配方,根据草莓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需肥规律调控肥料用量制定施肥技术措施。实践表明,滴灌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生产草莓,每亩用水量一下子减少到130多立方米,每亩节水70多立方米,节水、节肥率均达到30%以上,增产10%以上;而品质和经济价值最高的第一穗果实每亩增产300千克,还将果实糖酸比调整到了最适宜国人的口感范围内(含糖量11%~14%),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提升了15%~25%,每亩增收2万元以上。

2 全溶肥破解技术应用瓶颈

在万彬杰的记忆里,合作社推广滴灌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前两年,滴水头经常堵塞,出水不畅,一些元件还经常出毛病。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关键原因之一就是肥料不能完全溶解,堵塞滴水头。这个看似非常简单的问题,解决起来并不易。因为,如果不使用专用的全溶性肥料,即使对肥料溶解液进行多次过滤,也很难达到滴灌头要求,而且溶解在水中的营养成分还会在出水控制元件附近凝结,对元件造成损坏。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北京市土肥站和昌平区土肥站从国内外水溶肥筛选出适应于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使用的全溶性肥料,并根据草莓、蔬菜等作物的需肥规律开发出多种类型专用肥料配方,农民在施肥时按照配方进行调配,不仅解决了滴水头堵塞的难题,还能完全满足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各种养分的需求。目前,滴灌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已在北京市草莓、蔬菜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其中,全市1万多亩草莓全部应用。生产实践表明,与“大水漫灌”方式相比,利用滴灌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生产草莓,每亩用水量平均减少60多立方米,每亩化肥用量减少30多千克。

3 对农业节水“极限”实现再突破

万彬杰说,滴灌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带来的节水、节肥效果,让农民兴奋不已。大家都曾认为,草莓生产用水、用肥数量已经到了“极限”。然而,北京市、区土肥站的循环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基质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又把草莓生产用水、用肥数量降低了很大一块。

万彬杰指着刚“决算”出试验研究数据的循环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说,循环利用水肥,是循环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模式的最大特点。该技术在存储罐内存放的营养液体,是根据草莓生长发育不同阶段所需营养元素及比例专门配制而成的。草莓秧苗栽植后,控制系统会按着设定的时间段,启动、关闭浇灌系统。浇灌系统启动后,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营养液体在循环装置的控制下,不间断地从PVC管的前端流向末端,再流回到存储装置内。草莓也在营养液体循环过程中,吸收到了水分和养分。循环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除蒸发,以及设备的少许滴漏外,试验中所消耗的水分和养分基本为草莓生长发育所消耗。试验表明,循环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栽培草莓,每亩用水仅为40.9立方米,用肥45.5千克;与滴灌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相比,每亩又节水近90立方米,节省化肥14.5千克。

万彬杰指着基质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试验介绍说,灌溉和施肥方式与循环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基本相同,草莓本身所消耗的水分和养分也基本相当,不同的是草莓吸收后剩余的水和养分不是被草莓循环利用,而是通过回收装置回收后,通过输送装置输送到位于温室边角部位,供种植在那里的作物继续利用。

4 传统土壤农业正走向立体生产空间

鑫诚缘果品专业合作社的草莓立体栽培模式试验示范温室内。

赵永志向记者介绍说,尽管立体栽培模式包含了框架构造、水肥配比、养分调控、循环利用、温度控制等多项技术,听起来较为复杂,但应用起来却相当的简单。可用于栽培蔬菜和花卉等作物。栽培草莓时,只要将草莓秧苗栽植在栽培架上的配备内,栽培过程也就完成。农民栽培后所做的工作,只是按时配制营养液、开闭开关。草莓整个生长周期内的营养和水分,是根据草莓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配制成专用营养液利用循环装置来完成。

草莓栽培技术和管理范文2

关键词:草莓种植;高新设施技术;物联网技术;温室栽培;草莓产量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S668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5-004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5.023

随着高新设施技术的不断推广,草莓立体栽培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还能使草莓种植密度得到提升,从而在选用最合适的栽培装置、先进的设备技术等的基础上,有效提高草莓的种植技术水平。

1 草莓种植中常见的栽培装置类型

对目前草莓种植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比较常见的栽培装置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

1.1 固定吊挂栽培装置

一般固定吊挂栽培装置的吊挂横梁是采用矩形管制作而成的,其规格为60×40×2,而吊挂框是镀锌钢板制作而成的,其规格为40×2.5,每个吊挂框之间的距离是1.5m左右,并设置有4个纵拉杆,可以将其吊挂在温室的横梁上。在实际制作这种装置时,需要严格按照国际相关标准操作,严禁出现焊点、毛刺等,以保证整个装置的美观度和防腐性能。

1.2 井型立体栽培装置

通常井型立体栽培装置是采用镀锌钢管焊接而成的,其型号最常见的是20×2,骨架底部的宽度为0.3m,高为1m左右,整个装置的长度是12m,每行的间距是1.5m左右,并且每行装置中间设置有6个纵拉杆,底部的两个主要是起到支撑整个装置的作用,一般不与地面连接,而顶部的两个分别是基质网固定杆、栽培槽膜固定杆。另外,支撑框之间的距离是4.5m左右,在实际制作这种栽培装置时,必须严格按照国际相关标准和草莓的种植需求操作,才能避免毛刺、粗糙不平等情况出现,对于提高井型立体栽培装置的使用寿命、美观度等有着极大作用。

1.3 升降吊挂栽培装置

在结合带动线束型钢丝绳的情况下,通常采用起吊质量较大、体积较小的电机来作为升降吊挂栽培装置的升级系统,以便快速、有效地进行吊挂横梁的升降。在实践过程中,电机需要选择具有行程限位功能、停电自锁功能的类型,不但有利于安全操作,还能实现各种升降位置的有效控制。一般升降吊挂栽培装置的起吊高度在0.8~2.5m之间,因此,起吊架的长度在11m左右,起吊速度在3~4m/分钟之间,并且起吊的重量可以达到600kg左右。另外,部分地方进行草莓种植,还使用有栽培框,其吊挂横梁采用的是矩形管,规格为60×40×2,而吊挂框是镀锌钢板制作而成的,其规格为40×2.5,每个吊挂框之间的距离是1.5m左右,可以在温室的横梁上自由升降。

1.4 角度可调栽培装置

目前,比较常见的角度可调栽培装置是由镀锌钢板制作而成的,每一组栽培架都有五条栽培槽,中间的一条主要发挥固定作用,而左右两条可以在摇把的控制下,改变横臂和地面的夹角。通常这种栽培装置之间是没有空隙的,可以实现温室面积的最有效利用,保证光照的均匀度,并且与一般草莓的种植方式相比,其种植密度要高大约1.5倍。

1.5 A字型的栽培装置

通常A字型的栽培装置是镀锌钢板制作而成的,每一组栽培架都有五条栽培槽,它们的高度不一样,可以使温室利用效率大大提高,而其草莓立体栽培密度与普通种植方式相比,要高差不多1.8倍。

2 草莓种植中物联网传感器监测系统建立

所谓的物联网其实是一种网络概念,互联网将用户端扩展和延伸到任意的物品与物品之间交换信息和利用通信的是物联网技术。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可以实现远程主体监控,远程信息感知,同时还可以有效地管理和合理控制远程主体。物联网之所以被我国作为推进产业信息化进程的重要策略,正是因为看到物联网在技术上的巨大优势。农业是大国之本,农业的智能化、信息化程度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建立物联网传感器监测系统。本项研究一共建立了两个监测点,分别是位于江苏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华阳园区监测点和镇江草莓合作社的草莓大棚传感器监测点。研究人员在每个监测节点都放置了土壤水分传感器、空气湿温度传感器、土地温度传感器、CO2传感器和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并通过特殊的收集器收集数据,并将收集的数据传给云端服务器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将研究汇总。在这个过程中,物联网传感器检测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1 传感器无线监测节点

物联网传感器网络由GPRS网关和2kmZigBee节点组成,是一种星状网络,具有多点多跳的特点,整个网络构成监测子系统。最值得一提的是,它独特的管理电源的系统结合了超低功耗功能的芯片设计,使得整套监测子系统从太阳处获得电能,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能在连续阴雨的天气正常高效地运行。

2.2 传感器无线主机

传感器无线主机又叫无线收集器,它的分辨率为12位数,采样收集的频率为36MHz,其接口十分丰富,能够在严酷环境下持续稳定工作,还可以基于多种无线协议通信,使用效果十分可观。ZigBee自组型网络采用的是低功耗的自组网技术,在2.4GISM免费频段运行,可传输的最大距离高达2000m。使用IP68高质量航插是其最大的亮点。它的箱体采用ABS塑料以及IP66防水箱体,能够承担40kg的重量,同时接融12组传感器无压力。

2.3 传感器详细参数

无线传感器的无线频率为GPRS,传输速率为85.4kbps、42.6kbps。传感器对远程SMS修改运行参数进行支持;并对ZigBee协议数据触发短信报警功能也予以保障,同时还支持GPRS、ZigBee独立配置切换。该传感器由抗氧化的新材料制成的金属防护头构成,该种传感器可接驳SSIOT系列无线采集器、手持、便携采集器。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有使用简单、稳定性好、免维护及无源精确测量的优点,因此完全可以直接与数据采集器或与数据电压表连接,并且一整天使用都不会有所影响。

3 物联网技术在草莓种植中的实践应用

3.1 物联网传感器在草莓种植中的使用

将空气温湿度传感器放置在草莓大棚中间的合适位置,保证可以对整个草莓大棚进行检测,物联网传感器的金属探头放置与草莓顶端齐平。由于草莓的光合作用会受空气温度影响,因此最适温度为21℃~25℃,栽种草莓后,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可以对草莓大棚内的空气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对大棚适当通风、加温可以合理地将棚内的温度控制在草莓生长最适温度范围内,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将大棚关闭,以确保温度不至于过低。草莓对大气中水分的含量要求很高,随着生长时期的改变,所反映出来的需求均有所不同。有文章研究显示,在草莓花期中,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最好不要超过92%,否则收益将受到影响。在本次研究中主要结合使用物联网传感器来对空气相对湿度进行调节。

3.2 土壤温度传感器对草莓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的影响

因为草莓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比较浅,因此受环境的影响也就会比较大。生长温度必须达到2℃以上,才能保证其正常健康地生长。据研究草莓在土壤中的最适生长温度应保证15℃~23℃,最高不超过36℃。如果能在种植中使用土壤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及时采用各种农业措施控制土壤温度,这样就能保证草莓更健康生长。

3.3 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和光照度传感器

在测定促进草莓光合作用的最适光照度范围中,光合作用测定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结合物联网传感器,可以根据不同生育阶段、不同草莓品种调整大棚内的光照度,使草莓处于最佳生长状态。

3.4 CO2传感器

CO2浓度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对草莓植株的光合与呼吸作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传感器的监测帮助下,在种植大棚里施加适当量的肥料以及培育食用菌可以提高CO2浓度,使草莓大棚内的CO2达到适宜草莓生长的浓度,这样的栽培技术能够使草莓健康高效地生长,提高草莓的生产量。

3.5 土壤含水量传感器

土壤中所含水分的数量叫做土壤含水量。经过试验证明最适合草莓生长发育的土壤含水量是18%~21%。可知,草莓对土壤水分的需求在不同的生长时期也是并不完全相同的。利用土壤含水量传感器,使得草莓定植后一直到开花坐果期的土壤含水量均保持在15%~18%之间。11月底左右是果实的膨大期,如果在此时提高土壤含水量到19%~21%,能够使草莓的膨大成熟分为几个批次进行,这样也有利于果农采摘售卖,降低草莓因熟透而遭丢弃的数量,大大地提高了果农的收入和当地的经济增长。

4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科研力度的不断加大,先进技术、设备等的应用在各行业变得越来越普遍,对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加强草莓种植期间的管理,注重草莓种植中各种物联网技术的合理应用,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其生长空间,从而促进草莓种植技术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 陈洁,刘田田,王颖,石志明,郝迁平,谢玉,蔡学栩,徐雪平.草莓品种资源和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福建农业,2014,(9).

[2] 兰伟,刘青.阜阳草莓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13).

[3] 周明源.北京市昌平区草莓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北京农业,2015,(30).

[4] 孙京信,张本尧,于有升,康玉洁.平度左宝叶引进新技术打造中国草莓顶级品牌“草莓皇后”――“宝叶金”草莓安全又美味[J].农业知识,2015,(8).

草莓栽培技术和管理范文3

关键词 草莓;平菇;套种;设施立体栽培;原理;新疆伊犁

中图分类号 S668.4;S646.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118-01

平菇是一种重要的食用菌,其营养成分含量高、味道鲜美,栽培简便。草莓和平菇生态规律差异很大,平菇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弱光环境,可释放出二氧化碳,草莓在光合作用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二者共存可以互惠互利,从而提高草莓和平菇的产量。为充分利用温室大棚空间,提高大棚种植效益,尝试草莓套种平菇立体栽培种植模式,实践取得成功,一座大棚纯收入达6万元,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经济效益可观。

1 栽培原理

平菇呼吸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供给草莓进行光合作用,而草莓光合作用又为平菇生长补充新鲜的氧气,使温室内部形成气体内循环,正好“互补”共赢。同时平菇生长发酵的废弃物是草莓最好的有机肥料,产生的大量微生物可增强草莓的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而且平菇培养料微生物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提高了草莓生长环境的温度,促进草莓生长,可提早上市15~20 d。

这种栽培模式特点是改善了菇床小气候环境,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出菇面积,比传统的种植模式要多产40%~50%,平菇收获以后,它又可以作为底料为草莓提供营养,增加了草莓的产量。其次,平菇在出菇时会摩擦起热,即使在冬天也不用架火升温,浇草莓的水也可以让平菇直接吸收掉,还可以省水。由于种植过程中不需要施用化肥农药,收获的草莓、平菇全是绿色产品。

2 栽培技术

2.1 茬口安排

平菇8月菌袋接种、发菌,9月上旬开始打菌墙,10月初开始打土墙,10月底移栽草莓,翌年3月栽种豇豆。11月平菇上市,直到翌年11月生产结束;草莓3月开始采摘;豇豆5月开始上市。

2.2 平菇接种

菌种选择:适合本地、抗逆性强的新疆黑平等平菇品种。培养基配置:采用棉籽壳94%+麸皮5%+糖1%进行配比,采用高锰酸钾1 000倍液进行消毒,加适量水,装袋高温灭菌。接种:无菌操作下把菌种接种于袋中。培养:把接种袋于25~28 ℃进行培养,培养18~20 d。

2.3 草莓育苗

品种选择:选择休眠深或较深、抗性强、品质好的如甜察理、吐克拉等草莓品种。选择品种纯正、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繁殖生产用苗的母株。母株定植:4月中旬进行定植,苗床做成宽1.2~1.5 m的平畦或高畦,每畦之间有30 cm小沟,在畦内母株双行定植,株距50~60 cm。植株栽植的合理深度是苗心茎部与地面平齐,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人工引茎:匍匐茎发生后,将匍匐茎在母株四周均匀摆布,并在生苗的节位上培土压蔓,促进子苗生根。匍匐茎抽出后要及时将其向畦面均匀摆开,将茎蔓伸直摆正,用土将幼苗基部压实[1]。

2.4 整地施肥

整地前施有机肥300 m3/hm2,深翻细耙。

2.5 平菇栽植

先打菌墙,在地面铺1层报纸防杂菌污染,然后放1层棉籽壳65%+牛粪30%+麸皮5%的混合原料压实再放1层培养好的菌种,共2~3层,仅最后一层菌种轻压,打孔排酸,铺膜,培养15~20 d。等菌丝长满菌墙后沿平菇栽植的行间进行挖土,对平菇菌墙左右及上方进行培土,培植高度55~60 cm,宽度65~70 cm[2]。

2.6 草莓栽植

铺设滴灌设备,土墙中间拉一滴灌带,土墙上出现菌丝后,即可栽植草莓,一垄2行,株距10~12 cm,花芽显蕾时覆盖黑色地膜,盖膜后,立即破膜提苗[3]。

2.7 豇豆栽植

翌年3月选择合适的豇豆品种栽种豇豆。

2.8 田间管理

2.8.1 棚膜覆盖。当外界最低气温降到10~12 ℃时,及时覆盖棚膜。

2.8.2 温湿度调节。一是控制温度要适时揭盖草苫,掌控好草莓和平菇在棚内的生长温度。草莓显蕾前:白天26~28 ℃,夜间15~18 ℃;显蕾期:白天25~28 ℃,夜间8~12 ℃;花期:白天22~25 ℃,夜间8~10 ℃;果实膨大和成熟期:白天20~25 ℃;夜间5~10 ℃。平菇的孢子萌发以24~28 ℃为最适温度,菌丝生长以22~26 ℃为宜,温度35 ℃以上时,菌丝就会大量死亡。棚室中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草莓与平菇的生长发育。平菇在菌丝分解及能量交换中,能释放出一定的热量,可提高棚内温度1.5~2.0 ℃,以促进草莓的生长发育。二是湿度调节。整个生长期都要尽可能降低棚室内的湿度。白天相对湿度保持在55%~60%。

2.8.3 水肥管理。采用膜下灌溉的方式。定植时浇透水,覆盖地膜后以“湿而不涝,干而不旱”为原则,适时进行浇水。

2.8.4 草莓植株管理。一是摘叶和除匍匐茎。在草莓整个发

育过程中,应及时摘除匍匐茎和黄叶、枯叶、病叶。二是掰芽。在顶花序抽出后,选留1~2个方位好而壮的腋芽保留,其余掰掉。三是掰花茎。结果后的花序要及时去掉。四是疏花疏果。花序上高级次的无效花、无效果要及早疏除,每个花序保留7~12个果实[4-5]。

2.8.5 平菇采摘。当平菇菌盖基本展开,颜色由深灰色变为淡灰色或灰白色,孢子即将弹射时,是平菇的最适收获期。这时采收的平菇,菇体肥厚,产量高且味道美。采收时要用左手按住培养料,右手握住菌柄,轻轻旋扭下。也可用刀子在菌柄基部紧贴料面处割下。采大朵留小朵,每批采收后,都要将床面残留的死菇,菌柄清理干净,以防止下批生产出烂菇。

3 经济效益分析

3.1 收入

一座棚平菇收入4.6万元,草莓收入4.64万元,豇豆收入0.7万元,总收入近10万元。平菇:从生长情况看,草莓大棚内的环境很适合平菇的成长,发菇快,质量高,色泽一致,菇形端正,肉质肥厚。11月中旬开始采摘,至翌年11月结束,可采摘11.3 t,批发价4元/kg,最高10元/kg,收入4.6万元。草莓:3月开始采摘,可采摘2.8 t,按采摘园价格15~20元/kg,收入4.64万元。豇豆:5月20日开始上市,每2 d摘50~60 kg,平均5元/kg,收入0.7万元。

3.2 经济效益

3.2.1 投入成本。一座棚草帘3 000元(可用2年)、棚膜1 500元(用1年),人工800~900元,共用3万元棉籽壳(1.48元/kg),牛粪(20 m3)7 000元,总投入4.24万元。

3.2.2 效益。去除成本,草莓―平菇立体栽培模式一座棚有近6万元的纯收入,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4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5105―2002无公害食品 草莓生产技术规程[J].新疆农业科技,2004(1):24-26.

[2] 陈修斌.棚室黄瓜套种平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2(8):30.

[3] 绿色食品 越冬大棚草莓生产技术规程[J].山东蔬菜,2012(2):31-33.

草莓栽培技术和管理范文4

关键词:农田自动观测;草莓;调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8.4;S62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1.048

1日光温室栽培草莓的可行性分析

草莓属于耐阴植物,能够忍受一定的低温,但温度过低也会导致草莓生长发育不良,影响其开花和结实。为合理利用绿园区冬季光热资源,根据温室大棚内农田自动观测系统观测的温度、湿度、土壤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及光合有效辐射等要素准确数据,采取补光增温和其他内增温、保温技术,结合其他关键栽培技术,为草莓冬天生长创造相对有利的光、温、湿等气象条件,即满足冬季大棚草莓的正常生长,又能合理利用资源。

2草莓栽培技术与要领

2.1草莓品种选择

草莓品种选择:2015年绿园区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引进的温室栽培草莓新品种幸香。幸香肉质细、香甜适口、汁液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达10.0%;植株长势中等,较直立;叶片较小,新茎分枝多,单株花序数多;植株休眠浅,为适于促成栽培的优良品种。具有花芽分化早、采收期长、丰产、果个较大、产量高,果肉致密、硬度大、耐储存运输等优点。综合性突出,丰产性较强。示范基地共栽培200多亩,亩产1800公斤以上,高产地块达2100公斤。

2.2科学整地,有效根治病虫害

绿园区示范基地草莓种植大棚基本都在7月下旬~8中上旬平整土地。把地整成南北向高垄,垄距90厘米、垄高40厘米、垄顶宽40厘米,为了保持有机栽培全部施入农家肥,于8月下旬~9月上旬进行为期7~10天焖棚,彻底根治线虫,焖棚期间最适宜的天气是连续高温,光照好,所以进入8月下旬绿园区气象局组织专家,积极与省市气象台进行会商,连续不间断地专门提供连续7天的精确预报,准确提供适宜开始焖棚日期。

2.3关键栽培技术

示范基地基本采取每垅双行,行株距28×10厘米,深度适中,即“底不漏根、中不埋心、一次浇透、弓背朝外”。绿园区温室大棚于10月上中旬扣棚膜,之后1~2周覆盖黑色地膜,扣膜后,晴天根据农田自动观测系统提供数据,及时注意通风降温,白天室温保持15℃~26℃、地温15℃~20℃;夜间室温保持2℃以上。11月初棚体加盖保温被,进入越冬生长阶段。草莓 于12月末1月初进入采摘上市。关键栽培技术如下:

温室草莓移栽时间:日光温度草莓移栽适宜日期为9月5~15日,过早或过晚都不利于草莓的高效栽培。过早或温度过高导致草莓生长过旺,在覆盖前不断处蕾、开花、结果影响产量和品质;过晚或温度低定值后缓苗慢,易结畸形果,影响产量的同时影响上市时间。因此绿园区气象局和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根据绿园区多年气象历史数据,确定最佳移栽时间区间,同时提供7~10天精细化预报确定具体移栽时间。

土壤消毒技术:冬季大棚草莓几年来接连种植,根腐病、线虫、枯萎病都很严重,必须进行土壤处理。绿园区气象局联合农工业技术推广总站推出高温焖棚和施撒垄鑫相结合消毒技术。每亩撒施98%微粒剂15~20公斤,然后立即翻拌土壤20厘米深,平整成垄并用优质塑料薄膜将垄封闭严实,进行高温焖棚即可,消毒效果非常良好。

地膜覆盖增温、防草技术:在扣棚后1~2周内,应及时覆上地膜。生产上通用的黑色地膜,可抑制杂草生长,还可以起到保墒、降低棚内湿度、增加地温和促进肥料分解等作用。

2.4绿园区温室草莓主要发育期气象指标(见表1)

表1

2.5日光温室草莓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

低温冷害:11月下旬~次年3月上旬是持续低温期,易形成僵苗。持续低温时花期花量减少,畸形果增加。

防范措施:增加棚体保温材料的厚度,根据气象局提供的天气预报,合理选择通风时间和通风口面积,在冷空气来临前通过滴灌设备增加土壤含水量,遇到强降温提前采取取暖措施,例如用电热毯增加地温、使用煤气炉增加室温、张贴反光幕增温等措施。

3服务与推广方法

3.1技术培训与直通式服务相结合

绿园区气象局农业技术服务人员多次亲临示范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就基地棚内农田自动气象站数据使用、数据分析及棚外区域自动气象数据运用等进行培训。绿园区气象局利用园区室外显示系统实时显示草莓种植大棚温度、湿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指导园区技术人员科学调控,还利用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平台等直通服务方式发送草莓大棚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日平均值、极值及出现时间,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调控生育环境,高效推广。而且绿园区气象局还结合草莓各个主要生育期进行全生育周期跟踪服务,即可以现场进行技术推广和培训,又可以完善气象服务指标。

3.2以点带面,争取政府支持全面推广

利用两个示范基地草莓栽培棚内农田自动观测系统精准气象数据分析使用,通过草莓栽培管理技术示范,积极争取政府在资金上支持,争取在其他园区安装智慧农业气象服务观测设备,提供精准的棚内外气象数据,按照主要生育期气象指标科学进行草莓种植温室调控,起到高产增收效果,逐步推广到绿园区其他草莓种植园区,带动整个绿园区日光温室草莓种植户。

4推广效益及适用区域

4.1效益分析

按照这种种植和管理方式,移栽最佳期定在9月5~15日。如果移栽过早会因为气温偏高而影响成活,而移栽最晚也不可超过9月下旬进行。如果过晚,既不利于缓苗生长和养分积累,也会影响花芽分化质量,进而影响后期产量和果实品质。采用此技术后每亩增产产值5000~7000元,推广面积1500亩,年增产约上千万元。

4.2适用区域

草莓栽培技术和管理范文5

论文摘要:介绍出口草莓的栽培技术,包括苗木选择,春季定植、秋季定植及定植后的管理技术,中耕除草和间作,施肥与病虫害防治,采收和采后管理及越冬防寒技术。

丹东市草莓栽培面积1.0万hm2,是国内最大的草莓生产基地。由于丹东市春季雨量适宜,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故而丹东市草莓果实品质上等,驰名中外。丹东温室及冷棚草莓主要在国内市场销售,温室及冷棚的末季草莓及露地草莓主要出口法、德、英等欧盟各国和韩国,年出口量8~10万t。出口果的标准:单果重7g以上;果形端正,无畸形果;果面全红,无白尖;无病虫伤害;农药残留不超标(欧盟标准)。现将出口草莓栽培技术报告如下。

1 苗木选择与定植

1.1 苗木选择

丹东栽培草莓历史较长,草莓线虫危害严重,受害株率有时达30%~50%,给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生产上必须应用组培苗。主栽品种有哈尼、森嘎拉(ss)、蜜宝(达嘎)。为了保证栽后缓苗快,一般苗除老叶外尽量保留新叶,最低保证两叶一心。

1.2 定植

1.2.1 春季定植 春栽的优点是用苗少,但前期土地利用率较低。一般每666.7m2均匀撒施腐熟鸡粪、牛马粪3—4m3,然后顶凌耙地,再做成宽90~110cm畦,覆黑地膜提高地温、防草害,在畦中央按80—100cm定植1株。也可在顶凌耙地后,按50—60cm距离起垄,然后将腐熟的鸡粪、牛马粪每隔1个垄沟撒2个垄沟,每666.7m2均匀撒施3~4m3,再将撒粪的2个垄沟耧平做成畦,覆黑地膜,在靠近畦两边按80cm~100cm锯齿状定植1株。

1.2.2 秋季定植 秋栽的优点是前期土地利用率较高,但用苗量较大。一般于立秋后每666.7m2均匀撒施腐熟鸡粪、牛马粪3~4m3,耙平,做成宽90—110cm畦直接定植,每666.7m2定植8000—10000株。

1.3 定植后的管理

当春栽定植苗的匍匐茎发出后,要及时压蔓领苗,压蔓时一定注意被压部位与地膜下的土充分接触,千万不要压在地膜上。繁苗密度达到标准后,要及时摘除匍匐茎。对秋栽的定植苗要及时中耕除草。

2 土肥管理

2.1 土壤管理

中耕除草是生长季节重要的管理措施,必须及时进行。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对春栽草莓园每间隔两畦,在畦沟中间种植一行早玉米,每666.7m2可种植700余株,大约可收入500—700元;对秋栽的园片,前茬可种植甜瓜、西瓜和春白菜等。草莓园禁止使用任何除草剂,以防止果品农残超标和影响苗生长及匍匐茎的分生。

2.2 施肥

草莓追肥、施基肥通常用撒施或沟施。

2.2.1 追肥 一般于花前10~15天追第1次肥,花芽分化前(8月中旬)10~15天追第2次。第1次追肥氮:磷:钾比例为2:1:1;第2次追肥为1:1:1。也可以使用发酵的农家肥,在地两头、中间挖一土坑,坑的大小、数量依园面积而定,坑内用塑料膜衬上,以免漏肥,将农家肥与水按1:4—6放入坑内充分发酵后施用。第1次施用在揭防寒膜后,第2次在刈割老叶后,第3次在9月初。第3次可将已发酵好的农家肥液再加1倍水施入。

2.2.2 基肥 一般于刈割老叶后(8月下旬)施基肥。撒施或沟施充分腐熟的鸡粪、牛马粪。撒施的有机肥需晾干或拌沙使其松散后施用。

3 病虫害防治

危害丹东草莓的害虫主要有蛴螬、草莓叶甲、蚜虫、红蜘蛛及梨卷叶象甲等;病害有草莓灰霉病、草莓蛇眼病、草莓V型大斑和草莓粘菌病。为了满足出口要求,于草莓花序分离期叶面喷施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或代森锰锌加阿维菌素,间隔7天喷第2次。有条件的园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金龟子等害虫。采收后对草莓叶甲发生较重的园可喷施阿维菌素。8月中旬用辛硫磷灌根防治蛴螬。草莓采收前25天禁止使用任何农药、果实膨大剂及未经试验测试的任何叶面肥。

4 采收及采后管理

出口草莓要适时采收。采收过早影响品质,过晚则果实过熟影响外观。采收时要及时剔出病虫果并集中销毁。为确保果实外观品质,应及时速冻加工。草莓采收后的9月到防寒前是花芽分化的关键期,此期草莓能否迅速恢复生长会直接影响翌年产量,因此,采后要及时剔出老弱病苗、调整密度,立秋前后刈割老叶,但不要碰伤心叶。

草莓栽培技术和管理范文6

关键词 草莓;甜瓜;立体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52;S668.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093-02

立体栽培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更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栽培模式。采用草莓—甜瓜套作栽培,是在早春季节草莓垄间定植甜瓜,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的种植方式。现将有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草莓栽培技术

1.1 育苗

8月上中旬,选择草莓匍匐茎上前期生长的健壮小苗,移植到露地苗床或营养钵中进行育苗,要求育苗床土或钵土保水性、透气性好;一般育苗营养土采用60%园土、40%腐熟厩肥混合配制,再在每1 m3土中加入磷酸二铵和硫酸钾各500 g、50%多菌灵500 g混合均匀装钵或直接施于苗床栽种;草莓移植后需浇水保墒﹑缓苗、遮阳降温。苗期一般不浇水,以避免地膜烧苗,若苗床过干可用喷壶向苗床上洒水。

1.2 定植

为争取早上市,草莓大棚移栽的时间应在9月上中旬。草莓园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透水通气良好的砂质或壤质土壤。定植前对大棚内土壤进行耕翻,同时施腐熟厩肥75 t/hm2、复合肥750 kg/hm2作基肥,然后做畦,一般畦宽1 m,畦沟深25 cm。选择新叶正常开展、小叶对称、叶色浓绿、叶柄粗、叶片大、长势健壮、丰产性好的幼苗进行定植,要随起苗随移栽。每畦栽植2行,行距25 cm,穴距20 cm,栽植18万株/hm2左右;及时浇定植水。扣棚时间一般在10月中下旬[1]。

1.3 栽后管理

1.3.1 温度管理。一般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 ℃,不要超过30 ℃,晚上以7 ℃为宜。初花期保持25 ℃,成花期掌握在23 ℃。棚温低于5 ℃时,应在大棚内设小拱棚复扣膜保温。到翌年春季气温明显回升时可加大通风,起到降温降湿作用,延长果实的采摘期。

1.3.2 肥水管理。草莓整个生长过程中要有充足的水分,开花期土壤水分可稍干些,棚内湿度开花前控制在80%以下,开花至果实膨大期控制在60%为宜。在草莓生长旺盛期和浆果膨大期需水较多。灌水可结合施肥进行,将肥料溶于水中配成1 000倍液施用。第2年开春后随着气温回升,生长速度加快,为避免草莓果实酸化,应增施钾肥,施硫酸钾75 kg/hm2左右。另外,在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喷施“壮果蒂灵”加0.5%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株施尿素0.1~0.2 kg,补充果实生长所需养分,提高灌浆质量[2]。

1.4 病虫害防治

大棚草莓病虫害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可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培育脱毒壮苗、高垄栽植、地膜覆盖、清洁土壤、避免干旱、高湿等措施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如发现病害,要注意开花前后不宜用药,以免影响授粉,使畸形果增多,也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严格控制农药用量和安全间隔期。

1.5 适时采收

大棚栽培草莓,一般春节前就可采摘,草莓果实软嫩不耐储存运输,采收时要轻拿轻放,不要损伤花萼。采摘一般在8:00—10:00或16:00—18:00进行。不摘露水果和晒热果,以免腐烂变质[3]。

2 甜瓜栽培技术

2.1 育苗

要播种的种子需要经过消毒、浸种、催芽处理。通常用0.1%高锰酸钾浸种2~4 h,或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50%多菌灵1 000倍液浸泡30 min均可,捞出用清水洗净后浸种4~6 h,把浸好的种子用湿布包好置于25~30 ℃条件下进行催芽。当80%幼芽露出时即可播种。播种前3~4 d要配制好苗床土,营养土配制同草莓育苗,苗床要浇足底墒水。播种选择晴天进行,每钵播1~2粒种子,上面覆盖床土1 cm,播完后盖膜保温保湿。苗期一般不需施肥浇水,若苗床过干可用喷壶向苗床上洒水。

2.2 定植

甜瓜苗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在草莓垄间,株距50 cm。定植时在穴内加入适量的土壤杀菌剂和磷钾肥,每穴2株瓜苗,浇足缓苗水。

2.3 栽后管理

2.3.1 整枝。甜瓜可吊蔓种植,也可爬地栽培,套作一般采用吊蔓栽培。吊蔓可在主蔓6~7叶时进行;随瓜蔓延长及时整枝。一般把靠近根部的子蔓去掉,在8~12节选留3~4条子蔓坐瓜。每条子蔓最好能结5~6个瓜,如果子蔓坐的瓜少或坐不住,需要留孙蔓结瓜。其余侧蔓要去掉,瓜坐住后留2片叶摘心。

2.3.2 温度管理。甜瓜为喜温作物,每个生育期所需温度不同。一般定植后,前期要保持25~35 ℃,花期25 ℃,果实成熟期最适宜温度为30 ℃。果实膨大期要维持10 ℃以上的昼夜温差,以利于糖分积累提高品质。甜瓜在温度下降到13 ℃时停止生长,10 ℃就会完全停止生长,7.4 ℃时就会发生冷害。因此,一定要做好控温措施[4-5]。

2.3.3 肥水管理。甜瓜生长季需肥量很大,除施足底肥外,还要进行追肥。磷钾肥能提高甜瓜品质,幼果膨大期随水冲施纯N 30 kg/hm2,以后每茬瓜坐住后施纯N 30 kg/hm2、K2O 30 kg/hm2,也可每隔1周用0.2%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1次。坐果前土壤水分保持最大持水量的70%,幼果膨大前期水分不宜过多,以防徒长和落花。头茬瓜收前10 d停止浇水,采收后恢复肥水。

2.4 病虫害防治

甜瓜抗病性强,管理得当一般不会造成大的病虫危害;一般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除以培育壮苗、合理控温、控制湿度提前预防外,发现病害要及时防治。对真菌性病害可使用粉锈宁1 5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和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细菌性病害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400倍液等,每7~8 d喷1次,连续喷施3~5次,可得到有效防治。对主要虫害可用25%敌杀死乳油1 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施防治。对于地蛆等地下害虫,可选用50%辛硫磷、48%地蛆灵拌种或灌根防治。

2.5 适时采收

适时采收是果实品质好坏的关键,采收过早口感不好,采收过迟会形成裂瓜,影响品相和运输。一般根据市场及运途远近确定采收适期。如在当地销售,成熟度达到9成以上时采收;长途运销,成熟度在8成时采收。采收时应留3~4 cm的果柄,以利于储存和运输。

3 参考文献

[1] 林金秀,庄卫东,郑金水,等.优质草莓立体无土设施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2(7):26-28,64.

[2] 赵玉涛.大棚草莓无公害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6):106,112.

[3] 郑振军.温室草莓无公害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2(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