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范例6篇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范文1

【关键词】AIDS;相关性;总淋巴细胞;分析

【中图分类号】R46.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011-03

AIDS是由HIV引起的一组综合征,HIV主要侵犯人CD4+ T淋巴细胞,导致其数量上的减少和功能缺陷,使机体免疫平衡被打破造成免疫功能低下,最终导致各种机会感染和肿瘤。因而,对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定期进行CD4+、CD8+T淋巴细胞 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是监测HIV+/AIDS患者病情进展、确定抗病毒治疗时机和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流式细胞术是检测CD4+T细胞数的标准方法,该方法所需仪器设备和试剂价格昂贵,对操作人员要求也较高,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和单位难以推广应用。因此,寻找一种可靠、经济、简便的常规检测指标来替代CD4+T细胞计数,对于HIV+/AIDS的防控有着重大实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保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科病治疗数据库基本信息。

1.2 方法:

从上述资料作统计描述、相关性、试验的评价、ROC曲线等方面作统计分析研究。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分析软件。

2 结果

2.1 对895例A1DS CD4+T淋巴细胞和总淋巴细胞的统计描述,CD4+T淋巴细胞均值134.18±102.48个/ul,直方图见图1,总淋巴细胞均值1818.96±3237.57个/ul,直方图见图2。

2.2 相关性分析

总样本数(895)CD4+T淋巴细胞数与TLC的相关系数(r=0.487,P<0.01)(Spearman相关);TLC数值在区间(0,1200]时,相关系数为(r=0.421,P<0.01);TLC数值在区间(1200,1500]时,不存在相性(P>0.05);TLC数值在区间(1500,1800]时,不存在相性(P>0.05);TLC数值在区间(1800,7300]时,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092,P<0.05)。

2.3 筛检试验的评价

2.3.1 用TLC数值小于等于1200个/ul预测CD4+T淋巴细胞小于等于100个/ul,灵敏度为62.72%,特异度为82.53%,约登指数(正确指数)为0.45,符合率为73.74%,阳性预测值为74.11%,阴性预测值为73.52%。阳性可能性比值为3.59,阴性可能性比值为2.21。详见表1。

2.3.2 用TLC数值小于等于1500个/ul预测CD4+T淋巴细胞小于等于200个/ul,灵敏度为64.15%,特异度为67.77%,约登指数为0.32,符合率为65.25%,阳性预测值为81.93%,阴性预测值为45.34%。阳性可能性比值为2.0,阴性可能性比值为1.9。详见表2。

2.3.3 用TLC数值小于等于1800个/ul预测CD4+T淋巴细胞小于等于300个/ul,灵敏度为69.39%,特异度为51.02%,约登指数为0.21,符合率为68.38%,阳性预测值为96.07%,阴性预测值为8.80%。阳性可能性比值为1.42,阴性可能性比值为1.67。详见表3。

2.4 ROC曲线:

TCL数值在区间(0,1200],状态变量值为15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面积为0.671,95%置信区间为(0.476,0.865];ROC曲线见图3。TCL数值在区间(1200,1500],状态变量值为70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面积为0.720,95%置信区间为(0.411,0.998];ROC曲线见图4。TCL数值在区间(1500,1800],状态变量值为100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面积为0.874,95%置信区间为(0,1.0]。ROC曲线见图5。

3 讨论

T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内功能最重要的一群细胞。在正常机体内各淋巴细胞亚群相互作用,维持着机体正常免疫功能。当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和功能发生异常时,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并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因此,T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分型能够提供有关患者免疫状态的重要信息。通过对895例原始数据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得出总淋巴细胞与CD4之间在数值上呈正相关性(r=0.487,P<0.01)。与有关文献报道相一致,张福杰等的研究也证实HIV+/AIDS患者的CD4+ T细胞计数与总淋巴细胞计数之间存在相关性(r=0.528,P

总淋巴细胞与CD4+T淋巴细胞之间有直线相关,在条件艰苦,医疗资源匮乏的艾滋病高流行区,可以用TLC预测CD+T淋巴细胞水平, 从评价结果看, TLC≤1200个/μl预测CD4≤100个/μl、TLC≤1500个/μl预测CD4≤200个/μl、TLC≤1800个/μl预测CD4≤300个/μl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参考文献

[1] 张福杰, 郜桂菊, 赵红心.HIV/AIDS患者中CD4细胞计数与总淋巴细胞计数间相关性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4,10(4):241-243.

[2] 王又红,何云,张建功.新蔡县HIV/AIDS免疫功能状况及治疗相关性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5,21.

[3] 朱荣华,李凤德.2004-2007年HIV/AIDS病例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08.(2):49

淋巴细胞范文2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属于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第Ⅱ类,占巨噬细胞相关疾病的绝大部分。本文综述近年HLH的临床实验研究和诊断治疗策略,并概述其生物学、免疫学和病理生理学特征。

hLH包括二个难以彼此区分的亚型。(1)原发性HLH:即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FHL,FHLH或FEL)。(2)继发性HLH:即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症(IAHS或VAHS)和恶性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症(MAHS)[1。

1 发病率和流行病学

儿童原发性HLH(FHL)的年发病率约为0.12/10万。世界各地均有报道。FHL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大多数发病年龄很小,中位发病年龄为2.9个月[2]。一份报道涉及至少2个成员发病的9个家,有4个家族发病均<6个月。父母近亲婚配占24%,阳性家族史占49%。

继发性HLH的确切发病率尚不得而知。从1979至1995年,文献中已报道219例从新生儿至18岁的LAHS,一半上以来自日本、中国和台湾[3]。半数年龄<3岁。13%存在与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治疗有关的原发疾病。IAHS的触发因子以EB病毒最多见,EB病毒相关HLH存在明显的免疫学失衡和预后不良[4];其他病毒包括人疱疹病毒6型[5]、巨细胞病毒、腺病毒、细小病毒、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Q热病毒和麻疹病毒及细胞、真菌、原虫等。

2 症状和体征

fHL自然过程的典型表现为间断或持续发热、肝脾显著肿大和血细胞减少,不少病人伴有进行性脑和脑膜症状。热型呈波动性和迁延性,也可自行消退,少数可发生在病程的后期。肝脾肿大往往显著并呈进行性发展。皮疹疹型无特异性,呈一过性,常与高热并行。仅有半数可见淋巴结肿大。CNS受累多发生在病程的晚期,症状包括易激惹、前囟膨出、颈项强直、张力减低或增高和惊厥等。颅神经麻痹(第6、7对)、共济失调、偏瘫/四肢麻痹、失明和意识丧失以及非特异性颅内压增高亦有发生[6]。

肺部症状可继发于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聚集,有时难于和感染鉴别。其他还有苍白、食欲减低、黄疸、浮肿和生长迟缓等非特异性症状。血小析减少时可出现紫癜和出血。中位存活期约2个月。

iAHS临床表现基本同FHL。常有淋巴结肿大,特别见于EB病毒感染。有报道73%HLH患者在确诊时存在CNS受累[7]。

3 实验室检查

fHL外周血以血小板减少和贫血最多见,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可能预示疾病的活动程度。白细胞减少较轻微。高三酸甘油脂血症常见于早期伴有发热的全身性疾病。脂蛋白电泳常可发现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增高,密度脂蛋白减低。肝功异常可表现血清转氨酶增高或胆红质增高。铁蛋白升高、低钠血症和总蛋白/白蛋白比率减低亦较常见。疾病的活动期常见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可能延长。

脑脊液检查可见淋巴细胞增多(5~50×10-6/L),伴蛋白增高。单核细胞可见,但噬血细胞少见。有时即使有脑炎表现,脑脊液也可正常。

影象学检查,肺部X线常可见中度间质浸润。MR和CT可发现脑部病变,代表炎症或肿髓鞘。也可发现出血、萎缩和脑水肿。

iAHS实验室检查与FHL类似,但应做病毒学或其他感染因子的检测。血清铁蛋白有时可超过100000 ng/ml。

4 病理、病理生理和免疫学

hLH的主要组织学所见是在网状内皮系统里呈混合的淋巴组织细胞堆积。组织细胞呈现活化,确诊时有阳性噬血细胞者约占75%。被吞噬细胞主要为红细胞,偶见血小析和白细胞。最易受累的器官为脾、肝、淋巴结、骨髓和CNS[8]。组织学和细胞学所见均无特异性,诊断必须依赖临床和实验室结果的综合考虑。骨髓内未发现噬血细胞不能排除HLH。少数病例骨髓中可见大的颗粒状淋巴细胞,胞体延长形如马尾或蝌蚪状,可能代表HLH的特殊类型[9]。

多数小儿FHL的早期阶段,骨髓呈中度增生,缺乏任何典型特点,噬血细胞并不常见,与临床表现的严重性不相平行。晚期可见细胞减少,易误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骨髓低增生性疾病。

脾脏呈红髓扩张伴大量单核细胞浸润,可见非常活跃的噬血细胞。淋巴结内特别在T细胞区内可见组织细胞堆积,淋巴窦受累和扩张,在T区常见噬血细胞,滤泡减少和缩小,有时缺如。多数病人淋巴结中淋巴细胞减少。

在肝门胆管区可发现大量淋巴细胞和少数组织细胞浸润,这种组织学所见类似于成人的慢性活动性肝炎,婴儿见此改变,有力地支持FHL诊断。

多数病例可见CNS外观水肿,进展型病例可见组织的软化和破坏。镜下所见脑膜有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或广泛性组织浸润和多病灶坏死,软脑膜最常见噬血细胞增多。

hLH的免疫系统紊乱表现了T细胞功能缺陷,T细胞和单核细胞活性增强,高细胞因子血症和选择性细胞毒活性缺乏。NK细胞和T细胞细胞毒活性减低或缺乏,以FHL患儿减低明显且持续时间长,而缃发性HLH病人仅在起病时减低,晚期则恢复正常,原因可能与基因缺陷有关[10]。

高细胞因子血症是构成HLH病理生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常见有下列细胞因子增高:IL-1受体拮抗因子[11]、可溶性IL-2受体(sIL-2r)、IL-6[12]、γ干扰素(INF-γ)、肿瘤坏死因子(TNF)和新蝶呤(neopterin)。FHL的临床和实验室发现与炎症性细胞因子所诱发的生物学变化极其相似。见于FHL的高三酸甘油脂血症和脂蛋白酯酶受抑实际上是脂多糖类扩发以后净化TNF的关键。骨髓的衰竭状态也很可能是由于细胞因子作用的结果。由于病人循环中INF-γ和sIL-2r也有增高,淋巴细胞也可能在病理生理中起重要作用。可以认为T淋巴细胞的调节功能减弱可能是HLH的主要原因。Kaneko等[13]对9例HLH做了外周血核型检查,其中6例有异常克隆细胞的病人均因病情进展而死亡,提示本病包括恶性因素。

5 诊断和鉴别诊断

由于缺乏特异性实验室诊断方法,诊断HLH有时非常困难[2],因而误诊和漏诊者多。有人估计约一半FHL病人未能确诊。为方便诊断,特建立以上指导原则。

──────────────────────────────────

(1)临床标准

──────────────────────────────────

×发热

──────────────────────────────────

×脾肿大

──────────────────────────────────

(2)实验室标准

──────────────────────────────────

×血细胞减少(外周血2系或3系减少)

──────────────────────────────────

血红蛋白<90g/L

──────────────────────────────────

血小板<100×109/L

──────────────────────────────────

中性粒细胞<1.0×109/L

──────────────────────────────────

×高三酸甘油酯血症和/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禁食后三酸甘油脂)≥

2.0mmo/L或≥相应年龄正常值的3SD),纤维蛋白原≤1.5g/L或≤3SD)

──────────────────────────────────

(3)组织学标准

──────────────────────────────────

×骨髓、脾脏或淋巴结中可见噬血细胞但无恶性表现

──────────────────────────────────

hLH的诊断需要满足上述5条标准,发热、血细胞减少(2系以上)、脾肿大、高三酸甘油脂血症和/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以及出现噬血细胞。血清铁蛋白和乳酸脱氢酶增高也提示HLH诊断[14]。FHL的诊断尚需依赖阳性家族史或近新婚配。应当指出,有些病例的表现与上述标准并非完全一致,一些不典型的表现可能反映出本病的多基因缺陷。新生儿起病或以脑膜受累为主者发热可不明显,血细胞减少、高三酸甘油脂血症以及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也往往与内脏受累的程度有关。起病时脾大常不显著。此外,起病时并非总能找到噬血细胞。连续做骨髓检查可能有助于诊断。也可考虑从其他器官获得标本,应用细针对脾脏抽吸活检常能找到噬血细胞;肝脏的组织学所见如类似于慢性持续性肝炎亦支持HLH的诊断。脑脊液中如见单个核细胞增多亦支持HLH。所有病人均应在起病时和骨髓移植前进行NK细胞活性检查。

hLH应与多处疾病进行鉴别。但最为棘手的是原发性和继发性的鉴别。虽然病毒感染常见于VAHS,但也可见于FHL的起病阶段。因此,病毒感染的存在并不能只考虑VAHS。此外FHL属隐性遗传,家族史阴性也不能排除本病。

发病年龄小于1~2岁提示FHL的可能性大。如年龄>8岁,则提示可能有其它原发病,2~8岁起病者,须依赖上述诊断标准审慎考虑。对继发性HLH检查其血清细胞因子类型、EBV染色体组和史隆性确定可能有助于诊断[15],如诊断仍难以确定,可考虑按FHL治疗。

此外,继发性HLH还见于某些恶性疾病,称为MAHS,年长儿发病时更应与此病鉴别。小儿ALL和纵膈精原细胞瘤合并噬血细胞综合症并非少见。还有淋巴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症(LAHS)特别是EB病毒相关性LAHS有时会误诊为VAHS,临床应予注意。

6 治疗和预后

(1)FHL的治疗,应用长春花碱加皮质激素疗效较好。鬼臼乙叉甙(VP-16)或鬼臼噻酚甙(VM-2)加皮质激素可取得长期缓解。一种包括VP16·地塞米松(Dex)·鞘注甲氨蝶呤(MTX)和颅脑照射的治疗方案可取得缓解和长时存活。免疫治疗最近被引起注意,应用环孢菌素A(CSA)对FHL有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也可使病情缓解。

1994年组织细胞协会推荐出通用方案(HLH-94)用于治疗FHL。采用CSA、Dex和VP16相结合。具体包括:在8周VP16(150mg/m2)和Dex(10mg/m2·d,3周后减量)治疗后,如有合适的供者,可进行异基因BMT;对无条件进行BMT的FHL以及非家族性HLH难治或复发病例,均继续应用VP16、Dex和CSA(6mg/kg·d口服),疗程1年,由于Dex可穿透血脑屏障,故对有CNS受累的病人,应首选包括Dex在内的全身治疗并鞘注MTX。有时在缺乏任何特异性标志的情况下,如临床充分怀疑FHL,也可开始治疗以避免病情进展和不可逆的功能损害。

在病情稳定状态下进行异基因BMT是FHL的选择性治疗方法[16-19]。接受HLA匹配同胞骨髓的BMT最为有效。常用预处理方案包括VP16、马利兰和环磷酰胺。接受无关供者的骨髓移植应去除供者的T细胞。已观察到部分植入也可取得长期缓解。病人体内存在少量的供者细胞即可防止HLH复发。BMT排斥后仍可使病人维持18个月以上的临床缓解。

(2)非家族性HLH的治疗:也可采用HLH-94方案。目的在于抑制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化。如在开始治疗8周后完全治愈,可终止治疗。如存在病毒感染应采用抗病毒治疗。对在免疫抑制治疗下出现的HLH,应终止原治疗。以前对VAHS曾主张避免化疗,但最近发现,病人存在病毒感染并不能除FHL。很多EB病毒感染相关性病例仅在使用化疗后才使病情得到控制,故对未证实为家族性疾病的HLH,不管有无病毒感染均应进行化疗。应用皮质激素和鬼臼类毒素,可使存活期明显延长[20]。Janka等[3]报道,82例HLH,经免疫化疗后4年的无病存活率为57.2%,其中<2岁的小年龄组预后略差。对NK细胞活性减低或缺乏的病人应进行BMT治疗。

参考文献

1 hunter JI,Arico m,Elinder G,et al Hematol Oncol,Clin North Am,1998;12(2):417

2 Aric M ,Janks G, fischer A, et al .Leukemia,1996;10(2):197

3 janka G,Imashuku s,Elinder G,et al.Hematol/Oncol Clin North Am,1998;12(2):435

4 imashuku S,Hibi S, tabata S,et al,Med Pediartr Oncol,1998;31(3):358

5 hoang MP,Dawson dB,Rogers ZR,et al .Hum Pathol,1998;29(10):1074

6 henter JI,Nennesmo i,J Pediatr ,1997;130(3):358

7 haddad E,Sulis mL,Jabado N,et al ..Blood,1997;89(3):794

8 ost A,Nilsson aS,Henter JI,Histopathology,1998;32(4):310

9 imashuku S,Hibi s,Morinaga S,et al .Br J Haematol,1997;96(4):708

10 sullivan KE,Delaat cA,Douglas SD,et al.Pediatr Rds,1998;4494):465

11 imashkuk S,Hibi s,Fujiwara F,et al .Br J Haematol,1996;93(4):803

12 henter JI,Andersson b,Elinder G,et al .Med Pediatr Oncol,1996;27(1):21

13 kaneko Y,aseki n,Sakurai M,et al .Br J Haematol,1995;90(1):48

14 imashuku S,Hibi S, todo S,et al.J Pediatr ,1997;130(3):352

15 imashuku s,Int J hematol,1997;66(2):135

16 Baker KS,Delaat cA,Steinbuch M,et al,Blood,1997;89(10):3587

17 Bolme P,Henter jI,Winiarski J,et al .Bone Marrow Transplant,1995;15(3):331

18 golins P,Watts m,Brocklesby M,et al .Br J Haematol,1997;96(3):644

淋巴细胞范文3

胸腹水在临床常见,它可由多种疾病产生,而胸腹水检查在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检测手段包括一般性状、生化、细胞及细菌检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目前肿瘤标志物、细胞因子、DNA倍体等检测也逐渐步入临床,各种方法的联合应用大大提高了鉴别诊断率。但目前的检测大多局限于对渗出液与漏出液、良恶性胸腹水的鉴别,而针对一些病因的鉴别则缺乏特异性指标。研究表明,不同的疾病所激发的机体免疫反应是有差异的。本研究从免疫学角度出发,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几种不同病因胸腹水中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探讨其在胸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以期寻找其分布特点,提高此类诊断的特异度及敏感度。

淋巴细胞是具有特异免疫识别功能的细胞系,人和哺乳动物的淋巴细胞系是由形态相似,功能各异的不均一细胞群所组成。按其个体发生、表面分子和功能的不同,可将淋巴细胞分为B细胞和T细胞两个亚群(subpopulation),每个亚群又可分为不同的亚类(subset)。另外还有一群单个核细胞,其来源可能与淋巴细胞相关,但不具有特异识别功能,称为天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它是第三群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Total T lymphocyte)(CD3+CD19-),按其功能又可分为辅/诱导性T淋巴细胞(T helper/inducer cell,Th/i 细胞)(CD3+CD4+CD8-):CD4+T细胞能促进B细胞、T细胞和其他免疫活性细胞的增生、分化,协调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T细胞在静止期不产生细胞因子,活化后才产生。

抑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T supressor/cytotoxic,Ts/c细胞)(CD3+CD4-CD8+):TC细胞是MHC-I类分子限制性细胞,它主要识别存在于靶细胞表面上的I类分子与抗原肽片段结合的复合分子,如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或癌细胞等,因此,TC效应细胞与抗病毒免疫、抗肿瘤免疫以及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有关。TS细胞它的功能是抑制免疫应答的活化期,TS细胞的抑制作用是通过它所分泌的T细胞抑制因子(T suppressor factor,TSF)介导的,其作用的靶细胞是抗原特异的TH及(或)B细胞。

B淋巴细胞(Total B lymphocyte)(CD3-CD19+):B细胞是体内唯一能产生抗体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细胞,体内含有抗原特异性不同的抗体分子,其多样性来自千百万种不同的B细胞克隆。外周血中,B细胞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10%~15%。

NK淋巴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CD3-CD16+56+):NK细胞杀伤靶细胞需要两者的直接接触,杀伤后NK细胞可自靶细胞解离,并可再次杀伤另一靶细胞。其杀伤机制可能是由其胞质颗粒释放细胞毒性因子有关,可包括淋巴毒素、肿瘤坏死因子、天然杀伤细胞因子(NKCF)以及穿孔素等细胞毒因子。NK细胞对机体免疫监视可发挥重要作用。NK细胞的活性受一些体液因子的调节,如干扰素和IL-2可明显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而雌激素及糖皮质激素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胸腔积液是在病理状态下由于胸膜壁层毛细血管体液渗出与胸膜脏层毛细血管和淋巴管的再吸收之间的动态平衡失调而产生。为比较不同病因引致胸腔积液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水平及对原发病的诊断价值,选择肿瘤性、结核性、其它病因等胸腔积液患者的胸水和外周血液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淋巴细胞范文4

正常成年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百分率是20%-40%,超过40%就是淋巴细胞百分率增高。在临床上淋巴细胞百分率增高最常见的原因有:病毒感染,各种病毒感染都会引起淋巴细胞百分率增高,常见有流感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等。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等等,也会出现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的情况。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性白血病等等,由于淋巴细胞恶性增殖,最终形成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所以,淋巴细胞比例增高需要查明原因,然后给予对应的治疗。

(来源:文章屋网 )

淋巴细胞范文5

【摘要】 目的 分析HBV感染者外周血各亚群淋巴细胞的变化。方法 对112例乙肝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血中HBV-DNA及检测各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3-/CD16+CD56+(NK细胞)、CD3-CD19+(B细胞)表达百分比。结果 与急性肝炎组比较,慢性肝炎、肝硬化组CD3、CD4、CD8均有下降(P

【关键词】 乙肝病毒;T淋巴细胞亚群;急性肝炎;慢性肝炎

乙型肝炎的病变由HBV感染诱发的免疫病理反应造成。为探讨乙型肝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免疫功能变化特点,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12例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同时对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3-/CD16+CD56+(NK细胞)、CD3-CD19+(B细胞)进行分析,探讨HBV感染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及其与病毒复制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我院2008年1—6月收治的住院患者112例,男79,女33例,年龄15~65岁,平均(31±22)岁。病程6~106个月。诊断符合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AH)5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36例,急性乙肝(AHB)19例,均排除甲、丙、丁、戊型肝炎。入院前3个月内无免疫制剂史。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北京医用离心机厂低速离心机,日本日立公司SANYO型低温冰箱,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比重1.077±0.002)购自上海试剂二厂,TagDNA聚合酶购自晶美生物制品公司,荧光定量试剂盒购自深圳达安基因公司,淋巴细胞亚群单抗试剂:simultestTM IMK-Lymphocyte购自BD公司,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购自Beckman coulter公司。

1.3 流式细胞仪测定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

将含EDTA2Na空腹全血3mL,在采集后4h通过simultestTM IMK-Lymphocyte试剂盒、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NK、B细胞表达百分比,最后进行各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统计学分析。

1.4 血清HBV-DNA检测 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直接吸取血清50μL,加等量的DNA提取液混匀,100℃沸水浴10min,转至4℃静置6~8h,离心5min,取上清液5μL做PCR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样本均数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Student-Newman-Keuls。

2 结果

2.1 各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 见表1。

2.2 血清HBVDNA(+)与HBVDNA(-)组的CD3、CD4、CD8、NK、B细胞比较 见表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各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比较

3 讨论

HBV感染人体后可引起肝脏和其他脏器的病变。乙型肝炎的发生是机体与病毒相互作用的结果。HBV侵入肝细胞内增殖,可使受染细胞表达HBsAg、HbcAg等,能为机体免疫系统所识别,引起一系列的免疫应答。人体外周T淋巴细胞由不同的亚群组成,T淋巴细胞是宿主抗病毒、抗肿瘤免疫反应中起主导作用的免疫活性细胞,构成了免疫系统的主要部分。

T淋巴细胞由不同的亚群组成。人成熟T细胞按表型不同可将其分为CD4+T细胞和CD8+T细胞。CD3+代表总T淋巴细胞,CD4+T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CD8+T细胞为细胞毒性T细胞。本研究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发现,随着病情发展从急性肝炎组到慢性肝炎、肝硬化组CD3+、CD4+、CD8+、NK细胞均有所下降(P

NK细胞是机体天然免疫的主要承担者。本组实验结果显示在HBV感染中肝硬化患者的NK细胞均低于慢性肝炎及急性肝炎组(P

乙型肝炎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是由宿主免疫应答和病毒共同作用的结果。HBV的慢性感染使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明显的异常。T淋巴细胞是人体主要的免疫细胞,其数量和比例是反映机体免疫水平的主要指标。淋巴细胞计数与乙肝临床分型有一定关系。本文结果表明检测CD3+、CD4+、CD8+、NK、B细胞对了解肝病发病机制及肝脏损害程度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1):62-68.

[2] 肖光明.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8(1):22-24.

[3] Gamadia LE,Rentenaar RJ,Barrs PA,et al.Differentiation of cytomegalovirus-specific CD8+Tiers cells in healthy and immunosuppressed virus carriers[J].Blood,2001,98(10):754-761.

[4] 王静艳,穆桂玲,刘沛,等.乙型重型肝炎基因变异与免疫异常的关系[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4(19):73-76.

[5] 肖光明,姚细安,连粤湘,等.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8(1):22-24.

淋巴细胞范文6

关键词:淋巴细胞计数末梢血临床各科疾病关系

末梢血淋巴细胞计数国内医疗单位尚未开展,其与临床各科疾病的关系并不十分清楚,在疾病诊治中的意义国内杂志报道甚少。为了探讨末梢血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与各科常见疾病的关系,我们对各科常见病种住院患者逐例采末梢血做淋巴细胞计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1.1对象;诊断明确的各科(内、外、妇、儿、产科)常见疾病。年龄性别随机选择,逐例询问病史并登记,重复病例总结时只算一人次结果,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同时存在于一患者时剔除。

1.2对照组:选3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

1.3方法:取观察组及对照组人员末梢血40uL,用9%EDTA2K25ul抗凝,用ABXMICROS60—OT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由专人操作,并在标本留取后0.5—1h内完成测定。其溶血剂、稀释液为原配试剂,抗凝剂按厂家提供的配方自配,并做全血指控。

二、结果

内科常见6种疾病中以病毒性肝炎末梢血淋巴细胞计数最低,较健康人群的1.76658х10/LDI低42.5%,两者相比t值为6.5563,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降低幅度最小的是糖尿病患者,降低幅度为对照组的23.4%,l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t=1.8175,P>0.05)。其它几种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对照组比均有显著差异,其显著水平见表1。

表1临床各科不同疾病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科别病种疾病例数STP

内科脑血管病221.12550.40114.44<0.01

心血管病171.14120.38863.93<0.01

糖尿病81.35320.48861.82>0.05

肝炎231.01570.29506.556<0.01

肺炎71.22000.54452.26<0.05

肾炎51.16800.24452.20<0.01

外科外伤481.19660.37215.90<0.01

腰间盘突出121.14250.29373.47<0.01

癌症71.16290.55632.40<0.05

儿科上感232.69741.13954.10<0.01

肠炎61.99330.66520.90>0.05

妇科恶葡111.29270.27372.50<0.05

癌症9

1.05780.43743.30<0.01

产科产后141.3.430.40362.60<0.01

对照体检371.76650.5874

外科、妇科、产科住院病例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下降幅度与正常人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儿科病例比较特殊,两组病例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可能与年龄因素有关。外科癌症病人检测7例、妇科癌症病人检测9例,两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均有显著意义。另外,检测例较少的甲状腺机能减退,其值0.54X10/L,较正常对照亦明显为低,发烧待诊各科病例病情不同。其降低幅.度差别较大,未做分析。末梢血淋巴细胞计数与年龄的关系,因检测例数偏少,只做粗略分析,见表2。

表2临床各科病例淋巴细胞计数年龄分布

科别病种疾病例数年龄均数S细胞均数

内科脑血管科2157.910.81.1255

心血管科1755.315.01.1412

糖尿病856.913.81.3325

肝炎2336.512.81.0167

肺炎752.521.21.2200

肾炎529.67.01.1680

外科外伤4813.817.31.1966

腰间盘突出1243.213.01.1425

癌症750.916.01.1629

儿科上感234.83.82.6974

肠炎66.51.41.9933

妇科恶葡1125.69.31.2927

癌症936.715.21.0578

产科产后1424.73.41.3043

对照体检3744.911.51.7665

从本次检测临床各科的患者年龄状况分析,出儿科外,均以中老年为主。根据其末梢血淋巴细胞数可以得出:中老年组其数量的变化与年龄关系不密切,而与疾病的种类及病变程度有关。见表1.儿科病例除与病种病情有关外,与年龄亦有较大关系。说明儿科末梢血淋巴细胞计数较成人为高。

三、讨论

本次检测临床各科病人212例,结果表明:不论患那种疾病,末梢血中淋巴细胞的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多有显著差异,而且有些病种下降幅度很大,例如病毒性肝炎病人,下降幅度为对照组的42.5%,说明末梢血淋巴细胞的变化与某些疾病的病理变化关系密切。

本次检测对照组37例,其均数为1.7665×10/L与文献(1)1.684×10/L,文献(2)1.800×10/L,结果相近,故正常对照组抽样合乎实际情况。

淋巴细胞计数与年龄存在一定关系,但不是相关关系。与国内文献(1)(儿童正常值为3.527±0.727×10/L,成人为1.684±0.404×10/L)相吻合,并与血常规儿童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分类较成人高吻合。本次检测儿科病例组淋巴细胞数虽较对照组为高,而且具有显著意义,但与儿童正常组比较,其下降幅度仍很大,t检测上感组为3.94;肠炎组t值为5.64,P值均小于0.01,其结论与中老年组比对照组相同。:

末梢血淋巴细胞计数是否还受其它因素(药物、气候、性别及生理状况等)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上一篇烂醉如泥

下一篇感人事迹