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畜牧业良种繁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畜牧业良种繁育范文1
关键词:青海藏区;牲畜良种工程;意见;建议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9-0069-02
1 青海藏区牲畜良种工程建设现状
青海藏区牲畜良种工程建设以提高个体生产性能和整体效益的目标,以畜种改良为中心的“种子工程”,积极引进和培育适宜的优良品种,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和良种牲畜品种推广服务体系,加大畜种改良力度,提高良种畜禽数量,推动全省畜牧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发展。畜禽良种化程度不断提高,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
1.1 良种繁育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青海省先后实施了“野血牦牛推广复壮项目”、“青海省良种乳肉牛繁育基地建设项目”、“青海省良种肉羊繁育基地建设项目”、“高原毛肉兼用半细毛羊品种巩固提高项目”、“种猪扩繁场建设项目”、“青海省高原牦牛种牛场建设项目”、“青海省良种肉羊扩繁场建设项目”等建设项目,各级育种场、良种扩繁场及改良站点的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得到更新改造,技术推广和种畜生产能力得到提高。以保种基地、良繁基地、改良站点为基本组成的良种繁育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1.2 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和保护工作初见成效
畜禽资源搜集与保护、良种引进、品种创新工作稳步推进,逐渐成为畜牧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先后实施了青海高原牦牛、贵德黑裘皮羊、八眉猪等遗传资源保护场建设项目,初步改善了保种场饲养条件,增加了保护品种的数量,提高了质量。同时为更好地利用地方品种优势,充分发挥地方品种适应性好的特点,先后从国外引进荷斯坦奶牛、西门塔尔、陶赛特、夏洛来、波尔山羊等品种,改良当地品种,提高其生产性能。
1.3 品种培育取得一定成果
继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青海高原毛肉兼用半细毛羊培育成功之后,2000年以来先后培育出了柴达木绒山羊、大通牦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畜禽新品种。
1.4 畜牧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
通过实施“奶牛良种补助”、“引进高产肉用绵羊,促进肉羊产业发展”、“百万细毛羊工程种草养畜项目”、“肉羊杂交示范推广项目”、“瘦肉型猪繁育体系建设项目”等良种工程项目建设,不断提高牲畜良种化比例和生产性能,为农牧民增收,畜牧业增效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促进了畜牧业科技贡献率和生产水平的提高。
2 青海藏区牲畜良种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畜禽品种保护乏力,优秀遗传资源面临丧失
保护和利用好现有品种资源,是做大做强青海省特色畜牧业的基础。全省有品种近50个。因投入不足,使多数种畜禽场设施简陋,设备陈旧,种群规模小,导致一些优良畜禽品种的优秀遗传基因面临丧失的危险。
2.2 地方品种生产性能提高缓慢,培育品种数量比重偏低
藏羊、牦牛等地方品种由于遗传特点限制及各地对品种发展认识不统一,加之长期闭锁繁育和粗放管理,生产性能整体出现下降。据调查,现藏羊胴体重比1983年减少2.5 kg、下降13.5%,产毛量减少0.28 kg、下降23.93%,且被毛质量下降较多。高原型牦牛和环湖型牦牛体重分别比80年代初下降了27.88%和17.92%。近年来,各地虽加强了牦牛、藏羊的选育和复壮工作,但由于投入少、选育复壮规模有限,没能从根本上有效提高地方品种的生产性能。青海省利用藏羊品种资源,先后培育出产毛量高、产肉性能好的细毛羊、半细毛羊,并引进国内外优良肉羊品种,但由于我省藏区饲养条件差,经济落后,缺乏对培育品种的选育经费,也导致青海细毛羊、半细毛羊饲养数量下降,质量退化。因良种及改良畜比例偏低而制约着畜牧业生产总体水平的提高。
2.3 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种畜生产供给能力低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后,各级行政、业务部门放松了良种繁育工作,使良繁体系受到较大冲击。种畜场数量减少,种畜生产能力下降。原来在绵羊改良工作中成立的县、乡、村级种羊场(群)大部分被解散,仅仅有个别种羊场(群)维持正常生产,造成良种繁育能力下降。另外农牧民私养种畜普遍,大多未经选育、培育和鉴定,种畜合格率低,造成种畜特别是优良种畜严重不足,制约着品种结构调整步伐,影响品种改良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2.4 综合服务体系不健全,畜牧执法力度不足
虽然建立起了州、县、乡三级畜牧业生产服务体系,但多数基础设施落后,办公条件差,科技人员缺乏,业务经费不足,很难适应当地畜牧业生产的需求。且现有技术人员知识老化、年龄老化,使畜种改良工作难有提高。
种畜禽监督管理是《畜牧法》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生产中,对种畜禽的使用管理缺位,造成引进品种“多、乱、杂、少”,并时有引发外来疫病发生,对品种资源的保护、培育和改良产生很大影响和损害。
2.5 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科技推广应用水平不高
传统放牧的饲养方式仍占主导地位,饲养管理比较粗放,牧区养殖观念落后,商品意识淡薄。养殖户只为满足最低生活需要、不求提高效益,造成牲畜生产水平不高。饲养管理水平低,过度依赖在天然草场放牧,缺乏必要的补饲,牛羊“秋肥、冬瘦、春死亡”现象严重。科技创新能力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适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力度不大,一些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农牧民急需的良种、良法、畜种改良、牛羊育肥、舍饲半舍饲、饲草料种植加工利用、草场合理利用与改良等技术,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普及。
2.6 牲畜良种工程建设投入仍显不足
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对藏区畜牧业发展、牧民定居、草地围栏、牲畜棚圈、生态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但在良种引进、品种改良、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等方面的投入,与发展实际需要相比仍显不足,缺乏长期的、稳定的投入机制。
3 对策和建议
在继续加强草原基地设施建设和草地生态建设的基础上,依据宜牛则牛、宜羊则羊、以草定畜的原则,合理确定放养畜种和数量,扩大舍饲、半舍饲的养殖规模同时,加大品种选育提高,加强牦牛复壮、藏羊本品种选育和季节性育肥出栏工作,提高出栏率和商品量,大力发展有机畜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走稳定数量提高质量、生态与经济并重的发展之路,建立以藏羊肉、牦牛肉、藏羊毛、细羊毛、半细羊毛、山羊绒为主的特色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
3.1 加强对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重点建设青海大通牦牛、贵德黑裘皮羊、藏獒、青海骆驼、浩门马、柴达木黄牛等遗传资源保种场,通过收集优良个体进行繁育,改善饲养管理和保种条件。
3.2 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
(1)建立健全藏区牦牛、藏羊选育基地,加大推广力度,组建核心选育群,通过本品种选育、野血牦牛复壮技术,生产优质种牛,为选育推广区提供合格种畜,迅速提高藏区牦牛、藏羊生产性能。
(2)加强藏区细毛羊、半细毛羊和柴达木绒山羊的选育提高。建立青海细毛羊、半细毛羊繁育中心,完善细毛羊、半细毛羊繁育体系。强化细毛羊、半细毛羊改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授精站点建设、种羊选育等工作,完善种畜鉴定制度,不断提高细毛羊、半细毛羊品种质量,
(3)完善服务体系,加强畜种改良站点建设。加强县、乡畜牧兽医站畜种改良站点建设。
3.3 加大种畜禽管理和良种补贴力度
(1)建立完善的种畜管理制度,实行种畜鉴定、良种登记和档案管理,主要建立网络平台、数据库、软件开发、技术培训、种畜鉴定和仪器设备。
(2)建立健全牲畜良种补贴制度。①完善奶牛、生猪良种补贴制度。②建立种公畜补贴制度。对牦牛、藏羊、细毛羊、半细毛羊、绒山羊等选育推广的合格种公畜进行适当补贴。
畜牧业良种繁育范文2
县地处贵州北部,大娄山东麓。北与重庆的南川市相邻,东抵务川,东南靠凤岗,南邻湄潭,西南接绥阳,西北毗桐梓,东与道真县相邻。全县辖19个乡镇,144个村,6个社区,总人口585518人,其中农业人口549258人,县域总面积2595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70.2%,耕地116万亩,占国土面积的29.8%。有可利用的草山草坡161万亩,是一个农业县。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畜牧业的发展列为全县经济工作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畜牧业的优惠政策,提出了实施畜牧业发展“1113”工程(即:到20xx年实现生猪存栏100万头,牛出栏10万头,羊出栏10万只,禽出栏300万羽)和建设生态畜牧业大县的奋斗目标。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这一工作思路狠抓落实,使畜牧业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畜牧业不断发展壮大。
20xx年全县猪饲养量115.74万头,出栏55.48万头,存栏57.87万头;牛饲养量36.5万头,出栏3.1万头,存栏18.4万头;山羊饲养量20.3万只,出栏8.1万只,存栏10.15万只;家禽饲养量315.6万羽,出栏155.48万羽,存栏157.8万羽;畜牧业产值5.22亿元。
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县畜牧业生产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科技水平跟不上等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为此,要发展我县畜牧业生产,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畜牧业大县以及“1113”工程目标,要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增强发展畜牧业的紧迫感
我县草山草坡众多,山塘水库较多,无工矿企业,生态环境优越,具备了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畜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因此,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务必充分认识到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感,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一是要从传统的畜牧业发展观念中解放出来,真正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二是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把发展养殖大户和生态畜牧小区建设作为工作主战场;三是多出台有利于畜牧产业化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对外采取招商引资,对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活经营;四是大力吸收民间资本参与畜牧业的开发;五是切实帮助养殖户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使我县的畜牧业生产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方向发展,从而使畜牧业真正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全面提高农民增收。
二、发展规模养殖,建设生态畜牧小区
我县多数农民仍采用的是传统的粗放经营模式,没有形成规模养殖,养殖效益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所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因此,我县畜牧业发展,重点要在规模养殖和生态养殖上做文章,一是要大力推进“畜——沼——果”、“畜——沼——粮”等科学生态养殖模式,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组织养殖大户到外县、市畜牧业发达的地方参观学习,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规模连片,相对集中”的原则,推行“政府引导,协会组织,龙头带动,大户养殖,统一防疫,集中服务”。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结合生态学原理进行圈舍建设,饲养管理,逐步实现畜牧生态协调发展;二是狠抓养殖大户和畜牧养殖小区,逐步实现畜牧业养殖规模化、集约化;三是培植和发展以大户、小区、重点乡镇为主的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典型示范带动,提高辐射带动效益;四是充分利用粮食、秸秆、牧草、草山草坡等资源优势,依靠科技,加大产业化经营力度;五是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兴办畜产品生产基地,搞好立体开发和综合利用;六是结合我县农村“四在农家”、沼气池建设,大力推进沼畜工程,逐步实现畜牧产业化、农村沼气化。
三、力求创新,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正安养牛业历史悠久,早在民国时期就开始饲养牛,在长期的饲养选育过程中,不仅广大群众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培育了适应性较强的地方优良品种——桴焉黄牛,该品种耐寒、耐热、耐粗饲,蹄质坚实,动作敏捷,适于山区役用,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项目。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未来的畜产品中,草食牲畜的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牛、羊肉的市场需求将持续旺盛。牛、羊肉被现代人称之为“人类的保健性功能食品”,在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深受消费者青睐。从销售来看,大到国际、国内市场,小到周边市县及本县的两家牛肉干厂,都存在着巨大的空间。因此选准主攻肉牛养殖对正安畜牧业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而且潜力巨大。
选定肉牛这个项目,因为正安本身就是肉牛项目基地建设实施县,加上周边县市肉牛的饲养量都偏小,均没有形成规模,这正好给正安的肉牛发展提供了机遇。县内草场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无霜期长,光照充沛,牧草生长周期长,同 时还有田间空地,还可人工改良草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可充分利用秸秆圈养肉牛。建立牧草繁育基地,积极推广良种牧草,引进一年生、多年生黑麦草、苜蓿草、芽茅等优良草种种植,减少养牛对天然林地和草场的依赖,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山林植被,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强化品种改良,完善繁育体系
积极发展外二元母猪繁育场,确保每年新增外二元母猪5000头以上,外三元商品猪10万头以上;进一步推进牛、羊冻输配技术,牛改普及率提高到80%以上,羊改普及率提高到75%以上;积极引进推广良种家禽,兴办良种家禽养殖场。提高良种覆盖率,形成竞争优势,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要大力扶持,财政划拨专项资金,对引进良种实行补贴。
五、强化防疫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强化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完善兽医制度和技术规程,完善动物疫病监测、化验诊断设施,建立行政管理、执法监督,技术支撑相互配套的动物防疫控制体系。明确职能,理顺体制,精简人员,提高素质,强化防检,建立起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的基层兽医服务体系,走国家扶持和自我发展相结合,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路子,建立起一支强壮的防疫队伍。
全面实施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制度,形成以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为主,运输监督与市场监督相结合的动物检疫新格局,建立动物防疫责任追究制和防疫监督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和完善动物防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部门分工负责制,推动动物防疫承包合同制,鼓励和支持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与养殖大户签订常年防疫责任承包合同,明确双方责任的奖罚,不断提高防疫技术服务水平,巩固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着力扶持畜牧业重点乡镇的防检疫点的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
畜牧业良种繁育范文3
[关键词] 畜牧业 问题 发展 目标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133-02
一、引言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畜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所占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在畜牧业发展不断壮大、效益渐好的今天,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凸现,为保障畜牧业稳步快速发展,完善和健全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对保障农村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用科学发展观谋划畜牧业,可以更科学地配置农业资源,有效转化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客观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优势,前瞻性、全局性地科学谋划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如何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畜牧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驾驭畜牧业发展的实际能力,是每位畜牧科技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目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1.生产方式滞后
个别农村地方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 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
2.技术和知识更新问题
规模养殖发展的要求与滞后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或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
3.规模养殖标准不高
相当一部分规模养殖场虽然存出栏量上去了,但规划、建设、饲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和规范化要求有一定差距。
4.基础设施及畜禽产品安全问题
由于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饲养方式落后,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5.队伍建设问题
个别基层单位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需不断解决。
三、发展对策
1.科学转变经营方式
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逐步减少散饲养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牧兽医部门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 一律不允许新建。坚持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环保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2.科学谋划畜牧业的发展策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期决策、管理、服务部门和生产主体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从战略高度统筹畜牧业,摆脱目前困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应用,通过“阳光工程”、“科技进万家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全面积极推行“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防疫严格、设施齐全、治污达标、管理科学”规模养殖的畜牧业,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联合建设养殖小区。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建立一批科学养殖技术示范区和合作社组织,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强力抓好畜禽良种的引进和繁育,良种普及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重点推广青贮种草养畜技术、标准化养殖技术、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高效养殖技术、发酵床生态养猪及瘦肉型猪配套饲养技术、优质肉兔生产等实用技术。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3.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
3.1加大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地环境、饲养、用药、防疫标准,控制农残、药残;要加快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志、市场准入等全程监管;强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
3.2加大疫病防控,降低养殖风险。科学地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县、乡(镇)、村动物防疫机构,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增加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避免疫病给畜牧业带来风险。
3.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畜牧业可持续性、连续性、可再生性发展的前提。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畜禽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畜牧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必须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创造优美环境、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促进畜牧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
四、畜牧业发展方向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保护、监管、创新”的工作要领,实现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围绕“保护环境、生产优质无公害畜禽产品”为中心,以“畜禽品种改良、生态养殖”为切入点,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和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畜牧上台阶工程目标[1]。
畜牧业良种繁育范文4
近年来,县畜牧业生产,围绕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两大任务,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服务与监管并重,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持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引进牧业龙头企业,有力的促进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1、大力招商,引进牧业龙头企业。该县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优惠政策,全方位引进畜牧企业。一是承接上海奶牛产业转移,引进达诺乳业,建成3个标准化奶牛饲养场,现有奶牛1210头,建成达诺乳制品加工厂。二是引进广东温氏食品集团2个子公司投资数亿元发展肉鸡、生猪产业化,并初步建成年产3000万只苗鸡的小王种鸡场和活鸡交易中心,正在建设喻河祖代种猪场,年可饲养种猪2400头。三是引进雨润集团福润禽业有限公司,年宰杀能力3000万只规模的加工厂正在建设中。这三大引进,为该县畜牧业产业化提供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2、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据第三季度统计,全县生猪饲养量32.4万头,有规模养猪357户,养猪15.4万头,占47.6%;家禽饲养量1500万只,有规模养禽1263户,养禽1316.2万只,占87.7%;肉用羊饲养8.6万只,有规模饲养272户,养羊8.2万只,占94.9%;饲养肉用牛有28户,养牛396头;奶牛养殖场3家,存栏1210头。该县畜牧业的规模化养殖正方兴未艾。
3、畜禽良种全面推广。通过“畜牧良种工程”的实施,县内现有34个养禽合作社和绿健种猪有限公司以及石沛联盟种猪场等20个标准化养猪场为中心的供种,基本满足现有养殖需要。到去年底全县“三元”杂交猪占88%,优质黄羽鸡占73%,波尔山羊杂交占85%,荷斯坦奶牛普及率达91%。随着温氏集团种猪、种禽场的建成投产,将进一步加快全县畜牧良种化全面普及和提高。
4、畜牧业的品牌意识显著增强。几年来,该县创立了“达诺”和“妙客”乳制品,“管坝”牌五香牛肉、“咯咯宝”牌鸡蛋、“未来”牌系列饲料等优质品牌,并获得国家著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通过打造品牌,不断赢得了市场,使畜禽规模化优势、产品优势、竟争优势得以发挥。
二、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要打造省畜牧业发展大县,还有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一是畜牧业用地矛盾日益显现。建设大中型畜禽场规划、布局受制于选址困难,违章建设现象依然存在。二是环保压力不断加大,主要是畜禽粪便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没有跟上,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日渐加剧。三是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一些养殖大户存在选址、布局缺乏规划,圈舍设计不够合理,条件简陋,设备设施不全,缺乏必要的消毒、隔离条件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等。四是畜牧业抗御风险能力不强,特别因自然灾害和因病致死畜禽的补偿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养殖效益受市场价格因素影响较大等。
三、共识与建议
调查认为,县打造畜牧业发展大县的条件基本具备,优势明显,领导有方,干群努力,措施可行,用3—5年时间,在2008年的基础上,畜牧业整体水平跃上新台阶。畜禽总量翻番,畜禽产品产量成倍增长。实现年出栏肉用猪50万头,肉用家禽5000万只,肉用牛1.5万头,肉用羊20万只,蛋品1.5万吨,奶牛发展到1.5万头(包括已意向引进蒙牛奶牛1.0万头)。肉类总产量由2008年4.1万吨增加到13.0万吨。达到上述目标,即可进入畜牧业十强县之列,为此,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中各类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异军突起,逐渐成为村域经济最具活力、最强大的支柱和主体,必将大大促使农牧业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尤其畜牧业依赖专业合作组织、牧业企业化、牧业产业化、牧业集约化带动和辐射力更加突显,这已成为该县畜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依据和归宿。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把畜牧业和农业一样纳入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实行农牧并举、农牧结合,把牧业用地列入农业用地之中,划出牧业专用地,让有经营能力的专业合作组织或专业大户进入这个牧业功能区(园)内大显身手。针对牧业企业或牧业“龙头”产业化向新农村延伸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应给予规划好、布局好,留有足够发展空间,让更多的农户在统分结合的原则下,与他们结成联合体,在全县范围内形成较为明析的不同区域、不同形式、不同特色、不同规模的畜禽生产联合体和新的产业链。
2、发挥优势调整结构
鉴于该县畜牧业资源配置优势明显,以鸡、猪为主导的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首先要充分发挥温氏和福润“龙头”企业的作用,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实行“五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饲养标准、统一防疫灭病、统一收购畜禽产品,把猪、鸡产业链做大做强,千方百计促成温氏年产肉猪30—40万头,肉鸡3000万只,和福润年宰杀3000万只家禽既定目标的实现。其次,要着力发展草食动物,把奶牛业摆上重要位置,抓紧引进蒙牛集团万头奶牛投放本县,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矢志把建成华东重要奶源基地之一。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山区、丘陵和稻产区草多优势,加快发展肉用水牛和肉用山羊产业。
3、转变方式提升水平
畜牧业的发展,正在由传统饲养方式向现代饲养方式转变,要适应这种转变,就必须抓好“四大体系“建设,即良种繁育体系,养殖规模体系,饲养标准体系,科技支撑体系。所谓良种繁育体系,就是要按照祖代父母代商品代的体系要求,把种源的繁育交由“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组织承担;而商品代则由养殖大户承担,实行统一供种,确保质量。养殖规模体系,就是各类畜禽都有一定比例的规模饲养要求,做到分级供种,有计划、有序列、成比例,配套生产。饲养标准体系,就是各类畜禽都有分阶段(生育期)的饲养标准,必须按标准配合饲养,既要确保生长发育有足够的营养,又要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就是指各类畜禽从品种繁育到饲养出畜禽产品,都有规范的科学技术标准可循,不可渝越,要以低成本、高产出、高质量为目标,提高综合效益。通过这“四大体系”建设,实现管理科学化、产品优质化、效益最佳化。
畜牧业良种繁育范文5
一、目前我国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
二是规模养殖发展的要求与滞后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部分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流于形式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都制约着畜牧生产的发展。
三是规模养殖的标准不高。相当一部分规模养殖场虽然存出栏量上去了,但规划、建设、饲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和规范化要求有一定差距。
四是基础设施及畜禽产品安全有待于提高: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饲养方式落后,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
全面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发展、保护、监管、创新”八字工作要领,实现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围绕“保护环境、生产优质无公害畜禽产品”为中心,以“畜禽品种改良、生态养殖”为切入点,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和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畜牧上台阶工程目标。
三、新形势下促进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是科学地转变经营方式。首先是转变饲养方式。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提倡“集中连片、各有重点、你我不同、和平发展”畜牧业发展新格局,逐步减少散饲养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其次是完善建场审批制度。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牧部门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兴建。最后是坚持“三退三进三结合”原则。规模小的养殖场户要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环保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二是科学谋划畜牧业的发展策略。首先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期,决策、管理、服务部门和生产主体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从战略高度统筹畜牧业,摆脱目前困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应用,通过“阳光工程”、“科技进万家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其次是抓好“四个提升、三到位”畜牧业上台阶工作。“四个提升”即:畜禽产业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三个到位”即: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再次是合理发展畜牧业。全面积极推行“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防疫严格、设施齐全、治污达标、管理科学”规模养殖的畜牧业,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联合建设养殖小区。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建立了一批科学养殖技术示范区和合作社组织,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四是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收集有关信息。紧紧围绕“黄牛振兴计划、生猪462计划、奶牛跨越计划”、“畜牧进万家活动”强力抓好畜禽良种的引进和繁育,良种普及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重点推广秸秆青贮种草养畜技术、黄淮白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皖西白鹅高效养殖技术、发酵床生态养猪及瘦肉型猪配套饲养技术、优质肉兔生产等实用技术。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三是全面提高畜产品的质量。一是加大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地环境、饲养、用药、防疫标准,控制农残、药残;要加快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志、市场准入等全程监管;强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二是加大疫病防控,降低养殖风险。科学地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县、乡(镇)、村动物防疫机构,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增加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可以避免疫病给畜牧业带来风险。
四是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畜牧业可持续性、连续性、可再生性发展的前提。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畜禽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畜牧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必须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创造优美环境、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促进畜牧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
参考文献:
畜牧业良种繁育范文6
1.1养殖资金的严重缺乏,资金投入太少。目前,九龙乡很多农民对奶牛、肉牛以及小尾寒羊的养殖愿望非常迫切,而一些已经具有一定养殖经验的农户想扩大养殖规模,加大养殖投入,但由于资金短缺,扩大养殖的愿望一直没能得以实现。而每年信用社发放的支农贷款期仅为10个月,没有畜牧业专项贷款。这也给养殖发展投入造成了不小的阻力。
1.2科学饲养水平不高。在我们的九龙乡,传统方法饲养畜禽现象的习惯,也很常见。每个阶段的养殖,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不按牲畜和家禽饲料的需求,而是有什么就喂养什么。几乎没有利用生物技术来降低成本、提高禽畜的质量。粗放性的经营,严重制约了养殖也的大规模发展,而一些新品种的引进,升级品种不及时,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经济利益。
1.3土地的短缺,发展畜牧业的硬件环境亟待改善。目前,土地已成为一个瓶颈制约我县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可用的土地面积非常少,即便有的话也是土地用途的手续过于繁琐,冗长的审批流程,使之难以扩大,限制了动物养殖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加快乡镇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1从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到提高畜牧养殖技术培训的力度。首先是政府部门要经常组织技术人员到乡镇研讨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养殖技术水平;带领和组织养殖大户代表,到农户家中进行经验介绍,以身边的鲜活实例引导农户,提升农户的养殖热情。其次是充分发挥本县城职业中专、劳动培训基地、广播电视的作用,积极开展“阳光工程”培训,让养殖户学会1~2门技术。三是请专家分析了畜牧产业的发展趋势,传授知识,增强信心,开阔视野,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2.2要特别重视畜牧业基地建设,力争畜牧业专业化,规模化经营。畜牧业的发展靠科学技术,而良种繁育技术是畜牧数量发展扩大的基础技术。内蒙古突泉县在奶牛养殖技术已经实现了冷冻生产。但是生猪、绵羊等良种繁育还处于较低水平,亟待提高。要想提高繁育技术水平,还需要政府引导和建立一个基层冷冻站,推广实用技术,提高提高养殖繁育水平。在示范作用调强,技术调新,规模调大上还要下功夫。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含量高的示范基地,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基极驱动的农民。另外,以市场为导向,在效益提高、品种调优上努力,培育和发展特色农业,让农民在短时间内得到更高的利润。
2.3发展畜牧业龙头企业。畜牧业产业化的日益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龙头企业来带动,所以要注重加强畜牧业龙头企业建设,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革和扩大,加速发展养殖龙头企业,以企带户,让农民真正看到了畜牧业经济利益的前景,最大限度地提高畜牧养殖农民的积极性。在突泉县九龙乡有一个有利的条件,充分利用乡镇和自然优势,引进了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扩大畜牧企业集团的规模。探索龙头企业带动养殖户的有效组织形式,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2.4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对疫情的预防和服务体系,县,乡(镇),村三级防疫网络系统的控制,完善动物疫情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并提出和信息管理系统,制定大疫情预防计划预案,提高快速反应和动物疫病的控制能力。其次,要完善信息网络体系和管理体系,直接提供畜牧业市场供需个前景预测服务。通过信息网络提供定期和畜牧业生产信息的各方面的情况,及时调整生产、稳定价格、降低风险。
2.5增加对畜牧业的资金投入。1、资金的投入是当前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要解决畜牧业发展资金的瓶颈问题,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用好农村小额贷款政策。2、我们必须采取的招商引资的方式,在外力的帮助下,发展我乡镇畜牧业。3、我们需要使用民间组织或协会,协调资金用于畜牧业生产,由政府主导,组织成立了一个有志之士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形成投资多元化,应对市场价格的波动,最大限度的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