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优化步骤范例6篇

方案优化步骤

方案优化步骤范文1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方案;PDCA循环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14-0024-03

任务驱动式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建构起“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的自主学习体系。

一、高职课程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案设计

(一)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方案又称为教学计划,是教师在制定全面的具体的教学工作计划时,经常使用的一种应用文样式。教学方案可以把一些教学问题系统化、条理化,为教师制定教学进程表和填写教案提供依据。实践证明,制定一个好的教学方案,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

要做好教学方案设计,教师首先要熟悉教学业务,包括培养目标、学制、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时间安排等。同时,还要掌握教学方案的结构。教学方案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型、课时安排、教学器具、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小结(或布置作业)等。

(二)驱动任务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是以学生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再进行具体操作。“任务驱动”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提出是最重要的,将决定这节课学生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首先,任务的提出要具有综合性。应该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进去,这样学生既能学到新知识又能复习旧知识,同时学会综合运用知识。其次,任务要具有实践性。任务必须能够通过实践来完成,应尽量避免抽象和完全理论化的任务出现。再次,任务要有吸引力。兴趣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如果学生对教师提出的任务没有兴趣,那任务也是失败的。最后,要有创新性。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这样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任务驱动式课程教学方案的PDCA优化

(一)PDCA的原理与特点

PDCA循环也称戴明循环。其是一个由“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Study-Action)”四环节构成的质量持续改进模型。

PDCA循环可以使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具有如下特点:其一,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互相促进,推动大循环;其二,PDCA循环是爬楼梯上升式的循环,每转动一周,质量就提高一步;其三,PDCA循环是综合性循环,四个阶段是相对的,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其四,推动PDCA循环的关键是处理阶段。在处理阶段,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对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并把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结束,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如此阶梯式上升。

(二)课程教学方案的PDCA优化

以《信息资料统计分析》课程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案为例,简述在教学循环过程中如何不断优化教学方案和教学过程。

PDCA优化过程可分8个步骤:

步骤一,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强调对现状的把握和发现问题的意识、能力,发掘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分析问题的条件。以《信息资料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方案的前期实施效果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教学团队开展调研活动。调研总体方案由课程教学团队拟定,其他部门协调配合。采用问卷调查、面对面调查、自由式调查方法。

步骤二,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从教师方面看,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现有教师队伍人员素质不高,选拔不出更优秀的教师;没有教师选拔任用的合理通道;学校没有对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没有对教师的授课质量做出客观有效的评价;对教师授课中发现的问题没有给予及时反馈与修正等。从学生方面看,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生基础较差;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学生对该课程重视程度不够。从教学条件方面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学设施不完备等。

步骤三,要因确认。区分主因和次因是最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经过调研分析,《信息资料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学生基础较差和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步骤四,拟定措施、制定计划(5W1H)。包括:为什么制定该措施(Why),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何处执行(Where),由谁负责完成(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如何完成(How)。措施和计划是执行力的基础,要尽可能使其具有可操性。一是更新教育观念。教师必须重新认识高职教育的性质和特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二是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在《信息资料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时,重点考虑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随着调研的深入,结合调研结果,更新教学内容。三是改善教学条件,应用现代教学技术。《信息资料统计分析》课程教学一改过去在普通教室上课的做法,改到多媒体教室上课,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四是优化教师素质结构。高职院校教师应成为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超的“双师型”人才。这就要求原来的专业理论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五是改革教学方法,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实践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步骤五,执行措施、执行计划。高效的执行力是组织完成目标的重要一环。

步骤六,检查验证、评估效果。经过新一轮的循环,根据学校数字化教学平台中的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结果,《信息资料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效果较以前都有了明显提高。

步骤七,标准化,固定成绩。标准化是维持组织治理现状不下滑,积累、沉淀经验的最好方法,也是组织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

步骤八,处理遗留问题。所有问题不可能在一个PDCA循环中全部解决,遗留的问题会自动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如此,周而复始,螺旋上升。

总之,高职课程教学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案的PDCA优化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每一次循环都会有新的收获和提升,从而使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郭鹤兰.PDCA循环法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市政工程,2006(3):78-79,96.

方案优化步骤范文2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水利综合开发水库改建工程坝设计堆石坝设计方案经济效益

1工程简述

铜锣径水库位于深圳市横岗镇,水库扩建工程是深圳市供水网络横岗调蓄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横岗调蓄工程,是将位于横岗镇境内的铜锣径水库扩建成中型水库,并建提水泵站及铺设输水管道,与经过此地的外调水源网络干线相连。目前已完成提水泵站及铺设输水管道的建设,水库扩建工程的实施迫在眉睫。

目前铜锣径水库作为深圳市供水网络干线的联网水库,其扩建工程是增加深圳市供水系统水库调蓄能力的需要;同时随着横岗镇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用水量增长迅速,而有限的水资源和库容资源明显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水库扩建是水资源充分利用及下游防洪的需要及横岗镇用水的迫切要求;同时铜锣径水库的有较好的位置及扩建优势。水库扩建也是三洲田抽水蓄能电站实施的需要,目前深圳市调峰电力机组接近70%是燃油机组,运行经济性差,需要大量淘汰,调峰电力短缺。鉴于抽水蓄能电站多方面的优越性,深圳市拟建抽水蓄能电站,其推荐方案为三洲田—铜锣径组合方案,电站的下库为铜锣径水库。要求下库日调节库容约700万m3,故水库扩建也是为兴建三洲田抽水蓄能电站作准备。电站的运行也要求水库大坝能满足水位的较大变化。

经水量平衡计算及考虑电站运行需要,要求扩建后铜锣径水库正常库容1610万m3,主坝坝顶高程80m,现坝顶高程68.35m,需加高11.65m。原主坝横断面(见图1)。

2方案选择

由于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行,将使得水库在4小时内水位变化约10m,在此时段大坝处于水位的快速变化之中,对于坝坡的稳定有极大的影响,现状的均质土坝坝型不能适应。初拟两个加坝方案如下。

方案1,利用原有主坝,在原大坝基础上加高培厚。考虑水库水位变化较大,因此上游坝坡以堆石护坡,与原坝坡之间以砂砾石反滤层过渡,形成堆石厚斜墙坝坝型。堆石厚度以上游坝坡稳定计算成果为依据。优点:利用了原有主坝,节约了一定的工程量。缺点:在现有坝体前坡堆石,侵占了部分库容。

方案2,考虑到水位变化对坝坡稳定的要求,在现有主坝下游重新选线新建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拆除原有主坝。优点:更能适应水位变化,库容比方案一略大。缺点:主坝右坝肩山头呈三角形,由于现有主坝右坝肩占据有利建坝位置,新建大坝如要利用原坝作围堰,则需建于其下游位置,新坝右坝肩不能与山头很好连接,坝肩渗流问题突出,坝轴线较长,工程量较大。如果将新坝右坝肩布置在现有主坝坝肩处,上述问题即可解决,需要拆除现有主坝中、下游坝体—以前坡挡水,施工堆石坝下游坝体及防渗心墙—拆除现有主坝上游坝坡—施工堆石坝上游坝坡,但施工干扰大,施工困难。且需要拆除原有主坝及副坝,拆除工程量大,工期较长。

方案1、方案2横断面(见图2、图3)。

3大坝坝坡稳定分析

根据工程类比,对堆石坝采用1∶1.5坡比,能够满足稳定性要求,因此不再进行稳定性分析。对于方案1中的土坝选取最大断面,即河床中心线断面作为代表性剖面,分别对上游坝坡、下游坝坡进行了稳定性计算。计算过程应用“土坝渗流计算程序”计算坝体在各种工况下的浸润线,在已有浸润线基础上应用“土石坝边坡稳定分析程序”计算坝坡稳定。

1)“土坝渗流计算程序”采用水力学方法按达西定律计算土坝渗流,可确定不透水地基、透水地基均质土坝和心墙坝的渗流量与浸润线位置并绘出图形。方案1中坝前坡堆石,其渗流系数较大(与粘土坝体相差约3个数量级),基本不挡水,可忽略不计,因此本坝型同透水地基上的均质土坝。输入变量(见表1)计算成果(见图4)。

2)土石坝边坡稳定分析程序按照“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及“碾压土石坝设计规范”编制。采用了瑞典条分法和考虑土条水平侧向力的简化毕肖甫法。程序有四种计算方式,即优选法、网格法、及混合法。本次计算采用优选法,先给定圆心座标x1、y1、滑弧深度Dp和它们各自的变化步长。第1步,y1、Dp不变,x1变步长算5次,找出最小安全系数对应的x1;第2步,x1、Dp不变,y1变步长算5次,找出最小安全系数对应的y1;第3步,x1、y1不变,Dp变步长算5次,找出最小安全系数对应的Dp,此为一个循环完成,如精度不满足要求,将上一循环中最小安全系数对应的x1、y1、Dp作为新的初始值,继续计算,向最小安全系数逼近,直到满足要求为止。根据《铜锣径水库安全鉴定》中坝体土力学指标及水库扩建土料场初步勘探,坝体填筑土方及坝基力学指标(见表2)。

①正常蓄水状态下坝坡稳定性

经过计算,主坝、1号副坝、2号副坝对应的安全系数(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正常蓄水状态下,土坝坝坡稳定具有一定的安全裕度。

②水位骤降对坝坡稳定性的影响

为了模拟水位骤降对坝坡稳定性的影响,对水位骤降分别考虑:水位骤降10m时和水位骤降20m。水位骤降的影响通过在相应的渗流计算得到渗流体积力的增加来实现。利用模式优化方法搜索水位骤降各阶段时坝坡的最危险滑面位置和安全系数,其对应的安全系数值如下。坝坡在水位骤降条件下,坝坡的稳定性小,但能够满足稳定性要求(见表4)。

③地震与水位骤降组合条件下坝坡稳定性的影响

地震对坝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考虑地震加速度对于坝坡稳定的影响。与水位骤降组合条件下,是坝坡稳定的最不利工况。铜锣径水库大坝坝址位置地震烈度为VII度,对应的地震加速度为0.1倍重力加速度。在此条件下,对应的安全系数值如下。说明坝坡在地震与水位骤降组合条件下,采用堆石护坡可以满足设计标准的要求(见表5)。

根据计算,方案1中主坝在原坝坝址位置加高培厚,并在上游采用堆石护坡,能够满足坝坡稳定性要求。对于1号、2号副坝,采用新建土坝,并在上游采用堆石护坡,也能够满足坝坡稳定性要求。

方案优化步骤范文3

【关键词】项目管理 erp软件 项目开发

一、和用户一起确认项目的目标和范围

针对基于项目管理的erp软件项目开发,初始步骤的主要目标是和用户一起确认项目的目标和范围。在初始步骤,项目成员需要建立的erp软件的范围和边界条件,包含软件操作的远景设想、用户验收条件以及在产品中包含和不包含的内容;区分出erp系统的关键用例;初步估计整个项目的整体成本和进度安排;识别项目潜在风险;准备项目的支持环境。

要达到初始步骤的目标,项目人员需要开展下列活动:

阐明erp软件项目的范围。项目的范围包含两层含义:erp软件的功能范围和erp软件开发工作执行的范围。项目成员需要捕获环境、主要需求和约束,在此基础上定义erp软件的功能范围,根据功能范围形成软件开发工作执行的范围。erp软件的功能范围的确认以erp软件产品的验收条件为准。

计划和准备项目的商业理由。评估项目风险,从商业角度充分考虑项目的成本/效益,从而确定项目是否可以盈利;估计项目需要的资源,确定在现有条件下是否能完成项目;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评估选择。

制定项目方案。拟订项目计划的可选方案,对人员、时间等进行初步规划。考虑各种项目限定因素,以便可以估计成本、进度安排和资源。证明解决方案的可行性,以便在精化和构建期间实现该解决方案。

准备项目环境。当项目被证明可行,并且有了初步的方案以后,就可以正式准备开发项目的环境了。制定项目的流程,确定要改进流程的哪些部分,选择开发中要使用的各种软件硬件工具。

在初始步骤结束时,要对步骤成果进行评估。生命周期里程碑评估的依据是项目产生的工件,对于基于项目管理的erp软件项目开发来说,生命周期里程碑应包括erp开发项目的风险列表、商业理由、软件开发计划、迭代计划、迭代评估、开发流程、开发基础结构、前景、针对erp用户的商业分析模型、针对erp软件需求的用例模型等工件。生命周期里程碑衡量的标准主要有:就erp软件开发项目的范围和用户达成一致;初步估计项目成本和进度,并取得用户的理解和同意;和用户就erp软件的功能需求达成一致;识别项目风险,并制定预防措施。

二、构造erp软件系统的架构

针对基于项目管理的erp软件项目开发细化步骤的主要目标是构造erp软件系统的架构,为后步骤的大量详细设计和组件实施提供稳固基础。要达到细化步骤的目标,项目人员需要开展下列活动:

建立足够详细的用例模型,进一步理解和验证用户对erp软件的需求,保证充分用户需求已经足够稳定。

构造erp软件的体系结构。在需求用例基本被识别的情况下,设计人员应尽可能快地定义erp软件的体系结构,验证可行性,并为erp软件体系结构建立基线。

为erp软件的构建步骤制定详细的迭代计划,保证erp软件的实现。根据项目步骤的状况,改进开发流程并放置到开发环境中,包括支持团队在构建步骤开发所需的流程、工具和自动化支持。

在细化步骤结束时,要对步骤成果进行评估。rup把本步骤的里程碑称为生命周期体系结构里程碑。对于基于项目管理的erp软件项目开发来说,生命周期体系结构里程碑依据的工件应包括软件开发计划、迭代计划、迭代评估、风险列表、商业理由、开发流程、开发基础结构、配置计划、erp软件的用户界面原型、前景、erp软件需求的用例模型、erp软件系统结构、erp软件的设计模型、erp软件的数据模型、测试计划、测试案例、部署计划等。生命周期体系结构里程碑衡量的标准主要有:erp软件的需求是否己经足够稳定,获得用户的确认;erp软件体系结构己经足够稳定,并得到包括用户在内的相关关键人员的认同;己经确定了测试的关键方法;erp软件构建步骤的计划保证足够详细和精确;再次评估项目的可行性。

三、依据体系结构澄清剩余的需求并完成erp软件系统的开发

针对基于项目管理的erp软件项目开发,构建步骤的主要目标依据细化步骤建立的erp软件体系结构,澄清剩余的需求并完成erp软件系统的开发。要达到构建步骤的目标,项目人员需要开展下列活动:

构建erp软件系统。项目的开发工作此时己经全面展开,这是最耗费时间、人力等资源的步骤。项目应做好资源的管理控制、优化开发流程。在构建过程中,往往要对设计模型进行修改和优化。

测试erp软件系统。根据用户对erp软件的需求和系统设计,安排测试案例,并组织测试活动。对照用户验收条件来评估erp产品发行版本。随着构建步骤的进展,组成erp软件系统的各个单元被开发出来,需要依照在项目初始步骤和用户协商好的验收条件检验产品。

在构建步骤结束时,要对步骤成果进行评估。rup把本步骤的里程碑称为初始操作能力里程碑。对于基于项目管理的erp软件项目开发来说,初始操作能力里程碑依据的工件应包括风险列表、软件开发计划、迭代计划、erp软件的部署方案、测试案例、测试评估、企业用户的支持材料、erp软件设计模型、erp软件数据模型和erp产品的部署单元。初始操作能力里程碑衡量的标准主要有:开发的erp产品发行版是否满足用户要求;开发的erp产品发行版是否己足够稳定和成熟到可以交付erp实施项目组和用户使用;实际资源耗费与计划相比,是否仍可接受。

四、确保erp软件可以满足企业用户的要求

针对基于项目管理的erp软件项目开发,移交步骤的主要目标是确保erp软件可以满足企业用户或者erp实施项目组的要求。项目人员需要开展下列活动:

到企业环境中,部署erp软件;为企业用户提供支持材料,如用户手册、培训资料等;现场测试可交付的erp产品;为新的erp软件创建产品发行版;获得用户反馈,根据反馈调整产品。

在移交步骤结束时,要对步骤成果进行评估。产品发行里程碑最主要的工件是产品和用户支持材料。产品发行里程碑衡量的标准主要有:企业用户和erp实施项目组对erp软件系统的评价和满意度;开发项目实际资源耗费与计划的耗费相比,是否可接受。

参考文献:[1]邵玟.项目管理理论在erp软件实施中的应用.机械管理开发,2008.

方案优化步骤范文4

[关键词]项目管理 ERP软件 项目开发

一、和用户一起确认项目的目标和范围

针对基于项目管理的ERP软件项目开发,初始步骤的主要目标是和用户一起确认项目的目标和范围。在初始步骤,项目成员需要建立的ERP软件的范围和边界条件,包含软件操作的远景设想、用户验收条件以及在产品中包含和不包含的内容;区分出ERP系统的关键用例;初步估计整个项目的整体成本和进度安排;识别项目潜在风险;准备项目的支持环境。

要达到初始步骤的目标,项目人员需要开展下列活动:

阐明ERP软件项目的范围。项目的范围包含两层含义:ERP软件的功能范围和ERP软件开发工作执行的范围。项目成员需要捕获环境、主要需求和约束,在此基础上定义ERP软件的功能范围,根据功能范围形成软件开发工作执行的范围。ERP软件的功能范围的确认以ERP软件产品的验收条件为准。

计划和准备项目的商业理由。评估项目风险,从商业角度充分考虑项目的成本/效益,从而确定项目是否可以盈利;估计项目需要的资源,确定在现有条件下是否能完成项目;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评估选择。

制定项目方案。拟订项目计划的可选方案,对人员、时间等进行初步规划。考虑各种项目限定因素,以便可以估计成本、进度安排和资源。证明解决方案的可行性,以便在精化和构建期间实现该解决方案。

准备项目环境。当项目被证明可行,并且有了初步的方案以后,就可以正式准备开发项目的环境了。制定项目的流程,确定要改进流程的哪些部分,选择开发中要使用的各种软件硬件工具。

在初始步骤结束时,要对步骤成果进行评估。生命周期里程碑评估的依据是项目产生的工件,对于基于项目管理的ERP软件项目开发来说,生命周期里程碑应包括ERP开发项目的风险列表、商业理由、软件开发计划、迭代计划、迭代评估、开发流程、开发基础结构、前景、针对ERP用户的商业分析模型、针对ERP软件需求的用例模型等工件。生命周期里程碑衡量的标准主要有:就ERP软件开发项目的范围和用户达成一致;初步估计项目成本和进度,并取得用户的理解和同意;和用户就ERP软件的功能需求达成一致;识别项目风险,并制定预防措施。

二、构造ERP软件系统的架构

针对基于项目管理的ERP软件项目开发细化步骤的主要目标是构造ERP软件系统的架构,为后步骤的大量详细设计和组件实施提供稳固基础。要达到细化步骤的目标,项目人员需要开展下列活动:

建立足够详细的用例模型,进一步理解和验证用户对ERP软件的需求,保证充分用户需求已经足够稳定。

构造ERP软件的体系结构。在需求用例基本被识别的情况下,设计人员应尽可能快地定义ERP软件的体系结构,验证可行性,并为ERP软件体系结构建立基线。

为ERP软件的构建步骤制定详细的迭代计划,保证ERP软件的实现。根据项目步骤的状况,改进开发流程并放置到开发环境中,包括支持团队在构建步骤开发所需的流程、工具和自动化支持。

三、依据体系结构澄清剩余的需求并完成ERP软件系统的开发

针对基于项目管理的ERP软件项目开发,构建步骤的主要目标依据细化步骤建立的ERP软件体系结构,澄清剩余的需求并完成ERP软件系统的开发。要达到构建步骤的目标,项目人员需要开展下列活动:

构建ERP软件系统。项目的开发工作此时己经全面展开,这是最耗费时间、人力等资源的步骤。项目应做好资源的管理控制、优化开发流程。在构建过程中,往往要对设计模型进行修改和优化。

测试ERP软件系统。根据用户对ERP软件的需求和系统设计,安排测试案例,并组织测试活动。对照用户验收条件来评估ERP产品发行版本。随着构建步骤的进展,组成ERP软件系统的各个单元被开发出来,需要依照在项目初始步骤和用户协商好的验收条件检验产品。

在构建步骤结束时,要对步骤成果进行评估。RUP把本步骤的里程碑称为初始操作能力里程碑。对于基于项目管理的ERP软件项目开发来说,初始操作能力里程碑依据的工件应包括风险列表、软件开发计划、迭代计划、ERP软件的部署方案、测试案例、测试评估、企业用户的支持材料、ERP软件设计模型、ERP软件数据模型和ERP产品的部署单元。初始操作能力里程碑衡量的标准主要有:开发的ERP产品发行版是否满足用户要求;开发的ERP产品发行版是否己足够稳定和成熟到可以交付ERP实施项目组和用户使用;实际资源耗费与计划相比,是否仍可接受。

四、确保ERP软件可以满足企业用户的要求

针对基于项目管理的ERP软件项目开发,移交步骤的主要目标是确保ERP软件可以满足企业用户或者ERP实施项目组的要求。项目人员需要开展下列活动:

到企业环境中,部署ERP软件;为企业用户提供支持材料,如用户手册、培训资料等;现场测试可交付的ERP产品;为新的ERP软件创建产品发行版;获得用户反馈,根据反馈调整产品。

在移交步骤结束时,要对步骤成果进行评估。产品发行里程碑最主要的工件是产品和用户支持材料。产品发行里程碑衡量的标准主要有:企业用户和ERP实施项目组对ERP软件系统的评价和满意度;开发项目实际资源耗费与计划的耗费相比,是否可接受。

参考文献

[1]甄进明著:《项目管理是IT服务企业的运营管理》,

[2]侯灵明:《企业项目管理体系标准模型研究》, 2004,

方案优化步骤范文5

关键词:六西格玛管理 “一门式”政务建设 流程再造

六西格玛(6Sigma)是现代全球最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之一,它由上世纪80年代中期摩托罗拉公司最先倡导。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被GE成功地从一种质量管理方法演变成为一个高度有效的企业流程设计、改造和优化管理方法,继而成为追求管理卓越性的跨国企业最为重要的战略举措,后来逐渐引入了服务业的质量管理。

通常情况下,6Sigma对新项目流程的设计分为五个步骤:即D-M-A-D-V过程(定义、测量、分析、设计和验证),而对于一个已有流程的优化也包括五个步骤:即D-M-A-I-C过程(定义、测量、分析、改善、控制)模式进行。

政务6Sigma的实施有自身特殊的困难,例如牵涉单位多、人员素质不够、问题定义复杂、数据收集和分析困难、流程控制困难和受政府政策影响大。笔者认为,在政务6Sigma管理的设计中,应该结合实际灵活运用,不拘泥于原来的条条框框,在实践中,则把它分为七个步骤(如表1所示)。本文将对这七个优化改进步骤进行分析和解释。

识别改进政务总体目标(Recognize total target)

实践证明,一个好的目标是成功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政务6Sigma设计的目标要以百姓需求为出发点,兼顾政务办事人员和政务中心的效率提高。政务中心目标的实现可以促进员工目标的实现,员工目标的实现又可以促进百姓目标的实现,而百姓目标的实现则可以促进政务中心目标的实现,三者是统一的整体,一方的出色完成和实现则可以促进另外一方更好甚至更容易的实现,并能形成良性循环。

在定义好总体目标,掌握基本的情况和资料后,对各个层面的目标进行分解和充分讨论,制定出流程设计和优化具体目标,制定出进展时间表。

定义办事居民需求(Define customer’s needs)

6Sigma的管理是以顾客需求为基本出发点的,因此要定义顾客目标需求,这是以下各步骤的主要依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笔者发现,不同的办事居民期望值不同。要令办事居民满意,就必须尽量满足不同办事居民的需要。调查和研究均表明,政务中办事百姓对政府服务最基本的要求有下面十个纬度,它们分别是:可靠性、迅速的应对、适合性、接触、态度、沟通、信用度、安全性、理解度和有形性,对照这些纬度,分别设计调查表格和收集整体资料,对居民各方面的要求进行定义。

测量问题和梳理政务流程(Measure and describe)

这个步骤包括两个小步骤,一是找问题并精确描述问题,二是梳理流程和研究现时生产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找问题并精确描述问题(Select a problem and describe it clearly)

在定义办事居民各方面的需求后,还需要把要改善的问题找出来,当目标锁定后便召集6Sigma专家、有关领导、 办事人员和6Sigma实施人员,组织成为改善的主力,并选出有相关6Sigma管理基础的、有经验的部门领导作为黑带,即作为流程改善责任人,协助6Sigma实施人员制定时间表和确保时间表的跟进。在定义问题时,由于政务管理的特点,要先定性、后定量,既要有定性的指导,也要有定量的依据。

梳理流程和研究现时生产方法(Study the present system)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要把政务的每个流程准确描述出来,以便于分析改进,同时对流程的每个关键点的时间和量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对政务服务的现场进行仔细观察,作出状态定义并作整理。

通过流程图分析,可使项目改善获得所需的过程信息。例如发现系统瓶颈,不必要的步骤以及返工环节,从而最终发现潜在的问题。这样可以清晰抓住重点和易错点,为6Sigma流程的进一步改进分析提供条件和基础。

找出各种具体原因(Identify Possible causes)

集合有经验的员工,利用脑力风暴法(Brain storming)、控制图(Control chart)和鱼骨图(Cause and effect diagram),找出每一个可能发生问题的原因。原因可能有很多,这就需要把原因一一分类,然后再进行详细调研,进行统计,分析每个原因可能发生的频率大小,从而决定对哪些原因进行改进控制。

按是否可控性来说,原因分为可控因素造成的和不可控因素造成的两种,只有可控因素才可以加以改变和控制,所以这是发现重点,同时也要积极和上级主管单位和平级的其他涉及单位中的各个部门进行沟通,把不可控因素变成可控因素,这样常常可以大大提高、优化和改进效果。在这一步骤中,很关键的就是错误原因要有定量描述,以便确定下一步改进重点。

计划及制定解决方法和信息化(Plan ,implement and computerize)

以上过程完成后,再利用黑带、绿带以及有经验的员工和6Sigma技术人才,通过各种检验方法,找出解决方案。在制定方案时,要充分听取一线政务工作人员的建议,反复探讨,形成初步解决意见,当方案设计完成后,便立即实行。很多问题只有在改进中才能发现,所以要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不断更新解决方案,保证方案的实施效果。

笔者特别要指出的是:信息化是政务六西格玛改进和优化的核心,各个职能单位信息共享,共同为百姓服务。信息化有利于数据分析,便于用数据说话,提高政府工作的公平性和信息公开度,也有利于提高政府政务绩效考评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员工积极主动性,提高政务效率和更好地满足服务百姓的需求。例如,上海市在政务建设中就曾提出了信息化是政府政务建设的核心思想。在政务建设中开发单独的6Sigma管理政务信息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但有登记、统计功能,更重要的是要有数据分析、错误控制、差错提醒和审批功能。

检查效果(Evaluate effects)

通过信息化电脑中的数据和实地各种表格的调查,收集相关数据以便分析、检查其解决方法是否有效和达到什么效果。利用数据和信息化技术进行分析和检查,专家和黑带要参与深入分析,并听取前来办事百姓的广泛意见。采取群众满意度调查,反映最终效果改进情况,这时常常会有不同的声音,要分清问题产生的轻重原因和真实性,深入挖掘原因,对于可以变更的错误要及时改正,并不断的跟踪控制。这是6Sigma管理中关键的一个步骤,它确保项目实施效果和下一步制度化是否有意义。

实现和持续改进(Realize and develop continually)

这一过程是文件化和制度化实施小组得出的解决方案,跟踪课题实施一年的效果,同时发现新的问题作为下一步改进流程,持续改进,培养氛围和6Sigma文化建设,这里包括两个步骤,即把有效方法制度化和检讨成效并发展新目标。

把有效方法制度化(Standardize any effective solutions)

当流程改进和优化方案确定后,有关人员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出合适的、有弹性的方案和制度。方案和制度制定后,要求各员工必须遵守。

检讨成效并发展新目标(Reflect on process and develop future plans)

当以上问题解决后,总结其成效,并发现新问题,制定其解决方案,作为下一步改进的目标。6Sigma强调持续改进,短期目标是效率提高和流程优化。但是如果不能做到持续改进和文化变革,过一段时间6Sigma改进的效果会慢慢降低甚至消失,所以在政务6Sigma建设中,政府要转变观念,即转变文化观念,以办事百姓为中心不断减少错误,提高效率,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并持续改进。

六西格玛(6Sigma)质量管理刚刚兴起二十多年,在政务方面实施只是一种初步探讨,政务六西格玛建设与制造类企业应该有着不同的侧重,在坚持6Sigma管理思想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工作的特殊优势,灵活运用,不断创新,借助其他概念,例如物流和网格化概念,利用电子化手段实施,采用6Sigma的管理思想来建设政务和社务办事中心,坚持 “以人为本”的工作理论。凸现政务工作、社区事务重心下移, 为民服务窗口前移,转变政府工作职能,完善为民服务功能,提高为民办事效率,真正构筑起 “便民、惠民、亲民 ”的一门式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朱兰研究院著.王金德等译.六西格玛基础教材[M].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2

2.彼得•潘德(Peter S. Pande)等著.王金德等译.六西格玛团队实战手册[M].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3

3.苏比尔•乔杜里(Subir Chowdhury).方海萍,魏青江译.6西格玛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福里斯特•W•布雷弗格三世,詹姆斯•M•卡佩罗,贝基•梅多斯.陈运涛译.六西格玛实施指南:战略视角与管理方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文放怀.服务业六西格玛实战[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6.潘德•P(Peter Pand).荷普•L(Larry Holpp)著.王金德,张东莉译.六西格玛是什么[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方案优化步骤范文6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70年代初期提出的,AHP是针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的特点在于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主要是两两比较)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同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每一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过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计算所有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该方法自1982年引入我国以来,以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处理各种决策因素的特点,以及其系统灵活简洁的优点,迅速在我国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内,如能源系统分析、城市规划、经济管理、科研评价等,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1)基本原理。相对其他方法利用总效用值作为方案优劣排序指标,AHP方法是使用一种相对度量数来表示方案的优劣程度,这种区分方案优劣程度的指标称为优先权重。由于优先权重也可以用来度量各准则对于子目标,各子目标对于分目标,各分目标对于总目标的优劣程度。因此,多目标决策问题的解决关键就在于找出一组优先权重,以便对可行方案D1,D2,…,Dn作出评价及最优选择。AHP方法可以借助于物体测重问题来分析。(2)递阶结构权重解析过程。由于不同类型的多级递阶结构,在建立判断矩阵和计算各要素相对权重时有所不同,所以首先要识别结构是属于完全独立性、完全相关性、混合结构性中的哪种类型。AHP方法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出各方案对总目标G的优先权重,其求解过程总是要对相邻两层之间从上至下或由下至上逐层进行计算,因此称为递阶权重解析过程。其步骤主要包括:步骤1,对构成评价系统的目的,评价项目(准则)及替代方案等要素建立其多级递阶的结构模型。步骤2,对同一级的要素要根据上一级的要素为准则进行两两比较,根据评价尺度确定其相对重要度,并据此建立判断矩阵B。步骤3,通过计算,确定各要素的相对重要度。步骤4,通过综合重要度计算,对各种要素进行排序,进而对备选方案进行排序,为最终决策提供依据。

二、露天开采方案设计阶段的对象及主要任务

对露天开采终了境界、穿孔爆破、破碎、开拓运输系统、储存及转载系统、铲装运输及排土等主要工艺环节,这些关系到露天矿投资及整体效益的重大方案必须要进行横纵两方面的技术及经济比较。其中所谓横的方面是指同一系统中不同方案的比较,铲装方案中对不同斗容的挖掘机型号进行比较等。所谓纵的方面是指不同系统之间的比较,破碎方案中二段破碎系统与一段破碎系统的比较等。在横向(较低层次)比较的基础上择优,再进行纵向(更高层次)比较。这种全方位多层次地方案比较,其最终目的就是为露天矿的开采方案选择出一整套开拓运输、穿爆、破碎、铲装、排土等方案的最优组合,形成持续稳定的矿山生产能力,创造较优的整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三、问题概况与分析

在深入研究地质报告的基础上,明确矿床空间几何形态的清晰概念。在矿山工程设计中不仅要考虑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的一般要求,同时要分析所在矿的最低开采标高与破碎卸载点标高之间的关系。矿区现状、矿区与周围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少占农田或不占农田、排土场位置、排水方式与节能等方面的关系;统筹了开拓运输与水平运输系统的合理衔接等技术为题,圈定三个境界方案,为多目标决策提供了空间形态。

四、建立多级递阶结构

首先建立判断矩阵,计算各级要素之间的相对重要度,并检验相容性指标C.R是否在允许误差内,计算结果可知,上述相容性指标C.R都在允许误差范围内,也就是所有的相对重要度都是可接受的。三级综合重要度计算结果:d1,d2对于C1~C4为(0.049,0.0398)T;d3~d6对于C5~C9为(0.1515,0.1102,

0.1295,0.1685)T;d7,d8对于C10~C13为(0.1602,0.1913)T。根据三级综合重要度计算结果最大值为优的原则,得到最优组合方案为d1+d6+d8,与实际的设计方案相符。

五、结论

利用层次分析法可以确定各要素的权重,将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量化,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在横向(较低层次)比较的基础上择优,再进行纵向(更高层次)比较。这种全方位多层次地方案比较,其最终目的就是为露天矿的开采方案选择出一整套开拓运输、穿爆、破碎、铲装、排土等方案的最优组合,形成持续稳定的矿山生产能力,创造较优的整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