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生命范例6篇

感受生命

感受生命范文1

老师带头,说:“这节课玩吧!”于是给我们每个人发了张纸条,上书:幼年、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飞逝多少,就撕去多少。

于是过去的时间在我的手上和现在的时间一同被撕下,丢到谁也看不见的地方。

幼年——懵懵懂懂,毫不留情地撕下;童年——五光十色,有些不舍,可毕竟是过去式了,撕去又何妨?青年——过一点撕一点,愣住——-剩下的“生命线”肯定不够火苗燃放一秒的。

我只有那短短的一截生命了!可笑的游戏啊,你竟然让我看到了时间的流逝!那张纸条,毫无灵性的纸条竟然让我想笑,想哭泣!哼哼~,比死亡时钟还悲哀的游戏。

感受生命范文2

课堂上,听着声音动听,情感表达到位,极富感染力的课文朗读录音,曾几次,文到深情处,朗读者几度哽咽。可笔者偷窥学生,有面无表情地嚼口香糖者,也有面露哀伤之色的,却没有预想中的泪盈于眶的人。是学生面对他人的生命太冷漠还是引导有问题?我痛苦地思索着,重新审视教学设计,豁然间发现我是何等的武断与独裁,笔者将自己的情感体验武断地强加在学生的身上,忽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的规律,自以为是地设计学生情感体验的步骤,设计学生情感发展的方向。

仅仅让学生们概括、提炼文章的主要信息, 归纳作者的情感, 知道史铁生在“人生最狂妄的时候”忽然断了双腿, 后来在母爱的鼓舞下战胜自我, 成为一名优秀作家这一事实,从中看到一个伟大的母亲,就想让学生留下感动的泪水,珍爱生命,热爱母亲,是多么的霸道呀!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必须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使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可是笔者的教学设计却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忽略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以自己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鉴赏课文文本,没有引起他们的情感的体验与共鸣,无怪乎学生面无表情。

笔者决定从学生的人生经验和阅读体验出发, 立足于学生这个阅读主体来引导学生解读此文。改进的课堂教学设计如下:

一、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生命历程

其实, 和所有有思想的年轻人一样, 我们的很多学生尤其是青年学生都思考过生命和生死的问题;也和所有人一样, 当生命不是以一种最接近死亡、最残酷惨烈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 我们往往就忽视了生命的残酷性, 也就顺理成章地忽视了生命的宝贵性。我们没有史铁生的在最狂妄的年纪忽然残废了双腿的经历,但《我与地坛》却创设了一种特定的真实情景, 把主人公摆在了必须作出生死抉择的两难境界———活下去的理由是什么?苟且偷生还是干脆就死?对于一个内心丰盈的年轻人来说, 这种选择是如此真实又是如此沉重, 以至给学生也会带来一次严肃的心灵拷问。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同身受,感受作者双腿残疾后的苦闷孤独又悲愤无奈的心情。

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体会作者的情绪,笔者让学生把双腿绑起来,体验:如果此刻地震发生……学生经过这一体验之后,面露惊慌之色。

趁机延伸阅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片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学生感叹残疾的作者多么痛苦。

紧接着品读文本: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 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这样从学生的自身体验入手,学生很快进入文本,对作者的情感感同身受。

二、趁势引导,走进地坛,感悟地坛里的生命之美

痛苦的作者来到地坛:

“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引导学生阅读欣赏:看到怎样的一幅幅地坛的景色?

学生充分调动阅读感受,体验: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譬如秋风忽至, 再有一场早霜, 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 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生如夏花之灿烂, 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生命过程呈现的优雅形态。

感同身受,若你是作者,此景此情,如何体验:

地坛的草木昆虫等生命平凡、卑微且处在荒芜之中,但它们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着、活跃着,向人们展示着缤纷的生命世界,无声地诉说着在此发现了生命的本真状态,从中体验到了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创造过程的美丽和精彩。“一个人,出生了,……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读到这样饱含生命哲理的语句学生情不自禁地吟诵出声来:我们不妨眷恋生命,珍爱人生!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是神圣的,也是脆弱的,热爱生命,是最起码的责任。这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体验,而不是课文分析的结果。

三、珍爱生命,善待亲人

双腿残废的史铁生走出了自杀的阴影成了享誉文坛的作家。但是他并不觉得幸福,因为他的母亲不在了。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她的身上有你的母亲的身影吗?引导学生朗读文本,划下感受深刻的语段,学生交流品读:

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是恳求与嘱咐。

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 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

苦难、忍韧、独自奉献无私的爱的作者的母亲强烈引起了学生的生活情感共鸣:我们的母亲也是无私的爱着我们的,无怨无悔。这时的学生已经走进了作者的情感世界,感同身受。很多感受深刻的作者的话也是提醒自己的,在品读交流的时候学生不禁留下感动自责的泪水:不仅仅自己很重要,家中的父母、周围的每一个人也都是一个重要的,我们更应该善待父母、善待身边每一个人!不要有作者“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苦痛。

播放朗诵录音《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此刻学生有的已经热泪盈眶了。笔者趁机问:同学们你此刻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其实目的已经达到了:让学生学会感恩,从感谢父母开始,感谢一切给予过自己帮助的人感谢社会,才会更加热爱生命,关爱他人。

《我与地坛》的教授过程,让笔者深刻体会到尊重学生主体感受的重要性,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受,让学生感同身受,才能让文本焕发无穷的情感魅力,才能上好语文课。

参考文献:

[1]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感受生命范文3

关键词:知恩;记恩;感恩;报恩;幸福感;温馨;和谐;美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013-02

中国古代人们就把知恩图报作为价值取向,作为精神追求。无论时代怎样变迁,社会如何变化,也不论国家的不同,制度的差异,古往今来,它始终都是世人普遍崇尚的美德。生命是相互依存的,一个人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处处享受着来自各方面的恩惠,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中国传统文化有感恩教育的,诸如"知恩图报"、 "投桃报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这些知恩、记恩、感恩、报恩的精神名言,成了中华文明的一种美好的习俗。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结合课文《生命的奥秘》这课教学,让学生要知恩,要记恩,进而学会感恩。谈谈感恩教育的体会。

1.听生命故事,让学生要知恩

"知恩"是一个人在接受他人帮助、受惠于他人后应该感受到他人的真切之情、关爱之心,感受到人间自有真情在。如在教学《生命的奥秘》一课,结合课文中的三幅照片,揭示了每一个人的生命诞生的过程。让学生访问妈妈、医生查找资料,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下《小胚胎的故事》,描述"自己从一颗受精卵长成婴儿的有趣过程。并小组交流资料,然后分工合作,交流介绍《小胚胎的故事》。以孩子好奇的天性,从这有关生命孕育的基本常识,让学生了解到生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父母爱的结晶,从而感受生命的美好与神奇。接着,结合课文的四幅图片,让学生与妈妈进行一次访谈,有条件的可播放分娩录像,了解到妈妈生自己时所受的痛苦。向父母家人了解自己出生当天的故事,记录一个最感人的小细节。交流自己的故事--《我出生的那一天》。展示了当一个新生命诞生时,父母家人、亲朋好友忙前忙后、奔走相告的温馨场面,让学生感受自己生命中所承载的爱与关怀,感受温暖的亲情,同时,了解母亲生自己时所受的痛苦,对母亲说声"谢谢"。这样,让学生从听故事中,感受生命的神奇,感知父母的这份恩情。

2.计算"母爱账单",让学生要记恩

"记恩"就是把他人对你的恩惠,对你的好记在心里。在教学《生命的奥秘》时,在让学生了解自己对妈妈知多少,进行一次小调查(如下面的几个问题),记录自己的感想并交流调查感想。

(妈妈爱唱什么歌、会跳什么舞?妈妈生你的时候是顺产还是难产?经历过什么痛苦?你吃过妈妈的奶码?多长时间?奶水够不够?妈妈想了什么办法?你断奶的时候,妈妈想了哪些办法?你小时候有没有夜啼不睡觉的毛病?如果有,妈妈怎么办?你小时候有没有挑食的毛病?如果有,妈妈怎么办?你小时候妈妈一天要给你洗多少块尿布?你有没有受伤出过血?当时妈妈怎么办?妈妈一天工作几个 小时?上下班需要几小时?做家务几小时?吃饭几小时?睡眠几小时?妈妈一般晚上几点睡觉?早上几点起床?你先起还是她先起?妈妈最快乐的事是什么?妈妈最忧愁的事是什么?……)

再让学生试着给自己列一列"母爱的账单",参考如下形式:

爱的账单

妈妈为我做的饭有

顿;妈妈为我洗衣服有

件;

妈妈对我爱的叮咛有

次;妈妈养我长大花了

元;……

这就是妈妈给我的好处,给我的恩,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曾记得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一句话:"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 "。所有母亲所做的正是这真实的写照。

这样让学生回顾母亲对自己的付出,记住父母的这份恩情,仍至社会的恩情。

3.赞美守护天使,感恩父母和社会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个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在教学《生命的奥秘》,让学生除了会列母爱帐单外,还让学生续写《父亲的爱》这首诗,感受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精心呵护,使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但是守护我们的天使仅仅是父母吗?让学生阅读课文"寻找生命的守护天使"的活动并填表。

找一找,我们的守护天使还有谁?他为"我"所做的事有哪些?

完成以下表格。

天使的名字 他为我做的事(他教会我什么)

这样,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启发学生对为自己的成长付出心血的人们说出感恩的话语。由此迁移到社会之爱。启发学生他们去发现更多的社会之爱,如母婴候车室、少年宫、学校等,这都是国家和社会专门为青少年设立的特殊服务机构。青少年是社会的希望所在,也是全社会重点保护的对象。因此,利用这样的教材对学生明白一个小生命的成长、成人、成材,凝聚着多少父母的关爱、家庭温暖、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呵护,并进行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思想教育。

感受生命范文4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倒在地。但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便越贴近大地,他就变得越真实。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大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那么他的生命就会变得没有任何意义。”米兰•昆德拉对生命的终极意义曾经表示出了这段怀疑,那么我们到底该选择什么呢?是重?还是轻?

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实则却让人难以承受。米兰·昆德拉说过,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昆德拉就是一个世界性的人,他说:“如果一个作家写的东西只能令该国的人了解,则他不但对不起世界上所有的人,更对不起他的同胞,因为他的同胞读了他的作品,只能变得目光短浅。”《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以医生托马斯(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而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得可叹外科医生)、摄影爱好者特丽莎(托马斯真心爱的人)、画家萨宾娜(托马斯曾经的情妇之一,她一生不断选择背叛,选择让自己的人生没有责任而轻盈的生活。她讨厌忠诚与任何讨好大众的媚俗行为,但是这样的背叛让她感到自己人生存在于虚无当中)、大学教师弗兰茨(弗兰兹是被萨宾娜背叛的情夫之一,他因为她而放弃自己坚持的婚姻与忠诚,但是由于萨宾娜的背弃,让弗兰兹发现自己过去对于婚姻的执着是可笑的,纯属多余的假想,他的妻子只是自己对于母亲理想的投射。

离婚后,自由自立的单身生活为他生命带来新的契机,并且了解萨宾娜只是他对革命与冒险生活的追随。后来他与他的学生相恋,在实际参与一场虚伪游行活动后,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幸福是留在他的学生旁边。一场突然抢劫中,弗兰兹因为想展现自己的勇气而蛮力抵抗,却遭到重击,在妻子的陪伴下,无言的死于病榻上。)等人的生活为线索,通过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展现苏军入侵后,捷克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和情绪,富于哲理地探讨了人类天性中的“媚俗”本质,从而具备了从一个民族走向全人类的深广内涵。

在米兰·昆德拉看来,人生是一种痛苦,这种痛苦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选择,对生命价值的错误判断,世人都在为自己的目的而孜孜追求,殊不知,目标本身就是一种空虚。生命因“追求”而变得庸俗,人类成了被“追求”所役使的奴隶,在“追求”的名义下,我们不论是放浪形骸,还是循规蹈矩,最终只是无休止地重复前人。因此,人类的历史最终将只剩下两个字———“媚俗”。昆德拉认为,媚俗是以做作的态度取悦大众的行为,这种行为侵蚀人类最初美好的心灵,是一种文明病。他甚至指出艺术中的现代主义在眼下几乎也变成了一种新的时髦,新的Kitsch,失掉了最开始那种解放个性的初衷。媚俗不仅是我们的敌人也是我们自己。

可是如果媚俗不可避免,那么所有”沉重而艰难的决心”不都是轻若鸿毛吗?这又是一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所以也许我们无可选择又必须选择,我们反对媚俗又时时刻刻都在媚俗着。正如小说中,

感受生命范文5

米兰.昆德拉以“布拉格之春”为故事背景,讲述了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弗兰兹四人的感情纠葛,四人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件,从而逐步揭示出小说的本意:生命中有太多的事情,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忍受。

书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比,也不能在来世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

是啊,生命仅此一次,有太多事让我们难以承受。对待生命,我们只能比前一刻认真,比前一秒仔细,否则一切都无法挽回。千万不能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不然这一次珍贵的生命是往往承受不住的,那样的生命就注定是漂泊的,无定力。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学会寻找什么是心中真正想要的,确立目标或品质,坚定心中的信仰,朝着信仰来完全你的生命。一个人一定要有信仰,要找寻自己所坚信的,让生命有激情,有向积极奋斗地昂扬拼劲,否则生命会是颓废,毫无生机可言。富有激情的生命才能撑起看似“轻”如鸿毛的一切,才能有真正的承受一切的能力。

米兰?昆德拉将英俊、机智、富有、健康、高贵、有文学修养、热爱旅游、音乐能力、男子气概等品质分别放在九个人身上,特蕾莎妈妈只能从中选择一个,但她却不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然后什么都想要,结果她的贪婪让她来到一个一无所有的人身边。于是,她开始失去,失去了美貌,失去品质,失去灵魂,最终也失去了女儿。特蕾莎的妈妈正是那种心中缺乏信仰的人,没有信仰,她的生命就缺少了元素,让她无法支撑,无法走向光明的道路,所以她无法理解承担与责任,无法体悟生命的重量。也正因为她从来没有承担过生命中属于她的责任,无论是对社会、对家庭、还是对至亲,她都没付出,她的死就只是轻轻一闭眼,不会有任何能够称量的重量。

感受生命范文6

我所扮演的尚云霄是一位革命先驱,大革命时期的先进知识妇女代表。她积极投身革命,为革命奉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她通情达理,面对丈夫的名义上的妻子紫英,宽容大度,并且鼓励紫英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她一切以大局为重,知道丈夫会死,还是忍痛面对接下来的事情;她爱自己的孩子,临终前给女儿做好三双鞋,虽然只是三双鞋,但其中却包含了一位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她是新时代的女性,在她身上,我感受到了她那种冲破封建思想,追求新生活,向往自由的强烈愿望。

尚云霄,首先教会我的是勇敢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不被条条框框所束缚。她受到最新的革命教育,主张女子追求自己的自由,坚决反对一夫二妻,认为男女平等。其次,她教会了我勇敢地去坚守自己的梦想。她热爱革命事业,从她决定加入革命的那一天起,就已经决定誓死捍卫革命的尊严,哪怕是丈夫离去,哪怕是丢下自己的孩子,都要保护革命事业。因为她知道,这是她一生的事业,因为她知道,牺牲自己的幸福,可以拯救千千万万人的幸福。她的这种精神着实让我敬佩,也让我今后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更加坚定自己的梦想,勇往直前。最后,她对于爱情的态度,我也非常的欣赏和佩服。她爱自己的丈夫,与丈夫情投意合,面对家中安排的名义妻子,她也没有表示不满,而是给予丈夫理解与支持。

我非常感谢《紫英》这部现代京剧给了我一个挑战自己的机会,让我的人生更加丰富和精彩。我是一个喜欢不断挑战自己的人,喜欢不断尝试新的东西。在剧中后半段,我要扮演一位即将离开自己孩子的母亲,这对于还没有为人母的我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不过,我也很高兴。这让我能够进一步发掘我自身的潜能。所以,为了诠释好这个角色,私底下我反复琢磨剧本,生活中也随时注意母子之间的点滴细节,于是对照着镜子练习表情、模仿动作等等。通过努力,我终于成功出演了这个角色并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