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资料范例6篇

詹天佑资料

詹天佑资料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人物传记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7-0054-02

作者简介:陈友廷(1986―),广东汕头人,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广东省惠州市南坛小学实验学校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作文教学。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课文不仅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而且涉及面也广泛。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为一个专题,有些单元还安排了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得学习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在这些专题当中,“人物传记”没有被独立为一个单元,而是散见于诸多专题当中,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詹天佑》《在花山》《将相和》《晏子使楚》等几篇课文,此外,根据人物传记的特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西门豹》也可以归入其中。

近代著名国学大师梁启超曾旗帜鲜明地提倡读传记,他在《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一文中指出:“读名人传记,最能激发人志气,且于应事接物之智慧增长不少,古人所以贵读史者以此。”正因为人物传记对学生成长有莫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初高中语文教材中,人物传记是非常常见的。其实,同样的道理,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通过阅读名人传记,他们可以把自己与传主对比联想,名人所走过的人生道路,不论是成功的或失败的,都有可能引起他们的思考,给他们以启示。那么,哪些策略有助于优化人物传记类课文的教学呢?

一、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并抓住人物的精神本质

人物传记中的“人物”都是历史、文化领域的名人,很多都是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是绚丽多彩的万花筒,历史人物有其复杂性。在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下,大量的历史人物有的功大于过,有的过大于功。因此,在教学当中,立足文本,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并抓住人物的精神本质就显得特别重要。

以《詹天佑》一文为例,“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是文章的灵魂,文章所选择的材料都是表现詹天佑的“杰出”及“爱国”的。三则材料在表现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时各有侧重,但值得注意的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偏正结构。“杰出”就在于詹天佑不但有强烈的爱国心,而且有出众的才能,杰出中也包含着强烈的爱国心。在修路的过程中,詹天佑创造性地开凿隧道、学以致用地设计“人”字形线路,都是他爱国精神与科学态度、创造才能相结合的产物。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更说明了詹天佑杰出的成就,他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者的威风。所以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在文章中始终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学生只有紧紧抓住詹天佑“杰出”与“爱国”的本质,才能通畅地理解全文。

二、合理补充必要的历史背景知识

小学课文的选用受制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常常选用一些篇幅较短的文章,有时为了需要,还会对文章进行删改。而人物总是处于一定的历史环境当中,有时候由于时代久远,如果不补充说明具体的历史条件,学生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很可能会产生偏差。如在教授《詹天佑》一文时,首先必须点明当时的历史背景。由于课文的第二段就有详细的说明,学生理解詹天佑处于清政府腐败无能的历史时期没有困难。然而,在“勘测铁路”一段中,詹天佑到底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对学生来讲,“困难”一词很抽象,如果不根据历史事实在这里补充必要的材料,学生对詹天佑那种修筑铁路的决心就不会有一个清晰的印象,因此笔者查找资料作了补充,把詹天佑当时所遇到的困难罗列了出来:

1.京张铁路经费被控制在英国汇丰银行手中,

正当工程进入第二段时,汇丰银行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

2.帝国主义趁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筑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看中国人出洋相。

3.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负重,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

4.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入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被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

通过以上材料的补充,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詹天佑面临的挑战是多么艰巨,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其“爱国”“杰出”的本质。

三、善用题材资源进行写作拓展训练

人物传记里的人物往往是著名的历史人物,因其经历和贡献而有很大的影响。传记的编写者在概括人物全貌的同时,往往选择重大的、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人物特征的事件详细记述。如果教师在教授人物传记类课文后善于抓住机会,就是进行写作拓展训练的好机会。

(一)改编体裁,锤炼语言

《晏子使楚》一文在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感受语言艺术”专题中,这个专题比较特别,除了相声还安排了剧本这种对小学生来说很陌生的文学体裁。为了加强学生对剧本的把握,笔者引导学生把《晏子使楚》改编为剧本。学生通过改编,不仅对剧本这种体裁有了更深刻的把握,还在改编的过程当中通过设计人物的对话锤炼了语言,对通过语言来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二)写读后感,沉淀思想

典型的人物事例,鲜明的人物性格,往往能触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写人物传记的读后感,一方面可以积累素材,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舞动思想的双翼,生发出具有个性色彩的感叹和议论,从而沉淀自己的思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写的是少年时代的事情,教师可抓住时机,通过写读后感来激发学生对自己读书目的的思考,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前途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此外,《在花山》一文也非常适合学生写读后感,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深刻领悟到这样的道理:关心人民,关心他人,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赢得他人的拥护。

(三)活学活用,编写人物小传

詹天佑资料范文2

关键词:陌生化理论;阅读教学;探索与实践

一、“陌生化”理论与阅读教学的关系

“陌生化”这一原理是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的。

“陌生化”思想的灵魂是通过差异与独特,变从众性为个性化,变习惯性为超常性。即以一种新颖的、独特的信息,产生对周围事物的新发现和新感觉。打破人们对既定世界的感受,摆脱习惯化对我们的约束,采用创造性的独特方式,设法增加对艺术形式感受的难度,延长审美时间,增强审美效果,从而感受到对象的异乎寻常及非同一般,唤起人们对生活的鲜活感受。

陌生化阅读教学,就是将文艺学的“陌生化”理论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新奇感和惊异感,变“被动”为“主动”,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阅读教学中的“一种被引导的创造”,以求得阅读的多元性与独创性。要求教师突破教学惯性和学生的思维惯性,不断地提升自己开发教材的能力,唤醒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运用“陌生化”理论指导阅读教学的理性探索

阅读教学中“陌生化”的建构目的就是通过阅读教学中的某种刺激、引领,保护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动阅读和创新阅读。

1.拓展背景资料,激发阅读期待,让学生进行陌生化探索

(1)传统的导入

《詹天佑》的导入片段:

课文是怎样评价詹天佑的?

生: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师:对,这句话既是全文的领句,也是中心句,起着统帅全文的作用。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写的呢?

这样的导入,表面上看,抓住了中心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旨。实际上是把詹天佑的人物形象抽象化了、骨感化了。这样的文章其实是把文本作为载体,让学生了解历史,感受伟人的光辉形象时能从内心升腾起崇敬、爱戴之情。从整体上感知、把握文本,并不是刻意去寻找中心句和关键词。更何况,形象的感悟是一种生本对话中的体悟,是情感的唤醒,而不是直接地告诉。这样的导入并不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唤起阅读期待,促使他们积极地思考,实现挑战性的积极主动的“陌生化”阅读。

(2)张祖庆老师的导入

师:京张铁路肇建一百周年。北京市和河北省举行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大屏幕:

10月15日,北京市文化广场大型文艺演出;

10月15日上午,张家口火车南站举行詹天佑铜像建塑落成揭幕仪式;

10月期间,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电视专题片在河北、北京等电视台播放。

师:你有什么想法?为什么京张铁路在咱们中国人心中有这么重的分量呢?自读课文,作者重点向我们介绍了哪几件事情?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样的导入就是很好的诠释。张老师在课的伊始,借百年庆典场面,通过三分钟的录像,让孩子们多种感官感受了当时的情况。这样的背景拓展让学生产生了“陌生化”的感受,真正实现了用最短的时间、最强的张力、最便捷的手段消除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感,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2.提供一些与文章相关的客观材料,让学生结合文章进行陌生化探索

“陌生化”理论符合思维规律。思维科学告诉我们:陌生能够增强思维的活力,调动人们思维的积极性,促进人们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带来新鲜的感觉。这种新鲜感能促使人们主动去创造,实现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大开发。

我们看《詹天佑》一文张祖庆老师的教学片段:

师: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还遇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困难。屏幕出示以下文字:

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

帝国主义乘机欺凌,以便随时看中国人出洋相;

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

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入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被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师:你对詹天佑遇到的困难有更深的感受吗?

《詹天佑》一文与学生的社会生活距离遥远,仅凭文章本身,学生很难走进他的内心,无从理解他的高尚精神。通过相关资料的补充,既帮助学生理解了文本中詹天佑当时遇到的难以想象的困难,又紧扣文本的核心,深刻理解詹天佑的赤诚爱国之心。引导学生“出乎其外”地进行“陌生化”阅读,不失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有效尝试。

3.合理地发展课文的情节、意蕴,适度进行超文本拓展,引导学生进行陌生化探索

案例写话:倾诉满腔情怀

(1)他拖着重病之身,登上长城,深情地说:“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所幸的是,我的生命早已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段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多媒体定格于詹天佑去世前抱病登上长城仰叹的镜头,(师一字一顿地)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病逝,享年59岁。

(2)对着画面中只愿化作一根铁轨的詹天佑,再来读读自己的颁奖词。

“教育的核心”——人格心灵的唤醒。这种陌生化的视角,自然能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新生力量。此时,学生感于言而动于情,对詹天佑爱国主义情怀的升华便水到渠成。

这样立足文本、适度拓展,孩子对于詹天佑的认识才不至于浮光掠影,詹天佑伟大的人格便逐渐清晰起来。

“陌生化”阅读教学给予学生的是生命的激情与唤醒,是身临其境的鲜活体验,是新奇挑战的火花迸射,以情激情的心潮澎湃,是以智慧生发智慧的相互造就!

参考文献:

[1]温欣荣.陌生化阅读:对话教学的一种可能性尝试.教学参考,2006(4).

[2]曾祥芹.阅读的主体间对话和陌生感体验.教学参考,2006(4).

詹天佑资料范文3

看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计算机多媒体的特点是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影视并茂,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既能给学生新奇之感,又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利用它图文并茂与形象直观的特点,展示有趣的画面、逼真的情境、悦耳的音乐,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环境里,充分调动学生眼、耳、脑等多种感官,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学生情绪饱满、兴趣高涨,自然产生愿学、乐学的意愿,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恰当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声音、图像、情境展示出来,能很好地渲染课堂气氛,为课文的学习打下很好的情感铺垫。例如:在教学《迷人的张家界》的时候,利用课件播放轻松愉快的乐曲,直观展示张家界优美的自然风光,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于张家界美妙神奇的境界中,

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张家界的赞美与向往。这时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合理利用信息资源、现代化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剖析事物细节,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学习语文将变得趣味十足。

二、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思维空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多媒体的运用就能很好地完成搜集处理信息这一任务。多媒体教学还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延伸和拓宽教育时空,解决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造成的教学难点。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还出现一些离生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课文,而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就能弥补学生在这方面的不足。如《詹天佑》这篇课文通过修筑京张铁路当时的历史情况和修路施工中的典型事件,表现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显示了中国人民坚强的民族自尊心。但学生对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及自然环境的了解不够,这样对于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与杰出就有了一定的障碍。教师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詹天佑及京张铁路的资料,上课时组织学生交流关于詹天佑的信息入手,并从中点拨、拓展,凭借现代教学手段的造势,为导入新课作了行云流水般的铺垫。这样就调动了学生情趣,发展了学生思维,加深了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认知难度,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时又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获

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如《跨越百年的美丽》这一课,“天然放射线”“工业废渣冶炼”等,这些知识以学生生活实际和现有的认知水平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上网搜集资料,上课时再借助多媒体,再现居里夫人的实验室及实验情景,这样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跨越百年的时间与空间的情景,学生也就感受到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执著与艰辛。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弥补了生活经验的不足,学习就变得轻松,同时拓宽了自己的思维空间。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单凭教师用语言文字去讲解,既费口舌又费时间,而且学生听起来也很难获得满意的效果。然而,当信息技术与语文进行有机地整合,便能把教学中讲不清、道不明的重点、难点,通过生动的画面、动听的声音,将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利用信息技术,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如《詹天佑》一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其中,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和用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这部分,集中体现了詹天佑的聪明才智。用以往的教学手段,往往很难讲清这一难点。课本上只有一幅插图,如果仅凭老师讲述,那么讲得再详细、再具体,学生也只能获得一个初步的感知。为使学生能够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中,真正体会到詹天佑的创新精神,理解他是如何周密设计,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

情,在理解“人”字形线路时,我播放了一段动画,一步步演示火车上山走“人”字形线路的过程,配上有感染力的解说语言,再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片段。这样,既抓住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又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这种直观的演示,无需教师多讲,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了“人字形”线路的独创性。学生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绝妙设计,为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此,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都得到了很好的突破,学生自然被詹天佑的聪明才智所深深折服。

总之,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教学时间更加灵活、开放,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效果显著提高。我相信,语文将因信息技术而变得更加

詹天佑资料范文4

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阅读原文上,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使目标一个个地推进,从而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动态生成。在整个阅读的动态感悟过程中,居于首位的便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这是动态感悟的第一层次,也是阅读教学之“基”。教师只有给予学生独立的与文本进行对话的机会,学生才有可能在文本的世界里看到属于自己的东西,这就是学生的独立感悟。教学中,我保证学生拥有这样的独立感悟的权利,不管感悟的是模糊还是清晰、浅显,还是深刻、片面还是全面、错误还是正确,都要保护好这种积极性。没有这种独立感悟的过程,接下来的阅读将会是“贫血儿”;不给予学生这样的独立感悟机会,学生将无法成为阅读的真正主人。在学习《詹天佑》一文时,我让学生通过不同的目的读(通读、细读、精读、品读)来完成课文学习。首先是通读全文,结合课前预习,查找资料,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这件事情值得一提,值得大书一笔,原因何在呢?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交流讨论,知道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面临重重困难,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但他凭着爱国热情,凭着杰出的智慧,使铁路比原计划提前两年竣工,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者。为人民争了光,为祖国争了光。

二、细读课文,了解人物的杰出才能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后,我又带着学生细读课文。大家一起探究,修筑京张铁路有哪些具体困难,詹天佑是怎样战胜这些困难的?

以下是学生细读课文之后的感悟:(说修筑这条铁路的具体困难)

学生:当时帝国主义者阻挠我们修铁路,他们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后来又要挟清政府,再后来还嘲笑我们的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这件事受到很多人的注意,压力会很大。

学生:有一段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铁路肯定不好修,对了,就是从南口以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这一段。据说,外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呢!地理位置太差了!

学生:还有,气候非常恶劣。塞外常常狂风怒吼,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学生:我觉得当时科学技术落后也是很大的困难,课文里说“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

学生: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铁轨怎么铺上去?就是铺了铁轨火车也爬不上去呀!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怎样战胜困难)

学生:詹天佑毅然接受任务,说明他不怕嘲笑。

学生:詹天佑不怕困难,亲自出马,带着学生和工人去勘测线路,而且他不怕危险,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对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一种鼓励,大家会想着齐心协力做好这件事。

学生:詹天佑是总工程师,还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工人们会干得更起劲,工程进度也会快一些。

学生:詹天佑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解决了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的问题。

精彩源于生成,教师珍视学生间智慧和灵性的碰撞,抓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各种体验和感受,把学生间的对话逐步引入,引导他们通过讨论、交流,切实有效的读书、探究,使“静态”文本在学生充分自主探究中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可贵精神

教师问:修筑京张铁路困难重重,危险重重,但是詹天佑义无反顾,力量的源泉在哪儿?

学生有的默读课文,有的小声读课文,有的交头接耳,一个个“沉醉”其中。

片刻,有学生回答:我知道,詹天佑要报效祖国,不让中国人丢脸。

生(紧接着):詹天佑有爱国心,他不让外国人讥笑我们。

生:詹天佑宁可多吃苦,也要把铁路修好,他认为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生:詹天佑的力量就是来源于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平等对话是《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理念,这一新理念赋予了语文课堂新的风采。只有对话,才能相互倾听,相互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相互尊重,彰显个性;只有对话,才能相互造就;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一种零距离的、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放飞思想,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同时,引导生生对话,互动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品读课文,领会人物的超常智慧

问: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使得许多到中国游览的外宾都赞叹不已。你觉得最值得赞叹的是什么?

学生品读课文,升华情感。

生:我最赞叹的是“人”字形线路。“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多么神奇!

生:我认为最值得赞叹的是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它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有力的回击。

生:我也认为最值得赞叹的是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因为帝国主义者曾经嘲笑“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詹天佑资料范文5

前不久,学校举行中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我有幸再次被学校安排担任语文学科评委。每天听五节课,连续听课一周。每一节课,我都认真倾听,仔细记录,并不时思考揣摩教者的设计意图。遇有精彩之处,及时标记,并课后与之交流,分享教学智慧。当然,课堂中也不时有一些插曲,出现一些失误或错误。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失误或错误,如何处理?无非两种办法:一种为不影响教学设计或教学思路,暂时把问题放到课后去解决(往往不了了之),以免横生枝节。另一种就是及时捕捉,巧妙点拨,促进学生思维、探究与交流共享,生成意料不到的精彩!

这次竞赛中,没想到也有一些小插曲,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教学片段回放:

一位教师执教六年级上册《詹天佑》这篇课文,当引导学生学习“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这部分中的“开凿隧道”时,是这样安排的:1、出示两幅山形图,请标明名称,并说明理由。2、画出詹天佑“开凿隧道”的示意图。3、交流自己的体会或感受。

可谁知,一位学生在黑板画“开凿隧道”示意图时,是这样画的:

这是一个本不该有的错误,怎么办?听课教师不禁为这位教师捏了一把汗。这位教师愣了一下,到底是教学经验丰富,只见他不慌不忙,顺势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开凿隧道”示意图展开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没想到大部分学生竟然认为是对的。教师不慌不忙,轻声问道:“还有不同的意见吗?”沉默了一小会儿,小手陆续举起……

生甲:我认为居庸关采取的是“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优点是可以两端同时动工,提高效率,节省一半工程时间。但难度大,这就需要精密计算,否则就会像这位同学一样,“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反而得不偿失……

生乙:居庸关和八达岭地形复杂,工程艰巨。正因如此,帝国主义者才会笑话我们:“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居庸关的“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以及八达岭的“竖井开凿法”,是詹天佑的创举,他不愧为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生丙:居庸关和八达岭两种不同的隧道开凿法,是根据山势精确勘测、精密计算后设计的。八达岭的隧道开凿不应该是这位同学画的这样,而是考虑经济、高效。所以我认为詹天佑确定竖井位置为山顶的凹处的B点这一处,不是A和C点。而且书上说“他(詹天佑)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

教师点点头,比较满意。

生丁:我补充一点,我们刚才仅仅画了一下“开凿隧道”示意图,竟然会这样马虎、粗糙,不细致。如果这样,工程会受影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甚至工程失败……难怪詹天佑严格要求“工作精密”。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教师总结道:“同学们真会看书,善于动脑,你们的思考很有见地。听了以上同学发言,通过“开凿隧道”这件事,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詹天佑的确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随后,教师临时增加一个环节:要求同学完善“开凿隧道”示意图。学生们认真地用直尺画线,我知道,工作严谨、才华杰出、具有浓烈的爱国情怀的詹天佑仿佛正穿越时空、鲜活地出现在眼前……

听后反思:

课堂中的这一小插曲,竟因教师的教学机智而生成这意料之外的“精彩”。静思这一教学片断,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感受。

1、“以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的认真落实。“生本课堂”,简言之,就是“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 “以学定教”,教师当讲则讲,当练则练。课堂中学生出错,在所难免。关键是要当堂解决,切不可推于课后敷衍了事。让学生疑问一直得不到解决。一切都服务于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课堂“错误”资源的开发与使用。学生的“错误”就是学习的重要资源之一。作为教师要适度开发,巧妙使用。一如这位教师的做法,正视“错误”,引导学生再入文本,深入思考,适时点拨,耐心等待,只要有一位学生发表改正建议,“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阀门打开,智慧的火花四处迸射……

笔者曾经早年前看过一份关于逆向思维的研究资料。我们习惯顺向思维,不习惯逆向思维。其实,只有经常进行逆向思维训练,知识才掌握牢固。小学数学课上经常开展“数学改错练习”。语文教学也可以借鉴。一方面,及时把握学生的“错误”资源。另一方面,教者可以根据学生学情,一不小心“出错”,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帮老师“改错”,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待,学生在为老师“纠错”中,一方面密切了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增添了学习的信心。

3、留心建立一个“错题案例集”, 分享教学(育)智慧。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由此可见,思想的交换是认识的源泉之一。语文学习,是思维和语言的“同构共生”、同步发展。新课标的颁布实施,我广大教师高度关注语言学习运用,即“语用”。 “语言是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思维的载体和物质外壳和表现形式。”因此,语文教学在关注“语用”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发展学生的思维。

语文教学中一个个“错误”的出现与顺利解决,往往是学生语言习得的有利时机。这一个个鲜活的“错题案例”,使学生深刻领悟:语言表达的准确,布局谋篇的精巧,修辞手法的形象生动……

詹天佑资料范文6

这就是说,要为她赶筑起一条祭陵的专线铁路来。朝廷把这件大事交给直隶总督袁世凯负责,要求在6个月内竣工。这条铁路从今京广线高碑店站引出,向西跨南拒马河和易水支流,直达易州离西陵最近处的梁各庄,全长42.5公里。时间十分紧迫。袁世凯想请英国工程师金达主持筑路工程。不想,法国公使立即向清廷提出抗议,认为祭陵专线属卢汉铁路的支线,理当由法国工程师来主持设计建造。两国各不相让,而时间不等人,无奈之下,袁世凯决定由中国人自己来筑,任命梁如浩为总办,詹天佑为总工程师。

詹天佑当年41岁,接到总工程师的任命,已是1902年10月19日了。这是他第一次独立主持一条铁路的设计和施工。他当时面临着三大困难,一是季节不佳,整个施工期正是天寒地冻的冬季;二是没有备料时间,而且运输困难,材料短缺。三是工期紧迫,已被英、法争权夺利耽误了两个月。

实践证明,詹天佑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超乎寻常的组织能力,善于从实际出发,机动灵活地应对各种困难。钢轨,全部从关内外铁路局借来,没有新的,旧钢轨也将就,试想,如果购买新轨,订货、运输,手续繁复,不知要耽误多少时间;这条铁路建成后要开行慈禧乘坐的专列,质量自然马虎不得,但詹天佑心中有数,这不是干线铁路,不走重车,枕木可以适当铺稀些,这样既可缓解枕木短缺的困难,也加快了施工进度;跨越南拒马河和易水支流的两座长桥应架永久性铁桥,但时间不允许,先搭便桥,只要能保证祭陵专列安全通过就行,剩下的工作以后补做。施工日夜不停,詹天佑每天在工地上忙活,经常工作15个小时。

1903年2月下旬,这条单线准轨铁路提前竣工,袁世凯亲自验收,十分满意。祭陵专线的起点高碑店属新城县,终点是易县梁各庄,所以当时称为新易铁路或西陵铁路。

在詹天佑日夜兼程修筑铁路的同时,时任铁路总公司督办大臣的盛宣怀也在忙碌着,慈禧祭陵专列的准备和运行由他负责。他他觉得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物色一名技术精湛、为人可靠的火车司机。几经筛选,他选中了27岁的张美。张美13岁进铁路,在机务段当童工,18岁就当上了机车司机。后来升任了机务段长,还当过总稽查、视察员等职。解放后,张美受到党和政府的尊重,被安排当过铁道部顾问,于1958年去世。

盛宣怀为了要对火车司机当面叮嘱一番,顾不得二品大员的高贵身份,接见了张美,郑重其事地说:“我办这份皇差耗资300万两白银。你这次开车送老佛爷,不但你全家性命,就连我全家性命和我的前程也都包在你身上了。”

1903年4月5日,天未明,光绪皇帝出了宫,踩着用黄沙新铺垫的大道,率王公大臣乘轿径向永定门火车站而来,旌旗华盖络绎不绝。稍等片刻,慈禧带着大批随员到达,皇帝和百官跪迎,在太监搀扶下上了火车,进入各自的包房。

停在永定门站台前的,是一列由17节车厢组成的皇家专列,车辆外皮都漆成黄色。机车号为“卢探路202”,是美国鲍尔温工厂1897年制造的,AM2型,车轴排列为2-2-0式,在当时是设计水平较为先进的客运机车,为了牵引这趟“龙凤专列”,也特地装饰一新,车头前交叉立起两面大清国国旗――杏黄色的龙旗,正迎风招展。盛宣怀经手准备的“龙车”里,布置得富丽堂皇,如同宫殿。放在车厢门口的不是车梯,专造了与车门一样宽的坡形平台,两边加了栏杆,铺上地毯。据《御香缥缈录》描述:太后一群登车之时,所有机车、列车上的工作人员都齐整地跪在地上,低头屏息,待她在车厢坐定之后,才能站起身来,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开始操作;太后还坚决命令列车上全体工役,从司机到打扫夫,都要穿起朝靴,戴起朝帽,打扮成太监模样;在这趟列车上,除了太后、皇上,无论什么人是不准坐的,所以司机也必须站着开车;列车通过车站时,站台上必须空无一人、鸦鹊无声,只能留一个打旗的,也得穿着朝服接车,可是不准他向列车看一眼,必须低下头,举着旗,直到火车远去声音渐小后才能抬起头来。《御香缥缈录》是原在慈禧身边听差的一位女官德龄郡主所著,叙述慈禧乘火车去奉天祭祖一路上发生的故事,不是纪实作品,只能当小说看,因为历史上慈禧没有乘火车去奉天祭祖这么回事,然而这些细节描写很可能是以这次去西陵祭祖为蓝本的,不像是凭空捏造。

张美不愧是一个好司机,他不慌不忙,很沉着地驾驶机车,起动、停车都非常平稳,没让慈禧感到一点儿颠簸,她包厢里的各种装饰和摆设,都好好的,没有一件掉落跌倒。当然这也跟行车调度有关,专列从北京出发,经高碑店到梁各庄120多公里,一路绿灯。进站和出站是行车安全的关键,张美只在进站前稍关汽门,让列车减速进站,更换路签后再加大汽门,加速行驶。只用两个多小时,火车安全抵达终点。慈禧对这次旅行十分满意,詹天佑、张美都得到了赏赐。

新易铁路对发展经济来说是没有多少意义的,至少在当时是这样,但新易是第一条由中国工程师自己设计并独立主持建成的铁路,并给了詹天佑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他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积累了经验,也出了名,为1905年袁世凯再次任命他为总工程师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打下了基础。

上一篇英语课论文

下一篇口语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