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企业财务规划范例6篇

初创企业财务规划

初创企业财务规划范文1

(一)缺乏对财务管理明确清晰的认识

忽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财务处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位置,企业的各项业务无不涉及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为融资制定计划,为并购提供支持,为员工激励提供手段。但企业在创立初期由于追求高成长,因而重视经营,忽视管理,尤其不重视财务管理。对财务管理这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的忽视,将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会计主体不清晰。创业企业成立之初,其资金构成多为创业成员的家庭财产出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又将企业资产作为个人资产支出,导致企业资产的流失。企业资产和个人资产没有明确的产权界定,因而导致会计主体不清晰,会计信息无法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水平低

缺乏具有专业素养的会计人员。受制于实力不强、资金不足等,创业企业大都无法吸引、雇佣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会计人员。人员较少的企业就会存在大包大揽,一个人同时承担好几项职能工作,家族式的企业则会任人唯亲。这样一来,从事企业会计工作人的往往并不懂财会知识,或者在企业创立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得到正规的培训和提高。因此,创业企业大都缺乏完备的经济业务记录,无法形成有效规范的会计信息。会计基础工作的薄弱导致了会计功能的缺失,会计将不能很好地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

会计行为不规范。首先,企业会计人员职责分工不明。比如既是业务员又是库管员,既是销售又是会计,缺少相互之间的监督和制约。其次,企业创立初期的会计核算只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的层面上,没有对会计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财务管理的水平较低。最后,许多创业企业在实际经营中为达到避税、逃债等目的,采用不合法的会计凭证,私设账目,编制多套会计报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三) 忽视企业内部财务控制

老板单线控制财务,忽视企业内部控制。创业企业有一个特点,财务一般

由老板单线控制,但往往又控制不住,因为企业没有建立系统有效的财务控制体系。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或者没有建立,或者建立了没有执行。创业企业应该有自己内部的稽核部门,但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其独立性。

资金管理不善。融资是目前创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主要表现在:资金来源渠道窄,融资计划滞后,融资规模小、成本高等方面。在投资方面,凭经验进行判断,对固定资产投资过多,盲目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加上为增加销售而不注重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导致企业资金管理不善,流动资金不足。

成本管理制度不科学。大多数创业企业都会主动控制成本,减少浪费。但由于没有制度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往往以牺牲产品和服务质量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或者试图以笼统粗放的成本核算代替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成本控制措施。

二、创业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化途径

(一)加强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财务知识的学习

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财务管理是创业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是影响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缺少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将不能很好地对企业资金进行管理和运用,企业也就很难做大做强。企业要发展,必须重视财务财务管理,做好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提高管理者素质。管理者对一个企业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者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也将直接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及其实施。创业企业的管理者应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对财务管理和会计业务知识的学习。同时将其纳入对管理人员的考核范围,以此作为是否任用的重要参考。

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工商、财政、税务等部门应加强对企业财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指导工作。企业也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开展各种培训和辅导活动,并将其纳入员工考核、晋升、淘汰制度,以提企业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进行会计业务规范化建设

明确企业会计主体。首先,要理顺企业的产权关系,清晰界定企业资产和企业主个人财产。其次,应逐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实施会计业务规范化建设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引进人才,淡化家族式管理;下放经营权,提高经营效率。同时,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和授权批准控制的原则设置企业财务机构,配置相应的人员,建立规章制度,明确职责;按照会计系统控制制度的要求,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工作流程,建立岗位责任制以及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建立规范有效的会计系统。企业的会计系统应符合会计核算流程的一般要求,能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概貌,产生的数据资料能够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满足政府监管的需要。企业在设计财务流程时,应将规范性放在首位。在满足规范性的前提下,可适当减少中间环节,避免整个会计系统变得过于复杂,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三)财务外包

财务外包是企业将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某些事项或流程外包给外部专业机构代为操作和执行的一种财务战略管理模式。企业在创立初期,资金、精力及专业人员有限,在保证外包过程中的控制力和商业秘密不被泄露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选择合适的外包合作伙伴将企业的一部分财务会计工作进行外包。这既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又可以使企业的发展更具灵活性。

但财务外包并不是每个创业企业都适宜采用的。财务外包一般更适合中小创业企业。企业在选择财务外包的时候,既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更要仔细考察合作伙伴的服务资格、经验和质量等。

(四)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计划性地开展财务工作

财务管理模式应与企业的规模和发展阶段相适应。什么样的企业规模和发展阶段决定了企业应该采取的财务管理模式。处于初创期、规模较小的企业既不可毫无限制地简化财务管理流程,也不能照搬大公司的模式;处于稳定发展阶段,规模较大的企业亦不能维持原有简单的财务管理模式,而应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对企业财务管理流程进行再造。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不是以其简单或复杂与否作为评价标准。财务管理流程过于简单会降低企业的控制力度,过于复杂也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初创企业财务规划范文2

初创企业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自身的财务规划:融资前企业自身生存所需资金的估算

可以说95%以上初创企业是在即将走出沙漠,望见绿洲的时候死掉了,因为,在出发前他对路途没有足够的估计,没有带上足量的“水和食物”。

这个阶段的资金一般应该按照6-10个月的时间进行现金流量预估。比如,4个人的初创公司,其研发产品为一高科技电子产品,在没有融到资金之前,基本没有收入,那么,就要仔细估算一下6-10个月里,可能发生的一切费用:必须的办公设备,办公室租金,人员的最低工资,水电费用,交通及通讯费用,以及不可预见费用(按照以上费用10%进行估算)。如果估算期内还没有融到资金,那么这个项目就极可能失败,应该及早另做打算。

初创企业财务规划范文3

[关键词]财务管理模式;施工企业;资金结算中心;会计委派

本文所研究的某铁路施工企业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它由最初的单一普通工程公司发展成为以经营房地产、施工材料物流和施工管理为主的施工企业。随着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其财务管理模式经历了数次变革。目前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和方式都比较简单,财务部门没有有效行使融资与投资决策、成本控制等职能,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快速的发展,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本文借助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变革,对某铁路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以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运营的稳定性,增强企业竞争力。

1当前某铁路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

某铁路施工企业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伴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其组织机构模式也历经了数次的变革,目前企业及其下属的二、三级单位都是独立的财务实体,都设有独立的财务核算机构,都有独立的账套,这样多的会计实体和账套大大地增加了财务工作的复杂程度和财务管理成本,降低了财务管理效率,削弱了财务的监督控制职能和决策支持职能。

2某铁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设计

2.1基本思路

由于财务管理模式创新设计的面较广,工程浩大,创新的失败率较高,所以,从计划、调研、设计到实施等各个阶段都要非常认真地构想和筹划。任何一个阶段的一个小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整个创新工作的失败。一般来说,财务管理模式再造大致经过以下几个程序: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准备、财务管理模式创新调研及发现、财务流程创新设计、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实施效果分析等。

2.2设计目的

某铁路施工企业组建初期,管理分工不够细致,专业化的管理也不到位,施工企业内部财务分立的状况比较普遍。随着施工企业的发展,资产重组、行业联合、跨行业经营等企业扩张行为的实现,原有的管理模式和财务分立制度显现出明显的弊端:对财务管理职能的认识不够,财务的职能仅限于财务核算及资金调拨等事务性工作,而税务筹划、财务计划与监控、决策支持等职能则相对弱化,较少参与公司的资源配置和战略规划,财务管理应有职能的发挥受到限制,难以支持企业的战略发展。

2.3设计思路

2.3.1设立资金结算中心

某铁路企业财务创新的设计方案是成立施工企业资金结算中心,财务管理实行集中统一的集权管理模式,增强企业财务管理职能,负责管理和监督整个企业的资产运营情况,对整个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控制,负责企业资金的筹措和调度管理,负责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监控,负责制定企业财务经营政策等。资金结算中心按其基本职能划分为5个部室:财务核算业务部、成本费用控制业务部、资产管理业务部、财务信息系统业务部和预算管理业务部。

2.3.2实行会计委派制

所属各子公司的财务机构和人员由企业资金结算中心集中统一领导,各子公司的财务机构为资金结算中心的派出机构,负责本级单位财务运行机制的全面落实和运作,保证与母公司职能的衔接和统一。

2.3.3集中财务核算

企业资金结算中心设立一个总账套,各下属单位在企业的账套内分别设立其各自的子账套,分别核算成本,计算盈亏。这样做,一方面实现了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法的一致性和规范性,有效地避免了原体制下有些基层单位各自为政,确保了核算的真实性。另一方面,通过资金结算中心实行的标准化核算,对下属各单位的经营情况实行有效的实时监控。

3某铁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保障措施

3.1从严管理

从严管理就是要从源头上体现从严管理的要求,从严管理的源头就是全面预算。要把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从严管理的根本措施抓细抓实。全面预算是以各业务预算为基础构建而成的预算体系,各业务预算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全面预算水平的高低。要提高全面预算水平,首先要深化专业预算管理,提高各业务预算水平。为此,各业务预算责任单位要切实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的准确性,为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公司按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加强对预算编报及时性和准确性的考核,以促进全面预算执行水平的提高。

3.2搞好投资创新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公司投资离不开增加资金投入、直接购建生产设施、生产经营产品。而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很多国内企业都积极进行投资创新,通过收购兼并同行业或相近行业的企业来实现投资战略的目标。但某铁路施工企业正处于行业环境不景气导致的亏损时期,所以相应的投资活动比较有限,主要集中于风险较小的原料贸易投资。不过,目前某铁路施工企业自身盈利不佳,且由于行业不景气,导致出现亏损,因此在投资时特别谨慎,必须要获得董事会和出资者的批准,而且尽可能不在风险较大的非相关行业进行投资,目前以集中精力控制亏损、将原料贸易投资做好为主,这也正是某铁路施工企业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投资创新的表现。

3.3严格客户财务控制

从预测分析入手,采取事前严格控制、事中全面监督、事后兑现奖惩的办法,和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努力降本增效。积极参与采购定价,做好采购物资的数量和质量审查,千方百计降低采购成本;努力加强货款管理,销售环节严格执行款到发货,对以前遗留的、欠款时间较长的应收账款,采取追款,尽可能减少损失;采购环节需要预付款的,对有关客户的资信情况,充分进行实地了解并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减少风险;进一步健全审批制度,采取归口管理的办法,落实责任,严格控制经营环节的各项费用开支。

3.4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某铁路施工企业原财务管理制度于2005年制定,早已不适应新的管理要求。公司2010年重新修订了财务管理制度,包括现金管理制度、货款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差旅费报销制度、通讯费管理办法、车辆管理办法等。这些制度在工作中全面执行,有令必行从此成为一种习惯,“制度第一、总经理第二”在公司成为一种企业文化,特别是新的差旅费报销制度和通讯费管理办法,根据工作需要,改变原来实报实销的做法,大大降低费用开支,杜绝奢侈浪费现象。总之,企业只有持续不断地进行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才能有效提高公司的生产经营效益,从而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珺.浅谈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福特公司应付款业务流程重组的启示[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6(2):25-26.

[2]张红云.信息时代的业务流程重组——兼论会计业务流程的更新[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4,19(6):65-69.

[3]林祥友.宏微观视角下的会计信息流程再造[J].财会月刊:会计版,2005(3):13-14.

初创企业财务规划范文4

一、复杂环境对企业财务困境的影响

企业在外部环境中面临影响因子的数量和企业掌握这些影响因子的程度决定了环境的复杂程度。此外,复杂环境下影响因子还会通过外部关联和网络化交织使得企业与复杂环境之间呈现的关系由传统的线性转变为非线性。总之,在复杂环境下,需要从环境论和系统论的维度来审视企业与环境的关系。

(一)复杂环境直接导致企业系统复杂化 在复杂环境下,企业系统为了适应环境的要求,需要考虑和模拟各种状态下企业的决策分析和应急反应。这使得企业的系统在预测、决策和控制方面都需要保持非线性、不确定性、信息非对称性、组织系统的非平衡性和混沌性的状态。

(二)复杂环境直接影响企业对环境的感知与机会的研判 在复杂环境下,企业的业务触角得到了极大扩展,特别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企业都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这一方面使得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由于业务触角的延伸,企业面临的未知因素不断增加,某些微小的影响因素在“蝴蝶效应”的模式下,可能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理解复杂环境对企业决策者的影响。从理性人假设出发,决策都是决策者通过对信息的研判和对备选方案的比较做出的,是人理性的表现。但是,在复杂环境下企业环境的复杂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企业经理人员获取有效决策信息的难度。这都使得企业决策风险在复杂环境下陡然增加,相应的也会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增加。

二、复杂环境下企业财务困境模式研究——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

已有的研究表明,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面临的复杂环境的性质有着巨大差异。从环境适应论的角度来看,在面临不同阶段的环境时,企业为了现实生存和发展,需要调整自身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具体体现为对其组织结构、企业战略、决策风格等的调整。因此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例如,在初创期企业在应对复杂环境时,由于其规模小会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但是由于其实力弱小、管理不规范又使得其更容易经受不住复杂环境的冲击破产;而在成熟期,企业由于有着较强的实力能相对出初期有着更强的抗外部环境冲击的忍受力,但是由于其规模较大和组织管理的僵化行使得其灵活性开始下降,从而导致其较难迅速对外部坏境的变化进行反应。因此,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在对外部复杂环境的感知和应对能力上存在显著的特征差异,从而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财务困境的产生模式存在差异。英国学者Richdson等(1994)将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以青蛙作为譬喻理论,深入阐述了企业经营失败的具体症状,并提出企业失败分为四种行为模式,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生命周期是企业财务困境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忽视企业生命周期在企业财务困境预警中的作用将会失去重要和有效的预测信息。这些都表明企业生命周期是一个研究复杂环境下企业财务困境问题很好的视角,并且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复杂环境理论在逻辑上具有一致性,这为我们从生命周期视角考察复杂环境对企业财务困境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一)复杂环境下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财务困境模式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运用生命周期视角来研究企业财务困境的科学性,将按照生命周期理论的四个阶段进行论述。

(1)初创期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可能性随企业年龄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倒“U”型关系。初创期企业由于规模小,同时尚未在市场上立稳脚跟,相关的管理经验和行业经验也很不足。因此,随着企业已有资源的消耗,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大,直到企业在市场上立稳脚跟,开始进入成一长期,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风险才逐渐减小。

(2)成长期企业由于成长质量不高所导致的“成长幻象”,是成长期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显著特点。基于心理学研究的“过度自信”理论,成长期企业由于从众多新创企业中成功突围,使企业家的过度自信心理得到进一步强化。因此,如果这时企业家的野心过度膨胀,盲目乐观而采取激进的高负债扩张战略,而忽视企业的成长质量问题,以致公司扩张所带来的收益无法抵消公司隐性破产成本对公司的负影响,则公司很有可能陷入企业财务危机。

(3)成熟期企业应谨防由于公司治理不善所导致的财务困境问题。成熟期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己经比较完善,公司资源和现金流充足,但是成熟期企业容易产生严重的公司治理问题,如果随着公司原有业务增长放缓,企业经理层开始追求通过“规模化扩张”和“盲目多元化”的手段来刺激公司成长,满足自身利益,同时公司控股股东开始倾向于掏空公司资源,则成熟期的企业很有可能陷入财务困境的泥潭。

(4)衰退期企业的组织僵化和创新力减弱是导致企业财务困境的重要原因。衰退期企业随着组织的逐渐僵化和创新力的减退,公司已经不具有推出受到市场广泛欢迎的新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则随着企业原有产品生命周期的结束,企业的发展后继乏力,影响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最终将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二)复杂环境下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财务困境解决对策 基于生命周期四个阶段财务困境模式的分析,笔者将从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财务困境的具体模式来探讨解决对策。

(1)政府援助与企业提升初创期抗风险能力。初创期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很大,且在初创阶段随企业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鉴于初创期企业通常具有规模较小,实力很弱的特征,在企业缺乏足够自生能力的前提下,政府需要从外部提供必要的援助,其中,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是政府扶持初创期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其次,企业加强自我修炼,提高初创期企业抗风险能力。具体表现在:一是制定合理可行的商业计划。处于初创期阶段的企业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创业企业家在将其创业意图转变为能切实实现的创业企业的过程中,如果缺乏一个合理可行的商业计划,则很有可能以企业发生财务困境而告终。一个合理可行的商业计划应包括创业企业所具有的核心优势、行动计划、市场预测等内容。二是初创期企业应争取尽快进入成长期。初创期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概率随企业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当到达初创期与成长期的临界点时,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危险达到最大,其后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危险随企业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因此,如果一家企业在初创期阶段停留的时间越长,那么其在前期需要投入的资金规模就越大,而企业却无法在短期实现盈利以补充资金的不足,因此,其发生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对于缺乏融资来源的初创期企业来说,越快进入成长,即意味着越快地获得内源融资的渠道,通过自身的“造血”功能,以补充外部融资的不足,避免财务困境的发生。

(2)成长期企业应关注成长质量。在成长期,企业成长如果以企业成长质量的降低为代价,企业表面上的繁荣掩盖了企业内部潜伏的危机,那么最终随着时间推移和外部环境变化,企业建立起来的繁华景象往往会变得不堪一击。成长期企业的扩张冲动往往与企业管理者的过度自信高度相关,而企业管理者自身个性和往日经历往往是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决定因素。因此,对于成长期阶段企业的管理者,应认识到自身可能具有的过度自信的倾向,克制自己想要急剧扩张的冲动,追求成长期企业稳健的成长。

(3)成熟期企业应关注公司治理。在企业成熟期,公司治理问题开始逐渐突出,容易面临经理层的道德风险和公司控股股东的掏空,一旦公司外部环境恶化,则很可能发生财务危机。为有效避免企业财务困境的出现,企业应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具体表现在:一是强化企业内外部约束机制。由于成熟期企业存在严重公司治理结构缺陷,表现在关联交易频繁,担保过重,大股东占用资金,过度投资与盲目多元化等现象。公司治理的实质是解决因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而产生的问题。其基本特征在于构建合理的约束机制来减少成本。企业一方面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组织结构,加强企业内部约束,另一方面加快市场的规范化与法制化,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强化企业的外部约束机制。二是加强公司管理者及其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和控制机制不完善,也缺乏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因而利用会计信息不对称性,公司的控股股东有条件和倾向通过“隧道行为”掏空公司的资产,为自己谋取超额收益,而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同时成熟期企业大量的现金留存将增加管理层的“堑壕效应”和鼓励公司经理层的自利行为。加强公司管理者及其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建立更有道德的企业文化,可以有效地避免公司经理层和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三是建立上市公司治理状况评价体系。为有效地保护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我国政府应该建立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评价体系。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有效地避免财务困境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相关利益者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避免给造成重大损失。

(4)衰退期企业应加强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积极应对衰退。衰退期企业的组织结构已陷入僵化和老化,企业的创新力减弱,已有产品随市场上替代产品的出现,逐渐失去竞争力。衰退期企业应积极进行战略转型,寻求新的增长点。企业原有产品部门己经不能为企业提供利润,反而需要消耗大量的企业资源,将企业拖向财务困境的深渊。为避免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成功实现转型和蜕变,衰退期企业可采取如下策略:一是坚决剥离没有利润或陷入亏损的产品部门,实现衰退期企业的瘦身对于企业已经失去竞争力、没有利润或陷入亏损的产品部门,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寻求买家进行出售,坚决予以剥离,以制止负的现金流,同时能为企业提供现金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并用于集中资源实现公司的战略转型。二是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衰退期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加大,因此,需要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积极回收应收账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很多成功实现转变策略的企业的经验来看,衰退期的企业的资金营运能力是决定其是否发生财务困境的关键因素。

(5)根据不同类型企业分别建立相应的财务困境预警系统。需要通过对企业根据其生命周期特征进行细化,分别建立不同的企业财务困境预警系统能够获得更高的预警精度。考虑到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其造成财务困境的原因和关键因素互不相同,因此,为提高企业财务困境预警模型的预警精度提供了关键支持。推而广之,可以考虑根据企业的其他特征,如行业、地域、所有制、规模等分别建立企业财务困境预警模型,以充分把握不同类别企业其所具备的特点,有效提高预警精度,以为不同类型的企业预防财务危机提供针对性指导。

三、结论

由于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面临的环境的复杂性存在差异,而且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在对复杂环境的感知和应对能力上也存在显著差别。因此,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为复杂环境下企业财务困境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新的视角。需要注意的是,正是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在对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进行研判时更需要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不能简单按照生命周期理论进行划分。

参考文献:

[1]朱荣:《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与控制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初创企业财务规划范文5

【关键词】 业财融合; 价值链; 预算管理

一、研究背景

预算管理凭借其计划、协调、控制、激励、评价等综合管理功能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手段和工具,在国内外成功企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0年,前国家经贸委在下发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中明确要求国内大中型企业要推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中国企业逐步认识到预算管理的价值,预算管理真正在中国企业落地生根。

广东电网公司预算管理起步较早,20世纪90年代末期就开始在本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并逐步推广到所属基层单位。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预算管理一直停留在传统的财务预算管理层面,存在预算强调短期、年度目标的完成,缺乏与公司发展战略的承接,预算编制基础不科学,与业务活动脱节,预算执行刚性不强等局限。随着公司所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传统预算管理模式越来越制约公司的进一步发展。2009年,广东电网公司开展了全面预算管理创先工作,初步建立了战略导向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实现了“财务规划、目标设定、预算编制、监控调整”的全过程管理,但是预算引导资源配置和管控的作用及力度仍有待增强,预算的精细化管理程度需进一步提高,预算与业务的融合程度需进一步加强。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价值链理论

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1985 年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价值链(Value Chain)概念,把利润作为基本价值链的最终目标,认为企业价值链是由各个互不相同而又相互关联的价值创造活动按照特定方式联结而成的链条,不同企业之间价值链的差异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1995年,彼得・海恩思(Peter. Hines)把顾客纳入到价值链中,重新定义价值链的概念为“集成物料价值的运输线”,认为顾客对产品的需求是生产过程的终点,利润只是满足这一目标的副产品。

价值链是以企业储运、生产、销售、服务等业务流程为载体,以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为直接目标而形成的企业内部价值活动的系统性结构。

(二)经济增加值(EVA)理念

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适应企业经营环境的巨大变化,美国思腾思特咨询公司(Stern & Steward)于1982年提出并实施的一套以经济增加值理念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系统、决策机制及激励报酬制度、新的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以克服传统指标的缺陷,准确反映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经济增加值(EVA)是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企业全部资本成本后的余额,通过对财务会计报表等资料加以调整、用于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现了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三)作业成本法(ABC)理论

作业成本法是美国学者库伯(Robin Cooper)和卡普兰(Robert S Kaplan)1988年提出的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作业成本法的管理思想是资源分配给作业,作业则进一步归集至成本对象。实质是通过作业流程的归集,消除不增值作业或减少作业中的浪费,从而为企业提供精确的产品成本核算和报价,为公司战略和日常经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基于价值链的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模式借鉴价值链和作业成本法的管理思想,以内部价值链为基础,以价值创造为指导思想,实现“业务流”、“资金流”集成的预算管理模式。

三、基于价值链的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

(一)以公司发展战略为导向,承接战略目标

战略管理大师波特认为战略的实质是企业所选择的、可以使其成为卓越组织的特定活动,关注于企业的总体谋划和未来的长远规划。战略在预算之前形成,它为全面预算的制定提供了一个框架和指导。预算管理将具有长远性和综合性特征的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的业务规划以及具体的责任中心和经营期间,使战略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二)以价值活动为核心,寻找关键驱动因素

企业的资源是有限,必须有效配置和利用资源,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基于价值链的业财融合预算管理紧紧围绕价值活动中的增值活动,识别并量化各业务单元的作业活动,寻找增值作业的关键驱动因素,将企业关键资源配置给增值作业,合理控制辅作业。

(三)以业务逻辑为主线,强调业务驱动

企业的竞争是围绕价值链的竞争,企业竞争优势绝不是来源于价值链的某个环节,而是来源于整个价值链。因此,基于价值链的业财融合的预算管理不仅要覆盖价值链中每个环节(尤其是增值活动),更重要的是必须体现不同活动之间的业务逻辑,强调业务驱动预算,从而实现预算的闭环管理。

(四)以动态管理手段,实现业财的充分融合

由于企业的经营环境在不断变化,预算管理应该适合经营环境动态变化的需要,同时企业价值链的各项价值活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在不断变动和相互转化,因此基于价值链的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模式应该与实践活动保持动态一致,及时修正预算或业务活动,实现业务与财务的充分融合。

四、基于价值链的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模式的基本架构

基于价值链的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模式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

(一)企业应细化落实发展战略到具体的业务规划

根据电网企业的特点,笔者将电网业务的价值活动划分为规划与建设、购电、输电、变电、配电和售电等六大类 作业。

(二)细化六大类作业到具体的作业活动

按照“金字塔”原理,由上至下从省公司――地市供电局――县级供电企业逐层进行梳理;然后按照重要性原则筛选核心作业活动;最后根据是否属于增值活动将细化后的作业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

基于价值链的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模式下作业活动的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

1.可描述性原则。BSC管理大师卡普兰和诺顿在“战略地图”中创造性地提出“你不能描述的,就无法管理”。对业务基本要素的描述有助于各级不同专业类型、不同层面的人员能对业务有统一的认识和理解。

2.可衡量性原则。这种衡量可以是具体数量上的(如线路的长度、变压器的容量、供电客户的数量等),也可以是综合指标上的(如供电可靠率、万元固定资产售电量等)。

3.重要性原则。按照巴莱多定律(二八定律),在任何一组事物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4.权责明晰原则。业务与业务间应界定清晰,明确管理责任,同一项业务可以有两个或以上专业部门,但最终责任部门只能有一个。

5.管理幅度可控原则。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实际和需求,适当控制业务细化的幅度,随着管理的改善和信息化的实施进度逐步深化、细化。

(三)识别作业的关键驱动因素

对进入作业活动的各环节进行深入分析,查找引起该项作业产生、调整或结束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清晰的描述,再按照重要性和可衡量的原则对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寻找作业的关键驱动因素。

(四)形成业务标准和财务标准

分析确定每一个关键驱动因素的值,按照是否有“上限”分为“有上限值”的业务标准和“无上限值”的业务标准,其中“有上限值”的业务标准主要是那些国家或上级有严格规定或要求,以及结合内部管理要求严格控制的作业,这些作业活动的发生只能被允许在一定的量内。“无上限值”的业务标准主要是那些随着资产规模、客户数量、用电负荷、人员等增减变化且弹性系数较大的业务。

(五)加强预算的动态管理

对预算进行动态管理,反馈给价值链的各业务活动环节,不断改进优化细化作业、关键驱动因素、业务标准和财务标准,实现业务与财务的充分融合。

五、广东电网公司业财融合的预算管理实践

近年来,广东电网公司借鉴国内外先进预算管理经验,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开展了很多探索性的工作,以提升公司价值创造能力为目标,基本建立了战略导向型预算管理体系,初步实现了业务与财务的融合。

(一)开展“十二五”资本性支出规划财务评价

围绕EVA指标建立资本性支出财务评价模型,对项目投资进行财务评价,综合平衡投资总规模与EVA之间的逻辑关系,寻找最优投资计划,加强计划与预算之间的衔接,以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二)建立了部门预算归口管理责任网络

引入责任预算管理理念,以省公司各职能部门为责任主体,明确不同组织和岗位应承担的预算管理职责,并按照其在价值链各业务活动环节的角色划分为归口管理部门和专业管理部门,从而打破预算以往的专业壁垒,让对业务更加熟悉、了解的专业部门参与到预算的全过程,专业管理部门提供审核支持,归口管理部门进行综合平衡,各部门之间分工合作,初步搭建了业财融合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有效推动了业财融合。

(三)初步建立了供电成本预算编制标准体系

结合公司供电成本管理现状,对条件成熟、能够进行标准化管理的成本项目建立标准成本。通过对成本明细项目对应的作业活动进行分析,识别关键驱动因素,围绕各成本明细项目的关键驱动因子,制定成本明细项目对应作业活动发生的准入条件及其合理的业务量大小,由各归口管理部门在业务标准的基础上,参考社会、行业的有关费用单价,结合公司实际对历史数据进行反复测算、验证,制定各成本明细项目的标准成本。

(四)对重点工作编制专项预算

对公司发展战略中重点关注的领域或事项,以及公司年度重点工作,如电动汽车、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科技开发等编制专项预算,形成多维度预算体系,确保公司战略的落地。

(五)研究探索实施月度预算

研究探索实施月度预算管理,由基层单位根据公司下达的预算目标,结合年度工作重点和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做好各项业务计划的工作安排,并细化至月度,再通过月度预算回归到年度预算目标上。

六、对广东电网公司业财融合预算管理的改进建议

综上可知,广东电网公司这两年着力在加强计划与预算的衔接、部门预算以及标准成本等业财融合方面作了探索研究和实践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在业务与财务融合的精细化程度和深度上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按照基于价值链的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框架进行分析,广东电网公司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

(一)开展EVA考核指标多层面的培训,提升整体价值创造理念

目前来讲公司各层面对EVA的内涵和实质还不是很理解,在基层的班组或科室更是缺失。实际上,EVA并不单纯是一个财务的概念,它与公司日常生产经营工作紧密相关,可以说公司的每一项活动在减少EVA的同时也是在创造EVA。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如何以最小的资源耗费实现最优的结果是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员工都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思考和实施的问题。

(二)完善部门预算归口管理责任网络

一是在现有部门预算归口管理责任网络基础上成立业财融合办公室,办公室建议由计划部和财务部相关人员组成,直接对公司分管预算的领导负责。

二是建立跨专业的标准审查委员会。目前管理模式下,各成本费用项目的标准成本主要是由各专业部门根据自身的管理要求建立的,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此,建立跨专业的标准审查委员会,由其对标准成本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把控和审查;然后提交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

(三)加强和提高业财融合的深度和广度

售电业务建立电力需求预测模型。从终端客户入手,按照用电行业对用电客户进行市场细分,如大工业用户、非普工业用户等,然后对细分市场进行分析,识别细分市场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并予以量化,建立电力需求预测模型。

购电业务建立完善经济调度模型。从上网电厂机组入手,以机组为最小发电单元,分析机组上网电量的关键驱动因素,如机组的检修情况、机组的单位煤消耗量、受来水情况影响等内外部因素,建立经济调度模型。

电网规划业务应深入到各条线业务规划对EVA的影响或贡献程度,并追溯到具体的支撑项目上。电网建设业务应强化对项目全过程的预算管控,在各个环节全面切入,实现对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四)建立基于价值链的业财融合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的目的是进一步激励、引导和约束业财融合的预算管理模式,促使其实现预期的效果,同时规避风险。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模式考评机制的重点是:

1.对各归口责任部门的考核,主要是考核责任部门的履职情况。建议设置的考核指标有业务标准覆盖率和预算执行偏差率。

2.对预算编制执行单位的考核,主要是考核预算编制是否严格执行标准。建议设置的考核指标有预算编制上报准确率。

(五)进一步完善大计划大预算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集成

完善大计划大预算信息系统的功能开发和其他信息系统特别是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实现对企业价值链进行管理并详细记录价值活动的全过程,从事后分析向业务活动的前端转移,加强事前预测和事中的实时控制以及动态管理。

七、结语

基于价值链的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模式在价值链各业务活动环节引入价值创造理念,消除或减少不增值作业,增加增值作业的资源投入,从而实现对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通过对各业务活动环节深入到最小业务单位的作业层面,使得预算管理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本文结合广东电网公司预算管理实践进行了初步探索,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以丰富和完善预算管理。

【参考文献】

初创企业财务规划范文6

摘要:公司财务战略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使得公司的资金均衡的很好,并且能够灵活的流动起来,有助于企业总战略的实现。增加公司的竞争优势,在财务战略的范畴中看来,应该以充分分析内部环境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为前提条件,然后从全局上长期性的规划企业的流动资金。公司财务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着动态、复杂、多角度的环境。公司的财务管理早已不仅仅停留在老式的财务管理手段上,而是既吸收了传统财务管理的优点和基本方法,又适应当下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所以公司财务管理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所以选择了公司财务战略的课题。本文将从公司财务战略的类型和特征阐述起,充分分析财务管理战略类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在从财务战略与公司经营战略的角度,理清公司经营战略与财务战略的联系和区别。接着按公司经营的一般经营活动顺序,仔细列举公司财务战略的内容,进一步阐述各个财务战略在整个公司战略中的作用和解决的问题。最后借鉴前人的研究结果,总结若要成功实施财务战略必须注重的关键性问题。一个一级的计划若得不到好的落实,不如一个三流的执行。因此为财务战略的可行性关键要素做详尽的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文章最后将为成功实施财务战略多做一些可实践性的考虑和分析。

关键词:公司经营战略;财务战略;筹资战略;资金流动

一、引言

资金链无疑是公司的血液,是公司各个经营活动的经济物质支持,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保证。放眼望去国内外所有在各界有所建树,有决定性作用的公司一定都有一个随着内外界瞬息万变的环境而不断精进完善的财务团队,制定者与时俱进的财务战略来配合企业经营活动的进退或是重组转变。公司财务战略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影响财务各种资源分配及重组的模式和发展方向更变。公司财务战略的基本类型及其一般适用范围及优缺点,是公司财务战略的基础和财务资源配置的发展方向。更加是影响企业财务活动灵活性,高效率性的重要决定因素。公司的经营战略在一定角度也与公司的财务战略有着千丝万缕的广泛联系,以及各自对公司发展都有着不可取代的贡献。因此公司财务战略有着自身的特有价值及属性,这些特点是我们进一步了解财务战略全局和体会财务战略本质活动的着重点。因此,我们在文中将选择这些个侧重点来研究公司财务战略。

二、企业财务战略的类型和特征

第一,扩张型财务战略。

目的为了企业资产规模快速积累。想要实现,企业要尽可能多的保存利益,同时在大规模向外界筹资,充分利用负债。受扩张规模的限制,这一时期的资产收益率,反应偏低。“高负债、高收益、少分配”是这一战略的显著特征。

第二,.稳健性财务战略。

目的是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这一期的主要措施是优化已有的资源配置,提高效率,使已有资源充分利用。要是想要资产扩张优先使用利润,谨慎适用负债,防止负债产生多余的负担。“适度负债、中收益、适度分配”是这一期的显著特征。

第三,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

目的要求得到新发展,同时一定程度上预防出现财务危机。主要措施增加现金流入,尽力减少现金流出。裁剪不必要的机构,减少非必要开支,集中资源人力进行主要业务,全面提高在竞争力强的市场中的竞争力。“低负债,低收益,高分配”是这一战略的显著特征。

三、公司经营战略与财务战略的联系

企业集团的经营发展战略是对该企业未来几年一个长期的规划,是企业未来行为指导。内容上丰富全面的表述企业的各个方面的计划和目标,乃至一部分具体的行动计划。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是企业集团经营战略的必要支撑,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战略主要为了企业集团经营战略筹集必要的资金,同时做出有效应用资金的财务规划。

企业的良好运行及发展主要依赖这两种战略的配合,眼光长远的公司经营战略和配置合理的财务战略是两个必备的因素。公司运营的时候,先着重经营战略,因为总方向和总规划是中流砥柱。而财务管理战略规划也必须紧跟其脚步。为其提供必要的财务支持,从资源配置和资金管理上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技术创新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等,多角度的为经营战略的实施提供必要的各个方面全方位的支持。

四、企业财务战略的内容

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的主要目标是筹资、投资及收益分配。由此可知财务分配的战略就是筹资战略、投资战略及收益分配战略。

(一)筹资战略

筹资战略以企业发展局势及企业内外部的整体环境为根据,沿着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路线,对该企业的筹资数额,筹资来源,筹资渠道,筹资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规划。筹资的数量和筹资的质量成为首先要关注的两个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总体就是在保证资金数量充足的同时,也要保证资金来源的稳定和持续,同时尽可能的降低资金筹集的成本。到这一环节降低筹资成本和控制筹资风险成为主要任务。根据总的企业发展战略,合理扩宽融资渠道,提供最佳的资金,资源配置,综合计算筹资方式的最佳搭配组合是这一战略的终极目标。

(二)投资战略

投资目标,投资原则,投资规模,投资方式都是投资战略的主旋律。该战略就是企业整体战略中资金投放的体现。具体谈谈投资战略的各个组成部分。第一,投资目标分为:收益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公益性目标三大主要方面。企业生存的根本就是收益性目标的实现;要使得企业持续发展就要实现发展性目标;没有直接利益的公益性目标,一旦实现也可以为公司企业带来间接利益,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大幅度提升会让公司得到良性发展。第二,投资原则分为:集中性原则,准确性原则,权变性原则及协同性原则。资金的集中有效投放就是集中性原则,是几个原则中的核心,因为资金毕竟是有限的,必须到最关键的地方。投资过程中时机和数量的准确性体现在准确性原则上,它是投资成功的必要保障。投资的同时要注意外界环境及时调整战略规划,要灵活机动,呆板的投资行为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投资金额要按照生产要素所占的重要性和决定性进行分配,合理的金额分配就是协同性原则。

(三)收益分配战略

企业产生效益后,资金和利益的去向也是举足轻重的。必要的分配规划就是保证下一次企业生产活动的原动力。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指债权人,企业员工,国家还有企业股东。除了股东外的分配者一般都是变化不大的,在股东收益的方面却有着很大的变化空间和弹性。根据股东的利益权衡做出的鼓励战略,主要应该解决孤立发配与否,股利发配数额,股利发配时间等等。公司整体战略要求将公司的长治久安放在第一位,同时也要保证股东的权益。这两方面就体现在股价的稳定上。

五、成功实施企业财务战略的要点

(一)与经济周期相适应的财务战略

风险控制角度,财务战略的财务风险与经济周期的起伏适应。所以财务战略是企业抵御经济震荡的手段。具体看来有这样几个阶段:经济复苏阶段,经济繁荣初期,经济繁荣后期,经济衰退阶段。他们每一个阶段的主要目标和举措是不一样的。经济复苏期就需要,扩大筹资比例,增大生产力度,增加人力资源,全面扩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经济繁荣初期则需要保持这一步骤,继续融资,提高产品价格指数,增加销售量。经济繁荣后期,就要利用上那个文提到的稳健性财务战略。而经济衰退期就要用防御收缩型。

(二)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财务战略

企业发展阶段有初创期、扩张期、稳定期、和衰退期。不同阶段体现的经营方向和风险大小都有所差异。初创期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的不成熟,使得公司很多方面要“摸石头过河”。没有形成一连套完整的生产经营规模体系。体现为经营领域不明晰,资金需求用权益满足。扩张期由于市场需求量增大,市场趋于成熟,企业的发展势在必行。使得其具体体现为:现金需求大,风险较大,股利政策可为现金股利政策。稳定期,市场的稳定,市场的饱和及其他企业加入该行业的竞争增大。使得该企业资金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幅度减少,出现现金结余,财务风险降低,股利政策维持不变也是现金股利政策。衰退期,市场饱和,该产业发展停滞,企业可以做的生产陆续减少,市场份额也逐步降低。则体现为现金需求持续减少,有亏损现象,股利政策改为高现金股利政策。

(三)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财务战略

公司治理结构也是财务战略是否能实施好的保障。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内部约束机制,员工士气激励。只有在内部监督约束和有效激励同时作用下,才有可能使得财务战略准确实施。公司治理结构是保持一切稳定发展的基石。内部约束体现在领导者行为的监督,领导者对各个战略实施情况的查看。员工士气则按照人力资源的理论来看,员工在保证其生活标准,工资标准的同时,提高员工的工作成就感是员工效率提升的手段。这些都是从企业人力的角度,提供保证财务战略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四)财务战略选择必须与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相适应

企业经济增长上要求实现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的根本转变。这种转变使得财务战略需要进行必要的改变。第一,企业财务投资战略,投资力度在基础项目方面增大;第二,加大财务制度创新力度。(作者单位:大连财经学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

[2] 陈晓红 《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3] 郭复初 《财务管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

[4] (德)汉斯.克里斯蒂安・波弗尔 《中小企业管理》,北京出版社,2009年

[5] 蒋屏 《公司财务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

[6] 巩亦平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务研究,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