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完美的爱范例6篇

表面完美的爱范文1

百年历史 成就经典

始创于1875年的爱彼表,是当今世界唯一一个始终由创办家族经营管理的顶级腕表品牌。在135年的制表历史中,爱彼表有着无数创举和骄人成就,成为不断推进世界制表发展历程的顶尖力量。此次巡展是深受全球钟表收藏家和爱好者推崇的,迄今爱彼表面向中国公众的首次全面展示,是一场令人期待已久的展览。

展览空间以爱彼表声名卓著的皇家橡树八角形为设计灵感,立体地呈现了爱彼表135年的辉煌历史。步入展览区域,首先进入视线的是由先进的三维全息影像技术构成的幻妙世界:远在神秘制表国度的大师工匠,跨越时空现身展览现场,将爱彼表历史悠久的精湛制表技艺展现在众人面前。由许多个“世界第一”组成的品牌大事记全面地介绍了爱彼表的百年进程,真诚地传递出爱彼表在高级钟表界永垂不朽的三大价值理念:秉持传统、追求完美、大胆创新。

艺术与工艺的完美契合

表面完美的爱范文2

关键词 唯美;韵律;基调;主题

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316-(2014)06-0009-1

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是十九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作家,诗人,编辑,文学评论家。他的短篇小说可以分为恐怖和推理两类,以荒诞,奇特,古怪甚至病态著称。在文学评论方面,他著有《创作哲学》,《诗歌原理》等论著,他主张艺术的目的是娱乐,而非真理,反对文学以说教为目的。在诗歌方面,他是美国第一位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家,他的诗歌韵律整齐唯美,基调感伤忧郁,情感真挚动人,这些使得爱伦・坡的诗歌美感十足,本文拟从上述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爱伦・坡强调在诗歌创作中要注重韵律的使用,只有节奏和音韵美,读者才能产生兴趣阅读。他的诗歌《乌鸦》便是例子,而事实上,爱伦・坡对于自己的这篇代表作十分满意,在公众场合曾数次诵读,原因之一便是这首诗的节奏齐整。据W. L. Werner 统计,在719完整的音步中,有705个是抑扬格,十个不太工整的扬抑格,四个扬抑抑格,这就充分说明了爱伦・坡对于诗歌节奏工整有规律的强调和重视。在音韵方面,很多地方用到了押头韵,诸如在第一小节的第一行有“weak”和“weary”,第二行出现了“quaint”和“curious”,头韵的应用使得云烟声情交融,音义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此外,长元音“?:”在诗歌中出现了70次,与作者试图表现的思念由于的情感相得益彰,加重了这种情绪的表达,读之上口,听之悦耳。再诸如坡的另一首代表诗歌《安娜贝尔・李》,作者在韵律方面亦是多变。作者使用了ababcb, abba和双韵体等多种韵律,多变而又低缓;长元音“i:”在总长41行的诗歌中出现了 21次,基本实现了隔行押韵回应,因此这个闭口韵使得阅读过程凸显了美感。

第二方面,从爱伦・坡的诗歌内容和主题分析,他尤为关注孤独,爱情和死亡。在爱伦・坡看来,产生美的途径之一便是使得读者阅读时产生灵魂的震动,感动读者。在他的《创作哲学》和《诗歌原理》等文章中,他强调一个美丽女子的死亡是最诗意的话题。《乌鸦》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对逝去爱人的思念:在一个又黑又冷的夜晚,我独自沉思,这时,响起了敲窗声,“我”与一只乌鸦邂逅并展开了对话,但乌鸦唯一的话语便是“永不复生”,一共重复出现了十一次。一次次敲击着“我”已经破碎的心,“我”对爱人的死亡的伤心,对她的深深的思念,都清晰地变现出来。《安娜贝尔・李》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很多很多年以前,一对恋人住在海边,他们的爱情遭到了天使的嫉妒,狂风吹散了他们,安娜贝尔・李死去了,但是,这丝毫不能阻碍“我”对她的感情,伴着月亮,伴着星光,“我”会永远和“我”的美丽新娘在一起。这首诗歌毫无疑问以永恒的坚贞不渝的爱恋为主题,用美丽的语言叙述了“我”和安娜贝尔・李的炽烈美好的爱情,并以年轻女子的死亡作为关注点,传递出幽怨的感情。通过这两首代表作不难看出,坡擅长以美丽女人的死亡作为诗歌的主题,这是作者诗歌美感产生的主要途径之一。

第三方面,坡主张使用感伤的,忧郁的情感基调进行诗歌创作。诗人在其短暂的一生共创作诗歌71首,几乎所有的作品都离不开孤独,死亡等阴沉伤感的基调。《乌鸦》和《安娜贝尔・李》上文已经有很详细的解读,这里试举《孤独》和《尤娜路姆》进行说明。《孤独》共有22行,最初写于1829年,被认为是带有作者的自传色彩。诗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作者从儿童时就和别人不一样,无论是获得激情的方式还是忧伤的原因;第二部分道出了其中原因:“我”获得了一种神秘的东西,它把“我”束缚,它来源于急流飞泉,峭壁之巅,阳光,霹雳等等自然的事物。正是这种不同,使得作者孤独于世间,并饱受内心的折磨,神秘,孤寂的语调贯穿全诗。《尤娜路姆》是诗人悼念亡妻所作。1947年,爱伦・坡的妻子弗吉尼亚因病和穷困去世,爱伦・坡创作此诗。诗人用灰白色的天空,枯干凋萎的树叶,郁湿的湖边等意象开头,为全诗感伤的基调做了铺垫。之后,用一系列的对比形容自己内心极度的悲伤。生命的脆弱,无常,将死亡,忧郁等基调与唯美的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爱伦坡将自己的诗歌理念与生活经历相结合,始终追求着唯美诗歌的创作,他近乎苛刻地使用节奏,音韵等手段达到诗歌形式的完美,把诗意的死亡,悲剧的爱情作为美丽的主题,用悲伤,忧郁,孤独的基调贯穿全诗,这些都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充分体现出来,也可以作为我们解读坡诗歌美感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Edward H. Davidson. Selected Writings of Edgar Allan Poe [M]. Boston: Houton Mifflin Company, 1956.

[2]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

表面完美的爱范文3

爱马仕北亚区董事总经理柯睿涵(Florian CRAEN)先生和爱马仕中国区总裁雷荣发先生与现场众位贵宾一起,共同品味每一件臻品背后的独到匠心和完美品质下的精湛工艺,切身感受爱马仕对手工艺的无限热忱和卓越追求。

走进位于广场一楼中庭的爱马仕“手工艺盛典”展区,犹如来到了迷你爱马仕巴黎工坊,展区内错落有致的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工具,密集却不凌乱,紧凑而又有序,工具与工具之间碰撞出的声响沉稳而有力地奏响着又一件艺术品即将诞生的序曲。优雅的五彩弧线千丝万缕而不失节奏感地凌驾于展区上空,与展区现场手工艺匠忙碌充实的工艺展示相印成趣。精湛手工艺的工匠将八种爱马仕独特的手工艺完美的呈现,共同去揭开爱马仕工坊的神秘面纱,引领宾客迈入手工艺的璀璨圣殿。

对于制作马鞍起家的爱马仕,一次又一次的创新使其在马鞍制造业中打破了传统的束缚,使人与马之间的联系更为灵动亲密,马鞍工艺展区自然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一个标准的马鞍制作需要耗时25小时,后依据客人的不同要求,进行定制化调整。爱马仕独有马鞍针法也因此为人熟知并感叹它与上等皮质天衣无缝之间的完美融合。马鞍产品犹如一件件传世经典的艺术珍品,铸造了一段传奇永恒的佳话。

在一个不足两平米的工作台上井井有条地摆放着各式工具,从大到小各种尺寸的钳子和锤子,粗细不等的线桶以及一些从未见过的工具,不仅引人遐想是何种精巧细腻的手工艺需要用到如此多样的工具,原来是皮具制作工艺的展示区。作为品牌创立的本源,皮革是走进爱马仕之家的灵感源泉。品质卓越的皮革原材料及经过精心挑选的缝线在皮具工匠手中游走,从缝制到翻转、抛光和钉珠,通过皮革工匠,了解制包工序,通过现场的经典Kelly“凯莉”包和Jypsiere包的工艺示范,方能去体会爱马仕的产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锤炼。仅仅就制作Kelly“凯莉”包的手柄就需耗时5小时,而制作完成一件Kelly“凯莉”包则共需耗时了18小时左右。

展区另一头,呈现的是丝巾工艺的展示。每一方爱马仕丝巾的诞生,都凝聚了无数精巧绝伦的工艺。在制作的初期,丝巾制版师将图样线条从艺术家的作品中一笔一笔描绘下来,并把丝巾图案中的每一颜色都打上模板,之后,图案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被转画到透明纸上,以保证所有颜色都能正确地叠加在规定的位置,组成预定的图案。这一类似于制作中国版画的复杂过程,除了花费时间外,更需要制版师高度的耐心和对颜色的敏锐触觉。据统计,一条丝巾的制版大约需要600小时。代表每一个颜色的印刷版完成后,丝巾印制师开始负责印刷着色。在印制师神色自若的灵动调配下,经过着色的丝绸成为一件件绽放光芒的艺术品,一幅幅经典不朽的图案跃然而出。

聆听完丝巾的低吟浅唱,来感受制表工艺的独特魅力。爱马仕在制表工艺上一直追求创新,除了将各类机芯予以汇集,用以表款核心部件的制作之外,也突破一贯制表理念,尝试采用先进技术,令表款具有非同一般的特性。独家研发的Arceau“暂停时间”腕表更是创造性地将时间隐藏起来。制表师现场解读着这项看似神奇有趣,实则精细复杂的机械构造。只要一按按钮,时间便即刻表盘消失,而腕表的机芯却在同一时间精准无误地运转着,以巧妙的凸轮、齿轮与转向器的运作来遗忘时间,让腕表在“暂停时间”与“正常运转”之间自由转换,诠释着享受时光的美好。

与制表同样不可缺少精密工艺的还有珠宝的制作,除了独特的设计,成熟的珠宝制作工艺当然也是爱马仕珠宝拥有至尚地位的重要因素。一颗颗绚烂夺目的珠宝钻石在镶嵌师的手中显得愈发夺目,通过爱马仕宝石镶嵌工匠的独特工艺,宝石被赋予了更具诱人的独特魅力,精致华丽的工艺赋予独具匠心的设计理念于生命,将爱马仕简约极富设计感的珠宝呈现得淋漓尽致。

在爱马仕,专属定制代表的是拥有一切的愿望,把自己的梦想和意愿托付给他人,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愉悦和一份独特的体验。来到衬衣定制区,现场的工匠专心致志地手工缝制着衬衣。打造一件独一无二的衬衣,需要裁缝师精心测量出客人的十二项数据,并根据顾客挑选的好的衣领、袖口、纽扣和我们独有的面料,度身打造。即使时光荏苒,衬衫变旧老化,爱马仕工坊都会保存一定数量的材料,为定制衬衫提供更换、翻新服务。

爱马仕第一条领带于一九四九年面世,每一条爱马仕领带均由优质丝线编织而成,有时也混入羊毛或者开司米等原料创造不同的柔软效果。精巧的手工缝制和优雅的款式令人爱不释手。

“爱马仕的手工艺师们是爱马仕品牌精华的浓缩与证明,他们和爱马仕一样,对自己选择的手工艺事业拥有同样的热情、专注和执着。在沿袭前辈工艺的同时,爱马仕和手工艺师们不断地用自己的发现丰富、创新着,使得传统手工艺获得了与时俱进的风格,作品日臻完美。”爱马仕中国区总裁雷荣发先生在发言中如是说道。

为了更好地将爱马仕对纯手工艺制作的热情与坚持及其精美的产品呈现给更多观众,深刻诠释爱马仕手工艺的电影纪录片《匠・心》(Hearts and Crafts)也同期上映,透过镜头将爱马仕175年来凝聚传承的品牌精髓与文化生动翔实地展现给大家。

爱马仕武汉专卖店盛大开业

2012年10月25日,来自法国巴黎的经典手工艺品牌爱马仕,迎来了其在中国华中地区的首家专卖店――武汉国际广场专卖店的盛大开幕。

坐落于武汉国际广场一层的爱马仕专卖店,占地面积413平方米,由来自巴黎的负责全球爱马仕专卖店设计的RDAI建筑设计事务所担纲设计。专卖店高10米,外立面225平方米,采用香槟金色边框装饰,一幅幅剪切画构成精美的网格状图案。其下部剪切画稀疏空透,透出店堂风貌,同时透进淡淡的阳光。

上部布局紧凑,拼镶成恢宏背景,烘托4.5米高的爱马仕标志。华灯初上时分,爱马仕标志由LED灯照亮,璀璨金光在暗金色背景中浮动,搭配下部大型橱窗,简约大气。流光溢彩的立面线条一路延伸至广场,188平米的哑光漆饰面衬托出背光灯下的丝巾和橱窗。左侧入口处由亚麻色、红色和白色组成的“福宝大道”马赛克环绕着爱马仕标志。动感开放式的线条,使店内空间变幻多姿,魅力无穷。

Q & A

选择爱马仕

选择完美生活方式

借爱马仕武汉专卖店盛大开幕的良机,《BOSS STYLE臻品》有幸独家专访了爱马仕中国区总裁雷荣发先生,通过此次专访,我们也亲身感受到了爱马仕所传递的文化内涵――选择爱马仕,选择完美生活方式。

Q 选择爱马仕,可能并不是选择一个昂贵的物品,而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爱马仕提倡的是怎样的生活方式?

A 简单的、优雅的、实用的!爱马仕生产的每一件产品都是有用的。除了服装和箱包外,还有扑克牌、红酒的开瓶器、小孩子的玩具等,我们都是希望给爱马仕的消费者提供一种完美的生活方式。

Q 武汉作为全国二线精品城市的典范,吸引爱马仕开店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A 我们感到武汉的经济发展很快,很多武汉的消费者对于爱马仕的产品越来越有兴趣,他们的消费能力也越来越高,对生活水平的追求慢慢提升。所以我们考虑了大概有五年的时间,最后决定现在在武汉开这样一家专卖店。

Q 我知道爱马仕在中国的第一家店面开在了北京,现在,爱马仕又来到了武汉,未来爱马仕在中国是如何计划的?下一家专卖店会选在哪里?

A 我们基本的计划是每一年都找一个二线城市,开一家专卖店。而北上广原有的专卖店的计划就是扩大一些就可以了。

Q 巴黎是世界时尚之都,在中国,您认为哪座城市最像巴黎?

A 可能上海比较接近,上海有东方的巴黎之称。由于历史原因,上海的法租界有100多年的历史,她的建筑、马路、梧桐树都和巴黎很相近。另外,上海人对于时尚的追求也比较高。

Q 爱马仕与“高级定制”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A 我们希望通过定制服务来给顾客提供一些更完美的服务,比如皮包的定制,客户对不同颜色、不同材料有不同的需求,我们就要去尽量满足他们。

Q 爱马仕的产品中,既有饰品,也有香水、钟表、服装、箱包等产品,那么在世界各地,爱马仕的经营重心一样吗?

A 一般来说我们并不会特别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来提供不同的产品,而在中国,我们的销售是比较健康的,是很平均的,各个产品都是以均衡的方式在发展。当然,有的国家对于皮包的依赖过重,但中国不一样,很均衡。

Q 爱马仕曾和布加迪合作出品过一款超级跑车,这样类似的跨界合作,爱马仕的初衷是什么?今后还会在哪些领域Crossover呢?

A 明年会有一些,过去我们还和Smart有过合作,为他们定制皮革内饰和行李箱。此外,我们还跟欧洲直升机公司合作生产了20部直升机,你到东京旅行,在羽田机场花800美金就能坐这部直升机,从机场直接飞到凯越饭店。总的来说,这样的跨界合作主要集中在汽车跟旅游相关的产品中。

表面完美的爱范文4

[关键词]纯爱电影;主题;情节;画面;道具

纯爱电影一般是以校园为背景,多是讲述男女初中高中生的单纯的深刻的爱情故事的电影,就像初恋般,淡淡的,唯美的,却意犹未尽。此类影片本应充盈着浪漫和甜美,但有时为了突出超越生死的纯爱,导演常常设计以悲剧结尾,以博得观众的共鸣。

日本的纯爱电影以其独特的魅力在诸多纯爱电影中占有一席之地,人气指数也不断攀升。如《情书》(1995年)、《四月物语》(1998年)、《在世界中心呼唤爱》(2004年)、《泪光闪闪》(2006年)、《只是爱着你》(2006年)、《恋空》(2007年)等,都取得了不菲的票房收入。其中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青春物语《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更是以85亿日元的票房大获成功。该影片改编自片山恭一的同名小说,由著名导演行定勋执导,他曾和岩井俊二一起制作了《情书》和《四月物语》等纯爱电影。导演在原著的基础上巧妙地进行了适当的润色,大大增加了影片的完整性和观赏性。《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之所以获得巨大的成功,是因为它具备了纯爱电影热销的基本要素。笔者将其主要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同名小说的热销

任何一个国家的电影都无法离开本国的文学。电影版和小说版的《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双双赢得一致好评的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部小说是由片山恭一创作,被评为日本2003年度第一畅销书,销量刷新了之前《挪威的森林》保持的纪录,达到了300多万册。可见,这部纯文学作品已由畅销书变为长销书,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所以,在同名电影问世之前,小说就已经奠定了良好的读者基础。另外,导演行定勋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妙的改编,在电影中增加了律子这一原创人物,将长大后的朔太郎作为主人公,使故事在“过去爱的消逝”与“现在爱的勇气”的对峙与交错中显得更富有层次和张力。因此,出色的原著和导演的改编为该部电影的成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二、主题鲜明,积极向上

影片《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与原著的主题保持一致,颂扬超越生死的、无杂质的、无污染的纯爱,抚慰人们脆弱的心灵。经过导演行定勋的润色加工,影片不仅凸显了导演自身的创作风格,即赞扬生命的顽强,而且重点突出光明的结局,最终实现积极的价值导向。

首先,通过女主人公亚纪展示给观众的是充满活力、健康向上、乐观坚强的人物形象。亚纪每次出场时,总是绽放着青春的微笑,尤其是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更具无穷的感染力。即使在患病住院后,亚纪仍然能够保持乐观的态度,坚强地面对生活。如善待朋友,跟病友川野学变魔术,借以表达对律子传递磁带的感谢。再如感恩亲情,身在病房还不忘安慰母亲,劝母亲早点回去休息。还有保持自信,掉光头发后还说自己没事,告诉朔不要担心,等等。导演希望借亚纪鼓励现实中的年轻人注意培养健康向上的心态,勇敢追求纯美的爱情,积极探寻生命的真正价值。

其次,通过刻画男主人公朔的心路历程(由脆弱到坚强),导演千方百计使他摆脱自怨自艾的忧郁,找到自己的现实存在感,努力忘却伤痛,开启新生。影片中朔遵循磁带中亚纪的声音来到体育馆,仿佛听到了亚纪当年弹奏钢琴的声音,猛然间触动了自己内心那根最敏感的神经,甚至在与朋友的通话中明确表示自己感觉亚纪还活着,无法摆脱从前的回忆。说明多年来朔一直都无法释怀过去那段纯美的爱情。在机场候机大厅里,坚强乐观的亚纪告诉朔:“即使失去了我,朔的世界还是会继续存在着。”在雨平写真馆里,朔与律子擦肩而过,看到当年与亚纪的婚纱照。这一幕过去和现实的交错呈现刺激了朔的内心深处,朔感到沮丧无助的同时,更是悔恨自己无法接受亚纪去世的事实。写真馆的重爷讲道:“天堂是活下来的人发明的东西,自己爱的人就在那儿,总有一天会重逢。留下来的人能做到的也就是帮她完成遗愿。”听过这番富于哲理的解释后,朔才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自己该去做什么了。他立刻赶到机场找到律子,两人携手来到世界的中心,代替亚纪完成她的遗愿。由上述情节的步步推进可以看出男主人公内心经历了沉醉过去――无法面对――奔向新生的升华过程。

三、精美的情节设计

电影虽然用两个小时讲述一段刻骨铭心的纯爱故事,观众们看过之后竟然没有一丝冗长的感觉。同样是爱情电影中的惯用设计,经历一场生离死别,但是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一切都归功于精美的情节设计,使整部电影完整紧凑,自始至终都能抓住观众的内心。

电影情节的推动始终运用爱情这条主线。两次台风,两段爱情;一次前生,一次今世。前生的那段爱情(学生时代的朔和亚纪)终止于29号台风,今世的这段爱情(现实生活中的朔和律子)以29号台风为转折开启新的阶段。导演借用日本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将两段爱情紧密衔接起来。影片开头的关于台风的对白让人感觉有些突兀,但等到临近尾声时,就会豁然开朗,原来是朔和亚纪商量能否去成世界中心时的对白。开头设置悬念,结尾处与之呼应,整部电影浑然一体。恰好又是29号台风,影响着朔和律子两人爱情的发展。朔在“29号台风”的新闻中看到了律子就在四国,紧接着他就追随律子回到了自己的过去……回忆结束后,朔在机场找到了因“29号台风”而无法离开的律子,两人最后一起去了世界中心,代替亚纪顺利完成了她的遗愿。影片里还有一条爱情之线就是写真馆的重爷和国村校长的爱情。重爷的故事很短却很经典:年轻时努力赚钱为了迎娶心爱的人,赚到钱后心爱的人却因家庭关系另嫁他人,后来终生未娶,死后只想和心爱的人的骨灰合葬在一起。所以才有拜托朔和亚纪去偷国村校长骨骸的一幕。亚纪这样评价:“重爷他的恋爱,我想就是因为没有被成全,所以才能持续到今天。一直在一起,就会看见对方的缺点。说不定爱情会渐渐淡化,但我还是想相信他会越来越爱她。”这句话表明了亚纪对纯美爱情执著的向往。而重爷和国村校长五十年的钟情不变,半个世纪的执著信念,可谓是进一步突出了这部电影的纯爱主题。

另外,影片呈现了“过去爱的消逝”和“现在爱的勇气”的对峙,所以需要大量的过去和现在的镜头切换。摄影师筱田升利用镜头实现了过去和现在的完美过度。例如,朔离开朋友饭店时开始拼命地奔跑,此时镜头从头转向脚,通过快速切换顺利过渡到17年前的朔在堤坝上奔跑的场面。再如,朔在自己房间内翻出珍藏已久的破木箱后随即打开,看到里面的随身听和磁带,镜头立刻切换到当年趴在桌上聆听午夜波的画面,等等。影片中巧妙地运用了此类镜头切换,使过去和现在实现了无缝衔接。

四、唯美的画面

唯美的画面能够提供给观众一种阳光、纯净、充满希望的生命体验,是纯爱电影成功的重要元素。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中美轮美奂的画面。

唯美画面之一就是校园。大多数纯爱电影都以校园为背景,紧紧把握观众的心理,容易引发极大的共鸣。这部影片也是以校园为主背景进行拍摄的。如朔和亚纪在教学楼连廊处开心地交谈,恰巧被对面的同学发现,两人旋即转过身去放心地大笑。相信很多人在青涩的学生时代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另一幕是在朔向亚纪表白时,影片呈现了一幅非常清新唯美的画面。开始时,亚纪歪在讲桌前的椅子上,闭眼倾听朔事先准备好的录音带,随着表白的继续,亚纪双手垫在颚下趴在讲桌上,此时画面随即展开,逐渐进入观众视线的是教室里长长的黑板,整齐的桌椅,隔着舞动的窗帘射进教室的阳光,最后出现的是坐在书桌上颇感紧张的朔,轻轻地抿嘴一笑,当亚纪表示同意与朔交往后自己也情不自禁露出幸福的微笑。学校的纯净和甜美的微笑互相衬托,整幅画面的清新之美,朴实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唯美画面之二来自于景物的组合搭配。影片中去梦之岛的旅途中,蓝天、大海、白云、快艇等景物同时出现展现了日本优美的自然风光。到达梦之岛后,朔和亚纪坐在窗棂上,在夕阳的映衬下推心置腹地交谈,二人身影中间便是那火红的夕阳。还有围坐在篝火旁探讨名字的来历和解释等甜美温馨的画面更是让人难以忘怀。上述多种景物搭配组合成的唯美画面,凸显了爱情的浪漫和纯美。

五、道具简单朴实,却紧贴生活

关于这部纯爱电影的道具,或许有人认为过于单一,或许有人认为过于陈旧。但是如果仔细推敲,会发现这些道具非常真实,而且紧贴生活,是真正属于20世纪80年代的回忆。

纵观整部电影,出现频率最高的道具就是磁带和随身听(Walkman)。先是律子在整理衣物时不经意间发现了一盘标记着1986年10月28日的磁带,正是这本磁带诱发了律子回到四国的行为。接下来朔追随律子也回到四国,借此唤醒从前的回忆,其间插叙了朔回到家中找寻珍藏磁带的破木箱的片段,恰恰又是磁带和随身听承载了朔和亚纪年少时的甜美爱情。自此处开始,后续情节的发展始终没有脱离磁带和随身听这两个简单的道具。每当朔带上耳机,按下“播放”键时,便演绎当年的情景,仍然是磁带和随身听在引导朔的回忆。整个回忆过程中,亚纪住院后与朔沟通的主要手段是磁带,只是通过一个小姑娘(小时候的律子)来传递,律子也是因为要把亚纪生前的最后一盘磁带送往学校才被汽车撞倒,导致后来瘸了一条腿。影片结尾处,依然是同样的场景,朔带着耳机聆听亚纪的声音,放飞亚纪的骨灰,完成了亚纪生前的遗愿。可以说,这部电影赋予了磁带特殊的意义,磁带变成了朔和亚纪的感情的纽带。

当然,除了磁带和随身听外,影片还恰当地使用了广播、方格鞋柜、踏板摩托、胶片相机等其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道具,虽然看上去并不华丽美观,但却能如实地反映当时的生活,勾起观众们的恋旧情怀,恰到好处地发挥了道具的以物煽情的作用。

六、结语

上述几方面只是笔者简单的概括。影片中优美的音乐和简洁的人物对白等亮点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限于篇幅,不再一一赘述。总之,从民族文化的角度看,电影《在世界中心呼唤爱》鲜明的主题中体现了日本国民性中的“向善”情结,精美的情节设计和唯美的画面又能渗透出日本传统美意识中的物哀、风雅、静寂与幽玄。所以观众不仅可以享受视听角度的盛宴,而且能获得极大的内心满足感。

[参考文献]

[1] 片山恭一.在世界中心呼唤爱[M].林少华,译.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

[2] 胡瑞祥,张进红.由《只是爱着你》看日本纯爱电影[J].艺术审美批判,2009(10).

[3] 占柳.小议日本导演行定勋的电影[J].电影文学,2010(23).

[4] 刘洋.纯爱电影与当代日本社会[J].电影艺术,2010(05).

[5] 刘杰.纯爱电影流行之我见[J].青年文学家,2013(17).

表面完美的爱范文5

爱情,只是一幅未完成的画,而婚姻才是画中真实的美景。有了婚姻才有美好而充实的生活,才有了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如果爱情不掺杂家庭的成分,很难体会爱在两个人心中的深爱程度,很难体会“爱的真谛”,因为处在爱情中的两个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种不真实的美,两者面对对方的时候表现的都是各自的优点,都有虚伪的成分,很难真正的了解对方,只有通过婚姻,在日常生活中体会爱情,才能找到“爱”的真正含意。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试想如果婚姻是坟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那么多幸福的婚姻该怎样来解释?如果“爱”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实际的生活,那“爱”永远是一种虚空的幻想。爱情中的两个人相处久了,没有丰富的生活底蕴,没有新生活的延续充实,没有新生命惊喜的来临,“爱”就会变得乏味。生活离不开希望,没有生命的延续,哪来希望的开始?如果每个人只是爱情长跑,爱情什么时候才可以成熟、结果,何处才是爱情的归宿?

也许有人认为,婚姻扼杀了爱情,其实这只是个别人片面的理解。平凡而平淡的婚姻,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爱情的浪漫而不是埋葬和扼杀。它只是用“婚姻”这种形式进一步表现演绎了爱情的浪漫。其实婚姻中并不乏浪漫,一个轻轻的拥抱、一个浅浅的眉吻、一朵旷野里的小花、一条幽默好玩儿的短信、一件爱人喜欢的小礼物、一句疼爱贴心的话语、一种焦急而担忧的牵挂,都是婚姻中浪漫爱情的表现形式。

婚姻只是让爱情由一种表面的火热变得平实,有了婚姻的爱情才是完美的,有了“爱”做基础,婚姻才是美好的。婚姻其实是爱成熟后的一种产物,它在一定意义上让爱更加深邃和富有内涵,并赋予了爱一种神圣的责任,来完成一种生命的延续,使未来的一切继续繁衍生息,给了生活一种希望。

婚姻会让彼此爱着的两个人逐渐展示自己真实的一面,从而加深彼此的了解,不会只守着一份空洞的承诺来敷衍对方虚幻的生活。爱情中的两个人为了展示自己好的一面往往伪装着自己,这样的伪装会让心感到累,让它只会像一艘惊涛骇浪中没有依靠的孤舟,飘摇不定、居无定所,找不到停泊的港湾。而婚姻却给了心一种坚实的依靠。

婚姻,让爱有了结晶,有了归宿、有了依靠,更是让爱得以进一步升华。婚姻是爱情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没有婚姻的爱情是不完美的。婚姻看似是一种传统的爱的模式,其实它更是爱的延续和寄托。

婚姻,赋予了爱情一种实质性的内容,使爱情在人生历程中具有了一种灵性的东西,延续着一代又一代的生命。没有婚姻的爱情只是一种空洞的情感,虽然时常有着花前月下的浪漫,但没有生活的爱情永远不会有爱的果实。即使再相爱的两个人,总是在一起卿卿我我,总有一天会感觉到生活的单调和乏味。两个人的爱情,永远只是一种光鲜的浪漫,而婚姻中一个苹果的关怀、一杯茶的温馨,是比浪漫更值得品味的一种感觉。

只有当“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才能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生活。而当“爱”走向婚姻,有了彼此爱的结晶,你就会享受到真正的爱的生活。虽然这样的生活会渐渐趋于平淡,但平淡是真,在平淡中感受另一个生命的成长,感受生命带给我们的鲜活,是我们感受生活最真实一面的时候。这份真实和美好会给你生活的希望,让你感到活着的快乐与欣慰。所以,幸福的婚姻不仅是爱情的延续,也是爱情的归宿,更是爱情的升华,它是“爱”成熟后收获的累累硕果。

夕阳下,一对老夫老妻的相互搀扶,那是婚姻赋予了爱一种责任后的相互依存。晨曦里两双大手里牵着的一双小手,那是婚姻赋予了爱情一个全新的生命,让爱在其中更加健康茁壮的成长。夕阳下、晨曦中,这是我们生活中最美最温馨的画面,让我们欣赏着它美丽的时候,有了更多内心真实的感动。

所以,爱情的演绎离不开婚姻,婚姻不仅不是爱情的坟墓,它更是爱情的另一种新生。

表面完美的爱范文6

安娜是一个资质优美,有很高文化教养的贵族女子,在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里,她像芜草丛中的奇葩,她不是一般的美,而是惊人的美,她的聪慧典雅质朴活跃,她的单纯沉静从容高贵,使得她在各种场合下出现都是美艳绝伦的。

对安娜一直怀有成见的列文,都为她的美为她的丰富活跃的精神世界所吸引,她在瞬间由悠闲恬静而又显得那么优美端庄突然变为好奇,气愤和傲慢的神情,她的美貌,聪慧和良好的教养,都深深打动了他,使他不由得在心里赞叹道:“这是怎样一个女人!”“一个多么可爱,出色,惹人爱怜的女人!”“这个活人身上带着一种动人心魄的风度。”短暂的会面,便使列文依依不舍地离安娜而去时,他“又望了望那幅画像和她的姿影,他感到对她发生了一种连他自己都觉得惊讶的一往情深的怜惜的心情。”

安娜的美不仅溢于言表,更富于内心,她心地善良,单纯自然,感情热烈真挚,对不幸的人怀着深厚的同情,她对受了欺骗的杜丽表现了无限的关切,温柔,真挚,善良和友爱的感情,如此一位优美的女性,他所追求的不过是真挚的爱情与母爱,可她的追求由一开始便注定了无尽的悲剧结局。

我们企盼着幸福有一天会来到身边。它会伴随着我们,直至我们生命的结束。人都是为希望而活,因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

而爱情,最绚烂的花朵,人生最美好的礼物,最大的快乐和最大的幸福最终将安娜带入了痛苦的深渊。

如同飞蛾扑向野火,注定这场爱情要将她毁灭。

这是个被压抑的充满勃勃生气的女人,安娜因为羡慕光明,爱上了外表俊美,内心空虚的弗伦斯基。对爱情,对幸福的无限渴望是她忘却了一切烦恼和恐惧,在幻想之中只为了爱情而活。而一种虚妄的狂热也笼罩了弗伦斯基,他对安娜一见钟情,沉迷于她的美丽和独特气质,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与安娜的特殊关系带给他有一种征服感,荣辱感。这种虚荣之心决定了他对安娜的爱情十分肤浅。

而安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弗龙斯基对她来说,就是她所有的希望和寄托,就是她的一切。这种纯洁无暇的爱使弗伦斯基自惭形秽,推动着他不得不重新认识与安娜的关系,对自己的肤浅和轻率表示自责,并在精神上强迫自己进一步爱这个女人。

被爱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幸福,而快乐始终赠与那些无私的爱者。

可是,“水满则溢,说盈则亏”,这个世界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时刻。

始终靠幻想活着的人终会有幻灭的一天。

安娜和弗伦斯基的爱情如同燎原之火,熊熊燃烧起来,情感完全控制了理智。

安娜想起了家庭和道德,弗龙斯基想起了责任和义务。

道家说,无为而为,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当在爱的纯洁之中涂抹上其它色彩的时候,这种爱就不再是完美的了。但此中没有是非之分,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理智和情感不懈的抗争。

安娜是另外一个人的妻子,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是社会希望她恪守道德的人。在爱情的对面,是长期的宗教情结和大众意志。这种大众意志有时表现为道德,有时表现为法律。

极度的矛盾使安娜忍受着巨大的煎熬,在理智与情感面前难以适从。爱情的力量使她几度冲破世俗的藩篱,去寻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但自私感和罪恶感立即来到她的身边,使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楚。

而弗龙斯基是一个始终属于世俗的人,他没有勇气与他过去的世界完全断绝,他无力反抗来反对这种宗教情结和大众意志,也就无法帮助安娜摆脱极度危险的精神危机。弗伦斯基和安娜的灵魂属于两个不同的精神世界。他们虽然一见钟情,但他们貌合神离,相距遥遥,根本不可能融合在一起。当安娜孤独无助的时候,弗龙斯基选择了逃避,他想要回到他以前的那种花花世界里。

安娜的感觉是敏锐而正确的,弗龙斯基在精神上已经抛弃了安娜,却因为良心和责任不敢这样去做。

对生活和理想彻底失望的安娜选择了自杀。她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中,已承受太多的悲哀与不幸。她需要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干扰。她用她的方式寻求到心灵的完全宁静。安娜最终没有与现实妥协,她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女人。

当迎面扑来的火车碾过安娜轻柔弱的身躯,我们突然发现,原来人是如此脆弱。

人真正脆弱的不是肉体,而是人的灵魂。

很难说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能够容纳安娜这样的女人,我们都企盼着理解、宽容、仁慈,我们都希望我们的世界和平、安宁、充满人性。但悲剧总是一天天在我们的身边发生。

如果我们不能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能宣扬纯洁的生活,我们的世界不知将会走向何方。当邪恶在社会中横行的时候,纯洁和高尚的东西反而显得愚昧可笑。这是我们的现实。

我不认为两个灵魂的相触一定要用某种契约作为凭证。

现行婚姻真正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安全?情感?良心?

安娜可以不屑于世俗的嘲笑和讥讽,但却不得不受到婚姻制度的困扰。

现行婚姻制度实际上对没有爱情的婚姻保护更多。

晚年的托尔斯泰拒绝肉食,因为在他看来,猎杀动物,既是残害生命。

他的一生一直在维护着人的尊严。他深邃的思想,博大的胸怀,广阔的人文精神都留在他那些伟大的著作中。

从最早的《一个地主的早晨》中的叶赫留朵夫,到《战争与和平》中的皮埃尔,《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到《复活》中又以叶赫留朵夫作为完结,我们始终看到一个身材魁梧,外表腼腆,温文尔雅,思想上却又极端自审和复杂的人,这个人实际上就是托尔斯泰自己。在这个人最初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庄园中的农奴,并宣布他们获得了自由,想用自己的行动给广袤的俄罗斯大地作出一个表率(《一个地主的早晨》)。后来他放弃自己公爵的身份,要跟一个地位低下的结婚(《复活》)。到了八十高龄,托尔斯泰还为了寻求真理而离家出走,最终客死异乡。

托尔斯泰和他的安娜一样,直到生命终结,都不与不合理的现实妥协。

真理与美善就像道一样玄妙深微,不可言说,无影无踪。丰富啊,可以包容宇宙,博大啊,可以气吞山河。只有对生命的深刻体悟,才能感知到它们的存在。

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托尔斯泰塑造了一个真实的灵魂,她是那么美,洁白无暇,气质非凡。这个灵魂只会活在托尔斯泰的心中,因为这是他心目中的完美,是他灵魂中的至洁至纯。她就是他自己的一部分,她就是美本身。

而她又是我们每个人的一部分,我们读到她的人都会在她的身上看到自身的善,看到内心深处的真诚愿望,没有任何的虚伪和矫饰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