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发展范例6篇

航天发展

航天发展范文1

颇具规模的航天实力

印度军事航天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62~1973年为第一阶段,主要是兴建探空火箭发射场并研制探空火箭,为研制运载火箭打基础;1974年以后为第二阶段,主要是发展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和运载火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印度已经掌握了制造和发射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地面控制与回收等技术,在火箭和卫星的制造、卫星的发射、跟踪、制导及控制等方面具备了相当强的实力。

20世纪90年代,印度运载火箭技术进入了成熟时期。1994年10月,印度首次成功地发射了极地卫星运载火箭。1999年5月,印度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发射3颗卫星。2001年4月,印度自行研制的配备有低温火箭发动机的新型运载火箭――地球静止卫星运载火箭――D1发射升空,成功地将1颗重达1500千克的试验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拥有低温火箭技术,标志着印度掌握了载人航天的关键技术。

除此之外,印度还成功研制出了卫星运载火箭、加大推力运载火箭、极地轨道运载火箭和地球同步轨道运载火箭,这些火箭能够满足印度发射各种航天器的需要。

印度的航天发射场条件也不错。其火箭发射场主要有斯里哈里科塔和顿巴赤道两个发射场。斯里哈里科塔发射场位于印度东海岸的斯里哈里科塔岛上,在马德拉斯北部i00千米处,占地面积约145平方千米。发射场拥有大型多级火箭和卫星运载火箭的试验、组装和发射设施,建有印度卫星的跟踪、遥测和通信站。印度空间研究中心还在此扩建了固体助推器工厂,可为多级火箭发动机生产大尺寸的推进剂药柱。受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影响,该发射场10~11月份是大雨季节,但一年内多数月份阳光充足,天气晴朗,有利于进行室外静态试验和发射试验。1971年10月9日斯里哈里科塔发射场正式投入使用,发射了3枚“罗希尼25”探空火箭。

顿巴赤道发射场位于阿拉伯,海海岸,喀拉拉邦特里凡得琅城以北6千米的地方。顿巴发射区面积为2平方千米,有3个发射台,能发射直径大于0.56米的火箭。该发射场海拔64米,年平均最高温度为30℃,最低为24℃,从1月至7月温差变化只有4℃,年平均湿度在58%~94%之间。一年内多为北风、西北风和西风,平均风速7米/小时,月平均降雨量为127毫米。自1963年11月投入使用以来,该发射场已成功地发射了美国航宇局的一些探空火箭,还发射了各种类型的地球物理和天文研究火箭。法国、前联邦德国、日本、前苏联和保加利亚的科学家都曾参加了这里的各项科学实验。

雄心勃勃的航天计划

为了在太空建立空间站和星际基地,夺取制天权,印度雄心勃勃,全面制定了未来一段时间的航天计划。

先看其载人航天计划。印度认为只有实现载人航天才标志其成为真正的航天大国,故印度对于载人航天工程十分重视。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印度就在前苏联的帮助下,开始培养宇航员。1984年4月,印度一名宇航员搭乘前苏联的“联盟”T11飞船进入了前苏联的“礼炮”号空间站,并在空间站上停留和工作了7天。后来,印度又把一名宇航员送上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但在2003年2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生了爆炸,印度宇航员也随之丧生。但这并没有动摇他们的决心,现在,印度又把两名宇航员送往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署进行培养,俄罗斯加加林宇航员培训中心也同时接收了6名印度宇航员,印度希望为未来的载人航天储备宇航员。

在载人航天硬件方面,印度也正在积极备战。现在,印度已经开始进行载人航天的准备工作,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正通过研制“太空舱回收实验装置”,力图突破载人技术。2003年中国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之后,极大地刺激了印度。2004年8月19日,印度在萨蒂斯德哈万航天中心成功进行了“太空舱回收实验装置”饷空投试验。2006年1月,印度发射和回收了无人太空舱,为其载人航天飞行进行前期准备。并且,印度已经表示未来5年的军费将会大幅增长,超过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军费,同时要大量购买和培训自己的宇航设备和人员,包括从俄罗斯购买更多先进的宇航设备、太空设备等。

登月计划。2001年,印度始向外界披露了其庞大的登月计划。按照当时的计划,印度登陆月球将分3个阶段进行:首先是向月球发射探测装置;然后发射登月机器人,对月球进行多项科学研究:最后是印度宇航员登月。2003年9月,印度政府批准了在2008年前向月球发射无人飞船的计划,这标志着印度的探月工程正式启动,而且正在按计划一步步进行。2008年9月,印度宣布于当年10月中下旬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器“月球初航1号”,拍摄月球表面高清晰度照片,并且对月球表面的化学和矿物质成分进行分析。印度空间研究院还宣布,发射“月球初航1号”只是印度探月计划的第一步,如果“月球初航1号”卫星发射成功,印度将于2011年或2012年发射“月球初航2号”探测器。据称,携机器人月球车登月的“月球初航2号”将在月球表面搜集月岩和土壤标本,进行化学分析,并将数据传回探测器。2020年印度将向月球发射载人飞船,从而实现航天员登月。印度的整个载人航天计划预计将耗资25亿~30亿美元,其最终目标就是要赶在中国之前登上月球,以表明印度的航天技术超越了中国。

火星计划。印度并不满足于仅向太空发射卫星等航天器,其长远目标为在太空建立基地。所以,尽管印度载人航天和登月仍在计划中,印度却又将火星作为下一个太空探测目标。在印美两国空间合作会议上,印度总统就建议两国于2050年联合在火星建立基地。另据报道,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准备在2012年~2013年发射一个火星无人探测器。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马达范・奈尔在接受采访时称,印度计划发射的火星探测器重约500千克,上面配有高分辨率远程传感解析装置,预计整个探测过程将持续6~8个月,耗资30亿卢比。

初现雏形的印度“天军”

印度航天自发展之初就有明显的军事色彩,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也在紧锣密鼓进行着。

发展军用卫星系统。2001年10月,印度成功地发射首颗军用侦察卫星――“试验评估卫星”,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军用侦察卫星的国家。该卫星分辨率可达到1米,可覆盖全球60%的地区。试验评估军用侦察卫星系统由6颗卫星组成侦察卫星星座,能使图像采集分辨率提高到50厘米。并且,当前印度“国家预警与反应”卫星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该系统在规模、范围以及复杂程度上都远远大于现有的通信卫星和遥感卫星。另外,印度还加快了战略侦察卫星系统的研制与发射,印度航天与研究组织正在研制地球观测卫星。这颗卫星携带两台全色照相机,分辨率为2.5米。

航天发展范文2

项目化程序模型的构建

本文以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为背景,以项目管理的思想,通过实践总结和逻辑思考,将企业运营过程中重复性的作业看作合同或单次活动(受时间、进度、质量、成本约束)的一次性项目,采取项目化下“责任人”的管理方式,建立一个项目化的程序框架模型,研究航天企业在一个体系、两套模式下实施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内部运营管理机制,以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市场的需要。(一)项目化管理的定义、特点和目的定义:项目化管理就是在项目管理的理念、方法、工具上对非项目类工作、任务进行识别,采取责任人管理的一种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特点:(1)以合同或单次活动为依据;(2)赋予责任人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的人、财、物等资源的支配权力;(3)实施过程是一个PDCA的闭环管理过程。目的:(1)划分责任,满足客户的要求;(2)加强内部横向联系,控制生产成本;(3)实现企业战略,提升企业信誉。(二)项目化程序模型1.项目的评审和立项项目管理并非万能管理,项目以及项目管理有其明确的范围和特点。开始一项新的项目之前,首先需要判断是否适于使用项目管理,这是航天技术应用产业项目化实施的首要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只有从完善、加强项目初期评审和立项的工作开始,才能更好地规划、把握市场需求,为今后项目化的实施、发展做好基础工作。(1)结合企业特点进行市场调研,确定立项内容传统的项目管理侧重于“如何做”,项目责任人是执行者,项目完成后,再寻找用户。而现在更应该重视“做什么”,重视对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分析,所以应就某一项目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能够准确地描述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并能结合企业特点提出立项申请,以便企业能够掌握准确信息,为确定是否立项提供依据,真正达到项目的宗旨。(2)市场导向下的经济可行性分析项目确定后,必须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一个项目或产品在开发出来后,能否达到或低于现行市场需求价格是其经济可行性的重要指标。若能够低于这个产品的市场价格,那么至少在价格上,此产品具有优势,这个项目就是可行的。经济可行性分析就是以“做什么”的态度,在充分重视市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立项项目进行成本、费用、市场的分析,力求在其价格、成本上论证其可行性。(3)企业内部技术条件可行性分析技术的可行性对于项目能否顺利、高质量完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技术可行性分析,项目也有可能从设计、工艺角度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对其价格的需求,为经济可行性的进一步确定提供技术保障。2.项目的实施(1)选择项目实施方法如何使项目责任人的管理更具有吸引力,更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针对不同类型的项目可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第一,新产品开发项目经费包干法。对此类项目采取总经费包干使用,由项目组自行支配,在项目完成后,节约经费作为项目组奖励,超支经费作为项目组处罚。企业对于研发的项目,可采取项目经费包干法,充分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在高质量完成项目的同时,减少研制经费。项目组成员不仅在技术上得到了提高,而且在物质上也得到了满足。第二,承揽项目成本控制法。对此类项目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生产周期、产品质量、目标成本。超出成本的项目,给予相应比例的处罚,实现节约的项目,给予相应比例的奖励。第三,重大项目目标验收法。对于企业的一些重大项目,如质量体系认证、技改等,为了能够按预定目标完成,企业确定该类项目的责任人,并与其签订项目责任书,规定其目标值。最终达到目标的,按项目节约费用的比例给予奖励;不能达到目标的,按项目发生费用的比例进行处罚。(2)确定项目责任书内容项目一旦经过评审通过后,项目责任人管理部门受企业委托,就评审过程中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会同有关业务部门与责任人或责任单位签订项目目标责任书。责任书中应该明确以下内容:项目名称、责任人、完成目标(经济指标或技术指标)、项目经费、项目责任人职责、完成日期及奖罚政策。(3)实施项目追踪管理项目责任人管理单位对所签项目应实施动态追踪管理,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便于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在厂内的运行问题。责任人也应就项目运行进展情况与项目责任人管理单位积极配合,为项目的良好运转提供保障。3.项目验收总结工作项目在达到目标后,验收总结工作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项目在进行过程中不仅产生了一定的实物,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资料、信息。整理归类这些资料信息对于项目的鉴定验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责任单位应该将这些材料保存完整,这样才能够使项目管理部门对项目完成情况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参考。(1)验收前的准备工作项目责任人管理单位按项目要求的完成时间,提前向项目责任人通知,并根据所签项目责任书发出项目验收的内容提要,负责召集有关单位进行验收评审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2)严格执行责任书规定内容项目签订后就应严格按其内容履行,这是为了维护项目责任书的严肃性。同时应该让责任人清楚意识到,完成较好的项目可以得到相应的物质奖励;相反,完成不好的项目,延误生产进度,毁损企业形象,责任人则会受到相应的经济处罚。(3)文件资料的归档项目在完成过程中会形成一些有用的信息资料,这些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应予完整保存。作为项目闭环管理的最后一环,重要性是非常突出的,应要求项目组按企业档案管理要求及时收集、整理、上交资料,为项目的最终完成做好收尾工作。通过以上项目化在航天企业内部管理的实践总结,建立项目化程序模型图,见图1、图2。

应用实例

航天发展范文3

航天档案创新思路

一、更新观念,提高效率,建立大服务管理体系

创新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样,创新对于航天档案工作的发展也不例外,必须转变观念,强化服务宗旨,通过建立航天档案的服务管理体系及强化人才培养等方式对航天档案工作的发展进行创新,以促进航天事业的发展。

首先,要树立强化发展意识,牢固树立服务观念。本着促进航天事业的发展,服务至上的观念,把不断满足航天事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作为档案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价值取向,以创新理念和创新行为推动航天档案工作的发展,开辟档案管理发展的新途径。以往,社会对于档案工作的意识浅薄,长期处于边缘状态,航天档案工作也不例外。对航天档案工作的不重视以及无法为航天工作人员提供更充足的信息资源,长此以往肯定会影响到航天档案工作的进步与发展。因此为了适应航天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一改以往单一、被动的服务理念,建立航天档案多元化,现代化的体系,以便为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有效、快捷的信息,强化航天档案作为国家军工专业档案的功能。

再次,创新管理模式,强化服务水平和效果。长期以来,航天档案的管理模式是半手工形式与半自动化形式。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其弊端逐渐凸显,对航天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性的改革势在必行。对管理模式的改革就要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代替传统的模式,实现航天档案的库藏条目录入、全文数字化、全文检索等工作,以此实现航天档案检索的自动化,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此外,还应该不断完善航天档案管理评价体系,注重档案管理部门对于航天资料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服务效果。管理人员应该面向航天工作人员的需求,实现档案管理的社会化、现代化、人性化和优质化。

最后,要求转变人才观念,强化人才素质的培养。近年来随着祖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航天档案的数量也是呈现出几何指数增长趋势,这就无疑带来了许多崭新的航天档案形式和课题,这就对档案员的才识提出了挑战。以往传统的航天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业务水平应经远远不能能满足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因此,走航天档案工作发展新思路就必须树立人才第一的思想,针对航天档案员的成长和工作特点,不断地鼓励创新,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素质高、工作实、纪律严的航天档案专业人员的队伍。例如,航天档案员不仅仅应该具备以往档案员的专业知识(档案的分类,管理,保存,查阅等等),还要对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了如指掌(如何实现航天档案的电子化办公,如何建立专门的档案数据库等等),此外,航天档案员还应该针对航天档案的特点进行对航天相关知识的了解与积累。航天档案有许多不同于一般档案的特点(例如许多涉及国家军工秘密的档案保密性,航天档案信息的实时性,更新换代速度快等等),航天档案员应该根据具体的特点进行专业的档案管理培训。

二、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进行体制创新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航天档案工作在创新时就要实行机构创新,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

精简是机构创新的核心。档案管理部门应该一改以往的“铁饭碗”机制,实行部门内部的竞争氛围,因为如今无论是哪个行业,精干都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航天档案管理部门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内部实行精简机制。随着航天档案数字化管理机制的实现,精干的机构就可以胜任航天档案工作。此外,航天档案工作的创新要扩大档案工作的外延,深化其内涵,具体将以往的档案室发展为集档案、资料、信息、统计为一体的“航天档案信息中心”。这个机构的中心行政应该由国家航天档案管理的总部指挥,具体操作由下属的分支机构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航天信息资源的联合开发和资源共享,只有这样才符合现代化精干、高效的原则,以增强航天档案工作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机制创新的关键就是高效。航天档案工作的开展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转换机制,高效运行,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航天档案工作的开展要随着管理体制的创新进行创新,不断地激活机体,坚持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的基本理念,并且要敢于否定自己,完善自己。改变以往单纯的航天档案资料的管理机制,向集档案、情报、信息、科技为一体的创新型管理机制。

制度的创新在于航天档案管理以实际出发结合我国航天档案工作的实践不断在制度上进行创新。首先航天档案管理部门要制定详尽的制度,明确规定航天档案的年度方针和目标以及档案员的具体职责;再次就是对航天档案员的变现进行按月考核,年度评比,保证职责明确,奖赏分明。用创新的制度促进航天档案工作的开展。

三、结语

航天档案是几代航天人辛苦劳作和智慧的结晶,同时也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科技作为高新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挑战,我们就要从基础做起,因为只有在已有的成果上不断地攀登,在已有的航天档案工作经验上加以创新,才能为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和保证。总的来说,我国航天档案资料多而杂,航天档案资料又被航天工作者视为掌握发现规律的重要依据。航天工作者只有通过通过航天档案,才可以了解我国航天事业在过去、现在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继而进行研究发明。因此,航天档案工作的创新思路是尤为重要的。只有创新的航天档案管理才能保证航天档案工作具有生机和活力,不断地快速为社会和航天事业服务。航天档案管理机构必须秉承创新发展的思路以实现航天档案工作的新突破,更好的为我国的航天事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为汉.档案工作何不看远一千年[J].中国档案,2011(08).

[2]袁光.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弘强对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J].档案与建设,2011(06).

[3]孟友顺.中共宣恩县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档案工作[J].湖北档案,2011(06).

[4]翟自然,张嘉慧.浠水县三常委同台就提升档案工作实力提要求[J].湖北档案,2012(05).

航天发展范文4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根据国务院深化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经国务院批准,于1999年7月1日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承担着我国全部的运载火箭、应用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深空探测飞行器等宇航产品及全部洲际战略导弹和部分战术导弹等武器系统的研制、生产和发射试验任务;同时,着力发展卫星应用设备、新能源与新材料、航天特种技术应用、空间生物产品等航天技术应用产业;是我国境内唯一的广播通信卫星运营服务商;是我国影像信息记录产业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强的产品提供商。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面向国家需求,坚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围绕承担的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第二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新一代运载火箭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通过自主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要成就,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科技发展道路。

立足国情 突出顶层谋划和设计

发展航天必须立足国情,从战略大局出发,突出做好顶层谋划和系统设计。中国航天依靠独立自主地发展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再到独立自主地实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和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专项,取得的每一次成功、创造每一个新的里程碑,都印证了这条宝贵的基本经验。以载人航天工程为例,中航科技的航天专家从国家需求、基本国情、任务拓展和后续发展等方面统筹考虑和系统论证,提出了“发射载人飞船、建设空间实验室、建设空间站”的三步走战略。在如何选择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方案和技术途径这一关键问题上,经过科学论证,最终决策把载人飞船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起步,创造性地制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三舱方案。事实证明,这是一条适应中国国情和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道路,也保证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20年来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步前进。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抢占战略制高点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始终把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作为根本任务,着力把握国际航天科技发展趋势,走出了一条投入少、发展快、效益高、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工程创新途径。在载人航天工程中,中航科技按照“三步走”的战略,突破了三舱结构飞船、高可靠运载火箭、载人返回、航天员出舱、空间交会对接等一批国际公认的技术难题,掌握了完整自主的载人航天能力,大幅提升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在北斗导航工程中,中航科技基于自身实际,提出了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国际一流、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目标。经过8年发展建设,自主可控、覆盖亚太地区的第二代北斗卫星区域导航定位系统成功建成,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能力的国家。在探月工程中,中航科技通过系统集成和优化设计,提升了嫦娥二号可靠性和任务拓展能力,在完成绕月探测主任务后,开展了深空和小行星探测,使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明年下半年,将实施嫦娥三号的发射和落月的巡视勘测任务。这也是中国第一个飞行器能够软着陆在地外天体上。它主要的任务是实施落月巡视勘查勘测,包括对月球土壤的勘查、勘测,以及月球环境的勘查、勘测,也包括要突破一些新的航天技术。在月球上,它完成一个作业要15天左右,将为中国的深空探测奠定好基础。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增强核心能力的整体提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航天系统工程理念贯穿于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坚持以系统级研发中心和专业研发中心为核心,部级实验室、工程中心为基础,与高校共建的合作创新平台为拓展,不断完善“系统集成创新为主导、专业技术创新为支撑、前沿领域创新为基础,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创新机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成立以来,共获得5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在申请的一万多件专利中发明专利超过80%。我国已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航天科研生产制造体系,运载火箭的年产数量从4~6发增加到18~20发,卫星年生产能力从5~6颗增加到25~30颗。明年下半年将实施嫦娥三号的发射和落月巡视勘测任务;而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预计在2014年底实现首飞。一旦长征五号发射成功,低轨道运载能力有望提高到25吨,这是目前世界上运载能力最好的运载火箭之一。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今后可以发射20吨级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大型空间望远镜、返回式月球探测器、深空探测器、超重型应用卫星等。

集成国内优势创新资源,带动相关科学领域协同创新

中国航天科技是一项复杂的大系统工程,具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特点,公司特别注重发挥作为系统总体单位的牵引带动作用,凝聚国内各方面创新资源,大力推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极大地带动各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载人航天工程为例,全国共有3 000多家科研生产单位参与研制,涉及机械电子、化工材料、生物医学等诸多行业,在工程的带动下,不仅促进了空间科学、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在生物医药、农业育种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成果。

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培养造就年轻一代的创新型领军人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进一步凝练了“以人为本、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包容自励”的创新理念,通过设立航天功勋奖、创新奖、贡献奖等,努力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氛围。中航科技着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特别注重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充分发挥年轻人思想解放、勇于创新的精神,给予他们信任、赋予他们责任。目前,我国已拥有了一支极具创新力的高科技航天人才队伍,35岁以下的人员数量已占到了50%以上,而美国、俄罗斯50%的航天人员在50岁和60岁以上。正是因为凝聚和造就了一批年富力强、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能打硬仗的年轻科技人才,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才有了坚实基础和蓬勃活力。

当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在加快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加速发展宇航系统、导弹武器系统、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航天服务业四大主业,积极推进国内外交流与合作,致力创新,勇于开拓,全力铸造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努力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人类和平利用空间的伟大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作为一名党的十代表,马兴瑞说:“这是党中央的信任和中央企业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集团公司近17万干部职工的重托和期望,我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要从党和国家发展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清十的重大历史意义,这是作为党代表履行好职责的思想基础。”马兴瑞表示,要履行好职责,必须牢记“使命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

11月20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向所属各院、公司、直属单位党委下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精神的通知》,号召集团公司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好党的十精神。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中心组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专题报告会上,马兴瑞要求全体党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学习领会十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切实增强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要以国为重、以航天事业为重,坚决把国家需要作为最高追求,圆满完成国家重大工程任务,加快推进航天强国建设;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围绕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和国际化发展,加快推进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建设;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为航天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推动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

航天发展范文5

关键词:天津航空;货运;现状;对策

近年来,天津市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投入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步伐日益加快,天津的航空市场逐渐被激活,航线航班不断新增和加密,航空货运市场持续增加,迎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发展要求,目前,天津机场的定位是这样的:“积极争取航空公司进一步完善国际货运航线网络,建立新的以欧美、亚太地区为重点的直航货运航线,目前天津正为建设中国北方国际航空物流中心打下基础”而努力。

一、天津机场航空货运现存问题

目前天津机场货运发展需要克服的主要障碍有如下:

(一)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天津机场由于不属于天津当地政府所有和管制,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及技术支持等力度不高,故吸引力较低,从而进驻机场周边的航空公司、物流快递企业、国际知名公司等都相对较少。

(二)货运基础设施不全面。天津机场的目前货栈只有三个,且都不是国际性的强大货运站,也没有国际标准危险品库等保障基础设施,很多设施都比较简陋和破旧,尤其不能满足对特殊物品的储运要求。

(三)机场管理机制不健全。天津机场归首都机场集团管理,不是一个独立运营和管理的公司,因而一直被置于首都国际机场的备降机场、补充机场的位置,不能很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也不能独立自由的高速发展。

(四)缺乏集成的货运信息平台。目前,天津机场平时的业务操作仍是靠电话、传真等传统通信设备,信息沟通不畅,效率低、速度慢、错误多、成本高,在货物的跟踪、自动分拣、报关、检疫、出库等方面离现代航空物流发展要求还相差甚远。

(五)服务种类不完善。天津机场周边没有建立自由贸易区,也没有为货代和货主提供更多所需的场地、设施和优惠政策,所以天津机场的货主和货代比较少。

(六)航空运输链接度低,基地实力薄弱。天津空港发展严重滞后,空港、海港不重联合,导致高价值、体积小的货物转向北京机场或其他运输方式,甚至转向海运,更难以形成为进出口和加工贸易服务的通畅的海空联运,卡车航班辐射范围也相对狭隘基本航空公司数量屈指可数。

7、机场货运处理效率低效。天津机场现在不但货运设施不齐全,加上缺乏合理的货运布局,也缺少经验丰富的员工,同时海关不允许货代在货站自己打板,与海关协调也不够紧密。

8、基地航空实力比较薄弱。天津机场基地航空公司有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奥凯航空公司、厦门航空公司、银河货运有限公司。基地航空公司数量屈指可数同时实力相对薄弱,而且停放在天津机场的飞机数量有限,全货机数量更是寥寥无几,从而制约了货运量的快速增长。

二、拓展天津机场航空货运市场的措施与建议

(一)把握电子、纺织服装行业的货主需求,集聚货代资源。由近年资料显示,华北地区的航空货物构成比例与整个中国进出口货物构成类似。通过调查中国北方货运市场,我们获得了下述货量构成(参见图1):

图1 各行业所占航空货运量比例

我们进一步分析这两类主要货物的货源地和目的地可以得出结论:电子行业的货主主要位于北京和天津,并向东南亚、北美以及欧洲出口。北京和天津是80%以上进口电子产品的目的地,而大多数进口的电子产品来自亚洲。而纺织服装行业的货主主要位于山东,以北美及欧洲为主要出口目的地。与电子行业一样,80%以上纺织服装产品进口到北京和天津,而大多数进口则来自欧洲和北美。电子行业的货主对可靠性、运输时间的要求相当高,并偏好直达航班,但对价格并不是非常敏感。而纺织服装行业的货主对成本更为敏感,对“限时”要求较低。因此,纺织服装行业更愿意选择中转或使用货机。

所以,天津机场应该根据自身条件,重点把握好电子行业和纺织服装行业的货主需求。

电子行业的货主对可靠性、运输时间的要求相当高,并偏好直达航班,但对价格并不是非常敏感。而纺织服装行业的货主对成本更为敏感,对“限时”要求较低。因此,纺织服装行业更愿意选择中转或使用货机。故天津机场应该做到:(1)增强与主要货源地的连接性,同时增加跨洋跨洲的货运长航线,以便从货源地吸引更多的货量。(2)天津机场必须提高机场地面操作的效率和质量。(3)增加在直航航线网络和主要干线上的舱位量。(4)加强关注货代特别是全球性大货代的需求。

此外,货代公司的地位也是绝对不容忽视的。以下图表即可说明货代在航空货运业务方面继续占有成本和服务优势,控制着70%的货运量(参见图2)。

图2 国际航空货运渠道

根据以上分析,天津机场应该大力整合周边货代公司,可以考虑在机场附近建楼,将大部分货代公司集合于此,不仅方便货代与机场进行业务沟通,也为货主寻找提供便利,吸引更多货主将货物置于天津机场。

(二)吸引快递或航空企业,建立大型转运中心

目前使用全货机运营的境外航空是Fedex、UPS和TNT。我国境内拥有货机的航空公司共有11家,其中有一部分公司在天津尚未运营的货运航空公司、有顺丰速运、东海航空以及友和道通。要想快速发展,天津必须吸引一个强大的航空公司客户或快递企业在机场附近建立大型的转运基地。可从以下几个方向做出努力:1、TNT或其他快递企业建立快运分拨中心。2、奥凯航空结合大田集团建立货运基地。3、天津航空发挥本地优势。

(三)提高机场设施水平,完善货运服务种类

便捷的货运基础设施是机场发展航空货运的物质基础,要确保天津机场的航空货运地位,最基本的要从机场内部设施开始进行改善和提高。同时机场可以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所需的场地、设施和优惠政策,为货代和货主提供更多的价值,从而完善服务种类。:1、加快危险物品仓库的改进。2、建立超级货站。3、有力的海关政策与高效流程。4、整合保税资源,充分利用机场周边环境。5、增强航空连接性,迅速扩张市场份额。6、帮助航空公司开发新航线。7、扶持发展多式联运,实现空中地面无缝对接。根据具体情况,构建了以天津机场为核心的多式联运模式。8、增强连接性-基地航空公司的能力/航权。(9)改善管理体制,促使机场货运自由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天津机场要抢抓历史契机,各方面共同努力,构建以航空货运为核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产业发展体系,大力提升航空运输的整体竞争力。并根据自身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更好适应增长的需求,促进天津机场航空货运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社会资源,秉承让客户满意、让员工自豪、让社会认可的宗旨,为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大型门户枢纽机场,滨海新区、环渤海区域、北方经济中心发展的巨大航空引擎的企业而努力。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朱沛.《航空货物运输教程》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6.

[2] 袁卫,庞皓等.统计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航天发展范文6

关键词 科研协作 空气动力 技术创新

一、引言

生产单位之间的协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之一。协作起源于分工,分工促进专业更加精细,专业的精细又促进了效率与效益的提升,效率与效益的提升在更高层次上又推动了协作,生产进入了良性循环。这是生产力的解放与进步,使社会财富迅速增加。目前,科研协作是促进现代生产力进步的有效方式,在企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科研协作是指科研人员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完成同一科研任务而彼此按照计划协同合作的劳动形态。科学研究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群体劳动,在科研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着科研协作和科研计划的完成。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科学研究处于相对分散、缺乏组织的状态中,科学研究是个体进行的“自由研究”。而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深入,科研协作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进行科研协作是攻克科学难关、促进科技进步的需要。

二、科研协作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各门学科知识和方法不断相互渗透、相互移植,要求各门学科的科研人员开展协作,科研协作对企业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科研协作有利于发挥各学科专长,运用新技术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企业中的科研项目往往是各个学科综合研发的结果。通过科研协作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发挥各相关学科的专长,彼此之间扬长避短,加快项目研发的速度。在现有科技水平基础上通过科研协作创新发展,在协作中吸取不同学科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创造来促进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企业在市场中更有竞争力。

(二)科研协作有助于新想法的产生

各个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协作观察,提供已见及有关线索,这样,既为科学研究提供了起码的前提条件,又为科学研究开发了想象力。

(三)科研协作能培养壮大科技队伍

通过集中办公的形式将相关的不同学科科研人员聚集起来进行项目论证,是协作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组织形式。集中起来的科研人员可以综合了解到项目各个阶段的技术知识,为企业培养全面的科技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三、科研协作在航天气动院的管理现状

(一)航天企业发展现状

中国航天自50年代开端以来,在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指引与辛勤耕耘下,现在已形成了一个体系完整、分工明确的科研生产协作大“联合体”,在国际舞台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2000年以前,航天企业中的科研协作一般采取企业内部各个院所之间的合作的方式。例如,载人航天项目都是采用航天院所之间的科研协作完成的。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航天单位之间的科研生产协作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如何在新形势下进行科研协作就成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在此情况下,有的企业开始寻找与本专业无关的新的利润增长点,如进军房地产行业,企业从“利润”上讲一般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一些企业则希望能成为总体单位,如果战略定位准确,有时也会在这些领域开垦出一块新天地。还有一些企业在自身领域范围内进行深入发展开拓科研协作的范围,除了继续与航天内部单位进行科研协作,还积极开拓市场,与各高校、航空、电子、船舶等航天外部企业进行科研协作,使得企业能够企业始终走在领域的最高端。下面结合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简称气动院)科研协作的情况,探讨航天企业科研协作的发展之路。

(二)航天气动院科研协作管理成果

空气动力是气动院支柱性行业。近几年来,空气动力科研协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空气动力科研协作为国防建设及武器型号研制发挥了先行官作用。气动院主要从事飞行器空气动力综合技术研究,通过空气动力科研协作开发和研制了各种飞行器气动外形优化设计平台和气动性能预测方法,具备功能强大的CFD模拟能力。气动院参与了我国几乎所有的航天型号和大量航空型号的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多年来通过空气动力科研协作参与了十几个国防项目的气动布局研究与设计,使得气动院在气动布局设计、气动性能分析与评估、操稳特性分析、飞行仿真和数值虚拟飞行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数据。空气动力科研协作工作在战略、战术等武器型号研制上发挥了先行官的作用,很好地保障了型号的研制进度,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为国民经济建设贡献了力量。

(2)不断拓展专业研究边界,为科研协作提供更大空间。过去气动院一直把空气动力主业限定在传统的航天空气动力领域,主要针对的就是高超声速导弹。实际上,空气动力与水动力、稀薄气动力都同属流体力学范畴,他们都有相通或类似的研究方法。这样作为中段的空气动力向下延伸即航空气动力、水动力,向上延伸就是稀薄气动力、星际气动力。同时与其他科学的交叉又形成了新的增长点,如气动光学、气动声学、气动物理、电磁流体动力学等。这就使得气动院的专业空间更加广大,为科研协作提供了更大空间。

(3)空气动力科研协作全面开展,产值效益高速增长。气动院空气动力科研协作产值逐年递增,增幅平均达到了40%以上。协作任务主要分布在气动设计、气动关键技术攻关、气动试验三大板块。涉及航天、航空、兵器、船舶及核物理等领域。从人均产值来看,在国内气动界处于领先水平。

(4)空气动力科研协作强力支撑,四大主业齐头并进。气动院有四大主业:空气动力、传感器与测控、脱硫除尘及水处理和特种飞行器(无人机)。以空气动力科研协作为基础而发展的航天技术应用领域在逐步壮大,气动院四大主业迅猛发展。传感器与测控是空气动力的配套专业自不待言,脱硫除尘及水处理就来源于空气动力原理,在创业初期,空气动力主业承担脱硫除尘设备气流通道的计算,特种飞行器的研发也起源于空气动力主业。

(三)航天气动院科研协作管理的不足

尽管气动院在科研协作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有:

(1)缺乏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以前科研协作主要以产值为导向,现在气动院开始以技术发展为导向。这种技术发展仍然是针对市场需求的,尚未走上技术推动的发展之路,因而也就不可能有重大的科研成果。

(2)国际化科研协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气动院已承接了一些国际合作任务,但数量很少,规模也不够大。这说明气动院的眼界与技术能力仍需要扩大,重大创新是国际化合作的助推剂。

(3)领军人物还不够突出闪亮。目前,气动院技术领军人物可以很好地保证做好一项试验项目,也能够围绕型号气动需求提出解决方案,但却达不到国家层面的技术水准,眼界与知识储备都显狭窄。如何涌现出更多的突出而闪亮的领军人物仍需要努力探索。

(4)空气动力寓军于民的能力显著不足。如果型号任务少了,则空气动力协作任务就会减少,这是当前的一个现实性问题。为了确保企业长期屹立不倒,将空气动力寓军于民是十分必要的。

四、航天气动院科研协作管理新的目标与使命

(一)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努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传统的管理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而现代的管理则在传统管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创新”,即管理的剩余责任之一是创新。因此,迈向21世纪,响亮的提出创新战略应当是高技术企业的目标与使命。为此,气动院需要创新飞行器气动概念、气动理论及技术,这样气动院才能把握技术推动力。它不仅可以保证企业稳定地发展,也将会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二)更快、更省、更优地完成科研协作项目,提升国际竞争力

国际上空气动力试验已成立了国际联盟,它们分别在优点上进行发展,然后整合力量解决飞行器气动问题,其优势是点点皆强,但需要整合与协作。气动院在点上虽不具备优势,但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因此,气动院在点上必须更快、更省、更优,也就是效费比高、质量高,加之前述的技术创新能力,那么就一定会走上国际化科研协作之路。

(三)创作条件,使一批优秀人才站在国际舞台上

真正忠诚、有能力的优秀人才一定是企业自己培养出来的,如果企业做不到这一点,那它肯定称不上一个优秀的企业。优秀的企业总是和优秀的人才互为条件,引进人才能解决一时之需,但解决不了长远。企业必须创造条件,使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具体到气动院空气动力主业,国际交流培训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你要了解别人在做什么,达到了什么水平,并认识自身差距,才能找到方向,奋力直追。

(四)积极开拓民用空气动力技术与市场,努力做到寓军于民

空气动力的发展既是国家的责任,也是企业家(企业管理者)的责任,管理者既要开疆拓土,也要储备技术,提升能力,以备国防建设的不时之需。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那就是开拓民用空气动力技术与市场。目前,气动院在大型客机、风机发电、高空飞艇等方面都开展了相关的技术研究,为确保空气动力技术的稳定发展做出了一些尝试。

五、结束语

航天科研协作是航天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航天企业要坚持走市场之路、技术之路、创新之路,并自信地迈向国际化之路,去迎接一个新的辉煌时代。

(作者单位为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