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范例6篇

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

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范文1

【Keywords】Psychotherapy;Pevelopmentaltrends

近二十年来,无论是心理治疗理论,还是治疗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理论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这样一种观点:任何一种单一的理论(情绪的、认知的、生理的或行为的)都不足以解释心理障碍的原因和心理治疗生效的机制。同样,能够改变病人某一方面功能的治疗方法,也能改变其他方面的功能。因此,对某些心理治疗作了相应的修正,以指导治疗实践。例如,认知和合理情绪治疗最初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认知(对事件的解释)影响个人的情绪,先有认识,后有情绪反应,认知和情绪是同一系统的两个成份,现在研究表明情绪反应可以在认知前发生,情绪和认知是两个相互影响的独立的系统,所以单纯改变认知来治疗情绪的效力是有限的;另外,Greenberg和Safra(1984)从信息加工角度的研究提示:情绪体验是知觉运动反应、情感图式记忆和事件意义的概念性解释等心理过程的整合,许多心理问题是整合过程失调所致,治疗目标应是调整不同水平的整合失调。在治疗技术方面,新的治疗技术不断问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的心理治疗方法已达400多种,而这些新的治疗技术具有更强理论基础和实验研究支持,这些新的治疗方法多数是短程、整合的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和认知分析治疗。在应用方面,心理治疗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从最初限于精神科病人中的应用,现已扩展到各个领域的各种心理障碍、人际关系问题、婚姻家庭等一般性心理卫生问题的处理。在疗效研究方面,不再单纯考查心理治疗是否有效,而且更深入地研究改变的过程,治疗生效的因素和机制、治疗方法对疾病和症状特异性问题。在方法学方面,随机对照组研究已被广泛接受,量效关系研究已被引入心理治疗领域,治疗效果评价更趋客观化和数量化,二次分析技术、临床显著性分析方法和序列分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上述这些进展限于篇幅和个人的学识无法展开介绍,以下介绍近年心理治疗实践中的四个主要发展趋势:治疗短程化、理论和技术整合化、方法标准化和疗效评价客观化。

1治疗短程化

经典精神分析治疗的过程是漫长的,已不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其实弗洛伊德最初的治疗案例疗程是非常简短的。如弗洛伊德曾以六个会期成功地治愈了乐队指挥BrunoWalter的慢性右臂痉挛;在荷兰Leyden镇旅游时,仅用4小时就一次性治愈了作曲家GustavMahler的强迫性神经症和严重的婚姻问题。行为治疗也有类似情况,开始疗程较短,以后逐渐延长。如Wilson(1981)发现纽约市行为治疗研究所的平均疗程为50个会期。

1963年,正值社区心理卫生运动发展之际,短程心理治疗运用而生,目的在于为众多的病人提供帮助,以满足社区心理卫生的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也发现短程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短程治疗作为一种系统的治疗方法是有计划性的,不是单纯的疗程缩短,而是有理论依据的,同时伴有治疗目标的改变。主

张短程治疗的临床家多数是心理动力定的,因多数行为治疗和认知治疗本身就是短程的,这对传统的精神分析治疗是一个大的挑战。在B.L.Bloom的《计划短程治疗手册》中就介绍了9种心理动力定向的短程治疗。

短程治疗的会期数差别很大,如Malan的简易心理治疗为20~40次,Davanloo的限时动力心理治疗为15~30次,Sifneos的短程焦虑诱导治疗为12~15次,但很少有人把超过20个会期的作为短程治疗,一般提倡会期数在10~20次以内,个别可达40次。Lazare等报告第一次交谈后脱治率>50%,因此也有人提出开放性一次性治疗。所谓“一次性”指想到病人看过不再来了,尽量利用这仅有的时机对病人施加影响;开放性是指病人可能再来,所以治疗者向病人表示,一次性治疗对病人帮助有限,欢迎再来。

虽然对短程治疗会期的看法不一致,但对短程治疗基本特征的看法是比较一致的,均认为短程治疗有五个基本特征:(1)及时干预;(2)治疗家的活动水平相对较高;(3)明确、有限的治疗目标;(4)清晰明确焦点的确认和保持;(5)与病人共同商定治疗时限。尽管不同学者对“焦点”一词的用法、治疗家活动的内函及商定时限的方法有差异,但都遵循这些基本特征。

2理论和技术的整合化

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心理治疗整合的思想就开始萌芽,但直到80年代前,心理治疗整合只是少数人关心的事情。80年代起,心理治疗整合趋势发展迅速,一些严谨的学者从理论角度支持整合,在实践中被部分心理治疗家接受,方法学家赞成这是心理治疗研究的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台湾剧真情满天下

·韩国剧玻璃之城

·国产剧回家的路

·韩国剧妻子的誘惑/妻子的...

·动画片游戏王5Ds

·综艺娱乐百分百[200...

·综艺国光帮帮忙[200...

·综艺康熙来了[2009...

立即到健康社区参与热门讨论

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及

副溶血性弧菌流行群

自体结膜移植治疗复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

扩张型心肌病60例临

通过健康教育对糖尿

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树

疑人不用与用人不疑

单病种质量控制的探

合法维度,并成立了专业组织--心理治疗整合研究学会(TheSocietyfortheExplorationofPsychotherapyIntegration),有关心理治疗整合的论文和专著逐年增多。

心理治疗整合的主要焦点是行为治疗和心理分析治疗的整合,经多方尝试和努力,目前这两个阵营趋于联姻。行为治疗家把认知心理学的语言、理论、技术融合到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模式中,心理分析学家也接受了学习理论,环境因素的致病作用和行为主义学派的语言。认知行为治疗是心理治疗整合的典范,他们(Beck,Ellis,Meichembaum)既反对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模式,也不完全接受心理动力学的观点,特别注意人的思想和理念,认识到人的外在表现实际上是深层认知结构的反映。这种认知结构的形成与过去的经历有关,Safran和同事把这种认知结构区分按层次排列的外周结构和核心结构,其中核心结构类似于心理动力学模式中的基本动力学。他们用功能分析,领悟和理解解决一般的心理问题。在实践中,认知行为治疗家,通过辨论、教育、摆事实和实践检验等技术,产生矫正性情绪体验,而不探查病人内在生活的动力学。在理论整合方面,有人试图寻找一种综合的理论,用更熟悉和合理的概念来解释心理障碍的成因和心理治疗生效的机制,指导临床实践。也有人认为在整合的同时,要考虑和保留各种治疗的特殊性,无原则的杂合和拿来主义不利于心理治疗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种能包治百病的心理治疗方法,将来也不会有,不能强调共性,而沫杀特殊性。

另一个整合趋势是行为治疗家对人格障碍的关注,与早期行为治疗形成明显对比,早期行为治疗根本不承认人格结构,也无意处理人格障碍问题。现在他们认为人格健全与否关系到轴Ⅰ障碍治疗的成败,人格障碍本身也是需要干预的目标之一。在人格障碍治疗中,Linehan创建一种治疗方法--辨证行为治疗(dialecticalbehaviortherapy),一方面通过分析,使来访者认识到自己对批评过于敏感,另一方面使他们学会更好应付方式。采用的技术包括接受、理解和认同,同时坚持要他们以更有效的方式应付生活事件。

整合虽然是一种发展趋势,但也存在一些隐患,在不了解各种治疗生效的特异因素之前,盲目地整合并不能提高治疗效果,正象年轻医生喜欢开大处方一样,因为对疾病的诊断没有把握,对药物的作用不甚了解。各种整合疗法的发展,随之而来是大量新名词涌现,使治疗家或研究者之间发生交流障碍,治疗方法也无法推广。Lief提出,心理治疗领域里更需要的是取消隔核,增进交流,而不是整合。这样可更深入地研究各种治疗生效的机制和特异成份,了解何种治疗对哪类疾病更有效,以便合理选用。

3治疗方法标准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治疗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种科学的治疗方法。同一学派的不同治疗者既使用同一种治疗方法治疗同一疾病,在实施的具体细节上却有很大差别,在不同学派之间,或用同一方法治疗不同疾病时的差别就更大。问题在于各种治疗方法缺乏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只有理论和技术的介绍,至于对某个病人,这些技术如何使用却有各人的理解。因此,各治疗方法的创建者用自己的方法治疗各种疾病,似乎都有效果,而别人用他的方法治疗病人则可能完全没效,似乎治疗效果来源治疗者本身,而不是治疗方法的效果。

针对上述情况,近年在治疗效果评价研究中有一种趋势--要求治疗方法标准化。在研究中选用的治疗方法必须详细操作指导手册,使参加研究的治疗者有章可循,尽可能减少个人经验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对比较复杂的治疗方法,参加研究的治疗者尚须接受统一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以确保各治疗者真正掌握该项治疗技术。同样,对培训者而言,必须要有一套正式考查受培训者临床技能的标准。只有这样,不同研究的结果才具有可比性,研究结果才能被重复,研究发现对临床实践才有指导价值,这也是近年许多临床治疗家的共同呼声。现在有些国家对心理治疗研究项目资助,要求附详细操作手册或类似操作指导书,有些刊物也规定心理治疗研究论文在投稿时必须附治疗操作手册。

治疗方法标准化的另一优点是有利于培训年青的心理治疗者及促进治疗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心理治疗领域内,治疗者的培训和治疗技术的推广是一大难题,过去只能通过带学徒式的个别化传授,领悟力高的学徒可能会领悟技术的精髓,偏离正统不远。我国目前多数从事心理治疗的医师都是自学成才的,对引进的治疗技术是否达到真正掌握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在向下一代传授时更是困难重重。这些问题将随着各种治疗技术的标准化而得到解决,但这只是一种趋势,是否能实现这一愿望尚待全体心理治疗家的共同努力。

4疗效评价客观化

在心理治疗领域中,疗效评价的客观性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因各种心理治疗的目标不同,疗效的评价标准也不同。例如行为治疗的目标是消除症状或行为模式的改变,所以只要症状改善就认为治疗有效,而精神分析则认为症状改善是表面的,暂时的,不能认为治疗有效,只有从根本上改变病人的态度或人格的治疗才是有效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在疗效评价研究出现一些矛盾的结果,在临床实践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近年来,在疗效评价中出现一种倾向:无论采用何种心理治疗方法,在评价治疗效果时必须采用多种客观的、可靠的、有效的评估工具,评价多方面功能的改变,包括外显的症状、情绪和行为,内在的认知模式、自我强度和人格特征,和总体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这就是所谓“疗效评估的客观化”趋势。由于对疗效采用客观的评价方法,所以疗效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可比性,结果更一致、更令人信服。

除了用客观的评估工具外,治疗者对疗效的主观评价和病人对治疗效果的自我评价也是必要的,因为有些心理功能是难以直接测量的。另一个问题是有些评估工具缺乏信度和效度;有些评估工具虽然有较高的信度,但对治疗性改变不敏感;有时观察到改变有统计学意义,但不一定有临床意义。这些问题有待今后解决和完善。

参考文献

1,BloomBL.PlannedShort-termPsychotherapy:AClinicalHandbook.Massachusetts:AllynandBacon,1992

2,GillilandBE,JamesRK

.TheoriesandStrategiesinCounselingandPsychotherapy.Massachusetts:AllynandBacon,1998

3,ChamblessDL,HollonSD.DefiningEmpiricallySupportedTherapies.JournalofConsultingandClinicalPsychology,1998,66(1):7-18

4,GoldfriedMR,GreenbergLS.MarmarC.Individualpsychotherapy:Processandoutcome.AnnualReviewofPsychology,1990,41:659-688

5,KazdinAE.Psychotherapyforchildrenandadolescents.AnnualReviewofPsychology,1990,41:21-54

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范文2

【摘要】 目的 探讨单纯心理干预治疗、单纯药物治疗以及心理干预合并药物治疗学生考试焦虑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9例求助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心理干预治疗、药物治疗及心理干预合并药物治疗;于考试前2周,考试前1天及下学期考试前1天,分别进行HAMA及SAS量表评定。结果 心理干预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考试前1天与治疗前比较HAMA、SAS评分差异显著,而下学期考前1天同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心理干预合并药物治疗组考试前1天及下学期考试前1天,同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以心理干预合并药物治疗学生考试焦虑的近期及远期效果优于单纯一种方法,应作为首选。

【关键词】 心理干预治疗;药物治疗;考试焦虑;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psychotherapy and pharmacotherapy and the combination of psychotherapy and pharmacotherapy.Methods 69 patients to criteria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hree groups:one group received psychotherapy,one group received pharmacotherapy and another group psychotherapy and pharmacotherapy.HAMA and SAS scales were assessed on 2 weeks,1 d before exam and 1 d before exam in the next semester.Results Psychotherapy group and pharmacotherapy group were fou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efor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1 d before exam,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efor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1 d before exam in the next semester.The combination of psychotherapy and pharmacotherapy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wo periods.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combination of psychotherapy and pharmacotherapy in the near future and the forward is superior to alone.

【Key words】 psychotherapy,pharmacotherapy,examination anxiety,effect

考试焦虑是一种境遇状态,也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症状,在躯体疾病、应激、神经症和精神病中均可见到[1]。考试焦虑是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以担忧为基本特征,并伴有生理上的症状,如出汗、肌肉震颤、尿急、失眠等。有调查表明重大考试如高考焦虑的发生率男生占30%,女生占34%。对于考试焦虑的治疗方法有心理干预治疗和药物治疗两方面。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理论的指导下,对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施加策略性影响,使之发生指向性预期目标的变化。药物治疗主要选用抗焦虑作用明显,副反应轻,服药依从性好的药物。当前,单纯运用一种治疗方法的研究较多,两种方法相结合的研究较少。我们运用心理干预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同单纯一种方法进行疗效比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均符合以下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关于适应障碍的诊断标准;②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水平;③自己主动咨询,要求治疗。入选的69例求助者来源于2001年2月―2004年2月德州学院心理咨询中心记录及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提供的病例。其中初中生30人,高中生27人,大学生12人;男31人,女38人;年龄13~23岁,平均年龄(17.5±4.6)岁。

1.2 研究方法 将所选择的求助者按求助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单纯心理干预治疗组(A组),单纯药物治疗组(B组)和心理干预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组(C组)。其中A组男10人,女13人,年龄13~23岁,平均(168±52)岁。B组男11人,女12人,年龄13~23岁,平均(172±41)岁。C组男10人,女13人,年龄13~23岁,平均(171±48)岁。经统计学分析,3组性别构成、年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于考试前2周给予心理干预治疗,B组于考试前2周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西酞普兰10~20 mg/d,每日晨服)。C组给予心理干预合并西酞普兰治疗。心理干预治疗运用行为疗法中的系统脱敏疗法[2],其治疗过程包括4个步骤:①评定主观焦虑分,即要求患者先学会估价自己焦虑不安的严重程度,通常要求以10分制作为度量单位。0分是绝对平静,10分是极度焦虑。②松弛训练,每次训练20~30 min,每天2~3次。最后能够达到随意放松和终止放松。③设计焦虑层次,将那些能引起患者焦虑的各种刺激,按其主观评定焦虑分的高低分成若干层次并排列成表。④系统脱敏,按照设计的焦虑层次,从小的刺激开始,先让患者接触最小的刺激,使其出现极轻微的焦虑,然后停止刺激,并让患者运用已学会的肌肉松弛技术,片刻后紧张消失。然后重复实施,即刺激-松弛-再刺激-再松弛,直到患者接触这一刺激已不再有任何焦虑为止。此为一级脱敏。当完成一级脱敏后,再进行下一级脱敏,如此逐级而上,逐渐脱敏直至最后一个层次。

1.3 疗效评定 3组分别于考试前2周、考试前1天及下学期考试前1天进行HAMA[3]及SAS[4]评定。

1.4 统计分析方法 将测得的结果采用SPSS100对数据进行t 检验。

2 结果

2.1 干预前3组HAMA、SAS评分比较 从表I可以看出,三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心理干预、药物治疗及心理干预合并药物治疗的HAMA、SAS评分比较(略)

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2)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3)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4)考前1天C组同A、B组间比较,P<005;5)下学期考前1天C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6)下学期考前1天C组与A、B两组组间比较,P<005

2.2 考前1天3组HAMA、SAS与同组干预前HAMA、SAS评分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下学期考前1天,A、B两组HAMA、SAS评分同干预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C组同干预前HAMA、SA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 干预后考前1天,A、B两组HAMA、SAS组间比较,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C组同A、B两组的HAMA、SAS组间比较,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

2.4 下学期考前1天A、B两组间HAMA、SAS评分比较,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C组同A、B两组的HAMA、SAS组间比较,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以往对于学生考试焦虑的治疗多注重单一的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方法有多种,本文运用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的系统脱敏疗法,其疗效经本研究证实肯定。经2周的治疗,焦虑的好转程度同2周前相比有明显差异。学生考试焦虑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在特定条件下的适应障碍,它不同于单纯的广泛性焦虑,药物治疗要选择镇静作用小,副反应轻的药物。西酞普兰为高度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其抗焦虑作用明显,副反应轻,服药依从性好。其抗焦虑作用多在第2周起效[5]。本研究表明单纯西酞普兰组同单纯心理干预组抗焦虑作用均有明显效果。两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这与倪俊芝等[6]的研究结果有一定差别,可能与病例的选择、心理干预治疗的方法及药物的种类等条件不同有关。3组病例均进行了下学期考试前同治疗前统计学比较,结果表明单纯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无明显差异。这可能与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性格发育不成熟,及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的疗程较短有关。心理干预合并药物治疗组同单纯一种方法治疗组比较,差异明显,说明心理干预合并药物治疗对考试焦虑的长期效果好。这与郭克锋等[7]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学生考试焦虑的治疗方法选择上,应以心理干预合并药物治疗作为首选。

参考文献

1.沈渔.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85~286

2.易法建.心理医生[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85~88

3.汤毓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见汪向东,于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社,1999.253~255

4.吴文源.焦虑自评量表(SAS). 见:汪向东,于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社,1999.253~255

5.Stahi SM.Place bocontrolled comparison of the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citalopram and sertraline[J].Biol Psychiatry,2000,48:894

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范文3

【关键词】循证医学模式;临床心理治疗;最佳证据;展望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循证医学领域就在医学界刮起了一场科学至上的潮流,当然具有医学性质的临床心理治疗也被卷入这场潮流之中。在1952年艾森克发表的《心理治疗的有效性:一个评估》书中,对8053例心理治疗患者的24个研究报告进行了总结,却得出了质疑心理治疗有效性的结论,即接受心理治疗越多反而治愈率越低。这使得心理治疗在学术界受到强烈的质疑。1994年Lambert & Berlin在得出心理治疗总体有效结论的同时,还得出惯常使用的各种心理治疗法对于大部分患者以及他们的问题都具有大致相当的效果。2005年APA出版的《心理学中的循证实践》标志着循证心理治疗的产生。

1 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的最新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目前可获取的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长期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完美地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

1.1 循证医学模式应用与心理治疗的理念

循证医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医学模式,传统临床模式是以临床医生对患者的个人诊疗意见占据优势的模式,而在循证医学模式指导下的医生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应该主要结合三点进行:(1)善于搜集研究有关疾病的最新科学研究结果并以此作为指导疾病治疗的指南;(2)充分考虑患者利益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在良好的医患关系基础上结合患者意愿;(3)充分结合医生和专家的行医经验。三者结合以帮助医生谨慎、科学、明智的为患者制定临床诊疗方案。

那么在咨询过程中从三大方面要求治疗师要贯彻循证医学思维模以提升对来访者症状诊断、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的精确性、系统性、有效性。诊断过程中治疗师对于来访者案例分析及诊断也要注重证据,以便患者尽可能得到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1.2 循证医学模式应用于心理治疗的步骤

我国学者杨文登在《循证心理治疗》一书中循证医学模式实践的主要基本步骤包括:(1)提出正确、具体的临床问题问题(Asking);(2)获取可能的最佳证据(Accessing);(3)批判地评价检索到的研究证据,以选择最佳的并且可供使用的证据(Appraising);(4)Q定最佳证据是否能迁移到真实情境中;(5)根据证据进行治疗;(6)治疗完成后,进行即时的总结,为下一次相似的治疗寻找更好的应对方式。

2 循证医学思维模式在临床心理治疗的实践应用

循证医学模式应用于临床心理诊断是一个过程,在初期偏向于实证研究证据的支持,1992年美国心理学会出版的《训练与传播实证有效的心理治疗》认为心理治疗是“实证支持的疗法”(empirically supported treatments,EST)本文章提供了25个EST清单,这些清单都是经过严格验证。后期才将循证心理治疗替代EST.循证心理治疗是指治疗者在意识到病人的人格、文化与偏好的情况下,将最好的可供使用的研究证据与临床的专业技能整合起来以指导心理学具体实践。

2.1 循证医学模式应用于临床心理治疗诊断

虽然对治疗的基本阶段的定义并不完全一致,但大体殊途同归,心理咨询与治疗必要的步骤:对患者心理诊断阶段、帮助和改变阶段及结束阶段。而心理诊断阶段又可细分为信息的收集、心理诊断、信息反馈和治疗目标的确立这样几个阶段;帮助和改变阶段又可细分为领悟及修通(workingthrough)2个阶段。从所看文献中大致可总结出循证医学模式在指导心理治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治疗者在临床上的经验是否丰富以及技能水平高低;(2)可有效使用的最佳研究证据;(3)病人的人格特点、文化水平与兴趣爱好。

常用的国外心理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行为疗法、森田疗法、认知疗法、认知疗法、精神分析疗法、支持性心理疗法、催眠疗法、认知行为疗法、音乐治疗等。以针对神经症治疗为例,临床实践和大量文献查阅都表明,目前针对神经症治疗的比较广泛且有效的两大治疗方法分别是行为疗法和森田疗法。

荟萃分析对治疗神经症的这两种方法使用做出了指导。首先两种疗法在对神经症治疗方面都有局限性,行为疗法是基于西方实证研究基础上的一种疗法,其中广泛使用的比较成型的技术有系统脱敏疗法,但是荟萃分析后总结的结果是此法对于由明显环境因素引起的某些恐怖症、强迫症特别有效。但是,有些症状则是因为患者本身神经症性格在特定的实际环境中所有的特定表现,脱敏疗法中的消退与塑造的行为则也只是针对某一环境才表现的,这也就存在一个所谓治标不治本的局限。但是强迫症在神经症患者中占据较大比例,个案及群体观察报道也不少,但究竟对于何种程度采取何种方法却无系统评价结果给予回答。而森田疗法理论思想是东方古老道家疗法与禅宗思想,相比于前者从理论上是可以使所有神经症患者痊愈的,但应用于实践的情况确实复杂的,也有许多研究表明森田疗法效果不尽人意。存在诸如患者症状过重病情易反复使得对于长期的治疗失去信心;或者患者所处的文化背景不符合森田疗法的文化以致产生偏见不能接受。

假如已有设计性对照研究结果及其系统评价证明这两种疗法各自的疗效,以及两者结合的疗效评价。那么笔者认为通过循证以为患者找到有效长久的治疗方法从而减少无效治疗给患者家庭带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有其必要性。

循证证明的有效治疗方法也使得各指南对心理治疗方法做出了推荐。如CBT在NICE指南中,除评估阶段外,整个治疗期间均推荐进行心理治疗。但单独心理治疗只可用于轻、中度抑郁症状;重度的必须与药物联合治疗,不能单独使用心理治疗。

2.2 循证医学模式也为心理治疗的副作用提供了证据

随着对证据的总结累积,循证医学模式认为心理治疗也并像人们想象中那么安全其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但关于这方面的资料也是有限的,因为副作用的产生可能并不只是心理治疗这一个因素造成。有文献报道过英格兰及威尔士184个心理服务机构中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曾参加过一项心理治疗国家调查(The National Auditof Psychological Therapies)主要是对成年的抑郁症患者和焦虑症患者在接受心理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大规模调查。在近15000名受访者中,结果显示大约有5%的患者认为心理治疗给他们带来了持续存在的副作用。少数民族、非异性恋者、盲目进行心理治疗者报告副作用的比例更高。那么对于是否选择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行评估确认都需要依靠循证证据作为指导。

2.3 对搜集到的证据进行批判评价

循证医学模式将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元分析纳入为最高等级的证据。因为在收集到的多种多样的证据中,并不是所有证据都能够很好地推广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那就要根据相应的标准对这些证据的权重进行评价。而循证医学模式的实践就为此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评价标准。

2.3.1 最佳证据的搜集

实验法是科学心理学的标志。所以证据来源之一就是严格实验条件下的随机对照实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主要是指在严格的实验室情境下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并将大样本患者随机分配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前者进行治疗,后者则不进行治疗或者给予安慰剂。若试验组经统计分析具有显著改善,那么就能证明这个治疗模式是成功的并施以推广。当然研究者提供的证据也可以是应用研究者在真实情境中的得出的“临床发现”。临床观察、质性研究、单一个案研究等都可以作为证据进行使用。

在心理治疗中经常使用的测量量表,它作为一种测量工具和研究手段,它的标准化使得心理变量得到了间接测量。且它所得常模取样必须是随机取样的具有代表性的大样本,这样常模才可成为临床诊断的标准之一。不过常模也具有局限性,因为随着社会变迁环境变迁,人的心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在一定时间内是趋于稳定的,这就意味着心理测验有这类似于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

2.3.2 心理治疗搜集最佳证据的局限

就像之前论述的那样,心理治疗有其自有的特点。以上述随机对照试验的方式进行实验也是有局限性的。就像“安慰剂”的使用,因为有国外学者在利用元分析证明心理治疗有效性时得出了一个各种心理治疗方法对于患者来说都是有一定效果的。而这也就违背了随机对照试验中设立“安慰剂”的初衷。而且RCTs要求实验组和控制组是要高度同质的,在心理治疗的时候并不会强调这一方面。那么RCTs中的样本本身就带有偏倚。患者具有主动性,会主动选择自己满意的治疗方法治疗师,那也就是说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结果可能不能推广至临床实践中。还有采取的“双盲实验设计”应用与心理治疗也是有局限性的,不管是对患者还是治疗师来说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他们都能在心理治疗中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同时也有不少W者质疑RCTs中的金标准:即在不考虑治疗师的培训背景和人格特点,所有的治疗师都用同样的程序和技术来治疗病人。这样就相当于所有的病人都被认为是接受了同样的治疗。对于这种标准是备受质疑的,因为心理治疗是建立在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下的治疗技术,很有可能存在移情和反移情。所有有学者提出了使用准实验研究的方法。准实验研究能够保证心理治疗的外部效度,但是在保证外部效度方面有所欠缺。所以可以将两者更好地结合。

2.3.3 将时间因素纳入证据系统

心理治疗近年来愈来愈多地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但是鉴于研究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其数量仍然有限。那么,在系统评价的过程中,更应注意资料的全面和可靠性。对于某些病例可结合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将随着时间变迁纳入到证据系统中。这也可以理解为对心理治疗的研究过程予以研究和重视,研究心理治疗是如何起作用的,缺乏过程研究的实验设计就象没有化学反应原理的的实验。在实践的整个过程中,治疗师或研究者要时刻记录实际环境下所要解决的问题,监督控制实践过程的进展,然后以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调整修改。治疗过程或者研究过程完成后,要善于即时对自己的结果做出详细清晰的总结。同时应反思此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步骤与应急措施,对自己治疗的患者疗效进行评估并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相似的案例制定出更合适高效的方案。若认为自己的案例或者研究结果值得分享到学术领域也可对其进行发表,这也可为其他人寻找最佳证据提供帮助。

3 评价与展望

遵循循证证据为进行心理治疗提供了科学框架,自循证思维模式应用于临床心理治疗后,相关文献量呈指数级上升,促进了相关的心理学实践的原则、手册、指南与标准的制定这数据说明心理治疗学科逐渐成熟。

首先,循证医学模式应用于临床心理治疗为研究提供了评价标准。它可作为连接实验结果与应用于实践的中介,研究者将会更加注重其研究课题在实际情境中的实践效果贯彻“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理性思维。其次高效调节研究资源的分配以帮助研究者积极关注并高效处理研究资源去处理实际面临的问题以获得更多的有效研究,为研究领域这颗大树“施肥”以结出更多果实。最后,循证实践思维与心理咨询的联结点是考虑患者或者服务对象的利益,患者在参与循证心理治疗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主动性,这为他们制定合理有效的诊断方案、选择使用的治疗方法、病情的转归、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循证实践模式就像一个“熔炉”将他将治疗师、研究人员、线上资源管理系统、治疗患者四方面整合起来实现了更好更快的沟通合作。“求真”“高效”“透明”“利民”是笔者认为此模式应用于科学研究领域的四大闪光点。循证医学模式体现的正是现代科学精神,同时也为人文社会科学实践领域开辟了一条更为光明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曾文星.心理治疗的系统训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03).

[2]郭健,肖飞,赵海舰.循证医学及其实践[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0(03).

[3]杨文登,叶浩生.循证心理治疗述评与展望[J].中国循证医学杂,2008(11).

[4]曾文星.文化与心理治疗[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60.

[5]彭道泉,赵水平.循证医学的辩证思维[J].医学与哲学,1999,20(10):1-4.

[6]马惠霞.循证医学与心理治疗[J].医学与哲学,2000(08).

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范文4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团队与集体心理治疗在糖尿病(DM)治疗中的疗效。 120例DM患者中60例融入DM团队管理,并结合集体心理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等值变化。结果 经团队、集体心理治疗后诸指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 集体心理治疗融入DM团队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糖尿病;团队治疗;集体心理治疗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健康,随着“生物—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和身心医学的,人们日益注意到心理、社会性因素在DM中的致病作用,我们将集体心理疗法融入DM治疗团队,旨在拓宽糖尿病治疗的思路[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120例DM患者随机1∶1分为两组,两组性别、年龄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2组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加以团队治疗及集体心理治疗。

1.2 方法 (1)糖尿病治疗团队由临床医生、心理治疗师、营养师、师、临床护士组成。治疗方法包括一般评估、床边、心理支持、课堂教育、课后随访。(2)集体心理治疗:由医务人员把糖尿病患者组织起来,分成几个小组,每组由数十人组成,并选出组长。集体心理疗法的主要方法是讲课、讨论与示范。(3)临床监测指标:每日测量血压、每周监测血糖谱2次,治疗3个月观察糖化血红蛋白、血压等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SPSS 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见表1。

表1 团队及集体心理治疗3个月后DM诸指标比较 (略)

注: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3 讨论

糖尿病是常见的一种心身疾病,糖尿病患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障碍和异常情绪,如焦虑、恐惧、抑郁等,不利于治疗。不良心理因素可促发或DM病情,反过来又加重心理障碍,形成恶性循环[2]。

在集体心理治疗中,我们根据患者中普遍存在的消极心理因素,深入浅出地对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症状表现、病因、治疗和预后,寻找、挖掘患者的积极因素。患者通过听课、分组讨论,可消除对糖尿病治疗中的疑虑和错误想法,提出下一步自己治疗中需要注意的各项问题及解决措施。并邀请治疗较好的患者进行经验介绍,通过现身说法,以经验之谈感染他人,互相交流,起到示范作用。这是帮助患者重新调整身体、精神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过程,也是患者与医生共同创造新的生活的过程[2,3]。

在集体心理治疗同时,我们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开展了由临床医生、运动师、营养师、心理治疗师组成的治疗团队为患者制定全方位、立体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团队管理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共同管理患者,使患者在饮食、运动、日常行为与习惯、用药、监测血糖等方面均得到全面的指导[4]。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将集体心理治疗融入DM团队治疗,治疗组治疗后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降低,取得了良好效果。本临床研究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1 景录先.DM心理疗法及其实施.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1):32.

2 王湘,朱熊兆,王丽.抑郁情绪及负性态度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临床心杂志,2000,8(1):32-34.

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范文5

健康这一医学中的重要概念,不同医学模式,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或完全安宁。这一定义已被人们接受和认可。

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障碍,是指一组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但具有躯体症状和表现的一类疾病,并伴有肯定的病理生理和病理形态学的变化。心理疾病在病因学上重视心理是因素在疾病产生和变化中的作用,认为“即使单纯的生物理化因素引起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心理因素的参与。”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疾病谱的改变,以及对复杂疾病的深入研究,心身医学和心身疾病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对人的生理与心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认识,对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在疾病和健康中的作用,很早就有记载。中医理论中的“形神合一”、“整体观念”、“情志与五脏相关”等学说都蕴藏有丰富的心理医学理论和思想,并体现在疾病的诊治与预防等方面,其科学性有效性也得到公认。

中医心身医学的理论基础,源于《内经》的“形神合一论”、“天人合一论”、“心身合一论”、“脏腑相关论”、“阴阳五行学说”。如《内经》所言:“主则明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不通,形乃大伤”。“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精辟地阐述了心理对生理的影响,是中医的心理病理学。《内经》又指出:“人之有生也,有阴有阳,有短有长,有柔有刚。”因此中医的心理生理又具有阴阳刚柔对立统一的特点。

心身疾病经过及时合理的治疗,多有较好的疗效,但轻易因情志因素复发。少数患者因治疗不当可由实转虚,最后阴亡或阳亡而终。另有少数患者可因剧烈的情志刺激、气血暴逆或气血暴脱而精去神亡。

心身疾病发病的基本病机在于肝的疏泄失调而引起的刚柔不能相济,表现为气血阴阳失调。

病机演化:情志刺激,首先伤肝,刚者及心,柔及脾肺,终必及肾。治疗应柔以制刚,刚之治柔,使其刚柔相济,心平气和。具体方法为,肝疏泄太过而致刚证者用柔肝法抑制其疏泄,肝疏泄不及而致柔证者用疏肝法增强其疏泄,即《内经》所言“用辛补之,用酸泻之”形成刚柔的辨证论治方法。

心身疾病重视的是心理和社会因素生物因素如何共同作用导致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在心身疾病的治疗中强调的是“心”“身”同治。除了运用生物医学的各种技术和方法祛除身躯不适外,合理的心理疗法的使用也是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中医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依据中医学理论创造和发展了多种具有中医特色的心理疗法,其实用性和有效性经过实践检验后也得到了肯定。以下就简要概述中医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

1 中医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

1.1以情胜情疗法以情胜情疗法是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及情志相胜等理论指导下,医生有意识的运用一种或多种情志刺激,以制约消除患者的病态情志,从而治疗由情志所引起的某些心身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常用的有怒胜喜、思胜恐、喜胜悲、悲胜怒等。

以情胜情疗法源自《内经》,是依据中医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创造的一种心理疗法。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主管体验,是脏腑功能的具体表现。七情太过不仅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且还是治疗许多疾病的有效方法。后代医学家在次基础上发挥使用,积累大量成功的中医心理治疗检验。如宋金时代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主张:“悲可治怒,以怅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治悲,以虐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治喜,以迫遂死亡之言怖之;怒可治思,以侮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治恐,义虑此忘彼之言夺之。”以情胜情疗法,一般以精神因素在疾病中的发生发展中占主要定位而身形病变不突出者为宜。同时要注意刺激的程度,用做治疗的情志刺激,要超过压倒治病的情志刺激,但又不能太过。总之,以情胜情疗法是中医治疗学理论和实践的一项创举,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在中医心理治疗学的具体运用。

1.2 语言开导疗法语言开导法是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情感障碍等,采取语言交流方式进行疏导以消除治病心因,纠正其不良情绪和情感活动等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在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都在自觉不自觉的运用此法,故其运用范围极广,是中医治疗心身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灵枢•贼风》云:“其祝而已着,其故何也?岐伯曰:先巫着,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以生者,可祝已也。”这就是古代的祝由疗法。所谓祝由即祝说发病的原因,为患者实事求是的分析发病的原因及发病的机理,提出对患者有利的观点,启发患者自我分析,来解除或缓解其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该治疗方法实际上也是以语言开导为主的一种心理疗法,与现代人的认知疗法如出一辙。

1.3 顺情从欲疗法顺情从欲疗法又叫做顺意疗法,指顺从患者的意念、,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已释却患者心理病因的一种心理疗法。主要运用于情志意愿不遂所引起的心身疾病。《荀子》说“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勿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说明每个人的基本欲望是生而具有的。物质决定精神,对于这正当而必要的生活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所导致的神志病变,仅用劝说开导,移情易性是难以解除患者心理疾苦的。所以有“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灵枢•师传》)之说。因此,“顺情从欲”是心理治疗的必要内容。当基本生活欲望得到满足时,神志病变就有可能得到向俞。

1.4 移情易性疗法移情易性疗法也就是转移注意力疗法,是通过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或通过精神转移,改变患者内心虑恋的指向性,从而派遣情思,改变心志,以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的心理疾病的方法。《续名医方案》曰:“失志不遂之病,非排遣性情不可。”“虑投其所好以移之,则病字俞。”《灵枢•杂病》曾有这样的记载“岁,移草词鼻,嚏,嚏而已,无息而疾引之,立已;大惊之,亦可以。”上面说的就是用大惊得方法治疗一般的呃逆不止,这也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心理治疗方法。心身疾病病理过程中,一些导致或影响疾病的境遇或情感因素,常成为患者心身功能相对稳定的刺激灶,其反复作用于心身功能,使之日趋紊乱。对此,可借助移情易性转移注意疗法,有意识的转移患者的注意中心,以消除或减少它的劣性刺激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范文6

关键词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适用性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6.078

Domestic Use of 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

DU Zhenlin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123)

Abstract 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 is nearly three decades gradually matured, and a short-term psychotherapy school in the rapidly emerging worldwide. Based on the 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 presentation on the review of previous studies to explore 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 in the field of domestic applic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 applicability; effectiveness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是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最初是由Shazer和妻子Kim等人于1980年代初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短期家庭治疗中心发展起来(De Shazer, Berg, 1992),于1980年代末被引进港台,随后逐渐引入大陆。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已逐步发展成熟,并以其周期短、时效好、易操作等特点,成为当今国内外新兴的、越来越被广泛使用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1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简介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是在后现代建构主义的思潮中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后现代的心理治疗方法。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现实并不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而是存在于语言、意义和文化之中,是由人建构出来的(Laird, 1995),因此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认为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并不是独立的客观事实,而是通过治疗师和来访者的交谈逐渐建构出来的。此外,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还受系统观的影响,它相信来访者自身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治疗师要善于发掘来访者已有的潜能,并加以发挥;同时,根据系统观提出的系统中有黑既有白的观点,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更多关注系统中白的部分,即重点探讨问题的不发生时的例外状况,着力扩展白的部分,从而减少同个系统中黑的部分,由此促使改变的发生(Berg, Ga Hagher, 1991)。

受后现代建构主义思潮的影响,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与传统治疗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摒弃治疗师的专家角色,摒弃探讨问题原因的做法,而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视来访者为自身问题的专家,治疗构成中重点关注来访者的目标、资源和正向经验。该治疗方法的基本主张可用一句话概括,即强调解决问题,并以正向的、朝向未来的、朝向目标的积极态度促使改变发生(戴艳, 高翔, 郑日昌, 2004)。具体表现如下,首先,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认为很多问题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要准确确定其因果关系存在一定难度,与其在治疗中花费大量时间探索原因,不如重点把握来访者的目标,着力寻找解决办法;其次,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并不认可给某种行为贴上病态标签的病理学做法,并指出问题的存在也具有某种正向功能;再次,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认为来访者是最了解自身问题的人,他们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潜力,强调应更多关注来访者的积极面;最后,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格外重视例外的经验,即来访者的问题没有发生或严重程度较低、发生次数较少的情况,认为探讨例外经验是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重要途径。

在上述基本主张的指导下,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实施的策略是以解决发展为导向,从正向积极的角度拟定治疗目标,同时考虑问题的多面性和特殊性,发展弹性的问题解决方法。对治疗师的具体要求包括,第一,强调治疗师对来访者应具有积极的看法,相信他们有能力发展适合的解决办法;第二,治疗师要以一种正向的、未来导向的合作方式与来访者进行互动;第三,治疗师的责任是帮助来访者找出问题的例外,引导来访者发掘自身具备的能力和资源,并对来访者在治疗进程中发生的小改变进行鼓励和强化,引导来访者意识到小改变的存在和价值,以此推动更大改变的发生和持续。

2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在国内的运用

在西方国家,众多心理学者已积极探索过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在家庭领域、学校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具体运用。在学校领域中,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作为一种积极心理学倾向的咨询方式,有利于教师在进行学校心理咨询时产生积极的学生观,使教师注重学生问题的解决;在社会领域中,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资源取向以及向善的姿态,使心理咨询更易被接受,通过发现、激发来访者自身的内在优势和资源,帮助他们利用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在对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进行适用性探讨的基础上,更多学者则通过实证研究检验该疗法在我国运用的有效性。在学校心理咨询领域,研究证实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对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效果。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有助于改善初中生人际关系状况(陈建波, 2005);研究结果也证实,焦点解决短期班级心理辅导对提高高中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优于传统班级辅导(邓莉芳, 2007);此外,焦点解决短期团体心理辅导还助于改善高中生的应对方式,进而缓解高中生的焦虑、抑郁情绪并改善社会支持状况(张洁,2012)。在心理卫生治疗领域,多项多找研究证实合并使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对心理障碍能起到更显著的疗效。杨放如等人的各项研究结果表明,焦点解决短期疗法合用药物的治疗方法对强迫症的疗效好于单用药物的治疗方法(杨放如,朱双罗,罗文凤,2005),以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为主的心理社会综合干预能显著减少网络成瘾少年的上网时间,并有利于改善其情绪和心理功能(杨放如,郝伟,2005),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结合家庭治疗能显著改善品行障碍儿童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有助于改善其强迫、敌对及恐惧等症状(杨放如,朱双罗,罗文凤,2005);余柳霞等人的研究结果发现药物合并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不论是对社交恐惧症,还是对抑郁症都有更好的疗效(余柳霞,刘坤,赵俊雄,2006;余柳霞, 蒋庆飞,2007)。

可见,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作为一种短期、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在我国具有推广运用的价值。另外,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摈弃病理学探究不良所在的做法,以合作的姿态与来访者共同发掘自身资源和能力,这种积极取向的做法也是其他心理治疗模式值得借鉴的。

参考文献

[1] De Shazer, S. Berg, I. K. Doing therapy: A post-structural revision. 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1992(18).

[2] Laird, J. Family-centred practice in postmodern era. Families in society. Th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uman Services,1995(3).

[3] Berg, I. K., Ga Hagher, D. 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 In: T. C. Todd & M. D. Selekamn (Eds). Family therapy approaches. Needhan Heigh, MA: Align & Bacon,1991.

[4] 戴艳,高翔,郑日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ET)的理论述评.心理科学,2004(6).

[5] 陈建波.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对初中生人际交往辅导的实验研究.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6] 邓莉芳.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对高中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 张洁.焦点解决团体对高中生应对方式的干预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12.

[8] 杨放如,朱双罗,罗文凤.焦点解决短期疗法合用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4).

[9] 杨放如,郝伟.52例网络成瘾青少年心理社会综合干预的疗效观察.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3).

[10] 杨放如,朱双罗,罗文凤.儿童品行障碍心理与家庭治疗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