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享的作文范例6篇

关于分享的作文

关于分享的作文范文1

【关键词】护理人文关怀;叙事;故事分享

护理学是一门人性科学,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关怀护理是一种人性和情感的体现,是一种专业性关怀,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核心[1]。实践表明,护理人文关怀的实施需要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投入情感,通过聆听和沟通主动了解患者的需求及感受并对其保持敏感性[2-3]。叙事是将个人生活经验中有意义的事件,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出,并借由目前的认知来诠释说明[4],以此传达故事中的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系列行为的序列以及其中包含的情感因素[5]。将叙事运用于护理人文关怀,不仅能使护士通过聆听患者所描述的经历,洞察患者内心情感体验,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关怀照护,还能为护士分享对患者的关怀照顾经验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6]。我院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将叙事的方法用于护理人文关怀实践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全院共有147个科室,全部为人文关怀试点病房,采取方便抽样法[7]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日当天在班的部分护士和护士长作为调查对象。护士纳入标准:持有护士执业资格证,工作年限≥1年,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护士长纳入标准:担任护士长年限≥2年,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纳入护士210名,男性7名,女性203名;年龄20~50(28.48±2.76)岁;工作年限≤5年82名,6~14年79名,≥15年49名;学历:大专55名,本科及以上155名;职称:护士100名,护师88名,主管护师22名;科室:内科65名,外科76名,妇产科6名,儿科4名,其他59名。纳入护士长106名,男性2名,女性104名;年龄20~50(34.62±2.23)岁;工作年限≤5年15名,6~14年55名,≥15年36名;其中任护士长年限≤5年51名,6~14年47名,≥15年8名;学历:大专3名,本科及以上103名;职称:护师10名,主管护师93名,副主任护师3名。

2方法

2.1人文关怀故事分享的内容

人文关怀故事内容多样,既包括护士对患者及家属的关怀故事,又包括管理者对护士的关怀故事以及护士之间的关怀故事。人文关怀体现在护理服务的每个细节上[8],所以,关怀故事主要由责任护士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关怀细节注意观察,留心收集,将细节串联丰富,赋予故事情节,加以感情润色,并辅以文字、语言、图片以及音乐来呈现。

2.2人文关怀故事分享活动的实施

2.2.1病区人文关怀故事的分享

病区人文关怀故事分享活动在总护士长和护士长组织下,以小组经验交流或者周会学习的模式,在会议室、教室进行。程序:①护士讲述工作中感人的、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若讲述对患者的关怀故事,要先简单转述患者的故事,讲述内容可配合音乐、多媒体等。②听完故事后病区其他护士发表自己的感受或意见。③护士长和总护士长总结。每次活动安排2~5人讲述人文关怀故事,时间控制在1h左右。分享过程由病区安排专门人员全程记录并拍照,所记录资料在病区进行存档,护理部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检查,并负责核实关怀故事的真实性,确保分享活动的有效落实。

2.2.2医院人文关怀故事的分享

医院的人文关怀故事分享活动以大会演讲比赛的形式展开,护理部负责全程组织,各病区派演讲代表参加。程序:①各病区选出最具感染力的关怀故事1~2个,交于护理部作为全院人文关怀故事分享演讲比赛内容。②比赛设初筛、预赛和决赛环节,参赛选手不仅要选择亲身经历、真实感人的故事,而且要制作与故事内容相匹配的、声情并茂的多媒体辅助演讲。③对参赛人员进行评比,评委由护理部领导及各病区总护士长担任。评分标准:内容方面,人文关怀主题明确深刻(20分)、故事材料真实典型(15分)、故事结构完整合理(15分);表达方面,语音规范(10分)、有感染力(15分)、熟练流畅(20分)、态势自然得体(10分)。④比赛决出一等奖、二等奖及三等奖分别进行奖励,神经内科一名男护士以“人文关怀,伴我成长”为主题,以春夏秋冬为主线,讲述了从自身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护理服务中学习到的人生哲理,其丰富的内容、极富感染力的表达方式赢得了在座观众的一致好评,最终以一等奖胜出。2.

2.3出版人文关怀故事集

征集人文关怀故事书稿,编写并出版人文关怀故事集2部:①护理部在全院范围内征集人文关怀故事书稿,前后2部分别征集到书稿300、600余篇,作者不仅包括护生在内的护理人员,而且还包括患者、患者家属,甚至还包括我院护理人员的家属。②护理部组织经验丰富的护理教研人员10名,以主题鲜明、内容新颖、事例真实感人为内容标准,最终筛选出人文关怀故事128篇(第1部)、140篇(第2部),编印成集。③护理部先后将此2部文集发放到各病区,供院内外护理人员及患者阅读、学习、交流关怀和关怀经验使用。

2.3效果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两份,分别从护士个人收获角度和护士长科室管理角度调查护理人文关怀故事分享系列活动的效果。

2.3.1护士调查问卷

主要调查护士的个人收获。问卷包括3项内容,其中前2项为闭合式问题,第3项为开放式问题:①护士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科室等;②护理人文关怀故事分享系列活动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该项分为6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从“很不重要”到“很重要”,分别计1~5分;③对护理人文关怀故事分享系列活动的意见或建议。

2.3.2护士长调查问卷

从科室管理角度出发对护士长进行调查。问卷包括3项内容,前2项为闭合式问题,第3项为开放式问题:①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年限、任护士长年限、学历、职称、科室等;②人文关怀故事分享系列活动对科室人文关怀氛围的影响,该项分为6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进行评分;③对护理人文关怀故事分享系列活动的意见或建议。两份问卷分别发放230份、110份,回收有效问卷分别为210份、106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1.30%、96.36%。

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进行描述;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

3效果

3.1护士对人文关怀故事分享活动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3.2护士长对人文关怀故事分享活动影响科室人文关怀工作的认识。

3.3对护理人文关怀故事分享活动的意见或建议调查对象中,有48名护理人员对人文关怀故事分享活动提出了建议,其中护士30名,护士长18名。

4讨论

4.1护理人文关怀故事融洽了关怀氛围,提高了护士的关怀认识

本调查结果显示,护士得分最高的条目是“帮助理解人文关怀的内涵和意义”,其次是“和谐护患关系”,表明从个人角度来看,护理人文关怀故事分享对护士个人产生的意义中,该两项最具重要性。这与Norman等[9]的研究结果相似,指出在关怀理论在各医院护理工作中受到普遍重视之后,护士通过临床笔记的形式进行护理叙事,记录关怀护理中的细节或表达情感,能更好地明白和实施护理人文关怀,护患之间也更为友好。护士长得分最高的条目是“护士同事之间关系更加融洽”,其次是“科室人文关怀氛围更加浓厚”,表明从科室整体角度来看,护理人文关怀故事分享系列活动,能融洽护士同事关系及整个科室关怀氛围。有研究显示,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活动有助于拉近护士之间的距离,营造科室温暖的人文关怀氛围[10]。人文关怀故事分享活动的展开将护士聚集起来,彼此分享心得体会或进行情感交流,有助于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彼此关怀情愫,此外,故事分享活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同事支持活动,而同事支持水平越好,越有利于科室关爱、和谐工作氛围的创造[11]。

4.2开展护理人文关怀故事分享的建议

护士“帮助降低职业倦怠感”和护士长“护士积极参加故事分享活动”条目得分均较低,笔者认为导致这2项得分低的原因是一致的,即工作倦怠感。倦怠感跟工作超负荷密切相关[12-14]。本研究中关怀故事分享活动一般选择在工作时间段展开,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甚至有些科室会安排下夜班的护士也参加活动,极易增加护士的疲倦感,影响其参与积极性。开放性问题调查中,有48名护理人员对故事分享活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所占比重前3位分别是:①利用故事分享的形式为护士提供关怀(37.50%)。临床护士由于自身职业、家庭等原因,容易遭受较大的压力,因此她们往往也需要故事分享来疏导心理压力与情感阴霾,这种倾诉与被倾听的方式容易使其感受到被关怀。②将人文关怀故事分享活动形式多样化(20.83%)。单一的故事分享活动形式缺乏新意,且参与人员有限,易导致护士参与积极性降低,提示今后的故事分享形式除了包括故事的叙述和书写外,还可包括音乐、照片、电影和歌剧等[15]形式,同时可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到故事分享活动中来,并为其提供奖励或纪念品。③合理安排故事分享的时间(18.75%)。该条意见的提出与表1和表2条目中“帮助降低职业倦怠感”“护士积极参加故事分享活动”得分最低的原因一致,时间的选择问题是影响故事分享活动能否继续有效开展的关键,尽量避免工作最繁忙时段,不占用护士的休息时间是护理人文故事分享顺利开展的前提。叙事方法,即故事分享方法,适用于护理人文关怀,能产生促进护士对关怀理解更深刻、融洽关怀氛围等作用,但叙事方法在护理人文关怀领域的运用还存在诸多不成熟之处,如内容、形式单一,时间安排不合理等,今后应对这些方面进行改进,从而促进其为传播护理人文关怀理念、深化护理人文关怀实践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WatsonM.Newdimensionsofhumantheory[J].NursSciQ,1988,1(4):175-181.

[2]刘义兰.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的思考[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2,27(5):1-2.

[3]李伟勤.人文关怀护理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负性反应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13):2590-2591.

[4]蔡秀欣,蔡芸芳.叙事于护理之应用[J].长庚护理,2004,15(1):73-76.

[5]ReasonRD.Theuseofnarrativeinquiryinstudentaffairsresearch[J].CollegeStudentAffairsJ,2001,20(2):93-104.

[6]HudacekS.Makingadifference:Storiesfromthepointofcare[M].Indianapolis,IN:SigmaThetaTau,2004:22-25.

[7]殷磊,刘明.中华护理学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938.

[8]韩叶芬.人文关怀在老年病房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6,6(4):36-37.

[9]NormanV,RutledgeDN,Keefer-LynchAM,etal.Uncoveringandrecognizingnursecaringfromclinicalnarratives[J].HolistNrsingPractice,2008,22(6):324-335.

[10]刘义兰,胡豫,彭笑,等.护理管理者对护士实施人文关怀的举措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3):219-221.

[11]易红梅,詹雅琴,陈华,等.中西医结合医院护士职业倦怠与同事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1-3.

[12]BrunettoY,TeoS.Retention,burnoutandthefutureofnursing[J].JAdvNurs,2013,69(12):2772-2773.

[13]HuangWH.TheCorrelationbetweenOvertimeWorkandBurnoutofNurses[D].Taiwan:InstituteofHealthIndustryManage-ment,2012.

[14]刘丽丽,王晓军,陈方娇,等.儿童医院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及工作倦怠感的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1):795-797.

关于分享的作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知识共享 因素分析 知识管理

知识共享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成为研究的焦点,而教师知识共享对于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则是不竭的动力。信息技术的引入为此提供r更为便捷的技术支持,但是,技术的引入并没有使教师的知识管理和共享有飞速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问题的关键是:教师为什么要进行知识共享?教师在网络内知识共享的因素是什么?因此,探究影响教师知识共享有关的能力、技术、动机因素对于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研究方法

通过访谈,了解教师知识分享状况,包括教师知识分享的现况、内容、动机、障碍等等。初步了解学校组织对教师知识分享影响情况,计划从组织文化、行政领导、信息科技、团队机制四方面进行分析。

本研究拟设讣问卷进行施测,利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分析知识分享的现转和影响因素。问卷包括三部分:

(一)基本数据表:教师个人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教龄等资料;学校背景资料,包括:中学、小学等方面。

(二)教师知识分享量表:针对知识分享的访谈,整理出教师知识分享量表设计架构:“知识分享需求”、“知识分享意愿”、“知识分享意愿”三层面。其中“知识分享需求”从知识接受者的角度思考,以求知欲、兴趣、问题解决、个人成长为设计主轴;“知识分亭意愿”从知识拥有者的角度思考,以人际关系、成就感、利他为没计主轴;“知识分享行为”同时由知识接受者与知识拥有者的的角度思考,以分享个人知识、分享学习知识、促进学习动机为设计主轴。项目评估分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尚町”、“同意”、“非常同意”五个项目,分别给予1分到5分,最后再将所有项目之得分作累加统计。

(三)教师知识分享影响因素问卷:根据文献调研,将影响知识共享的因素分成以下几个层面:(1)教师的信息素养、(2)个人专业知识、(3)共享的动机、(4)信息技术环境、(5)学校文化、(6)学校策略、(7)组织机构。各个项目的调查分成五个选项,分别是:“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一般”、“太符合”、“很不符合”,分别给与1分到5分。

2研究实施与数据处理

根据文献探讨和访谈结果,编制问卷题项,形成问卷之初稿。由专家咨询以建构专家效度,增删题项,修改表述后,完成预试问卷。本文问卷编制的数据来源是青州市云门小学部分教师调查问卷,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删除小适切之题项,完成正试问卷。

正式问卷形成后,选取了青州市云门小学、云门双语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40份,收回104份,剔除问题回答不清等无效问卷后,得有效问卷共98份。使用软件分析工具SPSS11.0进行分析。

2.1描述统计

对于回收的问卷首先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使用平均数、标准差、偏态与峰度进行分析,初步以了解中小学教师教师在知识分享需求、知识分享意愿、教师知识分享行为方面的现状。中小教师整体知识分享之平均数为3.25,标准差为0.37,其平均值落于3.02—3.75之间。数据显示中小学教师知识分享的程度一般。教师整体知识分享之分布呈现态分布,教师整体知识分享平均数的分布较为集中,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大。

在调查的三层面中,“知识分享需求”层面的调查得分最高,分数分布呈现负偏态及低阔峰,表示教师知识分享需求平均数的分布较为平均。在“知识分享意愿”层面的调查得分为3.5,分数分布呈现负偏态及高狭峰之情形,可知大部分教师知识分享意愿有比较高,并且在这个层面上教师得分平均差异较大。在“知识分享行为”层面得分平均数为3.08,较低,分数之分布呈现负偏态及高狭峰之情形。显示大部分教师知识分享行为有趋向高分之趋势,且教师在此层面的得分平均差异较大。

研究中对教师知识共享情况进行了统计和排序,教师在“知识分享需求”层面的得分较高,而“知识分享行为”层面的得分较低。这说明教师认为有知识分享的需求,但在知识分享的行动上却较少,尤其以“知识分享行为”层面一些题目“我常设计课件与同事共享”为整个晕表的最低分;“我常将我的一些教学心得放到网上跟同事交流”得分也比较低;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教师普遍上都有知识共享的需求,共享的意愿也不低,但在行动实践上,却较少付诸实施。

2.2信度分析

在“教师知识分享量表”信度的检验上,本研究采用Cronbachca系数值来对同一构而下的题项进行内部一致性的分析,衡量其是否符合一般的信度检验要求。调查问卷的各个层面的值在0.80上下,调查表的总d值为0.83,由此我们可以判定调查表的内部一致性较高。

2.3t考验

本研究为了解教师个人因素在知识分享上的差异情形,以独立样本t考验及单因子变异数分析探讨教师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及任教年资在知识分享上之差异情形。不同性别教师在知识分享需求、知识分享意愿、知识分享行为三个层面以及整体表现之间的差异,均达显着水平(P

2.4组织因素与知识分享的相关

以积差相关与典型相关分析探讨教师知识分享与组织因素的整体关系与关联模式。本研究中,教师知识分享包括知识分享需求、知识分享意愿及知识分享行为三个层面;组织因素则包括学校文化、学校政策、信息技术三个因素。本研究先就教师知识分享与组织因素之积差相关加以考验,结果如下所示:

由表可知,教师知识分享的知识分享需求、知识分享意愿、知识分享行为三个层面及整体教师知识分享与组织因素的学校文化、学校政策、信息技术之间的相关,均达显著水平。

2.5网络环境下影响知识共享的因素

教师知识分享影响因素问卷信度检定采用Cronbach a系数来看问卷一致性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原始构面的信度均大于0.7,表示原始构面的信度相当高。

针对网络环境下影响教师知识共享问卷的原始七个层面的37个变量进行因素分析,透过取样适合性量数(Kaiser—Meyer—Olkin,KMO)与Bartlett球型检定,根据学者Kaiser(1974)的观点,如果KMO值小于0.5时,较不宜进行因素分析。本研究的KMO值为0.728,表示变项间的共同因素(Conr—motrfactor)多,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采用主成分法(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并透过最大变异数(Varimax)做直交转轴(Orthogonalrotation),使萃取的每个共同因素不受其它共同因素干扰且便于命名,且解释变异程度也不受影响,并依Zahman&Burger(1985)建议,取特征值大于1,且各变异负荷量绝对值大于0.3以上,并能解释40%以上之变异量时,来决定因素分析的结果。结果显示特征值大于l的因素有6项,其累积解释变异量为72.17%,并以共同因素与变量间相关系数大于0.5来决定共同因素所包含的变项与命名,并计算出共同因素的内部信度皆在80%以上,显示精简后六个关键成功因素之信度良好,整理如:

(1)学校知识共享文化因素:学校具有相互信任的、奖励教师学习分享,并鼓励建立知识社群,彼此讨论分享与促成员工成长学习。

(2)教师知识共享的动机因素:确认知识共享对学校的重要性以及对教师知识共享行为的认可。

(3)学校信息技术环境因素:学校的信息技术条件是知识共享的前提,校园网的建设应注重资源的有序,便于查找,为教师个人信息的提供良好的知识管理界面和平台。

(4)教师的个人专业知识冈素:教师的专业实践知识足通过不断总结反思获得的,选择恰当的表述方式才便于共享。

(5)知识共享的学校策略因素:学校的政策因素是指学校通过引导,奖励等措施促使教师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

(6)信息素养因素:学校通过培训等形式提高教师掌握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和信息素养,提高个人知识管理的水平。

3结论与建议

3.1教师知识共享的现状

教师知识共享的现状的访谈情况反映出教师对于知识的共享都持有肯定的态度,认为知识共享有利于教师的自我专业成长,但同时表示,在网络环境下很少将知识分享付诸实践。原因基本上分为两类:一是工作的压力大,时间长;另一个是认为自己不太善于知识分享,对于繁琐的日常教学工作不知道是否应该值得与人共享。从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中小学教师普遍具有很高的知识分享需求,然知识分享行为则较低。

关于利用网络的“教师分享的知识内容”的调查结果而言,发现教师知识分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关教学知识分享内容,则包括试卷、教学课件、教学知识等方面,且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知识之分享频率最高。

本研究调查发现,“知识分享的动机”主要集中在“兴趣”方面,部分教师对教学研究有兴趣因而有知识分享的需求,因而知识分享的参与度和吸收度比较高。同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也是教师参与知识共享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分享的意愿调查中研究发现“人际关系”是知识共享的前提,知识共享是一个拓展“人际关系”的媒介,也是一个促进的手段。

3.2对学校的建议——推广知识共享的理念和互信合作的学校文化

研究发现知识分享的状况基本良好,但是在教师的知识共享的意愿、需求、行动方面存在的差异提示我们知识分享的在提升尚有努力的空间。学校要提倡知识分享观念是关键,虽然总体而言教师对知识分享持肯定的态度,然而,如何让意愿转变为具体的行为,需要教师更深刻理解知识分享的目的、方法与优点。学校必须了解知识分享的内容、方式和障碍,并需要制定措施使知识分享融人教师日常工作中。

学校教师之间的信任程度是教师知识分享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教师之间的瓦动过程中,促使其愿不愿意与对方分享的最主要因素乃源于双方的信任关系。因此,学校需要营造一种互信、协作的文化氛围,在这种互信合作的文化中,将更有助于教师的知识共享。

关于分享的作文范文3

【关键词】分享让学语文课堂教学备学核心素养

2015年3月,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核心素养”是个人终身发展、融入主流社会和充分就业所必需的素养的集合,这些素养是在现代民主社会中,为儿童和成人过上有责任感和成功的生活所需要,也为社会应对当前和未来技术变革和全球化挑战所需要。“素养说”学者将“母语沟通”素养(我国称为“语文素养”)列为学科素养的核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五大支柱”说将“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学会改变”列为相互关联的五大核心素养;我国将包含着“诚信友善、合作担当”的“社会责任”列为九大素养之首,同时将强调“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的“学会学习”列为中国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紧扣语文素养来发展儿童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下语文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核心素养时代”语文教学方法如何革新与完善?

江苏省教育规划“十二五”立项课题《分享・让学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通过五年的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将“分享”作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实现“让学”的生本课堂,可以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新路径。

一、 离开了教师的控制,学生是否有能力自学语文

面对这个问题,任何一个理性的教师都会给出肯定答案,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总是不放心,总担心教师没有讲授过的课文学生不理解,教师没有讲解过的知识点学生不关注,教师没有训练过的能力点,学生不扎实……

江苏省教育规划“十二五”立项课题《分享・让学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组织的问卷调查和对比试验表明,教师多虑了――

对比试验回顾:

常规教法对照组:

试验内容:按常规教学预设实施《云雀的心愿》一课教学,教后完成测试。

自主学习实验组:《云雀的心愿》

试验内容:学生自学课文《云雀的心愿》,翻看工具书,讨论交流,遇到难题向教师询问,课后完成测试,时间为一课时。

对照组实验组备注测试内容总得分正确率总得分正确率默写课中词324277.19%302472%满分100分简答:云雀的心愿是什么?40796.9%38992.6%满分10分填空:云雀分别到过哪几个地方?37489.0%37789.7%满分10分用自己的话总结森林的作用。33479.5%34281.4%满分10分描述你本课学习的收获。100%有收获100%有收获自由表达实验数据分析:常规教学班和自主学习实验班形成性测试中数据差别并不显著。

差距最大的项目“词语默写”,自主学习班级的学生尚未形成识记生字新词的自觉,离开了教师的要求和指挥,识记质量有所下降。

阅读理解项,两班的差距不大,自主学习实验班反超了常规教学班级。究其原因,“我们在小组里讨论过,就记住了”。“我们自己分工演这个课文的,每一个地方都记得”……学生自己给出的解释已经表明――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课文,记忆反而深刻。

综上所述,课题组确信:语文学习的根本是学生自己的言语实践活动,母语环境下的语文学习应充分发挥儿童已有的学习能力,尊重每个学生自己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发现和积累,在同伴共学中分享成果。只要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学习行为真正发生,没有教师絮絮叨叨的要求与指导,学生也能读懂课文,增长知识。教师要有充分的信心构建“让学”的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时空,担负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明确指出: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个复合性的概念,它的内涵和构成要素是多元的,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其次,语文素养还是一个动态实施过程,作为包含着诸多内隐性知识在内的“素养”,必定是在动态实践中获得和积累的;再次,语文素养是一个逐渐养成和持续作用的过程。

因此可以说,语文素养的养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绝不是简单的师生口耳相授就能够完成,更不是师控线性课堂能够实现。“教师退一小步,学生进一大步”,语文教学的课堂必须摒弃师控单线性,走向学生自主、开放、互动,才能在言语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离开教师的线性控制,学生有能力有可能学习语文。

二、 分享让学式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主张

江苏省教育规划“十二五”立项课题《分享・让学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经过五年的研究,尝试从改变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和课堂学习活动的程序,以“分享”为教学组织形式实现“让学”愿景,让学生的言语实践真正成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主旋律,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接壤核心素养的平台。

(一) 分享能力是儿童社会化必备的核心能力

我们正处在一个需要提倡分享并且不得不学会分享的时代。人口的急剧增长,生存空间的有限,人均资源的相对减少,生活方式、道德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的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危机和环境危机,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分享”的价值、领悟“分享”的意义、发挥“分享”的智慧。随着网络的普及,分享意识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分享行为广泛出现在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汪堂家教授从哲学的层面研究了“分享的意义”――“它(分享)不但暗示人的群体性,而且暗含对他人的承认;它不但包含‘分而居之’的意义,而且意味着在‘共存状态’中对分有之物的共同享受”。并提出了“共有是分享得以可能的条件”;“分享以共同体为前提”;“公开承认和尊重他人权利的分享构建了体现当下对话性关系的“你”和“我”关系,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你”和“我”在形式上的平等关系(我承认你的当下性),克服了“他”与“我”的关系中“他”对于“我”的外在性;“分享是出于公共利益并合乎公共利益的一种要求”……

当下的儿童大多为独生子女,其分享的意识薄弱,分享的能力更有待培养。分享行为不可能靠说教养成,必定是在“分享”活动中不断习得和完善。学校作为儿童期主要的活动场所,“上课”作为儿童主要的活动形式,“学习”作为儿童生活最重要的内容,着眼于“分享”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应该让每一节语文课成为学生在“分享”活动中发现语文、提高语文素养、提升分享能力的主阵地。

(二) 语文学习课堂是分享能力培养的优选时空

我国的语文课堂学习本质上是母语学习,对于培养分享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分享行为充溢在语文学习的每个环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交流与互动”是语言实践活动的重要特征,同样也是“分享”活动最大特点,“分享”与语文学习的结合顺理成章。

阅读是在和文本分享,享用人类的文化成果,不断拓宽着自己的视野、丰富着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享受着美感与愉悦;与同伴交流,是在分享同伴视角与智慧,发现着身边人的精彩;和老师讨论,是在分享长者的阅历与智慧,快速增长自身的知识和能力……

每一次分享活动对于行为发出者而言都是一次整理自己的思想、选择组织语言、实现自我表达的复杂的语文实践活动;对于行为接受者而言,都是一次聆听、思辨、整理、吸纳的语文思维过程;分享过程中衍生出的总结、质疑、讨论、争辩……无疑是思维含量更高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本身为分享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无尽的资源。

(三) 语文课堂教学可以用“分享”贯穿始终

古语云: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现代班级授课制下的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使每一个学习者拥有众多“学友”,每一节都有条件营造成一个“分享”的场境。《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理解的多元性为语文课堂学习的“分享”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也正是在“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前提下,“分享”活动呈现出别样的风采,完全可以成为语文课堂学习活动的常态,贯穿语文课堂学习的始终。

学生课前自学的资源可以分享,放大个体的学习成果,形成小组共学;学生的疑难可以分享,使之成为全班探究学习的内容;答疑思考的过程可以分享,教师或学习领先同伴的思维示范,有助于各学力层级学生的“各取所需”,帮助他们发展;教师所拥有的丰富资源,可以和学生分享,帮助学生积累拓展,巩固所学……语文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在“分享”活动的整合下指向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成长。

三、 分享让学式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选择

分享让学式语文课堂教学基于分享的理念,引入“分享行为”,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以分享为主要的课堂行为方式,打破教师对课堂教学进程的全控状态,“让学”与生,是不断促成学生生成新知新能的教学方法,是激活学生成长动力,使学生的成长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多元满足的生本课堂。强调把课堂活动的权力、过程、时空尽可能多地让给学生,使尚蒙的学生觉悟、聪慧,进而实现教学活动向“学”的本质回归。课堂成为“主动习得的学堂”,“情智交融的场境”,“互动温馨的共同体”,师生共同分享丰富的课堂资源;共同享用人类社会已有的方法知识;共同分享探索未知世界活动中丰富自己智慧系统的乐趣;共同享受满足自身精神生长需要的活动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儿童是主动的、学习是真实的、过程是愉悦的、收获是丰富的。

构建这样的课堂,必须始终坚持“四点关注”,建立过程性操作体系。“四点关注”中的“四点”为“基点、起点、重点、宿点”。基点关注,旨在“凸显语文交往特征,激活儿童分享愿望”;起点关注,重在“指导充分备学,丰沛分享资源”;重点关注,是研究的关键所在,涉及“构建分享共同体,营造分享情境,提高分享质量,调控分享进程,保障分享成果”;宿点关注,以学会分享、实现“让学”为主旨。

优选课程资源,壮大分享课堂的基点。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教师职责,彰显教师的智慧和艺术。分享让学式的语文学习课堂不是生硬的“知识批发市场”,而是学生实践、探究、思考、生成属于自己的学习体验,收获知识和技能,更收获方法和智慧的实战场。选择一个学生乐于探索的课程资源,设计学生乐于分享的话题,激活儿童的分享愿望,是构建分享型课堂的基点,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凸显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交往特征”和“交往活动”对于儿童的吸引力。

指导学生备学,丰沛分享资源,夯实分享式语文课堂教学的起点。分享让学式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生生之间的阅读收获分享、疑问分享、解决问题策略分享等都有赖于学生的积极主动的行动。如果没有每个学生个体充分的“备学”,带来充沛的分享资源,学习活动无法开展。对于已经习惯了听从教师安排的“被动学习者”而言,备学――提前自主学习,形成自己分享资源,有备而来――至关重要。这也是学生磨炼学习能力的必由之路。

“备学”,顾名思义就是“准备学习”,其行为主体是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为即将进行的课堂学习所做的自主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圣陶先生指出:要把预习规定为“练习阅读最主要的阶段。”他《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中指出:“这个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的阶段,就是‘预习’;它于‘养成读书习惯’关系极大。”叶老所说的“预习”就是“备学”的一种方式。

备学既可以是指向“新知新学”的提前预习;也可以打开“旧识未知”的思维蓄势、动力储备。常见的方式有:

1. 由教师提供课堂学习的目标要求,提示学生对新课文进行初步感知。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能还不够全面,心里肯定还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但对于一些阅读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来说,会在好奇天性的驱动下提高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意识。

2. 给学生提供课堂学习分享话题预告,实现思维预热提前思考。每一次阅读活动都是在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无论是与文本的互动还是与同伴的分享都需要已有积累为基础。课前备学,不仅仅是熟悉教材的过程,更融合了经验激活、知识背景铺设,求知管道打开等过程,是属于每个学生自己的个体思维预热活动,提前思考带来的是一个较为丰厚的知识的“地基”,有助于在课堂分享中呈现更丰富的内容,驶向更精彩的思维的深处。

3. 根据教师的备学指导,提示学生自主收集相关经验。整理相关知识记忆,完成“三三三备学”,“三忆”(回忆三个相关知识记忆和生活经验记忆)、“三思”(与新课相关的三个思考)、“三问”(准备在新课学习中讨论的三个问题),充分打开学生思维,调动已有知识储备,为课堂集体学习备足分享资源。

构建分享共同体,保障分享进程,紧扣分享教学法的重点。语文分享课堂的建构离不开五个关键:构建分享共同体;营造分享情境;提高对话质量;调控分享进程;保障分享成果。在具体的分享情境中,训练有素的合作学习小组互相分享各自对课程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发现,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借助教师的资源发展各自的认识,无论是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抑或学习能力、思维习惯都能得到发展。更为可贵的时,这样的课堂让每个学生借助小组这个平台,呈现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成果,获得展示的快乐、助人的成就感以及自身成长的愉悦。

完善课堂评价机制,将分享能力纳入评价体系,直指“核心素养”的“宿点”。“分享・让学”课堂教学活动效果评价强调“三全”角度:全员、全程、全面,以促使每个学生课堂中主动活泼地个性化生长。

全员角度:教师课堂评价的焦点尤其要集中在弱势学生身上,在即时诊断的基础上加强学困生的个别化辅导,使语文课堂成为不同水平层级学生的加油站。

全程角度:评价不仅要有形成性成果评价,更要有针对分享意识、分享能力、分享效能的过程性评价,并在即时评价的基础上及时调适分享进程。

全面角度:把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合作能力,倾听能力,分享能力纳入评价范畴。

课题研究的事实证明,分享让学式语文教学课堂,因为“备学”的存在,儿童语文课堂学习的程序从“教师单线指导”变成了“学为先导”“生生互学”“教师介入点播”到“指导备学”,程序的变化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经过备学的学生思维活跃,课堂表现欲望加强。很多同学在备学阶段就已经基本掌握了新知,直接挑战教师按部就班的传统授课模式,倒逼教师提高课程设计能力;学生备学以后,产生大量意想不到的学习需求,涌现各种问题,学生的提问能力和学习期待水平提升,倒逼教师不断完善教学预设;备学以后的学生,各自携带了学习资源进入课堂,学生的分享基础、分享愿望和分享能力都显著提高,“小先生”式的生生互动有时比教师的教授更有效,倒逼教师改变课堂组织形式。

随着分享活动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尊重”与“理解”“聆听”与“表达”“分享”与“合作”日益成为学生熟稔的行为。为了儿童的美好未来,连接着核心素养培养的分享让学式语文教学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15-04-01(4).

[2]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

[3] 汪堂家.论笛卡尔的自我\[J\].中国社会科学,1998(3).

关于分享的作文范文4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可持续发展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的健康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城市建设,各地水环境污染和短缺的现象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基于此,如何对水文水资源进行保护和有效利用已成为当下资源研究的主要课题。因此,相关管理部门要秉着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对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共享加大重视力度,不断引进新的管理技术,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切水资源利用和管理问题,使其早日实现共享目标。

1信息共享现状分析

通常情况下,环境保护措施、水文水资源管理条例以及相关水利工程建设等都离不开水文水资源信息的利用和参考,所以,无论是国家水资源管理,还是生态环境保护,都要以水资源信息为基础,这样才能保证相关工作的彻底落实,充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而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共享,则是利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管理知识才能对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尽早达到共享目的。目前,我国在水资源信息共享方面,仍存有很多缺陷和不足,如缺少完善的信息共享管理机制和相关法律法规等,因此,各地水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对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给予高度的重视,不断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水资源的全面发展。

2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信息共享问题

缺少规范化的共享平台技术。我国是一个疆土十分辽阔的国家,各地区的水文水资源,无论是分布比例,还是水质特征都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别,所采用的信息共享平台技术也各不相同。我国对于共享平台技术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规范,所以这就导致有关部门在使用水文水资源数据库时,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也给实现信息共享造成了较大的困扰。

3加强信息共享的有效策略

3.1统一信息共享技术标准

水资源共享平台的管理系统涉及多项管理内容,如:抵制水土流失、构建水利规划、防汛控制、水资源有效利用管理方案等,为了使这些管理工作能够达到相关标准,有关管理部门就要大力加强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引入,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一系列信息化管理措施,这样才能统一信息共享技术标准,使其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能够达到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统一信息共享技术标准的有效建立,既符合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需求,实现水文水资源信息的共享和利用,又可以帮助相关管理部们严厉打击一切违反水资源管理规定的不法行为,进而大大减少资源浪费情况,给可持续发展下水资源信息共享创造了可靠的保障。

3.2构建健全的信息共享平台

要全面搜集与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相关的数据资料,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在这一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尽量采取分布式水文模型来进行,因为该模型技术采取的是数学物理的分析手段,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不仅能够监测出这些数据资料的可用性,而且对其分析和处理也起到了很大的实效作用。对这些分析和整理后的水资源信息进行安全传输,使其发挥出一定的运用优势,能够真正落实到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管理工作中,为信息共享和有效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其早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4结语

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是我国水文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工作趋势,其不仅可以提升我国水文现代化管理水平,而且对于促进水文现代化建设也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具有可持续发展特性的水文水资源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各级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制定完善的法律规范、构建健全的信息共享平台,并在此基础上统一信息共享技术标准,这样才能做到我国水文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其信息共享和利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霍明宇.如何实现水文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信息共享[J].科技与创新,2015(5):22-23.

关于分享的作文范文5

关键词 共享心智模式 团队关系绩效 研发团队

一、研究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主导地位的逐渐显现,知识竞争日趋激烈。对于研发团队而言,知识性任务情境的多变性、不确定性以及时间压力大等特点使得其绩效的提高不仅仅取决于团队成员之间知识、信息、技术、资源等的交换程度,还取决于团队成员获取与研究项目有关信息等的速度、及时性等。相关研究表明团队成员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知识结构使团队成员在工作过程中对问题的界定、对情景的反应以及对未来的预期表现出协调的一致,进而有利于团队成员按照任务要求及预期及时、快速地调整自身行为。而这种共同知识结构被称为“共享心智模式”。

员工作为企业发展的主体,当他们面临交流过少、信息流动不畅等问题时,他们的工作绩效势必要受到深层影响,从而成为制约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和瓶颈。而共享心智模式会对工作绩效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工作绩效又分为关系绩效和任务绩效,关系绩效是工作绩效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共享心智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员工工作绩效、组织情境等相关议题的探讨上,很少从团队关系绩效这一视角出发,研究共享心智模式对团队关系绩效的影响。为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本研究拟从关系绩效的视角出发,探讨共享心智模式对团队关系绩效的影响。

二、概念界定与假设提出

王黎萤、陈劲将共享心智模式理解为团队成员共同拥有的知识结构及态度或信念,它使得团队成员能对团队作业形成正确的解释和预期,协调各成员行为以适应团队作业和其他团队成员的需求,从而提高团队效能。本文结合研发团队特点,将共享心智模式定义为团队成员对团队任务、目标、运作规范、互动模式、态度、信念等的一致性认知,以及对团队知识结构、资源、角色等的互补性认知。

VanScorer和Momwidlo将关系绩效分为人际促进和职务奉献,认为作业绩效包括对作业的精通和有效完成作业的动机,关系绩效包括人际技能、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和帮助他人完成作业的动机。Organ对OCB进行了重新定义,认为它并非职务外行为,而是类似于Borman和Motowidlo提出的关系绩效行为,OCB也能够对组织的社会和心理环境提供维持和增强的作用,从而把组织公民行为和关系绩效的内涵统一起来。

本文基于共享心智模式相关理论及研发团队特点,将研发团队共享心智模式概括为两个方面,即同时具备任务式共享心智模式和协作式共享心智模式。

对于研发团队而言,当任务式心智模式比较高时,一方面团队成员会对创造任务、目标拥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以及共同创造的态度和信念,通过目标共享、统一规范、领导信任等促进团队凝聚力的形成,促进团队的关系绩效;另一方面,高任务式共享心智模式能够促进团队成员将许多分散、多元的知识统一成更为系统的知识,进而促进知识更高层次的形式化;当其协作式心智模式较高时(即团队成员能够清楚地认知每个团队成员具备的知识结构、担任的任务角色),就会在无形中推动成员间的频繁接触和交流,这样有利于团队成员按照“心照不宣”的互动模式主动分享自己的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团队的关系绩效。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团队共享心智模式对研发团队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Ha:任务式共享心智模式对研发团队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Hb:协作式共享心智模式对研发团队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三、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本文对17个研发团队发放了124份问卷,收回113份,剔除填写不符合要求的14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99份。由于本文使用问卷收集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因此本章首先借鉴已有量表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在确定调查对象之后进行数据收集,然后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本文使用王黎萤(2010)的开发的量表,采用3个题项来测量任务式共享心智模式,4个题项来测量协作式共享心智模式。

本文采用14个题项的量表来测量组织内员工所表现出的关系绩效。

四、信度与效度分析

本文按要求发放、收集并使用SPSS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一)信度分析

本文使用Cronbach’s Alpha系数测量量表的可靠性,经过SPSS分析,共享心智模式的信度系数为0.869,关系绩效的信度系数为0.854,问卷整体的信度系数为0.862,说明各个变量之间、问卷整体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二)效度分析

在KMO检验和Bartlett球性检验结果表中,KMO检验的结果是0.808,很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性检验的Sig取值为0.000,表示拒绝原假设,认为各个题项之间不是独立的。这两种分析方法同时得出了共享心智模式与关系绩效之间很适合做因子分析。

在主成分列表中列出了所有的主成分,并且按特征根从大到小次序的排列。从表中可以看到,第一主成分的特征根为3.928,方差贡献率为56.112%,前两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3.617%,根据提取因子的条件――特征根大于1,所以提取了两个因子。

但此时得到的未旋转的公共因子的实际意义不好解释。因此,对公共因子进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选中最大方差法进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正交旋转分析结果验证自变量应分为两个维度,且两个维度之间没有交叉项,第一个维度用以测量任务型共享心智模式;第二个维度用以测量协作式共享心智模式。

五、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一)相关分析

为了解释共享心智模式与关系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对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共享心智模式与关系绩效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0.336,p

(二)回归分析

假设试图说明共享心智模式对研发团队关系绩效存在直接影响,在进行回归分析时首先加入控制变量,其次再加入自变量共享心智模式,然后进行回归。由分析结果可知:回归模型的F值为12.354,显著性概率是0.001,表明回归极显著。

从回归分析结果得知,共享心智模式与团队内部关系绩效的关系数为0.125;方差分析表明,其显著性水平为0.001。由此得出,自变量共享心智模式与因变量团队内部关系绩效之间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论文假设成立。

六、结论

在以往研究中,团队共享心智模式已被多次证明对团队创造力、团队创新绩效、团队关系绩效有重要影响,本文研究结论再一次证明相关研究成果的正确性。在研发团队中,高任务式心智模式使得团队成员对团队任务、目标、策略、流程、准则等形成相似性认知,进而形成团队成员之间的一种默契,有利于提升团队的关系;而高协作式心智模式使得团队成员能够充分了解相互间的特长分布、拓宽团队知识结构的多样性,并通过过程协同预测其他团队成员知识互动行为并反作用于自身的行为推动研发团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由此可见,研发团队应该使团队成员明晰团队任务、职责以及通过各种正式或非正式沟通、反馈等活动彼此了解,并可以通过增强共享心智模式的手段降低因知识背景、信任关系缺失、保护意识过强等因素引起的负面影响,并完善团队知识结构,进而增强团队关系绩效。然而在具体管理实践中,有很多方法或者手段可以推动团队任务式心智模式以及协作式心智模式的形成,如创建一个相互信任、宽松、合作的文化氛围,促进成员间沟通、共享;建立知识管理系统,便于团队知识可以被团队成员直接使用;团队领导也可以积极发挥桥梁作用。例如,在执行团队任务前向团队成员明确团队目标、规范或者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在执行任务时激发成员间互动、交流、共享、合作的意愿等。

(作者单位为山东财经大学)

[作者简介:张国芬(1991―),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参考文献

[1] 王黎萤,陈劲.研发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以研发团队共享心智模型为中介[J].科学学研究,2010,28(3):420-428.

[2] 刘博逸.共享领导与团队绩效:任务复杂性和互依性的调节效应[J].学术论坛,2012(6):29-32.

关于分享的作文范文6

【关键词】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框架

随着现代办公的网络化、信息化、数据化特征不断凸显,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在环保工作的应用,已经成为提高环保工作效率,顺应时展趋势的重中之重。现阶段,我国环保档案信息资源的构建还主要依靠各级环保主管部门进行独立管理。档案信息资源之间缺乏严重的统一性和共享性。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共享技术支撑的环保信息资源,只能使得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处于一种孤岛的状态,很难最大化的发挥这些信息的价值,极难充分满足当代环保工作的要求,无法有效地服务于新时期的环保事业发展。

1 环保档案信息资源概述

环保档案是各级环保政府机构在环境保护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较高保存价值的文字、图像、表格、影响、声音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环保档案除具有一般档案的一切属性以外,同时还具有一般信息资源的分离性、客观性、长效性、公益性、排他性及可传递性等特点。环保档案同其他类型的档案相比较具有来源广泛性、时空特征明显性、标准依赖性等特点。

环保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决策支持。环保档案信息资源是环保管理者决策的重要依据,环保工作者通过收集、分析、总结这些反应客观事实的信息能够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保障。第二,参考作用。环保档案信息是环保工作者活动的客观记录,它承载了前人积累的丰富知识和经验教训,依次为参考能够收获比其他资料更可靠的效果。第三,凭证作用。环保档案信息真实的记录了各部门、各单位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中的现状,因此,这些原始记录具有较强的法律效用,可以作为执法部门执法的依据和协调纠纷的凭证。

2 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支撑体系

(1)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基础

信息共享是指在一定的开放条件下,同一信息被多个用户共同使用的方式。文件连续体模式认为档案文件存在于多元施工范围,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上的,对文件的运动过程的描述,可以看做为能够同时发生在其存在的任何时间点上或者超前的时间点上,因此,对于文件作为档案保存和利用的全过程应当采用连续的,一致的管理方式。又因为文件连续管理模式打破了生命周期模式用生死过程来描述文件运动要经过的一系列阶段,因此被认为适用于档案学背景下的一切文件管理,包括电子的和非电子的文件管理。基于此,本文认为连续模式和环境档案信息资源本身所具有的的众多特点是环境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理论的基础和依据。

(2)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支撑体系

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一项工程量十分浩大,内部关系较为复杂的系统。仅仅依靠先进的信息处理及共享技术是无法完全解决的,因为其中还涉及到人们意识形态的不同和行业部门的利益冲突。在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构建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进行环保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这五个方面分别为用户需求、组织管理、共享规则与标准、档案驱动及共享技术。用户的需求是前提,了解用户的需求才能以此为驱动,从而制定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框架,明晰信息资源整合的方向,从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设计共享平台的功能模块。模块建立后就需要确定用什么样的规则和标准约束共享活动,又以什么样的技术才能支撑共享的实现。这五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支撑体系。

3 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框架

(1)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框架的构成

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框架指的是和具体的实现技术无关,实施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整体解决方案或者顶层设计,其实质是根据环保档案运动的规律,梳理分析档案管理的共享模式以及其中所涉及到的规则及规范,以及不同用户在该框架下的业务流程等。有效处理包括环保档案形成者、环保档案的保管者和管理者以及使用者等利益共享主题之间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的关系。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框架式直接指导标准及规范编制以及资源整合、软件开发的依据。

(2)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总体模式

根据调研分析,环保档案信息资源的用户包括:环保部门单位内部的员工,环保系统上下级单位、同级兄弟单位用户、其他部委相关单位用户以及社会公众等。这些用户可以进一步归为三大类:本单位用户、环保系统内其它单位用户和环保系统外用户。因此,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总体模式采用分布式的共享模式,即通过物理上分布、逻辑上统一的各级环保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各级环保档案信息资源的自治管理、安全交换和分级共享。各级环保档案管理部门通过本部门环保档案共享系统的自治实现面向内部人员的资源共享。为了确保上级对下级档案信息资源的监督指导,下级单位需通过互操作技术实时或定时的向上级进行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的交换,同级部门为了实现环境应急,也可进行数据交换,社会公众等外部用户只能通过环保档案信息共享系统进行环保档案的查阅。

(3)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标准规范体系

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标准及规范体系是保障信息交换、共享、用户权限使用等活动的核心。标准和规范约束着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全过程中的各种行为,确保档案信息资源能够有效、有序、安全、优质的被充分共享利用。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标准体系架构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分别是指导性标准,通用性标准和专用性标准。指导性标准旨在为共享提供指导性或者参考性的依据,比如环保管理办法和分类体系等。通用性标准是指信息共享过程中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条款,比如共享条例。专用性标准主要是针对某一专业应用,具有专用性条款的标准,比如环境监测数据管理规范。

从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来看,这些标准又可以被进一步的归纳为:档案信息资源采集或者管理标准、交换标准、共享标准和其他基础性标准等。

参考文献:

[1]诸云强,徐敏,朱琦,吴品才,张树梅.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框架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1(02).

[2]诸云强,徐敏,朱琦,冯敏,宋佳,杜佳.分布式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