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教材范例6篇

日语教材

日语教材范文1

摘要:寒暄作为交际的第一步,在日语教学中被认为是重要的指导项目。在日语学习者和日本社会接触、和日本人进行交流的时候,寒暄的掌握程度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日语教材(《新版标准日本语》 初级上册)中有关寒暄语的讲解,找出存在的问题,对日语寒暄语的教学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日语寒暄语;日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1 、 日语教材中寒暄语的讲解情况及分析

学生在学习时首先接触的就是教材,教材中对寒暄语的讲解是否到位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寒暄语的理解和运用。本文以《新版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册为例,重点考察其中有关寒暄语的讲解情况。

1.1、日语教材中寒暄语的讲解情况

> 首先在书的开篇(第18页)就介绍了"常用寒暄语",并配有图片和汉语解释。分别从"时间上"和"场面上"介绍了10个代表性的寒暄语。

> 其次在"表达及词语讲解"板块分六次讲解了寒暄语。

> 然后在课后的单词表中也有该课中出现的寒暄语的汉语翻译。如第31、41、77、87、97、291页等。

> 在第92页和第174页中对"すみません"的"搭话"功能分别作了讲解。

> 最后,在每个单元末的"使用场景对话"中也会出现一些常用寒暄语,并配有图片和汉语翻译,但是没有讲解。如第62、63、155、201、247、293页等。

1.2、日语教材中寒暄语的讲解情况分析

通过以上的整理我们发现,新版标日在寒暄语的讲解上比旧版以及一些其他日语教材要详细的多,不仅仅是在单词表里翻译汉语意思,而是有了详细的讲解板块,有些还从不同的对话场景出发进行说明。这就表明日语教育对寒暄语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在发现优点的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几点不足:

* 讲解缺乏系统性

教材在"表达及词语讲解"板块分六次讲解了寒暄语,只是因为课文内容出现了寒暄语,所以就该寒暄语进行说明讲解。而并不是按照"时间上"或者"场面上"等系统的分类去讲解。在书中第285页的【寒暄语⑥】中讲解了"分别的寒暄",虽然这个是按照"场面上"的分类来进行的,但是因为应用课文的内容是小李即将回国,与小野、森三人在机场话别的场面,这个场面要使用的是"预见到长时间不见面而话别"的寒暄语,仅仅是"分别的寒暄"的一小部分。过分拘泥于课文内容,会使学生在理解寒暄语上缺乏立体的、体系化的概念和印象,不利于学生的实际运用。

* 省略形与礼貌形讲解模糊

日语中存在着大量含义相同表达形式不同的寒暄语,主要体现在"省略形|"和"礼貌

形"的区别上。比如都是"谢谢"的含义,但「ありがとう是省略形,「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是礼貌形,二者在使用对象和使用场合上有明显的区别。教材中只是偶尔会提到省略形、礼貌形各是什么,但是却不讲解二者使用上的区别。如第26页。另外省略形和礼貌形介绍的也不够全面,如第92页中写道:"以还要返回该处所为前提,在离开家或公司时,要离开的人一般说「いってまいります(我走了)。「いってきます是「いってまいります的较为随便的说法"。可是比「いってきます更为随便的说法「いってくる却没有介绍。

* 对具有多个含义的寒暄语讲解欠缺

日语寒暄语中存在着一些具有多个含义的词,根据不同的场合以及上下文来判断其具

体意思。教材中只介绍了「すみません的"对不起"和"搭话"的两种用法,其实「すみません还有"感谢"的用法。另外,教材第36页中写道:"「どうも用于加强「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所表示的谢意。但是略表谢意时,可以省略「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只用「どうも"。但其实「どうもすみません也可以省略「すみません只用「どうも,而这里的「どうも就表示"道歉"而不是"感谢"的意思了。

* 很少讲解同一场面中的寒暄语之间的区别

教材在第82页【寒暄语③】中讲解了「お疲れでした的用法和含义,可是在第

293页的"实用场景对话"中却出现了「ご苦的使用例。这两者都含有"您辛苦了"的意思,但在使用对象和使用场合上有明显的区别。如果教材中对于这样的区别不做讲解,学生自学起来会很疑惑,不利于学生的实际运用。

* 没有介绍相应的日本文化

日语寒暄语里蕴含着丰富的日本文化要素,是日本社会特征体现在语言上的一个缩影。

比如第92页介绍的「いってらっしゃい、 「いってまいります/いってきます这组"进出家门时"的寒暄语就体现了日本"内"与"外"的文化意识。另外寒暄语中省略形和礼貌形的存在也体现了日本人际关系纷繁复杂,寒暄时要根据关系的上下、亲疏来选择寒暄语。在教科书中这样的与语言相关联的的文化介绍还是比较少见。

2、 日语寒暄语的教学对策

2.1、 从日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开始就要引导学生了解、理解日本文化

一直以来日语教育还是比较重视日本文化的,但是在很多学校跟日本文化相关的课程,比如"日本概况"、"日本事情"等都被设置在中高年级进行。其实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往往是依赖教科书或者日汉词典的汉语翻译,所以一旦教科书或者词典的解释不够全面就有可能误导学生引起误用。而且初级阶段记住的内容往往印象深刻,到了中高级阶段虽然意识到当初的内容有错误,但在实际交际的过程中不经意的还是会用错,因此,在学习的初级阶段,不仅是词汇和语法,还必须说明并使学生理解日本人交际中的规则、日本人的思维方式等异文化要素。

2.2、 礼节教育十分重要

所谓礼节就是为了不使对方不愉快而必须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包含着大量的日本所特有的寒暄语,为了使学习者理解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行为模式,为了避免和日本人交流引发误会,把"礼节"教育正式引入日语教育中是十分必要的。比如"说话方式的礼节"、"用餐的礼节"、"拜访时的礼节"以及"赠送东西的礼节"等都是与日本人交流时经常会用到的。在现行教科书缺乏的情况下,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就起着关键作用。

3、结语

在对学生进行寒暄语教学时,教师不应该拘泥于教材的讲解,应该把寒暄语放到具体的场景中,细化使用者或者使用对象的说明,同时导入日本文化,让学生在文化中理解语言,并可以与母语文化进行对比吸收,使学生既学到了语言又理解了文化,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减少误解或摩擦,达到更好的交流和沟通。

参考文献

日语教材范文2

关键词:对外汉语;对日汉语教材;生词释义

一、引言

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课文学习的基础材料。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对日汉语教学研究是发展比较早、成果比较大的领域之一,但是对日汉语词汇教学方面的研究则不够多,因为日语中存在大量汉字词,所以认为对于日本的汉语学习者来说,学习生词问题不大。但不容忽视的是,日本的汉语学习者不仅要克服母语的负迁移影响,他们同样缺乏对汉字生词的理性认识,不明白汉字生词的造字理据,甚至不能很好的区分汉语生词的词性,所以对于对日汉语教材的生词释义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二、对日汉语教材生词释义问题

(1)释义模式单一

目前大多数对日汉语教材中的生词释义模式都采取了日中对释的形式。即汉语生词后用日语标注解释的方法。例如,觉得――と思う/感じる,语法――文法,听――く,由于教材的篇幅及印刷效果的限制,大多采取语言释义模式,而极少使用非语言模式,比如符号、图片等。这样单一的释义模式会让学生感到学习生词很枯燥无味,可能失去学习生词的积极性。

(2)词性标注不清

在对日汉语教材中,生词的词性标注往往出现词性标注不清的情况。例如,“比较”这个单词,在教材中只标注了动词词性,“比べる,比^する”。而“比较”的副词词性并没有标注,日语里比较的副词词性为“比^的に,わりに(割合)(一定の程度になっていることを表す)。“打算”这个单词也只标注了动词词性,“するつもりだ,する予定である,浃工耄考える”。例句为:你打算到哪儿去?――あなたはどこヘ旅行に行くつもりですか。但是“打算”的名词词性未标注。“打算”的名词词性为“意恚考え”,例句可以为:共同的打算――一致した考え。

这样只给出单一词性标注的情况很多,可能是为了和课文匹配,但是会使学生误认为生词只有单一的词性,不能灵活地道的在生活中使用,造成生词词性误用。

(3)义项解释过多

在词性标注单一的情况下,义项解释却出现繁杂的情况。例如动词“过”,给出了3种解释:(1)(あるrgを)U^する,(rgが)たつ、(あるNの暮らしを)する。例句为:日子过得真快――月日のたつのは早いのだ。(2)(ある鏊を)通る、^ぎる,渡る,越える,通^する。例句为:十路汽车从天安门前过――10番のバスは天安Tの前を通る。(3)(ある欤限度を)越える,超^する,名~を目的Zにとることができる。例句为:报名的日期已过――申しzみはすでにめ切りとなった。一个生词“过”就给出了三个义项,在义项选择上过于繁杂,可能课文只需要其中一种义项的释义。

三、针对释义问题的解决对策

(1)释义模式要多样化

生词释义模式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样化,日本人比较喜欢用图画来表达意思,有些生词可以用图片代替,例如“猫”,“月亮”,“苹果”等这样的名词,可以直接用图片解释,日本的漫画更是引领流行的先驱,有些动词也可以尝试用漫画的方式来解释,这样会增加学生学习生词的兴趣,降低生词难度。

(2)词性标注清晰化

在对日汉语教材词性标注的时候,应该更多考虑到日本学习者的思维模式及认知习惯。如果只是单一的标注生词的一种词性,那么学生常常就只记住这一种词性,虽然配合教材的课文,却不能很好的在生活中使用,所以为了避免学生词性误用,应尽量把生词的常用词性都进行标注,以便学生记忆,并使用生词进行日常的交流。

(3)简化义项解释

在解释生词时给出的义项过多,会加重学生的记忆负担。尤其是学习者自己使用教材学习时,对于繁杂的义项解释不知道哪个是匹配课文的解释,也不知道其他的义项解释怎么用,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每生词的含义,要简化义项的解释。日语中有很多汉日同形汉字,但是意却不同,解释的时候很容易混淆,所以在义项选择时,如果是初级阶段,只给出常规义项更能减少生词误用的概率。

四、小结

在对日汉语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针对于日本汉语学习者的学习思维,文化背景以及同属于汉字文化圈的特殊性,在生词释义问题上,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注意。生词释义模式直接影响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有效的生词注释模式会提升教材编写的质量。而国别化的教材编写更是任重道远,所以对日汉语教材的生词释义研究之路还需要更多的科学分析及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李明.[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

[2]赵金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王汉卫.论对外汉语教材生词释义模式[J].语言文字应用, 2009(1).

[4]王素云.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表编译中的几个问题[J].汉语学习.第6期.

日语教材范文3

[关键词]视听觉教材 教学效果 现代化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6-0205-01

随着科技革命的推进,各种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手段逐渐发展起来,利用视听觉教材的教学模式逐渐取代了以教师单纯利用教科书通过粉笔和黑板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

一、视听觉教材的运用和发展

视听教学是一种经历了时间和实践检验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可细分为电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视频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先后出现了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VCD机、有线电视和网络远程教育、多媒体实验室等。运用各种电化教学手段,许多过去在教学活动中无法办到的事情都变成了现实,并且鲜活生动、耳目一新。借助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人的感官被“延长”了,从而能够更广泛更深入地认识宏观、微观、动、静、快、慢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视听觉教材的运用是符合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外语学习的特点的,利用视听觉教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视听觉教材可以向我们展示一个我们无法想象的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世界。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视听觉教材来提高教学质量呢?下面就我们外语教学过程中常用到的视听觉教材做以浅析。

二、充分利用教材的录音材料

现在所使用的教材大部分都有课文、对话、单词和课后练习的配套录音,它语速适中、发音清晰地道,适合教材使用者的听力水平。在学习每一课的新内容之前,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听力水平,将课文和会话内容设计成一个完整的听力教材体系,并设定一些听力训练题,可以以选择题的方式或填空题的模式,目的是让学生有目的去听,实践证明目的意识越强,听力效率越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来有效利用配套磁带,例如,可以将本课中出现的学生不容易记生单词写成一个表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将听出的单词指出来这样有便于学生记忆。还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要边听边写。写下关键词,听完录音后,每个小组的同学在黑板班上轮流写下自己所听到的关键信息,比一比哪个小组记录的信息多,以比赛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还可以利用教材的配套录音进行模仿纠正自己的发音,也就是说利用它练习了“听”,还要利用它练习“说”。自身准确地道的外语发音不能让你在听力上面无往不利,但是不准确不地道的发音绝对不能有效地解决听力问题,我们通过“泛听”的方式学习之后,必须还要采用“精听”的方式,将听力内容逐词逐句地听懂,并且能将听到的内容默写下来。学生平时总是把精力放在单词的书写上,对单词的读音记忆不够重视,学生在听一段文章时,单词能够听懂,但往往不知道整段文章说的是什么内容,当学生看到原文时立刻恍然大悟。实践证明,听写练习是对单词读音记忆和理解文章的最有效方式,坚持一段时间,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就能够得到明显提高。

三、利用现代化的视频教材

培养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的最佳途径就是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勤加练习与应用。对于没有语言环境的在中国学习的日语学习者来说,充分利用一些视频教材,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假设的日语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优秀的语言素材和运用范例,同时也能让学生对日本的社会文化有所了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的视频材料选择时,对于不同阶段学习水平的学生,要选择适合学生学习水平的视频材料。对于低年级的刚学日语不久的学生,主要是培养他们听的兴趣,训练他们一些听的技巧,可以选择一些日语对白,有汉语字幕的、语速不是很快的影视作品。对于已经学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日语,对日语的单词语法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的高年级学生来说,在视频材料的选择上,可以是一些日语对白、日语字幕或没有字幕的影视材料。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对所要观看的内容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为课堂上的教学打好铺垫。在播放影视作品之前,让学生就他们所了解和掌握的信息内容做以阐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无论是什么难易程度的视频材料,都不能播放一次就弃置一边,要反复播放,每次播放要给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听力理解能力就会有明显提高。

总之,视听觉教材具备一般文字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势,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让学生随便看看随便听听,那么根本就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性,更不能提高教学效果。视听觉教材拥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丰富多样的先进教学手段,这是现代教学的重要优势。同时,如何真正发挥先进教学手段的作用,使先进教学手段切实成为高水平的教学工具,更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合理把握不同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把教学手段融入教学体系的整体建构之中,各种教学手段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切实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能。

【参考文献】

[1]潘景丽.运用视听觉媒体 提高外语教学质量[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3).

[2]何芳.影视教材在日语视听课中的应用探讨[J].北方文学,2012(11).

[3]胡荣康.浅谈高职高专日语听教学改革[J].时代教育,

日语教材范文4

【关键词】中学日语教材;实用性;改革

日本,作为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国,与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交往。尤其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大,我国与日本之间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多,日本也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正是由于中国与日本之间特殊的地缘关系与日益频繁的交流,日语也正在逐步成为中国继英语之后的第二大外语,各地以日语作为外语的中学也纷纷加强了对日语教学的改革,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日语教学效率。但从目前各地中学正在使用的日语教材来看,其理论性普遍比较强,基本都以语法为基础开展编排,而内容则更多的强调考试,对于语言的实用应用重视的比较少。的确,传统的日语教材基本都是重视语法教学,而众所周知语法教学和注重语言实用性训练在教科书编排上属于截然不同的两种系列,以语法为纲就容易忽略交际功能;按交际功能编排又很难把大纲规定的语言知识包容进去。所以,长期以来,无法有效的把语法、交际有机融合,学生借助什么样的教材才能更有效的兼顾考试和实用应用,这成为了日语教材改革的一大难题。

一、推进语法句法编排改革,增强实用性

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指出,“学习是一个有意识的学习过程,学习者注重的是语言形式和语法规则”。语法、句法是学习语言的基础,也是教材编写最重要的主线。因此,目前大部分中学日语教材都是围绕语法句法展开编写的。从思路上看,这种编写方法十分清晰,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比较有针对性。但从现行的中学日语教材来看,许多语法和句型的使用都过于传统,比较强调以往的含义,而不能针对新时期各种句型演变出来的新的含义,以及日常交流中经常出现的句型含义进行阐述,一些新时期日常交流中用到较多的新生语言和固定句型应用也较少。只要是学过一点日语的人恐怕都知道“ありがとうごさいます” (意思是“谢谢”)是我们最初接触到的表示感谢的短句。但实际上,现在很多不同的场景下,这个短句还可用于对称赞的应答、分手前的告别以及委婉地拒绝对方邀请等等。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而且这些情况如果不加以注意,将直接影响教材内容能否在现实生活的交流中有效应用。因此,下一阶段在中学日语教材的编写改革中,需要着力加强对常用语新内涵的挖掘,尤其是那些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语言或者词义比较丰富的句型,以及日语中应用较多的复合动词都需要重点加强。

二、教材内容要与时俱进,贴近交流实际

外语教学要为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整体素质高(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能力)的人才而做出努力。所以说,一本优秀的外语教材,不仅仅体现在语法是不是符合现代语言的特点、句型是不是符合日常交流应用的主流倾向,还取决于所采用的案例、阅读素材等是否包含了现代社会发展的相关信息。如果一本教材仍然采用的是20年前的一些例子,比如阅读理解、会话等所采用的文章都是陈旧的内容,那么即使这本教材的语法逻辑再严密、句型表述再有新意,那么我想这本教材也算不上是一本实用性强的教材,因为学生不能从中挖掘到社会发展的前沿思想和知识。尤其是现阶段社会发展如此迅速,如果不能紧随社会中科技、文化、政治发展的方向,那么学生就无法通过学习获取实际生活中交流所需的相关知识和语言素材。因此,改变现有教材中知识系统陈旧、缺乏新意、不能与时俱进的现状成为中学日语教材实用性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三、加强异国文化的融入,拓宽教材用途

教材实用性,是一个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的词汇,不同时期对教材实用性的定义不同。在现阶段,随着中国同日本之间的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两国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多。而作为促进两国交流的重要环节之一——语言学习,其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了解中日文化差异,这就要求语言教学要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否则,学生在使用目的语同日本人进行交流时,将产生许多影响交际效果的失误。结合中学日语教材来看,可以把蕴含在词汇、句子、语法、课文、会话、阅读文、插图等内容中的日本文化的内容进行延伸讲解,比如其中的背景文化、习俗文化、传统文化、观念和心理文化、蕴含性文化等几方面内容,教师都可以用多媒体配合图片或者视频向学生展示,以此提高学生对日本文化的认同和了解。同时,在选择日语相关的文化内容时,教师还需要考虑到日语教育的目标,其次是学生的兴趣、接受能力等,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以及学生的个人知识背景差异,灵活的制定授课方案,以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

日语教材范文5

关键词 大学语文 古典文学 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inking on the Reduction of Classical Literature

in College Chinese Textbooks

WANG Hongmei

(Hohhot Vocational College,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51)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for the plight of university language teaching, reformers proposed tools and the times of the strategy emphasizes language education, nowadays produced a large number of university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abatement all components of classical and ancient poetry, replacing practical writing, Pearls of Wisdom when text or network works. This trend despite an increase in university language operability, but also makes the university language track toward the fast food culture, from its "heritage of national cultural essence" of course positioned lopsided.

Key words college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national culture

自1978年经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倡导在全国高校重新恢复至今,大学语文已走过了四十几年的历程,然而它在高校课程中的地位仍不确定,很多学校依旧徘徊于开或不开的抉择中,开设了这门课的学校也面临着它到底有多少功用和成效如何的质疑。大学语文进退维谷的命运,进一步说明了在重利益轻情感、重技能轻人文的时代氛围里,大学教育在传递人文知识、传统文化方面的失利。

大学语文需要改革,然则改革应何去何从?很多人认为大学语文要突出工具性和时代性,即语文教育要与专业学习、学生爱好、现实生活、地方文化相联系,才能找到出路。①在这一思路指导下,时下产生的一批大学语文教材,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自编教材,都大大消减了文言文、古诗词的分量,代之以应用文写作、时文选粹、网络作品、地域文学。以笔者所在的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的大学语文教材为例,该教材为2011年版校本教材,分学习篇、毕业篇、生存篇、情感篇、智慧篇、家园篇、娱乐篇和毕业生常用应用文写作八个部分,其中娱乐篇包括二人台剧目、小品、相声和歌词,而其它篇章的文章也有一半为网络作品和时文选粹,知名文学家和作家的经典作品只占到整本教材的四分之一,文言文和古诗词只能占到十分之一,这十分之一的古文中又有一半不是必讲篇目。这样的一部教材,在贴近学生生活的同时,也隔断了学生与古典和经典的对望。

可以断言,如果继续循着“用什么,就学什么;不用什么,就摒除什么”的道路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手机短信、产品说明书、QQ聊天记录等大概都可能走进大学语文课本。

在经历了广泛的讨论之后,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已经基本确定下。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陈洪教授指出:大学语文课程“与国家整体文化战略相关”、“它是在高校开展母语教育的主要方式”。②换言之,大学语文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精髓、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伟大使命。

古典作品无疑是中国语言的根基之所在、民族文化的精髓之所在。二十世纪之前的中国文献,99%是用文言记载的。说得直白些,中国文化本身就存在于文言之中。文言文使用的本身就是民族智慧的体现,几千年来,口语不断变化,而记载文化的书面语言文言文永远不变,用文言文写出的文章,世代传承,千百年之后看到,还是能像跟古人对话一样清楚明了。这样的语言,避免了对文化传统的继承的中断或者误解,使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个时期像今天一样,高等教育的受教者和施教者可以都无视文言。现在的大学生古文功底差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次“古代文学”课程的监考让笔者记忆深刻,其中有一道题是要将“求,无乃尔是过欤”翻译成现代汉语。学生的答案令人啼笑皆非,有的同学答成:“乞求,我和你谁对谁错?”有的同学答成:“我错了,求你原谅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尚且如此,更遑论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对他们来讲,文言文比外语还郁闷,因为字基本都认识了,可却还是不知所云。可以推想,如果任此下去,再经两代,文言文将有失传的危险。

五四新文化运动催开了民族主义之花,也彻底终结了文言文的历史,其中之利弊得失,百年后的今天,很多人开始反思:为什么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坛群星璀璨,而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文坛却黯然失色?为什么民国时期一个小学生的作品,今天的大学生都看不懂?为什么大学生的表达能力、书写能力每况愈下?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有一点不能否认,就是当代国人失去了“文言”的浸染。没有了文言,我们的语言和书写变得游离无根、进退失据。网络语和流行语的夹击使语言芜杂而贫薄,而语言一旦芜杂,智力与创造力,顿成空谈。

笔者在求学期间,有幸做过词坛大家叶嘉莹教授八十寿辰词学研讨会的听众。与会期间,九十岁高龄的数学家陈省身赋诗一首,并饶有兴趣地与诗词学专家们就李商隐的《锦瑟》进行切磋;八十岁的物理学家杨振宁也用英语献上陆游的诗句表达庆贺。在这些大师的身上,我们看不到文理的、古今的、中外的截然的界限。也许正是这样的情怀,才成就了他们的辉煌。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而汉语又是一个整体。自古以来,识文断字与通晓文言从来都是一个涵义,不通文言也能称会汉语,是现代人偏颇的定义。

大学生已经错过了学习文言文的最佳时期,但是如果因为他们基础不好或不愿意学,所以学校就不教了,那就是讳疾弃医。我们应当做的是亡羊补牢,站稳大学语文这片语文教育的最后阵地,也许我们并不能通过为数不多的几节课就让学生们在文言文里自由徜徉,但至少要向他们传达出文言的重要和可爱。有了这个意念,以后的岁月都是弥补的时机。所以,大学语文教材里必须保证文言文的一席之地。

当然,不管是在中学还是大学,学生不爱学文言文最关键的原因出在老师身上。大多数老师中国历史不通、古文修养也差,只能是照本宣科,解释字词语法,死板而凝重,又怎能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热爱之情呢?

笔者在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也有这样的感受,笼统地去说一个作者很伟大,一部作品很神圣,并不能让学生去亲近他(它)。比如讲李白,学生都知道他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可是大家对他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上。可是当你详细介绍他的身世,诉说他的飘零,他的孤独,他的高傲,而《静夜思》就是这样一个不知家乡在何方的人在思念梦中的家乡。当你有些哽咽时,学生的眼里也泛着晶莹。

讲授文言文更需要感情,在经历了千百年之后,唯有感情的线,才能建立起今古的关联,让不同时代的人去相知和相通。在大学语文的文言文讲授中,我们应该注重这种感情的传达,因为这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后一站,琐碎的语法学习和字词解释只能让学生无所适从。学生对古人、古文有了兴趣和感情,他们长期以来对文言文的心理障碍才会逐渐释然,也才可能尝试着主动去阅读,而有了一定的阅读量之后,字词语法的障碍也就不攻自破了。大学语文教师应当做的,就是把学生领上这条去繁就简的路。

语言是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文言唯一的生机。大学语文教材必须给文言文以足够的重视,而大学语文教师也应不断探究向学生传授古典文化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大学语文课程才能真正实现“传承民族文化精髓”的课程定位。

注释

日语教材范文6

日语听力教学对象为日语专业(本科)基础阶段学生。从发音开始学习的零起点的日语专业基础阶段听力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辨音能力,传授日语信息接收技能,对学生的听力进行严格而全面的训练,增强学生对日语信息的敏感性,丰富学生的日语文化知识,加强接受能力,为学生升入高年级打好扎实的基础。在日语听力教学过程中,在听力技能训练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新材料与旧材料,基本教材与补充内容的关系,日语听力教学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听录音带、观看电视或电影,听写、复述、总结、对话等),帮助学生初步克服听力障碍,听懂一般社交场合的谈话和相当于初级难度的听力材料,能理解大意,抓住主要论点或情节,能根据所听材料进行分析,领会说话人的态度、感情和真实意图,并用日语简要地做笔记。日语听力的基本要求是在第一学年结束时,学生应能听懂日语讲课,对题材熟悉,句子不太复杂,程度与课文相近的语言材料一遍可以听懂;能在15分钟内听写根据已学知识编写而成或选用的录音材料,错误率不超过10%。第二学年结束时,学生应能在15分钟内听写根据已学知识编写或选用的词数为200个左右、语速为每分钟120个单词的录音材料,错误率不超过8%。本课程开设在第一、二、三、四学期,第一学期为14周,2学时\周,共计28学时,第二学期为18周,2学时\周,共计36学时。第三学期为17周,4学时\周,共计68学时,第四学期为19周,4学时\周,共计74学时。学生通过基础阶段听力的训练和学习,应牢固掌握数字、天气、时事新闻、故事、短剧中的基本用语,熟悉4000-5000词汇,基本听懂外台(电台、电视台)的相关节目,并能在听懂的基础上正确熟练地反馈信息。日语专业基础阶段听力课原则上安排两年,即四个学期。第一、二学期每周至少2节;第三、四学期每周至少4节。听力训练主要内容:1、听写题2、填空题3、看图选择?4、听短文选择正确答案?5、数字?6、关键词?7、新闻?8、短剧?9、故事?日语听力课程教学大纲

目前,日语听力课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日语听力教材的选择。其次是日语听力教学资源设备落后。再次,日语听力教师课堂教学设计问题。其中,听力教学设备等硬件是可以在短期内得到比较好的解决和改善的。听力教材的选用和课堂教学设计则相对来说,难以很快的解决,而且听力教材的选用与课堂教学设计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可以说目前日语听力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日语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结合问题。这一核心问题制约着教师日语听力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师在日语听力课程教材选用、教学设计和实际操作中首要思考的问题。

日语教学已经从原来的“哑巴日语”教学转变为现在的“听、说、读、写、译”五会的教学目的,要扭转很长时间以来,日语教学不重视听说能力培养的局面,做到“在什么时候怎么说说什么”是日语教学转变的重要方向。作为二语习得者的日语专业学生,首先来说要摆脱对象国文化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建立日语思维模式和认知模式,比如一句汉语说为“你有空吗?”,日语很多学生会问“ぢぴわごぢお。”而回答会说“ぢぴわごぢお。”这样的问答从语法上来说是正确的,但是并不是地道的日语,地道的日语应该问“ぢぴわごぢお。”这个在语言心理学上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正迁移的例子,和中国的汉语思维是一样的,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是跨文化的交际,涉及到反迁移的情况会比较多,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建立日本式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随着语言教学语用能力培养日臻完善,我们的听力课程从教材的选定、编纂,课堂设计等方面也需要从认识心理学人手,去设计日语听力教学,图式理论作为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在对学生听力模型建立的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希望利用这一理论,开发适合日语专业听力课程建设的模型教学方式,以期指导教学,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实际的语用能力。

(衡水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河北社会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303280)

衡水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课题(课题编号:ig2012035)

上一篇晚春韩愈

下一篇成功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