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八球范例6篇

中式八球

中式八球范文1

关键词:亚冠八强;进攻特征;淘汰赛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以2012年亚冠淘汰赛阶段八强球队的进攻特征为研究对象,研究八强球队在淘汰赛30场比赛中的进攻特征。通过研究亚冠淘汰赛阶段八强队伍的进攻特征,了解各支球队射门及其进攻组织特点和差异性,为足球今后的组织训练提供参考,以期对提高我国足球训练质量和比赛质量有所帮助。

1.射门情况统计分析

经比赛录像调查统计可知,亚冠八强球队在30场比赛中射门次数441次,场均射门13.78次,进球数达到50个,场均1.56个。这些数据表明,现在的亚冠八强球队射门欲望强烈,具备比较强的进攻能力,进攻战术的执行力也可见一斑。射门是进攻战术配合的最终目的和进攻得分的唯一手段,也是进攻战术最重要的环节。射门不仅可以提升本队的士气,还能打击对方的锐气。

2.进球方式统计分析

进球方式分为个人突破、传中、传切、远射、补射、点球、任意球、角球、乌龙球等方式。经统计可知,亚冠八强球队的主要进攻方式为传切配合,进球数达到了14个,所占比例为28%。其次是边路传中的进攻战术,这样的进球方式防守的难度较低,进球难度较大,进球数达到了9个,所占比例为18%。然而个人突破、远射和补射等进球方式发挥的次数较低,说明亚冠八强球队的进攻球员个人突破能力你还是有所欠缺,远射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加强。补射进球数与远射所进球数相同,说明防守一方对补射机会的防守能力较差。亚冠八强球队还需要进一步增加进球方式的变化性,不能过度依赖一种方式,会让防守方更好的进行针对性的防守。

3.完成进球所需传球次数统计分析

由表5可以看出,亚冠八强球队在进球所需传球次数上以5次传递为进球数最多的,达到了14个,所占比例为28%。其次是4次,达到了12个,所占比例为24%。在5次以上的传递次数后,传递次数越多进球数就会越低,这说明亚冠八强球队在中场的传球能力和控球能力较差,传递次数越多失误的次数也会进一步加大,也就无法形成有效的射门进球。

4.运动战术运用统计分析

由表6可以看出,在亚冠八强的运动战术运动中,边路的传中、运突、45度斜传等运动战术应用次数较多,达到了761次,以边路传中的次数最多达到了411次,战术利用率占到了3026%,是所有运动战术中运用率最高的战术。当前世界足坛流行的中路传切配合战术,在亚冠八强的战术运用中仅仅占到了987%的运用率,这也是亚洲俱乐部和世界强队的差距所在,需要进一步提升。

5.定位球战术运用次数与质量

由表7可以看出,亚冠八强球队在定位球战术的运用次数上,以任意球战术为最多的,达到了751次,场均23.45次,然而成功的次数才仅有381次,成功率刚刚过一半,这说明任意球的战术运用在实际比赛中,八强球队的实施并没有把自己的战术发挥出来,没有构成任意球所应该有的威胁性。因此,作为定位球战术第一项的任意球,亚冠球队需要进一步加强战术的可执行力,要更好的去使任意球的战术目的不会让防守方识破,更好的发挥威胁性。

6.结论

亚冠八强球队射门欲望强烈,具备比较强的进攻能力,进攻战术的执行力也可见一斑。在比赛中球队进攻节奏较快,而成功的次数就是形成进球的成功率较高。球队对中路进攻的依赖,对于边路进攻技战术打法还不成熟,不能有效的形成进球,所占比例偏低。亚冠八强球队的进攻球员个人突破能力有所欠缺,远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防守一方对补射机会的防守能力较差。

参考文献

[1] 毛晓峰,黄科.南非世界杯足球赛前八强球队进攻特征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06:72-74.

[2] 李天植,沈娜.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得分类型变化比较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02:172-174.

[3] 张大为.第世界杯足球赛前四强球队进攻战术特征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1,06:2-4.

中式八球范文2

关键词:7;36;72;"先天"八卦序数;岁差;天人合一;本质特征;关系特征。

自从易学数学派大师邵雍把八卦图式分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提出"先天之学"和"后天之学"的学术概念以后,加之朱熹为之弘扬,从而在易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直至现在的学术界仍然随处可见。譬如近年有学者说:"易学史上的先天、后天则是天地形成之前和天地形成之后的指代。天地形成之前,所以八卦要从’天地定位’开始。而天地形成之后,所以八卦要从’帝出乎震’(即从君臣伦理王天下开始)开始"[1]又有学者说:"先天八卦为天体运行周期图,后天八卦为万物变化规律图。先天八卦为宇宙万物本然的规律,后天八卦为人为利用自然的规律。""先天八卦讲天道,后天八卦讲人道。"[2]由此可见,易学传统观念的影响多么根深蒂固!然而,我们只要换一个研究路数,即从八卦的设计上去研究,就会发现,八卦图式本来就没有什么"先天"和"后天"的区别,根本就不是什么"先天八卦讲天道,后天八卦讲人?quot; 。所谓"先天"八卦方位图和"后天"八卦方位图,原本是八卦的发明者伏羲设计出来的两种"天人合一"的宇宙模式。下面,本文拟从《说卦》的描述入手讨论八卦方位图的设计。

一、《说卦》的描述--通向伏羲的桥梁

世传"先天"八卦方位图和"后天"八卦方位图均载朱熹的《周易本义》卷首。"先天"八卦又称伏羲八卦。"后天"八卦又称文王八卦。这两种八卦方位图均来自《说卦》的描述。《说卦》关于"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一段话,就是讲"先天"八卦方位及其排列顺序的画法。而"帝出乎震"一段文字则是描?quot;后天"八卦方位。

对《说卦》关于"先天"八卦方位及其排列顺序的描述,最早是由邵雍和朱熹予以揭示和解释的。然而,邵雍和朱熹的解释却未能说清是如何从《说卦》的描述中获得"先天"八卦方位的。邵雍"错会经指"[3] ,误以为"八卦相错"句是"明重卦之意"[4] 。"邵子学于师迟之又久,始告以先天八卦次第,乃知此章为伏羲之卦"[5] 。而朱熹"《本义》因之,亦未及考证"[6] 。而自邵雍和朱熹之后的学者,包括江永在内,同样也未能说明白这个问题。那么究竟如何从《说卦》关于"天地定位"一段文字的描述中推定"先天"八卦方位及其排列序数呢?笔者以为,这须分两步来探讨。首先要逐句读解这段文字,其次要辅之以数学计算的方法来设计。下面,我们先逐句读解。

"天地定位" :乾为天,坤为地;乾为上,坤为下。这句是说要把乾、坤二卦分别画在正上位和正下位。

"山泽通气" :艮为山,兑为泽。这句是说要把艮、兑二卦画在相对通气的位置上。

"雷风相薄" :薄,迫也。双方相向接近。(如《左传·文公十三年》 :"薄诸河,必败之"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 )震为雷,巽为风。雷鸣风动虽然不同,却能相对迫入。这句是说要把震、巽放在相对互动的位置上。

"水火不相射" :坎为水,离为火。从上下文看,均为四字一句,讲两卦相对而画。此句似也应如此。"不"字为衍文。应依帛书本作"火水相射" 。如此,这句是说,要把坎、离二卦画在相射的目标上。

"八卦相错" :指八卦相临排列,相对之卦的爻与爻均作阴阳交错、相对、互变之状。通过读解,我们发现,只根据这几句的描述,虽然可以确定乾上、坤下的位置,知道在八卦方位图中须把艮与兑、震与巽、坎与离画在对角线端,但还不能确定其具体方位。因为即使满足其相对排列的要求,但仍然既可以将其置于东、西坐标轴上,也可以将其置于东南、西北,或西南、东北坐标轴上。如果用数学排列组合的方法,按?quot;天地定位"的要求,则可以画出如下所示的48种不同的八卦方位图(为了简便易看,图中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分别用1、2.3、4、5、6.7.8来表示):

这48种八卦方位图是根据《说卦》"天地定位"的要求画出来的。"天地定位" ,从八卦方位图的画法上说,即要求乾上坤下之位不动。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只能画出这48种。这48种八卦方位图的排列组合数公式为:

如图所示,这48种八卦方位图都符合"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簿,火水相射,八卦相错"的要求。既然如此,那么世传的"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兑东南"的"先天"八卦方位又是如何确定下来的呢?对此,我们不应当只停留在宋人研究出的结论上,而要知其所以然。其实,这个所以然的答案就在"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这句话中。仔细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卦象与爻象的关系上阐明"先天"八卦的排列次序。下面我们试揭示之。

如图(卦象省略)(1)所示,数左边四卦,由震到乾,初爻皆为阳爻。在数序上有规律的爻象变化是从一阳到二阳,直至三阳,表示阳气渐增到极盛。所谓"往者" ,指过去之阳气。过去之阳气,从一数到二,从二数到三,是顺着数,故曰"数 往者顺" 。依照"易逆数"(易,指《易》卦;数,读作sh?)之要求,这四卦应按照与"数往者顺"之相反的顺序来数。这样便获得了乾1、兑2、离3、震4的排列数序。数右边四卦,从坤到巽,在数序上有规律的爻象变化是从三阴到二阴,直至一阴,表示阴气从三爻起开始递减,自上而下地呈现出由盛渐衰的趋势。所谓"来者" , 指将来之阴气。将来之阴气,从三数到二,从二数到一,是倒着数,故曰"知来者逆" 。依照"易逆数"之要求,这四卦应按照与"知来者逆"之相反的顺序来数。同时与震4相连。这样便获得了巽5、坎6、艮7、坤8的排列数序。卦序既定,卦象所在方位亦出。逐一审视这48种八卦方位图,图(卦象省略)(37)和图(1)一样,也可以按照"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的要求获得乾l、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的排列数序。除此以外,其他46种八卦方位图都不符合"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的要求。至此,排除了46种八卦方位图,还有图(37)和图(1)两种需要选择。那么如何选择呢?其实,这只要从当时的方位观念着手就可以进行选择。伏羲时代的方位观念,是以日出之方为东,以日落之方为西。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一方位观念与伏羲观察天体的运动有关。伏羲观察天体的运动,与天文学史上所谓"盖天派"相同。是以所在地面为固定的静点进行观测。白天,观察太阳的运行变化,故面南而定其位。左为东、为阳,右为西、为阴。而确定八卦方位,须与实际观测太阳所在的方位相同。由此可见,图(37)虽然可以按照《说卦》的描述确定乾l、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的次序,但图中显示由震至乾四卦中有增减变化规律的阳爻在西,由坤至巽四卦中有增减变化规律的阴爻在东,这样描述出来的阴阳二气的变化规律与实际观测到的东阳西阴不相符合,故舍弃不用。而图(1)的描述与实际观测到的东阳西阴相同,故取用此图。这就是世?quot;先天"八卦方位图。这样,我们用数学排列组合的方法,就从48种方位图的设计中确定了"先天"八卦方位。这可能不是伏羲确定"先天"八卦方位的方法,但《说卦》的描述却为我们搭起了通向伏羲的桥梁。

二、某种自然现象触动了伏羲的灵感

通过前面的讨论可以看出,确定八卦方位不在一端。发明者设计八卦方位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大概伏羲具有超凡的智慧。但这超凡的智慧必竟仍然是人的智慧,只不过论智商比时人高出许多罢了。仔细揣度,这超凡的智慧大概不外乎领悟宇宙的灵感和运用数学的方法进行计算两个方面。那么,具有超凡智慧的伏羲是如何构思和设计出所 先天"八卦方位图的呢?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结合伏羲创制八卦的目的进行考察。伏羲作《易》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将以顺性命之理"[7] ,就是要创制合乎宇宙生命的本质性法则的宇宙模式。为实现这一目的,伏羲自然会经常留意于天体日月的运行,地理阴阳的变化,"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8] ,不断地积累各方面的材料。并运用这些材料进行构思和设计。或许正当他进行构思和设计的时候,某种自然现象触动了他的灵感,于是便开始画卦,并进而确定了八卦的方位。那么是什么自然现象触动了他的灵感呢?对此,根据黄国卿先生的论?quot;对天水卦台山伏羲画卦传说的新思考"[9] 提供的论证,可以说是天水卦台山早、中、晚三阳时刻的阴阳变化现象触动了他的灵感。黄先生指出:"三阳时刻卦台山的阴阳变化现象是:’朝阳启明’时,其台一分为二,西阴东阳。’太阳中天’时,下阴上阳,西东阴阳两部分被一分为二成不同阴阳停留时间的四块:东北角先阳后阴,是为少阴。东南角重阳,是为太阳。西南角先阴后阳,是为少阳。西北角重阴,是为太阴。与《系辞》所言’两仪生四象’完全吻合。’夕阳返照’时,西东阴阳互变,余辉将尽,四象消失,白天结束。太阳总是由东而上,旺在南上空,夕阳西下,故为上南。就台山不同方位上阴和阳停留的时间而论,阳在东北和西北最短,午南最长;阴在西南和东南最短,子北最长,形成北南两极。以生消位序论,阳生子北,左上行极于午南,又右下行消退于子北;阴生午南,右下行极于子北,又左上行消退于午南,均顺时针,与先天卦画及阴阳鱼太极图阴阳变化规律相吻合。日复一日,周期性变化。四象引伸为四季时,

时序以阳为准,自然是阴消阳生东北春,阴退阳旺东南夏,阴生阳消西南秋,阴盛阳退西北冬。冬去春来,周而复始。先四正得四隅,而后四隅才能等分。在四象由生成到消失的过程中,太阳在东南和西南时,先后将’二少’和’二太’等分成八块。大地恒北的四维线两侧,总是下阴上阳。象分两块,分别下阴上阳的加画相应的阴阳符号,便是’四象生八卦’的伏羲八卦。"

黄先生的这一发现虽然揭示了最能触动伏羲创造灵感的自然现象的客观依据,但从伏羲"将以顺性命之理"的创制八卦的目的看,伏羲绝不仅仅是为了制订历法而画卦,而最初就是为了创制体现宇宙生命的本质性法则的宇宙模式(能体现历数法则只是其功能之一)。因此伏羲也绝不会只限于获得了这一种自然现象的依据便创制出八卦宇宙模式,而是还应有其它"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以及"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客观依据,还应有"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的客观依据。换言之,《易》卦作为宇宙模式,它既要模拟白天夜晚、寒暑冷暖、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又要模拟动植物的生长化收藏的客观规律,那么如何设计八卦宇宙模式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这就不是仅凭一个卦台山三阳时刻的阴阳变化现象确定了八卦方位就能解决得了的。而是必须抓住宇宙万物共生共在的东西,必须抓住宇宙生命的本质性法则,必须求取能统一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空间和时间关系的数理法则。为此,伏羲除了需要具有领悟宇宙的灵感以外,还必须运用数学计算的方法进行设计,并让八卦方位图体现出这些数理法则。否则,是无法把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规律统一在同一的宇宙模式之中的。那么"先天"八卦方位图是否体现了统一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空间和时间关系的数理法则呢?

三、"先天"八卦排列序数--隐含着天文数字的密码

从"先天"八卦方位图可以看出,"先天"八卦排列序数可分可合。分而言之,乾为1,兑为2,离为3,震为4,巽为5,坎为6,艮为7,坤为8;合而言之,其中两两相对之卦的序数之和为9,八个序数之和为36。由于历代学者多求图、书之数与"先天"八卦之间的关系,争相给"先天"八卦配"河图"、"洛书"之数,一般都忽视、冷落了这个八卦序数。到了江永,更提出八卦有实数和虚数之说,视所配"洛书"之数为实数,而称"先天"八卦排列序数为"虚数"[10] 。因为是"虚数" ,故对其不予深究。当代易学界也有人附和其说。唯独明代的来知德在《易图》中称其中两两相对之?quot;皆合九"为妙[11] 。但也未明妙在何处。"先天"八卦的排列序数确实很微妙,但其妙义并不止于相对之卦"皆合九"上,而主要妙在隐含的八个序数之和 36是一个天文数字。

天文学告诉我们,地球每天围绕太阳运行,同时也绕着自己的轴旋转。它的轨道略呈椭圆,而不是完整的圆形。"相对于轨道面,地球的自转轴略为倾斜(大约和垂直线成23.5度角)。"[12]"在天文学中,地球的倾斜被称为’斜交’( obliquity),它的轨道面向外延伸在天球中形成一个大圆圈,则被称为’黄道’(ecliptic)。天文学家常提到的’天赤道’(celestial equator),是将地球的赤道延伸到天球。"[13]"现在我们知道,太阳的引力范围延伸到太空中广达15兆英里,几乎是前往最近的恒星的一半路程,而地球就是被困在这个引力范围的内圈。"[14]"同时影响我们的,还有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地心吸力。这些星体竞相发挥吸引力" [15]试图将地球导离它的正常轨道。"多少亿年以来,地球扁平的两极和膨胀的赤道,就一直跟奇妙的引力展开一场隐秘的数学互动。"[16]由于这些引力和未知的其他形式的星体的影响,地球的轴总是被引到一边而发生倾斜。"同时,赤道的膨胀--赤道周边地区体积的增加--促使地球稳定在自身的轴上,如同回旋器(gyroscope)的边缘所发挥的作用一样。年复一年,在星际互动中,这种回旋器效应防止太阳和月亮之间的’拔河’剧烈改变地球自转轴的方向。然而,这两个星体共同发挥的引力作用毕竟相当强大,足以迫使地球的轴’进动’(to process)--天文学上,这意味着地球的轴以顺时针方向缓慢地摆荡前进,与地球的旋转方向相反。"[17]"这种摆荡--天文学上称为’岁差’(precession)--改变地球的轴所指引的方向,同时使它新近取得的倾斜角度保持稳定。"[18]

"地球的轴向岁差(axial precession)--巨大的引力和回旋力造成的运动,具有规律性,利用现代仪器很容易推测出来。例如,现在的北极星( polaris)是小熊座α型星(alpha Ursae Minoris),但是,通过电脑我们可以精确计算出,公元前 3000年时占据北极位置的却是天龙座α型星(alpha Dracoenis)。在古希腊时代,北极星是小熊座β型星(beta Ursae Minoris);到了公元4000年,它将变成织女星(Vega)。"[19]

经科学家计算,"春分太阳沿着黄道,完成半度的岁差移动所需的时间"是36年[20] ,完成1度的岁差移动所需的时间是72年[21] 。"每25776年,地球完成一个岁差周期。"[22]

对我们来说,关键性的数字是36和 72。如前所述,"先天"八卦的序数之和为 36,恰与春分太阳沿着黄道完成半度的岁差移动(即"地球缓慢的进动促使春分日出的位置沿着黄道移动半度" )所需的时间36年之数相合。从《周易》预测取用"后天"八卦方位,却用"先天"八卦序数来推论,"后天"八卦中不连续的八个序数之和也为36。"先天"八卦排列序数和"后天"八卦所用序数相加则为72。恰合地球完成1度的岁差移动所需时间72年之数。由此,我们是否可以说,"先天"八卦序数之和36即来源于地球完成半度的岁差移动所需的时间36年呢?如果对此予以肯定的回答,或许有人会问,伏羲有这么高深的科学知识吗?有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复杂计算的能力吗?这确实又是难以回答的问题。说难以回答,难就难在历史没有留下伏羲时代有关这方面实际操作计算的任何痕迹。但我们却不能因此就停止思考了。

就"先天"八卦方位图本身而言,"先天"八卦序数描述了一种物质运动的S形旋转状态。如图(l)所示,我们只要按照乾l、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的排列数序连接八个卦象,即呈现出如下图所示的旋转状态:

地球的轴向岁差移动即造成这种S形旋转状态。如前所述,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并自转),是按照从西向东的方向进行;而地球的轴向岁差则是从东向西的方向缓慢摆荡前进。一个向东,一个向西,方向相逆,正加急速旋转的陀螺偏离垂直方向时的摆荡,构成S形旋转状态。这与连接"先天"八卦方位排列序数所描述的S形相同。在这里,地球的岁差移动造成的地球缓慢摆荡的客现状态与"先天"八卦排列序数的描述达到了一致,既有形,又有数。这正是《易》卦的发明者经过"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23]的认知过程,把天体运动的客观规律与八卦宇宙模式统一起来的结果。显然,这不能说是巧合,相反却说明:"《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quot;[24]诚如恩格斯所言:"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它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25]由此我们推断,"先天"八卦的排列顺序数是伏羲以地球完成半度的岁差移动所需的时间36年为客观依据进行设计的。

然而问题也就随之而出:虽然"先天"八卦排列序数隐含着地球的轴向岁差这一密码,而计算这一岁差的程序和方法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传了,这就容易使人或对其不予理睬,或对其不相信,因而也就影响认识其庐山真面目了。现在,我们在"先天"八卦序数与现代天文学的研究成果之间找到了"36"这一数理法则的联系纽带,是否可以说是对"先天"八卦排列顺序数的破译了呢?

或问:伏羲有用数学方法进行复杂计算的能力吗?对此,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大家知道,《系辞》对筮法有明确的记载。所谓筮法,就是用蓍草成卦的程序和方法。而这个程序和方法,其实质就是以数成象。也就是说,卦象是用数推演的结果。无论《系辞》是何人所写,何时写成,或者是用时人的语气和数学知识传述的,它所记录的筮法必定是发明《易》卦者的智慧的结晶,必定是伏羲时代的传留。试想,《易》卦的发明者如果没有用数学方法进行计算的能力,他如何能设计出让别人以数成象的《易》卦模式?况且,论难度,用数学方法设计包罗万象的《易》卦模式要比操作《易》卦模式难得多。这是其一。其二,根据《系辞》对筮法的记述,从"大衍之数五十" 到"十有八变而成卦"这段文字记载来看,筮法涉及到的数有九个个位数:1、2、3、4、5、6、7、8、9;六个十位数:10、25、30、55、49、18;三个百位数:216、144、360;一个万位数:11520。筮法和卦象中能容纳这些数字,这说明《易》卦的发明者已经能充分理解和运用"零"的抽象概念,对数学的进位制已经非常熟悉。其三,筮法本身也说明,伏羲时代已经有了丰富的天文历法知识,能计算出年的长度和周天度数,能区分春、夏、秋、冬四时,懂得置闰法。所谓"五岁再闰",所谓"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和六十四卦384爻以当闰年384天即是明证。退一步说,假如伏羲时代还不拥有十位数的抽象概念,便由此得出伏羲时代不会计算十位以上的数的结论也是不对的。伏羲的思维方式可能不适合于我们的运算程序和运算方法,但是通过他当时所固有的计算方法,同样能达到与我们的运算相同的结果。这类情况是已被诸多人类学资料反复证明了的。就象玛雅人可以用自己的一套表示数字的符号,"以百万为单位,进行繁复的计算" [26]一样。

无独有偶,一件出土的七孔骨笛为我们的立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据中央电视台1999年9月23日午间新闻报道,1989年在河南省舞阳发掘出土了一种吹奏乐器----七孔骨笛。这种七孔骨笛孔与孔之间相隔3厘米,已具有六音阶的水准。而制造这样的七孔骨笛则需要较高水平的数学计算能力。据考证,这七孔骨笛产生的时代在9000年以前。比伏羲时代还要早。由此推论,断言伏羲有用数学方法进行复杂计算的能力,并不是毫无根据的。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说"先天"八卦的排列顺序数之和36是一个天文数字,是一个表示恒定的宇宙变化状态--地球的轴向岁差的密码,这绝不是数字的简单巧合,而是伏羲为了创制八卦宇宙模式进行设计和选择的结果。地球上任何生命的运动变化以及季节的循环都与这个密码有关。因此,伏羲便把它贯穿于八卦和六十四卦之中,从而使之成为用来进行预测的具有宇宙真理的普适意义的数理法则。如果改变这一数理法则,改变这一数理法则与八卦之象的对应关系,就不能用来进行准确地预测。这说明,"先天"八卦序数不是"虚数" ,而是伏羲用数学方法设计出来的具有显示宇宙生命运动变化的客观实在性和规律性的实数。

综合上述,伏羲对"先天"八卦方位图的设计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八卦方位的设计,二是对八卦排列序数的设计。无论是八卦方位的设计,还是八卦序数的设计,都是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 "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结果。"先天"八卦方位的确定是由于对某种自然阴阳变化现象的领悟。"先天"八卦序数之和36则来源于地球完成半度的轴向岁差所需的时间36年。伏羲把八卦方位和八卦序数结合起来,旨在体现宇宙生命阴阳互动的内在结构的本质性法则。

四、具有宇宙真理的普适意义的数理法则

通过本文第三部分的讨论,我们得出结论说,"先天"八卦的排列序数之和36是一个天文密码。这个密码来源于地球完成半度的岁差所需的时间36年。既然如此,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先天"八卦排列序数所描述的只是地球在太阳系中所表现的这一特征呢?当然不是。可观察、可检验的事实告诉我们?quot;先天"八卦排列序数所描述的阴阳互动的S旋转状态,不只是地球因轴向岁差造成的摆荡如此,而是宇宙生命普遍存在的物质运动结构。为了说明问题,在列举经验的事实之前,我们先将"先天"八卦序数所描述的宇宙生命的本质性法则梳理如下:

(1)连结"先天"八卦方位图中1至8的序数,即呈现出一条S曲线。这条曲线蕴含着三层意义:以形观之,它描述宇宙生命的内在结构--阴阳互动的螺旋式状态;以数观之,它描述宇宙生命阴阳消长率;以八卦圆图观之,可以过同一圆心画出不同的S曲线。这说明,S曲线是动态的,可变的。它可以描述阴阳互动的结构伸缩不同的曲率。

(2)"先天"八卦序数与"后天"八卦所用序数之和为72,以表示宇宙生命阴阳互动的周期。

"先天"八卦序数之和为36,"后天"八卦配"先天"八卦序数,序数之和也为36。两卦序数相加则为72。72之数来源于地球完成1度的岁差移动所需的时间72年。经科学家计算,地球完成1度的岁差移动所需的时间,实际为71.6年[27] ,大约是7的十倍数[现代天文学计算,地球每年的岁差值为50.274秒(秒是l度的l/3600),还不到1度的1/60[28] 。2年(实为1.6年)的岁差值微小到几乎察觉不出来,可忽略不计。故曰72年大约是7的十倍数。]实际上任何对宇宙天体运动变化的空间和时间关系的计算,其结果大都是约数,而不是绝对的整数。因此我们可以视"先天"八卦序数36与"后天"八卦所用序数3 6之和72为宇宙生命阴阳互动的周期。

"先天"八卦序数所描述的这些宇宙生命的本质性法则是从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现象中提升出来的。放眼我们生活的环境,稍微留意于周围的事物,我们会发现:牛和羊的双角呈现自下面上的螺旋形;田螺和蜗牛之类的外壳呈现左右旋转的螺旋形;葡萄、紫藤之类的藤本植物按照螺旋形曲线缠绕它物向上生长;许多植物的叶子也都呈现出螺旋形;人的头旋和指纹的螺旋形,或作箕状,或作斗状。这些凭肉眼所见的各种生命体的螺旋形可以说是宇宙生命阴阳互动的内在结构在不同生命体上的外在表现。

此外,遗传科学告诉我们,人的遗传密码DNA分子是两条平行的多核苷酸链所组成的向右盘旋形。科学家发现,不论什么生命,从植物到动物,从病毒到大象,它们的遗传密码DNA分子结构都是螺旋形。

不止生命体如此,在茫茫太空则有物质和反物质构成对峙的情况,"它们相接触之处会爆发阵阵的辐射线,把质量转化为光子" ,从而形成一幅如下图所示的完美的S形太极图[29] 。这幅物质和反物质对峙图是1975年美国太空船在探测火星途中测得的。

总之,无论是微观世界,还是宏观世界,处处存在着阴阳互动的S形旋转状态。阴阳互动的S形旋转状态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物质运动结构,是宇宙生命的本质性法则。"先天"八卦序数所描述的正是这种普遍的物质运动结构。

这种物质运动结构不仅具有S旋转特点,而且还具有共同的周期节律7。譬如人们熟悉的月相,每隔7天便发生一次明显的变化。人的成长节律一般为7年,尤以女性为明显。女性自1岁始,每到一个7年,便发生生理和心理上的根本性变化。这是自神话时代以来就被人类自身所预感到的周期节律。地球完成1度的岁差移动所需的时间为72年,大约是人的成长节律的10倍数,相当于人的一生度过的时间。现代科学还发现人的精神敏感性周期,牡蛎的张合、附着和迁移,百年乌龟、法螺、老鼠和萝卜的新陈代谢,也都与月相的变化规律相一致。

善于理解宇宙的伏羲就是通过对类如上述宇宙生命运动现象的观察、研究和计算,只用"先天"八卦序数便既描述了宇宙生命阴阳互动的内在结构,又描述了宇宙生命阴阳互动的周期节律,[30] ,从而使"先天"八卦序数成为具有宇宙真理的普适意义的数理法则。

五、"天人合一"的宇宙模式

通过以上讨论,对"先天"八卦方位图的设计,我们结论如下:

1、作为宇宙模式,只有体现出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空间和时间关系相统一的数理法则,才能达到模拟宇宙的目的。伏羲创制的两种八卦宇宙模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如前所述,世称"先天"八卦方位图旨在体现宇宙生命内在结构的本质特征。 世称"后天"八卦方位图则旨在体现宇宙生命的内在结构与宇宙方位、宇宙时序相统一的关系特征。

阴阳互动的内在结构可以从任何自然现象或生命现象中获得。因此,任何自然现象或生命现象都可以成为激发伏羲领悟宇宙的灵感的动因。就此而言,认为伏羲是根据天水卦台山三阳时刻的阴阳变化现象而画卦是对的。但如果所配之数是单阴或单阳的递变规律数,是缺5或缺10的不连续的数序,其结果是用不连续的数序与象征万物的八卦相对应,因此也就不能体现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空间和时间关系相统一的数理法则,也就达不到模拟宇宙万物的目的。《周易》预测?quot;先天"八卦序数和"后天"八卦方位,而不用"河图"、"洛书"之数,不用根据卦台山三阳时刻的阴阳变化现象所配置的象数和序数便是明证。

2、阴阳互动的内在结构和周期节律属于宇宙万物所共有,而宇宙万物又是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那么如何用八卦模式体现宇宙万物的流变过程呢?显然,如果用"先天"八卦方位图来体现这一流变过程是不可能的。因为"先天"八卦排列序数描述的是宇宙万物阴阳互动的内在结构,不可能再在同一八卦图上用来描述宇宙方位和宇宙时序相统一的流变过程。所以只能再创制一个八卦方位图。世称"后天"八卦方位图便是为了满足这一设计要求而产生的。有了"后天"八卦方位图,就可以将宇宙万物阴阳互动的内在结构(实为先天八卦序数)置于其中,这样,"后天"八卦方位图就体现出宇宙生命的内在结构和宇宙方位、宇宙时序相统一的关系特征。也就是说,"后天"八卦方位图配上"先天"八卦序数,就可以模拟万物在特定的时空中产生,又随不同时空坐标的变换而显示其不同的发展趋势,就可以展现出万物的生长化收藏在宇宙时序上的统一性。

3、世?quot;先天"八卦方位图模拟的是宇宙生命的本质特征??阴阳互动的内在结构。世称"后天"八卦方位图模拟的是万物和宇宙方位、宇宙时序相统一的关系特征。人和万物都在特定的时空中产生,又随不同时空坐标的变换而显示出不同的发展趋势。由此可见,世称"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方位图是两种"天人合一"的宇宙模式。推其本,"先天"八卦方位图应称为宇宙万物结构图。"后天"八卦方位图应称为宇宙万物流变图。无论是"先天"八卦,还是"后天"八卦,都是既讲天道,又讲人道的宇宙模式,模拟的是宇宙万物共生共在的东西。因此,任何用类似"先天八卦讲天道,后天八卦讲人道"的"天人相分"的理论和观念去看待它、读解它,都不可能从中获得真知。

4、伏羲创制《易》卦,建构体现宇宙生命的本质法则和关系法则的宇宙模式,不似今人作纯理论的学术研究,而是为了实际应用,为了便于人们把握天下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如果仅仅创制出两种八卦模式还不能达到这一目的。这是因为,八卦是三层爻象模式,只能在法则的层次模拟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而不能通过爻象的变化,在具象的层次上模拟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只有六层爻象的重卦模式才能在具象的层次上模拟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所以从宇宙模式的设计上看,伏羲只有把三层爻象的八卦变为六层爻象的六十四重卦,才能彻底实现"将以顺性命之理"的创制目的。由此可见,伏羲不仅发明了八卦,而且还把八卦推演为六十四重卦,那种所谓文王演为六十四重卦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参考文献:

[1]刘正:《周易发生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79年8月第一次印刷,第106页。

[2]张其成:《易符与易图》,中国书店,1999年1月第1版,第79页。

[3][4][5][6][10][11]江永:《河洛精蕴》卷之一,学苑出版社,1989年5月第1版,第 36、38、52页。

[7]《说卦》,徐子宏:《周易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第393页。

[8] [23] [24]《系辞》,徐子宏:《周易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5月第一版,第373、353页。

[9] 山东大学:《周易研究》1999年第2期,第12页,济南市山东大学印刷厂印刷。

[12][13][14][15][16][17][18][19][20][21][22][26][27][28](英国)葛瑞姆·汉卡克:《上帝的指纹》(上册),(台湾)李永平译,民族出版社, 1991年 1月第 1版,第310、312、313、313、315、316、316、319、351、351、319、218、353、328页。

[29]徐道一:《周易科学观》,地震出版社,1992年第1版,第143页。

中式八球范文3

且看我们八中乒乓球队所走过的路,你就会发现当中的不简单……

由于历史的原因,处在郊外的肇庆市第八中学至今还是一所较为薄弱的学校。这里的体育设施更是弱中之弱了,我们学校的乒乓球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组建起步的。

去年,我有幸成为八中乒乓球队的一员,刚进八中的我发现当时的体育设施简陋得让人愕然,只有四张铁板的球台和两张水泥球台,听说还是2009年的时候才增设的。这样的体育设施还比不上我上小学时侯所“享受”的那个档次(今年新配置的球台也只是放在了只有三十多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当时就想:这种环境能有所作为吗?不免对自己和球队的未来产生了怀疑。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地感受到了校乒乓球队这个群体里那融洽的气纷----这里有一群友善的乒乓球爱好者,还有一位经常和我们交流的“点子”教导员(“点子”是老师Q号的昵称)。在教练员合理组织安排,精心营造的宽松、探究式的训练模式下面,使得我们在小学里那仅存的一点点对乒乓球运动的爱好得以延续和拓展。

现实是我们的体育设施简陋,起步较晚。为了缩短与强校之间的距离,球队上下都在默默的努力着,用专着和执着去祢补训练条件的各方面不足,用分段预约式的安排来化解训练场室的人员“堵塞”。正因如此,队员们更是珍惜着每一次训练的机会,甚至于休息日有时也回校加练。为了熟练一个“招数”,往往会重复百遍,甚至是千遍。队员们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修正、提升、巩固和完善自己的技术的。

有追求就有付出,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我们在获得“2009年端州区中小学生乒乓赛团体总分第六名”和“2010年端州区中小学生乒乓赛团体总分第四名”后,今年再上一层楼----获得“2011年端州区中小学生乒乓赛女子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二名”。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些成绩的获得见证了我们所迈出的那踏踏实实的每一步。

2011年11月27日的比赛结束后不久,我发现了教练员的QQ头像个性签名栏目里原来的内容“再一次的跨越”已换上了“又见跨越,难道是交通违章?”的个性签名。教练员习惯性地用自己那激励和幽默的方式向我们传递球队的好消息,可见八中乒乓球队的一切已成为他永远放不下的牵挂。取得成绩后的喜悦我想不亚于我们任何一名队员。

中式八球范文4

关键词:欧洲足球;进球;射门

前言

四年一次的欧洲杯足球赛是欧洲足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最高级别的比赛,2012年欧洲杯的八强球队则代表了当今欧洲足坛的最高水平。通过分析与揭示本届欧洲杯八强球队进球所具有的一般规律和特征,研究当今足球技战术发展的趋势,探讨射门效果的方法和手段,为今后提高我国足球水平、训练质量、比赛成绩提供参考。

根据表6可以看出,3区是距球门直线距离20m以外的地带,八强射门直接进球2个,占总进球数的4%,由此可见球员的远射进球难度较大,远射能力有待提高。1区和2区,即从球门线至罚球弧顶平行线的大角度地带是进球的密集区,占进球总数的86%,而在球门线与点球点平行线之间的1区进球得分最多,共进球32个,占总进球数的63%,是进球得分的最佳区域。比赛中在这样小的范围内,攻守双方队员必争之地,会在很短时间内,往往集中十几名队员,因此,进攻方必须在对方防守队员回防之前,处于不越位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这一区域,争取到空间优势,实质上是用时间换取空间,达到射门得分的目的。

3.结论

3.1下半场进球比上半场多,伤停补时阶段进球不容忽视.

3.2脚内侧、脚背内侧、头顶球射门、脚背正面进球效率最高,是射门得分的主要手段.简练、快速、准确是射门动作的发展方向,是射门训练应重点注意的环节.

3.3前锋是欧洲杯八强最主要的进球者,是比赛结果重要的胜负手.前卫是球队隐形的杀手,是为球队创造射门机会、决定进球率并影响比赛结果的关键因素。后卫插上参与进攻具有较强的威胁性。

中式八球范文5

不同于以往亚冠八强战阶段还采取东西亚分组的抽签原则,此次亚冠四分之一决赛采取混抽方式,除了同样来自于沙特阿拉伯联赛的阿赫利、沙巴布不能提前对阵外,其他球队都有对话的可能。广州恒大先是被抽入了下半区,然后确定了自己的八强战对手为卡塔尔球队莱赫维亚。

莱赫维亚是近年来卡塔尔联赛涌现出的一支新军,上赛季才首次获得参加亚冠联赛的资格,但去年首次参加亚冠的他们并没有从小组中出线。本赛季,莱赫维亚卷土重来,在赢得小组赛B小组头名之后,八分之一决赛他们遇到了沙特劲旅希拉尔,在首回合客场1比0取胜之后,次回合主场和对手战成2比2平,最终以3比2的总比分挺进八强。从之前几场亚冠比赛的总体表现看,莱赫维亚是一支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的球队:其优点是攻击力强,小组赛6场比赛共打进10粒进球;缺点则是防守组织不佳,小组赛和两场淘汰赛丢球数共有9球。

对于广州恒大来说,如果想要一扫上赛季止步亚冠八强的遗憾,本赛季淘汰莱赫维亚就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只是相比于上赛季四分之一决赛先客后主的赛程,本赛季与卡塔尔球队的赛程为先主后客,难度比去年还大。

如果广州恒大能跨过莱赫维亚这道坎,半决赛他们的对手将是日本球队柏太阳神和沙特球队沙巴布的胜者。八强战首回合时间为8月21日,次回合较量为9月18日。

亚冠八强战对阵

阿 赫 利(沙特阿拉伯) 对阵 首尔FC(韩国)

埃斯特拉达(伊朗) 对阵 武里南联(泰国)

柏太阳神(日本) 对阵 沙 巴 布(沙特阿拉伯)

广州恒大(中国) 对阵 莱赫维亚(卡塔尔)(文/林剑)

日本队表现获各方赞扬

联合会杯A组第二轮,亚洲冠军日本队虽然被老牌世界冠军意大利4比3翻盘,但其超出所有人想象的精彩表现,赢得了包括现场巴西观众在内的整个世界足坛的赞扬。

英国广播电视公司评论员、前布莱克本后腰萨维奇表示,日本队的表现更应该成为这场比赛的胜利者。他们打出了少见的华丽足球,并使之成为联合会杯至今最精彩的一场比赛。萨维奇毫不掩饰他对本场比赛发挥出色的本田圭佑的欣赏,他认为本田圭佑在本场比赛后,一定会成为欧洲各大俱乐部追求的目标。

中式八球范文6

关键词:二十国集团 全球治理 角色

中图分类号:F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9)4-0001-07

二十国集团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下的非正式对话机制”,目标是“加强重要的经济体就关键的经济和金融政策问题开展更广泛的对话,促进合作达到稳定持续的世界经济增长,并受益于所有国家”。二十国集团的成员包括:八国集团成员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作为一个实体的欧盟和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韩国和土耳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和世界银行行长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货币理事会和发展理事会的负责人也参加二十国集团的部长会议。

从1999年到2009年,二十国集团已经走过10余年历程。在过去的10余年里,二十国集团内部运行机制日趋成熟,得到成员国的广泛认可,外部影响力逐渐扩大,特别是2008年11月和2009年4月两次二十国金融峰会的召开,二十国集团在全球金融与经济治理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用二十国集团取代八国集团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因此回顾二十国集团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二十国集团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索二十国集团的走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十国集团在全球金融与经济

治理中的作用

二十国集团从成立到现在,议题越来越广泛,运行机制也越来越成熟,与国际组织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全球金融与经济治理上取得积极成果,国际影响力迅速增强。

1.讨论的议题越来越广

二十国集团的议题虽然总体上都属于经济和金融领域,但经历逐渐深化和扩展的过程。最初的议题集中于金融危机的预防和解决,后来逐渐扩展到全球化挑战的应对、打击恐怖主义融资、国际发展援助、打击金融犯罪、加强金融部门的制度建设、人口与经济发展、地区经济一体化、实施促进增长的政策调整、布雷顿森林机构改革、商品循环的经济影响、财政政策的作用等内容。

2.运行机制逐渐成熟

二十国集团在具体运作中形成了以部长会议为核心的组织架构。部长会议每年秋季举行,由各成员国轮流举办,该成员国财政部长任当年二十国集团的主席。为了便于“坦诚公开的交流”和“加强与会者的个人接触”,各国的会议代表只限于财政部长、中央银行行长以及一名助手。

由于没有常设的秘书处和工作人员,为了保证工作的连续性,二十国集团建立了由前任主席、现任主席和下任主席组成的“三驾马车”管理制度,负责准备会议议题,挑选会议发言者,处理会议的后勤工作。为了给部长会议作准备,各国的部长助手通常举行两次准备会议,同时还要召开三次专题研讨会,并邀请相关专家和企业界代表参与。每年部长会议的核心文献就是二十国集团宣言,主要表达会议达成的共识。除了宣言外,也会发表单独的宣言和行动计划。二十国集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广泛使用互联网,每个主席国都建立一个当年二十国集团的网站,公布可以公开的背景信息,同时还有一个秘密网站,以传播会议文件和材料以及将文献归档。

3.与国际组织关系密切

二十国集团的建立,标志着机制丛生的领域又增加了新的一员。在国际经济领域,主要的国际机构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地区发展银行、世界贸易组织、金融稳定论坛、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同时还有先进工业化国家组成的八国集团、工业化国家组成的十国集团、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二十四国集团、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等。二十国集团最突出的特点是将具有地区代表性的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聚集到一起,为它们非正式对话和讨论提供了平台,填补了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治理结构的缺口。

二十国集团与布雷顿森林机构联系紧密,充当着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下的非正式对话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干事、世界银行行长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货币理事会和发展理事会的负责人都是二十国集团的正式成员。他们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的讨论,提供相关的专业知识,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同时,他们还会为二十国集团的讨论提供各种相关的背景资料。例如,二十国集团在展望未来的经济形势时,就必须用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监管文件。

虽然二十国集团不是正式的国际机构,但是凭借成员国强大的影响力,常常以“支持、鼓励和指引”的方式影响布雷顿森林机构及其他国际机制。1999年二十国集团《柏林宣言》表示,欢迎“布雷顿森林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在建立国际准则和标准方面所做的工作”,同意完成“关于遵守标准、准则和金融部门评估的报告”。二十国集团还会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进行中的计划。2003年二十国集团《莫雷利亚宣言》表示,“鼓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继续提升确定货币和其他资产负债表不匹配方面脆弱性的能力,并为成员国提供政策改革方面的建议”。有时,二十国集团还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发展提供指向,2005年二十国集团发表《关于布雷顿森林机构改革的声明》强调,“两个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之间应进行有效的合作,在配额改革方面取得具体进展”。

4.取得积极成果

二十国集团填补了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治理结构的空白,在维护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取得积极成果,为改善全球金融与经济治理作出重要贡献。

1999年二十国集团在金融危机的预防和解决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与会国同意为了减少应对危机的脆弱性,应提高经济金融透明度和强化金融体系,遵守国际间认可的标准和准则,同时承诺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汇报遵守情况。此后,二十国集团多次承诺遵守国际标准和准则,并就此采取了进一步措施。2001年美国“9・11事件”之后,二十国集团立场坚定地反对为恐怖活动融资,并决定采纳“多边合作行动计划”,“以拒绝恐怖主义者及其同伙利用金融体系和阻止非正式银行网络的滥用”,同时倡议所有国家都参与进来。二十国集团还促成了在国际债券合同中引入集体行动条款,并在主要借贷国家间应用一套共同认可的非正式行为准则。二十国集团还成为讨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和代表性的重要平台,多次强调“布雷顿森林机构的份额和代表权应该反映经济力量的变化情况”,“高级管理官员的挑选应该具有代表性”。

在关注金融问题的同时,二十国集团也就很多成员国感兴趣的长期经济问题进行了探讨。2000年二十国集团达成《蒙特利尔共识》,声明支持全球经济和金融一体化,同时也承认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正在增加,国际社会必须采取建设性的行动,以便减少全球化带来的不平衡。2002年二十国集团表示,共同致力于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支持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承认发展援助能提升贫困国家的能力,利用市场一体化、国家间差距缩小、全球信息和知识的益处。2004年二十国集团通过了《二十国集团持续发展共识》,设定了可持续增长的要求和重点,同时发表了《二十国集团改革议程》,详述了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

正如前财政部长戴相龙所说:“二十国集团已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一环,为全球治理的改善作出了颇有价值的贡献。”

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的召开

2008年9月中旬美国次贷危机升级为全球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由部长级上升为首脑级,先后召开了华盛顿峰会和伦敦峰会,在合作刺激经济增长、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以致掀起二十国集团取代八国集团的呼声。

1.二十国集团华盛顿峰会

早在2005年,时任加拿大总理的保罗・马丁就提出,为了解决全球面对的共同性问题,二十国集团部长会议应升级为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会议。尽管在2006年2月保罗・马丁下台之前,他的设想没能变成现实,但是他的设想的价值还是得到了部分领导人的认可。2008年秋天,美国次贷危机升级为全球金融危机,给保罗・马丁的设想变为现实提供了契机。同时二十国集团部长会议10余年的运作,也为二十国集团峰会的召开提供了组织基础。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法国总统萨科齐首先提出召开八国集团特别峰会,并邀请中国、印度和巴西参与。萨科齐的提议得到了加拿大总理哈伯和美国总统布什的响应。10月22日,美国宣布11月15日在华盛顿举行“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参加者包括二十国集团成员的最高领导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世界银行行长、联合国秘书长和金融稳定论坛主席。

2008年11月8-9日在巴西圣保罗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部长会议,就金融危机的解决、布雷顿森林机构改革和“多哈回合”谈判进行了探讨,同时表示将根据需要召开专门的部长级会议。圣保罗会议为一周后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做好了准备。

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希望峰会采取能迅速产生深远影响的行动,建立新的国际金融结构,实施更严厉的监管。美国主张在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基础上采取适度的改革,将峰会视作通向新的国际金融结构的第一步,主要是为将来更强有力的国际合作打下基础。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希望减少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冲击,要求全面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投票权。

峰会在促进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危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改革国际金融架构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各国领导人承诺采取财政、货币等不同的方式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同意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呼吁年底前就“多哈回合”谈判达成一致。与会领导人还就应对当前世界面临的金融和经济问题的措施达成行动计划,该计划涉及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和完善问责制、加强监管、促进金融市场完整性、强化国际合作以及改革国际金融机构等五个领域,并为五个领域的改革分别设定了短期和中期目标。会议同意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功能,同时进一步改革这些国际金融组织,使其更充分地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应该有更大发言权。会议表示,2009年4月30日之前将再次举行二十国集团峰会,同时呼吁举行新的二十国集团贸易部长会议,标志着二十国集团峰会向机制化方向迈进。

2.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

2009年3月13日,二十国集团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在英国霍舍姆举行特别会议,为将于4月2日举行的伦敦峰会做准备。会议重点讨论三大议题:全球金融危机在短期和长期的宏观应对策略;重塑全球金融体系;国际金融机构的角色。与会者一致认为,应采取进一步行动恢复全球增长和支持放贷,同时加强全球金融体系的改革。会议为伦敦峰会设置了议程。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化,第二次二十国集团峰会2009年4月2日在伦敦举行,伦敦峰会是华盛顿峰会的继续。峰会的主要议题包括:如何摆脱危机,使经济尽快复苏;如何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加强监管,防止危机再次发生;如何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使之在防范危机和支持增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美国为了挽救深受危机冲击的实体经济,希望各国特别是欧盟加大经济刺激力度,而在加强金融监管方面,一贯信奉自由市场经济的美国不愿走得太远。以法德为首的欧盟希望加强全球金融监管,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强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监管职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以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主张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扩大自身发言权,并为发展中国家应对危机提供帮助。

峰会达成多项共识:为IMF和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提供总额1.1万亿美元资金,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金规模将扩大至现在的3倍,由2500亿美元增加到7500亿美元,以帮助陷入困境的国家,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增发2500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分配给各成员,以增强流动性,并向发展中穷国倾斜;在未来两年内提供2500亿美元用于贸易融资,将为区域性的多变发展银行提供至少1000亿美元贷款支持,用来帮助发展中穷国;要对所有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实施监管和监督,并首次把对冲基金置于金融监管之下;决定新建一个金融稳定委员会取代现在的金融稳定论坛;对拒不合作的“避税天堂”采取行动,并准备实施制裁;抵制贸易保护主义;致力于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信守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承诺;解决气候变化的威胁。

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取得了三大成果:全球性危机需要全球共同解决,各国协同措施有利于恢复对金融体系的信心;采取具体举措,强化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更多地参与到全球对话中来。

二十国集团的发展趋势

二十国集团从成立到现在影响力逐渐增强,并实现由部长级向首脑级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它反映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顺应了全球金融与经济治理的需要。然而,由于受八国集团的制约,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平等对话地位,也制约着二十国集团的进一步发展。二十国集团在代表性、影响力和有效性方面都优于八国集团,更加符合全球治理的需要,但八国集团则坚持维护现存国际秩序,不愿立即退出历史舞台。

1.二十国集团影响力增强的源泉

与八国集团相比,二十国集团占有全球国内

生产总值的约90%、世界贸易的80%和世界人口的2/3,同时还掌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理事会60%以上的投票权,具有更大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同时,二十国集团反映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贸易急剧增长,从1991年到2006年,世界贸易占全球GDP的比重从大约40%上升到62%,其中二十国集团中的非七国集团成员占全球贸易的比重从11%上升到19%;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也迅速增加,从1991年到2006年,二十国集团中的非七国集团成员外汇储备占全球储备的份额从14%上升到43%;从1980年到2006年,七国集团占世界GDP的比重从54%下降到40%,而二十国集团中的其他成员占世界GDP的比重则从21%上升到36%。国际经济格局变化的结果是,“主要工业化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甚至80年代,可以通过五国财长集团,七国财长集团解决大部分全球问题,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已经十分困难”。

全球问题的全世界性和全人类性及其严重性和紧迫性,要求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合作解决。自20世纪90年代墨西哥比索危机以来,全球化带来的棘手问题,不仅冲击着新兴经济体,而且也给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带来压力和挑战。1997年从泰国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俄罗斯、拉美,同时也给欧美发达国家带来很大冲击。正是亚洲金融危机催生了二十国集团。2001年美国“9・11事件”之后,金融犯罪和融资对人类的威胁加大。2008年9月开始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现存国际金融治理结构带来挑战,推动着二十国集团由部长级上升到首脑级。

2.二十国集团影响力的制约因素

二十国集团正是在七国集团的推动下建立的,从使命的确定、成员的选择到具体运作,无不是在七国集团的主导下进行的,正如莱昂纳多・马丁内斯・迪亚斯所说:“二十国集团在很大程度上充当着支持七国集团政策的工具,特别是在七国集团最关心的问题上,例如打击洗钱的措施,打击恐怖主义融资,推进采纳和实施国际组织认可的标准和准则”。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并不信任二十国集团,而仅仅把它看作是一个发达国家所主导、维护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工具,认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西方主导的金融秩序的稳定,而不是要对这一秩序进行全面改革。因此,如何摆脱七国集团的主导地位,实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真正平等的对话,就成了二十国集团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十国集团的成员国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既有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成员构成的多元化增强了二十国集团的代表性。然而,成员构成的多元化也带来了利益诉求的差异性问题,阻碍了二十国集团达成实质性一致,限制了二十国集团向全球治理决策机制方向发展,也降低了二十国集团的效率和影响力。根据奥尔森的集团理论,小集团由于成员人数少,实现公共利益所需的信息成本、度量成本和实施成本要比大集团小得多,而且相对较小的集团,更具有凝聚力和有效性。因此如何平衡代表性和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成了制约二十国集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进一步加强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二十国集团需要建立合理的模式,让市民社会有效参与其中。从20世纪90年代起,市民社会组织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行为体,与市民社会组织建立良性互动,有助于增强二十国集团的合法性。正如前加拿大外长比利・葛理翰(2003年)所说:“为了保证政策的正直与公正,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的各个层次上都是至关重要的,国际机制如果想变得合法与有效,必须向超出秘密会议的方向发展。”

3.二十国集团的未来走向

二十国集团自成立以来影响力逐渐增强,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取得了积极成果,以致二十国集团取代八国集团的呼声日益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