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的价值范例6篇

青铜器的价值

青铜器的价值范文1

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近两年青铜器的拍卖价格迭创新高是合理的。就上海崇源2005年秋拍以2640万元拍出的周宜壶为例,近几年来内地市场上几乎没有这样大型且保存完好的青铜器出现,它的出现打破了沉寂多年的青铜器市场,也为我们提出了重新认识青铜器价值的问题。

青铜器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之所以为人们所关注和重视是因为它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我国的青铜器时代始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末周初。至西周中期,青铜器无论在艺术成就上还是科技水平上都达到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顶峰,一大批极其珍贵的艺术珍品相继问世。青铜器出现伊始,就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贵族祭祀、朝聘、宴飨、丧葬等礼仪活动中,并非一般平民百姓可以使用。青铜器还是当时礼制的体现,即“器以藏礼”。古代文献记载“禹铸九鼎”,象征天下九州,代表王权,可见青铜器的地位之高。

青铜器收藏可以说是伴随青铜器的产生而产生的。史书记载,西周时人们就开始重视收集前朝的青铜器,并视之为圣物。对青铜器的研究从汉代就开始了,宋代形成了金石学,明清时又有了很大的发展,民国时期的研究又加入了科学考古,使青铜器研究有了重大进展。在当时,拥有青铜器,会鉴别赏玩青铜器,几乎成了上流社会高贵身份的一种标志。这种对于青铜器的狂热追逐一直延续了几千年。到1949年,研究青铜器的书已经达到上百种,数量远远超过了国内研究其他任何器物的专著书目。

青铜器品类多、制作历史悠久、数量多,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世界上各大博物馆都非常注重收藏中国青铜器,如美国的弗利尔博物馆、英国的不列颠博物馆、日本的东京国立博物馆,都设有专门收藏中国青铜器的馆中馆,不遗余力地收集青铜器之珍品。在西方,青铜器被认为是和雕塑、油画齐名的艺术品而加以收藏。

青铜器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青铜器上记载的铭文对于研究断代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商周时代距今已很遥远,由于历史的变迁,遗留下来的文献极少,想要根据这些资料对上古历史有比较真切的认识是很困难的,而青铜器铭文,特别是篇幅比较长的铭文,是当时人们现实生活的反映,没有经过后世的修改,保留了当时的真实面貌,因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这些铭文真实地印证了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为研究失载或记载甚少的上古国家提供了宝贵资料,为历史的断代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依据。

除此之外,青铜器还有着无可比拟的艺术价值。灿烂的青铜艺术,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失去人身自由却有着丰富想象力的奴隶们创造的。这些种类繁多的纹饰、式样,不仅表现出铸造工匠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也反映了当时奴隶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成为历史的见证。

青铜器的科学价值主要体现在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上。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标志着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不同时期的青铜器,代表了不同时期采矿和冶炼的水平。青铜主要是铜、锡和铅的合金,古代如何取得锡和铅,至今尚未有任何具体资料,是一个值得继续探索的问题。炼炉的构造,冶炼的方法、原料、燃料,浇铸的铜锭形式和合金成分等等,都是值得反复研究的问题。

经济价值就更自不待言了。青铜器物毕竟年代久远,工艺复杂,最值得收藏的珍品都藏身于国家博物馆。另外,国家对于这些国之重宝有一定的法规政策保护,民间收藏的精品很少,一旦出现,拍卖价格就非常高,让一般收藏者望而却步。

影响青铜器价格的主要因素有:

一、要流传有序,出处清楚,其拥有权的历史清晰可循。就周宜壶为例,此器从清宫散出以后,曾经鉴赏家丁彦臣,著名甲骨、铜器收藏家刘体智收藏。此器最初由乾隆年间编成的金石名著《西清古鉴》著录。《西清古鉴》乃乾隆二十年编成,主持编修的梁诗正为一代名臣,曾任吏、户、兵三部尚书,授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傅。梁诗正在该器的著录中推测,此器可能是春秋时宋桓公的后人“向宜”所制。其后相继著录的有阮元的《积古斋钟鼎彝器》、孙诒让的《古籀拾遗》、刘承干的《希古楼金石萃编》、刘体智的《小校经阁金文拓本》、罗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以及《金文总集》、《商周金文集成》等巨著,总计著录达十余种。故宫所藏者晚出约三十年,最早曾经乾隆五十六年王杰主持编修的《西清续鉴甲编》著录,其后著录的有吴式芬的《捃古录金文》、刘心源的《奇觚室吉金文述》、邹安的《周金文存》、吴大澄的《斋集古录》、于省吾的《双剑吉金文选》、容庚的《商周彝器通考》等。值得注意的是,此器最初器盖也是完整匹配的,但传至近代,壶盖散失。

二、历史年代要久远,尤其是商周时代的青铜器。

三、制作精美,造型独特,工艺精湛,铜质好。

四、有铭文,内容与某王或某重大事件有关。

青铜器的价值范文2

青铜器主要用红铜(纯铜)、青铜(铜与锡、铅的合金)铸造而成,大多是出土文物,由于年代久远,锈蚀严重。也有很多有意的锈蚀使青铜器带有黝翠斑斓的古色古香,使人看了有年代悠久、技艺精湛的感觉。这些锈被称为“无害锈”,如铜的氧化物,黑色的氧化铜(红色的氧化亚铜),有时还可能混有黑色的硫化铜。又如铜的碳酸盐(碱式碳酸铜)是青铜锈中最稳定的,也是值得保存的最美丽的古斑,既具有审美的价值,又可以作为历史悠久的证据。它们都是由二氧化碳溶解在地下水或潮湿的空气中,成为碳酸,再与青铜器发生作用而形成的。青铜器上形成的碳酸盐,大都是长期埋藏在潮湿密闭的地下墓葬中造成的。此外,还有氧化锡,这类青铜器含锡量高,使青铜器表面形成了光滑的灰绿色锈,俗称绿漆古。这是锡被氧化成氧化锡,是一种非常精美的淡绿松石色。绿漆古和黑漆古氧化层的形成,不仅保护了青铜器免遭进一步受腐蚀,同时也增加了青铜器表面的美观。这类器物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与无害锈相反的是“有害锈”,其成分为氯化亚铜和碱式氯化铜,它是青铜长期与土壤中大气中的氯化物接触时起化学反应而形成的一种有害锈。碱式氯化铜被称为“青铜病”,又称“粉状锈”,像瘟疫一样地传染和蔓延。这种有害锈任其发展会使器物溃烂和穿孔,甚至彻底瓦解。

青铜器必须有符合保管条件的建筑,即陈列室或库房、家庭陈设橱柜,这是保养青铜器寿命的物质条件。从藏家对青铜器保管的水平,就能看出其收藏水平的高低。

私人收藏只有大收藏家才能有专门的藏品库房,一般收藏者大多在居室中既陈列又收藏,将陈列与库房结为一体。个人收藏必须要满足藏品安全,藏品保护,以及便于藏品的日常管理和利用等要求,以免人为或自然力对藏品的危害。为此,对收藏青铜器提出了九防,即:防震、防雷、防火、防盗、防潮、防干、防光、防尘和防污染。

青铜器保存的一般要求是:

(1)保管青铜器物的房屋必须保持干燥,没有尘埃和空气污染物。温度在18℃~24℃,相对湿度在40%~50%。

(2)必须预防接触青铜器产生的有害化学作用的物质,如酸类、油脂、氯化物等。搬取青铜器一定要带上绵丝手套,不能用手直接接触,避免手上的汗腐蚀。也不能用油污的纸或盒来包装。

(3)为预防尘埃,青铜器要放置在密封的橱柜中或玻璃橱里,中小型器物要每件做一锦盒,再将盒放在橱中;如放在开放式架子上或在室内地上,则应特别注意房屋内保持清洁。

(4)不要将它们互相重叠放置。不可以把青铜器与其他制品一起保存。

如须用水洗必须用蒸馏水,也可将蒸馏水加温,可用中性皂。不能用氢氧化铵、酸类及白粉、沙布等。清洗可由专业人员清洗。

(5)青铜器上的尘埃,要用干净而柔软的布片揩去,而那些需要特别小心的物品(如软金属,加工精细、易碎零件等),要用柔软的松鼠毛刷刷去或用吸尘器吸或吹去尘埃。

(6)必须预防青铜器受到机械性损坏,物品不应彼此碰撞,不要叠压码放,对于细工精制和容易受损坏的青铜器物品,尤须特别小心。

(7)如果青铜器上镶嵌有其他材料(金、银、红铜、宝石、珍珠、玉石、珐琅等),便应当注意这些材料的保管方法。

(8)对于出土的青铜器,在一般情况下,必须清除上面的有害锈和不美观的厚锈及腐蚀的痕迹,较珍贵的青铜器清洗应请专业人员进行,收藏家个人尽量不要自己动手。

青铜器的价值范文3

【关键词】青铜制品业 现状 存在问题 壮大建议

近年来,前卫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青铜制品业的发展,将青铜制品业作为旅游产品提档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制定了“一街、一村、一园区”发展规划,为我镇青铜制品业的产业转型与升级垫定了基础。但我镇青铜制品业发展不尽人意,经营分散,规模偏小,无统一品牌,不能成为镇支柱产业。为研判我镇青铜制品业生产经营状况,我镇与县统计局于2014年11月6日―11月12日对我镇青铜制品业进行联合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前卫镇青铜器制品业现状

(一)青铜制品业基本情况及分布

2014年10月底,前卫镇青铜制品业有52户,其中工业50户,批发零售业2户;从事工艺美术制品制造的15户,从事手工生活用铜器制品制造的35户;其中从事手工生活用铜器制品制造主要以家庭作坊为主,从业人员1-3人。

全镇52户经营户中,10户位于渔村澄川路旁,30户位于新河咀村,其他零散分布。

(二)青铜制品业人员情况

到2014年10月止,全镇青铜制品业从业人员358人,其中30岁以下56人,占比15.6%,30~50岁272人占比76%,50岁以上30人占比8.4%。

从文化程度看,全镇青铜制品业初中及以下151人,占比42.2%,高中192人,占比53.6%,大学及以上15人,占比4.2%。

从技术力量来看,全镇青铜制品业拥有职称者5人,占比1.4%,4人拥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其中工艺美术大师3人,工艺品铸造师1人。

(三)资产负债情况

截止2014年10月止,全镇青铜制品业资产总计10104万元,千万资产以上企业有2户,占3.8%,500万~1000万的1户,占1.9%,100~500万的5户,占9.6%,100~50万的6户,占11.54%,50万以下的38户,占73.08%。从资产集中度来看,全镇青铜制品业资产主要集中在工艺美术制品业,资产总计8526万,占84.38%。

截止2014年10月止,全镇青铜制品业负债2130万元,资产负债率21.08%,负债主要集中在在工艺美术品,本年负债2009万,占94.31%,35户手工生活用铜器制品制造户无负债。

(四)注册登记情况

全镇52户青铜制品业,企业法人3户,其中1户正在申报纳规手续,个体经营户49户,其中仅12户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其余个体户无证经营。

(五)青铜制品业各项经济指标情况

2014年前卫镇青铜制品业年用铜量达537.25吨,年产量483.52吨,年实现利润1823万元,平均销售利润率达13.6%,年销售收入13361.4万元,占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7%。

从以上可以看出:1.我镇青铜制品业主要分布在渔村及新河咀村。2.从业人员以壮年为主,青年从业者较少,为技艺传承及产业发展留下隐患,且大多数从业者学历较低,普遍为初、高中学历。3.产品开发能力弱。全镇青铜制品拥有工艺美术制品类职称者仅有3人,占比不足1%,导致青铜制品业发展思维固化,创新能力严重缺失。4.前卫镇青铜制品业年实现产值1.3亿元,仅占全镇经济总收入的5.7%,整体行业规模较小,还站在工业化发展的起跑线上。5.前卫镇青铜制品业前景广阔,主要表现:有文化底蕴、有技术人才。

二、前卫镇青铜器制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经营场地紧缺,成为制约前卫镇青铜制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

在调查中还发现,青铜制品业个体经营户平均生产经营用地不足20平米,且大部分处偏僻地段,不利于未来发展壮大。

(二)资金不足困惑着前卫镇青铜制品业的发展

调查资料表明,绝大部分青铜制品经营户资金充足,但部分经营者受资金的影响生产经营难以顺利开展。在全镇52户青铜器制品业经营者中,表示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的有31户,占比59.6%。资金不足影响经营者对青铜器制品业的发展信心,经营者不能扩大生产规模,影响行业发展,是前卫镇青铜制品提档升级的关键问题。

(三)经营环境存在不足

经营环境包括方方面面,在我镇主要是生产经营者间的产品

竞争、价格竞争,经营位置等,问题主要是经营者恶性竞争,互相诋毁压价销售等。调查中,80%以上的表示经营用地偏僻,购买者难以找到,对经营环境表示差的占24.14%,一般的44.83%,好的仅占31.03%。

(四)人才缺乏,产品创新能力不强,行业发展受限

1.从业人员年龄构成老化导致青铜制品业发展后劲不足。前卫镇青铜器制品业从业人员构成逐渐老化,30~50岁的从业人员有272人,占比达76%,30岁以下的青年从业人员仅有56人,占比15.6%,缺少青年从业者加入,新生力量缺乏,人员储备不足,对青铜制品业的后续发展难以提供持续动力。

2.产品设计人才空白与高技术工人不足抑制前卫镇青铜制品业的发展。大部分经营户仍然停留在手工打制生活用品和模仿铸造出土文物的初级生产阶段,缺乏优秀产品设计人才,设计理念差,即便有娴熟的手工打制技巧和先进的铸造技术,也无法生产出造型精美的手工艺品。到2014年10月止,前卫镇青铜制品业仅拥有工艺品制造类职称者4人,占1%,这个说明前卫镇青铜制品产品设计人才较为缺乏,产品创新设计不足,不能适应青铜制品业的发展。

3.前卫镇青铜制品业从业人员普遍学历不高,缺乏创新意识,思维固化严重。前卫镇青铜制品业从业人员基本由初中以下、高中学历者构成,两者占比达95.8%,大学以上学历仅有15人,占比4.2%。由于从业人员学历普遍不高,对前卫镇古滇青铜文化认识不够,了解不深,创新不足,,没有将古滇历史文化精华附加于产品内,手工铜制品工艺含量不高,难于高价出售。

(五)对青铜文化核心价值认识不足,建立文化品牌意识淡薄

铜器制品对古滇青铜文化的核心价值缺乏提炼过于单一。家庭作坊以生产铜锅、铜盆等生活用品为生,较大的铜器工艺品厂以仿制文物为主,没有将古滇文化价值与产品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没有树立文化品牌规划意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不能使消费者区分该文化品牌和其他文化的不同之处,缺乏以文化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媒体广告宣传和有效的公关活动,品牌还没有为大众熟知。

(六)前卫镇青铜器制品业没有与旅游业形成有效联动

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需要文化的融合,旅游的求异互补特征需要文化的支撑,从这个角度讲,旅游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文化活动。青铜器制品业作为承载古滇青铜文化的最好载体,与旅游业还处在各自为阵,虽偶尔相互借鉴,但融合不足的起步阶段,青铜器制品对前卫镇的山川地理、人文风俗的开发还比较欠缺,旅游业对发展和继承古滇文化还没有充分发掘,青铜器制品业和旅游业没有形成有机的统一体,相互促进的局面没有形成。

三、前卫镇青铜器制品业发展建议

前卫镇工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生产以初级加工为主,产业层次较低,对市场需求依赖严重,市场供需状况的影响。从长期看,工业结构与全省工业可持续型发展道路存在着极大的矛盾。青铜器制品业对调整前卫镇工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与升级有着重要意义。青铜器制品业无污染,产品附加值高,文化底蕴深厚,市场需求旺盛,有着巨大的产业升值空间和潜力。积极促进青铜器制品业提档升级,加速工业化发展,对前卫镇调整工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是较好突破口。

(一)落实党委政府关于青铜制品业政策,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今年党委政府制定了青铜制品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一街、一村、一园区”发展思路,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确立了发展方向,明确了各部门职责,为前卫镇青铜制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现在关键是贯彻落实。尽快把“一街、一村、一园区”发展思路落到实处,让青铜制品经营户落地生根,产生效益。

(二)加强宣传引导,提升服务质量

要加大力度宣传前卫镇青铜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极积引导青铜制品业经营户改变观念,强强联合,努力发展生产,共同推进前卫镇青铜业的发展;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从思想上重视,把青铜制品经营户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行动见成效,将服务从嘴上变到心上,提升服务质量,努力推进前卫镇青铜制品业的发展。

(三)打造知名品牌,让前卫镇古滇青铜文化家喻户晓

目前前卫镇青铜器制品品种多,各自为阵,少宣传,省内外知晓度不高,极大地影响了我镇青铜器制品的发展壮大。必须打造前卫镇统一品牌,多角度,多场合,多层次加大宣传力度,让让前卫镇古滇青铜文化家喻户晓,提高市场占有率。

(四)加强对外交流,打造精品前卫镇青铜品牌

我镇青铜制品业缺乏优秀产品设计人员,无法生产青铜精品,产品附加值低,核心竞争力弱,和市外、省外青铜制品不可同日而语。我镇青铜制品除3户法人外,其余全部是个体户,资金实力弱,开发青铜精品实力不足,产品提挡升级困难,为此必须走校企联合,引进优秀产品设计与设计理念,逐渐培养自主设计和开发能力,共同打造精品前卫镇青铜品牌,将古滇文化中多民族性、广博的包容性和开放的世界性等特点通过青铜器制品融合为一,展现古滇文化的璀璨一面,同时提升青铜器制品的文化价值。

青铜器的价值范文4

相对中国大陆发展仅十余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数百年历史锤炼的国际艺术品市场更为成熟,另外中国政府严格管理青铜器流通,青铜器收藏板块市场相对狭窄。2000年以来,一些极其珍贵的青铜器便在拍卖会上拍出了高价。“天价”说明了中国青铜器在市场上的地位,但在国际市场优于国内市场的现状下,这些国之瑰宝往往都落入外国人的囊中。

2001年,美国纽约佳士得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商代青铜器“皿天全”方器身以924万美元创下了当时东方艺术品拍卖的最高价。这件宝器1922年出土于湖南桃源,器盖存湖南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拟使宝器“身首合一”,联手筹款竞买,却终不敌法国买家。2006年10月,一位韩国买家以2000多万港币竞购了崇源国际(澳门)秋拍“中国古董”专场一半左右的拍品,很多中国买家抱憾而归。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藏家对青铜器逐渐重视,但经济实力和购买魄力远不及国外收藏家。外国买家看出中国青铜器未来市场的潜力,也看出中国买家有心无钱或有钱无心。十年后的中国人将会用高于今天数倍的价格买回这批青铜器,原因有三:一是国家对青铜器交易的限制;二是中国藏家经济实力与国外买家的差距;三是部分财力雄厚的中国藏家思想滞后、缺乏预见性,宁用一件精品的价格买十件大陆货,也不情愿买一件精品。这也是为何中国收藏市场总是依靠国外市场引路的原因。

经典重器受拍市青睐

谁是2006年青铜器拍卖领军者?上海崇源拍卖公司和崇源国际拍卖(澳门)公司当之无愧。

2006年元旦刚过,海外回流的西周青铜器“周宜壶”现身上海崇源推迟举行的2005年秋季拍卖会上。这件备受关注的清宫旧藏从1000万元起拍,以2640万元成交,创内地青铜器之最。上海崇源联合海外资本在澳门开设崇源国际拍卖(澳门)有限公司并于5月首拍,在5月2日的“中国古董”专场上,商代晚期^卣以914.25万元的成交,其余几件青铜重器也都高价成交。该场拍卖再次证明了中国青铜器的价值和正在回温的趋势,也使得国内一部分投资者纷纷投入到青铜器市场。

崇源国际于秋拍再推青铜器,10月5日的“中国古董”专场之“千石藏金”专题的39件拍品悉数成交,且成交价是估价的数倍。35号战国错金银云纹鼎器、盖相合似扁球形,盖有三个环形纽,上有乳钉,附耳上端折角外侈,短兽蹄足。通体以金银错成宛转流畅的云纹、几何纹。整体装饰富于韵律感,纹饰活泼而华美。虽经两千多年岁月的侵蚀,依旧富丽堂皇。陕西咸阳也出土过一件错金云纹鼎,两者比较相似。估价250万至350万港币,终以548.5万元成为全场之冠。7件青铜器以百万身价挤身“中国古董”专场成交价前十名。

市场价格每天都在变化,10月份崇源国际澳门秋拍中的“中国古董专场”应是青铜器在2006年国际市场的说服力和价格走势。专场上拍的139件青铜器成交110件,成交率80%,成交额5875.8万元。这样高的古董成交率在近年来的拍卖会上中极为少见。估价10万至15万港元的交龙纹镜以32.2万港币成交,估价为25万至30万港币的余造明镜神人神兽画像镜拍出51.7万港币。39号唐代菱花形琴棋图金花银盘以161万元成交,43号西周早期鸟纹扁足鼎以207万元成交,53号商代晚期兽面纹方彝以322万元成交,54号商代晚期^形幸264.5万元成交,55号西周晚期凤鸟尊322万元成交,61号西周中期波曲纹壶以402.5万元成交。

这三场重量级拍卖成为2006年度青铜器市场的风向标,加之8月下旬举行的北京第九届古玩艺术品博览会上海外参展商携青铜器参展,使青铜器成为2006年以至未来收藏市场的新亮点。

铜镜拍卖败走麦城的背后

然而,中国大陆艺术品拍卖的领袖――中国嘉德2006年秋拍时铜镜专场却始料不及败走麦城:71件铜镜成交26件,成交率未及三成,成交额117万元。仅一件唐代18.9厘米的“放日图形”瑞兽镜以44万成交为本场最高纪录,8件青铜器低于估价流拍。

铜镜专场拍卖属中国嘉德春秋两季大拍中的常设项目,是次业内寄予厚望,不料是这样一个结局,令青铜器投资者、收藏爱好者和市场观察人士困惑。其实,精品少、整体档次低、估价偏高,且有些拍品修补过是造成交低的主因。

笔者认为,收藏逐步向理性化、精品化发展,这也是收藏者收藏水平提高的表现。收藏是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收藏爱好者到古玩市场或地摊上买几十元或上百元的古董作为初步收藏;第二阶段,收藏爱好者在经过一年甚至数年的收藏经历后,开始走进古玩店铺追求购买上千元一件的古董;第三个阶段,收藏爱好者从事多年收藏并拥有一定资金,会走进拍卖会竞拍。收藏爱好者的眼光和品位在逐步提升,他们对购买古董的标准也在变化,从起初的买便宜挣小钱,转变为囤积资金待购精品。因此,中国青铜器在国际市场上依然是绩优股,在国外买家纷纷参与进来。限于财力或胆识,很多国人面对精品青铜器望而却步,低档货又卖不出高价。

另据业内人事透露,青铜器与铜镜私下交易火热。由于拍卖公司向买卖双方更收取落槌价的10%的手续费,这使得藏家之间的交易有了动力。在拍卖会流拍的标的,有购买意向的买家会与物主事后沟通交易,价格也低于拍卖价。因此,拍场不见精品,大买家就不会光顾,高额的手续费又限制了小买家进入。

赝品充斥的市场现状

海外回流青铜器增多,真假混杂。海外回流青铜器真品优质优价,以北京古玩城、北京古玩城书画艺术世界、北京正庄古玩城为例:品相中等以上的商周时期鼎价格在40万元以上,商周青铜爵10万至20万元左右,春秋战国一尺左右的铜鼎10万元以上。市场上能见到的多为中下等水平器物,真正意义上的青铜上品几乎没有出现。

熟坑卖不过生坑。所谓熟坑,即出土时间较长,因经常把玩几乎没有了出土时的生锈,大多为绿漆古、黑漆古底子,外带少量非常漂亮的红斑绿锈。收藏者认为熟坑容易造假,生坑锈开门,所以产生了这种现象。

插帮货抬头。用旧铜部件拼凑成整器,或用旧簿铜片贴在器物上,使收藏者误认为锈铜开门。这种类型的假货成交量可占到真货的8成左右,大多数购买者以真品的价格,买来拼凑的假货。移植锈铜器特别是铜镜增多,主要表现为在假铜镜上栽真锈。

仿品技术提高。过去认为红锈斑不能造假,因红锈斑里由结精体组成,目前也已突破,同时水锈斑,蓝锈现已达到真假难辨的程度。湖南、湖北出土的水坑青铜器不被收藏者认可,特别是战国时期的兵器,青铜器皿等。由于水坑青铜器长期在底下水中浸泡,产生了一层与其它地域不同的锈色。颜色单调,只有黑黄红等,不受收藏者的喜好。更重要一点是这种锈色做假容易,真假难辩。所以也导致这类收藏品不受人重视的局面。

赝品大陆货是造假市场的畅销货。主要是大多数购买者有捡漏心里,经不住卖家的忽悠,每件赝品准有一个传奇故事。

臆造品流行。收藏者都有一猎奇兴趣,很多无知者认为是重大发现,包括有些专家。

从2006年的市场情况来看,市场造假速度之快、造假规模之大、造假水平之提高,可谓上了一个新台阶。造假者高投入,买入各种先进高科技工具进行造假,导致一级市场上的青铜器赝品已经占到了九成以上,就目前市场上的赝品和笔者常年的实地考查,总结为以下几点造假地域特征,并针对造假手段列出了相应的鉴别方法:

蚌埠货蚌埠仿古铜器作坊,大大小小有上百家,铜坯多在山西订做,也有自家铸造的,主要以电解腐蚀与化肥腐蚀为主,水坑干坑均有,从商周到汉代造型齐全,特点是胎体厚重,锈色松而鲜艳,没有蓝锈,器内做不好,有的带范线,但不做垫片,绝大多数不过关。各大古玩市场地摊都能看到。鉴定这类器物,主要看锈色,古代真器上的锈色颜色丰富、锈色有陈旧感,最重要是底子和锈色是分开的。仿品锈色鲜艳,浮、松动,用手容易碰掉。

荆州造大体分为兵器和器物。仿战国青铜兵器几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有整体造假,也有真器错假金银文字、臆造文饰的,并且采用出土的棺木做剑鞘,漆鞘做出长期掩埋的腐烂效果,有些剑柄上面还缠有丝线的痕迹,或包裹丝绸的痕迹。这类兵器占到了荆州流出青铜兵器的9成以上。生坑器物假货市场主要是湖北荆州,枣阳一带研制的高仿水坑,有的高仿品范线垫片都有,瓶足内模还在,身上还有丝织品腐烂痕迹,器物工艺流畅,重量很轻没脆声,铜质也对,有的还做出轻微损坏,足以乱真。这类主要仿战国大尺寸器物,浅浮雕工艺为主,铜坯成型后,经火烧薰黑,再埋入土中腐蚀,由于皮壳厚度不够,器物易露铜,口沿油性重,花纹版模深浅不均。鉴定这类器物,主要看铸造方法和铸缝、铸痕,古代为陶范铸造法,现在均为蜡型制造。其文饰、垫片、范线均有所不同。

河南造河南造假青铜器遍部河南很多地区,历史悠久,很多河南人到国内各地继续发展,其仿造的青铜器多为陕西、山西、河南器物为蓝本,主要以做大路货为主。真正高仿者都是隐名埋姓的在地下生产,他们主要以假电解作伪铜器,蓝锈以染色为主,水洗易掉色。河南的老铜改装,多用树脂漆做锈,很嫩火烧易燃。老铜器机械后刻工比较有名,多是素鼎素瓶,刻细小回纹,经局部腐蚀,容易蒙人,细心可看出机械刀削轮廓比较锋利,多不过关。近年最多的就是拼凑器,用各种老铜老锈拼接成的各种稀奇青铜器。鉴定这类器物不要有猎奇心态,器形特殊,历史上没见过的大部分都不可靠。对这种拼凑货,主要看接缝处的锈色,多为后做上的。

陕西错陕西老铜后错做的非常好,有的锈色处理,可谓天衣无缝,不挑出金银丝,几乎看不出是后错,还有一种错银方法更奇了,用铝合金粉末压缩到铜胎凹槽内,这种工艺不适合老铜。普通铜镜,能雕出头版,能改成战国镜,镜背水银沁做的也好,还能在老剑上镀出几何形花纹。鉴定这类器物,只要挑出一部分错工,看缝线里的效果即知真假。

阜阳工前几年阜阳水坑做的很好,现在基本是老铜贴工,素的老铜器贴上树酯合成的战国工,非常逼真,阜阳铜器修复也是全国一流,他们能将鎏金残片拚成鎏金怪兽,接缝处理的非常好,上手感觉比较熟,油性重。鉴定这类器物,使用丙酮或稀料、酒精等擦、泡或火烤,即露原形。

2006年中国青铜器成交TOP10

序号 名称 成交价(万元) 拍卖公司 拍卖日期 拍品号

1 商代晚期 ^卣 HKD8,625,000 崇源国际 2006-5-2 427

2 战国 错金银云纹鼎 HKD5,175,000 崇源国际 2006-10-5 35

3 西周早期 子 簋 HKD4,370,000 崇源国际 2006-5-2 430

4 西周中期 波曲纹壶HKD4,025,000 崇源国际 2006-10-5 61

5 西周 青铜京40.8纽约苏富比2006-3-30261

6 商代晚期 兽面纹方彝HKD3,220,000 崇源国际 2006-10-5 53

7 西周晚期 凤鸟尊 HKD3,220,000 崇源国际 2006-10-5 55

8 战国 镶嵌几何纹方壶 HKD2,990,000 崇源国际 2006-10-5 63

青铜器的价值范文5

【关键词】青铜器 纹样 色彩 包装设计

古代青铜器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光辉的一页[1],其精湛的铸造技术、优美的造型、古朴的纹饰、神秘的铭文,使其具备独特的美学价值。将青铜纹样引入现代商品包装设计中,挖掘其潜在的美学价值,可以更好地提升产品的文化价值,实现以传统元素来丰富人们的现代生活。

1 古代青铜器纹饰的主要形式

青铜器纹饰是青铜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饰在器皿的腹部、颈部、圈足或盖上,题材广泛。其主要形式有龙纹、回纹、云纹、涡纹、鸟纹、乳钉纹、蟠螭纹、凤鸟纹和莲花纹[2]。

2 将青铜纹样引入现代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2.1 青铜器构图在现代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构图是产品包装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符号组合――构图可以向消费者传递有效的信息,增强人们的视觉体验,让产品流通的更加顺畅。

在古代青铜器皿上纹样的曲线是按照粗细、疏密等一定比例关系排列、变化。这些纹样的构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青铜器的形体和结构。尽管当时劳动人民的生产力还很落后,导致制造工具也极端落后,但是,此时的艺术家们对于青铜纹样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已经有了自己的美学认知。这种美学认知使青铜礼器散发出深厚的庄重、神秘和肃穆感,同时也深刻影响着现代美学思想。

将青铜纹样应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中,要做到青铜纹样适合当下的时代、环境和产品,并对传统纹样加以改造和创新,才能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对传统青铜纹样的改造创新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分解与组合法:将青铜纹样的原有纹样进行分解和打散,再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局部选用或分割加以提炼、概括,这样将原有的形式转化为新的元素在产品包装中选用。

(2)创新再造法:要使传统元素适应现代包装的需要,不能简单地生搬硬套,必须要不断创新,以满足人们视觉的要求。同样,将青铜纹样应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中必须要创新再造,即进行创造性的设计。设计创作时要对青铜纹样从构图方面进行深度的研究,挖掘和扩展其内涵,然后借助现代社会中已有的实体形象进行置换,赋予其更具时代感的联想或幻想,从而创造出新的形式。

(3)二次抽象法:传统图形创造的起点在于二次抽象,一些青铜纹样可能已经不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要求,必须将其本身的纹样、进行必要的加减,并予以概括和提炼,突出它在当下的形象和时代特征。

2.2 青铜器色彩在现代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青铜器是指红铜和其他金属元素,如铜与锡等金属铸造而成的各种器具。没有氧化生锈的青铜器呈现青色或黄色,其颜色璀璨夺目,配合肃穆的青铜纹样装饰尽显高贵、奢华,代表了庄严与皇权思想。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古代青铜器色彩都呈现青黑或青绿色,这是金属被氧化后的锈迹。当我们走进博物馆,看到被斑驳的铜锈包裹的青铜器就会产生静谧、压抑与神异的视觉感受。

在一件包装设计作品中,人们更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色彩面积大的部分,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人们自身的视觉生理因素和平时的生活习惯决定的。所以,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色彩是决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也是吸引消费者注意力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研究表明,消费者在选购产品的时候,在最初接触产品的20秒内,包装色彩的组合是对产品的第一印象,往往对人们的购买冲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色彩在现代包装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

整体的视觉环境对人们的购物心理和购物情趣会产生更多的影响。将带有青铜器色彩特征的纹样应用到包装设计中,能更多地体现产品的趣味性、和谐性。譬如夏商周时期的人们对色彩偏好为黑色、红色以及他们的搭配色彩组合,如果现代包装设计师将青铜纹样色彩的变化演绎带入到现代包装设计中,通过色彩的组合与青铜纹样的搭配,并加以抽象处理和变化,会使消费者产生时空交融的错觉,能够在视觉上获得更多的美感。

用于点缀设计元素的色彩能够起到衬托和影响整体色彩的视觉效果。所以,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对青铜纹样采用要进行整体把握,对多个元素的色调要统一协调,将表面色彩用小面积的颜色点缀充实。

具有丰富色彩组合和造型的青铜纹样作为点缀可以赋予许多包装设计新的生命力,使表现力更加生动。但是,过多的点缀色会使产品在包装视觉上产生杂乱的效果,设计师在设计产品包装时应当注意整体色彩的协调,这样才能使传统元素的应用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昌义.中国古代青铜器鉴赏[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12.

青铜器的价值范文6

国人在室内焚香自战国时代已开始,但专为焚香而设计的炉具却迟至汉代才出现。汉代的香炉中最著名的是“博山炉”,多用青铜铸成,偶有陶器成品出现。薰炉上有孔使香气发散,这熏香除秽的观念和炉器的形制,都是受了神仙方士等流行思想的影响。到了魏晋玄风盛行后,士人们开始讲究姿仪,“薰衣剃面”成了士族优雅风仪的体现,于是香薰的样式更趋多样化,多由青瓷烧制。唐时佛教大盛,香具的形制自然更加繁多。质地有铜、绞胎器甚至金银,到了明清,用铜制造的薰炉,更是出现不少。

宋代盛行“点茶,焚香,挂画,插花”,有文人四艺之称。薰香风气盛行,使它不仅是除湿避秽,也发展演变为一项丰富的艺术及熏陶性灵的生活修养。明代宣德年间“宣德炉”问世,更将这项精美卓绝的金工艺术推向顶峰。明代因有西南地区进贡的良铜,造就青铜铸造艺术的复兴,而铜炉尤具特色,其炉色韵内敛,泽光外显,造型高雅,实令人叹为观止。

在古代铜器中,铜炉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品种。特别是自从明代的宣德炉出现以后,这种器物更是倍受人们的推崇,成为铜器艺术品中的主要器型。在明清时期,铜炉可以说是铜器中的典型代表,此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仿西周青铜器造型的瓶、鼎、尊等铜器。如今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它们的价值正在日益显现出来。

目前在国内拍卖市场上,所上拍的明清时期的铜器中,较为常见的器型是瓶、炉、尊等,其中炉的数量最多。当时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铜炉使用都较为广泛。流传至今的器物,根据造型和精美程度的不同,价值会有很大的差异。

上一篇四平师范学院

下一篇联盟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