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的教学设计范例6篇

加法的教学设计

加法的教学设计范文1

【教材与学情分析】在练习之前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初步掌握了用通分的方法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相对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而言,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用得更普遍。因此,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于是在学生初步掌握用通分的方法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练习课,以进一步熟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完善他们的认知结构。

【教学目标】

1.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通分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

2.培养学生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意识和能力,探索出特殊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完善他们的认知结构。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在对通分方法与特殊方法的沟通过程中,实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4.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激发练习兴趣, 使学生在练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激活旧知

1.表述计算方法。教师出示+,请学生具体说说是如何计算的。

2.回顾计算方法。我们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式题时采用了什么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异同。

二、基本练习,熟练方法

接下来请同学们就用通分的方法完成答题纸第1题。

1.练习方式:学生独立计算,师巡视了解情况,并进行个别指导。

2.反馈方式:集体校对得数,反馈班级整体正确情况、个别错例分析。

(设计意图:第一环节进行基本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式题计算,巩固和熟练通分技能,基本的计算方法得以扎实落实;另外,此环节中的部分习题又为接下去的练习做了铺垫,练习材料得以有效开发与使用)

三、探究提炼,完善认知

(一)分子为1、分母互质式题计算方法探究与运用。

将答题纸1中的相关式题进行如下整理、排列。课件呈现:

-== -== -==

+== +==

+==

1.观察刚才所做的这几道式题,算式中的两个分数具有什么特点?

随着学生回答,师板书:分子为1,分母互质。

2.请仔细观察得数与算式中的两个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关系,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此处要多给学生一些交流、互动时间,多请几位学生说说,同桌之间也要互相说说)

随着学生回答师板书:分母和(或差)作分子,分母乘积作公分母。

3.告之以后再遇到形如这种类型的式题,可以运用规律直接算出得数。下面请运用这种方法快速计算(见教材第114页第6题)。

(设计说明:最后一题将教材中的+换为+,部分学生肯定会直接运用规律计算为:+==而没有进行约分,从而再次提醒学生运用这种规律的式题特点是:分子为1,分母互质,否则还要进行约分,一定要仔细观察数据特点)

(二)“裂项法”渗透探究与运用。

将前面练习中的相关式题进行如下整理、排列,课件展示:

-=

-=

-=

请根据以上式题及计算结果,计算++,待学生计算完此题后,让学生说说方法及思路。

运用这样的方法与思路计算:+++++++。

练习结束,教师介绍这种特殊的巧算方法叫“裂项法”并板书,并说明有时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式题时可以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合适方法进行巧算。

(三)化小数、先约再算方法探究与运用。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数据特点,独立完成答题纸第3题。

(1)+ (2)- (3)+

1.练习方式:学生独立计算,师巡视了解情况,进行个别指导,请个别学生板演在黑色卡纸上。

2.反馈设计:如果学生中没有出现可对比的方法,则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计算方法与学生们的方法加以对比呈现。

反馈第(1)题设想:

生:+==。

生:+=+=。

这两位同学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能用“分子为1”的简便方法计算?

反馈第(2)题设想:

生:-=-=。

生:-=0.7-0.4=0.3。

你能看懂第二位同学是怎么算的吗?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有时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进行计算也比较简便。(板书:化小数)

反馈第(3)题设想:

生:+=+=。

生:+=+=+=。

你能看懂第2位同学怎么算的吗?

有些题目如果式题中的分数不是最简分数,我们可以采用先约再算的方法会比较简便。(板书:先约再算)

3.先约再算方法运用。

请大家选择合适方法完成能力加油站2,即答题纸第4题:

+

(设计说明:通过本组练习,再一次打破了学生原有的认知——要用通分的方法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从而完成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使认知结构更加完善。通过方法对比呈现,再一次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也逐渐建立要仔细观察数据特点再选择合适方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与能力)

四、课堂小结,点明主旨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

小结:除了通分这种通用的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方法外,我们有时也可以采用先约再算、化小数等方法,这些方法都用到了转化的思想(板书:转化)。对于特殊式题还有一些特殊的计算方法,因此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们一定要善于观察数据特点,灵活选择合适方法进行计算。

(设计说明:在总结时,对各种方法进行分析对比,得出通分能够计算所有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式题,是一种通用方法,但不论是通分、化小数还是先约再算都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达成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目标。同时也明确了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核心是:仔细观察数据特点,灵活选择合适方法)

五、拓展提高,数形结合

教师课件出示:一块正方形菜地,它的种白菜,种黄瓜,种萝卜,种茄子,其余种土豆,土豆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1.练习方式: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师巡视了解情况,进行个别指导,请不同方法的学生板演在黑板上。

2.反馈方式设想。

生1:+++=+++=,1-=。

生2:1-(+++)=1-(+++)=1-=。

生3:画图。

(1)如果学生中没有出现画图的方法,则由教师呈现。

(2)对生1和生2的列式思路进行分析。

(3)对生3(或师)的画图方法进行分析,理解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各占几分之几。同时用幻灯片依次呈现画图法的理解思路:

(4)方法提炼,板书:画图法。

加法的教学设计范文2

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本第58~59页。

【教材简析】

和是8的加法与8减几是在前面一图两式的基础上,通过一图四式组织学生学习,初步建立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和是8的加法与8减几的内容不是很多,在练习中要多创设形式活泼、学生喜爱的练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对图画表示的实际问题,要让学生说说图意,感受生活的情境,并联系实际生活的经验,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

【学生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加减法意义、能初步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来学习一图四式的,再在一图四式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知识。学生能从图中找出数据,但对于根据数据提出问题,就有一定的困难。之前,图画应用题,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能根据提示找到数据,提出问题。但一图四式是要自己找出数据,自己提问题,这就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在这一点上,学生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本节课要低起点,逐步引导,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通过一图四式,让学生学会得数是8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计算,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2)发展学生初步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能力,培养学生与同伴交流时的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通过列式计算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以及运用知识间联系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索意识,乐意与同伴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得数时8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计算,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突破方法: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游戏的方式自主探索,交流探讨,掌握8的相应运算。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运用知识间联系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突破方法:在情境中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及数学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呈现喜羊羊家族的5位卡通人物。

引入:你们认识他们是谁吗?(学生回答)

师:别忘了,还有经常破坏村子里安宁的那个大反派。(学生表示赞同)

课件出示灰太狼一家的卡通人物。

师:听说喜羊羊的村子里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到底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世界。

二、在情境中学习新知

1.师:喜羊羊家族有5人,灰太狼家族有3人,你能列出2个加法算式吗?(多媒体出示) 5+3= 3+5=

学生说说算式,然后填空。

教师启发思考:根据图意又怎样填写下面的减法算式?

(多媒体出示) 8-5= 8-3=

学生自己填写,然后交流汇报。

2.情境演示:突然美羊羊哭了起来,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好奇)

师:原来有不明生物入侵村子,怎么办?(出示不明生物的照片)

师:为了抵制不明生物的入侵,我们的战士勇敢地站出来,共同维护村子的和平(出示喜羊羊等六位羊族全副武装的战士)。这时出来了一个声音,“等一等,我们也要参加战斗”,原来是灰太狼和红太狼。

师提问:现在一共有几位战士参加战斗?你能列出2个加法算式吗?

(多媒体出示) 6+2= 2+6=

学生填一填,然后互相说一说。

教师启发思考:根据图意又能列出哪两个减法算式?

(多媒体出示) 8-= 8-=

学生自己填写,然后交流汇报,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写。

3.情境演示:喜羊羊与不明生物战斗场景,打败了7只不明生物,敌人头目侥幸逃脱,再也不敢来侵犯了。

师提问:一共有几只不明生物?你能列出2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多媒体出示:) += += -= -=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汇报,教师指导)

我们的战斗英雄战胜了不明生物,胜利凯旋(多媒体出示喜羊羊与灰太狼们胜利归来的情境)

师:村子终于恢复了平静,处处充满了欢声笑语,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出示喜羊羊与伙伴捕蝴蝶的场景)

学生说说从场景入中看到了什么。

师:你能列出几道算式,其中有几道加法几道减法?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三、巩固练习

1.通过刚才的活动,看看你们掌握了多少。(多媒体出示练习:我真棒!)

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接下来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汇报。

2.巧动手。

多媒体出示练习要求:从学具盒里取出8根小棒,分成两份,你会怎样分?能列出几道算式?(学生按要求小组动手活动)

3.挑战自我。

0+8= 6+2= 8-3= 1+7= 7+1= 8-4=

2+6= 8+0= 8-5= 3+5= 8-0= 8-6=

5+3= 8-2= 8-7= 4+4= 8-1= 8-8=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

四、课堂小结

想一想,今天都学了些什么?(学生说说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8的加减法计算,再通过一图二式过渡到一图四式。在整节课中,知识点的掌握主要是借助操作和观察来进行的,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主动发现,通过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过程,通过看图写出四道算式。

加法的教学设计范文3

Reys(1994)认为,数感可以解释个体对数字、运算、以及数字和运算产生去情景的一般性理解和认知,且当个体有需要时可以从长时记忆中搜取并加以运用。由此可见,研究者们认为,数感是一种连接,能够迅速组织数和数、数和情景,构成一个网概念。把数字和数量方法灵活有效地用作为一种交流,处理和解释信息的手段的能力,它是对数字和与它们相关的数关系的直觉理解,以及使用这种理解来对数学相关情景决策的直觉能力。

研究表明,儿童数感发展主要在学前和小学低年级阶段进行,能够影响儿童以后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与儿童以后的数学成就密切相关。所以,数感在学前及小学低段培养尤为重要。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交流和参与数学活动中,有效的发展数感。

McIntosh, Reys &Reys (1992)从数、运算及两者产生和作用的情景来探讨数感,给出数感的组成成分,形成一个有组织的构架图。 <E:\123456\速读・下旬201602\Image\QQ截图20160110162712.png>

数字方面是指有关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数的关系。运算是指运算的知识与能力。而情景作为一种连接,把数和运算特定情境中,赋予意义。本文结合此框架图,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使用数字和运算间的关系来理解10进制数字系统概念。同时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数学信息能力,形成学生个体与数字和运算间有效的数网络。

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加与减)《小鸡吃食》(10的加减法)。该单元为学习数学运算的开始。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直观形象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决定了他们对形象的事物更敏感,而本单元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处理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来数学信息,并对数量进行运算,这就造成了运算这种抽象思维和学生一贯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所以,本课在设计中,从“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数网络建构”的思路,呈现教学内容,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中,完成运算的抽象过程。

第一环节:游戏。谁会做9的手指数字游戏。

【存在问题与亮点:该环节旨在回顾9的运算过程,为本课内容做铺垫】

第二环节:创设问题情境。

师1: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是吗?都喜欢哪些动画片,今天我们来到智慧屋和小鸡们一起玩,他们在绿色的草地上玩的很高兴。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感觉肚子好饿。于是他们决定回家吃午饭,我们也跟去看看他们吃的情形吧。

<E:\123456\速读・下旬201602\Image\QQ截图20160110162719.png>

师2: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师3:一共有几只呢?怎样得到的呢?

生1:本来有9只,又来1只,就是10只。

师4:那这个过程谁会用一个算式表示呢?

生2:9+1。

师:如何计算呢?。

生:9添上1就是10。

师5:我们知道了一共有10只小鸡吃食,请观察这幅图,你又发现了什么呢?

生:有10只小鸡,左边有9只,右边有1只。

师6:通过你发现的信息,想知道那些数学问题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

总结汇报:

生3:一共有几只小鸡。

生4:左边有几只。

生5:右边有几只。

师7: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问题,会解决它吗?

(小组内合作完成后全班交流)

师8:同学们真能干,所以智慧老人决定让我们摆一摆。请同学们拿出小棒,自己摆一摆。

(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师9:如果把小棒换成拨算珠,道理是不是一样呢?

师10:同学们表现真好,下面我们轻松一下(凑十歌)。

师11:玩10的数字游戏。

加法的教学设计范文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用9的组成计算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减法。

    2.学会一图四式并使学生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难点:看一幅图写4道算式。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复习准备

    1.口算直接说得数:

    7+1、1+7、8-1、8-7、

    6+2、8-6、2+6、8-2、

    5+2、2+5、7-2、7-5

    4+4、8-4、3+5、8-5

    2.口答9的组成

    (附图 {图})

    3.看一幅图列两道算式:

    (附图 {图})

    〔评:每节课都进行一定数量的口算练习,是低年级数学课必须的基本训练。抓住9的组成及一图两式进 行复习做好必要的知识铺垫,为新授做准备。〕

    二、讲授新课

    1.出示羽毛球图,让学生叙述图意列算式。

    ①左边有8个羽毛球,右边有1个,一共有9个羽毛球。应该用什么算式表示图意?板书:8+1=9。 问:8、1、8+1各表示什么?为什么列加法算式?

    ②还可以怎样说图意?

    右边有1个羽毛球,左边有8个,一共有9个羽毛球。应该用什么算式表示图意?板书:1+8=9 8 +1和1+8都得9说明了什么?(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③图上一共有几个羽毛球?老师有手盖住右边的1个,求还剩几个应怎样列式?板书:9-1=8,9、 1、8各表示什么?9-1=8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列减法算式?

    ④同样教师用手或纸盖住左边8个羽毛球,让学生说意义算式。

    小结:这幅图既可以表示把8个羽毛球和1个羽毛球合起来是9个羽毛球。又可以表示从9个羽毛球中去 掉1个剩8个或去掉8个剩1个,所以一共可以列出4道算式:二道加法算式,两道减法算式。

    学生齐读4道算式。问:你怎样记住这4道算式的得数?(用8和1组成9记8+1、1+8得9。记9 -1=?想1和几组成9,或1+8得9,9-1就得8,9-8就得1。或只记一道8+1=9,交换加数 位置1+8也得9。)

    〔评:紧扣对图意的理解列出算式,使列算式与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应用有机地结合。而一图四式是本 节的教学难点,教师巧妙点拨,引导学生先看图上一共有几个羽毛球,进而一个手势,盖住一部分后,让学生 理解图意,列出减法算式,变静态图为动态,利于学生思维和理解,顺利地突破难点。这一问、一盖、再问、 列出算式,既使新旧知识(一图四式与一图两式)有机地联系,又使学生思维条理、有序、有据。学生读算式 后问怎样记住这四道算式,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恰到好处的小结,突出了本节的重点,用9的 组成和想加算减的方法进行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减法计算。〕

    2.按老师的要求摆小棒、列算式。

    ①左边摆7根小棒,右边摆2根小棒,要求一共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式?并说怎样想的。(学生每人动手 摆,让学生说算式。)

    ②你一共摆了几根小棒?(齐答:9根。)用手盖住右边的2根,求还剩几根?应怎样列式?板书:9- 2=7,算式表示什么意思?9、2、7各表示什么?

    同样,用手盖住左边7根小棒,让学生说算式、意义。

    小结:根据自己摆的小棒,一共列出几道算式?几道加法算式?几道减法算式?自己再边摆,边说,边列 算式,并想怎样记住这四道算式。

    〔评: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加深对一图四式的理解,并渗透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边摆图,边说图意, 边列算式,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充分发展学生思维。〕

    3.同位两人一边摆图,一边说算式。要求左边摆6个红圆片,右边摆3个白圆片。(同位一人摆图,一 人说算式,四个算式都列出后,两人交换。)提问:摆一幅图可以列几道算式?哪四道?板书:6+3=9、 3+6=9、9-6=3、9-3=6指名说每道算式的意思?怎样记住这几道算式?

    〔评:同位互相交换摆图,列算式,起到兵教兵的作用。既有利于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帮助差 生学习。〕

    4.教师出示三角图,“”看谁能直接说出四道算式。板书:5+4=9、4+5= 9、9-5=4、9-4=5,并提问每道算式的意义。

    学生齐读16道算式后,教师揭示并板书课题:“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减法”提问:怎样记住这些 算式?

    小结:今天我们利用9的组成,学习了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减法。还学会了看一幅图列四道算式。 把9分成两部分,要是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就用加法计算。要是从9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就用减 法计算。

    打开书,把第41页例2,3,4的算式填完整。

    〔评:四道例题采取了四种不同的处理方法,避免了教学的单一和重复,例1教师领着学生学,例2教师 扶着学生学,例3学生互相学,例4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要求分层次,不断提高,有利于学生学习 能力的培养。〕

加法的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行动导向 教学法 数控 实训教学 教学设计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制造业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这迫切要求职业学校培养出大量的在一线从事数控加工的技术工人,因此数控实训教学在专业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数控实训教学中应用,能够提高数控实训的效果,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培养出适合社会、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述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界提及“行动导向”译自德语“handlungsorientierung”,其核心理念是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自20世纪80年代起,“行动导向”成为德国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教学改革的主流,1998年德国联邦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通过并“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确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法在职业学校教育改革中的基础地位,为提高教学成效开创了新的途径。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融入于教学各要素、体现于教学各环节中的一种指导思想,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教与学、教师与学生平等互动的交往情景,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设施和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重新组合,引导学生在专业对应的职业情境中、在动手的实践中自主学习,从而掌握知识和技能,不断构建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能力体系的教学模式。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的教学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 

1.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活动一般以教学单元形式进行,因此,需要编制单元教学目标。职业教育单元教学目标编制可运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进行,可将单元教学内容归入认知(知识)、情感、技能(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三大类。以个性“烟灰缸”设计加工教学为例,其教学目标为:技能目标是能进行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设计、加工工艺分析、仿真及真实数控加工;知识目标是掌握mastercam软件运用、宇龙数控仿真软件运用、数控加工技术;情感目标是能制定工作方案与计划、满足“5s”管理要求、具备组织协调、相互沟通和团队合作的意识、会编写相应成果的总结文档。 

2.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教学内容的分析就是要确定“教什么”。教学内容编排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对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使其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从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个性“烟灰缸”设计加工为例,教学内容的编排如下:完成所提供零件图“烟灰缸”的建模及仿真加工、每组设计一个“烟灰缸”并完成仿真加工、完成各组所设计烟灰缸的仿真加工及工艺卡片、完成各组所设计烟灰缸的加工及工艺卡片、每位同学设计一个“烟灰缸”并完成仿真加工、本情景学习总结及完成文件填写。

3.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对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化的结构性安排。 

(1)教学策略的制定 

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工作应进入了教学策略的制定环节。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教学策略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是有效地解决“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以个性“烟灰缸”设计加工为例,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情境的设计 

行动导向教学法主张学生要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距离,强调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因此,强调在完成教学活动时要为学生提供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还原知识产生的背景,并以此为启发点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驱动学生自主的学习。一般教学中常用的情境有以下几种:问题情境、资源情境、案例情

境、故事情境。以个性“烟灰缸”设计加工为例,问题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一个很新颖的烟灰缸创意,让同学分析其加工可行性,答案是无法加工的,让同学深刻体会到设计的烟灰缸不仅要创意新颖而且要保证具有加工的可行性;资源情境为学生提供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网络资源及大量的相关资料,供学生查阅完成烟灰缸的设计及加工;案例情境为学生展示往届学生的作品,让同学分析其中的优缺点,进而吸收其中的优点,避免犯同样的失误;视频情境为学生播放应用cad/cam技术完成工厂设计的视频,让学生感受cad/cam技术的力量,引发学习者丰富的联想,进而提高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媒体的应用 

各类媒体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所显示出来的能力是不同的。由于媒体的性能与特点各异,对有效传输教学信息的效果也各不相同,所以,只有充分掌握各类教学媒体的性能、特性和设计方法,才能合理选择、优化组合教学媒体并将其应用到教学过程之中。 

4.教学评价的设计 

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教学评价重点放在针对教学实施的根本目的,指向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整个“过程”,包括每一个学生在该项活动中的参与过程、所起作用、合作能力等;同时,要突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方面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能否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归纳、有所发现;并逐步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质疑、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大大丰富了数控实训教学的形式和手段,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今后教学中,我将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完善不足,以满足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史平、秦旭芳主编.行动导向教学法:探索与创新.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 黄春雷.职业院校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与规范.中国西部科技,2007.20 

[3] 徐英俊.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 谭航、李英奎.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技工院校教学中的应用.山东工业技师学院 

加法的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界面设计 代码设计 算法

1 引言

程序设计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它有较强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也是学生较难掌握的技能。一方面程序设计本身枯燥、严谨,难以理解,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教师在组织程序设计教学中缺乏针对性,没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

Visual Basic,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编写应用程序快捷高效,是职中计算机专业的必修科目。在这门课的教学实践中,我紧紧抓住界面设计和程序代码设计两大环节,打破教材原有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以教授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为主线,从具体问题入手,由浅入深,由简及繁,循序渐进,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引出概念和结论,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2 界面设计

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界面设计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程序是否简便易用,与界面的质量有很大关系,而界面中的对象属性会影响对象的外观及功能,因此,对象的属性设置在界面设计教学中要重点加以训练。我设计了如下的界面,让学生和我一起完成。

题目要求任意输入两数,求这两数的和(或差、或积、或商),实际是完成一个简单的计算器。

2.1 建立应用程序界面

(1)启动 VB。

(2)加入两个文本框。

(3)加入四个运算按钮。

(4)加入两个标签框。

在界面设计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很容易就掌握了如何在界面内添加对象,如何改变对象位置,以及如何设置对象的属性。通过几次针对性的练习,学生对属性的设置不会有太大问题。

2.2 设置各控件的属性

如表1。

2.3 编写代码

当程序运行后整个系统处于相对“静止”,等待输入,当输入数据后,单击四个按钮中的任一个时,则引发Label2的Caption属性变化,由原来的内容改为两文本框中内容的和(或差、或积、或商),因此,必须在四个按钮中的Click(单击)事件中加入适当的代码,使Label2的Caption发生变化。

编写“+”代码的操作方法:

(1)双击“+”按钮。

(2)在Command1_Click()过程中加入以下一行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Label2.Caption = Val(Text1.Text) + Val(Text2.Text)

End Sub

通过此例,很容易便可掌握属性值在代码中的设置。其它按钮控件仿照以上方法,让学生自行完成。

3 程序代码设计

程序设计主要学习的是编程本身的思想,学习的效果不能马上看到,但是可以学到扎实的基本功,如强化逻辑分析和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数据结构和算法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针对客观实际,我在VB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3.1 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职中学生相当一部分文化基础差,对概念理解力差,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低,对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注意力容易分散,知识掌握不牢固。因此在程序设计教学中我放低教学起点,降低教学难度,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得轻松,学有所获,感受成功。

3.2 编程教学中淡化语句教学,注重算法教学,贯彻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

程序的长短、变量的多少不是判断一个程序好环的标准,算法的清晰易懂才是最主要的。同时要强调VB面向对象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如下例,“给100个整数,打印输出其中的素数”结合算法将一个大任务分解成若干“功能模块”。

3.3 从不同角度看同一问题,把握问题实质

程序设计可以通过不同的算法、语句设计出不同的程序而解决同一个问题。一个程序的好坏关键在于这个程序是否简洁明确、结构清晰和高效率。可把解决同一问题的A程序、B程序或C程序的不同地方加以分析和归类,向学生展示讲解,从而加深学生印象。如在讲授循环结构时,同一例题就可用DO、While…Wend、Do…While、Do…Until、For…Next五种语句来实现。可以适当的加以提示,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语句来设计程序解决问题。最后给予总结和提炼,明确哪种方法简洁、易读,哪种方法运行速度快,哪种方法灵活。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教学得法。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发展是我们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围绕着这个任务,在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一切可行的教学方法都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朱海红.程序设计的教学要讲究方法[J].新课程导学,2011.

[2]申然.我在进行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尝试[J].文教资料,2006.

作者简介

谢翠芬(1976-),女,广东省佛山市人。现为佛山市华材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计算机科学教育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