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诈安全教育范例6篇

防诈安全教育

防诈安全教育范文1

近年来,大学生校园诈骗案件花样不断,案值不断增大,部分不法分子利用在校学生阅历浅、安全防范意识差等弱点,潜入校园诈骗钱财。为帮助学生提高对诈骗的认知,增强对校园诈骗尤其是网络诈骗的风险防范意识,切实维护广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我院做出以下举措:

1、落实责任机制,完善工作方案

坚持从上至下的原则,我院召开专题会议,成立领导小组,根据相关政策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各部门紧密配合落实分工,全院范围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防诈骗教育,警惕网络诈骗行为和传销诈骗活动,主要从班级,网络,家校三个方面进行全覆盖宣传教育。

2、班级宣传全覆盖

各辅导员贯彻落实班级范围内的宣传教育活动;打造“防诈骗”主题特色班会,正面引导学生思想,增强防范意识;组织各班级举办“防诈骗”主题团日活动,通过案例分享,总结诈骗套路,及时预防事故的发生;邀请相关人员入校面向全院同学举办“防诈骗”主题讲座,普及前导知识,传授防范方法。

3、网络宣传全覆盖

利用学院现有资源,广泛传播相关防范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线上活动,营造积极的线上环境。以学院线上宣传通道为基础,开辟“防诈骗”知识推送专栏,面向全院广泛传播相关案例、针对各类诈骗的防范手段、社会相关重大事件等信息;引导学生关注“南昌红谷滩公安防诈先锋”等反欺诈微信公众号,为其提供直接的交流与反馈渠道;开展线上“防诈骗”知识竞赛,呼吁学生积极参与;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开展相关活动,净化网络空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4、家校宣传全覆盖

给全院同学下发《“防诈骗”告知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教育他们自觉抵制传销、远离传销,净化校园文化;鼓励学生向家人朋友普及防诈骗知识,掌握必要的防范技能,切实筑牢思想防线;组织学生志愿参与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参与社区服务,同步防诈骗宣传防范工作。

防诈安全教育范文2

面对接二连三的高校学子被诈骗事件,防诈骗这个主题在高校开学季得到了重点关注。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江苏省甚至规定,开学后每位大学新生都要参加“安全知识考试”,该考试60%以上的题目与防电信诈骗有关,未达80分者要重考。

大学生的防骗考试很有必要

新生须参加防诈骗考试而未满80分者还要重考,对此,或许有的人会觉得这是多此一举、小题大做,但其实防诈骗考试乃大学必修课。 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老师们不仅要导学,更要导为人之道。而作为大学新生,起码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社会很复杂,除了相关部门有所作为之外,公民个人也要学会防人之心不可无。

组织大一新生参加防诈骗考试,这是教育部门及高校对学子们负责任的表现。也可以说,防诈骗考试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课,且这门课非满80分不可。而作为大学新生,不应该对这样的考试有抵触情绪。安全意识,除了经济安全,还有消防安全、出行安全、饮食安全等,对这些基本常识的了解与掌握,并非权宜之计,而是受益终身。如果生命安全意识不强,一旦人的生命都没有了,所有的一切都统统归零了。新生必须参加防诈骗考试而未满80分者要重考,江苏这种较真的劲头值得点赞,而各地高校都该有这种精气神儿,安全知识手册也该年年更新年年考。

大学新生考安全知识宜将防线前移

防诈安全教育范文3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了解目前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就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百分百上网,有网上交易行为的占总上网人数的百分之十;上当受骗的人数是有网上交易行为的百分之七。了解这些具体状况是采取防范措施的基本前提。

(一)大学生是网络诈骗案受害主体之一

在《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中国的网民总人数为12300万人。在我国的网民中,大专学历以上的占86%"。中国互联网使用的主要人群是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网络诈骗受害案大学生为涉案的主体之一,大学生们痴迷于网络,对各种游戏、软件等兴趣甚浓,容易被不法分子欺骗。

(二)网络是诈骗犯实施犯罪的新领域

骗子是自古就有的,互联网的诞生,更是让这些骗子发现了新的行骗途径,关于互联网有句笑话:“在网上,你不知道跟你聊天的是一个人还是一只狗”,更何况对方是一个能说会道的骗子?低犯罪成本、高隐蔽性、高渗透性决定了网络诈骗比传统诈骗更能吸引骗子。

(三)网络诈骗危害程度大,范围广

通过一条简单的信息、广告即能吸引众多不同地区、背景各异的被害人,其社会危害程度大于一般犯罪。如陈某、袁某两人在网上叫卖自己根本没有的游戏高级武器装备,共作案18起,全国多个省、市80余名玩家被骗,被骗金额最少的200元,最多的达3000元,总额万余元。

(四)网络诈骗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的犯罪形式

它运用网络这种现代信息工具,利用某些人的急迫需要和投机取巧的心理,虚假信息,引诱人们上当。由于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开放程度高,信息真实性难以很快证实,以及现代科技外衣的迷人色彩,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以后,极易在较大范围造成严重后果。

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意识的直接途径

网络构成了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和最新信息,各种各样的电子商务、网络游戏和博客等使人们感到便利、神奇的同时,也充满了诱惑和陷阱,容易上当受骗。怎样使大学生不在这个虚拟世界里迷失自己,既不骗别人,也不被人骗,高校政治理论教师首先就要结合自己学科的教学对大学生进行防范意识的培养。

(一)教师的网络素质是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意识培养的关键

针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的问题,政治理论教师应具备相应的网络素质。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网络素质,即教师收集、下载、处理、编辑和管理网络信息的能力,运用网上信息服务于教学的能力,运用网络驾驭能力对大学生网上行为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教育,规范其网上行为,增强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不轻易上当。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了解网上术语,例如"BBS、“博客(Blog)、网络钓鱼(Phishing)。想和大学生在上网的问题上有“共同语言”,就需要提高教师的网络素质以适应教育的需要。政治理论课教师用自己在网上吸收的正面的、积极的、健康有意义的思想内容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引导他们在网上获取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有利的信息,引导他们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防范意识,才能有效避免陷入“网络钓鱼设下的陷阱”。

(二)教学环节是培养大学生网络诈骗防范意识的重要渠道

政治理论课教师应针对当前大学生的网络安全状况,结合教学内容,对他们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防患于未然。在教学内容上选择恰当的章节教育引导学生从世界观的角度认识网络。

例如:结合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理论让学生自己讨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关系,比较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关系及实质,讨论网络世界的本质与人们行为伦理规范的联系。举例让学生感受网络诈骗的危害。

依据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统一的理论,说明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网络诈骗形式虽然隐秘,但一样可以戳穿其犯罪本质。

通过法理讲解网络欺诈侵害: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互联网采用虚拟事实一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一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举案例让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特点、方式和危害有深刻的认识。例如,2006年发生在大连理工大学的张洋(化名)在网上购物时不幸被骗2000元;大学生李智在网络聊天室里认识了一个网名一为“性感激情”的女孩,他希望这个女孩陪自己过生日的夜晚。但是“性感激情”说,一要想出来过夜就要先付150元的定金。李智按照对方说的账号将钱汇人之后,对方却销声匿迹了,等等。

三、传授防范网络诈骗的技巧保护大学生的切身利益

了解网络诈骗,破解网络诈骗,使大学生普遍掌握防范网络诈骗的技巧,以.确保大学生能够安全健康上网。高校政治理论教师还必须从实践的层面采取有效的措施、传授防骗技巧来杜绝发生在高校的网络诈骗案。

(一)从技术层面来识别网络诈骗的方法

网络诈骗又称“网络钓鱼”,主要诈骗手法是:

一是发送电子邮件,以虚假信息引诱用户中圈套。诈骗分子以垃圾邮件的形式大量发送欺诈r}邮件,这些邮件多以中奖、顾问、对账等内容弓}诱用户在邮件中填入金融账号和密码,或是以各种紧迫的理由要求收件人登录某网页提交用户名、密码、身份证号、信用卡号等信息,继而盗窃用户资金。

二是建立假冒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站,骗取用户账号密码实施盗窃。犯罪分子建立起域名和网页内容都与真正网上银行系统、网上证券交易平台极为相似的网站,引诱用户输入账号密码等信息,进而通过真正的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系统或者伪造银行储蓄卡、证券交易卡盗窃资金。

三是利用虚假的电子商务进行诈骗。此类犯罪活动往往是建立电子商务网站,或是在比较知名、大型的电子商务网站上虚假的商品销售信息,使一些人因低价诱惑或好奇心态而上当受骗。不法分子多利用“虚拟固定电话”作为网上购物联系电话,一般要求网上异地交易的消费者先汇部分款,再以各种理由诱骗消费者付余款或者其他各种名目的款项,得到钱款或被识破时,就立即切断与消费者的联系。

(二)从思想意识层面来防范网络诈骗的方法

1、保持理性、客观的思维方式

通过理论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使大学生增强了对网络诈骗的自我防范意识,面对网络不掉以轻心,也不沉迷于虚拟的世界,客观、理性、正确地认识网络世界,认识诈骗分子的丑恶、阴险,网络诈骗无处不在,使大学生在教育中增强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防诈安全教育范文4

【关键词】高等学校 盗窃 诈骗 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124-02

高等学校校园安全,是全社会十分关注的焦点,虽然各高校领导、老师非常关注,并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是,大学校园盗窃、诈骗案件有着根深蒂固的社会根源,近几年,侵害大学生的财产安全的案件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类案件的频发,严重危害了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及合法利益,严重扰乱了高校正常的管理秩序。如何有效防范大学校园盗窃、诈骗案件的发生,保证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保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是全体高校教师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大学校园发案较为突出的盗窃、诈骗案件的作案手段和特点入手进行分析,寻找此类案件的规律,并提出防范的措施与对策。本文探讨的对大学生安全警示教育和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 盗窃案件分析

在大学校园发生的刑事案件中盗窃案件占到了其中的60%~70%,且还有不断蔓延上升的趋势,其中,入室盗窃是盗窃的一种,而且又是大学校园中最为普遍的盗窃形式之一。它报案率之高、牵扯的学生数量之多、影响范围之大,历来都是高校广大师生诟病的焦点。为什么在大学的象牙塔中偷盗案件会如此猖獗?这些偷盗案件又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呢?大学生们又该怎么样去防范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探讨大学校园盗窃案件的规律和特点:

1.盗窃时间比较固定

犯罪分子一般选择在白天作案。大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一般学生白天上课,晚上上网。这就给犯罪分子有机可乘,他们正是利用白天学生都去上课宿舍空无一人的机会下手,轻松得手。

2.作案手段呈现规律性

第一是借口误进入无人的寝室。犯罪分子常常以找人为借口,堂而皇之敲门,如遇有人时便谎称是找某某(或谎称是同学、老乡、朋友),遇无人时则放开手脚盗窃。第二就是“顺手牵羊”。犯罪分子利用学生离开寝室短暂的时间空隙进入寝室进行偷盗。第三是内盗,大学盗窃案件多发生在寝室成员内部。

3.盗窃财物对象集中

犯罪分子盗窃财物对象主要集中在金钱、衣物、手机、MP3等,同时也对价格贵重的财物如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手表、电子学习用具等物品十分垂涎。

4.盗窃案件多为内盗

作案者多为本校大学生所为,他们深受社会不良风气的毒害,虚荣、攀比心理滋生。他们利用自己熟悉地形、出入方便和学生的身份作掩护,大肆作案。

二 盗窃案件的防范手段

怎样防范盗窃案件的发生呢?本人认为加强大学生的防盗教育、增强大学生的防盗意识是防范的关键。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总是从思想观念转变开始的,部分大学生入学后深受社会不良风气的毒害,虚荣、攀比心理滋生,任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生蔓延,逐渐养成了不劳而获的心理,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教育的手段来剔除他们思想中的毒瘤,鼓励他们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外,提高学生对盗窃案件的自我防范也是教育的关键,这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对贵重财物的保管观念,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贵重物品不要随意摆放。《易·原辞上》说“慢藏诲盗,冶容诲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寝室内不要存放大量现金,寝室较长时间无人时,不要存放贵重财物。寝室之间要相互关照,不要给犯罪分子留下作案空间。到银行自动取款机取款时,要时刻留意周围的环境,注意保护自己的银行卡密码,如果发现银行卡被盗后应立即拨打银行电话挂失。寝室内不要让陌生人留宿,做到人走门关。发现形迹可疑的人时应及时向宿舍管理员或者老师报告。

三 诈骗案件分析

诈骗案是一种严重的财产性犯罪行为。在大学校园日益“社会化”的今天,犯罪分子的黑手也随之伸向了大学校园,导致大学生被骗的案件频发,有的学生被诈骗的数额之多令人咋舌。还有的学生被骗后,不仅财产上遭受到了损失,心情也变得痛苦不堪,甚至还有的学生严重抑郁。据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在大学校园发生的刑事案件中,大学生被骗案件的发案率仅次于盗窃案件,如何有效地防止此类案件的发生,保护大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已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高度关注。认真分析犯罪分子的诈骗特点和规律后,本人认为诈骗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传统的诈骗方法是利用大学生的物质欲望、侥幸和贪婪的心理,设计诈骗圈套。如犯罪分子谎称被害人在电视、网络购物中奖,然后冒充“电视购物中心礼品发放处”的工作人员,给学生打电话,以其被抽中幸运者等为诱饵,免费赠送高档原装进口化妆品、手机充值卡、国外名牌产品为由,向大学生收取运费、押金、手续费用等。

第二,利用大学生与亲属朋友的空间距离,以网络、电话遥控的方式编造学生在校发生交通事故、突发疾病等事由骗取大学生亲属朋友钱财。

第三,利用对大学生基本情况、生活动向的了解实施诈骗。这样的诈骗手段虚实相结合易使学生陷入圈套,从而放松警惕,上当受骗,让人防不胜防。

防诈安全教育范文5

 

 

全民反诈学习心得体会1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网络安全知识,提高自身网络安全意识,计算机工程学院开展一系列网络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全方位打造网络安全教育“立体网络”。

   1、加强宣传,提升全院学生网络安全意识

   学院利用官方微信、微博平台推送“网络安全周、最新防网络、防电信诈骗秘籍”;辅导员老师充分利用QQ、微信等平台在全院宣传,在各年级班级群中宣传公告;学生会宣传部制作网络安全宣传海报,利用校园电子屏宣传网络安全,开辟网络安全宣传多种途径开展网络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全面扩大宣传覆盖面,让学院每一位同学第一时间得到提醒教育。

   2、加强学习,让学生深刻了解网络安全重要性

   学院20名学子前往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博览会,参观知名互联网企业,并听取各个展位的网络安全介绍,充分了解互联网时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以及该如何做好网络防护行动,也通过深入了解伪基站的作用原理与操作,提高了对电信诈骗的防范能力。计算机工程学院学子参加学校“网络安全等级保护1.0Vs2.0”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同学们了解了大学生网络安全基础知识、网络安全社会热点事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防护等内容,让学生不断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增强网络安全法制意识。

   3、多手段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素养

   学院各年级辅导员组织召开假期安全暨网络安全教育班会,组织同学们观看网络安全视频,用视频教育人、努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引导学生要树立网络安全意识,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行为,文明上网,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防范非法集资,校园贷,电信诈骗,传销组织的侵害。网络安全教育,也是每位任课教师的日常工作,把网络安全教育工作渗透到课堂中是每位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任课教师在课堂讲授中穿插网络安全知识,使学生时时都注意到“网络安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本次宣传活动旨在全方位打造学院网络安全教育“立体网络”,通过对同学集中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和基本防护技能,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环境,保障同学们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切实维护国家网络安全。

全民反诈学习心得体会2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的发展及信息技术的.进步,网上银行、网络炒股、网络购物等网络商业活动的日渐兴起,在人们沉醉于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诈骗也以一种新的犯罪形式出现,且日益猖獗。网络诈骗不仅对广大网民的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对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也产生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

   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拟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随着这一犯罪手段的日渐猖獗,许多骗子纷纷把目光转向涉世未深的学生群体,一方面,警方要重拳出击,打击不法活动,另一方面,就要靠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提高基本的防范意识和识破诈骗的能力。特别是对于我们大学生朋友而言,要学习一定的防范网络诈骗的基本知识,提高防范网络诈骗的基本能力,遇到实际问题,忌盲目,多思考,千万不要被某些假象所迷惑。

   了解网络诈骗的形式是为了更好的预防诈骗行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网络诈骗形式:

   一、网络购物诈骗。如今,一些不法分子在淘宝、等知名网络交易网站,向不特定群体随意散布虚假商品信息,或直接制作虚假购物网站,编造公司名称、地址和联系电话等,诱惑贪图便宜的网友上当。诈骗商品小到女性饰品、服装等小件商品,大到手机、电脑、汽车等贵重商品,交易一律采取先付款后发货的方式,一旦网友按照对方要求汇入货款,卖家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二、网络中奖诈骗。很多网友在浏览网页或进行网络聊天时,都会“幸运”地收到“恭喜您中大奖”的信息。当信以为真的网友与兑奖方联系,对方都会以需要保证金、支付邮寄费用等各种借口,要求网友先汇钱。当网友汇去第一笔款后,骗子还会以手续费、税款等其他名目,继续欺骗网友汇款,直到“吃干榨尽”为止。

   三、假冒银行网站“网络钓鱼”。网站页面几乎与正规银行网站一模一样,且域名十分相近,有的只差一两个英文字母。时下,一种名为“网络钓鱼”的新型网络诈骗手段愈演愈烈。不法分子通过设立假冒银行网站,当用户输入错误网址后,就会被引入这个假冒网站。一旦用户输入账号、密码,这些信息就有可能被犯罪分子窃取,账户里的存款可能被冒领。此外,犯罪分子通过发送含木马病毒邮件等方式,把病毒程序置入计算机内,一旦客户用这种“中毒”的计算机登录网上银行,其账号和密码也可能被不法分子所窃取,造成资金损失。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而面对网络诈骗行为的我们应该不贪便宜。虽然网上东西一般比市面上的东西要便宜,但对价格明显偏低的商品还是要多个心眼,这类商品不是骗局就是以次充好,所以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受骗上当。收到诈骗者的信息或电话时不要主动与对方联系,拨打所谓的咨询电话,因为这样只能使您一步步上钩,而应拨打官网客服电话进行询问,一旦发觉对方可能是骗子,马上停止汇款,可向警察求助。当我们进行网上支付行为时应先确认网站的真伪性,仔细甄别,严加防范。那些克隆网站虽然做得微妙微肖,但若仔细分辨,还是会发现差别的。您一定要注意域名,克隆网页再逼真,与官网的域名也是有差别的,一旦发现域名多了“后缀”或篡改了“字母”,就一定要提高警惕了。特别是那些要求您提供银行卡号与密码的网站更不能大意,一定要仔细分辨,严加防范,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安装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并经常升级;注意经常给系统打补丁,堵塞软件漏洞;禁止浏览器运行JavaScript和ActiveX代码;不要上一些不太了解的网站,不要执行从网上下载后未经杀毒处理的软件,不要打开msn或者QQ上传送过来的不明文件等,加强对各类QQ病毒的防范和清除措施。

全民反诈学习心得体会3    众所周知,这几年来的电信诈骗越来越多,方法更是层出不穷,往往在生活中,人们大多数是在不知不觉中被骗子钻了空子,事后才得知,但有什么办法拿回来呢?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用火眼金睛识破骗子的手段,让骗子们无功而返,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现在的骗子可聪明了,他们不会在脸上写明“我是骗子”,也正迎合了一句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这些伎俩也不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只要生活里多加小心,一定能辨别真伪,我来给大家支支招,练就大家的火眼金睛。

   1、伪基站造假,在世界上,已经建立了千千万万个伪基站,我曾在新闻中看到,仪器中是一个地球,上面有无数个小圆点,闪烁着红色的亮光,那正是运作中的伪基站,所以当接到需要汇款的10086短信或其他短信,一定不能轻信,千万不要就愣头愣脑,屁颠屁颠地就去汇款,要多方取证,也不要马上拨打短信中提供的电话,因为那可能就是一根鱼线,等着你这条大鱼上钩。

   2、不贪图小便宜。虽然看这种信息便能一眼辨出真假,让我们看起来发这种信息的人很傻,但仍有不少人上当受骗,最常见的就,“恭喜您成为幸运用户,汇入x元,能获x大奖,以及x元的大礼。”这种消息一定不能相信。

   3、一旦收到什么“x出车祸,急需手术费x元,求好心人救助!这也不要马上汇款,还是老办法,必竟“小心使得万年船。”一定得多方面求证。

防诈安全教育范文6

 

 

防网络诈骗心得1    今天晚上学院组织看防诈骗电影,影片利用动画片的形式用诙谐、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各种诈骗的案例。看完本影片,我深受影响,真切的感受到诈骗真的是无处不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就像影片中常说的一句话“切莫上当。”诈骗形式主要有街头诈骗、网络诈骗等。诈骗人员很狡猾很“聪明”,他们的诈骗对象主要是妇女、老人这些弱势群体,他们无所不用其极,办作假医生,假出车祸者,假出差者,假老师,假朋友,假同桌的你,假女儿等各种身份,骗钱、骗物。他们触碰着道德的底线,直到达到他们的目的,否则他们不会放过你,他们最开始时用好听的语言劝告你,用你的家人的性命危机恐吓你,利用你的善良,你的担心,你的良知,做最没有良知的事情。

   其实,诈骗在学校也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每年大一新生来校之际,此时诈骗分子便会出来“觅食”,主要以大一新生为目标,利用他们对大学的不熟悉,以及对大学美好的憧憬,利用他们的善良。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骗取新生的信任,对其进行“洗脑”,进而诈骗成功。

   往事不堪回首,遥想当年,我青涩少女一枚,独自一人来武汉上大学。来大学第一天就被学姐学长骗,对我这个对大学充满幻想的小女生来说,是一件很残忍的事。记得当时刚来为自己买完生活用品回寝室,一学姐自称是关心学弟学妹敲我们的门,她进来后就大谈她的大学生活经验,让我们好好学习、好好军训、不要想家之类的。我们当时都觉得学姐真的很好,觉得学姐很亲切。

   但是呢,当她讲完讲完这些后,就开始说让我们买英语资料,考四级、六级各种资料,推荐我们买。可是我们都不知道在我们学校大一是不可以考英语四、六级的。还有就是一份要200块钱,对我们来说数目还是很大的。都怪我们耳朵软,相信她,就买了她的资料,刚开始时,她还有给我们送几份报纸、一本词典,然后就杳无音讯了。

   学姐骗学弟学妹这种事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也是一种变相诈骗行为。我认为这种行为和我们影片中看到的诈骗分子欺骗老奶奶、善良的路人、担心孩子的妈妈、怀念旧情的同桌的你一样,是很不道德的一种行为。

   被骗,在很大程度上是诈骗机关的人员太“聪明”,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被骗人员的某种贪便宜的心理,软弱善良的心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不被骗,就要练就防诈骗、反诈骗的自我保护心理意识,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对人对事,要擦亮眼睛,做到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网络诈骗心得2  

   近年来,犯罪分子利用手机、电话和互联网实施电信诈骗犯罪案例频发,由于此类犯罪投入小、回报高、隐蔽性强、难以取证、学生防范意识差的原因,致使每年案件发生率居高不下且破案存在一定难度,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学校管理安全。

   为了有效遏制电信诈骗犯罪案件高发的态势,有效提高师生对电信诈骗犯罪的识别和应对能力,认真做好防范工作切实维护广大师生利益,保障师生财产安全,在学院学生处、保卫处以及x派出所多部门的联动支持下,我系于20xx年3月4日-7日利用晚自习时间组织师生,分批次在明滙楼观看了“x市‘预防电信诈骗’宣传片”,以案情再现和警方专业分析的视角,为我系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防电信诈骗”宣传教育课,并要求各班利用此次契机,深度开展“预防电信诈骗及网络安全”主题班会,做到进一步的宣传与警示,巩固防范意识。结合我系学生管理工作,现将此次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如下:

   一、及时组建工作小组

   根据学生处下发的“学生【20xx】3号”文件要求,我系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并组建了由党总支副书记袁琳智老师为组长,各班辅导员为组员的人文系“预防电信诈骗宣传教育”工作小组,做到工作有安排、工作有落实,旨在将此次宣传教育百分百覆盖到我系师生,全面强化防诈骗意识。

   二、组织有序,多渠道宣传

   由组长牵头,在工作小组的安排布置下,我系师生积极参与此次宣传教育活动,由系学生会负责,自3月4日晚自习起到3月7日晚自习,每天晚自习分为两个时段轮流播放,共播放8场次,覆盖20xx、20xx级25个班级,师生1800余人,并要求每一位同学观看完视频后撰写观看心得体会,及时总结。

   除了观看视频宣传片,我系结合系部学生管理工作特点,多渠道多方向分别对强化宣传教育效果进行巩固,一是各班级在观看视频的基础上,及时组织召开主题班会,总结视频教育,并向学生宣读《西山警方48种常见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小册,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电信网络诈骗的种类和方法,提高识别与应对能力;二是充分利用自媒体,通过班级微信群、QQ群、朋友圈的方式,用大家熟知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反复进行防电信诈骗的宣传,并通过学生的自媒体群、朋友圈,将宣传教育范围进一步扩大,拓展防范教育的覆盖面。

   三、活动开展效果

   通过此次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师生了解了各种电信诈骗的方式以及危害,提高了对电信诈骗的识别与应对能力,增强了同学们对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让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有了辨别电信诈骗的能力,减少电信诈骗案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几率,也切实加强了公安机关在打击电信诈骗宣传活动中警民协调配合的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活动照片

防网络诈骗心得3

 

   校园网贷风险多发,一些学生网络借贷导致背负“巨额债务”

   钱凌是xx大学怀德学院大二学生,去年6月,他认识了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的唐兴。唐兴告诉钱凌,他们公司正与多个大学生分期贷款平台合作,招聘学生做兼职,只要帮忙在平台上“刷单跑量”,学生就能轻松获得报酬。唐兴还表示,做兼职的学生事前可以签订一份免责协议,一旦还不起钱,兼职学生不承担责任。

   “赚钱快、收入高、无风险”钱凌便一口答应了这个“好差事”,和唐兴签订了免责协议,然后向平台提交了个人姓名、身份证号、学校和入学年份等信息。没到两天,注册就审核通过了。钱凌立刻申请了12个月期贷款,金额1万元,月利率0.99%。

   提交申请后,钱凌很快接到贷款平台的客服电话。核实完信息后,半小时内,钱凌的银行卡就收到了1万元,他随即将借款转给唐兴,同时拿到1000元的兼职报酬,并被告知以后还款的事就不用他管了。但两个月后,当钱凌接到贷款平台催促还款的电话时,唐兴的手机却再也打不通了……

   钱凌的遭遇并非个案。据x警方介绍,除钱凌外,还有x工学院等高校的10名学生掉入唐兴的陷阱。

   曾有媒体报道,x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一名学生,用十多个同学的信息网贷了70多万元,自己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同学们则不停地接到催款通知,严重影响学习生活。

   此外,除了校园网贷诈骗以外,也有一些大学生为了讲排场,不惜在网络平台借贷来实现超前消费和高消费,有的明显超出了承受能力,背负“巨额债务”。

   消费观念不理性、个人信用保护意识淡薄、网贷平台无序扩张等是主因

   近年来,互联网借贷平台瞄准了大学生群体,以P2P贷款平台、校园分期购物平台和电商平台的分期付款等形式慢慢渗入校园,宁静的象牙塔成为网络借贷平台争夺的地盘。

   “很多校园贷款平台审核存在漏洞。有些甚至举着身份证拍个照,读一段话录个视频就可通过审核。这可能是校园网贷乱象的重要原因之一。”x警方办案人员告诉记者。

   而另一方面,大学生财商观念方面的误区,也是网络贷款案件在大学校园内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邓建鹏认为,很多大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理财观念,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也不足,这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邓建鹏还表示,很多校园贷款平台的无序扩张,也增加了风险产生的可能性,“他们在广告中常常使用‘0利率、0担保、无服务费’等诱人的贷款和消费讯息吸引客户,同时给校园人很高的佣金,助长了人盲目扩张业务的冲动。这不仅对大学生,对这些贷款平台本身,也意味着很大的风险。”

   也有专业人士认为,消费信贷是一种金融工具,并无道德标签。一些理性消费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通过分期贷款消费能减轻一次性消费带来的资金压力,但关键是学生的借贷要在自己可承受范围之内。

   应加强风险提示,建立严格的借贷流程和审批机制“大学生享受金融服务本无可厚非,而且现在快速发展的态势也说明确实存在市场需求,但现在的问题是,校园网贷作为新兴业态,与大多数互联网金融平台一样,还游离于监管之外。”“分期乐”公关负责人认为,一些平台野蛮生长,有些平台存在费率不透明、授信额度过高、风控松懈但催收严酷等不负责任的信贷行为。

   此外,目前存在的问题也和当前部分大学生信用意识薄弱,消费观念有偏差有关,亟须提高大学生的金融和网络安全知识水平。

   “防范校园网贷的风险又同时能满足大学生分期购的需求,最重要的是监管要跟上。”邓建鹏认为,未来的监管政策应在以下方面着力:首先要规定互联网金融平台一定要对大学生做特别的风险提示,倡导适度消费的理念。其次,在评估信用水平和偿还能力时,要适用高于其他人群的审核标准。

   近日,教育部和银监会联合通知,要求加大不良网络信贷监管力度,向学生预警提示信息,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实时预警机制等。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表示,校园网贷平台首先要模式合规,才能避免法律风险。如果是以P2P的形式来做,就要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确保其信息中介的定位;如果是以自有资金放贷,就必须由监管部门颁发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