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的种植方法与技术范例6篇

草莓的种植方法与技术

草莓的种植方法与技术范文1

草莓为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宿根草本作物,其果实鲜红美艳,柔软,芳香浓郁,深受广大市民的青睐,素有“水果皇后”、“冬春第一果”之称。草莓营养丰富,据研究,每100 g鲜果含VC 45~120 mg,比苹果、葡萄高出20倍左右。草莓果实除鲜食外,还可以速冻保存,并可深加工成草莓酱、蜜饯、饮料、糕点等产品,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武汉市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综合和交通枢纽城市。该市地处江汉平原,小气候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是发展草莓生产的极好区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休闲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草莓产业将成武汉现代都市农业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1 武汉市草莓生产现状

武汉市的草莓种植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由浙江人引进并进行小规模露地试种,90年代中后期开始推广使用大棚设施栽培,进入21世纪后,随着休闲观光型农业的兴起,武汉市的草莓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武汉地区的草莓品种主要有法兰地、红颜、晶瑶、晶玉、章姬、丰香、全明星等,主要分布在黄陂、东西湖、蔡甸及江夏等地,如汉施公路黄陂武湖沿线、江夏纸贺公路沿线、107国道东西湖沿线及蔡甸区新农沿线等。其中,66.67 hm2以上规模的区域有黄陂武湖沙口分场、新洲阳逻山河村、东西湖走马岭苗湖村等。以休闲采摘观光特色为主的生产园区有东西湖柏泉兆丰草莓园、江夏沛美达农业科技公司、黄陂罗汉木兰金秋专业合作社、黄陂六指禾盛吉农业园、蔡甸新农姚家山草莓基地及湖北省农科院南湖科研基地等,园区面积均在

6.67 hm2以上。“小草莓,大产业”,目前,草莓生产已成为武汉都市农业的一大亮点。

草莓有连续开花结果的习性,武汉市一般在4月中旬之前开始育苗,8月定植,10月中旬左右盖膜,11月下旬至翌年5月进入采收期,一般667 m2产量1 500~2 000 kg,产值3万~5万元,纯利润

1.5万~3.0万元。消费形式以本地鲜食为主,部分外销到北京、岳阳、西安等地。栽培形式主要是竹架塑料大棚保护地栽培,栽培方式一般是一年一栽制,最多连作3年左右必须换田种植。大田生产用苗一般利用结果后植株抽生的匍匐茎繁殖。

2 武汉市草莓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1 优质品种少,退化严重

一是品种单一,武汉地区的草莓以采摘鲜食为主,目前,主栽品种为红颜、法兰地等,红颜香味浓,口感好,但果实柔软,不耐贮运和保存;法兰地休眠浅,果实硬度大,耐贮运,但口感与香味相对欠佳。市场亟需果形美、颜色艳、果实大、香味浓、口感好且耐贮运的优质品种。二是主栽品种种植年限长,品种退化严重,繁苗率、产量、品质、抗性逐年降低。

2.2 种苗繁殖系数低,带病多,成本高

目前,武汉市的草莓种苗大多采取“自留、自

选、自繁”的模式,以农民自己繁育为主。由于农民对草莓育苗的认识不足,育苗技术不高,再加上育苗期间武汉地区正值高温、高湿的天气,炭疽病、疫病、根腐病时有发生,不仅苗床成苗率低,而且种苗带病多,特别是主栽品种红颜在苗床繁育期炭疽病发生严重,种苗繁殖系数极低。

2.3 重茬种植多,土传病害发生严重

草莓和西瓜一样,存在轮作换地与设施固定的矛盾,连作障碍较为突出。一般连续种植3年后,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大田土传病害加重,特别是在开花坐果期,遇上恶劣的高湿天气,灰霉病、白粉病发生严重,草莓产量和品质大幅下降。因连作造成的减产幅度一般在30%左右,严重时甚至绝收。同时,由于草莓的种苗生产属于无性繁殖,扩繁代数超过3年以上,其体内的病毒逐渐积累,所以病毒病不断扩展蔓延,对草莓的产量、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2.4 大田生产基础设施有待加强

草莓生产的硬件设施是大棚,目前武汉市过半的草莓种植采用的是竹架大棚,一则其空间小,通透性差,易发病虫害;再则其抵御暴风雪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如2015年冬季武汉市的一场暴风雪,使大部分草莓种植户的竹架大棚受损,受灾农户减收20%左右。

2.5 商品化处理及贮运保存与加工技术落后

一是草莓鲜食产品分级处理工序不到位,市场销售以统装混销为主,商品化意识不够;二是贮运与保鲜技术不够,产品不宜储放及远距离运输;三是本地加工企业少,加工产业链延伸不够,产业配套发展后劲不足。

2.6 标准化配套栽培管理技术滞后

草莓育苗技术、土壤消毒技术、配方施肥与滴灌技术等滞后。相当一部分农民不懂苗床必须与产地隔离,而将苗床育苗与大田生产安排在一起,导致病害传染严重。利用太阳能、氯化苦进行土壤消毒效果非常好,但是在生产中未能得到普及应用。在草莓生产中结合滴灌技术配方施肥,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农户认识还不足。为了片面追求产量,少数农民甚至滥施、滥用化肥、农药、激素,使得果品质量下降,既影响了产区的口碑,又限制了产品的外销渠道。

2.7 品牌意识、市场意识不强

目前,武汉市的草莓品种叫得最响的是红颜(牛奶草莓),但是还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没有一家专业化的销售市场,没有一批专业的经纪人,市场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各方面的认识有待统一和提高。

3 武汉市发展草莓产业的优势

3.1 气候优势

武汉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5.8~17.5℃,年无霜期211~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 810~2 100 h,比较适合草莓的生长。

3.2 地理优势

武汉市地处江汉平原东部,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是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国家地理中心,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交通便利,流通快捷,市场网络健全。

3.3 科技优势

武汉地区农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众多,如中科院植物所、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武汉市农科院等,其中湖北省农科院培育的晶瑶、晶玉等品种在武汉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黄陂区蔬菜技术推广站近年来在名优品种引进及蜜蜂授粉技术推广等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

3.4 种苗优势

武尔福种苗科技有限公司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的专业化工厂化育苗企业,现有

4 000 m2育苗车间和40 000 m2智能化温室,1次可育5 000万株各类种苗,年可生产种苗2亿株,可谓是“武汉市的种子种苗繁育中心”。公司还建有1栋2 000余m2的组培大楼,专门用来生产培育各类作物的脱毒种苗,可以满足整个武汉市场的脱毒种苗供应。

3.5 产业优势

草莓生产的比较效益较高,据测算,667 m2草莓的收入抵得上6 670 m2的黄瓜、13 340 m2的玉米,农民的种植积极性较高。草莓产业已经逐渐成为武汉市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特色亮点产业。

3.6 政策优势

草莓是休闲观光农业中的一项朝阳产业。武汉市把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写入了“十三五”规划,并结合休闲观光旅游业积极倡导发展草莓产业,是促进市民休闲、帮助农民增收的一项利好政策。

4 武汉市发展草莓产业的对策与展望

4.1 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与种质创新

充分利用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的平台,根据武汉地区的生态条件、栽培方式和市场需求,大力引进国内外的草莓优质新品种,促进本地草莓品种的更新换代。同时,协调组织湖北省农科院、武汉市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及地方农业推广部门联合攻关,积极开展高抗病(抗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耐贮运、休眠浅、果型大、香味浓、产量高、成熟早的草莓新品种的选育。

4.2 建立完善的草莓种苗繁育体系,实行种苗规范化生产

一方面要组织农民开展草莓育苗技术培训,宣传推介异地育苗、遮荫防雨育苗、苗期喷施多效唑、空中采苗等育苗技术,有效地预防草莓苗期病害。同时,通过科研部门与专业的育苗企业,采用组织培养技术繁育脱毒种苗,建立严格的三级种苗(原原种、原种、生产种)繁育体系,推广普及优质草莓脱毒苗,确保大田生产用苗2~3年更新1次。通过健全完善的脱毒苗繁育体系,推动武汉市的草莓种苗繁育向专业化、生产化的方向发展。

4.3 采取农业、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措施,克服连作障碍

一是加快引进与示范推广耐连茬的抗性品种。二是倡导推广草莓轮作换茬与间作套种技术,将草莓与水稻、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与葱蒜进行间、套种,既可以改良土壤,又可以减轻土传病害。三是推广示范土壤消毒技术,如应用氯化苦、太阳能及生物菌消毒等方式进行土壤处理。四是示范无土栽培技术,克服草莓土传病害和连作障碍,减少农药用量,发展无公害生产,提高产量、品质和商品率。 .

4.4 加快保鲜与精深加工技术研究

草莓生产不能仅仅停留在采摘鲜食的水平,一方面要积极开展草莓产品的保鲜速冻技术与精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联系相关的加工企业和出口贸易公司,充分延伸草莓产业链,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4.5 加强体系建设,实行品牌战略

积极发挥草莓种植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草莓专业经纪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断探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新路子,建立专业化的销售市场,实施品牌战略,提高草莓种植户参与市场竞争和抵御生产及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利用电商平台,积极开拓线上、线下及内销与出口的销售市场。整个草莓产业链要实现“七专”,即专业基地、专业标准、专业包装、专业市场、专业平台、专门品牌、专业经纪人,注册特色商标,打造特色品牌,体现地域优势和产品优势,推进武汉市的草莓产业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向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4.6 多方联动,齐抓共管,促进草莓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是农业科研与推广部门要加大草莓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示范和推广力度,特别是加强对自育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的集成研究,如空中采苗技术、小高畦双行栽植技术、破休眠促分化技术、蜜蜂授粉技术、疏花疏果技术、轮作换茬与间作套种技术、配方施肥与滴灌栽培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土壤消毒技术等;同时,对草莓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及连作障碍综合防治开展联合攻关,构建草莓主要病害综合防御体系;起草制定草莓种苗繁育及大田生产的规范化技术规程,建立绿色、无公害、有机草莓繁育与生产基地。

二是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对草莓钢架大棚、滴灌等设施的投入,制定配套的激励政策,将草莓列入武汉市的农业主导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推进草莓产业化进程;同时,乘休闲观光农业之东风,结合草莓的田园采摘与农事体验,积极拓展农业生态旅游,增加草莓种植户的收入。

三是金融保险部门应将草莓产业纳入政策性保险,降低农户的生产和市场风险。

四是质检技术部门要加强对农药、激素的检测工作及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监督,牵头制定行业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确保农产品安全,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信誉度。

五是新闻与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各大媒体、各种渠道大力宣传,推介武汉市的草莓品牌和产品,通过组织开办草莓文化节、草莓品鉴会、观光园、国内外交流等多种形式宣传草莓文化及产业品牌,进一步开拓市场。

参考文献

[1] 童英富,廖益民.建德草莓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浙江柑橘,2008(1):5-8.

[2] 马金芳.温室大棚草莓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09(5):74-75.

[3] 向发云,韩永超,曾祥国,等.湖北省草莓育苗期炭疽病病害调查[J].湖北农业科学,2012(24):5 650-5 653.

[4] 王彩芬,张广华,弓瑞娟,等.河北省草莓生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上海蔬菜,2013(3):5-7.

草莓的种植方法与技术范文2

关键词: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城郊;产业;发展;武汉市

中图分类号:S668.4+13(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4-6470-04

2015年对武汉市城郊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主要产区的2014年草莓种植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方式为分发调查问卷和实地抽样2种,共向黄陂区、东西湖区草莓种植户发放抽样调查表500份,回收了187份,实地抽样调查了24户。根据调查结果,梳理出有关武汉市城郊草莓主要产区的现状、基本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草莓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草莓生产现状

1.1 草莓种植面积

2014年武汉市黄陂区的草莓种植面积为780 hm2,东西湖区为487 hm2,本次调查涉及的草莓种植面积277 hm2,占黄陂区和东西湖区全部种植面积的21.9%。在分布上,武湖、新沟、东山、辛安渡、罗汉寺等地为主要种植区。虽然武汉市城郊已有很多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但是大部分草莓种植还是以农户租赁合作社的土地和大棚的形式展开,合作社直接参与草莓种植的面积比例较小,集约化程度不高。单个草莓种植户在平时不请帮工的前提下,能够管理的极限面积约为0.67 hm2。调查结果显示,种植面积0.40~0.67 hm2的草莓种植户占调查数的56%,具体见图1。

1.2 品种结构

武汉市草莓种植品种主要有4个,分别是甜查理(Sweet Charlie,又名法兰地)、红颜(Benihopp,又名红颊)、晶瑶和晶玉,其中甜查理、红颜和晶瑶种植面积大,分别占草莓栽培总面积的49.7%、24.6%和23.0%;晶玉是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2013年选育的草莓新品种,栽培面积在不断扩大,2014年占黄陂区和东西湖区栽培总面积的2.7%,具体见图2。

1.3 成本分析

武汉市草莓种植平均成本为9 938元/667 m2,主要包含人工、种苗、塑料膜、肥料、大棚租金、农药、蜜蜂和水电,成本结构比例见图3。

1.3.1 固定成本 武汉市草莓栽培模式为促成栽培,需要覆盖3层塑料薄膜[1],分别是外层大棚膜(约1 400元/667 m2)、内棚膜(约300元/667 m2)和地膜(约200元/667 m2),3层膜总成本约为1 900元/667 m2,实地调查结果棚膜的平均成本1 775元/667 m2,占总成本的17.9%。钢架大棚平均租金为1 314元/667 m2,占总成本的13.2%。每667 m2大棚需购置1箱蜜蜂用于辅助授粉,平均成本为200元,占总成本的2.0%。抽水灌溉平均成本为78元/667 m2,占总成本的0.8%。草莓生产中大棚租金、棚膜、蜜蜂和水电的平均成本为3 367元/667 m2,占总成本的33.9%。

1.3.2 人工成本 一般草莓种植面积0.67 hm2以下的农户只在生产关键季节请帮工。本次调查中平均请工成本为2 222元/667 m2(不计自身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22.4%。在完全请工的情况下,种植草莓的人工成本约为12 000元/667 m2(根据东西湖区部分农业专业合作社财务数据测算),是草莓种植过程中最大的一项开支。人工成本高,是目前草莓种植无法进行集约化大规模生产的重要因素。

1.3.3 种苗开支 武汉市草莓种苗来源分为农户自育和外购2种途径。①农户自育苗成本,自育苗的成本主要由人工(1 500元/667 m2)、土地租金(净地,约500元/667 m2)、农药(平均800元/667 m2、化肥(200元/667 m2)等项目构成。在不考虑自身人工成本的前提下,农户自育苗的总成本为3 000元/667 m2(育苗地);正常情况下平均可育草莓种苗2.5万株/667 m2,平均每株自育种苗的成本为0.12元/株。②外购成本,外购种苗的价格受市场行情波动影响,一般年份甜查理种苗的市场平均价格为0.2元/株,红颜和晶瑶种苗的市场平均价格为0.5元/株。如果种苗全部外购,种植甜查理的种苗成本为1 600元/667 m2(种植密度8 000株/667 m2),种植红颜或晶瑶的种苗成本为3 000元/667 m2(种植密度6 000株/667 m2)。综合本次调查自育和外购 2种方式,种苗平均成本为1 809元/667 m2,占总成本的18.2%,所占比例次于人工成本。武汉市及周边草莓育苗期在4月到9月,正值高温高湿阶段,有利于草莓炭疽病的发生[2],有效防控炭疽病危害是草莓育苗成功的关键。草莓品种红颜和晶瑶的果实品质显著优于甜查理,但红颜和晶瑶对炭疽病的抗性很弱[3-5],育苗过程中经常出现育苗地草莓感染炭疽病情况,造成种苗大量死亡,部分未死亡的种苗也因带病而无法使用。因此,红颜、晶瑶种苗一般年份繁苗成功率极低,所需种苗基本外购。甜查理对炭疽病的抗性较强[5,6],育苗容易,多数农户在自育苗时均选择甜查理,这也是为何甜查理果实品质较差、但2014年种植面积仍占49.7%的重要原因。

1.3.4 农药开支 草莓炭疽病是高温病害,主要在6~9月草莓育苗期发病,产果期很少发病[7]。由于草莓炭疽病发病严重,且难防治,育苗期农药使用量大(平均800元/667 m2),造成育苗成本增加和环境污染问题,但对果实农药残留没有显著影响。草莓产果期一般在当年11月至次年5月,此期间多低温雨雪天气,适宜草莓灰霉病和白粉病发生。为有效控制2种病害减少产量损失,种植户在生产过程中频繁用药和超剂量用药非常普遍。调查结果显示,使用农药开销最高2 300元/667 m2、最低260元/667 m2,平均农药使用成本为947元/667 m2,占总成本的9.5%。

1.3.5 化肥开支 草莓种苗移栽前的底肥一般使用有机肥80~100 kg,饼肥100~150 kg,复合肥40~50 kg。开花之前,使用复合肥40~50 kg。后期追肥3~5次。调查结果显示,肥料平均成本为1 593元/667 m2,占总成本的16.0%。

1.4 经济效益

武汉市草莓栽培品种主要为甜查理、红颜、晶瑶和晶玉,不同的草莓品种其收益有很大差异(图4)。

1.4.1 甜查理 美国草莓早熟品种,产量高、抗病性强,育苗、栽培管理容易[8]。在武汉市平均产量为2 193.1 kg/667 m2,但由于甜查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7%),口感较差,导致其果实销售价格远低于其他品种,主要以批发形式销售,平均销售价格为8.7元/kg,平均产值为19 080元/667 m2。

1.4.2 红颜 日本早熟草莓品种,果个较大,最大可达100 g以上[3],在武汉市平均产量为1 763.3 kg/667 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14%,口味佳,平均销售价格15.4元/kg,产值为27 54.8元/667 m2。种苗成本较甜查理高1 400元/667 m2,总体经济效益比种植甜查理高8 074.8元/667 m2。

1.4.3 晶瑶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草莓品种,其果肉鲜红、细腻,味浓,口感好;维生素C含量0.68 mg/g,可溶性固形物13.7%,糖酸比11.2,果实硬度较大,耐贮性好[4]。晶瑶果实一般被用作农家乐旅游休闲观光草莓采摘项目和高档草莓礼盒之用,农家乐旅游休闲观光草莓采摘售价最高可达120元/kg,高档草莓礼盒的售价最高可达216元/kg。平均售价为16.7元/kg;产量为1 924.2 kg/667 m2,产值为32 134.1元/667 m2。该品种抗高温高湿能力弱,育苗困难,对栽培技术要求较高。种苗成本较甜查理高1 400元/667m2,总体经济效益比种植甜查理高13 054.1元/667 m2。

1.4.4 晶玉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草莓新品种[7],近几年开始在草莓采摘园中推广。晶玉的口感较甜查理好,但比红颜、晶瑶稍差,平均售价为15.87元/kg;产量为2 211.5 kg/667 m2,产值为39 596.5元/667 m2。该品种抗病能力强,育苗容易,对栽培技术要求较低[9]。

2 草莓种植户基本信息

2.1 种植户年龄

此次调查结果(图5)显示,草莓种植户中年龄最小的27岁,最大的62岁。草莓种植户群体的主要年龄段为46~55岁,约占调查总人数的54%。东西湖区草莓种植户群体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可能与草莓种植户大多从外地迁至武汉市有关。

2.2 种植户文化程度

武汉市草莓种植户总体文化程度普遍偏低,87%的草莓种植户主的文化程度是小学和初中,仅有少数具有中专和高中教育经历。调查中没有发现草莓种植户接受过高等教育(图6)。

2.3 种植户籍贯来源

武汉市交通方便,市场潜力大,大量来自浙江、河南和湖北省内其他地方的农民到武汉市郊租地种植草莓。本地农民由于种植技术限制,大多不从事草莓种植,部分有地农民通过将土地出租赚取租金,故本地人种植草莓的农户只占总调查数的10%。

2.4 种植户从事草莓种植年限

由于经济效益显著,近年来有不少以往未从事过草莓种植的“新手”开始从事草莓种植,这样的种植农户(只有1 a的种植年限)占总数的16%(图7)。大多数草莓种植户从事草莓种植的年限在2~5 a,占总调查总数的56%;从事草莓种植5 a以上、经验较丰富的种植户占总调查数的28%。

3 存在的问题

尽管草莓生产效益好,但在生产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调查中种植户反映最多的问题是病害严重,其中炭疽病危害最严重,其次分别是灰霉病和白粉病;缺乏新品种为第二大问题;再次是育苗困难;此外还存在畸形果多、卖果难,土壤连作障碍、市场价格不稳定、贮藏不易等其他问题。

3.1 食品安全问题

草莓炭疽病是高温病害,主要发病时间在6~9月,产果期一般很少发病。草莓产果期一般在当年11月至次年5月,此期间多低温雨雪天气,适宜草莓灰霉病和白粉病发生。为有效控制病害,减少产量损失,种植户在生产过程中频繁用药和超剂量用药非常普遍。在调查中发现平均农药成本为947元/667 m2,农药使用量较大,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也很严重。

3.2 品种问题

虽然近年来新品种发展较快,如红颜、晶瑶、晶玉迅速成为主栽品种,但是生产中抗病优质品种仍是急需打通的技术瓶颈。目前农民大量种植的甜查理品质差,留种母苗年限较长,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种性退化、病害累积等问题;近年引进的红颜、晶瑶虽然品质较好,但抗病性较差,育苗和管理难度高。晶玉品质优,抗性强,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3.3 新技术普及率低

由于租大棚种植草莓的多为浙江、河南和湖北省内其他地方的外地农民,本地人种植草莓的农户只占总调查数的10%;所以多数农户不愿意投资改良租种的土地,当土壤连作障碍严重影响产量时,便换其他新地继续种植,在同一块地连续种植草莓不会超过3 a。草莓种植户的流动性非常强,新技术不易推广普及。同时,由于大部分农户文化程度低,并在草莓生产中存在传统思想观念,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驱动力弱,造成品种更新慢、脱毒苗应用率低。

4 草莓产业发展建议

草莓的种植方法与技术范文3

关键词: 草莓栽培 技术培训 农民增收

一、培训背景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实现农村产业转型和生产发展,关键在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大批符合产业需求的新型农民。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纳入了新农村改革视野,明确指出:“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南京市江宁区秣陵镇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江苏名镇,清朝文学巨匠吴敬梓盛赞:“一带江城新雨后,杏花深处秣陵关。”秣陵处于亚热带中部,属于亚热带湿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度,无霜期225天,降水1000毫米,区域内自然环境优美,水质清冽,青峰叠嶂,是人居绝佳之地。

根据形势发展需求,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是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一村一品”发展,推进秣陵高效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2012年3月街道办事处专门召开了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街道财政所、农服中心、劳动保障所、成人学校、各社区主任等。会议就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意义、培训的目标任务、各单位的职责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要求做了具体布置,确定了以“草莓栽培技术培训”为突破口,全面掀起全街道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新高潮。成人学校负责培训计划的制订、培训教师的聘请和开展培训工作等任务。

二、做法与经验

1.高度重视,层层落实。成立了由街道财政所、农服中心、劳动保障所、成人学校、各社区主任等组成的领导小组,组长由街道主要领导担任,各部门负责人为副组长,各社区主任为小组成员。街道成人学校自2012年开始,主动联系省、市、区农业部门,了解草莓栽培技术培训的要求及流程。2012年4月,学校向街道各社区发放了“秣陵街道居民学习草莓栽培技术意愿调查问卷”。2012年7月,街道成人学校和街道农服中心在秣陵小山姚村建立了草莓栽培技术项目实训基地,基地总面积达180多亩,全部采用大棚种植模式。

2.统筹协调,分工明确。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面比较广,需要多部门共同协作配合。为此,我校力促街道政府召开专项会议,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做到责任明确。随后印发了《秣陵街道关于大力开展草莓栽培技术培训工作的意见》一文,我校主要负责培训方案的制订、培训教师的聘请和组织培训工作等任务。

3.科学规划,安排合理。我校主动与金陵科技学院讲师团联系,聘请金陵科技学院农科教方面的专家进行理论教学及实践指导,与街道农服中心联合制订培训方案,以街道30个社区居民学校作为培训点。在金陵科技学院讲师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根据草莓栽培技术培训需要,确定了切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在资金投入上,除农民自筹资金外,争取街道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并积极与辖区内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单位联系,争取企业的赞助,提高栽培设施档次。根据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的特点,注重实用高效的栽培技术培训,积极扶持草莓生产新技术的引进,不断提升草莓品质档次。

4.加强管理,奖罚分明。每次开展培训工作,我校都提前一周向上级农业部门提交开班申请及培训方案,由社区居民学校负责落实参加培训人员,由街道农服中心审核参培人员资格及电子数据的采集,我校负责落实授课教师、实训场地、印制试卷及培训现场的教学管理。我们专门制定了草莓栽培技术培训流程表,从开班申请到最后的资料收集共计12个培训流程,都确定相关负责人,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层层落实,确保每次培训工作顺利进行。质量管理实行项目专家验收和考评奖罚制,对于未按设计要求实施的项目不予验收,对于实施好的给予奖励,差的给予惩罚。为做大做强草莓产业,我们还争取街道支持,高标准、高起点地对小山姚村实训基地给予扶持,起到了以点带面的积极作用。

三、主要成效

经过近两年草莓栽培技术的培训,成效显著。

1.通过开展草莓栽培技术培训,我们逐步改进、完善了培训方案,同时有了比较固定的教师队伍,并对培训经验做了一定的总结。

2.“草莓栽培技术”成为我校的特色培训项目。我们在小山姚村建立了草莓栽培技术推广示范基地,草莓种植面积达70.5亩,平均亩产3000~4000斤,草莓成为秣陵街道的特色农产品。

3.已举办24期草莓栽培技术培训,参加草莓栽培技术培训的人数达1000多人,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4.培训后,草莓种植的技术大大提高了,推动了秣陵高效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建设。以周里村为例,草莓种植户有十二家,其中,种植面积最少的三四亩,最多的达十五亩,年收入最少的也有二三万元,最多的达到20多万元。

5.参加培训后的种植户,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使种植的草莓产量增加了,质量提高了,收入增加了。周里村村民陈爱桃,女,42岁,原来也种植草莓,但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每年只有2万元左右的收入。参加培训后,学到了技术,胆子大了,她扩大了规模,种植了15亩草莓,年收入达到了20多万元,比普通白领收入还高,她常对别人说:“多亏了成人学校老师的帮助啊!”

6.通过开展草莓栽培技术培训,总结草莓栽培技术,涵盖育苗、日光温室生产、景观三部分,编辑了一系列读本,这些读本成了广大草莓种植户的必读书目。

四、今后发展规划

1.进一步争取资金来源,加大对小山姚基地的资金投入,把基地做大做强,带动更多农民种植草莓。

2.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由原来每年12期培训增加到每年20期,吸引更多人参加培训。

3.加强草莓栽培技术教材的编写,特别是加强社区教育中心网站管理,利用网站为广大种植户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和技术资料,让广大农户足不出户也能接受培训。

4.创新服务体制,深入田间地头,让专家与农户面对面交流,手把手示范。有计划地组织种植户外出参观交流,开阔广大农户的眼界。

草莓的种植方法与技术范文4

关键词:草莓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途径;栽培技术;质量安全机制;品牌宣传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30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10-0003-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7.10.002

1 北方地区草莓生产优势条件研究

1.1 自然条件

北方地区四季分明且雨量集中,日照十分丰富,特别是在辽宁省内,其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虽然其地形与地貌相对复杂,但是东湿西干且平原风大,年平均温度在5℃~10℃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也始终保持在500~1000毫米之间。该地区全年降水量在夏季较为集中,特别是6~8月份,降雨量占据全年降水量将近70%的比重。辽宁省内的土壤类型与质地差异较大,而且可以满足草莓生长与发育的要求,与此同时在秋季阶段,受低温条件与短日照条件的影响,有利于草莓提早花芽分化。

1.2 产业基础坚实

辽宁省的草莓栽培历史相对悠久,而且发展成绩理想,可实现草莓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全新的产业链,具有十分坚实的产业基础。

1.3 科技引领效果明显

北方地区草莓产业发展效果理想,以辽宁省为例,沈阳农业大学最早展开了草莓科研与推广工作,并且培育出“长虹一号”系列草莓全新品种,促进了国内草莓产业的发展。除此之外,还成立了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承担起草莓科研推广的重要责任,并且对当地草莓产业发展的技术问题予以有效的解决。

2 北方地区草莓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2.1 地区发展平衡性较差

北方地区草莓产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虽然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但是地区间的发展并不平衡。以辽宁省为例,丹东市草莓栽培面积是最大的,占据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而大连市的栽培面积占据总面积的30%,沈阳市栽培面积占据总面积的10%,辽阳市栽培面积占据总面积的2%。上述四个城市的草莓栽培面积已经占据了总面积的90%以上,而省内其余城市所占比重却不足10%。

2.2 品种和种苗的问题

北方地区草莓产业的栽培品种很多,特别是辽宁省,具体包括了“红颜”、“幸香”等,占据栽培面积的75%。另外,“甜查理”品种占据栽培面积的15%。由此可见,栽培品种具有一定的单一性,而且呈现出种性退化的趋势。另外,草莓种苗繁育十分不规范,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品种十分混杂,容易引发十分严重的病害。如果选择了种性退化的草莓品种育苗或者是利用大棚方式栽培,很难培育出高质量的良种苗木,所以也无法确保建园的质量。

2.3 草莓栽培技术落后

第一,重茬障碍问题。在草莓种植年限增加的情况下,种苗本身也会携带病毒,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死苗与矮化等多种重茬障碍问题出现的几率,对于草莓生长质量与产量的提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第二,病虫害防控问题。在当地草莓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病虫害的治疗过分关注,且忽视了预防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对化学防治也高度重视,却没有合理地采取综合防控的措施。另外,在选择药剂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在重点防治时期难以把握时间,防治方法也掌握不到位;第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不合理。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理运用可以促进草莓的高产。然而,目前对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并不合理,严重影响了草莓的产量与质量,直接制约了种植效益的增加,同样导致消费者恐惧心理的形成。

2.4 草莓质量安全机制有待完善

现阶段,草莓产业的发展备受关注。而在辽宁省草莓产业中,同样也积极开展了果品安全监管工作,实际效果理想。然而,在建设草莓质量安全机制方面始终存在不足之处,因此仍然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调整。

2.5 草莓产业品牌宣传和市场开拓存在问题

在草莓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随之创建各自草莓品牌。但是在辽宁省内,只有东港草莓等几个品牌的社会认知度较高,仍然存在诸多草莓品牌无人知晓。另外,在草莓销售方面,所采用的手段也相对单一。

3 提升草莓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3.1 合理规划草莓产业发展

在发展既有草莓产业的同时,还应当合理地制定出该产业的发展计划,始终以市场作为重要的发展导向,以免出现产业规模扩张和市场需求不吻合的问题。与此同时,应始终坚持适度规模标准生产,有效地实现草莓产业的体质增效目标。除此之外,需要对草莓栽培的形式进行适当调整,始终按照温室栽培的方式,在冬季温度相对较高的区域落实早春大拱棚的栽培手段,循序渐进地发展露地覆膜栽培,最终实现多种栽培形式并存的草莓产业配套发展模式。

3.2 正确选择栽培品种

在辽宁省境内,草莓栽培品种包括三个系列,即日系品种、欧美系品种与国内自育品种。而辽宁省草莓产业选择的栽培品种以日系品种为主,其次是欧美系品种。不同的草莓产区都要充分考虑自身栽培的形式与草莓产业的发展情况,另外还要结合栽培气候条件与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合理地选择草莓栽培的品种。其中,如果采用的是温室栽培与就近销售的方式,就可以选择日系品种栽培。在冬季期间,如果温室内的气温不高且保温性不理想,也可以选择具有较强抗低温能力的日系品种栽培。之所以日系品种备受认可与喜爱,主要是因为这一草莓品种的质量高且售价也高,然而其综合抗性并不高,对管理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实践观察可以了解到,“红颜”花期处于低温条件的时候,其本身的受精能力会更加薄弱,但是“幸香”却呈现出理想种植的效果。所以要想实现远销目的并占据稳定的销售市场,应当选择“甜查理”等草莓品种,其产量较高且具有较强的抗逆性。目前阶段,北京农科院林果所等已经培育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草莓品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太空2008”与“艳丽”等,而且在不同的栽培区种植效果也十分理想,所以值得全面推广。如果选择使用的是早春大拱棚栽培方式,最好使用具有^长休眠期的中早熟草莓品种,特别是“艾莎”与“达思罗”等。如果采用的是露地覆膜栽培的方式,则可以选择使用“哈尼”等用于深加工的品种。

3.3 全面推进种苗繁育机制的发展

在确定栽培的草莓品种以后,就需要保证种苗的质量。所谓质量不仅是要与草莓种苗的外在质量标准相吻合,同时还应当注重种苗种性。目前阶段,部分地区的草莓种植户在种植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坐果与生长发育不正常的情况,这与种苗的质量存在紧密的联系,增加了果农经济损失,所以必须要提高重视程度。与此同时,应以当前工作为出发点,对于草莓种苗体系的建设予以全面改进和完善,始终坚持“三圃制”的基本原则,构建种苗繁育机制,使得草莓种苗繁育技术得以全面规范,进一步提高草莓的种苗质量。

3.4 对土壤重茬障碍问题予以解决

如果相同地块已经连续栽培了三年,则会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而引发更为严重的病虫害,而且草莓矮化问题也更为严重,直接制约了草莓种植效益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采取太阳能高温消毒以及化学药剂消毒等多种措施将种植土壤当中的有害生物种群予以全部消灭。

3.5 草莓种植病虫害的科学化防控

在防控草莓病虫害的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和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其中,如果对化学药剂的使用过量或者是单一,会严重影响病虫害防控的实际效果,而且也不利于草莓果品的安全生长,为此应当对化学、生物与农艺等防控措施相互结合进行防治。其中农艺措施具体指的就是人为创造出利于草莓生长和发育但不利于病虫生长的条件。对于设施草莓栽培而言,病原生物生存与繁衍的主要条件就是高温与高湿,所以在栽培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合理地采取调控方式。另外,通过土壤全覆盖与膜下滴灌的有效结合,能够减少大棚内部的空气湿度,与此同时,可以适当地放风达到降温和降湿的目的,把病叶与老叶及时摘除,采取果下垫草的方式,对病虫害予以有效的防治,而这也是温室管理工作的重点。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利用粘虫板,对蚜虫与飞虱等害虫进行防治。还可以根据具体要求采用硫磺熏蒸器对白粉病等多种真菌性的病害进行相应的预防与控制。如果使用化学药剂对病虫害进行防控,一定要注重以下四点内容:第一,把握防控的关键时期。在设施草莓栽培过程中,防控病虫害的重点阶段就是扣棚升温至现蕾前期。在这一时期,应当向植株喷施2~3遍的杀虫剂或者是杀菌剂,进而减少病虫源的基数;第二,可以使用防控药剂。其中在防治白粉病方面,就可以使用三唑类药剂并且交替使用。而在防治草莓炭疽病方面,选择使用吡唑醚菌酯或者是咪鲜胺等多种药剂,同样需要交替使用。防治灰霉病的时候,应当采用菌思奇与嘧霉胺等药剂,并且采用可立施防治蚜虫与飞虱。上述提及的药剂对于蜜蜂而言是相对安全的,所以通常在施用药剂两天以后就可以放蜂;第三,应当高度重视施药的时间与方法,尽量不要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施加药物。另外,在叶片背面进行重点喷施,以免出现死角;第四,合理地确定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时期,进而增强防控病虫害的效果。

3.6 配套使用草莓体质增效的技术

在草莓栽培过程中,对于膜下滴灌与平衡施肥以及脱毒组培苗等多种配套技术应进行推广应用。同时还应当深入研究并开发人工低温诱导促花的相关技术,在推广普及的基础上,确保草莓可以提早上市。除此之外,研发品种冷藏苗抑制栽培技术,对于全新的草莓品种展开试验和推广,以保证草莓果品能够全年供应。

3.7 注重草莓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作用

草莓产业发展地区的各级政府与业务主管部门,应当把草莓质量安全合理地融入到日常工作内容当中,进而构建健全的草莓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与此同时,还应当创建草莓生产投入品与农户化肥农药的使用登记机制。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草莓产品全程被追溯,确保消费者能够吃到更加安全、质量较高的草莓。

3.8 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工作

草莓产业发展地区应当充分考虑产业实际发展的情况,合理地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技术培训计划,并且在工作日程当中融入技术培训内容,确保在短时间内可以强化草莓种植户科技管理的能力与水平,对于草莓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予以及时的解决。

3.9 注重草莓品牌打造

草莓产业发展地区应高度重视品牌的社会认知程度,并且全面宣传草莓品牌。其中,可以每年组织开展全国范围的草莓盛会,突出草莓产业区域的发展优势,进一步带动当地草莓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同样应当有效地利用发展机遇,对草莓品牌大力宣传,并形成当地的草莓文化,进一步推进草莓产业的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是草莓生产大国,且草莓生产总面积也相对较大。在草莓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但是却仍然有待完善与改进。为此,文章重点阐述了北方地区,特别是辽宁省的草莓产业发展问题,提出了当地发展草莓产业的优势,并提出了发展中面临的挑战,通过采取合理的调整措施,以期促进草莓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宝龙,郁松林,刘怀锋,等.新疆地区草莓生产历史、现状及发展建议[J].新疆农垦科技,2014,(1).

[2] 孙克存,陈芹,陈长红,等.东海县草莓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2014,(5).

[3] 关荣智.脱毒草莓组培苗的培育方法与生产技术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5,35(24).

[4] 张春艳.雾霾、低温寡照对日光温室草莓结果的影响与对策[J].果农之友,2014,(11).

[5] 兰伟,刘青.阜阳草莓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3).

[6] 袁敏,崔永亮,郑晓琴,等.成都市双流区冬草莓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2).

草莓的种植方法与技术范文5

近日,记者走进草莓种植连栋温室,草莓“快乐”地生长在整整齐齐的高架上。高级农艺师宗静介绍说,草莓高架基质栽培模式是以镀锌管为支架,在离地1.0~1.2米高处搭建栽培槽,采取基质栽培,滴灌自动肥水调控等方法进行草莓生产的一种省力栽培方式,这种方式解决了常规土壤栽培中定植、抹芽、打老叶、采收等弯腰作业、费工费力的突出问题。

宗静说,从2009年起,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小汤山特菜大观园开展现代化温室草莓高架基质栽培的研究与示范工作,并取得成功。目前已在京郊草莓生产园区进行推广。利用高架栽培草莓,不但管理采摘方便,生产的果实外形美观、表面洁净,品质优良,也方便了市民的休闲观光,体现了农业旅游的人性化。

在高架草莓的架子下面,记者看到水平码放着的一个个菌棒。“为了充分利用草莓架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并在草莓采摘期丰富采摘品种,今年春节前,我们试验示范了在草莓架下种植平菇的高效生产模式。”宗静告诉记者。

上面是一颗颗成熟的草莓,下面是一朵朵扇形的平菇,草莓和蘑菇“和平相处”。“协调草莓和平菇所需的空气湿度成为草莓架下种植平菇的关键。”宗静说,草莓结果期的温度完全可以满足平菇生长所需的温度条件,但在湿度控制上有难度。

草莓的种植方法与技术范文6

关键词:蓝靛果;草莓;隔行套种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棚室果树栽培技术现已日趋普及,但近年来由于设施投入成本提高,生产的树种少,生产模式单一,上市集中,市场竞争激烈,果品价格下降。致使投资回报率低,生产效益迅速下降,且品种陈旧,增值效果不理想。科学合理实施棚室果树套种栽培模式,可以在种植作物间产生互补效应,提高土地资源和棚室空间利用率,增加效益。因此在不影响果树生长、结果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利用套种栽培。但现今在选择套种果树的类型、套种果树相互侵染、时机、肥水、光照调整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

蓝靛果忍冬又名蓝靛果、黑瞎子果。落叶灌木,高约1.5 m,浆果椭圆形或长圆形,果实营养丰富,成熟时暗蓝色,果期7-8月,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大棚栽培可提前至6月成熟。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结果快、成熟早、周期短、效益高。并且草莓相比其它作物又比较耐荫,非常适合棚室栽培和与其它作物套种栽培。蓝靛果和草莓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建棚选址相对容易,且熟期相近,在栽植上蓝靛果采用双行栽植,每亩可栽400~500株。隔行套种草莓,草莓每亩可栽植3 200株,6月份可同时采摘草莓和蓝靛果。9月下旬可摘第二茬蓝靛果。通过蓝靛果与草莓隔行套种栽培,结合采摘园的特点,研究蓝靛果和草莓之间生长、空间利用、产量、管理等关系,力求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使小浆果变成大产业,从而推动棚室化栽培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1 套种的基本要求

合理的间作、套种应符合四条要求:一是在共生期间的生长发育互不影响;二是能充分利用空间和土地,并能保护生态环境;三是有利于培养地力;四是管理方便,经济效益高。

2 蓝靛果和草莓套种的合理性

蓝靛果与草莓大棚套种栽培,一是利用地力和光能,使其立体种植,两种作物都是生长周期短的浆果,且管理方便。二是草莓和蓝靛果一次果成熟期基本相同,有利于集中管理、采摘和合理安排劳动力。三是草莓有耐阴性,且蓝靛果树体不大,不影响草莓通风、透光。四是草莓夏季怕高温曝晒,栽植在蓝靛果行间条件较理想,可提高草莓的产量和品质。且蓝靛果能够利用大棚的优势二次结果,增加了经济效益。

3 栽培技术

3.1 适宜栽植的品种

蓝靛果和草莓均选择丰产、品质好、产量高、抗病能力强、连续结果能力强的品种。蓝靛果以从日本引进的两个适宜鲜食的品种为好;草莓以红颜、章姬、维斯塔尔、天香和四季草莓等品种为宜。

3.2 栽植基本技术环节

3.2.1 选地

蓝靛果忍冬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在砂壤土、壤土、重壤土的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重壤土具有保水性及在土壤上层积蓄矿质营养的能力,所以更适合一些。虽然其在野生条件下生长在微酸性土壤中,但对土壤的酸碱度适应范围较广。在pH4.5~7.5的土壤中都能生长和结果,但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生长更快。实验证明,在有机肥充足的地块生长的植株比在森林中的长势强。草莓对于土壤的要求同样不严格,在选地建大棚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选择。

3.2.2 定植技术

蓝靛果定植时期可以在秋季落叶后,也可以在翌年春季萌芽前。秋季定植的苗木,根系恢复较早,翌年春季生长较好,但在冬季过分干冷的地区成活率会受到影响。翌年春季定植的苗木恢复生长较晚,但成活的保险系数较大。前一年秋季土壤深翻,深度以20~25cm为宜,深翻熟化后平整土地。土壤掺入适量草炭,硫磺粉和草炭配合使用,效果更佳,春季定植时间大棚一般在4月上中旬。坚持顶浆定植。当大棚土壤化冻15cm 以上即可定植。定植方法因地制宜。在杂草少、土壤深厚疏松、水分条件好的地块,用窄缝栽植法有利于成活和防止冻害;土壤稍黏重或苗木根系较大时可用穴植法,最好随起苗随栽植,可在秋季假植到棚里。春季随时取出栽植。栽植密度每亩栽400~500株。

定植穴规格为20cm X 20cm,定植时将苗木从营养钵中取出,填入一些草炭或掺入有机肥混匀回填。定植前应进行土壤测试,如缺少某些元素可将肥料一同施入,然后将苗栽入,栽苗深度应和苗木在苗圃或容器(营养钵)中的深度相当,以覆盖原来苗木土团3~5cm厚度为宜。轻轻踏实浇透水,待水渗下后覆一层土。为提高成活率,要保持土壤湿润。定植时应保证蓝靛果树体有足够的营养面积和生长空间,在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条件下有利于蓝靛果花芽分化。蓝靛果双行栽植,株距1m,小行距50cm,大行距1.5m。

在蓝靛果大行距间套种草莓。整成宽60cm,高20cm规格的草莓种植畦。通过几年的实验,普通栽植如果每行都套种草莓,大约在3年后,由于蓝靛果的影响会使草莓的结果量、品质下降。隔行(大行距)栽植草莓即使3年以后蓝靛果也不会对草莓产生影响。可一直套种。

草莓在初秋定植,即地温稳定在8℃~12℃时就可移苗定植。草莓按行距为20cm、株距15cm规格,双行栽植,每亩保苗3200株;草莓宜浅栽,达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蓝靛果可适当栽深些,栽后压实,浇足定植水,遇干旱须连续浇水,保持土壤湿润。10月下旬除草追肥后草莓覆盖地膜,翌年4月初把植株提出膜外,6月中旬可同时采摘草莓和蓝靛果。9月下旬可摘第二茬蓝靛果。

3.2.3 土肥水管理技术

(1)土壤管理

每年秋季落叶后利用小型农机具在小行间耕翻一次,深度12~15cm,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还能起到防治杂草的作用。4月末也要进行一次松土,深度约10cm。目的是防治刚出土的杂草,使土壤中的含水量和氧气含量适宜,利于植株生长。

(2)施肥技术

基肥施用时间是10月上旬,在蓝靛果小行间结合整地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 kg,同时施入氮肥15kg、磷肥10kg、钾肥15kg;同时均匀撒施多菌灵和辛硫磷,以对土壤消毒和防治地下病虫害。大行施肥可结合草莓栽植进行,施入有机肥2000kg,氮肥10kg、磷肥5kg、钾肥10kg。

草莓第一次追肥在4月上旬,第二次顶果开始采摘时期,第三次在采果盛期,追肥结合灌水。蓝靛果一次果因和草莓时间基本相同,追肥可同时进行。肥料分配为:基肥占50%,萌芽肥15%,新梢旺盛生长肥20%,果实膨大肥15%。为了提高蓝靛果二次果的产量和品质,可在采果后追加一次有机肥和化肥。除了上述追肥外,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叶面肥和冲施肥,肥料种类主要有0.3%尿素、磷酸二氢钾、天达2116和根喜欢等。

3.2.4 蓝靛果修剪技术

蓝靛果修剪可在秋季落叶后或第二年萌动前进行,距地面10~12cm处进行平茬,形成每个植株6~8个骨干枝、整形修剪要保留生长健壮枝做骨干枝、剪掉衰老骨干枝的上部,剪留到幼嫩的分枝上,可以刺激潜伏芽的萌发和生长,增加产量。也可以更新复壮,将7~8年以上衰老的蓝靛果植株地上部分距地面3~5cm 处全部截掉,余下部分就可以萌发出新的枝条来,当年生长40~50cm,地径0.3~0.4cm。蓝靛果忍冬苗木冬季不用人工防寒,管理成本低。只注意行间草莓的简单防寒即可(地膜加一层草帘)。

4 效益分析

蓝靛果棚室栽培是前景非常好的项目,尤其作为采摘园综合项目,丰富了采摘品种内容,蓝靛果套种上草莓后,能够增加草莓的效益,而且保护地蓝靛果和草莓均比露地能提前上市,价格较高,且利用大棚的优势,蓝靛果可二次结果,又增加了蓝靛果的收益,平均每公斤蓝靛果能卖到30元左右、草莓20元左右,每亩地蓝靛果能获得1500kg的产量,收入约4.5万元。草莓约有1000kg的产量,收入约2万元,套种后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 霍俊伟,于泽源,刘成开,等.野生蓝靛果忍冬驯化栽培[J].北方园艺,2004,(4):31.

[2] 许双庆.蓝靛果忍冬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1989,(7):19.

[3] 李晓红,陆文鹏,李传健.蓝靛果的育苗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4,(2):36.

[4] 罗春玲,胡瑛.蓝靛果忍冬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9 (1):44-45.

[5] 于雏滨.蓝靛果北方栽培及应用技术[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