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畜牧业管理范例6篇

农林畜牧业管理

农林畜牧业管理范文1

回顾总结“十一五”和去年农牧业农牧村工作,这次全农牧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州委、州政府的重要决策安排。安排安排“十二五”及今年的农牧业农牧村工作。会上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讲几点意见。

一、年全农牧业农牧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全农牧村经济发展极不寻常的一年,年。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制约农牧业发展的因素明显增多,农牧业生产利息不时攀升,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农牧业发展经受了严峻考验。面对困难和挑战,全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依照州委州政府的总体布置,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农牧业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农牧业目标任务。

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89元,农牧民收入再创新高。增长16.9%畜牧业主导地位进一步提升,畜牧业增加值达到10.85亿元,增长9.3%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68.3%扶贫开发工作效果显著,全年争取并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68亿元,52个整村推进项目投资量和建设质量较往年有了明显提高,全年共有1.09万人脱贫。林业、草原湿地维护进一步加强。完成了黄河首曲省级自热维护区晋升部级维护区的申报工作,有望年内批复,森林草原生态维护力度不时加强,全年未发生重特大草原森林火灾。特色种植业发展初具规模,全粮食总产达到8.5万吨,建成优质青稞高产示范田1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85%完成藏中药材种植9万亩,推广杂交油菜5.2万亩,新建日光温室1800座、塑料大棚200座,完成投资4600万元。农牧村水利电力建设取得新进展。解决了162个自然村7816户4万人以及108座寺院僧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牧区节水灌溉3350亩。过去的一年,全农牧业农牧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坚持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切实做好年农牧业农牧村工作。

也是全力实施州委“发展战略的关键一年。今年全农牧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州委十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及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坚持以农牧民增收为核心,以调整农牧业结构、推进农牧业产业化为主线,全力实施“农牧互补一特四化”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突出抓好草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发展,进一步夯实农牧业发展基础。积极发展高原特色种植业,统筹抓好扶贫攻坚工作,突出抓好农牧村水利事业,强化农机供销工作,大力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加大生态环境维护力度,坚持深化农牧村改革,努力促进农牧业稳定发展、农牧民继续增收、农牧村社会和谐稳定,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目标是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90元以上,增长15%以上,贫困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平均水平。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17亿元,增长8%以上,其中畜牧业增加值达到11亿元。为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要着力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拓展新领域,坚持把促进农牧民增收的着眼点放在开辟新途径。培育新的增长点上,巩固农牧民收入基本面,拓宽农牧民收入增长面,强化农牧民收入扶持面,加快构建继续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继续增加第一产业收入。全力实施“农牧互补一特四化”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依托牦牛、藏羊等特色产品的价格优势和市场空间,充分挖掘畜牧业内部增收潜力。积极发展高原特色种植业和设施农牧业,拓展农牧业功能,因地制宜发展藏中药材、特色林果、山野珍品等地方性特色产品,作为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有效补充。完善农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理顺农畜产品价格关系,确保好品质能卖上好价钱,坚持特色优势农畜产品继续走高,实现增产增收。二是明显增加二、三产业收入。充分认识流通产品加工流通产业对拉动农牧民增收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现有企业的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化对牦牛藏羊产品的定位,肉、乳等主产品重点在精、深加工上寻求突破,生产中高档牦牛、藏羊产品,皮、毛、骨、血、绒等副产品加工特别是生化制品研发上要有实质性进展。积极发展以农牧业投入品和农畜产品流通为主的第三产业,鼓励全民参与旅游业,积极发展农家乐、牧家乐、林家乐等休闲观光农牧林业,进一步拓宽劳务就业、职业就业和创业就业的渠道和机会。要大力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强化市场主体地位,使农牧民更多地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收益。三是不时增加工资性收入。工资性收入是州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要重点围绕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产业、设施农业、农牧村服务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农牧民守业、农牧村带头人和专业合作社开展实用技术和劳务技能培训,把就地就近转移和有组织的外出就业有机结合起来,拓展农牧民就业领域和层次。积极推进守业培训,以守业促进就业,充分发挥其在农牧民增收中的作用。四是积极增加财富性收入。盘活农牧村资产,让更多农牧民拥有财富性收入。这里需要给大家说明一个新情况,以往农牧民群众收入的构成要素中,还有一项是转移性收入,这一项也是州近几年农牧民收入增幅中拉动比较好的一项,去年转移性收入人均达到500多元,特别是舟曲县“5?12灾后重建以来,转移性收入对拉动农牧民收入的贡献非常大,但从今年起,国家调整了统计口径,转移性收入不能作为增加农牧民收入的要素。因此,今年完成农牧民增收任务的压力非常大,各县市有关部门要充分考虑到这一不利因素,及早算好帐,千方百计、全力以赴确保完成增收任务,收入能否完成是检验我三农”工作的重要指标和最终结果。

(二)全力抓好农牧互补一特四化原试点村的巩固完善和查漏补缺。

从总体上讲,回顾总结两年来的试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效果非常显著,但是由于主客观方面的诸多因素制约,有必要进行全面的回头看”巩固完善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很多任务指标还存在不能达产达标的问题,因此,通过调研,征求各方意见后,州委州政府决定,今年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前二年试点村的巩固完善和整改上,今年不再大量增加试点村。今年关于试点村的工作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原有267个试点村进行一次全面的整改完善;二是把今年新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中不是原试点村的49个村确定为今年的新增试点村。针对这些试点村存在突出问题和重点环节我提四点要求:一要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首先要在牦牛、藏羊、犏牛繁育带和犏雌牛养殖带以联户牧场为纽带,第一步,严格依照联户牧场的规范组建联户牧场,牧场规模可大可小,但必须达到全覆盖,为组建专业合作社打下基础。第二步,以村民小组为单元,严格按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依法注册成立专业合作社,把联户牧场的牧户全部吸纳为社员。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一方面把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家庭生产经营变成统一生产销售、联合组团发展的合作经济组织,使其有规模优势,能联合起来直接面对交易市场和加工企业。另一方面,成立的专业合作社通过入股分红,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第三步以行政村为单元组团成立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鼓励引导所有合作社加入到联合社,进一步做大合作经济组织。根据省上安排,要开展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要求所有专业合作社要全部达到县级示范社标准,州上将出台州级示范社和联户牧场具体规范,各县市要积极创建完成20%州级示范社,州上从州级示范社中择优推荐20%申报省级示范社,州上项目资金重点用于创建州级以上示范社的补助,达不到州上标准的不予扶持。二要确保完成联户牧场的主要任务。完成创立了联户牧场和专业合作社的3个繁育带的主要任务有4项:1上半年要完成畜种畜群结构调整,牦牛繁育带畜种结构中牦牛的比例要达到70%以上,藏羊繁育带畜种结构中藏羊的比例要达到70%以上;畜群结构中能繁母牛和能繁母羊的比例要分别达到60%和70%以上。2上半年要完成优质种公畜的配送交换任务。3转变生产方式的重点是冬春季圈养补饲,圈养补饲首先要建暖棚,其次要种植饲草料,半人工刈割草场要达到户均120亩以上,圈滩种草户均5亩以上,采用燕麦和箭舌豌豆混播,种植的牧草秋季要收割贮藏,圈滩暖棚也要充分利用,种植饲草料,多方贮藏冬春圈养补饲所需的饲草料,由于受暖棚和饲草料不足的限制,冬春季圈养补饲的牲畜应该以能繁母畜为主,因此要加大其它牲畜的出栏和杂畜淘汰力度。4要明确认识牦牛是优质肉牛,而不是优质奶牛,繁育户的能繁母牛应严格禁止挤奶,确保牛犊快速生长发育。只有推行牦雌牛不挤奶,才干推广牦牛30月龄出栏,提高牦牛的生产性能。育肥产业带试点村要突出整改养殖小区经营不善、暖棚圈舍质量不高、退粮还草面积不够、农机具配备数量缺乏等基础工作欠帐较多的问题,着力整改冬春季短期育肥、有棚无畜、有畜无草、杂畜淘汰工作不够完全,草产业带“村村有任务,年年种牧草,户户种一点”分散种植的主动局面。今年年底考核这些“回头看”试点村时,不论繁育带还是育肥带,如果还没有完成相应的建设任务,那么我将毫不客气的实行“一票否决”三是以适用科技效果的推广普及为载体,推动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就草原牧区来讲,畜牧业效益中饲草料、管理、品种分别占45%30%25%份额,无论是圈养补饲还是育肥,都要求我除了继续搞好原有的繁育带冬春圈养补饲、育肥带冬春季短期育肥均衡出栏、牦牛不挤奶30月龄出栏、藏羊12月龄出栏等一些先进的生产经营方式以外,还要在试点村研究推广一些新的先进生产措施,如远缘杂交、液体饲料、微生物添加剂、工厂化育肥等。州牧研所在繁育带、育肥带分别开展了牦牛、藏羊圈养补饲和短期育肥试验,实验数据标明,效果比较明显,今年州农牧局要牵头组织州县科技人员认真总结推广,特别是对牦牛藏羊的生长机理、饲养管理、生产规范、产品定位、产品开发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必需拿出一整套科学结论和推广方案。四是以种公畜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抓好种质资源维护和扩繁工作。牲畜良种化水平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今年要切实加强种公畜基地建设,上半年要全面完成州级种公畜基地财政供给制改制工作,确保将管理人员和职工纳入全额财政供给事业单位,依照规范化种畜场建设的要求搞好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好年度计划方案,具体任务责任书已有明确要求。大峪、柏林两个种公畜基地要全面调整畜群结构,调整为优质犏雌牛繁育基地,这两个基地上半年要完成优质黄种公牛的引进工作,从今年起不再承担种公牛的繁育配送任务,全力以赴扩繁优质犏牛(犏雌牛)解决育肥带和奶牛产业带畜源短缺问题。犏雌牛养殖带上半年要引进优质牦公牛和牦牛冻精,重点以牦牛冻精人工受精为主,全面淘汰现有黄种公牛,全力生产培育产肉量相对较高、具有牦牛肉品质的牦尕力巴,夏河藏羊繁育带要重点完成以欧拉羊提纯复壮甘加羊,提高个体产肉性能。为了加快畜种改良步伐,鼓励基地和牧户加大优质种公畜选育力度,今年要组织开展一次全优质种公畜大赛,有关县市和部门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三)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和市场体系建设。

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市场空间,甘南牦牛、藏羊资源分布在特定的区域。不易形成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些都是特色和优势。但在草畜产品加工方面,现在企业也有三十几家,实际上规模大档次高效益好的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肉、乳等主产品,对产品的定位还不清楚,副产品加工方面几乎是空白,饲草料加工更是严重滞后。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壮大草畜产品加工企业。抓好现有企业的基础上,依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和促进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的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年内争取在夏河、合作、玛曲等县市启动实施循环经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尽快评审通过《甘南州牦牛、藏羊产业发展规划》今后我所有的项目都要按新修编的产业发展规划布局来实施。州农牧局要积极主动协调经信委、招商局等有关部门,按新规划确定的产业布局和项目论证,做好前期工作,建立项目库,有关部门形成合力,向上争取一批项目,向外推介一批项目。要适时外出考察,积极引进那些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的企业入驻园区投资办厂。今年要在草畜产品精深加工招商引资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后工业时代,地球上除了北极、南极,只有青藏高原是第三块净土,生长在青藏高原的牦牛、藏羊有很多独特的功效,只是人们现在还没有认识清楚,没能开发出来,现已有不少客商对我州的畜产品生产加工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只要做好基础工作,招商引资上将会大有所为。二是抓好流通体系建设,使农牧民从流通环节分享更多的收益。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上,玛曲、合作、临潭等县市已运行的比较规范,也产生了明显的效益,今年要进一步完善信息、防疫、牲畜运销绿色通道等配套服务,规范收费规范,促其上规模上档次。其他县要依照方便交易、服务生产的原则,县城或中心乡镇,建立和完善酥油、曲拉、皮毛等畜产品专业市场以及饲料、牲畜用盐等生产资料市场,全方位服务牦牛、藏羊产业。为实现鲜奶的稳定供给,年内州县共同扶持州燎原乳业公司在奶牛产业带的重点村都设立标准的固定收奶站,方便群众出售鲜奶,并要制定维护价格,确保群众利益。三是做好农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为农牧民增收提供价格支持。要在继续办好州、县市农畜产品价格信息中心网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国内外农畜产品价格信息走势的分析预测和研判,做好价格信息的定期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报纸电台、12316三农服务热线”以及简报等形式,及时向农牧民提供价格信息服务,确保我州特色农畜产品不只养得好、种得好,而且卖得了卖得好。四是加大科技服务,提高农牧业质量效益。为了进一步加大科技服务和指导工作力度,参照去年以来“千名干部下基层”做法和经验,决定从今年起组织“全农牧林科技服务月”活动,集中一个月左右时间。组织州县乡农牧、林业、科技等有关部门及下属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围绕一特四化试点村、养殖小区(场)种畜基地、青稞基地、药材种植、沼气建设、日光温室等重点工作和重大建设项目,采取包村蹲点、进村入户、驻场包棚、定向服务、挂牌服务等方式,大力推广幼稚的农牧业实用技术,促进科技效果转化,服务农牧民增收。五是坚持规划先行项目整合,着力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使我州牦牛、藏羊产业有一个长远的科学的发展规划,原“一特四化”规划的基础上,目前正在修编甘南州牦牛、藏羊、河曲马、蔬菜大棚产业发展规划,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自觉服从这一规划,谋划建立项目库,全上下在产业发展上必须树立“一盘棋”思想,有关农牧业建设项目、资金都要围绕规划谋项目、抓项目、跑项目,促进我州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发挥比较优势。

决不能放弃发展其它区域性产业,做强战略性主导产业。不能顾此失彼,谋划发展指导工作要统筹兼顾,科学决策,州优质青稞、杂交油菜、温室蔬菜、藏中药材种植在一定区域内,农牧民收入的重要组成局部,要围绕农牧民增收这一目标,着力推进设施蔬菜、油菜、藏中药材、青稞等特色种植业基地建设,确保农牧民增收每年都有新提高,有关县市要确保完成确定的目标任务,但在发展模式上要有所突破,要按照种草(秸秆利用)育肥牛羊—牲畜粪便—沼气池(沼液)大棚蔬菜的循环利用,农牧互补一特四化”试点村和整村推进村推行养殖小区、沼气池、蔬菜大棚“三位一体”循环农牧业示范点,除玛曲外,其余七县市要至少建设集中联合10户以上的循环农牧业示范基地(村、组)2个以上,要做到项目资金集中投放、重点扶持。必需扭转领导下乡没有看点,群众学习没有样板,工作没有亮点的落后尴尬局面。今年要建设高产优质青稞生产基地15万亩和杂交油菜生产基地6万亩。舟曲、卓尼、临潭、迭部、夏河、合作、碌曲等县市新建蔬菜日光温室(大棚)1500座,临潭、卓尼、舟曲、迭部四县种植藏中药材10万亩,除玛曲外的七县市年内建设户用沼气3400口,积极引导农牧民综合利用沼渣、沼液,以提高沼气综合利用效益。积极探索发展高原特色经济林果业、种苗产业、山野珍品开发和水产养殖业等,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五)狠抓草原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维护工作。

全省全国生态平安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州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可持续发展。一是抓好草原耕地维护与建设。认真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全面完成牧区草场承包完善和半农半牧区草场承包到户工作,同时做好七县一市草原面积调查核实,为落实草原生态维护补助奖励政策做好基础性准备工作。依法加强我州耕地质量管理,有耕地的县市要尽快制定耕地质量维护和建设规划,积极支持和鼓励群众增施有机肥、秸杆还田,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等科学施肥方法,以切实提高耕地肥力。二是认真实施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和国家公益林维护建设等各项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年天保工程封山育林4.9万亩、退耕还林工程3.95万亩,认真落实739万亩天然林、重点公益林维护建设任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后续产业及技能培训、农村能源建设等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任务600户。尽快编制完成《甘南州林地维护利用规划》为我州林地维护提供依据。继续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年内完成全义务植树200万株,面积1.55万亩,协调落实白龙江林管局义务植树6万亩。全面启动实施天然林资源维护二期工程,加强湿地及野生动植物维护工作,广泛深入开展湿地及野生动植物维护知识宣传。年内完成黄河首曲省级自然维护区申报、晋升部级维护区的工作。严厉打击滥杀野生动物,乱砍森林植被及破坏湿地资源等违法犯罪活动,确保野生动植物及湿地资源平安,维护生态平衡。

(六)统筹抓好扶贫攻坚工作。

要充分认识扶贫开发在州的重要地位和对贫困群众的重大意义,根据国家已将我州整体纳入特殊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区的大好形势。进一步调整扶贫开发的工作思路和基本方法,着力实现“三大转变”即坚持到户政策,由分户分散扶持向集中扶持能带动一方群众致富的区域性主导产业转变;坚持整村推进,向特困片带的连片开发、整体推进转变;坚持解决温饱优先,由单一解决温饱问题向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转变。今年要结合“四个片区”黄河片区、大夏河片区、洮河片区、白龙江片区)发展思路和工作要求,全面启动实施“扶贫大会战”规划,同步抓好舟曲、合作等6县市省级扶贫连片开发试点工作,以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和缩小发展差别为目标,以解决温饱,改善基础条件,提高农牧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着力抓好连片开发扶贫、产业扶贫等“八项扶贫工程”安排实施整村推进项目64个,覆盖300个自然村。继续抓好夏河县省级新农牧村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试点和临潭县部级“连片开发”试点,巩固开发式扶贫与最低生活保证“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效果,运用试点效果,制定扶持政策,实行“应保尽保,应扶尽扶”确保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全覆盖。实现开发式扶贫和救济式扶贫“两轮”驱动。进一步扩大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面,确保互助资金使用高效、平安。积极引导互助资金入股畜牧业担保公司,撬动金融资本,联合做大放贷资金。抓好各项扶贫培训工作和劳务移民工作,做好东西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联系协调工作。确保贫困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平均水平,实现2万人脱贫。

(七)进一步加强农牧村水利改革和发展。

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今年中央1号文件做出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把水利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大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配置、节约维护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加快发展民生水利,全力解决农牧民人畜“吃水难”困难。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平安工程建设与管理,全8县市79乡镇227村实施155处农牧村饮水平安工程,解决6.4万人的农牧村饮水平安问题。争取实施3个干旱草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工程,新增草场灌溉面积约6000亩。二是全面推进水利改革,不时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完善和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取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纳污总量控制管理“三条红线”制度,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落实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

(八)切实加大农牧业防灾减灾力度。

努力减轻灾害损失。一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进一步完善兽医体制改革,当前要突出抓好动物疫病防控、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和防灾减灾工作。加快推进兽医执业制度规范兽医诊疗行为,积极推进动物疫病区域化防控机制,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行政、业务双轨责任制和防疫经费,强化综合防控措施,重点抓好免疫、监测、扑杀三个主要环节,提高免疫密度和免疫耳标佩带率,严防外源性疫情的传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平安。二是加强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继续加大重大病虫鼠害监测力度,特别是设施农业蔬菜大棚病虫害和草原鼠虫害防控,大力推广生物治理措施,认真实施黄河重要水源鼠虫害治理项目,组织动员广大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坚决遏制重大病虫鼠害的传达流行。三是全力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与气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做好饲草料和其它防灾物资应急储藏,不时提高农牧业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水平。加强农牧业灾变规律研究,建立完善农牧业灾害应急处置、灾害救助等工作机制,积极争取救灾扶持资金,落实灾后恢复生产措施。切实做好农机、渔业和草原森林防火等农牧业平安生产工作。四是认真抓好舟曲灾后农牧林业恢复重建项目的实施。依照省政府制定的舟曲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实施方案》抓好生态修复、农牧林业基础设施恢复重建、产业发展等重点项目,积极组织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早日开工建设,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任务。

(九)坚持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平安监管。

坚持标木兼治,依托我州牦牛藏羊纯天然、无污染的特色资源优势。一手抓执法监督,一手抓规范化生产。一是积极推动规范化生产基地创立。大力推进农牧业规范化,加快农畜产品质量平安规范休系和追溯体系建设,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从开展生态灭鼠、推广藏中药材、生物治理、减少环境污染等环节入手,营造有机食品的草场、水源、空气等产地环境,建立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把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规范化生产的轨道。强化农牧业品牌建设,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畜产品为抓手,组织开展畜禽规范化养殖小区、联户牧场和规范化设施蔬菜大棚创建活动,整乡整县推进农畜产品规范化生产,打造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二是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平安执法监管。深化农畜产品质量平安专项整治,推行农畜产品质量平安风险评估。积极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流通环节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防止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入市场。尽快成立“甘南州农牧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促进农牧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同时要加强农牧业投入品和农畜产品养殖、加工、流通各环节质量平安管理,实现“从产地到餐桌”全程质量平安监控,要严厉查处私屠滥宰、未经检疫及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行为和以种公畜肉冒充优质肉、山羊肉冒充绵羊肉、黄牛肉冒充牦牛肉等以次充好的欺诈行为,全力维护我州优质牛羊肉品牌品质。年内由州农牧局牵头组织物价、质监、工商、食品等有关部门制定出台维护我州牦牛、藏羊为主的优质品牌、名优特产品优质优价的有关规定,通过行政手段,进一步规范价格市场。三是强化农畜产品质量平安监管体系建设。依照加强基层、重心下移的原则,全面构建州、县、乡三级农畜产品监测监管网络。加强农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组织完成农畜产品质量平安例行监测,针对单薄环节和不安全因素,集中进行整改,不时提高农畜产品抽检合格率。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平安应急机制,科学应对突发事件。

(十)不时深化农牧村改革。

农林畜牧业管理范文2

内蒙古扎兰屯市林业局

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林业局地处大兴安岭东麓,是一个拥有万公顷林地,资源较丰富的国有次生林区。在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森林分类经营工程前,扎兰屯市林业局根据自身森林资源特点,在国有林采伐限额逐年缩减的情况下,把各项林业生产建设纳入生态林业建设轨道,实施科技兴林,彻底改变传统林业单一生产木材的观念。几年来扎兰屯市林业局围绕林业做产业,围绕资源调结构,实行“以林为主,多种经营”挖掘林业多种生态利用、经济利用的生产潜力,在浅山区开展了大面积次生林分户经营管护工程;建立深山区林下畜牧业生态准入补偿管理机制,林区职工畜牧业工程;林区农业种植业;以蒙森公司为龙头的山货产品采集加工业、蒙森食用菌生产加工业、蒙森炭棒业、蒙森酒业等系列林下产业;国营林场林下畜牧业经营,野生灌木榛子林经营利用产业;林区特色养殖业等产业。通过保护、培育、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木材、林下资源,长中短结合,以短养长,以林、以副、以工、以商养林。安排了大量林区、山区剩余劳动力就业,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以浅山区归户经营管护为重点的次生林保护开发利用

扎兰屯市东南部农区村屯附近拥有大面积残破国有次生林地,由于经过长期反复破坏,森林的生产能力下降,生态功能低下。长期以来,作为国有森林资源不能发挥经济、生态效益。为了摆脱国有资源潜在的浪费局面,从世纪末,林业以归户经营管护的形式作价给农民经营,经过几年的运行,林地植被恢复较快,特别是灌木榛子林果实经营经济效益显著。由于林地经营年不变,农民在林地内自发进行更新造林,发展用材林、经济林,发展林下牧业,取得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盈的局面。到目前为止,全市归户经营国有次生林面积已达万亩,以每年万亩增长,而农民以每亩—元经营林地收入,除去每年交元管理费,全市次生林个体经营农民纯收入达—万元。由于林地产权明确,效益显著,农民对经营林地认识更加提高,在经营上舍得投入,林业部门在经营手段上给予了更加宽松的政策。通过发展用材林、经济林、榛子林、食用菌原料林,林地经营具有巨大的潜在的经济效益。

二、建立深山区林下畜牧业生态准入补偿管理运行机制,以科学发展观统览生态布局

在呼伦贝尔市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经营格局下,扎兰屯市畜牧产业格局计划发展万羊单位的畜牧产业,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接近万头只,随着周边区域的生态保护禁牧的实施和扎兰屯市牧业发展的政策,特别是外来畜牧种群的急剧增长,林下畜牧业发展正面临着生态现状与经济发展的相互矛盾,根据这种状况,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建立植被条件可允许范围内的林下畜牧业准入补偿费管理机制势在必行。近年来,国营林场深山区根据局部生态恶化的情况,建立生态补偿制度,逐步在国有次生林区运作。通过业内专业人员测算,林下草场畜牧载量初步应以草原倍的数量载量标准。

三、发展林区农业,促进林区养殖业发展

世纪年代初,由于林区植被丰厚,森林大火隐患多,林区利用机耕防火线开展了农业种植,到目前为止,国有林场种植面积达万余亩,年产粮食万公斤。粮食及秸杆,青饲料的种植,加大了畜牧养殖技术含量,促进了林区畜牧业的发展,职工农牧业缓解了林区资源危困的局面,林区护林员一方面从保护资源上获得收入,另一方面形成农牧业种养的发展模式。

四、以蒙森公司为龙头,狠抓林下产业开发利用

我市森林面积大,林下野生资源丰富,每年有大量野生山货产品销往外地,但没有自己的品牌。年,以集野生山货产品为龙头企业的蒙森公司在林业局成立,公司主要以全市野生山货产品为原料,蒙古栎为企业品牌商标、对山货产品进行深加工,产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公司对主要山货产品采取高质量标准要求,开局出现良好的销售局面,初步在深圳、威海建立了销售网点,产品年加工能力吨,产值万元。年,公司由新近开发了野生玫瑰茶、金瑰茶、瑰芪茶、蒙森榛子王等系列产品。以成吉思汗林场为蒙森公司原料基地的食用菌生产、炭棒生产已初具规模,食用菌年产量达万袋,纯收入万元;炭棒产量达吨,产值达万元。以林业局南木养鹿场为蒙森原料基地的蒙森鹿产品系列滋补酒正在研发运作中。

五、加强国营林场野生灌木榛子林管理,发展野生榛子特色产品

长期以来,扎兰屯市野生榛子产品一直属于无序管理,全社会共有。榛子果实产品一直在市场走俏。上个世纪年代禁止了山区农民打柴、垦荒,榛子林地受到保护,榛子坚果产量逐年上升,但是由于榛子林地分布零散,面积不集中,林业经营不便,掠青、提前采摘、病虫害等逐多问题困扰着榛子的产量和质量。每年掠青提前采摘减少产量,虫害率达—;进入世纪,林业把野生灌木榛子林资源纳入森林资源管理范围,开展榛子林地分户经营和承包租赁经营,在榛子成熟前期进行人为巡护管理,国营林场收取承包租赁费、管理费,榛子产量、质量都有较大提高。年,国营林场及市有害生物防控部门开展榛子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研究。

六、国有林场改革与创新应坚持以生态建设及保护的前题下,发挥自身的林下资源优势

农林畜牧业管理范文3

为扎实推进全县畜牧产业化建设,助推“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现就年畜牧产业化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户万元增收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作支撑,龙头来带动,以草食牲畜和林下养殖为重点,强力实施畜禽品牌战略,继续坚持“突破牛羊,稳定生猪,壮大家禽,发展蜂业,扩大加工,强化防疫”的发展思路,努力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全面推进畜牧产业化建设。

二、目标任务

全年实现生猪饲养量186万头,出栏115万头;牛饲养量26万头,出栏5.8万头,雪龙黑牛杂交改良1万头;山羊饲养量115万只,出栏62万只;家禽饲养量1200万只,出栏1000万只;存栏蜜蜂5.5万群,年内新增和改扩建适度规模养殖户5050户,实现畜牧产值16.8亿元。确保无规模性动物重大疫病发生,全县清净无疫。

三、工作重点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抓好养殖小区建设。将畜牧产业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和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同规划、共部署,按照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高效益的发展方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实施雪龙黑牛产业化建设项目,集中建设畜禽养殖示范小区,年内重抓雪龙黑牛产业发展重点乡镇10个,新建各类畜禽养殖示范小区30个。围绕“牛、羊、鸡”三朵金花和“猪、鸭、蜂”三大产业,抓好县级示范点建设。

(二)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推进畜禽品种改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进一步加大标准化、规范化种畜禽场和以猪、牛、羊为重点的人工改配站(点)建设力度,完善基础设施,配置仪器设备、加强技术指导管理,提高供种能力,不断推进畜禽良种化、供种本地化进程。年内建成生猪二级扩繁场4个,生猪供精中心1个,山羊二级扩繁场5个,种牛场1个,种鸭场1个,新建猪、牛标准化人工改配站(点)10个。

(三)实施品牌兴牧战略,抓好遗传资源保护。做好“全国山羊优势区域优势县”、“生猪调出大县”、“酉州乌羊及麻旺鸭国家畜禽遗传资源”、“雪龙黑牛产业发展”四大文章,大力提升畜产品品质,加强包装和宣传,发展一批名、特、优产品,走品牌兴牧之路。加强与市畜科院的合作,建设好畜科院武陵分院,对我县部级畜禽遗传资源“酉州乌羊”和“麻旺鸭”进行系统研发,加强资源保护区建设和采取胚胎移植等方式保种扩繁,建立保种场、纯繁户、生产场(户)三位一体的畜禽品种资源保护模式,实现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加强与大连雪龙产业集团的协作,大力发展雪龙黑牛产业化建设,建成优质、高端牛肉品牌。加大无公害绿色食品创建申报,完成“酉州乌羊”、“麻旺鸭”地方标准的评审工作。

(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畜牧科技含量。加大对乡镇畜牧站技术人员和养殖户的畜牧科技培训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科普工作宣传,让广大养殖户自觉接受和使用科学的养殖方式,加快牛羊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现代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从良种、良法、良料、良管入手,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努力提高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利用重庆市畜科院专业技术优势认真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

(五)实施种草养畜,建设节粮型畜牧经济。重抓人工种草和草地改良,大力实施种草养畜,以草定畜,加快草畜配套发展步伐,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饲草青贮技术,降低养殖成本,建设节粮型畜牧经济。

(六)发展林下养殖,促进农户万元增收。紧紧围绕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合理开发利用我县丰富的林地资源,推行林禽、林羊、林牛、林蜂等林下养殖模式,发展林下经济。年内实现新增林下养鸡出栏300万只,新增林下种草养羊出栏5万只、养牛出栏0.5万头,实现林下养殖户均增收300元,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林禽、林畜”立体经济模式。

(七)强化动物防疫,构筑安全屏障。各乡镇要严格执行动物重大疫病防治工作首长负责制,制定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预案,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疫情预警预报工作,逐级落实防控责任制,实行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加快建立和完善畜禽标识管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兽药和饲料等投入品的安全监控和整治,强化动物卫生执法监督,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细化职责。各乡镇和县畜牧产业化建设指挥部成员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结合各单位、部门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细化任务,认真贯彻落实。

(二)强化职能,搞好服务。县畜牧主管部门严格按照职能职责,切实搞好畜牧生产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做好各阶段各环节相关的物资调运和供应,做好畜牧养殖项目申报,积极向上争资立项,努力做好畜禽品种改良、种草养畜、动物疫病防治、科研课题、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加强基础建设,健全服务体系。进一步夯实、完善基层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配齐设施设备,提升硬件服务能力。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站队伍建设,调整充实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开展学习培训,提高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升动物疫情监测和诊断水平,提高动物疫情应急反应能力。强化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健全防疫网络。

农林畜牧业管理范文4

关键词 生态观光畜牧业;景区设计;养殖模式

中图分类号 F5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248-03

将观光畜牧业和生态养殖有机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新兴的产业模式——生态观光畜牧业,其核心是畜牧旅游的生态性,是利用生态资源的一种旅游活动,因此,生态观光畜牧业示范园区既是观光园又是生产基地,生态观光畜牧业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必须遵从科学性,使其具有产品生产功能;作为旅游园区,又必须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以满足人们的视觉亲历和心灵感受[1];示范园区的景区设计就是利用农村养殖设备与空间、农牧业生产场地、农牧业产品、农牧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适当的规划设计,以发挥生态农牧业生产效益,在满足游客旅游休闲需求的同时,给游客带来农村和农牧业的知识,将旅游休闲和增长知识结合起来[2]。

生态观光畜牧业园(区)建设,应因地制宜进行设计,位置可选择自然风景条件较好及畜牧业资源丰富的风景区周围,还可在草原、山地草场、养殖牧场、农场、林地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可选择利用周围已有的名胜古迹、人文历史或现代化农村等地点建设园(区),展示农村悠久古老的历史文化或崭新的现代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观风貌;园址选择应结合区域的经济技术水平,规划相应的园区,水平条件不同,园区类型也不同,要规划用地,留出适当的发展备用地;景区设计在考虑其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保持园区与外部区域的联系与协调,营造优美宜人的绿色景观,改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园区园林化”。

1 景观规划功能定位

在进行规划前,首先要明确景区规划的功能[1,3]。虽然观光园区是将休闲和生产相结合,但其功能依然有侧重点。如果园区侧重观光旅游,在设计时,就要注重植物搭配,营造良好的景观,愉悦身心,以旅游带动畜牧业的发展。如果园区侧重产业生产,应该将重点放在养殖园的生产和示范方面。确定园区的发展重点之后,就可以打造园区的主题形象。主题形象是根据市场调查情况,结合园区本身的资源状况确定的。一个立足自身资源,适合市场需求的的主题形象可以使示范园区的特色得以凸显,能够打造自己的风格,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4]。一般情况下,景观园区的规划可以分为以下4个功能区:一是生态环保种养区。该区域主要包括种植区和养殖区。种植区可以种植蔬菜、水果、饲草等;养殖区主要是生态养殖各种动物。种植区和养殖区合理布局,种植区可以作为畜禽养殖隔离带,起到工程防疫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将养殖区的粪污进行处理后,施用于种植区,促进其发展。二是能源循环展示区。该区域主要包括新型能源区和有机果蔬区。新型能源主要是指利用作物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生产沼气和发电,用于生活燃料和生产用电;有机果蔬区是指有机肥用于饲草、饲料和果蔬种植,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三是安全食品加工物流区。设置于种养区,基础设施配套到位。四是商务休闲服务区。设计办公、旅社、会议中心、现代农业科技展览中心、素质拓展基地等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以户外休闲、旅游度假、现代农牧业为核心的休闲商务中心。

2 生态畜牧业观光景区布置原则

传统的畜牧业发展以生产畜禽产品作为最终目的,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生态观光畜牧业与传统的畜牧业其共同点是其主要内容都是畜牧生产,但生态观光畜牧业不以生产畜禽产品为最终目的。生态观光畜牧业是在进行生态养殖的基础上,通过观光休闲,在获得畜禽产品的同时,满足游客休闲娱乐的需求,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发展观光畜牧业,先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营造有特色的景观,才能吸引游客[5]。生态畜牧观光园区布置要遵循以下原则。

2.1 突出特色

生态观光畜牧业的目的是吸引游客前来开展观(赏)、品(尝)、娱(乐)、劳(作)、科(教)等活动,以农牧业为基础,以旅游为手段,以城市为市场,以参与为特点,以文化为内涵;为使园区在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看农家戏、观农村风光、带农特产品”的旅游消费中实现增收,必须在生态原则上集中建设一批养殖、种植园区,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带;规划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当地资源的潜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养殖园区。要避免生态观光畜牧业园区设计千园一面、缺乏新意和吸引力,营造出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种植养殖景观,如特菜种植、特禽养殖、牧区天然草原草场和自然人文景观。

生态观光农牧业旅游资源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要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包括培育绿色观念,推行绿色标准,实行绿色开发,生产绿色产品,开展绿色经营[6];在观光旅游经营中充分利用生态畜牧资源和乡土资源(如特色畜产品、特色蔬菜、尝农家饭等),既体现对资源的深化利用,提高附加值,又可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2.2 以人为本,注重文化景观的营造,做到景观风格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规划生态观光畜牧业园时,需要游客更多地参与到种植、养殖、畜产品加工、乘骑、使役等劳动中去,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游客的行为活动成为构成景观的重要要素,规划要充分考虑人的行为活动空间,使之成为景观的一个重要部分,真正体现劳动+休闲的模式。

在规划考虑人景交融的同时,尽可能保持养殖区、乡村等原貌,体现人与自然的天然和谐,远离复杂,远离功利,远离雕琢,远离装饰,保持乡土文化的简略和淳朴;保持原生态是生态观光景区设计大原则;生态观光旅游景区一般都面积广阔、村寨相连、山水相依,有田舍、牧场、圈舍、森林、草场草地、动植物、山崖巨石、溪涧港湾或者江河、大漠、海洋等,这些“原生态”旅游资源都是不能过多人为干涉或扭曲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富有地方特色的节日民俗更是不可替代的原生态旅游资源,因此生态畜牧业观光规划设计必须突出原生态性,留“乡味”,传承乡土文化[7]。

2.3 兼顾生产与观光的功能

生态观光农业的重要特点是将生产和观光功能结合起来,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生产是基础,只有在生产基础上,开发其生态观光功能,将传统的生态畜牧业生产通过规划设计融入周围环境,使其景观满足游客的观光需求,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例如,挖掘地方文化底蕴并结合当地产业传统,实施特色种植养殖产业,不断开发农牧业生态和休闲功能,大力开发山、水、场、园、林、庄等旅游资源,鼓励发展“名特优”特种养殖,形成由几个特色产业为主导的区域特色经济架构[8]。推行健康养殖方式,按草牧、农牧、林牧、渔牧、牧沼等相结合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养殖;坚持非均衡发展,打造优势区域,一园一品或一园多品;或推进专业化养殖,建设优势产业村镇,形成一村一品、数村一品或一乡一品,大力发展生态示范户、示范村、示范乡镇,逐步建设成生态家园小区、生态畜牧养殖小区、生态农业小区、旅游观光农牧业小区。

3 生态农牧业观光园区养殖模式

生态观光农牧业是将观光与休养、体验与游乐等结合在一起,农牧业既具有丰富膳食的功能、动物生产功能、社会生活服务功能、调节生态功能,也具有旅游观光功能、文化功能和示范教育功能等,融生产、生活、生态和示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生态观光畜牧业是对有明显优势的生态畜牧业和观光旅游业进行综合开发,使种草、养畜养禽、林业、种植业、旅游等作为一完善产业链条,形成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业共生关系的良性循环,做到资源共享、统一规划、相互利用、相互促进,形成“1+1>2”的开发模式[9-10]。

3.1 区域开发模式

生态观光畜牧业的养殖模式要以畜禽养殖为中心,重点解决养殖中的粪污问题,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当地风景区,因地制宜配置其他相关产业(种植业、加工业、服务业、无污染处理业等),形成各个环节相互平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正常、高效、无污染的配套系统工程体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生态流循环再生原理为指导设置生产功能区,涉及产业有种植业、林果业、水产养殖业、畜禽养殖业、蜂业等,在提高农业景观生态、经济效益的同时,注意提升景观美学价值,为生态旅游营造出更优美的环境,根据不同区域选取相应模式[9];观光生态畜牧业具体主要有山地、平原、山塘库区等3种形式:一是山地模式。山区区域多林木、果木,园区模式建议以放养为主,与林果业相结合,达到生态、观光、畜牧三者结合的目的。游客在园区可以采摘、山间游玩、购买农牧产品。林区养殖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注重疫病防治,强化防疫措施,做好林区防护设施,避免游客在游玩中发生危险。该模式建议以林下养禽为主,以避免小型园区在屠宰过程中产生问题。防护林的建设还可加速土壤脱盐熟化,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起到良好的生态保护作用。二是平原模式。利用荒滩植草发展牛羊为主的牧业生产,油葵与养蜂相结合;利用滩涂草地资源和作物秸秆,扩大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规模经营。平原地区经济作物多,应以果蔬为主,可考虑通过以沼气工程建设为纽带,用畜禽粪便、秸秆生产沼气,用沼液灌溉作物,沼渣作有机肥,形成畜种、沼气、作物的良性循环,形成“牧—沼—果(蔬)”的循环生产格局。建立林-菇型、林-鸡型复合生态系统,突出生态养殖理念,特别注重种养结合、生态养殖,把实现粪污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作为项目建设目标。结合现有的采摘形式,鼓励有机认证、绿色认证,以有机水果、绿色食品、生态肉蛋奶为卖点,吸引城区游客消费。三是库区模式。对海河泽等滩涂可采用农牧渔工多种模式进行综合开发[11]。库区渔业推行健康养殖模式进行鱼塘标准化建设,在鱼塘周边建排污渠道,实行污水与养殖水分开,以保证生产养殖达到无公害标准,同时排污水可用于农作物灌溉,对鱼病采用中草药防治方法。这一模式可以充分利用鱼塘污水灌溉作物,达到生态循环,同时可建设树下垂钓、作物采摘、全鱼宴特色餐饮等项目,吸引游客消费。

3.2 生态养殖模式

设计生态农牧业观光示范区或园区要因地制宜,以生产为主体,提供游客休闲、产品为主线,突出生态养殖;选择合适的生态生产模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生态农业生产设计,以此实现农业系统结构的合理[12]。一是种养结合,养殖项目必须和种植项目结合,做到粪污无害化循环处理,形成绿色或有机种植如蔬菜、水果、菌类、温棚种植蔬菜园,可以提高商品自给率,做到吃得好,拿得走。在养殖和体验区域,其设施要考虑安全性,同时应确保整洁。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体验园、有机水果区,温室蔬菜园区等,瓜果成熟季节可以进行采摘体验;养殖服务内容有奶牛养殖、乳品加工、乳制品品尝、奶吧;生态养鹿,开发鹿茸制品,鹿产品、喂鹿童趣;养羊如绵羊、山羊、奶山羊,羊肉或毛制品、羊奶等。二是与林木结合的生态养畜和生态养禽,如林下养鸡,河塘养鸭养鹅,特种家禽养殖;畜禽粪便直接用作农作物有机肥,达到生态循环经济的要求,并使畜产品品质得以提升,提高了经济附加值,肉蛋奶受到游客欢迎,提高园区收入。三是畜禽、土地认养,开辟出租服务,为游客提供种植、养殖天地,平时代管理,如宠物代养、代管理等。四是各种特色服务,游客可在园区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游玩,有自助烧烤、采摘、垂钓、园区劳作、体育运动等多种娱乐项目,利用农家餐饮、山间野味吸引了大量游客如野地种植的蔬菜、野地圈养的鸡、鸭等;该园区依山而建,游客可以随时到山中游玩,同时园区为游客提供KTV、室等多种娱乐方式,使游客有多种休闲方式可以选择。在生态园景观的规划区让游客品尝以绿色、无公害为特色的农家餐饮,使游客通过品尝该农家菜的新鲜和美味后,感受农家的气氛,放松心情,享受农家的自然与纯朴[11-12]。

4 结语

观光生态农牧业开发模式主要依托生态村、风景区和农牧业园(牧场、林场、生态菜园、茶园、果园及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建设兼具生产和旅游功能的农牧林渔业观光生态园,将生态农牧业与旅游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生态环境作为第一要素,以达到充分利用农牧业生态、土地资源和太阳能,延长产业链的目的。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经营管理生产,以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

5 参考文献

[1] 曹琼,李雪娇,麦热耶木·艾散,等.城市观光奶牛场发展策略探讨——以深圳光明农科大观园为例[J].绿色科技,2012(6):10-12.

[2] 郑军和,史建民.山东省区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2):203-206.

[3] 李同升,马庆斌.观光农业景观结构与功能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2,21(2):77-80.

[4] 徐海顺,卞新民,汤国辉.城郊矿区废弃地观光农业生态规划[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2):275-279.

[5] 李彦苇,陈霞.休闲观光农业规划布局的原则--以赣榆县观光农业发展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2(8):362-363.

[6] 尹华光,王晓彤.试论绿色旅游的实现形式[J].生态经济,2006(3):114-116.

[7] 汪升华,陈田,刘洋.都市郊区生态旅游地规划与开发的核心理念[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2007(1):49-52.

[8] 李晓颖,王浩.“三位一体”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5):300-306.

[9] 李金才,邱建军,任天志,等.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功能与效益分析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3):46-50.

[10] 刘常珍.镇江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践与对策建议[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2(4):52-54,59.

农林畜牧业管理范文5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导向,实施“主辅换位”战略,突出发展肉牛、山绵羊、大鹅等优势产业,稳定猪鸡生产,适度发展特色养殖;加强疫病综合防控,大力发展健康养殖,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畜牧业健康发展。

2、奋斗目标:20*年,羊绒产量达到33吨,肉蛋奶总产达到35300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7.9亿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900元;2009年,羊绒产量达到42吨,肉蛋奶总产达到38800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8.7亿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1000元;“十一五”末,羊绒产量达到50吨,肉蛋奶总产达到42700吨,畜牧业总产值达10亿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1200元。

二、制定和落实畜牧养殖业发展扶持政策

3、放宽土地使用政策。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20号)及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局《关于进一步规范规模化畜禽养殖等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通知》(黑土资发〔20*〕7号)文件精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兴办规模化养殖场所需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涉及农用地转用的,经畜牧部门审核同意后,乡(镇)国土所帮助协调用地选址,并到国土资源部门办理用地备案手续,使用年限以二轮土地承包期限为准;涉及农用地转用的需依法审批。

4、减免收取各项规费。利用闲置厂房发展养殖,涉及房屋使用权等项变更的,三年内缓交相关费用;兴建畜牧养殖场、专业小区,免收土地、环保、自来水入户和电力安装设计等项费用;对以生产酒糟养牛为目的的小酒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三年内减半收取检验、检测费,商贸部门三年内免收一切费用;畜牧业养殖专业场(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和工商执照)用电,按照农用电价标准收费。

5、加大畜牧养殖业资金投放力度。金融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拓宽信贷担保渠道,活化贷款方式,加大资金投放总量。贷款周期可放宽到二年,利率按农户养殖业中长期贷款利率执行,还贷方式为当年结息,期末还本。贷款额度在3万元以下的,可采取联户担保方式贷款;贷款额度在3万元以上的,可采用易变现的抵押物如有价证券、商服房或财政供养人员工资等抵押,也可由养殖专业合作社担保。财政、发改、农业综合开发、农委、物价、金融、畜牧等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畜牧生产及畜产品加工项目,县财政保证项目匹配资金足额到位,农发资金要与畜牧业捆绑使用。

6、落实能繁母猪保险与补贴相结合制度。实行“先参保、后补贴”的办法。对参保的能繁母猪,按中央财政负担50%、省财政负担20%、县财政负担10%、饲养者负担20%的比例分担投保费;保险金额统一为:每头能繁母猪1000元,保费为每头60元,其中中央财政负担30元,省财政负担12元,县财政负担6元,养殖户(场)负担12元。20*年7月1日

至2009年6月30日,对能繁母猪养殖户给予直补,补助标准为每头100元。

7、鼓励种植牧草、利用秸秆养牛(羊)。引导农户在承包田内种植牧草和青贮饲料,鼓励开展秸杆“三化”养畜,养殖户在20*年至2009年新建青贮、微贮窖或购进饲料机械的,年初上报县畜牧兽医局,畜牧兽医局逐级向上申报,将依据黑龙江省财政厅和省畜牧兽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青贮饲料生产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六个推进奶业发展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黑财农〔2007〕65号)文件要求,享受相应补贴政策。

8、建立市场,加强流通,促进发展。各乡(镇)要积极建立牲畜交易市场,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加强管理,促进流通。对进入市场进行交易的,三年内免收车辆保管费、工商管理费、交易税。

9、开辟畜禽及其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对无违章的运输畜禽及其产品的车辆,交通、交警和农机监理等部门不拦截、不扣车、不扣证、不罚款,为畜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三、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发展方式

10、加快推进畜牧养殖业转变发展方式。发挥政府支农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金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促进我县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各乡(镇)政府要制定具体优惠政策,努力加快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引导散养户建沼气池,发展生态畜牧业;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提供优质服务,积极促进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要适应市场需求,推进科技创新,大力推动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各类畜牧养殖协会要发挥自身优势,搞好协调服务,帮助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农村能源办公室要积极推广新能源“三位一体”开发模式,将沼气池建设与生态养殖结合开发。

11、实施科技兴牧战略,积极推动畜牧科技培训。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重点开展以畜禽品种改良、草原生态、疫病防治等畜牧业基础性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培训工作。每年定期举办二期,为期五天,参加人数为500人次以上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农民技术员培训班,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培训畜牧科技人员及农民技术人员2000人次以上,实现全县畜牧科技人员(特别是村级防疫员)接受三轮培训目标;畜牧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乡村举办养殖户培训班。

12、积极引导养殖户成立养殖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培育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畜牧业经纪人等中介组织和各种类型的专业大户,充分重视和发挥行业协会及专业合作社的管理职能,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对合作社,优先贷款,优先立项,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可以经组织批准离岗创办畜牧专业合作社,保留现执行的工资及福利保险等待遇1年,3年内愿回原单位的,回原工作岗位工作,不愿回原单位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13、鼓励养殖户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绿色生态养殖业。对我县境内现有草原,在承包时优先承包给养殖户。林业部门开放部分山区,在保证森林植被不被破坏和森林防火的前提下,经林业部门批准,养殖户可在林下养鸡、养牛、养羊(绒山羊除外),发展绿色生态养殖业。

14、积极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大力培植壮大畜牧龙头企业。各乡(镇)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强化招商引资推进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依发〔20*〕9号),把培育壮大畜牧龙头企业作为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来抓。要集中力量加快培植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畜牧业龙头企业。逐步建立起我县在畜禽良种生产及繁育、畜产品加工、饲料加工等方面的龙头企业。带动畜牧业生产、加工和营销上规模、上水平。

四、建立健全促进畜牧业生产发展保障体系

15、建立健全三级畜牧兽医管理体系。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要求,建立健全畜牧兽医执法服务体系,理顺管理关系,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畜牧兽医管理机构。加大投资力度,改善设施条件。健全完善乡(镇)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解决乡、村防疫员报酬,村级防疫员年工资不少于1200元,切实把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落到实处。

农林畜牧业管理范文6

一、目标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环境和谐的原则,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的方针,确定2011年我区温瑞塘河畜牧业污染整治工作目标:即建立健全温瑞塘河清脏拆违、达标治理等畜牧业污染防治长效管理机制;巩固2008—2010年省“811”畜牧业污染治理及温瑞塘河畜牧业污染整治的成果,确保不反弹;继续加大畜牧业污染整治力度,改善塘河环境。

根据各街道调查摸底上报情况,今年我区温瑞塘河畜牧业污染整治的主要任务是:关停搬迁温瑞塘河骨干河道沿岸50米内(包括50米)所有的畜禽养殖场(户),拆除栏舍、清理废墟;关停搬迁主要村级以上公路两旁及村庄城镇建成区附近的畜禽养殖场(户),拆除栏舍、清理废墟;整治禁养区以外的畜禽养殖场(户),对畜禽排泄物作无害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二、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6月中旬前)

各街道根据《市温瑞塘河流域家畜禁养区规划》和《市温瑞塘河流域家禽禁养区规划》要求,进一步深入开展摸底调查,在切实掌握禁养区内整治对象的基础上,通过动员会、现场会、座谈会,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农民信箱等传媒,运用横幅、标语、宣传车、倡议书等宣传方式,营造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要根据本工作方案,结合辖区畜牧业养殖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与清栏拆迁养殖场(户)签订整治协议书。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1年9月底前)

1.开展温瑞塘河骨干河道沿岸50米内(包括50米)、主要村级以上公路两旁及村庄城镇建成区附近的畜禽养殖场(户)集中整治。各街道按照前期调查确定清栏拆迁对象和计划任务,对责任区内列入本次整治的畜牧养殖场进行关停搬迁,拆除全部栏舍,并做好拆迁现场的垃圾清理和卫生消毒等工作。

2.巩固2008—2010年省“811”畜牧业污染治理及温瑞塘河畜牧业污染整治的成果。对禁养区以外的畜禽养殖场(户),根据《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项目验收考核办法》的要求,对畜禽排泄物作无害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三)验收总结阶段(2011年10月)

各街道对温瑞塘河畜牧业污染整治工作进行自查,整理工作台账,形成书面总结,报区温瑞塘河保护管理委员会和区农林局(畜牧兽医局)。区农林局(畜牧兽医局)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验收采取以街道为单位整体申报,完成一个验收一个。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温瑞塘河畜牧业污染整治工作实行属地管理负责制,街道主要行政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分别为第一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各街道要建立工作机构,制定整治方案,开展整治工作。区温瑞塘河保护管理委员会负责总协调和督查指导。区农林局(畜牧兽医局)负责方案设计和技术指导,协助当地做好清栏拆迁和禁养区养殖(场)户的治理工作。区发改、监察、财政、水利、环保、城管与执法、规划、国土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规划制定、政策扶持、资金保障、监督管理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共同推进畜牧业污染整治工作。

(二)注重堵疏结合。严格执行省、市畜牧业扶持政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规定和农业“两区”建设规划,合理安排街道畜牧业用地,允许禁养区内拆迁养殖户在控养区内发展标准化、生态化畜牧业养殖,积极引导塘河流域的养殖户向适养区转移,由设施处理排泄物向农牧结合利用模式转移。凡是拆迁区域重新建设养殖场的,一经发现,当地街道、村组织人员立即拆除;对于畜禽养殖场搬拆迁后的原址,可根据辖区内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防止复养。同时,坚持边规范、边宣传、边引导,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扶持政策,通过典型案例、示范引路,鼓励群众参与支持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