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和平观后感范例6篇

为了和平观后感

为了和平观后感范文1

2020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纪念日。近日,6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在央视黄金档播出,这段尘封的历史又映入了人民的眼帘。了解相关精彩内容请参考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文章:

《为了和平》观后感170年前的那场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中国人民志愿军18万将士血染疆场,把生命留在了异国他乡。

是血与火铸就了我们这个的不屈民族。历史不会遗忘。朝鲜,这个陌生的国度,是他一生最刻苦铭心的记忆。我见过父亲得过的一枚志愿军奖章,记得上面有一个和平鸽的图像。小时我常常拿在手中玩。父亲曾告诫我:不要玩丢了,这是要随他入土的。不想后来真的被我弄丢了。直到现在我一直后悔不已。

我父亲是1956年入朝的。这时朝鲜停战协议签订已有3年。因此,他上过战场,扛过枪,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战功。但朝鲜半岛上留下了他的足迹,洒下了他的汗水。他与他的战友们一样,时刻准备着冲锋。他把他的青春和最宝贵的年代,留在了三八线附近。

当美军的铁蹄踏过三八线时,中国发出严厉警告,“美国军队果真这样做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称,“中国绝不可能默许美军挥师朝鲜边境,因为朝鲜是历史上入侵中国的必经之地,特别是日本就是以朝鲜为基地占领满洲,侵略中国北方的。况且美国出兵朝鲜在战略上还意味着中国在台湾海峡和朝鲜半岛两线受敌。”

美国《国家利益》网站刊发评论,列出美国的6大教训,其中之一是不与你的对手对话是愚蠢的。文章称,1950年10月,朝鲜战争似乎戏剧性地提前结束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占领了平壤,并逼近与中国接壤的鸭绿江边界。中国决定,它不会容忍美国军队在其边境,并警告美国必须后退,但没有成功。直接谈判可能会产生一个暂时的解决办法,也许是一条从平壤到元山的新边界,为中国保留一个缓冲国家。可惜,这是不可能的;成千上万的中国志愿军的加入,加剧和延长了战争。

抗美援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自1840年至1945年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不是被八国联军侵略,就是被日本鬼子侵略。多少亿两白银被掳走,多少珍宝被豪夺,多少生灵被涂炭?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才使中国有了今天的地位,抗美援朝一战保证中国的70年和平。新中国成立后,没有一个列强把新中国看在眼里,就连战败的小日本也没有把中国放在眼里,但抗美援朝一仗,让日本对新中国刮目相看。

朝鲜战争还起到了威慑作用,在中苏交恶最严重的时期,苏军边境陈兵百万中苏境,都不敢轻举妄动。中国以不公开的两次地下核试验,结束了苏联最后的幻想。直到前苏联解体,都没有任何一个苏联领导人,敢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争一较高下。

1840年以后我们屡战屡败,1949年以后我们战无不胜。抗美援朝不仅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一种精神,那种精神是不信邪、不信神不怕鬼的自信精神,是不畏强暴、敢于亮剑的英雄精神。它说明,貌似凶猛的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的确是一只纸老虎。中国人从那时开始,就不再害怕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支军队。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前国际形势下,尤其不能忘记开国领袖的话: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狭路相逢勇者胜,保家卫国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神圣义务与光荣使命!

就如今的中美关系而言,这个纪念章颁发的时机恰逢其时!这是向以美国为首的、蠢蠢欲动的一切反华势力发出的一个强烈信号:美国非要把我们当敌人,我们一定要做个合格的敌人。

《为了和平》观后感2抗美援朝不仅重塑了一个全新的中国,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延续百年之久的中国听任列强随意宰割的屈辱历史由此宣告终结,而向来被世界默默忍受的强大国家可以为所欲为的霸权体制也由此而发生根本性动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世事的变迁,这场战争之于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和平来说,其所具有的积极影响则愈发显得持久恒远。

八集政论片《长征》,其传递的深远影响遍及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尤其令人振奋的是,一度将“抗美援朝”改成“朝鲜战争”的小插曲,又在《长征》政论片中得到恢复。正由于风向转变,因此,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已开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记忆时刻再获重视之际,就相关影响做一回顾,其主旨显然意向深远。情况很清楚,曾令国人热血沸腾的血与火的壮丽图景由一系列有关抗美援朝的纪录片而再度唤起人们对逝去岁月的回味和怀想,其深远价值并不限于历史记忆,更与中国未来构成密切关联。

自鸦片战争以来便留给世人的中国孱弱可欺的形象因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残酷血战而得到重新塑造,而战争的最终结果则拉开了全球非殖民化浪潮的序幕;尽管已过去的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可泯灭无数记忆,但这场改变人类历史进程和重新勾画世界政治版图的由两个大国在二战后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则永远也不能在中国人的记忆中模糊。如果能将美国在朝鲜的首度受挫和其在八十年代以后在世界各地的军事行动所取得的辉煌胜利加以比较,志愿军官兵在朝鲜战场所展现的气吞山河的英雄主义精神着实令人荡气回肠,激动不已,而其屡屡创造的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则更可为未来解决相关争端提供有益的启示。

抗美援朝重绘世情

在总结中国自1840年以来开始的追求国家解放和民族独立的艰辛历程时曾指出:一百多年来,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几十个帝国主义国家先后发动过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除赢得对日作战这唯一一场民族战争的胜利外,其余的对外战争皆以签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告结束。然而,即便这唯一一场胜利,也不被西方承认;因为在他们看来,日本是被美国主导的太平洋海战和随后投掷的原子弹制服,中国在二次大战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发挥的重要作用因积贫积弱的往昔纪录而不被普遍承认。正因为背负着倍受欺凌的屈辱历史,以致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国土、当时人口规模已达五亿的新中国的傲然独立并没被看成是世界力量对比即将发生深刻变化的开端,相反,她再次被视作可轻易予以扼杀的对象。美国公然作出的全面卷入朝鲜内战并将其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从而对中国形成南北夹击的钳形攻势的战略安排无疑是其蔑视中国主权和安全并企图随意凌辱中国的骄狂姿态的真切体现。

然而,具有超凡的军事胆魄和洞微悉见的政治智慧的新中国统帅不仅毅然作出了出兵朝鲜的惊人决定,而且其麾下既英勇无畏又多谋善断的将士更以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变幻莫测的战略战术而使得这场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非对称战争结出超越所有人意料的结果;能有效对抗在装备、补给等各方面远胜自己上百倍且训练有素的强大美军并最终迫使其第一次在未能取胜的停战协定上签字,已然奠定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大国地位。

可以认为,抗美援朝不仅重塑了一个全新的中国,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延续百年之久的中国听任列强随意宰割的屈辱历史由此宣告终结,而向来被世界默默忍受的强大国家可以为所欲为的霸权体制也由此而发生根本性动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世事的变迁,这场战争之于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和平来说,其所具有的积极影响则愈发显得持久恒远。很难设想,如没有朝鲜战争所充分体现的中国人的勇气和战力,英国会心甘情愿的放弃对有东方明珠之誉的香港的控制;要知道,为了并不太知名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控制权,英国不惜对阿根廷发动跨越大西洋的激烈海战,并因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而至今仍旧将该群岛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毫不夸张地断言,香港与澳门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相继顺利回归,在相当程度上是得益于从表面上看与其没有直接关系的抗美援朝的潜在影响的。

抗美援朝与港澳台有牵连

然而,中国努力近七十年的两岸统一问题却至今没获得任何实质性进展。尽管大陆为落实“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已付出巨大努力,但岛内政局却出现了加速走向分裂的趋向;始终不接受九二共识的蔡英文以为,只要引进一些先进武器,然后再得到某国安全保障的承诺,其就可以在对抗祖国统一的道路上放心大胆地走下去而不必有任何顾忌。

其实,建立在如此判断基础上的政策制定不仅浅薄无知,同时更是对台湾民众命运的不负责任。近七十年前,中国刚刚结束长达一个世纪的持续战乱,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综合国力较之美国何止是霄壤之别;但经过全国解放后的多方面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较之当年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与美国之间所存在的差距则更是大为缩短。过去,为新生的共和国不被扼杀,中国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出兵朝鲜,而在如今能力已完全具备与任何强国打一场全面战争的能力的情况下,其又焉能不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而阻遏“台独”并走向统一?!

坦率而言,解决两岸统一问题的台海战争之所以始终没有启动,并不是因为中国在某国可能干预的压力下而不敢轻举妄动,而是对台湾民众切身利益的维护才是大陆在对台动武的问题上投鼠忌器的根源所在;然而,如果自己的国土面临着被分割或两岸统一的目标因台湾当局的坚决抵制而迟迟不能实现,那么,即便让中国再接受一场比朝鲜战争更残酷、破坏性更严重的由两岸内战演变成中外之间的新战争,中国都不仅将坦然承受,而且有充分的信心实现既完成统一大业同时又有效抵御外来干涉的既定目标。抗美援朝的积极意涵适用于台湾。

《为了和平》观后感3今与朋友聚餐,交流到了抗美援朝战争,探讨了一番,之后,我花了6个小时通过网上的视频、文字及书籍做了下大概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心情一直是非常的沉重.....

由于美帝介入出兵朝鲜,新中国在伟人的指导下,1950年10月,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开始。因为刚刚建国一年,百废待兴,当时的新中国可谓是一穷二白,面对的是当时世界一流强国们,能有勇气出兵一战,可谓魄力十足!但是,现状是非常的凄惨,我军装备非常差,没有自己的空军,坦克等先进武器,甚至重武器都比较少,基本都轻武器,并且很多时候子弹都得节省用,物资极度匮乏,连保暖的衣服、充饥的食物都满足不了,导致很多士兵活活冻死......但就是这样的军队战胜了美帝联合军,取得如此大的胜利,完全靠的是志愿军的不牺牲精神,万众一心其利断金!战争是惨烈的,它的残酷法则是将一切手段合法化,在敌人飞机大炮坦克的轰炸下,坚持了下来,以血肉之躯钢铁意志来弥补差距,也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像黄继光用身体堵枪口,这不是单个事迹,而是很多!拉锯战时,基本上是敌人白天通过装备优势占领的阵地,志愿军晚上又夺回来。有个印象最深,在寒冷的冬天,路面上是积雪,脚踩在雪上会发出咔嚓声,志愿军为了减少声音防止被敌人提前察觉,竟然赤脚前进!抗美援朝三年中,战况激烈的战斗很多,如砥平里之战、上甘岭战役等每一场战役都是绞肉机,志愿军被轰炸的血肉横飞,损失惨重。

之后,苏联援助了空军及喀秋莎火炮等装备,加上领导人的英明指挥及志愿军的英勇拼搏,终于于53年7月27日,迫使联合军达成停火协议,抗美援朝战争结束。重新回忆起,志愿军真是神一样的存在,想到他们在那条件、那环境、那状况下,却依然不畏惧、不动摇,已经超乎了认知!此刻,沉痛的心情夹杂着莫名的心酸,若问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就是!向逝去的英雄,致敬!

《为了和平》观后感4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邱少云烈士的故事,小时候就听爸爸妈妈讲过,邱少云这光辉的名字早就深深的刻在我的心上了。

我贪婪的读着,字里行间我仿佛看到了邱少云那高大的身影、坚毅的神情展现在我的眼前……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含着热泪默默的说:“邱少云叔叔您没有死,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活在朝鲜人民的心中,您的名字永远闪烁着光辉!”

邱少云叔叔为什么能在烈火烧身之下不动摇呢?是因为他有刚毅的性格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能把革命胜利看得高于一切,所以他为了革命的胜利宁肯牺牲自己。邱少云叔叔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这是何等崇高的精神!我们这代着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啊!

邱少云叔叔的英雄事迹告诉我们:纪律是赢得胜利的重要保证,“纪律是重要的保证。”当年红军战士在长征路上忍饥挨饿啃树皮吃树根也不损害群众的一点利益,他们路过苹果园时连掉在地上的苹果看也不看一眼……想当年邱少云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暴露目标纹丝不动,让烈火燃烧着。这是何等的刚毅、何等的崇高。

今天有些年青人却把纪律置之脑后,上车不排队不遵守交通规则,在课堂上随便讲话,这些跟邱少云烈士相比显得多么渺小和自私。我呢……上课也有讲话的不好习惯,这跟我肩负的学生责任挺不相称的。今天为了革命的三个现代化就应当为了攻下文化科学堡垒而努力,我们也要向邱少云自觉遵守革命纪律,上好每一堂课,从小培养自觉遵守纪律的共产主义的美德,永远将邱少云先烈的品格精神作为我们永往直前的动力,永远踏着邱少云的脚印一步一步向前。

《为了和平》观后感5二0二0年十月迎来一个重要的纪念日,即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一九五0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将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开国领袖一声令下,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国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侵略者。

在环境恶劣、条件艰难,敌人强大,我军弱小的情况下,我军以中国特有的近战、夜战、运动战、枪林弹雨的战场,勇敢穿梭,让敌人惊恐万分。在重要的战役打出了万岁军38军。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之所以取得军事胜利,其主要原因就是以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主导的政治工作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政治优势成为我军致胜的战略优势。无数先烈、革命前辈们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贡献,英雄事迹可歌可泣。

与许许多多的革命前辈相同,我的父亲母亲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也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保卫和平,抗击敌人,我为他她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永远怀念他她们!

抗美援朝志愿军取得的伟大战果震惊了全世界!抗美援朝是中国的“立国之战”“立威之战,”打出了中国的伟大地位和尊严,表明了已经强大的起来的新中国绝对不会让任何一个国家对他进行欺负。

对于新中国来说,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必将永彪史册,万古流芳!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狂妄。充分表明,中国人民是不畏强暴的,有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勇气,中华民族这种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是我们民族之魂。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使之更加发扬光大。我们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周年,就是要大力学习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继续发扬全国人民和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表现出来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为了和平观后感范文2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拍摄了6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该片从10月18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8点档黄金时段播出,每天2集,国防军事频道等其他频道重播,部分省、区、市卫视跟进播出,中央主要新闻网站、重点门户网站和“学习强国”平台等同步推出。

该片共6集,分别为《正义担当》、《殊死较量》、《血性迸发》、《英雄赞歌》、《万众一心》、《伟大胜利》,每集约50分钟,采取史论结合、故事表达的方式,回顾呈现中国共产党领导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质和伟大胜利,深入反映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集中展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生动展现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大力支援和家国情怀,充分彰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和巨大贡献。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推出这部电视纪录片,将引导激励广大官兵和社会群众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和民族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奋力推进新时代强国强军事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伟大的,是有很重要意义的。

第一,和朝鲜人民一起,打回到三八线,守住了三八线。这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

第二,取得了军事经验。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陆军、空军,海军,步兵、炮兵、工兵、坦克兵、铁道兵、防空兵、通信兵,还有卫生部队、后勤部队等等,取得了对美国侵略军队实际作战的经验。这一次,我们摸了一下美国军队的底。对美国军队,如果不接触它,就会怕它。我们跟它打了三十三个月,把它的底摸熟了。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我们取得了这一条经验,这是一条了不起的经验。

第三,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

由于以上三条,就产生了第四条:推迟了帝国主义新的侵华战争,推迟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帝国主义侵略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今后,敌人还可能打,就是不打,也一定要用各种办法来捣乱,比如派遣特务进行破坏。他们在台湾、香港和日本这些地方,都设有庞大的特务机构。可是,我们在抗美援朝中得到了经验,只要发动群众,依靠人民,我们是有办法来对付他们的。

我们现在的情况,同1950年冬季的情况不同了。那时候,美国侵略者是不是在三八线那边呢?不是,他们是在鸭绿江、图们江那边。我们有没有对美国侵略者作战的经验呢?没有。对于美国军队熟悉不熟悉呢?不熟悉。现在这些情况都变了。如果美帝国主义不推迟新的侵略战争,他说,我要打!我们就用前三条对付他。如果他说,我不打了!那末我们就有了第四条。这也证明我们人民民主专政的优越性。

为了和平观后感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团体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问题,但大多都是从探讨其影响因素的角度出发,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其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却很少见,有鉴于此,本研究在考察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特点的同时,提出运用团体训练的方式来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水平,进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一、研究目的与假设

(一)研究目的。对主观幸福感低的大学生进行干预,检验以提高主观幸福感为目的的团体训练的有效性。

(二)研究假设。以提高主观幸福感为目的的团体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水平。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采用《综合幸福问卷》(GWB)对大连市某大学586名学生(男女比例平衡)进行幸福感水平测评,并从中筛选出幸福感发展水平低的28名学生作为被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14人,控制组14人。

(二)研究工具。《综合幸福感问卷》(GWB)是用来评价被试对幸福的陈述,得分越高,幸福感越高。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使用频率。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再测信度分别为:0.87、0.86、0.90。

(三)研究设计。实验组学生进行主观幸福感的团体训练,控制组不实施任何处理。(表1)

(四)干预过程。实验组在两名指导教师带领下,每周参加一次以提高主观幸福感为目的的团体心理训练。同时,控制组只进行常规的活动课训练。根据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低的心理原因、心理和行为表现,精心设计主观幸福感团体训练活动方案,训练方案包括“八次活动、四个阶段”,每次活动持续一小时。

团体名称:提高主观幸福感团体训练营。

团体目标:帮助团体成员全面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接纳他人。帮助团体成员找到自我价值,增强自我价值感。增强成员在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的信心,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其幸福感,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团体训练过程:

1、准备阶段。这是第一次活动。在这个阶段,指导教师引领成员互相认识,消除他们的紧张、陌生感与焦虑感,提高他们对团体活动的兴趣,形成良好、融洽的团体活动氛围,并初步建立团体,使成员初步形成并体验到对团体的归属感。

2、实施阶段。实施阶段包括六次活动,也就是第二次至第七次的活动。指导教师要求每次活动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围绕整个训练主题逐步深入地开展活动,进而实现训练目标,六次活动的主题依次为:(1)自我探索:增强团体凝聚力,提高对团体的信任感,鼓励成员的互动和了解,使成员在和同伴的相互作用中完成初步的自我探索;(2)认识自我:促使团体成员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熟悉,进一步增强团体凝聚力,通过从同伴那里获得的支持、肯定和积极反馈使成员更加充分的认识自我,提高自我价值感和被其他成员、指导教师肯定和认可的感觉。主要通过热身游戏、团体协作游戏和成员初步自我探索活动;(3)悦纳自我:运用语言和行为的训练,鼓励团体成员对彼此的身体、表情、动作做出积极的回应,改善成员对自己外表、身体、行为举止的接纳,进一步增强被同伴、指导教师肯定和认可的感受,从而提高成员的自信,提高主观幸福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4)挑战自我:利用团体动力,激发成员潜能,使成员体会到和同伴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完全可以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增强成员的能力感和价值感;(5)积极归因训练:运用归因训练,引导成员改变思维认知方式,帮助成员对生活中的事件或行为进行积极正确的归因,进而增强自我价值感;(6)积极应对训练:引导成员思考他们在什么情境下更容易产生压力、挫折体验,面对压力的反应以及给他们带来的影响。通过练习帮助他们学会缓解压力,自我放松,引导成员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进行积极应对。

整个过程中都强调成员及指导教师之间的积极反馈、支持合作与理解,使团体成员感受到更多的来自他人的支持、认可与尊重,这大大增强了个体的自我价值感、自我能力感以及自我悦纳感,使个体能够更加积极地对自己进行评价和体验。每次活动结束后都留下家庭课后作业以巩固团体训练的成果。

3、结束阶段。第八次活动也就是最后一次活动为结束阶段,在此次活动中应该注意处理好离别情绪,进行总结,使成员能将所学所感带到现实生活中,延续团体动力的积极作用。在活动结束后再次应用《综合幸福感问卷》进行后测。

4、追踪评估。实验结束1个月后,为了评估干预的保持效果,对实验组与控制组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进行再次测评。

(五)无关变量的控制。我们将团体训练设置在下午活动课时间,团体训练打乱了原来的行政班级顺序。对于实验组学生来说,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也在活动,从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实验者效应。

问卷调查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在班级中由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这样避免了作答时的内部比较和外部比较对学生自我的影响。为了避免学习效应,后测问卷的题目顺序、打印格式与版式均与研究一中的问卷不同。

(六)统计方法。采用SPSS13.5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

团体训练干预结果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定性方法包括主试的观察记录、团体成员家庭作业的评估以及团体活动结束后进行的访谈调查。定量方法则是在团体训练前后用《综合幸福感问卷》进行测量,将两次测量得分进行差异检验。

(一)团体训练前实验组和控制组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比较。团体训练前,实验组与控制组在《综合幸福感问卷》上的得分差异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两组在幸福感总分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两组被试实验前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具有同质性。(表2)

(二)团体训练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比较。为了进一步证明团体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的促进作用,在团体训练后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幸福感总分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在幸福感总分上实验组都极其显著地高于控制组。这表明,团体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有显著的影响。(表3)

(三)实验组与控制组团体训练前后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比较。比较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团体训练前后《综合幸福感问卷》总分差异,结果如表4所示。在前测和后测中,实验组的幸福感总分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且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这表明,实验组总的幸福感水平获得了显著提高。而控制组在前后测的幸福感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也就说明,控制组的幸福感水平在团体训练前后保持稳定。(表4)

(四)实验组的追踪评估结果。为了进一步说明团体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的长期而稳定的效果,本研究在团体训练结束1个月后,对实验组进行了追踪评估,结果如表5所示。前测与后测以及前测和追踪后测在幸福感总分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后者得分显著高于前者。而后测与追踪后测的比较中,幸福感总分都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经过团体训练,实验组总体幸福感水平都获得了显著提高,并且得到了巩固和保持,主观幸福感的团体训练活动对实验组产生了积极影响。(表5)

(五)训练后成员自我总结。在最后一次团体训练结束前,团体中的每位成员对整个团体活动的感受及收获做了总结。从成员的自我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出团体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每位成员在活动中几乎都体会到了高兴和愉悦的心情。在每次活动结束后的“收获园”中,有很多成员提到“今天我很快乐”之类的话;2、大多数成员能够敞开心扉,结交新的朋友,其人际关系获得了提升。主观幸福感低的个体往往比较自卑,他们别别人不信任,将自己囿于狭小的朋友圈子里。甚至是自我的世界里。随着训练的进展,大多数成员学会了将自我展现给他人,也乐于与人交往,他们的交友范围也有所扩大;3、能够重新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这一点在他们的自我总结中体现的很明显,正如有的成员陈述:“原来我也有很多优点”;4、成员错误、极端的归因方式得到了纠正与改善,也能够积极应对自己所遇到问题和压力了,能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去面对挫折;5、绝大多数成员能够克服自卑,变得更有自信了,对生活和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和期待,也充满了热情。

另外,在团体训练结束后,大多数成员认为自己在活动过程中很愉快,增强了对自我的了解,增强了自信心,而且所有的人都表示愿意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有这样的活动仍然积极参与,也表示尽力将团体训练活动中学到的运用到以后的日常生活、学习中。

四、讨论

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生中坚力量,是我国社会文明发展的推动者,是主流价值观的塑造者和载体。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大学生的培养质量成为重中之重。而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不但体现在学业、技能、思想方面的进步,还要体现在其心理水平的健康及心理素质的提高。本研究采用量表评估、量表追踪评估、成员自我评估以及领导者对团体成员家庭作业的评估等领导者的观察记录评估手段对训练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团体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

[2]张晓文.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个性发展及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7.2.

为了和平观后感范文4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人力资源;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25日

幸福是指一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维持长久的状态,而幸福感是主体与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及自我到达完满统一,并对这种完满统一自我认同及欣赏的感觉。根据哲学背景和理论范式的不同,幸福感分为心理幸福感(PWB)和主观幸福感(SWB)。心理幸福感是心理学专家基于成型的标准对观察者幸福感的评价;而主观幸福感是主体对生活满意度和个体情绪状态的一种综合评价,它不仅敏感地反映出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的关注和感受,而且与许多重要的心理健康指标,如:乐观、适应性、焦虑和抑郁以及自杀行为有密切关系。显然,心理幸福感更关注个人的发展以及潜能的实现,而主观幸福感则更关注生活领域中的工作、家庭、收入、社会支持等内容。在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中,幸福感、幸福度、主观生活质量等含义均是基于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在经济迅速增长、企业间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为员工提供的物质条件相比以往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丰富和满足。然而,如何留住有经验和技术的骨干人才,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出人力资源优势,却始终是企业需要面对的课题。

一、关于主观幸福感文献综述

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是Diener(1984)对主观幸福感的界定,即主观幸福感是指人们以自己主观而非客观上的标准为依据对其生活各领域满意度的界定,是对自己生活质量满意程度和情感体验方面的评价,包含情感成分与认知成分。

我国学者段建华(1996)将幸福分为三类:(1)以外界标准界定的幸福:是以观察者的角度和价值评判一个人是否幸福,比如用“成功”、“人生价值”来定义幸福;(2)以情绪体验界定的幸福:认为活得快乐就是幸福;(3)个体自我评价的幸福:即主观幸福感(SWB),是评价者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他认为SWB有以下特点:(1)主观性,指它是根据评价者本人的标准做出的评价;(2)整体性:指它是从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三个维度进行的综合的立体的评价;(3)相对稳定性:指它在短期内会受到环境和情绪的影响而变化,但是在长期内是一个稳定的值。

关于SWB的结构,在20世纪60年代,Bradburn(1969)发现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都与主观幸福感有关,他假设主观幸福感是由这两部分组成,它们是两个独立的维度,要想提高生活质量,既要降低消极情绪又要提高积极情绪。之后Diener证实了他的假设,即主观幸福感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个维度。后来Andrews(1976)又提出了主观幸福感的第三个维度:认知维度。这个维度将个体对于生活各个方面的认知作为一个整体来评价。

综上所述,现在学者们比较认同的是SWB由情感维度和认知维度共同组成。情感维度即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维度,两者相互独立,不能认为积极情感的值高就认为消极情感的值低。而认知维度包括对生活整体的感知和对生活某些方面的感知,是更有效的衡量标准。具体维度如表1所示。(表1)

二、关于主观幸福感测量的文献综述

目前来看,最早的测量生活满意度的量表是Neugarten等在1961年l表的“生活满意感量表(LSI)”。这个表的测量维度包括心理、身体、社会关系、目标与期望的一致性等维度。Cantril编制了“自我标定量表”(SAS),要求人们按照自己的评价标准,对自己现在、过去以及预期未来的生活满意程度做出等级评价,而不是依据观察者给出的标准做出评价。Bradburn认为主观幸福感取决以一定时期内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权衡,所以他在1963年编订了情感平衡量表(ABS),该量表包含10个项目,其中5个项目测量的是积极情感,另外5个项目测量的是消极情感,从而推测其幸福感状况。Kozma和Stones(1980)则认为仅依靠短期内情感状况不一定能完全反映主观幸福感,因此他们编订了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评价被测者幸福感。Diener等(1985)发表的生活满意感量表(SWLS),这个量表是一种多项目总体满意感量表,对于总体的生活质量满意感的把握要比以前的量表更好,因此在国外成为了测量主观幸福感常用的量表。

国内学者在研究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时候,涉及到了主观幸福感测量的研究。林南(1989)等对上海市民的生活满意感研究,主要考察指标便是家庭生活、职业的社会特征、职业收入与家庭经济、文化休闲条件、公共服务设施、住房及环境、家庭外社会关系、子女教育8个具体领域的满意度。刑占军(2001)从物质生活、社会关系、自身状况、家庭生活和社会变革5个方面测量了国有企业员工的满意感。Lu Luo(2000)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台湾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进行了研究,编订了中国人幸福感量表(CHI)。该量表包含48个项目,另外还有两种包含20个项目的简本形式,测量表维度包括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生活满意感,并考虑到与中国文化有关的一些因素。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量表是2002年邢占军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基础上编制的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SWBS-CC20),由20道题目组成。

三、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一)关于人口统计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性别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中,早期的研究认为幸福感的差异不是由性别引起的,很可能是情绪表达方式的不同引起的。后来有人持不同意见,Alesina等人(2004)认为女性的幸福感程度要高于男性。

Tellegen(1988)通过双生子实验发现:在不同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同卵双胞胎之间SWB的程度接近,而在同一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异卵双胞胎的SWB的程度相去甚远,因此他认为基因遗传决定大部分的SWB程度,而客观环境只能解释一少部分。而Veenhoven(1994)持有不同意见,他认为幸运和厄运伴随人生左右并对SWB的水平产生波动,其水平受到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的影响,人的快乐与否不是由基因决定的。

Costa和McCrea(1980)总结了人格的五大因素对于SWB的影响,他们认为人格的外倾性(Extraversion)和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分别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有很高的敏感性;经验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对SWB水平没有直接影响,但是加深了对于SWB的体验。宜人性(Agreeableness)和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具有工具性,它们通过创造使人快乐的环境和事情来提高SWB。

Kwan(1997)发现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相关,但是在集w权益高于个人权益的时候,高自尊并不一定能带来高满意。Crocker(2002)研究了自尊与情绪的相关性,他发现追求高度自尊可能会带来身体健康水平和自我调控能力的降低,如果追求高自尊失败,可能带来羞愧和愤怒等非常消极的情绪。

Avey(2008)等研究发现,稳定的、积极向上的心理资本在组织内部可以降低离职率,提高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在组织外部可以提高健康水平,减轻压力,提高主观幸福感水平。李金莉(2013)对公共管理部门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影响的基础上,乐观和希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显著,而自信和韧性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说明心理资本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是来自于乐观和希望。

佟月华(2004)和余鹏(2005)研究了自我效能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他们都发现二者存在显著相关性,自我效能高的人,普遍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因而获得较高的幸福感。

段建华(1996)认为自我对于健康状况的感知大于客观健康状况对于SWB的影响。

(二)关于经济条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iener(2002)研究了不同国家收入与国民平均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他发现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居民的收入水平与主观幸福感高度相关,然而在经济发达的国家,收入提高并不一定会带来主观幸福感的提高,并且仅获得物质成就,不会使人快乐。

我国学者鲁元平和王韬(2011)也对收入不平等与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二者存在显著负影响,且对农村居民和低收入者的影响远大于城市居民和高收入者。

刘彤(2016)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城乡不同年龄的居民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收入越高,主观幸福感越高;随着年龄的增加,主观幸福感先下降后上升。金江(2011)、张学志(2011)分别针对武汉市和广东省的调查发现绝对收入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向影响,随着收入的增加,主观幸福感均值也在上升。

王鹏(2011)的研究发现收入差距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呈现倒U型,经过计算他认为其临界点的基尼系数为0.4。大于临界点,收入差距增加导致居民主观幸福感下降;小于临界点,居民幸福感随着收取差距扩大而增强。陈刚(2013)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的数据发现城镇登记失业率能够明显影响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如果失业率上升1%,居民感觉“非常不幸福”和“不幸福”的概率分别增加0.01%和0.07%。

周春平(2012)的研究似乎更有说服力,他认为在经济转型期的收入水平对主观幸福感影响不显著,但是收入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显著,而收入满意度受到收入水平以及分配公平的影响。

段建华(1996)总结前人对经济条件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后得到这样的结论:有些研究证明收入越高SWB越高,但也有研究发现收入并不能影响SWB,还有的研究认为,收入只有在贫穷时才会影响到SWB。

(三)关于组织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Warr(1979)列举出了会产生主观幸福感的几个工作特征,包括:工作条件、控制感、技能运用、工作要求、工作的变动性、良好的工作环境、人际交往的机会、工作意义、工作地位等。

Meyer(1993)等人通过研究发现,组织承诺与幸福感中的负面情绪因素具有显著关联度。企业对员工的印象也会影响其幸福感水平,例如企业的规章制度、奖惩措施、用人机制以及自身在企业的发展前景等。如果员工对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产生排斥感,那么他就会对工作产生消极抵触情绪,进而降低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最终导致幸福感下降。

薛晓州(2016)发现道德型领导可以促进同事支持和同事信任进而提高员工主观幸福感。此外,亲社会动机在道德型领导和同事支持、同事信任之间有负向调节作用。

冯书娟(2013)探讨了员工薪酬公平感、离职倾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员工的薪酬公平感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主观幸福感在薪酬公平感和离职倾向之间充当中介作用。

彭朋(2014)以合肥25家企业为样本分析工作投入和组织认同感之间的关系。他发现工作投入和组织认同感都会对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对消极情感产生负向调节作用。

杨玉文(2010)选用国外常用的规范量表,以城市不同行业员工为被试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积极情感与主管领导满意度、回报满意度、同事满意度、工作本身满意度、沟通满意度5个维度正相关;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分别与幸福感正相关和负相关。

李军兰(2013)发现居民的职业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机关干部的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维度得分最高,专业技术人员和私营企业主在生活满意度上得分最低,商业服务人员的正性情绪得分低,负性情绪得分高。而金江(2011)也发现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的员工主观幸福感要高于其他机构群体的主观幸福感。

王雅荣(2016)研究了工作压力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以下结论:工作角色方面压力最大,其次是工作任务、工作期望和人际关系;新生代员工工作压力对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向影响;不同的单位性质和学历的新生代员工总体工作压力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职位层级的新生代员工主观幸福存在显著性差异;工作价值取向在工作压力影响主观幸福感过程中无调节效应。

李金莉(2013)得出工作压力能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的结论,即工作压力越高,幸福感越低,反之工作压力越低,主观幸福感越高。但是工作压力仅解释主观幸福感4%的方差变异,说明工作压力对于幸福感的预测性并非很强。

(四)关于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Glaeser等(2002)的研究显示,个体水平的社会资本一般意义上来说就是个体的社会特征,个人的社会资本包括了人际关系、社会技能、受欢迎程度等方面,并且个体与他人的相互交际有利于产生市场或非市场的回报。个体水平的社会资本与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较好的个体水平的社会资本将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的各个方面,从而提高个体的幸福感水平。

Lim和Putnam(2009)观察发现幸福感和宗教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宗教行为可以提升人们的社会资本,从而使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更加满意,提升了幸福感水平。雷卫(2016)得到类似的结论,他发现对城乡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且对城市居民的影响比对农村居民的影响更大。

Triandis等(1988)的研究表明,在以集体主义为价值观的环境中,如果群体内有成员遇到困难,那么其他成员更倾向于提供社会支持;而在以个人主义为价值观的环境中,个人获得的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因而在中国的社会中,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意味着更高的幸福水平。

Rask等(2003)关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发现,和谐的家庭氛围、成员之间互帮互助是青少年产生幸福感的预期因素。

段建华(1996)认为社会关系诸如:良好的婚姻关系、邻里关系和朋友关系会提高SWB;反之,则降低SWB,而且消极的社会关系的影响可能更大。李儒林等人(2003)研究发现,结婚的人比未婚、离婚、分居和独居的人主观幸福感水平要更高一些,因为婚姻可以产生减轻经济压力、获得情感支持等有益的影响。张羽(2007)认为家庭中,父亲更多的是给予工具性支持,而母亲和恋人更多是给予情感性支持。

仇悦(2016)对企业员工的调查发现,员工社会支持与表达积极情绪、管理消极情绪存在显著正相关,表达积极情绪、管理消极情绪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表达积极情绪和管理消极情绪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不同性别、年龄、职位、岗位的员工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情绪调节、主观幸福感的程度不同。宋佳萌(2013)运用元分析86篇原始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结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与主观幸福感总体存在中等程度的显著正相关,c消极情感之间呈中等程度的显著负相关;二者之间的相关受被试群体类型的调节,即在不同被试群体中二者的相关大小不同。

四、关于主观幸福感与工作绩效关系的文献综述

Judge(1998)研究发现,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在他的研究模型中,生活满意度作为控制变量,而积极情感则作为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的调节变量。

张进(2007)研究发现生活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主观幸福感中的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分别与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显著相关,工作满意度是生活满意度和任务绩效之间的中介变量。

陈亮等(2008)研究中发现,主观幸福感与周边绩效互为因果关系,即主观幸福感是周边绩效变化的原因,同时周边绩效也是主观幸福感变化的原因。

王宁(2010)的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与工作绩效显著相关,除身体健康、幸福维度与工作绩效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外,主观幸福感其他各维度成长发展、目标价值、知足充裕和心态健康与工作绩效显著相关,这是国内唯一直接研究主观幸福感与工作绩效关系的证据。

五、小结

纵观2007~2016年这十年间,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从2007年的不到2,800篇文献,增长到2016年1万多篇,可见这一主题无论是在人力资源还是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正愈发深入。从早期西方学者们关注主观幸福感定义、维度以及量化的方面,到现在我国学者洋为中用,验证了中西方主观幸福感结构概念等的一致性后,结合我国的实际研究了不同年龄、收入、居住地以及不同行业居民的主观幸福感。

对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我们看到不外乎人口统计学变量、个人经济条件变量、工作组织变量、社会支持变量这四大类因素。但是某一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否显著,却是众说纷纭,比如年龄、性别、个人收入等因素。那么基于企业自身所处行业或者性质的特点,在对于员工们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这些因素是否也同样起到显著影响,还需要分门别类作进一步的研究。

此外,国内关于主观幸福感与工作绩效的研究也比较匮乏。主观幸福感中哪几个维度与工作绩效相关?又有哪些维度在主观幸福感与工作绩效之间起着中介变量的作用?在一些僵化的国有企业中,主观幸福感又是否真的与工作绩效相关?这些也可以成为今后研究的主题。

主要参考文献:

[1]Diener E,Robert B.Will Money Increase Subjective Well-being[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02.57.2.

[2]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J].Psychology Bulletin,1984.95.3.

[3]黄立清,邢占军.国外有关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05.3.

[4]雷卫.、经济收入与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J].农业技术经济,2016.7.

[5]李儒林,张进辅,梁新刚.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理论[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1.

[6]刘海玲.我国中小型企业员工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2.

为了和平观后感范文5

1.生态性原则,在以生态为主导的原则基础上营造生物多样性环境。

2.能动性原则,以能动性定义空间,实现不同空间进行不同活动和交流,实现空间价值。

3.人性化原则,以植物造景体现人与自然的亲和。

4.定向化原则,以思维空间关注空间使用和发展。

二、设计构思

方案以美感平台兴奋点设计、25米理论和景观参与性为设计指导,充分考虑功能空间与地形的融合,以微地形处理手法,配合植物混合种植、小品设计等构建功能多样、内涵丰富、虚实结合、景观环境相异的复合型公共空间。

三、功能分区

处于美感平台的受众群体受到信息刺激时,受众群体的兴奋点会在前一美感平台的基础上有所提升,使审美主题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而后再缓慢进入下一个平台。新的美感平台会因兴奋点的特征及受众群体的审美水平而较之前美感平台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方案将园区划分为商展景观区、娱乐区两大动态空间和休闲区、自然景观区两大静态空间。

1.商展景观区兼具商业展示和景观休闲的双重作用。内部设置广告展示区、商业活动区,配合休闲景观,使场地同时满足商业活动和民间集会。此功能区的受众群体因其行为的限定性,其兴奋程度较之娱乐区不会太高。

2.娱乐区包含了徒手攀岩、户外爬网、健身去和滑梯等参与性设施,让受众群体实际参与其中,可以在前一美感平台的基础上,使兴奋点得以提升。为更好的实现该空间功能需求以及更好的承接后面的静态空间,该功能区设置了休息、休闲区,作为娱乐区的附属空间。

3.休闲娱乐区依原地形处理为下沉空间。该空间主要以茶歇、冷饮和观景为主。良好的植物配置结合水景景观,使受众群体仿佛置身田园。两面的墙壁设计为景观墙,使受众群体在休息时有景可观,有景可赏,乐于其中。该空间使人情绪舒缓,较之前一空间,兴奋点有所回降。

4.自然景观区以圆形为设计元素,运用微地形处理手法,最大程度的减少土方开挖,保护原有生态景观。空间交通呈台地式镶嵌于原地行中,使观赏者多角度欣赏自然景观。此空间中的受众群体兴奋点最低,接近人的日常水平。

四、设计方法

1.明点设计明点设计是空间中运用各种能被人的感知器官直接感觉到的空间信息使人产生兴奋点的设计手法。

(1)视觉兴奋点设计

为更好的体现空间价值,完善空间功能。方案在商展景观区设计了广告牌、LED展示系统、灯箱展示系统和商展活动平台为视觉兴奋点美感平台。娱乐区分别在各娱乐设施配套了雕塑小品作为视觉兴奋点美感平台。休闲娱乐区则以景观墙和植物景观为视觉兴奋点美感平台。自然观景区除自然景观外分区设计了水景广场、休闲景观亭和台地花圃为视觉兴奋点美感平台。使受众群体在各个功能空间都能满足视觉刺激带来的美感享受。

(2)触觉兴奋点设计

方案的触觉兴奋点设计主要集中在娱乐区。徒手攀岩、户外爬网、健身去和滑梯等有了项目让受众群体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美感享受。此外,各功能空间不同材质的运用也为受众群体提供了以触觉兴奋点为主的美感平台。

(3)味觉兴奋点设计

味觉兴奋设计主要是运用芳香性植被给人带来美感享受。本方案四个功能区分别散置、点置芍药、栀子花、牡丹等植物,特别是自然景观区,因其本身自然植被丰富,植物种类多样,给身在其中的游客以鸟语花香、心旷神怡的美感享受。

(4)听觉兴奋点设计

听觉兴奋点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人工影音系统和自然声音。本方案中人工影音系统主要集中在商展景观区,可做商业展示、商业活动宣传、民间集会使用。休闲娱乐区主要靠人工音响获得听觉享受。自然景观区是人工音响和自然声音最丰富的空间,因该空间自然资源充沛,虫鸣鸟叫配合幽雅的人工音乐,使受众群体获得极大的听觉享受。

2.暗点设计暗点设计是公共空间中运用风景信息所包含的,不能被人的感官感知的潜在信息,作用于一定层次的审美潜意识而产生兴奋点的设计手法。暗点设计较之明点设计更具内涵,且观赏者因其自身的审美水平不同获得的兴奋程度也不同。

(1)意境兴奋点设计

意境营造是暗点设计的重要表现方式,在意境中,客观事物通过一定的设计方式实现情景交融,从而牵动观赏者的情思和联想,拓展观赏者审美空间。本方案的意境兴奋点设计主要表现在休闲娱乐区和自然景观区。

(2)比德兴奋点设计

比德兴奋点主要依靠植物体现,如松树四季长青、经寒不凋,常比喻为高尚的品德。

五、结语

为了和平观后感范文6

关键词: 新数字3D电影 题材 深度感 在场感 立体画面奇观

当《阿凡达》为全球观众带来一番华丽震撼的3D视听盛宴后,各种诸如“划分影史”,“影史革新之作”,“影史分水岭”类的高调评价纷至沓来。许多观众深信2009年是立体电影的发端之年。事实上,早在一百多年前,立体电影的三个物质基础―拍摄器材,放映装置,观看工具已经完全具备。从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胶片立体电影诞生,立体电影已走过70年发展历程。然而最终于20世纪90年代淡出观众视野,一是因为胶片本身较为昂贵。立体电影前期拍摄,后期剪辑、洗印的技术要求远比拍摄普通电影要高。成本高而失败率大导致许多导演放弃尝试。二是很多作品过分关注3D形式而没有剧情,很难称其为电影艺术。胶片立体电影从未步入过主流电影行列,似乎一直作为电影盛宴中的一剂调味品,时隐时现地存在着。时至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尾声,数字3D电影《阿凡达》掀起了全球观影热潮乃至之后引起了电影业的一系列变革。笔者认为其真正划时代的意义不在于对立体电影有无的划分,而是标志着胶片立体电影到数字立体电影的跨越。今时站在21世纪数字电影技术巨人肩上的新3D电影和昔日胶片立体电影已不能同日而语。新3D电影也可视为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无胶片制作数字3D电影。是一个从完全区别于历史的“新3D”概念。因为电影技术的进步,艺术理念的改变使得数字3D电影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势头,在短短的两年中,3D电影作品如雨后春笋般纷纷问世,渐渐显露出不同于传统平面电影的美学特征。

一、特殊的数字3D电影类型

继《阿凡达》之后,全球出产的数字3D电影中经典童话、原创动画、神话、科幻这些题材和类型的影片占绝对比例,可视为3D影片的主流题材。虽然其间夹杂着其他类型片的试水之作,如中国第一部数字歌舞3D片《乐火男孩》,部分3D效果的动作片《苏乞儿》,还有前不久的港产片《肉蒲团》,但明显没有掀起什么观影热潮,丝毫没有改变主流题材愈演愈烈的趋势。如果探究3D技术与题材的这种关系,笔者认为3D电影创作者所面临的是全新创作空间,立体视觉体验引发导演对电影美学规则的重构。在传统电影中通过重叠,错位产生的特殊视觉意义或通过光线、色彩等营造出的电影美感在3D电影中都已不是表现重点。立体影像营造的极度逼真的视觉幻象这个前提,决定了3D电影以追求真实感为第一原则。当电影遇到“真实”这个话题,人们可能会联想到传统电影中的现实主义电影风格,真人实拍,不做任何修饰就是最真实的体现。但在3D立体影像世界中这样做并非就能营造最佳的视觉真实感。3D电影曾经有过这样的尝试,因为真人实景拍摄过程计算机很难介入,前期只能按照传统平面电影拍摄,后期通过电脑软件来处理拍摄的影像,生硬将人物与背景分层,来虚拟出人视觉的景深感。显然这和观众真实的视觉景深感是不同的。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不自觉以脑海中现实世界的视觉经验来比对画面影像,稍有差池立刻会引发观众认为虚假的情绪。而且平凡的现实生活场景并没有过多的视觉奇观可以创造,加之佩戴眼镜观看的不便,使观众会更快失去观赏的兴趣。而神话,科幻,动画,童话他们所涉及的场景往往是现实生活所不存在的,人们内心所向往的世界,并不存在过于苛刻的参照。不管是目前通过3D软件Z通道(3D软件中的景深通道)的建立来实现的无限接近于人真实视觉的景深效果,还是花样百出的渲染技术,天衣无缝的合成技术,总之导演使用计算机在营造真实感上有更大的灵活度。这样一来不仅有效规避了3D电影世界和来自现实生活的关于“真实性”的冲突,而且电影的梦幻性告诉我们观众总怀着去往想象世界冒险的愿望。观众在这些向往而无法前往的情境中得到新奇的体验而倍觉兴趣盎然。

二、新颖的立体画面奇观

从目前一些优秀的数字3D作品可看出,3D影像最突出的视觉奇观便在于2D平面电影所无法比拟的镜头深度感与前所未有的场景奇观。

立体电影的深度感是通过前期双机拍摄,后期特效制作来使画面中的层次有效分开,画面前景具有图形性质的物体凸出银幕,具有基底性的背景凹陷于银幕,通过图―底的对比效果,使被表现物体的空间位置呈现出来的一种现象。从前的胶片立体电影和现在的2D转制3D电影(亦称“伪3D”)中,虽然物体和背景可以分出两个层次来,但是单看立体后的物体上的局部细节,就不再有立体感和层次感了。而且背景中即使物体较多也都是处于一个平面上。而在数字3D电影制作过程中通过Z通道的建立,能够实现更多层次有效分开列置,因为在计算机中Z轴上不同数值代表画面中不同物体在纵深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显示在影片上便是每个角色或者物体根据在剧中的前后顺序分别处于不同的层面上,而且各层次之间存在着虚幻却让人信服的空间感。

除了这种特殊的视觉深度,逼真、宏大、美轮美奂、以假乱真的电影场景是数字3D影片另一突出的视觉奇观。与普通电影奇观场景不同的是,数字3D电影的场景奇观不是以颜色、光线等营造出的意境化场景,而是以计算机为制作手段去铺排宏大的、观众欲望所及而普通摄像机所无法运镜的场景。一方面包括真实存在但又难以亲身经历的场景体验,如在天空自由翱翔的广阔视域影像,从高空坠落的视觉体验,高空俯冲时的视觉体验,行走于陡峭山崖的视觉体验等等;另一方面包括虚构非现实的场景体验,如天堂、地狱、幻境、未来世界。实现这些场景具体来说有三种手段:一是用特技手法将自然景和人工搭建景进行合成,二是自然景和计算机虚拟景进行合成,三是计算机完全虚拟的环境。传统平面电影采用第一种方式最多,也偶尔使用后两种手段。而在数字3D电影中第二、三种手段实现的场景镜头几乎占到了总镜头80%以上。因为使用的出发点不同所以导致的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2D平面电影最主要是从节约成本和考虑到演员安全问题出发,所以对这种虚拟合成环境的逼真度要求并不高,追求神似或者为人物活动提供个大致可辨的背景即可,因此这种特技效果差虚假感强烈的镜头使原本被情节深深吸引的观众被硬生生拖出电影,影响观影效果。而虚拟场景的逼真度却是数字3D电影营造在场感的关键所在,直接影响着数字3D电影的叙事和风格。数字3D电影在对场景的营造上丝毫不逊于对人物的塑造。《阿凡达》中那惟妙惟肖的潘多拉星球,爱丽丝的梦境,这种对场景细致入微的营造,使观众感觉不仅是真实更是亲身游历了一番。视听、身心都得到极大震撼。

三、全新的观影体验

体验过3D电影的观众有两点印象最为深刻,那便是比之前数字高清电影更强烈的逼真感与前所未有的在场感体验。

实际上,立体电影的本质仍是在平面上的投影,它的逼真感仍然来源于西方绘画透视法和最新3D技术使光线产生的一种视觉幻象。同时在计算机强大表现力下,数字3D电影将物体做越来越精细的刻画也是观众产生真实感的来源。在最新的数字3D电影中导演可以很自信得使用特写镜头,让你看最细小精微之处。比如眼睛的瞳孔,人物的肌肤质感,纹路,甚至更细小的毛发,这些和生活中几乎不差分毫的真实表象加上立体的景深,自然在观众心理上树立了一种完整的真实感。同时实景模型与CGI(电脑生成图像)的完美合成技术,表情捕捉系统和动作捕捉系统在电影后期制作中的运用也使电影超越了“以假乱真”的程度到达一种“不是真实胜似真实”的境地。

在场感实际上是电影导演通过视效和特技手段使原本处在窥视者角度的观众参与到虚拟的电影影像世界的互动中,成为一个在场者。数字3D电影强烈的立体层次则凸出到银幕外,实现了银幕外的空间的延伸,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影院空间和观众也被包含到电影世界中去了,使观众产生融入电影奇观的审美心理。电影制作者努力尝试让观众在虚拟电影世界中的视觉体验接近于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运动和观看方式。比如在逼真的3D场景中增加主观镜头的数量。而在摄影角度上,使用虚拟摄像机模仿人眼360度的观察角度,大大突破视觉限制,增强了观众对环境认知。这是传统平面电影中普通摄像机推拉摇移的摄影手法所无法实现的效果。此外,大量全景深的镜头的运用,使背景、主体、前景全部清晰展现,镜头所容纳的信息量变大了,以应对观众随时调换的视焦距。在这里,真实的视感知催生了在场感。还有便是物体3D透视使得物体展现出来的材料质感,质量,体积都和日常生活所见或者和大脑中以往经验吻合,真实感的产生也会引发在场感。在某个精彩至极的场景体验中短暂忘却是在看电影而是进入场景亲身经历了一般,而2D平面电影再精彩,感觉不过是从一扇窗子或者一副画框里观看到的流动画面而已。

结语

由西方电影开启的数字3D时代已经不可逆转的到来,大量好莱坞、梦工厂、迪士尼制造的3D电影浩浩荡荡涌入中国的银幕。中国因技术上的差距被迫陷入电影的低潮期。如火如荼的院线数字化升级改造,数量激增的3D银幕,不免有为他人做嫁衣之嫌。然而纵观《阿凡达》以后的西方3D影片,已不难看出值得中国吸取的教训。3D电影票房的回落,一方面说明在经过一轮狂热的3D视听轰炸后,观众对于3D电影的认识已经趋于理性,3D电影审美心理相对平稳。另一方面,《阿凡达》不可撼动的标杆地位,使观众自觉不自觉会用它校正其后的3D影片,一些为牟利而生的2D转制3D影片,粗糙的3D立体效果遭到观众的抵制情绪,这也为中国一些急功近利想要直接将中国经典电影转制成3D格式的行为敲个警钟。除了《超蛙战士》让我们看到中国3D电影微弱的曙光外,中国电影向来贫瘠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和电影特技水平都将是制约中国3D电影发展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爱因汉姆.电影作为艺术.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1.

[2][美]鲁道夫・爱因汉姆.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

[3]章柏青,张卫.电影观众学.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6.

[4]沈义贞.影视批评学导论.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12.

[5]沈国芳.观念与范式――类型电影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

[6]李幼蒸.当代西方电影美学思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10.

[7]孙欣.3D电影的没落与复兴.中国报道,2010,3.

[8]胡奕颢.3D立体电影的拟像原罪和人文式微.文艺争鸣,2010,4.

[9]吴樵编译.阿凡达最先进视觉效果的3D电影.影视制作,2010,2.

[10]陈大强.立体电影的发展.影视技术,2003,2.

[11]时光网.http:///news.

上一篇金属材料

下一篇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