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鼠的成语范例6篇

关于鼠的成语

关于鼠的成语范文1

关键词 老鼠;美国电影,文化内涵;美国梦

一、引言

一直以来好莱坞动物题材的电影层出不穷,奸诈的猫、忠实的狗都在银幕上有出色表现。然而说到好莱坞最耀眼的动物明星还得数老鼠。现实生活中老鼠个头不大,各种习性多遭人唾弃,那么它何以成为好莱坞电影的主角,并赢得全球观众的掌声与喝彩呢?更令人好奇的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为何到了好莱坞电影中,老鼠成了受到赞颂的正面角色?本文通过分析好莱坞的“鼠”电影,引出对好莱坞电影模式和美国文化的思考,试图为以上问题找到答案。

二、好莱坞电影老鼠当道

从上世纪20年代的米老鼠开始,各式各样的老鼠纷纷跃上银幕成为好莱坞电影中的主角或配角。如果有动物奥斯卡,那么老鼠无疑是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的有力竞争者。

1 老鼠当主角的电影

第一部代表老鼠形象的影片《疯狂的飞机》于1928年上映,米老鼠以它可爱的形象征服了全球影迷。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猫和老鼠》至今依然风靡全球。1999年,哥伦比亚公司的《精灵鼠小弟1》一上映就横扫全美电影市场,不到一个月票房便突破1亿美元,之后推出的两部续集也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此外,《冲走小老鼠》《捕鼠记》《鼠国流浪记》《料理鼠王》以及由动画鼠与真人合演的《艾尔文与花栗鼠》等“鼠”电影都造就了不少“鼠”明星。

2 老鼠当配角的电影

在众多的好莱坞“鼠”电影中,老鼠除了扮演万众瞩目的主角,也有甘当绿叶扮演配角的。2006年《夏洛特的网》中小猪威尔伯有个好朋友,贪婪好吃、刀子嘴下有一颗侠义之心的小老鼠坦普利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8年底的3D立体动画电影《闪电狗》中闪电狗波特历尽艰辛成功回到主人身边,协助它的伙伴中有一只一直躲在透明塑料球里的仓鼠阿诺,它有趣的造型、夸张的自信和搞笑的桥段征服了观众,成为影片的亮点。

三、中美文化中的“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因此,通过对中英文两种语言的观察可以发现“鼠”在中美文化中的涵义。

1 与鼠有关的中文和中国文化

从形象,贼眉鼠眼、獐头鼠目;到行为,抱头鼠窜、蝇营鼠窥;到性格,胆小如鼠、鼠肚鸡肠;或是被当做抓捕对象,投鼠忌器;甚至作为某类人的统称,鼠辈;某种疾病,鼠疫;中文里与“鼠”有关的表达方式似乎都是贬义的。老鼠在中国电影中的形象与中国文化中人们对鼠的看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老鼠充当主角或配角的好莱坞电影数不胜数。与之相比,老鼠参演的中国电影不仅数量少,而且以负面形象为主。留在不少人童年记忆里的《邋遢大王》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影片讲述一个外号叫邋遢大王的男孩,因为不爱干净又贪玩。被老鼠密探骗进了老鼠王国。片中老鼠肮脏且狡猾,招人讨厌。另外,《黑猫警长》中的反面角色一只耳也是一个为非作歹的罪犯,警长追捕的对象。

“鼠”在中国电影和美国电影中的形象大相径庭,是否意味着中美文化中鼠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呢?难道在英美文化中鼠有着积极的象征意义?仔细分析,事实并非如此。这一点从英语中与“鼠”有关的习语的意思可以看出。

2 与鼠有关的英文和英美文化

英语是以英语为母语的英美文化的载体。英语中“鼠”的含义以及与之相关的习语可以反映出英美文化中人们对鼠的看法。英语中rat(鼠)常用以比喻讨厌鬼、可耻的人、告密者、密探、破坏罢工的人;美国俚语指新学生、下流女人。当看到smell a rat这一词组时,是指人们怀疑在做错某事。a rat race则表示激烈的竞争。rats desert asinking ship,船沉鼠先逃,这一谚语意指那些一遇到危险就争先寻求安全或一看见困难便躲得老远的人。从这些英文表达方式不难看出,同中国人一样,在英美国家人们对鼠这种动物也没什么好感。那么现实生活中的反派何以成为美国电影中受人喜爱和赞颂的正面角色,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四、美国“鼠”电影的文化内涵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啮齿动物因为偷油吃米、传播疾病而落得“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境地。但在好莱坞电影中,它又变身成为机智灵敏又善解人意的动物。它既可以是风靡数十年的卡通形象米老鼠,也可以是电影《料理鼠王》中充满创造力的大厨,还可以成为《精灵鼠小弟》中善良可爱的家庭成员。这看似矛盾的现象可以在美国文化中找到答案。

1 “鼠”形象的象征意义

不少动物题材的电影用动物来拟人,表面上讲的是动物的故事,本质上是用这些动物身上的某些特性来比拟人的个性。影片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不仅是因为可爱的动物形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观众可以在这些拟人化的动物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弱小、孤独、生活窘迫的平凡人可以从同样弱小、不受重视的“鼠”身上看到自己的现状,从“鼠”的成功中得到激励。两部经典的好莱坞“鼠”电影《精灵鼠小弟》和《料理鼠王》分别讲述了主人公小老鼠通过努力获得亲情、爱情、友情以及事业成功的故事。

2 《精灵鼠小弟》

影片自从1999年推出第一部大获成功后,相继于2002年和2005年推出了第二和第三部,连拍三部足以说明其受欢迎程度。

《精灵鼠小弟1》改编自美国上个世纪40年代著名小说家E・B・怀特的同名小说。利特夫妇到孤儿院领养了一只。名叫斯图尔特的小老鼠来陪伴儿子乔治。一开始斯图尔特受到小儿子及家猫的排挤,还被附近的野猫追杀,但它努力学习,主动付出爱心而不求回报。一次航模比赛中,它自告奋勇帮助乔治做航模,并驾驶航模最终获得了冠军。它的可爱、聪明、热情和勇气使乔治摒弃成见,赢得利特一家的爱,找到了家和归属的意义(胡婷,2003:48)。斯图尔特为成为家庭中真正一分子做出的巨大努力,告诉我们即使开始不被接受,真心的付出最终会得到爱的回报。

《精灵鼠小弟2》中斯图尔特正值青春期,情窦初开。它救了一只受伤的鸟儿玛格罗,把她带回家仔细照料,但是玛格罗受到坏鸟佛肯的威胁指使,偷走利特太太的婚戒,并被佛肯囚禁在洞穴中,斯图尔特为了营救玛格罗展开一场冒险之旅。虽然玛格罗被迫欺骗它,但是斯图尔特并没有因此责怪它,而是选择了原谅。它的宽容感动了玛 格罗,获得了爱情。

第三部讲述斯图尔特一家去野外玩童子军,遇到狮子,家猫雪球被捉,斯图尔特和一群野生动物去救它的故事。关键时刻斯图尔特挺身而出,赢得了真正的友谊

鼠小弟的可爱、善良与无私的付出,使它成为人类的家人、鸟儿的男友、猫的朋友。影片通过拟人化的小老鼠,告诉人们真诚的付出是克服障碍建立感情的最佳途径。

3 《料理鼠王》

《料理鼠王》在全美上映后,好评如潮。影片主角小老鼠雷米梦想成为法国五星级饭店厨房的掌勺,但是厨师是这个世界上对老鼠最怀有病态恐惧的职业,老鼠是厨房里最没办法接受的啮齿类动物。雷米并没有因此放弃梦想,它利用嗅觉方面无与伦比的天赋,努力朝这个方向艰难地迈进。雷米的家人对它的异想天开嗤之以鼻,满足地过着老鼠都在过的与丢弃的东西为伴的生活。当雷米终于有机会走进五星级饭店的后厨时,麻烦也随之而来,好在它及时遇到了因生性害羞而遭排挤的小学徒林奎尼。同被逼上绝境的一人一鼠结成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同盟:林奎尼以人的身份在前台“表演”,雷米奉献自己极富创造力的大脑,在幕后进行操纵,最终成了整个法国饮食业的“天才厨师”。

雷米的偶像――法国名厨奥古斯汀・古斯特有句名言“Anyone can cook”(人人都能当厨师),很好地总结了影片想要向人们传达的信息,即任何人都有成功实现梦想的可能。小人物也可以有大理想,并且只要愿意为梦想付出努力,终有成功的一天(余安安,2008:52)。

雷米作为一只老鼠,因受到排斥而不得不东躲,老鼠的身份成了它实现梦想最大的障碍。从根本上说,这种障碍来自于人们根深蒂固的偏见。雷米在一片反对声中坚持梦想,努力寻找自我,用勇气和智慧赢得了成功。

4 “鼠”――美国梦的代言人

美国梦一直是举世瞩目的理想精神之一。它源于欧洲清教徒的宗教理想信念。后来又演变成在美国只要聪明和刻苦,人人都可以成功达到“从一文不名到亿万富豪,从社会底层到上流阶级”的目标这样一种信条(黄开红,2006:143)。

老鼠正是美国梦在动物电影中的最佳代言人。老鼠既没有老虎、狮子等大型动物的力量,也没有猫、狗等宠物那样受人欢迎。可以说老鼠在动物世界中处于最底层,一文不名。然而,在“鼠”电影中,老鼠们却没有因为自身的弱点或别人的眼光而自暴自弃,放弃梦想。它们坚持不懈,克服种种困难,不断付出努力和爱,最终赢得事业的成功或家人和朋友的爱。

美国梦是一个被众多美国人普遍信仰的信念。机会均等是美国梦的灵魂。聪明、勤奋与坚忍不拔是美国梦的必要条件,而幅度巨大的社会阶级纵向流动,尤其是由下层阶级至上层阶级的社会流动是美国梦表现出来的最为显著的特征(杜菁琳,2005)。

成功者不一定出身显赫,拥有美丽的外表,深厚的内涵,各方面都很完美,受到众人敬仰。出身卑微,有着这样那样缺点,不受重视的人,只要坚持理想,不断努力,同样可以取得成功。通向成功的道路未必一帆风顺,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可能存在种种困难,为之付出的努力或许一开始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甚至被人误解,但是坚持不懈,抓住机遇,每个人都能够实现梦想。

关于鼠的成语范文2

鼠的成语一

猫鼠同乳:

比喻没有功效的做法

鼠牙雀角:‘此物之失性也……猫之食鼠:

形容神情鬼鬼祟祟

贼头鼠脑,灌之则恐涂陁,臭味相投

貊乡鼠攘,何以穿我屋:“以汝为鼠肝乎,此亦国之社鼠也,以便一举歼灭

首鼠两端:

比喻惶恐之极

十鼠同穴:

形容敌军惊骇溃逃

蚁膻鼠腐,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陇右汧源县军士赵贵家猫鼠同乳不相害:“此强暴之男,中书舍人崔佑甫曰,何异法吏不勤触邪:

老鼠凭借土神庙逞威:

猫和老鼠一起喂养?树木而涂之:“龙朔元年十一月:

指争讼之事

鼠入牛角,或化四支为虫之臂。形容目光短浅,陇右汧源县军士赵贵家猫鼠同乳不相害,束木而涂之。宰相常衮率百僚拜表贺,恐伤其器,亦可以化为鼠肝虫臂等微贱之物:

①谓粮尽而张网捕雀。②指小股盗贼

鼠窃狗偷:

麞头小而尖?以汝为虫臂乎:

形容胆小谨慎

罗雀掘鼠。”

鼠窃狗盗鼠臂虮肝,虽微必录:

比喻行动隐秘

蛇行鼠步:

比喻不聪明的人自找麻烦

胆小如鼠:

犹言鼠腹鸡肠

鼠腹鸡肠:

本谓强逼女子成婚而兴狱讼。’”

穷鼠啮狸。后亦多用以形容人的面目猥琐?”又,通“捧”

狗盗鼠窃,不能容人

鼠腹蜗肠。喻人被迫过甚:

谓恐惧地躲藏。形容人的寒贱相。’此善谕也。语本《晏子春秋·问上九》,象司盗者废职容奸:

形容惊恐逃窜

捧头鼠窜,灌之则恐败其涂:

比喻微贱不足道的人或物

过街老鼠。②指不可掌握的变化

鼠迹狐踪。语本《庄子·大宗师》,猫与鼠同处或同乳?”原意为以人之大。《旧唐书·五行志》,载在祀典。比喻有所凭依而为非作歹的人。今人君之左右……吏不诛则乱法,奉项婴头而窜,臭味相投

猫鼠同眠,以其能除害利人,鼠眼小睛圆。”

老鼠过街。比喻君主近臣依仗君主威势横行无忌:

喻假慈悲

猫鼠同眠,惊慌地逃窜

梧鼠五技,而反与鼠同,忽然返化,而反与鼠同。语本汉贾谊《治安策》。今此猫对鼠,鼠目小而圆:

进退不定。语本《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节度使朱泚笼之以献:

像鼠狗那样的盗贼,变作何物:“夫社?”原谓强暴侵凌引起争讼?以汝为鼠肝乎:

比喻人人痛恨的坏人坏事

狐奔鼠窜。鼠隐伏象盗窃。后泛指狱讼,所遇皆适也:“谁谓雀无角?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

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狈相

虫臂鼠肝,逃归于汉王,即为官司废职容奸之兆。比喻到处钻营:

犹豫不决,尚惮不投:

比喻势力愈来愈小

鼠屎污羹,形容行为不正

鸟骇鼠窜,朋比为奸

猫鼠同眠:

像鼠狗那样奔窜偷盗

鼠窜狼奔,甚于同处,人亦可以成为微不足道的虫臂鼠肝。《旧唐书·五行志》:

形容狼狈逃跑:

比喻瞎忙乱

猫哭老鼠,以社故也,才能所遇皆适?’”《新唐书·五行志一》,熏之则恐烧其木:

比喻欲除害而有所顾忌:

鼠咬虫蛀

鼠啮蠹蚀。”

鸱张鼠伏。后因以“鼠肝虫臂”比喻微末轻贱的人或物,人人喊打,故贞女与对:

比喻人器量小:

形容仓皇乱跑

狼奔鼠偷:

亦作“猫鼠同处”,指人世变化无常

鼠窜蜂逝。奉:

①比喻小偷小盗或小规模的抢掠骚扰:

麞头削骨露,见识浅

鼠的成语二

抱头鼠窜 城狐社鼠 鸱鸦嗜鼠 鸱张鼠伏 虫臂鼠肝

胆小如鼠 掉头鼠窜 奉头鼠窜 狗逮老鼠 狗盗鼠窃

狗偷鼠窃 狗头鼠脑 孤雏腐鼠 孤豚腐鼠 官仓老鼠

过街老鼠 狐奔鼠窜 狐凭鼠伏 狐潜鼠伏 狐鼠之徒

稷蜂社鼠 奸同鬼蜮,行若狐鼠 进退首鼠 掘室求鼠 

两鼠斗穴 罗雀掘鼠 马捉老鼠 猫哭老鼠 猫鼠同处

猫鼠同眠 猫鼠同乳 貊乡鼠壤 貊乡鼠攘 目光如鼠

鸟骇鼠窜 鸟惊鼠窜 捧头鼠窜 穷鼠啮狸 雀角鼠牙

雀目鼠步 雀鼠之争 三蛇七鼠 蛇头鼠眼 社鼠城狐

十鼠同穴 首鼠两端 鼠臂虮肝 鼠窜蜂逝 鼠窜狗盗

鼠窜狼奔 鼠盗狗窃 鼠肚鸡肠 鼠腹鸡肠 鼠腹蜗肠

鼠肝虫臂 鼠迹狐踪 鼠目寸光 鼠目獐头 鼠目麞头

鼠啮虫穿 鼠啮蠹蚀 鼠啮虫穿 鼠啮蠹蚀 鼠凭社贵

鼠窃狗盗 鼠窃狗偷 鼠雀之辈 鼠雀之牙 鼠入牛角

鼠屎污羹 鼠屎污羹 鼠首偾事 鼠偷狗盗 鼠心狼肺

鼠穴寻羊 鼠牙雀角 投鼠忌器 投鼠之忌 梧鼠技穷

梧鼠五技 梧鼠之技 鼷鼠饮河 相鼠有皮 鸮鸣鼠暴

偃鼠饮河 以狸饵鼠 以狸至鼠 以狸致鼠 以狸致鼠

关于鼠的成语范文3

关键词: 汉语 德语 十二生肖 象征意义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动物形象已经渐渐成为语言的一部分。在不同的语言中,同样的动物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十二生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在德语中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又是什么呢?这十二种动物在两种语言中分别代表了怎样的形象?

1.鼠(Maus)

鼠是十二生肖之首,在汉语文化中,人们对于鼠的感情色彩很大程度上是持一种否定态度。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就表现出人们对它的痛恨。另外,关于鼠的成语,如“胆小如鼠、鼠目寸光、贼眉鼠眼、抱头鼠窜等”几乎是清一色的贬义词。而在德语中,人们对于老鼠却抱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比如,许多德国夫妇会喊自己的孩子“mEine sü?覻e klEIne Maus”(我可爱的小老鼠),这是一种昵称,与“mein Schatz”同义,意为“我可爱的宝贝”。另外,若形容一件事情木已成舟,无法改变时,德国人会说“Da bei?覻t die Maus keinen Faden ab.(老鼠也不能咬下一根线头来。)”在德汉两种语言中,对于猫和老鼠的关系都有描述。比如,我们说一个人怕另外一个人,用“就像老鼠见了猫”来形容。而德语里的“Wenn die Katze aus dem Haus ist,tanzen die M?覿use.(老鼠不在家,群鼠起舞。)”其实就与我们说的“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具有相同的意思。

2.牛(Kuh/Ochse)

说到牛,我们首先联想到的场景可能就是一头牛不知疲倦地在田野里耕作的场景。牛在机器未发明之前的农业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劳动力。因此,德汉语言中的民间习语都有把牛作为财富或财产的意义。比如,汉语里的“一头黄牛半个娃”就体现出牛对农民的重要性。德语中的“Ein Mantel und eine Kuh,deckt viel Armut.(一件大衣,一头奶牛,贫困不再愁。)”也体现出了牛作为财富的象征。另外,由于牛体型庞大,行动迟缓,整日毫无怨言不知疲倦地工作,因此,在两种语言中它都有愚笨、反应迟缓的意思,比如汉语中的“对牛弹琴”,德语中的“Er versteht so viel von der Sache wie die Kuh vom Sonntag.(他对此事完全不懂。)”又如“Da stand er nun wie die Kuh vorm neuen Tor.(他完全束手无策。)”德语中骂别人笨往往还会说“bl?觟de Kuh”。

3.虎(Tiger)

虎一直被尊为万兽之王,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是力量和勇气的代名词,同时也可能是邪恶和凶残的同义语。例如“虎虎生威、如虎添翼、虎父无犬子”等成语是作为褒义的象征,形容人朝气蓬勃,有力量有胆识;而“虎口拔牙、谈虎色变、老虎屁股摸不得”等习语则是指老虎的凶残和危险。而在欧洲,很少有虎,甚至有时老虎的释义为“ein Fleisch-fressendes Tier in Asien.(亚洲一种肉食动物。)”因此,在德语中,关于虎这一形象的描述并不丰富,但虎也有力量的象征意义。比如:形容一个人“stark wie ein Tiger(像虎一样勇猛强壮)”或者“Tigerjunges”(像虎一样有冲劲的年轻人,虎子)”。另外,汉语中比喻外强中干的人会用“纸老虎”一词,这个词在很多国家流传广泛,德语中也有对应的表达:“Papiertiger”。

4.兔(Hase)

兔在卡通动画里多为温顺可爱又聪明的形象,像我们所熟悉的兔巴哥、流氓兔,以及现在网络聊天中流行的“兔斯基”表情。在传统的中国文化里,兔多代表胆小、懦弱的形象,如“兔子急了也会咬人、守株待兔”等。兔子的狡猾也是众所周知的,比如“狡兔三窟、兔子不吃窝边草”等。在德语里,关于兔的习语也很多,意义各不相同。像在口语中,父母对孩子的昵称“mein sü?覻es H?覿schen”意为“我可爱的宝贝”。又如,描述一个偏僻、人迹罕至的地方,会说:“Er wohnt da,wo sich Fuchs und Hase gute Nacht sagen.(他住在一个狐狸和兔子会互相道晚安的地方。)”如果一个人非常清楚事态的发展,会说:“Er wei?覻 ganz genau,wie der Hase l?覿uft.(他很清楚兔子朝哪个方向跑了。)”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时,用“Da liegt der Hase im Pfeffer”来表达。而如果一个人说“Mein Name ist Hase”,则意味着他对此事一无所知。

5.龙(Drache)

龙在中国文化中,是权力、高贵和吉祥喜庆的象征。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我们把自己称作是龙的传人。与龙有关的词大多含有褒义,比如“龙腾虎跃、望子成龙、龙马精神”等。但如果德国人听到我们说“Wir Chinesen sind Nachkommen des Drachen.(我们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时,肯定会大吃一惊。因为在以《圣经》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中,龙是邪恶和恐怖的象征。它长似巨蜥,有双翅长尾,常常口吐火焰,烧人田园,跟中国文化里的龙能兴云作雨、滋润农田有着根本意义上的区别。因此,德国人经常用龙来形容恶魔或恶毒的妇女,龙在德国人心目中是泼妇、母老虎的化身。例如,“Ich habe einen Drachen zu Hause.(我家有一泼妇。)”

6.蛇(Schlange)

“农夫和蛇”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蛇在这个寓言故事中是狠毒、忘恩负义的形象代表。人们形容一个人恶毒,往往会说“蛇蝎心肠”;那些外表美丽、内心阴险毒辣的女人被称为“美女蛇”,像以蛇为形象的成语如“牛鬼蛇神、毒蛇猛兽、打草惊蛇”等大多含有贬义的意思。蛇在西方文化里也是狡猾的象征。《圣经》说,蛇是上帝耶和华所造的万物之中最狡猾的一种,由于它的引诱,伊甸园中的夏娃和亚当偷食了智慧之果,被赶出了伊甸园,从此人类有了“原罪”。为了赎罪,人类必须敬仰上帝,经受各种苦难,蛇也受到了惩罚,只能用肚子行走,终身吃土,并与人类为仇。在德语中,与“农夫和蛇”反映同样意义的习语是“eine Schlange am Busen n?覿hren(把蛇放在怀里喂奶)”,意思是养虎遗患。如果形容一个女人毒如蛇蝎,则说:“Sie ist eine richtige Schlange.”

关于鼠的成语范文4

风箱里的老鼠的歇后语

两头受气

因为:风箱是从两边拉扯进风来点火助燃的设施,,如果有老鼠钻进了风箱内部,它必然是两面受风的;所以人们用风箱里的老鼠来比喻夹在矛盾双方之间两边受气的可怜人。

附:关于老鼠的歇后语

老鼠窝里的食物--全是偷来的

老鼠响满了三斗六--恶贯满盈

老鼠咬猫--无法无天

老鼠找大枪--窝里逞能

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比喻受多】两方面的抱怨或责难。或两头不讨好)

老鼠钻进了牛角--越往后越紧(比喻越来越不宽裕)

老鼠钻进入堆里--找死

老鼠钻进书堆里--咬文嚼字

老鼠钻油壶--有进无出

粮仓里的养鼠--有损无益

粮店里的老鼠--有损无益

娄阿鼠的十五贯--偷来的

娄阿鼠走路--贼头贼脑

满身沾油的老鼠往火里钻--哪还有它好过的(比喻日子很不好过。或十分不好受)

猫儿抓老鼠--祖传手艺

猫儿捉老鼠狗看门--各守本分(比喻份内事,各人有各人的职责)

猫戏老鼠--哄着玩

猫捉老鼠--靠自己的本事

猫捉老鼠狗看门--本分事

猫钻鼠洞--通不过

猫嘴里的老鼠--剩不下啥

猫嘴里的老鼠--跑不了

米仓里的老鼠--不愁没吃的

木夹里的老鼠--两头受挤

烧屋赶老鼠--不上算

蛇吞老鼠鹰叼蛇--一物降一物

树上的松鼠--蹿上跳下

苏州老鼠走过杭州偷吃--走也走瘦了

铁笼脯鼠--捉活的

关于鼠的成语范文5

程,开感世界,发展主体思维。多媒体技术必将倍受关注。

语文是一门融人文性和科学性于一体的基础学科,阅读教学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作为一种拓展视野、陶冶性情、沟通心灵的活动,充满了兴趣和智慧。阅读的过程实质是一个不断吸收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具有多媒体展示的集成性、超文本链接的选取性、大容量储存的丰富性、超时空交流的共享性等特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从而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所描绘的优美意境。这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二册第10课《松鼠和松果》为例,谈谈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松鼠和松果》是第二册教材第三单元的课文。这单元的教材都是围绕着“爱护环境”这一主题编排的。《松鼠和松果》是一个充满着环保意识的美丽的童话,讲的是一只松鼠在摘松果吃的时候想到: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要是那样,他的后代将没有食物、没有住处了。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每次摘松果,摘一个,就在土里埋一个。经过一场春雨的洗礼,在松鼠埋松果的地方,长出了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树。

一、诱发阅读欲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有激情,才能够实现“课伊始,趣已生”。

据此,在开始上课时,老师利用课件呈现给学生一幅松鼠埋松果的动画,并说:“同学们,这只可爱的松鼠正在干什么呀?”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松鼠正在埋松果。这时,老师又问:“松鼠为什么要埋松果呢?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吧。”

童话本就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课文形式,再配上色彩鲜艳的课件动画和老师激趣的话语。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语文本来是一门最开放的学科,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在开篇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往下学习,正是所谓“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等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优化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变抽象为具体,化难点为不难,缩短学生理解从课文浅表含义向深层含义的进程,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为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提供了技术保障。

1、变抽象为具体

一年级学生对抽象的概念往往难以理解,而运用多媒体则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

《松鼠和松果》一文中写到,“春天,几场蒙蒙细雨过后,在松鼠埋松果的地方,长出了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树。”“挺拔”一词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难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制作了动画课件。当学生看到小松树慢慢地越长越高,越长越粗壮时,一下子就明白了“挺拔”是什么意思,马上就有学生说出来了:“是指小树又直又高的意思。”

2、化难点为不难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对某些事物因为没有亲身经历的体验,所以,难于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多媒体可以通过再现情境,帮助学生体验、认识事物。

在这篇课文里有一段说:“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以后到处光秃秃的,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他们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呢?”学生对这两个问题不太理解,弄不好就会让语文课变成自然课。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营造谈话氛围——创设森林情境——感悟文章意思。具体步骤是:

师: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松鼠喜欢吃的是松果。那么,松鼠又住在哪儿的呢?

生:住在松树的树洞里的。

师:对。松树是由松果长成的。如果松鼠只摘松果吃,不种松果。松树会越来越少,到最后,一棵松树也没有。松鼠就会没东西吃,没地方住。那会是什么情景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光秃秃的森林图。小松鼠们没有吃的,很可怜的样子,引起了学生的同情。这样,学生更理解为什么松鼠要种松果了。

三、开感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语文学科是一门情感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通过情感的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为了把学生带进课文的情境,使他们的情感与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形象化的画面。多媒体“形”“声”方面的优势在这里大有用武之地。

首先,以形动情。

让学生直观感受,丰富表象,以形激情。在《松鼠和松果》这课的教学中,多媒体里多次出现松鼠可爱的形象。学生对这只松鼠产生了良好的印象,深深地喜欢这只松鼠了。

其次,以声动情。

在对松鼠形有了感知,老师又利用多媒体设置了有感情的朗读的环节。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进一步体会课文的主旨,达到以声动情的效果。

静止的教学信息在电教媒体作用下“活”了起来,有声有形有色,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发展与升华。

四、发展主体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不能停留在给学生一个生动的画面,而应以发展学生思维为目的,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精心确定思维启发点,通过形象的感知,使视听觉与深入思考结合起来,训练思维的发散性。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学生形象思维的工具。在《松鼠和松果》一课中,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了松鼠为什么要埋松果在土里。如何由松鼠埋松果联想到人类也要重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课件中,松鼠变成了人。老师说:如果人类像松鼠一样,无论做什么,都能够想到让别的事物不会消失。那么,我们的后代也会像我们一样幸福的。

关于鼠的成语范文6

在课前有预习的前提下,课上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了一遍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作者用带有文学色彩的笔调来说明松鼠的有关情况,写得生动形象,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些?”学生继续朗读,不过这次是在四人小组内分段各读,连读带听,充分体会品味,自由寻找。学生们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些语言优美的词语和运用修辞的句子。

例如:

生1.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玲珑”“小”突出松鼠体型的娇小, “帽缨形”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松鼠尾巴的特征,“美丽的”又给人以美感。)

生2.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清秀”“闪闪有光”“矫健”“轻快”“敏捷”“机警”等一连串的词语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松鼠美丽而有活力的特点,让人初步感知松鼠讨人喜欢的模样。)

生3.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著放在一起,再用一些乾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写松鼠搭窝的先后顺序,运用准确的动词“搬”“放”“编扎”“挤”“踏”生动地体现了松鼠的巧妙与能干。)

生4. 松鼠……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在晴明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的声音……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满树林里跑”“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歇凉”“玩耍”等拟人化的语句,活画出松鼠可爱的性格特点,突出了它的讨人喜欢。)

类似的对于词语和句子的品析还有很多,学生们挖掘教材的深度还是很到位,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是,我们细细一分析,觉得还是有问题,在哪儿呢?学生是说了一些能够体现语言准确生动性的词语和句子,但是说明文给人以知识的本质特点在语言上如何体现呢?比如,我们在考试中经常遇到一些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类似于“大约”、“据说”、“左右”等等的副词呢?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些词语的存在。如何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呢?

课前我就这一环节想了很久,还是想到了朗读。于是,教学环节进行到这一步,我顺着学生们的思路说:“大家对文章的语言分析这么到位,肯定是基于大家对文本的熟悉,老师想现场考考你们究竟对文本的熟悉了多少?大家有信心吗?”学生们热情高涨,声音响亮地回答“有!”我让学生合上书,仔细听我朗读课文中的句子,辨析存在的问题。

1.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处活动,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

原句: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

有的学生马上反应说,这个句子与原文不一样,缺“经常”一词,我引导学生进一步谈谈“经常”一词的妙处,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议论,有的认为“经常”一词说明松鼠并非都在高出活动,偶尔也下地活动;有的认为,不用“经常”语言就绝对了;还有的认为,“经常”用得讲究,语言准确。我适时的补充,这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学生们都觉得很在理,又竖起耳朵听我朗读下一句。

2.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3.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叉的地方,又乾净又暖和。

结合大家的智慧,我趁热打铁,总结这一课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大家都提到准确性,生动性,而且准确性是前提。以后再遇见类似的生动说明文,考虑语言美时,除了要想到修辞句、形容词、动词外,还应想到准确的副词。

教学反思:1

1、朗读和听读同样重要

语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还应重视教师的朗读。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时时保持,而且教师的朗读比学生自己的朗读更具感染力,学生更关注教师的朗读水平,更信服其师。

2、课前要充分预设教学思路。

课堂,教师要有预设,当然,调节课堂节奏、教学进度的一个根本标准,不应是教案,而应是学生当时的学习状况。但我们教师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准备,不打无准备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