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范例6篇

物联网范文1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都在努力寻找有效的对策。美国提出了构建“智慧地球”,中国提出了构建“感知中国”。其主要思路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1互联网 互联网通过TCP/IP网络协议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物理网络联接成一个整体,从而构成网上用户共享的信息资源网。随着社会、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大发展,互联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2物联网 物联网最早于1999年提出,即把所有物体通过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是一个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它具有基于标准和互操作通信协议的自组织能力,其中物理的和虚拟的“物”具有身份标识、物理属性、虚拟的特性和智能的接口,并与信息网络无缝整合。 3物联网和互联网 物联网和互联网都是建立在分组数据技术基础之上的,它们都采用数据分组网作为它们的承载网;承载网和业务网是相分离的,业务网可以独立于承载网进行设计和独立发展。 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嵌入式芯片和软件,使之成为“智能物体”,并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实现人和物体、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沟通和对话。 物联网与互联网也是有区别的。 (1)本质上,物联网是互联网在形式上的扩展,它继承了互联网所有的普遍性特征。 但是,它不是互联网的翻版,也不是互联网的一个接口,而是互联网的一种较复杂的扩展。 (2)研究的范围不同。 互联网由多个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形成相互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物联网就是把人和物、物和物之间进行联系和控制,协同和处理,目的就是提高生产率,使人们的生产变得更加舒适、更加和谐。 (3)体系结构存在差异。互联网体系结构是指导互联网设计的一系列抽象设计原则,内容涉及互联网的构成要素、通信协议、网络功能以及管理运营方式等。物联网体系架构主要包含以下四个层次:感知层。感知层的主要功能是信息感知与采集,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同时具备局部的互动性,需要一定的存储和计算能力。 接入层。接入层由基站节点和接入网关组成,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实现无缝、透明、安全的接入。 网络层。网络层包括各种通信网络与物联网形成的承载网络,完成物联网接入层与应用层之间的信息通信。 应用层。应用层由各种应用服务器组成,主要功能包括对采集数据的汇聚、转换、分析,以及用户层呈现的适配和事件触发等。 (4)对网络的要求不同。用于承载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分组数据网无论是网络组织形态,还是网络的功能和性能,对网络的要求都是不同的。 基于IP架构的互联网络在根本上是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网络,它的开放性和通达性,对网络性能要求是“:尽力而为”的传送能力和基于优先级的资源管理。 物联网对网络的要求就会高得多,目前实际上已经存在若干孤立的物联网系统,这些系统对实时性、安全性、可信性、资源保证性等都有很高的要求。这些要求是目前IP网难以提供的。 4互联网发展趋势 (1)多样化。 互联网用户对数据有不同的数据速率要求。比如说短信,只需要较低的数据速率,而高清视频等则需要较高的数据速率。对于未来的网络它必须要能够提供多种解决方案。 (2)多点的搜索方式。 网络必须要支持很多的用户进行多点的搜索方式。 (3)绿色化。 未来的互联网将用绿色的技术来实现互联网的应用。 (4)支持物联网。 目前互联网还不能够对物联网提供很好的支持。因此需要对网络资源进行优化,逐渐完善对物联网提供更好的支持。 (5)支持云计算。 目前没有一个网络可以真正实现云计算。因为对云计算来说,需要非常高速的网络,而且没有堵塞,没有断点。 5物联网发展趋势 物联网无疑是现在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其不但首次出现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频繁见诸两会代表委员们的提案中。由于物联网是互联网应用的增长点,可以大大促进信息化的应用,包括美国、中国和韩国都把物联网提升为国家战略级产业。把所有物品与网络连接,实现远程监控,物联网的新时代将为人们带来生活上的新体验。专家预估,物联网将是未来十年最重要的产业大趋势,至2020年可望成为全球经济新一轮的增长点。 物联网发展需要四大关键技术的支持:RFID技术用于标识物品;传感器技术用于感知物品;嵌入式智能技术用于思考物品;纳米技术用于微缩物品。如今,促进中国物联网发展的政策、产业环境以及支撑其运行的网络基础正在逐渐完善,中国物联网发展已拥有了良好的基础,将进入发展快车道,中国物联网发展前景良好。但同时仍存在成本、技术标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熟商业模式建立等问题,物联网的发展任重而道远。#p#分页标题#e# 总之,互联网与物联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发展将会是相辅相成的。

物联网范文2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上,出现了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科技新品――世博手机门票:手机一刷,便可进入世博会园区参观;手机再一刷,便可购买世博会吉祥物可爱的海宝……世博会运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使游客享受方便快捷的同时,更展示了物联网的独特魅力。

何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即物物相联而形成的网络,是利用射频识别、红外传感器、激光扫描器、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感知设备和技术,将所有物品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可对任何物品进行识别、跟踪、监控和管理的巨型智能网络。

物联网也被称为传感网,比尔・盖茨早在1995年的《未来之路》一书中就提到过这个概念。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并描绘了“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物联网把我们的生活拟人化了,万物成了人的同类。在这个物物相联的世界中,物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物联网将使得整个地球变得更加“智能”,在这个智能化的世界里,物品对人、物品对物品的服务方式和功能都将发生质的飞跃。

2009年1月,在奥巴马就任总统后举行的一次与美国工商业领袖的“圆桌会议”上,IBM首席执行官彭明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并建议政府建设新一代智慧型基础设施,奥巴马对此给予了积极回应。

如何形成物联网――通常需要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对物品的基本属性进行识别,通常在物品上嵌入RFID电子标签、二维条形码等能够存储物体信息的标识,这就像是给物品安装了“嘴巴”,使得物品可以“开口说话”;其次,需要相应的传感设备,能够读取物体基本属性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换成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再次,通过无线网络将信息发送到后台信息处理中心,而各个信息系统又可互联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这样就把一个物体想说的“话”传到另一个物体的“耳朵”里,实现物物之间的“信息交流”。

智能物流是物联网技术未来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它可以打造集信息展示、电子商务、物流配载、仓储管理、金融质押、安保物业、海关保税等功能于一体的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开展以电子商务、网上交易为主要交易形式的贸易。物联网作为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化产业浪潮,或将成为金融危机后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物联网范文3

独此一份

翟建国就是在河南游刃于这个行业的拓荒者。他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虽然学的并不是物联网相关专业,但在他的字眼里,凭借爱好和兴趣,多下些功夫就可以了,物联网相关的系统研发技术也是他自己自学,在不断与行业权威人士交流中慢慢成熟并做到能独当一面。

“物联网是新的技术革命,这里面很有意思,我善于研究这些富有挑战性的未知的领域。”翟建国说。

近些年,翟建国一直致力于物联网产业的研发和推广。他觉得现在是将之产业化的时候了。他认为,物联网已经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目前美国物联网“智慧全球”总投资达7870亿美元;在我国,无锡物联网2011年产值达600亿元,2012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近两年每年得到国家物联网支持资金百亿元,目前正在建设20万平方公里的物联网产业园。

功夫不负有心人。翟建国迎来了“创业互联网”的一次契机。也就是在有了将物联网产业化的想法之后,2012年1月,在河南省省政府7楼会议室,翟建国和他的项目组有机会向省政府陈雪枫等领导做了他们所作的专题报告,会上随即得到了与会省政府领导的认可,陈雪枫也指示,针对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中原经济区智慧城市建设,建立河南中原物联网产业基地。而专门针对这个基地,成立河南中原物联网产业基地有限公司,翟建国被聘任为总经理。

接下来,翟建国做了一系列的项目规划和商业设想。首先,根据项目需要,在土地、资金、建设等方面,分三期完成,第一期以智慧城市民生工程作为主体投资建设项目;第二期结合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以配套互联网扩展应用(多个智能物流配套园区、农业普及智慧体系、智慧交通体系)作为主题投资项目;第三期全面覆盖中原经济区三十个地级城市为导向,建成中原经济区一体化的物联网网络体系,形成全方位的智能物联网应用。以上工程的审批、规划、基础建设、工程建设等由翟建国和他的团队完成。

“河南中原物联网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总占地面积约4000亩,项目全部建成后规模上可覆盖服务于中原经济区三十个地级市,实现年产值近万亿元。”这样的产业吞吐量在河南现在乃至未来都是一个异数。

而对于市场,翟建国对项目的前瞻性充满信心:2012年11月工信部《物联网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初步完成产业体系构建,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到2020年国家对物联网投入3.84万亿元人民币,用来培育和发展10个产业集聚区,100家以上骨干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建设一批覆盖面广、支撑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物联网产业体。

事实上,翟建国和他的设想“有章可循”。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发改委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专项的通知》等相关政策,国家对于物联网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呈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明确要求要“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

“物联网技术可以应用于经济社会的诸多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倍增器,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推动力。现在,物联网可以在工业、农业、物流、交通、电网、环保、安防、健康、家居等九大领域重点突破,与市场接轨。”翟建国说。

引爆点

做这项工作需要有修身养性的品德操守,把物联网真正当成一份自己的事业,翟建国自己还会写诗并出有自己的诗集选、学过中医,精通于类风湿等关节炎的治疗,但这些他都是作为一种爱好或公益,并没有与经济社会接轨,而只把网络当作了自己追求的商业理想。

然而,最主要的是,他有着别人没有的“两把刷子”:掌控核心物联网应用技术和耐得住寂寞,最为关键的就是前者――有将技术转化为市场生产力的能力。

按照翟建国的想法,物联网产业基地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有足够的土地来承载物联网所需要的云计算,也就是信号发射系统。“第一期投资约35亿元,占地800余亩,建设云计算中心及管控中心、大企业及研发中心、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智慧城市应用管控中心、综合服务区、职工居住安置区及园区绿化等。”

现在,已有大唐移动、天云科技、IBM三家实力企业与中原物联网产业基地有限公司展开战略性合作,并分别在各自擅长领域投资5亿元、10亿元、10亿元。其中大唐移动占地100亩,建设集研发与生产于一体的物联网“智慧城市”应用系统所需的产品生产线,天云科技的投资、用于本项目云计算及大数据中心的建设,与河南中原物联网产业基地有限公司共同承建项目云基地中心,而后再联合IBM共同建设项目物联网软硬件研发及生产产业园和物联网人才实训中心。

按照翟建国的预计,项目建成后,在庞大的云计算及大数据中心基础上,与云计算相连接的感知部分,共同构成物联网的整体。

采访中,翟建国说,物联网的应用系统是庞大的,它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通讯网络和数据传输与互联网形成一个超级巨大网络,实现物与物、人与人、机器与机器、所有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等。而以云计算中心紧密相连的信息识别采集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为载体,中原物联网基地进行就地建厂的方式、建立不同需求的产品生产线,形成高产经济集聚群。

蓝图划定后,翟建国和他的团队准备把智慧安防项目作为先锋提前在市场试水。这种安防模式就是通过云计算将信号定位于公司研发的产品上,通过这个发射连接平台的操控,可以将企业、用户和商铺的任何异动(非法闯入、失火、瓦斯泄漏、紧急救助)以视频片段、图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的形式告知用户,并且在报警发生时录制一段视频或一张图片发送到服务器平台上,或者保存在主机SD卡上,提高客户报警信息的安全性。用户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因特网或手机,实时查看家中或企业的情况。

雏形

翟建国说,现在公司基本上还处于试运营阶段,主要是做好资金、项目之间的匹配工作。“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将基地、产品与市场做好有机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第四次产业革命所迸发出的能量。”

虽然有了势不可挡的趋势,有了技术支撑,但市场是验证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在进一步的验证中,翟建国描绘出它的市场雏形:根据预计,就一期项目来说,该项目计算期暂定3年,建设期2年。考虑到市场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投产后第一年达产15%,实现年产值150亿元;第二年达产40%,实现年产值400亿元;第三年达产100%,实现年产值1000亿元。

这是产值估算,如何实现?翟建国表现出乐观的态度。他说,以现在的进度,中原物联网基地在建设期半年内就可以向社会推广食品药品溯源、智慧健康、智能安防等智慧城市应用产品。

在产品的渠道布局上,翟建国说,河南具有世界最大的肉产品加工企业双汇集团、食品企业三全食品、思念食品、胖哥食品等占据全国冷冻食品70%的市场份额,可优先建立食品药品追溯系统;再者,河南又是一个人口大省,根据老龄化市场的发展,物联网可服务于45岁以上1300万人的企事业老龄人口,可做智慧健康管理系统,每人每年收取365元健康管理费用,政府针对企业每人120元政府补贴。如果把以上两个物联网应用系统投放市场,年产值可达到50亿元。

物联网范文4

关键字:物联网;物联网关键技术;物联网架构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物联网概述

所谓物联网就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1999年,美国的Auto-ID首先提出“物联网”这一概念,当时的物联网是建立在物品编码、RFID 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uto—ID中心研究的产品电子代码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为核心,利用射频识别、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基于计算机互联网构造的实物互联网。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提出了“物联网”的新概念。国际电信联盟(ITU)在《The Internet of Things》报告中对物联网概念进行扩展,提出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意物体之间的互联,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计算的发展愿景。

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来到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后,“物联网”这一概念在中国迅速走红。各地相继成立了各种与物联网有关的组织,例如于2009年11月1日成立的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除此之外,2009年9月,无锡市与北京邮电大学就传感网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签署合作协议, 2009年9月10日,全国高校首家物联网研究院在南京邮电大学正式成立。

2物联网技术

在物联网中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公共技术:编码技术、标识技术、解析技术、信息服务、安全技术和中间件。

2.1 编码技术

所谓的编码技术其实就是给每个对象物一串唯一的数字符号,用于区分不同的对象物,例如人的身份证号码。在这里既要对每家生产厂商进行编码,还需要对每个产品进行编码。只有对他们进行了唯一的编码,才能实现对他们的唯一识别。

2.2 标识技术

所谓标识技术就是指用不同的载体来承载这些编码。如果这些编码失去了载体,那么这些编码就不能被读取到,这些编码所代表的信息就不能被获取,要想在整个供应链中实现产品追踪等功能就只能是空中楼阁。我们通常所说的对物品信息的载体主要有一/二维条码、射频识别技术(RFID)等。

2.3 解析技术

由于RFID标签中只存储了产品电子代码,计算机需要一些将产品电子代码匹配到相应产品信息的方法。在EPC系统中这部分功能称为“对象名称解析(Object Name Service, ONS)”信息服务,ONS是负责将标签ID解析成其对应的网络资源地址的服务。例如,客户有一个请求,需要获得标签ID号为“123……”的一瓶药的详细信息,ONS服务器接到请求后将ID号转换成资源地址,那么资源服务器上(一般放在制药的厂家)存有这瓶药的详细信息,例如生产日期、配方、原材料供应商等。

物联网范文5

关键词:物联网 发展 体系结构模型

1 物联网理解

目前“大智移云”这一词汇逐渐进入人们的视域。“大智移云”,即大数据、智慧城市、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这些先进词汇逐渐进入人们的视域,并且在网络科技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掀起新高潮。物联网是大数据时代的产物。简单来讲,物联网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包含两个主要理念:

一是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衍生出的一种网络架构。

二是物联网的用户端可延伸和扩展至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能够实现信息交互,即物物相息。

按照国内标准,物联网指的是基于约定协议的信息传感设备(如GPS、RFID、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在物品和互联网之间建立联系,实现信息交互,同时完成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2 物联网的发展

早在1991年,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组建了“自动识别中心”,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的先进理念,使物联网真正进入人们的认知领域。

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并纷纷抛出与物联网相关的信息化战略。2004年日本

总务省(MIC)提出u-Japan计划,2006年韩国确立了u-Korea计划,2008年,美国政府采用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战略”,2009年总理在无锡提出“感知中

国”,自此我们国家物联网的发展和研究正式进入日程。

物联网并不是单一的产业,其最终体现在每个具体的应用行业中。2012年2月14日,工信部正式颁布实施第一个物联网五年规划――《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增加财税支持的要求,以促进物联网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专设基金,并且广泛吸纳外资、民资支持物联网发展。《规划》确立了构建产业体系的总体目标,着力打造物联网产业链,支持10个产业聚集区和百家以上骨干企业的整体建设,以“专、精、特、新”为标准带动一批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另外,统一物联网的编码标识也是当前促进物联网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利用规范化的物品编码和数据交互节约供应链运行成本,促进物联网行业信息化,已是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由此可见,统一物品编码无疑是推进物联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 物联网的构成

物联网是一种非常复杂、形式多样的系统技术,也有其内部特有的体系架构。物联网应用广泛,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应用,系统规划和设计会因为角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目前还没有一个规范化的体系结构模型。国内多数论著将物联网系统化分为三个层次,即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主要集中于感知层。感知层在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建立起联系纽带,主要实现数据采集、物体识别等感知功能。而信息交互系网络层的功能架构,即利用网络实时、准确地传递物体信息。应用层则主要包括各类应用,将感知层得到的消息进行处理,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实际应用。

4 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应用广泛,几乎遍及各个领域,全世界各国政府对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都十分重视。2013年04月28日,工信部和财政部又联合推出新政策《关于做好2013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联科[2013]79号),将在2013年继续通过专项资金的方式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并确定了六大重点领域率先发展。国内要发展物联网,必须解决当前物联网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碎片化、安全性等问题。从这点来看,要实现物联网发展规划任重而道远。

5 结束语

运用、发展物联网产业,我们国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发展前景十分广泛,但受限于物联网相关标准、规范,如果标准不统一对物联网发展将是一个非常大的障碍。物联网发展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必须从战略的层面进行整体布局、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物联网白皮书(2011)[R].工业和信息化电信研究院,2011,5.

物联网范文6

关键词 物联网;结构框架;概述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5-0088-01

1 物联网概念的提出与发展现状

把用以表达连接互联网与信息传感设备以实现智能化地识别与管理的概念称之为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此概念最初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自动识别中心(Auto-ID Labs)于1999年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提出受到了世界各国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信息领域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信息技术的一次重大发展和变革,是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物联网的提出和建设对解决现代社会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用射频识别技术替代条形码识别技术,实现了物流管理的智能化、系统化。

“物联网”概念的初步确立是在2005年11月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提出的,该峰会由国际电信联盟(ITU)主办,并且了一份关于物联网的报告――《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该报告描绘了物联网运用的新模式,确立了物联网的概念,并指出即将来临的物联网通信时代无所不在,世界上所有人或物体都能通过因特网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于物的连接[1]。在这个过程中,推动了射频技识别技术、纳米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广泛的使用,同时物联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兴起。

2006年3月,在欧盟举行了名为“From RFID to the Internet of Things”会议,该会议对物联网的概念和发展方向进一步做了描述,并且还制定了未来物联网研究策略路线图。

2009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积极回应了IBM 首席执行官Samuel J.Palmisano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的概念,并提出把各种类型和功能的传感器嵌入装备到像铁路建设、公路建设、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建筑工程、电网建设、大坝工程、供水系统、石油管道等各类与人民现实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建设应用中,使得管理智能化系统化,成为美国在21世纪保持竞争优势的方式。

2009年8月,国务院总理在江苏无锡考察时,参观了该地区的微纳物联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当时曾提出建设“感知中国”的物联网发展理念,并指出发展物联网要把传感系统和3G系统相结合建立传感信息中心,开始了我国物联网发展战略。

由此可知,物联网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与物相结合的泛在网络,在人与人的基础上扩展延伸到了物与物、人与物的信息通信和交流。所以,可以把物联网具体定义为:通过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红外传感器、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所有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通信和交换,从而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为一体的网络[1]。如图1为物联网的概念模型图。

由该图可以看出物联网通过二维码,传感设备,激光扫描,GPS系统等设备或系统,并通过物联网实现人与物的信息交流沟通。

2 物联网结构框架

从结构框架上看,物联网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如图2所示。

感知层的主要功能是全面感知、识别物体和采集数据,即通过各种种类的传感器针对周围的物体、环境、状态等静态或动态的信息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大规模、分布式的采集和辨别,然后将获得的信息转化为数据,并通过传感网设备将所采集的数据信息上传到网络层。就相当于人的耳鼻喉眼等感官器官和神经末梢,可以从获得外界物体的各种属性一样。由此可知,感知层是由各种传感器网关构成的,包括RFID标签、二维码标签、GPS、温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磁敏传感器、声敏传感器等类似触觉、味觉和嗅觉的感知终端。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私有网络、移动通信网、互联网、无线接入网、有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卫星网等网络设备平台,实现感知数据和控制指令信息的双向交流,笼统的说就是网络层主要对感知层获得的信息进行实时传递、存储和处理。如,手机内置的RFID设备可以识别图书的二维码,通过识别采集图书的书名、编号、书架号等信息保存在手机中,方便学生查找图书。因此,网络层相当于人体的神经系统。

应用层就是用户和物联网进行信息交换的借口,构建各行业的实际需求应用,如地震监测、车辆监控、物流运输等,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用户可以利用物联网提供经过分析的感知数据来享受特定的服务。由此可知,应用层是物联网发展的目的。

3 结论

本文只是简要的叙述了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发展现状以及对物联网的技术结构,但真正的物联网结构要更加的复杂,而且其结构的设计和应用的方式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应用方式。

参考文献

[1]杨正洪,周发武.云计算和物联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8-31.

[2]刘强,崔莉,陈海明.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J].计算机科学,2010,37(6):1-4.

[4]宁焕生,徐群玉.全球物联网发展及中国物联网建设若干思考[J].电子学报,2010,38(11):2591-2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