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的诗句范例6篇

思念的诗句

思念的诗句范文1

1、五更归梦二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6、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

7、静忆家人皆万里,独看帘月到三更。

8、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思念的诗句范文2

中秋节对亲人思念的诗句

1、丹桂花开第二番。——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2、分明不受人间暑。——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3、寻常岂是无三五。——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4、忆对中秋丹桂丛。——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5、何妨小驻听吾语。——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6、中秋佳月最端圆。——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7、永夜闲阶卧桂影。——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8、乘云径到玉皇家。——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9、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念奴娇·中秋》

10、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11、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12、槁秸申酬,轮嗣布。——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13、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14、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15、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16、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17、只今聊结社中莲。——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18、妙曲虽传,毕竟人何许。——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19、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20、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1、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22、禅边风味客边愁,馈我清光又满楼。——慧霖《闰中秋玩月》

23、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4、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5、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慳。——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2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7、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28、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29、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30、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31、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32、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33、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34、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35、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36、被白发、欺人奈何。——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37、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38、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39、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40、有物揩磨金镜净,何人_攫银河决。——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41、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42、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43、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辛弃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44、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45、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壶相映。——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46、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47、白凝虚晓,香吹轻烬,倚窗小瓶疏桂。——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48、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思念的诗句范文3

2、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维《杂诗》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夏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5、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思念的诗句范文4

村童看见我却不能相认,笑着问我这客人是从何处而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lt;江楼感怀gt;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于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思念的诗句范文5

摘 要:《卷耳》是《诗经》中抒写怀人情感的名作之一,其妙处尤其表现在它匠心独运的篇章结构上。旧说如“后妃怀文王”、“文王怀贤”、“妻子怀念征夫”、“征夫怀念妻子”之类的主题都莫衷一是,难以让人信服,仁者见仁的观点也给此诗增加了几分神秘感。本文从篇章结构和诗中所涉及的七个“我”两个层面进行品读,浅述其篇章结构的妙处并从句法角度揭示“我”的所指意义。

关键词:篇章结构;思念;想象;作者;句法意义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一、品味篇章结构之奇妙

行文须先立骨。“文骨”则是文章的篇章结构,它不仅彰显了文章的脉络布局,更是托起文心的支柱。离开了结构,文章即是一盘散沙,而“文骨”奇特,则会让文章耐人寻味。从表层看,《卷耳》一诗结构平淡无奇,单章四句,共四章,这是《诗经》中比较常见的外在形式。然而深入其中,我们发现,第一章与后面三章似有所不同,颇具奇妙,主要表现在叙述主体的差异上。

日本学者青木正儿认为,《卷耳》一诗实则由两首“残简”合二为一诗。其意为,《诗经》在流传的过程中,有的诗会因种种原因变得残缺不全,而后人在整理《诗经》时,会把一些残缺不全的诗进行归并整理成一首诗,而《卷耳》的第一章和后三章均属于“残简”。对于此,笔者不能苟同,只因篇章结构的特殊性就怀疑其是断简残篇,这是站不住脚的。《诗经》虽是先秦时代的作品,论成熟,虽然不能与后世的唐诗宋词相比,但其文学艺术却已成型并影响深远,正如章学诚所说的“后世之文……其源多出于诗经”。

而清代崔述则说:“《卷耳》一诗,首章自叙其情,下为揣摩之状”[1]。崔述在《读风偶识》中谈到,这首诗本为女子而作,首章是女子抒发自己对男子的思念之情,后三章则是其想象中的情景:男子亦是思念深切,以酒解忧。由此思思相扣,给本诗奠定了一种“忧思难忘”的基调。不过,崔述在文中只是讲出了一种可能性,而另一种可能性便是此诗由男子所作,首章是他想象中的情景,而后三章则是男子自叙其情。从后三章的章节字数和情感递进来看,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颇大,而且这种艺术结构极大地影响了后世诗歌的创作。南朝徐陵的《关山月》云:“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2]唐朝杜甫的《月夜》云:“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3]。从这些诗作中,我们看到诗人们将自己无限的思念与想象结合,给读者营造了一种身在远方、影在眼前的幻境,将诗歌中的思念之情抒发得恰到好处,从而将诗歌的意境推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同时,笔者也认为《卷耳》一诗的作者并不一定是诗中显露的女方或男方,极有可能存在第三者,也就是说,此诗的第一章和后三章是第别人托言而作。而第一章和后三章似又构成了“设悬”和“解悬”的关系:第一章给读者留下疑问,女子为什么“怀人”,所怀何人。后三章做出了答复,原来通过男子托言,我们得知女子是思念情人而“不盈顷筐”。从表面上看,诗人在这悬疑的一设一解中以事寄情,表达了对某人的思念之情。可是,更深一层,诗人是通过男女双方的托言,表达某种不满和控诉:由于当时的历史背景,或者战乱不断,男子出征远方而不得归,或者等级森严,男女有情却被阻断。那种不良的社会状态让一对相爱的人相思却不能相见。

二、解读七个“我”的所指意义

《卷耳》全篇不过七十言,然却用了七个“我”字。如此反复地使用第一人称,在古代诗歌中是比较罕见的。朱熹曾提出,《卷耳》一诗,首章为直叙,下三章为托言,此诗由“后妃自作,可以见其贞静专一矣”[4],间接说明其中的七个“我”皆指女子(后妃)一人。可是,笔者在分析本诗篇章结构时,曾提出此诗的作者有三种可能性――女子、男子和托言人。作者不同,这些“我”的意义自然有异。可见,朱熹此处的观点并不全面。若此诗为第三人托言而作,那么这七个“我”既可以托于女子,又可以托于男子,因此对“我”的意义判析也就存乎男女之别了。笔者将从“我”的句法意义入手,以诗中男、女的角度简述这七个“我”的所指意义。

第一,“嗟我怀人”中“我”与“怀人”构成主谓关系;“我马虺”“我马玄黄”“我马矣”中的“我”作“马”的定语,彼此构成偏正关系;“我姑酌彼金”“我姑酌彼兕觥”“我仆矣”中的“我”作主语,与后面成分构成主谓关系。从这些句法意义中来看,第一章中的“我”专指女子,这位女子或是一个真实的采卷耳的思春少女,或者是男子想象中的思妇,“嗟我怀人”的意思都是“我(女子)思念你(男子)啊”。而后三章中的“我”则专指男子,诗中所写的情景,或为女子想象或为真实存在,都表示男子的马渐渐难行,男子饮酒思归。女子采卷耳思念男子,男子亦是骑马登高思念对方,以酒解忧,这样比较符合彼此的角色身份。

第二, 首章中“我”与“怀人”构成倒置的动宾关系; 后三章,“我”依旧作“马”的定语,彼此构成偏正关系;“我姑酌”与“我仆”中的“我”仍作主语。在这层句法关系中,这七个“我”则专指男子一人。“嗟我怀人”是“嗟怀我人”的倒装,甚至可以看成是“嗟怀我之人”的省略。与“岁不我待”和“时不我与”中的“我”的成分相同,也就是说“我”做了“怀”的前置宾语,翻译过来即为“啊,思念我的人”。 “我”与“怀”构成动宾关系。尽管这不是传统的倒装句式,但是文学语言中的表现手法由来形式多样而且富于变化。先秦时代已离我们深远,其倒装的格式未必局限于今日所总结的文言文倒装句式体例中。

第三, “我”与“怀人”构成偏正关系,或者理解为“我之怀人”;后面六个“我”的句法意义与则前两点无异: “我”与“马”构成偏正关系,表示男子的马,“我姑酌”“我仆”中的“我”与后面部分构成主谓关系。这里的七个“我”同样是专指男子一人。“我”与“怀人”为偏正结构,“怀人”亦构成偏正关系,译为“思念的人”;而“我怀人”则是“我所思念的人”之意。联系到是《诗经》中的其他诗篇,如《七月》中有“嗟我妇子”“嗟我农夫”[5], 《沔水》中有“嗟我兄弟”[6],其句法结构皆与“嗟我怀人”有相同之处,从而肯定了笔者的这一观点。

三、结语

《卷耳》的篇章结构所暗含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而通过句法意义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七个“我”的所指有别,关键点在于第一章中的“嗟我怀人”这一句上。独特的构架以及关于“七个‘我’”难以定论的句法意义,让这篇诗歌千百年来一直保持着其神秘性,也让诸多学者孜孜不倦地去解读。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诚然,对于此诗艺术结构与诗中“我”的解读,朱熹、施德普、钱钟书等大师都有独到的见解,可是求学之人若拾人牙慧则难成己见,对于大师的观点,此处不再赘述,谨呈已见望方家指正。

参考文献

[1] (清)崔述.《读风偶识》[M].学海出版社,1992再版.

[2] 昌渠选注.《魏晋南北朝诗选》[M].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194页.

[3] 元秀编选.《唐诗宋词三百首》[M].内蒙古远方出版社,2005:110页.

[4] 中国诗经学会.《诗经研究丛刊》[M].学苑出版社,2002:251页.

思念的诗句范文6

一、分析诗中的重要字词

1.出题模式:诗或词中哪个字词用的精妙?请具体赏析。

2.出题变体:某联中的哪个字词指什么?

3.品读体悟:古代文人墨客十分讲究炼字,贾岛“推敲”的故事广为传颂。“炼字”多炼动词和形容词,可以炼数词,也可以炼特殊词,还可以活用词语。作答此题不能单一解释字词,还须回归到文本,高屋建瓴,通观全诗来解答。

4.应对策略:(1)用恰当的语言诠释该字词具体含义。(2)运用丰富想象力将该字词迁移到诗人描摹的意境当中。(3)指出该字词有什么作用,或者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情感。

5.真题演练:

梦 江 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参考答案]“恨”是指闺中妇女对于远在天涯的心上人的思念。因为丈夫长期在外,很久未归家,思妇将这思念升腾为一种怨恨,越是怨恨,更能见到思妇思念之深之切。

二、揣摩诗词中的具体句子内涵

1.出题模式:阐释诗中某句的含义。

2.出题变体:诗中某句历来为人激赏,试简要分析。

3.品读体悟:诗歌是灌注了诗人喜怒哀乐之情的形象的生活画面,诗句是宣泄感情的载体,尤其是关键性的语句,应值得我们注意。一句诗可能使描摹意境的,也可能是抒发诗人情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好瞻前顾后,结合整首诗来作答。

4.应对策略:(1)用现代汉语疏通这个句子的意思,(2)进一步深入开掘此句在写景状物或抒感方面的作用。(3)最后扼要谈一下此句的表达效果。

5.真题演练:

醉 眠

唐 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义。

[参考答案]这句表层意思是山像太古一样静,诗人拿“太古”来写“山”之“静”,展开联想,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三、赏鉴诗词的表达技巧

1.出题模式: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2.出题变体:这首诗或词的某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3.品读体悟:做表达技巧类试题比较难,首先我们平时应积累丰富的相关知识。比如表达方式有几类,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都应烂熟于心。然后以高中课本中经典诗词为依托,就表达技巧进行针对性地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对此类题会驾轻就熟的。

4.应对策略:(1)明确概念,准确说明诗人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2)对号入座,指出诗词中哪处用了这种手法。(3)通过此表达技巧,可看出诗人什么样的内心世界。

5.真题演练: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四、品味诗词的语言特色

1.出题模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出题变体: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试加以分析。

3.品读体悟:鉴赏语言风格,应明确诗歌语言特点。大致有以下几类:形象生动,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用得精致,突出了杏花的特点;委婉含蓄,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言此意彼,耐人寻味;精炼,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清新自然,如陶渊明,王维的诗;质朴,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4.应对策略:(1)就语言风格用恰当词语高度概括。(2)回到诗中结合相关诗句进行佐证。(3)对诗词蕴含的情感态度加以说明。

5.真题演练:

感弄猴人赐朱绂

罗 隐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

全诗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试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的语言特点质朴含蓄。“十二三年就试期”“何如学取”“一笑君王”“着绯”等用语通俗,委婉曲折。

五、领会诗词的思想情感

1.出题模式: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出题变体:某联中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品读体悟:对此类题型,首先我们要知人论世,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经历去考察。对不熟悉的诗人,后面的注释是解题的一把钥匙。然后我们要熟知常见的表达情感的术语。如壮志未酬、思乡怀人、坚守节操等。

4.应对策略:(1)使用准确的词语点明思想感情;(2)结合诗中相关句子印证这种情感。

5.真题演练: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夜煮茶。

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