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语文教育就业前景范例6篇

大专语文教育就业前景

大专语文教育就业前景范文1

[关键词]民办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就业前景

自1985年,国家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原对外汉语专业)以来,截止2016年,全国共有近300所高校获批开设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特别是近些年来,汉办不断开设境外孔子学院,外派大批汉语志愿者,不难看到国家对于该专业的重视,人们对此专业的热捧。如果上网搜索对外汉语,首先映入眼帘的大多为,缺少师资,急需专业人才,学科发展迅速,蓬勃发展的态势等积极意义的形容词。

笔者认为,网络的热议,国家的宣传只是侧面反映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的现状,若要更全面了解该专业的发展,特别是专业的就业前景,则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更为真实,客观的调查。因此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形式,对国内某民办高校在校三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展开了调查,旨在了解在校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未来的就业规划,并力求为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发展提出些许建议。

一、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卷调查内容

问卷共三道问题,分别为:

(1)是否选择考研?

(2)是否选择从事与对外汉语专业相关工作?

(3)是否选择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如果是,你会选择哪种工作,并试给出原因。

本问卷通过问卷网形式进行发放与回收,共计收回有效问卷270份。

(二)调查结果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加,其对本专业的考研热情随之减少,对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的追求也不断降低。

在校大二学生考研热情最高,两个班级考研人数分别为48%,58%,几乎超过班级总人数的一半。

在校大一,大二学生考研热情,与日后希望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热情基本持平。

在校大三学生考研人数与从事对外汉语先关工作人数比例相距悬殊。

在校大三学生选择日后从事对外汉语相关工作人数偏低,两个班级分别为8%,9%。

(三)学生访谈结果

笔者随机选择三届在校学生,每届共10人,共计30人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程度,对专业的理解以及个人就业规划等问题。笔者发现,学生们对个人就业前景的认识与选择有着强烈的共性。例如,10位大一学生对个人就业前景抱着非常乐观的态度。几位学生纷纷表示,报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就是因为近年来网络,电视的积极宣传,更笃定地认为,如果实在没有出路,就加入汉硕考研大军。10位在校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表示,通过一年的系统学习,还是比较喜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因此大多选择考研,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相关工作。10位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则对专业的热情不高,这也反映在了他们的问卷调查数据中,笔者遗憾地发现,大三的学生选择考研与从事对外汉语相关工作的人数极少,所占比例不足本班人数的10%。在访谈中,学生们都提到了,其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并不像外人认为的那样美好,网络的宣传与炒作更是不可信的。学生们从已经毕业的大四学生处了解到,找工作的时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非常尴尬,很难找到与专业符合对口的工作,考研成功率其实也不高,尤其是民办高校,没有保研的资格,知名度也不及公立院校高,即使过了初试,复试时大多是毫无优势的。

二、现状分析

(一)学生人云亦云,就业规划扎堆现象严重

笔者调查的270位学生中,出现了严重的个人就业前景规划扎堆现象。这在上表中有所体现,例如大一学生考研率极高,大二学生无论是选择考取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还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相关专业工作的人数均较多,大三学生考研率偏低,选择从事对外汉语相关专业就业的人数也极少。造成这样较为一致的职业规划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比如学生们缺乏自身个性化职业规划的能力,从众心理较强。

(二)学生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科定位并不了解

201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指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旨在培养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专职人才,或将来从事新闻出版,文化交流工作,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换言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科定位从来不是培养仅可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相关工作的人才。而正是由于大部分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将学科定位为培养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性人才,忽略了另外几个方向的均衡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该专业开设的本意,也误导了大部分学生。由于学生对本专业的学科定位不了解,所以在就业前景的规划上,感到自己未来可以做的工作除了汉办志愿者,考取本专业研究生,各大汉语教学机构的教师,高校汉语教师等,再无他路。

(三)选择考研学生,目标不明确,对个人能力评估不准确

笔者统计了准备考研学生的目标院校与专业,但是惊讶地发现,有超过30%的学生在目标院校一栏中写着不确定,近30%的学生把目标定成了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这样的调查结果,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与担心。1.虽然学生们选择了考研,看似已经对未来做出了一定的规划,但是实则不然,连要考哪里,考什么专业,怎样准备,都一概不知。这其中也不乏学生指出,既然不一定本科毕业就可以找到与本专业相符的工作,那么就考研,这样的决定未免太过草率。2.近30%的学生把个人目标定的过高,当看到学生们选择名校作为考研目标时,笔者是非常欣慰的,毕竟有志向的学生值得鼓励。但是当问及其平时成绩时,大多数学生表示,平时专业课成绩不稳定,更有学生指出,选择考名校,不是因为能力强,而是因为,既然考研了,就选一个自己都觉得难考的学校,锻炼自己。笔者认为,如若不能根据个人能力,正确评估自己,选择合适的院校,专业,有充分的准备,翔实的计划,那么别说考研的成功率,就连是否具备考研的资格,都应另当别论了。

(四)学生就业选择较为集中,就业渠道颇窄

在调查的270位学生中,学生们选择的职业较为一致。这其中包括最多的几类:汉办志愿者、中小学教师、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育机构或培训机构教师。除去公务员与企事业单位人员外,学生们选择的职业,都仍然围绕汉语教师这一职业,这里并不是说从事汉语教师一职不好,试想若全国近300所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高校的毕业生都选择上述几类工作,学生们面对的将是无比残酷的竞争。虽然本文调查的仅是这300所之一的学校,但是笔者相信,调查结果至少可以代表一部分在读学生的想法。

三、民办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前景的思考与建议

根据本次调查得到的数据与结果,笔者认为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崔希亮早在2005年就曾表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与该专业提供的职位并不成正比,李晓琪也曾撰文指出,虽然我们需要的是大批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先行者,但是似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并没有感到就读该专业的优势。陆检明(2014)也指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专业成长过快,大批毕业生没有合适的出路,而从事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推V的一线教师,又大多不是该专业出身,这样的尴尬情景似乎愈演愈烈,让人担忧。这次笔者对某著名民办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在校三届本科生的调查,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三位学者的担忧与焦虑。因此针对调查的结果,笔者对调查学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一)细化学科定位

前文提到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指出,该专业旨在培养从事对外汉语教育的专业人才,或日后从事文字、新闻出版等工作,中外文化交流等工作的专业人员。也就是说,学生们不要陷入学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日后一定要考取汉语估计教育硕士,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相关工作,才是该专业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出路。因此,学校应该认真解读教育部的指示,细化学科定位。

(二)加强职业规划教育

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做到针对性强,个性化强的职业规划服务,让学生们真正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明确个人能力,清楚认识到大学四年结束后,个人的定位与职业的选择,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大专语文教育就业前景范文2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英语学习 兴趣激发

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师,其职业特点要求直接面向具体工作实用技能教育,要把在学校真正所学的用到实际工作中。

(一)教师的教法方面。教师把应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英语教学变成了英语语言知识讲授课,语法分析课。有些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大部分的学生本来英语基础知识就很差,学习英语就没有多少兴趣,这样就更使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对学好英语没有信心,有的学生就甚至就放弃学习英语。学生只是听教师讲,跟教师读,没有时间去思考,去分析,没有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不能开口讲英语,不能动手写英语,更谈不上与人交流。

(二)学生的学习方面。学生的英语程度差别很大,成绩优秀的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进行日常会话,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而成绩差的学生表现为英语成绩不佳,词汇量小,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匮乏,应用语言的能力差。甚至连26个字母都不全会。今年我们对新生英语成绩进行一次测评,结果发现其中大部分的英语都不及格,平均每个班英语较好的学生就只有3到5名学生。另外,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还普遍存在着学习积极性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能力不强、思想素质偏低、缺乏恒心与毅力等不足之处。大部分学生厌倦英语学习,导致了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困境。

二、激发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必要性

面对当前职业中专英语教学的现状,为了提高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促进中职英语教学的发展。对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据学生反映,英语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对于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的动力,虽然学生自己知道读学前教育专业,学好英语对他们来说很重要。还有的同学甚至说:“我就不喜欢学习英语”听到这样的话,可以看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状况,但是我们相信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空间和可能性。所以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

三、激发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方法

(一)从教学方式上看,教师应该创设情境,积极应用现代多媒体等高科技设备教学和多种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具体的图像、声音、动画的方式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它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它绘声绘色地体现了一节课的内容,学生当然喜欢听、喜欢看。另外,多媒体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能帮助教师创设语言环境,对于英语语言教学非常有用处。采用这种手段教学,学生会很容易进入状态,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充分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动机。我校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和提问教学法等)就使得枯燥无味的课堂生动活泼起来,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活跃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至于对所学内容加深印象。

(二)在教学内容方面,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激发学习英语兴趣。长期以来,在英语学习方面,对于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往往大于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变成了枯燥的语法学习和词汇的记忆学习,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文化是涉及到各方面,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学习不能独立于文化学习之外。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也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化素养,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加强背景文化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节日、风俗等情况的方式,这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就很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三)我们也可以用英文小儿歌来对学生进行渲染气氛,以此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一方面我们学校做的就非常好,也可以说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特色。例如每次上课的导入环节我们会用一首与本节课有关的英文儿歌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后面的巩固与延伸环节我们配套学一首与本节课有关的英文小儿歌,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又可以巩固本节的内容而且效果特别好。

(四)满足需要,以此激发兴趣。兴趣来源于认识和需要,教学中教师既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又要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产生学好英语的强烈愿望,增强学习英语的内驱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扬民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尽量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做学生的朋友,使学生有一种亲近感、信赖感,这样才能产生“信其道”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把教学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确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把学生真正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克服让学生讨厌的“满堂灌”和“满堂问”,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少讲、精讲,学生多练、多学。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相信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提问、练习、操练时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问题,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自己的成绩,都能获得成功后的喜悦,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被激发、才能持久。

(五)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体现自己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当一个学生喜欢教师时, 就会表现出一种向师力。这或许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师的魅力吧!一位有魅力的教师会引起学生的关注,从而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的魅力是包括好多方面的。所以,教师在平时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以大方而充满活力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去触动学生,以高尚的人格、师德去折服学生。这样,学生才能佩服你,喜欢教师,喜欢英语。同时,教师还应该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学习,不仅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还要有流畅地道的口语,同时还要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这样的英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才能折服学生,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而探索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方式、方法、策略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有待于我们继续不懈努力。英语学习兴趣的浓厚与否,会直接影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效果。我们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育的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肯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舒: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j].国外外语教学

大专语文教育就业前景范文3

关键词:对外汉语 职业教育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2

1.职业教育背景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外文化交流增多,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不断增加。近年还出现了前来学习职业技能的留学生。2011年10月14日,名不见经传的乐山职业技术学院首届留学生开班,开启了四川教育史的新篇章。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竖立我校新世纪特色职业教育,乃至一流高职学院形象,笔者随即在院级优秀教学团队职业汉语教研室拟定课题立项研究。课题教研范畴基于高等职业教育背景,从对外汉语教学具有的特殊性入手,以有效提高服务于职业技能培养的对外汉语教学质量为目标,选择引入国内外优秀的外语教学理论,与职业汉语教学的实际相结合,把握教学策略运用,尝试对外职业汉语教学新模式,满足我校拓展对外职业教育事业和提升市场服务层次、扩大区域影响的需求。

2.教学策略差异

吕必松先生认为“要提高第二语言教学的效率,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全面分析自己的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并进行比较和优选,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整体教学方案”。以往留学生们都是进入综合性大学,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化。现在,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来自老挝、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的留学生来到我校。他们以职业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护理、烹饪、IT等专业。汉语则是作为学习工具来学习的。因而职业教育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出自不同学习目的,教学重点、方式和技巧等方面自然地相对普通对外汉语而表现出特异性。在此背景下,最基本的教学观是,要把语言当作交际工具来教,而不能当作知识体系来教;最基本的目的是培养留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这直接影响到“教什么”和“怎么教”的价值取向,即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专业主题作为语言学习的资源,将语言教学置于专业应用的环境下以期提升和保持学生学习语言的动力、扩充有意义的语言输入,赋予学生有目的地使用汉语的机会。

2.1 学习目的不同

一般对外汉语教学中,大多数留学生把汉语作为兴趣来学习。他们学习汉语,是因为对中国文化、对汉语感兴趣。他们通过电视、网络或者到中国旅行,看到了故宫的宏伟、长城的壮丽,体验了华山的巍峨、峨眉的秀丽,尝到了中国小吃的丰富美味,品味了中国诗词的华丽隽永。他们对这个伟大神秘的国度充满了好奇,迫切地希望能够了解它。而语言文字是了解文化习俗的工具,语言本身也承载了文化。所以,他们都带着极大的热情学习汉语,他们的学习过程轻松而充满乐趣,也没有压力。而在职业教育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们则是将汉语作为一种学习工具来学习。他们主要学习的是专业技能,例如护理、烹饪、IT等,希望将来毕业能够有一技之长。他们和中国学生坐在一个教室里,由同一位中国教师授课,因此他们必须正确地运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才能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由于他们的学习重点在专业上,汉语课程较少,学习时间也较短。相对于一般对外汉语教学,他们的学习时间短,任务重,压力较大,课堂学习也紧张了许多。这就需要汉语教学具有特别的针对性与工具性。

2.2 教学重点不同

因为学习目的不同,一般对外汉语教学和职业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在教学重点上有很大的不同。

1、语音。学习汉语,首先要学的就是拼音。想要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拼音必须要准确。在一般对外汉语教学中,通常会安排12-14个课时专门学习拼音。音调更是重中之重。教师会不断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力求每一个音都发准确。而对于职业教育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教师会尽量压缩学习拼音的课时,对发音的要求也没有那么严格。学生只要能够正确地辨音辨调,发音基本正确即可。

2、汉字。很多留学生对汉字都不够重视。他们对自己汉语水平的要求是能听懂,会说,能够与中国人交流,对复杂的汉字往往望而却步。而在职业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则是学习的重点。留学生们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听懂老师的话,还需要能看懂板书和课本。他们来到中国留学,接受的是和中国学生一样的教学,必定要借助于板书和课本。复习的时候更是需要这些来抓住重点,进行巩固。因此,学习汉字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这使得汉字教学不仅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需要师生们更多的重视,更需要找到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

3、词汇。对两种对外汉语教学来说,词汇都是重点。而不同之处在于,一般对外汉语教学,所学的都是常用词汇。职业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中,重点词汇是与各自专业相关的词汇。例如《成功之路》起步篇第二十一课《你怎么了》就适合护理专业的留学生学习,第一部分的生词有:“怎么了 感冒 了 头 疼 流 鼻涕 咳嗽 嗓子 发烧 热 量 体温 度 打针 开 药 水”但是目前并没有专门为职业教学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编写的教材,因此需要教师专门为各专业留学生需要学习的词汇做汇总。

4、语法。一般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大量的时间学习巩固,也有一个由简入难的过程。而在职业教育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因为时间紧迫,教师会选择简单的常用语法进行教学。语法的进一步学习,则要靠留学生自己来探索钻研。

5、文化习俗。一般对外汉语中,因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浓厚,课堂上,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有时会提到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文化习俗。有些学校还专门给留学生开设了太极、书法、剪纸等课程。留学生也会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由老师具体讲解。而职业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是以辅助学生就业为目的,与专业相关的文化习俗才会结合讲解。

2.3 教学策略不同

教育价值观决定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育价值观包括“教育中的价值”和“价值中的教育”两个范畴。前者指教育中包含着许多有价值的因素,如方法、内容、措施、活动等。职业教育的理念提示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是以技能训练为目标。在此背景下的汉语教师,更关注教学内容的传授,从而决定其教学策略,在具体的教学中就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除了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方式,还应该积极尝试体验式教学、任务型教学等方式。

2.3.1教学主体

巴班斯基(2011:124)说过:“教学效率不是决定于教师打算给学生什么东西,而是决定于学生本身在课堂教学时间里掌握了什么东西”。就对外汉语教学而言,所谓学生收获大就是指通过教师所组织的一系列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汉语言知识上有所增加,在汉语言技能上有所提高。这反映出现代有效教学理论的精髓就是以学论教,即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最重要尺度。

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构成多元文化环境课堂,不同文化的差异带来学生的不同课堂表现。汉语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但多种族学生并存的课堂因为有更为复杂的文化背景可能带来更突出的跨文化冲突。教师了解学生的相关信息和尊重学生的不同文化背景,从学生普遍接受和共同的兴趣点出发,以保证与学生的交流和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因此,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考虑创造真实的交际氛围、角色、话题等,使学生掌握在相应的环境下如何使用目的语来进行良好沟通。

2.3.2教学方法

一般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注重趣味性。教师用各种方法,努力使课堂氛围轻松,寓教于乐,提高留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教师时常会带领学生做一些小游戏,加深他们的印象。例如“找朋友”:将留学生分成两组,人数相同,一组持声母卡,一组持韵母卡,当教师发出指令时,留学生们开始寻找与自己手中卡片能拼读的对象,组成一对。其中必然有不能相拼的字母。最后没有找到朋友的留学生接受惩罚,到台上为大家表演节目。另外,教师还经常在课堂上给留学生们播放一些汉语电影,也会教他们一些汉语歌曲。笔者认为,情境创设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时,始终无法摆脱社会情境,创设口语教学情境是对生活情境的真实再现,使学生得以触景生情,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职业教育更要求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仿真的工作场景,通过这种场景的搭设让学生‘投入’其中,达到培养职业素养的目的。在此情境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情境教学的主导。因此,教师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对教学的实效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3.实用性融入职业化

总体来说,一般对外汉语教学是以兴趣为学习动力,以听说为学习重点,寓教于乐的汉语教学,留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的内容,获取更多的文化知识。而职业教育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则是以辅助就业为目的,实用性较强的汉语教学。留学生更注重的是汉语的实用性。不过因为目前接受后者教学的留学生较少,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专门的教材,课时安排、教学方法上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改进。作为以上一系列挑战的应对,“以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简称CBI) (Stryker & Leaver,1997; Crandall & Kaufman,2002; Brinton,Snow & Wesche,2003) 在中文项目中的尝试已显示出积极的应用前景。针对普通高校高级阶段学生专业背景多样、学习目的明确,汉语与专业学习结合意识趋于增强的特点,CBI课程在最大限度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提高语言学习动力、联系实践应用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以内容为依托的第二语言教学”(Content-Based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 是在第二语言教学课堂上将第二语言知识和专业学科内容整合在一起的语言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教师以专业内容的教学材料、学习任务和课堂教学技巧作为载体来发展学习者第二语言的知识、能力、认知和学习策略 (Brinton,Snow & Wesche,2003,pp.1-2)。“以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建立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协作学习研究、泛读研究和学习动机研究的基础上,整合吸取了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Grabe和Stoller (1997,pp.19-20) 为这一模式归纳出如下特点:教学目标具有双重性,即专业内容的传授与第二语言的教学共同推进;将第二语言在未来的实际应用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吸收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机会获得大量有意义的、真实的语言输入,最大限度地促进语言能力的提升;综合、丰富、源于真实语料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唤起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或过去的经验,在获取新的语言和内容的同时,使新旧知识融合为一体;与专业内容和未来应用相关联的语言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鼓励学习策略的教学和实践;增强选取课程材料、设计教学活动的灵活多样性;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因此,可以说CBI是一个将第二语言、专业学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整合在一起的综合教育平台。

来中国学习不等于进入全汉语环境,与普通对外汉语不同的是,我校从职业培训、教学管理、文化活动、生活起居等诸多方面营造一种浸入式全汉语学习环境,将活动、文化和考察纳入正常教学系统中,做到工学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符合学生的留学取向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学以致用、在“用中学、学中用”。

参考文献

[1] 陈枫,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中华书局,2008-04-01

[2] 徐子亮,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01

[3] 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04

大专语文教育就业前景范文4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旅游英语 课堂教学方法

一、旅游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师

目前旅游英语授课教师大多数都是旅游管理专业或者是英语专业毕业,专门学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师少之又少。因此,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很难把握课程的侧重点,或者是把握得不够。可能在学期初会以学生为主,而渐渐地变成老师唱独角戏,学生完完全全成了听众。其实教师可以多参加一些培训活动或讲座,也可以听听其他老师上课,不断积累经验,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教师也可以走出课堂,带领学生到有关旅游的单位或公司去亲自体验,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

2.缺乏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实训对于在校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来讲是增强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旅游企业则是与各大职业院校合作的最佳伙伴。但是这种模式更多时候只是停留在表面,双方各取所需。学院完成其教学计划中的实践课程要求,扩大知名度,提高招生入学率;旅游企业得到较廉价的劳动力,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至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否符合从业要求却很少关注。这就使得教学与实践脱节,在就业竞争中无法体现出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在旅游和英语两个方面的优势。而学院自身创办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能解决这样的问题,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可以用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的财力投入新型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更高程度地实现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3.大力开展校企合作项目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旅游英语专业大力开展校企合作的意义在于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市场扩张力大。但旅游人才短缺且整体素质不高,旅游从业人员持证率不高,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未形成有效的市场机制。要解决旅游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就必须充分发挥高校培养人才的作用,探索旅游人才短缺和高校旅游人才就业有效结合的途径。区域经济蓬勃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大且要求高,决定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而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旅游英语课堂教学的途径

1.导入形式多样化

在一节课的起始阶段,运用合适的导入方法,可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能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而旅游英语教学导入的形式则是多种多样的,通常可通过以下集中方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1)歌曲导入。多数教师都有同样问题的困惑。往往刚上课时,学生们都还处于兴奋阶段,思维还停留在课间的活动上。因此,教师有必要采取歌曲导入的形式将学生注意力转移过来,通常教唱与旅游英语教学有关的英文歌曲是不错的方法。比如,这一单元是学习有关田园风景的景点,那么老师可以带领学生齐唱“Country Road”,不仅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教学中,而且一开始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2)游戏导入。游戏教学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也达到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配合。如在复习上一单元所学的景点单词,或教读新内容的单词、句子时,常用的游戏方法有单词接龙、击鼓传花、猜谜语等。

3)复习导入。新课之前的复习环节很重要,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遗忘的过程,学生只有不断地复习,增加记忆深度,才能巩固旧知识。

2.科学使用多媒体课件

在旅游英语课堂上,当老师需要介绍某个旅游景点时,也许再多华丽的语言形容都略显枯燥,简简单单的几幅图片就能将景点解释清楚,通过这种直观教学,学生也会更加深刻地记住景点特征。

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实际需要,经过严格的设计,将文本、图形、动画、声音等多种教学形式进行综合处理,实现双向交流的教学方式。旅游英语课堂教学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时,要突出教育性、生动性、实用性等要求。制作多媒体课件,应当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明确设计课件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还是解决某一重点、难点问题;是扩大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启发想象力,还是培养某方面的技能技巧,等等。确定好教学目标,才能做出符合教学需要的课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三、情境教学,师生互动效果明显

教学中的情境设计,是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计创造出某种认知情景和情感气氛,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教学情境能对教学过程起引导、定向、调节和控制作用。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境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而良好的情绪又能使人观察更敏锐,记忆更牢固,理解更深刻,想象更丰富。

众所周知,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工作实践性非常强,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发生的,比如机场接送游客、入住酒店和沿途景点介绍。因此,旅游英语教师,教学中应突出情境教学与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有必要根据不同情境在课堂上进行模拟,使其融入课堂,师生互动,实用性与操作性都得到加强,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每一个单元学习完之后,教师可安排班上同学对所学单元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模拟旅游景点现场,学生分组角色扮演导游和游客进行模拟训练,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四、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在管理、教学、就业等各方面仍可称得上是很年轻的教育模式。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教育怎样在注重基础知识讲解,使学生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水平,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高职旅游英语人才;怎样更积极有效地配合高职层面英语教育的目标,结合各个专业不同的专业特色,在所授课程中,给学生以充足、实用且新鲜的专业知识,仍是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教师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马二娟.浅谈多媒体课件在旅游教学中的制作与运用.学周刊,2009,(12).

[2]单敏.高职院校旅游英语的理想教学模式探讨.长江大学学报,2010.

大专语文教育就业前景范文5

作者简介:刘晓航(1947-),男,安徽芜湖人,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文法学院旅游系系主任,副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 文法学院,湖北武汉430223)

摘要: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亟需大批多层次的旅游专业人才。现在普通高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明显地存在着有效产出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矛盾。我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应该抓住机遇,以“成功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根据市场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环节,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双师型师资,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打造富有中南分校特色的品牌专业。

关键词:市场化;应用型;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

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亟需培养大批多层次旅游专业人才

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广大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各种形式的旅游发展很快,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并且拉动了国民经济许多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各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的机会,是实施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产业。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2005年的统计,中国已成为世界旅游第五大目的地(前4位是法国、西班牙、美国、意大利),国际旅游的创汇收入也居世界第5位。到了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中国将从世界旅游资源大国发展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国际旅游接待人数及创汇水平将名列世界前列。到了2020年,我国旅游收入将从2001年的占国民总产值的4.6%,提升到8%。届时旅游行业就业人数达到6889万,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8.5%。

由于我国旅游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全国各地旅游业发展不均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缺口较大(如上海市到2010年缺口达10万人),据国家旅游局2003年对全国各地旅行社经理及导游人才结构的调查统计表明,全国各地风景区,旅行社的经理及管理人员中具有旅游管理专业学历的不到20%,人数庞大的导游人员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学历者不到30%,从业人员中大多为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仅凭通过当地导游资格考试上岗。这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匮乏制约了我国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培养大批与世界旅游接轨的旅游管理人才历史地落在我们旅游院系肩上。

二、我国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亟待改革

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旅游业快速发展与旅游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正在呼唤旅游高等教育的改革。旅游专业在我国高校还是一门较年轻的专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现在普通高校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明显地存在着旅游教育的有效产出与行业实际需求相脱离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办学定位偏离行业要求

旅游行业是一个风光在外,辛苦在内的行业,从业人员必须做好从最基层做起的思想准备,目前高等旅游教育依旧以培养中高级管理人员为目标,这种定位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接受从最基层岗位做起,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涯,他们往往在实习阶段体会到旅游行业的艰辛,从而产生不愿在这个行业干太久的念头,旅游教育并没有真正建立学生的职业意识,学历越高,这种情况越明显。今天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的时代,高校应该把培养合格的就业劳动者放在首位。因此,可以说,学校办学定位的偏差是造成目前旅游教育产品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旅游学科成熟度严重滞后市场需求

旅游行业是实践性、开放性很强的行业,旅游教育应该紧贴行业实际,社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大量需求,催生了大量应对市场而设置的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学科的不成熟与旅游业的大发展,形成一对在短期内无法解决的矛盾,造成人才培养方式与人才适应社会与市场需求的不协调。而目前某些仓促上马的旅游院系,仅从旅游比较热门的角度出发,简单地以历史、地理、管理等专业为基础,在课程设置、教育方法上,容易沿袭一般的大学教育方式,导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针对性较差。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脱节,甚至使实习环节流于形式,使旅游教育体系,人才结构严重滞后于旅游企业市场水平。

(三)课程体系脱离人才培养规格

旅游行业是一个涵盖宾馆、餐饮、旅行社、风景区、旅游商品、旅游规划设计、旅游信息、旅游文化、旅游政府管理等多个子系统的综合系统。旅游教育作为学科群教育,涵盖面呈现多学科性及学科的交叉性、渗透性。由于旅游管理学科发展不完善,导致它尚未形成一个完善教育体系结构。比如在旅游管理学科专业中除了“旅游概论”“旅游资源”“生态旅游”等几们旅游基础课外,许多旅游课程都是对其它学科的应用和嫁接,如旅游经济学、旅游宏观管理,旅游企业管理(包括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景区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财务管理。这些课程基本上是采用传统学科的知识体系,来解释或解决旅游问题。这些来自不同学科的课程,却要在一个专业中组合,必然使教学体系与行业所需人才的规格不协调。

(四)教师缺乏行业经验

旅游教育的特殊性需要既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目前从事旅游教育的教师大多数缺乏旅游行业从业背景,许多教师仅仅只有一些书本理论知识,但对旅游行业不甚了解,这种师资队伍状况怎么能培养应用性、复合性的旅游专业人才。

三、打造富有中南分校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

武汉有目前几十所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只有几所是本科,大多是职业技术学院的专科),专业的覆盖率达21%,我校是2004年开始招收专科层次旅游管理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前不久教育部批准我校从2006年开始招收旅游管理本科生。一年来我院讨论旅游管理专业设计已经历经几个回合,我校旅游专业设计、人才培养计划必须以上述普通高校旅游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借鉴,避免重蹈其覆辙,以我校首倡的“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南和准绳,从教育对象实际出发,顺应“全球化”的时代环境,适应旅游市场化需求来打造独具中南分校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

(一)做好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定位

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定位的大前提是旅游业市场的需求与我们培养对象的实际现状。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毕业后能从事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饭店及餐饮管理、旅游景区管理,旅游策划等旅游服务的高等应用性人才。

根据我校“成功素质教育”的“99+1”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的培养规格应该是:首先教育学生要树立做一个旅游企业普通劳动者的观念,敬业乐群,吃苦耐劳。去旅行社工作就从一个称职的受游客欢迎的导游做起;在酒店工作就要从客房服务、餐厅服务做起,然后再向高级管理者(白领)及职业经理人方向发展,实现事业的成功。

我们培养的专业人才必须是多面手,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他们应该具有旅游市场变化的适应性,适时转化自己的职业角色,具备自我选择的能力,来实现职业生涯设计的目标。

同时我们要培养旅游专业的精英人才,如旅行社与酒店的经理、外语导游等。外语导游门槛高难进入,但随着国际旅游发展,外语导游需求量不断增大。另外由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重实践,重多种能力的特点,要鼓励学生的自主创业,创办旅行社或旅游饭店(如农家乐旅馆)。我们通过对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调查总能欣喜了解到一部分学生及家长有这方面的打算,这是一个可喜的观念变化。

(二)做好课程设置

要根据旅游业市场化对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的结构要求和“成功素质教育”的“适用、够用、会用”的教学理念来确定课程设置。正如前面说到的普通高校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脱离人才培养的规格,旅游专业教材很不成熟,不少仅仅是对其他学科的应用与嫁接,与旅游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脱节,我们决不能走他们的老路。因此,我们在课程的设置取舍要充分考虑如何实现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与旅游业市场化需求的对接,除了保留旅游管理专业10余门主干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外,舍去一些今后学生在从业中派不上多少用场的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增加诸如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旅游产品策划与线路设计、生态旅游、会展旅游、旅游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等与世界旅游接轨的新知识新课程。大幅度调整选修课程,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加饭店客房管理、餐饮管理、酒店营销策略,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熟悉掌握酒店管理的基本知识与能力,使今后择业和就业创业具备一定的适应性与选择性。为了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形象设计与个人气质,使他们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在选修课上开设旅游公关礼仪,形体训练,旅游的心理学、旅游美学,宗教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艺术赏析,民乐演奏课程。

为了适应国际旅游发展培养外语导游的需要,我们要加大06级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英语的授课量,增加专业英语课程门次,从原先的280多课时增加到784课时,特别要加强英语阅读(不做四、六级英语文盲),听力与口语的训练,为培养合格的外语导游打下扎实的基础。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对06级新生,要根据英语入学成绩实行分班教学,在听力与口语教学中希望能安排外教。在选修课中开设第二外语(日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

课程设置上要坚持实践至上的原则,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门类中选择实践性较强的6-8门课程组成“实践实训课程”,从第2学期至第5学期每学期开出2门。它们分别为:1、“形体与礼仪实训”(包括艺术体操)2、导游实务技巧实训3、旅游企业会计实训4、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实训5、酒店餐饮管理实训6、旅游电子商务与办公自动化实训7、普通话实训8、民乐演奏实训。

(三)坚持加强实践性教学与加强非专业素质教育

“成功素质教育”要求大多数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率达到一比一,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改变观念。旅游专业的实践性、开放性较强,近两年的摸索我们已基本上做到6∶4,争取做到5∶5。我们能否培养出应用型、复合型的旅游管理人才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否加大实践性环节教学,使学生尽快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使学生具备较为全面的实践操作与动手能力,以适应旅游市场化需求。

今年我系承担了校级教学科研课题:“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及其运作”,该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主干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如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旅游市场营销,导游业务,旅行社管理,景区管理等12门)。以案例教学、社会调查、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野外考察、讨论、主题班会等形式的设计与实施,编拟出成套的实践教学大纲,并制作成课件,促使学生走出校门,走向景区、饭店,走向社会(如“中南分校半日游的模拟导游,对绿林景区和武汉市14个景点的旅游资源定性调查)。第二部分是到京山绿林景区的顶岗与见习实习。第三部分是为期半年的毕业实习(学生必须跟团带团,写出有质量的实习报告与毕业论文)。

京山绿林景区和汤逊湖宾馆为我系实践性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几门酒店管理的专业课许多时候课堂就在汤逊湖宾馆,具有优越的现场性。近两年的摸索我们已基本上做到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去绿林景区顶岗实习,不仅经受了磨难,还参加了对该景区的旅游资源调查,刮起“头脑风暴”对景区的开发建设提出一系列有见地的评价与建议。

为了改变现有青年教师普遍缺乏旅游实践经验的缺陷,根据学校安排,我系的青年教师从今年秋季开始轮流去京山大洪山旅游公司挂职锻炼半年,担任该公司副总经理,使他们的全方位地掌握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以便今后更好地承担该专业的实践性教育。

我们将非专业素质教育放到与专业素质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因为我们的毕业生今后从业的服务对象不是冷冰冰的物体,而是鲜活的不同年龄、性格、不同文化背景,甚至是不同国籍的游客,特别是日益发展的国际旅游,大量境外游客来中国旅游,作为旅游业从业人员必须以自身良好的职业形象去接待他们,为他们服务,把中国的山水风光和“哲理与诗情融合”的传统文化介绍给他们。首先我们自身必须具备较全面的人文素养,这里既有个人的气质与修养,还应该有较宽阔的文化视野与知识储备,不然是无法胜任这份工作的。比如外国游客对中国的宗教文化很感兴趣,如果我们对宗教的起源、宗教建筑、宗教礼仪、宗教情感、外来宗教在中国传播如何实现本土化的过程必须知之甚详。这些知识与能力的获得必须通过非专业素质课程与实践活动来完成。在非专业素质教学中对学生意志,毅力承受挫折的训练是不能或缺的,这是我们亟待加强和努力的。另外,口头语言的表达,并且是讲普通话,较强的写作能力的形成,个人气质修养的塑造,都只能通过加强非专业素质教育来完成。

(四)努力拓宽旅游管理专业就业途径

推行成功素质教育的理念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使学生成功完成学业,成功地就业。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但旅游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稍好一些。我们将寻找并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我们毕业生找到工作。这是专业设计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我们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参加导游资格证考试,获得导游资格证,意味获得从业的准入证,对06级本科生,我们将创造条件,让一部分人通过考试获得英语导游资格证。

我们已与国内一些五星级酒店(九江、武汉、广州等地)建立合作关系,每年输送毕业生去这些酒店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毕业实习,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实习结束后顺利就业。对于经过2年考试仍拿不到导游资格证的同学,我们将安排他们去酒店实习,多增加一种职业技能,顺利就业。

就业问题解决了,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学校满意,社会满意,这样的专业设计才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王玉廷.旅游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大专语文教育就业前景范文6

一、通识教育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应具备的“通识”

著名的美国学者帕卡德认为,通识教育是包含古典学、文学和科学方面的课程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任何专业之前的准备。就通识教育的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并且是所有高校大学生应该学习的非专业性教育,就通识教育的目的来讲,通识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社会公德、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大学人才;就通识教育的内容来讲,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而非专业化性质的基本教育。针对通识教育背景下,汉语言专业文学的课程设置的策略开展应该秉承传承文化、教化人格以及培养治事治学能力的教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从而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和思想素质的双重提高,并且改变学校功利化的发展教学趋势[1]。

(二)通识教育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意义

高校育人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格,使其在今后的为人处事中不带有任何的功利色彩。然而,在高校的教育中却忽略了对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即便在汉语言文学这样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专业中,人格的塑造还是存在很大的缺乏,并且教学上存在太多的功利性质,具体表现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专业性的课程逐渐的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公共课程,这也就意味着思想精神方面的教学逐渐的消退。因此,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通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通识教育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理念

当今中国很多高校大学,文学精神正逐渐的流失,这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学者张应强所言“大学教育不在关于人文精神和道德境界的提升,而是像生产流水线一样制造和批发各种文凭证书。”由此可见,当今高校的教学正逐渐向功利化的方式发展,这种模式下的教学不仅阻碍了教师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还容易造成学生错误的思想认知影响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2]。通识教育背景下,作为传承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其教学理念的确立和发展是推动汉语言文学教学发展的重要核心。尤其是在现今人文教化的大学传统和教育精神逐渐消退的大学校园中,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理念要牢牢的抓住教化人格这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人格发展放在第一位。并且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治事治学能力,如今的中国大学,不仅肩负复兴和创新中国文化的使命,更承担着传承中国文化的责任。因此,作为传承中国文化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责无旁贷要承担起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重要使命,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不断的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统道德思想的认知,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没有任何功利化、具有社会责任感以及具有崇高人文素养的高尚人士[3]。此外,对于通识背景下的治事治学能力,在现今的大学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大学学校针对学生的教学培养是面向于社会各个行业,并不是为了某一个单位展开的教学。例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并不是为了哪一个文学单位部分而展开,而是面向全社会开展的教学,因此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学校,对能力的培养侧重点也不同。像一般的职业技术学校,比较侧重技能教学,而一些正规的本科院校则侧重理论和一些特殊的技能的教学;高等重点大学则侧重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能力的培养。

三、通识教育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策略

(一)开展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个性化”教程设置

基于通识教育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不同的高校应根据自己当地的教学资源开展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和汉语言专业能力双重提升,让学生在学习到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能丰富其内在的道德精神。因此,针对于如今大学生功利化课程增多的情况,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应该保持其原有的教学特色,不随波主流,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素养,让学生治学能力和治事能力共同发展[4]。

(二)结合历史文化开展汉语言文学专业化教学

汉语言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具有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无论是哪所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都可以借鉴当地的历史文化,让高校的大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化魅力,加深对汉语言文学的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当地一些历史人物的介绍中加入人文思想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以及淡化学生的功利心。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秉承了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理念还能在教化学生人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专业课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的学习,进而推动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