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教育的认识范例6篇

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对幼儿教育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幼儿;安全教育;意识

中图分类号:G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147-01

幼儿的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工作中的首要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而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差,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孩子们因缺乏相应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知识而误食、磕破、跌伤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一、安全教育对学前教育中起到的作用

学前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年龄小、自我保护意思很弱,这就需要我们成年人过多的关注和保护,但孩子是一个独立发展的个体,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我们只能作为参与者,而不是替代者。教育者曾说过:“不放手让孩子去做,犹如血液循环受到阻碍,是会妨害孩子增强体质的。”可是又害怕他们在这样或那样的好奇和探索中受到伤害,这就凸显出了安全教育的必须。

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刚刚开学的小班,孩子们之间还没有认识,就有一位阿姨手里拿着糖果说:“小朋友,阿姨手里有糖,你吃吗,你和我一起去拿吧,阿姨家还有很多呢。”听到这样的诱惑,十个有九个孩子会经不住诱惑,而选择和她走。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孩子们没有危险意识,不知道自己处于怎么样的危险中。

而上面危险是人为造成的,但是社会环境中不仅仅是人为的危险,还有自然的一些,如:发生地震、火灾等等。所以,我们要学前教育阶段重视对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让他们懂得更多的安全知识,在面对危险时,学会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和技能,同时也增强了坚韧的意志,和沉着冷静的做事态度。

二、随时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安全教育不仅要在集体活动中集中进行,还应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进行,应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结合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合理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也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差,每次活动前、放假前的安全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幼儿原有的认识的基础上,应适时、及时地提醒幼儿,让幼儿巩固已有的知识并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让安全意识逐渐在幼儿心里扎根。

一是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如今的幼儿多是独生子女,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冻着,将孩子裹在层层爱的保护罩中。却不知这种爱是溺爱,这种保护要么使幼儿更加胆小,不敢探索;要么更加好奇,从而盲目模仿。父母和老师保护孩子,不能保护一生一世,所以按现代教育观念,应当引导幼儿正确认识世界,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这就需要做好以下两点:

二是适当的让幼儿接触疼痛。现在的孩子虽小,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的知识、生活经验也逐渐的丰富了,对于一些事情,他们有自己的看法。但家长们总认为他们小,什么也不懂。家长在教育他们时,常常会对孩子反复叮嘱:不能这样、不可以那样、你要怎样……恨不能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的。教师也一样,孩子一有出格的行为便担心,于是便细心的说教。疏不知,家长、教师的喋喋不休非但不能引起孩子的重视,还会造成反感、厌恶,甚至会使他们的某些行为更甚。

面对这些,我们不防将其“行为”的“危险性”告诉幼儿,让幼儿正面接触。如在散步时,有的幼儿跑到墙边玩,墙边的石子地面凹凸不平,幼儿常常蹦来蹦去,老师说了几遍无济于事。有的老师便说:“再蹦,膝盖撞出包,老师可不帮你”!过不一会,有的幼儿哭着跑过来,真的磕了一下,膝盖都红了。这一来,孩子们自己意识到了危险,知道他们的行为是危险的,这以后,跑到墙边玩蹦来蹦去的现象少多了。

二是对幼儿模仿。现代安全教育应该是集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全面教育。除了让幼儿了解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外,还可以引导他们进行一些”实战训练”。例如:幼儿在了解火的用途和危害后,可以开展一些自救演习。教幼儿模仿打电话回家,拨打110、119、120等,让幼儿懂得遇到意外时,可以采取应急措施,拨打报警电话、急救电话。学习简单应急措施(用床单塞门缝,用湿毛巾捂嘴巴)等。完全是在一种模拟的情况下进行的,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安全防护意识。幼儿渴望成长,对大人们的世界充满了幻想,一般都是通过模仿,在这样的角色互换中,知道了大人对于孩子的保护意识,更明白危险的事

三、家园配合,共同对幼儿实施安全教育

幼儿园、家庭和社会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幼儿的安全并对其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不要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就万事大吉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们产生一定的影响。

安全教育不单单是幼儿园的任务和责任,这需要我们家园携手,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们保护能力。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教师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安全意识培养的同时,还应该利用班级家长会、家长园地等,向家长宣传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让家长主动参与对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不失时机地教育孩子,不攀爬阳台,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不用其他东西挖鼻孔、耳孔等。

同时利用散步、游玩进行随机教育,如带孩子外出时,可以问:“你找不到家怎么办?被别人拐骗怎么办?”给孩子提供一个能提出许多“为什么”的机会,进而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去学习,去寻求答案,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幼儿安全教育工作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程,但是这样的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要担负起的责任,看到我们的孩子们每天都健健康康的,脸上洋溢着开心、幸福的笑容,知道我们付出是那么的值得。我们是孩子的一把伞,为他们遮挡外面的狂风暴雨;我们又是孩子的雨露,为他们播撤安全的方法。

参考文献:

对幼儿教育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审美情趣;认识

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以儿童为中心,引导幼儿对具体事物的主动探索,发现事物具有的相同或不同特性,学会思考各种事物与所知事物的相互关系,对已知的信息重新组合创新,最后选择一种表现形式表达出来。笔者作为一名有十年教龄的美术教育者,谈谈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的相关看法。

一、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才的动力。有人曾说:“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要想培养优秀的人才,应注意早期教育,而早期教育的关键则是助长孩子的兴趣和热情。笔者在美术教育实践中,对这方面感触颇深。首先,笔者在美术教学中会想办法让幼儿对绘画产生兴趣,并让兴趣一直保持在学画过程中。在课堂多设“怎么样”“为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发现”的疑问方式,吸引他们的好奇心。幼儿在有刺激的、丰富有趣的气氛中会很快找到感觉,从而延长注意力。在教学中可采取以下办法增强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1.在教学中加强积极的心理暗示。如“你是最好的!”“老师很佩服你”,同时和幼儿进行目光交流;或靠近他坐,摸摸头,把手放在他肩上,用平静的声音清晰地提醒慢慢来,别着急,消除他们的心理紧张。

2.注重工具选择。采用一些能够落笔大胆、表现粗犷豪放风格的工具,让幼儿使用自己的工具和颜色,如油画棒、彩笔。

3.举办展览。经常举办各种类型的展览,让幼儿互相交流,评论别人的作品,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4.增强幼儿的自我认同感。多参与社会的美术活动,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从而增强成就感,认识到自己有价值,受人尊重。

二、合理组织美术教学活动

1.活动内容的选择。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选择内容必须考虑贴近幼儿生活,为幼儿所常见,如水果、蔬菜、动物、自然景物或交通工具等。幼儿对这些东西有过充分的观察与体会,积累了相关的“内在图式”,相关想象、创作就会得心应手。要让幼儿对所画的内容、形象有强烈的兴趣,教师就要注意用童心去想幼儿所想,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去激活他们的创作欲望,让他们内心产生创作的冲动。另外,配合教学要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春天来了,让他们走出课堂,去观察迎春花、桃花等是怎样由含苞到开放的。

2.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国美协儿童美术艺委会主任杨永青说:“孩子把画画看成是游戏,那么我们就应当像教做游戏那样去教学,教他们观察,启发他们想象,鼓励他们勇敢地用自己的语言画出所看、所想和所爱。”因此,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善于把幼儿引到想象的王国中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掘幼儿的潜力,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成为幼儿热情而耐心的听众,并从他们的角度联想问题、提出问题以激发其连续不断地思考、想像和表达。

三、独创性的培养

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始终以让幼儿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为目标,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辅助者进行指导教学。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他们所想的、所画的有时候都会让教师惊喜不已。在给中班幼儿上《吹泡泡》这一课的时候,有一个幼儿就站起来问:“老师,我可不可以画和鱼儿比赛吹泡泡呢?”他竟能联想到鱼儿吐出的水泡和自己吹出的泡泡有相似之处,于是笔者及时肯定了他的想法,予以表扬,并加以鼓励。更令人感到高兴的是,别的幼儿看到教师对这位同学的表扬,也开始发挥想象:有的画自己长上了翅膀飞到天上与星星、月亮比赛吹泡泡,也有的画各种小昆虫和自己一起做吹泡泡的游戏……画面内容非常丰富。从这一幅画中便能体现幼儿的独创性。当幼儿想表现他自己时,创造性就能从他的绘画中体现出来。

四、观察力的培养

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观察是取得知识的重要步骤。”幼儿在观察中获得的知识越广泛、越深刻,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就越丰富和清晰,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就越有基础。因此,教师应鼓励幼儿观察周围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培养观察习惯。如,在组织幼儿画《漂亮的瓶子》时,笔者为幼儿准备了各种造型的瓶子,让他们仔细观察瓶子都有哪些形状,有何特点,再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通过这样有趣味的观察,就会使他们养成先观察后作画的好习惯,画出来的东西就会更生动,特征也更明显。

对幼儿教育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幼儿教育 小学教育 衔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205-02

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其教育任务不同,存在着差异,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从心理上看,小学学习已成为生活中的主要部分,要真正适应小学学习环境,必需有一个幼小衔接的转变过程。这个转变应从幼儿园开始准备,首先,要初步认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主要包括在:要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联系与区别;幼儿教育是小学学习的准备阶段和必经阶段;幼儿园的办园方式百花争艳,教育应遵循幼儿纯真的天性。其次,幼小衔接教育中的主要对策;包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培养独立性生活能力和健康的行为习惯和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等几个方面,做好这几方面的准备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

一、 对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初步认识

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迈进了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经济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与此相适应的教育发展呈现普及终身教育,个性教育的时代特征,科学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第一、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幼儿教育阶段纳入基础教育体系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并有它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幼儿教育阶段与小学教育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其过渡应是教育自然的连续。在基础教育体系中,分析和探讨幼儿阶段教育和小学阶段教育的衔接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教育的关键在实施衔接教育中,我们应做好如下准备:①专门设计的衔接教育活动;②与衔接相结合渗透于各种学科的教育活动;③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环节;④家庭教育的配合等。为了使专门的衔接教育活动与日常的教育活动衔接,采取“重点,难点,分散,循续渐近,专项活动,由少增多”的做法,充分利用单元教育活动课程的整体性,综合性,渗透性特点,有机地选择与处理。如实践性的专门活动“今天我玩什么”,活动的目标是“学习自己制定计划活动”并能根据规则调整自己的计划,树立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教育过程主要是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制定自己每天参加各项活动区的计划,树立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学会做自己的名片,知道在活动区计划表中插名片的要求与方法及各种活动区的具体规则,以后的活动区的具体规则,以后的活动区活动就按这些要求转化为常规执行。

有些方面通过潜移默化才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态度与习惯的衔接,我们通过日常生活来实施,如学习习惯,社会性适应等。在衔接教育中,提出“让幼儿多动手操作,充分表现能力,促进发展,激发幼儿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个别教育的原则,改变老师的教育观念,更好地帮助幼儿做好衔接准备在实践过程中,改进幼儿园系统的做法,使教育活动有利于衔接,如上课的组织过程中严格控制集体活动时间,尽量增加幼儿自己的动手操作活动时间(如每天增设10―15分钟的智力训练或操作活动),所以活动的设计,组织要满足不同层次儿童的发展需要,所提供的材料应具有可操作性,可变性和层次性,利用专门的活动区(如:数学区、语言区、智力区等,供幼儿自由活动;另外,改变部分教学常规,如增加个人值日包干区,小组包干区,每天早晨幼儿自己安排一日的游戏内容,要自己管理自己等。

第二、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它们在教育目标,教学方式,环境设置,学习安排和生活制度诸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以游戏为主要形式,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启蒙教育阶段。这种差异在客观上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关键。实现教育从幼儿到少儿的量变到质变,正是幼小衔接的研究内容。

第三、幼儿园教育的普及必然使孩子幼儿园的学习成为小学学习的准备阶段和必经阶段。为能使孩子进入小学学习后较快地适应小学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必须在幼儿园学习阶段就有意识,有规律,循序渐近地培养。幼小衔接不是简单的把过去小学办的学前班拿到幼儿园来办或是单单靠在幼儿园大班增加一些过渡的教育内容,而是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教学都要科学地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第四、幼儿园教育发展迅速,办园方式百花争艳,应防止小学倾向。

当前,幼儿教育发展迅速,小学学前班,民办幼儿园等多种办园方式百花争艳,为了展示自己的教学质量,争取家长的参与;片面迎合部分小学对新生入学的智力测试;片面地理解早期教育理念。幼儿园教育出现了小学化的倾向,这是幼小衔接中应该防止的倾向。

第五、幼儿教育中应遵循幼儿的纯真的天性。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造成一些果实的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会使活泼的孩子变的老态龙钟。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主要是提高幼儿的入学适应能力,而不是提前教给幼儿小学知识,提前要幼儿掌握小学生必须掌握的语言,运算知识和技能。现实中的一些幼儿园和小学学前班,照搬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内容,在幼儿园中班就填鸭式学习,更有很多老师,还要留家庭作业。他们想培养智力超群的孩子,以为这样做,幼儿上小学后就不会有什么困难,却不知道,这样做违背了幼儿发展规律,抹杀了幼儿的个性,埋下拔苗助长的祸根。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方式是不同的,生长发育特点也是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不能泯面幼儿的天性。人的成长是在人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教育在人的成长中是不可或缺的,极端重要的,是人成长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尽管如此,我们往往忘记人的天性是人成长的内部依据,是不断成长,不断自我否定和自我发展中依然保持自身的根据。康德提出的“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这一命题,正础指出了受教育是人的需要和权利,然而不应理解为教育随意塑造人。教育应因人的天性而改变自身,而不是人因教育而改变本性。反之,使幼儿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影响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内容超前传授,入小学扣,老师进过的内容,学生全学过,这些知识对他们没有了新鲜感,在上课时,做小动作,随便说话,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而孩子们学的知识是“夹生板”,不利于系统的学习。

因此,教育者对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要有清醒的认识,应把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的入学适应性上,要针对幼儿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重在培养幼儿适应新环境的各种素质,帮助幼儿的顺利完成幼小过渡。

二、幼小衔接的主要对策

幼小衔接工作是基础教育系统工作中的一个关节点,应由小学和幼儿园互相完成。主要从幼儿园角度,特别是幼儿园高年级的教育实践来谈一些教育对策。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定义来阐述:习惯是指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习惯成自然;是人的行为倾向。也就是说,习惯一定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用心理学的话来说,习惯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 固链接。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小学以学习为主要任务。游戏与学习的本质差异就在于后者有很强的任务和规则性,前者没有。所以,我们在幼儿园学前班教学中,有计划地提出活动学习目标和要求,并评说完成情况,逐步使孩子树立学习的任务意识。另外,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针对不同的活动强调一些规则,让孩子们认识规则,体验规则意识,逐渐自己遵守规则,在教学中让孩子们做中学,学中恩,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每天早晨孩子们到校后,安排一些英语学习内容,要求孩子们主动自由地去听唱,使他们快乐地学习,晨检时,让孩子们根据录音机的指令,主动拿出尽收眼底来跟读,听读,形成主动学习习惯。上课时,以主师突出的游戏活动形式来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有意识的采取引导,启发等教学方式去组织活动,让幼儿对所学的内容能够总结方法和规律,主探求知识,课堂上做一些小练习,随堂功固,做适当测试,逐步使孩子们适应小学的学习要求;在课外时,我们也没有完全迎合某些家长留家庭作业的要求,而是提出一些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介绍一些学习内容,让幼儿回家自由学习,教师则有意识地给予鼓励和辅导,这样,对孩子的主动学习习惯大有帮助。

据我所知,有的幼儿到了大班和学前班,仍像中班和小班一样,上课时,想去喝水就喝水,想去厕所就去厕所,对上课的学习任务想完成就完成,不想完成就不完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使孩子们提早适应小学的需要,我们在学前班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孩子们区分上课和课间的不同要求。让他们在课间上厕所,喝水做好准备,上课时提出简单的课堂行为规范和学习任务要求,培养孩子们坚持30分钟注意力的学习习惯,进行有目标,有规则的集体学习锻炼。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鼓励孩子们正确的学习行为,矫正偏差的学习习惯,从心理上承受课堂的规则要求。

2.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和健康的行为习惯

生活能力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是学生生存发展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都应注重对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所谓独立生活能力,即是不依赖别人,而能完全靠自己生活的一种能力。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对入学后的适应性很大,很多幼儿园因为不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具,生活用品,不能自己按情况穿脱衣服,不能记住喝水或害怕独自上厕所等,而影响身体和学习,在小学生活中感到困难。

独立的生活能力培养,必须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才能实现。家园共同要求幼儿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帮助幼儿学会必要的技能,如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收拾玩具,穿脱衣服等,同时,做老师和家长的小帮手,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幼儿园和小学的另一区别是规整的运动安排和严格的作息制度及独立的生活能力。小学生要严格按照课表进行学习,课间,课外活动,做值日,整理或准备学习用具,入厕,喝水等都要自己独立完成。这就要从幼儿园大班和学前班开始有意识地训练。如让孩子们认识课表,学习使用课表,训练他们按课表要求准备学习用具,每周安排一定时间,让孩子们擦擦桌子,扫扫地,逐渐教孩子们认识钟表,建立时间观念,懂得遵守时间,安排课间十分钟的休息时间,教他们自己安排一些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同时,培养孩子们的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等。

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从心理机制上看,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自动化的作用,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例如,孩子每天来到幼儿园问候老师,如果是家长提醒才说,这只能叫行为,不叫习惯。因此,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是极其重要的。

3.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

幼儿在进入小学后,由于学习活动方式的变化,学习环境的变化,规则约束的增多,培养幼儿承受环境变化的心理承受能力十分必要。特别是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自信心,课堂上的自控能力,执行规则能力,集体主义精神等心理辅导,要有计划地逐渐实施。

有一名幼儿没上过幼儿园,直接踏进了学前班,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差。有时还不懂自己吃没吃饱饭,下课时,从不与老师主动交谈,也不能和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后来主动和他谈话,在平时他有一点进步就去鼓励他,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他,让他从中树立起自信心。经过半年的学习生活,他在各方面大有改变。还有一个女孩刚转到班里时,很少说话,不能和其他幼儿一起玩,更不会和老师去交流后来老师每天下课时与他拉着手交谈,平时多关心,照顾她,然后在各方面为他提供锻炼的机会,还让他当小班长,主动交给他一些任务,让他配合老师来完成,并及时鼓励和赞扬他。慢慢的,他自信心强了,胆子也大了,也比以前活泼了。

总之,“幼小衔接”是当前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教师要针对过渡期儿童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着重培养幼儿适应新环境的各种素质,帮助幼儿顺利完成幼小过渡,而不是把小学的一套教学模式简单地下放到幼儿园。

注释:

[1]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

参考文献

[1]爱心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5期

[2]黄人颂 .学前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年

对幼儿教育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幼儿性启蒙教育;性教育内容;性教育重要性

一、幼儿性启蒙教育的内涵

传统意义上,性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性教育包括传授关于性别意识、性别平等、性别社会化、伴侣选择、婚前准备、婚姻调适、家庭生活等性知识的活动;狭义的性教育指的是关于性生理的教育,性心理学、社会文化内涵、性健康维护、预防性疾病等性知识的活动。幼儿性启蒙教育是指针对幼儿的与性有关的教育活动,包括幼儿的性生理发育、性心理发育、性别角色以及针对幼儿的性保护教育,了解性传播疾病等,培养幼儿的性自我保护意识,训练幼儿一定的性自我保护能力。

二、幼儿性启蒙教育的内容

1.性生理知识。在不同国家,幼儿性生理知识的教育在内容选择上有所不同,是基于幼儿在不同年龄认知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来选择特定的内容。瑞典幼儿早期性教育的生理知识包括教育幼儿认识男女外在差异和性器官。日本幼儿早期的性教育的生理知识包括让幼儿了解身体的形成和主要部分的作用,知道保持性和排泄器官清洁的重要性。美国幼儿性教育是告诉幼儿一切生物都要繁殖,生命来自生命,教育幼儿要爱护身体的各个部分,了解和学会正确地称谓这些部分,并告诉幼儿男女不同。如果中国的家长在孩子幼儿阶段就像认识眼睛、鼻子那么自然地教他们认识性器官,破除幼儿的性神秘感,使他们今后更加自然、大方地学习性知识。2.幼儿性别角色认识与自认性别。人类的性别只有男性和女性,每个人肯定属于其中之一。性别有两种类型:生物性别和社会性别。一个人出生时,他或她的生物性别就确定了,但社会性别完全依赖后天教育。虽然男女天生有区别,但性别角色的概念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需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幼儿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解自己的性别,从成人的行为中“获得”性别角色和相应的性别概念。进入幼儿园,这种学习行为继续存在。自我决定的性别,人可能一生都不会改变。由此可见,孩子对性别角色的认识和自我认同,对他的生活发展至关重要。3.幼儿自我护理与自我保护。教会幼儿认识身体的结构,了解身体的隐私部位、最基础的医学常识,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对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及保护幼儿的人身安全有重要作用。它包括认识自己的身体、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幼儿可以主动配合常见生殖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并学会自我保护。4.幼儿爱的教育。爱的教育使幼儿把爱情看作一种严肃、深刻的情感,能够将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在家庭里予以实现。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包括:幼儿热爱生命的教育,学会爱自己,培养对他人的爱护和关心之情,与同伴融洽相处。

三、幼儿性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幼儿健康发展。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对性心理学的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处于性器期,是人一生最重要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早期环境和早期经验对成年期人格形成起重要作用。这个时期是孩子身体和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也为未来生活奠定基础。这一时期身心发展的异常,会对以后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如果孩子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没有科学性教育,很容易受错误信息的影响,出现扭曲的性观念。不健康的人格心理会影响人一生的幸福。2.有利于对幼儿普及性知识。在科技信息时代,各种媒体以不同方式传播有关性的信息。例如,电影、电视和各种出版物中的性内容,不知不觉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让幼儿看见、听见,不乏男女爱情、服装暴露和其他“不适当”的性内容。孩子在接受过程中,不断建立自己的认知,甚至出现模仿的现象,如果没有进行性信息的过滤,没有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性启蒙教育,把孩子的好奇心放在一边,让他们自由发展。那么,对于分辨不了是非的孩子来说,很容易受扭曲的性观念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幼儿性知识进行启蒙教育,帮助幼儿获得科学系统的性知识。3.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每个幼儿都享有性权利,性权利必须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近年来,有关幼儿被性侵的事件频繁出现。全国妇联的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各地投诉“强奸”幼女的个案,1997年下半年为135件,2000年上升到3081件。在2000—2004年,仅媒体公开报道过的,全国就有48名幼女遭受性侵害,2009年上升至175人。仅仅几年,幼儿性侵案件便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这还只是被媒体曝光的性侵案,有很多受害者选择了息事宁人。这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多数受性侵的幼儿没有告诉家人或老师,甚至自愿接受性侵?事实告诉我们,由于幼儿缺乏性启蒙教育,不了解性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可见,开展幼儿性启蒙教育,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自我保护能力。幼儿的这种能力需要长期的学习和训练,需要教育者的耐心和陪伴。4.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爱与责任意识。一个人在幼儿期知道了生命的来源,了解了人类的生殖和繁衍,了解自己身体的每一部分,学会体验各种感觉,会让幼儿更加热爱生命,关爱自己和身边的人。对幼儿进行性启蒙教育,可以给幼儿的心灵从小就播种一颗爱与责任的种子,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尊重自己和每一个生命,并为生命负责。

对幼儿教育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幼儿教育;素质教育;体育游戏

关于幼儿的素质教育,一直是教育界重点关注的热点,人们都在积极寻找正确的途径更好地发展幼儿素质教育。幼儿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健全幼儿的人格和心智,其次才是培养幼儿的智慧。“应试教育”必将被素质教育所取代,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这就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依据培养幼儿素质的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

一、幼儿教育中体育游戏教学存在的问题

幼儿教育因为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实行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常规教学模式。在教育观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以教授知识为主的中心主义,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出现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全面发展的现象。即使在20世纪我国颁布的幼儿教育规定中已经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作为幼儿教学的基本活动,但是幼教工作者在实践中并没有认真落实这一点。现在人才竞争激烈,幼教工作更加注重学业性质的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各类兴趣班等,而剥夺了孩子们参加体育游戏的权利。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有大约三成的老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开展幼儿体育游戏的重要性。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师对幼儿教育的学习不足且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并没有发现体育游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接受调查的幼儿园中,有超过三成的幼儿园没有与体育相关的教学计划和教研活动。这些接受调查的幼儿园负责人和老师认为,幼儿园场地的限制、体育活动器材及参考资料的缺乏是影响目前幼儿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幼教工作者缺少学习如何举行优秀的体育活动的机会,没有机会进行进修,提高幼教工作者本身的教学素质。经过分析,其实影响幼教工作者开展体育活动最主要的因素是怕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出现安全事故。一方面,不少幼教工作者因怕承担事故责任,降低了教师开展体育活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不少幼教工作者缺乏熟练组织幼儿体育活动的实践能力,缺乏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在幼儿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正规化的教育模式其实是违背了幼教法规,不符合幼儿的教育规律的,十分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幼儿教育必须针对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现状作出彻底的改变,不仅要将体育游戏作为幼教的基本活动,让幼儿拥有参加体育游戏的权利,还要将体育游戏作为实现幼教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

二、体育游戏的作用

体育游戏是体育和游戏的结合体,不是单纯的跑动,而是通过体力和思维的结合完成规定的动作,这类活动适合幼儿本身的年龄特征,具有以下作用:①促进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增强幼儿的体质。②在游戏的过程中,使幼儿学习到相应的知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③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体育游戏是幼儿教育的内容之一,是促使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形式。简而言之,幼教活动能够通过体育游戏,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增强体质,使幼儿在体育游戏过程中学习一些自然以及人文知识,在促进体质增强的同时,发展幼儿的智力,提高幼儿的思维创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如此可见,体育游戏是不应该被忽视的,而应该作为一个严肃的教学活动,贯穿于整个幼儿教育。因此,每一个幼教工作者都要增强对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地开展体育游戏活动。

三、体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重视体育游戏的开展,首先要提高幼教工作者对体育游戏的认识,体育游戏作为幼儿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旨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体育游戏的教学内容应以身体练习作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发展幼儿身心健康为主要教学目的。通过将幼儿比较难懂的动作以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实现锻炼幼儿身体、增强其体质的目的。这项活动是要求幼儿亲自参与到其中的,锻炼幼儿的活动适应能力,从中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然后,应提升幼教工作者对体育游戏的重视程度。对此,幼儿园应对幼教教师开展教学评价制度,制定评价标准,引导教师转变传统“重学轻体”的教育观念,改善幼教教师的教学活动。另外,幼儿园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促使教师积极了解幼儿的表现情况,注意对体育游戏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体育游戏的教育效果。最后,幼儿园应加强对体育游戏的改革。①体育游戏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教育特点,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进行课程改革。②通过体育游戏,在促进幼儿体质健康的同时,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③在体育游戏中,注意幼儿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培养。因此,体育游戏应科学合理地运用到幼儿课程中来。

四、开展幼儿体育游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应注意体育游戏的质量

体育游戏的教学效果不在于量的多少,而在于其质量好坏。健康是举行这些活动的前提,但在实践活动中幼教工作者出现训练太频繁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善。①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调整活动的强度,防止安全事故发生。②在参加活动时注意观察幼儿的神态、心情,积极创设愉悦的游戏氛围。③注意对体育游戏的选择,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培养幼儿团队意识。

2.针对幼儿特点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游戏

幼教工作者应针对所教幼儿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等,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游戏活动。在实际的教学中,幼教工作者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孩子在年龄、体质、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上的差异,采用具有针对性的选择方法,开展不一样的活动内容,因人施教,避免“一刀切”带来的弊端。因此,教师组织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有针对性和多样性。

3.体育游戏要体现出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教育的主体是幼儿,教师对幼儿实行教育,首先要认识到幼儿的主体性,尊重幼儿、关爱幼儿。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通过创设的教育课程,充分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课程兴趣,促使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游戏活动,改变幼儿被动接受者的形象,成为真正的参与者,体现出幼儿的主体性。与此同时,教师应将自己定位为游戏活动的合作者,增强教师跟幼儿之间的互动。

五、结语

总而言之,当代幼儿处在一个变革的社会中,在各种新观念的影响下,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受。所以,幼教工作者要更加了解幼儿的个体情况,关爱幼儿、尊重幼儿,加大对当代幼儿心理情况的研究,认识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加深对体育游戏在幼儿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的认识,积极引导幼儿在体育活动等课程中全面发展,健全幼儿的心智和人格,为将来幼儿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德春,肖嵘.浅谈体育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3).

对幼儿教育的认识范文6

其一,很多家长希望幼儿早学知识,到小学以后就可以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绝大多数学校反映的情况并非如此。由于幼儿园抢学了小学低年级的部分知识,幼儿到了小学,上这些课程的时候,容易因为"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课,不认真学习,反而会使部分幼儿养成不认真听课、不肯动脑等不良学习习惯;另外,由于农村幼儿园相对缺乏专业教师,招聘兼职的幼儿教师多属非专业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一定很准确,先入为主的一些知识在幼儿到了小学后,一般很难纠正。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在现实中已开始出现问题,比如幼儿因学教育方法不当而少有了天真、烂漫与快乐;幼儿原本带有童年特征的认知过程被严重破坏,导致幼儿的"知识消化不良",到上小学时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许多幼儿在疲劳的学习中抹杀了自己的想象力,长期处在机械读、写、背的学习状态中;甚至有些幼儿还出现不同程度的厌学症。然而,若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融入各种特色教育,不但培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开发了幼儿的智力。比如,近年来我校幼儿园开展的电子琴、口风琴、幼儿舞蹈特色教育活动,幼儿通过音乐游戏,使手指变的灵活了,俗话说"心灵手巧"。大多数幼儿对这种特色教育有极大的兴趣。幼儿随意吹出或弹出自己喜欢的音符,既培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也挖掘缌擞锥潜在的特长。

其二,幼儿教育小学化,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容易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由于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延长,并通过老师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集中在小、中、大班规定的课时内。幼儿手的细小肌肉群发育还不是很完善,也不适合长时间的握笔写字。而有些幼儿在入园前,家长在家已经教过幼儿写字,形成了错误的握笔姿势及错误的写字笔顺。如:有些幼儿在写字母b 时,分不清字的正反,总把"b",写成" d",写数字"8",由于笔顺较难,常常出现错误的笔顺,如不及时纠正,以后改起来就比较费劲。从小养成了不正确的书写习惯。为让自己的幼儿能赢在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提前开始"、"越早越好"已经成为许多家长对幼儿早期教育的普遍信条。但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盲目超前往往使幼儿学得快忘得也快,即使学的好的幼儿,他们上了小学,老师教的字都认识,无事可干,缺乏新鲜感,就捣乱,不听老师讲课,幼儿过早对学习产生厌倦,养成不善于倾听和不守纪律的习惯。也许幼儿还未上学,就已厌学了。相反,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运用各种趣味识字、媒体教育,使幼儿徒手模仿、影像书写等,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认识部分数字、字母、字词等。又比如,泥工、手工都是幼儿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认识物体,并认识相应的作品名称,幼儿在动中玩,玩中学,大大减轻了幼儿入学前的精神压力,脱离了小学教育的模式。

其三,幼儿教育小学化,不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和全面发展。由于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陈旧,他们误认为,幼儿提前学习小学内容有益开发幼儿智力。却不知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幼儿在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健康、活泼,在正式上学以后比那些整天在写字、算数上下功夫的幼儿更有潜能,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另外,如果我们在幼儿教育期间只重视幼儿识字、算术的能力而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音乐欣赏能力、身体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元智能的全面开发。势必在幼儿的头脑里建立起一种局部发达而整体残缺的网络,局部的发达最终也会因整体的残缺而束缚受阻。反之,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但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还不断的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我校幼儿园开展的珠心算教育活动,幼儿通过双手拨珠、游戏学习,把算盘当作一种玩具,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一学期下来,幼儿的知识面和智力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小学教育倾向有了很大的距离。

因此,幼儿教育应在全面贯彻《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的前提下,积极合理的开发幼儿教育资源,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认知发展规律,积极寻找解决幼儿教育问题的大策略,让幼儿回归儿童的 生活世界。使幼儿在教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发现生命的灿烂。这才是我们幼儿教育的目的和归宿。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幼儿教育走出小学倾向化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