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平台范例6篇

数理平台

数理平台范文1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信息科,江苏南京210002)

摘要:针对病患生理参数的采集,结合软件工程学的方法论,采用远程技术实现对体温、血压、脉搏等病区日常测量的生理参数的采集、分发与处理。从临床医生对监控系统的使用习惯出发,通过数据库建模技术、J2EE等技术,从海量数据收集,到数据库建模以及利用SSH框架建立起生理参数管理平台。该系统能满足病区的日常生理参数的智能采集与全面的汇聚,给患者的日常治疗提供可靠安全保证,为医生及时做出临床决策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 :病患;生理参数;监控平台;数据挖掘

中图分类号:TN31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5)16?0034?04

收稿日期:2015?02?03

0 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逐渐向老龄化迈进,一些新型的医学模式也逐渐对疾病的治疗、预防和控制等方面作出新尝试,新一代数字健康工程技术正在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快速发展[1]。目前监控仪所能监测的是很有限的参数,而能自动、连续、无创监测的参数很少,且都仅限于生理参数[2]。从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来看,通过有效的医疗物联网,医院可以对患者或亚健康者进行实时诊断并提供健康提醒服务,从而有效地减少和控制病患的发生与发展[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需要家庭健康监控的老年病人数也会越来越多,开发一种生理参数管理平台,全面汇聚病区的日常生理参数,对于解决“监”与“护”统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病患生理参数管理平台的架构设计

1.1 业务与管理流程设计

病患生理参数管理平台是基于物联网,集生命体征采集和监控、远程诊断和治疗、慢病预防和干预、疾病随访、设备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和健康信息统计分析于一体的大型信息系统[4]。该系统利用物联网、数据挖掘、网络通信等各种高科技手段,目标是通过该平台的使用可以实现远程的健康监控。

管理平台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被管理平台服务的入网人群包含3部分,分别是体检人群、门诊病人和住院患者。

对于体检人群,系统根据体检结果对用户进行疾病风险评估和人群分类,如果其各项指标正常,即被划分为健康人群,出具健康体检报告,并要求其定期进行体检。如果其某些指标出现异常,但还没有严重到患病的程度,则被划分为亚健康人群,医护人员利用远程健康管理,将对其出具相应的疾病风险报告及健康干预指导。对于普通门诊患者,健康管理平台对其进行分类,如果其为健康或亚健康,则同上述体检人群的监控方法一致。如果其患某种疾病,尚还未达到住院标准,医护人员则可通过远程无线健康监控平台与病人实现互动,根据实时体征参数调整用药和治疗方案,直到病人恢复健康。

对于住院患者,在其康复出院后,利用该系统对其术后状况、康复过程进行跟踪、随访。出于医院病床床位的限制和医护人员的短缺,住院患者一般在病情得到初步治疗和控制后就会安排出院,在家恢复康复。

1.2 病患生理参数管理平台设计

本文提出的远程健康监控平台,患者可以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与医护人员进行诊断交流并得到及时的反馈。远程健康监控平台通过各种采集器实时采集用户生命体征信息,并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传输到网络服务器[5]。整个平台由心电监控系统、动态血压监控系统、血糖监控系统、睡眠监控系统、呼吸监控系统等诸多子系统组成,分别采集不同的体征参数以满足不同病症的监控需求。远程健康监控平台的主要构成如图2所示。

远程心电监控系统由心电采集器、健康手机、中心管理系统、医生工作站等4个部分组成。该系统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基于心电采集器与健康手机采用分开设计理念,同时采用单电源技术、低功耗中央处理器技术、高集成芯片设计技术与嵌入式软件技术,并且有效集成,使得心电采集器“功耗小、体积小、重量轻、方便佩带”;采用蓝牙模块休眠技术、CPU休眠技术、蓝牙断线自动重连技术与嵌入式软件技术,并且有效集成[6],确保了通信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可靠性;采用高效可靠的压缩算法对待传送数据进行压缩处理,使得网络流量降低50%左右,有效利用带宽,提高系统实时性;采用可靠的数据传输协议,利用分包、编号、重传等手段使得在采集器和智能终端之间的心电数据传输准确无误;以上多种先进技术确保了心电图数据的实时、动态、可靠传送。

远程动态血压监控系统侧重于与高血压相关的临床方面的应用及家庭血压监测;对病人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参数进行客观准确采集并自动传送至e+医健康手机,还可记录特定事件(如进餐、运动、睡眠、其他等)发生的时间;手机端接收到测量数据后,通过GPRS实时传输测量记录到远程监控平台[7]。远程睡眠监控系统采用了“血氧+可调节枕头”的方法,当患者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时,所用到的枕头可以自动的进行调整,确保了患者的呼吸道总是处于通畅的状态,以实现治疗的效果。其特点是患者可以在家居环境下接受OSAS治疗。

2 基于数据挖掘的生理参数研究

在远程健康监控平台上,针对通过获取临床信息与实时监控数据,形成监控的信息集成平台。同时,在后台并整理临床治疗数据与监控波形数据形成临床信息数据库。

本文将80 个患者的MAP 记录当作测试集进行提取。在这个测试集中对T0 之前的30 min PWTT信号的统计特征进行主成分变换,将变换完成后得到的结果作为特征参数输入分类预测模型中进行分类预测。其过程可以描述为:向训练过的BP神经网络中输入测试集中的数据,从Matlab中调用函数sim,初步得到神经网络的预测分类,当预测分类的值为1,将患者归为H组,判断的结果是该患者在预测窗口内发生了急性低血压;当预测分类的值不等于1,将患者归到C组,判断的结果是该患者在预测窗口内无急性低血压的发生,接着对预测正确率进行统计。为了优化分类预测模型,本文试凑了BP神经网络的结构,利用对比和分析的办法,选取其中的最优化模型[8]。如表1网络特性所示,表中所述的训练集平均正确率代表了训练集中用来测试网络性能的子集在网络预测下的正确率的平均值,测试集平均正确率代表了通过测试集测试网络从而得出的正确率的平均值,从表中可以发现,选择隐含层为2时,能得到较高的测试集平均正确率。当隐含层单元数等于2时,将实验中的第7次交叉验证作为最佳模型进行测试,得到了81.25%的测试集正确率。

由表2 发生与未发生记性低血压的分类预测结果可知,针对完整的测试集(共包含80个病患者)来说,该系统正确预测了67个在T0 之后的1 h内是否发生急性低血压的患者记录,将预测的准确率提升至81.25%。应用神经网络能有效的对不同组之间的特征参数的差别进行快速学习,进而利用神经网络卓越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可以对急性低血压病症的发生进行有效的分类。

3 病患生理参数管理平台的实现

从功能角度来说该平台主要包括3部分,用户入网注册模块、医患实时交互模块和慢病随访模块,如图3所示为病患生理参数管理平台的模块组成。

3.1 用户入网注册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不同类型的用户注册以及用户的权限管理,用户主要包括体检用户、门诊患者、出院患者和医护人员。该模块具备医护人员的用户注册和权限管理功能,对医护人员进行实名认证,并对于不同级别不同分工的医护人员给予不同的权限管理,加强整个模块的安全认证机制,保证患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患者的隐私不被泄露。

3.2 医患实时交互模块

基于Web,该平台的医患实时交互模块支持视频、音频、短消息、邮件等的互动,利用该模块,用户可以向医护人员述说病情,征询建议,医护人员给予实时讲解和诊治。该模块集成了视频、语音、短消息等各种功能,以满足医患之间任意时间任意形式的交流。

3.3 慢病随访模块

慢病随访模块针对特定的慢性病人或手术后病人进行定期的远程检查和诊治,对用药和日常生活习惯给予指导。无论是基于Web的互动平台还是基于Pad的移动工作站都是一种利用了云计算技术的瘦客户端,大量资料存储在云端数据中心,用户通过访问医疗云来获取相应信息。

3.4 编程实现

本系统采用Hibernate 方法对数据持久层进行开发,将Hibernate 反转工程运用其中,在数据库中数据表生成相应的POJO(Plain Ordinary Java Object)类和映射文件[9]。以远程心电监控表Source和分类表Holter为例,生成的Holter 类用来存储Source 表的详细信息。其中THolter类中有一个集合类型,用来存储Patient对象,从而体现数据库中的“一对多”的关系。在这种方法中与Holter 类相对应的配置文件是Holter.Hibernate.xml。由JSP对用户界面进行实现,同时使用Struts所提供的标签可规避在JSP中植入太多Java脚本,以改善代码的可读性。通过JavaScript提供的XMLHttpRequest发送请求并得到结果,其具体实现过程为:

(1)客户端

首先要创建XMLHttpRequest组件,相关代码为:

然后设置要提交URL地址,并设置回调函数,通过XMLHttpRequest对象的Open方法初始化,通过Send方法发送请求。回调函数中通过ResponseText 属性得到服务器端返回信息,判断后输出。

(2)Server端

在Action类方法中,通过调用数据库中建立的“user”表来判断用户是否存在以及密码是否正确,并传递返回值。使用Log4j 日志记录系统中日志管理所采用的Log4j技术。Log4j是Apache官方的一个开放源的代码项目,具有强大的日志记录管理功能,其通过修改相关配置文件,即可以指定存储日志的输出目的地、输出级别,以及每条日志的输出格式,极大地提高了日志系统的灵活性。

3.5 运行结果

网络端口实时接收TCP/IP 格式数据,包括床垫协议数据与多参数协议数据(包括长程数据与片段数据)。网络端口实时转发收到的数据,以广播形式实时发送。实时数据的数据库存储,非实时数据与报告的上传与下载病人档案信息管理软件的编写。此功能以BS模式进行编写,用户使用IE 浏览器即可浏览。以用户ID号为主识别信息标志。

具体包括:用户登录管理、设备管理、病人信息管理、监控信息管理、数据与报告上传功能等。此处仅列举病患生理参数管理平台所采集并生成的体动趋势图,如图4所示。

4 结语

本文采用远程技术针对生理参数的采集提出了医院病患生理参数管理平台,并对其进行系统设计和功能模块的分析。针对所采集的海量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生理参数进行分析处理与集成应用,通过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实现急性低血压导致休克的预测,实验证明取得了较高的准确率。最终通过数据库建模技术,利用SSH 框架实现了医院病患生理参数管理平台,解决了医护人员可以在患者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得到其生理参数,并进行相应的指导与诊治的难题。

参考文献

[1] 金凡,王成,白丽红,等.基于Android平台的脉搏波监测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4,22(4):994?996.

[2] 高翔,刘秀鹏,冯天天,等.基于无线体域网的康复监测系统设计[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4,24(9):234?237.

[3] 陈超.远程医疗监控系统服务器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2.

[4] 梁铁.基于多智能体的远程健康监控系统结构及时间校准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1.

[5] KOH H C,TAN G. Data mining applications in healthcare [J].Journal of Healthcare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11,19(2):65?70.

[6] 许雪楠,梁晋涛,黄邦宇.基于STM32的健康一体机控制系统的设计[J].微型机与应用,2013,32(16):20?22.

[7] 陈浩,王昊翔,田志宏,等.基于嵌入式Linux的远程生理参数监护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3,21(7):1843?1845.

[8] MAO Y,CHEN Y,HACKMANN G,et al. Early deterioration warning for hospitalized patients by mining clinical data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nowledge Discovery in Bioinformatics (IJKDB),2011,2(3):1?20.

数理平台范文2

关键词:档案数字化;数字化档案信息平台;兰台e令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给社会各个领域都带来了全新的机会和挑战。“十三五”时期国家档案馆所颁布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全面推进档案资源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利用网络化,创新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加快与信息社会融合的指导思想[1]。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有利于加快档案管理数字化工作发展,促进档案事业和社会经济同步发展,为我国现代化服务。

一、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逐渐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的战略资源[2]67。数字化档案信息是国家信息资源和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内容,而档案信息化建设正是当前档案工作者所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建设对我国档案事业和社会实践的必要性有以下几点。1.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是信息时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浪潮对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迅猛冲击,档案事业也正向着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由此形成的大量数字化档案给档案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此同时,随着自动化办公、无纸化办公的观念普及,档案管理由实体化管理转向数字化管理成为必然趋势。因此,一个优秀的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平台无疑会使针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工作更符合时代趋势。2.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档案局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提出,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内容包括集成建设满足数字档案馆各项管理与服务需求的基础设施;开发或应用具备“收集、管理、存储、利用”等功能要求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推进馆藏数字档案基础数据库建设,逐步进行传统载体档案的数字化转换;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分层共享;配套建设数字档案馆保障体系[3]。数字档案馆如果没有一个可靠的平台作为支撑,那么数字档案馆的档案管理储存、资源共享、信息安全等功能需求将无从谈起。3.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是档案管理的迫切要求。在过去的传统档案管理中,大量的纸质档案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诸如档案汇总、档案存放、档案检索、纸质防潮、人员看护等不少方面的麻烦。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这些麻烦也随着档案的数量呈指数倍地增长。而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可以使档案变得存储方便、不易损坏,甚至通过程序使大数据量的档案维护、检索成为十分方便的事情。4.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当今社会,人们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档案来记录家族历史、荣誉成功等,这些档案甚至可以成为家庭教育的素材。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可以为想要建立家庭档案的用户提供便捷的数字化档案建档、管理服务。除此之外,拥有庞大数据、图表、文件等档案资料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平台也同时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价值,可以为政府或机构做重大决策时提供大量具有时效性、便捷性的档案资料检索服务。

二、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内容

1.“兰台e令”专题网站介绍。兰台是我国汉朝中央档案典籍库,其主管者称为兰台令史,兰台e令即是“互联网+”时代的档案管理者和使用者。网站采用“互联网+档案”的模式,将互联网思维融入传统的档案管理中,政府档案管理部门、家庭,甚至个人都可以使用网站平台将相关档案上传到云端数据库,建立、管理公众、家庭和个人的档案。网站用户角色主要分为四种:游客、注册用户、管理员、超级管理员。游客仅具有浏览网站公开档案的权限;注册用户除了浏览网站内的公开档案外,还可在自己的空间下建立、上传公开或是私有的档案;管理员拥有用户管理、档案管理、数据统计等后台功能;超级管理员仅有一名,除了拥有管理员所有权限外,还可以创建、注销其他管理员账号。网站整体web服务架构采用MVC设计模式,以JAVA作为主要编程语言[4]311。开发过程中的技术选型使用Spring+SpringMVC+Hibernate框架技术[5]18,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6]144。2.档案信息资源集成系统建设。档案信息资源集成系统指对各类数字化档案进行收集并上传至云端的整套系统。档案集成过程中应遵守国家档案局颁布的档案归档标准等相关文件。以“兰台e令”专题网站为例,其参照了民生档案的归档要求,将档案分为成员成长、家庭历史、家庭资产、荣誉成果、医疗保健、社交旅游、声像电子、家庭藏品、图书资料、其他等十大一级分类,每一大类下还可以由档案上传者在自己的档案分类下自由设置自定义的二级分类。档案集成渠道可以由档案局的工作人员使用平台管理员账号将需要上传的数字档案上传至云端,也可以由普通民众在网站平台上注册的账号建立相关家庭档案。档案也可设置其可视权限,公开档案可被所有访问该网站的用户所见,私有档案只可由自己和管理员权限以上用户查看。3.档案综合管理系统后台建设。档案综合管理系统后台指系统管理员管理、维护平台的可视化端口。在“兰台e令”专题网站中,后台功能分为用户管理、档案管理、数据统计等,可由管理员以上权限用户通过系统后台的可视化界面进行访问以及监管。用户建立上传的档案有违反法律规定或监管条例的情况,管理员可删除违规档案,严重情况下可暂时或永久冻结上传者的账号。用户在注册、填写账户信息、上传档案时产生的大量数据可以由管理员在后台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例如用户地区分布、年龄分布、档案类别分布等等。4.档案信息交流分享模块建设。用户通过网站上传的档案位于网站所在的文件服务器中,通常意味着档案的传播渠道只有在网站内部发生。但在“兰台e令”专题网站中,用户上传的档案不仅仅只可在网站内部浏览、传播,还可以利用第三方网络社交平台进行传播。这不仅仅可以方便用户之间的使用,有利于档案信息和档案理念的传播,还可以增加网站在社会上的曝光率。5.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用户上传的档案既是信息资源,也是用户的隐私。对于用户不愿公开的档案,网站平台应当建立一系列的安全保障体系来保障用户的隐私不被窃取。“兰台e令”专题网站对用户密码采取了MD5加密,增加了用户密码被窃取、破解的难度;另外,针对SQL注入、XSS攻击、目录遍历等常见的Web攻击手段也做了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7]795,以维护用户的隐私权益和网站的形象。

三、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平台的发展方向

1.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的服务拓宽。当前档案实践领域,包括数字化档案、归档电子文件等档案数字资源总量达到了PB级别,具有了大数据的特征[8]9。同时,现在的档案用户也不再仅满足于表面数据的利用,而是更加希望可以得到数据背后蕴含的信息。因此,档案服务也应该与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大数据领域相结合,开发一套基于档案大数据的新型信息服务引擎,使数字档案信息资源中蕴藏的巨量信息得到真正的开发和利用。2.各级数字档案信息平台间建立共享网络。目前,我国各省市级档案网站的建站过程相对独立,技术标准、检索方式各异,内部档案信息资源互不相通。长此以往势必形成“信息孤岛”,致使数字档案事业发展失去活力。若各级数字档案信息平台之间相关内容进行超链接互连,或由龙头档案网站做各级数字档案馆的目录索引,集成各类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有利于实现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档案数字化建设是档案事业发展中一项重大而复杂的任务,对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方式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在信息化时代充分开发、建设、利用、管理数字化档案,有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实现便民利民等重大意义。此外,在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要着眼考虑未来时代的发展趋

参考文献

[1]国家档案局.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档办〔2016〕4号).

[2]金波.论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建设[J].档案学通讯,2005(3).

[3]国家档案局.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档办〔2010〕116号).

[4]和璇.MVC模式在JAVAWEB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7(16).

[5]张耀民.SSH框架在Web项目开发中的构建和应用实践[J].微型机与应用,2013(15).

[6]陈正举.基于HIBERNATE的数据库访问优化[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7).

数理平台范文3

随着医院的发展、医学和管理技术的进步,对康复科治疗过程的规范化实施,新技术学习、应用和推广,学术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目前康复专业治疗人员匮乏,治疗技术的不规范,缺乏可行的治疗管理标准,很多先进医学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后达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并且传统方式已经难以应对大量数据的保存、交流和研究,难以满足当今医院规范化管理、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医疗信息系统如HIS、LIS、PACS、EMR等发展迅速,以满足医院目前数字化医院发展的基本需要。作为康复医学发展目前信息系统还较为缺乏,因此建立一套与医院同步发展的康复数字化平台解决应用信息系统规范康复治疗流程、改善医疗质量、完善治疗记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设计技术路线

康复管理数字化平台基于C/S架构开发,在VisualStudio2010集成开发环境下使用的开发语言为C#/.NET,充分体现了模块化与组件式开发的基本思想。客户端使用了基于WPF技术的Prism框架,并通过其中的MEF模型进行了依赖注入处理,使得客户端的各个模块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加载。客户端运行平台采用Windows7Professional。服务端通过WCF技术进行服务部署。数据库访问层使用了EnittyFramework框架,通过代码先行的方式,能整体降低系统的代码量并提高数据访问层对不同数据库的兼容能力。服务器软件运行平台为客户端运行平台采用MicrosoftSQLServer2008R2和WindwosServer2008Enterprise。

2.1系统总流程图

如图1所示。刍议康复数字化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应用文/沈万松随着医院的发展、医学和管理技术的进步,对康复科治疗过程的规范化实施,满足医院目前数字化医院发展的基本需要,建立一套与医院同步发展的康复数字化平台解决应用信息系统规范康复治疗流程、改善医疗质量、完善治疗记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2康复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图设计

2.3C/S构架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飞快发展,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分布式对象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C/S(Client/Server)应用系统的体系结构,对在医院行业成功开发一套康复管理系统是非常关键的。目前,许多医疗行业应用软件系统都是C/S形式的两层结构。其特点主要表现在:(1)由于应用程序的处理任务分解和分布,有多个CPU并行处理分工完成,所以整个系统具有较好的性能;(2)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轻,数据安全性较高。(3)C/S结构的软件是建立在医院信息系统专用局域网(LAN)基础上的,C/S结构在医院对信息安全的控制能力很强,且医疗数据对外属于保密,采用C/S结构更为安全。

技术

.NET技术就是指由微软公司开发的MicrosoftXMLWebservices的平台。.NET平台是有Microsoft推出的全新的应用程序开发平台,可以用来构建和运行新一代MicrosoftWindows和Web应用程序。它建立在开放体系结构基础上,集Microsoft在软件领域的主要技术成就于一身。.NETFramework是一个开发和运行环境,它使得不同的编程语言(如和C#等)和运行库能够无缝地协同工作,简化开发和部署各种网络集成应用程序或独立应用程序。

2.5SQL2008R2数据库

SQLServer2008R2关系型数据库,因为本系统的整体部署平台为WINDOWS平台,使用的整个开发语言框架也是来自微软的.NET框架,使用的多种技术皆出自微软,所以选用SQLServer2008是顺理成章的一个选择。SQLServer2008R2与SQLServer2005相比较,在性能、稳定性、易用性方便都有相当大的提升,并提供了集成服务、分析服务、报表服务及与OFFICE2007完美结合等新特点。

3功能模块设计

康复数字化管理平台功能模块主要由配置管理、健康卡、信息登记、电子病历、康复医嘱、康复评定、报表统计、排班、专家知识库、接口组成。

3.1配置管理

使用对象为系统管理员,主要负责系统的后台管理,包括数据库配置,服务器地址配置,系统用户及用户组的管理与维护,不同用户组及不同用户的权限管理。

3.2健康卡

使用对象可为登记护士,也可以医生本人,健康卡中主要是存储了病人标识,通过刷卡来实现病人信息的快速检索。

3.3信息登记

使用对象可为登记护士,也可为医生本人,主要负责新到病人的信息登记,以及病人信息的归档管理。此处可以通过HIS接口与特定的HIS系统进行数据直接获取。

3.4电子病历

使用对象为医生或者治疗师,可以在此处针对某个病人进行主诉是、病史及其它病历相关信息的录入与管理,另外在治疗过程中,也可以对治疗情况进行可以建立病历模板,可以对既往所有病历进行归档管理。

3.5康复医嘱

使用对象为医生及治疗师,医生通过医嘱模块,可以针对某个病人,根据其病情,进行下医嘱的操作。治疗师根据医生对某病人所下医嘱,进行具体的治疗操作,并将治疗过程进行记录。

3.6康复评定

使用对象为医生及治疗师,评定操作可以发生在治疗前,治疗中,以及治疗后,在每一次评定时,可以通过该模块选择相应的量表,进行评定,评定完成后生成评定报告,进行归档管理。

3.7报表统计

使用对象为科室主任或其它管理层或者所有的医生以及治疗师,根据需求制定统计报表格式,进行数据筛选与抽取,生成特定的报表,以辅助医生进行科研工作或者管理层进行业务管理。

3.8接口

本模块为系统的一个后台模块,主要负责与医院HIS信息系统进行接口进行数据互通,以从HIS系统直接导入病人或者病历,以及与电子病历系统导入医嘱等。

3.9排班模块

使用对象为康复科助理(或类似角色),排班的对象主要针对治疗师,可以将各个病人按时间段分配至不同的治疗师,最后形成以天或者以周为单位的排班表格,通过外接显示大屏展示给治疗师及病人。

3.10专家知识库

专家知识库是一个包含了康复医学相关知识、技术的数据库。专家知识库里面囊括了康复专家们的学术知识,对相关康复技术指导,对相关病种治疗的指导意见以及对康复知识的一些帮助说明等等内容,是康复数字化平台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康复界的医师都可以通过它学习、掌握相关的康复技术。专家知识库对医院开展康复科目具有极大的指导、学习、帮助等作用,包括康复知识录入、知识归档、知识检索查阅等三大部分。

4应用目标和发展优势

康复数字化管理平台信息系统是一种新的计算机辅助诊疗系统,它着眼于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康复学科的发展趋势,为解决现代康复治疗复杂的信息存储和通讯处理而设计的。它是综合运用先进的康复临床医学治疗方法、计算机信息智能处理功能、高速的互联网络技术和先进的智能卡存储标识技术,以病人健康为中心,实现了康复治疗、治疗跟踪和结果评估。康复治疗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治疗过程,病人在接受康复治疗的过程中病情不断变化,就需要一套能实时、全面记录病人数字平台系统,为康复医务人员提供及时了解病人情况和调整治疗方案的参考依据。康复数字化管理系统是为康复医学科康复治疗为核心服务的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规范、完整的康复治疗信息管理系统,以获得康复治疗操作和信息记录管理的规范化,促进新技术的运用,服务于临床、教学和科研,促进康复医学医疗,教学和科研的发展。根据康复医学科发展需求,为康复医学科发展建立一个相对规范的治疗和数字化管理平台,为康复医学科的治疗提供可参照性、指导性和溯源性。在康复数字化平台上建立专家知识库和新技术交流平台,为医疗机构间新技术、新知识的交流和传播提供平台,提高新技术传播效率,为新技术的传播节约大量培训所需的人力物力,快速提升康复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为实现远程康复医疗创造条件。在康复数字化平台上建立一套个人健康信息管理平台,解决康复病人因流动造成的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梯级康复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的现状,保证康复治疗的延续性、溯源性。为不同的康复医疗机构建立一个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案交流平台,保证康复病人治疗的溯源性和延续性。解决康复诊疗信息孤岛问题,加快中医康复领域的数字化进程,更有效的与医保体系接轨,推进康复医学的发展,使纷繁复杂的中医辩证施治变得高效、快捷和方便。通过使用康复数字化平台,将会给医院临床康复带来以下发展优势:图2:系统业务流程图①建立以ICF(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为标准的临床康复路径,规范康复治疗,确保康复治疗的完整性。②通过数字化平台应用各种通用评估量表,为评估操作过程提供及时在线帮助,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为医务人员对评估结果进行实时对比和调整康复治疗方案提供平台。③通过应用康复数字化平台,为医师、治疗师、康复护理人员建立实时在线沟通平台,及时了解病人治疗情况和调整治疗方案。④为康复医学科提供新技术学习和在线治疗技术帮助功能,为治疗实施提供全程指导,提高康复治疗技术水平。⑤建立卡载式的个人健康信息管理方式,详细记录和跟踪患者治疗情况,方便病人双向转诊,节约患者治疗时间和费用;实现康复医疗机构间治疗技术沟通和交流,确保治疗方案的溯源性和延续性;病人通过健康卡卡号查询相关病症的在线健康指导信息,提高康复治疗有效率。

5结语

康复数字化管理平台作为医疗信息化软件平台,给医师们提供了许多病例数据模板,在线数据查询,并且可以根据平时的诊断自己建立符合个性化的需求的康复数据模板,为康复医师及科室护士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这样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研究分析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方案。同时也是有利于提升医护业务水平,收治更多的患者,从而可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医疗水平。

作者:沈万松 单位:马鞍山市市立医疗集团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1]马玉春,汪文彬,李应勇.基于TCP客户机的计算机监控系统测试软件的设计[J].软件.2014(04)

[2]潘翠环,于瑞,李胜活,陈艳.康复治疗专业教师专业化培养及教学基地建设与发展探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11)

数理平台范文4

关键词:信息系统;数据交换;管理定位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4-0005-03

教育服务与教育管理体系是涵盖基础教育、中职教育、高等教育等各教育阶段的人、财、物等各业务范围的信息系统建设的集成。各信息系统的数据既是相对独立的,又具有一定的交集,教育数据交换平台就是为解决各级教育机构内数据交换与共享需求而提出的一种综合平台,教育数据交换平台的建设和实施,将能够解决各级教育机构内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集成问题,为各级教育机构内的应用系统提供全局视图、全局数据权限视图和完善教育数据交换服务,从而解决各级教育机构内部诸多应用系统的信息孤岛问题,让各种教育信息资源能够在应用系统间实現互联互通,推动教育服务与教育管理体系信息化进程。

教育数据交换平台通过构建覆盖全国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技术总体架构,围绕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业务协同,以教育管理部门业务信息为基础,确定教育管理部门间交换信息指标及信息交换流程,实現不同教育管理部门间异构应用系统松耦合的信息交换,形成教育机构间信息资源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信息交换模式,提供教育机构间横向按需信息交换服务,提高各教育机构行政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各教育机构履行职能的需要。

一、系统设计

1.体系架构

教育信息交换平台是“多级交换中心”的开放式网络系统,由多级教育管理数据交换域组成(每个数据交换域由区域内数据交换中心和数据交换将数据交换域内的各业务应用系统联系起来)。

交换域内的数据交换是通过本域内的数据交换中心(Data exchange center,简称DEC)进行的,数据交换中心是域内所有数据交换的集成点,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不直接进行通信,各交换终端(由应用系统和数据交换组成)通过内部的数据交换作为与交换中心的接口进行数据的交换;不同的数据交换域间的数据交换是通过更高级别的数据交换中心和二级数据交换中心的组建成高级别的数据交换域进行数据交换,即低级别(二级)数据交换中心通过高级数据交换中心的,进行数据传输和相互操作。从而构成一个可扩展的教育管理数据交换系统,如图1所示。

2.角色管理

“多级数据交换中心”中各级的信息交换流程均可被分解为一个或多个从提供者到使用者的单向信息传递过程。在教育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管理环节中,用户按业务职责划分为数据提供者、平台管理者、数据使用者三种角色,如图2所示。

(1)数据提供者的职责

> 明确本部门提供的交换信息的使用范围与使用权限;

> 建设数据交换,配合平台管理者确定交换信息的接口表结构;

> 梳理部门业务信息库与交换信息库之间的数据映射关系,实現部门业务信息库向交换信息库的信息同步;

> 负责维护业务系统(包含交换),保证业务数据库和交换稳定运行;

> 负责申请、更新及撤销资源目录信息;

> 负责与使用者、管理者协商并确定信息的交换内容、交换模式、更新周期。

(2)交换中心管理者的职责

> 管理本级和下级交换中心管理人员;

> 负责建设交换中心数据库和交换中心;

> 负责维护并更新域内所有数据交换信息和资源目录信息;

> 负责与提供者协调并明确交换信息接口表结构;

> 负责对信息交换流程进行规划、配置及部署,实施日常管理及监控维护;

>负责对各交换终端的交换的交换内容设置及管理进行授权;

>负责资源目录管理系统中本级目录数据的管理。

(3)数据使用者的职责

> 根据需要提出教育信息资源共享交换需求,对于交换与共享获得的信息内容在授权范围内进行使用;

> 建设数据交换,应负责交换模块的运行维护,负责交换信息接口表的数据备份与清理;

> 与提供者、管理者协商并确定交换内容、交换模式、更新周期;

> 管理维护交换终端(包含交换模块),梳理部门业务数据库与交换中心数据库之间的数据映射关系,实現交换中心数据库向部门业务数据库的信息同步;

> 使用者应负责部门业务数据库的安全。

二、系统结构

数据交换中心与交换终端是数据交换平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信息交换平台可根据业务需求同时部署多级数据交换中心的功能,低级别(二级)数据交换中心向高级别(一级)数据交换中心申请注册,交换终端向低级别(二级)数据交换中心申请注册。

1.一级数据交换中心

一级数据交换中心是交换域内控制和集成教育管理信息的数据集散点,通过与二级数据交换中心或交换终端通信,实現主动的数据收集和管理功能。

一级数据交换中心业务流程为:设置本级DEC基础信息、接受下级DEC注册申请、管理资源目录、管理和控制消息和数据传输报文。如下简述一级数据交换中心核心模块:

基础信息管理负责对数据交换中心(DEC)的基础信息进行设置或向上级中心申请相关权限,包括:

> 设置DEC的名称、通信端口、管理部门等信息,并向上级数据交换中心进行注册;

> 设置本级中心的身份认证机制;

数理平台范文5

关键词:数字农业;时空推理;专家系统?

0引言?

数字农业应用涉及大量的气象、环境、水文、地质、土壤等领域的时空数据。这些时空数据分散在异构系统中,有着不同的数据格式和规范,采用不同的概念和术语,基于不同的数学模型和分析推理方法。这些多领域时空信息对农业生产、决策均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以前由于缺乏高效、合理的技术手段,即使付出很高的代价,也很难将这些时空信息完整无损地共享和融合集成到数字农业应用中,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数字农业的应用发展。同时gis等商业软件平台成本较高也不利于大规模应用推广。?

为此,本文基于自主版权gis、专家系统等系统软件,应用时空推理、本体论、语义web、关系数据挖掘和专家系统等技术,建立一个数字农业时空信息智能管理平台,对多源、异构的数字农业时空数据和推理分析方法进行集中统一的规范化管理,便于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融合、集成和共享。基于该平台快速建立起了数字化测土施肥系统、大豆种植标准化管理系统、无公害水果蔬菜栽培指导系统等一批智能应用系统。这些应用系统精确控制农田每一地块种子、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能够实现精确控制农业生产过程,有效降低成本,充分保证农业资源科学地综合开发利用,减少和防止对环境和生态的污染破坏,保持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是实现“绿色农业”的重要途径。?

1主要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1.1数字农业?

数字农业是在“数字地球”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的,是21世纪新型的农业模式和挑战性的国家目标,包括精准农业、虚拟农业等内容,其核心是精准农业。以3s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数字农业空间信息管理平台开发研究是数字农业研究的突破口[1,2]。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数字农业的概念,它是针对农业生产稳定性差、技术措施差异程度大等情况,运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控制位置,用计算机精确定量,把农业技术措施的差异从地块水平精确到平方厘米水平,从而极大地提高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农产量,减少环境污染。法国农业部植保总局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病虫测报计算机网络系统。日本农林水产省建立了水稻、大豆、大麦等多种作物品种、品系的数据库系统。新西兰农牧研究院利用信息技术向农场主提供土地肥力测定、动物接种免疫、草场建设、饲料质量分析等各种信息服务。同时,我国紧跟国际研究的前沿,开展了系统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遥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在农业、资源、环境和灾害方面的应用研究。?

1.2时空推理?

近年来,时空推理(spatio-temporal reasoning)已成为十分活跃的研究方向,在军事、航天、能源、交通、农业、环境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十年来我国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清华大学、信息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单位在时态gis、时空数据模型、时空拓扑、时空数据库等时空推理相关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1.3时空数据标准与共享?

不同领域和应用环境对时空数据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异,这造成了异构时空系统集成的困难,因此时空数据共享、互操作和标准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方面研究最初从空间数据入手,近期开始向时间数据和时空结合数据发展。时空数据的共享有以下方式:?

(1)空间数据交换?

空间数据交换的基本思想是各系统使用自身的数据格式,通过标准格式进行数据交换。目前空间数据交换标准有:sdts、digest、rinex等国际标准; 以色列的ief、英国的moepstd、加拿大的saif、我国的cnsdtf等国家标准;autodesk的dxf、esri的e00、mapinfo的mif等厂商标准。尽管各 gis 软件厂商提供了公开的交换文件格式来进行空间数据的转换,但由于底层数据模型的不同,最终导致不同的gis的空间数据不能无损的共享。虽然空间数据交换仍然在使用,但效果并不理想。空间数据互操作标准是当前国际公认的,比空间数据交换标准更有前途的数据标准。?

(2)基于gml的空间数据互操作?

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协会 (opengis consortium,ogc)提出了简单要素实现规范和地理标记语言( 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gml)。ogc 相继推出了一整套gis互操作的抽象规范,包括地理几何要素、要素集、ogis 要素、要素之间的关系、空间参考系统、定位几何结构、存储函数和插值、覆盖类型及地球影像等17个抽象规范,2003年1月推出gml 3.10版[3]。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基于gml在空间数据共享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2001年 rancourt等人[4]将gml与先前所定义的空间标准进行比较,认为gml能有效地满足空间数据交换标准。2002年,zhang jianting等人[5]提出了一种基于gml的internet地理信息搜索引擎。2003年,zhang chuanrong等人[6]在网络环境下以gml作为异构空间数据库交换共享空间数据的格式,成功实现数据的互操作。2003年,崔希民等人[7]提出了gis数据集成和互操作的系统架构,在数据层次上实现gis 数据的集成和互操作。2003年,张霞等人[8]提出一种基于gml 构造webgis 的框架结构, 给出实现框架技术。其中采用gml 作为空间数据集成格式。2004年,朱前飞等人[9]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gml 的数据共享解决方案。2005年,陈传彬等人[10]提出了基于gml 的多源异构空间数据集成框架。gml数据类型较完整,支持厂家较多,相关研究丰富,是目前最有前景的时空数据标准。本文选择gml作为农业时空数据标准。

1.4时空本体?

1.4.1本体、语义web和owl?

本体方法目前已经成为计算机科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在语义web、搜索引擎、知识处理平台、异构系统集成、电子商务、自然语言理解、知识工程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尤其是目前随着对语义web研究的深入,本体论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普遍认为它是建立语义web的核心技术。owl是当前最有发展前景的本体表示语言。2002年7月29日,w3c组织公布了本体描述语言(web ontology language, owl)的工作草案1.0版。目前工作草案的最新更新为2004年2月10日的版本[11]。?

1.4.2时空本体?

基于本体方法对时空建模的相关研究工作如下:?

1998 年,roberto 考虑了作为地理表示基础的某些本体问题,给出了关于一般空间表示理论的某些建议[12]。2000年zhou q.和fikes r.定义了一种考虑时间点和时段的时间本体[13]。2000年,córcoles基于xml定义了一个类似sql的时空查询语言,该语言包含八种空间算子和三种时态算子用于表达时空关系[14]。2003年,grenon基于一阶谓词逻辑定义了时空本体,使用斯坦福大学的protégé环境实现[15]。2003年,bittner等人[16]提出了用于描述复杂时空过程和其中的持续实体的形式化本体。以上工作中grenon的时空本体研究相对完整,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在网上共享,本文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建立农业时空本体。?

2主要研究内容?

(1) 农业时空数据规范?

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公认的农业时空数据标准出台。本文基于时空推理技术,研究通用性更强的时空数据表示模型,能表示气象、土壤、环境、水文、地质等各领域的农业时空数据。gml是目前公认的时空数据标准,利用上述模型扩充gml,兼容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农业资源空间信息元数据的分类及编码体系草案”等国内现有的地方性标准,构建针对数字农业中时空数据的da-gml标准,作为数字农业基础时空数据的规范。现有的土壤、环境等基础空间数据库均支持到gml格式的转换。?

(2) 农业基础时空数据库?

基于笔者自主开发的gis平台建立农业基础时空数据库,该平台具有运行稳定、资源占用少、结构灵活、功能可裁减、成本较低、便于移植等特点。采用了时空推理技术,支持对空间和时空信息的表示和推理。通过da-gml能够直接从现有系统中获取领域农业基础时空数据,主要包括土壤数据库、环境数据库、气象资料数据库、农业生产条件数据库、林业信息数据库、影像数据库等。?

(3) 农业时空分析方法库与农业时空知识库?

时空推理是研究时间、空间及时空结合信息本质的技术,通过时空推理技术将现有面向农业领域的时空分析技术进行整合和规范化表示,形成农业时空分析方法库。对领域农业时空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同时通过数据挖掘方法从基础数据中提炼知识,建立农业时空知识库。?

(4)农业时空本体库?

在(2)、(3)中存储的数据、方法和知识需要一个有效的机制进行组织和管理。就目前技术而言,本体是表达一个领域内完整的体系(概念层次、概念之间的关联等)的最有效工具,所以本文选择建立农业时空本体库。具体包括本体获取、本体管理、本体服务与展示三个模块。使用protégé做本体开发环境protégé是斯坦福大学开发的基于java的本体编辑与知识获取工具,带有owl插件的protégé可以支持owl格式的本体编辑与输出。?

以上三个库通过web service方式提供基于internet的服务,可以在线对库中信息进行维护和检索,并能无缝集成到应用系统中。?

(5) 系统体系结构?

系统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首先,外部系统的时空数据转换成gml格式(现在绝大多数系统支持该数据标准),进入农业基础时空数据库。通过本体获取与编辑模块将时空数据和时空知识整理,形成本体库。外部系统的请求通过web ser-?vices发给仲裁者,仲裁者区分各类情况调用三个库调用服务、提取数据和执行操作,结果返回给用户。?

(6) 基于平台开发农业生产智能应用系统?

基于数字农业时空信息管理平台建立数字化测土施肥系统、作物种植标准化管理系统、无公害水果蔬菜栽培指导系统等一批农业生产智能应用系统,解决实际问题。?

3相关系统对比分析?

3.1数字农业空间信息管理平台?

平台基于信息和知识支持的现代农业管理的集成技术,对农田信息进行动态采集、分析、处理和输出,从而根据农田区域差异、农事安排进行模拟分析、决策支持管理和指挥控制,并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区域差异进行精确定位、动态控制等定量操作[17]。?

3.2全国农业资源空间信息管理系统?

全国农业资源空间信息管理系统(nasis)实现对全国农业资源空间信息的查询分发,具有系统管理、动态数据字典、数据检索、查询、数据分发、制图、报表统计、数据分发等功能。该系统已经用于全国农作物遥感监测、农业资源调查、农业科研和农业政策信息支持服务等方面[18]。?

3.3中国西部农业空间信息服务系统?

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建立基于web的中国西部农业空间信息服务系统提供技术支撑。本文从西部农业空间信息服务系统的数据库构建开始,全面地介绍了系统的运行模式和数据库访问技术,详细论述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平台环境和开发实现等。

(1)基于平台提供的开发框架,能方便、高效地建立大量的数字农业智能应用系统,基层农业科技人员也能快速开发出技术含量高的应用系统,各应用系统能互通、共享,便于升级维护。?

(2)由于大量的底层服务、数据、知识和方法由平台集中统一提供,简化了开发数字农业应用软件的工作,节约了成本。?

4结束语?

数字农业时空信息管理平台从系统目标、适用范围、采用技术、系统接口等方面不同于任何现有的基础农业空间数据管理平台,是一个概念全新的系统,定位于基础农业空间数据管理平台的上层,更便于开发数字农业应用。其中的本体库等机制为将来建立农业时空数据网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淑惠.数字农业及其实现技术[j ]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15(7):5-8.?

[2]唐世浩,朱启疆,闫广建,等.关于数字农业的基本构想[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23(3):183 -187.?

[3]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 (gml)[eb/ol].(2003)./techno/specs/002029pgml.html.?

[4]rancourt m. gml:spatial data exchange for the internet age[d].new brunswick:department of geodesy and geomatics engineering , 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2001.?

数理平台范文6

1建设意义

该项目的实施建设:不仅有利于提升整个城市的综合实力,而且有利于城市经济运作与国际市场协调,是推动改革的重要举措[4]。能实现对城市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能彻底改善“信息孤岛”现象。能较好实现各类地理空间数据的整合,维护更新现势数据。将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农业、林业、防汛防灾、城市规划乃至日常生活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2系统建设目标

系统的建设目标:“数字城市”是一个由多种高新技术支持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它不仅能在计算机上建立虚拟城市,更主要的是能促使城市不同部门、层次之间的信息共享,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功能重叠,进而从宏观全局的角度制定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整体战略[5]。“数字城市”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市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信息技术的开发与信息产业的发展;城市信息化的标准、规范与法规的制定;信息人才的培养与信息知识的普及。

3系统体系架构

系统的整体体系结构遵循三层架构体系,包括数据层、逻辑层和应用层3个应用层次。采用B/S结构的组织模式,为政府提供对多种数据等的管理,系统采用ArcServer为GIS平台,Oracle为数据库服务器,利用多种软件技术,实现对国土规划数据、安全生产数据等的显示、查询、统计等功能,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提供支撑。总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数据库层:为系统提供基本的数据服务。逻辑层:包括GIS服务层和系统功能层2个层:GIS服务层提供底层GIS管理服务;系统功能层在开发接口之上封装一套统一开发接口,实现对底层数据的访问。应用层:此层是系统主要应用模块,用户通过桌面访问系统数据,进行查询、统计分析等工作。

4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系统要为政府网络办公和对外服务提供应用,大部分用户通过浏览器来应用系统,政府管理员使用桌面系统维护系统数据。系统运行网络架构如图2所示。根据系统的设计目标和用户需求,三维数字城市平台由三大子系统组成:三维展示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和共享服务子系统。系统主要通过局域网及专网实现信息共享,满足市政府对三维数字城市平台的数据访问及编辑的要求。

4.1三维展示子系统

三维展示子系统根据用户的需求,设计了系统登录、图层控制、专题应用、空间分析、路径浏览、视图工具、信息查询等功能模块。图层控制:能够对图层的分类、顺序、是否可见等内容进行管理。空间分析:包括量测、通视分析、填挖分析、淹没分析等分析功能。路径浏览:包括地面浏览、航空浏览等功能。视图工具:包括双屏联动(如图3所示)、地形编辑、影像影藏等功能。信息查询:包括关键字查询、点击查询、空间查询等功能。辅助工具:包括热点添加、数据导入、方向指北等功能。

4.2共享服务子系统

(1)数据服务接口。提供有关的地理空间数据服务接口,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的DLG,DOM,DEM,电子地图、多媒体数据、三维模型数据、兴趣点等基础空间数据、元数据等成符合XML,WMS,WFS等标准的数据服务接口,可同时为多个部门的应用提供数据共享服务,达到数据统一更新、实时的目标。(2)基础地理信息共享服务模式。由于委办局众多,各委办局对基础地理信息的数据需求、应用系统的开发模式均各不相同,平台提供4种共享模式。通过数据接口,直接在线访问的数据模式;基于服务的空间数据共享模式;基于图片的空间数据共享模式;通过介质拷贝,提供特殊需求的部门服务。

4.3数据管理子系统

提供海量影像数据和DEM数据的合成工具,可生成三维平台中的应用场景。在三维平台后续实际应用中,使用合成工具可方便完成影像数据和DEM数据的更新。

4.4系统实现主界面图

上一篇新三只小猪

下一篇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