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中学生范例6篇

最美中学生

最美中学生范文1

争当祖国的好少年,热爱祖国、理想远大,为了实现祖国的富强,努力向前。共同阅读最美少年中学生演讲稿2020,请您阅读!

最美少年中学生演讲稿1在 这个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季节里,全国上下正在开展争做“美德少年”活动,这是__爷爷在给少先队的一封信中提到的争当“四个好少年”的要求。胡爷爷的号召,不仅是对全国少年儿童的关心,也是对全国少年儿童的关爱。他要求少先队员们人人努力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誓做合格接班人。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这次我校开展争当“美德少年”主题活动,全校同学都要积极参加这项活动。争当“美德少年”应该从我做起,从我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我 们争当祖国的好少年,要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为了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前进;我们争当祖国的好少年,要品德优良,尊老爱幼,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拥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争当祖国的好少年,要学习雷锋精神,牢记“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亘古不变的真理,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挽起友谊的双手向着未来,勇敢登攀;我们争当文明好少年,要勤奋学习,上课专心听讲,下课好好复习,按时完成作业,要知道,丰富的知识才是我们翱翔的翅膀。

我们争当文明好少年,还要培养自己独立的能力,在家帮妈妈做家务,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如果大人不在家,要自己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我们争当文明好少年,更要遵守小学生守则,时时刻刻记住,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从小讲文明,长大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争当祖国的好少年,要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用充沛的精力把祖国建设的重任,扛在双肩。

同学们,真正能做到文明好少年,是很难的,可又是很简单的,只要我们从小事做起,认真做好每件事,就一定能成为文明小少年!同学们,行为成就美德,从现在起为自己订立一个目标。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在“荣明耻,从我做起”“美德少年”活动中,更加全面地发展。

同学们,今天,我们是株株幼苗,在学校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明天,我们便是根根栋梁,撑起祖国大厦,使它更加繁荣富强!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做一个文明守纪的好少年。让“争做美德少年”的活动在我们的学校开花,结果。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最美少年中学生演讲稿2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弘扬热爱劳动传统美德,争做知荣明耻优秀少年》。

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从前,一户人家有兄弟俩,父母去世后,哥哥只给了弟弟一把锄头,就把弟弟赶出了家门。弟弟拿着锄头,来到一座山上,搭了间草棚,开始了辛勤的劳动。哥哥霸占了所有家产,整日游手好闲、大吃大喝,没过几年,就把家产卖光了,成了靠要饭过日子的乞丐。一天,哥哥走到一座山前,看到半山腰有户人家,便上前敲门,想要点饭充饥。谁知开门的竟是弟弟。哥哥见弟弟生活相当幸福,便问:“你离家时只拿了把锄头,怎么现在有这么多家产?是不是爸妈生前给了你很多钱?”弟弟笑着说:“是啊,爸妈给了我两棵摇钱树。”哥哥忙问:“摇钱树?在哪儿?”弟弟伸出手说“这就是每棵树上五个杈,不长叶子不长芽,只要不怕劳累苦,衣食住行都不差。”原来弟弟的幸福生活来自于辛勤的劳动。哥哥羞愧地低下了头。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都明白了,我要说的是: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我们每一位少先队员都应牢记“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积极参加劳动,加倍热爱劳动,争当知荣明耻、尚荣拒耻的好少年。可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爱劳动、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的小朋友还真不少:有的同学在家里不爱劳动,早上起床后要爷爷奶奶为他挤牙膏,上学放学时要爸爸妈妈给他背书包,就连吃饭也要长辈给他盛饭端菜,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这 些都是好逸恶劳的表现。也许有同学会说,爸爸妈妈说,我的任务是认真学习,没有时间去劳动;也许有同学会说,我爸爸妈妈能挣很多钱,不需要我劳动。可你们明白吗,丢掉了勤劳的美德,即使长着漂亮的双手,也只能是“行动上的矮子”;只会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而不愿意劳动,迟早会与我故事中的那位哥哥一样,沦为生活中的低能儿。 “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糖,小蚂蚁搬家忙”。

连动物都懂得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劳动使我们的双手更灵活,劳动使我们的心灵更纯洁,劳动使我们的生活更幸福,劳动使我们的未来更美好,让我们牢记劳动光荣,争做热爱劳动的好少年,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们身上发扬光 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最美少年中学生演讲稿3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统驻我心,美德入我魂》。

祖国是远航的巨轮,载着我们驶向光明的彼岸。学校是和-谐的家园,每个人享受着幸福和温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虚心好学,刻苦钻研”,是每个学生的座右铭。“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是每个少年时刻不忘的誓言。

这不觉让我想起了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

一天,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他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给他。''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一个给予比接受更快乐的美德少年。

今天,我校开展争当“美德少年”主题活动,我想,这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还是对每一个少先队员的鞭策与鼓励。争当“美德少年”应该从我做起,从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

以前,我看到地板上有废纸,总是熟视无睹。现在,我会毫不犹豫捡起来,扔进垃圾桶。我想这就是变化,这就是作为美德少年应具备的品质。

以前,在学习上,我总是马马虎虎,现在我对自己严格要求,认真写好每一个字,思考每一个问题,完成每一次作业。

以前,在家里洗衣服,整理房间都是妈妈的专利,现在不同了,我的衣服我自已洗,房间自已打扫。因为我开始懂得感恩,开始懂得美德的意义。

"香九龄,能温席",这是我们都知道的故事。黄香九岁的时候,母亲早故,黄香跟他的父亲相依为命。家里很穷,根本用不起铺褥。黄香对父亲非常的孝顺。怎么孝顺呢?炎炎夏日,他怕父亲睡不着,就用扇子把父亲睡的席子和枕头扇凉了,伺候父亲安寝。在寒冬腊月,天寒地冻时,黄香就自己先睡下,用体温去温暖席子,温暖枕头,让父亲能够舒适入睡。

一个九岁的孩子就能做到如此的德高,我又怎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呢?

大家都知道: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作为一名美德少年,我要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少年;我要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少年;我要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我要当体魄强舰活泼开朗的好少年。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让我们铭记中华美德,让美相随,德相伴,以爱心、恒心、信心托起自己,一起争当美德少年。

谢谢大家!

最美少年中学生演讲稿4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叫___,现在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做最美少年》。

最美少年,顾名思义,就是做个心灵最美行动、最美的好少年!

既然是花,我就会开放,既然是树,我就要长成栋梁!这就是我们成长的方向!我们现在还小,但我们在渐渐的长大。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小事做起,做个乖巧,懂事,勤奋好学的、阳光快乐的好孩子!这就是我们最美少年的追寻和诠释!

在学校,我们要爱学习。上学从不迟到,不早退,上课专心听讲,回家认真复习,并独立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们要关心、团结同学,尊敬师长,是同学的好朋友,老师的好助手。课余时间我们能主动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项活动。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亲子读书会,诗词擂台赛、阳光运动,主题诗歌会、校歌大合唱……我们在老师的辛勤培育和自己的努力下,一次次的锻炼,让我们是多么阳光快乐多么自信满满!让我们感受到读书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在家里,我们要听家长的话,我们要谦虚有礼,尊老爱幼,我们要主动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自理能力强,做妈妈的好帮手。

在家里,我喜欢帮妈妈做一些家务事,如扫地、擦桌子、洗袜子,妈妈夸我是她的贴心小棉袄。我喜欢给爷爷奶奶端端水、捶捶背,他们的笑容就是对我的肯定!

我们心中有理想,我们要有担当。我们虽然年纪小,但是我们也知道发生我们身边的国家大事!雅安大地震人们伸出了援助之手;知道h7n9禽流感得到控制;知道中国的钓鱼岛……我们知道环保的重要,知道上学要步行垃圾要分类……我们还知道了___爷爷提到的“中国梦”,知道了“神十”的飞翔……。老师和父母告诉我们,我们赶上的是个繁荣富强、幸福安康的好时代!

同学们,让我们快乐地成长,快乐地学习吧!我们生活在这个幸福美好的时代,我们每个人应该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就是最美少年!我们会拥有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最美少年中学生演讲稿5星期三的晚上,我又认认真真地观看了《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看着那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听着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我情不自禁再次泪流满面。

黄凤、吴林香、邵帅、龙花、徐沁烨、赵文龙、路玉婷、高雨欣、林章羽和何秀巡姐弟、王芹秀是这次颁奖的得奖者。十大最美孝心少年虽然年龄大小不一,但都和我一样是普普通通的学生,他们的先进事迹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观众。特别是那个母亲身患尿毒症、自己边上学边维持生计、还要照顾年迈多病的外婆、被称为“奔跑女孩”的路玉婷让我印象深刻。他们用单纯、善良的自觉行动,告诉我们骨肉至亲的亲情;他们用自己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真实行动,证明着“爱”与“被爱”,也传承着尊老爱长、感恩图报的美德。

最美中学生范文2

同学们,你喜欢自己吗?你对自己满意吗?你很羡慕某些人,甚至愿意自己也成为他吗?如果你对自己有疑惑,那么我来告诉你:就像每一片叶子都有它独特的形状,每一朵花儿都有它独特的香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个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有自己的价值与意义,别人可以比我好,也可以比我差,但没有人可以取代我。美国少年天使肯尼,一出生就因为身体畸形截掉双腿,后来又发现切口的根部被癌细胞侵入,只好把腰部以下的身体全部切除。但是,肯尼并没有向病魔低头,他在家人的帮助下向自己的生命挑战,拼命练习生存技能,使得自己日渐独立,能跟常人一样上学,甚至还学会了溜滑板、溜冰。肯尼的生命是美丽的、动人的。

有时候我们以为遭遇到的危机使我们走投无路了,却在事后发现这是生命的转机。美丽的生命在于勇于更新,且愿意努力学习。化蛹为蝶,才能使生命焕然一新。人的一生也需要蜕变才能成长。每一次蜕变都回带你走进人生的新领域、新境界,使你获得新的感受、新的惊喜。

健康的我们,更要学会容忍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俗话说人无完人。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如何在正视不足和缺点的前提下,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弥补不足、克服缺点呢?一方面要正确和别人做比较,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寻找以后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只从不同的方面平价自己,却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老觉得“某某的学习比我好,某某的书法比我好,某某的琴比我弹得好”,而实际上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学习好的可能体育不如你,书法好的可能学习不如你,不要一味给自己挑毛病。既能够看到闪光点,也能够看到不足之处,对自己的认识才会全面,才能更好的取长补短。

台湾着名作家琼瑶,小时候除了语文外,其他学科成绩并不好。有一次,数学考试她只考了20分,学校发给她一张“通知单”,要她拿回去给父母盖章。捱到深夜,她鼓足勇气拿着通知书交给母亲。母亲整个脸色都阴暗下去,将他好好责骂了一顿。她绝望的给母亲写了一封长信,服毒自杀,幸亏抢救及时,才没有造成终身的遗憾。从死神手中逃回来的她,分析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下决心取长补短,专心写作。父母默认了她的追求,她开始发挥自己写作方面的长处,真正追求自己的事业,最终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

所以我们要多鼓励自己:“成绩单不漂亮没关系,只要我努力,就是一名好学生!”“基础不好没关系,只要我每天都有进步,就是一种成功!”“我的生活是充满阳光的,努力的我最美丽!”这样自信的度过每一天,你会越来越体验到:我的人生是非常有价值的,我是最棒的!

最美中学生范文3

尹玉生,河南开封人。,译者,教育部“十一五”课题组特聘文学专家,著有《改变一生的哲理小品》等。常用笔名:伊然,乖女瑶瑶。《99一族》在央视十套“子午书简”中播出,多篇文章被收入各类丛书及学生语文辅导材料,并广泛地被《读者》、《青年文摘》等几乎所有知名文摘类报刊以及众多报纸的文摘版面选用过文章。2005年至2008年,发表及被转载文章已逾4500篇次。原创以亲情、美文、小品文为主;译文以感悟励志、幽默搞笑、情感类为主。

美文驿站・直面挑战

直面挑战成就总统家族

尹玉生

普雷斯科特自小就是一个体育爱好者,在中学和大学,他都是学校棒球队和橄榄球队的主力队员。他的高尔夫球技艺更是不同凡响,曾创记录地囊括了一系列全美高级锦标赛的冠军。1921年,普雷斯科特与一位名叫多罗茜・沃克的女子结为连理,这是一位典雅、进取、有追求、有魄力的女子。

随着几个孩子的相继问世,对孩子们的教育和培养,逐渐成了多罗茜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向孩子们灌输竞争和挑战意识,成为夫妇二人的共识,至于如何灌输、培养、强化这种意识,夫妇二人也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种最为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比赛和运动。

“让孩子们在竞争和挑战中长大,这应该成为我们的家规和传统。”普雷斯科特对多罗茜说道。

普雷斯科特是位公务缠身的商人和政坛人物,实施和推广这项家规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多罗茜身上,而在以后几十年时间里,多罗茜也确实忠实且不折不扣地向她的每一个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履行了这一职责。

“听我说,你们的父亲是一位优秀的运动员,而我家的姓氏沃可(Walk)的意思就是运动,所以,我要求你们,爱上运动,爱上挑战。”

在多罗茜严格的监管和积极的鼓动下,孩子们渐渐热衷并习惯于棒球、橄榄球、马拉松以及各种各样的运动和比赛。

为鼓励孩子们“永远争第一”的竞争意识,多罗茜专门制订了记录详细、完整的数据统计表,从赛跑、掷马蹄铁到帕奇戏、赌筹码、钓鱼以及辛卡姆趣味清洁工等所有的活动,多罗茜都为孩子们准确、公正地记录下了各自的名次。

数十年来,在这个家庭里,永远进行着一系列无休止的比赛。多罗茜并不打算让她的孩子们在体育领域出人头地,她只是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孩子们的挑战意识。她对孩子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能行,你会成功的!她最不能容忍的是孩子们放弃了挑战。她的儿子乔治一次无意中说了一句:“我输了。”多罗茜立即怒火中烧,恨不得一下子把乔治吃掉,她向他吼道:“你还在学习,比赛还没有开始呢!”

在多罗茜多年的督促、鼓励、影响下,她的儿孙们都形成了酷爱挑战、善于挑战、永不言败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正是因为具备了这种品质和习惯,她的诸多儿孙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和成就。

她的儿子乔治・布什,在校园里是运动明星,在战场上是功勋英雄,在商场上是成功的商人,在政坛上,则迈上了权力的巅峰,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41任总统。

她的孙子乔治・沃克・布什,紧步其父后尘,不仅当选为美国的第43任总统,而且实现了其父未能实现的梦想:连任总统成功!

她的另外一个孙子,杰布・布什则当选为佛罗里达州的州长。

她的重孙子,乔治・普雷斯科特・布什,虽然年纪轻轻,但已崭露头角,在《人物》杂志评选的“百名最有价值的单身汉”中位列第四,被称为“布什沃克家族中最热门的人物。”

当挑战的意识根深蒂固地植于你的脑子之中,当你历经了无数次挑战的磨练,当挑战最终成为你的一种习惯时,这种习惯自然就变成了一种不断推动你向前行进的强大力量。

(首发于《孩子》2010年3期)

心有所属

置身于现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当中,我们必须要有直面挑战的勇气和习惯。“让孩子们在竞争和挑战中长大”,这是布什沃克家族好几代人一直秉承的家规和传统,从这个家族出了那么多的人才和伟人这一成功的事例中,我们难道还不能从中得到启迪吗?

且读且思

1.文中的总统家族在教育孩子这一点上,主要向孩子灌输一种什么意识?

2.要灌输这种意识,最有效、最直接的一种方法是什么?

3.读完全文,思考:多罗茜是个什么样的人?

4.对于多罗茜的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你是怎么看的?

快乐旅途・名著阅读

名著之旅

尹玉生/编译

“妈妈,我已经读完了《大森林里的小木屋》。”小女儿杰奎琳说道。

“恭喜你,我的乖女儿,你和你的两个哥哥一样,都取得了参加名著之旅的资格。”

罗兰・英格斯・怀德的《小木屋》系列小说,是我最钟爱的小说,我已经记不清我读了多少遍了,小说里描述的西部情景时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很多细节我甚至可以倒背如流。

“全世界的孩子都在读这套书,你们,身为美国的孩子,怎么能不读呢?”我反复对我的三个孩子说,但他们总是找各种理由推托着。随着暑假的临近,我脑中经常出现的西部景色给了我一个绝好的提示:今年的暑假,就带着孩子到《小木屋》描述的地方去,但条件是,每个孩子必须按照我的要求,读完一到三部《小木屋》小说。

这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三个孩子再也没找理由推托,很快就完成了各自的“任务”。

我们的名著之旅开始了。我和大儿子乔恩轮流驾驶着我们家的小型货车,从大西洋海岸向太平洋海岸奔去。“书里写的那些人,那些事,还有那么多的地方都是真实存在的吗,妈妈?”女儿杰奎琳问道。虽然,杰奎琳只读了一部《小木屋》,但关于《小木屋》的其他系列,关于作者罗兰的身世背景,她已经听我说过不少。“还是让我们的这次名著之旅来回答你吧。”我对她说道。

第一站,我们到达了威斯康星州的派平镇,城外七里,有一个小木屋的复制品。“哈,这就是大森林里的小木屋。”二儿子说道。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书中描述的母牛,一眼望不到边的玉米田,以及一片林地,但我们期待中的大森林却毫无踪影。“如果现在让罗兰写的话,她的小说名字一定会改成《大玉米田里的小木屋》了。”大儿子调侃道。

他说得对,大森林早已经被成片的玉米地所替代。我和孩子们很难想象生活在19世纪的罗兰的生活。孩子们在复制的小木屋里玩着玉米玩具,不时讨论着在这样小的一个木屋里一家人怎样生活。“虽然我们看不到大森林里的梅花鹿、大懒熊,但我能体会到这间小木屋里温暖的火光。”大儿子说道。

“对,还有罗兰妈妈的可口点心、她爸爸的美妙琴声。”女儿说道。我心中暗喜,孩子们书读得还真够用心。

野餐之后,我们继续赶路,一路奔波劳顿,我们来到了明尼苏达州的胡桃林镇,沿着一条泥泞的土路,穿过玉米田,来到了书中描述过的李子溪旁。直到今天,这里仍然一片荒凉,因此,我们更能体会出罗兰童年时期所经历的孤独和荒僻。

我率先趟入小溪。杰奎琳叫道:“我可不进小溪里,书上说,这条溪水里有水蛭!”

“别介意水蛭,”我对孩子们说道,“这里就是真正的李子溪,还记得罗兰是怎么描述这里的吗?”

“我记得,”二儿子抢道,“她说,李子溪是好得绝不能失去的地方。”

“没错,”大儿子接着说道,“你看那块大石头,那就是当年罗兰和她的姐姐玛丽一起玩耍的地方,她们就是在这里品允着大草原的芳香。”

我们就在溪水旁享用野味晚餐。在太阳落山之前,我们踏上了驶往南达科塔州的征程,在距离独立镇40里的地方,我们停了下来,这里就是《大草原里的小木屋》故事发生的地方。我和孩子们一起动手,搭起了帐篷。“我们的帐篷也要比罗兰家的小木屋宽敞呢。”大儿子边干边说道。

在帐篷里,孩子们继续热烈讨论着:“我们驾车都这么辛苦。真难以想象,罗兰一家仅仅靠着一辆大篷车,居然能够从派平镇迁移到一千千米外的独立镇。在这里,开辟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园。”大儿子说道。

“是啊,他们的拓荒精神真的太了不起了。”二儿子说。

“尽管罗兰一家经历了这么多艰难的困境,但他们依然快乐、浪漫,对人充满友爱,对生活充满感激之情。”我对孩子们说道。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罗兰的墓地,一生俭朴的罗兰,生前为自己选择了一块毫不起眼的石块作为自己的墓碑。一位她的小说爱好者在她的墓碑上镌刻了一句话:“谢谢你的故事。”

站在罗兰的墓碑前,孩子们都陷入了沉思。良久,大儿子说道:“回家之后,我一定好好读读罗兰的《小木屋》系列。”

二儿子和女儿异口同声说道:“我也是。”

我对着罗兰的墓碑,轻声说道:“谢谢你,罗兰。”

(首发于《中华家教》2010年4月刊)

心的呼唤

读完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现在令很多老师和家长都非常头疼的名著阅读问题。虽然学校、家长都极力要求学生们读名著,中考中也考名著,但名著一直不被学生们所喜欢,甚至还颇为反感。可我们是怎样做的呀?文中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最好的启发:带孩子们去亲身感受名著中的事物,来一个别具一格的“名著之旅”!

且读且思

1.文中提到的《小木屋》系列小说是怎样的一个小说系列?

2.当作者发现孩子们总是推托不愿意阅读《小木屋》系列小说时,作者想到了一个什么办法?

3.文中说:“我心中暗喜,孩子们书读得还真够用心。”试着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明孩子们书读得非常仔细。

4.作者在文末说:“谢谢你,罗兰。”作者为什么要感谢罗兰?

励志美文・扫除障碍

除掉成功路上的冰块

尹玉生/编译

这几天,我决定利用多伦多天气回暖的大好时机,开始清除我家车道和人行道上的冰块和积雪,它们霸占在那里已经数周了,使得我和家人每次外出都得谨小慎微,倍加小心。即便如此,儿子还是摔了一跤,妻子倒车时也撞到了路边大树。几天来,我们一鼓作气,将这些冰块和积雪全部清除殆尽。作为一名成功策略学的研究者,清除冰雪的过程,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也给了我诸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蛮干无助除冰,找到一个突破口才是关键。

除冰伊始,儿子仗着年轻力壮,挥动镐头在冰面上一阵乱敲,直到他头冒热气,除了在冰面上留下密密麻麻的小白点外,几乎没有任何成效。而我很快就找到了一小块松动的冰,我将铲子塞到它的下面,利用杠杆原理,轻松地将它除掉,并以此为开端,不断将战果扩大。

可能很多人不会相信,已经出版过多本畅销书籍的我,在中小学阶段,最差的一门功课竟然是英语。我尽可能地用功补习,但效果并不理想,直到老师帮我找到了最根本的原因:词汇和词组掌握得既少又不牢固,以致引起阅读、写作、理解等多方面的问题。找到这个突破口后,经过我的一番努力,英文成绩果然有了显著提高。

启示之二――有时候冰块实在太硬,必须先撒点盐。

在冰面上撒盐之后,空气和阳光能够更快地进入冰层,促进冰的软化,直至它最终溶解。生活中,在伤口上撒盐,往往是人们畏惧的事情,其实,这并非坏事,而是帮助你尽快治愈伤口的好事。

我清楚地记得,在攻克英文词汇难关的过程中,月份和星期这十几个词汇曾经令我头疼不已,每次见到它们,我都绕着走。但老师似乎故意在和我作对,那个阶段的每次提问和考试,都离不开这些“头疼”词汇。现在回想起来,正是因为老师反复地在我的薄弱环节上撒盐,才使得我最终真正地掌握了这些词汇。

启示之三――正确选择合适的工具。在清除冰雪的过程中,铲子,铁锹,镐头,撬杠,扫帚都是常常用到的工具,关键的问题是,我们需要根据冰块和积雪的不同情况,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工具,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启示之四――完全彻底地完成你的工作。上周,儿子曾经清除过楼梯后的冰雪,但他贪图省事,只是简单地将清除掉的冰块抛在了楼梯井边,当冰块渐渐融化,我可怜的地下室已经一片。

在我中小学英文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英文单词,另一个拦路虎便是词组。几个英文单词相互一组合,便成了另外一种意思。它们组合得是那么随意和频繁,常常令我眼花缭乱。老师告诫我们,一个人如果不能熟练地使用英语词组,这个人将永无资格宣称,他已经掌握了英文。老师的话,让我不再抱有侥幸心理,我开始踏踏实实地学习每一个词组的各种用法。当我今天游刃有余地运用成千上万个英语单词和词组,准确而清晰地表达我的思想时,我必须承认,当初我以坚定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彻底攻克了单词和词组这两个拦路虎这一正确行为功不可没。

启示之五――没有冰雪的道路,才能让你健步如飞。

破冰,铲雪,撒盐,搬运,清扫这些工作固然辛苦和琐碎,但换回来的是一条没有障碍的坦途。以前,在这条道上,我必须缓慢行走,时刻将重心放在脚上,眼睛不敢须臾他顾,只能死死地盯着路面,一步一步艰难挪动。现在,我的脚踏在洁净平坦的地面上,再也不用担心滑倒或碰到冰块,眼睛自然而然地就向前看而不是向下看了,脚步也变得异常轻松而快捷。

花费时间和精力清除行进途中的障碍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将就或绕行都非良策,在不远的将来必定会为此付出代价。而在障碍被彻底清除的道路上,我们不仅可以行走得更加轻松和快捷,而且有助于我们将目光移向更远的远方。同时,我们也不会再担心和畏惧另一场暴雪重新覆盖地面,因为我们已经拥有了除掉它的能力和经验。

(首发于《读书文摘・经典》2010年4月刊)

成功秘诀

作者从生活中除雪这件小事感悟到了很多:蛮干无助除冰,找到一个突破口才是关键;有时候冰块实在太硬,必须先撒点盐;正确选择合适的工具;完全彻底地完成你的工作;没有冰雪的道路,才能让你健步如飞。这五点启示中的任何一点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很多借鉴,值得我们好好体味。

且读且思

1.通读全文,试着概括“我”在除雪的过程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2.在冰块上撒盐有什么作用?

最美中学生范文4

他善于从平凡中发掘伟大的思想火花,善于从身边的小事情中洞悉大的人生哲理,让你从小中见大,从粗糙的生活中看到细致的一面。从他的身上你会发现一些东西,他是一个在平凡中发现真相的人,在很小的事情上预见大的真理的人。你在他的身上会发现一种叫做童真的东西,他能从孩子的视角来洞见大的真理,这是多么明智的选择啊!这就是新锐作家朱成玉带给我们的。

天籁之音・至美天性

顺从一颗悲悯的心

朱成玉

那是我下岗后没有找到新的工作之前的一段最困难的时光,有一天,妻子让我去街边的小摊上买一把小葱回来就饭吃。在一个卖水果的摊床边上,我看到了令人心酸的一幕:一个捡垃圾的老人手里拿着一毛钱,颤巍巍地向小贩买半个梨,小贩被惹恼了,大声地呵斥他。女儿看到了,拉着我的衣襟说,爸爸,你就给那个爷爷买个梨吧。我的口袋里只有一块钱,但我毫不犹豫地用它买了一个完整的梨,递到那个老人手里。那个晚上,我们的饭桌上没有小葱,只能捧着饭碗就着开水吃,可依然吃得很开心。我与妻子说了这件事,妻子和我的态度是一样的,要顺从孩子那颗悲悯的心。

一日,女儿发烧,我带她去诊所打针,女儿躺在床上,忽然指给我看地上的一只蚂蚁,那是一只很大的蚂蚁,不知从哪里爬进来的。诊所里人很多,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踩死。女儿打着吊瓶不方便下床,她就让我用一张纸把蚂蚁托起来,放到外面的花园里去。我乖乖地听任女儿的使唤,因为我知道,我不能违背她的爱,要顺从一颗悲悯的心。

很小的女儿常常被我带着去妈妈家,途经一个劳动力市场,那里常年蹲着一些出苦力的“大板锹”,每次路过的时候,我都会说,因为他们没有文化,所以要付出很多的劳动才能有饭吃,你看他们不管刮风下雪都要来这里,挣钱买饭吃。我不知道,这无意间的几句话竟然在女儿小小的心里泛起了波澜。那是过了很久之后的一个下着大雪的下午,女儿放学回来,一脸忧伤。她说:“爸爸,天这么冷,那些人咋办啊?”我困惑地看她,女儿又说:“就是那些拿着铁锹站在大街上等活的人,爸爸,我长大了要在那盖很大的一个房子,让他们在屋里等活儿干,我还要烧很热的热炕,让他们坐在上面休息……”那一年,女儿五岁,她在一个风雪天为一些不相识的陌生人哭泣,为他们所遭遇的苦难忧伤过。

还有一次,在路过一个垃圾箱的时候,女儿看到一个拾荒的老人在大冬天竟然穿着很单薄的衣衫,在垃圾箱里翻山倒海般地寻找他的“宝藏”。女儿忽然就拿出袋子里的可乐大口喝了起来,“大冷的天,不怕肚子疼啊。”我警告她。女儿喝了一半塞给我让我喝,“爸爸,快点喝完它,我们就可以把这个瓶子给那个老爷爷了。”原来如此,我赶紧一口气喝光了那瓶可乐。

女儿很小就传承了我和妻子不辨是非的温软善良。这不仅仅体现在她整天哭哭啼啼地看电视剧和图画书里,还有生活中。每次看到大街上乞讨的人,她都会跟着难过,甚至,看到自己堆的雪人在阳光下慢慢化掉,她也会伤心。

这颗小小的多愁善感的心啊,曾经让我们一度很是担心。因为这颗单纯的心,只看到世界美好的一面,看不到世界肮脏的另一面。长此以往,保不准孩子会在以后的成长中吃亏上当。终于,当她再一次准备将她的零钱给那个“打一枪换个地方”的骗子乞丐的时候,我忍不住制止了她,不得不冷冰冰地告诉她这里有很多乞丐都是骗人的。没想到孩子愣怔了半天,竟然说出了一句让我惊讶不已的话来。女儿说:那万一有一个是真的呢?

那一刻,我明白了,孩子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我们去点燃,而不是熄灭。需要顺从,而不是违背。我承认,教给女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很重要,但呵护那颗悲悯的心却更重要。

一颗怀着悲悯的心,会奏响人间的天籁。

(选自《孩子》2010年4期)

天性无瑕

看完此文,在蒙的泪光中,我看到了自己小时候很多在别人看来“不光彩”的经历:马路上,我偷偷丢给乞丐自己仅剩的两块饼干;场院里,偷偷放掉伙伴们捉的麻雀;电视机前,偷偷擦去被里面人物感动时留下的泪水……读罢此文,在你的心底,又回荡起怎样的涟漪呢?

且读且思

1.“我们”的饭桌上没有小葱,只能捧着饭碗就着开水吃,为什么依然吃得很开心?

2.女儿的那颗“悲悯的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你有过“女儿”类似的经历吗?请把它写下来。(不少于50字)

4.怎样理解“一颗怀着悲悯的心,会奏响人间的天籁”这句话?

成功之道・美丽坚持

处方笺背面的飞翔

朱成玉

一个心脏内科大夫,长得一点儿不像医生,脸黑黑的,头发及肩,非常结实的样子,话语不多。在日常生活中,他和大多数人一样,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因为他是一个职业医生。然而在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里,他都在专注地做着同一件事情:画画。对于此,他自己则谦逊地说是糟蹋纸张。那么在处方笺的背面画画,总可以最大限度地把浪费降低到最低点了吧。好,那就在那里画。他找到了一个可以让灵魂自由驰骋的地方――处方笺的背面。

多年来,无人知晓,他画出去的处方和写出去的处方哪个多,哪个少。他的哥哥看到那一大堆画在处方和废纸上的东西,随口说了一句:“行,就这样画”。在许多人看来,“这样”画就是胡画、乱画。但他就“这样”一直画了下去,日复一日地画,画面上也逐渐有了变化,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但都没有让他停止,他的笔在那些处方笺的背面轻盈地飞翔,他感觉到灵魂里的惬意。那些窄窄的空白的地方,在他看来,却那般空阔,任他的灵魂之笔自由驰骋。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从小他就喜欢随手在纸上画点什么。慢慢地,被他“糟蹋”掉的纸张也就越来越多。后来,这些信笔涂鸦的玩意儿被一些画画的朋友看到,觉得挺好玩,还把它拿到美术刊物上发表。这使得他这个平时胆子很小的医生,着实出了回风头。打那以后,他开始很可笑地把那些“废纸”保存起来,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画过后便随手扔掉。直到有一天,好心的朋友打算把那些废纸上的画结集出版,他才知道,自己“惹祸”了。

这个“惹祸”的医生叫韦尔乔,他没有学过一天画,他的画就是他的感觉。他只是一个年轻的医生,在一个不大的医院里,晚上独自值夜班,周围都是生病的人。这样的环境里,他不停地想象,不停地画,试图用简单的线条勾勒繁复的人生,这是一种完全的自我沉醉。

就这么一点儿业余爱好,因为他的坚持,竟整出了好几本书,成了全国闻名的腕儿。他先后为十多部作品画插图。最早与王玉北合作,创作了《西方哲理漫画》2500余幅插图,为畅销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绘制了160余幅插图,这本书创造了当时我国出版界一个“版本升级”的成功典型,也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特别是他的《梦游手记》,更是扬名于文艺界和书画界,实在出人意料。

对于他的书,业内人士评价说:看他的画让人感到惊讶,那种对直觉的发掘,无意识的表露,极为自由的想象,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普通为技术所累的职业画家所无法达到的境地。画,是他一闪即逝的思绪和灵感不经意的记录,让画家震动;文,则是他对人和事的理解和思考的自然流露,让文学家羡慕。

韦尔乔的成功表面看来有些偶然,实则必然。如果没有日复一日专注于内心的绘画,他不会取得那样的成就。

苏格拉底曾经在开学第一天对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做一件事,每个人尽量把胳臂往前甩,然后再往后甩。”说着,他做了一遍示范。“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谁做不到?可是一年之后,苏格拉底再问的时候,全班只有一个学生坚持了下来,这个人就是大哲学家柏拉图。其实苏格拉底只是想在他的学生们心中培养一种品质:坚持。他知道,如果一个人一生能够坚持于一件事,往往会使他在某一个方面出类拔萃。

是的,从韦尔乔身上,我再一次领会了坚持的力量。

(选自《知识窗》2010年3期)

放飞梦想

医生、画家,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然而这两者却在一个人的身上达到了和谐统一。而使这一切成为可能的却是一张张小小的处方笺,一张张小小的处方笺成了他心底梦想生根、发芽、成长的沃土。在那些窄窄的空白的地方,他感到了灵魂的惬意,他的灵魂之笔自由驰骋……

且读且思

1.为什么说处方笺成了他灵魂自由驰骋的地方?

2.直到有一天,好心的朋友打算把那些废纸上的画结集出版,他才知道,自己“惹祸”了。怎样理解“惹祸”的含义?

3.韦尔乔的“画”和“文”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4.从韦尔乔成功的经历,你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生命讯息・留个响儿

留个响儿给这个美丽的世界

朱成玉

经过步行街的时候,我总能看见一些人缩在角落里乞讨。有残疾的,也有健全的假装残疾的。有年老的,也有十六七岁学生装扮的,跪着,把尊严蜷成卷儿,丢落到空荡荡的地上。在他们前面的地上写着粉笔字:太饿了,请求五元钱买吃的。或者是:钱包丢了,请求六元钱坐车回家。行色匆忙的人们几乎不会在他们面前停留,偶尔会有人扔下五角或者一元钱。

在这个城市里像这样的行乞者太多了,城市里的人们习以为常,麻木不仁。我也是。又或许是人们分不清楚他们是真正的可怜人,还是刻意的行骗者,但是,当我看到那个吹口琴的老人时,我还是决定给他五元钱。因为他的琴声打动了我。

更确切地说,是他专注的神情打动了我。因为他的琴声并不见得有多么好听,他的技艺也非常一般。但他那样忘我,把自己完完全全交给了那些零乱的音乐,在自己制造的粗糙的音乐氛围里一厢情愿地陶醉着。

那一阵阵杂乱无章的口琴声,在那个夏日午后轻飘飘地荡漾在空中。老人大约七十岁,坐在一张小凳上,用一双枯瘦的手宝贝似的捧着他的口琴。老人很瘦,衣着很旧却整齐,一双灰暗的眼睛完全沉浸在他的琴声中,似乎追忆着某些逝去的让人心酸的旧日时光……他的眼神让人心酸让人怜悯,也让我无法无动于衷。我想他可能是一位孤寡老人,又或许是要抚养年幼的孙子和重病的老伴,才不得不坐在这里以吹口琴的方式来博得路人的施舍吧。

但是我错了,当我把五元钱放到他面前时,他笑了,“孩子,你误会了,我不是在乞讨。”他说,“我只是觉得太闷,想在这儿留个响儿。”

我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是否伤害了他的自尊。

一曲终了,我道了一声“好”。攀谈中,知道了他是一位孤独的老人,老伴去世了,孩子们忙得昏天黑地,没时间照顾他,就把他送到了养老院。他嫌养老院里太闷,就到广场上来溜达,有时候在这里一坐就是一天,他说在这里,看着人来人往的,心情就跟着好了起来。

老人喜欢口琴,年轻的时候就是用这琴声打动了一位美丽的姑娘,成就了一段美满的婚姻。从那以后,口琴就没有离开过他,累了或者闷了的时候,他都会吹上一段,或快乐或忧伤的旋律,是他和这个世界打招呼的方式,他用他的口琴,为世界留下了一点响儿。

在世上留个响儿,这是卑微的人,给自己设置的最完美的签名。

从此我们成了“忘年交”,我喜欢在他那里探究我的未来,他喜欢在我这里寻找他过去的影子。

在他那里,我感受到一种活着的力量。活着一天,就要在这个世界留下一点声响。哪怕是你淘气地摔破了玩具,哪怕是你在厨房敲打着锅碗瓢盆,哪怕是你哼唱着走了调儿的歌儿,哪怕是你演讲着没有掌声的人生经历……每一天,鸟总是很准时地在凌晨3点开始啼叫,那欢快的啼声是我的闹铃,提醒我,不要错过那些大好春光。每一秒钟我们都在无可挽回地老去,然后看着一段段的岁月变成了可待成追忆的当时。不想,像那些追名逐利的人一样,让生命背负太多期望和太高的高度,只想,像一只力量有限的蜂鸟,以自己小小的技艺,悬停在一只花蕊身旁。那“嗡嗡”的煽动翅膀的微音,是它献给世界的最轻的音乐,最精致的响儿。

老人在深秋的时候住进了医院,奄奄一息的时候,他还不忘拿过他的口琴,用他最后的气力,吹奏了一段曲子。我又想起他的话来:活着一天,就要为这个世界留下一点响儿。

他对这个世界有什么特别的用处吗?应该是没有。但是人活着,就证明这个世界需要他。来到世间一回,就要跟世界打个招呼,这是他的逻辑。不管这响儿是否动听,都是留给世界的,关于生命的讯息。

不管多么微弱,都请给世界留个响儿,因为世界也同样爱着你。

(选自《当代青年・我赢》2010年5期)

心底追问

依旧清晰地记得朱自清的话:我裸地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裸地回去罢?但不能不思考的是,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呢?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用自己心中最美的琴音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他说:活着一天,就要为这个世界留下一点响儿。年轻的我们,又将怎样度过自己的每一天呢?

且读且思

1.“有年老的,也有十六七岁学生装扮的,跪着,把尊严蜷成卷儿,丢落到空荡荡的地上。”面对把尊严蜷成卷的人,你有怎样的感想?

2.文中的“我”决定给老人五元钱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最美中学生范文5

一路开花原名叫李兴海,喜好音乐与文字,为人洒脱,多愁善感。他力求用最脱俗的文字来描述红尘的千诸百象、万般感动,作品散见国内外数百家报刊杂志,出版有散文集《此忆经年》,散文诗集《色梦》,小说《把青春的窗台叫开》等作品。下面推荐的三篇文章中,《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让我们明白为何花朵都会在春天竞相开放的原因,《父亲的肩膀》让我们读懂了深沉而又宽容的父爱,《一把伞的温暖》则让我们体会到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阅读这些文章,如细雨滋润大地而无声,滋润着我们柔软的心灵……

花季年华・成长故事

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

一路开花

她在上交的作文里这样写道:“从来没有人注意过我。我的生,我的死,都与这个薄凉的世界无关。”

没有人明白,在这颗幼小的心灵中,为何会溢满那么多不可名状的哀伤和绝望。当然,她的老师也一样。

那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头,言语不多,虽教学经验极为丰富,但这一刻,却不懂得如何与这位龄差将近四十年的女孩儿尽心交流,去告诉她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悲苦。

他在陈旧的教案本背面打了很多遍草稿,把明日要说的话,一一罗列出来,整理,像研究一部旷世巨著。尽管如此,还是觉得语言苍白到无力,软弱得像阴天里的清冷雨丝。

春天的阳光依旧透过窗台,照耀在每个孩子纯真的小脸上。所有人之中,她离窗台最近,可还是心如冰冻。她没有朋友,没有疼她爱她的母亲,就连唯一对她稍好的可依靠的外婆,都在前些日子里病故了。

她的生活一片狼藉。有同学说,她暂住在孤儿院,所有的费用都由政府承担。她得继续生活下去,得为远去的母亲和外婆坚强活着。可有什么理由,让她继续下去呢?那一点本可寄托的温暖,都这么无情地别她而去了,她还有什么理由相信温暖?

他站在宽阔的讲台上,以最平和的语调讲完了课,宣布下午外出游玩。所有的孩子都欢呼不已,只有她,静静地眯眼歪靠在窗台上,对着路旁的野花发呆。

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朋友,一起游戏,分享自己的快乐。她坐在绿草之中,看着天际不断变幻的流云,怒放的花朵,簌簌地落起泪来。要知道,几十个小时之前,她还是一团恣意享受天空的云朵。

他穿过操场,气喘吁吁地来到她的身前。她侧脸抹泪后,镇定地叫道:“老师好!”

“怎么不和同学一起玩呢?”他一边喘气,一边问着。

“老师,我和他们不一样,他们有值得快乐和幸福的全部理由,而我没有。”

他捋了捋花白的发,拉着她的手,走进花园深处。顿时,一阵沁人心脾的芳香从远处缓缓涌来,包围了她前行的路。他问:“这些花,你认识多少?”

“大都认识。譬如,那是迎春,那是瑞香,那是玉兰,那是……”她对这些花名如数家珍。她的外婆生前爱花,因此,她自小受了熏陶。

他微微笑着,看她在盘点花名的时刻中慢慢活泼起来,显然,她在环视花朵的同时,也渐然沉浸于百花争艳的美景中。

当她气喘吁吁地将园中的鲜花点过大半时,他问了她一句:“你能把此时没开的花点出几种来吗?”

她顿时被难住了。园中之花,大大小小,不下百种,却没有一种隐藏着身形,躲避阳光。他说:“想想吧,明天告诉我,为什么它们都会竞相开放?”

当夜,她想了许久,从外婆遗留下的书中找到了答案。次日,她从季节、温度等等客观存在的因素,向他解说了为何花朵都会竞相开放的原因。

那个问题之后,她回到教室,如换了一个人似的。她主动和同学搭话,帮助他们解决难题,组织班里的课外活动,维持课堂秩序,等等。

很多年后,她站上明媚的讲台,成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她也带她的学生去看花,点花名。她也曾问过一个忧郁的孩子,为什么花朵都会在春天竞相开放?

次日,当那个孩子急急忙忙跑来要告诉她答案之时,她将当年老师给她的那张纸片递给了那个孩子。

泛黄的纸片上,坚定地写着:“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

(选自《哲思》2009年第3期)

心灵悟语

春天,花儿都会竞相开放,那是一种发乎自然的生机,不可遏制。同样,年轻的心灵,充溢着生的希冀,哪怕,生活的阴影不时掠过。就如同一年一度的春风会唤醒沉睡的大地,能吹开枝头的花蕾,那位老师带给女孩子的,也是一股春的气息,那是一份正视自身生命的启迪:你真诚地接受生活,内在的生命力量就会喷薄而出,就像春天花会开!

且读且思

1.文中的她为何会有那么多的哀伤和绝望?

2.文中画线句是什么描写?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3.结合全文,分析“他”的形象,并说明“他”在文中的作用。

4.文章的标题“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有什么深刻含义?

芊芊心结・至爱亲情

父亲的肩膀

一路开花

第一次骑在父亲肩头,我便想,自己何时才能长得像他一般伟岸刚强?

于是,在艰涩而又漫长的成长之路上,父亲成了我人生的标尺。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要嚷嚷着走到他跟前:“爸,别动,别动!你看,我很快就会和你一般高了!”

这样的岁月,终究如庭院中的春花一般,尽数落去。我不再与父亲比较,不再依赖他的肩膀,甚至,不再与他交谈。我们终于形成了中国式的父子关系,外表冷漠,内心热情。

对于我来说,他和母亲似乎就是两种不同的机构。他负责用戒尺和皮条惩戒我的一切冒失与错误,而母亲,则负责用热泪和怜爱庇护他所施予的所有罪罚。

记得很多年前的夏末,我徘徊在楼顶上看晒陈年的谷子。隔壁院中的桃树,像一双张开的大手,越过高高的围墙,倾斜在午后的楼顶上。饱满的果子坠在茂盛的绿叶间,像暗夜里刺眼的彩灯,让人目不暇接。

躲在茂盛的枝叶背后,内心出现了极大的挣扎。父亲平日的教诲与此刻躁动的情绪形成了两股巨大的波涛,使我茫然且不安。我不愿撇开心中的善念,却又不甘就此离去。那满树丰硕的蜜桃,像定格的底片,在翻滚的脑海中浮动。

我到底还是将柔弱的双手伸进了随风摇动的绿叶间。父亲在楼下的窗内目睹了整件事情的经过。当日,我遭受了平生最为严厉的毒打。

母亲从地里赶回时,父亲正扬着细长的皮鞭,预备将我就地正法。母亲夺过黝黑的皮鞭,哭闹着将我搂在怀里。由此,我躲过了极为严酷的下半场劫难。

我记得父亲说过的话。他瞪大了眼睛指着母亲:“慈母多败儿!”印象中,这件事情便是我与父亲情感的转折点。我在潜意识里忽然发现,这个留着八字胡的和蔼男人,原来有着如此可怕的一面。

没过多久,我便因高烧不退躺在了床上。母亲整日守在床前,嘘寒问暖。我当时虽然不曾对母亲提起,但心中却无比坚定地认为,这次重病的根源,八成就是没有吃到蜜桃还挨了打。

父亲背着我往城里赶的时候,我已被病痛折磨得神志恍惚。母亲说我一路伏在父亲的肩上都在念叨着桃子,桃子。

从睡梦中醒来时,只见周围一片惨白。我心里依旧想念着那些饱满的蜜桃。父亲低声询问前来给我打针的护士:“他能吃蜜桃吗?”护士说:“冷的不能吃。如果实在想吃的话,得用冰糖炖热了才行。”

几个时辰后,父亲从窗外的路上赶来。他宽阔的肩膀上压着一只棕色网格的麻袋,袋中全是硕大的桃子。母亲到附近的饭店借了火,为我端来了温热的冰糖炖蜜桃……

时至今日,我仍然记得当日父亲的肩膀,他让后来的我始终不敢逾越道德的雷池,去重犯童年的错误。对于叛逆的儿子来说,父亲的肩膀既是铁面的责罚,亦是牢固的爱与宽容。

(选自2009年12月4日《石家庄日报》)

思海拾贝

比起母爱的温柔和细腻,父爱给我们的感觉常常是严厉的表面下那厚重的爱,尤其是对于一个叛逆的子女来说。父亲的肩膀,不仅仅是提醒子女不可逾越道德规范的严厉屏障,也是充满了宽厚和爱的有力依靠,凭借着它,才会让子女在人生的大道上,阔步前行,一路馨香!

且读且思

1.文中“童年的错误”指的是什么?

2.文中的“我”对于“父亲的肩膀”有哪些感悟?请用自己的话简述。

3.请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面对“我”的错误,父亲采用的是毒打的方法。你同意父亲的这种教育方法吗?为什么?

美丽风景・温情涌动

一把伞的温暖

一路开花

混乱的暴雪忽然掩盖了北京的喧嚣。我躲在温热的窗内,铭记这一刻窗外的宁静。

远处施工楼盘的升降机惊扰了我的清梦。那些在大楼上慢慢蠕动的工人,像一根根坚实的火柴,用微弱的光,点燃了这个原本一如荒漠的城市。

楼下新开了一家快餐店,八元一份自助餐,这是我在北京见过的最便宜的快餐店。很快,许多为经济所迫的外乡人流进了这个陌生的餐馆。

我时常能看到一帮衣衫泥泞的汉子说笑着朝我所在的楼房走来。他们吃饭的样子偶尔让人感到心疼。他们兴许也觉得自己吃得太多,不大好意思,到后来起身时,也只是悄悄地舀饭,不再加菜。

老板是个微胖的中年女人,圆脸大眼,看起来平易近人。她从来不会因为这些工人的饭量而黑脸皱眉。身在异乡的工人们都从心眼里感激她,暴雪盖天,仍不顾风寒,走一段艰难的路来这儿吃饭。

餐馆店面太小,容纳不过二十人。工人们向来都是坐在店铺对面的空地上吃饭,他们尽可能地腾出位置,希望能给这位善良的老板留住新来的顾客。

暴雪当天,女人扛来了一把大红伞。饭前,工人们从施工地上抱来了工具,将伞焊在了露天的餐桌中央。女人去附近的商店买了包烟,每人发了一支。工人们笑了,坐在红色的大伞下,喝酒聊天。

第二天中饭时,狂风吹断了伞骨,飞扬的白雪迅速激怒了新来的客人。女人一面抹着油手从店铺里赶出来,一面弯着笑脸道歉。

几个老实的工人搁下碗筷,转身去了楼盘工地。白雪依旧飘洒,他们来去需要约摸半个时辰。

客人不断涌入餐馆,此刻正是吃饭的时间。店里的工人不停叫喊,缺了老板,显然忙不过来。可老板不能脱身,她此刻正紧紧地稳着那把摇摇欲坠的大伞。不到片刻,女人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在狂风中举伞可比打菜累多了。

旁边两个吃晚饭的工人说,大姐,我来吧,你进去打菜。女人尴尬地笑笑,说了声“谢谢”。新来的客人很快找到了座位,他们对工人的举动很是不解。

一位外套稍微洁净点的工人说,让我来吧,我衣服干净些。举伞的工人互相看了看各自的衣服,笑了。他们迅速退开,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这位衣衫最为整洁的工人。

顾客一面吃饭,一面抬头打量这位肤色黝黑的工人。工人虽然一直无奈地低着头,却始终不愿松开双手。他像一个站岗的哨兵,紧握着手里的钢枪。

赶去楼盘的工人们很快回到了餐馆。此刻安坐伞下的顾客们,终于明白发生了何事。他们端起自己的碗筷,自觉退到了大楼的屋檐下躲雪。

轰隆隆的机鸣声震动了寂寥的冬天。我坐在窗内,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把被放倒的红伞。

这把脆弱的大伞,为忙碌在天寒地冻里的人们撑起了一片短暂的温暖。

(选自2010年2月26日《中国电视报》)

亲心我心

“农民工”是当今社会备受瞩目的一个群体,在城市建设中日益发挥出他们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工厂企业、餐厅宾馆、社区街道,到处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他们已成为城市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个群体却长期游离于城市社会主体之外,甚至不被城市所接纳。这篇文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这个群体的视野,也让我们触摸到了他们朴实的外表之下那善良高洁的心灵。

且读且思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面对吹断了的伞骨,几个工人为什么“转身去了楼盘工地”?

3.请结合上下文,揣摩文中画线句中“新来的客人”当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写出来。

最美中学生范文6

大学生对“最美精神”有很高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最美精神”对大学生日常行为影响很大,而且以“最美精神”为切入点开展德育可以弥补传统德育的不足,所以以“最美精神”为切入点落实立德树人工作是可行的。高校要将“最美现象”融入立德树人的培养体系中,将“最美精神”贯穿德育始终。

关 键 词

最美现象;最美精神;立德树人

作者简介

徐璐,浙江传媒学院音乐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讲师

“最美妈妈”“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成了高尚道德行为的专有名词。“最美”一词走红,源于人们心中对善良人性的强烈认同,反映的是大众对向上向善、崇德尚义的和谐环境的坚守和追求。

“最美精神”很好诠释了高校立德树人的精神内涵。以“最美精神”为切入点,在高校中落实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大学生与“最美精神”

有良好的互动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对“最美精神”的认识,笔者在杭州几所高校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9份,其中有效答卷为188份,占总发放问卷的94%。结果发现:

1. 大学生对“最美精神”认知度很高

41%的大学生了解“最美现象”,52%的大学生听说过“最美现象”。大学生认识“最美人物”、感知“最美精神”的途径,最主要的是新闻媒体宣传,其次是网络。见图1。

2. 大学生对“最美精神”认可度很高

对“你是如何评价‘最美人物’的‘最美行为’的”问题,52%的大学生认为“最美人物”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值得学习。对“遇到相同情况时,你会怎么做”问题,无人选择“保持旁观”。见图2。

3.“最美精神”对大学生日常行为影响很大

93%的大学生对“最美现象”的宣传持肯定态度,认为是“正能量,值得宣传”。见图3。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最美精神”使自我加强了道德约束。

二、以“最美精神”为切入点

立德树人有优势

以“最美精神”为切入点开展德育可以弥补当前德育工作的不足。

1. 可使德育目标更贴近实际

尼采说:“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一个不设前提的科学,那样的一种科学是不能想象的,不合逻辑的。”德育也存在一个前提预设的问题,即制定立德树人的目标。当前德育目标定位较高,过于完美,很难被学生认可和接受,更不能内化于心,成为学生自主的思想,更不可能成为学生努力实现的目标。[1]比如,我们长期以来宣传人物典型,提倡像他们那样为工作献身,为事业牺牲,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就否定了人的生存需要。这样的典型过于高大,实践起来个人付出成本过高,让学生望而生畏。而“最美人物”多是生活中的普通人,他们在社会需要时挺身而出,而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同样有着普通人的权利诉求和欲望。这样的“最美人物”易于为人接受和学习。

2. 可让人才培养更贴近社会需求

高校培养人才是在校内,但是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是要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最美现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集中体现了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可以从“最美现象”中获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及时调整育人思路,使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能够真正融入社会。

3. 有利于德育模式的转变

高校传统德育的灌输模式使学生经常产生反感、排斥、怀疑和否定的负面情绪。“最美现象”恰恰是脱离书本的内容,以鲜活的事例和生动的人物言行感染着学生。从灌输式到感动式,这是德育模式的转变。

综上所述,以“最美精神”为切入点在高校立德树人是可行的。

三、以“最美精神”为切入点

立德树人的策略

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事业,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

1. 充分利用大学生自发传播手段,让关注“最美现象”成为大学生的自主行为

传播本身是一个接受过程,而自主的传播更是一个自觉接受、自觉同化的过程。随着私媒体的高度发展,利用手机、网络中的微博等形式进行信息传播已成为大学生们的自觉行为,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多形式宽范围的“微文化”已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来,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了解时事的主要渠道。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要充分利用这些媒介来传播“最美现象”。在同一个“微平台”上,进行开放式互动,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体系并形成互动的局面。

2. 培育身边的“最美现象”,发现身边的“最美人物”,倡导身边的“最美行为”

传播“最美现象”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能够出现更多的“最美现象”,因此,培育身边的“最美现象”、发现身边的“最美人物”、倡导身边的“最美行为”才是核心之举。高校可以通过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引导学生去发现“最美”、感受“最美”、创造“最美”。

3. 拓宽思路,优化德育环境

大学时代是青年学生思想不断成熟、人格日趋完善的重要阶段。高校德育环境直接影响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1)让“最美现象”融入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活跃校园生活,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影响大学生的观念和行为。因此,校园文化不应该局限于唱歌、跳舞、比赛,而应该让校园“最美现象”成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润泽大学生的美好心灵。要充分挖掘校园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引导学生在校园文化中健康成长。

(2)积极利用学生社团。以兴趣、爱好为基础组建的各个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要注重引导公益型、道德建设型社团的发展。

(3)树立校园“最美目标”。关注“最美现象”,从根本上看是为了树立一个“最美目标”,让学生的发展有一个方向。什么样的方向符合“最美目标”?首先,“最美大学生”应该是具有精神高度、热心公益、心理健康的当代新人。大学生正值风华正茂、激扬青春的年纪,蓬勃的朝气和奋发的精神面貌当然是他们最好的注解。然而,心灵美才是真的美。因此,内在的心理因素才是“最美”的本质内涵。其次,“最美大学生”应该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大学教育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如果一个大学生连自己的专业都不能牢固掌握,那么,“最美”将无从谈起。最后,“最美大学生”应该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如果说第一点是“最美”的心理标准,第二点是“最美”的外在指标,那么第三点则是“最美”的最高指向。不管是“最美妈妈”还是“最美司机”,他们都能在危难时刻做出惊人之举,以保护他人生命和安全。人与人的接触,人与社会的共融,必然存在着矛盾。一个懂得忍让、妥协,愿意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人,才称得上“最美”。

高校如果能成功将“最美现象”融入立德树人的培养体系中,将“最美精神”贯穿德育始终,那么,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将会具有更高的综合素养,将会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