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诗句范例6篇

友情诗句

友情诗句范文1

1、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2、你若聪明,莫把那人当作朋友,假如他和你的敌人交情深厚。——萨迪

3、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他同别人的友谊。——林肯

4、对于聪明人来说,劝告是多余的;对于愚昧人来说,劝告是不够的。——莫里哀

5、友情为人生之酒。——杨格

6、如果朋友是盲人,我就从侧面看他。——儒贝尔

7、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史记》

8、在背后称赞我们的人就是我们的良友。——塞万提斯

9、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的光彩——巴金

10、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爱因斯坦

1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付玄

12、友谊是一种相互吸引的感情,因此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罗兰

13、诚的友谊好象健康,失去时才知道它的可贵。——哥尔顿

1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15、人之间的友谊,并非由于说不尽的好处,倒是说不出的要好。——钱钟书

16、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陶渊明

17、千千万万匹走马,换不来真正的友情——谚语

18、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冯梦龙

19、君子忌苟合,择交如求师。——贾岛

20、友谊之光像磷火,当四周漆黑之际最为显露。——克伦威尔

21、到月亮上去不算太远;我们要走的最大距离还是在我们之间。——戴高乐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23、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三国志。蜀书。刘巴传》

24、一个有才智的人,一般地说是很难与人相处的,他选择的人是很少的——孟德斯鸠

25、要想得到别人的友谊,自己就得先向别人表示友好。——爱默生

26、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欧阳修

27、挚友如异体同心。——亚里士多德

28、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汉书》

29、朋友越老越好,美酒越老越香。——约翰雷

30、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蒲松龄

31、朋友间必须是患难相济,那才能说得上是真正的友谊——莎士比亚

3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子夏

33、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培根

34、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曹植

3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

36、理解绝对是养育一切友情之果的土壤——威尔逊

37、要做真正的知己,就必须互相信任。——列夫托尔斯泰

38、我的朋友,你的语声飘荡在我的心里,像那海水的低吟之声,缭绕在静听着的松林之间。——泰戈尔

39、只能和你同乐不能和你共苦的人,丢掉了天堂七个门中的一把钥匙——纪伯伦

40、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周易》

41、聪明的人们就应该尽上力量去建立友谊,而不应去结仇恨。——《五卷书》

42、最能保人心神之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规谏。——培根

43、世界上用得最普遍的名词是朋友,但是最难得到的也是朋友。——法国

44、那此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伊索

45、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

46、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华盛顿

47、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它。——马克思

48、没有彼此的敬重,友谊是不可能有的。——马卡连柯

49、灾难能证明友人的真实。——伊索

50、学会爱人,学会懂得爱情,学会做一个幸福的人——法捷耶夫

51、人生乐在相知心。——王安石

52、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的黑夜的惟一光亮。——罗曼罗兰

53、在幸运时不与人同享的,在灾难中不会是忠实的友人。——伊索

54、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萨迪

55、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

5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57、人生在世,有个朋友是一种福气。——列夫托尔斯泰

58、当穷神悄然进来,虚伪的友情就越窗仓皇而且逃——米尔

59、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60、谁若想在厄运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萨迪

61、友谊的本质在于原谅他人的小错。——大卫史多瑞

62、于患难风豪杰。——魏禧

63、一贵一贱交情见。——骆宾王

64、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冯梦龙

65、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政治的严正的朋友。——爱因斯坦

66、那些背叛同伴的人,常常不知不觉地把自己也一起灭亡了。——伊索

67、有些人对你恭维不离口,可全都不是患难朋友。——莎士比亚

68、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看到朋友的真心。——克雷洛夫

69、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白居易

70、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罗曼罗兰

7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优惠的友情,得到仁惠的友情——郭沫若

72、在无利害观念之外,互相尊敬似乎是友谊的另一要点。——莫罗阿

73、爱情应当使人的力量的感觉更丰富起来,并且爱情确正在使人丰富起来——马卡连柯

74、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培根

75、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夏

76、朋友间的不和,就是敌人进攻的机会。——伊索

77、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

78、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

79、友谊使欢乐倍增,悲痛锐减。——培根

80、友谊是精神的融合,心灵的联姻,道德的纽结。——佩恩

81、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杜甫

82、谈到名声、荣誉、快乐、财富这些东西,如果同友情相比,它们都是尘土——达尔文

83、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

84、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爱默生

85、友谊是培养人的感情的学校。——苏霍姆林斯基

86、珍珠挂在颈上,友谊嵌在心上——谚语

87、友谊永远是美德的辅佐,不是罪恶的助手。——西塞罗

88、友谊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休谟

89、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汉乐府》

90、友谊不用碰杯,友谊无需礼物,友谊只不过是我们不会忘记。——王蒙

91、朋友之间感情真诚,敌人就会无隙可乘。——萨迪

92、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鲍溶

93、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韩愈

94、知道危险而不说的人,是敌人。——歌德

95、布衣之交不可忘。——李延寿

96、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97、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纪伯伦

98、酒肉兄弟千个有,落难之中无一人。——冯梦龙

友情诗句范文2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痛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黄庭坚,字鲁直,北宋著名诗人。其诗学杜甫、韩愈,追随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作诗的态度,继承韩愈险怪奇崛的艺术风格。他主张“无一字无来处”,写诗求新求硬求奇,善于运用典故,提倡“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他把古代典籍中的词语略加转化、铸造,吸收、融合在自己的诗作中,从而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情致更加含蓄。这首诗就集中体现了黄诗的这一艺术风格。

此诗是他寄赠好友黄几复的,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当时,黄庭坚身在山东德州德平任上,而黄几复任广东四会县的知县。黄庭坚与黄几复同为江西人,早年交游,又为同科进士(1085年)。二人交情很深,黄庭坚为其写过不少诗作,如《留几复饮》《赠别几复》等。《寄黄几复》是一首浓情厚意的诗作,作者从自己和友人身处两地入手,回顾了两人的交往,叙述了两人当下的处境,赞许了黄几复廉正、干练和好学的品质,并对其凄凉的境况深表同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切和思念。

诗的首联用典,山东德州、广东四会,皆地处海滨。所以诗人首句言“我居北海君南海”,霍松林先生评说此句“起句突兀,用‘海’指居处,见海天茫茫,突显二人相隔之远”,已露两人相隔千里,相望而不能相见之意。此句语出《左传・嬉公四年》中的“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作者化用此句,却把他与黄几复任职的地点巧妙的结合,毫无斧凿之痕,以示天各一方,音信渺茫,自然引起下句“寄雁传书谢不能”,鸿雁传书为常用典故,表示传递书信(见《汉书・苏武传》)。然而诗人引用它,却用“谢不能”使其传出新意,丰富了诗的张力。我托雁儿为我捎去书信,雁儿却谢绝了。衡阳有回雁峰,传说鸿雁只能飞到衡阳就掉头了,而广东四会在衡阳之南,所以托鸿雁捎书去也被谢绝,此句将鸿雁拟人,感情涌现。这两句以遥远的距离,音信难通为感情的触动点,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黄几复的深情厚意和相思之苦。

颔联“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是全诗的最精彩的诗句,两句诗在当时就很受人赏识。张耒赞其为“奇语”。两句全用名词,为我们创造出两幅清新而动人的画卷。前者写诗人与黄几复昔日在京城畅叙的豪情,回忆了当年相聚时借酒助兴的良辰美景;后者写两人一别十年,天各一方的另一番情景:江湖飘泊,又有萧萧夜雨,而且掐指算来,独对孤灯已有十年了。“一杯酒”,语出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虽是平常字眼,却关连当日朋友京城相聚的轻松快意,与“桃李春风”组合,写尽了阳春烟霞之景,少年得意之态;”十年灯”写两人分离之久,漂泊之苦,再现险恶江湖、夜雨孤灯、深宵不寐的情景。这不禁令人联想起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中的诗句“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来,同时也表达出朋友相互间阻绝不断的浓浓思念与牵挂。颔联两句奇就奇在以寻常语表现了不寻常的人事经历和感受,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至今读来,依然令人感动。

颈联“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上句说其廉洁,心思用在治病和读书上,无暇理家居,作者化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的“家居徒四壁立”,以其清贫写其为政廉洁,盛赞友人操行品格;下句说其善治病济民,友人的才干出众。古代以治病喻治国,《国语・晋书》曰:“上医医国,其次救人。”典故“三折肱”语出《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有久病成医之意。当然不是说黄几复会“治病”,而是说他善”治国”。此诗中喻朋友处理政事干练,具有治国济世的出色才干,用不着折断三次,就已经是良医了。言外之意是他已经有政绩,显露了治国救民的才干,这样的人才为什么还不被重用?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深的同情。

尾联“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想象友人目前的情景。“想见”回应首句的”我居北海君南海”,写出他垂老之时,唯有读书排遣心中的孤寂。这里是以“读书”暗写友人理政才干,政令清简,无力而治。最后一句“隔溪猿哭瘴溪藤”则写友人的生活环境恶劣,用“猿猴的哀啼声”反衬环境的寂寥,用“瘴气的弥漫”反衬环境的恶劣,给整个图景带来凄凉的氛围,诗歌以景语作结,不平之鸣,怜才之意,也都蕴涵其中了。同时也表现出作者难以再和友人相聚的无奈。当时南方为瘴疠之地,故“瘴溪藤”是用典型的事物代其居地,从而照应了开头的“君南海”。

友情诗句范文3

这首送别诗作于诗人贬谪龙标尉,赴任途中于李仓曹家暂留期间。诗题中的李仓曹是王昌龄的朋友。仓曹是唐代县衙属下分管仓谷、征取租赋的一个小官。李四,是以这位友人在家族中的排行来相称的。本诗抒写的是在友人家聚会欢饮的场面。

首句直抒胸臆,“霜天”点明聚会的时间。恰逢深秋,霜枫正艳,清露方凉,不免让身为迁客的诗人暗自神伤。但是友人的盛情邀约,热诚款待,又使他倍感温暖。于是,他禁不住说:“人在江湖,久经漂泊,还是老朋友的交情好啊!”“故情欢”三字,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温暖的包容与庇护的强烈感受,为全诗奠定了明媚的基调。

次句写景,描摹夜宴之欢。你看,宅院内,银烛高烧,金炉香暖;宴席上,推杯换盏,觥筹交错;朋友间,嘘寒问暖,推心置腹……此时此景,其乐融融;于是诗人也浑然不觉得秋霜之夜的寒冷了。本诗起句“言意”,承句“言景”,两者相惬,表达了朋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

第三句由写景转而叙事,写宴席上晤对长谈,曲折地传达了自己的复杂心态。或许是出于对友人贬访途中的担忧挂念吧,或许是想听听诗人自从江宁丞被贬后前往龙标这一路上的辛苦以及将来的打算,也或许是想帮忙出些主意以宽慰诗人吧,李仓曹欲问“吴江别来意”;而对于一个仕途多舛的人而言,这恰是心灵深处的大伤痛,他倒觉得难以尽言了。与其让伤心事扫了正浓正酣的“故情欢”的兴致,还不如不说吧!

友情诗句范文4

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辞典》是这样解析的:“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近,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子,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听完了这两句注解之后,好像是一头雾水。我也感觉意犹未尽,尤其对诗中“吐、对”二字的深层意蕴没有发掘出来。为此我又查阅了很多资料,可是这些资料对此两句的鉴赏也只是生硬地引用了《辞典》上的分析,没有能够更深一步地解说。思忖良久,我认为有必要对首联的“吐、对”二字的用法进行更深一步挖掘。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有“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之说。“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多是情景交融,易于发现。“无我之境”大都是客观描述,主观情愫纤毫不露,让人难以把握。其实,正如《春夜送友人》的首联,诗人既是寓深情于平淡之中,深情厚谊丝毫不露,以“无我之境”开篇。因此,我认为对本诗的首联可以这样解说一支长长的蜡烛,燃烧了整整一夜,此时烛光摇曳,将灭欲灭之时,烛芯吐出袅袅青烟。华丽的酒杯,空荡荡地摆放在豪华的筵席之上。

此情此景,似乎丝毫没有人物活动的痕迹,完全没有人的情感活动的迹象。然而,这正是作者的高妙之处。有过点蜡烛经历的人可以知道,当蜡烛燃烧到“吐青烟”之时,说明这支蜡烛快要燃烧完了,蜡烛将尽,从侧面说明蜡烛燃烧时间之长,蜡烛燃烧时间之长,说明筵席持续时间之久,筵席持续时间之久,表明诗人和朋友之间情谊的深厚,也正是因为两人的情谊深厚,临别之时才会千言万语,言之不尽。也正是因为言之不尽,才致使这场筵席的延续了很长的时间。但是面对这情意绵绵言之不尽的场面,诗人本应把和朋友之间相互倾诉衷肠的场面勾勒出来,可是诗人却不着一词,偏偏借银烛不停地“吐”出袅袅的青烟,来代替两人依依惜别时千言万语的诉说,却让自己和朋友置身事外,丝毫没有沾染诗人的主观情绪。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同时,借助银烛吐烟悄无声息沉寂无聊的场景描绘,深刻地刻画出了主客双方的难舍难分的心态,更显诗人独特匠心。

下一句,朋友相对,离别在即,面面相觑,唏嘘不已,可诗人再次写了“金樽对绮筵”。名贵的酒杯,摆在豪华的筵席之上,好像四周也是空无一人。名贵的器具,豪华的筵席,体现主人对即将离别朋友的深情厚谊。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亦深知朋友的款款深情,万语千言,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正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此时无声胜有声”。朋友的盛情,诗人完全领会,一切尽在不言中。只让“金樽”空荡荡地“对”着“绮筵”。诗人精心创设了一种无人无物之境,留给了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正是凭借这种艺术技巧,使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创设“无人之境”,才让我们体会到诗人匠心独运的妙处。

首联的两句诗,本是作者欲写作者和朋友之间“吐”和“对”,但诗人却一言不发,让“银烛”去“吐”出不尽的情思,让“金樽”来“对”出难舍难分之意。巧用银烛吐烟之“吐”字,传递出作者满腔肺腑不知所诉的无奈之情缈借金樽绮筵之“对”字,创设自己和朋友相对无言的凄然情景。由此可见,这两句诗真可谓“无我之境”的典范。

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第一句写实,在饯别朋友的厅堂之上,细细回想着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忍不住把臂不舍。后一句作者运用想象的表现手法,想象自己即将离去,前途漫漫,山川阻隔,面对真挚的故交,禁不住唏嘘不已。

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辞典》的注解是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L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其实,这两句都是被动句式,《辞典》在注解翻译的时候,没有能够考虑两句句式的一致性,导致在翻译时前一句是主动句式,后一句是被动句式。因而学生在理解的时候,也稍感别扭。在教学时,把这两句梳理一下:“渐渐西沉的明月,被高高的树荫遮掩.耿耿的银河,被缓缓破晓的曙光淹没。”或者“高树浓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曙光破晓,淹没了耿耿明亮的银河。”这样,译文的句式就很整齐了。同学们解读这两句也感觉极为顺畅。

尾联:“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辞典》的解释:“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按照陶慕渊先生的解释,尾联写筵席已经结束,友人离开,作者目送友人走在洛阳道上。对此句的注解,我认为颇为值得商榷。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的写作背景。本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作者离开家乡,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当时作者在四川射洪(唐朝是梓州),准备前往东都洛阳。由此可见,前往东都洛阳的应该是陈子昂,如果出发前行走在洛阳道上的应该是诗人,不应该是“友人”。此时筵席还没有结束,作者前往洛阳尚未动身,这两句是诗人想象前途漫漫,感慨:“悠悠洛阳道”。遥想关山难越,不知何年再见,长叹“此会在何年”。

友情诗句范文5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

教学设想:按照“读――译――品――背――悟――迁移”的顺序精讲多读,读品结合。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雪,洁白、纯洁、美丽。冬天雪花飘飘,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无限的乐趣,所以,它历来都是人们吟咏、描绘的对象。在古诗中,更是有不少歌咏白雪的名句,谁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如:①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③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高适)

④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李白)

让学生说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的出处,引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学生一起来看看这位唐代大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境之下创作出这样的千古名句的。

二、 诗文赏析

(一)聆听感受

播放语音资料,聆听感受。让学生注意字的读音。

(二)整体把握

1.齐读全诗――读准字音,初步感知。

2.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预设:咏雪、送别。)

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3.诗歌是从哪里开始着重写送别的?(预设:从“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句开始。前10句着重咏雪,后8句着重送别。)

(三)赏析咏雪部分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适时点拨、补充。

1. 齐读咏雪部分――思考:咏雪部分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预设:北风席卷着大地,把强韧的草都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农历八月就飞起了雪花。就像是忽然刮了一夜春风,使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盖上锦衾也觉得单薄。将军和都护的角弓被冻得拉都拉不开了,铁衣冰冷得难以着身。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

2. 赏析诗句。(从诗的内容、意境、抒发的情感、用词的精妙、句子修辞手法的应用等方面来赏析。)

(1)朗读咏雪部分――思考:对雪的描绘,哪一句最精彩?为什么?小组研讨,合作探究。(预设:“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词精妙:一个“忽”字,形容雪来得急,下得猛。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特点,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心情。千树万树,突出雪景的壮观,写出雪铺天盖地。比喻新颖:以梨花喻雪,以春天比冬天,用“春风”使梨花盛开来比喻“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创设了梨花满树、春意盎然的意境,以春暖显奇寒。同时体现了昂扬乐观的精神: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透出了诗人的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情怀。)

(2)诗的首句写了什么?(预设:写了风猛雪早。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 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下雪的时间早。)

(3)“飞”字可不可以换成“下”或“飘”字,为什么?(预设:不可以,因为“飞”字不但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还暗指风猛。)

(4)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雪天奇寒?(预设:“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狐裘不暖、锦衾薄、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都生动地说明这种严寒叫人难以忍受。)

(5)有人评论这几句,认为只写军中的上层人物,没有写到普通士兵。你怎样看待?(“将军”与“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

(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勾画了怎样的雪景,起了怎样的作用?(预设:夸张的修辞手法,千里冰封。描绘了万里雪飘,瑰奇壮丽的边塞雪景,又点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必将艰辛。“愁”,并非云愁而是作者对离别作了暗示,为后面朋友“行路难”的无比艰辛而忧愁。)

3.作者写雪,写雪中的景象,写寒北雪的特点,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写的?(预设:喜爱,赞美的感情,昂扬乐观的精神。)

4.为什么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作者却能表现出如此昂扬向上的情绪呢?(预设: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自身的经历有关。具体略。)

(四)赏析送别部分

1.齐读送别部分――思考,请用自己的语言叙述送别武判官归京的情形?

(预设: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在军中主帅所居住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京的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傍晚在辕门外,大雪纷纷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武判官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武判官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诗的后半部分描绘的是“风雪送客图”。)

2.诗人写送别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预设:依依不舍。)

3.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预设:①“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些西域特色的管弦乐器齐鸣,给边塞的军中宴饮增添了几分苍凉悲壮的豪气。②“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茫茫雪原中一杆红旗,奇异而美丽的画面。天气奇寒,劲吹的北风翻不动坠有厚重冰凌的红旗,更显出一个 “寒”字。③“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依依不舍。④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望不见远去的朋友,仍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足迹。结尾两句,寓情于景,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与学过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的作用。一个“空”字把路遥远,风雪猛,难行走,惜别、担忧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 小结

这首咏雪送别诗,前10句从不同侧面写雪,后8句写送别。雪景衬托送别,送别中又描写雪景。诗在咏雪景的同时表现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还传达出诗人独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鲜明壮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揣摩,领悟

1.一般的送别诗大多写有对朋友劝慰、关爱的话语,设想一下作者在送别的酒宴上,在挥手的那一刻,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预设:对朋友归京,他感到高兴。因为对戍边将士来说,能和家人团聚是可喜可贺的一件事。在杯来盏去中,仿佛可以听见诗人由衷地祝贺:“来,为你归京干杯!”然而朋友情深,轮台距离长安路途遥远,这一分手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依依惜别之情仍然袭上心头:“千里冰封,朋友这一路可会顺利?今日我送君,何时人送我?”“雪上空留马行处”,那一行马蹄印啊,将“我”的牵挂和惆怅一直延伸到长安。 )

2.这首诗前半部分咏雪,后半部分将送别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让学生任选角度,将前面咏雪的句子和后面送别的心情联系起来。比如说:雪是冷的,可朋友的心是热的。(预设:雪是洁白的,朋友的情是纯真的;雪会融化的,而朋友的情谊是永恒的等。)

五、对比阅读,迁移生成

1.因为古代交通不便,人们常常一别多年无法相见。因此,“送别”就成了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让学生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积累的送别诗。教师出示4幅图,具体情境是以前学过的送别诗, 让学生根据写景的特点和送别的场面咏出诗句?(展示图画。具体略。)

友情诗句范文6

三首古诗,分别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和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其中两首是七言诗,一首是五言诗。安排这三首古诗,旨在引导学生积累经典诗歌,感受诗歌表现的精神品格。

《芙蓉楼送辛渐》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王昌龄在贬谪到江宁(南京)以后,辛渐对王昌龄当时受到贬谪的境况是非常关切的,对其遭遇也是十分理解和同情,所以特来拜访失意痛苦中的老朋友王昌龄,希望对好友的现状有所了解,也使好友有所慰藉。拜访之后王昌龄送别友人辛渐去往吴地时写下了这首送别诗。

本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意,以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这首诗是王昌龄的七言绝句的佳作,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口耳相传极为流行。

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诗歌的内容看,这首是送别诗,但它和一般的送别诗不一样,这首诗和着力于抒发离别之情有着明显的不同。前两句虽写了离别之情,但全诗重在后半首,借离别这样的一个机会,抒发自己内心忧怨低沉的情感,并表明自己无暇的心迹。借送友之事了书胸臆,通读全诗其情极深,其味极永,其调极高。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凄凄的黑夜中,连江的寒雨,迷迷蒙蒙,萧萧瑟瑟,笼罩着整个吴地,与那茫茫的江水连成一片,细雨轻轻的敲打在身上,也悄然渗入到诗人的内心深处。夜,刚入吴,而天亮时我将送友人启程,积雨劳顿,与友人相聚的时光如此短暂,送友人走后,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如果故乡的亲人朋友询问我的相关境遇,只需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中景之“寒”:远处,连绵起伏深暗色的山脉,在这绵绵细雨的夜晚,若隐若现,飘飘渺渺,此时的江宁还微微的寒凉,一汪长江水惆惆怅怅,宛如心中那绵延不绝的悲凉。这样的雨下的冷冷清清,没有生机,没有起色,一片黯然。天空下着飘飘渺渺的雨,与友人站在江边,两眼一望,江面茫茫的连成一片,阵阵江风扑面而来,寒意顿生,此情此景更显江宁景色之“寒”。

诗中社会环境之“寒”:王昌龄一生仕途坎坷,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曾因受人馋枉诽谤而遭贬岭南,后虽北归,到今天南京任江宁县丞,但却因收到社会环境各种小人的诬告,被告不护细行,当时社会谤议沸腾,屡遭诋毁,诗人依然遭受着极大的社会环境的舆论压力。此乃当时的社会环境之“寒”,在这样令人“寒”的社会环境下,实属不利于王昌龄的仕途之道。

王昌龄曾在朝廷为官,被两次贬官,开元二十七年,被贬为江宁县丞,开元二十九年,又被贬到非常偏僻的龙标做县尉,后来因“安史之乱”时被濠州刺史杀害。他一生壮志未酬,更加突出了社会环境之“寒”。

诗人内心之“寒”:王昌龄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一心为民为朝廷,但却屡遭奸诈小人诋毁诬陷,其中的曲曲折折,凄凄惨惨凄凄,犹如眼前的一汪惆怅的长江之水滚滚涌来。好友的到访,更是勾起了他的一怀愁绪,他有着太多太多的心里话,太多太多的委屈想要向自己的知己辛渐倾诉。拂晓友人即将离开,心中的那种离别的“寒”与内心的“孤”涌上心头,诗人心中的“寒”意倍增。

离别之情布满眉眼,举目四望,满是悲凉。听着友人那温暖宽慰的话语,心中总算有了点滴的暖意。想着明天即将送挚友离开,心中充满愁绪与不舍,从此自己又将回归到一个人感受着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不免心中“寒”意油然而上。

寒雨飘飘渺渺,两眼一望,整个江面,雨和江茫茫的连成一片,像极了此时此刻诗人内心的渺茫与寒凉。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何时才能结束,此时的心情就像夜晚期待黎明的到来一样。

第二句中的一个“孤”字,更增添了诗人内心孤单、寒凉的意味,渲染了诗人离别时内心的不舍。拂晓即将离别,“孤”字既写出了雨后楚山的孤影,既是写景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心情。友人离去了,只有自己孤身一人在异乡,倍感凄凉,更加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寒”。

借物言志,表无愧:诗歌的前两句即表明离别之苦,也为后两句的离别赠言表贞心作铺垫。有了这样的情感铺垫,后两句言志,写的是自己,面对此时的景色、这样的社会悲凉环境,与朋友在芙蓉楼即将分别的时候,终于吟诵出了“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样的千古名句。

无需太多的解释,无需太多的言语,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谊,清冰玉洁,纯真而高尚。对家乡亲人朋友的殷切关怀,诗人也没有太多的话语捎带,惟带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我光明磊落,为人正直,坚持操守。面对朝廷,面对黎民百姓,亦是“一片冰心在玉壶”。不仅表明诗人心地之晶莹无暇,又表明自己对仕途的心灰意冷,决意不再为宦情所牵连,已淡然无所牵挂。面对众人的诋毁与迫害,诗人并未极力辩护,也未低沉消极,只是通过玉壶冰这一形象的比喻表明自己光明磊落,胸襟豁达。自己正如玉壶之冰一样晶莹剔透,洁白清澈,绝不会为世俗之见而改变,也不会向无端的谗言而屈服,以自己的乐观无畏来劝慰洛阳的亲友,以此作为对那些诽谤之刃的强力一击。

“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诗构思别致,既写了与朋友的离情别绪,又写了自己的志向与品格。诗歌虽为送别之作,但对送别时情景的描绘却极少,只是借送别之事及临别赠言,来表明自己的心迹。虽未刻意写别情,而情谊已现。因为只有真正交心的挚友才会向他吐露心中的想法,说出这样的离别赠言。

纵观全诗以叙事为主,语如惯珠,婉转自如。而前两句的“寒雨连江”“楚山孤”,以及末两句的离别时细节的描写,事中有景,景中有情。写景与叙事、抒情,融合为一体。即景即事,即景即情,含蓄蕴藉,从中不难看出诗人创作手法和技巧的高妙。短短28个字当中却有深厚韵味,让千百年来的人们传唱不已。

《塞下曲》是一首边塞叙事诗,也是古时候边塞的一种军歌。诗人描述了一个精彩的边塞战斗场景,赞扬了戍边将士的英勇威武,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

卢纶,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的是以五言、七言近体诗为主,多唱和与赠答之作。他在从军生活中所写的诗,风格雄浑,情调慷慨,历来为人传诵。

本首诗描述的是塞下地广人稀,在寂静月黑风高,寒气逼人的夜晚,本该万籁寂静,万物入眠,远远地望去,所有的帐篷都一个个陆陆续续将帐灯熄灭,只剩下星星点点的哨兵们在外巡逻,站岗放哨,大地慢慢的进入了沉睡的状态。但,今天的塞下之夜却很是反常,大雁本该是熟睡的,可却被惊吓得高高的飞起在天空,机警的战士们马上想到,一定是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发生,他们赶紧到处细致查看,原来是正在偷偷摸摸逃跑的单于,惊吓了大雁一反常态,飞起的大雁把他们“遁逃”的行踪暴露了。训练有素、机智的将士们发现敌军单于准备带兵趁着黑夜潜逃。将士们马上组队,集合,各个都以最快的速度穿起铠甲,带起铠帽,拿起武器,骁勇善战的战士们跃跃欲试,各个都准备要带着轻装骑兵去追击。在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鹅毛般的大雪洋洋洒洒从天而降,刹那间所有战士的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战斗的场面,但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让读者感受到敌人的败局已定,仿佛瓮中之鳖,只需要少量轻骑追巢,即可手到擒来。这首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透入出敌人在行动,将士们拿着弓刀骑着匹马准备追逐时,天空却下起了大雪。寥寥数字就写出了当时的实情,一逃一追把全部的战场气氛给渲染出来了。

“单于夜遁逃”,敌人在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月色的掩护仓皇逃遁。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必胜的信念,令读者为之振奋。“大雪满弓刀”,“大雪”的寒气和“弓刀”的寒光,写出了战场上的肃杀之气,也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的奋勇精神。

全诗最高深之处在于:最后边塞天气变幻莫测,将士们是追还是不追?天气如此寒冷,将士们是追还是不追?道路崎岖,月黑风高,大雪满弓刀,将士们是追还是不追?诗人写到此时却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诗人王冕借墨梅自喻,表达诗人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赏析墨梅之品性:梅花,“四君子”之首,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赞其形,赏其香。梅花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玫瑰的娇艳,但梅花淡雅高贵,清秀脱俗。一般梅花颜色种类有粉的、白的、淡绿色的,而王冕笔下的墨梅是无需浓妆艳抹的,它不图名,不求耀眼于世。王冕笔下的这一树墨梅坚信自己的本真美,坚信自带悠远的清香足以。素洁、淡雅、美的有特色,美的不俗气,就是它的追求,就是它的向往。

开头两句直接描写墨梅,气质独特的梅花生长在池水边,那一朵朵开放的梅花上都点染着淡淡的墨痕。“洗砚池”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王羲之的典故,诗人与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也因这梅花生长在王冕自己家园子里,则就有了“我家”的点点淡墨痕的特点。这两句用白描的手法写墨梅的形态,一个“淡”字刻画出墨梅的朴素淡雅、清新脱俗的高贵品性,令人耳目一新。

赏析托物言志之手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两句是抒情言志。大意是:墨梅不要别人夸赞颜色好看,只愿留下一股清香弥漫在天地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王冕自我志向的表白,借墨梅自喻的手法。

王冕自幼家贫,出身寒微,白天给人家放牛,晚上再到一个寺庙的长明灯下读书作画,苦读成才,却不愿巴结权贵,只是作画为生。通过不断艰苦的学习,成为一代才子,得大名于天下。这两句诗是诗人借墨梅来表现了自己不媚俗,坚守内心追求的志向和品格。

王冕觉得,自己就和这墨梅一样,不需要别人夸赞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他不需要别人来称赞他歌颂他的才情,只愿自己不断追求像梅花一样清高、脱俗、淡雅的品格,不图名不图利,就像梅花一样,静静的开放,静静地吐芬,不需要人们来夸赞自己鲜丽的颜色,只求将一身清气弥留天地之间,给世界增添一份清香、一份纯净,坚持自己所特有的风骨。

诗人以质朴、明朗的笔触,自然地将诗境推向一个新颖的理性高度,由实而虚,人格化地展示出梅花的品格美。诗人这一舍一取,抓住了梅花为世人倾慕的精神特征,写出了梅花淡泊的情怀和清高的风骨。

当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学文本价值并不等于教学价值,其个性化解读,并非可以简单转换成为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而是应受课程与教学论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