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健康教育心得体会范例6篇

女生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女生健康教育心得体会范文1

[关键词] 妇女保健;健康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0-118-03

健康教育多是通过宣传和卫生保健方面相关的知识,来促使人们工作模式以及生活模式的转变,以不断增强人们卫生保健的意识,控制对人体健康有不良影响的因素[1]。本组研究主要探讨健康教育在妇女保健工作中的工作,以本院2012年前往我国妇科体检就诊的100名妇女作为分析的对象,对全部妇女展开系列健康教育,并回顾分析100名妇女健康教育前后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前往我院妇科体检就诊的100名妇女中,年龄均在18~60岁,平均42.5岁。其中已婚妇女占65例,未婚妇女占35例。文化程度:大学占28%,中专占42%,初中以下占30%;职业:干部占20%,工人占50%,个体户占13%,农民占17%。

1.2 临床方法

1.2.1 教育方法 对100名妇女展开为期30d的健康教育,具体为:给每名妇女发放一本妇女保健宣传手册、开展妇女保健知识活动。其中包括:避孕节育健康教育,如:各种避孕工具的具体使用方法、各种避孕药物和工具的优缺点,妇女日常的清洁方法,更年期妇女如何应对更年期,保持舒畅心态,妇女月经期与妊娠期如何合理膳食与科学保养、科学的妇女健康生活方式等等。通过媒体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有效利用各种节假日,特别是“三八”妇女节以及母亲节等,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安排专门的宣传车,发放宣传单,以此提高广大妇女的卫生知识水平以及自我保健的意识,扩大妇幼保健服务的社会影响,巩固了妇幼保健工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设置妇女保健热线。

1.2.2 评估方法 100名妇女均在展开健康教育的前后1周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获取研究相关保健意识、行为等信息数据,同时将数据信息用于评估健康教育在妇女保健中的作用。

1.2.3 妇科疾病普查 妇科普查、宫颈刮片、检查以及子宫附件检查等[3]。

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研究所得的数据都是应用SPSS17.0软件做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用P

2 结果

经过健康教育之后,100名妇女对妇女保健的有关知识、行为以及意识等均有了显著提高,健康教育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对提高女性保健知识以及改善妇女自我保健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本研究中,所采用的健康教育方法主要有合理安排健康教育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宣传易懂且易展开的保健内容,开通卫生保健问答热线,给妇女提供内容全面的妇女保健信息以及知识,增强妇女的保健意识。在本组研究中,经过健康教育后,妇女的保健行为改善最为显著主要体现在妇女自觉定期做身体检查,主要是妇科方面,生活方式也有了一定的改善,对营养膳食的认知度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正由于本研究对100名妇女进行健康教育之后,妇女的保健意识、保健行为以及保健知识均得以有效提高,从而促进了本院的保健工作开展,尤其是妇女的保健工作。由此可见,健康教育通过宣传卫生保健知识这种方式,改变人们以往的生活模式,对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以及促进保健工作的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妇女保健工作经验及本组研究结果,就健康教育在妇女保健工作中的作用做如下具体分析。

3.1 加强健康教育,有效降低妇科疾病的患病率

据报道,近些年来,我国各省市地区妇女病的临床患病率有不断提高的趋势,患病率均超过70%以上[3]。在众多妇科疾病中,尤以阴道炎、乳腺癌、宫颈炎以及子宫肌瘤、附件炎的患病率最高。而临床有关研究表明,做好早期乳腺癌筛查、诊断、治疗能大大降低乳腺癌的患病率,提高预后的效果。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生存的质量,特别是健康方面。现阶段,妇女的健康卫生状况已成为评定各个国家文明程度、人口生活质量等的重要指标之一[4]。以我国为例,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妇女保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妇女的优生优育以及自我防护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对合理饮食、心理保健以及卫生保健、孕期营养等知识的需求度不断提高。而传统以治疗为主的妇女保健工作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妇女的上述需求,所以妇女保健工作必须重视加强健康教育,转为以预防保健服务为主,并将医院服务逐渐扩展到社区服务以及将技术服务逐步扩展到社会服务[5]。

总而言之,在妇女保健工作中,社会各界必须将妇女身心健康的保障工作持久坚持下去,应不断地提高妇女的保健意识。由于健康行为的采纳和人对健康行为的认识、对疾病的认识有关,也和社会各因素相关,而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均与人的行为问题息息相关,加强对人的健康教育则可使人们积极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尤其是对妇女来说,健康教育能大大提高其的保健水平,提高其的生活质量及改善其的生活状况,引导妇女提高疾病预防以及自我保健意识。

3.2 健康教育给予妇女有效的保健指导,促进妇女保健工作开展

健康教育作为一个推动妇女保健工作开展的重要手段,有效密切了医生及病患的关系,大大增强人们对医生的亲切感以及信任感。而这些正对调查及治疗妇女疾病起到十分积极的效用。把健康教育合理有效地渗透到妇女围产期的相关保健工作上,可促使每位孕产妇在孕产期的全过程中,科学育儿、心理卫生保健、传染病预防、营养摄入以及母乳喂养等方面均得到有效地科学地教育、指导,与此同时将每个阶段容易发生而且会对妇女身体、心理等产生不良影响的疾病有效地控制在萌芽范围内[6-7]。

3.3 健康教育为妇女保健工作拓宽更大的市场

在妇女的一生中,有1/3的时间是生存于绝经的生活中。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随之而来的是日益突出的老龄化问题。老龄妇女的人口逐年增加,成为一个较为庞大的群体,自然她们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给予老龄妇女宣传有目的性、针对性的的疾病防知识和保健咨询服务,这样能够有效促使老年妇女对更年期各种妇科疾病的出现有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对恶性肿瘤的认识,这样更有利于妇女及时发现以及及早治疗恶性肿瘤,这对于提高她们的身心健康以及晚年生活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加强老年妇女的健康教育,无疑是为拓宽妇女保健市场提供很好的基石[8-9]。

3.4 健康教育加快了妇女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

现阶段,仍然有大部分妇女缺乏保健意识,对一些保健知识以及保健行为仍不够理解,可见当前的健康教育力度仍有待提高,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健康教育的投入。首先必须要转变观念,应主动将健康教育和拓展医疗服务领域相挂钩起来,把市场需求作为发展导向,自觉展开健康教育。医院尽可能是走出院门,突破院内工作局限,应进一步深入社区,给更多妇女提供医疗、健康以及卫生保健、康复等的系统化、综合化的保健服务,让群众能够在学习中自觉展开对身心健康有益的行为,化被动参与保健转为自觉参与保健,同时引导妇女为健康展开科学合理的消费以及投入[10]。

3.5 实施健康教育,增强了妇女保健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

实施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妇女的保健,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医护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医护人员的人际沟通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以及阅历,而这些正好能够促使医护人员更好的为保健工作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进而提高妇女保健工作的效果。

3.6 实施健康教育,促进基层保健事业发展

健康教育是一项综合性高,且具有社会性特点的工作,因此必须要有效调动有关单位部门的主动性,特别是是要充分调动各大传媒力量及全国各地区各县乡村妇联的强大力量。当前,我国基层的健康教育人员较为缺乏这就增加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基层妇女干部的组织能力强,知识领悟力强、语言表达能力佳,能承担妇女健康教育任务,所以只要她们掌握了基本的健康教育方法以及知识,就可以有效地结合具体工作融入健康教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而言之,加强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妇女对保健的认识,促使妇女积极参与各种妇幼保健工作,促进妇女保健工作的开展。当前如何提高妇女的保健能力、规避有害因素侵袭,保证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已成为广大妇女的迫切需要。我国各大医院应该不断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增加健康教育的投入,并且应该自觉地转变观念,将健康教育和拓展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相挂钩起来,将市场需求作为发展导向,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积极走出院门的局限,不断深入到各个社区,给予妇女提供卫生保健、康复以及医疗、健康等方面的系统化、综合化保健服务,让广大妇女自觉采纳对身体、心理等均有益的健康行为,由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参与到卫生保健服务当中,引导妇女多增加身体健康方面的投入以及提高消费,探索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的新路子。再有,各医护人员应该不断深入对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提高妇女保健工作的效率。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向相关各体检或基层单位举办健康知识咨询或者保健知识讲座,通过印制以及免费发放各类健康知识手册,从而为开展及开拓妇女保健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提高我国广大女性的生殖健康水平奠定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谷爱真,汤现印.3809例已婚妇女健康查体结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5):54.

[2] 姚淑范,妇女病普查2050例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7:135.

[3] 冷秀兰.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症孕妇产前的健康教育[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4):125-126.

[4] 夏萍.加强妇女保健健康教育提升生殖健康水平[J].当代医学,2010,16(32):163.

[5] 马凤英.孕前保健门诊1108例分析[J].江苏医药,2011,37(8):966-977.

[6] 关秀民.对更年期妇女健康教育干预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6(4):372.

[7] 林毅途,杨春霞,麦健飞.健康教育在妇女保健中的作用研究[J].河北医学,2012,18(6):855-857.

[8] 孙保华.社区妇女保健知识需求与实践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10):32.

[9] 史萍.健康教育在额敏县妇女保健工作中的作用[J].地方病同报,2009,24(3):71-72.

女生健康教育心得体会范文2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女大学生 性健康 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高职院校学生人数占据大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而且还呈增长的态势。这一群体中女大学生在高校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尤其在一些护理、音乐、艺术等特殊专业和院校,女大学生相比男学生则占据了绝大多数。然而高职院校学生相较于本科院校学生知识水平较差,自我控制能力偏弱,学习自觉性不足,而课余时间相对较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多。在当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之下,女大学生“婚前同居”、“”、“二奶”等现象也在高校中时有发生。在涉及两往中,由于女大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均处于弱势群体,如果不注意防范,就可能导致身心受到伤害,例如遭遇性骚扰侵害、意外怀孕、堕胎、感染性传播疾病等,影响女大学生以后健康成长和顺利发展,甚至酿出更严重的悲剧。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针对性的做好职院校女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其紧迫和重要,这是大学生性教育的重点人群和首要任务。

1职业院校女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情况分析

1.1 大学生性观念日趋开放,性道德意识薄弱

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并受到西方“性解放”和“性自由”思潮的影响和渗透到我国,大学生的性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性道德意识薄弱,导致大学生婚前的大量发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调查发现,对大学生同居或婚前可以理解的占74.6%,能够接受婚前的占28.4%,坚决反对婚前的仅仅占22.1%。也有研究发现,大学生发生率为28.3%,坚决反对婚前的仅占18.4%,可以考虑的男大学生占58.4%,女生占19.2%。

1.2性健康教育起步晚、效果总体不理想

我国的性健康教育起步较晚, 20世纪初,科学的性教育得以在我国兴起并缓慢发展。90年代以后,少数重点高校才开设了性教育选修课程,职业院校在这项工作上更是起步较晚。并且由于历史和传统的原因,上述工作开展中缺乏科学完整的教育形式、内容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性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我国的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总体效果不佳。

1.3大学生渴求获取性健康知识,获取途径多样,但知识总体匮乏,女大学生尤为严重

大学生思维活跃、思想开放、文化层次较高,对新兴知识接受易于接受,大学生正处于性成熟时期,性冲动往往强烈而显著,伴随着性生理、性心理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表现出了对性知识强烈的渴求,但由于受到传统文化、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和获取途径的限制,大学生对科学的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堪忧。

有调查显示,有近70%的大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性健康教育,通过对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方式调查,我们发现:近50%的人会选择通过网络获得性知识,26.2%的人选择报刊书籍,选择学校教育的为14.7%,仅有4.6%选择父母,其余人表示会选择其他渠道。由此可见,由于大部分高校忽略了性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大学生在获取性知识时,虽然渠道广泛,理应作为主流获取途径的学校教育,却成为选择较少的渠道,教育效果令人堪忧。

另一项对大学生性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显示,男生为38.4%高于女生的31.6%,而对性病的定义、性质、传播途径、危害防治等知识,仅有12.5%的大学生非常了解,56.9%的能够了解,27.7%的了解甚少,其余大学生则表示完全不了解,由此可见,大学生对性知识的匮乏现象相当严重,特别是职业院校女大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相对低以及女性普遍害羞心理原因等在获得性健康知识上途径上比较单一、知识层面上较男大学生更为欠缺,这也是女大学生在两往中处于弱势的原因之一。

2开展针对女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意义

(1)提高大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学会珍爱和保护自己、尊重与理解他人,为将来组建家庭打好基础。

性健康教育为女大学生普及了与性有关的健康知识,教会了她们认识、爱护自己的身体,增强了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并且性健康教育中的性道德教育也是人格和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时期适时地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理及心理的变化;能够指导大学生很好地处理与异性之间的交往;能够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恋爱婚姻观,引导大学生将爱情、性及婚姻有机的统一起来,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学会尊重身体及生命,有利于大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发展。女大学生接受性健康教育对自己、对自己今后的家庭、孩子的教育方面都是有帮助的。

(2)性教育是预防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的重要环节

有利于预防性传播疾病和降低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和性传播疾病,绝大多数是由于不注意性生理卫生引起的。对女大学生加强性健康教育,就能防患于未然,大大降低将来患相关疾病和艾滋病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整个国家人口质量。

(3)防止性失误和性罪错的发生

加强性科学知识的指导和教育,可以抵御黄色读物、音像制品和西方社会"性解放"、"性自由"的思潮对青少年学生的诱惑和腐蚀,有效防止青少年性犯罪和性失误的发生。

(4)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大学生是当前国家建设的主要后备力量,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性道德教育可以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让大学生明白性不仅是个人问题,还是整个社会的问题。缺乏性的责任感将会造成社会混乱和一部分人的痛苦。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后备人才,对他们进行性健康教育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3解决职业院校女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工作落后的策略

3.1社会和学校必须明确开展性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新思想、新观念的涌入,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和性道德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与当前中国社会的性道德、性教育相对滞后的矛盾,影响着大学生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大学生需要科学的性知识是正常的心理表现,而进行正确的性健康教育会促进大学生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消除对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自觉抵制不健康性观念的毒害,对于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学生中开展性健康教育刻不容缓,非常重要。

3.2相关部门尽快制定科学的、符合当地实际的性健康教育内容

制定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内容应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要重视正确的方向性,重视严谨的科学性,注意内容的全面性,并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具体内容包括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性道德、性法律知识、避孕及计划生育知识、性病及艾滋病预防等。通过这些比较全面系统的性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科学的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培养高尚的性道德,洁身自好,杜绝性病、艾滋病的侵袭和传播。

3.3加强性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着师资匮乏问题,缺少专职教师,是制约性教育的“瓶颈”。尤其是职业院校则更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为了在高校全面推进性健康教育工作,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专职和兼职的教师队伍,教育和卫生部门必须联合起来以多种途径培养专兼职性健康教育教师。

3.4注重性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的多样化

性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说教式教育,要使当代大学生能主动乐于学习探索上述知识,树立正确性观念,掌握适合自身的性健康保健知识,仅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密切配合,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使他们通过不同的途径均能获取科学的、健康的性知识。

学校是性健康教育的主体,是性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学校可以根据当地实际开设性健康教育的选修课或者必须课,通过课堂教学,可系统传授学生有关性生理和性心理、性道德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聘请相关性学或医学专家,开设系列讲座,采取公开化的讲解方式普及知识。在学校图书馆增添相关课外读物以便学生自学。可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宣传栏等校内媒体进行教育。也聘请有关专家进行咨询解答大学生的性困惑,解决与性有关的各种身心疾病和问题。而作为学生自身也可以以开展学生社团、同伴教育、自学等方式学习相应性健康知识。

社会是性健康教育的天然课堂。社会各职能部门应当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加强法制宣传,净化大众传播媒体,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网络、影视、书刊、杂志等大众传媒的示范作用,在社会中广泛开展科学的性知识,正确的性观念,良好的性道德的宣传教育。

家庭是性健康教育的第一场所。父母作为子女性教育的启蒙老师,应该意识到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和一生的幸福。父母要学习性心理、性生理等相关知识,以端正的态度,科学严谨的知识,回答解决子女提出的性问题,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性观念,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这需要父母们的不懈努力。

职业院校女大学生这样一个处于性生理基本成熟、性意识逐渐增强,同时性心理却不完全成熟的性弱势群体,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都行动起来,大力普及大学生其是职业院校女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不光是单单从关爱女性角度出发,这也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国的性教育普及之路才刚刚开始,任重道远,需要不断探索一条合适我国国情的性健康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 靳博,张锐,王娟,高俊民. 大学生性观念调查与加强性教育对策浅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年8月 第4卷第8期.

[2] 江剑平.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J] .中国性科学 2003年12月 第12卷第4期.

[3] 姚明 《大学生性教育的新方式同伴教育》[J], 西北医学教育 2006年10月 第14卷 第5期.

女生健康教育心得体会范文3

关键词:高校;女大学生;性别视角;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B

1.性别视角下高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性别视角是对男女不平等现象的一种科学定义,它并不是由男女之间生理上的差异所决定的,而是由社会、文化、环境等后天因素所决定的。科学研究表明,当代高校女大学生所存在的心理健康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新生适应问题。新生入学较为常见的是适应环境的问题,尤其是刚入学的女大学生,她们的适应能力明显较弱。在大学校园中人际关系、生活环境、学习模式等不同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使得女大学生在心理上会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力。

(2)人际交往问题。相较于中学阶段的人际交往,大学阶段的更复杂。由于大多数女生在情感方面表现得非常细腻,并且在人际交往方面缺乏一定的技巧,使得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总会面临一些挫折。如果在交往过程中出现冲突,往往会使她们在心理上感到一定的压力,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3)就业市场问题。社会上大部分用人单位都会存在一定的性别歧视,而高校女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任性、娇气、依赖等弱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就业竞争力。尤其是在临近毕业之际,不被市场所认同的心理压力将会更加明显,工作的选择、专业与岗位是否对口,都会成为高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并且女生大多是理想主义者,对自己的定位通常会缺乏相对的客观性,一旦没有达到自己预计的目标,就会产生沮丧、失落等消极情绪。

(4)情感恋爱问题。情感恋爱问题在当代大学生中非常普遍。高校的女大学生在恋爱中会缺乏相对理性的思考,时常会产生愤怒与失望的消极情绪,这给她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高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把握高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点。针对高校女大学生所进行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应当分年级、分问题、分类别、分层次,采用不同的方式。①要有普遍性。高校在心理健康方面开展的教育工作其重点应当是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具有普遍性的心理教育。通过心理教育课程的开设,向高校女大学生普及心理知识,并传授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使高校女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控的技巧;②要有针对性。高校女大学生的年级不同,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高校心理教育课需要具备一定的针对性;③要有综合性。采用团体和单独咨询相结合的模式,对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问题的高校女大学生采用单独心理咨询的模式,对团体之间出现矛盾等问题的女大学生团体采用团体咨询的模式;④要有特殊性。从性别视角下考虑,对高校女大学生所存在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可以单独开设女性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课程,以选修课的方式帮助高校女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且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恋爱观。

(2)加强针对高校女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对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应当针对其自身的特点,并研究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规律以及特点。因此,高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以及心理咨询机构应当从性别视角来展开心理辅导工作,并结合高校女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她们的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特点以及规律,为她们提供适当的心理辅导咨询服务。

(3)发挥社会、家庭以及学校各方的作用。处理好高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应当是社会、家庭以及学校各方共同承担的责任。学校方面,从性别视角方面考虑,要加强高校校园中的性别教育以及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氛围;家庭方面,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高校女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社会方面,要加强法制建设,营造适合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因此,只有社会、家庭以及学校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为高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女生健康教育心得体会范文4

目前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存在着明显的个体性差异,而这种差异的成因是多方面,其中家庭教育模式在造成这些差异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探究家庭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有利于对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

家庭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

最近,随着中国传媒大学男生杀害同校女生的消息传出,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一问题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个体的大学生,无论其身世背景如何,其成长都受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熏陶三者的交叉影响。因此,研究家庭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显得十分必要。

1基本概念梳理

关于家庭教育这一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家庭教育实际上就是家长对子女的培养教育;有人认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这些观点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对家庭教育的定义都是从狭义方面来界定。而本文中所研究的家庭教育,是广义上的家庭教育,它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具体来说本文所指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及成年人对未成年子女进行的有意识无意识的教育和影响。

2家庭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2.1家庭结构的影响

通常在研究家庭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时,我们将家庭划分为,单亲家庭、完整小家庭、重组家庭、大家庭、寄居家庭几种机构。不同的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强迫、焦虑、抑郁、恐怖、偏执、敌对、精神病性等会有不同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家庭结构来源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发现,寄居家庭结构的学生在强迫、焦虑、抑郁、恐怖、偏执、敌对、精神病性等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数据要明显其他家庭结构的大学生,这表明此种家庭结构的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性要高些。而重组家庭的大学生在抑郁、强迫、以及精神病性方面要比完整小家庭、单亲家庭、以及大家庭要高,而单亲家庭学生在敌对、偏执、抑郁等心理问题上的表现数据上明显要高于大家庭、完整小家庭、重组家庭。

2.2父母文化程度的影响

调查显示,在父母文化程度的影响方面,父亲是大学文化的子女在强迫、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敌对等不健康心理因子的得分要比其他文化程度的子女优异,这显示父亲的文化程度高对子女心理健康的一些指标有正面的影响。母亲是大学文化程度的,子女在心理健康的偏执因子、敌对因子方面要高于其他文化程度的子女;而在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强迫方面,母亲是大学文化程度的子女要优于其他文化程度的子女。

2.3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我们通常把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分为:民主、严厉、溺爱、以及放任四种常见类型。这四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研究显示父亲采取民主型教养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好;而父亲采取溺爱型教养方式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在抑郁、敌对、焦虑、人际关系、偏执等心理不健康表现方面的概念都有较高;也即是说,家庭教养方式中,父亲的教养方式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样在母亲的教养方式中,如果母亲也是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是最优,母亲是溺爱型教养方式的,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几种教养方式中最差的。这种结果基本上与父亲的教养方式产生的影响一致,只是在某些指标上有略微不同。

2.4六岁前与父母同住情况的影响

子女六岁以前与父母同住,对其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实际上就是早期家庭教育给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的反映。调查数据显示,六岁前与父母同住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指标要优于这一时段由爷爷奶奶抚养或寄养在其他家庭的。这个结果显示,在六岁前,有父母抚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最佳,其次是爷爷奶奶抚养的,心理健康最差的是这一时段寄养在其他家庭的。

3改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

3.1实施家校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长期以来,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家庭这一重要因素排除在外。家庭教育的作用被忽视和低估,家校沟通严重不足,通常只是在学生出现问题以后才通知家长。因此,在未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教育中,要在做好学校教育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建立起家校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机制,将家庭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引入到学校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培养计划中来,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3.2构建“家、校、生”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支撑体系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家、校、生”三者沟通不畅的现实困境,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因此,要针对性地建立“家、校、生”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撑体系。首先,利用学生入学之初家长多数到校的机会,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关系的讲座,提高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其次,设置校级机构。高校设立学校层面的家长委员会,为家长参与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提供平台,推动校方、家长、和学生间的交流。最后,建立学生个体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在学生入学之初,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要求学生填写相关家庭信息,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基本信息档案,为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基本档案信息依据,为对学生展开针对性心理健康辅导和成才指导提供依据。

4结语

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化,家庭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家庭教育的模式与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学生心理健康的个性特征,是大学开展针对性、实效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选择。

作者:马闯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女生健康教育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 女性特征 心理健康教育 实践与思考

在学校教育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健体”和“健心”的双重塑造功能。英国教育家洛克早在17世纪就提出了“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之说,首次从理论性层面上阐述了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现代健康论”奠定了良好基础。全面科学的“健康”含义,并非仅指“没有疾病或者身体虚弱”,而是“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三方面的完好发展状态”。学校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之作,高职女生多介于青春期发育阶段,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对于她们来说,此时能否获得健康有益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非常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对此作出简要性阐述。

一、简析高职女生心理健康与体育学习状况

高职女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期,与男生群体和其他同性相比,更有着相对复杂的个性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曾经高考失败留下了永久性创伤,她们的心理压力始终是“精神雾霾现象”,非但挥之不去甚至有增无减;②随着社会开放性程度的不断提升,多元化文化思潮不断渗透和冲击着校园,她们在欲拒无力状态之下显得非常地矛盾、纠结和进退两难。③社会、家庭和自身的期望值很低,日益加剧的心理自卑阴影使得精神负担越来越重,许多中职女生有不堪负重之感。④对激烈竞争的未来就业形势一方面充满着无限向往,另一方面又感到非常失望。这种不良心理因素时时地纠缠着、困扰着,她们的精神灵魂难得出现片刻的安定和宁静。⑤青春期现象不期而遇地迎面扑来,往往表现出含羞、烦躁、焦虑、抑郁和恐惧等不适情绪,性格心理显得相当地不稳定。⑥体育课程往往以体能和技能训练为主,身心消耗较大,这对于青春期且普遍带有“90后”“00后”时代特质的高职女生而言,确实存在勉为其难的成分和因素。⑦体育课程或有严重失衡偏颇现象,教学方法简单机械且活力有限,更是缺少特别的重视和关爱,怎能不让高职女生心生消极学习心态呢?

二、对高职女生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简要性实践

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积极有效地开展情趣体育教学活动。由于性别差异和生理特征等因素的综合性影响,高职女生往往存在着含蓄、害羞、敏感、烦躁和怕被嘲笑等心理现象,从而表现出厌动好静、心理疲惫、协调能力下降、动作迟缓和耐受力较差等动作。在职教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基本完成任务目标的前提下,努力根据女生性别特点和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尽可能安排一些刺激性较小、难易度适中、运动量不大和动作频率有利于自我调节的项目运动,并充分显现柔韧度和协调性较强的优势,不断激发课程学习情趣,有效调整她们的体育活动状态,逐步增强其积极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比如,把划线立定跳远改为呼啦圈连跳活动;多推广和实践健美操、韵律操、瑜伽以及乒乓球、排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运动。既可同样达到锻炼体魄、强身健体的体育训练目的,又能在提振精神和陶冶情操中赢得“双塑”效果。

2、坚持专业贴近原则,积极有效地开展实用体育教学活动。职校教学任务以专业发展和社会就业为根本取向,非课程活动都应当围绕这一中心开展奠基性和服务型教学。有鉴于此,在职校女生体育教学过程中,执教者应当根据专业取向、性别特征、身体素质和爱好特长等因素,努力开展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因人施教”活动,只有这样,既可积极迎合学习需要,充分调动她们的主观能动性,又能为塑造其乐于进取、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源源不断地输入活力元素,从而为促进她们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性基础。比如,对于金融专业职校女生,努力引导她们进行前后抛实心球练习,一方面有利于发展肌肉力量,有效防止颈椎病及躯干后部肌肉劳损等职业病的产生;对于计算机专业职校女生,努力引导她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头部、颈部和腰部等重点部位的强化训练,有效地防治神经疲劳、视力下降、腰酸背痛和下肢静脉曲张等症状;而对于文秘办公自动化专业职校女生,则应努力引导她们着重进行仰、卧、起、坐、踢等运动以及身段、体形等方面练习,有效训练肢体的柔韧性、灵活性以及精神气质的培养……

女生健康教育心得体会范文6

关键词:高校;女教师;健康; 自测健康评定量表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9)04-0088-04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ues Self-Rated Health Measurement Scale to investigate part of the female teachers in Yangzhou University , the result shows: Female teachers in college, the health of unmarried teachers higher than married teachers; Among the different title levels of teachers, health teachers in the intermediate level titles is the worst; Different qualifications of teachers, the general qualifications of teachers’ is the best; With age increases, the level of female teachers’ physical health has gradually declined , but the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health level was improved to some extent.

Key words: university; female teacher; health; self-rated health measurement scale

1 前 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大众化趋势的到来,女性越来越多地进入高等院校,其人数和比例在加速上升,据统计,高校女教师的比例由1980年的25.5%上升到1999年的37.6%[1],且从1990年开始,上升比例越来越快。高校女教师作为中国职业女性中素质较好、就业层次较高、社会地位较为突出的一个群体,是高等学校教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高等教育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是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代表,也是我国政府长期致力于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典范。但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推陈出新,高校教师在科研和学术上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而高校女教师除了要承受社会和职业角色带来的压力,还要时时受到社会、家庭等对其作为 “女性的”压力[2],因此高校女教师可能承担着比男教师更大的压力,如果高校女教师无法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做出有效的应付,就容易出现心理、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导致健康水平下降,影响工作和生活。然而,迄今为止,很少有研究全面关注高校女教师的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调查高校女教师的健康状况及其不同统计学变量的差异,探明高校女教师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的手段、策略提高女教师健康水平提供实践基础。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某大学10所学院,发放问卷150份,回收得到有效问卷123份,教师的年龄在26-56岁之间,平均34.6岁。

2.2 研究工具

采用由许军[3]等编制的《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为测量工具,量表共有3个子量表,10个维度,48个条目。本次测验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898,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子量表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857,0.847和0.815;10个维度的克朗巴赫α系数的范围为0.600~0.885,说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4-5]。

同时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人口学特征的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职称、婚姻状况、文化程度。

2.3 统计方法

采集得到的数据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F检验。

3 结果

3.1 婚姻状况与自测健康

从表1可以看出已婚教师自测健康各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未婚教师,在社会支持和社会健康维度与未婚教师达到显著差异。

3.2 职称与自测健康

从表2可以发现,初级职称与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的教师在自测健康各个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中级职称的教师在角色活动和社会健康维度与高级职称的教师存在显著差异。

3.3 学历与自测健康

注:高学历:研究生及以上; 普通学历:本科学历; 低学历:专科及专科以下

从表3可以看出专科学历的教师在自测健康各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研究生和专科生,在社会资源、社会健康和量表总分上与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存在显著差异,而专科生与本科生和研究生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3.4 年龄与自测健康

从表4中可以发现,年龄因素对高校女教师自测健康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在生理健康维度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的得分下降,但其他维度的得分上存在“两头高,中间低”的趋势。

3.5 各维度与自测健康分量表的相关分析

表5是自测健康的分量表与婚姻、年龄、职称和学历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婚姻状况与高校女教师的社会健康有着显著正相关,年龄因素与高校女教师的生理健康有着显著负相关,职称和学历则与健康各维度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4 讨 论

婚姻质量是生活质量的重要内涵,其水平的高低对已婚者健康状况有显著的影响[6]。本研究结果发现婚姻状况对高校女教师的社会健康有着显著影响,表现为高校已婚女教师的整体健康水平低于未婚教师,尤其是在社会健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原因可能在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思维定势往往是允许女性在完成家庭职责的基础上去追求社会目标,否则将面临巨大的家庭和社会压力,或者使女性处于事业与家庭都要兼顾的超负荷状态,最终因不堪重负而挫伤女性的进取精神或者导致家庭矛盾增多,夫妻感情恶化,使女性在事业上增加沉重的心理负担,同时已婚在社会支持获取方面也可能存在着问题,不能较好的调动现有的社会资源来应对应激,从而造成已婚形成了目前较常见的“女知识分子家庭角色功能不良”的现象[7]。

职称是高校教师身份的代名词,很多高校教师认为,职称水平的高低是对自己多年来资历、实际水平的衡量,特别是职称与工资、津贴等挂钩后,职称对高校教师健康的影响更大。本调查结果发现虽然职称对高校女性教师健康没有显著影响,但是中级职称的女性教师与高级职称的教师在正向情绪和社会健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在正向情绪方面差异非常显著。原因可能是女性教师对“成就”、“职称晋升”态度较敏感,渴望自己的付出能及时得到单位领导、社会承认。可现实中在职称晋升中存在男女比例不平衡现象,女性在教育学术领域中晋升职称难,晋升高级职称更难,女性发展仍突破不了“玻璃天花板”[8],越是向前就存在越大的压力。正是由于在晋升问题上不如意也影响到女性教师的情绪,进而影响到女性教师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

随着高校对高学历人才的重视,尤其评定职称中对学历的硬性规定,使相当一部分女性受到学历问题的困扰。本调查结果发现学历对高校女性教师并没有显著影响, 但是高学历的女性教师与普通学历的教师在社会健康以及量表总得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分析原因可能在于:普通学历的老师可能是进校多年的老教师,无论是其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还是职称水平都高于进校时间不长的高学历层次教师,而高学历的教师正是由于起学历较高,学校对其的期望更高,希望能为学校作出更多贡献,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学历层次教师的心理压力,因此可以看出普通学历的女性教师整体健康水平尤其是心理和社会健康水平要好于高学历的教师。

本研究发现年龄因素对高校女教师的生理健康有着显著影响,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的减退,不同年龄的健康状况又发生着变化,20-29岁女性健康水平最高,50岁以上的在生理健康维度低于中年女性教师,但在心理和社会维度却明显优于她们,而30-49岁的的健康水平则是最差的,此结果与已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9]。由于50岁以上的教师已经完成赡养老人、子女成家立业以及自身职称的晋升等人生重大生活事件,心理负担减轻,事业有成,虽然她们面临着生理机能的衰退,但总体而言,其心理和社会健康水平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而30-49岁的中年女性她们面临着教师、贤妻、良母、女儿、儿媳等多重社会角色挑战,她们必须经历妊娠、分娩和极可能出现的非意愿妊娠所致的人工流产、节育措施、更年期等一系列的生理应激,又要应对子女升学和长辈养老送终的生活事件,还要直面高校激烈的职业竞争,分析接受大量信息,多出成果,晋升职称,加上该年龄女性生理特点导致的生物易感性,使其产生了更多负性情绪和主观不适[10]。因此,年龄在女教师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方面中起着潜在而深层的作用。

5 结 论

在高校女教师中,未婚教师的健康水平高于已婚教师;不同职称水平的教师中,中级职称的教师健康水平最差;不同学历的教师中,普通学历的健康水平最高;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教师生理健康水平逐渐下降,但是心理和社会健康水平则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计划建设司.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999.

[2] 杨剑.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6(6): 773-775.

[3] 汪向东 ,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5-45.

[4] 许军, 王斌会, 陈和年, 等. Delphi法在筛选自测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科技快报)1999,5(2):215-220.

[5] 许军,王斌会,胡敏燕,等.自测健康评价指标的研究[J].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科技快报),1999,5(10):1316-1319.

[6] 王雁飞. 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2004,27(5):1175-1179.

[7] 姚道元,成文琴,龚震明.出现婚姻心理障碍的抑郁患者及其治疗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9,22 (3):259-260.

[8] 印罗观. 江苏省城市老年妇女体育参与的心理需求特征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5):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