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商业模式范例6篇

跨越式商业模式

跨越式商业模式范文1

关键词:互联网 互联网+对外贸易 发展模式

互联网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血液,促进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创新,不断进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合理的利用“互联网+对外贸易”发展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对外贸易的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

一、“互联网+”发展模式

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为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变化,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利用互联网,互联网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互联网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产生“互联网+”的概念。在2015年,我国政府提出“互联网+”的发展行动计划,利用互联网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的基础上,推动社会的发展变革,要实现“互联网+”行动计划,需要将互联网应用到各行各业中,这就需要对互联网的数据、知识、计算不断进行创新,利用知识、技术对社会、经济进行改造。

二、“互联网+对外贸易”发展模式

对外贸易一般都要经过海关、国检、支付、退税等各个环节,在对外贸易的传统发展模式中,这些环节需要大量的流通成本,不利于小型制造企业发展对外贸易,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整体水平造成影响。随着“互联网+”发展模式的出现,解决小型制造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问题,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随着“互联网+”发展模式在对外贸易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互联网+对外贸易”的发展模式。“互联网+对外贸易”通俗来讲就是跨境电子商务,也就是外贸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发展的电子商户应用到对外贸易中,在对外进出口贸易中利用电子化的方式进行进行会谈和成交,将商品利用跨境物流的方式进行运送,使国际商业交易活动顺利完成,能够将企业的运营成本有效的降低。这种“互联网+对外贸易”发展模式对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使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互联网+对外贸易”发展模式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外贸易的流程不完善,我国很多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规模都不大,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接的订单都十分零散,使得对外贸易流程变得非常复杂,工作量加大。我国对外贸易的产品缺乏特色,虽然我国是制造大国,但是发展对外贸易的企业中,很多企业制造的商品都具有同质化,竞争压力较大,很多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为提高竞争优势,盲目进行降价,造成不良竞争,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良好的跨境物流需要昂贵的费用,能够给客户带来较高的满意度,但是会增加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成本。如果选择价格低廉的跨境物流,会造成客户满意度降低,造成客户流失,跨境物流对对外贸易的影响较大。

三、“互联网+对外贸易”发展策略

(一)规范跨境电子商务流程

跨境电子商务的流程十分复杂,要经过跨境电子商务交谈、交易、支付、物流、海关、退税等环节,我国政府应该发挥宏观调控手段,对跨境电子商务的流程进行规范,结合每个环节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规范标准,使跨境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不断规范。相关部门针对我国对外贸易和互联网的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规范跨境电子商务的市场环境,促进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之间进行良性竞争,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建立专业的监理部门,对跨境电子商务市场进行监管,对违反市场规律,进行恶性竞争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给予相关的惩罚,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的市场环境。监理部门对跨境电子商务进行监管,对一些违法企业进行打击,对产品进行严格检查,防止质量不合格的商品进行对外贸易,完善“互联网+对外贸易”发展模式,推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

“互联网+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离不开信息管理,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现在已经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利用对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加强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互联网+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不断完善。要实现加强信息化建设,就需要培养相关信息技术人才,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进步,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鼓励各高校学生对信息技术、计算机、电子商务相关知识的学习,为我国发展“互联网+对外贸易”模式储备人才。

(三)提高“互联网+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安全性

“互联网+对外贸易”发展模式主要是通过在网上进行贸易,虽然非常方便、快捷,但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互联网是以计算机为载体的,计算机很容易出现病毒感染、黑客侵袭等问题,对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对“互联网+对外贸易”模式的安全技术进行加强研究,提高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安全性,促进“互联网+对外贸易”模式的不断进步。

四、结束语

“互联网+对外贸易”模式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互联网+对外贸易”发展模式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完善措施,使其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煜祺.“互联网+对外贸易”模式发展分析[J].时代金融,2015

[2]孙婷婷.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研究综述[N].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

跨越式商业模式范文2

自1863年美国发明家伊萨卡·胜家和伊·克拉克创建的胜家(Singer)缝纫机厂,由于产品适销对路而打开欧洲市场以来,跨国公司已经历了150年的发展历史。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众多企业跨越国界进行经营,其规模越来越大,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对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而商业模式是一个比较新的名词,尽管它第一次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被广泛使用和传播。到底何为跨国公司、何为商业模式,何为跨国公司的商业模式呢?只有概念清晰,才能展开阐述。我们可以从三个概念入手,展开分析。

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Corporation),又称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 Enterprise)、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Firm)、超国家公司(Supernational Enterprise)和宇宙公司(Cosmo-corporation)等等。

上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组成了由知名人士参加的小组,较为全面地考察了跨国公司的各种准则和定义后,于1974年做出决议,决定统一采用“跨国公司”这—名称。

社会各界对于何为“跨国公司”,由于标准不同,定义也不同。

(一)跨国公司的定义

1.跨越国界基础上的定义

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指定专家小组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定义,认为跨国公司是“在它们的基地所在国之外拥有或控制着生产或服务设施的企业。”这个定义规定了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同时在本国和国外从事经营活动,二是提出对国外生产服务设施的控制权,而不仅仅是贸易和商务活动。联合国的定义没有强调控制权的来源,表明控制权既可以是基于资产所有权,也可以是基于合约的资产使用权。而很多学者则强调控制权的来源应是资产所有权,因此跨国公司是“国际综合性生产体系,母公司以股本为基础对它进行控制,而母公司基本上由所在国的国民所有和管理。”

邓宁认为,“跨国的或者多国的生产企业的概念,简单地说,就是在一个以上的国家拥有或者控制生产设施(例如工厂、矿山、炼油厂、销售机构、办事处等)的厂商。”他在1993年对跨国公司的概念又进行进一步补充:“多国企业(MultinationalEnterprise)或跨国企业就是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并在一个以上国家拥有或控制着从事增值活动(Value-adding Activities)企业的机构。”

帕尔蒙特(Palment)按经营方向将企业分为三类:一是民族中心(主要面向母国本国市场)的企业;二是多中心(主要面向东道国)的企业;三是以环球为中心(面向全球市场)的企业。帕尔蒙特认为后两者属于跨国公司。

梅森劳基(Masonlocky)认为,跨国公司的第一个标准就是在许多国家从事经营,第二个标准是它在哪些国家从事研究、发展和制造,第三个标准是管理必须是多国性的,第四个标准就是股票所有权必须是多国性的。

2.经营业绩标准下的定义

弗农认为营业额超过1亿美元才称之为跨国公司;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1993年则认为营业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为跨国公司,即所谓的“10亿美元俱乐部”(Billion Dollar Club)。

3.股权意义上的定义

哈佛大学的学者认为,可以称为跨国公司的企业必须具备3个条件:(1)销售额方面美国企业必须超过1亿美元,美国之外的企业必须超过4亿美元;(2)最少要在6个以上的国家拥有子公司;(3)在国外子公司的股权不得少于25%。上述股权规定对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公司很适用,是因为美国企业的股权公众化、分散化程度很高,25%的股权往往意味着控股权。但从世界范围内看,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股权很集中,25%的股权很可能是非控股的小股东。所以由于各国情况各异,很难划一而定。

4.管理控制角度下的定义

叶刚在《遍及全球的跨国公司》一书中提到,只有当总部和所有国外子公司的上层经理人都是或者主要是由母公司所在国公民或者居民担任的企业,才能算作是跨国公司。反之,如果这些高级职位由东道国当地人担任,则不能称之为跨国公司。

金德伯格已经不再把现代跨国公司视为一种传统微观经济学意义上的单个厂商,他认为,现代的所谓跨国公司并非是统一化的厂商(Unified Firm),而是由地处不同国家、地区的若干利润中心所组成的松散聚合体(Loose Agglomerations of ProfitCenters)。

(二)跨国公司划分标准

综上,目前对跨国公司的划分主要依据以下三种标准:首先是结构性标准,包括跨国的程度、所有权性质、决策和控制权掌握者等。其次是营业实绩标准,包括公司在国外经营的资产额、销售额、雇员人数和利润等指标。第三是行为特性标准,包括公司是否具有全球的经营战略,是否客观地对待和处理各国的机遇和挑战,是否公平地管理、激励和调节各子公司的经营,是否重视整个公司的资源优化组合与协调发展等。

其实,上述的三种标准之间是相通的。一个跨国经营的企业,自然会比仅在本土经营的企业在业绩上有变化,管理模式上和行为特性上有调整和变化。对于跨国公司的实际经营者来说,可以综合三个标准去界定自己的跨国公司标准。相对来说,结构性标准和行为特性标准的重要性和稳定性会更强。

我们认为,唯一不变的是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跨国公司的概念也在与时俱进。在全球化的推动下,企业组织已经超越了国家和城市的限制,逐渐地向全球网络化布局发展。2006年,IBM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介绍了根本性的新型业务设计的概念——全球整合型企业(GIE)。它是一个开放、模块化的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都将自己整合到网状经济的结构之中。这种变化如此巨大,有人甚至在追问:全球整合企业会取代跨国公司吗?同时,我们看到,这种变化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由于商业模式的变化产生的。那么,什么是商业模式呢?

商业模式

德鲁克认为,当今企业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商业模式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流行,一方面常被用于描述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型企业是如何获取收益的,另一方面又不仅仅局限于互联网领域。

商业模式从学界到商界,有无穷多的定义。我们知道,“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能将各种商业模式内在的普遍联系特点凸显出来的,是商业模式的本质内涵,即商业模式是反映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同时,“世界又是变化发展的”,在2000年前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形成共识,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在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创造价值。

(一)关于商业模式的含义

1.价值创造观

商业模式的基本含义就是指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即企业在一定的价值链或者价值网络中如何向客户提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通俗地说,就是企业如何挣钱的。Geoffrey Colvin(2001)认为商业模式就是企业赚钱的方式;Rappa(2002)把商业模式描述为“清楚说明一个公司如何通过价值链定位赚钱”;纪永英(2009)认为商业模式就是企业赢利的途径和方法,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

2.经营思维和运作逻辑观

对企业经营者来说,商业模式就是一种经营思维和运作逻辑,这种经营思维和运作逻辑决定了企业的价值主张、业务范围和运作方式等安排,并最终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成本结构、利润来源和盈利空间。(王琴,2010)

3.交易结构观

魏炜、朱武祥(2009)认为商业模式本质上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完整的商业模式体系包括定位、业务系统、关键资源能力、盈利模式、自由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六个方面。

4.系统观

商业模式是一个系统,由不同组成部分、各部分间连接关系及其系统的“动力机制”三方面组成(Afush et al,2005)。从价值链的视角看,商业模式大体由五类九个要素构成:即协作网络(合作网络)、内容基础(企业内部价值链、核心能力、成本)、产品(产品或服务、渠道、客户关系)、收益(收益方式)、市场(目标客户)。

Weil和Vital(2002)将商业模式描述为在一个公司的消费者、联盟、供应商之间识别产品流、信息流、货币流和参与者主要利益的角色和关系;Richard和Allen(2006)认为,商业模式有三个层次,一是战略层面,二是营运层面,三是经济层面,对于商业模式的把握需要问六个问题:怎样创造价值,为谁创造价值,竞争力和优势来源,与竞争对手的差异,怎样赚钱,时间、空间和规模的目标等。原磊(2007)认为其大致包括经济类、运营类、战略类和整合类四种类型。

我们认为对于商业模式的概念理解,实际上是在说同一个概念的不同方面而已。经营思维和运作逻辑与价值创造并不矛盾;交易结构观是以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去界定其模式体系的;而系统观则有系统论的思维方式的支撑,形成价值链乃至价值网络的概念。总之,是形态和表述上的变化,其核心内涵——价值创造的逻辑——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异。

(二)商业模式的分类

我们认为,对于商业模式的理解,也应该采取兼容并包的方式。既要瞄准发达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模式;既要考虑到新兴经济出现的商业模式,也要考虑旧经济的商业模式的特点,也要考虑传统产业;既要考虑已经出现的商业模式,又要考虑为未来产生的商业模式留下空间。

原磊曾经做过一个具体的研究(2007),建立了一个二维的坐标轴,从而将国外9种比较著名的商业模式进行了考察。二维分类的一条横轴是逻辑推理与案例归纳的二分;另一条纵轴是从过于狭窄到过于宽泛的分类。见下图所示。

这种分类的好处在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可以将很多商业模式进行分类,并能从狭窄到宽泛,从而将各种类型的商业模式做了一个较好的定位。但这种分类方法也仅仅是一家之言。

很多人怀疑,能否建立一个能够经受住时间变迁考验的“万能框架”,将各种商业模式放进去。我们也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地去寻找,终于从另外一个系统中借用了一个四分结构,并将之与上述分类结构进行组合式创新,形成了一个新的可以满足上述兼容并包要求的商业模式分类系统。

美国的肯·威尔伯收集与吸收数千本书,归纳古今中外各种知识与教训,得到一个四种真理结构的系统:人类全部真理不过是个人与群体、外相与内心这两组对象的不同组合与排列而已。这个结构的左上角探索个人与内心(意向)的主观学科(包括心理学、宗教等……);右上角探讨个人与外相(行为)的客观自然科学范围;左下角探讨群体与内心(文化)的主流思考(如伦理、规范……),右下角探讨群体与外相(社会)的系统科学领域。

他用以下的四种范畴以一个简单的四象限的四块图表示。

威尔伯所探讨的是处理了所有人类的知识学问的整合哲学,他的贡献在于:能够洞察到每一学说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接受当今系统科学的内涵,加上禅修的主观与历史实证,将系统演化的观念应用在个人与群体心灵的范围之上,采用归纳法将这些不同的系统、演化与学科整合在一起,将科学、心灵与文化做了前所未有的整合,可以毫无矛盾地解释各种现象。因而被称为“当代哲学思想界最为全面与深入的人”。

借用上面的左上角的偏重个人的主观、意向的内心世界与偏重群体的社会系统、外在环境的外相世界,结合偏重于理论推理与案例归纳的实践系统,我们建立了一个新的模型系统。如下所显示。

这个新的商业模式的分类结构模型,其横轴表示理论和实践的二分,纵轴表示内心的世界观念与实际世界的商业模式的二分。这个结构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圆融无碍地将现有的商业模式放进去,形成一个很美的对应状态。纵轴表示“思路决定出路”,内在的主观的观念世界的状态界定了外在的商业世界的实际状态,横轴表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即理论和实践的一一对应状态,形成两者之间的无缝连接。而又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可以将未来出现的所有可能的商业模式放进去。

上述的结构,与道学大家胡孚琛提到的“两重世界,四个阴阳”的道结构对应,与《道德经》中的表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遥远对应,符合“函三为一”道本论的思想,因而是一个合道的结构。如果把上述结构的左侧理解为“知”,右侧理解为“行”,外在世界理解为“物”,内在心灵世界理解为“我”,则在上述结构的中间交汇处,形成恰如中国古人所说的“知行合一”,“物我一体”的完美的生命境界。这也就意味着这种结构本身,就是代表着一种商业模式的哲学观。

跨国公司商业模式

对于何为跨国公司商业模式,尚无明确定义。之前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更多集中于互联网行业或者是创业企业,研究跨国公司的较少,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解构跨国公司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思路,上海财经大学的王琴从价值网络与治理逻辑的角度解读跨国公司商业模式,也有很多创见。学界也有人提出了基于价值链的商业模式、基于价值链向价值网演变角度的商业模式,其中有很多方面涉及到跨国公司领域。总之,多种角度,不一而足。

对于跨国公司商业模式的定义难以确定,是由于跨国公司、商业模式的定义都在变化,因此,其组合的概念更是变化万千。在国内外,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刚刚起步,有学界和非学界的多种定义和多种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理论基础和研究重点上还没有形成聚焦的思路,也更没有公认的成体系的表述。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内心对价值观念的变化,会在外部世界有对应的变化反应,即个体心灵的进步与外部世界是同步进化的,就如同服务精神的兴起与服务业的兴起呈现对应状态的道理一样。理论上和实践的关系上也是如此,呈现一一对应、逐渐进化的状态。我们可以简单地将上述结构对比从观念的角度与商业模式的角度做一个对比,会发现一种同步进化的状态,即人类内在的心灵的进步,与外在的商业模式的进化呈现同步进化的对应关系。同时,这四种事物之间呈现出一种同步进化的状态,越来越向坐标的的事物发展状态越全面,因而也意味着“协同观”已经不能完全将IBM的全球整合型企业(GIE)的商业模式进行很好的解释,也就意味着会出现新的价值观念。

我们仅从观念与商业模式的变化做一个对分析。如下图所示,当我们处于盈利观念时,就会把企业理解为盈利的经济组织。而如果处于运营观去考虑企业,则以内部价值链为核心理解企业及其商业模式,就会追求价值链主要活动和辅助活动共同创造价值(利润)的状态,并会考虑非核心资源和能力的业务外包。当我们以战略观理解企业时,则企业会体现为以价值链为基础的产业链,如何塑造一个完美的链条并争取成为链条的链主,并成为商业模式的核心追求。而当我们以协同观去理解企业时,企业就是由若干利益相关者组成的价值网络。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这几种观念都对,但又有层级和境界上的差异,也会有对比所产生的差异。就如同前文提到的,很多跨国公司已经处于价值网络的追求状态,而我们总体上还处于价值链基础上的产业链条的建构上,乃至有的企业还仅仅处在内部盈利上的追求:刚刚引进EVA(经济增加值)概念阶段,在内部价值链上还在追求“大而全”的状态。也就是说,通过这个模型结构,可以找到我们众多“大而不强”的国企的差距。

跨越式商业模式范文3

[关键词]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经营绩效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8-0024-05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始终坚持以规模促发展的经营发展思路,跨区域成为中小商业银行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银行发展的内在要求。

银行业是规模效应比较明显的行业。银行分支机构越多、规模越大,越能降低单位资产的平均成本,扩大利润规模。当然,这样做的负面效应也客观存在,分支机构距离总行越来越远,发达地区机构密度越来越大,银行风险资产比例越来越高。2006 年,监管部门首次明确支持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使得众多中小商业银行加入了跨区域经营的行列。2009 年监管部门再次调整了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市场准入政策,放宽和简化了机构设立标准,准入门槛的降低,使得众多中小商业银行出现了“饥渴式”跨区域冲动,迫不及待地希望异地拓展业务抢占市场、做大规模。

经过多年跨区域经营,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究竟如何,是获得所谓的利好,还是增加了银行经营风险? 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迅速扩张,是陷入了“规模陷阱”,还是实现了规模与效益双丰收?以下对这几点进行了相关分析。

1 文献综述

1.1 跨区域经营与银行效率研究

Robert等(1997)实证研究证明美国在取消跨州经营限制后,银行间的跨州竞争导致成本效率提高,并在10年间逐步给银行带来相当多的收益。取消管制不仅给效率高的银行带来经营绩效的提高,也使更多的银行提高了效率。Calomiris(1993)研究发现有分支机构的银行比单一银行破产概率要小很多,同时取消地域管制,能使银行将其规模扩大到最优水平。

1.2 跨区域经营与竞争力研究

焦瑾璞(2002)引入竞争力的相关理论,从商业银行的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环境因素、竞争态势四个方法设计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Allen 等(2004)研究发现拥有广泛分支网点的大银行比单一银行更有竞争力。张望(2010)对跨区域发展的中小银行发展起因分析,认为中小银行跨区域发展,应考虑该地区特点,结合自我发展战略目标,突出其比较优势,并对中小银行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出了具体建议。

1.3 跨区域经营与营利性研究

也有许多学者采用经济增加值EVA、EPS、ROE等单一指标来评价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但由于中小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经营覆盖范围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且发展参差不齐,单一的评价指标有失公平。

1.4 跨区域经营与风险管理研究

Emmons等(2004)对美国7137家银行的研究表明,经营区域扩张对社区银行风险的影响不如规模扩大重要。Deng、Elyasiani (2008)发现总分行之间的距离会降低银行的价格并增加银行面临的风险,进入更偏远地区能提高银行价值但风险降低有限。Allen 等( 2004)发现随着银行数目的增加,银行会选择风险更大的投资。

2 中小银行跨区域经营模式及发展现状

2.1 跨区域布局特征

经过多年跨区域经营,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已基本形成了全国性机构布局或区域性机构布局。

从经营布局、机构数量、发展数量上看,大部分中小商业银行都选择了立足区域经济圈、辐射全国的发展战略。国内沿海大中城市,东部地区、一线大城市更是跨区域的首选,尤其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发达区域是跨区域必选之地(见图1)。另外,由于监管部门对银行跨区域审批标准主要是监管评级,相对来说,东部地区中小商业银行监管评级普遍要优于中西部地区,也就造成了东部地区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机构的数量明显多于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

2.2 跨区域发展现状

跨区域经营使中小商业银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已占据了国内银行业25%左右,整体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其中城市商业银行成为近年来银行业中规模扩张最快的群体。自允许跨区域设立机构后,城市商业银行新增资产每年增速都在25%以上。从图2中看出,城市商业银行2011年资产扩张增速达27%,远高于国有银行的14%。

从数据上看,国内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总体良好。然而银行风险暴露具有滞后性,当前的数据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银行所面临的真实风险,特别是对于高速扩张的银行而言,在规模扩张同时也暴露了不少潜在问题,主要有:

一是跨区域下目标区域和目标城市高度同质化。从图3看,沿海经济区几乎占据了全国三分之一的金融资产,东部地区金融发展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这些区域金融资源丰富,也吸引了许多银行在国内沿海大中城市,东部地区大城市作为跨区域的首选。这些区域金融资源丰富,能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规模效应,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金融资源在东中西部的不均衡状态。

二是管理半径的扩大,人才问题更加突出,加大了金融人才的流动率和银行经营的不稳定性。

三是快速扩张或埋隐患,风险和内控要求更高。近几年来,中小商业银行在极速扩张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操作风险案件,如某银行票据风波、钢贸企业汇票案、员工私挪储户资金放贷案、分行行长窃取客户巨款案等,各类案件暴露出部分中小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漏洞,也让监管层意识到中小银行高速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四是集权式管理使得分支机构业务发展受阻。一般来说,总行充当战略规划中心,对分行的业务发展实施规划指导职能。由于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区域的经济不同,总行出于统一考核、指标等因素,对分支机构可能采用统一的业务发展规划,造成业务开展难度大,成本高。另外,分行没有充分的灵活性和自,以及层层报批的集权式管理,容易耽误市场时机,使得效率下降。

3 实证研究

针对我国中小银行跨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分别从跨区域发展速度、跨区域发展范围、跨区域发展程度三个角度,并借鉴以往学者的研究(Sambharya,1995;Grant,1987等),以资产回报率和资本充足率这两个指标衡量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绩效与风险。

同时根据银行特征在模型中适当加入规模、存贷比、不良率、资产负债率等控制变量。

3.1 变量设定

3.1.1 自变量设置

(1)Speed——跨区域发展速度。跨区域发展速度表明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的异地扩张次数,选择银行当年在异地城市新设立的分支机构来衡量跨区域发展速度,银行在一段时间内进行的扩张或收缩,可以更好地反映银行机构扩张的动态关系。

(2)Scope——跨区域发展范围。将银行在异地城市设立的分支机构合计数为指标来衡量中小银行的跨区域发展范围。

(3)CRDI——跨区域发展程度。通过银行分支机构数量、分支机构和总行距离、银行职工人数以及对存(贷)款分散程度来测量。这里用两地邮政编码差值来替代城市距离,即综合距离=各省机构距离总数×(省内机构数/全国机构数)+省内机构平均距离总数×(分行机构数/省内机构数)。同时考虑到银行各分支机构的大致分布情况,用银行存款总额除以综合距离得到分支机构与总行的离散程度,即CRDI=银行年度存款总额 / 总分行间的综合距离。

3.1.2 因变量设置

ROA——资产回报率,衡量银行赢利能力;

CAR——资本充足率,衡量银行抵御风险能力。

3.1.3 控制变量设置

(1)Lnsize——银行规模,采用去除价格因素后的银行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2)OWN——银行所有权,银行所有权虚拟变量,股份制商业银行取值为1,城市商业银行取值为0。

(3)Lev——银行资产负债率。

(4)NPL——反映风险管理能力的不良贷款率指标。

(5)C_R——成本管理,反映银行管理水平的成本收入比指标。

(6)LDR——存贷管理,反映银行存贷比控制能力。

(7)preROA——上一期绩效指标,反映上年度银行绩效对本期的影响。

3.2 研究假设及模型设定

3.2.1 研究假设

根据前述理论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来研究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并在假设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多回元模型进行实证验证。

假设一: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有利于提高银行绩效。

模型(1)实证分析了影响经营绩效的因素,从表1可知:

所有样本银行:跨区域发展程度、银行规模、资产负债率和上年度绩效变量与绩效变量ROA显著正相关;跨区域发展速度和跨区域发展范围与ROA均呈负相关,尤其Scope与ROA呈显著负相关。回归检验说明跨区域经营能提高中小商业银行业绩,但跨区域速度太快会对银行绩效产生负面效应;股份制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绩效并不一定比城市商业银行好。

股份制商业银行样本:跨区域发展程度与绩效变量成反比,说明股份制商业银行2005—2011年这7年间跨区域经营并未对绩效带来正面的效应。

城市商业银行样本:除成本收入比与ROA呈反比外,其余变量均与绩效变量ROA呈正相关,说明跨区域经营给城市商业银行绩效带来积极的利好,但也导致成本增加。

回归结果验证了假设一,跨区域经营有利增加中小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但跨区域速度太快、范围太广却会影响绩效。跨区域经营对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尤其突出。

(2)模型(2)回归分析。

模型(2)实证分析了影响银行风险因素,从表2结果可知:

所有银行样本:跨区域发展程度、跨区域发展速度、银行规模与风险呈显著负相关,说明跨区域发展程度越高,资产规模大,银行风险小。

股份制商业银行样本:跨区域发展程度、跨区域发展范围与风险水平显著负相关,跨区域发展速度、资产负债率、不良贷款率以及存贷比与风险显著正相关,说明股份制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能减少风险,跨区域速度太快反而加大风险。

城市商业银行样本:跨区域发展速度、跨区域发展范围与风险正相关,说明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越大,银行风险越小,但跨区域速度越快、范围越广,风险越高。

这一检验结果不支持假设二,实证结果显示,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整体上降低了银行风险,但对不同中小商业银行影响程度不同。股份制商业银行跨区域速度太快,风险越大;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对降低风险的作用不明显,并且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范围越大,风险越大。

(3)模型(3)回归中变量相关性分析。

模型(3)实证分析了银行绩效与风险关系,以及跨区域经营对各自影响,由表3结果可知:

在所有样本银行中:跨区域发展程度、跨区域发展速度、跨区域发展范围以及风险变量与银行绩效显著正相关;不良贷款率与绩效成反比,说明跨区域经营能提高中小商业银行业绩,但风险与绩效成正比,高风险伴随高绩效,不良贷款率越高,银行绩效越差。

在股份制商业银行样本中:跨区域发展范围、风险变量、资产负债率、上年度绩效变量与绩效均为正相关。

在城市商业银行样本中:跨区域发展范围与银行绩效为正相关,跨区域发展程度与风险变量对绩效影响不显著。

回归结果验证了假设3,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有利于绩效提升,然而风险与效益并存。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一是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有利于提升银行绩效,但影响结果不尽相同。实证显示,股份制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并未给经营业绩带来积极的正面影响,而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绩效要明显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究其原因主要是:①由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前一轮已基本完成了全国范围的跨区域扩张,转而向三四线城市纵向延伸。另外,机构布局基本到位后,股份制商业银行将精力集中在架构调整、业务转型、科技建设等核心竞争力上,而三四线城市投入产出效应还未进一步显现。②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的“后生”,尽管起步较晚,但经过几年的跨区域经营,催生了该群体规模的快速扩张,整体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二是资产规模与银行绩效相关,银行资产规模越大,其业绩相对而言就越好。

三是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但绩效与风险并存。主要表现在:①要把握好跨区域发展速度和数量关系;②尽管中小商业银行纷纷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增资或合并的方式增加了资本金,但分支机构的快速扩张、经营战略的调整、新巴Ⅲ及中国版资本办法的出台,使各行资本金后续补充压力依然存在;③跨区域经营意味着异地战线的拉长,管理半径的扩大,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逐渐累加,这些都给国内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④跨区域经营,异地分支机构扩张、人员增加,导致经营成本的增加,如果没有合理的控制好成本,反而会给银行绩效带来负影响。

4.2 建议

一是权衡好规模与质量问题。二是明确定位,实现差异化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平衡资源投入和使用效率,转变经营模式。四是完善总分行管控模式,提升银行管理水平。

另外,尽管按资产规模分类的监管标准符合国际监管趋势,然而国内银行业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经过十多年发展,这种“唯身份论”的分类监管模式已不能有效体现监管政策的导向作用,也难以发挥监管政策对银行防范风险的功能。笔者也建议监管部门以监管评级为基础的同时,研究商业银行分类的新标准,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银行发展,实行差别化监管和动态监管,并根据新的分类标准,发放银行跨区域经营牌照。

参考文献:

[1]郑瑶.企业跨区域发展的投资环境综合评价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05.

[2]Hitt,M.A,Hoskisson,R.E.,& Kim,H.International diversification:Effects on innov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product-diversified firm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7,40(4):767-798.

[3]吴群英,汪少华.浙江企业依托块状经济的跨界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1):112-115.

[4]李燕妮.美国商业银行跨州经营的改革[J].农村金融研究,1999(6):23-25.

[5]Robert.W,Vishny.Legal Determinants of External Finance[J].Journal of Finance,1997,52(7):3.

[6]Calomiris,Charles.Corporate Benefits from Universal Banking:Germany and the United States(1870-1914 )[J].NBER Working Paper,1993(7):4408.

[7]焦瑾璞.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8]Allen & petition,Financial Stability,Journal of Money,[J].Credit and Banking,2004,36(3):453.

跨越式商业模式范文4

社群电商是最近几年随移动互联网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电商模式,虽然它并没有颠覆传统电商或移动电商,但是在模式上对传统电商和移动电商做了较大的深化和延伸。在表现形式上,社群电商是一套用户管理体系,通过将用户社群化而充分激活沉淀用户,与传统的用户管理方式相比较,社群电商更注重用户之间的情感联系,通过社交网络工具对用户进行社群化改造,利用社会化媒体工具充分调动社群成员的活跃度和传播力。在社群电商模式下,用户因为被好的内容吸引,被良好的情感所激励,极大提升了用户在电商平台中的信任度和归属感,因而促成了更多的交易,完成商业变现

二、社群电商的发展现状

1.社群电商整体发展情况

电子商务业绩突出。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相关统计,2016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金额规模接近5.6万亿元,相比同期增长超过26.2%。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根据京东的《2016中国电商消费行为报告》显示,移动端订单量已经占到所有电商消费的近八成,在购买方式上已处于主导地位。

移动互联网发展驱动下,消费者的大量碎片化时间被智能设备占据,网络生活中通过移动设备进行社交的占据百分之九十九的比例,消费者对社交产生了依赖,社交圈层中购物体验的分享和口碑的传播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社群电商应运而生。首先,人们习惯使用智能手机实时在线,极大提高了人们在移动网络的时间,比如微信群的火热程度完全超越了之前纯Web技术的论坛社群和QQ群;各种社交网络的发展让很多行业专家等意见领袖积累起了庞大的用户“粉丝”,并且数量越来越多,通过意见领袖的强大影响力逐渐的改变了用户的购买决策流程,使得他们更倾向于听从意见领袖、社群的意见,以及产品背后的文化符号。

根据智研咨询的《2016-2022年中国社群商业市场行情动态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社群电商的交易规模达1800亿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社群电商交易额达2.4万亿,继商超、平台电商后,将踏上下一个十年风口。

目前社群商业有两种最主要的呈现形式包括自媒?w、社区两大类。自媒体泛指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信息传播者,传播平台包括微信、微博、直播等,而典型自媒体商业包括微商(个人、朋友圈、微商,微商,微卖、微店等)、淘宝红人店(比如张大奕的“吾欢喜的衣橱”等)、网红主播店(比如雪梨的淘宝店等)等。而社区指专业垂直信息分享“圈子”,根据兴趣将买家/卖家分类并聚合在相应社区及电商平台,通过交流分享撮合交易,如美丽说、蘑菇街、小红书等。

2.社群电商在跨境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近几年,信息技术和有利的对外开放政策提升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截止到2016年,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金额达到了6.3万亿人民币,是2013年时的2倍多,“海淘”用户规模达到4100万人次。随着贸易全球化,跨境贸易业务链和业务关系网逐渐完善,在美国、英国和欧盟地区都建立了较为成熟稳定的业务往来平台,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逐渐深入沿线国家,跨境电子商务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但是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产品和渠道日益趋于同质化,供应链端的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在销售端形成竞争优势成为各大电商的必须思考的问题。社群电商的出现,在用户端展现出了强大了凝聚力、销售力,于是跨境电商有了海外代购等买手社群以及跨境电商的社群平台等,都是社群电商在跨境电子商务的大胆尝试。

目前,各个跨境电商都开始发展其独特的社群商业模式,比如:以“淘宝全球购”为代表的“买手代购模式”,以“洋码头”为代表的“直发直运模式”,以“京东全球购”为代表的“自营加平台并行模式”,以“唯品会”为代表的“闪购模式”,以“55海淘”为代表的“导购返利模式”,以“小红书”为代表的“社区分享模式”等,每一种社群模式的目的都是增强与消费者的联系。

在目前的跨境电子商务中,社群电商目前有两种不同经营模式,第一种是基于分享购物的社区方式进行信息的传播,进而形成庞大的分享社群,最终促使商品的销售。比如全球购物社区小红书利用自身天然的优势,将购物分享社区和跨境电商板块-小红书福利社进行完美结合,为用户开启全新C2B的消费模式。第二种方式是基于境外买手的代购模式进行商品信息的传播,进而形成买手的粉丝社群,淘世界、蜜淘就是典型的买手模式,买手负责在全球采购,淘世界提供平台撮合买手与用户之间的交易。

三、社群电商在跨境电商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社群电商实力小、品牌弱,供应链整合难度大

面对激烈的跨境电子商务竞争,稳定的供应链是跨境电商最核心的竞争力,也是跨境社群电商的生命线所在。如果跨境电商对消费者的需求不能及时响应,对消费者不能提供更多元化的商品,将逐渐失去其在用户心目中的地位,最终会被市场淘汰。因此,供应链整合是跨境电商必须跨过的“生死线”。

与国内三大巨头布局的跨境电商相比,目前国内的跨境社群电商普遍规模小、资金实力差,比如处于龙头位置的小红书、洋码头等社群电商在2015年的整体成交量也仅在7亿左右。而跨境购物的消费者目的是希望享有全球优质、低价的商品,因此对海外商品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既包含爆品标品,也包括非标长尾商品。而国外的供应链往往呈现出零散化、碎片化状态,且单个单品的库存率较低,流转周期长,因此整合供应链的难度非常的大,而对于资金实力都偏弱的跨境社群电商更是一个大的挑战。

2.商品质量参差不齐消费维权难度大

近两年,跨境社群电商业绩突出,但碍于整体市场容量有限,竞争激烈,跨境购物在进口产品中多以奶粉、美妆品、酒类等国外著名日用消费品品牌为主,产品同质化严重。有的平台或者买手为了谋求自身更高的利益,转而从小型企业或者小作坊采购商品,甚至通过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来降低采购成本,致使进口商品质量参差不齐,时有纠纷产生。

另外,“海淘”商品的售后服务难以得到保障,特别是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售后维权难度大。首先,免费退换货政策仅限于有限时间内,跨境商品退换货物流时间长、运费贵,消费者只能放弃维权。其次,售后维权时遭遇的语言障碍、时差问题,也会阻碍消费者维权。尤其是对跨境社群电商来说,通过分享机制的放大,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3.缺少有影响力的跨境出口社群电商

跨进出口电商中,倚赖阿里巴巴、中国制造商、速卖通、敦煌网等平台实现,社群模式电商并未得到发展。首先,中国品牌产品还没具备畅销全球的品质内涵,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认知停留在价格低品质差的阶段。其次,进口社群电商能够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中国境外游群体数量的支撑,而在中国的外国人数量还不能形成有效的群体支持。

4.跨境社群电商复合型人才缺乏

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不断发展,跨境电商企业销售的产品品类和销售市场更加多元化,企业对电商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跨境人才要求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的综合素质,单一的专业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作为其中的社群电商新模式而言,对人才的要求又要进一个层级,除了精通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之外,还有对世界文化和品牌文化都要有更深的了解。因此,目前跨境社群电商复合型人才极度缺乏,也阻碍了社群电商在跨境电子商务中的快速发展。

5.结汇方式不合理

在结汇方式方面,跨境电商通常采用以下几种:(1)更多开设个人账户。(2)通过中介处理涉及到的外汇问题。(3)同时利用我国少数地区的特殊政策达到结汇的目的。部分跨境电商的销售额每月可达到数十万美元以上,同时也就受到了外汇兑换额度的限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企业会设法开通多个账户提高结算总额度。针对当前跨境电商在结汇方面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也带来了更多的不规范和不便利之处,相关管理部门有必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监管和处理。

6.物流效率低下

目前情况下,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主要靠着价格的优势吸引着客户,而物流方面,对其他国家表现的还是粗放型。我国的产品送达到其他国家需要一两周的时间,有的甚至长达一个月,这对于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制约因素。将物流效率提高,缩短物流送达时间,也是掌握竞争主动权的一种方式,才能与其他国家相抗衡。

四、社群电商在跨境电商中应用的发展对策

1.构建中小电商联合采购平台

中小型跨境社群电商实力较小、资金少,进行全球供应链系统整合上顾此失彼,难以形成整体优势。建议采取政府牵头、行业协会执行的方式,联合各中小型跨境电商构建中小电商联合采购平台,整合各家优势形成整体优势,促进跨境电商健康稳定发展。联合采购是指委托专业的第三方采购服务机构进行采购的活动,是企业变个体采购为集中采购的一种形式,形成大规模采购来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和降低采购成本的目标。集中采购平台可以弥补中小企业资金有限、采购规模小、单位分散、采购范围窄、品目少、采购经验不足、对供应商无法形成吸引力等不足,有效理顺采购关系,创造规模效益。

2.构建全球快速物流体系

跨境零售市场份额越来越大,社群电商作为我国跨境进口零售的一种重要形式,急需一个全球快速物流体系,以缩短交易时间,促进电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降低采购成本。

全球快速物流体系建设包括几个层面:一是海外仓物流基础设施全球覆盖,各级物流节点,要进行完善和相互连接,全面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卖出去和买进来的双向需求。二是物流网络全信息化,通过各种信息枢纽、信息中心、信息采集点构建全球性物流信息网络,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信息和数据高效采集、处理和决策。由此构建通畅的全球快速物流体系。

3.搭建特色产品出口电商平台

随着国外游客和留学生的增多,发展出口型社群电商也具有了一定的群体基础。经过多年的积累,国内已具备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深受国外市场青睐。专业的特色产品出口电商平台,势必助推中国创造走向世界。

4.完善跨境电商支付体系

在互联网平台上应用跨境电商对企业发展非常有益,一方面互联网上的电商支付工作简单,有利于快速成交;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能够让企业捕捉到虚拟世界中的消费者。总之,跨境电商的存在,促?M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然而,跨境电商中也存在一定的漏洞。由于互联网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很多商业信息和消费者个人信息都在电商交易过程中被盗取,这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和消费者的隐私都产生了极大的威胁。除此之外,跨境电商漏洞还会导致企业或者个人的银行卡遭遇被盗,又由于案件涉及跨境,很难将盗窃者绳之以法。

为了充分利用跨境电商的优势,避免跨境电商带来的麻烦,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来完善跨境电商支付体系。第一,要对支付体系的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评估和监督,从而避免电商支付体系工作人员倒卖商户或者消费者隐私信息。第二,要对支付体系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造成支付体系信息被盗的原因之一是技术不过硬,只有提高技术水平,才能够很好的防御、处理或者反击黑客的不法行为。第三,要对支付过程中的到账时间以及币种进行明确规定。由于人民币增值,在交易过程中,境外消费者可能通过延长付费时间来钻空子,从而造成了中小型企业的经济损失。对此,可以规定支付币种为美元或者欧元等汇率不大的币种,从而降低风险。

5.培养跨境电商专业人才

专业的跨境电商人才是当下外贸企业发展的核心,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第一,企业与高校合作办学,定向培养人才。跨境电商工作者需要具备对外贸易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要具有电子商务的实战能力。这两项核心内容对应两个专业,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电子产品的更新,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与企业需求还存在很大差异。为此,跨境电商企业要配合高校进行教学改革,将自己所需要的人才技能及时反馈给高校相关教研部门。高职教育中,重视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跨境电商企业也可以积极为这些实习生提供平?_,让学生了解自己以后工作的情况,便于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第二,企业形成一套自己的培训体系,应对当下专业跨境电商人才短缺的现实。第三,引进外来人才,带动我国跨境电商创新发展。跨境电商的妙处在于国内外都有电商工作人员,并且国内外的工作设备和路径相同,有利于交易的进行。引进外来人才,能够了解到对方的电商工作设备和工作流程以及工作方法,可以取其精华来优化我国的跨境电商工作。

6.打造企业品牌,树立企业信誉

跨境电商虽然有很多优势,但是对于虚拟平台上的产品,大众还是抱着审慎的态度。社群电商模式想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需要有很强的竞争力,其中企业品牌和企业信誉是核心。因此,我国的社群电商在经营管理中要注重自己的企业信誉,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并且在跨境电商中表现出来,以此来提升海外知名度。打造企业品牌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上下功夫,当下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走出去”的阶段,也是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时期,此时将企业品牌与祖国文化融合,能够实现品牌的创新。树立企业信誉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保证产品的质量,二是要保证电商交易过程中没有欺诈行为。

跨越式商业模式范文5

【关键词】跨境电商;零售模式;发展趋势;跨境物流;

在线支付;海关监督

【中图分类号】F724.6

一、引言

跨境电商零售业务是指处于不同关境下的零售交易主体,通过互联网及其相关的信息平台达成所需的交易,并进行在线支付结算,所需的商品通过物流企业配送的方式到达消费者的手中,完成整个交易过程。实际上跨境电商零售业务将传统全球贸易进行了电子化与网络化处理,改变了传统外贸零售企业的经营方式,并对我国外贸零售业务产业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自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整体贸易形势非常严峻。在国内,跨境电子商务与传统进出口贸易表现出较大不同,整体发展态势非常迅猛,特别是随着B2B与B2C使用范围不断加大,跨境电商整体规模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外贸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根据商务部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传统进出口的商品总值达到了24.59万亿元,同比下降了6.5%,而跨境电商中零售商品的总额已经接近5.40万亿元。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复苏,跨境电商将会取得更快发展。根据商务部的预测,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的进出易额将超过14万亿元。

跨境电商零售出口是指国内出口企业采用互联网平台将商品以零售的方式将商品销售出去,通过快递、邮寄等方式将商品送达。当前参与到跨境电商零售的企业越来越多,其总体的业务特点主要表现为:单票金额较小、批量较多、批发次数较多及单个周期较多。虽然近些年在很多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瓶颈性问题,全面地解决好跨境电商中零售业务存在的问题,对于更好地推动我国外贸企业发展,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转变我国外贸发展方式均有着较为关键的意义。

二、我国跨境电商零售发展现状

(一)中小型跨境电商零售企业占比较大

当前国内从事跨境电商零售业务主要可分为3类,首先是自己搭建的跨境电商销售平台,利用自建平台将产品卖给全球消费者;其次是利用已有的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开设店铺,开展跨境零售业务的企业,将国内或国外的产品销售到全球各个市场;第三是专业第三方服务平台,不直接或间接参与任何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而是为从事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的公司提供通用的解决方案。这3种业务模式中,自己构建跨境电商零售平台的企业总体实力较为雄厚,但是中小型企业在当前跨境电商零售企业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且这些中小企业多数以第三方的跨境电商平台为依托。

(二)跨境电商零售平台不断增加

目前,国内开展跨境电商网站大约有7 000多家,其中综合型小额在线批发的跨境电商平台主要有:敦煌网、速卖通、易唐网等,这些小额B2B平台不参与跨境电商交易,而是在买卖双方交易的基础上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与此同时,跨境电商零售行业中不断出现许多专业从事外贸零售的垂直型跨境电商零售平台,例如:大龙、兰亭集势、米兰网等;专业第三方服务平台如四海商舟。此外,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一些制造行业也开始搭建属于自己的跨境电商零售平台。

(三)开展跨境商零售的地区差异性较大

开展跨境电商零售需要以一定的市场为基础,同时也需要以互联网作为自己的依托。中国出口跨境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实力强,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外贸发展较早,人才较为集中,且善于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国内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市场情况、贸易环境等均较为薄弱。但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与深度推进,西部地区跨境电商发展空间较大,参与跨境电子商务的优势将逐渐显现。

(四)跨境电商零售的交易品类较为集中

全球电商购物不断增长,出口跨境电商零售的交易品类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假发、服装服饰、鞋履箱包、母婴产品、3C电子产品、家居园艺和汽车配件等行业。这些品类的商品均是我国的优势产品,产品的标准化程度高、体积小而货值较高、便于运输存储,适宜通过电商渠道销售。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品类和区域正在扩大加快的趋势,户外运动装备成为新的蓝海,如脱离地面的帐篷、便携式无人摄像机、登山装备等。

随着国人购买力的提高、消费理念的转变,跨境电商进口发展迅速,交易品类主要集中于鞋服箱包、母婴产品、美妆产品、食品保健品及电子产品等。

(五)跨境电商零售各种业务模式蓬勃发展

现阶段,我国跨境电商业务迅猛发展,出现众多模式,如B2B、B2C、C2C、F2B、F2C、C2F、B2G等。B2B模式是当前发展历史最长的跨境电商模式,由于信息成本较低,购买量相对较大,可以带来实现较高的利润。B2C模式是企业通过互联网和电子信息技术直接面对消费者,借助第三方平台或构建起属于自己的B2C平台,将产品直接销往海外。C2C模式就是小型的跨境电商零售业务平台,不同地区和国别的双方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交易,整个过程不需要缴纳关税、不需要报关。随着跨境电商政策落实和物流条件改善,跨境电商业务量会逐渐由B2B向B2C甚至是F2C进行转移。

三、跨境电商零售模式存在的问题

跨境电商零售业务对于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但是跨境电商零售模式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物流问题

近些年来,国内的跨境电商零售业务发展比较快,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物流业务的发展,很多物流公司也应运而生,这同时也推动了跨境电商零售业务的进一步快速发展,跨境电商零售业务由于具有路程远、多批次、小批量的特点,这也给物流行业提出了新的命题。现阶段国内跨境电商零售业务采用的物流形式主要有:海外仓储、国际快递、国际小包等形式。跨境电商零售业务在选择具体的物流方式时需要考虑到:安全性、速度及成本等方面的因素。但是现阶段我国针对跨境电商零售业务的物流仍旧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建设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基础设施非常欠缺,明显不能满足现阶段跨境电商零售业务发展的需求,存在较为严重的滞后性。

(二)支付问题

跨境电商零售业务的支付直接关系到双方的资金安全,因此支付环节是跨境电商零售业务的重要环节。传统的零售外贸支付过程较为健全,整体也较为规范,处理的机制较为完善,即使出现了问题也能够较快解决。当前跨境电商零售业务虽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资金的安全方面仍然避免不了可能发生的网络攻击、欺诈行为等。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较为迅速,很多不法分子利用信息技术盗取卖家和买家的信息,也会对两者的信息安全带来威胁。正是由于存在资金安全方面的问题,直接限制了跨境电商零售业务的快速发展。

(三)通关问题

跨境电商零售业务的不断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给外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传统的外贸方式多数是货物贸易,具有频率低、周期长、批量大的特征,但是跨境电商零售业务的特点则正好相反,总体批量比较小,但交易频率高。跨境电商零售业务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货物需要快速地进出海关,这对海关的监管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若采用传统贸易通关方式不能满足当前跨境电商零售业务对通关的需求,随着跨境电商零售业务的进一步发展,这种问题将更加的突出。所以,应当尽快出台相关的问题解决机制,以更好地促进跨境电商零售业务的发展。

(四)退税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跨境电商出口产品主要采用快件或邮寄方式,无法提供报关单,不能享受出口退税优惠。本国的产品在不含税的情况下进入到全球市场,非常有竞争能力,可以拓展本国产品的出口规模。但跨境电商出口产品不能享受出口退税。导致价格优势不能全面地发挥出来,制约了国内产品竞争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国家贸易出口的提升。此外,随着跨境电商零售业务的交易量的增加,退换商品、返修商品数量会不断地增加,这些商品在回到国内时,将会作为进口商品来看待,需要交纳进口关税,导致了商品成本的增加,减少了商品的总体利润,这同时也是当前跨境电商零售业务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五)信用问题

因为跨境电商零售业务的卖家和买家来自不同的国家,在文化、政策制度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导致跨境电商零售业务在开展时出现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例如,买家不能通过互联网上的文字和图片了解到产品的真实情况;另外,卖家也不能有效的对国外顾客的资信和消费能力做出准确判断。买方和卖方在这种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导致跨境电商零售业务出现信用问题,限制了跨境电商零售业务的快速发展。现阶段,仍旧缺乏第三方的信息机构对卖方和买方的信用进行全面认证和评估,当出现了买卖纠纷之后,也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方法来协调解决。

(六)人才问题

因为跨境电商零售业务存在的特殊性,其和支付、物流、计算机网络均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导致跨境电商零售业务对从业者提出较高的要求,跨境电商零售业务的经营和发展需要复合型的人才,不仅需要具有较好的外贸业务知识、电子商务技能和外语能力,还需要深入地了解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国际支付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亦需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现阶段,跨境电商零售业务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

四、跨境商零售模式的发展策略

(一)提高通关效率

当前跨境电商迅猛发展,现有的海关监管体系已不能完全满足跨境电商发展的需求,应按照世界海关组织公布的《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标准框架》的要求,做好实际货物的监管与查验。另外,要建立针对跨境电商零售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依托电子口岸实现无纸化通关,跨境电商出口按照一般贸易方式进行管理,跨境电商进口通过平台集中报关的方式,提高通关效率,减低通关成本,缩短通关时间,以解决小额 B2B、B2C业务发展的难以快速通关的问题。

(二)落实税收政策

出口方面,一直以来出口退税优惠政策对于降低外贸出口成本、提升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前所述,国内跨境电商出口企业无法向海关申报出口报关手续,当然也无法享受一般贸易的出口退税优惠。应加快跨境电商出口促进政策的落地,落实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以解决跨境电商出口企业无法办理出口退税的问题;同时优化通关流程,引导跨境电商零售企业规范经营,针对较为集中的跨境电商零售品类进行简化归类,实施备案管理方式。

在进口方面,传统贸易在进口货物过程中,主要征收的是关税、消费税以及奢侈品的消费税。2016年3月《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有助于改变一般贸易进口与跨境电商进口之间由于税率水平相差较大而造成的相对不公平的竞争。

(三)加快跨境电商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跨境电商的迅猛增长,为之配套的物流等基础设施受实体资源的制约,物流体系不健全、不配套、不协调等问题开始凸显。面对当前的发展机遇和存在问题,建设跨境电商基础设施,应以市场为导向,由政府主导,结合跨境电商零售小规模、多批次、速度快、准时性的特点,合理规划跨境电商物流的空间布局,保障跨境电商物流通道的畅通运行,加快整合现有的跨境电商物流资源,促进跨境电商物流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并有序运行,并全面提升跨境电商物流服务质量,以解决制约跨境电商发展的瓶颈问题。

(四)重视跨境电商零售业务人才的培养

当前国内跨境电商零售业务人才的缺乏是限制我国跨境电商零售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政府应当针对性的出台相关的政策制度,积极地培养和引进跨境电商零售业务人才,同时政府还应当注意和一些企业与高校的合作,特别是鼓励一些有实力的高校开设跨国管理、国际物流、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增强企业和高校合作的紧密性,建设完善的跨境电商零售业务人才培养基地,促进跨境电商零售业务人才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相结合,更好地使这些大学毕业生毕业之后尽快的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五)建立跨境电商风险分析与监控措施

跨境电商由于时空的限制及信息的不对称,引发贸易风险的因素贯穿整个跨境电商交易的始末,如交易对象认证、信用风险、网络风险、运输风险等。以海量大数据和完善风控模型为基础,利用跨行业联防联控的理念,探索有效的质量把关和风险监控体系,与各主流跨境电商平台建立相应的风险监控方案,做好跨境电商交易的事前风险监测、事中风险及事后风险控制,营造良好的跨境电商第三方平台的购物环境,减少各种交易欺诈、恶意刷单等各种行为,降低因欺诈产生的风险及损失,促进跨境电商零售交易的有效达成。

(六)增强品牌意识,提升竞争力

在跨境电商零售业务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各个品牌在海外市场的竞争不断增强。企业应当提升企业自身的服务质量,增强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从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的信誉,赢得口碑和市场,树立中国制造好形象,更好地拓展企业在跨境电商零售业务中的市场占有率和营业额。其次,企业应当增强企业品牌技术的创新,提升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企业应当借助跨境电商零售业务平台,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内外品牌的最新发展情况,根据整个市场的变化来动态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促进企业产品和品牌竞争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利用微信、微博、移动终端等服务平台,构建属于自己的线上品牌,增强企业自身运行的效率,提升企业整体的市场影响力。

五、跨境电商零售模式的发展趋势

(一)跨境电商零售保持高速发展

在互联网+发展战略下,跨境电商零售业务发展空间广阔,其发展也日趋阳光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前跨境电商以B2B为主,但随着税收政策等相关利好政策的制定和落实,随着物流条件的日渐改善,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日益增强,随着跨境电商交易日益碎片化,跨境电商零售的优势将会日益显现,未来跨境电商零售交易比重将得到一定的提升。跨境电商零售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商品直接到达消费者手中,缩短中间环节,利润空间更大;直接面对消费者,可以针对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服务,实现更精准的市场地位。

(二)以跨境电商出口为主,进口增长平缓

近几年,在跨境电商进出口占比中,仍然以出易为主,出易额占总额的85%以上。随着跨境电商相应通关及税收政策的落实,跨境电商出口同样可以享受退税优惠,跨境电商出口将得以更为快速的发展。而在进口方面,随着购买力增强、在线支付改善,跨境电商进口将会不断增长;但新的税收政策将提升跨境电商进口税率,又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跨境电商进口的发展,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跨境电商进口将保持平缓增长,整体仍然以跨境电商出口为主。

(三)形成跨境电商生态圈

跨境电商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平台,它涉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诸多方面,需要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电商企业、电商服务企业、政府等多方共同参与。跨境电商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参与主体将会意识到只有注重产业发展,形成良好的生态圈,营造良好的环境,才能促进跨境电商良性的迅猛发展。跨境电商上游需要信息技术的引领,下游需要快递物流的支撑,随着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位一体支撑到位,跨境电商平台与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逐步交融,支付、物流、产品质量保险、信用现状不断改善,跨境电子商务将慢慢实现一体化服务,形成跨境电商生态圈,实现跨境电商迅速全面发展。

(四)跨境电商支付体系将更加完善

跨境电商的高速发展,需要跨境支付的支撑,跨境电子支付市场无疑将成为支付领域新的增长点,跨境支付一站式综合服务体系将受到零售电商青睐,除了开展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信用支付、线下支付等核心业务外,还为消费者提供便捷、安全的支付选择,以及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延伸服务。移动支付随着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和手机商务的持续扩大,发展潜力将巨大,智能设备、移动支付、可穿戴技术与NFC正在开始迎合消费趋势与预测。

(五)信用体系必将更加的健全

随着跨境电商零售业务的不断增加,开展跨境电商零售业务的企业不断增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因此,跨境电商零售业务在开展过程中,信用体系的建立尤为重要。根据当前信用体系发展的特点,跨境电商零售业务也将出现一个第三方信用中心体系,从而实现对跨境电商零售业务中商家资质审查、交易评价反馈、机构评估等,更为严厉地打击一些恶意拒绝收货、恶意订单等情况。另外,卖方在跨境电商零售业务中也将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进一步自律,必将认识到诚信经营和高质量的商品是自身发展必然选择的道路;从跨境电商零售业务运行的平台来分析,各种多元化的措施将实行,更好地保证运行跨境电商零售业务平台上商品质量。同时,在跨境电商零售业务开展过程中,政府也必将积极参与到整个交易过程中,实现与国际参与方的有效协调,对应的争端解决机制也必将更加完善,当出现了争端之后,采取何种法律规定去解决以及怎样解决必将更加清楚规范。

(六)跨境电商零售向移动端发展

S着智能手机核心技术的逐渐成熟,智能手机可以像个人电脑一样安装第三方软件,功能丰富且可以不断扩充,高性能低成本的智能手机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普及,随时随地无障碍沟通得以实现,Facebook、Linkedin等社交网络层出不穷,也开始出现专门针对无线端购物平台如wish,越来越多以追求时尚和新鲜的消费者开始采用无线端购物,体验无线购物所带来的便利和快捷。随着智能手机在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及发达国家偏远地区用户对跨境网购接受程度的提升,无线购物的比例将进一步增长。

主要参考文献:

[1]严圣阳.我国跨境电商支付现状与发展前景[J].经营与管理,2014,05:31-33.

[2]夏先良.论贸易技术创新的效果[J].商业研究,2014,06:1-13.

[3]聂林海.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和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14,06:97-101.

[4]吕红.跨境电子商务零售物流问题探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4,05:87-89.

[5]祁春凌.跨境电子商务促进我国外贸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J].中国商贸,2014,16:160-162.

[7]韦大宇.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外贸企业商业模式转型研究[J].价格月刊,2013,03:35-38.

[8]张滨,刘小军,陶章.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现状及运作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5,01:51-56.

[9]张莉.“互联网+”对我国对外贸易竞争新优势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贸易,2015,07:31-35.

[10]金虹,林晓伟.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与策略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15,09:40-49.

跨越式商业模式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传统外贸制造业;跨境电商

[DOI]10.13939/ki.zgsc.2016.38.037

1 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跨境电子商务研究现状

自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际贸易增长下滑明显,温州传统外贸和其他众多的出口企业能够接到的订单不断减少,出口增长陷入低迷。传统外贸从“集装箱”式的大额交易转向“小订单”趋势越来越明显,并且55%为1万美金以下订单。温州的传统外贸制造业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生产规模较小,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种类比较单一,在特定区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还带有鲜明的温州地域特征。目前温州大多数跨境电商所采用的销售模式,都是典型的“卖产品”模式。大多数产品款式、功能、外形、价格、服务高度同质化,必然会带来恶性价格竞争,导致利润越来越低,转化率越来越低、营销成本越来越高的恶性循环。今后,单纯依靠产品的价格优势来争取客户,会越来越没有竞争力。对于他们而言,更急需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实现破局,将自己的传统外贸业务与跨境电商的业务结合在一起进行转型,开拓新市场。

2 跨境电商的商业模式

跨境电商的销售方式有三种:第三方平台、独立商城和分销。从目前来看,eBay,Amazon,速卖通和Wish是最主流的第三方销售平台。很多大卖家在一定规模后会自建B2C网站。他们各有优缺点:分销成本低,风险低,不需要组建电商运营团队,但是销售端没有自,难以掌握一手市场信息。利用第三方平台,同样属于低成本快速进入国外市场,风险也低但是受平台规则约束,无法积累自己的客户群。独立商城灵活性高,可建立自己的渠道品牌并积累自己的客户,但是营销成本、运营成本都较高,且分险大。对于外贸企业而言,从分销开始是一个好选择,招募卖家到各类平台上销售产品。如果产品的海外接受度高的话,就可以自己成为平台卖家,自建电商团队,甚至于最后自建独立商城。

3 温州外贸小微企业转型建议

3.1 差异化战略,努力经营细分目标市场

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要想获得持续性的发展还需要在商品品类上进行差异化,打造具有特殊产品品类的生产线。比如说一台电器在不同的国家就应该有不同的适用电压,一部手机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网络制式。企业在进入市场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结合自身实力,确定目标市场和相应的受众人群,认真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偏好,选择供应有针对性的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产品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产品的性能、竞品情况、主要的市场、同类产品的优缺点等。

3.2 跨境电商平台的正确选择

受到某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大部分温州外贸企业还主要是选择这三个平台:Amazon,eBay,和阿里巴巴速卖通。对于刚试水跨境电商的外贸企业,可以选择速卖通和eBay。他们实质上就是外贸版的淘宝,进入门槛较低,功能就是帮助批发商更方便地找到合适的货源。做可持续发展的跨境电商,Amazon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某种方面来说,它可以做到产品的沉淀。众所周知,Amazon生态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客户的产品的评价。产品评论中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都是用户对产品的真实体验,为其他客户提供了直观参考价值。企业也可以根据用户的产品反馈信息找到自身产品的缺陷,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此外Amazon对自有品牌有着严格的保护政策。只要你有质量好硬的产品、商标和市场,Amazon就会为你提供更多便利的支持。所以对于温州外贸小微企业,可以选择用有商标的好产品入驻Amazon的方式来进军跨境电商。

3.3 自有品牌的沉淀

释放更多地品牌红利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这是一个机遇,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品牌化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包括怎样提升客户服务和用户体验,如何高效地开拓海外市场,如何降低物流和支付成本。成熟市场的客户在电商平台上浏览产品及服务描述时,若达不到他们的标准,就很难吸引他们下单购买。做品牌,需要以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提升产品品质和客户服务水平。同时跨境电商需要面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海关和政策法规,每一个市场都要区分对待。今天的温州也到了积极研发自主品牌,获取更多品牌红利的时候了。

3.4 本土化运营

跨境电商运营的一个黄金守则就是本土化。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加以探索:产品、营销、物流、O2O等。

(1)产品的本土化本质上指产品的功能和设计要符合当地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和需求。比如说出口俄罗斯手套,由于那边的气温较低,轻薄透气型就不符合俄罗斯消费者的需求了。装饰类灯具在法国等具有人文艺术气息的国家就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2)营销的本土化。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跨境电商,其营销方式主要是网络营销为主。网络营销又是以搜索引擎营销、社交媒体营销、和电子邮件营销为主。说到搜索,我们会习惯于百度,谷歌。但是并非每一个国家他们都是主流,在日本雅虎搜索占据很大的分量。所以在跨境电商营销方面一定要根据该国的实际互联网环境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

(3)物流的本土化。海外仓能够解决跨境物流的弊端,为客户带来良好的购物体验。它本地发货配送,减少了转运流程,从而大大降低了破损丢包率。同时扩大了运输品类,并降低了物流费用。所以说,海外仓储已经成为跨境电商缓解物流压力的必然趋势。对于温州的外贸企业,如果建立海外仓,不要一个商品一个品类大量囤货,而是囤多样的样品。好处就是能够提高海外仓的利用率,加速流通,提高更多产品的销售。

(4)O2O

O2O指的是Online To Offline,指的是线上线下的融合。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的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对于跨境电商而言,O2O的目标就是“线上下单,线下就近发货”。在某种意义上而言,线下的门店就是卖家的海外虚拟仓库。当然,目前O2O还不是很成熟,只有少数跨境电商做了尝试。但是它必定是一个趋势,在线上平台订单系统和线下渠道库存信息共享的情况下,不用海外仓也能实现海外仓的种种功能。线上线下的融合一定是温州跨境电商走向成熟的一个必经过程。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无疑是对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的一次巨大的冲击,近年来传统外贸增长乏力,希望能够借助这股力量,改变和颠覆传统的外贸模式,成功进军跨境电商行业,也能够迅速取得转型红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