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分配预案范例6篇

利润分配预案

利润分配预案范文1

【关键词】 海润光伏; 高送转; 大股东减持; 利益输送

【中图分类号】 F27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6-0002-06

一、引言

高送转是上市公司实行高比例的送红股(未分配利润转为股本)或者资本公e和盈余公积转增股本的一种股利分配手段①,其实质是股东权益的内部结构调整,不涉及资金的流入和流出,理论上不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实质性影响,也不会对投资者持有股票的总价值产生影响,但是实证研究发现,其具有显著正向的公告效应[ 1 ]。一般认为,实行高送转政策的公司以较强的送转股能力和良好的业绩作为支撑,使得送转后的业绩增长与股本增长相匹配,给投资者带来理想回报。然而一些公司在不满足高送转资质的情况下也推出高送转,是想向市场传递未来的高成长性还是为了实现大股东利益输送的目的?投资者盲目追捧高送转概念股是否能够获得超常回报?

海润光伏(600401,SH)于2015年1月23日公告,前三大股东紫金电子、九润管业、杨怀进共同于2015年1月22日向董事会提交了《关于海润光伏2014年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预案的提议》,以海润光伏2014年12月31日股本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20股。另外,经上交所问询,杨怀进回复,自2015年1月22日起未来十二个月内减持股票数量不超过3 453万股②。九润管业和紫金电子均回复,未来十二个月内将通过协议转让、大宗交易、二级市场交易等方式或全部减持。2015年1月23日,海润光伏股票强势涨停,报收10.31元,涨幅为10.03%。之后三天,连续大跌,三个交易日合计跌近17%。

大股东减持常被看作利空消息,传递出大股东对公司前景不看好的信号。一份公告中同时含有利好和利空消息,中小投资者仿佛雾里看花,非理性追逐高送转题材股而忽视了其中隐藏的风险,导致预案公告当日的股价涨停。但是好景不长,2015年1月23日,上交所下达了《关于对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润分配等事项的问询函》,其后的第二个交易日股价应声下跌。1月27日,第二大股东九润管业开始在二级市场集合竞价交易系统中减持套现,加速了股价的下跌。公司再次引起交易所的关注,于1月27日收到了上交所《关于对海润光伏公司利润分配及股东减持等事项的问询函》,交易所质疑,“上述股东已承诺在股东大会审议上述利润分配议案时投赞成票,但又表示可能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全部减持所持有的公司股票,请上述股东说明,其行为是否符合《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指引》等相关规定,是否通过滥用股东权利损害上市公司以及其他股东的利益”。在海润光伏给出的回复中,股东杨怀进调整了减持计划,在审议利润分配提议的股东大会召开前,不减持股份。2015年1月31日,海润光伏了2014年度亏损约8亿元的业绩预亏公告,这与大股东在预案公告中宣称的“积极回报股东,与所有股东分享公司未来发展的经营成果”明显相悖。当天,公司收到上交所下发的《关于对海润光伏2014年度业绩预亏有关事项的问询函》,其中要求公司向杨怀进、九润管业和紫金电子等相关股东核查,并说明其在减持公司股票时是否已知悉公司2014年度业绩的有关情况。海润光伏为了避免因业绩预亏公告而造成股价异常波动,申请股票于2015年2月2日停牌1天,2月2日又继续申请停牌,停牌半个月再次复牌后,于2015年2月13日收到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存在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海润光伏的股价再次下跌,自送转股预案公告日至此,已累计下跌约25%。

海润光伏在利润分配预案中宣称:前三大股东基于海润光伏未来发展需要并结合2014年实际经营状况,积极回报股东,与所有股东分享公司未来发展的经营成果,在符合利润分配原则、保证正常经营和长远发展的前提下,提议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20股。那么,这种高送转的利润分配政策是否合理?其背后的动机何在?高送转是否传递出公司具有良好的经营发展前景?真的是要积极回报投资者吗?

二、海润光伏的前世今生

海润光伏于2004年4月由任向东家族出资设立,主营光伏相关业务,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2004年11月,九润管业(实际控制人为任向东)受让90%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仍为任向东家族。进行四次增资和两次股权转让后,2007年海润光伏的经营状况非常好,发展迅速,开始筹划IPO。

从海润光伏创立至2009年,均由创始人任向东负责重大决策。在经历全球金融危机及IPO失败后,任向东意识到业务转型与引进人才的必要性,遂以赠送股份的形式引进了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高管团队,确定了向产业链下游延伸的战略方向。2009年12月,在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具有丰富经验的杨怀进通过受让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

2010年7月,九润管业的实际控制人任向东为了实现海润光伏的顺利上市,与实力雄厚且有意进军太阳能光伏领域中下游业务的阳光集团达成一致,将生产经营方面的决策权让位于阳光集团。阳光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紫金电子成为海润光伏的第一大股东,九润管业退居第二大股东,杨怀进为第三大股东。2010年3月29日,海润光伏的大股东与江苏申龙的控股股东签署了《重组意向协议》,江苏申龙将全部资产及负债整体出售给海润光伏的控股股东,同时以每股3元新增股份换股吸收合并海润光伏。2011年12月海润光伏实现“净壳重组”上市,海润光伏原有股东取得的换股股份锁定36个月。上市之初,阳光集团在光伏产业的战略目标是形成太阳能光伏上中下游产业链齐全的控股型集团公司,基于对海润光伏的信心及经营管理层的认可,不仅对海润光伏融资给予大力支持,还对2012年和2013年的利润作出乐观预测,承诺如果重组后不能实现预测的净利润,阳光集团将以现金方式向公司补足差额。

从海润光伏坎坷的上市历程可以看出,海润光伏处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容易受市场宏观环境和政策变动的影响。借壳上市后,九润管业持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资本增值,紫金电子和杨怀进持股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海润光伏,获得控制权收益,从而实现战略目标。

三、高送转方案分析

实施送转股的前提是要有足够强的送转股能力。根据送转股能力的计算公式,送转股能力={资本公积+max[0,max(0,盈余公积-0.25×总股本)+未分配利润]}/ 总股本[ 2 ],计算海润光伏2014年度的送转股能力为2.80,与2014年上交所全部公司的送转股能力相比(见表1),海润光伏的送转股能力处于50%~75%分位数的位置,对于超高比例的“10转20”股利政策而言,这一送转股能力并没有明显优势;与沪市2014年度其他实施送转股的公司相比,海润光伏处于25%~50%分位数的位置,其送转股能力差强人意。再从送转股能力的内涵来分析,海润光伏2013年的送转股能力为1.25,2014年末的未分配利润余额为负,不具备未分配利润转增股本的能力,其送转股能力主要来自2014年9月定向增发实现的资本公积。可以说,海润光伏刚满足“10转20”的送转股能力就迫不及待地实行了,其背后的动机有待进一步分析。

送转股后公司的股本迅速扩张,对于股本规模较小的公司有动机实施高送转以达到股本扩张的目的,若是出于股本扩张的动机,公司的股本规模与业务规模相适应,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增强。海润光伏2014年定向增发后的总股本为1 574 978 384股,不管是与沪市全部A股公司还是与2014年度实施送转股公司的股本相比(见表2),都处于75%分位数水平之上,可以推测海润光伏的高送转,其目的不是为了扩张股本。

高送转实施后会导致股本迅速扩张,而理论上除权后的股价随之下降,对于高股价的公司而言,实施高送转可以降低股价以吸引更多资金有限的中小投资者,增强股票交易的活跃性。海润光伏在高送转预案公告日前的10个交易日的均价为8.19元,与同时段其他公司的股价相比(见表3),其股价处于中下游水平,并非高价股,可排除海润光伏通过高送转达到降低股价的动机。

根据信号传递理论,送转股往往预示着公司面临快速增长的机会,盈利能力强、成长性高的企业以送转股代替现金股利可以将现金留存在公司内部,用于当前的投资,降低融资成本,对股东和公司均有利。可以推论,经营业绩和成长性良好的公司才会实施高送转。反观海润光伏在高送转前三年的经营业绩表现(见表4),自2011年12月借壳上市以来,其业绩越来越差,与重组时大股东乐观的利润承诺相比,差距也越来越大。

在高送转前三个年度净利润都没有达到预期的背景下,海润光伏却在2015年1月22日晚间的利润分配预案公告中提及“公司的前三大股东结合2014年实际经营状况,积极回报股东,与所有股东分享未来发展的经营成果”。但是截至2015年1月23日,海润光伏并没有披露2014年度的业绩盈亏情况,高送转的信号传递效应需要未来的事项来验证。在高送转预案公告一周后,公司公布了亏损约8亿元的业绩预告。

自Baker和Wurgler提出迎合理论以来[ 3 ],对股利分配政策动机的研究开始转向对投资者需求的研究。公司管理者能够及时发现和迎合投资者的偏好,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李心丹等证实了个人投资者给予高送转股票较高的溢价水平,高送转迎合了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需求。在2015年年初,我国的股票市场明显呈现牛市趋势,海润光伏很可能是出于迎合中小投资者的非理性需求而实施高送转政策。

海润光伏的《公司章程》中规定,利润分配预案由董事会根据公司的经营状况、盈利情况、资金供给和需求情况以及股东回报规划提出、拟定,同时规定发放股票股利的条件是“在公司经营情况良好,且股票价格与股本规模不匹配时,在满足现金分红的条件下,提出股票股利分配预案”。海润光伏的高送转是由前三大股东提议的,而事实上,海润光伏合并报表该年度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及母公司累计可供分配利润均为负值,该分配预案并不符合《公司章程》、《分红规划》中相关分配政策的规定。送转股方案的公告内容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给投资者造成了利润为正、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的错误判断,而且,公司的股本规模和股票价格也没有显示出不匹配的迹象。显然,前三大股东是在“违章”的情况下提议高送转,高送转预案更多地体现了大股东的意志,可能产生于大股东的利益攫取需求。

四、高送转掩饰大股东减持

(一)大股东减持的动机分析

九润管业持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资本增值,在限售股上市流通后,如果大股东认为市场给予海润光伏较高的估值,或者大股东面临资金需求时,就很可能减持套现。紫金电子和杨怀进的持股意在控制海润光伏获得控制权收益,如果上市后的业绩没有达到大股东的期望,控股股东不能实现战略目标或者面临资金需求时很可能选择战略转型,减持股份套现,进而将资金投向其他领域。

据表4,海光伏在重组上市后的连续3个年度净利润都没有实现重组时大股东承诺的利润,甚至相差越来越大。为此,紫金电子补足了2012年度约5亿元的利润差。2013年度阳光集团面临融资困难,于是变更了利润补足方案,以定向转增补偿其他股东,转增部分的市值达8.13亿元。由于光伏行业市场形势持续低迷,阳光集团在光伏领域的投资是失败的,若不是限于借壳上市承诺的36个月的锁定期,阳光集团有动机在2013年就全部退出光伏产业。2014年海润光伏的净利润出现巨亏,更让控股股东失去了信心,有强烈的动机在限售股上市流通后大幅减持。在限售股解禁前以及提议高送转预案时,虽然2014年的年报尚未报出,但作为控股股东应该对2014年的经营业绩掌握完全的实际信息。

再从资金需求的角度分析大股东减持的动机:海润光伏的前三大股东自取得重组限售股至2014年年底,前后大约进行了20次股票质押,说明前三大股东的资金周转非常紧张。截至2014年12月31日,紫金电子有1.35亿股处于质押状态,质押占其所持股份的比例达到51.54%,九润管业和杨怀进持股的绝大部分也处于质押阶段。前三大股东有着强烈的动机减持股份套现,以缓解资金紧张的巨大压力。

(二)高送转预案的公告效应

公司内部人拥有关于公司未来收益和风险的内部信息,在对未来前景看好时,内部人可能会将股利政策作为向市场传递公司未来收益增长的一种手段,而且绩效好的公司更愿意通过高股利支付水平将自身和绩效差的公司区别开来,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4 ]。在送转股完成后,股本随之扩大会稀释未来每股收益,投资者认为只有公司对未来发展前景有足够信心的前提下才会实施送转股,高送转政策更是如此。高送转常被看作利好消息,在预案公告后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从而产生积极的短期市场效应。

中国证券市场的成熟度和有效性还不高,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严重,中小投资者通常不能够获得较为充分的信息,再加上其投资行为缺乏足够的理性,容易跟随大众行动或者会认为有更多准确内幕消息的人的判断,形成“羊群效应”。某些公司在高送转预案公告后股价上涨,使得部分炒作高送转概念股的投资者获得超常收益,这时候非理性的中小投资者可能会形成一种幻觉,即高送转概念股是值得投资的,继而“过度自信”,不重视对公司基本面的分析,盲目跟风炒作高送转概念股,推高了高送转概念股的价格。中小投资者对于高价股存在恐高情绪,认为上涨空间有限,下跌空间大,误认为低价股的下跌空间减少,上涨空间增加,加之高送转除权后,投资者手中的股票数量增多,在非理性的投资者看来,其手中的财富也随之增加,产生财富幻觉。

为考察市场对海润光伏高送转的反应,笔者计算了2015年年初至年度业绩预告日前的异常收益率(AR)和累计异常收益率(CAR),结果如图1所示。股价自年初开始一路上涨,直至高送转预案公告日达到最高(10.31元),每日AR越接近公告日波动越大,CAR在公告日达到最高(37.08%),公告日的AR为9.78%,CAR和AR在公告日之后迅速下降。查阅该期间的公司公告,海润光伏总共了18份公告,其中4份是关于对子公司担保的公告,7份是关于担保事项的相关决议和法律意见,6份是关于大股东减持股份的提示性公告和简式权益变动报告,1份高送转预案披露公告。在高送转预案公告日之前,公司并无利好消息,但是股价却一直上涨,CAR显著为正,表明高送转信息早已被泄漏,内幕信息知情者提前对高送转作出了积极反应。

在高送转预案公告当日,公司收到了上交所关于其利润分配等事项的问询函,股价应声下跌,直至2015年1月30日,股价都处于下跌趋势。1月份的最后一天,海润光伏公告了2014年度的业绩预告,这也是《证券法》规定的年度业绩预告的截止日,约8亿元的亏损预告犹如重磅炸弹,与大股东在预案公告中宣称的“积极回报股东,与所有股东分享公司未来发展的经营成果”形成鲜明对比。在公告日买入股票,期望通过高送转获取超常收益的高位接盘者反而被套牢。

反观大股东在该期间的股权变动情况,从2015年1月7日到高送转预案公告日前,紫金电子在大宗交易系统中已合计减持11.24%比例的股份,退出了控股股东地位,其中1月20日紫金电子减持了3.39%的股份,并未按照《证券法》规定的时间进行披露,而是在4月1日才予以披露,紫金电子似乎企图隐瞒海润光伏实质控制人发生变更的事实。相比于紫金电子的大幅度减持,在高送转预案公告日前,九润管业也已减持5%,减持股份的均价高于紫金电子,可以证实紫金电子急于退出光伏领域,九润管业还处于减持试水阶段,希望选择更佳的时机获得超常收益。

再来分析这两大股东的减持价格变动趋势。越接近高送转预案公告日,减持价格越高,在无其他利好消息的情况下,这都归因于高送转。在宣告后的1月27日和28日,九润管业就开始在集合竞价系统中以高于收盘价的价格大幅减持,直接从中小股东手中套现约4.77亿元。紫金电子和九润管业在2015年1月7日至28日期间,减持达12次之多。

大股东减持向外界传递了公司前景不乐观的信息,尤其是控股股东在短期内的大规模减持,通常会导致其他中小股东争相减持,继而加速股价的下跌。但是海润光伏控股股东的大幅度减持并未引起中小股东的减持,反而是增持股票,推高了股价。可见中小股东对高送转的反应非常强烈。若没有高送转,大股东很难以理想的价格连续减持,高送转更可能是大股东利用其掩饰减持行为的工具。

(三)高送转的实施

股利宣告日已经包含了有关股利的所有信息,如果股东大会决议不再包含新的股利信息,市场就不应该出现过度反应。同样,除权日也不包含新的信息,在正常市场中也不应出现异常收益。海润光伏在2015年5月15日公告“10转20”的高送转方案获得股东大会通过,5月22日了高送转的实施公告,股权登记日为5月27日,除权日为5月28日,新增股份的流通日为5月29日。如图2所示,高送转在股东大会决议日和除权日再次引起市场的关注。查阅该时段的公司公告,从高送转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到除权日之间并无其他利好消息,期间的异常收益率很可能是中小投资者对高送转的过度反应所致。股价在股权登记日冲到最高点(15.31元),该时段中小投资者的过度反应,再次为大股东的减持提供了机会。

在宣告股利阶段,主要是前两大股东借助高送转进行减持。截至5月初,紫金电子已将其持有的股份全部减持,退出光伏领域,这与紫金电子战略转型的减持动机分析相一致。由海润光伏创始股东控制的九润管业,在高送转宣告阶段也已大幅减持,杨怀进遂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在5月20日至22日短短的三天时间内,杨怀进减持3 400万股,套现约4.2亿元。杨怀进的减持均价低于减持当日的收盘价,但是显著高于原先前两大股东的减持价格,与公司重组时其取得股份的价格(3元)相比也是非常具有价格优势的。杨怀进减持的时机选择也非常恰当,处于高送转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与股利实施公告日之间,而该时段正是市场对高送转实施方案再次积极反应的阶段。

五、高送转后的业绩和市场表现

图1显示高送转预案公告日股价达到一个高点(10.31元),图2显示高送转股权登记日股价达到了另一个高点(15.31元)。在高送转预案公告日前后被套住的中小投资者如果持有到股权登记日前并减持或许能够解套,但在股权登记日高位接盘的投资者是否也能够在除权后获得超常收益?选取高送转除权后一年的时间进行分析,在高送转实施后,海润光伏的股价陷入长期低迷状态,一年后的股价仅为除权股价的一半左右,CAR一直显著为负。中小股东若短期内没能够及时减持,将被长期严重套牢。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高送转会增加公司股本,减少未分配利润,削弱未来现金股利的支付能力。如果未来的经营绩效不能随着股数的增加而同步增加,公司在后续年度派发现金股利以及送转股的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加之股权再融资资格和现金分红相挂钩的约束条件,可能使今后的股权或债务融资受到阻碍,继而影响公司的投资和经营绩效。

光伏行业是新兴高科技行业,对技术及管理水平的要求高。海润光伏在2013年下半年,陆续有高管和董事辞职,到高送转预案公告日前,原先的高管团队中已有6人退出了管理层。高送转预案公告日之后,仍有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辞职。公司在上市之初制定的战略目标难以实现,高送转后的前景并不光明。最了解公司经营发展情况的高管和董事的辞职,表明就连公司的内部知情者都对公司的前景极度不看好,这显然应该向市场传递出公司发展前景黯淡的信号。但在高送转题材的刺激下,不理智的投资者仍然追高进入。

2015年公司的董事长、总裁、财务总监等对财务报表负有重要责任的人员均提出了辞职,再加上已经连续两年亏损(自2015年4月24日起,股票简称更名为*ST海润),面临退市的风险,导致2015年度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非常高。在2014年度,公司计提了约3.42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而2015年度的资产减值损失仅大约为2014年的十分之一;从坏账损失和存货跌价损失两个明细科目来看,2015年和2014年相差较大,2015年的存货跌价损失甚至为负,说明2015年公司通过转回2014年计提的存货跌价损失来“创造”利润以达到摘除ST帽子的目的。2015年实现的微小盈利很可能是2014年利用流动资产减值损失“洗大澡”和盈余管理的结果,而且2015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2015年财务指标的转好并不代表公司核心经营业绩的改善。

海润光伏在2015年1月23日收到上交所下发的关于利润分配等事项的问询函,要求提议股东说明提出利润分配议案的原因,以及与股份减持行为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而大股东所给出的理由仍是“积极回报股东”等冠冕堂皇的说辞,减持行为是考虑到资金需求和战略转型的需要,并没有说明高送转与减持行为是否存在本质性的关联。在业绩预亏公告后,上交所连续发出两封问询函,要求大股东说明提议高送转和减持股票时是否已经知悉2014年度的业绩情况,而前三大股东均表示提议高送转和股票减持时,尚未知悉2014年度业绩的有关情况。就前三大股东而言,这些理由和答复实在难以令人信服。大股东在提议高送转时所谓的“结合2014年实际经营状况,积极回报股东,与所有股东分享公司未矸⒄沟木营成果”仅仅是说说而已,并未谨慎地核实2014年的经营业绩情况,严重误导了中小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2015年10月22日,证监会对海润光伏进行了行政处罚,认定海润光伏2014年资本公积转增股本预案提议存在误导性陈述:公司及其三大股东杨怀进、紫金电子、九润管业于2015年1月23日,即在法定业绩预告截止期前的敏感时点,采用模糊性的语言,对2014年经营状况进行描述,并作为高比例转增提议的理由,结合资本市场上业绩良好才会高转增的惯性思维,足以使投资者对公司2014年经营业绩产生错误判断,从而影响其投资决策。大股东因其机会主义行为受到了罚款等行政处罚,但这与大股东借助高送转减持获利相比简直微不足道,最终损失的还是中小投资者。

六、结论与启示

海润光伏的高送转在送转股能力和经营业绩等方面并不具备高送转的资质,也没有达到《公司章程》规定的条件。原第一大股东在高送转前有强烈的动机退出光伏行业,在这种背景下,大股东利用其控制权优势强行推出高送转方案,其目的是利用股票市场对高送转题材股的非理性需求推高股价从而择机减持股份。

本文的结论可以为投资者分析公司实行高送转背后的真实意图提供一种思路:首先,分析公司的基本面是否具备高送转的能力,应该综合考虑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成长性、股价和总股本规模等指标,梳理出真正具备高送转能力或潜力的个股买入;其次,分析大股东的持股目的和战略目标,推测其是否有借助高送转推高股价继而实现减持的动机。当然,按照证监会的规定,公司需要披露大股东减持股份的计划,包括减持的数量、时间和方式,但是,投资者应重点关注大股东减持的动机是什么,股份减持会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经营绩效造成何种影响,只有在了解公司实施高送转的真实目的后,投资者才不至于掉入海润光伏式的高送转陷阱中。

【参考文献】

[1] 李心丹,俞红海,陆蓉,等.中国股票市场“高送转”现象研究[J].管理世界,2014(11):133-145.

[2] 何涛,陈小悦.中国上市公司送股、转增行为动机初探[J].金融研究,2003(9):44-56.

[3] BAKER M, WURGLER J. A catering theory of dividends[J].Journal of Finance, 2004, 59(3):1125-1165.

[4] BHATTACHARYA S. Imperfect information, dividend policy, and“the bird in the hand fallacy”[J].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79,10(1):259-270.

【作者简介】 姜英兵(1972― ),男,辽宁大连人,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资本市场公司财务问题

利润分配预案范文2

高送转题材历来都是市场追捧的热点,主要原因是:首先,股本扩张有利于日后的再融资;其次,股价除权后可以迎合市场的“填权情结”,而通过除权降低股价也可以增加炒作价值;再次,股本扩大、股价降低可以提升公司股票的流动性;最后,高送转多以公积金转增股本为主,由于不属于利润分配范畴,不需缴纳20%的所得税。此外,高送转公司往往基本面和成长性更好,以2008年高送转公司为例,其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率、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比A股平均水平分别高出9.4%、36.1%和9.4%。高送配概念股“黄金投资时点”

寻找高送转个股,主要投资时点集中于两个阶段。第1个时点位于年报公布前1个月,一般具有高送转预期的个股在方案公布前受到市场追捧,容易产生所谓的“抢权行情”。不管是熊市还是牛市,这个阶段如果把握好会有较高的超额受益。近期类似的案例有禾盛新材(002290),其在今年1月19日公布分配预案10转8派2,股价在1月4日提前启动,波段涨幅近60%。

第2个投资时点位于分配预案公布后。股价在预案公布后往往会出现利好兑现后的调整走势,但经过缩量调整过后,市场对于高送转个股的填权预期往往会使高送配个股出现第二波所谓的“填权预期行情”,相比第一波的“抢权行情”,由于预案已经公布,所以相应的填权行情走势要稍逊于抢权行情。近期类似的案例有中国卫星(600118),其股价在分配方案公布前出现一波35%的涨幅,随后出现连续3周的缩量整理,在2月10日公布分配预案10送10后,出现第二波行情,涨幅超过20%。

七招“圈定”准高送转概念股

根据近两年高送转个股的典型代表,如去年的西飞国际、中兵光电和万通地产,今年的东湖高新、凯迪电力、神州泰岳等都具有如下特征:总股本较小、符合当时市场的投资热点、成长性较为突出、资本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充裕等。

笔者根据上述特征梳理出7条“潜伏”思路:

1、总股份小于5亿股为佳。总股本较小的公司往往更具股本扩张动力,而股本较大的上市公司即使每股资本公积充分,但过大的股本往往制约了大股东送股的动力和市场的炒作热情。上文提及的几家典型高送配公司的总股本均小于5亿股。

2、连续两年实现盈利。按照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对利润进行分配要满足以下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本年度要有盈利,二是本年度的净利润在弥补前一年度的亏损后仍有正的盈余。因此在选择高送转个股时,投资者应该关注上市公司上年的每股收益,并非当年盈利就符合高送配标准。

3、每股资本公积大于2元并且每股未分配利润大于1元为佳。据测算,每股资本公积大于2元时上市公司在财务上具备进行每10股转增5股以上的能力,而每股未分配利润与红利派现和红利送股相关。倘若一家上市公司每股资本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都较为可观,则该上市公司同时具备转增股份和红利送股或派发现金红利的条件(如每10股转增5股送5股)。

4、每股现金流量必须为正。现金流充裕的上市公司在日常运作中相对顺畅,因而资金面相对宽松的公司在留存收益的分配上较为慷慨,不存在补充流动性的无奈之举。可以试想一下,倘若一家上市公司日常现金流捉襟见肘,那么其留存收益补充现金流的冲动可想而知。

5、具有热门题材为佳。每年高送转个股不少,但真正表现抢眼的往往是符合主流热点的个股,如去年表现抢眼的中兵光电和西飞国际属于军工整合概念、万通地产所属的地产板块正是去年信贷井喷的最大受益者,今年的东湖高新和凯迪电力同时具有低碳经济和区域振兴(中部崛起概念)双重热点。因此,热门题材一定程度上会成为高送转的催化剂。目前市场的热门题材主要有区域经济――新疆、广西北部湾、福建海西、皖西经济带和世博经济,新兴产业振兴规划――无限增值、三网融合、智能电网、医药生物、新材料和新能源等。目前符合上述热门题材的高送转个股更具有爆发力。

6、未来3年成长性明确的为佳。股本的扩张必须要有业绩的高成长配合才能造就出黑马,苏宁电器2004年上市以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业绩的增长速度并不亚于股本的扩张速度。因而中小板是历史上高送转发生频率最高的板块。换个角度来看,即使该类上市公司高送转预期落空,良好的成长性也有利于降低非系统性风险。

7、近一年来没有出现透支性炒作的为佳。许多上市公司虽然业绩、成长性和送配能力都符合上述标准,但倘若股价之前已大幅炒作,高送转方案反而可能成为存量资金高位出逃的契机。笔者建议将行业的平均涨幅作为参照指标,倘若目标公司近1年的涨幅超过行业平均20%以上,则需注意潜在风险。

此外,在半年内进行过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新上市的中小板、创业板次新股由于新募集资金会增厚每股资本公积,而近来屡见不鲜的超募现象使相关上市公司现金流充裕,利用年报进行高送转不失为此类公司妥善对待超募资金的方式。

“潜伏”于两类准高送配概念股

投资者可“潜伏”于两类准高送配概念股。

第一类:埋伏离年报公布期较近的准高送配概念股。

比起追涨高高在上的热门股,许多中小板次新股(上市不足一年)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次新股素来是商送转的高产区,许多次新股上市公司本身处于细分行业的领先地位,其成长性和流动性要好于其他上市公司,加之套牢盘压力较小,基本面和市场面的优势往往使其同时吸引机构投资者和游资的关注。因此随着其年报公布期的日益临近,出现类似于年初禾盛新材的抢权走势的概率也在不断增大。我们将基本面较好、未来3年成长性较为明确且估值水平低于或在行业水平附近的潜在高送转个股整理在图表1中。

其中,罗莱家纺(002293)2009年业绩快报好于市场预期,今明两年PEG(市盈率/预期年复合增长率)小于1,在同类品牌消费中处于低位,同时其每股净资产高达9.53元,加之现金流较为充裕,因而高送转的概率相对较大。

与罗莱家纺同属中小板次新股的宇顺电子、光讯科技也具有行业景气度上升、PEG较为合理等基本面优势。

此外,赛马实业(600449)、南京高科(600064)近两年未进行过高送转,其中赛马实业2009年年报预增50%以上,对应的市盈率不足15倍,同时具有西部开发和建材下乡概念,即使不考虑高送转因素,仍具有一定的安全边际。

第二类:已公布送配方案的优质个股。此类个股在方案公布前往往已出现一波抢权行情,但一些业绩增长和拐点比较明确的公司在进行一定整理后仍可能出现第二波填权预期。在已公布送转预案的上市公司中,我们沿用基本面向好、整体涨幅相对有限等标准选出3家已公布送配预案的公司。

利润分配预案范文3

1.短期借款业务如何记账?

企业借入各种短期借款,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短期借款账户;归还借款时,借记短期借款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有关短期借款的利息参见后面的[借款利息如何记账].

2.短期借款利息如何记账?

企业发生的短期借款利息,应分别情况处理:

(1)如果短期借款的利息是按期支付的(按季、按半年),或者利息是在借款到期时连同本金一起归还,并且数额较大的,可以采用预提的办法,按月预提计入费用。预提时,按预计应计入费用的借款利息,借记财务费用账户,(如果本文不适合,你还可以选择:计算机论文定做),贷记预提费用账户;实际支付月份,按照已经预提的利息金额,借记预提费用账户,按实际支付的利息金额与预提数的差额(尚未提取的部分),借记财务费用账户,按实际支付的利息金额,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2)如果企业的短期借款利息是按月支付的,或者利息是在借款到期时连同本金一起归还,但是数额不大的,可以不采用预提的方法,而在实际支付或收到银行的计息通知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借记财务费用账户,(本题目可参考范例:开发FTP系统的设计论文),贷记银行存款或现金账户。

3.应付工资如何记账?

应付工资是企业对职工个人的一种负债,是企业使用职工知识、技能、时间和精力而给予职工的一种补偿(报酬)。应付工资科目核算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包括在工资总额内的各种工资、奖金、津贴等,不论是否在当月支付,都应当通过本科目核算。不包括在工资总额内的发给职工的款项,如医药费、福利补助、退休费等,不在本科目核算。

企业应按照劳动工资制度的规定,根据考勤记录、工时记录、产量记录、工资标准、工资等级等,编制工资单(亦称工资结算单、工资表、工资计算表等),计算各种工资。工资单的格式和内容,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规定。

财务部门应将工资单进行汇总,编制工资汇总表,按规定手续向银行提取现金,借记现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支付工资时,借记应付工资科目,贷记现金科目。从应付工资中扣还的各种款项(如代垫的房租、家属药费、个人所得税等),借记应付工资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等科目。职工在规定期限内未领取的工资,由发放的单位及时交回财务会计部门,借记现金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

企业按规定将应发给职工的住房补贴专户存储时,借记应付工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月度终了,应将本月应发的工资进行分配,并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生产成本(生产人员工资)

制造费用(生产管理人员工资)

管理费用(管理部门的人员工资)

营业费用(采购、销售费用开支的人员工资)

在建工程(应由工程负担的人员工资)

应付福利费(应由职工福利费开支的人员工资)

贷:应付工资

4.应付福利费如何记账?

应付福利费是企业准备用于企业职工福利方面的资金。我国企业中按规定用于职工福利方面的资金来源,包括从费用中提取和税后利润中提取。从费用中提取的职工福利费主要用于职工个人福利,在会计核算中将其作为一项负债;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福利费主要用于集体福利设施,在会计核算中将其作为所有者权益(即公益金)。

从费用中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4%提取,其工资总额的构成与统计上的口径一致,不作任何扣除。职工福利费主要用于职工的医药费(包括企业参加职工医疗保险交纳的医疗保险费),医护人员的工资、医务经费、职工因公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职工浴室、理发室、幼儿园、托儿所人员的工资等。

从费用中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单独设置应付福利费科目进行核算。提取的福利费,按照职工所在的岗位分配:从事生产经营人员的福利费,记入成本;行政管理人员的福利费,计入管理费用等等,实际支付时,作冲减应付福利费处理。期末应付福利费的结余,在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负债项目中单独反映。

主要的会计处理归纳如下:

提取福利费时:

借:生产成本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贷:应付福利费

支付的职工医疗卫生费用、职工困难补助和其他福利费以及应付的医务、福利人员工资等:

借:应付福利费

贷:现金

银行存款

应付工资等。

5.应付股利如何记账?

企业分配给投资者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在实际未支付给投资者之前,形成了一笔负债。在会计核算中设置应付股利科目进行核算。应付股利包括应付给投资者的现金股利、应付给国家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利润等。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合作项目,如按协议或合同规定,应支付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利润也通过应付股利科目核算。

企业按照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中应分配给股东的现金股利时:

借:利润分配

贷:应付股利

股东大会批准的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与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不一致的,按股东大会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与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中分配现金股利的差额,调整利润分配和应付股利科目。企业分配的股票股利,不通过应付股利科目核算。

6.预提费用如何记账?

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某些费用不一定当时就要支付,但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属于当期的费用应该计入当期,如企业固定资产大修理在未进行大修理时,不可能产生大修理费用,但大修理费用应在固定资产两次大修受益期间内进行预作为当期费用。按期预提计入费用的金额,同时也形成笔负债,对此,应通过设置预提费用科目核算。预提费用还包括:预提租金、保险费、借款利息等。

例:某工业企业2001年1月1日借入短期借款100万元,年利率6%,借款期为一年,借款利息按季支付。该企业短期借款利息采取预提办法,其第1、2,3个月的账务处理如下:

(1)第1、2个月预提利息

借:财务费用5000

贷:预提费用5000

(2)第3个月支付利息

借:财务费用5000

利润分配预案范文4

摘 要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进行管理控制的有效手段之一,它通过人、财、物的优化配置,以较低成本来实现经营目标。本文从全面预算管理的含义、作用说起,阐述了其在化工企业的具体应用及注意事项,对化工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全面预算管理 化工 应用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含义

1.预算的定义

预算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来分配企业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企业可以通过预算来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有助于控制开支,并预测企业的现金流量与利润。

2.全面预算的定义

全面预算反映的是企业未来某一特定期间(一般不超过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计划),它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企业一定期间内利润的预计额,是企业奋斗的目标,根据目标利润制定作业指标,如销售量、生产量、成本、资金筹集额等)为目的,以销售预测为起点,进而对生产、成本及现金收支等进行预测,并编制预计损益表、预计现金流量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全面预算是一种管理工具,也是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全面预算通过合理分配企业人、财、物等战略资源协助企业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并与相应的绩效管理配合以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控制费用支出,并预测资金需求和利润。

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与调整涉及公司的所有部门及主要人员,包括公司所有的业务部门与职能部门。

二、全面预算的目的及作用

全面预算是对企业战略规划的一种正式、量化的表述形式。在遵循企业战略目标的前提下概括了企业的战略目标及达成战略目标的可行步骤。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及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的重要工具

全面预算能够细化公司战略规划和年度运作计划,它是对公司整体经营活动一系列量化的计划安排,有利于战略规划与年度运作计划的监控执行。

通过全面预算的编制,将有助于公司上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加深部门及员工对公司战略的理解。

全面预算也为公司的全体员工设立了一定的行为标准,明确了工作努力的方向,促使其行为符合公司战略目标及预算的要求。

通过编制公司全面预算,使公司管理层必须认真考虑完成经营目标所需的方法与途径,并对市场可能出现的变化做好准备。

2.是进行绩效管理的重要依据

全面预算是公司实施绩效管理的基础,是进行员工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通过预算与绩效管理相结合,使公司对其部门和员工的考核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是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

全面预算体系中有一部分数据会直接衡量下一年度企业财务、实物与人力资源的规模,可以用来作为调度与分配资源的重要依据之一。

4.是有效降低经营风险的手段

全面预算是公司管理层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控的有效工具,通过寻找经营活动实际结果与预算的差距,可以迅速地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强化内部控制,降低了公司日常的经营风险。

全面预算体系中可以初步揭示企业下一年度的预计经营情况,根据所反映出的预算结果,预测其中的风险点所在,并预先采取某些风险控制的防范措施,从而达到规避与化解风险的目的。

5.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息息相关

通过全面预算可以加强对费用支出的控制,有效降低公司的营运成本。

全面预算体系中包括有关企业收入、成本、费用的部分,通过对于这些因素的预测,并配合以预算报告与绩效奖惩措施,可以对下一年度的实际经营水平进行日常监控与决策。当公司的收入、成本费用水平偏离预算时,企业决策者就可以根据预算报告中所反映的问题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加以改进。而且考虑到收入与成本费用间的配比关系,全面预算体系可以为收入水平增长情况下的成本节约提供较为精确的估计。

三、化工企业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的建立

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是管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集合体,也是模式运行的主体,它由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专职部门以及预算责任网络构成预算管理委员会。

预算管理委员会在组织体系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是由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任主任委员,吸纳企业内各相关部门的主管,如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等人员组成。对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来说,预算管理委员会是最高管理机构。

预算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组织有关人员对目标利润进行预测,审查、研究、协调各种预算事项。预算管理委员会主持召开的预算会议,是各部门主管参加预算目标的确定、对预算进行调整的主要形式。

在一个企业内,一个责任中心可大可小,它可以是一个销售部门、一条专门的生产线、一座仓库、一台机床、一个车间、一个班组、一个个人,也可以是分公司、事业部,甚至是整个企业。根据不同责任中心的控制范围和责任对象的特点,可将其分为三种: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

1.成本中心及其职责

成本中心是成本发生单位,一般没有收入,或仅有无规律的少量收入,其责任人可以对成本的发生进行控制,但不能控制收入与投资,因此成本中心只需对成本负责,无需对利润情况和投资效果承担责任。成本中心又可以分成两种:标准成本中心和费用中心。标准成本中心必须是产品稳定而明确,并且熟悉单位产品所需投入的责任中心。通常,标准成本中心的典型代表是制造业工厂、车间、工段、班组等。费用中心,适用于那些产出物不能用财务指标来衡量或者投入和产出之间没有密切关系的单位。这些单位包括一般行政管理部门,如会计、人事、劳资、计划等;研究开发部门,如设备改造、新产品研制等;以及某些销售部门,如广告、宣传、仓储等。

从一个成本中心来看,变动成本大多是可控成本,固定成本大多是不可控成本,然而,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还要结合有关情况按成本的习性作具体分析。再从成本的发生同各个成本中心的关系看,由各个成本中心直接发生的成本,大多属于直接成本,其可控因素居多;由其他部门分配来的成本,大多属于间接成本,其可控因素居少。

2.利润中心及其职责

利润中心是既能控制成本,又能控制收入的责任单位。因此它不但要对成本和收入负责,也要对收入与成本的差额即利润负责。利润中心属于企业中的较高层次,同时具有生产和销售的职能,有独立的、经常性的收入来源,可以决定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生产资源在不同产品之间如何分配,也可以决定产品销售价格、制定销售政策,它与成本中心相比具有更大的自主经营权。

利润中心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然的利润中心,它直接向企业外部出售产品,在市场上进行购销业务。例如,某些公司采用事业部制,每个事业部均有销售、生产、采购的职能,有很大的独立性,这些事业部就是自然的利润中心。另一种是人为的利润中心,它主要在企业内部按照内部转移价格出售产品。例如,纺织厂的纺纱车间将纺出的纱以内部转移价格出售给织布车间,纺纱车间就可以被视为利润中心并称为人为的利润中心。再如,企业内部的辅助部门,包括修理、供电、供水、供气等单位,可以按固定价格向生产部门收费,他们也可以被确定为人为的利润中心。

3.投资中心及其职责

投资中心是指不仅能控制成本和收入,而且能控制占用资产的单位或部门。也就是说,在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中,该责任中心不仅要对成本、收入、利润预算负责,而且还必须对其与目标投资利润率或资产利润率相关的资本预算负责。正因为如此,只有具备经营决策权和投资决策权的独立经营单位才能成为投资中心。一般来讲,常将一个独立经营的常规企业视为一个投资中心。投资中心应具有比其他责任中心更大的独立性和自,它作为企业内部最高管理层,拥有一定的资金支配权,在调配资金余缺时,应研究这些资金投放到哪个方面才是最有利的。投资中心的具体责任人应该是以厂长、经理为代表的企业最高决策层,投资中心的预算目标就是企业的总预算目标。

四、全面预算执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预算管理是企业对未来整体经营规划的总体安排,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能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评价。但在具体推行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采用适合本企业的预算编制流程,如一般化工企业预算编制宜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编制方法

整个过程为:先由高层管理者提出企业总目标和部门分目标;各基层单位根据一级管理一级的原则据以制定本单位的预算方案,呈报分部门;分部门再根据各下属单位的预算方案,制定本部门的预算草案,呈报预算委员会;最后,预算委员会审查各分部预算草案,进行沟通和综合平衡,拟订整个组织的预算方案;预算方案再反馈回各部门征求意见。经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多次反复,形成最终预算,经企业最高决策层审批后,成为正式预算,逐级下达各部门执行。

2.预算内容要以成本费用及现金流量为重点

成本费用预算是预算支出的重点,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成本费用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高低的关键因素;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控制也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功,可以反映出企业管理的水平。现金流量预算则是企业在预算期内全部经营活动运行的保证,否则整个预算管理将是无米之炊。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特别是对资本性支出项目的预算管理,要坚决贯彻“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这里的“入”一方面要从过去自有资金的狭义范围拓宽到举债经营,同时又要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杜绝没有资金来源或负债风险过大的资本预算。

3.预算管理工作要有坚强有利的决策和执行人员

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强化经营管理,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长期任务。因此,要把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加强内部基础管理的首要工作内容,成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并确定预算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为各单位、部门的行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

4.预算管理的推进要重视预算的编制,更要重视预算的执行

在实际预算管理过程中有的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还比较认真,基本能够按照公司的要求来编制本部门的预算,可是编制完预算以后就如释重负地似乎完成了所有的预算工作。对具体的预算执行及其执行结果漠不关心,本末倒置,预算的控制过程才是整个预算管理体系的重中之重,是影响预算管理效果的重要环节。

5.建立健全的预算考核及激励机制

每月、季度应对各预算责任主体的执行情况进行考评,并对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发现的问题在下一个周期中要有解决的方案。对于预算执行情况良好的主体,要实行一定的激励措施,对于预算完成较差的主体,则应该建立相关的惩罚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全面预算管理令行禁止,达到预算管理的最终目的。

参考资料:

[1]财政部企业司.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与案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4.

[2]李国忠.企业集团预算控制模式及其选择.会计研究.2005.4: 47-51.

利润分配预案范文5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属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属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工作经验,研究部署20**年度**属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工作。下面,我结合**国资委的工作安排,就进一步做好**属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加强企业经营预算管理,是贯彻落实**精神的具体体现。党的**报告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强做大国有经济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报告指出,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今后五年,国有资产监管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包括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国有资本收益管理等工作内容,核心是履行好出资人(股东)的资本经营责任,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规范分配。当前突出的是要结合**属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做好国有资本结构调整的预算管理工作,促进**属企业的布局结构调整,促进**属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促进**属企业进一步增强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二)加强企业经营预算管理,是维护出资人权益的重要举措。实行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关键是要落实国有资本经营责任,保障国有资产权益。据统计,20**年,**属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5.1亿元,净利润52.6亿元。20**年1—10月**属企业利润总额已达151.2亿元,净利润80.6亿元。这些利润大部分分布在**属企业所出资的二、三级公司。从目前情况看,少数企业在利润分配工作不够规范。有的产权多元化子公司,其他股东已分红派现,国有股应分红利不仅没有及时支付给国有股东,有的还将国有股应分红利少计,甚至无偿让渡给其他股东。利润的分配使用预算,是**属企业经营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从20**年开始,**属企业要严格规范所出资企业的利润分配管理,**国资委也将以经营预算管理为龙头,重点加强**属企业利润分配管理工作,切实维护国有资本出资人权益。

(三)加强企业经营预算管理,是推进**属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运行机制与企业体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的经济活动内容更加复杂。如何合理配置资源,确保目标利润的实现,是**属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企业经营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模式。中央企业和相当一部分**属企业实行了全面预算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国资委将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属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工作与业绩考核、工资预算和收益管理相结合。**属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通过经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考核与激励,建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经营预算工作程序,将经营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把经济效益目标落到实处,使所有职能部门和所出资企业的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相一致,使投资者的战略决策与经营者的管理行为相一致,为促进企业稳定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有力保证。

二、20**年度**属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20**年,**属企业坚持管理与效能并重,创新与发展并重,经营预算管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属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属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增长。一是销售收入增长较快,总额接近去年全年水平。1-10月份,**属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42.9亿元,同比增长24.3%,总额接近去年全年1844亿元的水平,预计全年超过2000亿元。马钢集团公司、铜陵有色集团公司、海螺集团公司、江汽集团公司、淮南矿业集团公司、**徽商集团公司6户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分别达到4**.2亿元、340.3亿元、186.1亿元、142.4亿元、112.9亿元和1**.9亿元。二是总体效益大幅提升。1-10月份,38户**属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1.2亿元,同比增长55.3%,预计全年有望达到180亿元。目前,海螺集团公司、国元集团公司、马钢集团公司、铜陵有色集团公司、**高速总公司、华安证券公司6企业实现利润总额超过10亿元,分别达到40.2亿元、29.5亿元、21.9亿元、12.6亿元、12.3亿元和11.4亿元。三是资产总量不断增加,企业规模不断扩张。10月底,**属企业资产总额、净资产分别达到3853亿元和1184.4亿元,同比增长30.7%和16%;马钢集团公司、**高速总公司、淮南矿业集团公司、海螺集团公司4户企业资产总额超过300亿元,分别达到794.9亿元、400.9亿元、338.7亿元和336.3亿元,4户企业资产合计占**属企业资产总额的48.5%。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国及中部**份前列,其中**属企业销售收入、资产总额位列全国第7位、中部第2位;利润总额位列全国第4位、中部第1位。与20**年预算指标相比,销售收入已完成预算的91.7%;利润总额已完成预算的140.5%。

(二)**属企业经营预算组织体系初步建立。《******属企业经营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之后,**属企业十分重视经营预算组织体系建设。大部分**属企业成立了负责经营预算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能源集团公司、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国元集团公司、皖北煤电集团公司等设立了经营预算管理委员会,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担任预算管理委员会主任。江汽集团公司、**交通集团公司、中煤三建集团公司等,在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设立了专门的预算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预算编制、执行和考核等工作,明确了工作责任,保证了必要的工作力量,推动了工作开展,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三)**属企业经营预算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为规范预算管理,部分**属企业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制定了具体的内部管理制度。铜陵有色集团公司制订了《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淮南矿业集团公司制订了《淮南矿业集团经营预算管理暂行办法》,中煤特凿集团公司制订了《中煤特殊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营预算管理细则》等,规范了所出资企业的预算管理,明确了预算编制、执行和控制、考核与奖惩等工作程序,为预算执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属企业经营预算编制程序逐步规范。为做好经营预算管理工作,确保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属企业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开展经营预算编制工作。一些企业在工作中不断优化工作程序,确保了预算编制工作有序进行。马钢集团公司、**高速总公司、海螺集团公司、中煤特凿集团公司等企业,由集团公司年初提出经营预算目标,下达到预算执行单位;预算执行单位按照下达的目标,编制预算草案,上报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管理办公室审查后,提出综合平衡建议,汇总编制集团公司经营预算方案,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批准后,下达预算单位执行,较好地保证了预算编制工作质量。

(五)**属企业经营预算执行水平不断提高。为确保经营预算的执行不偏离目标,**属企业十分注重预算执行工作。不少企业将年度重点经营预算指标细化为季度、月度指标,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定期分析制度,跟踪监控预算执行的进度与效果,分析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及原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铜陵有色集团公司,2004年就下发了《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工作实施意见》,规范经营预算执行分析工作。月度分析由各单位组织,季度分析总公司领导亲自参加,并定期在公司本部集中召开有各单位行政领导参加的分析会,现场提问和答辩,全面分析企业的生产情况、经营成果、财务状况、成本控制等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差异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同时,对企业关键业绩指标实行动态监控,及时分析考核,及时奖惩兑现,充分发挥预算的约束与激励作用,有力地维护了预算的权威。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属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工作中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少数企业重视程度不够,对预算管理工作的认识有待提高;个别企业经营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不健全,管理责任不明确,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与考核;有的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工作刚刚起步,还没有树立以预算为导向的经营理念,经营预算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脱节,预算起不到应有效果;在预算编制方面,少数企业没有将产权改革、转让等收支预算纳入编报范围;等等。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认真做好20**年度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工作

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作出的战略部署的开局之年。**属企业的经营预算工作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企业运行机制,按照“规范编制、关注执行、严格考核、加强培训”的总体要求,继续加强和改进经营预算管理工作,为实现**属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进一步推进**属企业经营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属企业要按照《******属企业经营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建立健全经营预算管理组织,或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承担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考核等工作;企业所属各子公司也要层层建立经营预算组织体系,为开展经营预算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属企业尚未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的,要明确在董事会履行相应职能;没有成立专门经营预算管理机构的,要明确职责部门。已设立企业经营预算管理组织的企业,要加大经营预算管理工作协同力度,切实履行职责,不断提高预算管理工作效能。

(二)确保完成20**年度经营预算编报任务。20**年,部分**属企业已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结合**国资委20**年经营预算工作的监管重点,今年企业经营预算报表做了一些修订和调整,**属企业要抓紧做好所属子企业经营预算报表的培训、布置工作;经营预算编制牵头部门要加强与生产、经营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细化经营预算编制工作程序,强化工作责任,对涉及人员、工资、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应根据部门职责分工,认真落实填报任务,做好指标衔接与核对,保证经营预算编制质量。同时,要按照**国资委的统一部署,组织做好所出资企业经营预算动态监测管理系统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三)开展**属企业经营预算编制考核评比工作。为提高**属企业经营预算编制质量和水平,推动**属企业进一步加强经营预算管理,完善考核机制,今年,**国资委出台了《**属企业经营预算编制工作考核评比暂行办法》。20**年,**国资委将依据该办法的规定,从**属企业经营预算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经营预算编报、执行等方面,对20**年**属企业经营预算编制工作进行综合考评,评选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考评结果将在**属企业通报。对20**年度**属企业经营预算工作,**国资委继续实行审核备案管理。**属企业也要建立和完善内部审核制度,加强所出资企业经营预算的审核管理,确保经营预算编制质量。

(四)加大**属企业经营预算执行监管力度。一是要加大企业国有产(股)权转让、风险投资等重大事项预算管理,年初要将重大财务事项纳入预算中,督促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和跟踪管理,在执行过程中,注重防范经营风险。二是要完善**属企业利润分配有关管理办法,规范利润分配程序、范围和标准,依法审定企业利润分配方案和亏损弥补方案,对**属企业利润分配预案实行零申报;同时,督促**属企业切实履行法人资本收益权,规范其所出资企业利润分配管理,重点抓好所属产权多元化企业利润分配备案管理工作。**国资委将对**属企业利润分配工作进行重点检查。三是要加强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充分发挥预算对成本费用的约束作用。企业应严格控制预算外开支,严格控制人工成本增长幅度,经济效益下降、预期不能实现保值增值的企业要适当压缩人工成本支出规模。四是要试行经营预算执行半年分析报告制度,规范预算调整行为,加大经营预算执行和考核力度,提升经营预算执行力和约束力。

利润分配预案范文6

【关键词】 公允价值;股利分配;股价反应

一、引言

公允价值会计是指以公允价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基础的会计模式。2006年2月15日,我国了以公允价值运用为最大亮点的新会计准则体系。该准则体系的颁布实施,特别是公允价值的适度和谨慎引入,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财务会计信息的传统计量基础,对上市公司的利润结构产生影响。

公允价值的基本涵义可以解释为“公平、允当的价值”。不同国家、不同组织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不完全相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结算的金额。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公允价值会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新会计准则设置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来核算采用公允价值变化给当期会计报告带来的损益。资产负债表日,为了计算本年度的经营成果,最后要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加剧了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之间的不一致性。人们普遍关心的是,如果公允价值的变动带来利润的提升或降低, 那么这一部分变动是否会影响现金股利分配,股利分配方案的公告是否会影响股票价格。

本文旨在分析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企业现金股利分配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市场行为变化,即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以及股票价格对现金股利分配行为的反应。本文第一部分利用深、沪两市上市公司2007年的数据对企业现金股利分配与企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第二部分则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分配方案公告日附近的累计平均超额报酬率做实证分析,研究股票价格对于现金股利分配行为的反应。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股利分配行为的影响分析

(一)研究设计

1.研究假设

根据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期末须将其余额转入“本年利润”。按照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在年度终了时应该将“本年利润”的借贷发生额相抵后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科目。有些情况下,公允价值变动频繁而且表现为数值范围而不是一个精确值,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利益的状况选择公允价值范围内的高点或者低点来报告该项资产负债的价值。我国在股权分置改革后股权集中度相对较高,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记入利润表,使得企业只需要选择公允价值范围内的某个具体金额就能操纵当期利润分配的最后结果。公司的大股东可能会利用这一因素操纵利润表,通过派发现金股利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因此提出假设1:

假设1:现金股利分配与正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正相关

由于在资产或负债尚未处置前,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是没有现金支持的。《企业财务通则》第五十条规定,充分考虑现金流量状态后,向投资者分配利润,这就说明,向投资者分配利润,要动用实实在在的现金储备。特别是在公允价值对净利润的正贡献很大的情况下,并没有与账面利润相应的现金流入,很显然企业不会基于这部分收益增加利润分配。因此提出假设2:

假设2: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额越大的公司,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相关性越不显著

由于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未实现的潜在损失,使企业的可供分配利润减少。企业在决定现金股利分配时如果不考虑这部分的潜在影响,那么当未实现的潜在损失变为实现损失时,企业的现金可能会断流,将严重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提出假设3:

假设3:现金股利分配与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正相关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作为未实现的损失,在公允价值对净利润的负贡献很大的情况下,企业并不会基于这部分损失的程度很大改变原有的股利分配政策。因此提出假设4:

假设4:公允价值对变动损失对净利润的影响额越大的公司,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的相关性越不显著

2.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选取的样本为深、沪两市上市公司2007 年度的会计报表数据。2007 年作为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实施的首个会计年度,能够反映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于利润变化的影响,并继而反映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公司当年股利分配的影响。样本选择的标准如下:

(1)剔除掉在2007年年报中数据缺失的样本。

(2)从样本中剔除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于零的公司。

(3)从样本中剔除掉现金股利分配等于零的公司。

(4)我国上市公司基本上是一年只分配一次股利,但也有少数公司进行中期分红。为避免一年两次分红公司的干扰,此类样本也予以剔除。

最终得到沪市、深市2007年共计194家上市公司作为分析的样本。数据来源于国泰安与色诺芬数据库,采用SPSS软件进行实证。

本文把样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于利润呈正贡献的公司样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正值,共计139家上市公司,再按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占净利润比例的大小,将一类样本平均分为3段,分段检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占净利润比率的大小对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第二类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于利润呈负贡献的公司样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负值,共计55家上市公司,再按公允价值变动占净利润比例的大小,将二类样本平均分为3段,分段检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占净利润比率的大小对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

3.变量设计

我国发放股利主要是采用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种形式。本文研究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对现金股利的影响。因此选取了每股现金股利作为因变量。同时本研究采用了影响股利发放的一些财务指标作为自变量。

在模型中用到了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总资产对数和资产周转率这6 个财务指标。考虑到公允价值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将每股收益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财务指标,即扣除公允价值每股收益;另一部分为每股公允价值。各变量的定义见表1。

4.模型选择与研究方法

拟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t值来检验解释变量的显著性,能通过T 检验的自变量,表明它们对每股现金股利有显著影响。显著性水平定为10%。模型如下: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

+β7X7+μ

(二)实证分析

1.第一类样本实证结果分析

从回归的结果来看(表2),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并且每股公允价值与现金股利分配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正。这与假设1相一致。这说明正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现金股利分配的决定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股东有可能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利用业绩增长来增加自己的分红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这种行为提供了套利的机会和平台。另外,与现金股利分配存在合理相关关系的其他指标还包括:扣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按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占净利润比例的大小,将样本分为3段,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占净利润比率在4.42%~64.21%之间的样本,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相关性不显著,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占净利润比率在0.00%~0.71%及0.72%~4.27%之间的样本,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分别在10%、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正。这与假设2相一致,即公允价值对变动收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额越大的公司,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相关性越不显著。

2.第二类样本实证结果分析

从回归的结果来看(表3),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并且每股公允价值与现金股利分配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正。这与假设3相一致。这说明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减少了企业现金股利的分配,公允价值亏损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对主营业务的拖累,从而影响企业股利分配。另外,与现金股利分配存在合理相关关系的其他指标还包括:扣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每股收益。按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占净利润比例的大小,将样本分为3段,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占净利润比率在-0.48%~2.13%及-2.31%~23.77%之间的样本,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相关性不显著,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占净利润比率在0.00%~0.42%之间的样本,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负。这与假设4相一致,即公允价值对变动损失对净利润的影响额越大的公司,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的相关性越不显著。

三、股票价格对现金股利分配行为的反应分析

(一)研究设计

1.研究假设

前人的研究表明,现金流量对公司的利润分配政策尤其是现金股利政策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现金股利政策建立在现金流量基础之上。股价是由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预期现金流以及因承担投资风险而要求的报酬率决定的。基于此提出假设5:

假设5:对于现金股利大于经营现金流的公司,市场有负的反应

2.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利用本文第一部分样本:沪、深两市198家上市公司,选取其中现金股利大于经营现金流的51个股利分配事件作为本部分研究的样本,以样本公司2007年现金股利分配方案公告日期前后各5日的日交易价格(每日的收盘价)为研究对象。数据全部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

根据现金股利、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经营现金流的关系把样本分为三类:第一类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正、经营现金流为正,现金股利>经营现金流>0,共计9家公司;第二类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正、经营现金流为负,现金股利>公允价值变动损益>0>经营现金流,共计29家公司;第三类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负、经营现金流为负,现金股利>0>经营现金流,共计13家公司。

3.研究方法

采用平均累积超额回报分析(Cumulative Average Residuals, CAR) ,即比较股利宣告日前后若干天股价的变化。CAR的原理是:若财务公告具有信息含量,则应观察到在公告日附近CAR有一明显增加,若市场对信息的反应是无偏的(不存在系统性的高估或低估),则CAR应在公告日后基本保持在一定水平上,此方法在会计实证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时间窗的确定

分配方案对股价的临时性影响只体现在方案公告日前后,股价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投资者对公司分配方案的欢迎程度以及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心理预期。为了避免引入较多的信息噪声,本文估计了一个较短的时间窗:股利分配方案公告日期前后各5天,即W=【-5,5】。

(2)超额回报的计算

超额报酬率即非正常报酬率,它等于实际报酬率与预期报酬率的差。可以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计量预期收益率主要有三种确定方法:

1)均值调整收益模型(Mean Adjusted Returns), 用某只股票在前一段时间内的实际报酬率的平均值作为正常报酬率。

2)市场调整收益模型(Market Adjusted Returns),用市场组合报酬率 作为正常报酬率。

3)市场和风险调整模型(市场模型)相对于前两种方法,市场模型以CAPM模型作为正常收益率预测模型,更为折中。

对于假设的统计检验,假设个股的超额报酬率服从或者是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构建t统计量,对其进行显著性检验,如果t统计量显著,那么认为在公告日附近可以获得显著的正(负)超额报酬率。

(二)实证分析

表4 给出了三类样本公司股票在事件窗口期间的平均日超额报酬率和累计平均超额报酬率。图1给出了三类样本公司股票在事件窗口期间的平均日超额报酬率走势情况。

三类样本公司市场反应的实证结果表明,在公告前5天至后5天的区间内,对于三类样本公司来说,均出现了负的平均累计超额报酬率,CAR分别为-0.0444、-0.0291及-0.0558,这与假设5相一致。三类样本公司分配方案的现金股利都大于经营现金流,可见对于投资者来说,一、二、三类上市公司公告分配现金股利是负面消息,使其股票的收益率小于市场平均收益率。第三类样本公司的CAR为显著的负值,表明市场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负且经营现金流为负的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方案表现为强烈的负反应。

四、结论

实证分析发现,企业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公允价值在企业现金股利分配的决定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正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利润的增长贡献能够掩饰主营业务的不足,有利于企业更多的股利分配。公司的大股东也有可能会利用这一因素操纵利润表,通过派发现金股利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会形成对主营业务的拖累,限制企业的利润分配。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净利润比率越大的公司,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相关性越不显著。对于现金股利大于经营现金流的公司,市场有负的反应。特别是对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负且经营现金流为负的公司,股票价格对现金股利分配方案反应强烈,超常报酬率为显著的负值。

【参考文献】

[1] 刘浩,孙铮.公允价值的目标论与契约研究导向――兼以上市公司首次确认辞退补偿为例[J].会计研究,2008(1):4-11.

[2] 郭凯.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对于公司薪酬和利润分配的影响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23):240-241.

[3] 王新平.我国A股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与股价变动关系的研究[J].新西部,2009(18): 31-32.

[4] 王怀栋.A股上市公司派现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09(11): 35-37.

[5] 程燕.我国沪市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市场反应的实证研究[J].新疆财经,2002(3): 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