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遥感技术范例6篇

航天遥感技术

航天遥感技术范文1

关键词: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航测;遥感技术

中图分类号:TP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航空摄影测量[ aerial photogrammetry ]指的是在飞机上用航摄仪器对地面连续摄取像片,结合地面控制点测量、调绘和立体测绘等步骤,绘制出地形图的作业。

遥感是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并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分析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

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空间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测量高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使得油气长输管道勘察设计的测设手段得到了迅速发展。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作为现代测绘技术的先进代表和大范围内采集地形原始数据最理想、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已成为我国长距离、大口径、高压力的油气管道测设中最主要的地形数据来源之一。航测与遥感技术应用在长输管道线路设计中,对改进长输管道测设技术和能力、提高工程设计质量以及推动长输管道测设新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在设计中应用航测与遥感技术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的霍尔果斯口岸,管道总体走向为由北向南、由西向东,东至浙江、上海,南至广东、广西,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浙江、上海、湖南、江苏、安徽和香港共15个省、市、自治区,线路总长约8600km,设计输气能力300´108m³/a,是一条连接中亚进口气源、国内塔里木气田、准噶尔气田、吐哈气田、长庆气田和沿线中西部地区、华东、华南、长三角、珠三角等用气市场的重要能源通道。该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满足快速增长的天然气市场需求,提高我国清洁能源利用水平,是构筑我国油气战略通道的重要工程。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大口径高压输气管道工程,作为我国战略性能源工程,建设人员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决定全线引入航测与遥感技术作为管道线路设计的辅助手段,发挥航测与遥感技术优势,提高设计质量,减少设计人员内外业反复工作量,缩短设计周期,为西气东输二线建设提供优质的设计服务。

在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航测与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线路设计的工作中。作为线路选择和优化的辅助工具,遥感技术主要通过影像图片和数字高程信息实现其辅助功能。

在利用遥感技术之前,设计人员首先根据地形图确定管道的拟定路由,然后根据拟定路由的中线坐标确定航测路线,待影像图片和数字高程信息拍摄、测量完成后对图片进行纠正、裁剪、拼接等处理,最后由线路设计人员应用软件在处理好的影像图片上添加带有坐标的线路文件,对拟定路由进行优化,实现其辅助功能。

3 航测与遥感技术的优势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全线采用了航空摄影测量的手段获得遥感图像和地面高程信息,遥感图像为真彩色全波段图像,分辨率0.5m,地面高程信息精度为每1m一个高程点,这些遥感资料经过GIS手段构建模型,服务于选线工作。作为管道设计的新技术,遥感技术具备以下优点:

a时效性较强。由于传统地形图绘制时间多在上世纪50-90年代,存在区域性更新及更新速度慢的问题。然而近三十年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三十年,各地方经济随之发展,人口增加,县、市、镇、村的规模扩大,河湖、交通线等地物都发生了变化,单纯依靠年代久远的地形图经常造成线路选择的失误,造成没有必要的反复工作量。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所用的遥感影像图均为线路设计阶段拍摄航空遥感图片,其反映出的地物信息均为最新的信息,时效性非常好,从而在保证设计准确性的同时大大减少了线路设计人员的内业工作量。

b 视觉效果更直观。选线时,同地形图、行政区图、交通图等传统地图相比,遥感的真彩色影像图视觉效果更加直观、准确。传统地图只能依靠各种抽象的图例、颜色、线条等表示地形地物,而真彩色影像图以照片的方式把地物呈现给设计人员,地物清晰、具体、直观,容易判别。

c 不受地形限制。选线时,由于地形的差别,山区地段选线比平原段要困难得多,在新疆、甘肃、宁夏等高寒地区,人迹罕至,选线人员到达线路位置的难度非常大甚至存在安全风险。在传统的选线模式下,由于地形限制,大型河流穿跨越工程、隧道工程确定穿越点、隧道入(出)口的选择都存在难于总体把握和全面考虑的问题。遥感技术利用航测的影像图片和数字高程可以打破地形的限制,使选线人员可以在不亲临现场的情况下获取拟定线路方案所需的地形地貌信息,从而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同时大大减少了线路设计人员的外业工作量。

4 航测与遥感技术需要改进的问题和建议措施

作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设计工作应用的新技术,航测与遥感技术在与线路设计的结合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a航测与遥感技术受天气的影响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全部的遥感图像都需要在飞机上拍摄出来,天气情况对机的飞行和遥感图像清晰度都有很大影响,对于春季沙尘天气,夏季雷雨天气,冬季风雪天气,这些都会延误遥感图像的拍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设计的进度。

克服天气的影响主要有两种措施可以采用,第一,采用航天遥感方法拍摄的卫星图片避免航空遥感受天气的限制,以遥感图像时效性为代价确保工程进度;第二,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选取最佳航测季节,及时关注航测区域的天气预报,选取晴好天气有计划的提前开展航测工作。

b航测与遥感技术航带宽度问题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遥感图像的宽度为管道中线两侧各600m,如果在遥感图像拍摄完成后再发生改线幅度大于600m的情况,就需要进行现场人工测量来获取数据,因此遥感图像有限的宽度对线路的选择存在束缚。

发生超出航带宽度改线主要是原因:

 城镇规划范围、土地资源利用的调整速度过快,环境敏感区域级别变更。

 地下特殊地质结构、重要历史文物等在现行勘察规范不能完全满足工程前期需要。

建议在线路设计的各个阶段注重和地方相关部门结合与沟通,同时在设计工作前期针对特殊地段,特殊情况应提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勘察工作,在局部可做加宽航测带方式处理。

c航测与遥感技术费用高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采用的是航测与遥感技术,利用飞机在飞行过程对中线两侧拍摄遥感图像,由于安全要求较高,此项工作必须委托专业的测绘机构来完成,需要花费高额的费用来完成遥感资料的获取工作。同时航测带宽度也是影响最终费用的因素之一,传统测绘方式多为管道中心线两侧各200m。

对于航空器费用高的问题,建议可采用相对廉价的航天遥感技术。即采用人造卫星代替飞机拍摄遥感图片或更为廉价的航空器遥感技术,如高空气球、无人机。这样在时效性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节省大笔费用。针对航测带宽的问题,需要大量的工程经验积累以及经验丰富的工程专家技术把关。同时可考虑根据地形地貌难度区域性划分航测带宽度的方法降低航测费用。

5结语

航测与遥感技术作为近年来引入管道设计工作的新技术,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线路的选择提供了很大帮助,不但为设计工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而且对一些不易地面踏勘观测的地形地物从俯瞰的角度给出了清晰的表示。因此,航测与遥感技术在以后的管道设计工作中还有很大的利用空间,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实践,使其更好的融入到设计工作中,发挥更大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 1 ]汤国安,张友顺,刘咏梅.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 2 ]樊红,詹小国. ARC / INFO应用与开发技术[M ].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 3 ]梅安新.彭望琭.秦其明.刘慧平.遥感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 4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航天遥感技术范文2

一、无人机遥感系统

1、无人机遥感系统的组成

无人机遥感系统是由地面部分、空中部分以及数据处理部分组成,其中主要是前两部分,地面部分是由航迹规划系统、地面控制系统以及显示系统,空中部分则包含空中控制系统、传感器系统、压缩系统以及无人机平台。

航迹规划系统主要是对空中飞行器进行航线的规划,规划航线的依据主要是根据飞行要求、飞行器的性能和飞行作业区的特点进行规划,规划后的航线传递至地面控制系统和空中控制系统中,用于控制飞行的航线轨迹,传感器系统是无人机的主要获取遥感影像的设备,它的种类多样,主要包括CCD数码相机、磁测仪以及合成孔径雷达等,其中CCD数码相机由于感光度和色彩深度好,而且它的载片量大,所以在地震灾区采用的是CCD数码相机,遥感器在获取遥感影像后通过飞行平台和地面控制系统则对影像进行传输和处理。数据压缩和解压缩系统目的是为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数据后处理部分是对影像数据进行加工,并提取有效信息。集合各个部分的功能完全可以满足灾情监测的需要。

2、系统的技术优势

①机动快速、升空准备时间短、飞行速度快可迅速到达监测区域,高精度遥感设备操作简便,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遥感监测结果。

②无人机自动化程度高,可按照预定的飞行航线自主飞行和拍摄,即使飞出人的视线范围内也可自行按照预定航线飞行,并且航线控制精度高,飞行姿态平稳。适应各种不同的情况。

③智能化程度高,有故障自动检测及修复,而且易操作,人员经过短期培训,便可自行操作。

④无人机上的摄像设备,具备面积覆盖大的技术能力,并且获取图像的分别率很高,可以达到分米级。

⑤运营成本较低,系统的存放以及维护简便。

二、无人机遥感系统进行地质灾害监测工作

1、工作流程

①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里立刻确定灾区的位置,并进行收集灾区的资料,为无人机飞行的飞行条件进行分析,如对气象资料中的风力、雨雪天气对确保飞行的安全是重要的信息,无人机可在小雪天气以及8级风速这种恶劣天气秀飞行。

②在灾区的地理位置确定后对重灾区进行航线规划,实现对无人机飞行的飞行高度、航迹进行规划,并在地面建立信号传输架,通常无人机飞行的高度在50米到4000米之间,速度在70公里/小时到160公里/小时范围内,续航的能力在3消失内。

③航线规划好后把航线信息输入控制台,便可对无人机发出飞行指令,无人机在接到指令后,可通过短距离跑的滑行、人工投射方式起飞,无人机则可按照预定航线进行飞行。

④当无人机超出了人的视线范围内之后,无人机通过地面控制系统可视线自动化飞行,以及完成灾区的拍摄,拍摄到得遥感影像通过传感器、无人机平台及地面控制站间进行传输,并通过显示装置实时显示。

⑤无人机在执行了拍摄任务后自动关闭遥感设施,按照预定航线返行并根据地面控制人员的指令自行降落。

⑥在得到数据之后,用数据处理软件对影像资料进行实时处理和综合分析。

2、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作用

地质灾害发生后,人员很难在第一时间进入灾区,因此得到灾区的第一手资料成为灾后处理事件的第一要务,无人机遥感技术可在人员到达灾区之前得到灾区的影像图,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作用很重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①提高灾情的监测能力

②提供了客观准确的灾情数据

③监督了灾后恢复重建进展情况

④提升了预警监测水平

⑤健全了对地观测技术在减灾救灾中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国,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灾害中第一时间获取影像信息数据,并对灾区的救援工作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在四川雅安庐山县地质灾害中无人机得灾害救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国家减灾中心在震后30分钟以内启动了重大自然灾害无人机应急合作机制,迅速的组织了无人机遥感灾害监测工作组,北京、西安以及四川分别派出了无人机队伍进行灾后的遥感测绘工作,为救援和灾后重建提供了大量的珍贵资料,使国家及时的做出了正确的方案。

航天遥感技术范文3

关键词:地震灾害;无人机;摄影测量

无人机遥感(Unmanned Aerial Vehicle Remote Sensing )运用了先进的技术,这些技术包括无人机飞行器技术、遥测技术、遥感技术、数据传输技术、GPS定位技术等,这些技术的支撑是的无人机遥感技术可实现自动化获取大量的空间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建模和应用分析,无人机遥感技术有以下特点:以无人机作为空中平台,遥感传感器获取信息,应用计算机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并按一定精度要求制作成图像。

一、无人机遥感系统

1、无人机遥感系统的组成

无人机遥感系统是由地面部分、空中部分以及数据处理部分组成,其中主要是前两部分,地面部分是由航迹规划系统、地面控制系统以及显示系统,空中部分则包含空中控制系统、传感器系统、压缩系统以及无人机平台。

航迹规划系统主要是对空中飞行器进行航线的规划,规划航线的依据主要是根据飞行要求、飞行器的性能和飞行作业区的特点进行规划,规划后的航线传递至地面控制系统和空中控制系统中,用于控制飞行的航线轨迹,传感器系统是无人机的主要获取遥感影像的设备,它的种类多样,主要包括CCD数码相机、磁测仪以及合成孔径雷达等,其中CCD数码相机由于感光度和色彩深度好,而且它的载片量大,所以在地震灾区采用的是CCD数码相机,遥感器在获取遥感影像后通过飞行平台和地面控制系统则对影像进行传输和处理。数据压缩和解压缩系统目的是为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数据后处理部分是对影像数据进行加工,并提取有效信息。集合各个部分的功能完全可以满足灾情监测的需要。

2、系统的技术优势

①机动快速、升空准备时间短、飞行速度快可迅速到达监测区域,高精度遥感设备操作简便,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遥感监测结果。

②无人机自动化程度高,可按照预定的飞行航线自主飞行和拍摄,即使飞出人的视线范围内也可自行按照预定航线飞行,并且航线控制精度高,飞行姿态平稳。适应各种不同的情况。

③智能化程度高,有故障自动检测及修复,而且易操作,人员经过短期培训,便可自行操作。

④无人机上的摄像设备,具备面积覆盖大的技术能力,并且获取图像的分别率很高,可以达到分米级。

⑤运营成本较低,系统的存放以及维护简便。

二、无人机遥感系统进行地质灾害监测工作

1、工作流程

①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里立刻确定灾区的位置,并进行收集灾区的资料,为无人机飞行的飞行条件进行分析,如对气象资料中的风力、雨雪天气对确保飞行的安全是重要的信息,无人机可在小雪天气以及8级风速这种恶劣天气秀飞行。

②在灾区的地理位置确定后对重灾区进行航线规划,实现对无人机飞行的飞行高度、航迹进行规划,并在地面建立信号传输架,通常无人机飞行的高度在50米到4000米之间,速度在70公里/小时到160公里/小时范围内,续航的能力在3消失内。

③航线规划好后把航线信息输入控制台,便可对无人机发出飞行指令,无人机在接到指令后,可通过短距离跑的滑行、人工投射方式起飞,无人机则可按照预定航线进行飞行。

④当无人机超出了人的视线范围内之后,无人机通过地面控制系统可视线自动化飞行,以及完成灾区的拍摄,拍摄到得遥感影像通过传感器、无人机平台及地面控制站间进行传输,并通过显示装置实时显示。

⑤无人机在执行了拍摄任务后自动关闭遥感设施,按照预定航线返行并根据地面控制人员的指令自行降落。

⑥在得到数据之后,用数据处理软件对影像资料进行实时处理和综合分析。

2、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作用

地质灾害发生后,人员很难在第一时间进入灾区,因此得到灾区的第一手资料成为灾后处理事件的第一要务,无人机遥感技术可在人员到达灾区之前得到灾区的影像图,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作用很重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①提高灾情的监测能力

②提供了客观准确的灾情数据

③监督了灾后恢复重建进展情况

④提升了预警监测水平

⑤健全了对地观测技术在减灾救灾中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国,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灾害中第一时间获取影像信息数据,并对灾区的救援工作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在四川雅安庐山县地质灾害中无人机得灾害救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国家减灾中心在震后30分钟以内启动了重大自然灾害无人机应急合作机制,迅速的组织了无人机遥感灾害监测工作组,北京、西安以及四川分别派出了无人机队伍进行灾后的遥感测绘工作,为救援和灾后重建提供了大量的珍贵资料,使国家及时的做出了正确的方案。

四、小结

由于无人机遥感系统的高机动性、成本较低、可以出没于人难以到达的地方,无人机利用高分辨率的传感设备,获取高精度的遥感影像,为地质灾害后及时的提供了资料,实现了无人机遥感系统在地质灾害中的重要作用,无人机低空遥感监测系统在灾害应急监测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马轮基。马瑞升,林宗桂.微型无人机遥感应用初探[J].广西气象,2005,26:180-181.

[2]李紫薇, 曹红杰, 刘煜彤, 等. 无人机海监测绘遥感系统的应用前景[J ] . 遥感信息1998 (4).

航天遥感技术范文4

城市景观、浩瀚海洋……面前的电脑显示屏上,一幕幕真实立体的画面向纵深延展着。跟随镜头从空中俯视,仿佛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穿梭,在蔚蓝的海面上飞翔;道路两旁的行人和树木、海岛上的房屋时而从身边擦过,海水中若隐若现的鱼群不时你追逐的欲望。短短几分钟,就像看了一部3D大片,冲击视野,震撼人心。

在北京国遥新天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遥新天地”)的办公室里,记者就切身感受了三维数字技术带来的视觉盛宴。这家依托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和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起来的专业公司,在遥感应用软件、遥感影像数据两大业务领域抢占了国内市场制高点。

探索低碳遥感 打破国外垄断

就是这样一个行业领跑者,在其创业元年,如大多数的创业故事所述类似,也走过一条曲折的道路。

2004年,十几个年轻人,靠美国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图像产品――“快鸟”影像起家,成立了国遥新天地。由于门槛低,国内的日渐增加,在老外的盘剥下,本就利润稀薄的商们开始了惨烈的价格战,试图“攻山掠地”,谋求自身的市场份额。几场“战役”下来,入不敷出的企业并不罕见。国遥新天地虽身陷入其中,但及时的转舵,将企业发展着眼于航空遥感领域,让他们走上了正确的航向。

据国遥新天地总裁吴秋华介绍,国内早就引进了大量昂贵的数字航摄仪,用于数据采集,却迟迟未形成规模,其产能低下的原因在于以往的数据采集主要采用项目订单制。一方面我国领空的管制较严,抑制了相关项目需求,单套航摄仪年作业面积非常有限。另一方面,航摄企业是靠天吃饭的,可项目周期和气候周期间的冲突常常无法协调,人员、设备闲置率高,导致规定时间内数据用户拿不到满意的产品。最终的结果是,项目中用于数据采集的预算大幅缩水,航摄企业获得的订单金额小了,无力负担航摄飞机及机载仪器的高昂费用,只能进行频繁的零散控制点采集,补足业务量。而在国内频繁的飞机转场导致单架次采集能耗和采集经费双双提高,售价提高的同时,数据产能进一步萎缩。

理性的分析,使国遥人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他们以大规模自主采集的崭新作业模式为切入点,一改过去被动的订单模式,迅速打开了局面。公司将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大型国企等主要用户的需求进行汇总梳理,充分利用飞机最大航程,集中采集,从而大幅减少飞机转场次数、设备年采集能力大幅提高、控制点到集中采集,使得同样设备投入下,产能至少提高一倍以上,而能耗却节约30%以上,实现了低碳遥感数据采集。一目了然的产品质量、大范围的选择余地,远低于以往的终端售价,让国遥新天地得到了众多用户的青睐,一举成为业界的NO.1。

用吴秋华的话讲,“过去每个用户找一家数据提供商,就像坐出租车,自己一家用,既昂贵又浪费公共资源;低碳遥感则让航空遥感坐上了公共汽车,经济又节能。”

“这不仅为企业创造了良好效益,更有效改变了我国高分辨率遥感市场国外产品占垄断地位的局面”,吴秋华说。

踏准市场节拍 构建大产业链

三维空间信息平台是三维空间信息系统的核心,但由于长期缺少数据源,自主三维空间信息平台发展受到制约,有了低碳遥感的自主数据,很多数据生产企业开始往产业技术高端延伸。3年前,国遥新天地还是一个单纯的数据企业,凭借低碳遥感的数据资源优势和客户资源优势,大胆进行三维空间信息平台EV-Globe系统的研发工作,目前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三维空间信息企业。

然而,再好的科研成果,如果生不逢时,没有良好的市场环境配合,也很难产业化发展。吴秋华表示,国遥新天地的研发步骤,恰好与国家发展“数字城市”的浪潮合拍,抓住了三维数字技术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契机,促进了其三维产品的快速发展。实际上,三维技术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2000年左右,就有企业在研究遥感软件的三维化应用,技术水平和技术成果都非常优异,只是苦于市场不成熟,科研投入没有回报,这些企业难以为继;缺乏数据支撑,最终他们的软件胎死腹中。正所谓“领先两步是先烈,领先一步是先进。”前瞻的洞察力,让国遥新天地的三维软件,适时地进入了快速壮大的国内市场,加上我国航天航空事业大发展提供的广阔空间,国遥人已将EV-Globe的可视化测控和指控功能,成功施展在“嫦娥二号”、“天宫一号”、“神八”等航天器的身上。

不仅如此,EV-Globe系统采用的全新图像绘制加速技术、细节层次模型和动态装载技术,成功解决了对海量三维多源数据的大范围、多尺度快速浏览问题,具备在普通PC上就能实现海量三维模型和影像流畅地进行各项漫游操作的能力,可以满足很多政府部门的业务发展需要,在某些应用领域已经与国外的同类软件产品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而且EV-Globe系统还具有天生的优势,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三维数字技术,更适合国内一些行业的应用,切实为相关管理部门决策提供辅助依据,在专业资料、信息数据采集、技术集成等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比如,这几年,国遥新天地就在国土资源、石油石化、能源、电力和海洋等领域开展了多项三维数字技术的应用开发,公司规模也从创业初期的10多人发展到目前的近300人。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国内三维数字技术发展的整体走势。

有了自主的数据和自主的核心软件平台,国遥新天地倡导的低碳遥感自然带动了三维空间应用的百花齐放,一大批传统的二维空间信息应用企业加入三维应用开发行业,成为这些企业新的业务增长点。这好比有了面包(低碳数据)+烤箱(三维平台),自然各类糕点企业(三维应用企业)纷纷登台,目前已经有数十多家企业加入EV-Globe的应用队伍,在军事、电力、石油、海洋、地下空间等领域成功了一大批自主数据+自主三维平台的重要应用。由此,国遥新天地通过产业链中关键因素的自主模式,一个连接上下游近百家企业的大产业链初步形成。

2011年11月4日,国遥新天地了具备“高效平台、专业引擎、企业级应用”特质的新一代大型三维空间信息平台软件EV-Globe V3.1,在三维空间信息平台创新、三维应用系统开发又跨出了一大步。

瞄准广阔前景 亟待做大做强

吴秋华曾总结,公司之所以在几年间就将自己塑造成行业翘楚,年产值从创业初期的不足百万到现如今的超亿元规模,归根到底,还是国家的创新环境在不断优化,政府在政策上的持续支持和资金上的及时援手,总能为企业“雪中送炭”。就如北京市的创新基金,市科委从2006年开始,每年为公司提供近百万元的经费支持。“对多数科技企业来说,早期研发唯有投入没有产出,一百万元于今不算什么,但在产品研发阶段时,那就是活命钱”,谈到此处,吴秋华又连说了3个“太重要”。通过市科委认定,产品退税、技术合同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都为企业在关键时刻度过难关立下过汗马功劳。

在吴秋华心里,在国遥人心里,也是在遥感同业者的心里,对国家政策还有更大的期待。

吴秋华表示,人类80%的信息都和空间位置有关系,随着国家对地理信息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集成遥感数据即空间信息的其他信息的价值会数倍增长。简单的一个例子就能说明:北京目前有500多万辆汽车,如果在上下班高峰期,利用遥感技术探查,将这500万辆车分布的地理位置公之于众,相信没有人能忽视,其价值可见一斑。但是,目前国内遥感产业的服务对象还只存在于政府和国企之间,而民用领域作为最大的市场尚未对国内遥感企业开放。一旦政策放开,其背后巨大的商机,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

航天遥感技术范文5

中国卫星北斗导航应用产业发展思路

需求和技术,双轮驱动卫星应用发展

中国西部地区专用通信卫星系统构想

对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的贺电

2012年世界航天发展的重要趋势与进展

2012年俄罗斯GLONASS系统发展及概况

国外对地观测数据及应用标准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基础产业卫星应用案例分析

北京市卫星应用产业现状分析

卫星AIS探测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分析

美国国防部新的航天政策

中国的东方红4号通信卫星平台

国外各界盛赞神舟九号,中国航天自信前行

2019年军用天基对地观测市场的预测

冲向跳板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

2011年中国航天产业上市公司发展分析

卫星信息共享分发系统发展思考

四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鼎力的思考

美国商业遥感数据公司运营模式研究

利用合作社形式大力推广航天蔬菜品种

我国卫星遥感技术发展与应用思考

外军天基信息技术现状及发展

中国资源卫星辐射校正及其应用效果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应用战略转型后的商业前景

世博园区魅力无限卫星应用异彩纷呈

卫星文化网格——信息阳光,你我共同分享

北斗电力全网时间同步管理系统的应用

我国数字城市建设成就与发展建议

天基太阳能发电:一种新的战略选择

美国商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管理和使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及产业发展建议

美国商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管理和使用

俄罗斯GLONASS系统日臻完善导航信号覆盖全境

专家探讨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及应用发展

从2014年开局看日本环境探测遥感卫星发展

北斗在交通旅游领域的应用

跨界融合,创新发展——北斗产业化制胜关键

国际移动卫星公司在北京设立办公室及实验室

关于国家卫星导航产业政策体系建设的探讨

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航天展举行全国巡展

长三角--中国北斗导航产业发展的先锋地区

中国卫星导航芯片产业竞争策略分析

车载智能通信系统Telematics现状与发展

全球卫星移动通信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美国商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管理和使用

欧洲全球环境与安全监视计划发展综述

国外空间攻防装备体系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研究

航天遥感技术范文6

【关键词】航空遥感 应用 趋势

一、航空遥感及其发展史

航空遥感是将传感器置机、无人驾驶的飞行器、飞艇、气球等航空平台上实现遥感对地观测,平台飞行高度在数百米到数万米,其发展已有近200年的历史。由于航空遥感图像比例尺较大,地面分辨率较高,实用性较广,是空间数据获取中不可取代的一种技术手段。航空摄影作为遥感技术中应用最基本的数据获取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地图测绘、资源勘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方面。

基于焦平面技术和帧技术的数字航空摄影系统得到了发展。这一技术的特点是利用一块大规模面阵电荷耦合器件(CCD)在照相机的焦平面上采集图像,其图像质量和分辨率完全取决于镜头和CCD像元的规模。它完全摆脱了精度要求、难度很大的精密机械动作,其全电子化和全数字化技术为航空摄影技术领域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主动式遥感即由传感器主动地向被探测的目标物发射一定波长的电磁波,然后接受并记录从目标物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如使用雷达探测目标就属于主动遥感。

被动式遥感,即传感器不向被探测的目标物发射电磁波,而是直接接受并记录目标物反射太阳辐射或目标物自身发射的电磁波,如航空摄影、卫星影像等都属于此类。

二、国内航空遥感的应用现状

目前国内航空遥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航空摄影测量获取基础地理数据、城市规划、国土管理、城市环境、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规划设计等方面。

(一)基础地理数据采集。由于航空遥感分辨率高、比例尺大,能较好地满足大比例尺基础地理数据的采集,包括1:5000~1:500的数字线划图、数字高程模型图、数字正射影像图和数字栅格图,上述4D产品在规划、城建、国土、房产、交通、电信、水利、环境和各行业设计部门、工程部门是最基础的空间数据,是为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管理、行业应用服务的基础。如我省大力推进的数字龙江建设就大量使用航空遥感数据获取基础地理数据,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目前航空摄影测量已成为基础地理数据采集的基本手段,已形成了具备一定规模的产业,为多个行业应用部门服务。

(二)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城市赖以发展的基础。城市的规划发展、土地开发利用和土地资源的保护是城市管理、城市经营的主要内容。应用航空遥感技术进行大比例尺土地详查,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变更图,及时更新地籍资料、增强地籍资料的构造、建造年份,提供违法用地的发生时间和土地类型,鉴定和辨别相关证据,辅助土地执法监查。

(三)环境遥感监测。环境遥感监测主要包括对区域生态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城市环境等方面的遥感调查和评价。区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常用近红外、红、绿波段合成的图像为标准假彩色影像(如 TM432/ MSS754),充分利用了对植被和人工建筑敏感的波段,通过影像判读,可以对对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

水环境遥感监测是将航空彩色红外图像和热红外扫描图像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现有河道功能及河道、湖泊重点污染源的位置、污染源类型、分布特征、污染范围及程度等,编制河道污染源分布图,分析评价污染危害和水环境状况;

城市环境遥感监测是以航空热红外图像为信息源,查明城市下垫面热辐射结构类型,特别是高温热源点的分布及其强度,编制城市热岛强度分布系列图,研究热辐射的形成机理以及下垫面辐射温度与空气温度的对应关系,分析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以及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三、国内航空遥感的应用发展趋势

新一代数字航空遥感传感器的高分辨率、高光谱、高探测性能和数字化的处理特征为未来的航空遥感应用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前景。其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果产品的数字化、实用化

所有的新型航空传感器如:面阵CCD数字航空相机、面阵CCD超光谱成像仪、实用模块化成像光谱仪、测试雷达、三维成像仪等获取的遥感信息都是数字成果,经处理可以直接加工成为各种数字产品,直接为信息化建设的各行各业提供基础地理信息产品和影像产品,如数字国土、数字流域、数字城市、数字社区等。同时随着传感器性能的不断改进,各种产品将更为实用化。

(二)专业应用的细分化与集成化

由于传感器种类的多样化、遥感平台的多样化,可以针对特殊的专业应用采用专业的传感器获取数据、实现专业化应用目的;同时由于传感器发展的小型化,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同时安装多个传感器,实现多传感器、多功能、多用途的综合集成,为航空遥感技术的综合应用降低数据获取成本,提高应用效率。

(三)由定性应用发展为定量化应用

现有的遥感信息基本可以提供研究对象的位置和属性,即定位和定性问题,从而为我们的应用提供相对在空间的位置、分布、范围、相互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研究对象的特征、类型、属性,进而研究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得出相关结论,为专业应用和决策支持提供依据。随着新型的数字传感器的实用化,多样化的航空遥感数据源,丰富细分的高光谱特征,并与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数据融合,使得航空遥感的应用可以研究相对的位置、研究并作为GIS的基础数据源进行各种应用分析、统计和动态监测,满足更为广泛和更高目标要求的应用需求。

参考文献:

[1]赵英时.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