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与信任作文范例6篇

诚实与信任作文

诚实与信任作文范文1

关键词:微博营销 品牌信任 品牌忠诚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023-03

引言

当社会化媒体的用户群体高速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其经济价值也逐渐显现出来。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微博承载的企业形象传播与用户关系培养给予关注与投入。2010年,Hsu,Liu和Lee就企业开设和运营微博账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建立社会化网络关系,方便企业与消费者及潜在消费者之间进行沟通联系,进而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购买决策;第二个原因是借此监督公众对企业所持的观点和看法,企业可通过微博账户来及时回应用户的表扬或批评,增加双方之间的互动交流。

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企业应该如何运用微博营销来提高消费者品牌忠诚,以及品牌信任这个中介变量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一、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1.提取微博营销因子。媒体的快速发展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给我们带来了纷繁复杂的产品信息,可是真正能够引起消费者注意并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产品信息却寥寥无几。所以,如果能够有效地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并且通过一系列营销措施来左右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是企业最为关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取影响消费者品牌忠诚的营销因子,以期能够给企业的微博营销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建议。

人际信任整合模型认为,人际信任是由诚实性、友善性和专业性三个要素构成的。所谓诚实性就是指社区成员能够对其他成员保持诚实并对其他成员的诚实及信用表示信任。王东在《虚拟品牌社区信任及其对品牌忠诚的影响》的文章中指出,在一个社区内,成员的诚实性对相互之间人际信任具有显著贡献。Sarel(1991)的研究结果也指出,当信息来源具有高效的可信性时,信息接收者将会有更加积极的品牌态度和购买倾向。借鉴前人的研究,结合本文的内容,微博信息的真实性将被作为对消费者品牌信任及品牌忠诚产生影响的营销因子之一。

付顺东在《人际信任整合模型研究》一文中指出,认知型信任的前因变项分别为利益、能力、正直及社会相似性。文章中所提到的能力并不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所指的一般能力,而是与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或业务内容有关的专业性的技术知识或专业技术能力(Cantrell,1984)。日本学者饱户弘等的实证研究表明,信息源专业性对广告效果的影响较大。由此,本文将微博内容的专业性这一营销因子作为消费者品牌信任的前因变量进行研究。

另外,杨光在《微博营销对购买决策影响的实证研究》一文中,提出了人性化角色这一影响因子,人性化的微博像一位朋友一样,帮助消费者逐渐建立了解、相识以及信任的关系。本文也将借鉴这一因子,作为消费者品牌信任的前因变量进行分析。

在市场营销领域,信任与忠诚之间存在的关系被很多学者作为研究内容。绝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在消费者建立品牌忠诚的过程中,品牌信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Sirdeshmu-kh(2002)的研究指出,顾客的品牌信任会对顾客品牌忠诚产生直接影响。Chaudhuri于2001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了信任与忠诚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的关系。2005年,金玉芳通过对化妆品行业进行研究,发现了消费者品牌信任会对消费者品牌忠诚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也把品牌信任作为品牌忠诚的前因变量进行研究。

2.构建理论模型。根据前文所述,本文将研究微博营销对消费者品牌忠诚影响作用,以及品牌信任在微博营销对品牌忠诚的影响中起到的中介作用,结合人际信任模型、信息源可信性模型以及前人的研究,本文提出如图1所示的理论框架:

3.研究假设。

(1)微博内容的真实性、专业性及人性化与品牌信任。结合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人际信任模型、信息源可信性模型三个方面,本文提炼出对品牌信任产生影响的三个因素:微博内容的真实性、企业微博内容的专业性和企业微博内容的人性化,提出以下三个假设:

H1a:企业微博内容的真实性显著影响消费者品牌信任

H1b:企业微博内容的专业性显著影响消费者品牌信任

H1c:企业微博内容的人性化显著影响消费者品牌信任

(2)品牌信任与品牌忠诚。大量文献资料表明,品牌信任和品牌忠诚总是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如,Holbroo通过研究发现,品牌信任与品牌忠诚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eichheld研究表明,对顾客忠诚的建立和保持起到最大作用的是顾客信任。据此,本文对微消费者品牌信任与品牌忠诚之间的关系提出以下假设:

H2:微博营销中,消费者品牌信任显著影响消费者品牌忠诚

(3)微博内容的真实性、专业性及人性化与品牌忠诚。Dubinsky也曾做过关于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可信度、专业性、友好热情对顾客消费心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示销售人员所具有的这些特征会对消费者的心情产生显著的影响,会进一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与购买决策。微博营销的最终目标也是提升品牌形象,扩大销售额,所以传统营销方式的影响因素在这里也同样适用。根据此理论,本文作出以下假设:

H3a:企业微博内容的真实性显著影响消费者品牌忠诚

H3b:企业微博内容的专业性显著影响消费者品牌忠诚

H3c:企业微博内容的人性化显著影响消费者品牌忠诚

(4)微博内容的真实性、专业性及人性化、品牌信任与品牌忠诚。国外学者Geok认为品牌信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品牌忠诚的影响。此外,设计模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Geok认为品牌信任的前因变量:诚实性、专业性、人性化等只有通过品牌信任的中介作用才会对品牌忠诚发生作用。基于此,我们对微博营销中企业微博内容的真实性、专业性、人性化、品牌信任与品牌忠诚之间的关系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4a:品牌信任在微博内容的真实性对品牌忠诚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H4b:品牌信任在微博内容的专业性对品牌忠诚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H4c:品牌信任在微博内容的人性化对品牌忠诚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二、实证分析

1.信度与效度分析。本文将利用测量单项―总体相关数(CITC)和Cronbachα系数对量表进行同质性检验,剔除不合标准的指标题项。当CITC系数低于0.5时,表明题项与整体量表的同质性较低,应予以剔除此指标题项;若Alpha if Item Delete系数明显高于Cronbachα系数,表明此题项与其他题项的同质性不高,应该剔除。

利用SPSS19.0对指标题项数据进行计算,每个维度的分析结果如表所示,从中可以得出:

五个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0.727,0.767,0.846,0.896,0.853,均在0.7以上,说明该量表的信度佳。

指标题项AUT4的CITC系数小于0.50且该指标题项剔除后Cronbachα系数显著提高,应该剔除AUT4指标题项,已在表中用“#”标示。

指标题项TRU1剔除后Cronbachα系数显著提高,应该剔除TRU1指标题项,已在表中用“#”标示。

指标题项LOY1的CITC系数小于0.50且该指标题项剔除后Cronbachα系数显著提高,应该剔除LOY1指标题项,已在表中用“#”标示。

利用SPSS19.0进行检验,KMO值为0.757,大于一般的标准0.70;Bartlett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1280.155,自由度为300,统计量Sig

2.假设检验。对本研究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构建以后,利用AMO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初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估计与检验,初始结构方程模型如图2所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模型的路径系数均达到显著性水平,不需要对路径进行调整。

表3为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度参数,从表中可以看出,虽然GFI和NFI未达到临界值0.9,但是它们的实测值都在0.8以上,相差的不是很大。RMSEA的实测值为0.083,达到了小于0.1的要求,因此从总体来看,本研究的整体模型拟合度还是可以接受的。

(1)显著性验证结果。通过前面的数据分析,根据结构方程的相关数据,最终得出了假设的验证结果。表4为显著性的验证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除H3b外,H1a,H1b,H1c,H3a,H3c,H2均成立,都得到了样本数据的支持。

(2)中介作用的验证结果。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经微博内容的专业性对品牌信任有显著的正向的影响,作为中介变量的品牌信任对消费者品牌忠诚有显著影响,但微博传播内容的专业性对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根据中介效应的检验标准可以推断,品牌信任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微博内容真实性对品牌忠诚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微博内容的人性化对品牌忠诚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果如表5所示。

三、研究结论与研究建议

1.主要研究结论。

(1)潜在变量之间的直接影响。

一是微博内容的真实性、专业性和人性化对品牌信任的直接影响。本文提出的三个前因变量:微博内容的真实性、微博内容的专业性以及微博内容的人性化都会对品牌信任产生显著的影响。三个因素中对品牌信任产生影响最大的是内容的人性化,其次是内容的真实性,影响最小的内容的专业性。

二是消费者品牌信任对消费者品牌忠诚的直接影响。营销领域,信任对忠诚的影响已经在很多的文章中得到了验证,当然,本文也不例外,经过系列的完整的数据分析,再一次得出了消费者品牌信对消费者品牌忠诚的显著影响的结论。

三是品牌信任前因变量对品牌忠诚直接影响。由表4可以看出,品牌忠诚受到内容的真实性和内容的人性化对品牌忠诚的显著影响,但是内容的专业性对它的影响并不显著。

(2)品牌信任的中介作用。

品牌信任在微博内容真实性、人性化对品牌忠诚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经分析可以推断,消费者品牌信任在内容的真实性和微博内容的人性化对品牌忠诚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微博内容的真实性与人性化通过两条途径对品牌忠诚产生影响,一条途径是对品牌忠诚产生直接影响,另外一条途径是通过品牌信任间接影响品牌忠诚。

品牌信任在微博内容专业性对品牌忠诚的影响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经分析可知,微博内容的专业性对品牌信任有显著的正向的影响,作为中介变量的品牌信任对消费者品牌忠诚有显著影响,但微博传播内容的专业性对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根据中介效应的检验标准可以推断,品牌信任起完全中介作用。

2.促进品牌忠诚的研究建议。本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微博内容的真实性、专业性以及人性化都对品牌信任产生显著地影响,所以企业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改进自己的营销方式,加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从微博内容专业性的重要性来看,企业需要建立一支专门的负责微博营销事宜的团队,要求团队中的人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企业具有专业性的信息是获得微博粉丝信任的基础,并且微博是消费了解企业产品、服务和文化等信息的重要途径,这要求企业在微博营销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措施。与微博的数量相比,企业更应该重视微博内容的质量,要确保所的信息有一定的阅读价值与传播价值。

从研究结论中可以看到,微博内容人性化对品牌信任的影响是最大的,所以就要求企业不得不扮演人性化的角色进行微博营销。微博之所以得到企业及广大受众的青睐,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微博可以像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体现出人性化的姿态。当与企业微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接触时,受众就会感觉企业不再是一个冰冷的符号、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品牌,而是一个有感情、会互动的人。从人性化的角度,企业应避免官方的、生硬的口吻进行信息的与传播,而是将自己打造成消费者乐于接近的、互动频繁的并具有生活气息的微博。如果企业想要达到这样的传播效果,就要求企业在微博营销的过程中必须投入大量的情感,与消费者像家人、朋友一样地相处。比如,企业可以在天气变化的时候像亲人或者朋友一样提醒粉丝,主动关心粉丝,让粉丝感受到企业的温暖。

很多文章已经证实,品牌信任对品牌忠诚具有积极的正向的影响。此外,本文的研究表明,品牌信任在微博内容的真实性、人性化对品牌忠诚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而在微博内容的专业性对品牌忠诚的影响过程中起完全中介的作用。所以,企业在利用微博进行营销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略品牌信任的重要作用。通过微博营销与消费者建立的信任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信任,情感信任相比较其他类型的信任来说,往往稳定性更高、持久性更长。为了更好地建设品牌信任,要求企业运用各式各样的微博营销活动来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加强双方之间的互动,尽可能满足消费者在情感上的需求,强化并优化企业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除此以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微博来发掘消费者潜在的心理需求,使消费者感受到企业的尊重、了解和体贴,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逐步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

参考文献:

[1] Eun Sook Kwon & Yongjun Sung. Follow Me! Global marketers’Twitter Use[J]. Journal of Interactive Advertising, Vol 12 No 1(Fall 2011), pp. 4-16.

[2] Vieweg,Sarah;Hughes,AL, Starbird K,Palen L. Microblogging During Two Natural Hazards Events: What Twitter May Contribute to Situational Awareness. Proceedings Of The 28th Annual 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2010

[3] Jansen,Bernard J, Zhang,Mimi, Sobel,Kate, Chowdury,Abdur.Twitter Power: Tweets as Electronic Word of Mouth.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

[4] Dickey, Irene J. And William F. Lewis (2009), "Consumer Generated Media: Evolving Marketing Opportunity for Consumer Engagement[J].Society for Marketing Advances Proceedings, pp. 181-85

[5] Grosseek,Gabriela. Learning To Microblog And Microblogging To Learn. A Case Study On Learning Scenarios In A Microblogging Context. Advanced Distributed Learning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ransformation,2010

[6] 董玉.传统媒体微博营销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0

[7] 刘柳.微博营销对品牌关系质量的影响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2

[8] 王东.虚拟品牌社区信任及其对品牌忠诚的影响[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1

[9] 付顺东.人际信任整合模型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3

[10] 杨光.微博营销对购买决策影响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11] 王殿旭.微博营销对消费者品牌认知的影响研究[D].广西:桂林理工大学,2012

[12] 陈真.微博营销研究综述[J].大江周刊,2011

[13] 施光荣,范若琳.品牌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经济研究导刊,2009

[14] 周志民.品牌关系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

[15] 赵婷婷.中式连锁快餐品牌信任对品牌忠诚的影响研究――以昆明地区为例[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0

诚实与信任作文范文2

一、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存在的诚信问题。由于传统教育没有把诚信与责任摆在应有的位置,以及受社会各种不良现象影响等原因,高校大学生存在着一些较为普遍的诚信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学业中的诚信缺失。考试作弊以及学术不诚信是其中的典型表现。近年来,有些考试作弊“剑走偏锋”,把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手段发挥得“淋漓尽致”,如充分利用手机、无线发射和接收器等通讯工具。另外,大学生学习中的不诚信还主要表现为抄袭现象,有的同学直接从网上复制或抄袭他人的作业;有的的大学生在创作文章过程中,逐字复述他人文章,或使用他人观点而没有注明出处等。

第二,经济活动中的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交学费、办理助学贷款等方面。有些大学生故意拖欠学校学费;少数大学生在申请助学贷款过程中,采取制作虚假贫困证明等不诚信手段;还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贷款后以种种借口不还。这些不诚信现象给高校办学、银行借贷,乃至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都带来了不良影响。

第三,职业生活中的诚信缺失。这类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和工作后。例如,一些大学生为了增加求职成功率,涂改成绩证明,伪造虚假材料等。同时,大学生的毁约率逐年上升,有的即使工作了还任意频繁跳槽,造成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群体的一种不信任,易使大学生就业陷入“恶性循环”。

第四,日常生活中诚信的缺失。在学习生活中,有些大学生没有时间观念,上课迟到或约定时间不到的现象经常发生,甚至还有替人签到或替答到的情况发生。在业余生活中,一些大学生恋爱、交友的动机不纯或态度不端正。在虚拟网络中诚信缺失现象更为严重,有的同学率性而为,匿名撒谎、欺骗他人等。

诚信作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已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使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少了友善和信任,影响了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损坏了高校学风和校风建设。同时,也玷污了大学生的整体形象、破坏了公平的竞争规则、一定程度上易形成大学生的诚信危机,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二)大学生诚信问题源于责任的缺失。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社会不良风气、学校教育和大学生主体三个方面进行探析。

第一,不诚信的社会风气是引发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外在因素。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各个层面还处于适应调整阶段,一些不诚信的社会现象确实存在。在政治领域,一些现象,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市场经济中的逐“利”本能,使得一些不法商家做出了让人难辨虚实的广告,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这些现象挑战着大学生权衡“义”与“利”的能力;文化生活中,网络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术抄袭提供了土壤,学术不诚信行为如果得不到有效惩治,便无法阻止大学生去效仿。以上这些现象,客观上冲击者大学生的信念,使其造成错觉――即使不讲诚信,也可以实现目标。因此,一些大学生在面对是非善恶、义与利的冲突时,放弃了责任和原则,为追求眼前的权益甚至不择手段,这势必威胁到他人利益,导致人与人间相互责任心的减弱,信任度降低,合作没有了基础,最终会影响到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第二,学校教育的偏差与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有间接关系。当代大学生大多出生于90年代初,成长于全社会开始重视并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他们表现出独立思考、自信务实、富有创新理念等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更能适应国家和时代的需要。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当前学校的教育理念和评价机制的偏颇。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应试教育仍占据中国教育的重要领域。教学中仍然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以传承知识为主要任务,以灌输为主要方式,以多积累知识、多得好成绩为主要目的。应试教育的弊端还使教育者无暇顾及学生在道德理想、责任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也就是说,一些学校的教育理念即使有所转变,在理论上努力接近社会现实,但却没有在实践中真正融入社会现实,没有真正把握素质教育的主旨,没有以长远的眼光正确对待“德”与“智”的关系,也没能充分认识到责任教育的重要意义,这些都对大学生的诚信信念产生间接影响。由于在学校被灌输的道德知识,不能直接解释现实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不能在道德判断和行为上给他们以有效指导,所以一些自律性不强的大学生责任感在减弱,不诚信和不道德行为相应增加。某些大学生表现出缺乏责任心、同情心,不讲信用,基本道德缺失现象,若如此,那么即使他们智慧出众、能力超常,他们的那些聪慧异常、独立思考、自信等优势的社会价值便无从谈起。所以,高校解决诚信问题需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教育。

第三,大学生自身的责任意识缺失是出现诚信问题的重要原因和主观因素。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大部分家庭的生活状况都较以往有了明显改善,他们从小在关爱有加的环境中生长,优越感强、实践磨炼和挫折考验少,习惯于接受和索取,而相对缺乏奉献和责任意识。再者,大学阶段是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转折时期,在生理、年龄上走向成年人的大学生,其思想观念、理想信念、人生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型,还处于调整和重构当中。当大学生耳闻目睹了现实中一些守信成本过高、失信成本过低的现象后,如果没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和责任感,就比较容易受到消极方面的影响。甚至一些大学生有了不诚信行为,还往往以大环境中的不良客观存在为自己辩护,不以为耻,反以为常。正是由于个人责任意识的缺失,当大学生与他人之间出现利益矛盾冲突时,经常会出现不诚信行为,不仅降低了自己的可信度,而且损害了他人的权益。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诚信的缺失与责任的缺失有着相关性和互通性,诚信问题的背后是责任的缺失。责任的缺失,导致诚信问题的出现;不诚信行为增多,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而不良的社会风气反过来又会助长更严重的责任缺失,出现更多的诚信问题。由此可见,责任是诚信的根基,也是良好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的重要保障。

二、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重在强化责任教育

高校大学生的诚信建设,应该把诚信道德教育与担当相应责任统一起来。道德教育是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行为过程的统一,因此,高校在大学生诚信建设中以实现内诚外信为目标,以责任教育为着力点,从知、意、行三个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把责任和诚信统一于实践之中,促进大学生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一)培育大学生正确认知“责任”与“诚信”。认知是意识和行为的前提。正确地认知诚信与社会责任,不但包括对其概念的掌握,还包含把握概念在现实中的作用和意义。从大学生自身来说,要培养诚信与责任的正确价值取向,就得深刻地认识现实中的“义”和“利”,找寻道德和利益的最佳结合点,把精神追求和物质利益相统一,这种义利关系的权衡、理性与本能之争是以正确的认知为基础的。因此,高校应该在诚信与责任的认知上下功夫,以学生为本,以个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诚信教育、责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联系社会现实,融入社会生活。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作用,使诚信教育和责任教育有计划、有重点地走进教材,教学活动中联系助学贷款不还、考试作弊等实际问题,通过课堂学习、辩论等方式,使大学生对个人诚信和社会责任有理性的认识,培养其分辨是非、权衡义利的能力,提高其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为今后诚信地为人处事和承担社会责任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

(二)培养大学生诚信道德相应的责任感。责任感作为人的核心素质,其强弱直接反映着个人整体素质的优劣,关系到道德价值选择层次的高低。认知通过传统教育方式就能实现,情感则要依靠主体在一定环境中产生一种主观感受即情感体验,并依赖这一情感体验在意识中表现的性质,才能产生相应的情感态度。一个没有责任感受体验的人是不可能形成负责的情感态度的。实质上,目前存在的信用危机,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缺乏。一般而言,良好的、丰富的、健康向上的情感会有与之相适应的、高度的责任感,如果一个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责任感,他在现实生活中就会成为一个有诚信品德的人。

高校应根据责任感形成的心理机制,积极开展责任教育和诚信教育,可以通过设置一些义利两难的情景让学生选择,或者用一些与诚信道德、社会责任相关的故事或事实启发他们进行思考,比如以同仁堂恪守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百年堂训为主题展开讨论等形式,以达到启发教育、认同教育的效果,增强大学生诚信相关的责任感,努力使其责任感与社会发展要求达到有机统一。

(三)在实践中促进大学生诚信道德和责任能力的提高。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内在素质与社会发展的统一,是大学生角色定位与责任实现的统一,其统一的基础就是社会实践。高校培养大学生的诚信道德,要以提高责任能力为基础,引导他们注重参与社会实践,促进知、意、行的转化,把责任与诚信落实到言行举止之中;也只有通过个体实践中的切身体验,才能切实提高责任能力,才能把更高的价值追求应用于实践,实现更大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首先,高校应注重提高大学生的责任能力。大学生个人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责任能力的大小,高校可以通过加强大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实践,拓宽教育渠道,拓展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有专有长,以个人素质和个人能力的提高来巩固和提高他们在诚信行为中的责任能力。

其次,给大学生践行诚信创造机会和环境。学校和社会应健全诚信机制,多为大学生提供一些社会实践机会和条件;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和参与环境;塑造楷模和表率,有高度责任感的专职德育教师对他们进行言传身教。

诚实与信任作文范文3

【关键词】社会诚信;危机;诚信建设;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D6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6-0052-05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中共十进一步强调诚信体系的建设,报告中六次提到诚信问题,并对诚信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强调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并将诚信提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层面。为更好地推进诚信建设,只有重新认识诚信的含义和功能,正视当前存在的诚信危机,这样才能对如何推进诚信建设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一、诚信的含义及其社会功能

中共十报告把“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积极倡导的重要内容之一。可见诚信对于推动我们社会和谐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我们国人的广泛共识。那么诚信究竟是什么?传统文化如何看待诚信和使个体保持诚信?它具有怎样的社会功能?这是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一)诚信的含义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就是信守诺言,就是言必信、行必果。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诚信”二字具有极其重要的分量。儒家将诚信等伦理道德价值内化到人的内心,使诚信伦理成为行动者的内心信念,从而推动社会正常运转;墨家认为,“诚信”要求人们言行一致,是主体的价值取向和外在行为方式的统一;法家认为,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必须通过制定惩罚制度和行动规则才能有效保证个人诚实守信;道家认为,只有不为外界事物所约束、诚实地对待自己的内心,才可以称得上对自己内心的诚信。可见,诚信不仅只是指个人道德问题,也涉及到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涉及到社会团结问题。

(二)诚信的社会功能

诚实守信是政府的公正公信之源、企业的兴旺发达之道和公民的安身立命之本。

诚信具有无穷的政治功能。诚信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维系和支撑,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前进动力和可靠保证,是人际互动的根本依托。也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前提,更是政府权威确立的基石。

诚信有着重要的经济功能。诚信是各行各业必不可少的原则,也是沟通个人、企业、国家良性运转的重要因素之一。诚信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经济资源,它既维系着复杂的市场交换和有序的社会秩序,又是企业的道德底线和进入市场有效的通行证,还能降低交易成本,节约社会资源,增加社会效益。

二、我国诚信危机的状况及其根源

当前,我国正遭遇严重的诚信危机,这场危机已波及到包括政治、经济和生活在内的社会各个领域、各种交往主体。造成这场诚信危机的深层根源是复杂的、多层面的。

(一)我国诚信危机的基本状况

当前中国社会诚信度在下降,形势相当严峻。国内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于2011年2月在选取了国内5个大中城市的1007个有效样本,对我国社会诚信状况开展调查(本文其他相关数据均出自此调查结果)。调查显示:高达46.6%的被访者认为社会诚信状况“差”甚至“很差”,仅有4.8%的被访者认为中国社会诚信状况为“好”。我国的诚信危机可以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

1 政务诚信危机。政务诚信是最大的诚信,其他诚信都是基于政务的推动和发展。政务失信会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执政形象和执政效果,使腐败现象滋长蔓延,使法律制度缺乏稳定性,从而逐渐形成民众不信任政务的环境,无法建成诚信社会,直接威胁国家政权的稳定,动摇执政基础。在具体工作中,政务失信的主要表现为:

一是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说到做不到。在招商引资问题上,有的地方政府在政策多变、吸引投资前许以优惠政策,投资以后却不兑现承诺,甚至于“吃拿卡要”:部分地方政府热衷于基建投资等经济类投资,民众对政府民生政策的期望长期无法兑现;在涉及民生的问题上。有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或不按照法定程序办事,违法违规,或不按规定落实补偿标准和安置方案。或不及时处理群众的利益诉求,假装承诺以欺骗群众,或处理方式简单,作风粗暴,上访即进行,甚至设置黑监狱,违法限制上访群众的个人自由等,逼使一些受害当事人铤而走险,采取以命相搏、自焚等极端措施,严重损害政府诚信。

二是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办事不透明,在经济和人事领域实行暗箱操作、财政收支不清楚、执法程序不透明等。在涉及公众利益的各类价格听证会中,因为程序不够透明、代表性不强而逢听必涨,因而屡遭公众质疑;政府控制的群众组织和慈善组织的经费使用不透明。广东省人大代表周广荣曾指出2012年省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下“其他支出”项目占本年度省级支出的比例达11%,因此强烈质疑财政收支“其他项目”存在的合理性,认为这将使政府难以赢得公众信任。

三是一些政务部门与相关领导干部违法违规和形式主义思想严重。主要表现在:一些政务部门及其公务员对中央决策变通执行,乐于当无所作为的太平官,甚至处理关涉群众利益的问题时违法违规、、专横跋扈:大搞“文山会海,公文旅行”,搞形象工程,欺上瞒下、虚报成绩,向上报假数字,向下压高指标;有的领导干部只当官不做事,只是口头上宣称加大督查力度,却很少深入群众和基层进行调查研究。

2 商务诚信危机。这里主要指商业信用缺失,包括不守合同契约或合同诈骗,制作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偷税逃税等。在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调查的10大行业中,45.4%的被访者认为,“假冒伪劣商品盛行”是当前社会上最为常见的失信现象:高达70.5%的被访者认为医药卫生行业诚信度最低。整个商业领域的信誉度在老百姓心目中几乎全军覆没。市场交易中因信用缺失、经济秩序问题造成的无效成本所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越来越高。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

3 司法诚信危机。在所有社会信任关系中,危害最大的莫过于社会对法律失去了最起码的信任。如今,我国民商审判和行政审判的司法公信力越来越糟糕;刑事审判、行政审判中也常常出现公权联合的现象。司法经常无法守护社会公平的底线,在案件受理环节、审判环节、执行环节中存在很多的司法不公。比如佘祥林案、赵作海案、聂树斌案、龚刚模案,都是因为存在大量的刑讯逼供现象,才使司法公信力下降。

4 个体诚信危机。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的驱动,有不少的人不以诚待人,以至社会失信现象严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越来越低。部分学者和专家逐利化思想严重,专家信任危机事件的频繁出现使相关的组织信任也出现重大危机:救人反被告、捡钱成被告、传销骗亲友等现象的频繁出现,使人们不但对陌生人抱有一种普遍的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也使熟人间的信任日益消失,信任危机已侵蚀到最基本最坚固的层面,社会信任度降到了最低点,信任危机正全面扩散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严重危及社会稳定。

(二)我国诚信危机的深层根源

有学者针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折射出的社会诚信危机的根源进行深入分析,认为是由于生产经营者诚信道德缺失、监督管理存在漏洞、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对于违法行为惩罚较轻、法不责众、食品安全平台尚未统一、消费者自身安全意识缺乏等原因;也有学者指出,我国社会诚信缺失有其深刻的文化根源和历史根源,也有现代社会的重要影响和叠加效应,传统社会行之有效的对人际博弈弊病的约束和引导被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所摧毁。传统文化的优势因而难以施展闭。可见,造成当前诚信危机的原因十分复杂,概括说来,可从组织制度和行为个体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探讨。

1 就组织制度层面而言。目前中国爆发的这场社会诚信危机除了历史积累的结果,很大程度是与制度相关联,因为制度是社会信任的基础,制度转型意味着社会信任基础的转型。因此,这场社会诚信危机的爆发既是由外在灌输的,也是由我国强制性的制度转型所直接引发,更主要的是由于目前正在进行的制度转型中社会信任制度的有效供给不足。

第一,货币化思想对组织制度的渗透。一个组织如果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奉行利益至上,而罔顾他人利益,甚至损害和掠夺他人和其他组织或群体利益。这个组织灵魂就不可能再以诚信作为其价值规范,其成员的思想也逐步被货币化。金钱占据了组织的灵魂,并渗透到组织的每一个细胞,组织文化造成的这样一种结构性力量,对诚信文化的伤害是很大的,也使组织成员讲究诚信变成不合理的存在。

第二,缺乏有效的制度监管。政府是否能有所作为直接关系到制度执行的好坏和监督管理的公正。政务诚信危机通常是因为权力缺乏有效的内外制衡所致:市场失信行为的频频发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政府监管部门没有以身作则;监管的缺位成为商业信任缺乏的直接根源;“重终端抽查。轻过程监管”的不合理的监管方式也给失信者规避监管提供了机会。

第三,法律制度不够完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进入利益博弈时代,利益博弈成为社会运行的一个新的机制,而利益博弈如果不以诚信为基础,社会就将处于混乱和无序状态,这需要一个容纳利益博弈进而使社会逐步建构起诚信机制的制度和平台。于是,刚性规则对诚信的约束提到了重要的地位。刚性的规则是社会柔性运行的剂,法律制度就是这种剂。近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以及相关主管部门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但针对诚信方面的立法仍不完备。缺少与诚信制度直接相关的立法,尤其是地方性信用法规规章有待我们加紧制定和完善。

第四,违法失信成本太低。一直以来,我国的企业或个人违法失信的成本太低、代价太小。比如《食品安全法》的惩罚条款不足以威慑失信企业,过低的赔付成本以及一对一的诉讼赔偿方式,给违法失信者造成可乘之机和侥幸心理。使违法失信者承担的法律责任与其因失信造成的社会危害严重失衡,从而使失信者不能得到应有的约束和惩戒。因此,必须依靠严刑峻法来切实打击违法失信,对于违法失信者追究其法律责任,让其失信成本远大于失信收益。

第五,民间监督力量过于薄弱,公民社会发育不够成熟。互联网作为民间监督的一支重要力量,已经初步显现其巨大威力,但一些地方政府仍然视之为洪水猛兽,一旦负面事件爆发,即一味本能掩藏事实真相而不是澄清真相,粗暴删帖而不是积极回贴,以堵代疏而不是以疏导为主,压制第三方调查力量而不是积极支持其参与,从而使事件越闹越大。使自己失去人们信任。

2 就行为个体层面而言。很多实例表明。诚信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个人的道德滑坡。有研究者在“信任是理性还是非理性的”争论的基础上,提出“三因素模型”,认为“诚信是一种复杂的人格特质。任何信任过程都离不开信任者、信任对象以及情景特征三个因素”,利益的驱使和法律意识的淡薄是极其重要的原因,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2012年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十大典型犯罪案例。都是由于违法失信者在特定的社会社会环境下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而罔顾诚信道德,漠视法律规则,放任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而失信者一般都有其存在的组织,是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力和道德品性也将极大地影响到其所在组织的信任度。

三、新时期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多维路径

诚信危机问题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综合协调、内外结合,既要解决表面问题,更要从根本上加以治理。因此,诚信体系的构建内容复杂,任务艰巨,涵盖了个人、企业和政府等多层次、多方面的诚信建设。有学者认为。建立利益的约束机制是提高社会诚信最切实际的方法,因为“广泛的诚信存在是利益约束的结果,而非仅仅是个人道德所为”,这需要执政者对于制度设计的高度智慧,不断地进行诚信制度创新,使诚信行为能在制度的庇护下获得短期和长远的利益。因此,加快诚信体系建设不仅要发挥市场经济的力量,还要充分发挥政府规制的作用:不仅需要进行道德建设来加以引导,更需要加强法制建设来予以控制。从大的方面来说。诚信体系的建设一般遵循下列路径。

(一)以政务诚信为重点,推进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詹姆斯·福里斯特尔曾经说过:“政府工作的困难在于,它不仅必须干得很好,而且必须让公众相信它干得很好。”可见,政务工作的关键环节在于取得民众信任,在于政府的社会公信力的高低,这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必须强化政务诚信建设,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地、有计划地提升政府信用。具体办法包括:

1 以强化政府诚信为主要内容推进政务诚信建设。政府及组织部门选拔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以德才兼备为前提,将“破格提拔”制度化、规范化,绝不用人唯亲;政府部门及其官员要更新观念,率先讲诚信,做到言行一致,绝不出尔反尔。政府主要官员要做民众的表率,诚信做人、公平执法。这样,才能在诚信教育上树立自己的威信,才能在言语和行为上对民众的诚信思想和行为产生正效应。

2 打造法制政府,政府带头讲理。只有政府部门带头讲理了,政府自身的所有行为都置于法律法规监控之下了,为全社会树立诚信榜样了,公职人员行贿犯罪有档案可供查询了,违法犯罪成本增加了、代价更大了,行贿犯罪行为才可以得到很好的防止,公职人员受贿犯罪的现象也才会相对大幅度减少,才能真正地促进政务部门逐步走向清正廉洁,社会公众和市场参与主体也将会认识到讲究诚信才是符合自己的长远利益的。

3 构建透明政府,强化信息沟通。打造透明政府是政府获得社会公众信任的基础。政府要将任何一个重大决策通过各类新闻传媒都公开到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媒体上,接受广大民众和媒体的监督;严格执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并把各级官员置于媒体的监督之下,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遏制腐败。广东肇庆市5000多个党的基层组织近90%实行了党务公开。党委决策过程的透明性极大地提高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4 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制度和问责制度。将内部监督和外部多种监督形式相结合,尤其要发展与扶持第三部门加入权力监督,加大对政务失信者的监督和惩罚力度,最终形成一个使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罚的社会诚信机制。中共十报告强调保持党的纯洁性,就是要维持一个执政党的肌体健康,尤其要把好权力监督关,体现出一种对诚信危机的自净自警能力。比如广东在省、市、县、镇四级党政机关创新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工作,这对于建立健全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对于提高地方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均收到非常显著的成效。

(二)以信用建设为抓手,推动赏罚分明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随着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以及“熟人社会”转变为“陌生人社会”,信任模式也由以人格信任为主随之转变为以系统信任为主。而构建系统信任模式的重要途径,主要是要通过一系列的信用制度设计来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个人、行业、企业的征信系统及其监督机制,尤其要注重打造公共联合征信平台和加强行业领域信用制度建设。

当前,我国应积极创建诚信档案管理制度,逐步建设包括政府官员、各级学校师生、企事业单位员工等在内的个人诚信档案数据库和企业诚信档案数据库,把个人诚信状况以及司法信用等整合进个人诚信档案,把企业纳税、合同履约、所获荣誉、银行信用等级、企业交易记录以及法院判决执行情况等整合进入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并建立诚信查询系统,同时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监督作用以及各行业协会相互之间的监督作用,及时曝光不诚信的企业,通过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的结合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如湖南国税局创新纳税诚信的一系列制度建设,分门别类建立纳税信用等级数据库。同时与交通银行联合推行“税融通”信贷业务。评定纳税单位或个人的信用等级,等级相对较低的或取消评定资格或需说明原因,等级高的则给予3-8倍的授信额度。并实行稽查分案选级管理。这种赏罚分明的纳税诚信制度,有力地推动了湖南国税部门的纳税信用体系建设。

(三)以法制建设为基础。推进公平正义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中共十报告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政府诚信与法治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政府诚信的产生、发展与法治密不可分,政府失信也多因法治缺失。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认为,我国一些制度的失败不是因为制度本身的问题,往往是因为“基础秩序”的塌陷,因此。需要重建社会基础秩序。这个“基础秩序”与社会诚信以及政府法治有着密切关系。

公平正义是政府法治建设的灵魂。中共十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包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和法治政府的基本建成。就是为真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供重要保障。必须尽快进行信用管理系列的立法和执法,尽快推进诸如《政务信息公开法》《政府信用法》《企事业单位信用法》《公民信用法》《公平交易法》等法律的制定和颁布,把社会信用牢固树立在法律基础之上。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履行安排政府财政性专项资金、发行债券融资、审核企业上市、发放银行贷款、提供企业信用担保等职能时,要考察企业信用状况,优先考虑诚信企业,在全社会范围形成有利于企业信用建设的体制机制。

推进公平正义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还必须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行政执法行为,规范地方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严格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法,真正履行政府应有的职能与职责,改变重税收不重监测的监管方式,保障诚信者的利益不受损害,依法严惩各种不诚信行为,使失信者承担必要的经济和刑事责任。这要求政府部门务必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坚决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接受执法监督,促进行政执法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以道德建设为核心,加强开放包容的诚信文化建设

诚信属于道德的范畴,而道德属于文化范畴。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形成讲诚信、讲责任的社会环境,恢复社会诚信。使诚实守信成为社会公众的共同规范取向。

诚实与信任作文范文4

一、充分认识强化公司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

诚信,就是要诚实、守信用,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要有责任感。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到的最起码的道德标准。今年,网、省公司在多次会议上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化内质外形建设的高度,提出了“以诚信建设为核心,着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员工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工作要求,强调了加强诚信建设,促进作风建设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意义。张忠惠经理在基层单位党政负责人会议上,要求领导干部要在强化执行力方面下功夫,切实向公司负责、向职工负责,并着重强调了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素质,从不同角度对加强诚信建设做了阐述。最近,网、省公司通过“人人讲诚信”主题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又对加强诚信建设、提升企业执行力的重要性做了进一步要求,并对“人人讲诚信”主题教育活动进行了详细的部署。加强诚信建设已成为公司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加强诚信建设是公司贯彻落实网、省公司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把诚信建设作为建设和谐文化、培养文明风尚的重要任务进行了专门部署。公司作为国有大型企业,不仅承担着重要的经济责任和政治责任,而且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公平诚信的市场经济体系建设方面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加强诚信建设就是公司贯彻网、省公司会议精神,继承中华民族传统诚信文化的精髓,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等良好道德风尚的重要举措。

2、加强诚信建设是促进公司各项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客观要求。诚信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对一个企业来说,诚信是生存、发展、壮大的基本条件,百年老店所以能长盛不衰,正是长期坚持诚信的结果;跻身世界500强的企业和国内外著名品牌,也都是依靠诚信打造出来的。在公司产值不断攀升、职工收入稳步提高的新时期,要促进公司各项管理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迫切需要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增强干部员工的诚信意识,强化全体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忠诚党的事业,服从公司工作大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企业利益,齐心协力推动公司发展的良好局面。

3、加强诚信建设是提高员工职业道德水平、打造企业诚信文化的现实要求。“民无信不立”,是孔子在回答关于治国的结论;“言必信,行必果”,“诚于心,信于行”,是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孜孜以求的修身目标。“诚信”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对企业而言可以说是“立业”之本,是建立行业之间、单位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互信、互利的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对每个人来说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宝,是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个人以诚立身,就会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讲究信用,就能守法、受约、取信于人,就能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公司高度重视诚信建设,始终坚持诚实守信、依法经营,严格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纳税逐年递增,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然而我们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与诚实守信相背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形象。因此,亟需加强诚信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尽快形成公司上下思想统

一、步调一致、自觉履行职责的文化理念和互相信任、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新晨

二、采取措施,准确把握主题教育的工作重点

诚实与信任作文范文5

今天,公司召开“人人讲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动员会,会议主要内容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省公司开展“人人讲诚信”主题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面部署公司“人人讲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全司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开展好“人人讲诚信”主题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四个主题年”活动,为促进公司各项管理再上新台阶不断努力。下面我讲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强化公司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

诚信,就是要诚实、守信用,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要有责任感。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到的最起码的道德标准。今年,网、省公司在多次会议上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化内质外形建设的高度,提出了“以诚信建设为核心,着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员工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工作要求,强调了加强诚信建设,促进作风建设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意义。张忠惠经理在基层单位党政负责人会议上,要求领导干部要在强化执行力方面下功夫,切实向公司负责、向职工负责,并着重强调了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素质,从不同角度对加强诚信建设做了阐述。最近,网、省公司通过“人人讲诚信”主题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又对加强诚信建设、提升企业执行力的重要性做了进一步要求,并对“人人讲诚信”主题教育活动进行了详细的部署。加强诚信建设已成为公司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加强诚信建设是公司贯彻落实网、省公司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把诚信建设作为建设和谐文化、培养文明风尚的重要任务进行了专门部署。公司作为国有大型企业,不仅承担着重要的经济责任和政治责任,而且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公平诚信的市场经济体系建设方面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加强诚信建设就是公司贯彻网、省公司会议精神,继承中华民族传统诚信文化的精髓,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等良好道德风尚的重要举措。

2、加强诚信建设是促进公司各项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客观要求。诚信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对一个企业来说,诚信是生存、发展、壮大的基本条件,百年老店所以能长盛不衰,正是长期坚持诚信的结果;跻身世界500强的企业和国内外著名品牌,也都是依靠诚信打造出来的。在公司产值不断攀升、职工收入稳步提高的新时期,要促进公司各项管理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迫切需要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增强干部员工的诚信意识,强化全体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忠诚党的事业,服从公司工作大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企业利益,齐心协力推动公司发展的良好局面。

3、加强诚信建设是提高员工职业道德水平、打造企业诚信文化的现实要求。“民无信不立”,是孔子在回答关于治国的结论;“言必信,行必果”,“诚于心,信于行”,是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孜孜以求的修身目标。“诚信”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对企业而言可以说是“立业”之本,是建立行业之间、单位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互信、互利的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对每个人来说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宝,是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个人以诚立身,就会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讲究信用,就能守法、受约、取信于人,就能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公司高度重视诚信建设,始终坚持诚实守信、依法经营,严格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纳税逐年递增,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然而我们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与诚实守信相背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形象。因此,亟需加强诚信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尽快形成公司上下思想统一、步调一致、自觉履行职责的文化理念和互相信任、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

二、采取措施,准确把握主题教育的工作重点

开展“人人讲诚信”主题教育活动是公司党委加强诚信文化建设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各单位一定要按照公司党委的部署,紧密结合实际,采取各种措施,扎扎实实地把活动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1、加强学习教育,树立良好风尚。讲信誉、守信用是我们对自身的一种约束和要求,也是外人对我们的一种希望和要求。诚实守信作为职业道德,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其基本作用是树立良好的信誉,树立起值得他人信赖的行业形象,它体现了社会承认一个行业在以往职业活动中的价值,从而影响到该行业在未来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各单位要深入学习中央领导有关诚信建设的重要讲话和中央关于加强诚信建设的规定、要求,深刻领会开展诚信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这次活动重在增强执行力,增强大局意识、团队意识和诚信意识,切实把各级干部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公司的各项决策和部署上来。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座谈会、研讨、征文、签名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加深干部职工对诚信建设的理解和认识,牢固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道德风尚。

2、认真查找问题,切实完善机制。查找诚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推动诚信建设的长效机制,是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活动的关键,也是衡量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各单位要把诚信建设作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对照检查,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结合工作实际,重点查找在贯彻公司决策部署、自觉履行岗位职责、求真务实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力争形成以下四方面的工作机制:一要形成诚信教育机制。把诚信教育纳入干部员工的各类培训中,全面培养员工的诚信意识。二要形成员工信用管理机制。建立员工诚信档案,对诚信等级高的员工在待遇、荣誉、职位上给予适当倾斜。三要建立诚信评估机制。重点强化对信用风险关键环节和关键员工的综合评价和考核。四要形成信息沟通机制。高度重视落实员工对事关公司发展改革等重大事项的知情权,畅通沟通渠道;经常了解业主、供货商、施工队伍的意见和建议,在以后的工作中及时加以改进;认真落实质量回访制度,切实提高顾客满意度。

3、融入中心工作,力争取得实效。开展“人人讲诚信”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公司发展。各单位要把这一主题活动融入到公司的中心工作和各项重点工作中,紧密结合,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握六个方面的结合。一是与公司日常工作相结合。把讲诚信贯穿于公司管理的各个环节,在推进“四个主题年”活动、加强施工管理、维护公司利益等各项工作中,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头重信誉、守信用、讲信义,努力形成对公司党委负责、对企业发展负责,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二是与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相结合。安全是效益的基石,质量是发展的保证。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落实安全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定,积极查找隐患,为职工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各级管理人员要以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抓工程质量和工艺水平,以优良的工程质量和优质的现场服务,为我们不断赢得市场创造条件。三是与创建“四好”领导班子相结合。把“人人讲诚信”主题教育活动融入“四好”领导班子创建工作中,推动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形成诚实互信、团结协作、群策群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四是与加强作风建设相结合。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工程制度,加大具体指导,解决突出问题,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问题在一线解决;加强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监督,通过认真落实党内监督各项制度,坚持诫勉谈话、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大力宣传“做人清白、做事廉洁、交往诚信、甘于奉献”的廉洁理念,着力营造“干事、干净”的廉洁文化氛围。五是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深入开展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活动,把“人人讲诚信”主题教育活动融入文明单位、双文明队(站)、双文明班组、双文明部(室)以及“党员承诺制”、“党员先锋工程”、“党员责任区”、“青年文明号”等工作中,在全公司形成重信誉、守信用、讲信义的良好风尚。六是与公司机关建设相结合。公司进行机关部室考核,一方面就是要克服人浮于事、推诿扯皮等陋习,提高机关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一方面就是要充分发挥公司机关“决策、指导、协调、服务、监督”的管理职能,切实为基层提供良好的服务。

4、建设诚信文化,推动公司发展。做人需要诚信,诚信赢得尊严,企业需要诚信,诚信赢得市场。开展“人人讲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就是逐步要培育诚信理念,建设诚信文化,丰富和发展“真诚服务,追求一流”的企业文化内涵。我们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把诚信建设贯穿于队伍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自觉践行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让诚实守信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为推动公司健康、科学、快速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三、加强领导,确保主题教育活动取得成效

1、要加强组织领导。主题教育活动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领导。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建立机制健全、分工明确的组织机构,做到领导、组织、责任“三落实”,时间、人力、精力“三集中”,确保活动达到预期目标。

2、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我们要通过报纸、网站、橱窗、电视等途径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努力培育和形成讲诚信、守诚信、爱诚信的企业新风,交流好做法、好经验,宣传先进典型,营造良好氛围。

3、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强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单位要深入研究诚信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活动成果,努力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推动诚信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诚实与信任作文范文6

[关键词]市场主体;诚信;品牌

诚信不仅仅是一种德性,也是一种社会契约和行为规则。随着经济和贸易全球化的推进,社会的诚信程度已经关乎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民族的国际生存。中国加入WTO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市场主体的诚信体系及机制的建立就变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市场主体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一般指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大公司的跨国经营和金融国际化,它标志着世界范围经济活动相互依赖的加剧和加深。经济全球化最基本的特征是商品、技术、信息以及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它作为一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涤荡着全世界,当然会对中国市场主体产生冲击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对中国市场主体的主体地位形成挑战。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从经济全球化兴起之时,发达国家就把它作为谋取经济、政治霸权的手段,而中国经济体制及企业制度尚处于转轨之中,这势必造成对我国市场主体地位的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是跨国公司。在全球拓展中,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在很大程度上主宰了产业的分布,实施世界范围的经济扩张和少数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这样,就形成了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在产业上的垂直分工,而如果产业结构雷同,就有可能使我国行业结构层次低、较为单一,从而使竞争增大,“后发性优势”减小。产业结构的差异及跨国公司的经济扩张,使我国的市场有可能越来越被外资所占有,使原有的市场主体的地位受到极大的威胁。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发达国家对我们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反倾销”此起彼伏,而西方国家对其占优势的高科技产业,尤其是信息技术产业主张实行开放,这更给我国的市场主体地位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市场主体的主体人格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所谓人格,是人具有社会意义的各种特性的统一体和配合方式,是制约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的变量。其中,品质在各种人格特性中居于核心的地位。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形成与特定时期相适应的人格。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世界经济已步入了“诚信经济时代”。现代企业在竞争商品的同时,也在竞争着诚信,诚信已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融入了企业,成为企业能否长久生存的一个决定因素。

二、诚信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诚信及信用体系建设已成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必须认真面对和彻底解决的重要课题。只有遵循诚信原则,才能在国际国内经济交往中站稳脚跟,收获市场果实,成为最后的赢家。具体来讲,诚信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如下方面:

1.诚信是一种有助于开拓国际市场的利器。开拓国际市场,固然需要建立能及早掌握市场动向,并针对需求来作细致且迅速对应的体制,设立生产和销售据点,拥有一个与市场直接连贯的完善的供应体制,还要首先以诚信示人,树立一种重规则、讲诚实、守信用的国际形象。诚信是一种比技术、产品等更具膨化作用的形象要素。一个诚信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必然致力于向各国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合理的商品价格和一流的销售服务,并以此来树立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赢得市场所必需的信誉。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容不得一丝一毫的背信弃义行为;否则,将在国际信用体系的严密监控中失分、降级、进入黑名单,不仅形象受损,口碑尽失,而且还面临制度的重罚和市场的驱逐。实践证明,以诚信为本的企业可以创造更大更成熟的消费群体,可以在开拓国际市场上获得先机。

2.诚信是一种协调国际经济关系的剂。在现代国际化企业普遍标榜企业社会责任、推行企业社会责任认证制度的背景下,讲求诚信的企业能比较自觉的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协调企业所面临的各种关系,从而达到与社会同步前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处理国际经济关系同样如此。诚信经营可以使涉外企业赢得合作者的信任与支持。因此,企业要在国际上求生存,谋发展,就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依靠众多的合作伙伴的信任和支持。而合作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以诚信原则为基础的。诚信有助于使合作各方意识到合作关系的潜力,节省交易成本。即便是发生涉外经济纠纷、经营矛盾、贸易摩擦时,诚字当头就成为调解和协调的重要策略,以诚换情,以诚维权,以诚致远,以诚谋和,不唯一时一事之得失,但求有始有终之仁义。如此终将获得关系对象的理解和尊重,以诚心换诚心,以信誉换信誉,达到双赢或多赢的局面。反之,倘若不讲诚信,拒绝承担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惟利是图,便会造成劳资关系紧张,给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危害,那必然会激化各种矛盾,引起公众的不满,最终会使企业走向孤立甚至衰败。

3.诚信是一种接轨国际经济体系的粘合剂。与国际接轨,当然要从立法立规、制度建设上下工夫。但首要的方面是在观念上接轨,特别是诚信理念的内部一致和外部契合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在立法与国际接轨时,诚信具有先发的优势,即以诚信为重要内核,在指导原则、立法精神等方面向国际标准靠拢,并依据国际标准废除那些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妨碍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法律法规,修改、完善部分内容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法规,加快有关对外贸易的法律建设,使对外贸易与国际接轨,通过法规系统性,尽快实现贸易规范化。另一方面,从与国际接轨的当前重点来看,作为是否讲诚信之标志的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当务之急,具有以点带面的功效。在新经济时代,创新成为时代的主题,诚信成为时代的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成为时代的重任。我国尽管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但仍存在诸如侵权盗版、假冒伪劣等问题,与当前知识保护与国际贸易多边制裁挂钩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的大趋势很不协调,这将会导致更多的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必须在全社会进一步倡导诚信,加强立法和执法,使企业和个人能够自觉地坚持执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使中国经济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

4.诚信是一种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资本。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竞争力中的关键因素,它和货币资本、劳动力资本一样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在国际间的竞争更趋激烈,不仅是技术、设备、产品等硬件的竞争,更是诚信、形象等软件的竞争。企业的信誉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与企业技术创新等硬件方面的优势一起造就企业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诚信具有资本属性,它能使企业的成本降低,使企业的形象升华,使企业的利润增殖。我国加入WTO后,为各外贸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国际竞争的最终结果是信誉的竞争、品牌的竞争。诚信是国际商业伦理的基本规范,诚信经营可以使企业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无论在国内市场上与跨国企业竞争,还是走出国门作为跨国企业与其他企业竞争,都有必要经营好自己的诚信状况。对于外贸企业来说,诚信经营,在消费者及合作伙伴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信誉,积累起“雄厚”的信誉资本,将有利于各外贸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赢得国际市场。否则,它不仅在国际上无立锥之地,在国内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随着WTO和多边贸易协定的落实而丧失基本的竞争力,最终必然被市场竞争所淘汰。

三、中国市场主体建设诚信品牌的战略

目前,中国市场主体正处于“品牌信誉时代”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中国市场主体必须把诚信意识提到一个战略高度来思考和应对,向世界亮出自己的诚信品牌战略。

第一,走市场主体诚信品牌战略之路。即企业始终以诚信为基础,从诚信品牌的战略、定位、宣传、管理、维护、延伸诸环节上加强诚信策略,树立诚信品牌战略环节。要瞄准品牌定位中的诚信战略,追求高质量的诚信品质,准确清晰、具有差异化并长期坚持。注重品牌宣传中的诚信战略,实事求是、不浮夸,长期保持一致。落实品牌管理中的诚信战略,防止和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增强危机管理意识,不推脱责任,注重管理的伦理要求。

第二,使市场主体成为诚信品牌的维护管理要素。即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员工、合作团队都来自觉提升道德观念,成为诚信品牌要素,达到主体全员诚信。首先,提高企业经营者素质、信用意识、人格信誉是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健全企业信用机制和提高诚信水平的决定性因素。诚信经营是企业发展之本,企业家的人格信誉是企业信用行为的人格化的代表。诚实守信是经营领导者人格品德和管理能力最重要的评价标准,也是他们经营行为的最重要特征。其次,打造员工诚信是企业信誉的重要保证。企业的全体员工应增强品牌诚信经营的战略意识。企业是靠全体员工对品牌的关心、爱心和忠诚的精神铸成的,因此应注重在员工中深入进行品牌诚信经营的教育,让每一个员工自觉地、持之以恒地用自己一流的工作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来创造品牌,保护品牌。再次,建立诚信的团队和管理组织,使企业与合作伙伴及社会之间的达成诚信的关系。具体来讲,要建立团队内部诚信关系,使团队能够为实现更广阔范围内的战略目标而共同行动,相互协调,应对困境;要建立管理组织之间的诚信关系,使企业不同部门之间在诚实和信任的基础上密切合作;要建立企业与合作伙伴的诚信关系,获得伙伴的信任,维持合作的最佳保障,保持合作的持久,以便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要建立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诚信关系,使以顾客为导向成为当今品牌竞争的共同和最高的战略,并始终贯彻于品牌经营的全过程;要建立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诚信关系,使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发挥为社会创造产品、提供服务的功能,承担着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公众需求的满足等社会责任,而这就是其对社会的诚信表现。

第三,抓好诚信品牌文化建设,优化诚信品牌战略文化。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品牌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品牌文化通过品牌将视野扩展到整个文化领域,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增强竞争力,并不断将其转化为资产。但是,品牌文化必须建立在言行一致、真实可信的基础之上,即成为诚信品牌文化。它的形成,一要形成一种对现实的共同观点和前景认识,即认识到外部的挑战之严峻或竞争之艰难,产生同呼吸共命运的认识和感觉,相互形成信任,从而使诚信的品牌文化扎根。二要依靠真正被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生存。诚信文化需要一整套全面的价值观和规则来指导个人和团队的行为,使品牌经营中形成并巩固一套“维系诚信”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实行和遵守的过程就是诚信品牌文化的建立和形成的过程。三要突出一些有力的诚信“标志”。在形成诚信品牌文化的过程中,对反映诚信要求的各种典型事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整理,形成诚信的代表性指标或“标志”,从正面和反面同时对员工进行教育和现身说法,使大家都知道诚信的要求和界限。当这些诚信“标志”印入人脑,并以此为根据投入品牌的经营中,诚信文化也会成长起来。

第四,政府讲诚守信,率先垂范,打造优良的政府诚信品牌。中国政府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一贯讲诚信、重诺言,树立了一个大国政府负责任的良好形象。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在世界经济事务中的地位得到提高,相应的,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威望和公信力也得以提升。然而,在经济改革和政府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影响政府诚信形象的不和谐现象。因此,民众呼唤“诚信政府”,“诚信政府”的建设应运而生。在诚信势在必行的大环境下,诚信省、诚信市、诚信公务员创建活动纷纷出台。如南京市政府提出“建信用南京城,做诚信南京人”,大力推行以提高政府公信力为主要内容的政府诚信建设。而上海的杨浦区则率先开始在全区公务员管理中引进个人诚信教育和个人信用报告制度。

总结当前在政府诚信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认为政府诚信品牌战略的关键在于政府在国家诚信建设中扮演好公正的裁判员、公开的市场经济建设师、公平的人民公仆和严格的监管员四个重大的诚信角色。公正的裁判员要求政府诚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牢固的制度保证,关键在于政府本身要有很高的诚信度和公信力。公开的市场经济建设师要求政府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不仅是社会经济活动规则的制定者,而且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政府的作用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公平的人民公仆要求大力加强政府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的角色意识。同时,必须加大惩罚措施以提高腐败行为的风险成本,处理经济活动中各种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时应该采取效率和公平兼顾的原则,公平地对待百姓,切实解决他们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严格的监管员要求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各尽其责,完善诚信监管制度、加强诚信监管力度,使诚信有规可循、有规必循,达到提升守信企业诚信等级和鞭笞失信主体的目的。

总体来讲,中国市场主体在进行诚信品牌建设的时候,既要从主体内部系统思考构建市场主体的要素诚信品牌战略和过程诚信品牌战略,又要关注企业外部环境与其系统内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同时,由于作为国际化的市场主体,中国市场主体的诚信品牌建设与国家政府和文化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有必要构建政府的和文化的诚信品牌战略。

参考文献:

[1]刘光明.诚信:企业品格的力量[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康志杰,胡军.诚信:传统意义与现代价值[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孟令国.隐性契约中信用机制的作用及其构建[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