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的名言范例6篇

友情的名言

友情的名言范文1

1、缺乏真正的朋友及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荒野。

2、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3、要想吸引朋友,须有种种品性。自私、小器、嫉忌,不喜欢成人之美,不乐闻人之誉的人,不能获得朋友。

4、友谊,那是心灵的神秘的结合者,生活的美化者,社会的巩固者。

5、先人而后己。

6、情深恭维少,知己笑谈多。

7、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8、用狡计去害友人的人,自己将陷于危险埋伏之中。

9、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10、人与人之间必须靠耐性来维持和谐,友谊有如一朵小花,必须靠双方小心的培育。

11、应当在朋友正是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在事情已经无望之后再说闲话。

12、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1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15、在幸运时不与人同享的,在灾难中不会是忠实的友人。

16、我们不应该不惜任何代价地去保持友谊,从而使它受到玷污。如果为了那更伟大的爱,必须牺牲友谊,()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过如果能够保持下去,那么,它就能真的达到完美的境界了。

1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8、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友情的名言范文2

1、珍珠挂在颈上,友谊嵌在心上。——谚语

2、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雁门集》

3、在欢乐时,朋友会认识我们;在患难时,我们会认识朋友。——科林斯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5、友谊像婚姻一样,其维持有赖于避免不可宽恕的事情。(美国)

6、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萨迪

7、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看到朋友的真心。——克雷洛夫

8、阴险的友谊虽然允许你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惠,却要剥夺你的珍宝——独立思考和对真理纯洁的爱!——别林斯基

9、一个人的朋友就是他自身所具有的吸引力。——爱默生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易。系辞上》

11、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三国志。蜀书。刘巴传》

12、选择朋友一定要谨慎!地道的自私自利,会戴上友谊的假面具,却又设好陷阱来坑你。——克雷洛夫

13、什么是朋友?朋友就是你可以精诚相待的人。——弗·克兰

14、友谊是精神的融合,心灵的联姻,道德的纽结。——佩恩

15、朋友间的不和,就是敌人进攻的机会。——伊索

16、要想得到别人的友谊,自己就得先向别人表示友好。——爱默生

17、主人和奴仆之间不可能有友谊。——库尔齐

18、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纪伯伦

19、正如真金要在烈火中识别一样,友谊必须在逆境里经受考验。——奥维德

20、朋友乃时常亲爱;弟兄为患难而生。——《旧约全书·箴言》

21、友谊使欢乐倍增,悲痛锐减。——培根

22、友谊的最大努力并不是向一个朋友展示我们的缺陷,而是使他看到他自己的缺陷。——拉罗什富科

23、赢得友谊要靠智慧,保持友谊要靠美德,这两者是同等重要的。——威·佩因特

24、这是一种友谊的规律:一旦疑心从前门走进,爱情就会从后门溜走。——毫厄尔

25、莫逆于心,遂相与友。——庄周

26、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蒲松龄

27、友谊是个无垠的天地,它多么宽广啊(罗.布朗宁)

28、在无利害观念之外,互相尊敬似乎是友谊的另一要点。——莫罗阿

2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30、用狡计去害友人的人,自己将陷于危险埋伏之中。——伊索

31、友谊建立在同志中,巩固在真挚上,发展在批评里,断送在奉承中。——列宁

32、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

33、真正的友谊——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好的无价之宝,你能够对自己的朋友守信,永远无愧于他,那将是对你性格、灵魂以及道德的最高考验。——马克思

34、一步一步来是做生意的诀窍,但不是交朋友的诀窍;做生意时没有友谊,交朋友时也不应该做生意。——莱辛

35、不信任朋友比被朋友所骗更丢脸(英国)

3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37、顺利时结交朋友,逆境中考验朋友。——拉丁谚语

38、了解一个人的朋友实际上创造了那个人。——罗曼·罗兰

39、虚伪的迎合是友谊的毒剂,诚恳的批评是友爱的厚礼(藏族)

40、在业务的基础上建立的友谊,胜地过在友谊的基础上建立的业务。——洛克菲勒

41、在朋友交谈之间语言需要当心,成年人要步步为营,不传坏话,便可促进双方的友谊。减少是非是促进人际关系重要的一环,好话要多传,坏话一句也不传。——三毛

42、朋友,以义合者。——朱熹

43、友谊像婚姻一样,其维持有赖于避免不可宽恕的事情(美国)

44、朋友是亲密的永久伙伴。

45、在幸运时不与人同享的,在灾难中不会是忠实的友人。——伊索

46、一个人在其人生道路上如果不注意结识新交,就会很快感到孤单。先生,人应当不断地充实自己对别人的友谊。——塞·约翰逊

47、恶人相远离,善者近相知。——王梵志

48、婴儿是屋子里的明灯,友谊是幸福的明灯。

友情的名言范文3

作业不会,学霸帮你。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

友情的名言范文4

关于朋友的英语名言警句摘录

1) Friendships last when each friend thinks he has a slight superiority over the other。当朋友之间互相都觉得比对方稍稍优越时,友谊便能长久下去。

2) He that has a full purse never wants a friend。 只要袋里有,不愁没朋友。

3) Do not speak of your happiness to one less fortunate than yourself。不要向不如你幸福的人说你自己的幸福。

4) Friendship is love with understanding。友谊是爱加上谅解。

5) A hedge between keeps friendship green。有一道隔墙会保持友谊常青。

6) Admonish your friends in private, praise them in public。在私底下要忠告你的朋友,在公开场合又表扬你的朋友。

7) Friendship the older it grows the stronger it is。 友谊地久天长。

8) I like a simple friend, who holds my faults like a looking glass before my face。我喜欢这样的朋友, 他对我的缺点就像照镜子一样直言不讳。

9) Friendship is the golden thread that ties the hearts of all the world。友谊是一根金线,把全世界的心连在一起。

10) In prosperity our friends know us; in adversity we know our friends。 在顺境中,朋友结识了我们;在逆境中,我们了解了朋友。

11) Friendship is the greatest pleasure in life。友谊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12) Without confidence there is no friendship。 没有信任,就没有友谊。

13) A brother may not be a friend, but a friend will always be a brother。 兄弟未必是朋友,而朋友总是兄弟。

14) The only way to have a friend is to be one.---Ralph Waldo Emerson, American thinker 唯一能获得朋友的办法就是自己先当个朋友。---美国思想家 爱默生

15) the principle of training, and understanding to care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德)马克思

16) True friendship is like health, not to lose, can not appreciate the precious真挚的友谊犹如健康,不到失却时,无法体味其珍贵。 --(英)培根

17) Where there is marriage without love, there will be love without marriage. 有没有爱情的婚姻,就会有没有婚姻的爱情。——Benjamin Franklin

18) Between friends all is common。朋友之间不分彼此。

19) A friend is a second self。 朋友是第二个自我。

20) We can live without our friends, but not without our neighbours。 生活可无友,邻居不能无。

关于朋友的英语名言警句推荐

1) A man should keep his friendship in constant repair. ---Samuel johnaon, British writer 人应该经常维修友谊。 ---英国作家 约翰逊

2) A true friend is for ever a friend. ---Grorge Macdonald, British novelist 真正的朋友是永远的朋友。

3) Admonish your friends privately, but praise them openly. 告诫朋友要在私下里,但是夸奖朋友要公开。

4) Animals are such agreeable friends --they ask no questions, they pass no criticism. ---George Eliot, British novelist 动物是极易相处的朋友,它们不提问,也不批评。 ---英国小说家 艾略特 关于友谊的英语名言

5) Be slow in choosing a friend, slower in changing.---Benjamin Franklin, American pesident 选择朋友要谨慎,换朋友更要谨慎。 ---美国总统 富兰克林

6) Be slow in choosing a friend; slower in changing. 选择朋友要审慎,摒弃更要审又慎。

7) Happiness is a perfume you cannot pour on others without getting a few drops on yourself. 幸福犹如香水,你不可能泼向别人而自己却不沾几滴。——Emerson

8) Happiness is when the need of sincere friendship, especially in times of trouble幸福的时候需要忠诚的友谊,患难的时刻尤其需要。 --(古罗马)塞涅卡

9) He that will not allow his friend to share the prize must not expect him to share the danger.---Aesop, Ancient Greek fable writer 不肯让朋友共享果实的人,不要指望朋友与他共患难。---古希腊寓言作家 伊索

10) Hypocritical friendship is like your shadow; when you are in the sun, it will closely follow you, but once you go into the shadow, it will leave you.虚伪的友谊有如你的影子;当你处在阳光下时,它会紧紧地跟着你,但你一旦走到阴暗处时,它立刻就会离开你。 --(英)培根

11) In prosperity our friends know us; in adversity we know our friends. 在顺境中,朋友结识了我们;在逆境中,我们了解了朋友。——C.Collins

12) It is impossible to love and to be wise. 爱令智昏。——Francis Bacon

13) Life can’t live without friendship, but to get the true friendship is not easy; friendship is always needed loyalty to sow seeds, with passion to irrigation, using

14) Because friendships enhance our lives,it is important to cultivate them. 培植友谊十分重要,因为友谊能提高生活的价值。

15) Betraying a trust is a very quick and painful way to terminate a friendship.---Ralph Waldo Emerson, American thinker 背信弃义会迅速而痛苦地断送友谊。---美国思想家 爱默生

16) Both together do best of all. 二人同心,无往不胜。

17) Do not speak of your happiness to one less fortunate than yourself. 不要向不如你幸福的人说你自己的幸福。 ——Plutarch

18) Some components of a thriving friendship are honesty, naturalness, thoughtfulness,some common interests.---Ralph Waldo Emerson, American thinker 确保友谊常青的要素是:诚实、朴实自然、体贴和某些共同兴趣。---美国思想家 爱默生

19) Suspicion is the poison of friendship .---St, Augustine, Bishop of hippo 怀疑是对友谊所下的毒药。---希波主教 圣奥古斯丁

20) The course of true love never did run smooth. 通向真爱的路从无坦途。——Shakespeare

关于朋友的英语名言警句大全

1) Long together share sb.’s joys and sorrows together, in order to have friends with complete mutual understanding长期在一起同甘共苦共患难,才能有莫逆之交。 --(古罗马)西塞罗

2) Love, friendship, respect, do not unite people as much as a common hatred for something. 爱情、友谊和尊敬都不如对某物的共同的恨那样能把人们团结起来。——Chekhow

3) A friend is easier lost than found.得朋友难,失朋友易。

4) A friend is never known till a man has need.需要之时方知友。

5) A friend indeed is a friend in need.患难见真情和患难之交才是真正的朋友.

6) A friend is a second self. 朋友是第二个自我。

7) if you would be loved, love and be lovable. 想被人爱,就要去爱别人,并让自己可爱。 ——Benjamin Franklin

8) Don’t ask others to also do not allow others to do the dirty things, as a principle of friendship既不请求别人也不答应别人去做卑鄙的事情,为友谊的一项原则。 --(古罗马)西塞罗

9) Don’t try to win a friend by presenting gifts. You should instead contribute your sincere love and learn how to win others’heart through appropriate ways.---Socrates, 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不要用馈赠去获得朋友,你必须奉献你诚挚的爱,学会怎样用适当的方法来赢得别人的心。---古希腊哲学家 苏格拉底

10) Friendship is like money, easier made than kept. 友谊如金钱一般,容易得到却不易保持。 ——Samuel Butler

11) Friendship is the biggest effort and a friend to show our flaws, but he saw his own defects友谊的最大努力并不是向一个朋友展示我们的缺陷,而是使他看到自己的缺陷。 --(法)拉罗什夫科

12) Friendship is the golden thread that ties the hearts of all the world. 友谊是一根金线,把全世界的心连在一起。 ——J.Evelyn

13) Friendship is the greatest pleasure in life友谊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英)休谟 名人名言

14) Friendship often ends in love, but love, in friendship—never 友谊常以爱情而结束;而爱情从不能以友谊而告终。——C.C.Colton

15) A friend that you buy with presents will be bought from you.

16) A friend without faults will be found.没有十全十美的朋友。

17) A hedge between keeps friendship green.君子之交淡如水(字面:朋友之间有所界限 才能让友谊之树长青)。

18) A life without a friend is a life without a sun. 人生没有了朋友就犹如失去了阳光。

19) Without words, in friendship, all thoughts, all desires, all expectations, are silent joy and sharing.在友谊里,不用言语,一切的思想,一切的愿望,一切的希冀,都在无声的欢乐中发生而共享了。 --(黎)纪伯伦

20) A man should keep his friendship in constant repair. 只有经常“浇灌”,方能保持友谊天长地久。

看了关于朋友的英语名言警句还看:

1.关于朋友的英文格言

2.关于朋友的英语格言

3.有关朋友的英语格言

友情的名言范文5

关键词:冯友兰;情感;哲学;地位;作用

冯友兰是“接着”宋明理学讲的,他在自己的哲学体系中明确保留了程朱等人有关情的若干说法,给予情感和意欲等精神因素以一定的地位。并进一步指出情感等在哲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从现代哲学观念出发,提升了情感等在哲学中的地位。这是冯友兰哲学思想中的一个特色,但却被学术界所忽视,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以利于对冯学有一个更为全面的理解。

一、冯友兰论情感与发展民族哲学的关系

民族哲学在冯友兰看来,就是用某民族的言语,照着某一民族的哲学史去讲的,但是它却不受某一民族的言语支配。然而民族哲学中的概念,至少大部分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哲学概念是共通的,否则即没有哲学。因此说民族哲学的总的特征也应该是理性的、思辩的、抽象的和形而上的。冯友兰说:“哲学本是纯理智的产物,不过其中名词亦可能引起人情感上的联想。至于这一类底名词,哲学家是否必需避免应用,则是一可讨论底问题。”①就是说哲学仍然包含着情感的因素,这是一个尚需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首先,冯友兰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区别我们要讨论的是哲学本身,抑或是就哲学对一般人的影响而言。如果就哲学本身说,哲学是讲普遍的、公共的义理,至少是探求如此的义理。这些义理固然须用某种言语去论述,但这某种言语对于义理完全是没有关系的。不过就哲学对于一般人的影响来说,虽然也是偶然的、不相干的,但是对于用某言语的某民族的人来说,则很有关系。“因为用某种言语底某民族底人,对于某言语中底有些哲学名词,可以有些情感上底联想,由这些联想要可以得到许多情感上底满足。所以就哲学说,名词之可以引起人的情感上底联想者,可以不用,或不可以用,但就哲学对于一般人底影响说,这一类的名词,又是可以用,而且又是不能不用的。”②也就是说在民族哲学之中,哲学名词以某种语言出现时就具有情感上的联想功能,并且这种联想能够带给人情感上的满足,所以说这种被赋予情感色彩的名词不仅是可以用的而且又是不能不用的。

因为哲学对于人生的一个重要用处,就是不仅使人对于宇宙人生有理智的了解,并且能够使人对于宇宙人生有情感上的满足。冯友兰指出,哲学中所用的名词,在本民族的语言中,的确能够使人产生丰富的情感上的联想,这就是哲学方面的极为重要的用处。我以为冯先生的这个认识是十分正确的,特别具体到中国哲学,所使用的名词概念和范畴,多为“明晰不足,暗示有余”,比如说“道”、“理”、“气”、“心”、“性”、“知”、“体”、“用”等等,无不能给人以多方面的联想和启示,因此留下巨大的思维空间,使人能通过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思维向度以及运思需求,而得出不同的认识结论。这些新角度、新视野、新想法,当然不会完全是抽象的和形而上的,而会产生出许多想象和形象,比如说“气”这一概念,至少有十多种的解释,其中像汉代王充所说的“气”,就有天气、地气、日月五星之气以及阴阳合和生人之气等,无不带有形象性,因此就不会不使人产生情感上的联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即使是孟子、荀子的著作,在冯友兰看来,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由于名言隽语的简短、比喻例证之间无相互联系,因此就充满了种种暗示,即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中国哲学就和中国艺术具有密切的关联,而中国艺术也浸润了中国哲学的这种富于暗示的理想。同样,“中国艺术这样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里”③。

当然,冯友兰学贯中西,他不仅考察了中国哲学的这一特征,同时他对西方哲学也提出相同的认识,他说:

“维也纳学派以为形上学不足以与逻辑学或科学比。因此逻辑学或科学中底命题,都可以逻辑上底真假论,形上学中底所谓名题,则不可以逻辑上底真假论,亦是些没有意义底话而已。由此方面说,形上学只可以与诗比。诗中所说的话,亦不可以逻辑上底真假论,亦是些没有意义底话。诗说无意义底话,但其无意义底话,可以使人得到一种情感上的满足。形上学亦说无意义底话,其无意义底话,亦可使人得到一种情感上底满足。例如说:‘上帝存在,灵魂不灭,意志自由’,都是些没有意义底话。这些话虽然没有意义,但人听了这些话可以得到一种情感上的安慰。由此方面说,对于人,形上学与诗有相似底功用。所以维也纳中底人说:形上学是‘概念的诗’。照维也纳学派的说法,这是形上学的真正性质。形上学的真正底性质。形上学如在人的文化中有其地位,亦是由于它有这种性质。”④

我们知道冯友兰把哲学定义为人类精神的自我反思,显然我们对这一定义不能够作狭义的理解,人类精神不仅包括抽象的、理智方面的东西,同样也寓以情感、暗示、联想、意欲等方面的内容。显然冯友兰这样提出问题,指出情感等在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和功能,丰富了哲学的内涵,消除了人们对哲学偏狭的理解,因此是对哲学学科建设所做出的贡献。当然,在冯友兰之前,西方一些哲学家也指出过情感在哲学中的作用,比如穆勒(JohnScuartMill)说过“情感的培养成了我的伦理学的哲学信条中的基本观点之一”⑤;孔德(AugastCornte)则认为情感具有某种至上性,实证哲学的作用就是“凭借使情感、理性和活动达到永久的和谐,而形成了一个规范我们的私人和公共存在的整个过程的系统”⑥。很显然穆勒和孔德则是将情感的作用局限于某种哲学思想和体系之中,而冯友兰则将情感在哲学上的地位和作用做了一个总体的、概括性的阐释,这样的话,哲学的情感性就成为哲学的一个重要的性质,这对哲学的普及和提高都指出了一个重要的运作方向,因此是超迈前人的。

冯友兰对情感在哲学中的现实意义也做了充分的论述。他说:“阶级哲学,能予其民族中底人以情感上满足。无论在民族方面或阶级方面,公同底情感上底满足,可以引起精神上底团结。”⑦冯先生说这番话正值民族危难之际,全国军民奋力抗战,而哲学家则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唤起民众,这样哲学的情感性就形成了一股民族的凝聚力,使精神上的团结成为一种巨大的力量,这显示了冯友兰不仅是一位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具有一种崇高的人格魅力。他认为:“一个哲学家,接着以前底大哲学家的哲学讲哲学,其工作是旧日所谓‘上继往圣,下开来学’。这两句话,就哲学说,其意义完全是理智底,但就民族哲学说,其意义不仅是理智底,而且是情感的。”⑧这里面确实包涵了诸如民族精神、爱国热情、民族操守和气节等多方面的情感内容。

冯友兰还认为,哲学总是要接着某民族的哲学史讲的,总是要用某民族的言语说的。接着某民族的哲学史讲,用某民族的言语说,对于哲学是偶然的,表面的,但对于某民族的人的情感上的满足,及精神上的团结却是有大关系的。他说:“所以某民族底哲学家,就其是哲学家说,他接着任何哲学史讲,用什么言语说,是没有关系底。但就其是某民族的哲学家说,他必须接着他的民族的哲学史,讲他的哲学,以他的民族的言语,说他的哲学。某民族的哲学家如此讲底,如此说底哲学,不论其内容是哪个派别底哲学,它是此民族的民族哲学。”⑨因此说,世界性的哲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没有的,因为任何哲学都具有某种民族性,因此任何哲学体系、任何哲学思想都具有哲理性和情感性相互依存、相互融和的基本特点,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冯友兰对情感在哲学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论述,充分显示了一代哲学大师对精神现象所做出的深刻和全面的反思,他把“情感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团结”视为哲学的重要功能,将会给我们以多方面的重要启示。

二、冯友兰论对情感的处理方法

在冯友兰看来,情感既然在哲学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那么如何处理情感也必然成为他十分关注的问题。通观冯著可以看出,冯友兰在怎样较好地处理“情”与“理”之间的关系做了不少论述,并认为使二者处于动态的平衡与和谐的状态则是情感处理的最好方法。

当然,作为一个真正的哲人就必须具有真情实感。因此在冯先生看来庄子妻死鼓盆而歌,强调圣人无情以及邵雍故做快乐都属于矫情与做作。比如他认为:“康节诗云:‘尽快意时仍起舞,到忘言处只讴歌。宾朋莫怪无拘检,真乐攻心不奈何。’(‘林下五吟’《击壤集》卷八)‘花谢花开诗屡作,春归春至酒频斟。情多不是强年少,和气冲心何可任。’(‘喜春吟’《击壤集》卷十)攻心而使之无奈何底乐,大概是与哀相对底乐。与哀相对底不是真乐,康节有点故意表示其乐,这就不够风流。”⑩就是说邵雍这里有些强颜欢笑,苦中做乐的意味,并不是情感的真实流露。另外像《庄子•刻意》中所谓:“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德之失。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认为心有悲乐、喜怒、好恶之情,存在忧乐之心,都损害德,也损害道。无忧无乐,才能体道存德。这些认识在冯友兰看来不过是一种虚假的观念,人不可能离开人情去空谈仁义道德。当然,冯友兰有时在对道家无情问题的表述上运用了比较含蓄的措辞,因此受到了当时的一些学者的责难,比如李文湘就说:“冯先生进一步又说:‘对于宇宙,及其间的事物,有完全底了解者,即可完全无情。其所以完全无情者,并不是冥顽不灵,如所谓槁木死灰,如土块然,而是其情为了其了解所化,即所谓以理化情也。’字里行间,认为无情是做人的最高标准。”(11)为此冯友兰做了这样的解释:第一是“以理化情”的说法,是别人把他引叙以备批评的说法当成了他自己的观点;第二是圣人的完全无情是否是好的,是值得打问号的;第三是圣人的完全无情,在事实上是否完全可能,也是很成问题的;第四是说宋明道学家主张的圣人有情而不为情所累之说,虽然具有道家以理化情的好处,却没有关于圣人无情问题所带来的理论困境。所以冯友兰坚持不论是圣人还是凡人都是有情的,只是圣人能够“有情而不为情所累”。并认为这一命题比“以理化情”说是进了一步,是有好处的。

关于情感的具体论述,冯友兰集中在《论风流》一文中。“风流”是一种人格美的充分体现,也是名士的主要表现。“是名士,必风流。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假名士只求常得无事,只能痛饮酒,熟读《离骚》。他的风流,也只是假风流。嵇康阮籍等真名士的真风流若分析其构成的条件,不是若此简单。”(12)在冯友兰看来这些真名士也是哲人需要有四个构成条件,除了要必有玄心,必有洞见,必有妙赏之外,那就是必有深情。我们这里就着重谈一下第四点。冯友兰说:

《世说新语》说:“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因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言语》)又说:“桓公北征,往金城,见前为琅琊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言语》)又说:‘王长史(廞)登茅山,大痛哭曰:‘琅琊王伯與终当为情死。’”(《任诞》)桓温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八个字表示出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情感。后来庾信《枯树赋》云:“桓大司马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逢摇落,悽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虽然只有二十四个字,但是主要底还只是“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八个字。(13)

冯友兰先生认为上引这段话中,体现了人生无常的情感,也体现一切事物无常的情感,还体现了一往情深的情感。总之这些都是认为人生有情的情感。真正风流的人因为其有玄心,玄心是指一种超越感,其实质也是一种理性的体现。所以当深情与玄心加以碰撞之时,就能够超越自我。这就叫虽有情而无我。“所以其情都是对于宇宙人生底情感。不是为他自己叹老嗟卑。桓温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他是说‘人何以堪’,不是说‘我何以堪?’假使他说‘木犹如此,我何以堪’。他的话的意义风味就大减,而他也就不够风流。王廞说,王伯與终当为情死,他说到他自己。但是他此话与桓温卫玠的话,层次不同。桓温卫玠是说他们自己对于宇宙人生底情感,王廞是说他自己对于情感底情感时,虽说到他自己,而其话的意义风味,并不减少。”(14)就是说这种“有情而无我”是一种超越了个人“小我”的情感,因此这种情感与万物之情必然会产生一种共鸣,因此其对万物都会有一种深厚的同情。因此冯友兰说:“我的主张是‘有情而无我’。我的主张是:一个人若没有无益底感情,可少受许多累,多做许多事……我们有个办法,叫人能免此累,岂不亦好?至于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感情,正是,‘有情而无我’。若其有我,他一定是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15)因此,冯友兰非常重视“有情无我”与“有情有我”二者的区别。在他看来,有情有我,是为个人而有的喜怒哀乐,是为个人的一己私利出发的。而有情无我,是为国家社会的公利而发的。前者谓之情,后者谓之忠爱或义愤。其实,忠爱或义愤就是一种道德情感。

具体说到对于情感的处理方法问题,冯友兰比较赞赏程颢的观点。在大程看来,不仅一般人,甚至圣人也有喜有怒的,而且这是很自然的。诸如程颢这样涵泳深沉的理学家,因为他的心“廓然大公”,所以一旦喜怒之类情感发生了,也不过是宇宙内的客观现象,与他的自我并无特别的联系。他或喜或怒的时候,那也不过是外界当喜怒之物在他心中引起相应的情感罢了。他的心像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任何东西。这种东西产生的结果是,只要对象消逝了,他所引起的情感也随之消逝了。这样圣人有情而无累,冯友兰非常欣赏这种圣人有情而无累的情感处理方法,在多篇文章中提到它,多次表明“我赞成‘有情而不为情所累’之说”(16)。然而这毕竟是专门对“圣人”而言的,也包括像程颢这样的“醇儒”,情感的来去就像照镜子,照之则有,不照则无,这面镜子有些像《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鉴”,可谓神奇和神秘,然而它的可信性就成为问题,颇有些小说家言的味道。由此可知,冯友兰也还是有些浪漫主义情调的。

然而一贴近现实,冯友兰关于情感的理论就显得更为平实可信。比如他说,如果单纯从理智的观点来看,则一切送死的礼节,当然都是毫无意义的。行这些个礼都是“愚之至也”。反之若专凭情感,则我们尽可以种种迷信为真理,而否认理智判断。因此冯友兰说:“我们对待死者,若纯依理智,则为情感所不许;若专凭情感,则使人流于迷信,而妨碍进步。其有折衷于此二者之间,兼顾理智与情感者,则儒家所说对待死者之道是也。”(17)如何平衡情感与理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让其保持必要的张力,而不要任何一个方面发生倾斜,这就是冯友兰反复强调的“有情而不为情累”,不为情累就需要理智的调控,越是激烈的情感越需要高度的理智来加以制约。所以冯氏这里特别提出了亲人长辈的去世这样一个人生都要碰到最感到悲恸的大事,儒家强调的“哀而不伤”则是对待死者的能够“折衷于此二者之间”的中庸之道。冯友兰毕竟是一位当代大儒,他的立身行事总是不会偏离孔孟程朱等先贤所确立的范围。其引《礼记•檀弓》之文:“孔子曰:‘之死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为也。之死而致生之,不智而不可为也。是故竹不成用,瓦不成味,木不成斫,琴瑟张而不平,竽笙备而不和……神明之也’。”“孔子谓为明器者,知丧道矣,备物而不可用也。”之后说:“专从理智之观点以待死者,断其无知,则为不仁;专从情感之观点以待死者,断其有知,则为不智。折中于二者,为死者‘备物而不可用’;‘为之备物’者,冀其能用,所以副吾人情感之期望也;‘不可用’者,吾人理智明知死者不能用之也。儒家对理智明知死者已矣,客观对象方面,固无可再说者也。”(18)所以在冯友兰看来,儒家对于丧礼之理论,儒家对于祭祀之理论,亦全就主观情感方面立言。祭祀之本意,依儒家之眼光观之,亦只以求情感之慰安。而这样做的原始动力,却不能不说是来自理智。当理智和情感发生冲突时,常常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甚至正常的生活秩序。现代心理学已经指出,情绪和情感的激动度往往与刺激的意外程度相联系,也与自我控制的能力相关。越是出人意料的刺激,越是违反本来愿望的事件,越是超出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引起情绪的激动度就越大。过度的激动不利于智力活动的进行,平静的情感则有利于智力活动的持续进行,因此冯友兰依据儒家学说提出的处理情感的方法,既符合现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同时更凸显了中国哲学所特有的那种实用性和现实性品格。

冯友兰关于情感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论,虽然根源出自儒家,但也融会了西方哲学的一些观念,当然他本人所做出的创造性的理论转换,确实独具匠心,发前人所未发,值得我们进一步发掘与探讨。

注释

①②④⑦⑧⑨⑩(12)(13)(14)(17)(18)冯友兰:《三松堂学术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第436、436、559—560、438、438、438—439、617、610、614、614—615、136、137页。

③冯友兰:《冯友兰选集》上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33页。

友情的名言范文6

关键词:刑名幕友;司法审判;法律文化

中图分类号:DF092文献标识码:A

“无幕不成衙”是清代官场的真实写照,全国达万人之众的幕友,在事实上把持着清朝各级衙门的日常运转,并在民间以“师爷”之称闻名遐迩。刑名幕友在幕席中更居首位,其名虽“佐治”实则“出治”,以法律专长左右着有清一代地方司法审判,成为历史上以私人身份从事司法公务的特殊群体。

一、刑名幕友的兴起幕友制度作为中国古代幕僚制度的延续和发展,起于明代而在清代达到全盛[1]。明清时期各级政府官僚机构被称为“幕府”,“幕友”即为“幕府”主官延请办理刑名、钱谷、文书各方面事务的佐助人员。在清朝,幕友已经遍及各地,并时常与吏役勾结为害一方。顺治八年(1651年)闰二月丙辰谕吏部:“迩来吏治,不肖者剥削民财,营求升转,不顾地方荒残、民生疾苦。稍知自爱爱民者,因上官举荐不公不觉,操守顿易。至于不识文义之人,益不胜任,文移招详,全凭幕友,转换上下,势难兼顾。幕友又须酌量事之烦简,而增减其人。与吏役通行作弊,贻害百姓。”(参见:清实录.顺治朝实录[M]中华书局影印,2012:383. )据推断,到十八世纪末,幕友的总人数估计已达7500人,并应在19世纪继续有所增长[2]。 直到清末民初,幕友制度才走向衰落,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活跃了大约300年时间。

“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从司马迁著《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可知,“刑名”从战国开始成为法家及其理论的代称。 在清朝,“亲民首在理讼”,作为专事狱讼不可或缺的刑名幕友,全国1500多个州县基本都有聘请,加上总督、巡抚、布政司、按察司、知府等衙门所聘,形成了庞大的法律专业群体。清人李伯元所著小说《文明小史》第30回就写道:“各省的那些衙门,无论大小,总有一位刑名老夫子。”充分说明了刑名师爷在清代官场中极为重要。

刑名幕友在清代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清代法律体系趋于庞杂,律、例、成案并存,因例破律、一事设一例、一地专一例甚至因此例而生彼例现象大量存在从《大清律例》看,律文仅436条,但每条律文平均附例4—5条。 ,例在司法实践中被广泛用于办案。加之法律程序纷繁复杂,司法审判非经专门训练并长期专事刑名的幕友不能胜任。二是随着清代经济社会关系急剧变化,各种纠纷案件大量增加,审判任务十分繁重。如雍正年间,阎尧熙初任浙江嘉兴知府时,日判案300件[3];嘉庆十年,安徽六安知州高廷瑶上任之初,3日内处理积案129件[4]。清代还规定了严格的审限制度,寻常命案6个月,盗窃及情重命案等4个月,按察司自理案件1个月,府、州、县自理案件20日[5]。对判案出现差错者,予以严厉的责任追究。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官员审判工作强度和压力非同小可,客观上需要专职人员予以辅助。三是清代官员基本少修律文,客观上不得不延请刑名幕友辅佐[6]。清代大员中满人居多,很多不懂汉俗,不谙民情,不悉政务。汉人为官主要来源于“科班”、“捐班”和“军功”出身,科班以八股取士而不明律文人情;靠捐钱任职的捐班和军功出身的武人对法律事务更是茫然无知,只有依赖刑名幕友这一懂法律、知民情的特有群体佐助,才能保证司法活动的正常运转。四是读书人众多,但能考取功名进而为官者百不及一,从事幕友是解决落第学子生计、维护家庭生活、保持社会稳定的一条重要路径[7]。

二、刑名幕友的职责和地位(一)刑名幕友的职责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李灿:初论清代刑名幕友刑名幕友事实上为所处时代的法律适用专职人员。清乾隆年间庄有恭写有《偏途论》,其中《送刑名核办事件》一节参见:章伯锋,顾亚近代稗海:第11辑[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645.原文是:到任通报,印信关防,访拿讼师,地棍土豪,师婆,蠹毒害人,地师引诱,庸医杀人,结盟拜会,强盗硬丐,僧道鏖化,符箓度牒,义鸡剪绺,贼舟匪船,聚众,窝赌窝娼,奸占拐骗,土妓流娼,诬良为盗,买良为娼,婚姻休妻,买休卖休,和奸,嬲奸幼童,私宰耕牛,吸食鸦片,六房典吏,书差舞弊,报捐查籍,封赠旌奖,贞女教子,义夫节妇,丁忧启服,承祧过继,阴医僧道,抛弃尸骸,开棺盗斗,毁坟掘墓,命盗抢劫,书差乡保,书院观风,夹带,文武考试,公出公回,词讼月报,大计考语,越城犯夜,编查保甲,到配安置,接递公文,兵牌火票,遗火放火,私挖官堤,假官假印,假票假银,窃取木植,偷伐茔树,私造鸟枪,器械炮位,贩卖烟土,硫黄私硝,疏失饷鞘,索扰图赖,讹诈滋闹,斗殴打降,抬验伤痕,叛逆灭伦,违悖殴尊,剸夺偷窃,娼优隶卒,监狱班房,差保私押,私刑勒诈,疏脱人犯,各犯报病,犯人拒捕,夺犯殴差,钦查案件,赃私缓赎,十要减等,秋审立决。 ,叙述了官仆(长随)应该将盗案、命案、、逃人、斗殴、受赃、诈伪等80余种案件送刑名幕友处理,其职权范围包括了当时几乎所有刑事案件及部分民事案件,还涉及一定的治安、教化等方面事务。刑名幕友全程参与这些司法审判,从拟批呈词、勘验详案,到定拟招解、审转复核,都是其份内之事,往往实际主导着案件的审理。

1.拟批呈词。原告呈递的诉讼状文,多先由刑名幕友审查诉状形式和和控告人诉讼条件,拟写是否受理的意见。如主官同意受理,即将所拟意见誊录到呈词正本,批词遂发生法律效力。

2.案前准备。刑名幕友根据法定“不理刑名日”、案件情况和主官事务安排,确定案件审期。签发传票传集原告、被告和人证,充分搜集证据,为判案理清脉络和线索。

3.勘验详案。案件进入正式审理后,须审讯被告人,讯问被害人亲属和证人,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勘验。由于地方官多不通晓法律,刑名幕友必须明辨是非、鉴别证据,确保在审限内正确结案。

4.定拟招解。按照清代司法层级管辖规定,州县对徒刑以上案件审理后须将被告供述、证人证言、初拟罪行和法律适用根据具文详报下一审级,称为定拟招解。上级衙门如从定拟招解中找出蛛丝马迹初拟,州县主官则会以“出入人罪”被处罚,重则将会降级革职。

5.审转复核。对案件实行逐级审转复核,将产生驳案、上控等若干种司法文书。其中驳案是上级衙门对上报法律文书提出的质疑和不同意见,呈文衙署必须予以答复。驳案答复既要坚持呈报意见,又要为上级衙门留足脸面,同时要留下转圜余地,最见刑名幕友功夫[8]。

(二)刑名幕友的社会地位

清代幕友是私人性质的官僚顾问,名虽佐理实则主管,集僚、师、宾三种角色为一体,对官员保官升职、消灾避害至关重要[9]。正如清代幕友陈天锡所言,幕友对于主官,犹如“饥渴之于食饮,寒暑之于裘葛,而不可离矣”。因此,幕友无官之责,而有官之权,被主官尊为西宾、西席,礼遇有加。官贵如曾国藩者,用餐也必待幕友到齐方才开席[10]。同时,幕友可以从所佐之官处得到高额“束修”(薪俸)据陶正清《吏治因地制宜三事疏》言:“凡州县之费,莫费于延请幕宾,若浙江诸剧邑,非七八人不足分办,而就中所优倚重者,非二三百金不能延至。统而计之,已至千金之外。”另据瞿同祖所言,在1790 年州县的刑名幕友年收为260两,比清初一品官的年俸180两,以下各品递减25两左右,九品仅为33两的官俸要高许多。 ,反映出幕友阶层在官府中的特殊重要性。

但另一方面,幕友的社会地位和官员仍有天壤之别,所为之事均为他人作嫁衣裳,是读书人不得已而为之的谋生之路。入幕者有一般的读书人, 也有举人、进士,甚至翰林, 还有学者名流和闲散、致仕、失意的官员以及落魄贵青、抄青、破产商人等[11],总体上以知识分子为主,从事幕业主要是为衣食所逼。袁枚在《随园诗话》中称: “读书不成, 始习幕。”清代幕友龚未斋说:“所谓幕者, 乃家无负郭之田, 而有兄弟之养, 寂水无资, 擅粥不继, 读书无成,困穷之至, 不得已而以幕救贫也。”清记小说《客窗闲话》的作者吴炽昌, 原本专心科举, 终因贫困所逼, 只好“谢制举, 专读律”, 去做刑名幕友。绍兴府萧山县人沈吟樵也是“以亲老家贫, 谋薪水急, 遂弃书读律, 客皖江习申韩业”。“读书不成,迫于饥寒,则流为幕宾” [11]79,折射出幕友的无奈和凄凉。

入仕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特殊的社会地位和复杂的人生经历,使刑名幕友给世人以行事苛刻、圆滑世故的不良形象。周作人曾说,绍兴师爷“满口柴胡,殊少敦厚温和之气”。汪辉祖也谈到,“以守正为迂阔矣,江河日下,砥柱为难,甚至苞苴关说,狼狈党援,端方之操,十无二三。”[12]民间戏剧、故事、谚语中,刑名幕友几乎清一色以反面角色出现,被认为是有损阳寿、断子绝孙的阴鸷行当,这是对部分刑名幕友严刑竣法、陷害无辜、结党营私的直观反映。

三、刑名幕友的办案特点刑名幕友受有清一代社会制度、所受教育、民情世俗的影响,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练,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独特办案方式,首重依律办案,但也崇尚引经决狱;追求仁恕宽厚,行事却多诡谲奸诈;推许证据采信定案,又往往按需剪裁适用。

(一)首重依律办案

清朝规定:“凡断罪皆须具引律例。”首先根据法律和典章制度来处理法律事务,是对刑名幕友的基本要求。名幕汪辉祖认为,“幕客之用律,犹秀才之用四子书也。”清代刑名幕友王又槐说道:“幕友办案,全部律例不可不熟筹于胸中。”清代一位刑名幕友也称:“今之刑名家,读律令、校案牍、草狱词而已。或以律就事,或以事就律,原其犯法之心,以神明于立法之意,而使死生轻重得其平。”[13]刑名幕友办案以律例为准,并吃透律文精神要义,才会做到不偏不倚、准确无误,即“律之为书,各条俱有精蕴,仕至义尽,解悟不易。非就其同异之处融会贯通,鲜不失之毫厘去之千里”。[12]56

同时,一些刑名幕友还认为依律办案之要义要求慎用成案。清代成案和律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但成案相比律例繁杂混乱,现实案情又千差万别,如照猫画虎、牵强附会,则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清代幕友张廷骧认为“徒读律而不知办案,恐死于句下,未能运用;徒办案而不知读律,恐只袭腔调,莫辨由来。”[14]他在《赘言十则》中将律例比做“古方本草”,办案如“临症行医”,强调“仅以一二成案为式,于全部律例置之不讲,则无源之水,其涸可待”。汪辉祖也称“成案如程墨”,程墨指书肆中编纂的科考时文,他认为办案依成案不依律例,如同士子有了程墨就丢开经书一样舍本逐末,因此判案应以律例精神为准,不能循成案为用。汪辉祖在《佐治药言》说道:“勿轻引成案。成案如成墨,然存其体裁而已……可知情状既明,自有一律一例适当其罪。何必取成案,而依样葫芦耶?苟必成案是循,不免将就。增减毫厘,千里误事匪轻。”

(二)崇尚引经决狱

刑名幕友大多为“业儒无成及儒术不足以治生”汪辉祖《双节堂庸训》卷五载:“吾越业儒无成及儒术不足以治生,皆迁而之幕,以幕与儒近也。” 者,熟读四书五经,信奉礼教经典。在刑名幕友看来,“法意、人情实同一体,徇人情而违法意,不可也;守法意而拂人情,亦不可也。权衡于两者之间,使上不违于法意,下不拂于人情,则通行而无弊”参见:《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九载宋宗时的通判范西堂判词。 ;“天下事无论矩细,大端不外情理时势四字,苟知准情酌理,审时度势,自无往而不利矣。”参见:(清)王又槐,佚名.刑幕要略[M]1998:121. “引经决狱”这一儒家的司法审判传统在刑名幕友判案中得以完全的继承发扬。名幕张廷骧把习幕者分为三等,“识力俱卓,才品兼优,例案精通,笔墨畅达者,上也。人品谨饬,例案精熟,笔下明顺者,次也。人品不苟,例案熟练而笔墨稍逊者,又次也。”[14]24娴熟运用儒家经典和道义精神判案被认为是刑名幕友的最高境界。

名幕汪辉祖就以儒家经典审判疑难案件而获得广泛声誉。比如,浙江乌程县曾有继承一案,冯氏因本宗无可序继,自抚姑孙为后,比卒,同姓不宗之冯氏出而争继。汪辉祖以宋儒陈淳《北溪字义》“系重同宗同姓,不宗即与异姓无殊”[15]绝其争端。江苏长洲县妇周张氏,家富但年十九岁而丧夫,遗腹子继郎十八岁时,突然病死。族人以继郎未娶为由,欲为张氏之夫选继子,而张氏欲为继郎立嗣。辗转讦讼,前令皆批房族公议,历十八年未结。汪辉祖认为,张氏欲为立嗣实近人情,因此准按周张氏意立嗣。汪辉祖认为,族谓“继郎未娶,嗣子无母,天下无无母之儿”未见经典,而为殇后者,以其服服之,礼有明文,殇果无继,谁为之后?律所未备,可通于礼,与其绝殇而伤慈母之心,何如继殇以全贞妇之志。

对刑名幕友来说,引经决狱只是手段,发扬儒家人情伦常才是目的。张廷骧说:“幕虽小道,非洞达世情,周知利弊,焉能出而佐人。”[14]26清代州县一级有权裁断的案件多系田土、钱债、婚姻、继承方面的纠纷,处置不当即轻者累讼,重者伤于教化[16]。故而,刑名幕友既要依据法律,又绝不能拘泥于律例条文与字句之间;既要明辨是非,又绝不能呆板不近人情。以经决狱,变通裁判,是追求天理、国法、人情于一体,以符合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中深层次的“道”之要求。

(三)追求仁恕宽厚

在刑名幕友眼中,“从宽治罪”是“以君子之心,行忠厚长者之事”,是儒家“仁恕”思想的体现。汪辉祖认为,求生“实千古法家要诀,法在必死,国有常刑,原非幕友所敢曲纵,其介可轻可重之间者,所争只在片言而出入甚关重大,此处非设身处地诚求不可。”万枫江、张廷骧、王又槐等名幕也都再三强调办案要从宽治狱,“与其杀无辜,宁失不经”。参见:(清)万枫江《幕学举要》、张廷骧《赘言十则》、王又槐《办案要略》。 谚云:“堂上一点珠,民间千点血”,判案下笔时多费一刻之心,涉讼者已受无穷之惠。

更现实的原因还有出于对鬼神恶报的畏惧和因果循环的深信,导致刑名师爷对为“恶”三思而后行,愿以犯人为出发点着想,期为自己积德、为子孙造福。汪辉祖在《佐治药言》中不惜笔墨,强调要以从宽治狱为审判原则,并罗列了一批因此得到善报的名幕,充分反映了这一思想。汪辉祖在《佐治名言》末尾写道:“学者诚能读其书,志其志,一动念务在慈祥,一启齿务存忠厚,一下笔务皆慎重,久之纯熟,习若性成。人之修积既深,天之报施必厚,不在其身,则在其子孙。富寿贵盛,有不期然而然者矣。” 但这在司法实践中往往造成置国法于不顾,庇护罪犯、开脱罪责,营私舞弊、枉法擅断。因此也有幕友谆谆告诫为幕者切勿出入人罪以求福报。方大湜在《平平言》一书中称“死者不可复生,爰书之所以不遽定者,乃慎重民命之意,非故出入人罪,救生不救死者也,朱子曰今之法家,惑于罪福报应之说,多喜出人罪以求福报,夫使无罪者不得直,有罪者幸免,是乃所以为恶耳,何福报之有。”

(四)推许证据定案

名幕办案总要求脚踏实地,无凭据不入详,有疑心不落笔[14]37,办案既不能主观先入为主,也不能漫无主见事多分歧,要以证据为准谨慎判断。《居官资治录》“幕论一”说:“要之案情期于结实,证据层层期结实矣。证据不牢即为虚松,全无证据即为无骨肉,尚当推鞫,慎毋草率定案”,折射出证据对于刑名幕友判案的重要性。

首先,证据必须确凿。王又槐所著《办案要略·论命案》言:“疑难之案,若无真正凶犯,切实供据,只可详报缉凶,俟访获明确,再行审办。不可捕风捉影,悬端刑求。倘率混详报,一经翻驳,措手无及。抑或别处拿获真凶,失人之咎难辞。即使始终屈抑成招,而不良何在?冤枉必报,秉笔者不可不慎也。”第二,口供不足为证。《刑幕要略》特别强调:“命案无证见,必须据供查起凶器,或死者遗落衣物并血衣等类,方为敷实。” 即使经反复讯问,口供必须与人证、物证相互印证,否则难保当事人不翻供呼冤。汪辉祖对不以草供为信深有感触:“罪从供定,犯供最关紧要。然‘五听之法’,辞止一端,且录供之吏,难得一无上下其手之弊。据供定罪,尚恐为真。”[12]67第三,证据必经鉴别。去伪存真是刑名幕友的重要工作,刑名幕友作为幕后人员,“办案者踏勘非亲临、犯证非亲鞫,终是隔膜一层”[12] 56,因此必须对人证、物证、供词反复进行分析鉴别。

与此同时,刑名幕友认为办成“铁案”的关键是对证据要懂得“剪裁”,“立干删枝,逢弯取直,如水落槽,绝无骑墙之弊,则案归一是矣”[17]。经过精心删取,虚实结合,人证、物证、供词高度统一,将判案结果做到天衣无缝、左右逢源、回旋有路。证据剪裁体现了刑名幕友的高超本领,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办案周折、避免上司诘难,但正如今日之选择性执法一样,也会掩盖案件的本来面目,很大程度上损害司法客观公正。

(五)擅长妙笔枉法

刑名幕友须“机牙足以应变,智计足以解纷”,方能游刃于浩如烟海的司法审判。幕友妙笔生花,随心所欲出入人罪、左右生死的案例比比皆是:1、世人耳熟能详的公文术语“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就是刑名幕友所创,用来作为混淆视听、敷衍塞责的借口,久而久之竟成为办案的一个诀窍。有夫以妇三宿不归告其有,负责案件的刑名幕友驳曰:“尔妻三宿不归,不守妇道属实。然律不云乎:‘捉双’,无双不能成奸。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碍难受理。”冠冕堂皇地驳回了诉求。2、某官员的儿子用刀杀人,案发后重金贿赂刑名幕友请求设法开脱。当时案情呈文已拟好并封印,本难以再作手脚,但刑名幕友妙笔一勾,将文中“用刀杀人”的“用”字改为“甩”字,杀人犯一下由故意行凶变成过失致死,应判的斩决也就改成了缓决。3、徐哲身《绍兴师爷轶事》中记载,光绪十一年,浙江一渔民为报生母之仇,将父妾乱刀砍死。刑名幕友仅将“看语”中的“情有可原,法无可救”顺序调为“法无可赦,情有可原”,渔民便死里逃生[18]。

夫听讼者,或从其情,或从其辞,在清代既无辩论又乏证据交换质证的情况下,一词一字之差,便可峰回路转、柳岸花明。刑名幕友中最为著名的绍兴师爷素有“刀笔吏”之称,即意其以笔为刀,翻云覆雨、颠倒黑白。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记载,刑名幕友有“四救先生”之名,即“救生不救死,救官不救民,救大不救小,救旧不救新”,即是说明刑名幕友站在凶犯、官、大官、旧官的立场上以诈坏法、枉法办案。归根结底,有清一代的司法体制和刑名幕友的特定地位,为其施展鬼斧神工的绝妙本领提供了广阔舞台。

四、刑名幕友对清朝法律文化的贡献“审判之名在官, 审判之实在幕”,刑名幕友作为幕后审判者,以尽心尽言、虚心立品为上,常年“劳形于详验关咨移檄牒,寓目在钦蒙奉准据为承”[19],并积极注释律例、整理案例、总结司法审判经验,深刻地影响着清代法制和法律文化。

(一)注释律例,适应法律统一需要

从实用主义出发,刑名幕友十分注重注释律例,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对律例进行细致深入的价值判断和语义阐释。将抽象难懂的律例进行通俗化讲解后,使一般的司法人员能根据律例精神,在法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发挥好自由裁量权,简便而准确的适用法律。朝廷对这些律例注释亦予以认可,刑名幕友沈之奇所著《大清律辑注》和万枫江所著的《大清律例集注》等都被援用为断案定罪的依据。

(二)汇编成案, 指导立法和司法

清代部分刑名幕友费尽心血,将典型成案汇编成册, 用先例指导立法和司法, 以期避免同案异判。清代道光年间名幕祝松庵和刑部官员鲍书兴汇编有《刑案汇览》、《续增刑案汇览》、《刑案汇览续编》、《新增刑案汇览》四篇, 收集整理乾隆元年至光绪十一年150年间成例9000多件,活生生地展现了清代法制、司法审判及民情风俗,打破了法律成案以“秘本”的形式私下授受的传统,为统治者立法和现实司法审判提供了翔实的参考资料。

(三)总结经验, 分析司法诉讼得失

刑名幕友以丰富的法律专业知识、高超的审判技能为依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著书立说总结刑幕之道。万维翰《幕学举要》、汪辉祖《佐治药言》和《续佐治药言》、王又槐《办案要略》、王有孚《不碍轩读律六种》及无名氏的《刑幕要略》,都对办案提出了一系列独到见解,是这些名幕诉讼实践经验的整理升华。清末民初, 中国的司法审判制度的改革, 即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刑名幕友职能的专业化和独立化。

五、结语刑名幕友维护了清代司法活动的正常运行,对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律文化建设作出了相当贡献。但刑名幕友仍是处于“法律适用的工具”地位,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工作者,清代法律的研究和发展也没有如西方一样成为真正独立的专门科学。更由于刑民幕友“非官非民”的独特角色,游离于法律内外,并广结亲缘、师缘、地缘以及业缘关系网,恣意妄为、上下串通、败坏司法的现象俯拾皆是,加剧了吏治腐败,影响了法制清明。究其根本,主要在于清朝高度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官本位”的主流思想,使之不可能对幕友形成行之有效的制约机制。借古思今,剖析清代幕友兴衰得失,对当代法治建设亦有着相当的借鉴和警醒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浣月.清代刑名幕友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3.

[2]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3.

[3]阎长贵.清代嘉兴知府阎尧熙事略初探[J]沧桑,2009,(6):43.

[4]高天文.清代成案制度与英国判例制度的比较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15.

[5]郭成伟.大清律例根原[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32.

[6]汪广松.师爷[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23.

[7]李乔.中国的师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25.

[8]肖木.清代的师爷[J].文史杂志,1998,(3):62-64.

[9]陆平舟.官僚、幕友、胥吏:清代地方政府的三维体系[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86-94.

[10]黄鸣鹤.刑名师爷[J].法律与生活,2004,(17):59-61.

[11]郑天挺.清代的幕府[J].中国社会科学,1980,(6):21.

[12]汪辉祖.佐治药言. 官箴书集成[M].合肥:黄山书社,1997:64.

[13]黄华均,刘玉屏.中国幕府之刑名师爷的法治精神[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0(1):100-102.

[14]张廷骧.入幕须知五种[M].清光绪十年刻本,1884:56.

[15]朱良好.论我国传统诉讼文化中的刑名师爷[J].学术探索,2006,(2):109-112.

[16]殷啸虎.古代衙门[M].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8:124.

[17]宋加兴.略论清朝的刑名幕宾和书吏[J].政治与法律,1984,(1):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