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调研报告范例6篇

分析调研报告

分析调研报告范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egsm886”为你整理了这篇某乡镇统计工作调研分析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统计数据是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支撑,而乡村统计工作处于统计工作的最前沿,提升源头统计数据质量则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统计工作的要求不断提升,数据质量也随之提高,但在日常工作和管理制度上的不足也逐渐体现出来。现就梅家乡统计工作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随着机构改革的完成,梅家乡镇统计站也完成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目前机构设有站长1名,兼职工作人员2名,7个村社区也指定了专人负责统计工作,统计日常工作有效开展,各类报表数据也能及时收集上报,工作效能较以前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存在的不足

(一)统计工作任务繁重。

据调研,目前涉及乡村填报的统计工作有乡村振兴、粮食测产、大小春播面、畜牧养殖等常规数据统计,有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等阶段性统计工作,也有如今年开展的脱贫攻坚普查等多项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完成统计调研、分析、统计基层规范化建设,档案整理等,如此繁杂的任务接踵而来,乡村统计工作力量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统计队伍不稳定。

虽然我乡已完成了统计人员配备,但由于均为兼职工作人员,加之乡村工作任务重,统计从业人员不能将精力完全集中到统计工作上来,往往是哪边任务急就先突击完成哪边工作,队伍存在不稳定性。

(三)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受限于农村基层现状,目前村社区干部队伍普遍年龄偏大,不能熟悉运用现代化办公设备,加之统计专业培训不足,导致大多数从业人员对统计工作的新要求难以适应,如今年开展的人口普查与脱贫攻坚调查,前期工作均一定程度上存在业务不熟、理解不到位的情况。

(四)统计业务上存在交叉重复。

部分统计业务所涉及的县级职能部门由其派出乡镇站所收集上报统计数据,统计部门则交由乡镇统计站负责收集上报统计数据,造成了一项工作重复上报的情况。

三、加强乡村统计工作的建议

一是加强统计人员配备。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积极争取机构编制,探索统计工作人员专职,充实统计队伍力量。

二是加强统计工作保障。建立健全统计工作激励机制,如建立统计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并作为干部提拔任用、评先评优的依据。努力争取统计岗位补贴,进一步保证统计干部队伍的稳定性。

分析调研报告范文2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和体会

经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和研讨,全镇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尤其是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转型升级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转变和提高,解决了不少困惑,取得了三大明显成效。

(一)思想认识上有成效

1、理解和反思上发生了可喜变化。通过解放思想,联系实际,我们加深了对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认识,形成了“五个适应”的新思路。2、引进与开发观念上发生了可喜变化。我们必须在引进项目、资金及土地资源开发上创新思路,改变发展模式,以开发土地资源为主向土地和人才资源开发并重转变,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支持”三位一体的格局。3、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发生了可喜变化。主要表现在,认识到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社会发展。一是公共事务管理方面,实行农村大社区制。二是在公共产品方面,着力解决老百姓缺乏公共产品需求问题。三是在公共保障方面,以新一轮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为契机,努力完善我镇公共保障体系,最终实现城市形态经济和城市形态社会。

(二)工作措施上有成效

1、形成了12项重大调研成果。我镇以解放思想为动力,以城市化统领经济社会双转型发展为主题,着眼于探寻影响××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及解决办法,围绕城市升级、产业升级、民生问题和干部队伍建设等重大工作形成了12项专题调研成果。2、结合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学习讨论活动,形成了“七个着力”的新举措。3、学习贯彻书记的讲话精神,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这一核心任务,确定了我镇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总体目标。

(三)边查边改上有成效

我镇在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过程中,边查边改,做到“四个结合”:一是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阶段实际,深入分析了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薄弱环节、发展瓶颈制约等;二是结合人的思想实际,深入分析了领导干部、党员、群众甚至新莞人等各阶层人士,思想意识中存在哪些不合时宜的东西;三是结合政策体制实际,深入分析了各级党组织、各单位存在哪些制约发展的不合时宜的体制政策问题;四是结合农村“双委”换届选举,教育和提升了新一届农村班子集体在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上的思想认识和发展意识。通过边查边改,突破惯性思维,突出以人为本,解决了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突出问题。

二、对照实践科学发展观,我镇当前发展中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产业结构上的突出问题直接影响可持续发展。

1、产业结构不合理。一是三产比例不合理。二是组织结构不合理。三是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四是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2、发展后劲和动力不足。一是研发处于起始阶段,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二是劳动者素质不高。三是资本运作机制不活。四是创业群体不大、能力弱。五是招商引资模式落后,势头不猛。六是高端资源要素集聚度不高。3、发展瓶颈制约尚未突破。一是土地瓶颈。二是能源瓶颈。三是环境瓶颈。4、产业的载体和平台不优。主要体现在城市建设上。一是档次不高,硬件不硬,软件不优。二是集中度不够。三是统筹不力。四是推进不快。

(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成为科学发展中的“软肋”

1、公共安全管理显得薄弱。2、教育、医疗、休闲、文化等公共产品满足不了群众的需要。3、就业与社会保障不容乐观。一是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二是养老保险扩面、征缴难。三是劳动关系日趋多元化、复杂化。4、部门服务意识不强,管理不到位。

(三)群众反应最迫切的问题。

一是治安问题。二是环境问题。三是企业反映的问题主要是用电、用工和办事难等。

(四)干部队伍执政能力受到严峻挑战

首先,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在思想意识、工作作风、领导能力、个人形象、党员的先进性等方面,与形势的要求、上级的期望及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其次,各单位、各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责任意识、大局意识、纪律意识有待加强,党员的年龄、文化结构及综合素质、先进性等方面与群众的要求相差较远。

三、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根源

(一)思想认识的制约

一是认识上缺乏连贯性。二是理解上存在片面性。三是实践上缺乏指导性。

(二)体制机制的制约

一是没有围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经济体制、行政体制和用人考核机制的改革。二是没有围绕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三是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深化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特别是在就业和社会保障,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改革没有实现新突破。

(三)创新能力的制约

一是创造性的见解不多。二是创造性举措不多。三是创造性的成果不多。

(四)利益格局的制约

利益之争所带来的经济发展之争,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的发展。由于利益的制约带来了行政效率低,管理成本大,短期行为严重等问题,制约着经济发展和环境的改善,制约着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

四、我镇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消除认识误区,巩固科学发展观,树立发展新理念要通过算好经济账、人口账、资源环境账和社会管理账,进一步认清当前××面临的形势,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端正产业结构的思想认识,消除各种认识误区。

(二)着力打造大市区功能组团和服务型政府,营造发展新平台,

1、高眼光抓好城市规划。2、高档次抓好城市建设。3、高效率抓好城市管理。4、高标准打造服务型政府。5、高要求抓人的素质提升。

(三)坚定不移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转型,打造新产业

1、抓项目落实,保现有商务资源。2、抓挑商选资。3、抓三旧改造,实施“腾笼换鸟”。4、抓特色产业。5、抓产业平台建设。

(四)狠抓民生工作,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构建幸福和谐新家园

按照我镇既定的三年民生工作规划,努力完善社会公共产品、公共保障、公共服务,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最相关的教育、医疗、社保、就业、公交、文化、娱乐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采取有利的各项措施和多种优惠,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带来的便利,让更多的人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分析调研报告范文3

关于职工思想动态分析情况的调研报告

XX单位关于职工思想动态分析情况的调研报告上级党委XX号文件《关于开展职工思想动态分析活动的通知》下发以后,我公司党委高度重视,公司党委副书记XXX同志带领政治工作部、人事部等有关部室人员在全公司集中进行了一次职工思想调研,并抽调了15名有代表性的职工进行了座谈。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职工思想现状公司现有职工XXX人。公司X名领导班子成员思想信念坚定,大局观念强,工作思路清晰,凝聚力、战斗力强,在职工中具有很高的威信。职工思想相对稳定,工作兢兢业业,勇于奉献,工作热情高;关心企业发展,积极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随着经济收入、工作环境、住房条件等逐年改善,职工也愈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职工思想趋于稳定,服务意识不断提高。稳定的职工思想,确保了企业各项事业的稳定,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二、职工思想上存在的问题1、部分职工对当前市场形势认识不足,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惰性较大,缺乏紧迫感、压力感和事业心,有的甚至存有应付现象;2、部分职工与一流的企业管理标准要求相距甚远,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求知的压力不够,动力不足,离上级学习创新型企业的要求相距甚远;3、部分职工政治学习的自觉性不够,在思想上存有惰性,理论素质不高;4、部分职工子女由于种种原因,就业困难,使这部分职工在思想上有后顾之忧;5、工资多年未变,职工对提高工资有一定期望值.三、意见和建议1、部分职工子女就业困难,建议放宽学历条件,解决这部分职工的后顾之忧;2、重新调查核定工资;同时根据贡献大小,拉大工资差距;3、按上级有关规定,建议实行带薪休假制度。

分析调研报告范文4

**区**镇是全国著名焊管之乡,有各类规模的焊管生产企业201家,主要设备使用焊管机组口径自16mm到165mm不等。生产各种规格产品2万多种,主要用于摩托车、家具、健身器材、钢结构、建材等行业。06年全镇焊管企业年销售达30.04亿元,占全镇经济总量33%。应征增值税4631.72万元左右,实际入库4631.72万元。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119户,占行业生产企业59.20%;年销售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82户,占40.80%。企业之间增值税税收负担率偏差较大,行业税收负担率低的0.3%,高的2.6%,行业平均税收负担率仅为1.54%。

该行业存在以下特点:1、生产设备简单、技术含量不高,前期投资少,行业门槛低;2、附加值低、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从而导致企业之间互相压价,整体企业利润率低,行业平均利润率仅为3%。3、部分销售为低档建筑用焊管,导致行业内无票销售严重,同时废料销售的不开票,少申报,造成征管难度加大,税负率较低。

为此,**国税二分局针对税负率明显偏低且销售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对具有行业代表性企业a公司进行了服务性调研。

一、企业基本情况

a公司成立于20xx年,注册资金3000万元,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公司主要生产大中型口径焊接方、矩形钢管的大型企业,拥有400*300、200*200、60*160等大中型截面方、矩型管生产线和冷弯型钢机组,常年生产标准为gb/t6728-20xx、gb/t6725-20xx、jis3466、en10219、astm a500等各种大中型口径优质焊接钢管。产品主要用于建筑结构,如大型体育馆、展览馆、工业厂房、高层建筑、煤矿矿井、机械等,生产工艺流程图如下:

该公司财务制度基本健全,内部控制基本有效。20xx年该公司产品销售收入12455.31万元,缴纳增值税132.06万元,实现利润561万元;20xx年产品销售收入19967.71万元(含外销收入1590.98万元),缴纳增值税116.25万元,实现利润324.61万元。该公司在日管和巡查中未发现有重大偷骗税行为,纳税信用良好。

二、通过分析确定调研重点

20xx、20xx增值税税负比对

单位:万元

年份

项目

20xx

20xx

销售收入

12455.31

19967.71

销项税金

2103.24

3124.04

进项税金

1946.07

3445.67

应交税金

132.06

116.25

税负(%)

1.06

0.58

通过对其增值税申报相关资料的分析,企业07年销售收入的增幅度为06年的60.31%;而在销售增长的同时, 增值税税负率却从06年的1.06%降为07年0.58%, 下降幅度达45.28%,明显低于行业税收负担率预警值1.85%,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所以我们将该公司增值税税负偏低原因作为调研的重点,主要关注有无未开票收入,废料开票吨位是否如实,价格是否合理。

20xx、20xx盈亏情况的比对分析

单位:万元、吨

项目

20xx年

20xx年

增长幅度(%)

一、主营业务收入

12455.13

19967.71

60.32

销售数量

34201.93

47662.678

39.36

销售单价

3641.65

4189.38

15.04

二、主营业务成本

10909.64

17669.24

61.96

单位成本

3189.73

3707.14

16.22

三、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3.43

20.44

52.20

四、营业费用

373.93

909.32

143.18

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

3.00

4.55

五、主营业务利润

1158.13

1368.71

18.18

六、管理费用

274.68

428.94

56.16

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

2.21

2.15%

七、财务费用

321.15

565.39

76.05

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

2.58

2.83%

八 、营业外收入

4

九、营业外支出

5

49.77

895.40

十、利润总额

561

324.61

-42.67

从上表可以看出,成本的增长率率基本与收入增长率保持一致,而各项的费用增长率却远远高于销售增长率,所以将费用列支是否合理作为调研重点。

三、调研疑点说明

针对以上重点,调研人员要求企业作出说明,与企业负责人、财务人员进行了谈话,要求企业对以上分析的重点作出说明。调研人员要求企业从税收负担率、产品制成率、单位能耗、废料数量和售价四个指标值和费用大幅增长原因方面作出说明,企业作出了如下解释:

1、税收负担率低主要原因是年末存货的增加以及20xx年外销收入、期末留抵税额的影响。

2、产品制成率偏低是由于工人流动性强,熟练工少,生产中容易出次品,另一方面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夜间电费低廉,尽可能开夜班,导致产品质量与白天有差距。

3、单位能耗较高是企业产品品种较多,其中部分产品是外贸业务,交货时间紧,同一规格产品连续生产时间短。中间换模具频繁,所以单位能耗高。

4、废料数量和售价方面,废料由企业所在地人员承包收购,数量大致估算,价格的确偏低了一些,有部分废管收入未申报。

5、营业费用的增长是由于07有出口外销,海运费的支出大大增加了营业费用的总额;财务费用增长的原因是06年企业还是工贸一体,而07年是纯工业资金的需要量更大,贷款额度加大;营业外支出企业列支的是地方三金,因为06年三金还是包额的,而07年是按收入0.3%正常缴纳的。

对于企业给出的解释,调研人员到企业实地了解情况,运用综合分析手段,在该公司服务性调研过程中,具体做法主要有:

1、对企业报送的资料、数据整理分析,从公司的申报资料提取信息,进行税负分析。

2、根据同行业的产废率,对公司的产废申报情况进行分析。

3、查看企业的贷款额度是否合理、利息支出是否符合同期贷款利率,费用发票、海运发票是否真实。

四、开展实地调查

评估人员根据日管中掌握相关信息,从税收负担率、产品制成率、单位能耗、废料数量和售价、费用列出等五个方面对企业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

(一)税收负担率方面

1、20xx-20xx存货变动对增值税税负的影响

单位:万元

年 度

品 种

期初

期末

影响税金

20xx年

产成品

713

1209

84.32

原材料

272

106

-28.32

小 计

985

1315

56

20xx年

产成品

1209

2312

188

原材料

106

1766

282

小 计

1315

4078

470

2、20xx年外销货物享受“免抵退”政策对增值税的影响

该企业具备自营出口权,20xx年1~6月外销货物享受“免抵退”政策,20xx年外销收入1590万元,退税率为13%,“免抵退”税额为206万元。

3、20xx年末留抵税额为225万元。

综上所述各个因素还原后,该公司20xx年、20xx年度增值税税负列表如下:

年度

销收收入

应交税金

税 负

分析调整税额

实际税负

20xx

12455

132

1.06%

+56

1.509%

20xx

19967

116

0.58%

+451

2.84%

从上表可以看出,该公司07年增值税税负应为2.84%,属于正常范围内。

(二)产品制成率方面:该企业06年生产领用带钢36409.84吨,生产焊管34298.07吨,无形损耗108.858吨,申报废丝1274.34吨。07年生产领用带钢50994.111吨,生产焊管48699.38吨,无形损耗254.97申报废丝1700吨。计算出企业折率为95.5%。按同行业96%折率,06年少报销售焊管182.05吨,按每吨3800元/吨,补销售69.18万元,补增值税11.76万元,07年少报焊管254.97吨,补销售96.89万元,补增值税16.47万元。

(三)单位能耗方面:60以上机组生产焊管行业内单位能耗约为85千瓦/吨。该企业06年制成焊管34771.4吨,企业耗用电量2971043千瓦,根据耗用量推算出企业未开票焊管182.05吨,07年生产焊管48699.38吨,企业生产用电度4161200度, 根据耗用量推算出企业未开票焊管254.97吨,同时印证了产品制成率行业水平。

(四)废料数量和售价方面:06年企业申报废料909.13吨,平均单价2600元/吨(含税),金额20.2万元。07年申报废料1190.06吨,应产废料1274.85吨,废料市场参考价为2600(含税)。应补废料收入为18.84万元(不含税),影响税收3.2万元。

(五)费用方面:管理费用中列支了固定资产8.05万元,出国考察费2.41万元,需由个人承担的各项费用合计0.33万元,营业外支出其中罚款0.81万元,与收入无关的支出6.87万元,共计调增收入18.47万元。

五、调研分析

在数据分析和实地调查基础上,采集该企业相关信息,确定四个指标参数,分析企业实际情况。

税收负担率预警参数

产品名称

工艺流程

预警税负

偏离值

低档建筑管

热轧带钢---焊管成品

1.5%

±0.1%

高档产品管

热轧带钢—委托冷轧—焊管成品

2.0%

±0.2%

注:低档建筑管是指质量要求不高,用热轧带钢直接加工成型,主要用于建筑市场产品

高档产品管:焊管产品售价3900元/吨,销项税金663元,购进原材料带钢3200元/吨,产品制成率96%,生产每吨焊管耗用带钢1.04吨,金额3328元。生产焊管耗电60元/吨,生产焊管每吨其他物耗60元/吨。进项税金586.16元,每吨焊管应缴增值税76.84元,理论税负1.97。

低档产品管:焊管产品售价3140元/吨,销项税金533.80元,购进原材料带钢2700元/吨,产品制成率98%,生产每吨焊管耗用带钢1.02吨,金额2754元。生产焊管耗电50元/吨,生产焊管每吨其他物耗60元/吨。进项税金486.88元,每吨焊管应缴增值税46.92元,理论税负1.49。

该指标主要通过对企业税收负担率的测算,将其与行业预警税负进行比对,对税收负担率异常的企业,可以对其关联指标进一步展开分析,以发现企业纳税申报上可能存在的疑点。

产品制成率预警参数

机组类型

工艺流程

产品制成率

产废率

60-76机组

热带分剪—成型焊接—切割—成品

96%

2.5%

80机组以上

热带分剪—成型焊接—切割—成品

97%

2.5%

注:热带指热轧带钢;冷带指热带经过冷轧后的带钢。

单位能耗方面预警参数

机组口径类型

单位产品能耗定额

预警能耗值

60(含)-76机组

65—85kw/t

>85kw/t

80机组以上

75—95kw/t

>95kw/t

废料数量和售价方面预警参数

焊管行业一般成品率96%,一般无形损耗为0.5%,考虑到其它分剪、平头、探伤等工艺影响,最高无形损耗达1.5%。产废率预警值为2.5%,废料市场参考价为2600元/吨(含税)。

六、调研结论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可以得出结论:该公司存在仓库销售废料未有出入库,企业未准确记载销售账、库存材料账,主要相关内容记载不齐和未将全部销售业务进行记载,费用发票未经严格审核,企业主动补申报销售185万元,补缴税款98万元。

七、调研体会

1、加强巡查,要求税收管理员按季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做好税收分析。

2、健全监控体系:要求企业按季上报《焊管企业生产情况表》,将采集数据与预警指标进行比对。

3、特别关注异常企业,要求企业说明异常原因,不能说明具体原因的,根据情况进入日常评估或移送稽查。

分析调研报告范文5

为了有效推动《语文学科导学案编制研究》课题的深入开展,并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客观依据,特进行本次导学案的使用情况调查问卷。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份,回收10份,其中有效问卷10份,有效率达到100%.现将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反映的问题以及以后改进的方向简单加以说明,形成调查报告,为以后工作提供详实的依据。

二、调查内容:教师问卷调查

尊敬的老师:

非常感谢你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我们有关导学案编写与使用的调查。这是一份无记名调查问卷,本问卷存属调研性质,不会对你有任何影响,麻烦你配合我们完成本问卷

1.在编写与使用导学案过称中,你的观念是( )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师生双中心 D其它

2.请问统一的导学案对你有束缚吗?( )

A完全没有 B有一点 C有

3.年级统一导学案对你有影响,你在二次备课时会如何处理?( )

A导学案上的内容就是本节内容,不会有任何删减

B偶尔根据学生的需要增加或删减

C经常根据学生的水平增加或删减

4课堂上你是如何使用导学案的( )

A按照导学案模板的设计顺序教学

B根据学情重组导学案内容,但很少生成新的问题

C根据学情重组导学案内容,会生成新的问题

5对于导学案中训练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问题,学生是咋完成的( )

A会先独立思考,不会的会查资料或和同学讨论后在答题

B会粗略的思考,答题时一般看参看资料或同学的答案

C很少思考,资料有的照抄,资料上没有的就不做

6你的学生能否按照导学案设计的程序和步骤不用你教也能学习( )

A能 B不能 C困难

7你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导学案使用频率( )

A经常 B偶尔 C不用

8你认为什么时候使用导学案的效果最佳( )

A课前预习时 B课后作业时 C考前或课后复习

9在既想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下你认为学生完成一份导学案的最佳时间应该是( )

三、调查的对象及设计意图

对象:我校十名骨干教师。他们长期在一线任教并且都是我校的课改先锋,

在编写导学案上有一定的宝贵经验。

设计意图:我试图从教师这一特定角度,主要通过设计问卷调查等不同的调研方法从教师的角度,力图揭示根源,探索有效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通过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四、 调查的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我发现:

(1)100%老师们在编写导学案时都以学生为中心。

(2)100%老师没有被导学案束缚,在二次备课时根据学生的水平增加或删减。

(3)90%的老师对于导学案中训练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不会的查资料或和同学讨论后再答题。

(4)100%的老师认为学生能按时完成导学案。

(5)80%的老师认为完成一份导学案的最佳时间是30分钟。

五、今后改进措施:

通过调查,对如何编写、运用导学案,让导学案更适应教师教学、实现教学目的,有这样一些启发和问题:

1、 作为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应以学生为中心,应以学科特点,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主

2、导学案重在导学,不管是提前预习,还是课堂上的教学素材以及探究活动,都应重视新颖和质量。尤其是探究活动应体现、适合小组合作探究。

3、导学案的设计还应有相应的层次性、指导性,是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分析调研报告范文6

一、科学发展观是做好新时期财政工作的根本指针

1、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理财观的思想基础,为财政工作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念,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的和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同样,对财政工作而言,有什么样的理财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财政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政策取向,就会对整个财政实践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科学发展观决定着科学理财观,能否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统揽财政工作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并把它切实贯彻到财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体现到财政活动的每一项内容,落实到财政法规和政策之中,不仅直接决定着这个时期财政工作的理念和政策取向,而且必然决定着这个时期财政发展的路径和财政改革的成效。为此,财政工作只有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更新理财观念,转变理财方式,提高理财水平,才能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财政。

2、科学发展观是确保财政部门正确履行职责,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的重要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具有筹集和调节收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等功能,既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手段。财政税收政策的调控作用,以及财政资金投入方向和投入力度变化所产生的导向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地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还能够协调城市和农村、地区与地区、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发展,支持扩大对外开放,从而更好地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财政部门作为财政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自身建设,才能正确而有效地履行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组织财政收支、实施宏观调控、开展财政监督、协调利益分配关系等职责,为振兴财政服务,为推动“五个统筹”,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3、科学发展观为破解当前财政工作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财政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县财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应当看到,处于转轨时期的财政,由于种种原因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够配套,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未完全落实到位,尤其是省以下政府间分配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和规范,基层财政比较困难;二是我国市场发育程度不高,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尚未理顺到位,公共服务的边界不够清晰,政府尤其是财政越位与缺位现象并存,财政收支矛盾尖锐;三是财政职能作用在某些领域尚未得到应有发挥,财政工作的理念和方式、方法也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要求,财政理论建设相对滞后于财政实践;四是经济领域中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财经纪律松弛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上述矛盾和问题是多年累积下来的,既有认识和理论上的根源,也有体制和机制上的原因,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深化财政改革,加快制度创新,强化财政管理,严肃财经法纪,循序渐进加以解决。

4、科学发展观是检验财政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公共财政作为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的一种财政运行模式,旨在解决公共问题,提供公共产品,满足公共需要,服务公众利益。但在实际工作中,公共财政的上述目标可否达到?亦即政府解决公共问题的能力怎么样?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好不好?服务能否满足公众需要?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其中最重要的是看其是否有利于促进“五个统筹”,是否有利于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而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和本质要求。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既是做好财政工作的思想源泉,也是检验和评判财政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果的重要标志。

二、进一步理清财政工作基本思路、明确主要任务

古人云,财政即理财之政,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政治范畴,因而,财政工作的职责和任务应以各个历史时期国家发展的任务和政府施政的方针为依归,与政府担负的职责相匹配。从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看,财政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大致可概括为“一二三四”,即一个目标、二条主线、三篇文章、四大方面。

1、一个目标,即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时期政府施政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对建立新型财政运行模式的一个重要定位。公共财政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一种分配行为或经济活动,具有一般与特殊之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既有别于以往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大一统”财政,也有别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共财政,属于公共财政特殊,这是由我国社会经济形态、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所有制结构、文化传统及市场发育程度所决定了的。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们在构建公共财政框架方面已迈出了重要步伐,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作为一种崭新的财政运行模式,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与建立财政事权清晰、财政职能健全、服务公众需要、管理科学规范的公共财政体系的目标要求,仍有不少差距。因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财政改革步伐,力争早日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

2、二条主线,就是增收、节支。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是缓解财政收支矛盾,战胜财政困难的有效途径,也是财政工作化被动为主动的制胜法宝。尽管随着财政理论的发展和财政改革的深化,财政收支的规模、范围等处于不断调整和变化之中,但无论如何改变,增收与节支依然是财政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政府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财政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落实和体现在收、支的数量和质量上。抓住了增收与节支这两条主线,就抓住了财政工作的牛鼻子,财政工作就将居于主动有利的地位。否则,财政上不去,支出不节制,财政工作就将处于被动之中,甚至陷入困境。增收,就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广辟财源,做大财政收入“蛋糕”;节支,就是要切好财政“蛋糕”,厉行节约,力戒浪费,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我县作为部级贫困县,坚持做到勤俭办一切事业这一点尤为重要。

3、三篇文章,指的是生财、聚财与用财。“三财之道”历来就是财政工作的主心骨,它既是一项工作,也是一门学问。能否讲究“三财之道”,做到“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不仅关系到财政职能作用能否得到应有的发挥,而且关系到财政能否振兴和经济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生财是前提。生财为本,生财为先,只有坚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通过大力发展经济,培植财源,壮大财力,做到生财有方,才能确保财政的可持续发展。聚财是关键。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遵循公平和效率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纳税主体的税负水平,做到聚财有度,才能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用财是核心。只有做到用财有效,财政工作方能达到预期效果,才能确保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县可支配财力有限,但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尤其需要讲究用财之道,把纳税人的血汗钱真正用到刀刃上。

4、四大方面,包括财政发展、财政改革、财政管理和财政建设。既相互关联,互相促进,又相互区别,各有侧重。一般讲,财政发展是目的,财政改革是动力,财政管理是关键,财政建设是保障。财政发展取决于经济发展,一般用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来加以衡量。财政改革主要涉及处理财政与经济、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中央与地方、城市与乡村的关系,需要通过创新财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规范理财行为,提高经济与财政的运行效率,创造有利于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外部环境,推动财政发展,在此基础上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财政管理主要体现在开展财政活动、组织财政收支等日常工作之中。以校正市场缺失为天职的公共财政,是以非市场方式,按非市场程序,在非市场领域,以非市场目的来开展活动的,具有公平性、非盈利性和法治性等基本特征。为此,必须摆正政府(财政)与市场的位置,界定好二者之间的责任,凡是市场办得了的,办得好的,就不应由政府(财政)来承担。只有做到定位准确、职责分明,才能确保政府(财政)职能的正确行使,并达到其预期的目标。财政建设涉及一系列财政制度安排,有广义与狭义之分,通常包括财政理论建设、财政业务建设和财政思想政治建设等。搞好财政建设,对于正确而有效地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推进依法理财,推动财政理论的创新和财政实践的发展,进而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具有重大意义。

三、不断创新财政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1、进一步完善现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包括宏观财政政策在内的任何一项宏观经济政策事实上都是短期行为,具有时效性,这是因为这类政策旨在相机对宏观经济运行实施反周期调节,本身具有时效性,只能在特定时期加以采用。从中长期看,仍以采用中性、稳健的财政政策为宜。对我国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面临的困难,中央政府一方面要切实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另一方面不应也难以长期借助扩大财政赤字的方式增加对其投资,以求其经济增长。特别是随着财税金融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面临着多方面潜在风险不断向财政聚集的情况,为此,必须把防范、规避和化解财政风险作为确保财政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刻不容缓地摆上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一是本着“责权利”和“借用还”统一的原则,对政府债务实施总量控制和源头控管。国债发行权宜继续留归中央,严格依据财政承受能力核定各级政府的举债规模,强化各级政府管理债务的责任,抓紧解决眼下部分基层政府过渡负债的问题。二是建立健全财政债务风险预警监测机制,实行政府债务全口径统计、风险管理和报告制度,优化债务结构,控制财政赤字规模。三是充实偿债准备金,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反应和处置机制,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四是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减少财政直接投资;按照wto规则的要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造,明确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定位及补贴机制,建立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的目标责任制,减少国家最终所要承担的损失。

2、完善财政监督管理机制,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市场经济越发展,财政监督管理越重要。只有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规范财经秩序,才能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市场经济主体平等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基本思路是,以规范财政管理和财政分配秩序为重点,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为目标,以财政管理信息化为手段,不断创新财政监督管理的机制、手段和方法,通过采取事前稽核、事中监控和事后惩戒相结合的办法,对财政收支特别是重点支出,实行从申请立项、核定预算、拨付资金,到安排使用的全过程监管,并追踪问效,确保财政资金运行程序的高度公开透明,从思想上改变重收入轻支出、重分配轻监督的状况,从机制上消除财政资金安全的隐患。同时,抓紧建立健全一套以财税审计专业监督为核心、单位内部监督和社会外部监督相配合的全方位监督体系,依法查处财经领域各种违法违纪问题,并把发现问题、查处问题与改进工作、完善制度结合起来,努力构筑财政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防治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四、财政工作要有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1、在理财观念上要有新突破。财政工作与党的事业密不可分,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和看待做好新时期财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更新理财观念,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增强全局意识、服务意识、效益意识和效率意识。财政作为各种矛盾和利益的交汇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就财政论财政,站在财政看财政,而要跳出财政看财政,站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审视财政工作,把握财政规律,拓宽理财思路,做到不仅会算财政账、收支账,还会算经济账、社会账、政治账,正确认识和处理财政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财政与经济速度、结构和效益的关系;生财、聚财与用财的关系,始终把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主攻方向,把公共财政的理念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

2、在制度创新上要有新突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主要体现在定政策、立规矩、建机制和改进公共服务上,目的是为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财政工作而言,就是要通过财政改革和制度创新,理顺各种分配关系,为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财税环境。当前,应把预算管理继续作为财政改革和制度创新的着力点。一是编制复式预算。贯彻落实《预算法》,在编制公共预算的同时,实质性启动编制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政府债务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二是完善部门预算。把各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部门预算范畴,建立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和严格的项目预算管理程序,完善预算收支分类方法,修订预算科目,加强项目预审,注意预算与计划的衔接,使之做到公开、透明、通俗和规范,以提高预算编制的针对性、准确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三是健全预算决策、执行的制衡机制。部门预算既要编制科学,又要公开透明,便于执行。特别是有利于衔接政府采购,有利于方便财政拨款,利于审计监督和人大监督,确保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增强预算法律约束力。四是进一步延伸政府采购的范围,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逐步淡化乃至彻底取消预算外资金概念;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从机制上堵塞财政收支漏洞。五是加快事业单位预算改革。遵循区别对待的原则,对经营性事业单位,一律推向市场,财政停止供给;对准公益性事业单位,适当核减事业经费;对公益性事业支出,实行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核拨经费。六是抓紧建立科学、规范、量化的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强化“成本一效益”评估分析,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

3、在服务重点方面要有新突破。要把促进“五个统筹”作为财政服务的重点。一是鼎力支持解决“三农”问题。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尤其是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等方面的配套改革,理顺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三农”。二是推动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认真落实并不断完善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大力支持社会事业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重点支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教育体制改革和公共卫生体制改革。三是大力支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合理运用财税调控手段,加大财政投入,完善配套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走上可持续的良性发展轨道。四是促进扩大对外开放。

4、在职能转变上要有新突破。财政一方面要以支持和服务经济发展为已任,充分运用各项财政政策手段扶持、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在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方法上,决不能重回计划经济时期直接投资办企业、上项目的老路上,也不能总是停留在对少数企业实行减税让利的老套套上,而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围绕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个目标,转变财政支持和服务经济的方式方法。基本思路:一是通过制定和执行科学、合理的财政税收政策,一视同仁地为各类不同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自我发展创造公平、开放、宽松的财税环境;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公共工程建设,搭建有利于创业和发展的公共平台,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三是通过财政投融资的杠杆作用,凝聚、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和流量,调控经济结构和布局。为此,财政必须着力做到三个转变,即由被动调控向主动调控的转变;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由采取单一调控工具向组合采用多种调控工具的转变,努力学会并善于运用国债、税收、财政贴息等经济杠杆来调控经济活动,协调运用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其他宏观调控政策,并将政策的实施同促进生产、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将政策扶持与财源再造结合起来;将财政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结合起来,加快培育和完善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加速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的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5、在依法理财上要有新突破。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依法理财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也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坚持依法理财,关键是要坚持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为此,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和公平、效率、法治的原则,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拓宽理财思路,调整服务重点,把政府工作的着眼点放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促进政府工作尤其是财政工作走上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当前,要进一步加快财政审批制度改革,改变财政性资金重前期审批、轻后续管理的状况;围绕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促进增收节支,维护国有资产权益,大力加强财政法制建设,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解决财政问题,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社会监督作用;建立和推行财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完善财政系统的行政复议制度,健全财政执法监督体系;继续推进“金财工程”,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为深化财政改革,推进依法理财提供技术支撑平台;进一步加强财政部门自身建设,使之与“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同步;着力构建高素质财政管理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当家理财本领,促进财政工作上新台阶。为了进一步把握财政工作与落实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寻求财政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对策,努力开创全县财政工作新局面,建始县财政局成立专门课题调研小组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了调研,获得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一、科学发展观是做好新时期财政工作的根本指针

1、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理财观的思想基础,为财政工作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念,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的和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同样,对财政工作而言,有什么样的理财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财政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政策取向,就会对整个财政实践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科学发展观决定着科学理财观,能否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统揽财政工作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并把它切实贯彻到财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体现到财政活动的每一项内容,落实到财政法规和政策之中,不仅直接决定着这个时期财政工作的理念和政策取向,而且必然决定着这个时期财政发展的路径和财政改革的成效。为此,财政工作只有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更新理财观念,转变理财方式,提高理财水平,才能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财政。

2、科学发展观是确保财政部门正确履行职责,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的重要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具有筹集和调节收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等功能,既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手段。财政税收政策的调控作用,以及财政资金投入方向和投入力度变化所产生的导向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地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还能够协调城市和农村、地区与地区、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发展,支持扩大对外开放,从而更好地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财政部门作为财政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自身建设,才能正确而有效地履行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组织财政收支、实施宏观调控、开展财政监督、协调利益分配关系等职责,为振兴财政服务,为推动“五个统筹”,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3、科学发展观为破解当前财政工作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财政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县财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应当看到,处于转轨时期的财政,由于种种原因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够配套,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未完全落实到位,尤其是省以下政府间分配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和规范,基层财政比较困难;二是我国市场发育程度不高,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尚未理顺到位,公共服务的边界不够清晰,政府尤其是财政越位与缺位现象并存,财政收支矛盾尖锐;三是财政职能作用在某些领域尚未得到应有发挥,财政工作的理念和方式、方法也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要求,财政理论建设相对滞后于财政实践;四是经济领域中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财经纪律松弛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上述矛盾和问题是多年累积下来的,既有认识和理论上的根源,也有体制和机制上的原因,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深化财政改革,加快制度创新,强化财政管理,严肃财经法纪,循序渐进加以解决。

4、科学发展观是检验财政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公共财政作为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的一种财政运行模式,旨在解决公共问题,提供公共产品,满足公共需要,服务公众利益。但在实际工作中,公共财政的上述目标可否达到?亦即政府解决公共问题的能力怎么样?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好不好?服务能否满足公众需要?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其中最重要的是看其是否有利于促进“五个统筹”,是否有利于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而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和本质要求。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既是做好财政工作的思想源泉,也是检验和评判财政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果的重要标志。

二、进一步理清财政工作基本思路、明确主要任务

古人云,财政即理财之政,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政治范畴,因而,财政工作的职责和任务应以各个历史时期国家发展的任务和政府施政的方针为依归,与政府担负的职责相匹配。从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看,财政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大致可概括为“一二三四”,即一个目标、二条主线、三篇文章、四大方面。

1、一个目标,即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时期政府施政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对建立新型财政运行模式的一个重要定位。公共财政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一种分配行为或经济活动,具有一般与特殊之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既有别于以往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大一统”财政,也有别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共财政,属于公共财政特殊,这是由我国社会经济形态、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所有制结构、文化传统及市场发育程度所决定了的。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们在构建公共财政框架方面已迈出了重要步伐,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作为一种崭新的财政运行模式,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与建立财政事权清晰、财政职能健全、服务公众需要、管理科学规范的公共财政体系的目标要求,仍有不少差距。因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财政改革步伐,力争早日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

2、二条主线,就是增收、节支。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是缓解财政收支矛盾,战胜财政困难的有效途径,也是财政工作化被动为主动的制胜法宝。尽管随着财政理论的发展和财政改革的深化,财政收支的规模、范围等处于不断调整和变化之中,但无论如何改变,增收与节支依然是财政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政府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财政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落实和体现在收、支的数量和质量上。抓住了增收与节支这两条主线,就抓住了财政工作的牛鼻子,财政工作就将居于主动有利的地位。否则,财政上不去,支出不节制,财政工作就将处于被动之中,甚至陷入困境。增收,就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广辟财源,做大财政收入“蛋糕”;节支,就是要切好财政“蛋糕”,厉行节约,力戒浪费,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我县作为部级贫困县,坚持做到勤俭办一切事业这一点尤为重要。

3、三篇文章,指的是生财、聚财与用财。“三财之道”历来就是财政工作的主心骨,它既是一项工作,也是一门学问。能否讲究“三财之道”,做到“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不仅关系到财政职能作用能否得到应有的发挥,而且关系到财政能否振兴和经济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生财是前提。生财为本,生财为先,只有坚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通过大力发展经济,培植财源,壮大财力,做到生财有方,才能确保财政的可持续发展。聚财是关键。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遵循公平和效率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纳税主体的税负水平,做到聚财有度,才能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用财是核心。只有做到用财有效,财政工作方能达到预期效果,才能确保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县可支配财力有限,但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尤其需要讲究用财之道,把纳税人的血汗钱真正用到刀刃上。

4、四大方面,包括财政发展、财政改革、财政管理和财政建设。既相互关联,互相促进,又相互区别,各有侧重。一般讲,财政发展是目的,财政改革是动力,财政管理是关键,财政建设是保障。财政发展取决于经济发展,一般用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来加以衡量。财政改革主要涉及处理财政与经济、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中央与地方、城市与乡村的关系,需要通过创新财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规范理财行为,提高经济与财政的运行效率,创造有利于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外部环境,推动财政发展,在此基础上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财政管理主要体现在开展财政活动、组织财政收支等日常工作之中。以校正市场缺失为天职的公共财政,是以非市场方式,按非市场程序,在非市场领域,以非市场目的来开展活动的,具有公平性、非盈利性和法治性等基本特征。为此,必须摆正政府(财政)与市场的位置,界定好二者之间的责任,凡是市场办得了的,办得好的,就不应由政府(财政)来承担。只有做到定位准确、职责分明,才能确保政府(财政)职能的正确行使,并达到其预期的目标。财政建设涉及一系列财政制度安排,有广义与狭义之分,通常包括财政理论建设、财政业务建设和财政思想政治建设等。搞好财政建设,对于正确而有效地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推进依法理财,推动财政理论的创新和财政实践的发展,进而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具有重大意义。

三、不断创新财政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1、进一步完善现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包括宏观财政政策在内的任何一项宏观经济政策事实上都是短期行为,具有时效性,这是因为这类政策旨在相机对宏观经济运行实施反周期调节,本身具有时效性,只能在特定时期加以采用。从中长期看,仍以采用中性、稳健的财政政策为宜。对我国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面临的困难,中央政府一方面要切实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另一方面不应也难以长期借助扩大财政赤字的方式增加对其投资,以求其经济增长。特别是随着财税金融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面临着多方面潜在风险不断向财政聚集的情况,为此,必须把防范、规避和化解财政风险作为确保财政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刻不容缓地摆上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一是本着“责权利”和“借用还”统一的原则,对政府债务实施总量控制和源头控管。国债发行权宜继续留归中央,严格依据财政承受能力核定各级政府的举债规模,强化各级政府管理债务的责任,抓紧解决眼下部分基层政府过渡负债的问题。二是建立健全财政债务风险预警监测机制,实行政府债务全口径统计、风险管理和报告制度,优化债务结构,控制财政赤字规模。三是充实偿债准备金,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反应和处置机制,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四是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减少财政直接投资;按照wto规则的要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造,明确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定位及补贴机制,建立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的目标责任制,减少国家最终所要承担的损失。

2、完善财政监督管理机制,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市场经济越发展,财政监督管理越重要。只有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规范财经秩序,才能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市场经济主体平等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基本思路是,以规范财政管理和财政分配秩序为重点,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为目标,以财政管理信息化为手段,不断创新财政监督管理的机制、手段和方法,通过采取事前稽核、事中监控和事后惩戒相结合的办法,对财政收支特别是重点支出,实行从申请立项、核定预算、拨付资金,到安排使用的全过程监管,并追踪问效,确保财政资金运行程序的高度公开透明,从思想上改变重收入轻支出、重分配轻监督的状况,从机制上消除财政资金安全的隐患。同时,抓紧建立健全一套以财税审计专业监督为核心、单位内部监督和社会外部监督相配合的全方位监督体系,依法查处财经领域各种违法违纪问题,并把发现问题、查处问题与改进工作、完善制度结合起来,努力构筑财政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防治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四、财政工作要有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1、在理财观念上要有新突破。财政工作与党的事业密不可分,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和看待做好新时期财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更新理财观念,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增强全局意识、服务意识、效益意识和效率意识。财政作为各种矛盾和利益的交汇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就财政论财政,站在财政看财政,而要跳出财政看财政,站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审视财政工作,把握财政规律,拓宽理财思路,做到不仅会算财政账、收支账,还会算经济账、社会账、政治账,正确认识和处理财政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财政与经济速度、结构和效益的关系;生财、聚财与用财的关系,始终把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主攻方向,把公共财政的理念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

2、在制度创新上要有新突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主要体现在定政策、立规矩、建机制和改进公共服务上,目的是为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财政工作而言,就是要通过财政改革和制度创新,理顺各种分配关系,为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财税环境。当前,应把预算管理继续作为财政改革和制度创新的着力点。一是编制复式预算。贯彻落实《预算法》,在编制公共预算的同时,实质性启动编制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政府债务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二是完善部门预算。把各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部门预算范畴,建立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和严格的项目预算管理程序,完善预算收支分类方法,修订预算科目,加强项目预审,注意预算与计划的衔接,使之做到公开、透明、通俗和规范,以提高预算编制的针对性、准确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三是健全预算决策、执行的制衡机制。部门预算既要编制科学,又要公开透明,便于执行。特别是有利于衔接政府采购,有利于方便财政拨款,利于审计监督和人大监督,确保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增强预算法律约束力。四是进一步延伸政府采购的范围,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逐步淡化乃至彻底取消预算外资金概念;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从机制上堵塞财政收支漏洞。五是加快事业单位预算改革。遵循区别对待的原则,对经营性事业单位,一律推向市场,财政停止供给;对准公益性事业单位,适当核减事业经费;对公益性事业支出,实行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核拨经费。六是抓紧建立科学、规范、量化的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强化“成本一效益”评估分析,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

3、在服务重点方面要有新突破。要把促进“五个统筹”作为财政服务的重点。一是鼎力支持解决“三农”问题。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尤其是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等方面的配套改革,理顺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三农”。二是推动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认真落实并不断完善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大力支持社会事业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重点支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教育体制改革和公共卫生体制改革。三是大力支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合理运用财税调控手段,加大财政投入,完善配套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走上可持续的良性发展轨道。四是促进扩大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