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茶馆范例6篇

扬州茶馆范文1

据唐代陆羽《茶经》所引用的《广陵耆老传》记载,远在1 6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广陵(扬州)市上已有卖茶水的老妪,买茶喝的人也多。唐代,扬州已有茶肆。宋代,扬州饮茶之风渐盛。扬州蜀岗附近产的茶“甘香,味如蒙顶焉”,和蒙顶茶的风味一样,不仅深得欧阳修等文人的好评,而且还成了贡品。蜀岗的茶叶用蜀岗的泉水煮最好。坡的弟弟苏子由以及秦少游均喝过这种茶。秦少游的《次韵子由题蜀井》一诗中还留下了用蜀井“清泉”“煮出新茶泼乳鲜”之句。

明清之时,扬州的饮茶之风进一步发扬,茶肆更多,以至清代《扬州画舫录》上有“吾乡茶肆,甲于天下”之语。这话乍看有些夸张,但实际并非虚语。仅《扬州画舫录》所记,当时有名的茶肆就有数十家,且城内、郊外均有,分布较为合理。而茶肆建筑或古朴或精美,有的就设在花园之中,“楼台亭社,花木竹石,杯盘匙箸,无不精美。”有的则临河建室,开窗远眺,“占湖山之胜。”也就为茶客提供了幽雅的环境,逗人茶兴。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茶肆很注重茶水及点心的质量和特色。烹茶用水,多用泉水、湖水、运河水,故茶才泡得“清香甘冽”。名茶肆均有自己的特色点心,如双虹楼的各式烧饼、二梅轩的灌汤包子、文杏园的淮饺(淮安特色的饺子)等等。大约在清代中晚期,扬州茶肆中已流行肴肉和烫干丝、煮干丝。惺庵居士在《望江南》词中写道:“扬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干丝堆细缕,熟铜烟袋卧长苗,烧酒水晶肴。”这首词宛如一幅风俗画,把茶客们既饮茶吃干丝,又抽水烟、喝酒、吃肴的景况全给生动描绘出来了。

清朝末年至上世纪20~30年代,扬州茶肆依然不少,茶客也多。茶肆中喝茶吃点心的供应方式仍然很有特色。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1934年写的《说扬州》中有这样一段记述:

扬州最著名的是茶馆,早上去下午去都是满满的,吃的花样最多。坐定了沏上茶,便有卖零碎的来兜揽,手臂上挽着一个黯淡的柳条筐,筐子里摆满了一些小蒲包,分放着瓜子、花生、炒盐豆之类。又有炒白果的,在担子上铁锅爆着白果,一片铲子的声音;得先告诉他,才给你炒;炒得壳子爆了,露出黄亮的仁儿,铲在铁丝罩里送过来,又热又香。还有卖五香牛肉的,让他抓一些,摊在干荷叶上,叫茶房拿点好麻酱油来,拌上慢慢地吃,也可向卖零碎的买些白酒(扬州普通都喝白酒)喝着。这才叫茶房烫干丝。北平现在吃干丝,都是所谓煮干丝;那是很浓的,当菜很好,当点心却未必合适。烫干丝先将一大块的白豆腐干飞快地片成薄片,再切为细丝,放在小碗里,用开水一浇,干丝便熟了,滗去了水,转成围锥似的,再倒上麻酱油,搁一撮虾米和干笋丝在尖儿,就成。说时迟,那时快,刚瞧着在切豆腐干,一眨眼已端来了。烫干丝就是清的好,不妨碍你吃别的。接着该要小笼点心……扬州的小笼点心,肉馅儿的、蟹肉馅儿的、笋肉馅儿的且不用说,最可口的是菜包子、菜烧卖,还有干菜包子:菜选那最嫩的,剁成泥,加一点儿糖一点儿油,蒸得白生生的,热腾腾的,到口轻松地化去,留下一丝儿余味;干菜也是切碎,也是加一点儿糖和油,燥湿恰到好处;细细地咬嚼,可以嚼出一点橄榄般的回味来。这么着每样吃点儿也并不太多;要是有饭局,还尽可以从容地去。

引文略长了一点。但是,朱先生的“白描”太传神了:当年扬州茶馆的氛围,喝茶吃干丝、各色包子的场景,烫干丝的制作过程,菜包子、干菜包子的特点全给写“绝”了。

如今,扬州的饮茶、吃点心之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又有发展。不仅一批老店“雄风犹存”,并且涌现出了数十家“头角峥嵘”的新茶社。

老店中,当以有100多年历史的富春茶社最为著名。其供应的茶、点特色显著,驰誉四方。所谓茶,即富春茶社自家用安徽魁针、浙江龙井、扬州珠兰配制而成的“魁龙珠”。此茶色香味俱佳,且耐泡。顾客入店坐定之后,服务员便视情况,或泡上一杯“魁龙珠”,或冲泡上一壶“魁龙珠”。如人多,当以要一壶茶为佳。大家可以自斟自饮,或交流把盏,真可谓其乐融融。当大瓷茶壶中的茶至二、三泡时,色味转浓,这茶“味”就喝出来了。

在上茶之后,便可以上“点”了。所谓点,是烫干丝、大煮干丝、肴肉、包子、烧卖、千层油糕、蒸饺、双麻酥饼等的泛称。在富春,干丝、肴肉常作佐茶之用,故可列在点中。富春的点,花色繁多,四时不同,清鲜味美,即以包子为例,春有笋肉包子、荠菜包子,夏有干菜包子,秋有蟹黄包子,冬有雪菜野鸭包子;而一年四季有的,则为生肉包子、豆沙包子、青菜包子、虾肉包子、三丁包子、五丁包子、汤包等。此外,千层油糕、翡翠烧卖、双麻酥饼亦是精品。一般说来,顾客在品茗之时,往往先上干丝、肴肉,继而才上各种面点,食量大的,还可以要“煨面”(以往供应多种烧头面,现仅供应“煨面”)。富春还为顾客着想,为他们配好由8种、10种或12种面点组合而成的“套点”。顾客无须花太多的钱,也就可以尽快品尝到富春点心中的代表作了。

扬州茶馆范文2

4月7日下午,2009年民间茶诗会暨《刘枫书历代名家茶诗百首》《历代茶诗选注》首发式在钱江新城城市阳台隆重举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名誉会长徐永清上将,中国美院原院长肖峰、著名书法家刘江、韩国著名书画家闵庚灿等文化名人和来自茶文化界的专家学者、诗人、书画家等60多人,会聚一堂。

文化部原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发来贺信,对活动表示热烈祝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国平在贺信中说,2009年民间茶诗会以茶诗文化为载体,以全国首个基层茶诗社――钱塘茶诗社为平台,大力宣传和普及杭州茶文化,积极推动茶文化进社区,是展示和弘扬杭州茶文化的一个窗口和平台。

徐永清上将和刘枫会长为《刘枫书历代名家茶诗百首》《历代茶诗选注》两书首发式揭幕。刘枫在即兴讲话中谦虚地说,在座的有茶文化的专家学者,也有造诣深厚的书画家,自己对茶文化谈不上有深入研究,书法也未曾拜师受业只是业余爱好,但大家都热爱茶文化,喜欢茶诗词,这次发行的两种茶诗读本,是对茶诗文化的新发扬。他勉励大家继续努力,为弘扬茶为国饮,普及茶文化知识,发展茶产业,推进茶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从西晋到清末茶诗作者至少有上千人,涉及茶的诗篇数以万计。这些以茶为主题或与茶相关的诗作,成为中华诗库中别具特色的篇章。刘枫会长对茶诗情有独钟,去年茶诗会时他亲笔题写了“钱塘茶诗社”匾。时隔一年,他精心创作的百首茶诗书法作品又隆重推出,用实际行动为发扬茶诗文化、打造杭为茶都品牌,作出了贡献。与会专家学者和书法家对作品和诗选给予高度赞赏,认为无论从茶诗文化还是书法艺术,这两部著作都值得肯定,是茶诗文化和书法艺术结合、互为一体的有益尝试。装帧精致典雅的两书首发揭幕后,分别赠给浙江省图书馆、浙江省档案馆、杭州市图书馆和杭州市档案馆等四家单位永久收藏。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梁朝清副会长宣读了《成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茶诗研究中心的决定》。研究会副会长沈才土与四季青办事处主任张玮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茶诗研究中心”揭牌。“茶诗研究中心”是茶研会设立的唯一的茶诗研习机构,将与钱塘茶诗社合并经营,积极宣传和普及茶文化,推进茶文化走进社区,走向民间,走进平常百姓的生活。仪式上还发出了“茶文化进社区”倡议,为杭州茶文化十大社区体验点授牌、赠书。

扬州茶馆范文3

戏曲茶楼在性质上属于茶楼或茶馆的一种类型,它是把民间的戏曲文化与茶文化结合起来,让客人在饮茶的同时欣赏戏曲表演,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但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早在宋代,民间艺术就进入了茶馆,有艺人、艺伎在茶馆吹拉弹唱,地方戏曲也常在那里表演。清代中叶以后,说唱艺术已经成为茶馆的一项主营业务。但是在这一时期,此类茶馆的主营业务依然是饮茶,只收茶和茶点的钱,戏曲虽然在茶馆兴盛,但也不过是其附庸之物。二十世纪上半叶,戏曲和茶馆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一些茶园、茶馆成了戏园的代名词,是人们丰富自身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当时有许多名伶在茶馆献艺,吸引了众多茶客和票友,如在当时作为河南省会的开封市,就有着许多茶园以戏曲表演为主。此时这些茶馆的主营业务已经不再是茶,而是戏曲大餐了。当代,“戏曲茶楼”或“戏曲茶馆”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一目了然地揭示出这一类型的茶馆是以戏曲表演为主体、饮茶为辅助的。茶客来到戏曲茶楼不为饮茶,不为谈事,只是为了在此听上几段自己喜爱的戏曲。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物质生活丰富之余,必定会寻求精神家园的满足。戏曲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生活积淀,在民间拥有着一大批忠实的观众。在河南本土,无论在乡村还是在城市,都常常能听到一些戏迷饶有兴致地在农家小院或者公园唱着戏曲,且周围必定会有许多人观看聆听。这也就说明了传统地方戏曲不仅在农村而且在城市依然有强大的市场。然而,城市不比农村可以接连好几天在一个空旷的地方搭台唱大戏,加之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生活节奏较快,故居住在城市的戏迷们需要一个固定的场所来观看戏曲表演。所以,20世纪90年代之后,大大小小的戏曲茶楼、茶座便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的城市中应运而生,满足了城市居民精神生活的需要,开辟了戏曲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而郑州市作为河南这一戏曲大省的省会当然不会例外。郑州市与河南乃至全国其他城市的相比,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戏曲资源优势,因此也是河南省最适合开设戏曲茶楼的城市。首先,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处于中原的核心地带,凝聚了中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最能代表河南的形象。其次,郑州市拥有丰富的剧种,数十种河南地方戏、豫剧的五大流派及其几大调都在郑州汇聚,是名副其实的“戏曲大码头”。再次,郑州市是河南省剧团和专业演员最多的城市,它拥有省市级豫剧团和曲剧团共七个,公立的戏曲学校两个,专业戏曲演员众多。最后,郑州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之一,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也是旅客们的集散地和中转站,方便吸引热爱河南地方戏曲的外地人来到郑州感受本地的戏曲文化,加之郑州本地也有众多戏曲爱好者,使得郑州戏曲茶楼有着相对庞大的受众群体和市场潜力,这一点也是众多优势中最为重要的。据调查所知,郑州市第一家戏曲茶楼于1993年由一位台湾同胞开设于二七广场附近的大同宾馆,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几个月,但它标志着郑州市的戏曲茶楼进入了开始阶段。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之间的七八年时间是郑州市戏曲茶楼最为兴盛的时期,先后有近百家戏曲茶楼在郑州市开设,而在2000年时,曾有五十多家并存。然而近几年戏曲茶楼却趋于平淡,不少茶楼关门歇业,还有一些在继续维持,但也只是惨淡经营,形式不容乐观。即便如此,我们也应该看到郑州的戏曲茶楼有着令人欣慰的发展前景。因为戏曲茶楼已经在郑州市扎根并形成一定的规模,成为展示河南戏曲文化一个重要的窗口,具有坚韧的生命力。据统计,目前郑州现存的戏曲茶楼有三十家左右。其中高档的约有十家,主要分布在管城区、金水区和二七区的繁华地段;中低档的在十五家左右,主要分布在中原区和惠济区这些离市中心较远的区域。高档和中低档戏曲茶楼在受众群体、内外部设置、演员、演出形态、消费形式、消费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总体来说:高档的戏曲茶楼定位较高,茶客的经济实力较强,所以要选择繁华地段,打造优雅环境,这必然也导致其成为高消费场所,进而对演员的个人素养和唱功也会有较高要求,而中低档的与高档的相比就有着较大反差。郑州市戏曲茶楼主要的营业时间是晚上,而白天则处于歇业状态,这是因为戏曲茶楼作为一种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休闲娱乐场所,可以使白天忙碌的茶客们晚饭后在此得以缓解、释放。

二、郑州市戏曲茶楼的存在价值

郑州的戏曲茶楼“像郑州这个城市一样,喜行不于色,藏民而不显于市”,是河南戏曲文化的独特景观之一。河南本土戏曲在这里上演,使郑州有了自己的特色,而这一切都体现在它的优点和价值上。

第一,与剧场相比,其演出形式比较自由、灵活。剧场演出的局限性在于它并不是每天都有演出,而且每次演出的是一个固定的、完整的剧目,时间较长。这就要求观众等到演出的那一天方可观看,且每次只能看一个剧目,观众一旦到了剧场没有选择演员、剧目的权力,只能听从剧团的安排。而戏曲茶楼在演出形态和演出方式上与剧场有着较大不同。戏曲茶楼作为一种商业气息浓厚、面向市场的文化产业,满足客人需求是其最大的服务宗旨。所以,在这里茶客有自由选择的权力。他们根据点戏单点某几位演员的某几出戏,茶楼就会及时进行演出,其随机性、灵活性比较大。在这里观众每天可以在此听到几十个乃至上百个戏曲片段和各种剧种,这也正是戏曲茶楼十几年来依然坚挺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丰富了当下的娱乐形式,既拉近了演员与观众的关系,也给戏迷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河南地方戏曲是世世代代河南人民审美心理沉淀的结晶,在中老年人群中依然备受欢迎,所以郑州市戏曲茶楼的存在正为中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娱乐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场所。郑州的戏曲茶楼不讲求气派豪华,而是追求简单大方。茶楼的空间面积一般都不大,可容纳五十至一百人。在内部布局上,前面有一个古雅明亮的戏台,旁边坐着乐队,后面摆放十几张简单的桌椅,使客人感受到场面的温馨,近距离的观看自己喜爱的戏曲。有的演员还会走进观众与其攀谈,使得演员和观众没有在剧场时的距离感,侧面上再次加深了戏曲与民众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了地方戏曲来源于民间以还原于民间。一些茶客本身就是戏迷,他们有时也会按捺不住,主动上台献唱,乐队也会予以伴奏,而茶楼是不会像茶客收取伴奏的费用,只要茶客高兴就好。

第三,为专业剧团演员和业余演员提供了收入来源,改善了许多演员的生活,也有利于提高演员们的演唱水平和综合素质。近两年来,河南政府出资扶持本地专业剧团发展,开展了“送戏下乡”的活动,专业演员也因此有了固定的收入。可是前些年,戏曲因受到现代流行娱乐形式的强烈冲击,一直处于一蹶不振的状态。无论是专业剧团还是业余剧团,其演出都极少有观众,许多县、市级的中小剧团因没有经费扶持,没有收入来源,演员长时间发不出工资,最终纷纷解散,其演员也失去了生活保障。而郑州的戏曲茶楼吸纳了这批演员,给这些从剧团走出的演员提供了收入来源。因为面向市场,所以必定会有竞争,这就使得演员们不断学习、锻炼、创新,以提高自己的唱功及综合素质。演员是戏曲表演的重要载体,也是重要传承者,所以,演员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对弘扬、革新中原戏曲同样有着重大意义。

第四,代替剧场或剧院成为外来人士欣赏河南戏曲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豫剧在全国是第一大地方剧种,南到台湾,西到,全国十几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有专业的豫剧剧团,无疑是河南地方戏曲的骄傲,也是河南文化的重要特色。戏歌《烩面好吃豫剧好听》开头就有这样一句词:“没看过豫剧你不能算到过河南,没吃过烩面你不能算来过中原。”在现今旅游业兴盛的形势下,拥有着豫剧和烩面两大最具河南地方色彩的旅游资源的郑州,对外来游客具备着一定的吸引力。由于当今剧场经济发展不景气以及其定时定场的局限性,已经不能及时、全面地为外来游客提供精彩的演出了,而戏曲茶楼以其独特的戏曲文化、资源优势和自由性,恰好弥补了这个缺失。来河南旅游的人们,为了欣赏最精湛的豫剧,感受河南地方戏曲的魅力,最好的选择场所就是郑州的戏曲茶楼。第五,有利于借助戏曲向大众传播重情重义、惩恶扬善的传统价值观念和历史文化常识。俗语有云:“黄土厚,黄土黄,黄土里长出了梆子腔。”中原戏曲诞生于民间,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其对现实生活的观照和所蕴含的惩恶扬善的教化思想,都典型地体现着中原民众的审美心理和群体性格。河南戏曲无论是传统戏还是新编古装戏,都以历史题材居多。而这些脍炙人口的戏曲在郑州市的戏曲茶楼长期上演,使人听后酣畅淋漓,有着自己的善恶评判,同时也有利于普及历史知识。

扬州茶馆范文4

从南北湖去盐官观潮,途中经过老沪杭公路,这里也是一处清新的景致,从景区北大门出来,沿着数十里的林荫道前行,左侧是堤坝围起的钱江潮,右侧是古色古香的民居,很幽静。钱塘江海宁潮每年8月中旬都是人山人海地看不到潮水,只能看人潮。其实除了大潮日,海宁潮每天都有,白天称潮,夜晚称汐,江潮来临,汹涌的潮水涌向杭州湾,十分壮观。盐官观潮胜地公园是观看一线潮的最佳地点,买一张观潮景区的联票,除了可以观潮,故居、寺庙、民族风情馆等都可以参观。

从盐官景区观潮大道上01国道,再转南北大道到海宁市区,半个小时便可抵达徐志摩故居,看够了潮水的汹涌澎湃,在故居内感受片刻的宁静又是另一种意境。这座故居是他与陆小曼新婚前修建的,是海宁第一座洋房,房间内的地板是德国进口的,这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可谓是一栋豪宅,走进估计人们都会不禁吟诵起“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海宁国际皮草城虽不是陌生地,但是到了海宁怎么能不来这逛逛?即使不买东西,走在这里心情也很舒畅,宽敞的购物环境,透明玻璃房,还有洋气地用“**路”来给商品分类,但是皮革城的“水深”需要你在购物之前做好功课哦!

扬州是一座值得慢慢游的城市,春天是扬州百花争艳的时节,“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而到这里来,不仅可以欣赏美景,体验下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惬意生活――早上去茶馆吃点心,晚上去澡堂子洗澡。喝早茶其实就是吃早点,而在扬州吃早茶却跟广州大有不同,在广州你可以自选茶水和点心,而在这家老字号,就只能入乡随俗了。因为只要你坐下来,服务员就会给你沏一壶冶春茶,上一些凉碟,比如扬州酱菜、肴肉、烫干丝。在点心没有上桌之前,就先喝茶,吃干丝,一边聊着天。一顿早茶要吃一个多小时,所以扬州人的生活很悠闲。扬州一带的点心也是很讲究的,世称“川菜扬点”,有包子、蒸饺、烧麦、千层油糕等多种选择,而且吃点心讲究现要、现包、现蒸、现吃。餐厅临水而坐,离瘦西湖也很近,吃了早茶方便游览瘦西湖。

沿着护城河往西,不知不觉便蹩进了瘦西湖。瘦西湖船娘这两年很出风头,租条船跟年轻的船娘聊聊天,她会跟你说瘦西湖的种种典故。瘦西湖中有个趣园,是清代扬州著名的二十四景中的“四桥烟雨”,走累了,在趣园中品茗、吃饭,你就能体会到为什么当年乾隆皇帝要四次为其赐御诗了。特别提醒初次到瘦西湖的朋友:瘦西湖很大,全程徒步比较累,可以先漫步一段,到五桥亭附近租船,一小时基本可以将景点看遍。

到了晚上便可以乘船夜游古运河。京杭大运河贯穿扬州城,1400年前,隋炀帝为了到扬州玩,特地精修了运河。现在,扬州还有隋炀帝的墓。多少年来,运河已经成为扬州人生活的一部分,沿着运河,你能看到扬州人最真切的生活场景。运河两边是满眼的绿意与大片的老房子,有些老房子已经华丽转身成为博物馆、古宅遗迹,或者开成了商业会所、酒吧,而更多的清代老房子里,仍住着老城的居民。河边的广场上,夜晚人声鼎沸。

扬州是淮扬菜的发源地,寻味正宗淮扬菜是淡季和旺季出行都要做的一件事。淮扬菜名厨王恒余在运河边开了一家“江南一品”,从江南一品的包房走出去就是运河,可以坐在河边喝茶;而家常传统的淮扬菜据说都在民间街巷中,最著名的就是东关街,“百年老店”、“淮扬第一家”随处可见,是否正宗,明眼人都了解。但是到了扬州,连美食家都必去的店“狮子楼”倒是别错过,狮子楼在扬州有四家店,主厨善于做江鲜。淮扬名菜狮子头是这家的当家菜,使用黑猪肉烧制的,绵嫩细致,口感鲜美。

阳春三月,正是踏青的好时节,不少计划出游的人们把目光对准了田园气息浓厚的乡村郊野。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的婺源,三月初,便可看到油菜花渐开,融入了山水和古民居中,浑然天成地勾勒出一幅纯天然的乡野画卷。婺源的景点分布在东、西、北三条路线上,东线包括李坑、汪口、江湾、晓起、江岭等古村落。其中的亮点应当是江岭,这是婺源看油菜花最美的地方,数万亩的油菜花使之成为华东区域最具视觉冲击力的油菜花观赏点。

扬州茶馆范文5

《开心茶馆》是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一档日播类文艺栏目,栏目一开播就以“开心茶馆真开心,大家一道寻开心”为宗旨,让老百姓在休闲、开心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得到启迪:以杭州传统地方文艺滑稽小品的表演方式,挖掘提炼百姓生活中的家长里短,形成自身的娱乐节目风格;在场景的设计和氛围的营造上,以随意就座的茶馆式录制场景形成一种平民化的效果。这一切奠定了《开心茶馆》的平民化基础,拉近了栏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为努力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和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具体的运作环节中,《开心茶馆》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总结。

一、在节目人物的设定上,重点围绕道德标准进行设计。无论是角色化的主持人,还是小品中的人物,都围绕这方面的要求展开。《开心茶馆>中有三个常设人物“老开心”“小开心”和“穷开心”,其中前两者都是具有较高道德水准和思想境界的人物,“穷开心”的行为则常常带有一些小市民习性,但在“老开心”和“小开心”的影响下,他在逐渐地觉醒、提高。在《老有所为》这一期节目中,茶馆老板“老开心”和女儿“小开心”为了迎接世界休闲博览会在杭州的召开,为了让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杭州,努力学习外语和外国的礼仪,希望能为世界休闲博览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穷开心”一开始对学习外语不以为然,认为做手势就可以交流了,结果试验一番之后,出尽了洋相。在事实面前,“穷开心”认识到了学习的必要性。

二、在节目内容的选择中,让观众领会善恶美丑的深刻涵义。《开心茶馆》在节目内容的选择上一直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节目”为重要的评判标准。因此,观众在《开心茶馆》中看到很多热心人,看到经常有人上茶馆找“老开心”帮忙,有找他评理的,有借凳子歇歇腿的,还有借地方约会的,甚至有人被跟踪也来请求帮助……“老开心”也乐于为大家服务,为大家排忧解难。服务员要放假回家过春节,他会让“穷开心”去帮他们买回家的车票;路遇歹徒,他会见义勇为,甚至为此负伤;服务员租房子被骗,他会出钱帮助她度过难关……“小开心”是杭州市的“爱心大使”,她会把身上的钱给路边乞讨的小女孩,会为别人的不幸难过着急,还会为了安慰病危的老人充当别人的女朋友。她单纯得可爱,快乐了别人,也快乐着自己。“穷开心”看起来是最不喜欢帮助人的,但是偶尔为之的助人为乐也让他非常得意。在《保险锁》中,他把被车撞了的大妈送进了医院,无比快乐的情绪在他心中激荡,于是他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回到了茶馆;在《志愿者》中,他把一位患老年痴呆病的大爷送回了家,人家还送了表扬信过来。其实,“穷开心”平时的先进事迹还是很多的,茶馆里的凳子一颗螺丝松了,他拧紧:对面大妈的煤炉灭了,他煽旺;在茶馆捡到一块钱,他交给了“老开心”……这些事情让人可乐,大家谈论时是一种“耍宝”的口吻,可是我们却能体会到小处见大的可贵,即服务他人是值得尊敬的,服务人民是光荣的。

三、在互动中寻找节目与观众心灵的连接点。《开心茶馆》节目有时也会跳出纯表演的框框,针对老百姓关心的热门话题,进行现场互动式交流和讨论。主持人会在一个小品节目表演后,就小品中反映的问题与现场的观众进行交流,进一步提升节目的主题和意义。《好大一个桶》《楼上楼下》等节目描绘了以前出现在老墙门的众多温馨画面。下雨天,街坊邻居帮忙把衣服收进屋。等你回家,叠好的衣服就送到了你手上;亲戚上门,主人却不在家。街坊邻居帮忙招呼,热情地招待;谁家烧好吃的,总是送一些给街坊邻居尝尝……浓浓的情谊似乎迎面而来,让人感动。现在高楼大厦似乎影响了人们的交流,妨碍了人与人的沟通,但是只要大家有这份心,有这种意识,街坊邻居的关系还是可以热热乎乎的。这样的话题讨论和交流使大家认识到,并非只有老墙门才能享受邻里间互帮互助、走家串户的情意融融,如果人们能够“在别人遇到难题时都伸把手,有了困难时都出把力”,那么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我们都会感受到和谐的气氛。

小品《便民服务》通过讲述兽医贾医生为了帮娘舅完成“便民服务”的指标,拉家里的保姆出来义诊的荒唐事,抨击了形式主义。小品《方便》描写了一个为方便群众而建的公厕为了等待领导剪彩,而不让吃坏肚子的人用,揭示了服务群众要实实在在的主题。另外,《唇印》中帮助外国老太太而险遭女朋友误会的兵哥哥,《出租车》中热心肠的司机大哥,《一盒香烟》中罗哩罗唆却仗义相助的杭州人,《网》中颤颤巍巍还力斗歹徒的老太太……《开心茶馆》以喜剧的形式演绎了真善美的可爱、假丑恶的。这些看似繁琐细微的小事朴实地诠释了明荣知耻的观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扬州茶馆范文6

设计的背景

祁门地处黄山西麓,与江西毗邻,是安徽的南大门,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因城东北有祁山,西南有阊门而得名,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祁门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十分繁盛的茶市,是“中国红茶之乡”。

祁红博物馆选址在此可谓顺山得水天时地利,展馆本身与祥源茶业生产工厂相邻,生产的厂房不仅仅可以用来生产还承担着博物馆的活态展陈功能,使得游客在参观完博物馆对红茶有一定认识以后进入工厂参观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本馆占地面积6632平方米,建筑面积4164平方米,包括祁红博物馆、多媒体报告厅、世界红茶展览厅、茶艺厅以及藏品库、贵宾室、庭院、水池等配套和景观。其中,祁红博物馆的建筑分为两层,一层布展面积1184平方米,二层布展面积1296平方米。

设计思路与理念

1.空间环境的衍生

“我们所追求的是一种引发人持续性思考的空间设计,我们尝试借助着红茶博物馆本身新徽派建筑的风格延展进空间设计内,达到里外设计的互相融合。”

建筑其实也是一种环境,而建筑置身环境之中亦创造一种新的环境。它是人文思想与外部环境的融合以及向内部的延伸,建筑本身也是组成整体环境的一部分。当代建筑设计已从单纯追求体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发展到更多的强调室内外的空间交融和不同层面的空间穿插以及对人性化空间的创造。建筑始终是组成环境的一部分,建筑设计首先是外部空间环境的衍生。

2.传统文化的衍生

建筑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作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建筑总是镌刻着各个时代文化的深深烙印。所以我们常说“建筑是活着的历史”,而失去了文化特色的建筑就如同失去了灵魂的肉体,看上去毫无灵气可言,因此在现有建筑精神上如何继承和发扬当地特有的人文特质并使之融入到现代空间创作中,是本项目前期设计思考的重点。

设计的手法和过程

1.总体思考

我们通过分析和调研基地周围建筑环境,深深的感受到徽派建筑的精巧和清秀朴实的美感,小桥、山泉、粉墙、黛瓦等江南民居建筑特有的元素符号,都在这里很好的保留着。而基地本身的建筑形式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徽派建筑。因此,我们认为设计的起点应该是传承周围的建筑和人文文脉,同时尊重自然、协调环境与原有建筑本身的特色也是重要任务之一。从整体环境出发,我们以现有的馆体建筑为出发点,该建筑总体布局采用依山就势,与自然背景取得了有机的联系和协调。所以对于空间形态设计的考虑我们本着“宜整不宜碎”的原则,将空间的布局与功能分区以块状划分。

2.空间设计思考

(1)内容布局上,我们考虑以时间为经,展示祁红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空间为纬,展示祁红茶从祁门风靡全国,远播海外。以茶文化、茶工艺(科技)、茶产业、茶经济为核心观察点,古今统筹,雅俗共赏,力求把它打造成为弘扬祁门红茶历史文化 , 宣传祁门红茶产品的专题博物馆。

(2)空间设计上,我们主要以现代设计为主,兼容徽派元素,祁门红茶出自徽州,茶文化沾染了浓郁的徽州文化气息。作为祁红博物馆的展陈空间设计,也应反映地域文化特色,从徽州建筑室内装饰文化中提炼设计元素,打造独一无二的空间环境。

(3)展示技术上,传统性和现代感兼具。兼用传统的博物馆展示手法和前沿的科技展陈手法,最大限度地突显主题内容为原则,却又创造出闲适高雅的整体氛围。

结语

鲁迅先生说过“民族的才是最美的”。对待古建筑不应该是一拆了之,而是探索其在现有环境下的新型的发展模式,只有适应人的需求的东西才是能持续发展,具有不断传承的价值。上海易道展示设计团队力求在设计中把徽派建筑的精髓传承保护下来,使其本身就成为一件博物馆的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