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范例6篇

魏书生范文1

《当代中学生用功术》,魏书生、王学奇等编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智力引发与训练》魏书生、张一村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语文教学探索》,魏书生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思维能力测验与引发》魏书生主编,辽宁民族出版社,1991年;《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漓江出版社,1993年;《初中生科学学习方法》,魏书生编著,辽沈书社,1993年;《语文自学导引》, 魏书生主编,沈阳出版社,1994年;《魏书生文选》,魏书生著,漓江出版社,1995年;《中国特级教师教案精选》,魏书生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家教漫谈》,魏书生著,漓江出版社,1996年 。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魏书生范文2

魏书生,男,1950年生,当代杰出教育家。他从1978年任中学教师,至今已37年,因他在教育改革中的突出成绩,先后荣获省功勋教师、语文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大代表,对我国语文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魏书生的教育成果非常好,全国很多老师在努力学习魏书生的教学方法,甚至有的学校要求用魏书生的方法来教学。但是,多数老师学习后教学效果并不是很令人满意。有的人甚至怀疑魏书生的教学能力是不可复制的,魏书生只有一个,认为教学效果是出于魏书生个人的天赋。笔者不认可这种观点。

学习魏书生的方法,但教学效果却不好,这是学习的方法不对,学的不到位。大多数人听了魏书生的报告后,只学习了他的一些具体做法,而具体做法是最表面的,是价值最小的东西,却没充分了解这些做法背后的用意,没有学习魏老师的信念和价值观,也就是说没有学习到魏书生的精神要义。这好比学中医只学药物药方,却不学理论。只有学习到魏书生的精神要义,才能做出魏书生的教育效果来。所以,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学习魏书生的精神。

二、学习魏书生的价值观

(一)工作要认真。魏书生当年曾被分配到工厂做工人。尽管他只想教书不想做工人,但他决不拿工作开玩笑,还是认认真真地做事。由于做事认真,很快被升职,并被当作厂长的接班人。由此可见,魏书生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

(二)将教书视为最高的快乐。魏书生放着厂长不做,坚决要求到学校去当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他在普普通通的教师岗位上体验到最高的快乐。他自己说,“我喜欢教课,就像有的人喜欢打麻将,他们一打起麻将,精气神都来了。而我呢,一走进教室,也是精气神全来了。”

在文革期间,大家在批判孔子,但魏书生却坚持不批判,而且还坚持说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即使为此而挨批评,他也不后悔。只要他认定是对的教育观念,就能坚持几十年不动摇。

(三)积极乐观的精神。魏书生在被批判时也不自暴自弃,还坚持锻炼身体。他还把被批判的经历当成一种心态的修炼,让自己提升。因为先天不足,加上后天挨饿,魏书生的身体素质本来很差,但他坚持跑步几十年,把身体锻炼得很健康。他总是不怨天、不尤人,积极向上。这种精神很能感染学生。

(四)守得一颗宁静的心。魏书生认为,在这浮躁喧嚣的社会,人最重要的是守住一颗宁静的心。面对人生的起落,面对批判和赞扬,都能守住一份心灵的宁静。不求名利,只想安心做好手头的事情。永远不自卑,也永远不骄傲。为此,魏书生提出有效的修炼方法,就是不断地给自己施加“松、静、匀、乐”的意念,让自己身体放松,心灵平静,呼吸均匀,情绪快乐。通过不断地施加意念,不断地调整,日久见功夫,自然能常处于好状态。

(五)满怀感恩之心。尽管魏书生曾受到很多不好的待遇,例如在他成为先进模仿之后,竟被强行把好的房子让给别人,搬到一间很小很破的房子住,冬天滴水成冰,没有暖气,屋子保暖作用很差,连前来做一会采访的记者都受不了,但魏书生在这种情况下,仍能怀着感恩之心。有这样的心态,在工作中自然能很用心,而且任劳任怨。他说“天天怀着感恩之心,回报这个时代,于是你就幸福了。”“我们这个时代,政治最稳当,经济最繁荣??????”

三、学习魏书生的信念

(一)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魏书生认为,老师就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需要什么层次的服务,老师就应该提供什么层次的服务,而不是定出要求让学生做,做不到就怪学生不好。这样做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达到因材施教的境界。如此学生才越学越有自信。

(二)每个学生都有向善的潜能。魏书生坚信,每一位学生心灵深处都有自己的助手,能够帮助自己做好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而自己也是每一位学生的助手。他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规矩就是根据这个信念而来的。只要总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价值的事情,学生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三)坚守成功的经验、有效的做法。一个民族如果不坚守住已有的成功经验和自己的优良传统,而一味去学外国的东西,就像是树没有了根。如果不守住根本,要创新是不可能成功的。一定要坚守住正确的、有效的、好的东西,坚决不动摇。教师也一定要守住自己的成功经验,守住自己教过的成功的课,然后再去学习别人的经验,才可行。

(四)坚信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力量。只要把小事(如每天让学生写日记、口头作文、读好书等)做对了,不放弃,不动摇,不懈怠,往深做,日久天长,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它就会产生独特的作用。但你别指望,哪个教育活动,能让学生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哪有这么回事?教育都是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一点一滴地改变着人的。

(五)差生最能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技术。一般老师在面对差生时都感到很头疼,但魏书生却把差生当做帮助自己提高教育水平的人。只有在治疗各种学生心灵上的疑难杂症的教育实践中,才能有效地提升自己。魏书生曾为研究差生的心理,跟一名差生一起坐,听了一百多节课。

魏书生范文3

一、爱的教育 伟大的人格

崇高而无私的爱心,是魏书生身上熠熠闪光的灯塔。照亮了学生内心深处颓废、阴暗的角落。他有着海洋般宽广的胸怀,能容纳和理解学生所有的错误。因而,他从不

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公平、公正地善待每一个学生,从不偏私。对待学生的错误,从不体罚,而是让学生唱歌或做件好事来改正错误。在充满爱的教育中,真正体现出他在学生心目中伟大的地位。学生怎能不受到感动,不受到爱的熏陶呢?学生从内心深处信服、崇敬和爱戴他,所以,能够主动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魏老师伟大人格魅力熏陶下,学生才能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才会敢于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这足以说明,老师的典范作用及伟大人格的写照。

他爱自己的事业,更爱自己的学生,他用满腔的爱,来谱写着人生光辉灿烂的篇章。难怪有人会说:魏老师具有着“神”的思想品格!他当之无愧!

二、教师要有务实的品德,强壮的生命支柱

教师的良好品德情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有很强的感召力。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还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教师要务实,把师德规范内化为自身内心信念,化作行为品质并时时处处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动。只有给予学生爱,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

人要全面的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要使自己顶天立地,有所发展,有所作为,必须建立自己强壮的生命支柱。学习、热爱、研究、享受都是生命的支柱。为师者只有达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应变不惊,胜任教师职业。面对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挑战,面对多层次素质人才的呼唤,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而惟一的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教师只有严谨治学,勤练基本功,方能精于教书而不失职!

三、指导学生创新

每一个学生都有敏锐眼睛,他们好奇好探索,正因为有强烈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就像成人一样有了欲望创新也就从这开始了。我们既不能忽视学生正确认识,又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体发展。

对于我们小学教师来说,我们的目的并不在于结果,在于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勤奋好学的精神,养成自尊、自信的心态。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问题,解决疑难,发展自身内在的能力,也就是情感与价值观教育与语文知识与技能教学相结合。使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和“刺激”使学生能主动,活泼、愉快地进行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既传授知识,又开发智力。

四、养成少说多于做的好习惯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德治教,身教重与言教是教师必须牢记在心,实践在身的,要少说多干、养成习惯。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教师要从言行到举止,处处带头做到最好,以利于潜移默化地感染、教育学生。

有幸听过魏书生的一次报告,很精彩。于是,魏书生成了我的教育偶像。学校开展学名师活动,魏书生,这个谜一样的人物,神一样的人物便成了我学习的第一选择。看了他的报告与书籍,我明白了,魏书生能有今天卓著的成就,决不是因为机遇与巧合,而靠的是他自强不息的精神,靠的是他教学中的睿智,靠的是他把钻研作为一种快乐来经营的积极态度……我想从我感受最深的几个方面来谈几点体会:

一、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魏书生谈到: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大的环境人是没有办法选择的,只能在既成的环境中用自己的主观努力,来适应环境。魏书生在一次演讲中说:人不要埋怨境遇。命运把你放在皇家花园,你应该长成参天大树;命运把你甩到千山的石头缝中,你应该紧紧地抓住大地,依然生机勃勃,郁郁葱葱。魏书生做到了这一点,因而在他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把一个农村中学变成了全国闻名的省级重点中学,他自己也发奋图强,从这里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这一点对我来说有不小的启发。我担任两个班的数学课和一个班的班主任,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自我约束能力差。由于从没有教过一年级,习惯了学生在上课时认真听讲,所以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我一看到学生上课乱七八糟,总是爱发火,爱发牢骚:“怎么这么倒霉,教上一年级学生?”牢骚满腹但无济于事。为什么不学习魏书生先生?既然教了一年级,这应该是现实了,那么,你就应该想办法改变自己的心态与方式,尽快的适应环境。

二、科学管理班级工作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概括起来就两个字“商量!”他做班主任,凡是和同学们商量,没有一件事是他主观臆断的。他们班上的班规班纪,没有一 条是他定的,都是全班开会,然后同学们讨论,最后全体通过,就定下了。联想到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班中也有班干部,而且班干部所占的比例还不小,可为什么他们凡是还都来问我:“老师,这件事该怎么做?那件事该怎么做?”当他们问我的时候,还搞得我心情烦躁,心想呀,你是班长,是班干部,怎么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来问我呢?殊不知,这是因为自己并没有真正的给

过学生权力,在班级管理中没有体现出真正的民主。自己只抱怨:班主任真累呀,真操心呀,那为什么不把权力还给学生,通过科学的管理,达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的效果呢?

三、用平常之心追求卓越

魏书生范文4

魏老师,魏校长,魏局长。从上世纪80年代初作为“优秀班主任”脱颖而出,到后来“教”而优则仕被任命为校长、教育局局长,魏书生这个名字一直响亮着。有人说,魏书生是一本大书。虔敬地翻开,发现他的管理思想中蕴涵着朴素的哲学;掩卷琢磨,悟出他正是凭着这种人生哲学把各种关系——和学生的,和老师的,和校长的乃至和社会的……——处理得有序、和谐 

乘2549次列车到达盘锦时天还没亮,小城宁静着。 

星期六上午的阳光温煦地照进盘锦市教育局会议室,正月十五刚刚过完,窗外偶尔有稀疏的鞭炮声响起。 

与魏局长相对而坐,发现和他的名气相比,他不伟岸,不豪迈,说话喜欢用句号而不是感叹号,他给人的感觉是利落、清爽,阐述观点也用叙事语气,很少用大词儿,爱说大实话。说起来,我们那天谈的基本都是“管理”,但在我看来,他的词典里,“管理”是个有温度的词汇。摸上去温暖,说起来像拉家常。这样的“管理”,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校长,任谁都能听得明白。

 

朴素的管理箴言如何赢得师生信任? 

记者:当工人的时候为什么就特别执著地想做一名老师?当时好像还有好多别的选择。 

魏书生:下乡的时候在农村当过老师,当时大人忙着搞阶级斗争,和孩子在一起更单纯。这个经历也使我觉得自己当老师挺合适、挺快乐。1978年2月,我来到盘山县三中教语文,一开始就当班主任。 

记者:您好像说过:“我不会教书,是学生教会我教书。”为什么这么说呢? 

魏书生:这是心里话,我没受过师范教育,19岁教书前是个种地的,你说怎么办?我只好跟学生商量着教。在这种商量中,我感受到的是与学生之间的和谐、默契、轻松感和愉快感。 

记者:在盘山三中任教半年后您就被任命为教导处主任,1979年3月就开始了第一轮教改实验,您成长的速度令人吃惊,这速度靠的是什么呢? 

魏书生:还是我带班带得好。我始终相信,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不是为“婆婆”服务的。语文教学“婆婆”多,最外行的领导、文化水平很低的家长都可以指点语文教学,如果把各位“婆婆”的见解都拿来指导自己的话,那这堂课就彻底没法上了,而且肯定也就离开了学生的实际。我当时提出老师不能把学生当作容器,退一万步说,即使真把学生当容器,你还得研究各种容器口径的大小,也就是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我一开始教书,就想的是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感悟,学生的喜怒哀乐,这使我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减到最低点,非常融洽。因为总想着人家的接受能力,就教得比较轻松,而一旦学生高高兴兴地学了,也就把“婆婆”们要求咱完成的任务完成了,所以我很快就取得了成绩。 

至于当教导处主任,当时是白天知道点儿消息,连夜写辞职报告,天亮就到教育局长家,我说我不能干主任,我愿意教书,想当初是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教上书的。领导就劝我,说我们提拔一个人还是挺重视的,是对你工作的肯定,还得干。我说你们要是不让我教书和带班我就回工厂了。领导同意我教语文课、当班主任,同时负责全校1500多学生的思想教育、德育管理。 

记者:为学生服务的观念看上去非常朴素,那您当时对这事儿想得很多很深吗? 

魏书生:没有,我就想咱读书的时候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感同身受,己所意欲尽施于人。很简单的生存感悟。 

记者:您“出名”后经常去各地讲学开会,频繁的社会活动却一点也没影响您带班,不但从不请其他老师代课,而且班级秩序井然。于是就有人感到奇怪,觉得您真是挺“神”的,这种评价中多少还有点将信将疑的成分。 

魏书生:其实不奇怪也不“神”。当了主任后,又教课、又当班主任,使得我管理班级的时间少了。我就研究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发挥他们的作用,大家分头承包一些事情,我更多的是观察与指导。很多人觉得我这种管班的方式比较新鲜,似乎没费多少劲儿,就使班级井井有条,学生学得高高兴兴,于是就成了先进典型。别人挺奇怪:你刚教了一年多书,劲从哪儿来?我自己分析,还是在于我和学生是一家人,他们都帮着我出主意,我也帮学生出主意,合力大于分力之和。总也没有管学生这个心态,而是为了学生好。到后来当了校长,包括现在这个活儿,都坚持一条:不是管人家,而是为人家好。为人家好,人家就容易接受,大家共同把事情做得更好,让每个人活得更好。 

记者:“主人管理”这种策略是您当校长时最常用也是最见长的,这种策略是怎么形成的? 

魏书生:实际是延续了班级管理的思路。人皆可以为尧舜,向真向善向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肯定的。咱们就是去发现这些,然后帮着人家壮大和发展人性中最美好的那部分。当老师、当校长就是干这事的。怎么帮着人家发展呢?还是一靠民主二靠科学,“民主”让自己获得这么一种观念:所有的活人都是一个世界,所以应该最大限度地去理解和包容,然后才能发现自己内心世界的广阔,增强自己的主人翁意识,这种主人翁意识就能够激发自己生存、工作和学习的热情;“科学”则是将这种热情用制度、程序落实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上。有了民主和科学,很多事真的就好办了,做起来就比较省劲儿,用人家的劲,为了人家好,帮人家去办事。 

怀抱平常之心追求卓越如何把握二者关系? 

记者:有人评价您时说“平常快乐魏书生”,有人却说“你是一个神”。您怎样评价自己? 

魏书生:我一直强调平常心。在学校时,总是强调大家用平常的心态去工作,守住宁静。教育局连续7年的“工作计划”的结束语都是号召大家用平平常常的心态,多做平平常常的事情。之后是句号而不是感叹号。我觉着人在平常里感觉快乐是最便宜的一件事,因为别人没有办法让你不平常。在平常中品尝人生的快乐,找到自己施展才能的舞台,发现自己学习研究的方向,那你不就是一个天天快乐的人吗?可能因为如此吧,我让人家觉得奇怪:那么小的事他却能做得快快乐乐。所以加了个“神”字。 

记者:可是您实际上很成功,您肯定有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理想和目标。您认为追求卓越和平常心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魏书生:我还是强调高高兴兴地活着。因为人很渺小、生命很短暂,所以才应该格外地珍惜,活得快乐一点、有效一点、对别人有用一点。我没怎么想过追求卓越,就愿意多做事,高高兴兴地做事,做了一件事又一件事,如此而已。我说人对着三个世界:外在的大世界、内在的自我世界,第三个就是本职工作。我的观点是,这个地球上任何一份平凡的工作当你全身心去做的时候,它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都有无穷无尽的学问。工人做工,车零件,焊器物,农民种田,养鸡、养猪、养花,干进去,真的都是宏大的事情,就在于你能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我说,人和工作之间有五种境界:一、无心无意;二、三心二意;三、半心半意;四、一心一意;五、舍身忘我。当你进入舍身忘我的境界,做这份平凡的工作时才感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杯水一个世界,一滴水一个世界,一个水分子一个世界,这样你钻研起来当然有无穷无尽的乐趣。如果你不这么看,很容易瞧不起有些行业,就容易静不下心来,守不住宁静,你自然灵魂流浪、精神漂泊、思想浮躁。 

记者:您的观点很有哲学意味。这种人生哲学是怎样形成的? 

魏书生:我小时候喜欢墨家,后来也看道家,所以出世的观念和入世的观念融在一起。曾经有一本书让我写名人名言,我写的是“处天外遥望,地球很小;居体内细察,心域极宽。”我用前半句话鞭策自己把大事看小,出得来,放得下,输得起。但如果这样就容易消极避世,所以我用后半句解决这个问题,不小看自己,自己是一个宏大的世界,宏观上极其渺小,微观上非常宏大,那么就要尽到生存的责任,自己都是世界,那眼前做的更是一个世界,拿过来,有滋有味地去做。那活得就便宜,尽到了责任,尝到了乐趣儿。 

记者:据说有两本书对您影响特别大。魏书生:一本是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另一本是成人学院编的哲学通俗读物,我念初中时得到的,32开本,书名记不得了。艾思奇那本被别人借走了没还,想想还挺心疼的。我的认识论、方法论是那时奠定的。对唯物主义我发自内心的信,我时常用辩证法告诫自己过犹不及,万事适度,这形成了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记者:在这种人生哲学的指导下,您活得特清楚,特明白。那您有没有困惑的时候、不知所措的时候? 

魏书生:“文革”期间挨批判时曾经有过。但当时在很多人看来我也是很清醒的,挨完一天批判晚上照样打拳、练武。因为尽管内心冲突、碰撞,但也觉得“罪有应得”(笑):批林批孔你要尊孔,文化大革命热火朝天你非不理解。应该说我还是比较清醒,知道咱活在老百姓生活水平不太高的阶段,所以用不着出国转一圈回来埋怨国家落后。有了现实感就知道在自己活着的这段中国能达到什么水平,这样,面对政策和政策打架、制度和制度碰撞等现象就不至于愤懑、不平衡。 

记者:您是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因为看清了也就不去着急,不发牢骚,那您的批判性体现在哪儿? 

魏书生:我很少批判,我就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看一些人为这种那种我们目前还办不到的事着急、甚至发牢骚、说谎话,我就想他们是出于好心,但心里知道实现不了。所以我在全国各地讲课,上台总是先说一句话:活着不容易,好好活着。接下来我就讲马克思主义能使人好好活着,我们尽管不十分文明,但我们比上一辈文明多了,占的便宜多了,所以我们才更应该为发展生产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说起来都是大道理,但是和人们的身边事紧紧连在一起,大伙就爱听。 

记者:您从1981年开始就获得了好多称号,您的简历上都是荣誉,尽是光环。历史上也好,现实中也好,不少人在荣誉面前往往迷失自我。您怎么看待荣誉? 

魏书生:我觉得自己比较幸运,说良心话,比我干得苦的、付出力气大的人有得是,人家都没我得到的荣誉多。为了减少和荣誉之间的差距,就只有更勤奋地工作,更多地干事,才对得起大家的信任。我经常跟别人这么“宣传”自己:我一般不用个人时间干公家的事,我下班时间自己支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看书、锻炼、看电视,我爱看武打连续剧。公家还给咱荣誉,这不是幸运吗?我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做得不够,也就加重了多做事的心理,想更多地回报。 

身为教育局长出任民办学校校长如何应对外界说法? 

记者:您成名多年,您的名字已经成了品牌,有些地方成立了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会之类的机构,听说,在浙江有一所民办学校用您的名字命名。 

魏书生:在台州市,叫书生中学,我出任校长。现在已经办了两所,另一所是我们书生中学派出一个副书记去当校长。都是股份制。 

记者:您作为教育局局长同时兼任一所民办中学的校长,其他地方有没有什么说法?您怎么看自己这种多重身份? 

魏书生:其他地方有异议毫无关系,关键取决于盘锦市怎么看。我是7年前在盘锦实验中学当校长的时候开始办那个学校的,当时也请示了市委书记等领导,他们说干这个挺好。一个人多干活,怎么不好?我知道大伙关心的就是你干完活要不要钱,咱不要钱就行啦。上个世纪我说我在本世纪内不要钱,后来当公务员了(做了教育局局长),我说本人当公务员期间不要钱。有的中国人总是不研究干事的过程,而是研究结果的分配过程,把分配看得太重,而把干事的过程反倒淡化了。我的观念是先研究这个人干了多少事,通过他创造的效益,来判断他的价值。但当大家的观念没有转变的时候,作为我个人,特别是一名共产党员,还是应该避开舆论的嫌疑,所以一分钱也不要。 

记者:里边也有您的股份吗?魏书生:没有,原来是要给我算多少股,我说千万不能算,算了就不好干事了,只有这样赤条条才能来去无牵挂,反倒更有领导权,更有说服力,反倒省事了。 

记者:您又化繁为简了。是把那里作为试验田实现另一种追求吗? 

魏书生:对,当时有的专家说这是全国第一家股份制学校,各地也认为这个体制挺有意思,不过开始还是众说纷纭。股份制?这不是胡闹吗?资本具有寻利性,而《教育法》写得很清楚:教育不许以赢利为目的。它俩水火不相容,于是就较劲儿,非得叫它俩斗。我呢,尽可能避开这个风险,我说我是为了干事,不是为了赢利,我事先就说了,要是急于要回报的就别入股,而且大股东不要,咱在某种意义上含有捐资的意思。现在运行的还是挺好的,在校生3300多人。 

记者:在这种试验中您对校长的职能和角色有什么新的认识? 

魏书生:与公办学校比,老师们来自全国各地,没有归属感,我们争取当地领导的支持,把老师们的编制上在当地的人事局和教育局,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办到了;职称、养老保险也都解决了。当时是台州市所在地椒江区区委书记、教育局长等到我家来,谈办这所学校的意向,在某种意义上是当地政府出面办的,我呢,做个管理者的角色,相对来说就好办得多。 

记者:您对书生中学的管理主要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 

魏书生:总的说来,一靠民主,二靠科学,招聘几十、上百号人,然后定程序、定计划、定制度,最初是教师的招聘,一个个都要看了,中层领导、校级领导的任命,包括常务副校长都是我选的。对学生我要求每天写日记、抄格言、读课外书、唱歌、跑步,对老师我要求都要在教室办公,因为我一直在教室办公,这都是一致的。基本上是这些细致的管理。 

身兼数职如何协调各种关系? 

记者:您好像一直是个多重身份的人,职位不断提升,却一直坚持教课。大家感兴趣的是,您作为教育局长在中学任教,如何处理与那个学校的校长的关系?人家怎么管理您?会不会感到不自在? 

魏书生:我1997年到教育局,同时还在原来的市实验中学教语文,每天一节课,当了6年局长,教了6年语文。我还是强调做事情,把课教了就完了。实验中学的校长原来就是我的副校长,我们处了20多年,非常好,像一个人一样。实验中学我那个班的学生去年毕业了,因为搬家,现在我在职业技术学院师范系教两个班的语文教法,一周四节课。1998年到2000年我在那儿当院长,现在我在那儿教课,职院院长也没什么想法呀,倒是找我商量工作更方便了。 

记者:您身兼数职,看上去却不紧不慢,很从容的样子。难道您分身有术? 

魏书生:我是提倡苦中求乐、忙中求闲、失中求得、闹中求静。也不能说我生存的环境不喧嚣,但我的内心可以说是比较宁静的。我这些工作加在一块就外人来看,应该说比较忙,但是不管怎么忙,我真的是感觉很轻闲。因为即使有一万件事,也只能选择干一件,我只能是不慌不忙,乱没有用,急也没有用,所以好多人说我是慢性子。以1998年为例,我教一个班的语文;同时任浙江书生中学的校长,不是副校长,办校初期还是挺费事的;在刚建院的职业技术学院我是院长不是副院长;在教育局我是书记和局长,都是实实在在的活,没法逃避的活,但我仍然没有忙的感觉。处理书生中学的事,周六周日去,这边的事我就全放下,到那儿不慌不忙的,有几件事,办几件事,周一回来照样给学生上课。8点钟赶到这儿来,领着我教育局机关的员工做操,我做操可能是最认真、最规范的。做完操到职院去看看有什么事需要解决。忙只能增加心理负担,增加焦虑的情绪,还导致智力低下。自己要想清楚,哪个是不做不行的,哪个是副职、助手能做的,哪个是再拖两天没问题的,还有的事你再拖一个月没准儿就自动解决了。不是分身有术,而是我强调民主和科学,民主,是为大家办事,靠大家的力量;科学,实际就是重视建立计划、制度、规矩、程序。 

记者:当了局长后,您对校长们是怎么管理的? 

魏书生:还是服务。我承诺要求学校一把手参加的会一年就开六个,超过你可以不来,拒开。我这儿肯定是全中国开会最少的局。我理解校长的难处,时间都用在开会上,深入课堂的时间就少了。因为要求不高,所以没有谁不来,也没有谁不准时来。我要求人家的时候先从人家的角度想,人家能不能接受,有可能性再提要求,提也是为人家好。 

记者:您当过班主任、校长,现在是教育局局长,这三个角色您最喜欢哪个,自认为最胜任哪个? 

魏书生:最胜任的还是班主任。一个人哪,管理的事情越小,他的主动权就越大,受外界制约因素就越少,能施行的力度就越大。 

记者:可是一个班主任和一个局长比起来肯定还是局长的权力大啊。 

魏书生:但权力大了,你主观上所能发挥影响的力度也就小了,为什么呢?每个人都沿着自己原来思维、生存的惯性在运转,而一个局长对人家只是起一部分作用,成年的老师,你能对他起多大作用?并且起作用还要通过校长。而一个校长,你想想,他有他的辛苦,有他的思维习惯,局长对他的制约、影响是有限度的。还有,你定的这些规矩制度,还要受周围大环境的影响,所以相对来说个人的主观意志对管这么大事产生的影响和管这么一个班产生的影响比起来,你说哪个大哪个小?当然也加上当班主任面对的是学生,学生的可塑性强,人又少,时间又比较集中,可变的因素就少多了。所以人做小事,主观上对这件小事起的作用更大,更得心应手。所以说我最适合当个班主任。 

记者:您走到现在这个位置,可以看做是您既定目标的达成吗?原来当老师的时候想过这样发展吗? 

魏书生:没想过,我当老师很安心,让我当教导主任我发自内心地想辞职。后来当校长当局长都是顺其自然,我没去争取,当然也没有拒绝,也愿意尝试。过去我的确拒绝过从政,20年前,曾有非常好的机遇,但那时候我就觉得当班主任是我最喜欢的事。 

记者:现在更喜欢哪个角色? 

魏书生范文5

一、整体看世界,处理好几个关系 魏书生同志站在全息论、系统论的高度,来全面宏观整体的看待世界。他常说, 世界是个整体,是由若干个国家来组成;国家是个整体,是由若干个市县来组成;市县是个整体,是由若干个村寨来组成;村寨是个整体,是由若干个家庭来组成;家庭是个整体,是由若干个人来组成……。这样看来, 一个人在整个世界——地球中又占据着什么位置?更何况整个地球才是太阳系中的 一个小小的成员,而太阳系在银河系中又占据着什么位置?而银河系在茫茫的宇宙中又算得了什么?由此看来,一个人在宇宙中何其渺小!人,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才不会忘乎所似,才容易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因此,要想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是自然的产物,要热爱自然。人类只有爱护自然,保护生态平衡,自然才会赐福于人类。人要经常到大自然中去,感悟人与自然的亲密,关心自然,美化自然,这样,你才会理解人生和幸福,才会生活得快乐。

(二)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是构成社会的因素,不能脱离社会。 于是,必须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服务社会。他常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也不能比拟的。

第一,政治宽松。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了,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 “大跃进”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行吗?你的孩子,喜欢起什么名字都可以,起个外国人的名字也行,和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叫一个名字也可以,不会有人说你“崇洋媚外’域“篡党夺权”的。

第二,生活幸福。没有战争的蹂躏,没有饥荒的熬煎,没有瘟疫的威胁,没有运动的摧残。我们比起我们的长辈要幸运得多。我们有施展才华的机遇,“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们要把生活的摄影机,对准社会的光明面。人要经常看到大明,才容易上进,有奔头、有希望、有成绩; 人一旦做出成绩,他才容易理解与其成绩经切相关的环境,才容易抓住机遇,提高情绪努力进取、魏书生同志常说:“要多改变自 己,少埋怨环境”。

(三)人与职业的关系 人要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把职业当成事业。把平平凡凡的工作看成是宏大事业,去钻研去努力去探索。不要见异思迁,不要得过且过。要经常想到自己工作的重要,自身责任的重大。只有这样,才能静下心来,排除杂念,认真探索本职工作的途径与方法,寻找规律,取得成绩。魏书生同志常说:“潜心育人,校校可成净土;忘我科研,时时能在天堂”。

(四)人与人的关系 人要想做好本职工作,必须处理好人际关系。

1、不神化人 无论任何人,都没有神化的必要。无论职位多高,无论贡献多大,从人的角度来讲,他都是人,而不是神,决不能把人神化。神化人的人,被人神化的人,都不会有好的下场。

2、不鬼化人。无论任何人,都没有“鬼”化的必要。无论他身份多低,无论他多么贫穷,无论他犯过多么严重的错误,他都是人。从人的角度来讲,和我们都是平等的。我们要尊重他们。

3、与他人建立互助的关系。我们要做一个好人,不做坏人。“好人以助人为‘享受’,坏人以整人为‘快乐。’”。在社会上也好,在单位里也好,在家庭中也是一样,必须以诚待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须互相尊 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谅解。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只有经常想着帮助他人的人,他才能随时得到他人的帮助;只有常常谅解他人的人,他才能容易得到他人的谅解。也只有营造一个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互相帮助的大氛围,才能有精力办好大家的事情,办好自己的事情。说穿了,帮助他人做事,实际上正是为自己做事。

(五)人与自己的关系 处理好人与自己的关系,往往被人所忽略。或者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如果一个人能够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那么,他的一生将是幸福的,是有造诣的。人,怎样才能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呢?

1、解放自我。很多人,往往一生也没有做出什么大事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做到自我解放,一生始终处于自我“封闭”状 态。做什么事,都前怕狼后怕虎,认为自己做不成。这样一来,就什么事情也不敢做, 也不去做,于是,就不可能做出成绩来。我们来解放自我。就是高度地相信自己,即使有一线希望,我们也要锲而不舍地去追求这一微渺的希望,只要自己有信心,经常强化自己能够成功这一意念,就容易取得成功。 爱迪生的发明,居里夫人的科研,哪一位成功者的奠基,不是靠自我解放呢?

2、珍爱自我。人能做到自我的解放之后,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珍爱自我。

(1)珍爱自己的人格。人要珍爱自己的人格,不要随波逐流。要时刻用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尤其是教师,要时刻为人师表。讲究仪表,讲究言行。社会流行的服装,多么新潮,我们也不一定穿,社会流行的歌曲,多么优美,我们也不一定唱,因为,我们要经常用教师职业道德这把尺子来衡量自己,且不可马乎越格。

(2)珍爱自己的成果。我们要珍爱自己的成果、因为一切成果的取得,都是要有一些代价的付出。只有珍爱自己的成果,才能证实你付出的代价是必要的。另外,你只有珍爱今天的成果。才能为明天成果的取得, 付出更大的代价。也只有经常看到自己的成果。才能不断强化自己的付出,这样经常用成果来激励自己,能够使自己产生不断战胜困难的勇气,以便取得更大成功。但自己必须明白,珍爱自己的成果,并不是珍爱自己付出的报酬,而是用自己的成果来证实自己付出的必要。

3、超越自我。这是处理好人和自我关系的最重要一环。解放自我,珍爱自我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超越自我。超越自我,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事,要经常提醒自己,是否已胜过昨天,是否已为明天的成功奠定基础 。

(1)正确地评价昨天。正确地评价昨天,是指正确地认识“旧我”。要恰当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经常尽可能创造条件,抓住机遇,发扬长处;承认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不足。

(2)客观地认识今天。已经清晰地认识 到昨天的长处与不足,还必须清楚地看到今 天的优越条件,无论是主观上自我的条件, 还是客观上的一些有利因素,都为自己发扬 长处,改正不足奠定了基础。今天是最好的 机遇,不可忽视,一定抓住。

(3)科学地规划明天。科学地规划明天,是超越自我最重要的环节。自己的明天怎样,是自己设计的,不是其他任何人安排的。又己要根据自己今天所具备的主观素质和客观条件科学具体地规划明天。所谓规划明天,是指自身素质要提高到什么水平,通过什么办法,采取什么措施,利用什么条件,在什么时间,达到什么程度。这个规 划,越具体,越微观越好。超越自我,是人生进取的基石,任何人要想减功,都必须牢牢垒砌这块逐步升级基石。

二、立体看人生,处理好几个关系 人生是立体的。是由时间、空何、事件等诸多方面与人发生关系,由人来选择处理,最后,走向终点的。一因此,要想使自己的一生过得充实,对社会有贡献,就必须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人与时间的关系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必须珍惜时间、人常常是这样,当自己是儿童的时候,总盼自己快快长大。一旦进入小学读书,她就会想到,读书太不自由了。不如不上学的时候,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这还要天天上课。写作业,读小学真不好;当他进入中学的时候,他就会想到,中学不好,不如小学好,中学学的学种太多,课程太紧,作业量太大,尤其是高中,一点自由的时间都没有; 当他步入大学以后,他就又会认为大学不好,生活太单调,还不如中学好,中学时代是人生的花季,有那么多美好的向住,天真烂漫的生活;当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 他又会想,上班太没意思了,还要听从领导 一的支配,受八个小时的约束,哪比得上在大学读书啊!人就是这样:青年认为少年好, 中年认为青年见老年认为中年好,结果他一生都没有在好的时候过过。那么,人的一生究竟什么时候最好呢?实际上就是你现在最好,因为你不可能再回到咋天。“人生这列愧车。是提速的趋势,载着人们向生命的终点迅跑,你只有珍爱现在,有效地利用现在,才能使你有所做为,不虚度年华。”

(二)人与空间的关系 有些人,不能愉快地度过人生,或者一生也做不成几件事情,还与他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与空间的关系有关。 候鸟之所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南北迁徒,是因为它要选择适合于自身生存的空间。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当他在步入社会之前,就首先选择了自己的职业;当他还没有走上工作岗位之前,他就尽量选择自己即将工作的单位;当他还没有居住的场所之前, 他就没法选择他将居住的处所,这都是人们早已知道生活的空间将对人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然而,却有些人一味地追求空间的选择,忽视了自我素质的提高,也使他经常处于埋怨环境。怀才不遇等萎靡不振的低谷。你既然已经付出努力,但没有能实现自己的愿望,那么你就应该静下心来。赶紧抓住现在,真心地爱你们生活的空间,尽快适应你所生活的空间,这样,才会对你有好处。 魏书生常说:“只有热爱,才有奉献”。要爱 家乡、爱岗位、爱家庭、爱一切自己生活的空间。然后尽量利用空间的有利条件,充实自 我,发展自我,奉献自我,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低自己有了成绩,对社会才有贡献,才会生活得快乐,才会生活得有意 义。

(三)人与事件的关系 人要想做出成绩。对社会有贡献,很重要一个环节,就是要处理好人与事件的关系。魏书生同志社会兼职几十个,他是怎么处理好这些事情的呢?他从来不被事情牵着走,他所要做的事情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规划之中,计划之中。假如在同一时间,不同处所,或同一处所,不同时间有几件事需要做,那么。他首选.考虑的是事件的主从与缓急,而不是考虑事件与自己的得弊或办事人与自己情感的亲疏。必做的事情分早晚, 可早做的早做,可晚做的晚做,可让他人代做的,他人代做。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不做。 他常说,一件事情,有一百种做法,要讲求效率,要讲求质量。他非常重视办事的方法, “条条大路通罗马,并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他的办事原则是:“多干活,少得利,勤服务,无亲疏”。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他在班级管理或学校管理上,要求:“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总之,要想处理好人与事件的关系,必须从时间、空间和方法上做好选择。

三、全面看自我,构成自我发展的四大支柱魏书生同志常说,人要全面地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人很重要的是要发现自己的长处。要尽快发展自己的长处,宣传自己的长处,扩大自己的影响,这样对自己的发展有好处。 人还要了解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的短处, 但不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补短上,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扬长上,这样,才能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 于是他非常注重自我发展,构成了自我发展的四大支柱。

(一)学习魏书生同志之所以成为今天的魏书生, 最重要的支柱是学习。他最爱的是学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古今中外教育教学理. 论与实践的知识,学习与教书、育人、教育管理有关的知识和方法,学习国内外教育发展。教育改革的经验。掌握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等等。是学习使他丰富了自我成长的知识宝库,丰满了自我发展的羽翼。

(二)热爱 热爱是魏书生同志自我发展秘诀。他能够广泛地爱他所应该爱的一切。爱他人生的每一段时间,爱他生活的每一个空间, 爱他的职业,爱他的事业。正因为他热爱教育事业,他放弃了能够到大学读书的机会, 放弃了自己能够在工作岗位上提干的机会, 居然写了150次申请,要求当教师。正因为他对教育事业真挚的爱,他才肯于把自己的 一切都奉献给教育事业。也正因为他肯于奉献,他才在短短的教育历程中,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也正因为他取得了成果, 他才更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奉献是必要的,自己的付出是正确的,自己才更有信心、有胆量向更高远的目标奋进,这些不能不归功于对自己的职业,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上。

(三)研究 研究是魏书生同志有别于他人的又一项专长。魏书生同志说,我现在取得的一点点成绩都是我研究探索的结果。他研究教书,创立了语文课堂教学‘六步教学法”,教给学生若干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 力。他研究育人,构建了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他研究管理、创立了科学民主的学校管理、班级管理经验。他研究人生,构建了一整套享受人生快乐的学说。

魏书生范文6

自己已经从事班主任工作10几年了,说起来也算是饱经风霜了,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所谓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不知不觉便把自己当成了一名老班主任了,但看了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之后,我又有了一些新的启迪。

一、积极的态度

我最欣赏的是魏书生老师积极的人生态度。他说:老师要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面对文革以及改革开放初期艰苦的教育教学环境,魏书生老师始终抱以积极的心态。而对照自己,在遇到一些问题,特别是碰上个别比较棘手的学生时,总免不了抱怨生源差,学生的素质差,能力差等等,而在抱怨声中处理问题的方式也越来越简单、直接。一旦丢掉这些抱怨,致力于适应环境,适应学生,当真正融入到学生中去的时候,那么我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将学生向着自己预想的轨道发展了。魏老师还谈到“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我觉得这一点对于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能会成为班主任制胜的法宝。以前很多班主任都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当成警察、黑脸包公等等,这样就将学生推向了对立面,无形中给自己的工作设置了障碍。在这一点上,我自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我从来没有将自己与学生对立起来,而学生对我的感情也颇为复杂,既敬畏又信任,既有点嫌我烦又离不开我。因为我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该坚持原则的时候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可以容忍的小毛病决不小题大做。对于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我可以花上两节课甚至更长的时间找他们谈,也可以在10分钟之内把一切都解决掉……当学生称呼30多岁的我为姐姐时,我感觉到了学生的那份信任,绝不仅仅是班主任的角色所能承担的。因此我领会到了魏老师所说,我们不能只把自己囿于班主任的角色中,应尝试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就会容易成为一个成功者。

二、科学的管理

魏老师管理学生最令我欣赏的是他教育学生的“两个自我”,即挑动学生自己斗自己。当学生想做坏事的时候,想出一个好的自己和一个坏的自己,让两个自己辩论,以后采取什么具体办法,使好的自我强大起来,压住坏的自我。倘若好的思想斗不过坏的思想,我们老师就伸手去帮助好的思想.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老师是站在他心里帮助了他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严格学生的考试纪律。其实大多数作弊的学生就是由于脑子里的天使没有斗过魔鬼。这时候老师该做些什么?我所做的尝试就是反复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多给学生加油鼓劲,树立自信;发挥群众监督以及群众舆论的作用。

三、民主的氛围

魏书生老师认为,教学不民主是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他说:“教与学之间毫无民主的气氛,思想没有相互理解,感情没有相互交流。双方都用宝贵的脑细胞琢磨着压服对方或欺骗对方的策略,教学效率怎么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