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医学生医德教育探索

新形势下医学生医德教育探索

摘  要: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应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关键词:医学生;医德教育;德才兼备

      医德,作为一种崇高的职业道德,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老百姓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医务工作者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作为未来医疗卫生事业主力军的医学生,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大学期间是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塑造良好医德的重要时期,把握这一关键时期对医学新生进行良好的医德教育,对培养高尚医德、精湛医技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必要性

      医学院校要抓好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就要对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 任务和教育对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首先,德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德教育是医学院校德育的基本内容之一。高等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专门医学人才的重任,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必须认真研究如何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 使学生懂得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更好地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 实现救死扶伤的医学目的, 这关系到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道德水平,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赋予我们的重要历史任务, 对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医学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医技精湛的医学生,更要培养医德高尚的医学人才。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医德,“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等至理名言,表明了中国几千年的医学文化,在漫长的进化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从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到缪希雍的“医乃仁术、济人为本”,再到现代外科学之父裘法祖“忠诚祖国、俯首为民”的大爱精神,都要求为医者有高尚的医德。而时代的发展要求医学毕业生大部分从事基层医疗,故更需要有崇高的医德修养。然而,近年来的学生选择医学专业除热爱医学事业外,也增加了实用成分和功利色彩,从医不是因其崇高而是为其实惠,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是为谋私利,由此就很难避免未来的白衣天使误入歧途。当今医学院校重医技轻医德教育已成为普遍现象,殊不知如果行医者没有崇高的医德,那么就有可能损害患者的利益,走向犯罪以至危害社会,如:器官移植沦为器官盗窃、器官买卖,安乐死成为亵渎生命,人工生殖走向克隆人类等;个别义务工作者不严于律己,医德修养淡薄,崇尚拜金主义,以致出现了用假药、滥检查、收回扣、要红包现象;还有甚者不以患者生命为重,导致医疗事故,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身心伤害,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医学教育中的医德教育应得到加强,在起点上给未来的白衣天使正确的引导,以防受不正之风影响,使医学新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培养献身医学,恪守医德,精益求精的精神。

      其次,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内医疗资源进入国际优化总渠道,在国际范围内进行资金、科技、管理经验、知识、人才等要素的优势互补,这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引进和学习世界优秀文化的最新成果、先进的医疗管理经验包括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经验,从而推动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也有利于扩大人们的知识范围,促进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医学职业道德教育带来更加丰富的教育内容,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各级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将走上国际大市场, 市场的参与各方不仅需要借助于现代经营管理和现代技术,而且还需要借助于人才的主动性、创造性及职业道德自觉性,否则,难以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这必然要求医疗行业更加重视医学职业道德教育。

      二、大学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实践途径

      2.1  加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一个人的成才具有重要作用。就医学新生而言,应以热爱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教育主题,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使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人生观,树立人民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并作为终身的奋斗目标付诸行动,实践于整个的大学生活和学习中。

      2.2  加强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教育。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开学伊始,就应该对学生进行医学生誓言教育,要使医学生意识到,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是医学永恒的主题,自己不单单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同时还应该是一个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道主义者,只有在这一宗旨的指导下,才能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才能在面临危险、情感等问题时,做出正确的抉择,如在抗洪救灾中,在SARS肆虐中华大地时,在抗雪救灾里以及无情的5.12汶川大地震中,都有医务工作者无私的付出,有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通过医德教育,使医学新生们意识到医学在和谐社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挑战,在民族大难面前和人民需要时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为广大人民服务。

      2.3  加强在实践中医德教育。对医学生来说,暑期社会实践就是进行医德教育很好的实践课。在实践中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素质。医务工作者是需要合作精神的,如一个手术的实施需要几个人的参与,一项新技术的开展需要许多人的团结合作,而当前大学生独生子女渐多,往往欠缺团结合作意识,所以社会实践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在社会实践中要严格要求,正确诱导,切忌走过场,敷衍塞责。

      2.4  加强医学教学中的医德教育  在医学教学内容中渗透医德教育,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学生易于接受。由于每门课均有其特点,可以依此为据,进行不同形式的医德教育。如在人体解剖课的实验课上,除讲授内容外,还可以结合外科手术中由于大夫责任心淡薄造成的器官错切、多切引发医疗事故;在组织学教学中,可以结合由于临床医生的疏忽造成病理切片漏诊、错诊等问题,对医学生进行为医者要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教育,既体现了学好医学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严谨求实的品德品质。如此将医德教育融于专业课教学中,既做到了教学又做到了育人。#p#分页标题#e#

      2.5  加强校园文化中的医德教育。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医德形成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海报、条幅,特别是校园网等有效手段,大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宣传医德高尚医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或直接邀请他们给学生作报告,使新生亲身接触到榜样,感受榜样的高尚医德和崇高人格,加深对医德的理解。再者邀请医院主管人员讲述医务人员医德低下的实例作为反面教材,使同学们对医德有比较具体的认识和看法,增强是非分辨能力,自觉抵御不正之风。

      2.6  开展以医德教育为主题的素质教育周活动,弘扬高尚医德教育。定期组织班级学习讨论,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发挥优秀党员、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把崇高的思想品德作为大学生入党的先决条件;开展素质教育周,组织以医德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知识竞赛、文艺晚会等,以不同的形式使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感悟医德,既锻炼了自己,又在参与中使自己的道德情操得到了洗礼,并营造了良好的崇尚高尚医德的校园氛围。

      2.7  加强临床实习期间医德实践道德教育。建立学校与医院联手教育的模式加强临床实习期间医德实践,即学校侧重抓医德理论教育,医院侧重抓医德实践教育。这种教学模式既有益于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对医院的医德医风也是一种促进,获得双赢;要组织力量制定医德实习计划,使临床实习期间医德实践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当前我们的医德教育之所以效果欠佳,在一定程度上与我们对医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很大关系,多数院校在医学生实习阶段只注重提高医学实习生医疗技能,忽视了医德教育的开展,而这一阶段的医德教育往往更为有效。

      三、医学生德育教育的长期性

      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永恒主题,良好的医德医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医疗卫生系统的重要体现。医学生是未来医疗事业的主力军,他们的医德医技如何,将影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因此,医德教育必须从基础抓起,从医学生抓起。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使他们继承中华医德的优良传统,突出表现社会主义医德的新时代特点,提高未来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以适应医疗卫生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对医疗服务的新要求,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良好医德修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校、个人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医德教育是医学院校学生工作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在现代市场经济对医疗卫生战线产生巨大冲击的环境下,发扬中华医学的优良传统,建设新型的社会主义医德,使大学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尚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正确的引导,使医学生健康成长为21世纪优秀的医学人才,同时医学院校也应积极探索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新途径、新思维,借鉴“大医精诚”思想,吸取我国传统医学“杏林文化”之精华,理论结合实践,做好大学医学生的医德教育。

参考文献:

1. 徐红梅,金卫东.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德育递进教育的培养途径研究[J].中医教育,2002,21(4):11-12.

2. 马  博,孔婷婷,桥爱国.浅谈医学生的德育教育【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7,28,(3):92-93.

3. Rosenbaum L. Ethical issues in medical education[J].STUDENT JAMA,2004,291(1):118.

4. 汪红梅.大学新生德育工作有效途径初探[J].九江学院学报,2007,8(5):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