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经典诗歌范例6篇

名家经典诗歌

名家经典诗歌范文1

关键词:古典诗词;意象;情景;情感

中国古典诗歌中准确的炼字、妙用的技巧、经典的意象、丰富的情感,展示了我国古典文化的风采。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家的观点态度是通过语言这个载体表现出来。语言本身是一个非常宽泛和抽象的概念,具体到创作和阅读,语言最基本的层面应是词汇以及词语相互组合法则(语法)。因此,如果今人在欣赏古典诗歌时以现代汉语知识――词汇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则不失为一种具体而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

钱钟书先生在介绍中国诗歌特点时,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掠影。”“不过,简短的诗歌也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中国诗人就是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无垠””。中国古典诗歌一般篇幅比较短小,其抒发的情感却要复杂而含蓄得多。中国诗人为解决这一创作上的矛盾,在写作中就大量地运用意象。因此,分析意象一直都被认为是欣赏古典诗歌一件法宝。从现代汉语知识看,意象大多都是由名词来承担。因此,抓名词,就能明意象,抓名词,就能悟情感。如“月”之思乡、“柳”之送别、“酒”之解愁、“梧桐”之伤感、“东篱”之隐逸、“杜鹃”之凄凉等等。

但对于大部分一般性的名词及一般化的意象,情感指向却不太明朗,古典诗歌又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呢?由诗歌可知,诗人们通常是在这些普通名词前或后加上形容词予以修饰限制活或补充,使这些名词沾染上诗人们的个人主观化色彩,进而使作家情感态度更加清楚,这也正是王国维所谓“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因为诗歌的感彩主要是以语言对标签的运用来实现表达的。例如,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名词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家情感。因此,古典诗歌中,名词和形容词是承担抒情任务最多的词性,并且二者常常组合联用。

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元]・ 马致远)

名词“藤”“树”“鸦”“桥”“ 流水”“人家”“道”“风”“马” “夕阳”“断肠人”“天涯”等名词可视为诗歌意象,但这些名词并没有形成典型意象,情感是分散的、不确定的,也是不强烈的。因而,反映出来的意蕴也是不深刻的。但是形容词“枯”“ 老”“ 昏”“小”“ 古”“独”“ 瘦”的出现则使原本毫无生气的景,孤立存在的点,发生了“异变”,组成了一幅颇具深意的“羁旅荒郊图”:藤树老枯,乌鸦思归,马已疲瘦,人已倦极。诗人把十余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形容词,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地寓于图景中。此外,“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两个关键性名词的参与进来,使得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再比如另外一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四首》之一)

在诗中很容易找出名词“黄鹂”“ 翠柳”“白鹭”“ 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等为意象,由于有部分名词已经成为典型意象,如黄鹂、翠柳显出活泼的气氛,而白鹭、青天则给人以平静、安适的感觉,因此很容易分析出它们本身所涵盖的情感。但其他名词如“雪”“船”等则情感指向不甚明朗,因此在诗歌中不甚容易理解,甚至会造成赏析诗歌的障碍。但是诗人巧妙性地加上修饰性“千秋”“ 万里”等词之后,使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何等开阔的诗境则跃然纸上。综看这首绝句,几乎全部是由名词和修饰这些名词的形容词或名词组成。因此,仔细研究它们的词性对把握情感大有裨益。

把握名词形容词和探究其组合方式是欣赏古典诗歌尤其情景交融类诗歌的一种很好方法,但作品中还有一些将这些名词和形容词连接起来的词语在阅读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有动词和副词。如果说名词可以作为意象形象可感,可容纳丰富情感,增强抒情意味,承载文化内涵,是联系作家与读者的一种媒介,因此多为古典诗歌所采用。那么,少数动词、副词等其他词类的巧妙连缀则可对整首诗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因此动词的提炼也是古诗炼字阅读的主要内容。

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归园田居》陶渊明)

有人认为可将“见”改为“望”,效果如何呢?“望”是有意识的,是刻意的,而“见”是无意识的,是自然的。“望”是写人关照自然,体现人与自然是一种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置于自然之外,而“见”字呢?它则体现了人与自然与天地与宇宙融为一体,是一种“天人合一”,强调了一种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真正体现了陶潜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风格与追求。

总之,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髓,是中国文化长河里的瑰宝。人的情感借由诗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吊古怀今,社会风貌,自然山水,伤情别离,朝堂政治,皆成了诗词描摹的对象。在赏析诗词时,我们只有超越时空,把握关键,情境结合才能深切感受到古人抒发的感情,勾起的每个人心里的无限诗意。

参考文献:

[1]吕家林 中国古典诗词是生态文明精神的赞歌《贵阳学院学报》2013年 第1期

名家经典诗歌范文2

【关键词】流行歌词 创作 古典诗词

也许不会有太多的人会主动地将唐诗宋词和现代流行歌曲联系在一起。但不可否认的是,流行歌曲已经成为现如今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流行歌曲中又沉淀着唐诗宋词的文化基因。据称,在一次上海市中学生作文比赛中,评委随机抽取1000份作文进行统计,流行歌手周杰伦的歌词被引用了24次。周杰伦歌曲《台》《青花瓷》等中一些颇有古文韵味的歌词,被频频摘引,用来“装饰”行文。考量周杰伦的歌词,其中确实潜藏着几分传统文化的基因:《台》中的“花已向晚,飘落了灿烂”,与宋祁的“且向花间留晚照”相合。而《青花瓷》中的“帘外芭蕉惹骤雨”,与杜牧的“听夜雨冷滴芭蕉”意境相像。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阐述看到,很多优秀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其实和唐诗宋词有着不可割裂的根源和发展的关系。

一、年年岁岁花相似

流行歌曲有很多是歌词是直接借用古典诗词的。最有名的要算是《淡淡幽情》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有《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加上台湾名声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杨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使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传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

再者,被许多歌手传唱的《独上西楼》,直接引用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另外,有大量的影视作品中的歌曲是直接借用古典诗词的。如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主题曲《枉凝眉》,电视连续剧《岳飞》的主题曲《满江红》,《屈原》的插曲《橘颂》;谢晋导演的影片《牧马人》主题曲《敕勒歌》。这些拿来主义的诗词歌曲,较为普遍地被运用在一些反映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恰到好处地来表现或烘托剧中人物的一种情绪和胸怀。

二、似曾相识燕归来

有的流行歌曲往往借用古典诗词的好语句,甚至只是化用了一点诗意。大陆著名词作家陈晓奇的《涛声依旧》是很具诗意的流行歌曲。她继承了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同时,在意蕴上又有创新。《枫桥夜泊》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涛声依旧》中“月落乌啼真是千年的风霜”,在时空承继上顺流而下,顺理成章。“流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与“夜半钟声到客船”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与《枫桥夜泊》同中有异:写的都是愁绪,但愁的对象大不同。张继抒发的是故乡之思,亲人之念,漂泊异乡的客愁;《涛声依旧》抒写的是由于时间隔膜,恋人能否接受的“恋愁”。“旧船票”“客船”是一个完全翻新的创意,一个全新的意象。“旧船票”意指过去的一段情感,“客船”则是抒情主人公的“另一半”,由于时空的断层,“另一半”能否接受过去的那段恋情、续上旧情,尚是未知数,抒发主人公的忐忑不安,爱情旅程前途难卜,这一些抽象的情绪,物化为两个密切相关的具象“船票”“客船”,诗意盎然。再如早年流行的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其中两句来自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乱我心者,昨日之事不可留;弃我去者,今日之事多烦忧。”被幻化成“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更加通俗却保留了那种意境。许多现代的流行歌词作者,将古诗词中的名句或典故经过演绎与现代人的情感相结合而写成歌词,继而展现一段现代的故事情感。这种借古诗词的影响力来表现歌曲的感染力的创作方式,往往会收到极佳的或意料之外的效果。台湾的琼瑶,在很多歌词里都喜欢借用一些诗词中的名句,使歌曲古典婉约、富有诗情画意。琼瑶的高明之处在于将这些古诗词名句置于整首歌词中而浑然一体,丝毫不显拼凑的痕迹。相应地,即使不刻意在歌词中插入古典诗词,琼瑶也能让自己的创作具有明显的古典诗词色彩,如下面这首《环珠格格》插曲:

山也迢迢,水也迢迢,山水迢迢路遥遥。盼过昨宵,又盼今朝,盼来盼去魂也销。梦也渺渺,人也渺渺,天若有情天亦老。歌不成歌,调不成调,风雨潇潇愁多少。

无论是叠字手法的运用,还是整首歌词的结构,都与词的文体特征十分吻合。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虽出自唐代李贺诗,却几乎让人觉察不出。

三、雕栏玉砌应犹在

许多流行词作者更是希望借助古典诗词的故事或素材加以现代化的演绎,从而提升其主题的广泛性。较具代表性的仍是台湾作家琼瑶的词作。如《在水一方》(琼瑶词、林家庆曲):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

这差不多就是对《诗经・蒹葭》的白话解释。而《还珠格格》的主题曲《当》,则是化用古乐府诗《上邪》。

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当时间停住日月不分,当天地万物化为虚有,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不能和你分手,你的温柔是我今生最大的守候。

当太阳不再上升的时候,当地球不再转动,当春夏秋冬不再变换,当花草树木全部凋残,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散。不能和你分散,你的笑容是我今生最大的眷恋。

琼瑶对中国古典诗词十分熟悉,这类歌词既源自某一首古诗,同时又融入了作者自己的解读和人生感受,并与电视剧中人物性格刻画、气氛渲染有机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明丽、婉转深情的意境。再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庭院深深深几许”“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她苦心经营的古典婉约派女子形象十分吻合,一派诗情画

意,不食人间烟火。

四、前度刘郎今又来

有些流行词作家受到古典诗词创作的启发,进而模仿与借鉴古典诗词的语言格式与风格来创作现代流行歌曲。

香港的流行歌词作品中古典诗词的渗透显而易见。老词家黄的词风恰似一位笑傲江湖的大侠,豪情奔放、热情不羁:“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沧海一声笑》),再如《上海滩》:“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幻作滔滔一片潮流”。邓伟雄的作品多写情事际遇,擅长描摹内心感受,颇有宋代的词风。如《万水千山总是情》:“莫说青山多障碍/风也急/风也劲/白云过山峰也可传情……”《射雕英雄传》的主题歌《铁血丹心》也是他的作品:“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抛开世事断愁怨/相伴到天边……射雕引弓/塞外奔驰/笑傲此生无厌倦。”卢国沾也是创作这类歌词的高手,他总是背负着家国情重,作品中吐露很浓的民族情怀与历史评判的味道,这正是诸多唐宋名家为世人所景仰的品质。如《万里长城永不倒》:“……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许冠杰也善用诗词典范来描绘世态人生,如《沉默是金》“夜风凛凛/独回望/旧事前尘”等。台湾方面的歌词创作更多关注风花雪月,比如小虫的一些作品,也都表现出古诗词中的浪漫情怀。如《红楼梦》:“昨夜红楼入梦中/多少伤心往事上心头/今晨醒来梦已空/徒留红楼在梦中。”此外,罗大佑的《追梦人》、黄舒骏的《雁度寒潭》以及姚嫌的一些作品等都带有深重的古典气息。在大陆,陈涛的词作也极具典雅风韵,他的《霸王别姬》“我站在/烈烈风中/恨不能/挡住绵绵情痛/看苍天/四方云动/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我心中/你最重/悲欢共/生死同/来世也当称雄/归去斜阳正浓。”《精忠报国》:“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极富画面感。这些创作,一方面使得词作上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提炼与表达手法上的含蓄内敛,另一方面,在主题表达上也无疑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捷径,无论是家国情怀,还是儿女情思,古典诗词往往具有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从而增添许多回味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

无论是有意的借用古典诗词还是无意的借用,甚至没有借用,在那些歌曲的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感受到古典诗词的气息,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无形影响。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唐诗宋词永远都会对现代包括今后的流行歌词创作起着重要的影响。现代文化对古典文化的借鉴与沿袭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唐诗宋词会是流行歌词创作中一个不可舍弃的主题,一种取用不尽的源泉,一个无法回避的诱惑。从遣词用句,主题营造,意境铺陈方面,都为现代的创作者提供宝贵的营养。借用马克思评价希腊神话的一句话来评价我们的古典诗词那就是:中国古典诗词不仅是中国文学的武库也是它的土壤。■

参考文献

[1]张海明著《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文史知识》刊名[J]2007年,第三期

[2]庆振轩著《唐宋词研究与欣赏》, 兰州大学出版社

[3]北大中文论坛 省略 中国古代文学 诗词

名家经典诗歌范文3

关键词:表达形式;意象;典故;不可译性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011-01

何其芳曾在《关于写诗和读诗》中写道:"诗是一种最集中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练和谐的程序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中国古典诗歌是文学史上的瑰宝。它具有形式整齐,内容丰富,韵律严格,修辞手段多样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广泛受到国内外读者的青睐。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和传播,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也受到中西翻译家的重视。翻译家们试图把中国的古典诗歌翻译成英语,然而汉语和英语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必然也存在着巨大的不可译性,即使汉语诗歌的意思能够翻译成英语,诗歌的意境也会大打折扣,翻译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古典诗歌的美感缺失。

诗歌由于它形式的整齐, 韵律的严格以及内容的凝练,需处理的不可译的成分颇多, 给诗歌的翻译带来了重重困难。很多的翻译家与诗人都认为诗歌是不可译的。雪莱曾说:"译诗是徒劳无益的,把一个诗人的创作从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犹如把一朵紫罗兰投入到坩埚,企图探索它的香味和构造原理。"。美国著名诗人Robert Frost 也曾说:"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诗歌是在翻译中丢失的东西)这成为诗歌不可译性的强有力论据。

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究竟体现在哪几方面,本文将从表达形式、意境与典故的不可译三个方面以具体的实例来解说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

1.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

1.1 表达形式的不可译性。诗歌之所以与散文小说不同,主要体现在其灵活多样的诗歌形式。中国古代诗人探索多样的表达形式来体现诗歌的形式美和韵律美。古诗形式难以英译。就诗的外型看, 每句字数相同与否, 使中国古诗的外型或呈方阵, 或呈长短句式。英诗的行数和每行的音步数固定, 但字数不固定, 外型都呈长短句式。用英诗绝对不能再现呈方阵的古诗外型, 但有可能译出近似原诗的长短句式外型,但是其中的美感会荡然无存。

例如下面的回文诗:

赏花归去 马如飞,去马如飞 酒力微。酒力微醒 时己幕,醒时己幕 赏花归。

该诗写诗人饮酒后,微醉,然后跨马赏花,这首诗仅用了十四个字却起到了二十八字的作用。读起来声调和谐,婉转悦耳,极具音乐美感。但是这样特殊的诗歌形式在英文中很难找到相应的对应形式。可以说是不可译的。

1.2 意象的不可译性。中西诗歌都强调意象的运用。中国古典诗歌表现得更为明显, 中国古代诗人讲究含蓄,往往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所谓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意境本质上是古代汉语的产物,它特别适宜在古代汉语语境中生长,也只有在古代汉语语境中才能够被广泛地理解和接受,正因为意境与古代汉语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意境是不能被完整地翻译成英语的。汉语的流动性和灵活性十分有利于意象的运用,但是这些意象一旦被逐字地翻译成英文就会给读者一种堆砌的感觉,而且意境中所具有的美感也会消失。例如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该诗中意象虽似随意堆砌, 却给予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翻译家Cytril Birch 将其译为: " Dry vine, old tree, crows at dusk/ Low bridge, stream running, cottages, /Acient road, west wind, lean nag,/ The sun westering/ And one with breaking heart at the sky's edge "

这种将意境简单堆在一起的翻译,让中国读者很是不习惯,如果不是对这首诗很熟悉了,只看英文译本我们根本不知道它说的是什么,根本看不出诗歌里流露的是诗人无限的羁旅之思。诗歌之意美往往在于如何说, 而不是说什么。这种利用汉语重意合的特点写出的句子, 翻成重形合的英文后, 意境就所剩无几了,原来诗歌中的主题思想也很难表达到位。如果硬要翻译这样充满意境美的诗句, 那就必须割爱,也就是必须牺牲原诗的意美。

1.3 典故的不可译性。中国古典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蕴藏着很深的典故。中国古典诗歌篇幅短小, 语言精练, 诗人经常在一句话难以容纳或不便言明时,使用恰当的典故, 表达自己丰富、微妙和复杂的情绪。这些典故往往包含神话故事、传说、名人轶事、历史事件或其他诗人的佳句。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 西方读者对于这些知识不甚了解, 如要在原文中将其悉数译出以求达到原文读者读诗的效果, 则不免冗长拖拉;如果将诗歌中的典故简单处理,又会使其中许多隐含的意义难以准确表达, 让读者联想的空间就不复存。例如,李商隐的诗歌《锦瑟》,诗人在简短的诗中用了四个典故:庄周梦蝶、望帝啼鹃、鲛人泣泪和暖玉生烟。这几个典故的运用使得该诗具有一种朦胧的意境,《锦瑟》是历来被人称道的一部李商隐的佳作,虽然字面意思易于理解,但是其诗歌固有的朦胧美隐约让人难以把握。其文字锦绣华美,情意缠绵悱恻。

接下来看一下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译文,他将上面的四个典故分别译为"Dim morning dream to be a butterfly","Amorous heart poured out in cuckoo's cry","Such feeling cannot be recalled again;It seemed long lost e'en when it was felt then",和"From sunburnt emerald let vapour rise"。中国读者在看到这些英译典故的处理方式时会感到很陌生,外国读者对这样的翻译估计也很难体会到其中的意境之美。这并非是许先生翻译的不好,确实是由于文化等差异造成了诗歌的不可译性,让诗歌在翻译的过程中丧失了原来的美感。

2.结语

由于两种语言的文化巨大差异,中国古典诗歌除了表达形式、意象和典故不可译之外,还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不可翻译性,例如音韵和修辞手法的不可译性。总体来说,英译中国古诗行不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翻译古典诗歌的努力就要停止,不过既要译诗, 只好在不可能的范围里找出个可能来,在尽可能传达原诗歌意思的前提下,在探索其他的。

参考文献

[1] 吕叔湘.中诗英译比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名家经典诗歌范文4

    “蝴蝶”翻开空白之页

    在胡适的《尝试集》中,《蝴蝶》一诗经常被研究者提及。它虽简陋却不失意味,被视为汉语新诗草创期的名作。比如,废名有个着名的论点,说胡适《蝴蝶》这首诗里“有旧诗装不下的内容”。由此,他看出新旧诗的本质区别:新诗是散文的形式,诗的内容;而旧体诗则是诗的形式,散文的内容。本文也以此诗为切入点,来分析汉语新诗咏物形态的初始特征: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作者给这首诗最后的定名为《窗上有所见口占》,据作者关于此诗的后记和日记说明,此诗先后有过《朋友》《蝴蝶》等题名。这些更替,至少表明此诗不太好命名,主题不确定。由此可知,诗中的“蝴蝶”这一关键意象的寓意,在诗人这里没有被固定下来。[6]在诗中,寓意的获得常常依靠在传统文本和新的文本之间建立互文性,即用典,但胡适没有采取这一常见手段。他是在践行自己“不用典”的诗学宣言?也许,他觉得白话新诗袭用古典文化中的蝴蝶寓意是不合适的。即使梁实秋认为,此诗内容上不脱旧诗风味[7],但这也许只是基于形式的判断。在内容上,它的确不像那些随处是典故的古典诗。即使意义较为浅白,音韵结构相对随意的汉魏乐府,也与这首诗的味道相去甚远。

    众所周知,关于蝴蝶,中国古典文学中有两个着名典故:一个是庄周梦蝶的故事。其中的蝴蝶,常被理解为灵魂自由的象征,也被理解为“相”的虚无。法国汉学家爱莲心如此解释这个典故:“这是一个强有力的形象化比喻,因为它预示着《庄子》的中心思想:你必须脱去陈旧的自我的观念,然后你才能获得一个新的自我。事实上,脱去旧的自我的过程,也就是取得新的自我的过程。”[8]在这首诗里,胡适似乎也想造就一个脱去旧观念的新“蝴蝶”,却不知将“新”落实在何处。另一典故,是将“蝶恋花”的场景比喻为情爱的自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就是这个典故的一部分。

    在胡适笔下,这些原来被赋予蝴蝶的寓意,都不再具有作为新诗的“新”意了,如废名所说,这首诗中“仿佛里头有一个很大的情感,这个情感又很质直”[5]26。作者没被典故诱惑,而是对所见之物进行直观性命名:只写了眼前所见的两只不知何来何往的蝴蝶。②质言之,与现代汉语新诗歌要重“写”的一切物一样,蝴蝶在白话汉语中只剩下自己,一个等待新的隐喻归所的自己。某种意义上,蝴蝶的无所依凭的“可怜”和“孤单”,象征了白话汉语创建属于自己的诗意的一个开端,也象征了彼时中国“现实”的孤单———一个缺乏可以栖身的意义感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朦胧地意识到了某种诗意的“空白”感。③

    作为内在于现代汉语诗人的焦虑,这种“空白”感不断地被命名、说出。比如,到诗人林徽因笔下,这种命名幻化为石头发出的歌唱:“石头的心,石头的口在歌唱”[9],与胡适的“蝴蝶”一样,这句不太被瞩目的诗,堪称现代汉语新诗处境形象的另一种写照。在汉语文化中,歌唱的石头常常是由某一等待的女性伤心过度而变成的,比如望夫石。④西方也有类似的说法,比如蒙田在他的散文中就梳理过,古希腊以来西方传说中的女性是如何因为伤心而变成石头的。[10]歌唱的石头,意味着一种极度伤痛而导致的死亡,也意味着一种正在酝酿的艰难新生和永恒。就汉语新诗而言,我们可以将此间的石头理解为诗歌对物的生命复活的呼唤,一块块充满了心事的石头。由于这种孤独的处境,促使现代汉语诗人不断在词语中创建各种咏物形态,召唤新的言外之意。1937年,卞之琳在《车站》一诗里,也写到蝴蝶之死。与胡适一样,他也没有返回蝴蝶的古典寓意中:我却像广告纸贴在车站旁。孩子,听蜜蜂在窗内着急,活生生钉一只蝴蝶在墙上装点装点我这里的现实。

    在卞之琳笔下,孤独的处境被写得更细微。蝴蝶被钉在墙上,作为尸体“装点”诗人的诗意“空白”感;但诗人清晰的“装点”意识,也让此诗获得一种消极美感。这种双面性,形成一种比胡适更清晰激烈的诗意寻找的姿态:意义阙如的现代汉语诗人,通过展示主体位置的微茫,尽心地编织、说出这种诗意的“空白”感。戴望舒1940年5月写的一首小诗《白蝴蝶》,也直接地透露出类似的“空白”结构:给什么智慧给我小小的白蝴蝶,翻开了空白之页,合上了空白之页?这里的“智慧”,是不是故意对庄子智慧的呼应?对汉语读者来说,至少可以朝这方面联想。但作为现代汉语诗人的戴望舒,却避开了这种可轻易获得的意义取向,他继续指向此前已经明示的“空白”:翻开的书页:寂寞;合上的书页;寂寞。

    这首诗歌收在诗集《灾难的岁月》中,我们很容易就联想到诗人作为个体在民族危机和战争处境中的诗意窘境:蝴蝶作为日常之物,它身上的古典象征意义已经不能与现代诗人的处境匹配,陆机总结的那种“颐情志于典坟”的古典诗文创作姿态﹙诗中的“书页”可能是相关知识典故的象征﹚,在身处战火和逃亡中的戴望舒这里,只能带来一种深刻的寂寞和茫然。但是,诗人正是以写出这种寂寞和茫然,表明他强烈意识到蝴蝶的诗意“空白”。

    “圆宝盒”展开的色相

    在现代汉语新诗中,有一类以器物为咏写对象的诗歌,典型地体现了诗意发明中的“空白”抒写意识,它们可以为我们提供另一分析视角。为了理解汉语新诗抒写这些物的方式背后的玄机,我们可以稍微回顾古典汉语诗学的“比”、“兴”观念。据现代文字学和考古学的推究,“兴”的本义之一为“举物环舞”,而所举之物,是用于祭祀的圣物。“兴”就是通过所见之物,与看不见的无限或神明发生关系的仪式。[11]如果我们把现代汉语新诗咏叹“器物”的言语行为,视为一种原始之“兴”的现代变奏,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现代汉语新诗中的咏物,在与什么样的言外之意产生共振?

    我们先随意读一首关于器物的作品。比如早期在日本追随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冯乃超在1927年写的《古瓶咏》,这首诗显然受到过英国诗人济慈名作《希腊古瓮颂》的影响。关于西方诗歌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已经有汗牛充栋的研究论着。我们只须注意,汉语诗人所择取和采集的西方诗歌技艺和元素,一定是汉语新诗自身的拓展需要或缺乏的,在此诗中亦然。在西方近代科学兴起之际,浪漫主义诗人纷纷寻找新的美学资源,主张以想象力创造新的艺术神话,以抗衡科学神话对于人类存在的诗性之美的侵蚀。⑤在这样的背景下,济慈将希腊古瓮上甜蜜的牧歌和情爱画面抒写为一副永恒的神话,创建了一首西方咏物诗的典范。然而,济慈通过咏物凝聚的神圣和永恒,到冯乃超这里,却没法被改写为与所咏之物相互回响的言外之意:金色的古瓶盖满了尘埃金泥半剥蚀染上了黯淡的悲哀……金色的古瓶盖满了尘埃诗人的心隈蔓着银屑的苍苔诗人描写出关于古瓶的一幅幅画面,但各节的画面之间缺乏一种穿越性的凝聚力。对这位把民族情绪直接转移到诗歌中的早期左翼诗人来说,面对业已毁弃的辉煌历史和满目疮痍的当下,他还不能以咏物来创建清晰的寓意和命名机制,将历史的断裂在语言中弥合。他诗心疲倦,描写古瓶要表达的寓意不清晰,寻找寓意的姿态也是散乱的。诗人所依存的现实之难,没有成功地转换为诗歌写作的困难意识。这正是早期汉语新诗面临的共同困难。

    相比之下,卞之琳1937年写的名作《圆宝盒》,却清晰而玲珑地说出言外之意的“空白”,比起胡适笔下的自然物象“蝴蝶”,卞之琳的这首咏物诗发明了新的“空白”命名机制,显示出清晰的写作意识。为方便读者,我们引全诗如下:我幻想在哪儿(天河里?)捞到了一只圆宝盒,装的是几颗珍珠:一颗晶莹的水银掩有全世界的色相,一颗金黄的灯火笼罩有一场华宴,一颗新鲜的雨点含有你昨夜的叹气……别上什么钟表店听你的青春被蚕食,别上什么古董铺买你家祖父的旧摆设。你看我的圆宝盒跟了我的船顺流而行了,虽然舱里人永远在蓝天的怀里,虽然你们的握手是桥!是桥!可是桥也搭在我的圆宝盒里;而我的圆宝盒在你们或他们也许就是好挂在耳边的一颗珍珠———宝石?———星?

名家经典诗歌范文5

流行歌曲是一种音乐文学作品,具有“谱曲可唱”的音乐性和“离谱能赏”的文学性,因此它不但可听,还具有相对独立的文学价值。所以,教学形式力求多样化,除了听唱歌曲以外,还采取分组搜集整理与歌曲相关的资料,并在课堂上讲解的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学生在与他人分享自己喜爱的歌曲或歌手的同时,达到锻炼搜集整理资料与口语表达的能力之目的。

听歌,赏词,总结,同学们怀着极高的热情,在流行和古典中游走,既赏析了古典歌词,也进一步激发了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唯美的林夕,妖艳的方文山,都成了他们看中,研究的对象。

探究方向:

一、歌词中的文学典故

例:钗头凤

歌手:薛之谦

1.有人在兵荒马乱的分离中/折半面铜镜/漂泊经年又重圆如新

孟《本事诗》中,“破镜重圆”这个典故;

2. 有人在马嵬坡外的夜半时/留三尺白绫/秋风吹散她倾城的宿命

“玄宗被迫赐贵妃缢死马嵬坡”这个典故;

3. 有人在干涸龟裂的池塘中/见鲤鱼一对/用口中唾沫让彼此苏醒

《庄子》中“相濡以沫”这个典故;

4. 有人在芳草萋萋的长亭外/送情人远行/落日照着她化碟的眼睛

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化蝶相伴”的典故;

5. 解游园惊梦/落鸿断声中繁华一场梦

“游园惊梦”是汤显祖《牡丹亭》中最著名的一出。

例:发如雪

歌手:周杰伦

“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爱了解只恋你化身的蝶”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该句出自《红楼梦》第九十一回《纵淫心宝蟾工设计,布疑阵宝玉妄谈禅》:

“黛玉道:‘宝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不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前儿和你好,如今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今儿和你好,后来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和他好他偏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不和他好他偏要和你好你怎么样?’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心得:

在歌词中加入典故,丰富了歌词内涵,使歌曲具有古典的特质,同学在听歌中同时学到了一些文学典故。

二、歌词中的古诗词

1.部分或完全引用古诗词

(1)梅艳芳所唱的《床前明月光》,完全引自《静夜思》 。

(2)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歌词中:“绿草苍苍,白露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露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这一段是直接引处《诗经》中的词句。

(3)毛宁的《涛声依旧》:“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是间接引用了唐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几句中的词。

(4)SHE所带来的《长相思》其rap部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是直接引用了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词句。

(5)伊能静的新歌《念奴娇》中的一段歌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的雪,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这首歌的歌词,是直接引用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诗句。

(6)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这首歌的的歌词,便是苏轼所写的《水调歌头》。

(7)安雯的《月满西楼》,乃是将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完全引用。

(8)徐小凤的《别亦难》,用的是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心得:

古典诗词是越来越受流行歌曲歌词的欢迎,在越来越多的流行歌曲的歌词中,直接或间接地来引用古诗词,将古诗词融入我们爱听的流行音乐中,让我们在记住歌词的同时,也将歌词中所引用到的古诗词一并背了下来,歌词中的古典名句,给我们也带来了古典美的享受!

在歌名中就使用古诗词或古诗名,也是现在流行歌曲中的一个亮点,如:

1.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这个歌名,就是引自苏轼《卜算子》中:“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一句。

2.伊能静的《念奴娇》这首歌的歌名,直接用了《念奴娇》这个词牌名。

3.更早以前的一首歌,罗大佑所演唱的《将进酒》,歌名就是“诗仙”李白《将进酒》这首诗的诗名。

心得:

古典诗词的清雅意境为我们所喜爱,在歌名中引用古诗词句或古诗名乃至将诗词中的句子、诗名直接用来做歌名,使歌曲多了一份诗意。

另外,很多同学还在流行歌中探究到古典的意境,更有同学尝试写词,乐在其中。

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流与探讨,同学们或听或查或讲,呈现出极高的热情,得到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和认识:

1.诗词表现主题和内容的引用,不仅丰富了流行歌曲的空间,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层次。将古典文学融入歌词中,歌词将不再那么苍白无力,更不会如现在这般庸俗乏味,它将会充满生命力;

2.古诗词与歌词相结合,可以借助流行音乐所具有的强大吸引力,来传播古典诗词,进而扩大古典诗词的影响,进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文学艺术;

3.唐诗宋词构成了现代流行歌曲创作的一个重要素材来源,其中不乏家国之忧、男女之爱、亲情之密、友情之贵、归隐之乐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文学的永恒主题;

名家经典诗歌范文6

关键词:新课标;古典诗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003-02

一、问题提出

1、概念界定

新教材:本文所说的新教材是相对于课改之前的教材而言,是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2001年6月第一版,2008年5月16次印刷,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古典诗歌:就文学体裁而言,古典诗歌是以汉语言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产生的各种诗歌体裁形式。

2、研究意义

古典诗歌是作为幼儿启蒙和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教材,优秀的古典诗歌能震撼人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品质,影响着人们的人生根基和原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一生的发展道路和价值取向。旧时的语文教材虽然有不少的古典诗词,但往往并非进行文学教育,而是撇开作品情感,无视诗文押韵,不求形象感人,只做理性分析和读写技能训练。

二、小学语文教材古典诗歌教学现状分析

1、调查结果

目前,古典诗歌教学在政策上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那么,小学古典诗歌教学的实际情况是怎么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本人于2013年1月初对怀化市洪江区二完小不同年级(主要是二、四、六年级)12个班240名学生和40名语文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兴趣”的调查结果可以明显看出,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对古典诗歌“很有兴趣”的学生的比例在减小,“无兴趣”的学生人数则在增加;而教师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则低于学生。通过“对诗歌有兴趣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相对比较广泛,其中“增长知识”所占比重最大;而且都是一些较为感性的经验,比较符合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规律。通过“对某些古典诗歌熟悉的原因”和“课外古典诗歌阅读情况”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学生之所以会对一些古典诗歌熟悉程度,主要是因为教师课堂讲授过和家长课外强迫学习;而学生课外古典诗歌阅读“从不读”所占比例最大。由此可见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外在因素大于自身因素,并非是自身对对古典诗歌存在很大的兴趣。通过“教师对《新课标》对各学段古典诗歌教学的要求了解情况”,差不多一半的老师对《新课标》的要求比较了解,但是也存在个别老师忽略《新课标》的要求,忽视其对古典诗歌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开展古典诗歌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的调查结果可以知道,教师开展古典诗歌教学活动的形式相对比较乏味,缺乏新颖,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以及激发学生内在的兴趣。

2、原因分析

教师方面:(1)教师自身学识不够,文化底蕴欠缺,未能真正认识到古典诗歌对小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继承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2)诗歌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单一、乏味、缺乏创新,上课不讲究教学艺术,按照传统的诗歌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施教。每次学习新的诗歌,教师总是按部就班的按照这样的环节进行,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会阻碍学生的创造性想象的发展。(3)教师观念落后,学习能力差,应试的思想根深蒂固,不能与时俱进。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学生对字词以及诗句的理解程度,忽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4)理论指导实践,但是由于如今的老师都是一线教师,教学经验相对比较丰富,但是教学的理论学习不够扎实,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很难使自己的教学充满艺术。

学生方面:(1)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不够科学,古典诗歌学习是语文教学相对较薄弱的环节,兴趣是根本,方法是途径必须注重学生的积累,才能充分挖掘古典诗歌的人文因素,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2)如今学习古典诗歌的氛围淡薄,不管是在学校还在家里,教师没有将学习古典诗歌贯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而家长的诗歌素养也不足,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无法重视对古典诗歌的学习。(3)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学习缺乏思考,诗歌的学习只是浮于表面,不能内化成为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样的教学效果着实让老师感到无奈,教学活动无法有效开展,也就谈不上落实积累,培养感悟以及诗歌创作了。(4)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基础知识水平都是制约诗歌教学的重要因素。

三、小学语文教材古典诗歌教学出路探讨

1、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在具体的古诗鉴赏中我们当以学生为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古诗的探讨,应该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查阅相关资料,扩宽视野,师生共同进步,不必拘泥于教参,不仅有利于学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诗歌教学中借用多媒体辅助,优化诗歌教学方式

教师诗歌教学方式单一、枯燥,不仅不能让学生体会到作品的意境,反而会降低学生对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如今教学设备都十分先进,视听结合,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3、不断提高教育者自身在古典诗歌方面的学养

教师自身在诗歌方面的修养十分重要,语文教育质量如何,教师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教师不仅要想更好的鉴赏古典诗歌,首先就需要多读书,不断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做到博学多闻。其次教师要培养自身观察能力,诗歌创造需要善于观察独特的事物,创造出动人的形象。

4、创造最佳学习古典诗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