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业务模式范例6篇

物联网业务模式

物联网业务模式范文1

关键词:管家式物业服务;互联网+物业服务;经营战略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01

引言

为研究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发展物业服务企业,本课题组选择沈阳市居民和物业服务企业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不同层次业主对物业管理的需求及满意度,以求对物业公司发展成互联网+大型现代管家式物业服务公司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得出结论:物业服务企业的企业领导者要用互联网思维管理和发展企业,并基于“互联网+”概念创建居住区物业服务网络平台,加快物业服务企业的发展,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实现信息网络化。

一、沈阳市目前物业公司管理现状

本报告结合实际情况,在对沈阳市市已实施物业管理的部分小区和有关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的物业服务管理行业发展状况广泛调研后,对沈阳市物业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沈阳市物业服务管理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目前,沈阳市的物业管理工作在全省是领先的,在全国处于中上等管理水平,但与深圳、广州、上海等先进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当前存在的问题是:

1.物业管理立法滞后,理论体系不够健全

2.物业管理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形成

3.物业管理收费难且不规范

4.物业管理发展的区域性不平衡

5.物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并缺乏专业人才

6.物业管理经营内容不全面

二、调查统计结果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加上传统物业公司发展成互联网+大型现代管家式物业服务公司意愿的实证分析(业主角度与物业公司角度),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Logistic模型估计,对样本采用Enter方式得出Logistic物业公司可否发展成互联网+大型现代管家式物业服务公司模型的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大多数变量的作用与预期的结论一致,结论如下:

1.业主对物业公司现状的满意度比较低

2.物业公司对其自身的发展前景堪忧

3.不同层次业主的需求

4.业主对基于“互联网+”概念的智能化住区的期盼值较高

5.物业公司发展成互联网+大型现代管家式物业服务公司是必然趋势

三、发展互联网+大型现代管家式物业服务模式的建设措施

1.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协调企业内外资源

目前物业公司普遍存在公司规模小、公司实力弱、公司经营模式单一和公司亏损等问题。像这些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继续正常运行的物业公司,可以考虑被兼并重组。而像某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公司则可以选择性的兼并这些小规模物业公司。公司实行股份制管理模式。这样既可以解决小公司所面临的问题又可以使兼并重组的公司具有公司规模大、公司实力强、公司经营模式多样化、公司经营成本低等优势。物业服务可以按照互联网思维,即社会化思维,通过社会化、市场化的途径,众包协作,按照管作分离的模式,物业服务企业只做各类物业管理和服务的专业的组织者、监管者,将物业基础管理事务、业主服务需求发包给他们去作业落实,从而让所有管理和服务事务都能专业地实施。从而提高服务效率、提高顾客响应速度。使互联网+大型现代管家式物业服务公司做得更大、更强,实现规模效应,增强自身竞争力。

2.互联网+管家式物业服务运作平台

二十一世纪Internet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越来越离不开的平台。例如网上电子商务、社会信息数据库等。“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又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因此,可基于“互联网+”概念创建居住区“互联网+物业服务”模式以提供智能化服务,紧跟行业发展,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实现信息网络化。将传统的线下服务与线上服务有机整合到一起,实现线上获取信息、浏览预约,线下跟踪服务的智能化体制。“互联网+物业服务”模式提供的智能化服务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a.创建基于互联网的短信信箱系统,实现与业主群组的双向、实时、快捷、低成本的沟通。

b.创建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化管理系统。

c. 创建全方位监控的智能化管理系统。

3.丰富企业服务内容

如今业主更关注物业服务的内容、服务的质量、服务的品味等,以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全新理念的物业服务已进入现代居住区,它不仅要安排整个家庭的日常事务,更兼具私人管家的身份,向业主提供物超所值的服务。例如:

a.管家式服务:接送朋友或孩子、代收邮件快递、照看老人

b.家政服务:清洁服务、代买服务、衣物洗熨

c.综合服务:代订礼品、车辆租用、室内设备设施检查服务。

4.提升企业服务品质

互联网+大型现代管家式物业服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公司的服务品质。那么如何提高公司的服务品质呢?首先是经营战略。一个企业要有合适的明确的经营战略;其次是:高端技术。互联网+大型现代管家式物业服务公司采用射频、红外、二十四小时摄像及动态分析等高端的设备。然后是: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化。作为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具备法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除此之外物业涉及到设备维修、保养等方面,也需要物业服务公司吸收相关专业的人才;最后是:实行员工培训,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对每一位员工进行“职业道德,礼仪礼貌”培训,培养员工们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亲和力是做好物业管理的一大优势,让每一个管理员都能注重和业主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日常工作中积极热情地为每一位业主服务。让业主们真正体会到物业公司“以人为本,业主至上”的服务宗旨。

参考文献:

[1]柳易林.浅析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创新[J].现代物业,2013,12(01):20-21.

物联网业务模式范文2

关键词:物联网;商业模式;问题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2-0186-03

引言

“物联网”这一名词是于1999年由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Kevin Ashton提出的概念[1]。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指通过无线射频发射设备等信息传感设备将互联网与任何物品相连接,达到对其智能化的识别与管理。物联网掀起了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浪潮,综合了传感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及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并将这些技术嵌入和装备到日常生活设计的一切可能物体中,通过这些物体网络连接,形成物联网,使人类社会真正步入智能化与统一化的时代。现如今,物联网的概念得到进一步完善,其作用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作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物联网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加快中国经济发展体制的转型、提高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着重大作用,它已成为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尽管物联网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但是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障碍。中国的物联网产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成熟、稳定、有利可图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形成。物联网作为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它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才是决定物联网产业大范围、长期应用的关键所在。目前,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业模式在企业竞争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由此观之,商业模式在物联网产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程度不容小觑。加快物联网的发展,当务之急就是寻找成熟、稳定、有利可图的商业模式,提高物联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文献综述

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做生意的方法,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同时也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综合性概念,用以阐明从事业务运作的具体方法和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对物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越来越有必要。

有关物联网商业模式的研究数量不多,主要集中在商业模式的类型上,代表性的研究包括:

从服务提供主体和方式角度出发,中国电子商务中心提出了物联网发展的系统集成商主导、运营商提供网络连接、运营商提供数据流量、运营商为客户开发相关服务和运营商提供 定制服务五大类商业模式[2]。周晓琼(2010)根据中国移动现有业务发展总结了七种物联网商业模式,即企业投资自建型、企业自建运营型、定位平台型、免费开放型、全租赁佣金型、运营商系统集成型、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合作型、运营商产品库型模式[3]。通过对AT&T、Verizon、韩国SK电讯、中国移动等中外运营商运作商业模式的研究和分析,张云霞(2010)、陶冶(2010)等总结出通道型、合作型、自营型、定制型等几种类型的物联网商业模式[4~5]。其中,通道型和合作型模式由于由电信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配合完成,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模式。而自营型和定制型模式,由于受开发、应用成本较高、风险较大的限制,目前实际应用还较少。李卓贤(2011)通过对现有物联网模式的分析总结,认为目前中国物联网的商业模式主要有通道服务、平台运营、应用服务、合作开发推广和产业联盟五种模式,其中前三种模式主要是以运营商为主体,为企业客户或大众开发并提供相关的服务[6];后两种模式则是从产业链的角度,通过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以及客户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整个产业链上不同利益主体的共赢。

针对于物联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学者提出了诸多的看法,2011年在无锡举行的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暨博览会上,与会专家就指出,从整体上看物联网思维发展仍处于概念导入和产业链形成的初级阶段,产业的核心技术仍未突破,应用需求层次偏低,商业模式不够清晰,各地在建设上还存在重复投入、无序发展的问题。袁长征(2011)曾经提出物联网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主要障碍包括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缺乏、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缺失,产业模化应用不足、产业链不完备,商业模式不成熟[7]。丁学君(2011)指出标准体系问题、行业融合问题、商业模式的完善与创新问题和隐私及安全问题是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8]。

相关研究还有:温良(2012)认为,中国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有在安全与隐私上存在威胁、缺乏统一完整的技术标准、商业模式不成熟、关键技术亟待突破、能耗及污染比较严重[9]。范鹏飞、王 波和黄卫东(2011)指出当前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以下三大问题:一是行业壁垒,行业参与度不够和行业资源开放度不高;二是没有形成产业链,规模化协同化比较少;三是物联网应用网络相对孤立,网络互联缺乏有效控制[10]。

总体来说,国内对于物联网发展问题的探究都是基于产业发展的角度,而对于物联网商业模式的选择的研究还不完善,需进一步的探讨。

二、中国物联网产业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国在物联网行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真正要迎接物联网时代,还有一段曲折的路要走,物联网的商业模式还有诸多的不适应。

1.规模与成本之间的矛盾。目前,物联网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行业应用缺失,商业模式过于零散化。中国物联网的应用水平还比较低,虽然有了一些基础运用,但是市场需求还是小规模的、低层次的,不能有效地在物联网上、下游各产业链得到广泛的应用,最终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物联网的规模化。随着物联网的不断推广,其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行各业的应用特点和用户需求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物联网不能形规模化,随之而来的后果就是物联网开发、集成、部署和维护的成本较高。而小规模的应用表现不了物联网“物联”的大的意义,也不能形成多方力量共同推动物联网行业健康发展的组织机制,这样无疑是不利于物联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物联网产业化进程中中小型企业占比例较大,实力较强的龙头骨干企业较为缺乏,不利于形成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也不利于企业之间的协作,导致了整个物联网无法形规模效应,成本较高。同时,物联网产业链的构成不够完善,上游企业规模较小,在数量上不能满足物联网市场的需求。而部分中下游产业链发展较为成熟,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这就使得物联网产业不能形成规模经济,也不能形成整合的商业模式,制约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2.商业模式不清晰。现阶段,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而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其商业模式还有很多不稳定、不完备的情况存在,商业模式不清晰已成为制约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由于中国物联网推进速度过快,缺少一个明确统筹规划的发展蓝图,导致现行物联网的发展完全处于自发的状态,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各自为战。整个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没有形成高效、清晰的商业模式,使得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无序且盲目,各方资源共享不足,导致资源严重浪费,研究成本过高,这样非常不利于物联网产业的长足发展。与此同时,物联网产业链结构十分复杂,涉及终端制造商、应用开发商、网络运营商、最终用户等诸多环节,各环节利益分配困难,若缺少清晰的商业模式则难以实现共赢,进而导致商业模式的不可持续。因此,商业模式的不断完善、创新和多元化就成为推进物联网产业永续发展的持久动力。

3.物联网的融资问题成为其商业模式的关键问题。笔者认为,如果把商业模式简单的说成一种赚钱的方式,那么,物联网的资金来源――融资,就是可以赚钱的基础。近些年来,物联网的融资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像物联网发展过程中的其他问题的广泛关注,因为,物联网发展的大部分资金都来自于同一个主体,也就是我们的政府。物联网作为新兴的产业,其爆炸式的发展引起了诸多的争议,过快的发展和需求让人喜忧参半。以此同时,物联网未来发展情况的多变,资金需求数量的庞大以及收益的回收期过长,让物联网行业融资没那么容易。国家成了物联网行业的所有者,形成了物联网行业融资对象单一,融资主体的不活跃,不能充分调动市场在行业发展的作用。

三、改进措施

当今是一个商业模式创新的时代,一个产业能够长期持续的发展,不仅要看其在现实中的应用前景,更要看其所采用的突破传统思维的商业发展模式。

1.促进合作与共赢[11]。物联网业务在整个发展链条中,各业务主体在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不尽相同,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就要促进业务各方的充分合作。物联网企业要鼓励价值链中各主体发挥优势作用,减小成本的支出,实现最大程度的增值,提升商业模式系统的集成度和动态平衡,降低业务各方参与的成本,使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产品和服务实现收益的增长。只有集各方之力才能够使中国的物联网产业蓬勃发展,才能使物联网真正拥有长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最终达到共赢。

2.政府支持。政府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导向作用,政府政策方针的制定和实行对新兴企业的发展尤其重要。物联网作为当今社会的新宠,其发展除了需要强大的市场需求和充足的资源配置外,更需要政府对其的扶持、引导和优势平台的提供,这样才会使物联网在市场上拥有竞争力。此外,还要健全物联网产业政策环境。通过宽松的市场准入政策、优惠的税收政策和价格政策,引导国内各种形式的资本向物联网产业倾斜,打破行业壁垒,鼓励跨行业投资,引导民间资本,实现物联网融资的多样性,进而发展更有效的商业模式。

3.技术标准化。物联网产业的标准化是克服物联网产业发展障碍和降低成本的关键。物联网虽然是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性浪潮,但其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应尽快研发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并加快试点应用。无锡以其信息资源的集聚优势,作为江苏省物联网发展的科技示范基地得到优先、重点支持,成为了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先导城市。无锡物联网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物联网的发展水平,在物联网的科技创新方面更应该起示范作用,要首先攻克技术难题,提高创新水平,更可以建立物联网的产业孵化基地,专门用于物联网的研发和应用,最终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化,从而降低物联网产业的成本,解决成本与规模之间的矛盾,提高物联网的盈利水平,发展有效的盈利模式,推进商业模式的发展。

4.建立更广泛的合作联盟。针对无锡这样的物联网产业优先发展的代表,如何转变为领跑的新一轮发展的核心优势,还需开创更多的选择。无锡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优势,在江苏的众多优秀的高校中建立更广泛的合作联盟。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为物联网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促进物联网产学研的紧密联系,提高产学研的层次,扩大产学研的规模,打造更大的发展平台。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可以加快物联网的发展创新,推动物联网的全面发展[12]。

5.物联网的商业模式应该遵循一条从公用为主―商用引入―融合发展的道路[9]。物联网在发展初期应把重点放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此时,政府作为物联网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集结政府的资金和环境优势,为物联网的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形成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先天优势,可以以免费和极低的资费来提高物联网的技术运用,增加用户对物联网产品的依赖程度,为进一步的扩张开辟道路。在物联网的技术应用和市场需求初具规模时,开始引入更高层次的物联网应用和进一步的创新,适应不同用户的物联网需求,开发不同的物联网产品,推广多元化的物联网服务,提高物联网产业的盈利水平。当市场步入良性竞争,又拥有较为完善的物联网发展环境的时候,可以推进整个行业的个体融合,强化不同类型市场的主导应用方向,形成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发展产业网,提高市场的覆盖率和应用水平。

结语

没有一成不变的商业模式,物联网的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就需要不同的商业模式与之协调和适应,我们真正需要做到的是,我们需要深刻认识物联网发展的变化,来应对不断发展的业务层次,创造与时俱进的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力然.电信运营商物联网商业模式的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1.

[2]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http://.cn.

[3] 周晓琼.中国移动物联网商业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

[4] 张云霞.物联网商业模式探讨[J].电信科学,2010,(4):6-11.

[5] 陶冶.物联网产业商业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4).

[6] 李卓贤.云聚合:物联网商业模式的可行选择[J].通信世界周刊,2011,(1):19.

[7] 袁长征.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的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分析[J].学术交流,2011,(7):115-118.

[8] 丁学君.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J].电子商务,2011,(5):8-10.

[9] 温良.中国物联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思考[J].广东科技,2012,(7):194-195.

[10] 范鹏飞,曹自立,黄卫东.基于运营商角度的物联网商业模式[J].通信企业管理,2010,(12).

[11] 郑欣.物联网未来商业模式探析[J].移动通信,2011,(21):82-85.

[12] 曹群辉,陈军.加快江苏省物联网发展的若干思考[J].价值工程,2011,(1):5-6.

物联网业务模式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

一、互联网本身为大学生提供的创业模式

互联网本身为大学生提供的创业模式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互联网信息为平台,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产品和服务的信息交换,利用信息的时间差进行交易,从而实现产品和信息增值的创业模式。这种创业模式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B2C、C2B2C、C2C、PIS。[1]这种创业模式对技术要求较低,创业资金较少,所以大学生很容易开展。B2C模式也称为商对客模式,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创业手段,商家或者企业通过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在不同方面的需求,并根据客户的个人需求推出不同档次的产品或者服务的一种创业模式。这种创业模式也是当代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途径。C2B2C模式也称为主题式客对客模式。在这种模式中起主导作用的就是中介组织,这种经营模式中可以没有实体产品,只在互联网上起到中介作用。比如,商家可以在B2B网站上进行产品批发,然后在自己的网站上进行销售,而且不需要直接实物交换,只需要将产品信息挂在自己的网站上,当有客户购买需要时,再从B2B网站上购进实物向客户发货,或者直接将订单交给B2B网站的商家由其代为发货,同时可以利用供应商的物流配送为自己服务。这种创业模式正是当下的创业主流模式。C2C模式也称客对客模式,是指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其实质就是拍卖,通过互联网建立一个平台,消费者之间通过平台进行产品和服务的交换。[2]这种方式非常受大学生的认可,现代大学生喜欢追赶潮流和时尚,衣服、鞋帽、电子产品、饰品等往往是根据当时的流行元素进行挑选和购入,当流行元素发生变化或者大学生自身对这些商品产生厌烦情绪时,这些物品将会闲置,使得资源受到严重浪费。而通过C2C平台,消费者可以自由进行交易或者交换所需物品,而创业者通过提供交易信息从而获得利润。PIS模式也称为互联网服务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为其他模式的互联网创始人或者商户提供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创业者越来越多,而且很多互联网创业者的生意越来越繁忙,一些涉及互联网技术的工作没有时间或者没有能力去完成。比如对物品的描述、图片处理、广告的制作等,就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去处理这些机械的、繁琐的工作。PIS模式就是为这些互联网创始人和商家提供相关服务并赚取佣金的创业模式。

二、“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的创业模式

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有限,社会经验不足,而且经营能力欠缺,很多实体创业模式难以完成,所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以互联网为创业平台。

1.“互联网+”产品销售

网络购物目前已经成为时尚,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互联网上进行购物,价格透明和购买方便成为互联网购物的主要优势。在繁忙工作的压力下,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自己需要的产品,这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2.“互联网+”金融服务

网络购物的普及促进了网络金融行业的发展。在网络购物中,特别是B2B和C2C网络购物中,网上支付成为交易的主要渠道。网络支付为网络商务提供了便捷,同时也是衡量网络商务的指标,在人们的网络购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3.“互联网+”教育

网络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知识学习模式。网络教育能够使教育资源最大化,同时使受教育者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特别是APP学习终端的研发和碎片化知识点的切分,为受教育者提供了自由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这种学习方式将成为未来教育的主流。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的创业空间得到有效拓展,大学生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在了解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网络创业。通过向成功者的学习、成功经验的借鉴以及对互联网自身服务的特点进行拓展,从而形成适合自身的创业模式。

作者:张怀德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物联网业务模式范文4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物联网技术以及物联网产业架构的介绍,进而对物联网商业模式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探讨未来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可行的商业模式。

关键词:物联网 技术 商业模式

物联网介绍

(一)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的概念由国际电信联盟(ITU)在其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正式提出。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通过识别技术、传感技术等先进信息手段的应用,能使各种实物通过互联网进行主动信息交换,因此物联网的核心基础依旧是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不过是将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通讯连接扩展到了物品和物品之间的沟通连接,从而实现物品和物品的信息交换和通讯。

(二)物联网的运行原理

简单地说,物联网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三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对物体进行属性标识,物体的静态属性可以直接存储在标签中,而动态属性则通过传感器进行实时探测;其次是通过识别设备对物体属性进行读取,并将读取到的信息转换为适合物联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最后将数据信息传输到远程的信息处理中心,由信息处理中心对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处理和控制,从而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通信。

(三)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由于新技术带来的产业投资机会,各国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门,正着手开展物联网相关新技术的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物联网发展成为2010年我国信息产业确定三大发展目标之一。

物联网产业介绍

(一)物联网产业架构

物联网的架构即指物联网的基本构成,从下到上主要分为感知层、网络/接入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感”是指感官和感觉,利用信息技术延伸人体的感觉器官,对物理世界进行全面的洞察。“知”是指知晓和智慧,掌握物理世界的状态和变化,进行智能的分析和处理及有效的反馈和控制感知通过相关设备进行智能、协同、嵌入式标识和互动。

网络/接入层的特点为融合接入,信息存储。网络/接入层是整个电信网络的神经末梢,直接延伸到多种层次的电信用户。受到用户消费、对带宽的需求和运营接入网络资源等条件的影响,不同的接入技术各有其应用的范围和定位,因此接入技术的多元化将在长时期内存在,并将进一步发展。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多种接入技术并存的局面将会长期存在。

应用层是物联网架构的最高层,其特点主要为数据挖掘及计算决策。在这一层,各种终端管理设备通过提供不同的通用服务平台,把物联网的感知具体化,进而应用到具体的领域。

(二)物联网产业链

物联网的产业链,是以物联网的架构和无线通信网的发展为基础,以应用解决方案为核心,以传感感知、传输通信、运算处理为关键环节的集成创新价值链。因此,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也遵循从技术端到应用端的规律,不断推进。在产业发展或者项目规划被制定出以后,紧接着就是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相关技术的开发,应用方案的解决,应用实践和反馈,而最终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因此,物联网产业链从相关技术的研发开始,首先开展先进传感器、核心控制芯片、短距离无线通信、组网和协同处理、系统集成和开放性平台、运算处理等技术和设备的研发。然后通过应用服务方案解决机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物联网网络功能的整合、设计,实现技术、设备与生活实践中物与物的全方位智能对接。

(三)物联网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构建

根据我国政府制定的规划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规律,可将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技术进展分为基础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运行期等四个阶段。在物联网产业技术发展的基础期,大概在2012年之前,主要发展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将实现单个物体间互联,产业发展为低功耗、低成本阶段。在标准化方面,将主要研究RFID安全及隐私标准;确定无线频带;分布式控制处理协议的开发。产业化应用方面,RFID在物流、零售、医药产业等具体行业的应用;建立不同系统间交互的框架(协议和频率)。开发更小、更廉价的标签、传感器、主动系统;智能多波段射频天线;高频标签;小型化、嵌入式读取终端等电子器件。同时,降低能源消耗,研发低功耗芯片组,超薄电池,电源优化系统并实现能源管理。在技术发展的成长期,约在2012-2017年,将实现物与物之间联网和无所不在的标签和传感器网络,在标准化方面,针对特定的产业进行标准化制定和设计,比如在交互式协议、交互频率、电源和容错协议等方面进行统一。产业化应用方面,集中于界面间的互操作性、分布式控制及分布式数据库的研究;增强特定融合网络;恶劣环境下应用。此阶段的设备器件以提高信息容量、感知能力;拓展标签、读取设备、高频传输速度;片上集成射频;与其他材料的整合为目标。同时在功耗上,要改善能量管理;提高电池性能;能量捕获(储能、光伏);印刷电池;超低功耗芯片组。在技术发展的成熟期,约在2017-2020年,将实现半智能化到智能化的过渡;标签、物件可随时随地执行指令。在标准化方面,制定网络交互标准;智能器件间系统相容标准。产业化应用方面,企业主要进行分布式代码执行;全球化应用;自适应系统;分布式存储、分布式处理。器件设备实现超高速传输,运用新材料,具有执行能力、智能、自主、协同标签的功能。在功耗上,实现可再生能源,多种能量来源;能量捕(生物、化学、电磁感应);恶劣环境下发电和能量循环利用。在技术发展的运行期,约在2020年后,此时物联网技术将实现全智能化。以智能响应行为标准,保证健康安全。在产业化应用方面,实现人、物、服务网络的融合;产业整合;异质系统间实现实时兼容互通。

物联网商业模式分析及发展建议

(一)商业模式的概念

商业模式是一个比较新的名词。尽管它第一次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但直到90年代才开始被广泛使用和传播。商业模式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它描述了公司所能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公司的内部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等用以实现(创造、推销和交付)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盈利收入的要素。

(二)物联网的目标客户

原则上凡是存在指挥调度、协同管理等需求的政府部门、商业企业和个人用户都是物联网的潜在客户。物联网不仅要实现人对人、人对物、物对人的信息自动化,还要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信息自动化。对于物联网的目标客户,面向人群的客户群可划分为个人、集团和家庭三个市场,在面向非人群的客户群中出现了物,即动物、器物,所以有面向人的客户群的营销服务,还有面向非人的即面向物的客户群的营销服务。当然,面向物的客户群是不能和相关的人的客户群割裂开来营销服务的,而是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行业应用的角度来看,目前针对网络化生产的行业和单位是物联网的大买家。物联网应用具有较大的时空维度变化、巨量的数据交互需求的特征,一旦实现可行的经济的信息化,则管理水平、生产效率有划时代的变革性。

虽然上述的客户群很多,面很广,但在物联网业务发展推广初期,仍需选择好首先可切入的目标市场,选择正确的目标客户。初期,影响力大、可引起社会效应与示范效应的行业应用应该是首选政府、电力、交通等,特别是政府规划的大工程、大项目、示范工程、示范项目,应该是物联网产品介入市场的机会。物联网产品或业务运营的企业应该迅速选择目标客户进行市场定位,采用差别化的市场经营对策,加强服务,就一定能够提高市场竞争力,在物联网领域脱颖而出,并带动物联网领域的突破性成长。

(三)现有物联网商业模式分析

国内外主要的商业模式基本集中为四种方式:通道型、合作型、自营型、定制型。通道型只是单纯提供网络连接服务;合作型是运营商在一些应用领域挑选系统集成商的合作伙伴,由系统集成商开发业务和进行售后服务,电信运营商负责检验业务在网络上的运行情况,并且代表系统集成商进行业务推广以及计费收费;自营型是运营商自行开发业务,直接提供给客户的方式;定制型运营商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特殊制定M2M业务。从运营的角度看,目前物联网主要有移动运营商主导运营和系统集成服务商主导运营两种商业模式。移动运营商主导运营的主要模式包括通道型与自营型两种,系统集成服务商主导运营的主要模式包括合作型与定制型两种。

(四)物联网商业模式发展建议

在业内人士看来,电信运营商或将在其中扮演起推动龙头的作用。纵观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其物联网应用尚在起步阶段,目前以M2M、RFID等为主,M2M多应用于远程测量、环境监控等方面,RFID在移动支付、物品追溯和企业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应用较多,智能电网、医疗健康、汽车通信等服务也已开始探索。物联网的应用也从小环境开始面向大环境,原有的商业模式需要更新升级来适应规模化、快速化、跨领域化的应用,而更关键的是要真正建立一个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这才是推动物联网能够长远有效发展的核心动力。要实现多方共赢,就必须让物联网真正成为一种商业的驱动力,而不是一种行政的强制力,让产业链内所有参与物联网建设的各个环节都能从中获益,获取相应的商业回报,才能够使物联网得以持续快速地发展。

纵观国外电信运营商与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在物联网领域的商业模式发现,由中国电信运营商主导的物联网产业可能存在四种商业模式:间接提供网络连接;直接提供网络连接;合作开发,独立推广;独立开发,独立推广。

目前在中国,中国移动率先进入物联网领域开展业务,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也随之切入物联网市场。三家移动运营商如何突破同质竞争,在物联网领域各领,除运营商本身开发的产品、选择切入的目标市场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商业模式是否恰当。笔者认为,几家运营商在同时推广物联网产品时,需整合优势资源,开发差异化产品,实行差异化运营。不论哪家运营商推广物联网应用与产品,在不同的物联网产品生命周期里,都可有侧重地选择产品模式与商业模式。

在基础期,产品形态初具但不成熟,物联网产业厂家涉及少,客户对产品有感知但预期不高,在这个阶段,对于运营商来讲,切入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获取利润,树立品牌效应与良好的口碑是主要目的。在基础期可采用两种主要的商业模式:提供数据通道;合作开发,独立推广。

经过基础期的培育,物联网产品进入快速成长期,此阶段产品知名度扩大,接受度提高,产品可进入规模推广时期。故在成长期可采用两种主要的商业模式:独立运营标准化产品;合作开发,独立推广。

在成熟期,由于市场稳定,产品发展已达到一定规模,但物联网业务范围非常广,电信运营商提供的业务往往不能满足客户需求,这就需要运营商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而特殊定制物联网业务。在这个阶段,电信运营商可以在成长期的商业模式策略基础上,采用定制型服务,但仍需专业集成商的介入。运营商为客户量身定制业务,不仅可以提高ARPU值,还可以提高客户黏性,可以提升运营商的产品能力。但此类业务不会成为运营商运营物联网的主流模式。

综上,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过程,有着行政与商业双重使命,它的实现将是一个涉及信息技术、社会观念、管理体系、应用模式等多方协调、合作及观念转变的过程,将是一个由点突破,逐步推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在政府的引导下,在运营商的主导下,建立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激发参与者各方的参与热情,使参与各方均有收益,物联网才能够真正拥有长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物联网10年内开始从概念走向大众.北京商报,2009-11-4

2.RFID市场起飞待何时 发展瓶颈有待突破.中国消费网,2009-6-12

3.物联网掘金潮:前夜突围 大幅应用还需时日.中国经营报,2009-9-26

4.物联网仍在寻找商业模式.中国证券报,2009-11-4

物联网业务模式范文5

【关键词】互联网+ 物流 物流互联网

一、引言

在今年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旨在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各传统行业相结合,推动传统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互联网+”是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的新发展,它其实是互联网思维的一种新的发展和进一步实践,代表了一种新形势下的先进生产力,为各行业的发展和创新、改革与前进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网络平台。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处于“新常态”,这是中央在新时期的重大战略判断。新常态是不同于以往的高速的经济增长态势的,要将反常的高速增长转变为逐步稳定的发展状态,成为一种常态。而要实现“新常态”的发展,关键就在于“新”,是将传统的经济模式和产业结构进行转型和升级。新常态是经济转向平稳发展的一个过渡期,既存在经济发展与转型的契机,也存在各种难于预见的挑战与阻碍。而“互联网+”则是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契机,为传统行业的转型和升级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会。

物流业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行业,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在稳步提升。物流业集成了运输、包装、仓储、装卸等一系列的产业活动,它与制造业和消费者直接相连。物流业的发展经过了传统的1.0物流时代;随着信息业的发展,关于现代物流产业的各个环节可以更多的进行沟通和系统运筹,从总体上掌控和调节各物流作业的功能性环节,这样的化,物流行业进入了一体化的2.0时代;随着进一步的物流业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入融合,制造业在各个环节都实现了客户需求为导向,因此,也就将企业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等都融合到了一起。物流进入了供应链管理的3.0时代;而现在,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一直在推动物流业的发展和变革,物流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信息技术等结合,使物流业进入了4.0的互联网时代,而这也正是“互联网+”所倡导的新的产业发展模式。

二、传统物流的缺陷352

传统的物流行业,已经出现了一些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以管理模式为例,以往的物流管理模式承接了企业管理模式的标准样式,部门之间相互独立,也就是各个物流环节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信息交互的效率低下,也就难以进行统一的调控。这样就会存在重复管理的现象,总体效率较低。生产企业缺乏新的管理思维,在传统的物资采购、供给和管理等方面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无法使资源得到最优的利用,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浪费。仓储环节缺乏总体控制,物资的采购合格率存在问题,并且实际的存储时间较长,物资可能在较长时间内都处于闲置状态,这就导致仓储部分投入的资金较多,长期以来资金周转效率不高。传统的物流信息更新较慢,对数据缺乏有效的控制,所以物流总体上缺乏方向性,无法根据消费者的动态进行调整。总的来说就是,成本高、资金流慢、服务质量低。

二、物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变化

过去的一年是中国经济进入互联网时代全面变革的一年。而物流业也在互联网的推动下高速发展。

(1)首先,是快递数量的变化。2014年快递数量突破了140亿,而这个数字在2012年只有57亿,2013年是92亿,可见2014年增长之快。而这一切包含着物流前端商业的变化。

(2)其次,是需求方式的变化。现在的商业模式从B2B逐渐转变成了B2C,例如主流的网上购物平台京东、天猫等,除此之外,苏宁发展的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小米、海尔等的C2B(Custom-ers To Business)模式,这些新的商业模式都给物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服务价值。

(3)然后,是物流载体的变化。公路货车物流的流量同比下降了2%-5%,但快递企业的流量增幅却达到了50%-100%。这说明其他的运货方式比例大大增加,尤其是航空运输的比例。另外,像德邦等零担企业的业务量也增加了40%左右。物流的载体在随着行业的需求不断发展变化。

(4)最后,是商业模式的变化。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和转型。例如小米的C2B模式,海尔家电的DIY定制模式,特斯拉生产汽车模式等,这些都是传统的商业模式所不具有的,新型互联网更多的尊重消费者的意愿,带动了个性化的定制消费。物流行业也是消费者驱动为核心的,O2O加上B2C模式,更加要求的是小批量、多批次、高频率的物流服务。这也就要求了库存的信息化而非传统的积压式库存。

“互联网+” 在2015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各行业都在寻求新的发展,物流业也借此开始借助“互联网+”,寻找新的出路。在“互联网+”新形势下,信息化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因此,物流业也需要适应新形势进行整合和变革。互联网经济改变了原有的经济模式和发展方式,物流市场的格局也要加快调整,加速洗牌。“互联网+”一定会改变传统的物流运作模式,全面推行信息化,实现物流智能化水平。

要实现“物流互联网”的新时代,就要提升物流行业的“四化”水平,即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和集约化。标准化也是互联网的基础和必要保障,有了标准和协议,信息才能在不同计算机间正常通信。而物流行业要实现互联状态,标准化也是最重要的基础之一,这是实现物流网络化、运作智能化、资源共享化的基本保障。信息化已经逐渐成为了现代物流业的核心,物流的联网、可流程化、可运筹优化等都需要高度的信息化,这样才能实现网络化和资源共享。智能化是建设物流互联网的必然要求和无限追求,如果无法实现智能化也就没办法实现真正的物流互联网,无法带动物流行业的产业升级。集约化是物流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和目标,集约化追求的是最大化的节省资源,高效的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不断降低成本、优化管理。所以,实现物流业发展的“四化”,是实现物流互联网的基础和条件。

三、“互联网+”物流业发展新思维

在“互联网+”的新时代,互联网思维会推动物流业的变革,平台思维、跨界整合、众筹思维、流量思维等新的思维将为物流行业带来重大的商业价值。

(1)平台思维

2014年,互联网引发了物流业的变革,中国物流的各大平台陆续出现,物流园区平台、运力资源平台、公路港平台、物流打车模式平台、零担物流专线平台、融资租赁平台等等,虽然物流的平台化商业业态还尚处于发展初期,但平台的商业模式在今年和之后将不断的升级和创新。互联网具有开放、无边际、无时空约束的特点,因此,互联网思维下的平台模式也就是开放的、共享的、共赢的。物流平台结合“互联网+”一定要具有开放的思维来进行创新。著名的网络平台阿里巴巴,其创新的生态模式为诸多个体创业者和中小企业实现了创业和发展的梦想。小米的所谓“不务正业”的模式,通过物流平台来整合上下游产业,并不是通过主流产品或服务来赚钱,而是通过平台延伸的服务来获利。著名的免费安全软件360,正是靠其免费的模式迅速的在国内的安全软件市场占领了重要的席位。物流的平台经济是一种以商业生态为基础的新型商业模式,是多种商业模式的很好的融合,也是战略思路的协同,同时具有十分长远的战略价值。而这种商业模式也需要不断的创新,从而获得更多的价值。

(2)跨界思维

物流企业连接了企业与消费者,本身就是一种交互式的产业,而目前很多物流企业也提出了“跨界”的经营战略。例如,宝供提出的“四轮驱动、两翼腾飞”的战略,目标是在2020年使物流的交易额度达到1 000亿元,而这就涉及到了进军商流,也就是要构建大宗原材料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产品分销平台。怡亚通则提出了打造“两天两地一平台”,目标是在五年内使企业的业务规模达到1 000亿元,方式就是进军目前市场比较薄弱的域镇电商,在农村发展电商,补充城市。顺丰物流提出了一个在城市社区里面开“嘿客”的有趣设想,用新的O2O模式来进军零售电商。跨界对物流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在选择跨界时也要充分做好准备。因为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性工程,要求企业不仅需要开阔的思路和统筹兼顾的能力,还要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认识。

(3)流量思维

流量是互联网时代非常重要的部分,反映了非常重要的信息。对于想要借助“互联网+”建设物流互联网的传统企业来说,要从传统的“销量思维”走出来,转变向“流量思维”。现在的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等,也催生了各种各样的APP(应用终端)。通过流量,充分的分析数据,运用好大数据,就能够实现精准营销。物流行业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的潜力巨大。以2014年的快递包裹为例,140亿的包裹数量,背后是4亿的中国网民和巨大的购买潜力,而这些流量信息也恰恰给了商家深入分析网民的地理位置、购物喜好和购物频率等特征。

(4)众筹思维

众筹(Crowd Founding)刚刚兴起的一个互联网概念,也迅速得到了追捧,众筹的门槛低、品类多样、新意不断,并且众筹依靠大众的力量,每个人只要出一小份即可,这一小份可能大家都不在乎,但其结果又具有吸引力,因此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网民的追捧。众筹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将及其分散化的资金集中起来,模式平易近人、易于操作。目前,类似的产品有很多,例如,百度的“众筹频道”、阿里巴巴的“娱乐宝”、京东预售“凑份子”、好润仓的O2O连锁仓储等等。互联网时代不是传统的靠商品和服务赚钱,更多的是靠资源和信息赚钱,而众筹恰恰是这样一种新的模式,满足了互联网经济的要求,秉承着一加一大于二的思想,具有开放、共享的特征。流量、衍生服务和金融工具等是众筹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众筹的发展也是消费者意识与时俱进的一种体现,这种模式在国外早已兴起,而在国内刚刚起步,所以还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尝试空间。物流行业如果引进这种先进的互联网思维,不论是资本的众筹亦或是资源的众筹,都很有潜力。

四、“互联网+”物流业发展前景

毫无疑问,互联网为物流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一些企业都纷纷涉足物流产业。值得关注的有,谷歌宣布要开始进入城市物流领域;马云对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络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亚马逊要开始全面布局物流;张瑞敏和柳传志也即将进军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环节。这些都表明了“互联网+”物流的良好发展前景。

物流结合互联网是从传统的互联网商务平台开始渗透的,现在大幕刚刚开启,未来的前景不可预测,但将传统的物流网络与互联网进行完美融合后,肯定有不可预估的潜力和无限的商机。首先就是互联网的加入,将会在总体上控制和调节物流网络的流量和流向。通过大量物流的数据,结合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的技术,不断的对物流网络就行运筹和优化,可以大大的节约成本、实现智能化物流的发展。其次,实体运货网络与互联网的结合并不仅仅是提高物流效率,还能产生更多的商业模型,有更多的商机出现。简单举例,如果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平台来整合一些中小散户货运车辆资源,就可以形成一种新的货运O2O模式。这样车队资源与货运资源就能实现更好的衔接。最后,物流进入互联4.0时代,不会仅仅是自身的变化,还会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物流连接了制造业与销售服务业,因此,物流互联网也很快会推动上游制造业的互联化,实现制造业的智能互联和控制等,这些连锁反应无疑是具有重大价值的。

而要实现“互联网+”物流的转型之路,也要从几个方面来实现。首先是在信息技术创新的基础上促进物流的产业融合,与制造业、商贸和金融业等相关行业同时联动,将产业的合作层次也从原本的仓储、运输、配送等向订单管理、物流金融、订单管理等高层次拓展延伸。产业升级不仅涉及到产业也涉及到企业的层面,需要引起多方面的重视。其次,营销模式在信息整合和流量分析的基础上向精准营销转变,借助大数据进行订单预测,优化营销策略,不仅能有效减少库存、节约成本,也能积累和发掘更多的潜在用户。最后,物流的服务不能是传统的被动式,而要主动服务,就像现在新兴的定制消费一样,这也是一种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移动网络、社交媒体等新型方式提供优质的服务,给客户带去贴心体验。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认为,目前我国的物流业正处于产业地位的提升期、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形成期和物流强国的建设期。这表明了物流业的重要地位,也提出了物流转型和建设的关键性。“互联网+”物流,前景广阔,但目前要做的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何黎明.“新常态”下我国物流与供应链发展趋势与政策展望[J].中国流通经济, 2014,(8).

物联网业务模式范文6

【关键词】 物联网; 大数据; 会计云计算

物联网不仅仅是人机物三元世界之间的“互联互通”,关键还是人机物三者之间智能自动化的“交互与协同”。在《基于物联网中“智能物件”的智能化及其机制分析》主要介绍物联网中“感知层”物件的智能化,假如把物联网比做一个人,那“智能物件”的智能化就是手脚的智能化。而物联网中的云计算则是物联网中脑的智能化。当前,物联网与云计算一起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云计算只有与物联网有机结合,才能够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本文着重讨论物联网云计算中核心数据——会计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应用——会计云计算的相关内容。

一、会计云计算:物联网发展之会计大数据处理的必然

(一)物联网发展产生会计大数据

随着物智能化和物与网络的联接,不仅人的行为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且物的行为也产生区量的数据。这个数据不仅仅是数字数据等结构化数据,而且包括声音、图像等非结构化的数据。这些会计大数据除了具有一般说的大数据的3个“V”的特征外,它还具有无形性与粘性的特征。

1.数据数量规模大(Volume)。物联网下产生的数据数量规模大,它已经不是过去大规模数据(large scale data)、庞大数据(enormous data)、海量数据(massive data)所能够描述的,而应该是用大数据(big data)来概括。数据规模不是用GB、TB为单位而是用PB①为单位来衡量。

2.数据异构的数据(Variety)。物联网下产生数据不仅包括数字这样结构化的数据,而且主要包括声音、图像等非结构化的数据。这些数据因为业务事件的关联性,从而导致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数据更加复杂,不好处理。

3.数据产生与处理实时性(Velocity)。物联网条件下数据的产生与处理一般需要实时处理。传统数据对时间处理要求不高,但是,物联网下物的行为、与人的行为一般都要求在当下完成。因此,数据的产生与处理要具有实时性。

4.会计数据的无形性与粘性。当前物联网上企业采集、传输、处理的数字信息主要是非价值的数量信息。这些数据可以直接被感应器所感知,从而容易被传播;而会计数据是无形的数据,它不能够被感应器所感知。同时,会计数据是直接粘合在业务数据之中,不能够脱离业务数据而存在,脱离了业务数据就失去意义。因此,会计数据具有无形性与粘性。

(二)会计大数据的处理问题:物联网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如果说石油是工业社会的血液,那么在物联网带来的信息化社会中,数据就是信息社会中的血液,没有数据就没有信息。但是大量的大数据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就会产生数据的泛滥。这也是在信息化过程中人们经常提到的数据或信息超载。大量优质的数据和劣质数据融合在一起,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误差和错误。如果这个数据不准确就没有任何价值。如何保证数据的可信性和质量就是物联网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其次,物联网中产生大量的数据,如何对这些大数据进行智能的挖掘和分析,产生真正的数据价值是物联网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最后,如何对由于物联网所产生的大量的大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并确保这些大数据的安全,是物联网下需要解决的基础问题。

(三)传统信息化模式不能够低成本、有效解决会计大数据处理的问题

推行物联网,构建智慧地球,不是简单地将实物与互联网进行连接,不是“鼠标”加“水泥”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而是需要“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其中,更深入的智能化是需要深入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以获取更加新颖、系统且全面的洞察力来解决特定的问题。

会计大数据的实时信息获取和全面的信息分析需要企业拥有集中大数据计算处理能力、大数据存储能力和大数据交互处理能力。依据传统企业信息化模式,企业必须购置大量的数据存储服务器、计算机、雇佣专业技术人员等,这一方面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企业还由于不具备专业化能力而无法有效对会计大数据进行实时信息获取和全面的信息分析,获取处理会计大数据的价值。

因此,基于上述分析,企业更经济、更便捷、更快速地利用会计大数据的方案就是购买会计云计算的服务。

二、会计云计算:基于技术角度与商业模式的统一体

(一)会计云计算的概念

物联网下人机物管理控制是基于信息为核心的智能控制。由于会计大数据上面的特征所带来的利用传统数据处理条件与技术的困难,会计大数据处理必须应用会计云计算的模式。当前,关于云计算是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概念。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的定义是,云计算是一种对IT资源的使用模式,是对共享的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提供无所不在的、方便的、可随需的网络访问。资源的使用和释放可以快速进行,不需要多少管理代价。我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认为,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参与的计算模式,其计算资源(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交互能力)是动态、可伸缩且被虚拟化的,以服务的方式提供。这种新型的计算资源组织、分配和使用模式,有利于合理配置计算资源并提高其利用率,促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计算。总之,会计云计算是云计算的一个组成部分。理解会计云计算也与云计算一样,可以从技术与商业两个角度进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