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市场风险分析范例6篇

钢材市场风险分析

钢材市场风险分析范文1

关键词:建筑施工;套期保值;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

中图分类号:F4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经得到改善,但平均利润率非常低,风险和回报之间比例失调,导致建筑施工企业前景是不容乐观的。施工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企业在建设市场上想从事经济活动并得以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面对原材料价格变化的风险,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价格波动的风险。钢材期货和其他期货产品在性质上都具有规避价格风险的自然特性,施工企业要利用好这个工具,可以大大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建筑施工企业材料风险剖析

1.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人、材料、机械、货物部分费用和其他建筑施工费用,加上施工管理费和其他间接费用就组成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合计费用。根据经验,最贵的是材料成本,平均占总成本的六成以上,其次是施工管理费,占一成以上,再次,劳动力成本,占近一成。可以看出,材料成本占的成本比例最高,而在材料成本里钢铁原材料就占到材料成本的近六成以上。通过近几年的钢材价格统计数据显示,钢材价格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近年来,钢材价格波动,最高增长幅度达到近一倍以上。

其次,施工企业想要一次性购买所有原材料,就会受到资金和存储位置的限制,只能分成几部分采购,一旦遇到大的价格波动,施工企业承受起来就会很费力。

2.建筑施工企业运用钢材期货规避价格风险的方法。钢材期货可以通过合理、有效的对冲操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现货价格的损失,有效规避价格风险,使建筑施工企业运用市场机制来解决这个困难,最大限度的解决了通常的风险。

二、套期保值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科学性

利用科学性的比较和选择,可以操作定时控制的金额,把握对冲风险的时机重要性。而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收益大于现货市场的损失。存在的缺点在于,一次性购置所需钢材需要大量的存放位置,涉及到保管的费用,加上占用流动资金过大,会影响其他资金使用。所以,就要进行科学性的取舍与规划。

1.基差走强时的套期保值操作。如果基差走强,它表明市场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接近,也可能是现货价格减去期货价格和价值的价值变得更大。在这种情况下,期货市场的收入是远远无法弥补的现货价格的增长的。这时候,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套期保值时,必须有专人跟踪市场价格的变化,如果有一个强大的趋势影响基差,就要随时来评估套期保值的效果,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尤其是在期货市场上收益出现负数而现货价格继续上涨的时候。

2.基差走弱时的套期保值操作。当基差走弱时,进行对冲操作,不仅可以弥补价格的损失,并可能产生额外的收入。期货和现货价格上升或下降,共有六个形式,建筑施工企业要对基差走弱与对冲操作进行分析与维护,当然也可以采取其他方法来达到避免价格风险的效果。

三、套期保值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实用性

套期保值在建筑企业中的实用性及意义在于:建筑施工企业在签订施工合同的时候,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要包括设备、钢材等原材料的,通常一些钢材总价已占到项目总价的近一半,如果所要进行的施工项目就是完全的钢结构施工项目,那整个项目的总价就都是钢材了。这就需要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立钢材集中采购平台的基础上,去收集所有项目钢材用量以及钢材市场价格的详细信息,这可以保证在进行套期保值时便于确定适宜的购买量。比如说,钢材价格出现涨幅,这时候企业的资金还紧张,已经不能再项目开始之前完成所需钢量的所有的采购。而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上涨,成本上升,钢材价格还有上涨的趋势。这时候,建筑施工企业本身就是钢材消费的大户,为了应对钢材价格的不断涨幅,就可以购买套期保值,这样做的实用性在于锁定施工建设成本,防止因钢材的价格涨幅给项目带来的成本上升,进行实际操作时,不仅可以保证平衡成本运行正常,甚至有可能带来对冲利润。在签订建筑施工合同的时候,还可以按照国内外的一些做法,在原材料涨幅超过一成到一成半区间时,必须重新核定建造成本与项目费用。换句话说,你可以买一个套期保值,锁定成本,降低风险,对冲收益。这样还不耽误项目建设,还可以与甲方进行进一步的协商,做到了一举两得。

四、套期保值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先进性

1.期货合约具有标准化规定的先进性。期货合约是在价格上、质量上都是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要求”的,不同于一般的现货交易。在进行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套现保值交易的基本特点和原则进行操作。

2.套期保值交易时的基差具有计算基础的先进性。关注基差的变化,可以在交易有利进行交易,维护不利变化。

3.期货合约的价格代表着套期保值的先进性。套期保值的价值是有限的,期货商品的数量不能完全对冲基准变化,期货与现货商品价格之间的关联度是非常强的,替代产品的数量正好等于期货价格,产生影响期货现货商品价格的合同价格是不一样的,这将影响套期保值的效果。

4.套期保值交易的防御性具有的先进性。对套现保值交易的防御性特征要正确的进行处理,不要试图使用对冲来牟取暴利,保值作为套现保值的最大的目标,就要时刻注意价格风险管理的每一个步骤,只有这样才能把正常的工作重点进行转移,最终得到利润的回报。

5.对期货市场潜在的投机风险规避的先进性。可以认识到潜在风险,在期货市场进行资金的合理配置,长期从事钢铁现货交易,钢铁企业要充分分析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做好应对各种问题的心理准备,准备好适当的资金和对风险的应对措施。

6.对价格波动风险有效避免的先进性。专注于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做到心中有数。对钢铁行业、钢材现货市场的同时关注,同时也表明人们的心理影响货物的价格的变化,尽量避免短期价格波动的风险,做到心中有数。

五、结语

综上所述,套现保值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建筑施工企业,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工具,用来避免施工企业因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在原材料里,钢材的价值的比例最高,利用好钢材期货可以保证在原材料价格波动时的风险控制,以确保资金的正常使用,并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贤良.施工企业套期保值问题初探[J].中国证券期货,2011(11).

[2]程亚伟,张志恒.施工企业推行钢材期货套期保值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经贸,2011(16).

[3]汪玲,吴瑕,随杨.浅析我国企业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现状及几点建议[J].企业导报,2011(19).

钢材市场风险分析范文2

《财经》记者 张伯玲

在阔别市场15年、历经三年多酝酿之后,钢材期货终于再次挂牌上市。

3月27日,螺纹钢和线材期货合约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上期所)正式交易,首钢集团生产的“首钢”牌、江苏沙钢集团的“沙钢牌”、马鞍山钢铁公司生产的“马钢”牌等九家的产品入选为首批指定的交割品牌。

当天,两种钢材期货合约均交易活跃,价格收盘均高于现货价格。

其中,线材主力合约wr0909涨6.22%,至3398元/吨,持仓12430手,成交量为105070手;螺纹钢主力合约rb0909上涨4.77%,至3561元/吨,持仓45548手,成交量为354590手。

不过,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曾表示,钢材期货历史上有过不成功记录,这次能否通过极少数的品种和规格取得成功,还有待试验,“市场的理性需要一个过程”。

钢材期货的历史教训发生在1993年。当时,上期所前身之一的上海建材交易所、苏州商品交易所等七家商品交易所,曾推出过直径6.5mm高速线材期货上市交易。这一产品推出之后,得到了钢铁企业、流通商、下游客户的积极响应。线材期货当年即成为全国成交量最大的商品期货产品,交易量达到实际交割总量的180倍、产量的30倍。1994年3月,为了抑制过度投机,国务院停止了钢材期货合约的交易。

时过境迁,钢铁期货再次上市,钢铁企业却热情不再。相比之下,监管部门、上期所更加积极。更有甚者认为,钢材期货将有助于中国未来在铁矿石谈判中增加议价能力。不过,从印度和伦敦金属交易所已经推出的钢材期货来看,这一构想能否实现还很难说。

遭遇钢企冷遇

2月1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2009年理事(扩大)会议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上百位中国钢铁企业的领导者聚于一堂。与会的企业代表们热议国内钢铁产业振兴发展规划,通过了《规范国内钢材市场秩序行业自律公约》和《规范进口铁矿石贸易秩序行业自律公约》,强调整顿销售环节,要把销售定价权牢牢掌握在生产企业手中。

当天,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上期所开展线材和螺纹钢期货交易,但未在会上引起太多关注。

中国生产螺纹和线材产量最大的国有企业――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河北钢铁集团)一位副总经理告诉《财经》记者:“我们虽然对期货有一些想法,但还未对进入期货作出准备,因为之前对期货没有研究。”他还透露,河北省国资委有意让河北钢铁集团旗下的证券公司购买一家期货公司,由此进入钢材期货市场,但“目前还未最终确定”。

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中钢协不赞成钢材期货。“我们和钢铁企业接触最多,也了解到钢铁企业对钢材期货并不感兴趣。”单尚华说。

《财经》记者广泛采访了多家钢铁企业,多数钢铁企业基于各自的理由,对钢材期货都保持谨慎态度。

“我们应该只会拿一小部分资源进入钢材期货市场。”首钢集团的一位销售主管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钢材期货虽然可以规避市场风险,但只有对期货市场很了解,才能谈得上规避风险。

鞍钢集团一位内部人士则表示,目前鞍钢的钢材销售中,直销占70%,有比较稳定的销售渠道,并不需要用钢材期货规避风险。这位鞍钢负责贸易业务的管理人士还告诉《财经》记者:“期货市场波动这么大,如果出现大的亏损,很容易被各方攻击说鞍钢投资衍生品。目前国资委正在严打央企投资衍生品,期货就在衍生品范围内。”

上海宝钢集团一位主管财务的管理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宝钢对参与钢材期货持谨慎态度,不会大规模参加。“集团主要生产中高端的薄板材和管材,与目前的期货品种线材和螺纹钢有很大差异。”

包头钢铁集团(下称包钢)销售公司经理刘锐也对《财经》记者表示,上期所推出的两个品种主要为建材,包钢的产品销售范围多集中在距离包头市500公里以内,“目前期货的交割地主要在上海、江浙一带,我们的产品如果要参与,运输成本太高。”

上期所公布的螺纹钢和线材指定交割仓库,集中在上海、浙江、江苏和天津。

北京钢联资讯总监徐向春向《财经》记者表示,螺纹钢和线材两个品种的产品,中小钢铁企业占了60%的产量,前十大钢铁公司产量仅占40%;螺纹钢和线材期货上市后参与套期保值者,将可能集中于中小型钢企。

期货公司确实将潜在客户聚焦在中小钢铁企业身上。河北唐山一家民营钢铁企业的董事长助理告诉《财经》记者,现在唐山每个钢厂的门口总能看到许多期货公司的人,“像苍蝇一样多”。

“他们想方设法让我们进入期货市场。从目前的了解看,现在有想法进入期货市场的民营钢厂还是很少的。”这位业内人士坦承,“以目前的生产销售模式来看,我们还有利润,尽管是市场最不好的时候,我们由于没有高价库存,所以也能有一些微利。”

河北建龙钢铁一位负责投资的人士表示,进入期货市场可以帮助一些企业通过对冲来锁定成本,但是,所有的衍生产品都是投机的,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正常的供需平衡的真实性。他明确表示,建龙钢铁“不打算进入”。

定价权之争

钢铁企业对钢材期货如此冷淡,除了上述种种原因,一个重要考虑在于钢材期货对于未来钢材定价的影响。联合金属网钢铁分析师张平对《财经》记者表示,钢材期货推出后,定价机制全面转向市场化定价,钢铁企业持不热衷的态度可以理解。

目前,中国钢材销售分为直销(直接面对终端客户)和销售。根据2008年大中钢铁企业营销数据,螺纹钢的直销比例为15.5%,线材的直销比例为14.2%,此外都是实行销售。

大中型钢铁企业为了规避价格波动风险,一般都与商签订包销合同,即不论市场好坏,商每月都需要完成定量的销售,钢铁企业每月对商的销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不过,钢材价格则由钢铁企业决定,根据市场调节。一般来讲,钢厂根据自身的生产及订单情况,再结合当期钢材的市场价格以及对后续的预测,定期出台价格政策,钢材销售商及终端用户则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按照惯例,大型钢铁企业大部分都实行季度定价,宝钢每个季度出台的价格也成为了市场的风向标。2008年下半年,由于中国钢材市场价格开始大幅下跌,季度定价不能及时对钢材市场做出反应,宝钢将季度定价改为了月度定价。一些中小钢铁企业甚至实行十天或半个月一调价。

“即使在目前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还是钢厂说了算,我们讨价还价的空间非常小。”上海一家宝钢的一级商告诉《财经》记者,“为了保住资格,我们就算亏损也要拿货。”

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认为,这种定价模式较能反映市场需求。他告诉《财经》记者:“中钢协用市场调查法调查出需求总量、人均消费情况等许多指数,这些指数汇总后,对未来需求进行预测,钢厂在此基础上进行定价。”

不过,澳大利亚投行麦格理一位金属分析师对《财经》记者表示,在目前的定价和销售模式下,如果商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存货抵御风险,就很难做下去,“小商难以生存”。

目前中国拥有超过15万家钢铁贸易商,多数规模偏小,且大部分为民营企业。前述麦格理分析师指出,有的商可能只有一家客户,比如一个船厂、一个汽车厂,“商风险比较大,对钢厂也没有谈判能力”。在虎杰咨询首席分析师张寅看来,由于大部分商没有银行信贷支持,抗风险能力低,“就出现了追涨杀跌。市场好的时候大量囤积钢材,市场不好的时候抛售”。

在巨大的经营风险和成本风险之下,贸易商迫切需要一种规避风险的工具。钢材期货成为他们规避市场风险的选择之一。因此,多数钢铁贸易商对于钢材期货持欢迎态度。“有了钢材期货,我们就能在合适的时候锁定买价和卖价,回避了价格波动风险,也方便了企业合同的签署。”上述上海宝钢商告诉《财经》记者。

这也意味着传统的钢材定价方式将会被打破,可能变成由期货定价、钢厂跟随,期货交易价格将直接左右现货市场价格,现货市场价格将围绕期货价格而上下波动。

兰格钢铁分析师葛昕告诉《财经》记者,这是钢厂不愿意看到的。“如果出现钢材期货,那么在价格的定价权上,参与方就变得多起来了,用钢户、产钢户、经销商都有发言权,还有投机资金。市场不好时,钢铁企业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把货全压给商来规避风险了。”葛昕说。

投机之忧

“一直以来,中钢协对于钢材期货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反对声音居多。主管钢铁工业的政府部门都不太支持钢材期货。”一位钢铁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称:“钢铁企业和中钢协不单纯是为了垄断价格才表现不积极,主要是担心钢材期货会引发炒作。”他认为,期货投机性很强,很难真正预测市场需求和价格,成为市场的风向标。

根据上期所公布的合约,钢材期货合约的交易单位均为10吨。当前国内主要钢材现货市场的线材、螺纹钢报价在3400元/吨至3800元/吨之间,意味着每张期货合约的面值将不超过4万元。投资者持有一手钢材期货合约所需花费的资金,大概是4万元的15%,也就是说,钢材期货的资金门槛仅仅为6000元左右。

“这相对于已经上市的金属交易品种铜、锌、铝以及黄金的合约价值来说要低得多。所以,钢材期货的上市,会有较多的投资者参与。”兰格钢铁分析师葛昕说。

力推钢材期货上市的证监会对这个产品寄予厚望。“我们目前的态度很明确,要尽力呵护市场,希望能在两年里把钢材这个品种培育成熟。”中国证监会的一位官员告诉《财经》记者,“当然,我们更希望钢材期货能够在国际铁矿石定价上发挥作用。”

其言下之意,通过形成中国的钢材价格,倒逼上游铁矿石生产商接受由中国钢铁企业提出的价格。目前,国际铁矿石贸易采取比较稳定的签订长期贸易合同的方式,铁矿石企业与钢铁企业每年就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谈判,掌握国际铁矿石贸易量近70%的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力拓(Rio Tinto)和淡水河谷(Vale)占据着主动。

不过,中钢协认为钢材期货对铁矿石价格谈判的影响不大。“我看不出期货对今后钢材的生产经营有什么指导意义,对铁矿石谈判不会有影响。”单尚华明确说。

从国际经验来看,要想利用钢材期货实现这一目的也确实存在困难。“由于钢材本身有一些缺陷,不适合做期货,因此不仅仅中国,国际上也是刚刚开始推出钢材期货。”上述麦格理分析师说。他对《财经》记者表示,由于钢材品种分类多样,品种杂乱,标准很难统一,而且钢材总量太大,要做到有色金属期货的程度很难。

以阴极铜期货为例,目前期货市场的成交量可达总量的40%-60%。而上期所推出的钢材期货仅限于线材和螺纹钢。据中钢协统计,2008年中国生产螺纹钢9700万吨,线材8000万吨,两者总量约1.7亿吨。“钢材期货的成交量要做到8000万吨左右比较难,占总量的比例将会很小。”上述麦格理分析师称。

2004年3月,印度多种商品交易所(Multi Commodity Exchange,下称MCX)推出了全球第一份钢材期货。此后,钢铁生产商对于钢材期货的热衷程度一直不高,反对的声音频频出现。

2008年2月25日,金属期货交易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强的伦敦金属交易所(下称LME)开始在LME Select电子交易平台和办公室间电话交易市场上推出两个地区性钢坯期货合约。4月28日,LME开始在场内进行钢坯期货首个3月期合约的交易。据LME公告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3月16日,LME钢坯期货总成交量仅为130万吨,成交金额为6.79亿美元。同期全球钢坯的年产量超过5亿吨,国际市场流通规模仅为年均3000万吨。

LME推出钢坯期货时,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安赛乐米塔尔集团(Arcelor Mittal,下称米塔尔)、欧洲大陆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德国,都对此提出了异议。米塔尔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不支持钢铁期货交易,理由是,生产商有能力通过调整产量来保持需求和价格平稳。米塔尔认为,期货交易将导致价格的进一步波动,投机买卖也将扰乱价格。

钢材市场风险分析范文3

【关键词】建筑企业;钢材;期货交易

1.我国的钢材期货发展情况

期货市场是风险管理的专业市场,在经过20年的探索发展,我国期货市场已逐步成为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市场之一。

2009年3月27日,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了螺纹钢和线材期货,截止2012年上半年,螺纹钢期货品种累计成交49.0亿吨,成交金额21.4万亿元,日均成交645.0万吨,日均成交金额279.7亿元;线材期货品种累计成交1248.0万吨,成交金额479.0亿元,日均成交2.0万吨,日均成交金额0.6亿元。

钢材期货上市以来,运行平稳,交易活跃,市场风险可控,参与者日趋广泛,钢材期货在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市场效率方面的作用初步显现。三年来,螺纹钢和线材现货价格波幅下降,现货价格变化频率逐步提高。钢材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逐渐发挥,期货价格已经成为钢铁生产、消费和流通企业定价的参考依据之一。而且,相关企业对期货套期保值的认识不断提高,钢材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初步发挥。

2.建筑企业参与钢材期货的套期保值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近年国内房地产行业泡沫隐现及宏观调控的实施,给房地产建筑商的资金供应链带来一定的冲击,建材市场价格出现剧烈的波动。作为钢材消费大户的建筑企业,面临钢材价格、运输成本上升,经营压力日趋增大。而由于建筑业的特殊性,项目持续时间长,钢材从招投标到采购再到使用会有比较长的时间。建筑企业要想比同行更有竞争优势,除了牺牲一部分利润,还可以考虑利用期货交易锁定原料成本。同时成熟的建筑企业完全可以对钢材季节波动有较高的把握,在低价位的时候大量囤积原料,需要较大的资金和仓库容量。而利用期货交易,建筑企业就可以用少量资金建立“期货库存”。

因此,针对建筑企业担心原材料现货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在参与期货套期保值交易中,可通过期货市场买入套期保值来对冲风险。保住合适的采购价格,在期货市场囤积原材料,用来回避未来价格上涨造成的采购成本增加,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企业经营利润的最大化,这就是建筑企业参与钢材期货套期保值交易的主要目的。

套期保值,是指为了避免现货市场上的价格风险而在期货市场上采取与现货市场上方向相反的买卖行为,即对同一种商品在现货市场上卖出,同时在期货市场上买进;或者相反。套期保值有两种形式,即空头套期保值和多头套期保值。国外套期保值理论研究的比较早,而且发展很快,套期保值理论经历了“幼稚”套期保值理论、基差逐利型套期保值理论、组合投资概念的现代套期保值理论的三个阶段。真正金融意义的期货套期保值是20世纪60年代,Johnson和Stein提出资产组合套期保值理论,才基本形成套期保值的理论体系,以资产组合的套期保值为现代期货套期保值理论基础。

由于中国钢铁期货起步较晚,期货市场发展程度还不够完善,目前建筑企业在钢铁期货保值的研究不多。因此,笔者也希望通过本文,能够推动有实力的建筑企业进入钢材期货市场,加快对我国的钢铁期货的发展和研究,能对建筑企业运营管理和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3.套期保值策略

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正确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地把握市场供求状态,特别是能否正确掌握市场下一步的变动趋势。期货市场的建立,不仅使企业能通过期货市场获取未来市场的供求信息,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合理性,真正做到以需定产,而且为企业通过套期保值来规避市场价格风险提供了场所。为了更好实现套期保值目的,企业在进行套期保值交易时,必须注意以下程序和策略。

1) 坚持期货交易的商品必须和现货市场上将要交易的商品在种类上相同数量上相一致,在两个市场上采取相反的买卖行为的原则。

2)应选择有一定风险的现货交易进行套期保值。如果市场价格较为稳定,那就不需进行套期保值,进行保值交易需支付一定费用;

3)比较净冒险额与保值费用,最终确定是否要进行套期保值;

4)根据价格短期走势预测,计算出基差(即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之间的差额)预期变动额,并据此做出进入和离开期货市场的时机规划,并予以执行。

4.套期保值基本流程

分析市场确定企业钢材消耗量分析企业未来现金流确定套期保值的规模和目标价格制定套期保值方案建立、管理套期保值方案监管、评测套期保值效果

5.判断套期保值成功与否的标准

套期保值的成功与否不在于在期货市场是否盈利,而是要把期货市场的收益和亏损同现货市场的操作综合起来再进行评价。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套期保值成功与否的标准就是:钢材的实际买入价是否低于市场平均价,若低于市场平均价就可以说套期保值是成功的。

6.套期保值案例浅析

6.1 买入保值

经市场分析,钢材价格预期上升。为了避免施工期现货价格可能上升,导致成本提高,建筑企业可在现货成本较低的情况下,买入与施工期时间相近,数量相符的期货合约。等项目进入施工期时,在现货市场买入钢材现货,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合约,对冲之前建立的头寸。此类套期保值效果主要体现在,如果企业不做套期保值,由于钢材的价格上涨,利润下降。当然,企业也同时放弃了若价格下跌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因此可以说,买入套期保值规避了现货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锁定了生产成本,实现了预期利润。

6.2 库存保值

经市场分析,钢材价格预期下降。但建筑企业为保证施工期的钢材供应,不得不提前预备钢材。为了避免以后钢材价格下跌带来损失,故在期货市场卖出期货合约。此类套期保值效果主要体现在,通过卖出套期保值交易,虽然现货市场价格出现了对企业不利的变动,原材料的价格下降使得建筑企业的存货价值有一定的损失;但是在期货市场上的交易,消除了价格不利变动的影响。不过,如果出现价格上涨,建筑企业期货市场也将受到一定损失。于是,开仓价格和对行情的判断将成为关键。一般建议在钢材价格处于相对高位时介入。

6.3 库存管理

经市场分析,钢材价格预期平稳或缓慢上升。建筑企业对目前的现货价格较为满意,但是库存已满。企业就可以在期货市场上买入期货合约。在合约到期时进行交割。此类套期保值效果主要体现在,建筑企业利用期货的远期交割规避了现货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只是通过支付交易手续费,就从期货市场落实了货源,节省了库存。当然,企业也放弃了若价格下跌所带来的额外收益。

参考文献

[1]蔡炼. 房地产建筑商的钢材期货套期保值方案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2,10

钢材市场风险分析范文4

融资风险分析

周宁籍钢贸行业从业者在沪企业发展壮大形成特定商业圈后,彼此间的关联关系不断加深,为虚构交易关系获取银行贷款和套取汇票提供了条件。出现了以某一钢贸市场为依托,以担保公司为平台的企业联合资金营运中心,通过市场内的企业相互担保或虚构交易,套取贷款和汇票承兑由营运中心统筹安排使用,贷款和汇票到期则由营运中心统一筹资归还的融资模式。这种信贷运作方式隐藏较大的经营风险,一方面这种新融资担保方式,由于担保人和被担保人都是钢材市场的钢材贸易商,面临的各种风险具有同质性,少数的信用主体经营困难或破产就会导致信用链条中断,诱发群体性的风险;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由于手中贷款资金太多,盲目或超自身实力进行多头投资,隐藏着巨大风险隐患。

异地授信业务管理难度较大,贷后管理不到位。首先,多数办理异地授信业务的银行业机构在上海没有固定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个别虽设立办事处,也因为客户经理配备不足,没有足够精力全面调查了解客户,以至于在授信客户市场准入、贷前调查等环节变相依赖担保公司,担保公司成为名副其实的“影子银行”。其次,在贷款资金支付环节,各银行业机构没有严格执行“受托支付”管理规定,即使采取“受托支付”方式,也多由担保公司通过多次的划转操作,最终将资金转回到授信企业银行账户。再次,客户经理对企业用信后的贷款用途、实际期限以及资金流向缺乏监管,致使企业挪用贷款现象屡禁不止,加大了异地授信业务的风险。

规范银行信贷管理

钢材市场风险分析范文5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稳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资源的利用有着战略性的意义。现阶段,我国钢铁企业受上游铁矿石价格、供求关系、宏观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剧烈,使钢铁企业不能稳定获利。从2012年我国钢铁企业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来看,国内钢铁行业的效益大幅下滑,钢铁行业处于高成本、低利润的运行态势。因此,钢铁企业迫切需要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从而规避原材料及产品的价格风险。套期保值业务的产生与发展,对企业会计核算提出了新标准和新要求,2006年套期保值会计准则的出台为钢铁企业应用套期保值会计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及实践指导。2009年我国期货市场推出了线材、螺纹钢期货品种,为钢铁企业套期保值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操作平台。经过4年多时间,钢铁企业是否开展了套期保值业务?开展套期业务的企业实际效果如何?是否认真贯彻了套期会计准则的要求?为此,本文通过分析2009―2012年钢铁行业板块共计34家上市公司年报及其公告,希望能依据其提供的财务报告获得相关信息,并对相关问题找寻答案。

二、钢铁企业套期保值业务应用情况

(一)钢铁企业参与套期保值业务的积极性不强

截至2013年4月中旬,钢铁行业板块的34家上市公司均公布了其2012年年报,从其年报内容来看,34家上市公司中只有物产中拓(000906)、三钢闽光(002110)、华菱钢铁(000932)、新兴铸管(000778)、韶钢松山(000717)、广日股份(600894)、凌钢股份(600231)、重庆钢铁(601005)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其有意愿通过开展套期保值业务来规避价格风险,占比23.53%,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考虑将套期保值列为其风险管理的业务范围。

(二)钢铁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规范性不够

目前期货交易采取的是保证金方式,保证金交易的杠杆作用不仅使盈利放大,也能使亏损放大。因此,投资者可能由于风险控制失当,造成较大损失,这就要求参与期货交易的企业提高风险意识,建立起有效的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加以执行。从34家上市公司公布的公告来看,只有物产中拓、华菱钢铁、三钢闽光、凌钢股份制定了较为具体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操作流程,仅占公司总数的11.76%。即使那些在年报中公开表露愿意参与套期保值业务的公司中,也只有半数制定了本公司的套期保值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可见公司对套期保值业务的风险意识不够,缺乏有效的操作规范。

(三)钢铁企业真正涉猎套期保值业务的企业数量不多

从公布的年报信息来看,34家上市公司中只有重庆钢铁、华菱钢铁、物产中拓、三钢闽光4家公布了参与套期保值交易业务的相关信息,占公司总数的11.76%。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四)钢铁企业运用套期保值业务的手段不全

套期保值的目的是为了规避风险,钢铁企业需要规避的风险种类主要有钢材价格风险、进口铁矿石汇率风险、借款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从表1中可以看出,4家上市公司有3家针对商品价格风险进行套期保值,1家对外汇风险进行套期保值,说明钢铁企业最关注的是商品价格风险。目前企业可采用的套期工具品种较多,如期货、期权、远期合约、互换等。从表1中反映的情况来看,每家公司都只选择了一种套期工具,而不是同时采用多种套期工具,套期类型多为公允价值套期,且均属于传统套期保值手段,说明钢铁企业套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锁定企业销售成本或原材料成本。随着我国钢铁企业参与国际化的程度加强,会越来越多地面临外汇风险、汇率风险,这就需要企业采用更多有效的套期保值手段来规避此类风险。

三、钢铁企业套期保值会计准则应用情况

(一)多数钢铁企业没有使用套期保值会计准则

查阅了2009―2012年钢铁行业板块共计34家上市公司年报资料,在年报中公开披露其应用套期保值会计准则情况的钢铁企业及披露信息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反映的情况可以获知,34家上市公司中,虽然有4家在年报中明确披露其参与了套期保值业务,但只有2家对采用套期保值会计准则的情况作了具体阐述,另外2家未明确披露是否采用套期保值会计准则。未明确披露是否采用套期保值会计准则是指这些公司只是在财务报表附注“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部分作了如下阐述:本财务报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然而对公司套期业务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却并不提及。其中华菱钢铁在2010至2012年年报中均说明公司进行的钢材期货交易为套期保值交易,同时在阐述公司衍生品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原则时均宣布与上一报告期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原则一致,然而在该公司2009年年报中只是初次提出将开展境内钢材期货业务,并没有关于套期保值会计政策内容的任何说明;重庆钢铁则是将其为规避偿还美元贷款及利息支出的外汇风险而与银行签订的远期外汇合同列入了金融工具的会计政策说明之中,而不是在套期会计政策中说明。遵循套期保值会计准则比较规范的公司应属三钢闽光,其在年报阐述公司主要会计政策中详细说明了套期会计具体内容,包括套期保值的确认、计量,套期工具公允价值确定方法及套期有效性评价方法。这些公司年报反映的情况说明了钢铁企业在应用套期保值会计准则上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且准则的应用程度也很低。

(二)钢铁企业未能规范披露套期保值会计信息

按证监会关于《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中第十七条(充分披露报告期内采用的主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第31款要求上市公司需披露以下套期保值会计内容:采用套期会计的依据,包括逐项说明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下各被套期项目及其对应的套期工具、被套期风险、指定该套期关系的会计期间,以及套期有效性的认定标准等,说明套期会计处理方法。为了进一步了解这4家明确表示参与套期保值业务的上市公司有关套期保值会计信息披露情况,笔者对其年报中披露的套期会计信息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3所示。

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钢铁企业套期保值会计信息披露情况并不乐观。主要问题有:一是多数企业没有按证监会的规则要求披露套期保值会计内容,尽管证监会声明此规则是对财务报告披露的最低要求;二是在资产负债表中没有单设项目来反映企业套期保值业务的会计信息,基本上都是混合列示在交易性金融资产或交易性金融负债中;三是在利润表中也没有单独反映套期保值损益具体情况,并且不同企业选择了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以这4家企业的处理方法来看,其中2家计入“投资收益――其他投资收益”项目,另外2家则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之中,且部分年份会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套期保值合约平仓收益,但在多数年份里只字未提。

四、应用情况的原因分析

总体来看,钢铁企业对套期保值业务及套期保值会计准则的应用情况均表现不好。结合目前的经济环境,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

(一)企业缺乏丰富的期货交易理论和实践经验

期货交易要求投资者具有一定的风险承受程度,要求投资者了解和熟悉规则,掌握期货交易理论。然而我国期货市场起步较晚,目前绝大多数钢铁企业对期货交易理论知之甚少,或者了解不够透彻,既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也不具有参与期货交易的实践经验,导致其交易结果不能令人满意,进而影响钢材企业参与套期保值业务的积极性。

(二)我国钢材期货市场不够发达

国际期货市场上已经有钢平板期货、钢条期货、钢筋期货、铁矿石期货等多个品种,而我国衍生产品市场起步较晚,发展也较为缓慢。目前我国钢材期货品种有限,只有线材和螺纹钢期货,尤其是缺乏铁矿石期货。铁矿石对钢材企业生产成本影响巨大,在此情况下,钢铁企业可以用作套期工具的衍生产品有限,企业套期保值业务规模受到限制,这就使得企业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三)套期会计准则尚不够完整

套期保值会计的目的是为了在相同会计期间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的抵销结果计入当期损益,但是在现行会计准则下,作为衍生金融工具的套期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被套期项目一般采用历史成本模式计量,这会造成两者在会计属性上的不一致,进而导致同一因素引起的套保双方的利得和损失在不同期间确认,使得财务报表不能恰当地反映套期保值的效果,因此,由于其理论基础不完善,套期保值会计准则从一出台就备受争议。另外,套期保值会计准则只有总则、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套期确认和计量三章内容,相对于其他具体准则而言,缺失了套期保值信息披露部分,并且在报表项目中也未规定其单独列示,这也导致企业在套期信息方面披露不够,投资者无法从报表中直接获得相关的数据以分析这些企业的套期保值行为。

(四)套期会计的应用困难较大

首先,套期关系的确定需依赖相关人员的主观认定。对于同一项套期业务活动,有些人员会认为是套期保值活动,而有些则会认为是一般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从表3所述内容就可以看出,有两家企业认定为套期活动,而有两家则划分为金融工具(衍生品投资),加之现金流量套期中对“预期很可能发生的交易”这一设置不够具体,没有给出标准,不同财务人员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加大了套期会计的使用难度。其次,套期会计运用的关键问题是套期有效性的判断,虽然准则中给出了判断有效性的方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其计量性较差。套期的有效性大多依靠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这就容易导致判断失误,出现在指定的会计期间内,套期已不再有效,但企业并未停止采用套期会计方法,从而影响当期损益的情况。最后,会计准则中规定应用套期会计需满足五个条件,并特别强调要保证该套期预期高度有效,并且应该持续地对套期有效性进行评价。为满足上述限制条件,企业的业务和会计部门需要开展大量工作,这也严重影响了企业应用套期会计准则的意愿。

(五)缺乏专业的套期保值会计人才

要想正确应用套期保值准则,会计人员不仅应具有丰富的会计核算经验,还需要具备较高的金融知识,这就对从业会计人员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普遍缺乏这类高端的会计人员,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套期会计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

五、提升钢铁企业套期保值会计应用的建议

(一)钢铁企业要转变观念,增强套期保值意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钢铁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程度越来越高,面临的风险也会多种多样,不仅有价格风险,也会有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等,钢铁企业仅仅依靠现货市场的操作已经很难满足其避险的需求,因此钢铁企业需要转变观念,提高套期保值意识,将钢材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钢材期货市场的保值功能,从而达到避险的目的。

(二)钢铁企业应加强管理,提高套期业务水平

钢铁企业应指定专门的部门负责市场风险管理,评估金融资产的风险,制定适用于套期保值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并设置专门的人员监管套期保值业务的执行情况。引进了解期货市场、有丰富金融知识背景的专业会计人员,提升财务部门对套期保值业务正确进行会计核算的业务能力。同时,还应组织相关部门及从业员工开展金融知识、套期保值业务知识和套期会计准则的学习、培训活动,从而全面提高企业套期保值整体水平。

(三)扩大、完善期货市场,增加套期可选品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和消费国。2012年我国生铁产量6.58亿吨,折合铁矿石消耗量10.52亿吨,进口铁矿石7.4亿吨,港口库存最高达1亿吨。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活跃的铁矿石现货贸易市场,2012年贸易商铁矿石进口占比超过45%。因此,我国应积极扩大钢材期货保值品种,推出铁矿石期货,使钢铁企业可以根据成本情况安排生产进度,锁定钢铁企业利润,降低生产经营风险。

(四)财政部门应细化规范,完善套期会计准则

通过分析套期会计准则在钢铁企业的实际应用,以下部分可以进一步完善:

1.进一步细化标准

对预期交易“很可能”发生的概率设定一定的量化标准,可以参考或有事项不确定程度的量化标准,将很可能发生的概率设置为大于50%但小于或等于95%,并且要同时披露其判断过程。

2.简化套期保值会计的运用程序

现行套期保值准则规定了五个应用套期会计前提条件,特别规定在套期开始及以后期间要不断评定套期保值是否高度有效。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套期的高度有效很难达到,采用上述做法会加大企业的工作量。为了进一步提高套期会计的适用性,可以参考IASB征求意见稿的相关内容。它在评价套期有效性时提出了取消套期有效性80%~125%的量化标准,而是只要满足符合套期有效性评估的目标以及预期能够实现的非偶然抵销就能说明该套期是有效的。

3.规范套期会计表外披露和表内披露,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钢材市场风险分析范文6

关键词: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钢贸行业 中小企业

自2010年钢贸行业开始陆续出现各类风险或潜在风险事件,宏观经济下行是全国性的,而偏偏是涉钢行业出现的问题如此引起关注。总结起来原因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过剩引起的结构性产能过剩,房地产行业受到压制、铁路、公路建设放缓后需求不足;行业特点导致钢贸企业现金流大,进行纯批发的企业净利润率极低――二者引致的高收益诱惑也就大;钢材价格近年来波动巨大,有进行类金融化杠杆操作的条件;钢贸行业内企业实际控制人整体素质不高等等,基于以上原因,导致了钢贸企业风险频发。而继之而来的媒体关注则将事态进一步放大,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但是,在陆续出现在公开媒体的文章中,也有不太恰当的分析。故本篇文章结合近年来同钢贸企业打交道的经历、商业银行内外政策变化、目前商业银行企业情况逐一分析得来。

1 钢铁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

凯恩斯主义盛行的大背景下,我国进行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经济驱动模式成为了我国习惯性的经济指导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很大程度上支持了GDP的增长,而钢材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必需品,各大钢厂也因此多上项目,增加钢材产量,导致了产能过剩。

但是这种产能过剩是结构性的,从两方面来看:

第一,产品。体现为高端产品的产能不足和低端产品的产能过剩。例如,我部门的企业中有一户自行开发、生产冷轧机的企业,通过其冷轧机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冷轧板带,该产品用途很广,如汽车制造、电气产品、机车车辆、航空、精密仪表、食品罐头等。冷板是由普通碳素结构钢热轧钢带,经过进一步冷轧制成厚度小于4mm的钢板。由于在常温下轧制,不产生氧化铁皮,因此,冷板表面质量好,尺寸精度高,再加之退火处理,其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都优于热轧薄钢板。目前受家电、汽车行业影响,冷轧钢板虽然受到一定冲击,但是价格变动幅度较小,基本能够维持供需均衡状态。

另有一种钢材产品称为“高速钢”。高速钢是一种复杂的钢种,主要用于制造切削硬度HB≤300的金属材料的切削刀具(如钻头、丝锥、锯条)和精密刀具(如滚刀、插齿刀、拉刀)等等。从价格上看,该钢种各个系列的产品价格1万-9万元不等,近年来价格基本处于稳定区间,可以证明这一产品处于供求相对平衡。

通过分析可得至少整个行业性的产能过剩的结论是不成立的。

第二,产能过剩是否一定导致风险蔓延到整个贸易环节。因为专业化分工和主辅分离的政策导向,以及提高管理效率的要求,目前的钢材分销模式,是各家钢厂不对终端客户,都通过一级商,再销售给二级批发商,再由二级批发商销售给终端用户或其余小批发商,而钢厂只对其一级商有年度、季度或临时性的提货任务,而再往下的批发商则没有类似刚性的任务,所以钢厂低端钢种的产能过剩存在、一级商存货增加利润压缩存在,而其余批发商存货积压不一定存在,需要进行细致分析,需要关注的就是其经营模式。

大体上,经营模式可以分为两类:存货方式销售和“走单”方式销售。存货方式销售即从一级商或公开市场上采购钢材,存在自有或租赁的仓库内再销售,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钢材价格上涨的趋势下可以通过囤货获得更多的额外利润,劣势在于资金占用量大,而如果钢材价格下降,则有可能导致利润降低或者“赔本”,附带而来的存货流通不便,处置困难。采用“走单”方式的企业不实体存货,而是以销定采,下游客户需要多少货,它们就向一级商采购多少,只是利用自己积累下的终端用户或资金量大的优势来进行销售,这类经营模式的优势在于资金周转快,没有占压风险,劣势在于不会获得钢材涨价时的超额利润。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产能过剩导致的产品积压和价格下降的风险对于第一类经营模式批发商影响较大,而对于第二类经营模式的钢贸商影响相对较小。

2 行业经营者素质与高额利益诱惑

经营者素质低、资金量大、利益诱惑大将大大增加企业不按常规方式经营的可能。目前在京的钢贸类小企业多为福建莆田籍人士,莆田人有行商天下的传统,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北上东北将丰富的木材资源行销全国,也是在全国持续进行大规模固定资产建设大背景下,许多人从建筑用木材行业上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且当时建筑物资相对不足,甲乙双方地位相对平等,这批商人也较为容易的维护了不少时任建筑企业项目经理的关系,在完成了资本和人脉的初步积累后,因为建筑木材和建筑钢材所面对的都是建筑类企业,维护关系不用再投入更大的成本,所以整合资源进入了钢材贸易行业,目前这部分贸易商几乎垄断了北京的建筑木材市场,建筑钢材市场也有大约70%的业务由这部分商人提供。

但是他们也有自身的问题,年少来京,受教育时间短,除了贸易之外,企业发展方向、管理思路都不是很清晰。这也导致了这部分企业经营很不正规,即使拥有了几个亿的销售规模,其经营模式与其起步之初大多也没有什么变化,例如避税的方式更多不是通过抵扣而是通过个人卡流水,合同原始单据保留不全,企业实际控制人对于银行操作方式和规模还不是很理解等等。

在钢材价格波动巨大的情况下,钢材贸易企业可以通过各个渠道筹集资金,进行低买、囤货、高价卖出的经营来获得超额利润,这种经营是偏离正常经营思路的,因为在采购的时候,其并没有落实下游销售客户,且有可能产生判断错误产生存货积压。近7年钢材价格走势如下图所示:

2006年至2009年钢价波动巨大,虽然近年来波动幅度越来越狭小,但是也有获得超额利润的空间。防范这方面的风险主要是靠企业的实际控制人,需要其多年的经验对于局势做出相应的判断,且真正有长期思路的控制人也不会以此为主要的利润来源。

另外,近年来,钢贸企业利润空间压缩,其利润率大致为:纯批发在5%左右;供给工地终端客户在15%左右,但是一般有3个月以上的账期,那么低利润率加上资金沉淀量大,所以大量资金被挪离了企业主营领域,进入了利润率极高的资金拆借等领域――目前的民间借贷收益2%-5%/月不等,甚至更高。照此计算,资金的年收益率将达到24%-60%的水平,差距是很大的。

如果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风险意识淡薄,那么在高收益的诱惑下,很可能导致企业对于本身资金风险的忽视。以上两种高额利益来源对于经营素质低没有长远思路的借款人来说,会产生巨大的诱惑。

管理此类风险的方法主要需把握:第一,企业经营规模,一般而言销售规模越大企业会越正规,其单笔销售利润率虽然不高,但是因为销量大,所以每年仍可以获得比较可观的利润,所以违规经营的动机也就小;第二,实际控制人经营时间越长企业违规经营的可能性越低;第三,企业经营模式中直接销售给中建、中铁等大型终端客户的比重较高时,其违规经营可能性也就较小;第四,企业实际控制人社会地位较高时(例如商会常务会长或常务副会长、家乡的人大代表等),其违规经营可能性较小。

3 商业银行钢贸类小企业产品和行业风险分析

伴随近年来国家对于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逐步出台,商业银行也开始加强了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同时各商业银行也纷纷创新品种来支持小企业的发展。但2009年以来钢铁行业逐渐开始出现产能过剩,在2011年后显现的愈发明显,部分商业银行对于钢贸类中小企业贷款纷纷出现欠息、逾期、不良等现象,由此商业银行钢贸类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已经刻不容缓。

钢贸企业银行贷款出现风险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因为行业利润下降,企业资金量大又无处释放,钢贸行业出现了行业金融化的问题,即大家不干贸易开始干拆借,或者集中几个钢贸圈内亲戚朋友的资金开始投资地产、股权等长期收益项目。第二,通过货场出租方的配合,欺骗质押监管企业和银行,用一份商品质押重复融资,一份货物可以融出几倍的资金。某大型商业银行的储商银项目也曾一度因此处于危机边缘。

这样来展开分析,先做一个假设,即小企业的自身是没有持续经营能力的,这个假设虽然极端,但是并未完全脱离实际,因为第一,经验数据来看,小企业的生存周期大致3-4年,第二,从各家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思路来看,也是更加依赖于抵押物、担保等第二还款来源,即使有信用贷款品种也仅是补充。也就是说,小企业如果想要获得银行融资,需要“增信”,而增信的标的物又一般为抵押物、保证人、应收款、存货、股权等等,也就是说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可以快速处置变现的标的来实现一旦出现风险能够快速收回。但是当某个增信标的出现在银行不知情的情况下重复利用时就会埋下风险损失的隐患。

而就标的物中的抵质押物,无论是房产、汽车、设备、流通股权,都需通过相关权力部门办理抵押登记,因此信息公开对等,不存在此类状况。而应收账款,则以通过向核心企业确认的方式,在核心企业财务、采购部门都确认情况下,可以保证其不被重复利用。

通过分析,最终问题指向的品种是联保和商品融资,归结为实物增信与保证增信的重复利用。

商品融资的业务流程是:融资企业将商品质押给银行,银行委托专业监管公司监管,质押货品是否可以发出需要征得银行同意,而一旦货物贬值达到一定幅度,银行可以进行处置或融资企业补充质物。

联保的业务模式是:三户或更多的企业,每户在融资的同时为联保圈内的其他企业承担相应份额的保证责任。例如,五户企业,每户贷款1000万元,其中一户企业融资得到1000万元的同时,为其他4户企业承担保证责任,如果圈内的一户企业出现问题,剩余4户企业按照比例承担对银行赔偿责任。

但是如果联保圈都是亲戚之间搭建,那么很容易就可破除其业务原理,其本身是一个经营主体却得到了多份融资,多分融资的用途一致,且多为偏离主营业务范畴,而经营特点又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那么经验风险概率就将失去作用,损失也无处分担。

4 结束语

近年来伴随我国金融体制的逐渐完善和各家银行风控手段的不断严谨,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保持在了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随着经济形势放缓,同时出现产能过剩行业,商业银行如何在放开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限制的前提下让利于企业,带动经济发展;同时又能良好的控制好产能过剩或一些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仍是一个值得金融界时刻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宋琳.从商业银行角度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J].价值工程,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