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困难的名言范例6篇

关于困难的名言

关于困难的名言范文1

1、不要一见钟情。(英国)

2、一个人光溜溜地到这个世界上来,最后光溜溜地离开这个世界而去,彻底想起来,名利都是身外物,只有尽一个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邹韬奋

3、检验一个人的理想之果如何,不是看他从社会上得到什么,而是看他给了人类什么。——王伯勋

4、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

5、每个人在他生活中都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苦难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先和子孙,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得到乐观和自信。——冼星海

6、人生只有一生一死,要生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邓中夏

7、理想对我来说,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我的理想……总是充满着生活和泥土气息。我从来都不去空想那些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奥斯特洛夫斯基

8、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虚度年华;另一种人,过着有意义的生活。在第一种人的眼里,生活就是一场睡眠,如果这场睡眠在他看来,是睡在既柔和又温暖的床铺上,那他便十分心满意足了;在第二种人眼里,可以说,生活就是建立功绩……人就在完成这个功绩中享受到自己的幸福。——别林斯基

9、在成功的道路上,并不是因为事情很难才不敢做,而是因为不敢做,事情才变难的。

10、革命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吴运铎

11、人必须像天上的星星,永远很清楚地看出一切希望和愿望的火光,在地上永远不熄地燃烧着火光。——高尔基

12、人生的努力,总向光明的方面走,这是人类向上的自然动机……——李大钊

13、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车尔尼雪夫斯基

14、我们的斗争和劳动,就是为了不断地把先进的理想变为现实。——周扬

15、没有崇高的生活理想的人,像大海里的一片小舟一样,它时刻都会被狂风巨浪袭击而沉没海底。但一个人有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并无限地忠诚于这个理想,他就能经受任何风雨和困难的考验。——吴运铎

16、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布克?华盛顿

17、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

18、勇敢者自有千方百计,怯懦者只感到万般无奈。

19、由预想进行于实行,由希望变为成功,原是人生事业展进的正道。——丰子恺

20、我想人的一生也不必求什么富贵,什么势力,只要能为国家尽义务,为社会造幸福,就算是好国民。——陈逸群

21、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们服务。——奥斯特洛夫斯基

22、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鲁迅

2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24、未来是光明而美丽的,爱它吧,向它突进,为它工作,迎接它,尽可能地使它成为现实吧!——车尔尼雪夫斯基

25、所谓人生,是一刻也不停地变化着的。就是肉体生命的衰弱和灵魂生命的强大、扩大。——列夫?托尔斯泰

26、没有理想,就达不到目的;没有勇敢,就得不到东西。——别林斯基

27、Success grows out of struggles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成功来自于克服困难的斗争。

28、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奥斯特洛夫斯基

29、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伏尼契

30、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克雷洛夫

31、应该相信,自己是生活的战胜者。——雨果

32、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的聪明人、出色的诗人,但他决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马克思

33、一个人的活动,如果不是被高尚的思想所鼓舞,那它是无益的、渺小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34、台阶是一层一层筑起的,目前的现实是未来理想的基础。只想将来,不从近处现实着手,就没有基础,就会流于幻想。——徐特立

35、人生价值的大小是以人们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而制定。——向警予

36、想干成任何大事,都要能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其实,克服困难也许并不难,但难的是能否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如果你能做到持之以恒,那么你就已经不同凡响了,获得成功是早晚的事情。——林肯经典励志故事《他只成功了两次》

37、有所作为是生活的最高境界。——恩格斯

38、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里,一个人的理想,是为了多数人的利益,为了社会的进步,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合乎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就是伟大的理想。——陶铸

39、为人务须振作精神。不可稍形颓丧。人生处世必有不如意之时。愈不得意,愈能振作,便不难人定胜天。——张元济

40、人生最有趣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创造新生活。——李大钊

4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42、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

43、伟大的精力只是为了伟大的目的而产生的。——斯大林

44、要想克服生活的焦虑和沮丧,你得先学会做自己的主人。

45、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46、谁为时代的伟大目标服务,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为人类兄弟而进行的斗争,谁才是不朽的。——涅克拉索夫

47、年轻的朋友啊,春已经翩然而至,就像阻不住的生机已经降临枝头,青春已经降临你的生命。让我重复一句吧:它得之不难,失之也易。因此,当你拥有它的时候,就得想到应该如何珍爱它,不久之后又应该如何与之揖别,以及将来应该如何使之终于化作我们称之为“果子”的东西。——岑桑

48、一个人一天也不能没有理想,但凭侥幸,怕吃苦,没有真才实学,再好的理想也实现不了。——张华

49、战士的日常生活,是并不全部可歌可泣的,然而又无不和可歌可泣相关联,这才是实际上的战士。——鲁迅

50、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51、一个没有远大理想和崇高生活目的的人,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一台没有马达的机器,一盏没有钨丝的灯泡。——张华

5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佚名

53、只为家庭活着,这是禽兽的私心;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奥斯特洛夫斯基

54、人生在世,事业为重。一息尚存,绝不松劲。——吴玉章

55、只有像我这样发疯地爱生活、爱斗争、爱那新的更美好的世界的建设的人,只有我们这些看透了认识了生活的全部意义的人,才不会随便死去,哪怕只有一点机会就不能放弃生活。——奥斯特洛夫斯基

56、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鲁迅

57、一个人有无成就,决定于他青年时期是不是有志气。——谢觉哉

58、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59、没有理想,即没有某种美好的愿望,也就永远不会有美好的现实。——陀思妥耶夫斯基

60、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巢似的住所!——方志敏

61、纵使没有人能告诉你前路是什么一道风景,生命长河将流往何方,然而,在这过程中,你会领悟到邱吉尔多年的名言:“只要克服困难就是赢得机会。一点点的态度,但却能造成大大的改变。”——李嘉诚

62、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张海迪

63、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生最需要的是学习,人生最愉快的是工作,人生最重要的是友谊。——斯大林

64、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徐特立

65、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雨果

66、人生不是一枝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枝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烧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萧伯纳

67、要向大的目标走去,就得从小的目标开始。——列宁

68、一个人的理想的生命,比他们的躯体的生命长得多。我们的肉体在宇宙是短暂的,但我们的理想却可以穿越时间的限制,在历史的原野上奔驰。——刘玲

69、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

70、不要慨叹生活的痛苦!慨叹是弱者……——高尔基

71、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奋斗中才能实现理想。——周恩来

72、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

73、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方志敏

74、至于我,生来就为公众利益而劳动,从来不想去表明自己的功绩,惟一的慰藉,就是希望在我们的蜂巢里,能够看到我自己的一滴蜜。——克雷洛夫

75、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76、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雪莱

77、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普里尼

78、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短促的,如果我们要把短短的生活过程使用得更有效力,我们最好是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华罗庚

79、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徐玮

80、作为一个人,要是不经历过人世上的悲欢离合,不跟生活打过交手仗,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人生的意义。——杨朔

81、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斯大林

8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83、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一定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一定是一个只做物质的主人而不做物质的奴隶的人。——陶铸

84、我在自己的一生里也曾经历过被遗弃和背叛的痛苦。可是有一种东西却救了我:我的生活永远是有目的、有意义的,这就是为社会主义而奋斗。——奥斯特洛夫斯基

85、在当前现实的狭隘基础上,有高尚理想,全面的计划;在一步一步行动上,想到远大前途,脚踏实地地稳步前进,才能有所成就。——徐特立

86、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李大钊

87、人,总是要经得起风吹雨打虫蛀,经过奋斗,作过努力,那才能终于以“果子”的形式向自己的青春告别的。——岑桑

88、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高尔基

89、一个有良知而纯洁的人,觉得人生是一件甜美而快乐的事。——列夫?托尔斯泰

90、即使我们是一枝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的时刻有一次闪耀;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艾青

关于困难的名言范文2

关键词:高校;学生资助;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5-0121-02

切实做好学生资助工作,是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是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的基本要求。资助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涉及为数众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庭。资助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受到广大学生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有限地资助经费是否公正合理分配,如何有效实现资助和育人目的?在资助工作的各个环节确立什么样的导向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环节的导向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大家都有一个共识,一定要准确认定,力求做到不遗漏,不错误认定。此外,我们还应该发挥资助工作的导向作用。

(一)兼顾家庭人均收入和家庭成员支出分配的均衡

家庭人均收入、家庭费用支出情况是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这个环节需要考查学生家庭的人员构成、经济收入来源,研究其经济来源有哪些,在此基础上考查学生家庭的年收入、人均收入情况,进而考查学生家庭的年支出构成。需要注意的是要综合考虑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和支出的分配比例。比如,当甲家庭的人均收入低于乙家庭的人均收入,而甲家庭每月提供给甲学生的经费却多于乙家庭提供给乙学生的经费。无疑,比较两个家庭而言,甲家庭在家庭支出的分配上对甲学生的倾斜超过了乙家庭对乙学生的经费分配倾斜力度。综合比较甲、乙两个家庭,甲家人均收入低于乙家,而甲学生支出高于乙学生。如果甲、乙两家均满足家庭经济困难的条件,由于名额有限,二者只能确定一个,这个名额给谁比较恰当呢?

从考虑整个家庭经济困难程度而言,无疑应该是甲家庭比乙家庭困难,但是,就学校而言,直接面对的,直接关切的应该是在学校学习的学生本人,应该帮助解决的是学生本人的经济困难。因此,认定工作应该重点考查学生能够从家庭中直接得到多少资金支持,这样,应该把名额交给学生乙。也许有读者会问,如果甲家庭其他成员都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把家庭的大部分收入用于提供给学生甲使用,而乙家庭成员会相对而言比较平均地分配家庭总收入,其他家庭成员会分配到比甲家庭成员更多的资金,这样提供给学生乙的资金会少于学生甲从家庭得到的资金,先前的认定方法是否对甲家庭的成员有失公允?的确是这样!因此,这一认定方法体现出这样的导向:不提倡家庭过度牺牲家庭其他成员的利益而去过分倾斜关照在学校求学的大学生。为此,家庭经济困难认定这一环节的工作需要综合考察学生的家庭经济收入、支出、家庭成员经费分配以及学生在学校的日常消费状况等再做出评定。

(二)如何看待学生本人筹集资金的努力

以笔者工作单位成都学院为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中明确要求要考查学生本人所能筹集的资金,这一设计给认定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如果甲、乙两个家庭的家庭经济状况相当,所不同的是两名学生自身筹集资金的能力不同,比如学生甲常常利用周末到社会上去从事一些兼职工作,获得一定的劳务报酬,而学生乙不愿意到社会上去谋求兼职工作,自然也就没有报酬获得。按照办法规定,如果只有一个家庭经济困难补助名额,那么按照实施办法规定应该给乙学生。但这种情况,是否对学生甲显得不公平?可否考虑,对于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状况相当者,无论学生自身通过劳动能挣得多少资金,仅仅就其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比较,一视同仁。这样的导向在于鼓励学生积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报酬,不鼓励不劳而获的心态滋长,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体现资助工作的育人取向。

二、助学金分配环节的导向

(一)设法让家庭困难程度相似的学生都享受资助

当两名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状况十分接近,限于资助经费和名额限制,学校会把资助名额给予相比较而言家庭经济更困难的那名学生。如果这名学生在获得资助金以后,其经济状况就立刻较大程度地好于没有获得资助的那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种状况在当前高校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资助的学生中是存在的,资助金额逐渐提高而名额有限的背景下是会产生的(如果两家人均年收入只有几千元,获得2 000元、3 000元或4 000元的资助后会很大程度上改变之前两名学生的相对困难状况。)获得资助的学生固然高兴,因名额有限而未获得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会产生深深的挫折感。据此可以思考,首先对所有提交了家庭经济困难资助申请的学生准确审核,确定家庭经济困难人数,在此基础上,依据当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总经费额度和困难学生之间家庭收入的差距状况来确定当年的各个资助等级的不同资助额度。确保凡是经过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得到或多或少的经费资助。这样利于在学生中形成受到公正对待的意识,利于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中形成和谐氛围。

(二)以适当的劳动来培养受资助学生的感恩情怀,同时提高劳动的知识技术含量,达到助学的目的

关于困难的名言范文3

【关键词】小学英语 两极分化 现状 原因 对策

一、缩小小学英语两极分化的意义

本研究对39名北京市海淀区小学英语骨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英语两极分化现象不容乐观,并且随年级的升高日趋严重,近几年两极分化还有提前的趋势。研究表明,两极分化现象存在着潜在的危害,被贴上“差生”的标签极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每年因为承受“差生”的压力而使心智不成熟的学生走上绝路的案件时有发生。[1] 为了杜绝该现象的发生,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和减轻小学英语两极分化的情况。

二、小学英语教育两极分化的现状

1.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来自39所学校的39名海淀区骨干英语教师。

2.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研究。本研究对39名北京市海淀区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主要困难、词汇教学方法、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低中高不同年级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异同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由5个开放型问题构成,无客观题,要求教师对5个主观题进行具体阐述。调查问卷一共发放39份,其中37份有完整阐述,1份有1题未答,1份有2题未答,均为有效问卷。39名教师中,有27名提到学生的两极分化是教学中的困难,本研究对27名教师又进行了有关学困生的问卷调查。

3.研究结果

(1)“教学中遇到的主要困难”的问卷结果。如上所说,问卷包括了教学中遇到的主要困难、词汇教学方法、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低中高不同年级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异同等方面,本文选取“您在英语教学中遇到的主要困难”进行了总结,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如表1所示。

海淀区的39名教师从学生、教学方法、教师素质方面等谈到了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教师的教学困难主要集中在学习者学习有效性和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两个方面。如表1所示,39份问卷中有27份提到如何缩小班中英语两极分化,提高学困生英语成绩,该问题占69.23%,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两极分化的现状。

(2)不同年级的小学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现状调查。针对小学低、中、高年级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现状,本研究针对提到两极分化的27位教师所带低、中、高不同年级的132个班级设计了跟踪问卷调查,数据运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见图1。

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在听、读、写、算以及推理等方面出现明显的困难,学习成绩低下,学习心理有障碍,学习方法不对头的学生。[2] 采取具体措施抓好学困生的学习,是防止分化的关键。[3] 且知网关于小学各学科两极分化现象的文献有80%以上都提到学困生的转化可缩小两极分化差距。可见学困生人数所占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班级的两极分化程度。图1数据显示,一年级的学困生班级平均比例为2.57%,两极分化基本不存在。二、三、四年级的学困生比例分别增加到了4.24%、4.87%和4.55%,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两极分化开始出现。五、六年级的学困生比例分别大幅度增加到11.10%和10.45%,英语两极分化现象明显加剧。如图1所示,学困生的比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大体呈上升趋势,五、六年级学困生明显出现,一定程度上说明小学英语两极分化的现状不容乐观。

三、小学英语教育两极分化的原因

通过对39名海淀区小学英语骨干教师调查问卷和不同年级两极分化现状的分析,我们认为小学英语教学的这个难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教师的困惑不仅是课程改革亟须解决的问题,更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着重点。对于小学英语两极分化的成因,本研究对27名教师进行了访谈,从学习兴趣、课外学习时间和学困生缺失需要三方面进行剖析。

1.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能保持,出现两极分化

兴趣分为三个层次:对学习知识技能和能力呈现出来的新现象产生的兴趣称为“有趣”,为兴趣的第一个层次;在有趣定向发展基础上对学习产生的一种特殊兴趣叫做“乐趣”,为兴趣的第二个层次;将学习与崇高理想、远大目标相联系的兴趣为“知趣”,为兴趣的第三个层次。[4] 低、中年级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普遍停留在“有趣”阶段,学习兴趣来自于对英语的新鲜感,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和浅显易懂的教学内容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基本未出现两极分化现象;随着内容的深化、教学方式的转变,中年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普遍开始降低,英语成绩下滑,两极分化开始出现。高年级阶段的小学生处于由“有趣”向“乐趣”发展的过渡期,且他们即将迈入少年期,叛逆心理存在,与家长和教师的对立情绪开始出现,兴趣开始向书本以外转移,部分学生成绩下滑明显。如图1所示,五、六年级的学困生比最高。

2.小学生课外英语学习时间不均加大英语两极分化

据最新调查显示,北京市七成中小学生寒假“加班”,数学和英语成必报科目。除假期外,海淀区的小学生家教补课也很常见。这直接导致了小学生课外学习时间不均。英语学习是日积月累的过程,课外英语学习时间过少时,学生的英语基础不牢固,听、说、读、写能力相对薄弱,认为课堂内容较难,课堂发言较少,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学习的被动状态;课外英语学习时间较多时,学生提前掌握课堂知识,认为内容过于简单时学习动机降低。耶克斯-多德森认为:“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有所变化。”[5] 所以课外学习时间的不均会使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而影响课堂学习的效率,加大两极分化的现象。

3.学困生的缺失需要得不到满足,加大两极分化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分为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6] 处于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小学生的需要都处于缺失需要这个阶段,而在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与自尊。其一,通过调查和跟踪访谈发现27名教师平均带5~6个班级,每周上13~19节英语课。95%的教师坦言课时紧张,为赶教学进度,教师对学困生的关注较少,这会使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其二,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自尊往往通过学习的成就感来实现。学困生英语成绩普遍较差,课堂上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让学困生品尝不到成功的喜悦。学困生的两种缺失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不仅会加剧两极分化,而且会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四、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的对策

针对英语两极分化“低年级化”,本研究结合大量文献资料和一些课堂观摩,提出几种对策。

1.保持英语学习“有趣”和“乐趣”,让学生兴趣只增不减

低、中年级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普遍停留在“有趣”阶段,教师应该抓住学生此阶段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有趣”的英语教学。高年级阶段的小学生处于由“有趣”向“乐趣”发展的过渡期,年龄和心理特点发生了变化,如何让高年级学生保持英语学习的乐趣,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挖掘英语语言的美感、知识上的乐趣。其一,英语本身是一门语言,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音乐、诗歌中体会英语本身的美。其二,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关注时事和社会,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英语,激发学生学英语的乐趣。笔者在辅导一名五年级学生时发现生活化英语的作用不容小觑。该学生平时不太喜欢英语,更谈不上英语学习的“有趣”。在学习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3 “What is your favourite food?”后,该学生的英语教师留了一项家庭作业:按照英语课本中西红柿炒鸡蛋的步骤边说英语边做菜。学生不仅较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对所涉及的tomato、oil等新单词更是记忆深刻。由此可见英语知识上的乐趣能激发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动机和情趣,使他们通过亲身体会英语学习的“有趣”。

2.优化小学英语作业有效性的设计,平衡校内学习与课外学习

为平衡校内学习和课外学习,降低课外时间分布不均造成的影响,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作业层次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层次不一,“一刀切”的作业往往让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差异把作业设计成A、B、C三类,A类作业注重基础知识掌握和巩固,C类偏向综合能力的提升,B类处于两者之间。[7]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把要做变为想做和会做,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二,作业实践化、生活化。语言来源于生活,运用于实践。小学生都喜欢动手,教师设计实践型的作业,可以让学生从做中学,不仅愿学而且乐学。第三,作业趣味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置的作业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充满趣味性,学生的兴趣高就会产生学习的内动力,从而不再觉得作业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或是一件苦差事。

3.满足学困生的需要,成功攻克学困生难题

走近学困生、满足学困生的需要才是让他们摆脱学困的最佳途径。其一,情感投入,满足学困生情感缺失需要。学困生心中渴望平等,渴望更多的爱和关注。教师不仅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更应以恰当的方式关注他们,让他们自卑的心在爱的滋润下慢慢地复原。心理学家威廉姆斯认为:“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对于任何学生,哪怕是教师三言两语的表扬,都可以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努力地奋进。[8] 及时给予学困生鼓励,发现其闪光点才是减缓两极分化的关键。其二,品尝成功的喜悦,满足其自尊缺失的需要。在学生之中普遍存在一个很重要,但对于学困生而言却一直尚未开启的动力之源——成功的激励。[9] 因此教师首先应该给学困生指出切合实际的目标,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完成小的教学目标,享受成功的快乐。其次实施分层教学,让学困生拥有成功的机会。

五、结语

本研究从学习兴趣、课外学习时间和学困生缺失需要三个方面对两极分化进行剖析,结合大量文献提出紧扣学生的“兴趣点”、优化作业设计、满足学困生的需求等对策。让小学英语教师快乐地教,也让每个学生快乐地学,彰显快乐学习的真谛。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北京,100048)

参考文献:

[1]秦刚,鲜子英,陈国彬.中小学校内教育不公平危害浅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版,2012(9).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杜宜连.抓好学困生的转化,缩小两极分化差距[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2(2).

[4]Kantowitz B.H, Sorking R.D. Human factors:Understanding people-system relationships[M].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1983.

[5]柯江宁.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动机、兴趣与途径[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5).

[6][美]亚伯林罕·马斯洛.人性能达的境界[M].林方,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7]范艳荣.优化小学英语有效性作业的设计——缩小学生两极分化差距策略之一[J].快乐阅读,2012(36).

关于困难的名言范文4

首先:我认为设计任务时应当妥善安排好学困生的角色。就是说为学生设计一些比较适合的角色。如果事先就规定说哪个是学困生哪个是优等生这也不太现实,也不太可行,因为涉及到分组。比方分到这个组说不定他就是,因为你分组的时候往往是根据座位来分组的,不是根据成绩好成绩差来分组的,那这个组里到底谁是优等生谁是学困生就不一定了,这时候老师要真正为每个学生决定、设计一个角色也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做到一个活动有不同的角色,而且不同的角色完成的任务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小组中我们还有group leader,对吧,我可以建议学习好的一个学生做group leader,还可以让一个学生负责记笔记,就是人家一边讨论要记笔记,还可以指定一个学生主要负责汇报,最后大家说完了你去汇报,这样每个人都有不同角色,然后呢小组自己再讨论,我做什么,你做什么,他(她)做什么,这样每个人就会有自己的选择余地,我想如果老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考虑的周全一些,另外使角色更具体一些,小组活动做起来成功概率会高一些,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参与。

例如,在教Unit 5 It must belong to Carla时,设计一任务活动叫“寻找主人”。课前准备十位学困生的练习本或试卷。上课时,遮住名字,将试卷或练习本展示给大家看,让大家判断这是谁的,并说明原因。然后将此任务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活动。即给每组分发一位学困生的练习本,分四人一小组练习问答,每小组有一名学困生拿着非他(她)的练习本,他(她)只做简单的提问Is it mine? 其余三名用It must / might /could /can't be … because …作猜测练习。当学困生提问了三位同学后,也能效仿回答了,于是转换角色流利地用It must / might /could /can't be … because …句型了。

其次,老师在设计角色的时候自己要把每个角色都演一遍,把所说的话都要大概有个记录,老师就可以看得出来哪一个角色困难一点,哪个角色容易一点,可以在分角色的时候进行一种暗示指导,让大家选角色的时候选自己力所能及的,另外,就是知道了角色可能要讲哪些语言他可以在活动之前把这些语言练习一下给点语言支持,也能使更多的人参与一个分角色

关于困难的名言范文5

关键词: 民族地区高校;贫困生;济困育人;感恩教育;能力解困

中图分类号:G75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3)05-0051-04

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不仅对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意义重大。民族地区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服务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近年来,随着扩招步伐的持续加大,高校贫困生人数和比重呈快速增长趋势。据统计,我国现有在校大学生中,贫困生约占30%,而民族地区高校受生源影响,其比例相对更高,[1]183-186且为数众多的贫困生、特困生中又以少数民族学生居多。以2011年伊犁师范学院法政学院为例,其591名在校大学生中,贫困生约占57%,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比61.4%。

民族地区高校贫困生问题的特殊性凸显了济困育人的重要性。济困育人,对贫困生个人而言,既利于其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顺利完成学业、早日“成才”,又利于其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真正“成人”;对民族地区高校而言,既利于高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开展,又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与高校人才培养功能的实现;对民族地区而言,既可以得到又红又专的人才,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又利于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可见,济困育人对贫困生个人、民族地区高校以及民族地区而言都是非常有利的。

一、目前民族地区高校济困育人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过多地给予高校贫困生无条件的物质援助

民族地区高校济困育人工作的基础是国家“奖、贷、助、补、勤、减、免”的多元化贫困生资助体系。该体系虽然是多元的,但主要还是单纯经济援助的多元化,且以无条件援助、无偿援助居多,亦即对权利强调得多,对义务提得少。只要证明自己足够贫困,就能拿到相关资助,而不用付出多少代价。这就容易造成贫困生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致使不少学生有条件要拿(贫困证明材料获得资助),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拿(不贫困、想拿资助想方设法证明自己贫困获得资助),于是形成“个个喊贫困,家家搞证明,人人拿资助”的不良局面。对申请资助的贫困生而言,其获得资助的目的是满足其基本的生活与学习需要,属自用性需求,应予以支持;而对申请资助的非贫困生而言,其获得资助的目的是满足生活与学习改善的需要,是改善性需求,应暂时不予支持。此外,无条件的物质援助还容易导致一些贫困生将贫困当做一种资本,把自己特殊化,对自我之外的外界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申请资助时非常积极,学习生活上却很懒散。

(二)较少涉及高校贫困生的精神贫困问题

由于人员不足、精力所限、认识不到位等原因,相关资助工作者大多只管奖助学金的审核与发放,之前与之后的思想教育工作没有及时跟上。如之前过多强调申请条件与资助金额,对发放的目的、使用方向等则较少涉及;之后对奖助学金的使用也缺少有效的监管;对某些贫困生的思想动态,特别是一些不良思想,也没有及时掌握与解决。譬如,有些贫困生以自我为中心,感恩意识淡漠,缺少社会责任感。不给他,他闹,哭哭啼啼;给他,他也不感恩。他们常问的问题是:我比他贫困,为什么给他不给我?为什么给他多,给我少?而不是问:有没有比自己更贫困、更需要帮助的?拿到奖助学金之后该干什么?这一问题的产生除了家庭教育、社会因素影响之外,与学校教育息息相关。

(三)很少关注高校贫困生的能力贫困问题

所谓能力贫困,主要表现在学习吃力、外汉语水平低、计算机操作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弱等,这部分是由贫困所导致的多种因素造成的。诸如,民族地区高校的贫困生多来自边远贫穷、基础教育比较薄弱的落后地区,从小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的父母整日为生计奔波无暇顾及、也无力为子女的教育投入更多。长期的贫穷,使他们的心灵相对闭塞,不愿与人交往,更不知怎样与人交往等。调查发现,不少贫困生属于物质贫困、精神贫困和能力贫困的“三困生”。但现有资助体系主要还是物质解困,对精神贫困特别是能力贫困关注很少,而恰恰是能力贫困使不少民族地区高校贫困生很难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要求,难以按时顺利领取毕业证和学位证,难以实现顺利就业,致使贫困依旧,而这又会影响到他们今后家庭的组建、家庭的维系甚或子女的发展,导致贫困的代际传递效应再次发生,最终影响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民族地区高校济困育人的路径探讨

鉴于济困育人的重要性及目前工作上存在的不足,民族地区高校应对贫困生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并千方百计探索多样化的、全方位的解困路径。

关于困难的名言范文6

关键词:学习困难生转化

几乎在每个班级里面都会有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学习困难,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行为上有偏差,形成了所谓的“双差生”。而对于我们历史学科而言影响更大,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认真复习。说实话,所有的老师对这种学生都很头疼,我作为一名小学老师,一开始对他们更是避之唯恐不及。但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就是本职工作,所以教师应正确对待这些学生,使他们成功地转化,而不能仅仅采取漠视或者惩罚的方法,这样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使这些学生越来越自暴自弃,有的甚至开始仇视老师和其他同学,这样的后果是不可设想的。

一、学习困难生的形成原因

1.来自非健康家教环境的不良影响

有些做父母的,为了让孩子学文化知识可说是绞尽脑汁,但在培养孩子心理素质方面却很少动心思、费力气,甚至把自身的一些不良习气、错误观点传播给孩子;有些家长对子女的关怀较少,子女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像在我任教的班上有一个学习困难生,从小父母是离异的,他性格非常孤僻,在我的课上就是不好好上,慢慢地在学习上就困难了。

2.来自学校的原因

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学习成绩较差或思想品德有问题的学生,被贴上“困难生”的标签。这些学生很难处理好人际关系,他们常常丧失了集体的友谊和同情,以至于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同学们都讨厌害怕他们,不愿和他们亲近,即使他们有勇于改正错误的表现,但也常常难以得到重视、信任和鼓励,因而他们产生了心理对抗;另一方面,一般学习困难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表现不好,经常成为老师批评、家长打骂、同学嘲笑的对象。这的确大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从而让他们更加叛逆。

3.智力因素和个人习惯

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能力”。一般认为,智力高,其学习可能性或学习潜力就大,智力与学力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困难生”中有个别情况是与智力不高有关的,但这只是极少数,大多数困难生的智力水平与同龄人没有很大差别。更多的学生是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学习兴趣低,注意力分散,导致学习困难。

二、学习困难生的表现特点

1.心理健康不全

这些同学处理同学关系时过于重感情、讲义气,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在情感特征上是重哥们儿义气,常常不分是非地感情用事,情感不稳定喜怒无常。

2.行为习惯不良

这些同学在生活上自由散漫,纪律观念不强,经常违反校规班纪。有的劳动观念淡漠,劳动习惯差;有的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有的懒惰贪玩,经常迟到或早退,甚至旷课。

3.学习成绩差

学习困难生最普遍的特点就是由于学习困难,对学习没有兴趣,他们中有的人智力较差、反应迟钝、理解力不强;有的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有的甚至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有的学习无目标,态度不端正,无心读书。

三、教师应如何教育转化学习困难生

1.对他们有爱心

爱心是冬日的阳光,能给处于寒冷中的人以温暖;爱心是黑夜里的明灯,能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以光明。学习困难生就好似那些处于寒冷中、黑夜里的人,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爱。教师应该给予他们学习上、生活上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支持。例如,我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经常提醒他注意力要集中;对于一些学习记忆能力较差的,看到他的一点进步就给他鼓励,等等。有句话说得好:“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我们始终对他们充满爱心,我坚信:即使是再冥顽不化的石头,也终究会被感化。

2.帮他们树立信心

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财富,你只失去一点;你失去名誉,你就失去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使后进生进步,重新树立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花工夫、下力气帮他们改正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他们通过努力取得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同时提出新的目标。我有时候会特意喊一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或上黑板默写,就算他们默写得很差也不责备他们,反而鼓励他们,教他们一些记知识点的方法。我发现后来再叫他们默写的时候比上一次要好得多。所以说学生不是骂出来的,而是教出来的。

3.对他们有耐心

有句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培养塑造一个人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更何况是有着不良行为习惯的后进生。因此,教师就要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态度和蔼、低声慢语、多方设喻,开启他们心灵的大门。在帮助和支持的行动上要坚持不懈,耐心细致地洞察后进生的各种细节,重视其微妙变化,一旦有了哪怕是在你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进步,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褒扬,同时也要指出他们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鼓励他们向更好的方向转化,并且要长期坚持下去。只要教师不断地加以正确的引导,相信他们会逐步改掉过去的种种劣迹。千万不可因为他们的几次反复,就对他们失望,甚至放弃。

4.在转化中要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在学习困难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是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学习困难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共同达到教育的目的。只有真正为学习困难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