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报告范例6篇

调研情况报告

调研情况报告范文1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今年5月至8月对我市法院行政审判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并选择、长宁和黄浦三区共同进行。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本市法院开展行政审判工作的基本情况,并从侧面了解政府有关部门依法行政的情况,发现行政审判工作和政府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提高法院行政审判质量、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为配合搞好这次调研工作,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准备,作了多项工作。一是成立10人组成的调研小组。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乔德华任调研小组组长,区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工委主任赵毅锋任副组长,成员为市人大代表1人,区人大代表5人,区人大机关干部2人。二是制定调研方案。方案明确了调研的目的、内容、调研对象、方式和具体调研时间节点等。三是组织培训。根据市人大常委会要求,组织全体调研人员参加了市人大组织的行政审判知识培训,开展了旁听行政案件庭审的培训,并组织示范庭现场讲解。四是开展调研。共旁听区法院行政案件庭审6例,听取区法院关于我区近两年半来行政审判情况的专题汇报,召开行政法官、政府相关部门人员和律师座谈会5个,组织专家阅看行政审判案卷16件。

二、我区行政审判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基本做法

(一)基本情况

两年多来,我区行政审判工作稳步发展,行政审判职能得到了较好发挥,保护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从年至年6月,共受理各类行政案件364件,已经结案359件,其中判决维持行政机关决定61件;判决驳回72件,裁定驳回88件;判决撤销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25件,判决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5件,判决赔偿和判决确认违法各1件;撤诉99件,其中原告主动撤诉90件,被告改变行政行为后原告撤诉8件,视为撤诉1件;移送其它法院7件。

1近几年来行政审判工作呈现了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行政案件数量逐年上升,从年至年6月,平均每年上升10%左右,反映出群众法律意识增强、社会处于矛盾凸显期的特点。(2)受案范围不断扩大,案件覆盖领域越来越广。从过去的治安、土地等行政管理领域,扩大到企业改制、经济管理领域和社会管理领域,行政案件的类型已经发展到50多种。(3)新类型案件数量较多。如受理了要求政府信息公开、企业名称登记、税务举报提奖、撤销公证、行政监察奖励以及不服退学决定、颁发学位、学历证书等一系列新类型案件。(4)要求履行法定职责案件数量较多,占行政案件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说明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积极推进,行政相对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敢于状告行政机关的法律意识大大加强。

2审慎审理行政案件,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稳定。我区法院严格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依法审理行政案件。对合法的具体行政行为给予维持和确认,对违法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判决撤销或确认违法,对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判令履行法定职责。年至今年6月审结的案件中,维持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共61件,判决撤销具体行政行为的共25件,判决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的共5件。通过行政审判,妥善化解了大量的行政纠纷,依法维护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同时,监督和支持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有力促进了社会稳定。

3依法审查非诉行政案件,维护合法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威。随着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力度的加强,非诉行政执行案件审查的数量逐年增加。我区法院通过审查,对合法有效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裁定予以执行,对有明显违法和错误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裁定不予执行,既有力支持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又在很大程序上避免了违法行政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造成的侵害,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自年来,共审查非诉行政执行案件264件,其中被不予执行或退回的共有13件。

4我区行政庭庭审规范,审判作风良好。从旁听庭审和召开座谈会情况来看,我区行政庭庭审较规范,庭审的每个阶段清楚完整;法官能较好控制庭审节奏,不拖沓;法官驾驭庭审能力较强,能够迅速正确归纳诉讼双方的争议焦点,并引导辩论;法官能够公正对待诉讼双方,做到耐心听取双方的陈述和意见,不偏袒任何一方;法官用语、着装等都很规范,展现了良好的法官形象。

(二)基本做法

1坚持“维护”与“监督”并举,“支持”和“制约”并重的指导思想。我区法院在贯彻执行行政诉讼法中注意体现和把握行政诉讼的特点,按照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特有原则和审判程序规范诉讼行为。在具体实施中,坚持“维护”与“监督”并举,“支持”和“制约”并重的指导思想,坚持合法性审查原则和被告举证原则,明确原告行为的违法不等于被告的行为合法,原告不能举证被告行为违法,不等于可以免除被告应有的举证责任。

2采取多种措施,有效提升行政审判质量和效率。推行“精案精审”,选择一些典型的法律适用上有一定难度的案件,进行相关诉讼事宜并撰写案例分析,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试行“简案简审”,积极探索行政诉讼案件审理的简便程序,提高审判效率。完善对当事人的庭前诉讼指导,规范行政案件的流程管理。强化庭审功能。改革裁判文书,强化判决书中的论证说理以提高判决书的说服力。这些措施有效地提升了行政审判质量和效率,年以来,经二审被改判的案件数为6件,只占结案数的1.67%。

3抓好重点和新类型案件的审判,注重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依法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要求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并依法大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认真、用心审理房屋动拆迁和有关规划案件,努力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推动城市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新类型案件适用法律难、处理争议大、社会关注多的特点,做到“四个精心”,即精心准备,精心开庭,精心合议,精心制作法律文书,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加强与行政机关的交流和沟通。我区法院注意处理好与行政机关诉讼内和诉讼外的关系。在诉讼中,法院对行政机关和其他当事人一视同仁,公正地处理好行政争议。在诉讼外,法院加强与行政机关交流沟通,以促进依法行政。一是法院与政府法制部门每年召开两次行政诉讼情况沟通会议,分管院长与行政审判庭全体同志参加,法院就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作专题通报。区政府每年举行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应诉培训班或典型案例剖析主动邀请行政庭法官参加。二是经常举办研讨会。近几年来我区法院行政审判庭与区政府法制办、区房管局、区环保局以及市规划局、市工商局等多个行政机关对一些难题进行专题研讨,共同提高对相关法律问题的认识。三是法院参与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房屋动拆迁法律咨询。两年多来,行政庭法官利用休息时间参与动拆迁法律咨询20余次,促进了动拆迁工作的依法进行。

5区人大、区政府重视和支持行政审判工作。近几年来,区人大、区政府从依法治区、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出发,非常重视和支持区法院的行政审判工作。2002年区人大对区法院贯彻执行行政诉讼法的情况进行了专题审议,年对行政审判庭庭长进行了述职评议,2004年对法院执行难问题进行了询问。区政府2004年制定了区《行政机关领导干部行政诉讼应诉工作规定》,要求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必须出庭应诉本机关当年发生的第一件行政诉讼案件,以增强依法办事和接受司法监督的意识。目前已有区房屋土地管理局、区环保局、区卫生局的正职负责人和区司法局的副职负责人参加了行政诉讼的一、二审的开庭审理。区人大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为我区行政审判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司法环境。

区法院也非常重视行政审判队伍的建设。目前行政庭7名工作人员学历均为本科以上,平均年龄35岁,审判人员的平均审判实践经历达到14年。同时,法院坚持开展严格的业务培训,如提高庭审驾驭能力、裁判文书制作能力、法律适用能力的进修和审判长培训、高级法官培训、WTO知识培训等,大大提高了法官的业务素质,为保证行政审判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和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院行政审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裁定驳回案件的比例较高。两年半来裁定驳回案件数为88件,占结案数的24.51%。驳回的主要理由是不属法院受案范围、原告无诉讼主体资格、被告的行政行为与原告无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等。主要原因是当事人对行政诉讼的特点不够了解,现行的案件立审分离机制、立案审查控制不严以及吃不准案件先予受理的指导思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2部分案件较难处理。一是房屋动拆迁案件开庭难,司法权威受到挑战。这类案件不仅开庭时间长,而且参加旁听的人员常常哄闹法庭,个别的甚至还辱骂法官和行政机关应诉人员,严重破坏了庭审秩序等。二是有些案件根据实际情况法院无法处理。如部分居民要求拆除我区东安新村、江南新村成套改造房的案件,这类案件错综复杂,案件的处理涉及规划和业主的切身利益等,法院判决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最终也难以执行。三是个别有严重瑕疵的动拆迁许可和上访处罚行政案件,因关系到社会稳定大局,只能维持,但法律效果欠佳。

3新的法律法规大量涌现以及有的法律法规之间规定相互冲突给行政审判带来不利。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深化,行政管理领域也不断拓宽,新的法律法规也随之增多,这一方面为行政审判提供了裁判依据,同时又因为新的法律法规配套解释没有及时出台,加上对某些条款的理解不统一,导致基层法官对这些法律法规的适用不知所措。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规定申请律师执照的法定条件只有三项:具有律师资格、实习满一年、品行良好。但司法部颁发的《兼职从事律师职业人员管理办法》对申请兼职律师执照却还增设了其他条件,如须在法学院校(系)、法学研究单位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人员、所在单位允许以及与律师事务所签订聘用协议等。

4行政法官队伍建设还需加强。在庭审驾驭能力、适用法律能力和制作判决书能力方面,法官的水平不够平衡,特别是在应付复杂庭审时,有的法官的应对能力较弱。有的法官庭审准备工作显得不足,对案情不太熟悉,询问不连贯。个别法官发问的声音较轻显得不够精神。个别法官庭审时使用带有铃铛的卡通笔,记录时发出声音使法庭不够严肃。个别案件行政机关适用法律依据错误导致二审时被改判。当庭宣判缺乏,这次调研旁听的6个行政案件,没有一件当庭宣判。个别案件因当事人迟到而导致开庭不够准时,最长的推迟了6分钟。

(二)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程序合法性的关注不够。一些执法人员因忽视工作程序而导致具体行政行为无效。如执法人员不听取不记录被处罚人的申辩;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将认定违法行为的法规条款错填在处罚依据栏内;有的案件提交的证据内容与认定的事实互相矛盾;个别行政机关未经任何内部程序的审查和审批,直接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书面决定送达给当事人。

2部分行政执法人员能力不强,执法观念有待提高。有的执法人员运用法律不熟练不准确,在案件的事实认定、文书制作等方面也存在不足,反映了部分执法人员执法能力不强。有的执法人员因为担心行政诉讼而不作为,如对公民的申请不予答复,甚至在诉讼期间也未予答复,这种情况公安派出所相对较多。

3部分行政机关对行政诉讼重视不够,应诉能力有待提高。一是在法定期限内(收到应诉通知书10天内)不向法院递交做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法律依据,很少提交答辩状,开庭不带原件。二是诉讼准备不足,开庭前没有认真仔细研究案情,对案情不熟悉,有的临时随意找法律根据,庭审中处于被动;提交证据不能一一对应行政行为认定的事实;提交证据的同时不提交适用的法律规范。三是个别行政机关应诉人员应诉能力不强,与经过精心准备的原告或其人在法庭上交锋时显得较为紧张被动。四是部分行政机关不派本行政机关人员出庭应诉,过度依赖律师的作用,由于律师对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过程往往了解不够准确深入,影响了应诉质量。五是部分行政机关领导没有认真执行区政府制定的《行政机关领导干部行政诉讼应诉工作规定》,未按照要求出庭应诉“本机关当年发生的第一件诉讼案件”。六是个别应诉人员肢体动作太多,形象不够庄重严肃。

四、相关建议

(一)提高行政审判水平的建议

1加强对行政案件诉讼有关规定的宣传,不断增强公民的维权能力。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公民的法制意识和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大大增强,公民敢于告“官”,敢于与行政机关对簿公堂,这对促进行政机关改进和提高工作水平,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都有深远意义。但从裁定驳回数(占结案数24.51%)来看,不少公民对行政案件的受理范围、诉讼主体资格、行政诉讼的要求等还不了解不掌握。建议法院要采取有效办法加大对行政诉讼有关规定的宣传,增强公民这方面的知识,增强他们维权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要进一步发挥司法监督功能,促进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水平。近几年来,我区行政机关特别是有行政执法职能的机关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水平不断提高,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也逐渐深入人心,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中仍有8.4%的案件被判决撤销和裁定履行行政行为,因此,建议法院要坚持在过去与行政机关保持沟通和交流这一有效做法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指导,特别是对在行政审判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告知相关行政机关,对某类案件的共性问题要及时向区政府法制办通报,对明显的或严重违法行为要采用司法建议书的形式,督促行政机关整改。

3把行政法官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这几年我区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一直居于全市法院系统的前列,而行政法官人数少,人均办案数高,法官压力较大,对此法院领导要继续予以重视和关心,行政法官的轮岗要适当,以保证行政审判人员的相对稳定。随着行政审判领域的不断扩大、新情况新类型案件的增多,新的法律法规不断产生,要进一步组织行政法官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水平。行政法官要进一步增强提高审判能力的紧迫感,要认真总结研究复杂疑难和新类型案件的经验及教训,进一步规范庭审活动,提高行政庭整体审判水平。

(二)改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建议

1加快行政程序建设、深入推进流程再造工作。区各行政机关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精神,根据合法、合理、效率、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和持续改善的原则,进一步梳理和完善本部门对外公共管理事务的依据程序,进一步建立健全依法行政的各项制度,切实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2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出庭应诉的规定。目前只有极少数部门行政领导按照本区《行政机关领导干部行政诉讼应诉工作规定》出庭应诉,但不少行政机关仍不够重视。因此,建议行政机关的领导要进一步增强法制意识和规范意识,转变观念,认真执行本区《行政机关领导干部行政诉讼应诉工作规定》,切实出庭应诉,具体了解本部门行政执法情况,发现问题,总结教训,从而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与此同时,行政机关应注意培养本部门的应诉人员,不要过度依赖律师,特别是行政诉讼相对较多的部门应考虑建立专门的法制科(室)或有专人从事应诉工作。

3街道(镇)要重视行政诉讼。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行政事务不少,特别是计划生育和社会救助两方面的工作,会引发一些行政诉讼。街道(镇)应当重视此项工作,要了解、掌握行政应诉、行政复议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一旦发生行政诉讼要按照规定进行应诉。

4加强与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区行政机关在2004年的4起败诉案件中,有2件与市级主管部门的操作口径规定和业务指导不当有直接关系,对此应引起重视。作为区级行政机关,一方面要尊重、认真执行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和业务指导,另一方面对在执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矛盾,也要及时如实反映,并提出意见,避免在行政诉讼中再度出现不应有的被动局面。

最后,关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进行政审判工作的全面发展的建议。

1对当事人权利保护的范围应逐渐扩大。行政诉讼法规定只有人身权、财产权受到行政行为侵害的当事人才具有权。随着我国经济的高度发展、人民民主意识的强化以及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人民群众享有的权利范围越来越大。因此应当适当扩大权利保护范围,把人身权、财产权以外的其他一些社会权利也纳入行政诉讼范围,如公民的受教育权、知情权等。目前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就把公民的知情权也纳入了行政诉讼救济范围,但在实施中却缺少行政诉讼法的支持。

调研情况报告范文2

10月8日至10月9日,根据主题教育调研工作方案,我深入科室,深入基层党员,就调研提纲上的有关内容对在岗党员开展调研。本次调研在具体实施做到了既身入,又心入,在具体方式上,我主要通过单独访谈,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听取意见、建议,了解情况。

一、走访单位情况

党支部在岗党员29名,党龄在20年以上的党员有11名,党龄在10年以上20年以下的党员有9名,党龄10年以下的有9名。专科以上学历25名,包括8名函授,专科以下学历4名。

二、调研基本情况

调查三类对象,党龄20年以上、党龄10年以上20年以下、党龄10年以下。

1、党龄在20年以上的老同志,绝大部分努力学习党的理论,关注重要讲话精神,真心实意的的为党支部与单位的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如我与安彦生同志单独座谈时,他谈到带领中央政治局成员集体瞻仰毛主席遗容,给他以莫大的鼓舞,他建议党支部建立图书室,让同志们都学起来,关心国家大事。

2、党龄在10年以上20年以下的同志对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不太高,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知程度掌握的还不太全面,如我在与某同志单独座谈时,他向我倾诉现“在生活压力大,上有老下有小,孩子的就业压力,孩子买房结婚,老人的医疗压力,学理论太虚,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既然上级要求学,自己也就随大流跟着学。”

3、党龄10年以下的党员学习情况与党龄10年以上20年以下党员的学习情况基本相似。我在与某同志谈话时,他讲到“我工资的三分之一有交给孩子的补习班了,老人也要管孩子也要养,80后是最惨的,理论学习太枯燥,我也没时间看那么多书,上级让我背理论我就背,只要检查不出问题就行了。”

三、暴露的问题

1、有一部分党员身体入党,心没入党。入党只是挂一个头衔,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他们遇到急难任务表现得比普通群众还差。

2、党支部的教育方法出现偏差。以前党支部对党员的政治教育仅仅停留在“收发室”的状态,上级下发了文件或书籍,支部召集党员开会,照本宣科一字不差的给大家念,下边的党员抄标题,念完抄完散会。这种强制的、机械的、毫无生气的教育方法只会增加普通党员内心的逆反心理。这就好比吃饭,如果让一个人天天啃馒头不吃菜,我相信用不了几天,这个人看到馒头也会反胃的。

3、党务工作者对自身的定位不准确。党务工作者不是党支部的“收发员”带领大家机械的念书念文件,也不能成为“表哥”“表姐”天天和表格、计划、总结打交道。

4、普通党员的基本理论水平不高。在下发的主题教育调查问卷中有大部分党员不知道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更不要提阅读这部共产党人的“圣经”——《共产党宣言》。普通党员的理论基础打不好,硬性的学习理论也会消化不良的。

四、几点思考

1、建立完善的党建管理制度,扎紧党建制度笼子,让后劲党员无空可钻。支部要严格执行党规党纪,对于后劲党员的错误要在会议上提出批评,看到他的进步要提出表扬,哪怕再小的进步也要表扬,鼓励他再接再厉。随着中共中央制定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的颁布,对于屡次违反纪律的党员要执行纪律杀一儆百,以儆效尤,必要的时候依规稳妥的清理出党的队伍,时刻让党纪这把利剑悬在每个党员头顶。

2、纠正党支部教育方式的偏差,增加教育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学习教育应采用大禹治水的方法,大禹的父亲鲧(gun)采用围堵方法治水结果失败了,大禹采用疏浚的方法取得了成功。我认为理论学习采用生搬硬啃的方法不可取,应该加一些“味道”一点一滴的引导。比如在理论学习前可以在党员微信群中发几个贴近学习内容的抖音或快手小视频,请同志们观看后再对学习内容进行解析,让党员们理解透,最后请同志们谈谈自己的想法。总之理论学习要接地气,尽量贴近普通党员所思所想,引导普通党员由“让我学变为我要学”的转变。

3、党务工作者的定位应该是教师或者是传经布道者的角色,他应该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热爱党的工作,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和群众工作本领,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做到“六勤”腿勤、眼勤、嘴勤、脑勤、手勤、耳勤。以钉钉子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的夯实支部建设。

调研情况报告范文3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更好履行赋予的职责。深化"三转",是全会的部署和要求,直接关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成效。乡镇纪委作为最基层的纪检监察机关,如何按照“三转”要求,理清职责,强化主业,进一步提高纪检监察机关履职能力,还需要积极实践和不断探索。今年,____县纪委深入各乡镇,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查看、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县各乡镇纪委“三转”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 组织建设情况

____年以来,县纪委认真落实中纪委提出的“收缩战线、突出主业”和“三转”要求,严格按照省市纪委组织部要求,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监督管理,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各乡镇纪(工)委书记职责分工情况进行了多次检查督导,通过科学设置,严格整改,各乡镇纪检组织建设工作得到进一步提升。当前,我县所辖12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1个银杏产业开发区、1个景区。16个乡镇(街道)共配备了15名纪(工)委书记,只有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临时没有配备纪(工)委书记,每个纪(工)委书记都已专职专干,不再分管其他任何工作。乡镇纪委多数都能按照要求,设纪委书记1名,专职副书记1名,纪委委员3名,并充分考虑队伍知识化、年轻化需要,将新招考的高学历大学生公务员充实到纪检监察干事的岗位上。

各乡镇严格按照《关于加强乡镇纪委办公场所规范化建设的通知》要求,加强乡镇纪检组织阵地建设:各乡镇都配备了纪委办公室3间,保证纪委工作的活动阵地;严格建设标准,按照“六有六统一”标准,配备配齐电脑、打印机、扫描机、数码相机、录音笔、档案橱柜等各项办公办案设备,每月拨付专项办公经费,保障办案需要;部分乡镇的村纪检监督小组也做到了有制度有牌子、有办公场所、有电脑等办公设备。

(二) 监督执纪问责情况

一是强化监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乡镇纪委理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充分发挥监督职责,协助乡镇党委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完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制实施方案》,推动党委充分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领导机制、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

二是突出主业,强化案件查处。各乡镇纪委结合乡镇实际情况,严格落实执纪问责机制,切实强化查案执纪职能,强化案件查处力度。认真受理群众举报,对发现的因违纪法规、工作纪律的人员坚决予以查处,在涉及案件上实行“一案双查”制度,既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追究单位相关领导的失职渎职责任,以铁的纪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三是严肃纪律,加大问责力度。各乡镇纪委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聚焦“”和“慵懒散”等问题,采取明察暗访等形式进行督查。进一步加强工作纪律,规范完善、办案、监督等各项制度,严格责任追究,做到有错必纠、有责必问,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规行为。

二、 乡镇纪委履职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同级党委存在的认识误区

多数乡镇党委都认识到纪委聚焦主业的重要性,大力支持纪委主抓纪检监察工作,但是限于乡镇繁杂的工作事务和薄弱的人员力量,在实际工作中,对纪委“三转”却落实的不够。 一是对监督责任认识不清晰。各乡镇党委在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过程中,对纪委监督责任认识不到位不清晰,把党委主体责任的工作直接交由乡镇纪委全面负责,使乡镇纪委工作出现了偏差。二是对纪委职责的认知错误。有的乡镇党委认为执纪问责是县纪委的事,乡镇纪委是虚的,乡镇自办的都是村干部工作失职、机关人员“”等小问题,不用进行严厉追究,若真的问责会影响团结和“上下左右”关系,导致乡镇纪委必须考虑党委工作的大局,难以独立性查办案件,不能放开手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二)影响三转的体制机制、思想观念等障碍

一是领导体制的约束。现行体制明文规定,各乡镇纪委在县纪委和乡镇党委的双重领导下开展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乡镇纪委的职责划分、业务工作主要由县纪委负责,乡镇纪委的组织领导、人事调整权力却直接受乡镇党委管理,乡镇纪委书记和委员的人事调动都由乡镇党委说了算,导致纪委委员不能专职专干。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县级纪委很难改变乡镇党委决定的人选,纪委书记和副书记因工作特殊性容易得罪人,难以得到提拔重用,纪委委员基本是各乡镇指定,职数到位职责却不到位,大多数是兼职,而且办案能力良莠不齐;在工作方面上,乡镇纪委安排工作时,要根据党委的工作重心在工作时间和执行力度上做出一定调整,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效果。

二是思想观念的障碍。思想观念上主要是乡镇党委存在的错误认识和乡镇纪委自身存在畏难情绪。乡镇纪委在工作时,不同程度存在“同级监督不敢、下级监督过软”现象。乡镇纪委“不敢监督党委和各站所,不愿监督下级党员干部”,主观上存在畏难情绪,存有老好人思想,怕党委不支持,怕得

罪人,担心提拔考察时民主测评不好影响仕途进步,致使纪检工作放不开手脚、迈不开步子、效果不明显。部分纪委委员直接以工作繁忙为借口,不愿参与纪检各项工作,特别是遇到乡镇自办案件时,都会以各种理由回避,导致纪委工作最终落在纪委书记和副书记头上,他们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纪委在履职能力上存在的问题

一是纪委任务重,纪检业务多。一是当前形势下,群众对纪委的期望值过高,什么事情都到纪委上访反映,要求纪委给予解决,导致纪委受理接访次数、案件增多,工作量加大。二是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本来就纷繁复杂,接访查案、党风廉政建设、严查“”和效能督察等各项工作任务重、责任大,每项工作都要抓,都要抓到实处。

二是纪委队伍不健全,班子成员不合力。各乡镇纪委委员基本都是兼职,都是乡镇机关重要部门负责人,本职业务工作一大堆,对纪检工作往往有心无力、无暇顾及。由于人事调动等原因,纪委班子成员变动性较大,普遍存在缺编缺人现象,工作延续性不强,导致纪委班子成员难以形成团结协作的合力。

三是纪检干部业务水平不高,履职能力不强。一是乡镇纪检干部文化程度、专业学历等参差不齐,各乡镇纪委普遍缺少财会、审计、经济、法律等专业的纪检干部,大多数纪检干部对办理件和查办案件知识欠缺,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及办案能力综合素质不过硬。二是专业业务培训不够。乡镇纪检干部学习次数少、时间短,协同办案少、以案代训少,仅仅是开会、听报告、学习文件等方式,纪检干部对业务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纪检干部见识少,办案经验不足,办案质量不高,难以应对新形势下复杂的案件查办工作。

三、 对加强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的建议

1、理顺领导体制,增强纪检干部积极性。继续探索乡镇纪委受双重领导的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县级纪委对乡镇纪委人事、业务的直接监管权。并根据工作需要和按属地管理原则,乡镇党委对乡镇纪检履行同级领导权。上级组织和人事部门对乡镇纪委考核要以上级纪委考核为主,使其乡镇纪检干部放手大胆地开展纪检工作,不怕得罪人,丢选票,从而增强乡镇纪检干部主抓纪检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纪检干部的积级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

2、优化队伍建设,提升纪检干部战斗力。乡镇纪委班子的任用由上级纪委提出意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选拔政治素质过硬、思想作风正派、能坚持原则并且有财经、审计等专业特长的同志作为专职的纪委委员,改变过去纪检干部兼职占位不谋事现象。加强对乡镇纪检干部的教育培训,全面提升乡镇纪检干部的素质水平。一要开展理想信念和行为规范教育培训,教育乡镇纪检干部严格遵守办案纪律、保密纪律和安全纪律,严格遵守和法律法规,模范遵守八项规定;二要是开展业务知识培训,举办“纪律讲堂”、“监察课堂”、业务大练兵活动,定期对乡镇纪检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和拉练,提升业务水平;三要开展提升办案能力培训,采取专题讲座、集中培训、跟案学习、交流研讨等多种方式,对乡镇纪检干部实施全覆盖的办案轮训,提高办案能力和水平。通过各种有效举措,打造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3、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乡镇纪委和纪检干部,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考核机制,量化内容、细化标准,突出考核乡镇纪委的监督执纪问责等主要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完善乡镇纪检干部管理制度,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交流和选拔任用机制,对于真正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的纪检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对于怕干事、少干事、甚至不干事的纪检干部,要坚决调离,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将纪委委员纳入纪检津贴发放范围,调动他们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化解人员不足的矛盾。

调研情况报告范文4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近年来宁波市各级党组织对党课教育是重视的,无论是从领导带头落实责任,健全制度加强管理方面,还是从突出主题增强效果等方面,都做了积极努力,探索和总结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36.64%的基层党组织每个月开展一次党课教育;49.44%的基层党组织每次党课教育的时间集中在1—2小时;基层党组织领导积极带头上党课,每位领导每年上党课3次以上的占34.60%,1—2次的占59.22%;基层党组织普遍采用集中授课、专题讨论、电化教育、参观考察、知识竞赛、典型报告等形式开展党课教育。全市在党课教育中突出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主题。

通过调研,我们也了解和掌握了当前基层党课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思想认识层面看,有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观念需要引起注意。有的基层党员干部对“”的基本要求搞不清楚,有的对新形势下还需不需要党课教育产生了怀疑,更多的对新形势下怎样开展好党课教育感到办法不多。一些基层党组织把党课教育等同于工作总结和布置,甚至等同于业务学习,有的把保健讲座、演戏跳舞也作为党课教育。二是从实践操作层面看,党课教育质量不高、效果不佳等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当前,部分党组织在党课教育中缺乏计划性、针对性、层次性、创造性。一些支部书记把党课看成软指标,随意性很大,没有科学系统的计划安排。有的习惯按老办法、老经验办事,缺乏深入研究和创新。党课教育的内容与党员思想实际和需要离得很远,对党员关心的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涉及很少。三是从不同区域部门实际情况看,有一些薄弱点需要引起注意。有些农村、企业的党课教育情况不容乐观。同时,如何进一步拓展层面,推进非公企业党员、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党课是加强党性教育、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基本途径。加强党课教育是新形势下提高党对意识形态领导力、夯实党的执政思想基础的需要,是建设学习型政党、提高全体党员执政素质和能力的需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研究问题,探索规律,改革创新,把党课教育活动不断推向深入。

加强思想教育和制度引导,增强各级党组织负责人抓好党课教育的责任感和广大党员参加党课教育的自觉性。党课是党组织定期对党员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是我们党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党员教育方式。组织好党课教育,是党支部的一项重要工作。支部书记作为党课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此负有重要的责任。而对每位党员来说,参加党课接受党的教育是必须履行的义务。要加强教育培训,一方面,增强支部书记抓好党课教育的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水平。特别要使支部书记们明确,党课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习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开展党课教育要突出先进性、强调针对性、注重实践性、体现庄严性、坚持制度性,每年都要有具体的实施计划,做到年有计划,季有安排,月有活动。而且要注意党课的党味要浓,要有庄重严肃的场合和浓厚的氛围。另一方面,提高党员对党课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在加强教育、增强党性观念上下功夫,才能提高党员参加党课教育的自觉性,变“要我参加”为“我要参加”。

力求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增强党课教育的系统性。在开展党课教育中,我们要选准主题,根据时展的要求和形势、任务的变化,紧密结合中心工作和党员思想、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党员最关心的课题,因人、因地、因时来确定党课的内容,有的放矢地上好党课。要在贴近实际上下工夫,深入了解基层党员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给基层党员带来的影响,有针对性地解答党员的思想困惑,使党课教育起到将党的先进理论化为党员的思想认识,用先进思想推动实践表率的作用。党课教育内容绝不能单一化,要有系统性,不仅要有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容,也要有提高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的内容,还可以包括国际国内形势教育等内容。在不断赋予党课教育新的内容的同时,最重要的要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党课教育的内容与上级要求学的、党员想要学的更加贴切地结合起来,与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密切地融合起来,有的放矢,力求每上一次党课都能贴近党员思想、贴近实际,正确解决和回答党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思想困惑和热点问题,使党课教育这一载体真正成为党员学习政治理论、了解形势任务、掌握历史、法律、管理和现代科技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使广大党员在内容丰富的党课教育中,受到教育,增长才干。

区分不同层次和类型,增强党课教育的针对性。机关、社区、学校、农村、企业开展党课教育的条件、要求、教育对象等存在许多差异,必须结合行业特点,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分层施教。比如,对机关党组织党课教育要求可以提得高点,农村、企业开展党课教育的频率、时间要考虑到他们生产生活的实际,不可强求统一,内容形式上也要灵活多样。农村可突出新农村建设主题,企业可加强形势任务方面的教育。即使在同一部门内部,党员情况也千差万别,要进行细致摸底,根据他们的文化程度、年龄特征分别对待。本着哪方面“先天不足”就给哪方面增加“营养”,哪方面“欠火候”,就给哪方面“加温”的原则,切忌“一刀切”、“一锅煮”、“满堂灌”。比如,对新党员要着重安排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对党龄较长的党员可分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党建理论、党性、党风、党纪等教育,使不同层次的党员都能从自身实际出发受到教育。当前,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特别是外来流动党员的教育是个难点。要进一步扩大覆盖面,采取建立联合党支部或临时党支部的办法,按照就地挂靠的原则,确保流动党员开展党课教育有人组织、有场地、有时间、有质量。

调研情况报告范文5

一、领导重视,目标明确,把科普创建工作摆上党政领导工作议事日程。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积极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把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列入党政议事日程,建立党委分管、政府分管联系制度,领导班子每年听取科普工作汇报,及时协调解决科普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并落实督促检查的措施,将科普工作纳入党政领导机关目标管理责任考核范围。

二、完善组织网络,健全全民科普体系,充分履行职能。

区科协配备政治、业务素质较强的领导和业务人员;各街道科协组织健全,主要领导负责科普工作;各社区成立科普小组、科普志愿者队伍,社区主任任科普小组组长;企业建立企业科协组织;各级技术协会健全组织和规章制度,逐步建立起以区、街道科协为枢纽,以社区科普小组、企业科协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为基础的左右相连、上下贯通的大科普网络体系,并定期开展科普活动。

三、增加科普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科普专项经费列入区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长,达到人均1元以上。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重大主题科普活动要另有专项财政经费保障。辖区内拥有综合性科技活动场所及科普活动基地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主要公众活动场所建有3处以上科普画廊。各街道有固定科普活动室、图书室、科普画廊、科普学校等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配有科普宣传设备。社区有专用或合用科普宣传栏、科普图书室、科普活动站。科普画廊、科普橱窗和科普宣传栏的内容应定期更新;区属中、小学建有科技活动室。

四、扎实做好社区科普工作。

区科协坚持把社区科普工作作为推动社区建设、提升城市形象、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引导,广泛动员,大力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浓厚了“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社区科普氛围。一是加强科普组织建设。积极吸收社区科技工作者加入科协组织,动员他们参加科普活动、举办科普讲座。抓好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强与驻徐高校联系,从医学院等7所院校选拔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到社区开展科普工作,解决了社区科普教育师资问题。深化社区科普宣传,由社区居委会主任组成科普宣传员队伍,负责办好社区科普板报、组织开展社区科普活动。我区居民周美恩还成立了全省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绿色之家”,并荣获全国首届“保护母亲河奖”光荣称号。二是构建大科普的工作格局。区科协围绕每年科普周活动主题,加强与区科普联席单位与基层科协的联系,使科普周活动常办常新。2006年,我区与市科协联合举办了科普周开幕式,进一步提高了我区科普工作的影响力。科普周期间,区科协在9个社区进行了宣传巡回活动,累计发放科普资料和科普刊物800多种、5万多份,受益群众达5万人次。全区先后开展了广场科普咨询、科普文艺演出、科普电影进社区以及“倡导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区”等科普宣传活动。区科协还从各单位抽调人员组成科普宣讲团巡回为社区群众讲课,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达2000人次;街道办事处积极开展健身运动会、安全进社区、“四进社区”等活动;部分社区组织技术能手现身说法,帮助社区贫困户学习先进技术,实现了物质帮扶向科技帮扶转变;区计生、卫生、环保等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相继开展了“优生优育进社区”、“健康生活、健康社区”、“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等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群众参与率达到80%以上。三是完善科普设施建设。坚持“社区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新建街道科普画廊280米、社区科普宣传栏1650米,建成街道、社区科普活动室20个、科普阅览室31个,图书拥有量达到80000多册。

五、青少年是科普工作的重点。

我区坚持科普工作从娃娃抓起,全面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加强科普辅导员队伍建设,辖区中小学校均配备了科技辅导员,并利用假期邀请大专院校师生给学生讲授科普常识,制作飞机、舰船等模型,组织学生参观“奇妙的机器人”、“大自然的奥秘”等大型科普展览活动。我区青年路小学成立了“少年科学院”,并聘请中科院院士陈如清为院长。根据青少年特点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在全区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了科技班会、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科普夏(冬)令营、科幻绘画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教育、科技培训和科技竞赛活动。气象、标本采集、天文、电子等各种兴趣小组不断健全,积极组织学生到校外科普基地参观、学习。广泛开展科普特色学校创建活动,新建书画特色学校1所、绿色学校2所。青年路小学被评为中国创造学会实践基地、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目前,全区已拥有省、市级科普特色学校6所、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5所、青少年科技教育辅导员47人。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科普经费不足,严重制约着科协工作的开展。从调查情况看,科普经费不足,这是我区带普遍性的问题,《科普法》颁布以来,我区的科普经费虽然有一定幅度的增加,但远远没有达到国家财政部、省财政厅、省科协规定的标准。另外,由于全区财政都十分吃紧,一旦财政收入状况不好,就要扣除下拨比例,使预算内的科普经费都不能足额到位。

(2)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尚不完善,影响了科普工作的开展。目前,全区街道虽然建立了科协,但科协主都是由身兼数职的党政领导兼任,街道专职科协主席尚无一人,科普专干虽然配备,但大多是挂名专干,因为他们也是身兼数职,加之街道办事处的工作又是注重经济指标和计划生育任务的完成,又肩负着安全稳定的重大责任,因此,无论是街道办事处科协主席还是科普专干,他们都因精力和力量不够和忙于日常事务,无暇顾及科协的科普工作。社区虽然配备了科技专干,但由于社区干职数少、任务重,加之社区里根本没有安排科普专项经费,所以也是有名无实。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基层科协科普工作的开展。

(3)科技示范户,科技带头人数量少,质量不高,阻碍了科普工作的开展。一是数量上,科技示范户的比例过少。二是质量上,科技示范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走出传统范畴,还是一些粗放经营模式。三是作用上,还没有真正很好地规范以科技示范为核心,以专业技术为纽带,形成不同的专业技术协会,组织开展规模经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科技示范户发展、培养、提高中的一些问题带有共性,综合起来有两类:第一是资金制约问题。科普经费短缺,没有设立专用扶持资金,有也是很少。加之农业生产的时效性,无法满足金融制度的限制,如种植业,资金不是一年就能回笼,需要3—5年。如养殖业,生产周期一般为1—2年,而农贷资金必须在每年年底回收。对一些时间稍长的项目,信用社又不放贷,财政更没有扶持。第二是相关政策配套问题,职能部门限制过多。示范户一旦生产出产品,产生效益时,职能部门就上门来收费。工商部门收管理费、税务要收农产品税,国土要收土地税、畜牧要收检疫费等等系列税费。如果职能部门能下放一些经营权,制定配套政策,科技示范户就能降低生产成本,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2、建议

(1)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确保科普经费落实到位。现在《科普法》已颁布实施,建议上级应会同有关部门,依法规范科普经费的标准和管理使用的归属问题。同时,要督促各级政府按照《科普法》要求,一是将科普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二是按上级规定,把不足的科普经费确保追加足额到位,三是随着财政的增长科普经费应逐年有所增加。以确保科协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调研情况报告范文6

XX区3C产品情况调研报告20__年5月1日,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开始正式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是各国政府为保护广大消费者人身安全、保护动植物安全、保护环境、保护国家安全,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合格评定制度,强制性产品认证通过制定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和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程序,对列入《目录》的产品实施强制性的检测和审核。凡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的产品,没有获得指定机构的认证证书,没有按规定加施认证标志,一律不得进口、出厂、销售和在经营活动中使用。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在推动国家各种技术法规和标准的贯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促进产品的质量管理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具有其它工作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认证制度具有科学性和公证性,被国际上广泛采用,特别是在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政府利用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作为市场准入的手段,成为国际通行的作法。如何做好强制性产品认证(简称3c)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保障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有效实施,一年来,我局对全区范围内3C产品的生产企业进行了调查摸底,通过调查掌握了一些具体情况,为下一步执法监督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XX区3C认证企业的现状(一)XX区3C认证企业的基本情况目前我区共有45家企业实行了强制性产品认证,涉及的3C产品11种,其中低压电器生产企业20家、电线电缆生产企业5家、机动车辆及零部件生产企业5家、电焊机生产企业3家、音视频设备生产企业3家,其他生产企业9家。自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实施以来,我区涉及3C产品的生产企业得到了进一步规范,有了很大地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企业间的发展状况极不均衡。这11种涉及3C产品的生产企业中低压电器生产企业的数量占了将近一半,无论从企业规模、经营状况、还是发展前景来看,这一产业与其他产业间已形成了一道分水岭。这20家低压电器生产企业大部分坐落在XX镇工业园内,企业间相互依托,相互带动,使本地区逐步趋于区域性、规模性、产业化,现已发展成为天津乃至华北地区开关控制设备生产基地,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而另外10种涉及3C产品的生产企业中大部分为私营企业,除了个别企业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外,大部分企业装备水平低,发展底蕴不足,没有形成规模经济.(二)XX区3C认证企业存在的问题1、部分企业生产条件差、设备陈旧、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生产技术落后,检验手段欠缺,又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造成产品质量水平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阻碍了企业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者管理水平不高,质量意识淡薄,没有一个长远的企业规划,只追求短期利益,使得自己的产品始终在低档次水平上徘徊不前,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不能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难以应付激烈地市场竞争。2、国家的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的产品未经认证,不得进口、出厂、销售,以及在经营性活动中使用。然而一些企业由于利益驱使,发生违法、违规的行为,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部分企业存在超出自身产品认证范围而无证生产的情况,具体情形为企业实际生产几种规格、型号的3C产品,但只对其中部分产品进行了强制性产品认证,而另外一部分产品在未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情况下也擅自生产销售,谋求不法利益,通过我们日常监督检查发现,这已不是个别现象;二是部分企业在未进行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情况下,就擅自生产列入《目录》内的产品。究其原因,就是这些企业的主导产品不是《目录》内的产品,而生产的部分配套产品属于强制性认证的产品,由于这些配套的产品数量不多,又不是批量生产,型号、规格又不太一致,进行强制性产品认证申办时,不好确定申请单元,企业出于自身经济效益方面考虑而逃避认证。二、面对我区3C认证企业的现状应采取的措施1、加强宣传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推动3C认证制度的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市场准入制度,实施这一制度时间短,但制度涵盖的产品范围广、门类多、技术含量高,随着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进一步推进,还将有一些种类的产品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范畴。为此,一方面我们应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推动力度,要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方面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让有关企业充分认识实施这一制度的重大作用。并及时将国家有关方便企业申请认证的措施传达给社会各界,使得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深入人心,得到全社会的认同。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在这项工作实施中逐步完善认证规则,以科学为依据,在保证认证效果的前提下,进一步简便审查程序,合理调整强制性产品认证申请单元范围,构建一个方便企业进行强制性产品认证申办的网络,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申办成本,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促进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全面落实。2、做好执法监督检查工作;保障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有效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行政执法工作是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现阶段没有依法监督检查,制度就不能得到真正的实施。执法工作者应从促进产品质量水平提高,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外经贸发展,推动国家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的大局出发,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确保强制性产品认证执法工作取得实效。这就要求执法人员在3C执法过程中要坚持日常监督与集中查处相结合,执法与教育、服务相结合,工作实践与总结推动相结合的原则,针对不同的企业进行分析,区别对待,突出重点,分期分批进行,要按照总局领导的要求,做到以下几点:⑴对产品质量稳定、质量管理好的大中型企业,要立足于“促”;⑵对产品质量相对稳定,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要立足于“帮”;⑶对产品质量水平一般,但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要立足于“扶”;⑷对产品生产工艺落后,生产危害生命安全的产品的企业,要立足于“限”;⑸对恶意逃避认证,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企业要立足于“打”。三、我区强制性产品认证企业的前景展望目前,天津市质监系统已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企业巡回监督检查制度,将依据企业条件及经营情况,把被监管企业确定A、B、C三个等级,并针对三个不同等级的企业确定了不同的监管措施,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监管体系。这项制度的制定实施将构筑防范假冒伪劣产品 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的防线,从根本上遏止假冒伪劣泛滥,从而创造出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安全可靠的经济环境。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企业的规范和发展,促进企业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淘汰一批不具备生产安全产品的个体作坊、小企业,提升企业的档次和水平,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使企业逐步走上低消耗、高增长、可持续发展新兴工业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