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开发范例6篇

模具开发

模具开发范文1

引言

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投入市场的迟早往往是成败的关键。模具是高质量、高效率的产品生产工具,模具开发周期占整个产品开发周期的主要部分。因此客户对模具开发周期要求越来越短,不少客户把模具的交货期放在第一位置,然后才是质量和价格。因此,如何在保证质量、控制成本的前提下缩短模具开发周期是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

模具开发周期包括模具设计、制造、装配与试模等阶段。所阶段出现的问题都会对整个开发周期都有直接的影响,但有些因素的作用是根本的、全局性的。笔者认为,人的因素及设计质量就是这样的因素。因此科龙模具厂采取了项目管理、并行工程及模块化设计等管理上及技术上的措施,以提高员工积极性并改善设计质量,最终目的是在保证质量、成本目标的前提下缩短模具开发周期。

1模具开发的项目管理实施方法

项目管理是一种为了在确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一个既定的项目,通过一定的方式合理地组织有关人员,并有效地管理项目中的所有资源(人员、设备等)与数据,控制项目进度的系统管理方法。

模具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约束关系,并且每套模具的开发涉及到较多种岗位、多种设备。因此需要有负责人保证所需生产资源在模具开发过程中能及时到位,因此需要实施项目负责制。另外,项目负责制的实施还便于个人工作考核,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

模具厂有冲模工程部与塑模工程部。冲模工程部管辖四个项目组,塑模工程部为三个。模具任务分配方式以竞标为主,必要时协商分配。每个项目组设有一个项目经理、约两个设计员、四个工艺师和四个左右的钳工,工艺师包括模具制造工艺与数据编程人员。而其它的各种生产设备及操作员的调度由生产部的调度员统筹安排。如果项目组之间有资源需求的冲突而调度员不能解决时由厂领导仲裁。

厂内员工可通过竞职方式担任项目经理,选拔项目经理有三项标准:(1)了解模具开发的所有工序内容;(2)熟悉模具开发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3)有较强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善于管理和用人。

项目管理的内容之一就是要确定项目经理应担负的职责。本厂项目经理的职责有:(1)负责组织项目组在厂内竞标、承接新项目;(2)负责与客户交涉,包括确定产品细节、接受客户修改产品设计的要求、反映需要与客户协商才能解决的问题;(3)检查产品的工艺性,如果产品工艺性存在问题,则向客户反馈;(4)制定具体的项目进度计划;(5)负责对承接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控制、进度跟踪及内外协调工作;(6)负责完成组内评审及对重大方案、特殊结构、特殊用途的模具的会审;(7)负责组内成员的工作分配、培训及考核;(8)对组内成员的过失行为负责;(9)负责在组内开展“四新”技术的应用与技术攻关项目的立项、组织、实施等各项工作;(10)及时解决新模具在维修期内的各项整改及维修。

厂领导根据项目完成的时间、质量与成本考核项目经理。然后由项目经理考核项目组内员工,使责、权、利落实到每一位员工,有效调动了员工积极性并显著减少以前反复出现的问题。

2模具开发的并行工程实施方案

并行工程是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质量与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实施并行工程有助于提高产品设计、制造、装配等多个环节的质量。并行工程的核心是面向制造与装配的设计(DFMA)[1]。在模具开发中实施并行工程就是要进行产品及模具的可制造性与可装配性检查。

笔者为模具厂提出并实施了如图1所示并行工程实施方案。IMAN是基于统一数据库的PDM系统,基于IMAN集成各种CAX及DFX工具,并利用IMAN

的工作流模型实现了设计过程的集成。基于统一的产品三维特征模型,设计员利用CAD工具进行模具设计;工艺师利用CAM功能进行数控编程及CAPP进行工艺设计;审核者利用CAE功能进行冲压或注射成型过程模拟,利用DFX工具进行可制造性与可装配性分析。以上工作可以几乎同时进行,而且保证了产品及模具的相关尺寸的统一与安全。这就使审查时重点检查模具的方案和结构。基于统一数据库,各种职能的人可以看到感兴趣的某侧面的信息。

DFMA工具的开发是并行工程的工作重点之一。在以往的DFMA方法研究与系统实现中[2],DFMA工具被动地对CAD输出的产品特征进行评价,而不能在CAD系统产生具体产品特征前即在概念设计阶段加以指导,使CAD系统要经过多次设计―检查―再设计循环才能求得满意解。为此科龙模具厂开发了集成CAD系统的DFMA工具。DFMA的工作过程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DFMA输出概念设计方案到CAD,这个方案具有最少的零件数量;第二阶段是,而CAD系统输出设计特征模型,经过特征映射后将制造特征模型输入到DFMA工具进行可制造性与可装配性分析。通过这种途径使DFMA知识库得到尽早利用,为缺乏知识的CAD系统把握方向。

通过对产品与模具的可制造性与可装配性的检查,就从源头消除了后续工序可能遇到的困难,大大减少出现缺陷和返工的可能性。

3模具的模块化设计方法与系统研究

缩短设计周期并提高设计质量是缩短整个模具开发周期的关键之一。模块化设计就是利用产品零部件在结构及功能上的相似性,而实现产品的标准化与组合化。大量实践表明,模块化设计能有效减少产品设计时间并提高设计质量。因此本文探索在模具设计中运用模块化设计方法。

3.1模具模块化设计的特点

模具的零部件在结构或功能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有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的条件,但目前模具设计中应用模块化设计方法的研究报道还很少见。与其它种类的机械产品相比,模具的模块化有几项明显特点。

3.1.1模具零件的空间交错问题

模具零件在三维空间上相互交错,因此难于保证模块组合后没有发生空间干涉;难于清晰地进行模块划分。

笔者采取以下办法来克服这个问题:(1)利用Pro/E(或UGII等三维软件)的虚拟装配功能检测干涉;(2)按结构与功能划分相结合。模块划分就是部件划分并抽取共性过程。结构相对独立的部件按结构进行划分,设计出所谓的结构模块;而在空间上离散或结构变化大的部件则按功能划分,设计出所谓的功能模块。这样划分并进行相应的程序开发后,结构模块的结构可由结构参数为主,功能参数为辅简单求得;而对于功能模块,可由功能参数为主,结构参数为辅出发进行推理,在多种多样的结构形式中做出抉择。

3.1.2凸凹模及某些零部件外形无法预见

某些模具零件(如凸凹模)的形状和尺寸由产品决定因而无法在模块设计时预见到,所以只能按常见形状设计模块(如圆形或矩形的冲头),适用面窄;某些模具零件(如冲压模的工件定位零件)虽然互相配合执行某一功能,但它们的空间布置难寻规律与共性,因此即使按功能划分也不能产生模块。

笔者认为,模块化是部件级的标准化,而零件标准化可视为零件级的模块化。两个级别上的标准化是互相配合的。因此,要开发零件库并纳入模块库,以弥补模块覆盖不全的缺憾。当零件必须逐个构造时,一个齐全的便于使用的零件库对提高效率很有帮助。

3.1.3模具类型与结构变化多

模具可有不同的工序性质,如落料、冲孔等;有不同的组合方式,如简单模、连续模等;还有不同的结构形式,种类极其繁多。因此,必须找到适当途径,使较少的模块能组合出多种多样模具。

为此,笔者提出了以下方法:(1)在Pro/E(或UGII等三维软件)的参数化设计功能及用户自定义特征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使模块具有较大“可塑性”,能根据不同的输入参数可产生较大的结构变化;(2)分层次设计模块。用户可调用任一层次上的模块,达到了灵活与效率两个目标。使用小模块有灵活多变的优点,但效率低,使用大模块则相反。

3.2模具模块化设计的实施

为了实施模块化设计,并证明以上方法的可行性,笔者基于Pro/E二次开发,开发出一套模具模块化CAD系统。系统分两大部分:模块库与模块库管理系统。

3.2.1模块库的建立

模块库的建立有三个步骤:模块划分、构造特征模型和用户自定义特征的生成。标准零件是模块的特例,存在于模块库中。标准零件的定义只需进行后两步骤。

模块划分是模块化设计的第一步。模块划分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模块化系统的功能、性能和成本[3]。每一类产品的模块划分都必须经过技术调研并反复论证才能得出划分结果。

对于模具而言,功能模块与结构模块是互相包容的。结构模块的在局部范围内可有较大的结构变化,因而它可以包含功能模块;而功能模块的局部结构可能较固定,因而它可以包含结构模块。

模块设计完成后,在Pro/E的零件/装配(Part/Assembly)空间中手工建构所需模块的特征模型,运用Pro/E的用户自定义特征功能,定义模块的两项可变参数:可变尺寸与装配关系,形成用户自定义特征(User-DefinedFeatures,UDFs)。生成用户自定义特征文件(以gph为后缀的文件)后按分组技术取名存储,即完成模块库的建立。

3.2.2模块库管理系统开发

系统通过两次推理,结构选择推理与模块的自动建模,实现模块的确定。第一次推理得到模块的大致结构,第二次推理最终确定模块的所有参数。通过这种途径实现模块“可塑性”目标。

在结构选择推理中,系统接受用户输入的模块名称、模块的功能参数和结构参数,进行推理,在模块库中求得适用模块的名称。如果不满意该结果,用户可指定模块名称。在这一步所得到的模块仍是不确定的,它缺少尺寸参数、精度、材料特征及装配关系的定义。

在自动建模推理中,系统利用输入的尺寸参数、精度特征、材料特征与装配关系定义,驱动用户自定义特征模型,动态地、自动地将模块特征模型构造出来并自动装配。自动建模函数运用C语言与Pro/E的二次开发工具Pro/TOOLKIT开发而成。UDFs的生成方法及参数驱动实现自动建模的程序见参考文献[4]。

通过模块的调用可迅速完成模具设计。这个系统在本厂应用后了模具设计周期明显缩短。由于在模块设计时认真考虑了模块的质量,因而对模具的质量起基础保证作用。模块库中存放的是相互独立的UDFs文件,因此本系统具有可扩充性。

4总结

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科龙集团某一新品种空调的模具从设计到验收只需三个月就完成了,按可比工作量

计算,开发周期比以前缩短了约1/4,而且模具质量和成本都有所改善,明显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知衍译,面向制造与装配的产品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张林宣,童秉枢,王春河等,一种实用的综合集成DFA系统的研究,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8(11):69-72

模具开发范文2

【关键词】教学资源;虚拟实验室;模具拆装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5―0110―02

一 引言

教学资源作为专业构成要素,对教学质量、教学效率、教学强度、教学成本都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是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专业建设中工作量最大的部分。教学资源建设通常分两类,一是课程建设,尤其是精品课程建设[1],二是教学资源体系和平台建设[2,3]。

近二十年来,我国模具工业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与之相对应的是,模具行业人才培养也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许多中职、高职、本科院校纷纷开设了模具专业。模具专业的教学活动具有实践性强、综合度高、更新快等特点,因此对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升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所开发的模具专业教学资源,大多数停留在以教材或动画为主体的第一、二代技术水平上,与模具专业教学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对于一些操作要求较高的实训课程,其优质教学资源更是稀缺。

可以说,教学资源的落后已经成为阻碍模具专业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提出并开发了一个三维的、通用的机械设备虚拟拆装平台[4],为开发包括模具在内的各种机械产品的第三代教学工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分析了教学资源发展趋势以及模具专业教学资源的特点,利用机械设备虚拟拆装平台实现了模具结构的虚拟认知与拆装。初步的应用表明,第三代教学工具在教学效率、效果、通用性、成本等各方面均有突出的优势。

二 教学资源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教学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地,所有投入到教学的人、财、物都属于教学资源。而本文所讨论的则是狭义的,即与课程直接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专用教学软件和专用教学设备等。

教学资源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代以传统的教材、图片、PPT课件为代表,称为静态教学资源。第二代以多媒体动画、视频为代表,称为动态教学资源。第三代则以专用教学软件为代表,称为交互式教学资源。

第二代教学资源实现了由静向动的转变,能直观、清楚地表达模具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是目前最常用的教学资源。

第三代则改变了传统的“老师上课、学生听讲”的单向教学方式,实现了互动教学新模式,从而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尤其针对中、高职院校学生“爱动手”的学习特点,第三代教学资源的优势更为突出。三代教学软件的对比见表1。

需要说明的是,与第一、二代教学资源以编写、制作为主体的开发方式不同,第三代教学资源是集编写、制作、软件编程为一体的综合性开发,工作量大、难度高,非一般院校所能承担。

教学资源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所谓立体化是指资源媒介、形式的多样性,如教材、网站、软件、视频动画等。而教学资源资源库则体现了海量的特征,其中又包括试题库、练习素材库、课件库等多种资源库。

二是多用途的综合教学工具,即一套教学资源库可用于多门课程的教学,并能使这些课程之间产生一定的关联,从而使教学活动有一定的延续性和继承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是软硬结合、虚实结合。软件系统与硬件设备、虚拟仿真与实物教学并用,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得发挥资源功效,提高教学效率、减少教学成本和劳动强度。

四是专业化的开发和服务。由多学科领域的技术人才所组成的开发团队,不仅提供模具资源的专业化开发、维护和升级,还能为教学提供长期的配套服务,如师资培训、课程建设等。

三 模具教学资源的特点

模具专业教学资源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内容综合度高。模具技术是横跨材料、机械、计算机应用等多种学科领域的综合技术,其课程必然涉及这些学科的基础知识。同时,模具技术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专业技能要求很高。因此其教学资源是多种基础知识和多种专业技能的综合体。

(2)制作要求高。国内模具专业大都是由中、高职院校开办,其教授对象以专科学生为主,因此在通俗、直观、互动等方面对教学资源有更高的要求,以保障教学效果。同时,模具专业教师的授课任务十分繁重、工作强度很大,因此对教学资源的易用性和灵活性有更高的期望。

(3)实践性强。即教学内容符合模具企业实际生产的需求。教学资源既要来源于生产实际,又要适应教学规律,内容选材和组织难度较大。

(4)更新速度快。这主要是因为模具技术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多,而这些领域的技术发展(如新材料、新工艺、软件更新等)都会导致教学内容的变化。

优质的模具教学资源既要符合模具行业岗位需求,又要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师需求,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 模具拆装虚拟实验室:新一代的模具教学资源

模具拆装实验是模具专业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对模具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关键的影响,是模具专业建设的重点课程。该课程传统的教学资源是模具实物或模型,有着实施成本高、管理难度大、人均资源有限等问题,不能充分开展实验,甚至只能象征性地走个过场,根本无法达到模具拆装实验应有的教学效果。

由我们开发的新一代模具教学软件《模具结构认知与拆装虚拟实验室》(简称虚拟实验室),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利用虚拟实验室,学生可在计算机上轻松地、反复地完成各类高仿真模具的交互拆装实验,有效地弥补了实物拆装实验的不足,开创了“虚实结合”的模具拆装教学新模式。

虚拟实验室及其配套资源的整体结构如表2所示,其主体功能包括:

(1) 查看结构、拆装实训:学习模具结构和拆装次序

学生首先观看模具拆卸、装配全过程的立体动画演示,每一步都同步伴有文字说明。之后,自主完成交互拆和装配操作全过程,系统可在实验过程中自动判断每一步操作的正确性,并可根据需要提示下一步可选的正确操作。

(2)运动仿真功能:学习模具工作原理

能够以透视、局部、剖面、旋转等丰富的手段和视角观察模具机构运动全过程,从而学习模具结构的工作原理。而传统的动画方式只能以一个固定不变的方式观察模具工作过程。

(3)知识索引功能:学习模具设计知识

对任何零部件可立即搜索、查看到与该零件相关的模具知识,并可立即调出相关的典型零件立体模型。同时,系统提供了丰富、真实的模具设计项目实例,包括三维设计数据、装配图和零件图、BOM表、采购清单等。

小结

本系统已经应用于浙江大学、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多门模具课程教学,如模具通识、模具拆装实训等,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率和效果。尤其是在浙江大学的模具通识课程中,即使是外语、管理这类非理工专业的学生,也能以较少的学时数达到初步认知模具结构及工作原理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第三代教学资源的优势。

虚拟实验室不仅可用于模具拆装实训,还可用于各类模具基础或专业课程的辅助教学。同时,该系统还可方便地加载数控机床、电机、发动机等各类机械装备的虚拟拆装,因此,该系统是一个通用的、多功能教学平台,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李正.精品课程建设的进展、挑战与展望[J].中国大学教学,2009,(8):20-22.

[2] 陈晓琴.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的模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14):85-87.

模具开发范文3

关键词:中小企业;云制造;云制造服务平台;云技术

0 引言

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中小企业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特点是:以中小批量生产为主,生产结构单一,生产效率低,技术、资金短缺,再加上企业规模小,高级人才严重缺乏,使得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产品得不到创新,市场空间开始萎缩。网络技术的成熟,制造的服务化,管理和经营的智能化,环境的友好化及制造信息的及时获取和制造过程的监控化催促着一种新的网络化制造模式的产生―云制造[1](Cloud Manufacturing)。

1 云制造概述和优势

1.1 云制造

云制造是在云计算思想下形成的一个网络化制造新模式,是一种服务性质的。它利用网络和云制造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可随时获取的、按需使用的、安全可靠的、优质廉价的各类制造活动服务。云制造站在了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前沿,使制造业进程在网络资源环境下实现飞跃,为产品的开发提供高附加值、高回报低成本和安全可靠的全球化服务[2]。

1.2 云制造的优势

云制造是基于服务组合实现复杂业务流程在组织内或跨组织的服务,可以敏捷的应对动态业务需求。云制造的核心理念即服务,从一开始的产品设计、劳动生产方式、生产管理活动到产品的仿真、成型加工,再到最后的检测环节都体现出服务的概念。在现有的先进制造技术当中,云制造的优势也能具体体现出来。

2 中小模具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的设计开发和成果

云制造服务平台是云制造系统运营、开发、管理和各种服务任务接入接出的软件平台[3]。它的设计开发思路:首先建立一套标准规范的云制造服务协议,通过云制造虚拟化管理器进行虚拟资源配置,再由虚拟配置定义出云企业,然后设计云企业各类业务流程(生产计划编制流程、生产操作流程、采购及销售业务流程等),靠云制造服务软件支撑平台对业务过程所需要的软件资源进行组织,最后由云制造服务构建平台来运营云企业并进行管理和监控。

对应的原理应用成果是:中小模具企业形成统一的制造服务协议,融合中小模具企业制造能力资源,提升模具制造水平和效率,不仅能使整个制造服务平台得到商业化运行,而且取得期望的个人和社会效益,同时还能利用这个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企业门户、电子商务和网络化制造等服务。

3 模具行业云制造平台关键技术

3.1 服务架构设计模式

SOA是一种典型的架构设计模式,它通过松耦合的连接方式访问相互连接的服务模块,快速的应对不断变化的业务需要,使IT系统以相同的方式提供服务[4]。将SOA技术成功应用到云制造协同设计平台后,实现了异构平台间的交流与访问,各企业之间形成了按需的、安全可靠的、高质的制造全生命周期的协同设计,如图1所示的模具协同设计系统。

3.2 资源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技术是指云制造平台对接入到的各类制造资源进行封装,形成虚拟化的资源后进行管理和控制,实现资源的统一调度、按需分配和使用[5]。主要内容有云制造服务平台对不同类制造资源要有接入标准和方法;资源虚拟化程度要合适;在统一的管理逻辑和接口下能将资源抽象成适当的颗粒和层次。

3.3 制造周期服务技术

将产品制造周期各生产环节、企业经营管理等资源封装成服务提供给客户。服务内容包括:研讨环节、设计环节、仿真环节、加工环节、检测环节和经营管理环节的服务。使用的服务技术有服务聚集技术,服务整合技术。云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借助网络组织的优化调度、资源配置优化、制造服务和管理服务实现业务过程和资源的动态组合。

3.4 动态仿真切削技术

合成动态仿真文件,建立模具加工过程切削效果动态仿真,使其更具真实感。模具专家通过动态联盟网络平台查看模具型面等关键部位的数控切削效果。

4 结束语

本文对云制造的发展做了简单阐述,提出了云制造的概念,对比出了云制造的独特地位和优势。另外,还整理出云制造服务平台的开发思路和研发成果。该平台以其方便快捷和强大的功能体验获得了一致好评,提高了模具企业协同创新能力,整合了制造服务资源,降低了模具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了我国中小模具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伯虎.云制造--制造领域中的云计算[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1(10):24-26.

[2] Shaw Michael J.Electronic Commerce:Integration of Web Technologies with Business Models 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2000(01).

[3] 周文.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5.

[4] 柴永生,孙树栋,周玉兰等.基于SOA 的制造执行系统信息集成研究.管理技术,2005(08):94-98.

模具开发范文4

关键词:发票开具;关键模块;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5-0084-01

随着税收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发票管理模式对税源的监控效率十分低下。开发一个发票开具管理系统对税源的监控将将起到积极作用[1]。如何保障在网络和其他故障导致后台系统无法连接的情况下系统能够正常开具发票,以及后续数据同步的可靠性问题,是衡量发票开具管理系统的性能的重要条件[2-3]。本文对发票开具管理系统进行系统设计,并对其中的关键模块进行详细的设计分析。

1 系统设计简析

根据系统建设要求,该系统由纳税人端和税务管理端两部分组成。纳税人端选用运行专用客户端程序的方式,使用C++ Builder开发客户端软件。税务管理端是在税收业务大集中软件平台的基础上进行专项功能的开发,采用J2EE中间件三层架构,数据库为Oracle 10G,通过Web Service服务方式向纳税人端提供应用接口,允许纳税人端通过调用系统接口下载应用数据和上传发票明细数据[4]。纳税人端通过Web Service方式调用服务端接口,实现数据上传下载。接口调用将通过互联网下载发票领用等信息,并向后台管理端上报发票明细数据,为保证数据安全,防止第三方篡改数据,系统使用成熟的SSL协议加密传递数据。

2 系统关键模块设计分析

2.1 管理库存模块

纳税人可以申请多个开票点,每个开票点分别领用不同的发票独立开具。系统为开票点设置库存管理功能,确保开票时使用正确的发票号码。纳税人领用发票后,根据各开票点的需要将发票分发,开票点的库存过多则可上缴,以便重新分配。发票分发时,首先查询已有的发票库存和所有的开票点,选择要分发的发票及发票接收的开票点,进行发票分发处理。发票分发后,需要对本地库存进行发票出库处理,减少库存;发票分发的数据由数据导出对象统一封装,便于开票点接收数据,进行发票入库处理。纳税人向开票点分发发票后,接收开票点即可进行发票入库处理。开票点根据自身信息查询数据导出记录,下载数据交送数据导入对象处理。数据导入对象封装数据处理方法,将数据解析成发票分发记录。依据发票分发记录,开票点可增加自身发票库存,并重新计算可用发票号码段。发票库存管理模块中,主要包括发票库存类、纳税人库存类、开票点库存类及数据导入导出的数据导出类和数据导入类。其中发票库存类封装库存计算的公用方法及属性,纳税人库存类处理发票的分发和接收,开票点库存类处理开票点的发票入库及上交。数据导出类封装数据导出的方法,将业务数据打包;数据导入则将数据包解析成系统需要的业务数据。

2.2 发票开具模块

纳税人开具发票时,只能按其发票资格认定信息、领用发票号码段的分配、变更信息范围进行所有操作,不能超范围开具。开票前,纳税人应该在发票资格认定的发票种类中选择相应的发票,系统自动检测该发票种下的可开发票余量。纳税人开具发票时,选择发票种类、行业分类和发票模板后,系统自动调出该种发票的模板式样进行开票信息录入。发票开具模块中开票员类根据纳税人和开票点的相关信息获取可开发票,填写发票信息,然后开具发票。发票类记录开具发票的所有详细信息,在发票校验类对所有数据校验通过后,由开票记录类保存详细数据。纳税人必须按照发票的相应开票规则填写发票。开具的发票金额不能超过单张发票的限额和发票开具的总限额,这两个参数由税务机关设定并由管理员分发到开票点。纳税人应定期上报已经开具的发票,超过规定期限未上报的,应自动锁定其发票开具权限,并提示纳税人尽快上报。纳税人超过规定期限未办理缴销手续的,应自动锁定其发票开具权限,并提示纳税人缴销发票。办理发票缴销手续后,发票缴销成功后,方可正常开具发票。

2.3 数据传输模块

纳税人需要将发票开具数据及时向税务机关报送,并获取税务机关的各项授权数据,如纳税人基本信息、发票领用记录等。系统定时查询是否存在未报送的发票数据,若存在未报送的发票数据则通过数据上报服务对象将数据报送出去,成功后再修改数据报送标志。发票信息包括关键信息和明细信息两部分,数据上报时两部分单独处理,各自根据上报返回结果各 自修改上报标记,互不影响。发票关键信息是各种发票的公共信息,包括收款和付款方信息、金额、日期等,明细信息则由发票模板确定,包括发票开具的具体项目、单价等信息。纳税人基本信息变更后,或成功向税务机关申请领用新的发票后,需及时获取最新的相关数据。若存在更新并获取成功,纳税人核实确认数据的准确性,确保数据与事实一致,系统更新本地相关数据。纳税人基本信息包括与发票开具相关的纳税人的税务登记信息、开票点信息和房地产项目信息。在纳税人系统初始化时自动进行纳税人信息下载,并初始化本地数据库;房地产项目对应一个开票点,房地产项目开票管理员的角色可以下载除房地产项目外的所有发票信息。发票传输模块中,所有的数据传输主要由数据上传类和数据下载类完成,二者的父类封装系统所有的数据传输标准借口。

3 结束语

本文对发票开具管理系统进行系统设计分析,并对关键模块进行详细的分析。后续工作中,我们将重点进行发票开具管理系统的实现,以完成由纳税人端和管理端两部分组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参考文献:

[1] 徐光明.发票管理弊端与对策探究[J].中国经贸导刊,2006(9):43-44.

[2] 曹倩.中国普通发票监控管理的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

模具开发范文5

关键词:气体辅助注塑成型 气道设计 气针 流动平衡

一、前言

1.气体辅助注塑成型优点本文特别针对产品应用实例---板件产品或塑胶件取代金属件,其中以家电产品为例,讲述气辅注塑的应用大大降低了锁模力,克服了外观缩水,并提供优良尺寸收缩及结构强度,由于外观平整性与强度非常重要,因此如何完成气道设计亦是关键。

2.气体辅助注塑成型流程

气体辅助注塑成型gasmold成型过程,氮气主要是取代注塑机保压功能,因此气体进气时间与压力大小都要配合产品厚度、材料、流动长度及气道大小、气针位置,因此过程中氮气不可漏气或有压力不足现象,另外其它如设备气针塑料等因素都要考量,生产现场要留意设备与气压控制监视压力曲线。

3.气体辅助注塑成型投资效能

如果希望投入与产出能达成高回报率,就目前注塑业者而言,其一次投入成本较高,如果要降低成本则以产品开发者占优势,无论是结构强度与尺寸收缩小,或外观品质提升皆可以获得较高竞争力,如果有零件减少、一体化设计与工艺取代金属件SMC制程,则成本将大为降低,整体而言此技术非常有竞争力,本文就注塑、模具、成品等分别分析回报利益与成本风险。

二、内容

气体辅助注塑成型早期都以粗厚件成品为主,因为节省材料及缩短成型时间,但提高了产量,并降低了成本,然而因为目前产品大型化,如LCD大尺寸电视,背影式投影电视机,产品必须有很大的长宽比设计,此类模具非常大而昂贵,变形量与缩水更不易克服,此类产品都属于板件产品,特别以喇叭音箱前壳为例,其为气体辅助注塑技术应用代表作,技术优点说明如: (1)取代厚重木质材料:其塑料厚度大,有吸振性。(2)造型优良:取代木质曲面加工,减少人工成本。 (3)零件减少:内部固定栓一体化设计。 (4)喇叭密孔网:低压成型网孔,无短射或毛边。(5)强度佳音质好:因为气道非常大,产品明显减低共振共鸣。

以下将针对家电业,电脑资讯业者提供的产品开发应用实例,并做相关技术分析,期望业界可快速撑握该技术,进一步掌握先机并提升产品竞争力。

1.家电应用实例

此技术在电视机制造中最早广泛使用,目前该行业几乎都采用此方法生产,尤其LCD液晶电视更是如此。

1)电视机应用

(1)结构强度佳:CRT固定Boss底部气道设计克服了强度与缩水问题。

(2)少注塑浇口:少熔合线。

(3)低保压成型:无毛边或短射问题,产品尺寸稳定,变形量少。

2)PP材料之电锅盖及电脑马桶坐应用

由于PP材料收缩率大,气道设计明显加大,气体非常容易穿透气道,造成横向渗透而发生开模厚,产品表面突起,因此电脑马桶坐应用浇道设计及断面尺寸非常重要。

采用此技术其主要好处如下:

(1)结构强度佳:提供承受重压力的强度,因为底部气道设计克服了强度与缩水问题。

(2)节省内部垫圈:零件减少,降低成本。

(3)组合尺寸密合度:气道设计变形量低,避免了因PP防菌材料造成的产品易变形,从而保证了组合品质优良。

(4)表面品质佳:因保压良好而避免表面凹陷等不良现象。

2、电脑资讯应用

一般就成本效益而言,此类产品是为改良品质而导入,如电脑底座可增加强度,模具辅助数量减少、气道强度要加以补充,加工简单,可使电脑前壳与主机外盖品质改良及尺寸精度提高,对于生产此类板件产品,设计者必须同时掌握模具与注塑成型技术要领。

三、气体辅助注塑技术要领

气道设计与气针要领气体辅助注塑技术,产品气道设计除了解决品质改善外,更需要注意成品生产优良率及降低成本,尤其是产品厚度大小与气道断面尺寸及气道安排位置很重要,另需注意浇口与气针。

1、塑料结构:本文特别以大尺寸产品,采用PP塑料,结构设计为例。

2、尺寸变形量小:因为气体中空成型,气道中空后无缩水凹陷情况,尺寸精确度良好。

3、热流道浇口:采用热流道时其浇口务必为开式浇口,且要加工良好无溢料,否则会将气针堵住造成排气不良而出现气爆。

4、调整气道成型压力:因为PP材料收缩率大,易凹陷所以气体压力不宜太快与太大,调整气道时间与压力曲线,使产品气道中空化得到改善很多。

5、横向渗透:主气道附近产品厚度由4mm减为3mm,明显减少横向渗透,在无表面收缩状况下加长进气延迟时间及高压保压,压力降低也可改变横向渗透,但是采用PP材料时气体更易穿透,因此一般厚度需要控制在3.0mm为佳。

模具开发范文6

【关键词】PLC;模糊控制系统;开发工具;主要特点

前言

作为智能控制的一个重要分支的模糊控制,它高度的仿人智能特征,以及对于数学模型不依赖的特性,在解决工业工程复杂控制问题中成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在国外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在工业生产中对于模糊控制的应用大量而广泛,在我国的发展却面临着现实和理论严重脱节等问题。分析下来,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最重要的在于,没有面向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并且能够结合传统的模糊控制系统的开发平台或者工具,从而令模糊控制技术还是少数精英的专利,而无法向更多大众普及,推广和应用更为先进的模糊控制技术也更无从谈起。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实际出发,对于面向普通工程技术人员的模糊控制系统开发工具进行应用和开发。

1、模糊控制系统标准简述

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呈现模块化特征和简单编程,以及能够应用在恶劣的控制现场,这些都是传统的PLC具有的众多优势,从而令其能够在工业控制领域得到的应用更为广泛。不过,以前的各个PLC生产厂家的产品硬件不同之外,软件编程也各不相容,因而导致用户一旦接触时,不仅要对硬件结构进行了解,对于软件编程也要重新进行学习,不仅给用户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对于开发周期也延长了许多,并且增加了更多的开发成本。因为他的兼容和通用程度不是很好,从而对于其快速发展的速度和应用也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国际上专门对此作了标准规定,这就是IEC1131的国际标准,它包括了:用户通信和指南;一般信息;编程语言;设备和测试要求这几个部分。工业控制编程的唯一国际标准,就是IEC1131的第三部分—IEC1131-3。这个标准之外,还有五类编程语言:功能块图FBD、顺序功能图SFC、指令表IL、梯形图LD和结构文本ST。

在国际市场上,近些年来许多厂商推出了符合相关标准的控制软件包,这些软件包对于任何独立硬件平台上的软逻辑自动化控制软件包,能够自如运行在各类硬件平台之上,这些编程软件对于相关标准非常支持,并且具有强大的功能,还有丰富的控制模块等,对于开放的控制算法接口进行了提供,因此控制器具备了更好的开发性。用户通过将各类相近的智能控制算法在常规控制器里的有效嵌入,从而和常规模块能够共同集成运行和编程组态。

2、模糊控制系统中设计开发工具的结构和特点分析

2.1模糊控制工具的设计结构解析

由于模糊控制设计具有一般性的普遍要求,因此对于其设计的结构结构分为:设计向导、项目管理、模糊控制器结构编辑、控制规则编辑、隶属函数编辑、模糊推理、规则调试、清晰化和图形分析,以及在线帮助和嵌入接口等部分组成。对于模糊控制器的各类环节设计进行管理的,是项目管理模块;帮助初学者对于设计方法和步骤进行快速掌握的,是设计向导模块;对于编辑模块进行创建、编辑,从而对于模糊控制器的结构进行显示的,是模糊控制器结构编辑模块;对于各个输入输出的变量和隶属函数进行定义,从而将函数的相关参数分别存储到相应的知识库里,这是隶属函数编辑模块;对于创建规则库,以及输入、修改和显示规则等功能进行完成的,是控制规则编辑模块;提供模糊推理方法和清晰化方法的,是模糊推理模块;对用户在编辑和输入控制规则后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进行人机交互作用的检验以及控制,这是规则调试模块;以图形方式对于规则调试过程进行跟踪,是图形分析模块功能;把设计好的模糊控制嵌入PLC开发系统里,这是嵌入接口模块。

2.2主要特点分析研究

对于FDS而言,它是一个在Windows环境下,对于模糊控制系统开发工具进行图形化,并且对于整个模糊控制开发周期进行支持的作用,它具有以下这些特点:

①模糊隶属函数编辑器的图形化,能够让定义隶属函数更为方便和直观;②让用户更为快捷而简单的对于控制规则进行编辑,并且对于控制规则的完整程度进行有效的保证和控制,这是电子表格规则编辑器的功效所在;③项目编辑器有着可视化的效果,对于模糊控制器的结构设计过程,用户基本可以实现一目了然。通过所见即所得的直观方式,对于确定输入和输出变量的模糊控制器、测量变量范围和输入输出组态的控制规则块以及模糊分级等进行完成。④通过人机交互作用,能够对于输入和输出的观察控制器的规则有效性进行检验和控制,具备图形分析功能和规则调试功能,并且对于图形分析曲线记录调试过程也能进行相应的应用。⑤FCDS提供的五类模糊推理方法和三类清晰化方法,为多个模糊推理方法和清晰化方法提供了条件,将其中的任意两者进行随意组合,都可以得出更多的模糊控制算法。⑥对于模糊控制器嵌入PLC能够通过先行设计好的方式,从而更好的集成运行和编程组态将PLC的常规模块。

3、简要案例分析

3.1被控对象特点分析

一个三温区加热炉就是被控对象,在非线性、强耦合、噪声和不均匀增益还有滞后等因素方面具有一定的特征,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就成为非常困难的问题。还有,保温和升温这个电阻炉,要加热电阻丝,通过自然环境的冷却才能达到降温的效果。如果出现超调的情况,被控对象的温度就会因为这个原因而没有办法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来将其降温,甚至传统的控制方法也没有办法。

3.2实时模糊控制电加热炉

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由热电偶、台湾某公司的OMC-1 PLC、SWP-D90型PID控制仪、SWP-C80型数字显示控制仪和SSR固态继电器这些部分组成。对于实时控制进行事先,其步骤如下所分析:对于模糊控制系统开发工具FCDS设计,通过误差和误差变化率来作为输入,并且通过单输出二输入的方式对于模糊控制器进行输入和利用。在经过相应的规则调试并且确认之后,将没有错误的嵌入到OMC-1的编程系统中区,从而得到所需要的相应模糊控制模块。再将模糊模块和其他标准的模块,共同构成组态编程,将控制程序的结果下载到OMC-1的控制器中。通过Intellution Fix软件的利用,对于控制线控进行实时的检测,这个过程就完成了。

4、结束语

FCDS是一个面向普通的工程技术人员,具有非常友好操作界面的模糊控制系统开发工具。对于模糊控制的设计和开发周期能够进行有效而大力的缩短,并且把模糊控制嵌入到PLC里从而能够和它集成运行,这些优势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在促进模糊控制工程实用化方面,尤其是对于模糊控制技术从理论及实验室阶段,向现实生产力的大力转化和发展上具有加速作用,并且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巨大的技术经济价值。经过相关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目前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受到了普通应用人员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和常规控制结合的话,能够更好的形成实时专家控制系统,更好的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来服务。

参考文献

[1]彭莉,林鹰,杨奕.复杂系统控制中的相关技术讨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9(6):28—30

上一篇老奶奶也疯狂

下一篇重阳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