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栽培技术与管理方法范例6篇

花生栽培技术与管理方法

花生栽培技术与管理方法范文1

关键词 花卉栽培技术 教学改革 举措 效果

《花卉栽培技术》是高职园艺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实践性强、内容广,涉及到花卉的繁殖技术、栽植技术及养护管理技术等内容,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笔者从2006年开始,在明确实践教学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课程教学试图通过“任务驱动,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节,打破传统教学系统性强、理论性强的弊端,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狠抓技能训练,最终实现培养学生从事花卉繁殖、栽植及栽后养护等管理和应用工作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1《花卉栽培技术》教学改革的举措

1.1制定以岗位需求为本位的课程标准

《花卉栽培技术》课程应在学习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生长环境、园林植物保护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前提下,结合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定位,即培养面向园艺行业和花卉生产企业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确定课程目标,即通过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使学生掌握花卉栽培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花卉的繁殖能力、栽培能力、养护管理能力、应用能力、营销能力等。按照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要求,要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将花卉行业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落实到实践教学各环节中,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花卉栽培技术”课程标准。

1.2构建“任务驱动,产学结合”教学模式

《花卉栽培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且花卉种类繁多,它们在不同季节内生长习性各异,生产管理内容不同,在安排制定教学计划时就要充分考虑生产实际情况和季节的变化特点,灵活地安排具体教学内容。在第二、第三学期,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实训小组,选定花卉种类、分组承包,从播种、上盆、养护等一整套程序,由教师指导学生亲历生产,按照生产任务要求,每天安排早晨或傍晚的时间到校内实习基地参加花卉生产,结合基地的生产任务灵活安排实践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生产性训练,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第五学期,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3个月的生产实践。第六学期进行顶岗实训,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到用人单位参加生产实践,在企业的真实环境中培养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团队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在各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2007年,我系成立了花卉租摆公司,系部出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经营,为学院及企事业单位提供花卉租摆服务。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不仅使学生对花卉的巩固了学生花卉栽培养护技能,且使学生熟悉了花卉行业的经营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学结合、校企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实现了实训项目的完整性,使学生能够完成一个完整的生产栽培过程,保证基本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的训练。

1.3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1.3.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花卉栽培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总学时132,按生产过程、季节和气候来分配学时,分散进行。在教学方法上把启发式教学法、现场教学法、互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演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加强了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提高教学效果。

1.3.2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由于花卉种类繁多、形态千姿百态,而且花卉植物的生长受时令、地域、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本课程的知识有较多的感性认识。加上多媒体有同时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及影像等多种信息的功能,利于创造多种教学情境。另外,由于花卉知识不断更新,新知识、新信息层出不穷,教材则不断老化,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学科的前沿与发展,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还可将多媒体课件放于课程网站上,学生可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去复习巩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3.3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强化实践技能考核

彻底改变理论笔试的考核办法,将该门课程的考核分为4个方面,即学习态度20%,包括考勤、纪律、团队精神等;理论考试30%,包括作业、实训报告、独立获取信息能力等;技能考评30%,必备的基本技能实施与花卉园艺工的技能鉴定标准相统一的单项考评,就将花卉园艺工的考核与实践教学融合在一起;生产成果20%,即结合实训基地生产任务,分组承包的种类完成生产与管理的最终结果。这样的考核缩短了教学与生产、学生与岗位、学校与社会的距离,使学生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近年来,我系学生花卉栽培技能大幅提高,花卉园艺工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达到了100%。

1.4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

1.4.1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开展现场教学

园艺技术专业拥有一个占地10亩的露地花卉栽培区和2个占地600m2的现代化温室。栽种了各类花卉110多个品种20000多株。可以进行花卉的识别、播种、扦插、嫁接、分株、上盆、移栽、育苗和管理养护等教学内容的现场教学,边讲解、边观察、边实践,学生对所学知识看得见、摸得着、印象深,学习效果比在教室里好得多。

1.4.2利用优质校外资源,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建设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花卉栽培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为了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缩小教学与花卉行业的距离,这几年本系和相关的科研院所、管理机构、花卉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合作关系,校外实习基地已达10多个。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直接参加企业的生产、销售和管理,与企业员工一起劳动和生活。通过实习,学生巩固了专业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花卉;掌握了花卉生产各阶段的技术;学会了调查花卉生产动态,分析花卉发展趋势,进行市场预测。

2 课程教学改革效果和存在问题

2.1课程教学改革效果

5年来,通过对《花卉栽培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效果:一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场示范教学结束,学生总是迫不及待地要亲自动手操作体会。二是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因为要亲自示范,教师只有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周密计划与安排,教学时才能灵活、生动而富于激情。三是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一般每个小组4-5人,在实际操作时,只有密切有效地配合,才能顺利完成任务。四是提高了学生的自学与创新能力。由于理论教学时间的压缩且不具系统性,一些技术问题,学生只有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才能完成。五是提高了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以任务驱动为抓手的日常生产与管理,使得学生真正掌握实际生产环节中的各项技能,毕业后能使他们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大大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六是促进了花卉基地的建设,增加了经济收入,增强了学生对市场经济的了解。七是锻炼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技能。

2.2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合适的教材。目前,高职园艺技术专业使用的《花卉栽培技术》教材大多是农林类本科教材改编而来,很难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不能适应职业岗位对知识广度、深度和技能的需要。二是实训基地不健全。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但由于学校资金不足,校内实训基地不健全,教学、科研及生产不能融为一体,《花卉栽培技术》课程的技能性、应用性和操作性不能很好实现。三是缺乏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支教学能力强、学术水平高、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课程教学的有力保证,教师队伍中缺乏一定数量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或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总之, 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需长期不断摸索,不断完善的工作,目前我们还处于摸索和实践阶段。在今后的教学中,随着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花卉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课程教学改革仍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王茹化,王彦宏,吴瑕等.“花卉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10):129-130

花生栽培技术与管理方法范文2

[关键词] 棉花高密度 栽培技术 参考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173-01

一、前言

在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推广过程中,由于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也加深了广大种植棉花的农户对于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的信任与关注,随着其宣传与推广力度的不断深入,在棉花抗病、早熟、灌溉技术、综合植保以及促控防控等措施上需要不断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农产品季节性特点也是现今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所要关注的焦点性问题。在未来的一个时期内,棉花产量所构成的三要素,铃数、铃重以及衣分等应当在棉花的高密度栽培技术上不断加以区分。针对新特的气候条件,其气候非常适合棉花的种植,但如何进一步实现棉花的高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现有的栽培技术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广与宣传。

二、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主要措施要点

1.早期播种与田间管理

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的早期播种首要的前提就是要选用合适的种子,种子的发芽率应当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而且要在播种前进行晒种两天至三天左右,并需要将药剂与种子进行搅拌。在早期播种时期的种子品种选择上,需要以抗虫棉和中棉系列为主,进一步明确种子质量,在播种过程中需要对深浅、覆土位置以及下孔对位等方面进行正确地判断。一般来说,以新疆地区的气候条件,每年的4月早期可以进行开播,持续约二十天左右。

棉花在进行早期播种后,还需要进行较为科学的田间管理,实行科学的田间管理的目的是要塑造良好的棉花幼苗株型,进一步促进壮苗的早发。在棉花栽培技术要点中,对田间管理曾经有一项较为精确地概括,就是田间管理的意义要做到:“早、全、齐、匀、壮”等,这五个字也基本囊括了田间管理的全过程。在具体栽培技术中,应当认真做到早中耕,早定苗以及早放苗,其中定苗的过程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后期棉花的生长是否可以达到较好的状态。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技术措施有要实施上密度降高度与早封土盖洞技术,这是田间管理步骤中的关键一项。

2.化学调控与花铃期管理

因为在使用化学药剂的间隔时间不能超过十五天,因此,如果在使用化学调控与肥水调控两项举措相结合的基础上,再通过土壤肥力与种子品种相互之间的协调灵活掌握,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植株的生长。在五次化学调控的过程中,第一次的化学调控应当在第一片真叶长出,第二次在初蕾期内,第三次可以在头一次灌水之前,第四次在第二次灌水之前,第五次需要在化学调控打顶之后,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加棉珠上部的成铃数目,从而进一步增加铃重,促进棉花的早熟。

在棉花的成长周期中,花铃期管理属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性时期,这也是一个产量形成最大的时期,需要的水源与肥料也非常多,在这一时期,首先要密切关注的就是产量问题,其次要认真做好防虫、防害、防脱落以及防早衰等工作,特别是防止病虫害问题。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尤其需要谨慎小心,不能滥用杀虫剂。

3.合理灌溉与科学施肥

同样的,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需要的基础性关键因素就是要灌好第一次水,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掌握不旱不灌溉以及见花灌水这两项重要的原则。并且,在灌水周期上需要坚持两次灌水间隔需要在10-15天左右,一般从灌水到停水,以新疆地区的气候条件应当在8月20日左右。不过,如果棉花长势较弱,或者早衰的棉田可以相对而言推迟停水。

合理的施肥需要推广全层施肥法,特别重视基肥与花铃肥的功效,应当把磷肥与钾肥作为基肥,而尿素总量的百分之四十也可以作为基肥。由于新疆地区隔壁地较多,因此,要把追肥方式与戈壁地加以区分。在第一次灌水之前需要施氮肥总量的20%,且对于肥力较高或者长势正常的棉田,需要第二次灌水施氮肥总量的40%,最后一次再用氮肥总量的20%,这样才能最终取得全层施肥的良好效果。

4.打顶步骤与后期管理

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的打顶原则一般要求是要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要在每年的七月二十日之前要打顶结束,在结束之前要打去1片已经相对展开的大叶和顶尖,然后单株保持在8-9台果枝的标准。特别是在棉田比较早发的情况之下,要使得规定的果枝台数得到满足,就需要立刻进行打顶的工作。其密度越高,最后保留的总果枝台数就越多,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棉花产量。

在后期管理中,主要应当把握棉花栽培技术中防止旺长以及防止早衰这两项主题,防止旺长的要求是未来棉田可以较好地进行生长,在肥水方面、化控方面都需要进行控制与管理。防止早衰则是为了在灌水之前可以适当进行停水,以便有充足的时间补施尿素,这一过程一般不能晚于8月20日,同时喷施1-2次的叶面肥最为适宜。

三、浅析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总结

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需要不断地进行科学的探究与分析,在实际运用中不断总结经验,科学创新,同时针对一系列管理步骤进行量化。针对新疆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进一步推广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有利于本地区棉户进一步实现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刘汉城.闵亚鹏.浅谈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J]. 新疆农业科技,2011,04:29.

[2]杨青如.彭壮瑜.印万利.刘洪林.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研究与实践[J]. 新疆农垦科技,2000,03:5-7.

花生栽培技术与管理方法范文3

【关键词】花卉栽培;园艺;温室;露地

花卉是整个园艺中色彩艳丽、形状各异的重要元素,在园艺中通过栽植、培育花卉的方式,能够使整个空间氛围更加的缤纷与出彩,往往是吸引受众注意力的焦点所在。在现代大众对于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花卉栽培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结合地域性特征,栽植并培育富有观赏价值的花卉,已成为园艺师们尤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即围绕园艺工作当中,花卉栽培方面的关键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1、园艺中花卉的基本分类

花卉是整个园艺体系中的关键要素之一,能够达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相关功效。花卉有着繁多的种类,形状、颜色均各不相同,将其装点于园艺体系当中,能够使整个环境更加的动态化、同时也更具生机。结合在园艺工作中,对于花卉栽培应用方式的不同选择,可将现阶段比较常见的花卉分为以下两类:

1.1 温室花卉

温室花卉主要是指在温室环境状态下所栽培的花卉。就我国而言,在北方地区,绝大部分所栽培的花卉都需要在温室环境下越冬,防止过低的温度造成花卉植株的损伤。需注意的一点是:温室栽培下的花卉大多应用于室内观赏、或者是切花之用,部分可在温度较高的季节摆放于室外,以供观赏。

1.2 露地花卉

露地花卉顾名思义,所指的是能够在完全自然的条件下生长、发育的花卉植株。对于山西省相对较为寒冷的气候状态而言,适宜于露地栽培的花卉有较强的耐寒性,可以不必对其进行防寒保暖处理,同样具有观赏性的价值。

2、花卉栽培的主要技术

结合区域的基本气候、地形特点来看,在开展花卉栽培工作的过程当中,部分花卉可通过温室方式实现培育,而部分花卉也可直接借助于露地方式实现生长。对于不同栽培环境下的花卉植株而言,园艺师需要注意的是做好差别性的栽培方案,落实针对性的栽培技术。现对此方面的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2.1 露地栽培花卉的主要技术

在园艺工作中,主要针对括一串红、万寿菊、以及矮牵牛的花卉植株实施露地式的栽培技术。这是由于,此类花卉对于干旱的气候条件有着较强的适应性。在正常的生长周期内,通过园艺师精心的栽植与培育,能够实现二度的花期,因而有着较高的园艺价值。现以一串红为例,分析其栽培技术:

一串红又称夕阳红、象牙红,形状类似于爆竹,花期长,且色泽艳丽,是城市环境布置、以及园林景观中最主要的花卉之一。一串红根系发达程度较高,喜阳光,但同时也对于阴冷天气有良好的适应性。短时间的日照的对于提高一串红的生长发育质量而言是尤为重要的。一般来说,对于一串红植株的栽培多采取露地养殖的方式,其主要好处在于:自然状态下的气候环境、温度湿度能够与一串红植株生长发育各个阶段对于环境的需求相适应,综合利用价值高。在一串红露地栽培的过程当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一串红育苗基质需采取粪土、腐叶土、以及砂土相混合的复合型基质,土壤、肥料比例宜控制在7:3左右。同时,基肥施作过程中可选取为马蹄甲,生长周期内使用硫胺试剂,浓度40%,稀释1:1500倍,达到改变一串红植株叶色的目的;第二,若采取的是扦插方式育苗,则栽培基质应当选取为优质河沙。插穗的主要来源是:前一年秋季移植温室越冬的一串红蜘蛛,早春温度适中环境下对其新枝进行减取。扦插方式育苗的好处在于:生根容易,且成活率高;第三,为了能够在栽培过程当中,实现对一串红植株整体型状的合理控制,需要园艺师及时的对其进行摘心处理。具体的做法为:在小苗生长至3对真叶的状态下,仅留下1对真叶,并对其他真叶进行摘心,这种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极大的促进侧向枝叶的生长。

3、花卉栽培对于园艺的重要性

在园艺工作,乃至园林绿化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花卉作为关键性的植物材料之一,自然有着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由于花卉的类型众多,且色彩繁复,因而在对环境的美化速度方面明显优于其他的植物材料,不但能够对整个城市环境有独具特色的美化作用,同时还能够起到杀菌、净化空气等卫生作用。结合花卉栽培方式的不同,在现阶段的园艺工作中,花卉栽培的重要性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3.1 温室花卉栽培对园艺的重要性

园艺师需要对花卉的主要类型有一个充分且全面的认识,进而使在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能够严格依照不同类型花卉对于环境的特殊要求,实现栽培的科学与合理,从而更好的将花卉的作用发挥出来。对于常规意义上的温室花卉植株而言,多将其应用于对室内环境的布置,包括私人室内环境,以及公共性的室内环境(如酒店、宾馆、车站、会堂等)。同时,各种室外环境也广泛应用到了温室花卉。在园艺工程的建设过程当中,温室花卉最主要的价值体现在其对整个环境的装饰、以及美化上。能够使园艺景观形成层次有序的带、区,使受众能够处于一个空气清新、花团锦簇的绿色环境当中,一方面能够使社会大众对于环境的审美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另一方面也对于整个城市形象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3.2 露地花卉栽培对园艺的重要性

在现阶段的园艺工作当中,多将可露地栽培的花卉直接栽植于花丛、花坛、花坛、以及花钵当中。通过对园艺工作经验的累积发现:露地栽植花卉不单单能够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能够消除大众的疲劳之感,有愉悦身心之功效。同时,部分露地栽培下的花卉植株除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以外,还可成分部分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而经济价值同样突出,值得关注。

结束语

结合我国辖区内的实际气候、地貌特点,研究最适宜的花卉栽培技术是做好园艺工作的关键内容。为此,本文从实践工作经验入手,就花卉栽培在园艺中的重要作用加以详细分析与论述。望能够为同行人员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 郁永明,葛亚英,沈晓岚等.猪笼草、口红花、鸟巢蕨等垂吊花卉栽培技术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5):140-142.

[2] 朱生树,葛霞,周亮等.花卉栽培生产水分调控技术[C].//第四届中国花卉产业高峰论坛论文集.2007:87-89.

[3] 欧又成,杨薇.滇中花卉栽培温室地域特点初探[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4,29(4):190-193.

[4] 丁书侠,施智宝,李兰晓等.富丽禾(FRisol)在苗圃花卉栽培中的应用[J].陕西林业科技,2005,(3):90-92.

[5] 吉涛,吴艳,石瑶等.天津地区温室白粉虱对设施花卉栽培的危害及防治[J].天津农业科学,2010,16(3):79-81.

[6] 吴晓蕾,赵慧琴,张媛等.环境控制对设施花卉花期调控影响的研究[C].//中国园艺学会2007年设施园艺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302-305.

作者简介:

花生栽培技术与管理方法范文4

关键词:蝴蝶兰;组培苗;炼苗;移栽

1 绪论

1.1 蝴蝶兰的特性

蝴蝶兰(Phalaenopsisamabilis)又称蝶兰,属热带气生兰,兰科(orchidaceae)蝴蝶兰属(Phalaenopsis)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兰科植物中栽培最广泛、最受欢迎的种类之一,也是国际上最具有商业价值的四大观赏热带兰之一[1]。蝴蝶兰为附生兰,属于单茎性兰花,茎极短。叶丛呈宽倒卵状长圆形,长10~30cm,宽4~6cm,圆锥花序。花朵的大小也因品种不同有所差异。蝴蝶兰原产亚洲热带地区。常野生于热带高温、多湿的中低海拔的山林中,喜热、多湿和半阴环境。生长适温白天25~28℃,晚间18~20℃。当夏季35℃以上高温或冬季10℃以下低温时,蝴蝶兰停止生长。若持续低温,根部停止吸水,形成生理性缺水,植株就会死亡。蝴蝶兰花芽分化不需高温,以16~18℃为宜[2]。

1.2 蝴蝶兰的经济价值

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兰花需求日益增加。20世纪60~70年代,兰花工业应运而生,除生产兰花外,还配套生产兰花盆景、兰花苗、养兰专用器材、兰花专用农药等,在欧美洋兰发展迅猛。荷兰是花卉王国,历来以经营郁金香为主,由于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养兰,有一部分花商迅速拓展业务,1996年销往德、英、法、意等国的洋兰达3亿多美元,在2000年蝴蝶兰市场批发值上跃居第三。国土狭小的新加坡大作洋兰“文章”,全国洋兰生产面积达410hm2,1996年洋兰出口主要以石解兰为多,畅销20多个国家,洋兰出口达8200多万美元,包括内销的所有兰花均由2800多个专业户的兰场生产出来[3]。新加坡1995年蝴蝶兰生产面积达到305hm2,产值为2300万美元。

蝴蝶兰在国际花卉业中声望很高,栽培也十分普遍。日本是亚洲最大的蝴蝶兰进口国,1993年销售390万盆蝴蝶兰,产值达到1.03亿美元。目前,南美国家也开始生产蝴蝶兰,主要出口美国、加拿大。我国台湾地区兰花工业发展迅速,台湾有其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被誉为亚洲的“鲜花宝岛”,不仅国兰产品的精美程度居世界前列,而且洋兰花色的品种之多,更是誉满各地,单是蝴蝶兰一度曾占领日本市场。我国台湾省是蝴蝶兰的故乡,有着特别适合蝴蝶兰生长的环境。台湾原种蝴蝶兰仅2种,一种是白花原种,另一种是小红花原种。现台湾己成功育成152个优良杂交种。到1998年为止,台湾共有30个杂交种登录进“英国皇家园艺学会”的目录。台湾产的蝴蝶兰除部分内销外,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主要外销市场在日本、欧美、韩国、中国大陆及东南亚等地。1997年台湾出口蝴蝶兰苗1290t,成株约243t,切花近6t,创收约11亿新台币,1999年出售大、中、小苗约2200~2500万株。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兰展中,台湾蝴蝶兰频繁获得最高荣誉的奖项,使台湾蝴蝶兰誉满全球,奠定了其“蝴蝶兰王国”的根基,引来世界各地的订单不断[4,5]。我国大陆的发展势态,与上述国家和台湾地区相比,不论是生产规模、生产数量或出口产值均存在不小的差距。我国加入WTO后,兰花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我国是兰花大国,幅员广阔,又适应各类型兰花生产的条件,兰花资源十分丰富,栽培历史悠久,有众多的兰花爱好者,国内市场潜力巨大,这是我国发展兰花的有利条件。我国大陆蝴蝶兰的生产比较晚,作为规模性生产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广东、福建、云南、上海和江苏等省市都建立了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随着国内市场需求量的增加,蝴蝶兰生产的前景将越来越好。

1.3 研究蝴蝶兰炼苗与移栽技术的目的与意义

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已经成熟,为蝴蝶兰温室工厂化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当前对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较多,但对生根组培苗炼苗移栽研究比较少,生根组培苗的炼苗移栽是工厂化生产中最为复杂的一项技术,也是商品化生产取得效益的最重要环节。试管苗在移栽过程中,要由异养转为自养,生长环境条件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如何能为幼苗提供适合的过渡生长条件,是移栽成活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对移栽的基质、水分、温度、湿度等加以严格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移栽成活率,同时又达到工厂化培育壮苗的要求[6,7]。笔者对蝴蝶兰组织培养中试管苗的移栽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材料为浙江传化生物有限公司组培室提供的生根组培苗。

2.2 试验方法

2.2.1 不同炼苗处理方式对蝴蝶兰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试验。将具有3~4片叶的生根组培苗进行室内炼苗3d+室外炼苗3d、室内炼苗6d、室外炼苗6d和不炼苗4种处理,每个处理20株生根组培苗,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移栽30d后记录小苗长势情况(如表1所示)。

2.2.2 采用过渡培养对蝴蝶兰组培苗移栽成活的影响试验。将具有3~4片叶的生根组培苗接种在无激素和低蔗糖浓度的1/2MS+蔗糖10g/L+琼脂粉3.5g/L+活性炭1.5g/L+pH值5.4的培养基上。对照为1/2MS+6-BA1.0mg/L+NAA0.5mg/L+蔗糖20g/L+琼脂粉3.5g/L+活性炭1.5g/L+pH值5.4的培养基。每个处理接种40株生根试管苗,3次重复。培养温度25士2℃,光照强度2000Lx,光照时间14h/d,培养15d后移栽,30d后记录小苗长势情况(如表2所示。)。

2.2.3 不同移栽基质对蝴蝶兰移栽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移栽材料:生根60d的无菌苗,平均根长在2cm左右,无菌苗大小相似。

移栽基质:①水苔;②草炭;③草炭:蛭石:珍珠岩=3:2:1;④草炭:珍珠岩=l:1。各基质均经121℃高温灭菌25min。每处理10株,重复3次。

材料预处理:先打开瓶苗的封口膜,将其在日光温室内炼苗7d,之后用镊子取出幼苗,再用蒸馏水洗净根上所带的培养基,然后用0.1%的高锰酸钾浸泡5min,最后移栽到准备好的基质中。

移栽后应置于阴凉通风处,保持环境温度25~30℃,防阳光直射,保持湿度85%左右。当移栽大约1周后,新叶开始生长,新根开始伸长时,可进行第1次施肥。兰花生长缓慢,对肥料的吸收量较少所以每次施肥量要少,浓度也要低。30d后调查各处理幼苗的成活率。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炼苗处理方式对蝴蝶兰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不同炼苗处理对蝴蝶兰组培苗移栽成活有较大影响。室内炼苗3d+室外炼苗3d、室内炼苗6d、室外炼苗6d 3种炼苗方式都能提高移栽成活率,其中室内炼苗3d+室外炼苗3d这种方式更有利于移栽,移栽成活率达90.0%。不炼苗的移栽成活率较低,只有65.5%。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3.2 采用过渡培养对蝴蝶兰组培苗移栽成活的影响

过渡培养15d后移栽,3d后调查小苗长势情况。采用过渡培养基进行过渡培养,能够提高蝴蝶兰组培苗移栽成活率,比对照提高12.5%。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3.3 不同基质对蝴蝶兰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蝴蝶兰为热带气生兰,喜温,耐寒力弱,在栽培上对温度要求严格,最适栽培温度为:白天25~28℃,夜间18~20℃。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蝴蝶兰几乎全年都处于生长状态,但当温度长期低于15℃时,植株将停止生长[8,9],而温度过高(32℃以上),通风不良,植株则会受到伤害[10]。因此移栽后应置于阴凉通风处,保持环境温度25~30℃,防阳光直射,保持湿度85%左右[11]。由表5可看出,水苔作为移栽基质的成活率最高,达98.7%,植株生长健壮,根系生长良好;其次为蛭石,成活率为84%;而草炭:珍珠岩为1:1的移栽基质成活率最低为15.4%。蝴蝶兰的根为肉质气生根,它的移栽要求疏松,透气,并有一定的保肥保水性能[12]。在上述的5种移栽基质中,水苔具有柔软,易处理以及保水、肥力高的优点[12],是目前移栽蝴蝶兰比较好又易得的好材料。草炭通透性不及水苔,过湿会滋生病菌;草炭:蛭石为1:1的基质植株容易腐烂,不是移栽蝴蝶兰的理想材料。所以,蝴蝶兰生根苗移栽在水苔上效果最好,成活率最高,且生长健壮。

4 结论

组培苗是在无菌、有营养供给、适宜光照、温度和100%相对湿度环境中生长的,并有适宜的植物激素以调节生长代谢,一旦出瓶种植,环境发生了不利于其生长的剧烈变化,如温度不宜,湿度难以保持100%,移栽的环境可能有杂菌丛生等,稍不慎便会造成大量死苗。因此,调节环境条件和湿度是提高移栽成活率的重要环节。本试验数据表明,移栽前先进行炼苗,室内炼苗3d+室外炼苗3d、室内炼苗6d、室外炼苗6d 3种炼苗方式都能提高移栽成活率,其中室内炼苗3d+室外炼苗3d这种方式更有利于移栽,移栽成活率达90.0%。不炼苗的移栽成活率较低,只有65.5%。采用过渡培养能够提高蝴蝶兰组培苗移栽成活率,主要原因是降低了激素水平,MS培养基的氨、锰、铁、锌等含量较高,有利于抑制玻璃化的发生。由于长期使用6-BA,原球茎内6-BA含量远远高于NAA,体内激素比例严重失调,试管苗无法正常生长,从而导致玻璃化现象严重。降低6-BA含量,增加NAA含量,可以减轻或消除玻璃化现象的发生[13,14]。因此,降低激素水平,减少培养瓶内湿度,避免高温,适当增加琼脂含量,注意培养瓶中空气交换是防止玻璃化的主要手段。采用无激素和低蔗糖浓度10g/L的过渡培养基进行过渡培养,能够提高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基质类型是影响蝴蝶兰组培苗移栽的主要因子之一,蝴蝶兰最适合的栽培基质为水苔。

参考文献

1 卢思聪.中国兰与洋兰[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4

2 魏琪,李凤兰,胡国富等.蝴蝶兰快速繁殖研究进展[J].园艺学报,2006(4)

3 李子红,贾燕.珍品兰花快速繁殖与养护[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 李建华.台湾蝴蝶兰产业发展初探与启示[J].台湾农业探索,2001(l)

5 李建华.台湾蝴蝶兰产业优势与现状分析[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2(4)

6 韩文璞,袁明莲.黄金梨的组织培养及快繁研究[J].落叶果树,2001(2)

7 袁丽钗.核桃品种试管苗生根及不定根发生过程异蛋白表达的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2000

8 陈菁瑛,张丽梅,陈雄鹰.蝴蝶兰试管苗移栽与快速成苗方法[J].建农业科技,2001(3)

9 陈菁瑛,蓝贺胜,陈雄鹰.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蝴蝶兰生长的影响山[J].林业科技开发,2002(1)

10曹孜义,刘国民.实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程[M].甘肃: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1李进进,廖俊杰,柯丽婉等.蝴蝶兰根段的组织培养[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0(3)

12 胡松华.蝴蝶兰[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1

花生栽培技术与管理方法范文5

关键词:棉花;抗逆栽培;品种选择;合理密植;田间管理;**沿海棉区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四季异常,灾害频繁,病虫暴发,农业的自然灾害风险和生物危害风险日益加大。作为沿海地区大宗经济作物的棉花,其栽培环境逐渐逆化,宜棉气候年景难遇,逆境灾害年份多见,使棉花产业稳定发展面临挑战。推广应用异常气候条件下沿海棉区棉花抗逆栽培技术已显得十分重要。

一、选用良种

选育抗病品种是控制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棉花育种要在重视抗虫性选育的同时,加强对抗病种质的病圃选择,使育成品种不仅抗棉铃虫,而且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增强这些新品种在沿海棉区的适应性、抗逆性和安全性。必须按照《种子法》的规定引进新品种,而且要严格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程序,确保因种栽培、良种配套良法。禁止不合法品种在生产上应用,抑制品种多乱杂,遏制枯萎病、黄萎病新菌系侵入和生理小种多样化。主推科棉、苏杂、南抗(南农)、盐抗、泗抗(泗杂)系统主导品种,优化品种布局,促进良种配套良法。

二、轮作换茬

推进轮作换茬,降低棉田土壤菌原数量,减轻枯萎病、黄萎病发病程度,建设高产稳产优质棉田,提高棉花生产水平。尤其在沿海旱作棉区棉花枯萎病、黄萎病重病田,轮茬种植玉米、大蒜、冬瓜、叶菜类蔬菜等作物1~3年,在3年内轮茬1遍。

三、培育壮苗

选择无病、肥沃、光照条件好、管理方便的地段作苗床,实施好冬翻冻土、春耖晒土熟化、增施腐熟有机肥等工序。

四、高垄栽培

培土壅根,能形成高质量的高垄,不仅利于棉花防风抗倒、防涝降渍,促进土壤散湿增温,而且有利于改善棉株根际土壤环境,提高供肥性能,促进棉苗根系发育,增强养分吸收能力。要将棉田高垄作为棉花抗逆栽培的重要措施加以应用,及时培土壅根,形成高垄,增强棉花抗逆能力。

五、合理密植

不宜为追求种植大铃品种而大幅度降低密度。过低的密度难以保证合理的群体总量,不利于充分利用温光资源,更不利于抗逆栽培,灾年难以实现稳产。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品种,因种栽培,良种配套良法,增强棉花抗逆能力,提高抗灾补偿效果。杂交棉移栽密度要从沿海棉区抗逆栽培实际出发,因品种类型、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栽培水平和栽培方式的不同而合理确定。一般棉田栽2.7~3.0万株/hm2,高产田栽2.4~2.7万株/hm2。

六、水肥管理

突出棉花抗逆栽培和安全生产,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搞好平田整地,配套排灌设施,改善棉田水利条件,提高防洪、防涝、防旱标准;按照“棉田一套沟、从种理到收”的要求,建设高标准棉田水系,配套好内外三沟,达到涝能排、渍能降、旱能灌,确保棉田遇暴雨不受淹、连阴雨不受渍、雨止田干,防棉苗水发水控;遇干旱灌得上,防棉花干旱死苗。增强棉花抗御涝渍旱灾的能力。重新认识增施有机肥对增强棉花抗病、抗涝、抗渍栽培的重要性,加大灰杂肥、人畜粪肥、菜籽饼粕等作基肥的施用比例,增加优质高浓度复合肥作追肥的用量,控制氮肥,稳定磷肥,增施钾肥,补施微肥,实行配方施肥,促进棉苗健壮生长,增强棉花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

七、全程化调

化调不仅是棉花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也是棉花抗逆栽培的关键技术。要改变化调的片面理解,把化调作为棉花夺高产的关键技术和抗逆栽培的重要措施,搞好棉花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全程化学调节。要改变梅雨期间不化调的习惯,即使遇连阴雨天气,也不放松化调,要因天、因苗制宜,进行勤调、轻调、多次调、主动调,确保优化个体群体质量。

八、病虫害防治

利用栽培措施改善棉田小气候,增加棉田通风透光性能,降低田间湿度,优化棉田环境,提高棉苗抗逆能力,抑制病菌侵染与繁殖,减轻发病程度,促进棉花稳发稳长。对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的防治,必须在未发病前的苗期,及早使用药剂;蕾花期采取改善田间条件和药肥调控相结合的方法,减轻发病,即从6月初开始连续喷药保苗,可减轻蕾期的发病程度。对虫害,要密切注视虫情预测预报和发生程度,达到防治指标及时用药,控制盲蝽蟓、烟粉虱、红蜘蛛等害虫危害。要防治3代、4代棉铃虫,防治次数根据发生量确定。

参考文献:

[1]欧阳琼成.沿江棉花栽培技术的改进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18):222.

[2]白艳红,刘瑞娟,邹积田.棉花栽培应用抗旱保水剂的效果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50-51.

花生栽培技术与管理方法范文6

关键词 微型观赏南瓜;农业观光园;应用模式;栽培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3-0098-01

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各种近郊的农业观光园、农业园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也让越来越多的非农企业开始涉足这一传统产业。农业观光园属于农业生产的一种体制创新,是由生态农业、园林绿化与生态旅游自然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类独具特色的科技示范园。农业观光园集现代与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观光休闲于一体,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这也正是农业观光园在得以蓬勃发展之所在。但是在许多的农业观光园中发现缺乏特色植物的点缀。

微型观赏南瓜独具观赏特色和较高的观赏价值,它已成为农业观光园的新宠。微型观赏南瓜为葫芦科南瓜属草本植物,其瓜颜色鲜艳,有单色、双色和三色相间等,果型趣巧、精致、形状奇特,可观性强,既能在露地、温室种植,又可用花盆栽培。郑州市蔬菜研究所为观光展示自2008年开始引进观赏南瓜品种,前已达48个品种。经过几年的栽培筛选出抗病性观赏性好的一些优良品种。目前,应用较多的品种有小巧玲珑的金童、玉女、龙凤瓢、麦克风、多翅瓜及瓜型稍大的福瓜、佛手等,每个观赏南瓜零售价高达15~30元,是现代农业观光园中一个非常吸引游客的当家品种。

微型观赏南瓜不但有较高的观赏值也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它在农业观光园中是非常吸引眼球的特色品种之一。虽然现在其普及程度不高,但是随着现代观光农业的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微型观赏南瓜也会根植于越来越多的农业观光园中,更会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现将微型观赏南瓜在农业观光园中的应用模式及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1 微型观赏南瓜在农业观光园中的应用模式

1.1 栽培条件

微型观赏南瓜适应性较强,属短日照植物,在短日照条件下有利于雌花的生成,其发芽适温为25~30 ℃,生长适温为20~32 ℃。在南方夏季应用遮阳网遮荫,防止太阳曝晒。露地、温室、盆栽均可,这几种栽培方式在农业观光园中都可以采用,可以结合实际条件选择1种或几种方式进行栽培。栽培微型观光南瓜需要一些必备的设施,无论是露地还是温室都离不开棚架。在实际应用中采用竹子设计制作出大小高低不一、形状各异的竹艺棚架。常用的有廊架、屋顶式架、五角或六角亭式架、井形架、圆形架等。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设计制作不同形状的竹艺棚架进行栽培。盆栽主要采用的是铁架或竹架,采用25 cm×35 cm的花盆栽培,可以按此规格制作适合的铁架,铁架也可以做成别具风格的不同造型;竹架也可以专门制作,这样主要是方便规模化栽培使用。

1.2 露地栽培模式

微型观赏南瓜露地栽培中常用的主要是廊架栽培。可以搭建竹质或钢铁等不同材料的棚架,高2.0~2.5 m,宽2~4 m,长不定。棚架做好后,可以双边或单边栽培同一品种的观赏南瓜,株距40~50 cm。土壤应选择土质肥沃的中性土壤,土壤pH值为5.5~6.8,富含有机质,并且周边100 m内未种其他南瓜。露地栽培若不同品种种在一起极易串花变种,为了保证微型观赏南瓜的品种特性和观赏效果,不建议露地进行多品种栽培。

1.3 温室栽培模式

温室栽培可以采用不同造型的棚架,可以用基质栽培或土壤栽培。温室可以周年栽培,一般1年2茬,春季和秋季各1茬。春季1月中下旬播种育苗,3月中上旬定植。秋季8月中上旬播种育苗,9月上旬定植。早春育苗时要注意保温,有条件的可以加温。秋季高温季节主要是遮荫,控水控肥防徒长。基质栽培主要是在棚架的定植区做栽培槽,栽培槽宽40~50 cm,深50 cm。在栽培槽内填入已消毒的基质。栽培方法可以参考观赏南瓜无土栽培技术。土壤栽培主要是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平均施有机肥1 kg/株、复合肥25 g/株,深翻耙匀。单行种植,按株距40~50 cm定植。

1.4 盆栽模式

盆栽的优点主要是移动方便,可以露地或温室摆放。道路两侧,或者温室内的零星空地皆可以单个品种或者花色品种组合摆放。不但增加了观赏效果,而且非常方便移动,布局造景。盆栽也可以采用基质栽培或者土壤栽培。

2 栽培管理技术

2.1 水分管理

定植后浇1次定根水,以小水浇透为宜,3 d后轻浇1次缓苗水。2~3 d后浅锄1次以利根系呼吸和保墒。以后的水分管理以见干见湿为宜,可适当控水。生长旺盛期需水量较大,夏季可以视墒情每7 d浇水3~4次;秋、冬季可每7 d浇水2次。生长后期,主要是南瓜老熟期,可以逐渐减少浇水次数。

2.2 温度管理

观赏南瓜是喜温作物,适宜生长温度25 ℃左右,要求棚内温度控制在15~30 ℃,低于15℃时盖保温被保温,有条件的可以加温[1];温度高于30 ℃时开窗加强通风,夏季高温季节必要时可以开风机、湿帘(温室栽培)并在棚顶加盖遮阳网降温。

2.3 肥分管理

定植1周后随水冲施3%的复合肥水溶液;抽蔓开花前每周浇1次3%复合肥水。开花至结瓜期间要控制水肥。一般坐2~3个瓜后,追施复合肥15 g/株、有机肥40 g/株,方法是在距茎基部25 cm处穴施或条施,施后进行浇水[2]。盛瓜期、采收期视植株坐瓜情况和叶色变化再追施1次肥料,方法同上。

2.4 人工授粉

一般9:30开始授粉,如果太迟授粉,花粉会失去活力;太早授粉,花粉未散,均会影响坐瓜率[3]。应选择当天开的雄花,除去花冠后,将雄蕊的花粉撒到雌花的柱头上。

2.5 引蔓整枝

当苗高25~30 cm时上架(盆栽)或吊绳引其向上生长。南瓜生长过程中侧蔓较多,但观赏南瓜以主蔓结瓜为主,所以植株1 m以下的侧蔓要及时全部摘除[4]。为增加结瓜数,可在主蔓上棚架后可多留1~2条侧蔓;为使植株紧凑且具有观赏性,应剪除影响株形的侧枝。

2.6 病虫害防治

观赏南瓜易生白粉病、病毒病,易受蚜虫和螨类为害[5]。防治白粉病可选用5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粉锈宁15%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液喷雾;防治病毒病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用40%乐果乳油800~1 000倍液或蓟蚜清1 000倍液喷雾;防治螨类用73%克螨特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雾;喷药时要均匀喷洒叶片正反两面,以提高防治效果[6]。

3 参考文献

[1] 曹健松,谢伟平,潘启取.几种观赏南瓜温室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01(7):14-15.

[2] 孙少龙.观赏南瓜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08(6):25.

[3] 武英霞,沈军,郝峰鸽,等.观赏南瓜有机栽培基质配方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9(2):83-86.

[4] 金秋琼,倪惠强,陆建萍.温室观赏型南瓜栽培管理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2(4):9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